TWI519724B - 具有不同深度接納室之管配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不同深度接納室之管配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9724B
TWI519724B TW101146447A TW101146447A TWI519724B TW I519724 B TWI519724 B TW I519724B TW 101146447 A TW101146447 A TW 101146447A TW 101146447 A TW101146447 A TW 101146447A TW I519724 B TWI519724 B TW I5197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cuate surface
housing portions
tube fitting
housing
curva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6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5525A (zh
Inventor
法蘭克J 三世 席格拉
菲利普W 班奎夫特
道格拉斯R 道爾
Original Assignee
韋克陶立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韋克陶立公司 filed Critical 韋克陶立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35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5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9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972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7/00Joints with packing adapted to sealing by fluid pressure
    • F16L17/02Joints with packing adapted to sealing by fluid pressure with sealing rings arranged between outer surface of pipe and inner surface of sleeve or socket
    • F16L17/04Joints with packing adapted to sealing by fluid pressure with sealing rings arranged between outer surface of pipe and inner surface of sleeve or socket with longitudinally split or divided slee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41/00Branching pipes; Joining pipes to walls
    • F16L41/02Branch units, e.g. made in one piece, welded, riveted
    • F16L41/021T- or cross-pie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43/00Bends; Siph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Joints With Sleeves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Flanged Joints, Insulating Joints, And Other Joints (AREA)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具有不同深度接納室之管配件
本發明係關於用以將管元件連結在一起之管配件,諸如肘形管配件及「T形」管配件。
用於將管元件端對端地連結在一起之管配件(諸如肘形及T形)包括可環繞管元件之端部分在圓周定位之可互連殼體部分。本文中使用術語「管元件」來闡述具有一管狀形式之任何管狀物項或組件。管元件包含管材以及流體控制組件,諸如閥、過濾器、限流器、壓力調節器及諸如此類。
在圖1中提供一例示性管配件之一分解圖。管配件之每一殼體部分具有徑向向內延伸且嚙合(舉例而言)平端管元件(其係具有一凸肩及珠或圍繞待連結之管元件中之每一者而延伸之圓周凹槽之管元件)之外表面之突出部(亦稱作「鍵」)。鍵與管元件之間的嚙合對該連接提供機械約束且確保甚至在高內部壓力及推力負載及外力下該等管元件仍保持耦合。殼體部分界定一環形通道或承窩,舉例而言,接納一密封件(舉例而言,一環狀墊圈,通常為一彈性環,其嚙合每一管元件之端且與殼體部分及管元件協作以提供一不漏流體密封件)之一接納室。在管配件內之一管在環狀墊圈之間延伸以確保整個管配件保持不漏流體。殼體部分具有連接部件,其通常呈自殼體向外凸出之凸耳之形式。該等凸耳經調適以接納可以可調整方式收緊以將 殼體部分朝向彼此拉攏之可調整緊固件,諸如螺母及螺栓。
先前技術管配件上之突出部通常具有弓形表面,該等弓形表面具有實質上匹配於意欲嚙合之管元件之外表面之曲率半徑之一曲率半徑。對於與帶凹槽之管元件一起使用之管配件而言,該等弓形表面之曲率半徑小於該等凹槽外側之該等管元件之外表面之曲率半徑以使得該等突出部配合於該等凹槽內且嚙合該等凹槽。
將管元件固定在一起之方法包括在使用根據先前技術之管配件時之一順序安裝程序。通常,技師接收殼體部分栓接在一起之管配件,包括密封元件之環狀墊圈及管捕獲於管配件之殼體部分之間。技師首先藉由將管配件去除栓接來拆解管配件、移除環狀墊圈、使其潤滑(若未預先潤滑)並將其圍繞待連結之管元件之端而放置。環狀墊圈之安裝通常需要使其潤滑並伸展以容納管元件。在環狀墊圈在管元件上之適當位置之情況下,管與每一管元件上之環狀墊圈嚙合。然後將殼體部分圍繞環狀墊圈及管一次一個地放置,從而跨騎管元件之端。在放置期間,殼體部分嚙合環狀墊圈,鍵與管元件(當存在時)中之凹槽對準,螺栓插入穿過凸耳,螺母螺紋連接至螺栓上並收緊,從而將殼體部分朝向彼此拉攏,繼而壓縮環狀墊圈以實現管元件、管及管配件之間的一密封。該等鍵嚙合於管元件中之凹槽內以提供機械約束。
圖2展示具有第一殼體部分13及第二殼體部分15之一管 配件11。殼體部分13與15藉由緊固件17而彼此附接且界定一第一接納室19及一第二接納室(未展示)。第一接納室19界定用於接納一管元件之一開口21。殼體部分13及15以彼此間隔關係而支撐於捕獲於殼體部分之間的密封件23之外表面上。由於一未變形密封件23之外表面之周長大於密封件外表面與之介接之殼體部分上之表面之周長之總和,因此此組態係可能的。當以此方式支撐殼體部分時,可在不拆解管配件之情況下將管元件插入至殼體部分之間的開口21中。然而,安裝機械管配件之問題之此解決方案存在某些缺點。特定而言注意,在將密封件23適當地安放於殼體部分之承窩中之前,該密封件因跨在該密封件之至少一部分上之一緊密配合殼體部分之幾何形狀而變形成一橢圓形形狀。若密封件之變形程度不受控,則橢圓形形狀可導致對密封件之擠壓及損壞。
如自先前說明顯而易見,根據先前技術之管配件之安裝通常需要技師握持多達十三個個別零部件,且必須將管配件完全拆解並重新組裝。若技師可在不首先完全拆卸一管配件並然後逐件地將其重新組裝之情況下安裝管配件,則將節省大量時間、努力及費用。另外,明顯需要一種管配件,其中可控制環狀密封件之變形以避免對與管配件一起使用之環狀密封件之損壞,但亦將允許在不拆解管配件之情況下將管元件可靠地插入。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將至少兩個管元件連接在一起之 管配件。在一項實例性實施例中,該管配件包括彼此附接且界定至少第一及第二接納室之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該等第一及第二接納室分別界定用於接納該等管元件之第一及第二開口。該等殼體部分進一步界定在該第一接納室與該第二接納室之間延伸之一流體路徑。至少一個可調整緊固件使該等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彼此附接。該等殼體部分係以足以准許將該等管元件插入至該等接納室中之間隔開關係而支撐同時該等殼體部分彼此附接。該等緊固件可以可調整方式收緊以便將該等殼體部分朝向彼此拉攏且使該等接納室與該等管元件嚙合以便將該等管元件附加在一起。
該第一接納室不需要與該第二接納室同軸地對準。在此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接納室環繞與該第一開口同軸地定向之一第一軸且該第二接納室環繞與該第二開口同軸地定向之一第二軸,該等第一及第二軸相對於彼此成角度地定向。該等第一及第二軸可具有相對於彼此自大約90°至大約174°之一定向角度。
每一殼體部分包括繞該第一開口在圓周延伸之一第一弓形表面。每一第一弓形表面之至少一部分可與該等管元件中之一各別者嚙合。該第一弓形表面面向該第一軸。該第一弓形表面具有自一第一曲率中心而量測之一第一曲率半徑。一第一後壁毗鄰於該第一弓形表面而定位。該第一後壁具有面向該第一軸之一弓形表面。該第一後壁之該弓形表面具有自一第二曲率中心而量測之一第二曲率半徑。當 在垂直於該第一軸之一平面中量測時該第二曲率中心不與該第一曲率中心重合。
在一項實施例中,當量測至與該等第一及第二曲率中心共線的該第一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上之一點時該第一曲率中心比該第二曲率中心更接近於該第一後壁之該弓形表面。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曲率中心與該第一後壁上之該點沿著一第一線而共線,該第一線垂直於在該殼體部分之一第一端與該殼體部分之一第二端之間延伸之一第二線而定向。
該第二曲率中心可自該第一曲率中心偏移自大約0.01英寸至大約0.1英寸之一距離,或大約0.02英寸至大約0.04英寸之一距離,或大約0.03英寸之一距離。
該管配件可進一步包括定位於該第一接納室內之一第一密封件。該第一密封件環繞該第一開口。一第二密封件定位於該第二接納室內且環繞該第二開口。一管在該管配件內該第一密封件與該第二密封件之間延伸。該管可與該等第一及第二密封件整體地形成,或該等密封件可在其被壓縮於該第一殼體部分與該第二殼體部分之間時以密封方式嚙合該管。該等密封件以足以將該等管元件插入於該第一殼體部分與該第二殼體部分之間的間隔開關係支撐該等殼體部分且可具有變形成一橢圓形或實質上未變形且呈現一圓形形狀之一形狀。該等密封件之變形程度由該等第一及第二曲率中心之該偏移判定。該第一密封件具有具有大於該等殼體部分之該等第一後壁之該等弓形表面之長度之總 和的一長度之一外周長。
在根據本發明用於將管元件連結在一起之一管配件之另一實例性實施例中,沿著自該第一軸延伸之一徑向投影線而量測之該第一後壁之該弓形表面與該第一弓形表面之間的距離在該殼體部分之端之間中途之一第一點處係一第一值,且在接近於該殼體部分之端中之至少一者之一第二點處係一第二值。該第一值小於該第二值。
該第一後壁之該弓形表面與該第一弓形表面之間的該距離在該殼體部分之該等端之間中途之該第一點處可係一最小值,且在該第二點處係一最大值。該第二點可定位於該殼體部分之至少一端處。該第一後壁之該弓形表面與該第一弓形表面之間的距離在定位於該殼體部分之該等端中之另一者處之一第三點處可係約等於該第二值之一第三值。
在一特定實例性實施例中,該第一後壁之該弓形表面包括具有一彎曲表面之一第一部分及具有一彎曲表面之一第二部分。該第二部分接近於該殼體部分之該至少一端而定位。該第二部分上之任一點比該第一部分上之任一點距該第一軸遠。該第一後壁之該弓形表面可進一步包括具有一彎曲表面之一第三部分。該第三部分接近於該殼體部分之該等端中之另一者而定位。該第三部分上之任一點比該第一部分上之任一點距該第一軸遠。
該第一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第二部分可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80°或自大約5°至大約45°之一角度。該第一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第三部分可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80°或自 大約5°至大約45°之一角度。
在根據本發明之一管配件之另一實例性實施例中,該第一後壁之該弓形表面包括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之一第一部分及具有一無限曲率半徑之一第二部分。該第二部分接近於該殼體部分之該至少一端而定位。該第二部分上之任一點比該第一部分上之任一點距該第一軸遠。該第一後壁之該弓形表面可進一步包括具有一無限曲率半徑之一第三部分。該第三部分上之任一點比該第一部分上之任一點距該第一軸遠。該第三部分接近於該殼體部分之該等端中之另一者而定位。該第一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第二部分可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45°或自大約5°至大約30°之一角度。該第一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第三部分可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45°或自大約5°至大約30°之一角度。在另一實例性實施例中,該第一後壁之該弓形表面可進一步包括該第一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複數個該等第二部分,該等第二部分中之每一者具有無限曲率半徑。另外,該第一後壁之該弓形表面可進一步包括該第一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複數個該等第三部分,每一第三部分具有一無限曲率半徑。該第一後壁之該等弓形表面之該等第三部分接近於該殼體部分之該等端中之另一者而定位。該第一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複數個第二部分可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80°或自大約5°至大約30°之一角度。該第一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複數個第三部分可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80°或自大約5°至大約30°之一角度。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可進一步界定一第三接納室。在此實施例中,該第三接納室界定用於接納該等管元件中之一者之一第三開口。該等殼體部分進一步界定在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接納室之間延伸之該流體路徑。在具有一第三接納室之一管配件之一實例性實施例中,該第一接納室可環繞與該第一開口同軸地定向之一第一軸,該第二接納室可環繞與該第二開口同軸地定向之一第二軸,且該第三接納室可環繞與該第三開口同軸地定向之一第三軸。該等第一及第二軸可彼此共線,該第三軸可相對於該等第一及第二軸成角度地定向。該等第一及第三軸可相對於彼此具有自大約30°至大約150°之一定向角度。
一實例性管配件實施例可進一步包括自該等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延伸之至少一個凸耳。該等凸耳中之每一者界定用於接納該等緊固件中之一者之一孔。
一實例性管配件實施例具有定位於該第一接納室內且環繞該第一開口之一第一密封件。一第二密封件定位於該第二接納室內且環繞該第二開口。一第三密封件定位於該第三接納室內且環繞該第三開口。一管在該管配件內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密封件之間延伸。該管可與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密封件整體地形成。
在一替代實施例中,該等密封件在該等密封件壓縮於該第一殼體部分與該第二殼體部分之間時以密封方式嚙合該管。該等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可藉由與該等第一及第二密 封件之接觸而以間隔關係支撐。為此,該等第一及第二密封件可具有經定大小而以足以准許將該等管元件插入至該等接納室中之間隔開關係支撐該等殼體部分之一外周長。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可藉由與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密封件之接觸而以間隔關係支撐。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密封件可具有經定大小而以足以准許將該等管元件插入至該等接納室中之間隔開關係支撐該等殼體部分之一外周長。
圖3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例性管配件10之一立面圖。圖1展示實例性管配件10之一分解圖。管配件10包括第一殼體部分12及第二殼體部分14。當如圖9中所展示彼此附接時,殼體部分12及14界定位於管配件之彼此相對之端處之至少一第一接納室16及一第二接納室18。接納室16及18界定用於接納幻線所展示之各別管元件24及26之各別第一開口20及第二開口22。殼體部分12與殼體部分14一起亦界定在第一接納室16與第二接納室18之間延伸之一流體路徑,為清晰起見,該流體路徑由圖1中所展示之箭頭28繪示。
複數個凸耳30自每一殼體部分12及14延伸。在圖1之實例性管配件中,每一殼體部分具有三個凸耳。凸耳30界定孔32。當殼體部分12及14如圖9中所展示以面向關係而組裝時,凸耳30中之孔32對準以接納使該等殼體部分彼此附接以形成管配件10之緊固件34。緊固件34可以可調整方式 收緊以便將第一殼體部分12與第二殼體部分14朝向彼此拉攏且使第一接納室16及第二接納室18(分別)與管元件24及26嚙合以便將該等管元件附加在一起,如圖10中所展示。
在實例性管配件實施例10中,第一接納室16並不與第二接納室18同軸地對準。如圖3及圖10中所展示,第一接納室16環繞與第一開口20同軸地定向之一第一軸36且第二接納室18環繞與第二開口22同軸地定向之一第二軸38。軸36及38可用以界定接納室16及18相對於彼此之角度定向且藉此界定管配件之類型。在管配件10中,軸36與軸38之間的定向角度40係大約90°,因此將此管配件標記為一90度肘形。對於實用肘形設計而言,定向角度40可介於自大約90°至大約174°之範圍內(如幻線所展示)。
如圖5中所展示,每一殼體部分(展示殼體部分12)具有圍繞第一開口20在圓周延伸之一第一突出部42。每一第一突出部之至少一部分可與一各別管元件嚙合以提供機械嚙合且將管元件固持在一起。第一突出部42嚙合該等管元件之外表面,該外表面(舉例而言)可係一平坦表面(plain surface)、形成一圓周凹槽之一表面或者具有一隆起凸肩或一凸肩及珠之一表面。第一突出部42可具有一或多個凹口128(舉例而言,參見圖1及圖9至圖10)以促成管元件插入至第一開口20中。如圖4及圖5中所展示,每一第一突出部42具有面向第一軸36之一弓形表面44。每一突出部之弓形表面44具有自該弓形表面之一曲率中心52而量測之一曲率半徑50。
為建立且維持由管配件10形成的管元件之間的一連接之不漏流體性,將一密封元件54定位於殼體部分12與殼體部分14之間。如圖1中所展示,密封元件54包括定位於第一接納室16內之一第一密封件55、定位於第二接納室18內之一第二密封件58及沿著第一密封件55與第二密封件58之間的流體路徑28在管配件10內延伸之一管60。在此實例中,第一密封件55及第二密封件58與管60以單件方式整體地形成。密封元件54可由諸如EPDM以及腈、聚矽氧、氯丁橡膠及氟聚合物彈性體等彈性材料形成。
接納室16接納定位於殼體部分12與殼體部分14(參見圖3)之間的第一密封件55(圖5及圖9)以確保一不漏流體密封。在此實例性管配件中,密封件54之至少一部分(舉例而言,第一密封件55)在經組裝時以間隔開關係支撐殼體部分12及14。第一後壁46毗鄰於第一突出部42而定位且(如圖4及圖5中所展示)具有面向第一軸36之一弓形表面48。第一後壁之弓形表面48具有自後壁弓形表面之一曲率中心64而量測之一曲率半徑62。當在垂直於管配件10之第一軸36而定向之平面66中觀看或量測時,第一突出部42上之弓形表面44之曲率中心52並不與第一後壁46之弓形表面48之曲率中心64重合。在圖4中所展示之實例中,當量測至與曲率中心52及64共線的後壁之弓形表面48上之一點68時,曲率中心52比第一後壁之弓形表面48之曲率中心64更接近於第一後壁46之弓形表面,如線段70所展示。如圖4中進一步展示,曲率中心52及64與後壁弓形表面48上之點 68沿著線70共線,線70垂直於在第一殼體部分12之端74與端76之間延伸之一第二線72而定向。
曲率中心52與曲率中心64之間的偏移距離78產生不同深度之一偏心形接納室16,其中當沿著第一後壁自第一突出部42之中間行進至殼體部分之任一端74或76時,第一後壁之弓形表面48自一真實圓向外進一步延伸。若自第一突出部之弓形表面44至後壁之弓形表面48而量測之接納室16之深度80係第一突出部42之中間處之值「h」,則第一殼體部分12之任一端74、76處之深度80a係約「h」(80)+偏移距離78。深度80可定義為沿著自第一軸36延伸之一徑向投影線而量測之第一突出部42之弓形表面44與第一後壁46之弓形表面48之間的距離。在此實例性實施例中,此距離(深度80)自第一殼體部分12之端74與端76之間的一點處之一值h與殼體部分之每一端處之點處之一較大值h+偏移之間變化。位於殼體部分之端處之此增加之深度在殼體部分之端處為密封件提供更多的徑向向外空間,殼體部分之端通常將由於第一密封件55及接納室16之幾何形狀而接觸第一密封件且使其變形失圓,如圖2中所展示。然而,由於接納室16係偏心的(其中其偏心距h+偏移距離為殼體部分12及14之端74及76處之一最大值(及端之間中途之一最小值「h」)),因此可控制第一後壁46之弓形表面48與第一密封件55之外表面56之間的接觸且藉此在工廠組裝管配件10時(其中第一殼體部分12及第二殼體部分14以間隔關係支撐於第一密封件55之外表面56上)控制第一密封件失圓之變 形程度以便可在不拆解管配件之情況下將管元件插入至第一開口20中。可以間隔關係支撐第一殼體部分12及第二殼體部分14,此乃因一未變形密封件55之外表面56之周長大於密封件外表面56與之介接的殼體部分12及14上之弓形表面48之周長之總和。密封件55之變形程度可介於自實質上無變形(提供圖3中所展示之圓形形狀)至如圖2中所展示之密封件23之一橢圓形形狀之範圍內。隨著偏移距離78增加,密封件之橢圓度程度降低。儘管可實質上消除密封件之所有變形,但對於實用設計而言,有時提供一受控變形程度係有利的。在以下情況下獲得有利之處:變形程度使得避免對密封件之擠壓同時維持足夠偏心度,以使得密封件夾緊管端中之一者且在管元件插入至開口中時將其固持於管元件上。此允許便利地組裝管連接,此乃因技師在操縱第二管元件與管配件嚙合時不需要將管配件與第一管元件固持在一起。發現,大約0.01英寸至大約0.1英寸之偏移距離78對於適用於具有十英寸或小於十英寸之一標稱外徑之管元件之管配件係實用的。偏移距離可進一步介於自大約0.02英寸至大約0.04英寸之範圍內,其中大約0.03英寸之一偏移距離對於管配件與管元件之某些組合係有利的。
圖6及圖7圖解說明各別殼體部分82及84,其中沿著自第一軸36延伸之一徑向投影線86而量測之第一突出部42之弓形表面44與第一後壁46之弓形表面48之間的距離80在殼體部分之端74與端76之間中途之一點88處比在接近於殼體部分之端中之一者之一點90處小。
對於圖6中所展示之殼體部分82而言,第一後壁46之弓形表面48包括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94之一第一表面部分92及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98的接近於殼體部分82之端74而定位之一第二表面部分96。第二表面部分96上之任一點比第一部分92上之任一點距第一軸36遠。因此,第一突出部42之弓形表面44與第一後壁46之弓形表面48之間的距離80在由第一表面部分92對向之角度100上比在由第二表面部分96對向之角度102上小。第二表面部分96可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80°之一角度102。自大約5°至大約45°之一對向角度亦係實用的。
在此實例中,弓形表面48進一步包括位於殼體部分之相對端76處之一第三表面部分104。第三表面部分104具有一曲率半徑106(第二表面部分96與第三表面部分104之各別曲率半徑98與106可彼此相等)。第三表面部分104上之任一點比第一部分92上之任一點距第一軸36遠。因此,第一突出部42之弓形表面44與第一後壁46之弓形表面48之間的距離80在由第一表面部分92對向之角度100上比在由第三表面部分104對向之角度107上小。第三表面部分104可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80之一角度107。自大約5°至大約45°之一對向角度亦係實用的。
注意,為清晰起見,將距離80及曲率半徑之間的差異放大。儘管針對一個殼體部分上之一個突出部42闡述弓形表面44與弓形表面48之間的幾何關係,但應理解,一管配件之每一殼體部分可具有環繞該管配件之每一開口之此一突 出部及毗鄰於每一各別突出部而定位之此一後壁。應進一步理解,每一突出部上之弓形表面與每一後壁之弓形表面之間的幾何關係可相同。舉例而言,預期每一殼體部分可進一步包括繞管配件之第二開口22(參見圖1及圖9至圖13)在圓周延伸之一第二突出部。在此實例中,該第二突出部之至少一部分可與管元件中之一者(26,如圖10及圖13中所展示)嚙合,且該第二突出部具有面向第二軸38(參見圖10)之一弓形表面。每一殼體部分可進一步包括毗鄰於該第二突出部而定位之一第二後壁。該第二後壁具有面向第二軸38之一弓形表面。應理解,第二突出部與第二後壁上之弓形表面之間的幾何關係可與第一突出部42與第一後壁46之弓形表面44與弓形表面48之間的幾何關係相同。
對於圖7中所展示之殼體部分84而言,後壁46之弓形表面48包括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110之一第一表面部分108及接近於殼體部分之端74而定位之一第二表面部分112。第二表面部分112具有一無限曲率半徑,此意指第二表面部分係一平坦小面114。小面114經配置以使得突出部42之弓形表面44與後壁46之弓形表面48之間的距離80在由第一表面部分108對向之角度116上比在由第二表面部分112(其係小面114)對向之角度118上小。第二表面部分112可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45°之一角度118。自大約5°至大約30°之一對向角度亦係實用的。
在此實例中,弓形表面48進一步包括位於殼體部分之相對端76處之一第三表面部分120。在此實例中,第三表面 部分120亦具有一無限曲率半徑,藉此形成一小面122。小面122經配置以使得突出部42之弓形表面44與後壁46之弓形表面48之間的距離80在由第一表面部分108對向之角度116上比在由第三表面部分120對向之角度124上小。第三表面部分120可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45°之一角度124。自大約5°至大約30°之一對向角度亦係實用的。儘管殼體部分84之第二表面部分112及第三表面部分120各自展示為由單個小面114及122形成,但接近殼體部分84之每一端形成複數個小面係有利的。在圖8中,以一放大比例展示此多小面結構之一實例,其中殼體部分84之表面48由各自具有一無限曲率半徑且形成各別小面114a、114b、114c之複數個第二表面部分112a、112b、112c構成。複數個表面部分112a、112b、112c可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80°之一角度125。自大約5°至大約30°之一對向角度亦係實用的。
注意,為清晰起見,將距離80放大。儘管針對一個殼體部分上之一個突出部闡述弓形表面44與弓形表面48之間的幾何關係,但應理解,一管配件之每一殼體部分可具有環繞該管配件之每一開口之此一突出部及毗鄰於每一各別突出部而定位之此一後壁。應進一步理解,每一突出部上之弓形表面與每一後壁之弓形表面之間的幾何關係可相同。舉例而言,預期每一殼體部分可進一步包括繞管配件之第二開口22(參見圖1及圖9至圖13)在圓周延伸之一第二突出部。在此實例中,該第二突出部之至少一部分可與管元件中之一者(26,如圖10及圖13中所展示)嚙合,且該第二突 出部具有面向第二軸38(參見圖10)之一弓形表面。每一殼體部分可進一步包括毗鄰於該第二突出部而定位之一第二後壁。該第二後壁具有面向第二軸38之一弓形表面。應理解,第二突出部與第二後壁上之弓形表面之間的幾何關係可與第一突出部42與第一後壁46之弓形表面44與弓形表面48之間的幾何關係相同。
允許控制密封件之變形程度之不同深度之接納室提供優於具有深度係一常量之接納室之先前技術殼體部分之數個優點。當工廠組裝管配件時,密封件可具有介於橢圓形與圓形之間的一受控形狀。挑選其中密封件(55,舉例而言)具有較小變形之一組態意指,當一管元件插入至開口中時,其將較均勻地嚙合密封件內之管止擋件57(圖5中所展示),藉此促進將管元件適當地安放於管配件中。此外,對於具有較小變形之一密封件而言,在殼體部分之端之間擠壓密封件之可能性較小。然而,誘發密封件之形狀之某一合理程度之變形允許密封件在組裝期間夾緊管元件且固持至管元件上,此對技師係有利的。
上文所闡述且本文中所主張之不同深度之接納室既可適用於剛性管配件又適用於撓性管配件。剛性管配件有利地與帶圓周凹槽之管元件一起使用。剛性管配件之殼體部分具有介接表面,該等介接表面具有相對於彼此之相反角度定向。在例示性剛性管配件中,當收緊將此等殼體部分連結在一起之緊固件時,一個殼體部分上之介接表面接觸配合殼體部分上之其配對表面且迫使殼體部分沿相對於彼此 之相反方向繞一垂直軸旋轉。此致使突出部嚙合管元件中之圓周凹槽之側壁且將其鎖定於適當位置以便提供對外部彎折力、向內及向外推力以及施加至連接之扭力之顯著抗性,藉此限制管元件之相對偏轉。本文中在圖11至圖16中展示剛性管配件之實例。在於2012年2月2日提出申請且標題為「Fitting for Joining Pipe Elements」之同在申請中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3/364,412號中揭示剛性管配件,該申請案特此以全文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揭示剛性耦合件之專利包含美國專利第4,611,839號及第4,639,020號,該等專利特此以全文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一撓性管配件中,殼體部分之間的介接表面通常不經組態以導致殼體部分之任何相對旋轉。因此,突出部通常由於殼體部分之扭轉動作而不嚙合圓周凹槽之側壁,此產生一較撓性連接,其中彎折中之管元件之相對偏轉在扭矩上及在軸向上在相同施加之負載時大於剛性管配件(上文所闡述)。圖1及圖9至圖10展示一實例性撓性管配件。
上文所闡述且本文中所主張之不同深度之接納室亦可適用於接頭管配件,諸如(舉例而言但不限於)准許不同標稱大小之管元件耦合在一起之漸縮管。在接頭管配件中,每一殼體部分具有經匹配以配合及嚙合一不同大小管元件之不同曲率半徑之突出部。在美國專利第3,680,894號及第4,896,902號中揭示用以耦合帶凹槽之管元件之接頭管配件之實例,該等專利特此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圖9展示處於「安裝準備就緒」狀態(亦即,部分地組 裝,其中以足以在不拆解管配件10之情況下准許將管元件24及26便利地插入至各別開口20及22中之間隔開關係固持第一殼體部分12與第二殼體部分14)中之管配件10。為實現一不漏流體連接,將管元件24及26插入至開口20及22中,在此處其分別嚙合第一密封件55及第二密封件58。然後將緊固件34收緊,從而將殼體部分12與14拉攏在一起(如圖10中所展示)且將第一及第二密封件壓縮於殼體部分與管元件24及26之間同時亦使接納室16及18與其各別管元件24及26嚙合以機械捕獲管元件且將其保持在一起。在此實例中,管配件10與管元件24及26之間的強制機械嚙合藉由定位於每一殼體部分12及14上之突出部42來實現。突出部42可在相對端處具有凹口128以提供餘隙並促成管元件插入。在組裝管配件10之後,突出部環繞開口20及22並嚙合管元件24及26中之圓周凹槽130(參見圖9)。當然,根據本發明之管配件並不限於與帶凹槽之管元件一起使用,而亦可適於平端管元件、擴口管元件以及帶凸肩之管元件。殼體部分12及14可藉由與第一密封件55及第二密封件58之接觸而以間隔關係便利地支撐。
圖11至圖13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管配件138之另一實例性實施例。應理解,上文關於管配件10、82及84(參見圖4至圖8)所闡述之特徵及幾何關係亦可包含於管配件138中。舉例而言,類似於管配件10,管配件138由藉由可調整緊固件34而彼此附接且界定第一接納室16及第二接納室18之殼體部分12及14構成。該等接納室界定用於接納管 元件24及26之開口20及22,如圖12中所展示。每一殼體部分12及14具有圍繞第一開口20在圓周延伸之一第一突出部42。第一突出部42可具有一弓形表面。第一突出部42可具有一或多個凹口128以促成管元件插入至第一開口20中。管配件138可包含具有一弓形表面之一後壁。管配件138之突出部與後壁之弓形表面之間的幾何關係可與上文關於管配件10、82及84(參見圖4至圖8)之突出部及後壁所闡述之幾何關係相同。
如圖11中所展示,管配件138之密封元件54由三個單獨組件形成且包括第一密封件140及第二密封件142以及一管144。密封件140及142分別定位於由殼體部分界定之第一接納室16及第二接納室18內且管144在管配件138內密封件140與142之間延伸。在此實施例中,密封件140及142由一撓性材料(舉例而言,諸如EPDM以及腈、聚矽氧、氯丁橡膠及氟聚合物彈性體等彈性體)製成,而管144由一較剛性材料形成,諸如PVC、金屬、玻璃、一陶瓷材料或者包含熱塑性及熱固性聚合物兩者之一或多個工程聚合物。可用以形成管144之例示性剛性工程熱塑性聚合物包含聚苯及聚苯乙烯。對不同材料之此挑選允許密封件140及142在被壓縮於殼體部分12與殼體部分14之間時以密封方式嚙合管144。密封件140及142、管元件24及26以及管144之間的密封互動准許在使用管配件138來將管元件24與管元件26連結在一起(如圖13中所展示)時形成一不漏流體連接。
類似於管配件10,管配件138具有自第一及第二殼體部 分延伸之複數個凸耳146。凸耳146界定彼此對準且接納可調整緊固件34之孔148,可調整緊固件34用於在如圖12及圖13中所展示地組裝管配件138時使殼體部分彼此附接。
如管配件10,管配件138亦處於安裝準備就緒,此意指不需要將其拆解以形成一管連接。圖12展示其中殼體部分12與14呈間隔開關係之安裝準備就緒組態中之管配件138。在此實例中,殼體部分藉由與第一密封件140及第二密封件142之接觸而以間隔開關係支撐。如圖11中所展示,該等第一及第二密封件中之每一者具有經定大小從而以足以在不拆卸管配件之情況下准許管元件24及26(參見圖12)插入至開口20及22中之間隔開關係支撐殼體部分12及14之一外周長143。突出部42之端中之凹口128藉由提供餘隙而促成管元件插入。
圖14至圖16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例性T形管配件152。如圖14中所展示,管配件152包括第一殼體部分154及第二殼體部分156。當殼體部分154與殼體部分156彼此附接時,其界定一第一接納室158、一第二接納室160及一第三接納室162。接納室158、160及162界定用於接納幻線所展示之各別管元件200、202及204之各別第一開口164、第二開口166及第三開口168。殼體部分154與殼體部分156一起亦界定在第一接納室158、第二接納室160及第三接納室162之間延伸之一流體路徑,為清晰起見,該流體路徑由圖15中所展示之箭頭170繪示。
再次參考圖14,複數個凸耳172自每一殼體部分154及 156延伸。在實例性T形管配件152中,每一殼體部分具有四個凸耳。凸耳172界定孔174(參見圖15)。當殼體部分154與殼體部分156如圖14所展示以面向關係組裝時,凸耳172中之孔174對準以接納緊固件176,緊固件176使殼體部分彼此附接以形成T形管配件152。緊固件176可以可調整方式收緊以便將第一殼體部分154與第二殼體部分156朝向彼此拉攏且使第一接納室158、第二接納室160及第三接納室162(分別)與管元件200、202及204嚙合以便將管元件附加在一起,如圖16中所展示。
在實例性T形管配件實施例152中,如圖16中所展示,第一接納室158環繞與第一開口164同軸地定向之一第一軸178。第二接納室160環繞與第二開口166同軸地定向之一第二軸180。第一接納室158與第二接納室160共線。第三接納室162環繞相對於第一軸178及第二軸180成角度地定向之一第三軸182。軸178、180及182可用以闡述接納室158、160及162相對於彼此之角度定向。在實例性T形管配件152中,軸182與軸178或180之間的定向角度184係大約90°。對於實用T型設計而言,定向角度184可介於自大約30°至大約150°之範圍內(如幻線所展示)。應進一步理解,殼體部分154及156可在接納室158、160及162之間採取任何實用形狀。因此,(舉例而言)在接納室之間延伸之特定區段可係如所展示之筆直區段或可係彎曲的,只要接納室如其各別軸之間的定向角度(如本文中所界定及圖16中所圖解說明)所界定相對於彼此而定向即可。
為建立且維持由T形管配件152形成之管元件之間的一連接之不漏流體性,將一密封元件186(圖15中所展示)定位於殼體部分154與殼體部分156之間。密封元件186包括定位於第一接納室158內之一第一密封件188、定位於第二接納室160內之一第二密封件190及定位於第三接納室162內之一第三密封件192。一管194沿著第一密封件188、第二密封件190及第三密封件192之間的由箭頭170所闡述之流體路徑在T形管配件152內延伸。在此實例中,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密封件與管194分離,但應理解包括三個密封件及管之密封元件186可類似於圖1中所展示之密封元件54而以單件方式整體地形成。當密封元件186以單件方式形成時,其可由諸如EPDM以及腈、聚矽氧、氯丁橡膠及氟聚合物彈性體等彈性材料形成。當密封元件186如圖14中所展示形成為單獨件時,密封件188、190及192可由一撓性彈性材料(舉例而言,諸如EPDM以及腈、聚矽氧、氯丁橡膠及氟聚合物彈性體之一彈性體)形成,而管由一相對較剛性材料形成,諸如PVC、金屬、玻璃、一陶瓷材料或者包含熱塑性及熱固性聚合物兩者之一或多個工程聚合物。可用以形成管144之例示性剛性工程熱塑性聚合物包含聚苯及聚苯乙烯。
圖14展示處於「安裝準備就緒」狀態(亦即,以一未收緊組態而工廠組裝,其中以足以准許在不拆解T形管配件之情況下將管元件200、202及204便利地插入至各別開口164、166及168中之間隔開關係固持第一殼體部分154及第 二殼體部分156)中之T形管配件152。為實現一不漏流體連接,將管元件200、202及204插入至開口164、166及168中,在此處其分別嚙合第一密封件188、第二密封件190及第三密封件192。然後將緊固件176收緊,從而將殼體部分154與殼體部分156拉攏在一起(如圖16中所展示)且將第一、第二及第三密封件壓縮於殼體部分與管元件200、202及204之間同時亦使接納室158、160及162與其各別管元件200、202及204嚙合以機械捕獲管元件且將其保持在一起。在此實例中,T形管配件152與管元件200、202及204之間的強制機械嚙合藉由定位於每一殼體部分154及156上之突出部42來實現。突出部42可在相對端處具有凹口128以提供餘隙且促成管元件插入。如圖15中所展示,在組裝T形管配件152之後,突出部42a、42b及42c分別環繞開口164、166及168且嚙合管元件200、202及204中之圓周凹槽206。當然,根據本發明之T形管配件並不限於與帶凹槽之管元件一起使用,而亦可適於平端管元件、擴口管元件、帶珠之管元件以及帶凸肩之管元件。
如本文中所陳述,突出部42a、42b及42c可具有分別面向軸178、180及182之弓形表面。殼體部分154及156可進一步包括分別毗鄰於突出部42a、42b及42c而定位之第一、第二及第三後壁。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後壁可具有分別面向軸178、180及182之弓形表面。突出部42a、42b及42c之弓形表面與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後壁之弓形表面之間的幾何關係可與上文關於管配件10、82及84(參見 圖4至圖8)之第一突出部42及第一後壁46所闡述之幾何關係相同。
殼體部分154及156可藉由與第一密封件188、第二密封件190及第三密封件192之接觸而以間隔關係便利地支撐。在圖14至圖16中所展示之實例性T形管配件152中,殼體部分154及156藉由與第一密封件188、第二密封件190及第三密封件192之接觸而以間隔開關係支撐。如圖14中所展示,該等密封件中之每一者具有經定大小從而以足以准許在不拆解T形管配件之情況下將管元件200、202及204插入至開口164、166及168中之間隔開關係支撐殼體部分154及156之一外周長193。
T形管配件152可經設計以提供一相對撓性連接或一相對剛性連接。
由於不必拆解及重新組裝管配件以形成該連接,因此根據本發明之肘形及T形管配件提供管連接形成之極大增加之效率。
5-5‧‧‧線
10‧‧‧實例性管配件/管配件
11‧‧‧管配件
12‧‧‧第一殼體部分/殼體部分
13‧‧‧第一殼體部分/殼體部分
14‧‧‧第二殼體部分/殼體部分
15‧‧‧第二殼體部分/殼體部分
16‧‧‧第一接納室/接納室
17‧‧‧緊固件
18‧‧‧第二接納室/接納室
19‧‧‧第一接納室
20‧‧‧第一開口/開口
21‧‧‧開口
22‧‧‧第二開口/開口
23‧‧‧密封件/未變形密封件
24‧‧‧管元件
26‧‧‧管元件
28‧‧‧箭頭/流體路徑
30‧‧‧凸耳
32‧‧‧孔
34‧‧‧緊固件
36‧‧‧第一軸/軸
38‧‧‧第二軸/軸
40‧‧‧定向角度
42‧‧‧第一突出部/突出部
42a‧‧‧突出部
42b‧‧‧突出部
42c‧‧‧突出部
44‧‧‧弓形表面
46‧‧‧第一後壁/後壁
48‧‧‧弓形表面/後壁弓形表面/表面
50‧‧‧曲率半徑
52‧‧‧曲率中心
54‧‧‧密封元件/密封件
55‧‧‧第一密封件/未變形密封件
56‧‧‧外表面/密封件外表面
57‧‧‧管止擋件
58‧‧‧第二密封件
60‧‧‧管
62‧‧‧曲率半徑
64‧‧‧曲率中心
66‧‧‧平面
68‧‧‧點
70‧‧‧線段/線
72‧‧‧第二線
74‧‧‧端
76‧‧‧端/相對端
78‧‧‧偏移距離
80‧‧‧深度/距離
80a‧‧‧深度
82‧‧‧殼體部分
84‧‧‧殼體部分/管配件
86‧‧‧徑向投影線
88‧‧‧點
90‧‧‧點
92‧‧‧第一表面部分/第一部分
94‧‧‧第一曲率半徑
96‧‧‧第二表面部分
98‧‧‧第二曲率半徑/曲率半徑
100‧‧‧角度
102‧‧‧角度
104‧‧‧第三表面部分
106‧‧‧曲率半徑
107‧‧‧角度
108‧‧‧第一表面部分
110‧‧‧第一曲率半徑
112‧‧‧第二表面部分
112a‧‧‧第二表面部分/表面部分
112b‧‧‧第二表面部分/表面部分
112c‧‧‧第二表面部分/表面部分
114‧‧‧平坦小面/小面
114a‧‧‧小面
114b‧‧‧小面
114c‧‧‧小面
116‧‧‧角度
118‧‧‧角度
120‧‧‧第三表面部分
122‧‧‧小面
124‧‧‧角度
125‧‧‧角度
128‧‧‧凹口
130‧‧‧圓周凹槽
138‧‧‧管配件
140‧‧‧第一密封件/密封件
142‧‧‧第二密封件/密封件
143‧‧‧外周長
144‧‧‧管
146‧‧‧凸耳
148‧‧‧孔
152‧‧‧實例性T形管配件/管配件/T形管配件/實例性T形管配件實施例
154‧‧‧第一殼體部分/殼體部分
156‧‧‧第二殼體部分/殼體部分
158‧‧‧第一接納室/接納室
160‧‧‧第二接納室/接納室
162‧‧‧第三接納室/接納室
164‧‧‧第一開口/開口
166‧‧‧第二開口/開口
168‧‧‧第三開口/開口
170‧‧‧箭頭/流體路徑
172‧‧‧凸耳
174‧‧‧孔
176‧‧‧緊固件
178‧‧‧第一軸/軸
180‧‧‧第二軸/軸
182‧‧‧第三軸/軸
184‧‧‧定向角度
186‧‧‧密封元件
188‧‧‧第一密封件/密封件
190‧‧‧第二密封件/密封件
192‧‧‧第三密封件/密封件
193‧‧‧外圓周件
194‧‧‧管
200‧‧‧管元件
202‧‧‧管元件
204‧‧‧管元件
206‧‧‧圓周凹槽
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例性肘形管配件之一分解等角視圖;圖2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例性機械管配件之一立面圖;圖3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例性機械管配件之一立面圖;圖4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例性機械管配件之一殼體部分之一剖面圖;圖5係在圖4之線5-5處截取之一實例性機械管配件之殼 體部分之一剖面圖;圖6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例性機械管配件之一殼體部分之一剖面圖;圖7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例性機械管配件之一殼體部分之一剖面圖;圖8以一放大比例展示一實例性殼體部分之一局部剖面圖;圖9係以一安裝準備就緒組態而預先組裝之圖1中所展示肘形管配件之一等角視圖;圖10係將管元件連結在一起之圖1中所展示肘形管配件之一等角視圖;圖11係根據本發明之一肘形管配件之一替代實施例之一等角分解圖;圖12係以一安裝準備就緒組態而預先組裝之圖11中所展示肘形管配件之一等角視圖;圖13係將管元件連結在一起之圖11中所展示肘形管配件之一等角視圖;圖14係根據本發明且展示為以一安裝準備就緒組態而預先組裝之一實例性T形管配件之一等角視圖;圖15係展示圖14中所展示之T形管配件之內表面之該管配件之一部分之一側視圖;且圖16係將管元件連結在一起之圖14中所展示管配件之一等角視圖。
10‧‧‧實例性管配件/管配件
12‧‧‧第一殼體部分/殼體部分
14‧‧‧第二殼體部分/殼體部分
16‧‧‧第一接納室/接納室
18‧‧‧第二接納室/接納室
20‧‧‧第一開口/開口
22‧‧‧第二開口/開口
28‧‧‧箭頭/流體路徑
30‧‧‧凸耳
32‧‧‧孔
34‧‧‧緊固件
42‧‧‧第一突出部/突出部
54‧‧‧密封元件/密封件
55‧‧‧第一密封件/未變形密封件
58‧‧‧第二密封件
60‧‧‧管
128‧‧‧凹口

Claims (83)

  1. 一種用於將至少兩個管元件連接在一起之管配件,該管配件包括: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12,14),其彼此附接且界定至少第一及第二接納室(16,18),該等第一及第二接納室分別界定用於接納該等管元件之第一及第二開口(20,22),該等第一及第二接納室分別環繞第一及第二軸(36,68),該第一軸與該第一開口同軸地定向,該第二軸與該第二開口同軸地定向,該第一軸相對於該第二軸成角度地定向,該等殼體部分進一步界定在該第一接納室與該第二接納室之間延伸之一流體路徑,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包括:一第一弓形表面(44),其繞該第一開口在圓周延伸,該第一弓形表面之至少一部分可與該等管元件中之一者嚙合,該第一弓形表面面向該第一軸;及一第一後壁(46),其毗鄰於該第一弓形表面,該第一後壁具有面向該第一軸之一弓形表面(48),沿著自該第一軸延伸之一徑向投影線(86)而量測之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48)與該第一弓形表面(44)之間的距離(80)在該殼體部分之端(74,76)之間中途之一點(88)處比在接近於該殼體部分之端中之一點(90)處小;及至少一個可調整緊固件,其使該等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彼此附接,該等殼體部分以足以准許將該等管元件插入至該等接納室中之間隔開關係支撐同時該等殼體部分 彼此附接,每一該緊固件可以可調整方式收緊以便將該等殼體部分朝向彼此拉攏且使該等殼體部分之該等第一弓形表面與該等管元件嚙合以便將該等管元件附加在一起。
  2. 如請求項1之管配件,其進一步包括繞該第一開口在圓周延伸之一第一突出部,該第一弓形表面定位於該第一突出部上。
  3. 如請求項1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距離在該殼體部分之該等端之間中途之點(88)處係一最小值。
  4. 如請求項3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距離在位於該殼體部分之該至少一端之點(90)處係一最大值。
  5. 如請求項4之管配件而言,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與該第一弓形表面之間的距離在位於該殼體部分之該等端中之另一點處約等於該最大值。
  6. 如請求項1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包括具有一彎曲表面之一第一部分及具有一彎曲表面之一第二部分,該第二部分接近於該殼體部分之該至少一端而定位,該第二部分上之任一點比該第一部分上之任一點距該第一軸遠。
  7. 如請求項6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進一步包括具有一彎曲 表面之一第三部分,該第三部分接近於該殼體部分之該等端中之另一者而定位,該第三部分上之任一點比該第一部分上之任一點距該第一軸遠。
  8. 如請求項6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第二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80°之一角度。
  9. 如請求項6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第二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45°之一角度。
  10. 如請求項7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第三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80°之一角度。
  11. 如請求項7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第三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45°之一角度。
  12. 如請求項1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包括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之一第一部分及具有一無限曲率半徑之一第二部分,該第二部分接近於該殼體部分之該至少一端而定位,該第二部分上之任一點比該第一部分上之任一點距該第一軸遠。
  13. 如請求項12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進一步包括具有一無限曲率半徑之一第三部分,該第三部分接近於該殼體部分 之該等端中之另一者而定位。
  14. 如請求項12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第二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45°之一角度。
  15. 如請求項12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第二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30°之一角度。
  16. 如請求項13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第三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45°之一角度。
  17. 如請求項13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第三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30°之一角度。
  18. 如請求項12之管配件,其中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進一步包括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複數個該等第二部分,該等第二部分中之每一者具有一無限曲率半徑。
  19. 如請求項18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進一步包括各自具有一無限曲率半徑之複數個第三部分,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等第三部分接近於該殼體部分之該等端中之另一者而定位。
  20. 如請求項18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複數個第二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80°之一角度。
  21. 如請求項18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複數個第二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45°之一角度。
  22. 如請求項19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複數個第三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80°之一角度。
  23. 如請求項19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複數個第三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45°之一角度。
  24. 如請求項1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第一弓形表面具有自一第一曲率中心而量測之一第一曲率半徑;且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具有自一第二曲率中心而量測之一第二曲率半徑,當在垂直於該第一軸之一平面中量測時該第二曲率中心不與該第一曲率中心重合。
  25. 如請求項24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當量測至與該等第一及第二曲率中心共線的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上之一點時該第一曲率中心比該第二曲率中心更接近於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
  26. 如請求項25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等第一及第二曲率中心與該後壁上之該點沿著一第一線而共線,該第一線垂直於在該殼體部分之一第一端與該殼體部分之一第二端之間延伸之一第二線 而定向。
  27. 如請求項26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第二曲率中心自該第一曲率中心偏移自大約0.01英寸至大約0.1英寸之一距離。
  28. 如請求項26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第二曲率中心自該第一曲率中心偏移自大約0.02英寸至大約0.04英寸之一距離。
  29. 如請求項26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第二曲率中心自該第一曲率中心偏移大約0.03英寸之一距離。
  30. 如請求項2之管配件,其中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進一步包括:一第二突出部,其繞該第二開口在圓周延伸,該第二突出部之至少一部分可與該等管元件中之一者嚙合,該第二突出部具有面向該第二軸之一弓形表面;及一第二後壁,其毗鄰於該第二突出部,該第二後壁具有面向該第二軸之一弓形表面,沿著自該第二軸延伸之一徑向投影線而量測之該第二後壁之該弓形表面與該第二突出部之該弓形表面之間的距離在該殼體部分之端之間中途之一點(88)處比在接近於該殼體部分之端中之點(90)處小。
  31. 如請求項1之管配件,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進一步界定一第三接納室,該第三接納室界定用於接納該等管元件中之一者之一第三開口,該等殼體部分進一步 界定在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接納室之間延伸之該流體路徑。
  32. 如請求項31之管配件,其中該第三接納室環繞與該第三開口同軸地定向之一第三軸,該第一軸與該第二軸彼此共線,該第三軸相對於該等第一及第二軸成角度地定向。
  33. 如請求項1之管配件,其進一步包括自該等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延伸之至少一個凸耳,該等凸耳中之每一者界定用於接納該等緊固件中之一者之一孔。
  34. 如請求項1之管配件,其進一步包括:一第一密封件,其定位於該第一接納室內且環繞該第一開口;一第二密封件,其定位於該第二接納室內且環繞該第二開口;及一管,其在該等殼體部分內該第一密封件與該第二密封件之間延伸。
  35. 如請求項31之管配件,其進一步包括:一第一密封件,其定位於該第一接納室內且環繞該第一開口;一第二密封件,其定位於該第二接納室內且環繞該第二開口;一第三密封件,其定位於該第三接納室內且環繞該第三開口;及一管,其在該殼體內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密封件之 間延伸。
  36. 如請求項34之管配件,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藉由與該等第一及第二密封件之接觸而以該間隔關係支撐。
  37. 如請求項35之管配件,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藉由與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密封件之接觸而以該間隔關係支撐。
  38. 一種用於將至少兩個管元件連接在一起之管配件,該管配件包括: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其彼此附接且界定至少第一及第二接納室,該等第一及第二接納室分別界定用於接納該等管元件之第一及第二開口,該等第一及第二接納室分別環繞第一及第二軸,該第一軸與該第一開口同軸地定向,該第二軸與該第二開口同軸地定向,該第一軸相對於該第二軸成角度地定向,該等殼體部分進一步界定在該第一接納室與該第二接納室之間延伸之一流體路徑,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包括:一第一弓形表面,其繞該第一開口在圓周延伸,該第一弓形表面之至少一部分可與該等管元件中之一者嚙合,該第一弓形表面面向該第一軸,該第一弓形表面具有自一第一曲率中心而量測之一第一曲率半徑;及一第一後壁,其毗鄰於該第一弓形表面而定位,該第一後壁具有面向該第一軸之一弓形表面,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具有自一第二曲率中心而量測之一第二曲 率半徑,當在垂直於該第一軸之一平面中量測時該第二曲率中心不與該第一曲率中心重合;及至少一個可調整緊固件,其使該等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彼此附接,該等殼體部分以足以准許將該等管元件插入至該等接納室中之間隔開關係支撐同時該等殼體部分彼此附接,每一該緊固件可以可調整方式收緊以便將該等殼體部分朝向彼此拉攏且使該等殼體部分之該等第一弓形表面與該等管元件嚙合以便將該等管元件附加在一起。
  39. 如請求項38之管配件,其進一步包括繞該第一開口在圓周延伸之一第一突出部,該第一弓形表面定位於該第一突出部上。
  40. 如請求項38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當量測至與該等第一及第二曲率中心共線的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上之一點時該第一曲率中心比該第二曲率中心更接近於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
  41. 如請求項40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等第一及第二曲率中心與該後壁上之該點沿著一第一線而共線,該第一線垂直於在該殼體部分之一第一端與該殼體部分之一第二端之間延伸之一第二線而定向。
  42. 如請求項41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第二曲率中心自該第一曲率中心偏移自大約0.01英寸至大約0.1英寸之一距離。
  43. 如請求項41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第二曲率中心自該第一曲率中心偏移自大約0.02英寸至大約0.04英寸之一距離。
  44. 如請求項40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第二曲率中心自該第一曲率中心偏移大約0.03英寸之一距離。
  45. 如請求項40之管配件,其中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進一步包括:一第二突出部,其繞該第二開口在圓周延伸,該第二突出部之至少一部分可與該等管元件中之一者嚙合,該第二突出部具有面向該第二軸之一弓形表面,該弓形表面具有自一第一曲率中心而量測之一第一曲率半徑;及一第二後壁,其毗鄰於該第二突出部而定位,該第二後壁具有面向該第二軸之一弓形表面,該第二後壁之該弓形表面具有自一第二曲率中心而量測之一第二曲率半徑,當在垂直於該第二軸之一平面中量測時該第二曲率中心不與該第一曲率中心重合。
  46. 如請求項38之管配件,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進一步界定一第三接納室,該第三接納室界定用於接納該等管元件中之一者之一第三開口,該等殼體部分進一步界定在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接納室之間延伸之該流體路徑。
  47. 如請求項46之管配件,其中該第三接納室環繞與該第三開口同軸地定向之一第三軸,該第一軸與該第二軸彼此 共線,該第三軸相對於該等第一及第二軸成角度地定向。
  48. 如請求項38之管配件,其進一步包括自該等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延伸之至少一個凸耳,該等凸耳中之每一者界定用於接納該等緊固件中之一者之一孔。
  49. 如請求項38之管配件,其進一步包括:一第一密封件,其定位於該第一接納室內且環繞該第一開口;一第二密封件,其定位於該第二接納室內且環繞該第二開口;及一管,其在該等殼體部分內該第一密封件與該第二密封件之間延伸。
  50. 如請求項46之管配件,其進一步包括:一第一密封件,其定位於該第一接納室內且環繞該第一開口;一第二密封件,其定位於該第二接納室內且環繞該第二開口;一第三密封件,其定位於該第三接納室內且環繞該第三開口;及一管,其在該殼體內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密封件之間延伸。
  51. 如請求項49之管配件,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藉由與該等第一及第二密封件之接觸而以該間隔關係支撐。
  52. 如請求項50之管配件,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藉由與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密封件之接觸而以該間隔關係支撐。
  53. 一種用於將至少兩個管元件連接在一起之管配件,該管配件包括: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其彼此附接且界定至少第一及第二接納室,該等第一及第二接納室分別界定用於接納該等管元件之第一及第二開口,該等第一及第二接納室分別環繞第一及第二軸,該第一軸與該第一開口同軸地定向,該第二軸與該第二開口同軸地定向,該第一軸相對於該第二軸成角度地定向,該等殼體部分進一步界定在該第一接納室與該第二接納室之間延伸之一流體路徑,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包括:一第一弓形表面,其繞該第一開口在圓周延伸,該第一弓形表面之至少一部分可與該等管元件中之一者嚙合,該第一弓形表面面向該第一軸;及一第一後壁,其毗鄰於該第一弓形表面,該第一後壁具有面向該第一軸之一弓形表面,沿著自該第一軸延伸之一徑向投影線而量測之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與該第一弓形表面之間的距離在該殼體部分之端之間中途之一點(88)處比在接近於該殼體部分之一第一端之一點(90)處及在接近於該殼體部分之一相對端之一點處小;及至少一個可調整緊固件,其使該等第一及第二殼體部 分彼此附接,該等殼體部分以足以准許將該等管元件插入至該等接納室中之間隔開關係支撐同時該等殼體部分彼此附接,每一該緊固件可以可調整方式收緊以便將該等殼體部分朝向彼此拉攏且使該等殼體部分之該等第一弓形表面與該等管元件嚙合以便將該等管元件附加在一起。
  54. 如請求項53之管配件,其進一步包括繞該第一開口在圓周延伸之一第一突出部,該第一弓形表面定位於該第一突出部上。
  55. 如請求項53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距離在該殼體部分之該等端之間中途之一點(88)處係一最小值。
  56. 如請求項55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距離在位於該殼體部分之一第一端處之點(90)係一最大值。
  57. 如請求項56之管配件而言,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與該第一弓形表面之間的距離在位於該殼體部分之一第二端處之一點處約等於該最大值。
  58. 如請求項53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包括具有一彎曲表面之一第一部分及具有一彎曲表面之一第二部分,該第二部分接近於該殼體部分之一第一端而定位,該第二部分上之任一點比該第一部分上之任一點距該第一軸遠。
  59. 如請求項58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進一步包括具有一彎曲表面之一第三部分,該第三部分接近於該殼體部分之一第二端而定位,該第三部分上之任一點比該第一部分上之任一點距該第一軸遠。
  60. 如請求項58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第二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80°之一角度。
  61. 如請求項58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第二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45°之一角度。
  62. 如請求項59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第三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80°之一角度。
  63. 如請求項59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第三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45°之一角度。
  64. 如請求項53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包括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之一第一部分及具有一無限曲率半徑之一第二部分,該第二部分接近於該殼體部分之一第一端而定位,該第二部分上之任一點比該第一部分上之任一點距該第一軸遠。
  65. 如請求項64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 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進一步包括具有一無限曲率半徑之一第三部分,該第三部分接近於該殼體部分之一第二端而定位。
  66. 如請求項64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第二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45°之一角度。
  67. 如請求項64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第二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30°之一角度。
  68. 如請求項65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第三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45°之一角度。
  69. 如請求項65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第三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30°之一角度。
  70. 如請求項64之管配件,其中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進一步包括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複數個該等第二部分,該等第二部分中之每一者具有一無限曲率半徑。
  71. 如請求項70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進一步包括各自具有一無限曲率半徑之複數個第三部分,該後壁之該等弓形表面之該等第三部分接近於該殼體部分之一第二端而定位。
  72. 如請求項70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 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複數個第二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80°之一角度。
  73. 如請求項70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複數個第二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30°之一角度。
  74. 如請求項71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複數個第三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80°之一角度。
  75. 如請求項71之管配件,其中,對於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而言,該後壁之該弓形表面之該複數個第三部分對向自大約5°至大約30°之一角度。
  76. 如請求項54之管配件,其中該等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進一步包括:一第二突出部,其繞該第二開口在圓周延伸,該第二突出部之至少一部分可與該等管元件中之一者嚙合,該第二突出部具有面向該第二軸之一弓形表面;及一第二後壁,其毗鄰於該第二突出部,該第二後壁具有面向該第二軸之一弓形表面,沿著自該第二軸延伸之一徑向投影線而量測之該第二後壁之該弓形表面與該第二突出部之該弓形表面之間的距離在該殼體部分之端之間中途之一點(88)處比在接近於該殼體部分之端中之點(90)處小。
  77. 如請求項53之管配件,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進一步界定一第三接納室,該第三接納室界定用於接納該 等管元件中之一者之一第三開口,該等殼體部分進一步界定在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接納室之間延伸之該流體路徑。
  78. 如請求項77之管配件,其中該第三接納室環繞與該第三開口同軸地定向之一第三軸,該第一軸與該第二軸彼此共線,該第三軸相對於該等第一及第二軸成角度地定向。
  79. 如請求項53之管配件,其進一步包括自該等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中之每一者延伸之至少一個凸耳,該等凸耳中之每一者界定用於接納該等緊固件中之一者之一孔。
  80. 如請求項53之管配件,其進一步包括:一第一密封件,其定位於該第一接納室內且環繞該第一開口;一第二密封件,其定位於該第二接納室內且環繞該第二開口;及一管,其在該等殼體部分內該第一密封件與該第二密封件之間延伸。
  81. 如請求項77之管配件,其進一步包括:一第一密封件,其定位於該第一接納室內且環繞該第一開口;一第二密封件,其定位於該第二接納室內且環繞該第二開口;一第三密封件,其定位於該第三接納室內且環繞該第三開口;及 一管,其在該殼體內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密封件之間延伸。
  82. 如請求項80之管配件,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藉由與該等第一及第二密封件之接觸而以該間隔關係支撐。
  83. 如請求項81之管配件,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殼體部分藉由與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密封件之接觸而以該間隔關係支撐。
TW101146447A 2012-02-08 2012-12-10 具有不同深度接納室之管配件 TWI5197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368,589 US9182058B2 (en) 2012-02-08 2012-02-08 Fitting having receptacle of varying depth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5525A TW201335525A (zh) 2013-09-01
TWI519724B true TWI519724B (zh) 2016-02-01

Family

ID=48902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6447A TWI519724B (zh) 2012-02-08 2012-12-10 具有不同深度接納室之管配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82058B2 (zh)
CN (2) CN105423015B (zh)
DE (1) DE112012005844T5 (zh)
HK (2) HK1205549A1 (zh)
TW (1) TWI519724B (zh)
WO (1) WO20131192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739508S1 (en) * 2013-01-24 2015-09-22 Hdpe Solutions, Llc Transition elbow
US10578234B2 (en) 2013-05-02 2020-03-03 Victaulic Company Coupling having arcuate stiffness ribs
US20190331265A1 (en) 2013-12-23 2019-10-31 Victaulic Company Split Ring Coupling and Fitting
CA2924125C (en) * 2013-12-23 2021-02-23 Victaulic Company Split ring coupling
USD767105S1 (en) * 2015-05-04 2016-09-20 Victaulic Company Pipe fitting
USD764029S1 (en) * 2015-05-04 2016-08-16 Victaulic Company Pipe fitting segment
US20170088308A1 (en) * 2015-09-25 2017-03-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Joint assembly for a container
US9903515B2 (en) * 2015-12-09 2018-02-27 Victaulic Company Seal with lip projections
RU2685169C1 (ru) 2015-12-28 2019-04-16 Виктаулик Компани Переходны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
US10859190B2 (en) 2016-05-16 2020-12-08 Victaulic Company Sprung coupling
US10605394B2 (en) * 2016-05-16 2020-03-31 Victaulic Company Fitting having tabbed retainer and observation apertures
US10533688B2 (en) 2016-05-16 2020-01-14 Victaulic Company Coupling having tabbed retainer
USD819789S1 (en) * 2016-10-24 2018-06-05 Victaulic Company Elbow fitting
USD849891S1 (en) * 2017-08-07 2019-05-28 Steven D. Beeson Pipe joint enclosure
CA178056S (en) * 2017-11-06 2019-10-15 Ipex Tech Inc Double containment elbow fitting
WO2020101845A1 (en) * 2018-11-13 2020-05-22 Total Piping Solutions, Inc. Extended range encapsulation shell
CN109340484B (zh) * 2018-12-14 2024-05-10 山东莱德管阀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快连卡箍
WO2020132122A1 (en) * 2018-12-18 2020-06-25 Marcilese Joseph P A piping connection system
KR102098328B1 (ko) * 2019-05-17 2020-04-07 주식회사 뉴아세아조인트 파이프 연결용 커플링 어셈블리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0067905B (zh) * 2019-05-30 2023-12-08 山东亿佰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三通卡箍及具有该卡箍的接头连接预制件
KR102094381B1 (ko) * 2019-07-18 2020-03-27 주식회사 뉴아세아조인트 파이프 연결용 커플링 어셈블리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1781683B2 (en) 2019-11-15 2023-10-10 Victaulic Company Shrouded coupling
USD926944S1 (en) 2019-11-25 2021-08-03 Joseph P. Marcilese Fluid connector
CN113738983B (zh) * 2020-12-11 2023-03-24 上海威逊机械连接件有限公司 快装式管件组件及其应用
CN112628510A (zh) * 2020-12-31 2021-04-09 宁波埃尔法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快接式密封弯接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9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0123A (en) 1910-04-09 1912-03-12 Arthur Brampton Conduit-fitting for electrical and other purposes.
US1203989A (en) 1913-12-19 1916-11-07 George J Dehn Pipe-fitting.
US1287108A (en) 1917-05-12 1918-12-10 Nat Metal Molding Company Metal molding.
US1379811A (en) 1920-09-28 1921-05-31 Fyffe Thomas Lillie Pipe-joint and the like
US1770271A (en) 1926-11-13 1930-07-08 Everwear Mfg Company Coupling device
US1831641A (en) 1927-07-20 1931-11-10 M B Skinner Co Pipe clamp
US1969043A (en) 1930-04-17 1934-08-07 Nat Electric Prod Corp Underfloor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y fitting therefor
US1999045A (en) 1933-04-06 1935-04-23 Julius F Goetz Smoke stack cable fitting
US2128720A (en) 1935-01-31 1938-08-30 Gen Motors Corp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US2094258A (en) 1936-06-30 1937-09-28 Newton B Thompson Pipe line clamp
US2412394A (en) 1943-11-12 1946-12-10 Dilys L Giles Pipe coupling
US2463235A (en) 1944-12-29 1949-03-01 George J Andrews Flexible pipe-coupling
US2958546A (en) 1956-12-31 1960-11-01 Lee Harry Protective covering for pipes and fittings therefor
US3054629A (en) * 1958-09-04 1962-09-18 Victaulic Co Of America Pipe couplings
NL253215A (zh) 1959-06-30 1900-01-01
US3153550A (en) 1964-03-13 1964-10-20 Hollett Alec William Split coupling with an integrally formed one-piece gasket
US3362730A (en) 1965-06-07 1968-01-09 Victaulic Co Of America Side outlet coupling
US3517701A (en) 1968-04-08 1970-06-30 Joseph B Smith Repair fitting
US3466069A (en) 1968-07-18 1969-09-09 Jean K Hoke Repair sleeve
US3596935A (en) 1969-03-12 1971-08-03 George Mcgeoch Sr Jacketed pipe fitting
US3633943A (en) 1970-02-13 1972-01-11 Johns Manville Fitt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3680894A (en) 1970-10-30 1972-08-01 Victaulic Co Of America Joints between pipes of different diameters and couplings and gaskets for the same
US3825286A (en) 1973-01-08 1974-07-23 Winery Syst Inc Piping connector
US3920270A (en) 1973-10-03 1975-11-18 Jr Howard R Babb Pipe coupling
US3944260A (en) 1975-01-08 1976-03-16 Petroczky Frank G Pipe repair fittings
US4018979A (en) 1975-12-22 1977-04-19 Sunbank Electronics, Inc. Split shell connector accessory for electrical cables
US4284298A (en) 1980-01-08 1981-08-18 John Kaufmann, Jr. Pipe coupling
DE3217069A1 (de) 1981-05-12 1982-12-02 Stanton and Staveley Ltd., Ilkeston, Derbyshire Rohrverbindung
US4461498A (en) 1981-12-02 1984-07-24 Victaulic Company Of America Coupling members for pipeline assemblies
US4471979A (en) 1982-03-15 1984-09-18 Victaulic Company Of Canada Limited Quick-connect coupling for thin-walled pipes
US4611839A (en) 1983-07-12 1986-09-16 Victaulic Company Of America Self-adjusting pipe clamp and coupling
US4639020A (en) 1983-07-12 1987-01-27 Victaulic Company Of America Self-adjusting pipe clamp and coupling
US4633913A (en) 1983-09-26 1987-01-06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Wear-resistant pipe
US4652023A (en) 1984-02-13 1987-03-24 Timmons Fred A Repair coupler
CH667904A5 (de) 1985-06-17 1988-11-15 Immanuel Straub Rohrkupplung.
CH666949A5 (de) 1985-08-09 1988-08-31 Immanuel Straub Rohrkupplung.
FI87263C (fi) 1986-08-02 1992-12-10 Rasmussen Gmbh Roerkoppling och foerfarande foer framstaellning av en saekringsanordning foer en roerkoppling
US4678208A (en) 1986-10-07 1987-07-07 Victaulic Company Of America Gasket for segmented pipe couplings
DE3710852C1 (de) 1987-04-01 1988-03-10 Rasmussen Gmbh Rohrkupplung
US4838584A (en) 1987-09-24 1989-06-1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Quick disconnect duct coupler
GB8724335D0 (en) 1987-10-16 1987-11-18 Victaulic Plc Pipe joint & coupling
US4792160A (en) 1987-12-07 1988-12-20 Hwang Biing Yih Structure for pipe fittings
US4861075A (en) 1988-06-20 1989-08-29 Grinnell Corporation Coupling for rigidly connecting pipe sections
US4896902A (en) 1988-09-29 1990-01-30 Victaulic Company Of America Segmented transition coupling
US4893843A (en) 1989-03-13 1990-01-16 Victaulic Company Of America Lubricant-free elastomeric gasket
US5022685A (en) 1989-08-21 1991-06-11 Hal Stiskin Secondary containment system and method
GB2240600B (en) 1990-02-02 1993-04-21 Peart E & Co Ltd A pipe repair or jointing collar
CH681318A5 (zh) 1990-03-20 1993-02-26 Straub Federnfabrik
US5018768A (en) 1990-07-19 1991-05-28 Quikcoup, Incorporated Pipe coupling hinge
GB2253451B (en) 1991-02-23 1995-01-11 Glynwed Consumer & Building Pipe coupling
ATE148935T1 (de) 1992-01-07 1997-02-15 Straub Federnfabrik Rohrkupplung
US5161836A (en) 1992-01-23 1992-11-10 Mckinnon Robert M Pipe connecting apparatus
US5354108A (en) * 1993-03-05 1994-10-11 Ward Manufacturing, Inc. Reinforced pipe coupling
US5503192A (en) 1993-06-08 1996-04-02 Nibco Inc. Inductive welding of thermoplastic pipe
US5452922A (en) 1993-07-09 1995-09-26 Christopher G. Ziu Elbow fittings with expanded outer annulus space for double-containment assemblies
GB2283068B (en) 1993-10-22 1997-09-10 Taylor Kerr Pipe coupling
ES2145104T3 (es) 1994-09-14 2000-07-01 Guest John D Anillo de mordaza.
GB9514791D0 (en) 1995-07-19 1995-09-20 Bi Alpha Company Limited Pipe joint
DE19547172A1 (de) 1995-12-16 1997-06-19 Mtu Muenchen Gmbh Flanschverbindung mit konischen Spannflächen
US5758907A (en) 1996-07-26 1998-06-02 Victaulic Company Of America Mis-adjustment limiting segmented pipe coupling
US5961154A (en) 1998-09-16 1999-10-05 Williams; Douglas Fume duct joint with clamping collar
US6305719B1 (en) 1998-10-30 2001-10-23 Laurence S. Smith, Jr. Pipe repair clamp
KR100315861B1 (ko) 1998-12-24 2002-02-19 김진철 원통체패킹을내장시킨엘보우형및티형커플링
EP1105670B1 (en) 1999-02-05 2003-05-07 John T. Minemyer Clamshell coupling system and method
CN2360708Y (zh) * 1999-03-10 2000-01-26 朱建设 一种薄壁管连接装置
US6626466B1 (en) 1999-08-05 2003-09-30 Victaulic Company Of America Anti-mismatch or near-sized coupling segments
US6276726B1 (en) 1999-09-03 2001-08-21 Ronald A. Daspit Pipe line repair anti-corrosion electrically isolated clamp-coupling
JP3563010B2 (ja) 2000-04-20 2004-09-08 李到▲妍▼ 非鉄金属管の連結構造
DE10123924B4 (de) 2001-05-17 2006-01-26 Rasmussen Gmbh Rohrschelle, insbesondere Rohrkupplung
DE10149381A1 (de) 2001-10-06 2003-05-08 Daimler Chrysl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Abzweigrohres
US20050001428A1 (en) 2001-10-11 2005-01-06 Anton Scherrer Anchor ring
CN2522710Y (zh) * 2002-01-18 2002-11-27 冉顶林 一种锁紧环式管道连接件
US7070209B2 (en) 2003-11-03 2006-07-04 Jcm Industries, Inc. Tapping sleeve
US8267432B2 (en) * 2004-03-26 2012-09-18 Victaulic Company Coupling having angularly oriented key surfaces
US7712796B2 (en) 2004-05-14 2010-05-11 Victaulic Company Deformable mechanical pipe coupling
US7086131B2 (en) 2004-05-14 2006-08-08 Victaulic Company Deformable mechanical pipe coupling
NO328283B1 (no) 2004-05-26 2010-01-25 Fmc Kongsberg Subsea As Rorklemme
US20060214422A1 (en) 2005-03-28 2006-09-28 Victaulic Company Fo America Pipe coupling retainer with axial support members
IES20050246A2 (en) 2005-04-25 2006-11-01 Aidan Casey Senior A clamp
US20070052239A1 (en) 2005-08-24 2007-03-08 Victaulic Company Of America Stop assembly for pipe couplings
TWI390140B (zh) 2005-10-26 2013-03-21 Victaulic Co Of America 具有斜角定向孔之聯軸器
US7726703B2 (en) * 2006-06-07 2010-06-01 Victaulic Company Deformable pipe coupling having multiple radii of curvature
US7861982B1 (en) 2006-11-16 2011-01-04 International Clamps, Inc. Subsea clamp for hoses and control lines
US7789434B2 (en) 2006-12-01 2010-09-07 Victaulic Company Coupling with concave bearing surface
KR20090007813A (ko) 2007-07-16 2009-01-21 이정연 결합체결이 간단한 상,하부커플링
US7798535B2 (en) 2007-09-17 2010-09-21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 Llc Pipe clamp
KR100904419B1 (ko) 2007-10-26 2009-06-26 김수근 패킹을 이용한 관 이음장치
DE102007061288B4 (de) 2007-12-19 2010-03-11 Felber, Winfried Vorrichtung zum Verbinden von zwei Leitungen
KR20090066767A (ko) 2007-12-20 2009-06-24 이정연 관 이음용 커플링
US8621741B2 (en) 2009-11-30 2014-01-07 Howard Hagiya 4-way compression grooved coupling
US9689517B2 (en) 2010-09-23 2017-06-27 Republic Conduit, Inc. Tool-free metal conduit connector and related methods
US9395024B2 (en) * 2011-11-21 2016-07-19 Victaulic Company Coupling having gasket pocket of varying depth
US20130327415A1 (en) 2012-06-12 2013-12-12 William Paul Camp, JR. Coupling mechanis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19292A8 (en) 2013-09-19
CN104246341A (zh) 2014-12-24
DE112012005844T5 (de) 2014-10-30
CN105423015B (zh) 2017-12-26
TW201335525A (zh) 2013-09-01
HK1205549A1 (zh) 2015-12-18
US20130200610A1 (en) 2013-08-08
CN104246341B (zh) 2016-09-07
WO2013119292A1 (en) 2013-08-15
US9182058B2 (en) 2015-11-10
CN105423015A (zh) 2016-03-23
HK1219996A1 (zh) 2017-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9724B (zh) 具有不同深度接納室之管配件
JP6422556B2 (ja) 可変深度のガスケットポケットを有する連結器
JP6526770B2 (ja) パイプ要素を継合するための継手
TWI607172B (zh) 具有不同深度墊片槽之有缺口之凸起部之連接器
TWI588395B (zh) 使用具有具傾斜定向表面部分之突出物之聯接器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