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7063B - 用於將資訊從便攜可攜式裝置無線傳輸到消費電子裝置的方法及用於近場 通訊的身分表徵標籤 - Google Patents

用於將資訊從便攜可攜式裝置無線傳輸到消費電子裝置的方法及用於近場 通訊的身分表徵標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7063B
TWI517063B TW101133339A TW101133339A TWI517063B TW I517063 B TWI517063 B TW I517063B TW 101133339 A TW101133339 A TW 101133339A TW 101133339 A TW101133339 A TW 101133339A TW I517063 B TWI517063 B TW I5170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sumer electronic
electronic device
nfc
portable
social network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3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9884A (zh
Inventor
史帝芬 麥林泰
安迪 戴非斯 古玄
Original Assignee
美國博通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國博通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國博通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29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9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7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706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06Configuration setting for initial configuration or provisioning, e.g. plug-and-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04L63/049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by using a location-limited connec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or limited proximity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key management in a packet data network
    • H04L63/0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key management in a packet data network for key exchange, e.g. in peer-to-pee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7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without using a trusted network node as an anchor
    • H04W12/0471Key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04W12/088Access security using filters or firewa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3Location-dependent; Proximity-depend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Description

用於將資訊從便攜可攜式裝置無線傳輸到消費電子裝置的方法及用於近場 通訊的身分表徵標籤
本發明總體上涉及近場通訊。
近場通訊(或NFC)是一種通常要求距離為4公分(cm)以下的短程無線技術的集合。NFC通常在13.56 MHz下和約106 kbit/s至848 kbit/s範圍內的速率下工作。NFC通常涉及讀取器(或發起者)和標籤(或目標);讀取器主動產生可為被動標籤提供能量的RF場。這使得NFC標籤能夠被配置為具有非常簡單的形狀因素,例如,不需要電池的標籤、貼紙、鑰匙鏈或卡。在兩個裝置均被供電的情況下,NFC點對點通訊當然是可行的。具有讀取器和標籤兩個功能的裝置通常稱為控制器。
一般來說,NFC要求NFC裝置存在於彼此相對接近的範圍內,以使得它們相應的磁場可交換資訊。典型地,第一NFC裝置傳輸或產生調變有資訊(例如,信用資訊或票價資訊)的磁場。該磁場電感耦合到靠近第一NFC裝置的第二NFC裝置上。第二NFC裝置可通過傳輸或產生其自身的調變磁場並將該磁場電感耦合到第一NFC裝置而對第一NFC裝置做出回應。
近場通訊功能當前正添加到蜂巢式電話及其他可攜式裝置上,以便於進行安全金融交易。這些類型可攜式裝置通常包含需要密碼的應用程式。這些應用程式支援例如Netflix®等的媒體。其他應用程式支援例如Facebook®或Twitter®等的社交網路。一旦應用程式載入到電話或其他可攜式裝置上,並且初次輸入密碼,則就不需要再輸密碼。相同或相似應用程式通常在電視機、藍光®光碟(BD)播放器和機上盒(STB)是可用的, 所有這些均屬於消費電子(CE)裝置的通常類別。
消費電子(CE)裝置目前裝有均要求進行配置的可下載應用程式。應用程式的個性化配置費時複雜,經常會在手機、平板電腦、PC或這三種上重複已經進行過的相同任務。
用已在智慧型電話和其他可攜式裝置中找到的相同個人帳戶資訊對多個CE裝置(例如,TV、DVR、BD和DVD播放器)下指令,將會非常有用。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將資訊從可攜式裝置無線傳輸到消費電子(CE)裝置的方法,包括:(a)將用戶身份資訊和用戶密碼儲存在包含無線裝置的所述可攜式裝置中,所述用戶身份資訊和所述用戶密碼用於存取媒體網站和社交網站的至少其中之一;(b)使所述可攜式裝置靠近包含無線裝置的所述CE裝置;並且(c)通過所述可攜式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和所述CE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將所述用戶身份資訊和所述用戶密碼從所述可攜式裝置發送到所述CE裝置,由此使得所述CE裝置能夠存取所述媒體網站和所述社交網站的至少其中之一。
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優選實施方案中,所述無線裝置為NFC裝置,(d)當所述可攜式裝置靠近所述CE裝置時,一個無線裝置從另一無線裝置獲得能量。
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優選實施方案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d)將無線區域網路(LAN)裝置的存取碼資訊儲存在所述可攜式裝置內;並且(e)當所述可攜式裝置置於與所述CE裝置基本上接觸的位置時,通過所述可攜式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和所述CE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將所述存取碼資訊發送到所述CE裝置,由此使得所述CE裝置利用從所述可攜式裝置發送到所述CE裝置的所述存取碼資訊存取所述無線LAN裝置。
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優選實施方案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d)在步驟(b)之前,在所述CE裝置例示了存取所述媒體網站和所述社交網站的至少其中之一所需的應用程式之後,在所述可攜式裝置上接收來 自所述CE裝置的所述用戶身份和所述用戶密碼資訊的請求。
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優選實施方案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e)將與所述媒體網站和所述社交網站的至少其中之一有關的內容攔截設置儲存在所述可攜式裝置中;並且(f)分別經由所述可攜式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和所述CE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將所述內容攔截設置發送到所述CE裝置,由此使得所述CE裝置攔截來自所述媒體網站的內容。
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優選實施方案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e)將與所述媒體網站應用程式和所述社交網站應用程式的至少其中之一有關的隱私設置儲存在所述可攜式裝置中;並且(f)分別經由所述可攜式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和所述CE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將所述隱私設置發送到所述CE裝置,由此使得所述CE裝置對所述社交網站應用程式應用所述隱私設置。
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優選實施方案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e)在所述可攜式裝置上接收來自所述CE裝置的、與第二媒體網站應用程式和第二社交網站應用程式的至少其中之一有關的用戶身份和用戶密碼資訊請求;(f)分別經由所述可攜式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和所述CE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將與所述第二媒體網站應用程式和所述第二社交網站應用程式的至少其中之一有關的用戶身份和用戶密碼資訊從所述可攜式裝置發送到所述CE裝置,由此使得所述CE裝置能夠存取所述第二媒體網站和所述第二社交網站的至少其中之一。
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優選實施方案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g)將與所述第一媒體網站和所述第二媒體網站有關的內容攔截設置儲存在所述可攜式裝置中;並且(h)分別經由所述可攜式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和所述CE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將所述內容攔截設置發送到所述CE裝置,由此使得所述CE裝置攔截來自所述第一媒體網站和所述第二媒體網站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內容。
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優選實施方案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g)將與所述第一社交網站應用程式和所述第二社交網站應用程式的至 少其中之一有關的隱私設置儲存在所述可攜式裝置中;並且(h)分別經由所述可攜式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和所述CE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將所述隱私設置發送到所述CE裝置,由此使得所述CE裝置對所述第一社交網站應用程式和所述第二社交網站應用程式的至少其中之一應用所述隱私設置。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身分表徵標籤,包括:自動字元產生器;以及NFC裝置,耦接至所述自動字元產生器,並被配置為將所述自動字元產生器產生的字元傳輸到讀取器。
在根據本發明的身分表徵標籤的優選實施方案中,所述身分表徵標籤不包括字元顯示器或字元顯示驅動器。
在根據本發明的身分表徵標籤的優選實施方案中,其中,所述自動字元產生器被配置為產生符合以下NFC/RFID標準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字元:NFC-A、NFC-B、NFC-F、ISO14443A、ISO14443B、ISO14443B’、MIFARETM、FELICATM、TopazTM
本發明提供一種身分表徵標籤,基本上由以下部分組成:自動字元產生器;NFC裝置,耦接至所述自動字元產生器,並被配置為將所述自動字元產生器產生的字元傳輸到讀取器;電源,耦接至所述自動字元產生器以向所述自動字元產生器提供電力;以及外殼,容納所述自動字元產生器、所述NFC裝置和所述電源。
在根據本發明的身分表徵標籤的優選實施方案中,其中,所述自動字元產生器用於產生符合以下NFC/RFID標準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字元:NFC-A、NFC-B、NFC-F、ISO14443A、ISO14443B、ISO14443B’、MIFARETM、FELICATM、TopazTM
100‧‧‧NFC環境
102‧‧‧第一NFC裝置
104‧‧‧第二NFC裝置
106、108‧‧‧天線
110‧‧‧第一資料通訊
112‧‧‧第二調變資料通訊
600‧‧‧常規標籤
700‧‧‧身分表徵標籤
S202~S212、S302~S310、S402~S410、S502~S508‧‧‧步驟
圖1顯示了NFC環境的方塊圖。
圖2為用於在DTV/STB應用程式上配置用戶名和密碼的處理的流程圖。
圖3為用於配置媒體應用程式的內容攔截設置的處理的流程圖。
圖4為用於配置社交網路的隱私設置的處理的流程圖。
圖5為用於對不同用戶的登錄配置DTV/STB應用程式的處理的流程圖。
圖6顯示了已知的身分表徵標籤的實施方式。
圖7顯示了本發明的身分表徵標籤的實施方式。
以下詳細的描述參照附圖闡述與本發明一致的範例性實施方式。詳細描述中所涉及的“一個範例性實施方式”、“範例性實施方式”、“實施方式範例性實施方式”等表示所述的範例性實施方式可包括特定的特徵、結構或特性,但是每個範例性實施方式不必包括特定的特徵、結構或特性。而且,這種短語不必用於相同的範例性實施方式。而且,當結合範例性實施方式描述特定的特徵、結構或特性時,結合不論是否清楚描述的其他範例性實施方式對這種特徵、結構或特性進行改變是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的知識範圍內的。
提供本文中所述的範例性實施方式用於進行闡述,而非限制性的。其他範例性實施方式是可行的,並且在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可對這些範例性實施方式進行修改。因此,詳細描述並非意指限制本發明。更確切地說,本發明的範圍僅根據以下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來限定。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可以以硬體、固件、軟體或其任意組合來實現。範例性實施方式的以下詳細描述完整地揭示了本發明的總體思想,以使得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過應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知識,在不需要過度試驗的情況下,能夠容易地修改和/或調整這種範例性實施方式以用於各種應用。因此這種調整和修改意指在基於本文中所提供的教導和指導的含義以及多個等同範例性實施方式的範圍內。應當理解,本文中的短語或術語用於描述而非限制性的,由此本發明的術語或短語由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本文中的教導來解釋。
儘管在NFC方面描述了本發明的說明書,但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將意識到,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可應 用於使用近場和/或遠場的其他通訊。例如,儘管使用能夠進行NFC通訊的裝置描述了本發明,但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將意識到,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這些能夠進行NFC通訊的裝置的功能能夠應用於使用近場和/或遠場的其他通訊裝置。
本發明主要針對,但不限於,數位電視(DTV)、機上盒(STB)以及在製造和銷售時內置有近場通訊(NFC)裝置並內置有存取社交網站的功能(例如,提及有Facebook®、MySpace®、LinkedIn®和Twitter®,但僅為目前通過網際網路接入可用的種種社交網站的一小部分)的其他消費電子(CE)裝置。社交網站的廣泛列表(但並非包括所有)可參見線上百科全書“維琪百科”的主題“社交網站列表”。除非另有特別說明,否則本文提到的CE裝置(例如,DTV、BD播放器和STB)指的是賣給消費者的並且內置有存取一個或多個社交網站的功能的CE裝置。
CE裝置還可以在製造和銷售時內置有存取媒體網站(例如但不限於,線上報紙、零售網站(例如,Amazon.com®)、拍賣網站(例如,ebay®)、銀行網站等、電子郵件帳戶或要求用戶使用用戶ID和密碼登錄的任何其他網站)的功能。除非另有特別說明,本文提到的CE裝置(例如,DTV、BD播放器和STB)指的是賣給消費者並內置有存取一個或多個媒體網站的功能的CE裝置。另外,下文所提到的指定社交網站或媒體網站包括要求使用用戶ID和密碼登錄的任何和所有這種網站。
越來越常見的是,CE裝置在製造和銷售時內置有媒體網站和社交網站功能。客戶(例如,最終用戶)通常擁有多個社交檔案。他們一般還使用安全存取密碼或鍵碼配置無線裝置(例如,區域網路(LAN)路由器和等效裝置),以使其他裝置(例如,桌上型電腦、可攜式電腦、筆記型電腦和/或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數位記錄裝置等)能夠存取安全無線LAN路由器和等效裝置。登錄每個媒體網站和社交網站較為費時,並且要求用戶知曉或已經接入其用戶ID、密碼和存取碼。
本發明的各個實施方式提供了用於配備NFC的可攜式裝置進行以下動作的方法和裝置:儲存與用戶擁有的社交帳戶、其密碼和用戶 ID、安全裝置(例如,無線LAN路由器)的存取碼等有關的資訊;以及與CE裝置進行交互,以使當配備NFC的可攜式裝置靠近CE裝置時,該CE裝置下載所需資訊以使CE裝置連接到社交網站並存取安全裝置(例如,無線LAN路由器)。儲存在配備NFC的可攜式裝置中的資訊可包括用戶ID、密碼和利用配備NFC的裝置的安全元素特徵加密的存取碼。配備NFC的可攜式裝置可包括(例如)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膝上型電腦和/或平板電腦。
能夠通過無線LAN連接存取例如社交網站和網際網路網站的這些的新CE媒體裝置(例如,數位電視(DTV)或機上盒(STB))由消費者(例如,最終用戶)購買,僅通過將可攜式裝置與DTV或其他CE裝置接觸,NFC就能夠提供為DTV或其他CE裝置和可攜式裝置上可用的應用程式安全配置所有密碼和用戶名的手段。這為消費者提供了使用便利性和方便的註冊啟動,而不會以被第三方攔截的方式暴露密碼。
通過使應用程式更容易配置,消費者將更有可能以他們期望的方式使用應用程式。目前,沒有記住其所有用戶名和密碼的消費者需要定位該資訊並針對每個應用程式分別進行輸入。這會需要較長時間,並且會使某些消費者推遲或放棄啟動這些應用程式。本發明確保在新CE裝置上啟動的應用程式能快速容易地啟動。另外,在存在多個帳戶的情況下,本發明確保在手機和CE裝置上使用相同帳戶。還可將隱私和其他設置同步。現在,用戶可不記住在其他裝置上是如何配置的這些設置。這確保即使不熟悉隱私設置選項,也不會降低安全性。在以下公開內容中,除非另有特別說明,所提及的DTV包括STB和其他CE裝置。
製造技術和數位架構的改進帶來了以前不可能實施或不實際的多種產品和產品種類。近場通訊(NFC)電路、系統和應用程式領域的新興發展使新產品和產品種類成為可能。結合有NFC通訊功能的產品在該領域中有時被稱為配備NFC。例如,具有NFC通訊功能的可攜式電話、智慧卡或其他電子產品被稱為配備NFC(NFC-enabled)。NFC通訊允許資料經過短距離從第一裝置通訊到第二裝置。雖然本領域對短距離範圍的嚴 格定義沒有達成一致,但一般認為NFC的短程小於4 cm,或在所選通訊頻率的一個波長範圍內。
各種NFC佈置包括第一裝置用作“標籤”,處於第一裝置的近場範圍內的第二分離裝置作為“讀取器”的一對裝置。在本發明的各個實施方式中,第一裝置可配備有同時作為標籤和讀取器的電路。
如以下將更詳細描述的,配備NFC的裝置和應用程式至少在消費電子和工業產品中具有實用性。
結合以下說明性實施方式,應注意的是,任何提到的計算平台意指包括類似計算裝置和電腦,而不管其形狀因素或輸入/輸出配置如何。例如但不限於,智慧型手機是一種計算平台。
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示範性處理中,配備NFC的裝置儲存與用於用戶的一個或多個社交帳戶的密碼以及用於存取這些社交帳戶的用戶信用有關的資訊。附加地,或可替代地,配備NFC的裝置可儲存用於無線區域網路(LAN)路由器、無線遠端控制等的網路密鑰。在該實施方式中,如果配備NFC的裝置進入配備有相應NFC功能的CE裝置(例如,電視)的近場耦合範圍內,則儲存在配備NFC的裝置內的資訊被近場通訊給該CE裝置。即,通過近場耦合進行通訊。
在一個說明性實施方式中,密碼、網路密鑰等資訊儲存在可攜式裝置中,例如,配備NFC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隨後將所述可攜式裝置置於靠近或接觸CE裝置,與CE裝置中包含的NFC裝置相鄰。如以下將更詳細討論的,一個NFC裝置(可攜式裝置中的NFC裝置或CE裝置中的NFC裝置)用作讀取器,另一個NFC裝置用作標籤。所需資訊隨後從可攜式裝置傳輸到CE裝置。CE裝置隨後使用密碼、用戶身份和/或網路密鑰資訊與(例如)無線LAN路由器和/或網際網路上的媒體和/或社交網站進行通訊。
圖1顯示了根據範例性實施方式的NFC環境100的方塊圖。NFC環境100在彼此靠近(一般間隔0 cm到4 cm之間)的第一NFC裝置102與第二NFC裝置104之間進行資訊的無線通訊。資訊可包括將由 第一NFC裝置102和/或第二NFC裝置104執行的一個或多個命令、將從一個或多個資料儲存裝置傳輸到第一NFC裝置102和/或第二NFC裝置104的資料或其任何組合。資料儲存裝置可包括一個或多個非接觸式應答器、一個或多個非接觸式標籤、一個或多個非接觸式智慧卡或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顯而易見的任何其他機器可讀介質或其任何組合。其他機器可讀介質可包括但不限於,唯讀記憶體(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M)、磁片儲存介質、光學儲存介質、快閃記憶體裝置、電氣、光學、聲學或其他形式的傳播信號(例如,作為範例提供載波、紅外線信號、數位信號等)。
NFC裝置102和104可為三種裝置的任一種。一種類型為標籤或目標。標籤是被動的。標籤包含資料或執行命令。當與另一個裝置通訊時,標籤將資料和/或命令傳輸到第二裝置。例如,標籤可為當儲存在標籤上的資料被讀取時允許進入建築的ID卡。第二種類型為讀取器,或發起者。讀取器產生由標籤調變的電磁場。讀取器的範例可為安裝在建築牆壁上用於讀取儲存在標籤中的資訊的單元。讀取器讀取儲存在標籤上的資料,並可根據接收到資訊進行動作。控制器是一種結合有標籤和讀取器的特徵的裝置。控制器一般比標籤更“智慧”。即,與標籤相比,控制器可處理更多計算和操作功能。控制器可作為標籤或讀取器或兩者。對於本發明,本文中的標籤、讀取器和控制器被單獨或統稱為“NFC裝置”。
第一NFC裝置102和/或第二NFC裝置104可實施為獨立或分立裝置,或可結合到更大電氣裝置或主裝置(例如,行動電話、可攜式計算裝置、其他計算裝置(例如,個人電腦、膝上型電腦、平板電腦或桌上型電腦)、電腦週邊設備(例如,印表機、可攜式音頻和/或視頻播放器、電視接收器)、支付系統、票寫入系統(例如,停車售票系統、公交售票系統、火車售票系統或門票售票系統,作為範例提供)、或讀票系統、玩具、遊戲、海報、包裝、廣告材料、產品庫存檢查系統和/或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是顯而易見的任何其他合適的電子裝置)中或與這些裝置耦接。
第一NFC裝置102和/或第二NFC裝置104互相交互,以交換資訊(例如,資料和/或將由第一NFC裝置102和/或第二NFC裝置104執行的一個或多個命令)。每個NFC裝置102和104分別包含天線106和108,以使NFC裝置102和104能夠互相通訊。這種通訊的一個範例為對等(P2P)通訊模式或讀/寫(R/W)通訊模式。在P2P通訊模式下,第一NFC裝置102和第二NFC裝置104可被配置為根據主動通訊模式和/或被動通訊模式執行。第一NFC裝置102將第一資訊調變到第一載波(這稱為調變資料通訊)上,並通過將調變資料通訊施加至第一天線106來產生第一磁場,以提供第一資料通訊110。在主動通訊模式下,第一NFC裝置102經由第二天線108將第一資訊傳輸到第二NFC裝置104後,停止產生第一磁場。可替代地,在被動通訊模式下,一旦第一資訊已傳輸到第二NFC裝置104,第一NFC裝置102繼續施加沒有第一資訊的第一載波(稱為未調變資料通訊),以繼續提供第一資料通訊110。
在P2P通訊模式下,第一NFC裝置102足夠靠近第二NFC裝置104,以使得第一資料通訊110電感耦合到第二NFC裝置104的第二天線108上。第二NFC裝置104解調變第一資料通訊110以恢復第一資訊。第二NFC裝置104可通過將第二資訊調變到第二載波上並且通過將該調變的資料通訊施加到天線108產生第二磁場以在主動通訊模式下提供第二調變資料通訊112來對第一資訊作出回應。可替代地,第二NFC裝置104可通過用第二資訊調變電感耦合到第二天線108上的第一載波以在被動通訊模式下提供第二調變資料通訊112而對第一資訊做出回應。
在R/W通訊模式下,第一NFC裝置102被配置為以發起者或讀取器模式執行,第二NFC裝置104被配置為以目標或標籤模式執行。該範例並不具有限制性。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理解的是,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根據本文的教導,第一NFC裝置102可被配置為以標籤模式執行,第二NFC裝置104可被配置為以讀取器模式執行。第一NFC裝置102將第一資訊調變到第一載波上,並通過將調變資料通訊施加到第一天線106上而產生第一磁場以提供第一資料通訊110。一旦第一資 訊已傳輸到第二NFC裝置104,第一NFC裝置102繼續施加沒有第一資訊的第一載波,以繼續提供第一資料通訊110。第一NFC裝置102足夠靠近第二NFC裝置104,使得第一資料通訊110電感耦合到第二NFC裝置104的第二天線108上。
第二NFC裝置104從第一資料通訊110獲得或獲取能量,以恢復、處理第一資訊和/或對其做出相應。第二NFC裝置104對第一資料通訊110進行解調變以恢復第一資訊。第二NFC裝置104對第一資訊進行處理。第二NFC裝置104可通過將第二資訊調變到第二載波上並通過將該調變資料通訊施加到第二天線108上而產生第二磁場以提供第二調變資料通訊112而對第一資訊做出回應。
第一NFC裝置102和/或第二NFC裝置104的進一步操作的描述可參見2004年4月1日公佈的國際標準ISO/IE 18092:2004(E),“資訊技術-系統間遠端通訊和資訊交換-近場通訊-介面和協定(NFCIP-1)”和2005年1月15日公佈的國際標準ISO/IE 21481:2005(E),“資訊技術-系統間遠端通訊和資訊交換-近場通訊-介面和協定-2(NFCIP-2)”,通過引證將所述兩個國際標準全部結合於本文中。
圖2為初次配置新CE裝置(例如,數位電視(DTV)或機上盒(STB))的處理的流程圖。在步驟S202中,將客戶(最終用戶)獲得的CE裝置插入電源並啟動。在步驟S204中,最終用戶啟動內置到CE裝置軟體中的一個或多個媒體和社交應用程式。當第一次啟動時,媒體或社交應用程式極有可能要求用戶輸入用戶ID和密碼。對於指定媒體或社交應用程式,用戶經常想不起來其用戶ID或密碼。
根據本發明的原理,用戶經常存取的各個媒體和社交網站所需的用戶ID和密碼可儲存在內置有NFC功能並且執行媒體和社交應用程式的可攜式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或膝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內。在步驟S206中,使可攜式裝置處於非常靠近CE裝置的範圍內。一個NFC裝置作為讀取器;另一個NFC裝置作為標籤。雖然典型方案為將可攜式裝置中包含的NFC裝置作為標籤,但哪個NFC裝置作為讀取 器,哪個NFC裝置作為標籤並不重要,這是因為標籤不需要與電源連接來啟動。標籤從讀取器獲取能量。讀取器一般位於CE裝置內,所述CE裝置始終與電源連接。
一旦CE裝置啟動媒體和/或社交應用程式,CE裝置要求用戶輸入用戶的現有用戶ID和密碼。該請求一般顯示在CE裝置螢幕上。在步驟S208中,將可攜式裝置與CE裝置接觸,以使得NFC裝置可互相交互。
在步驟S210中,利用NFC將儲存在可攜式裝置上的用戶ID和密碼資訊傳輸到CE裝置。用戶經常在其可攜式裝置上存取的每個媒體網站和社交網站的用戶ID和密碼資訊可一次性整體傳輸到CE裝置。可替代地,每個媒體網站和/或社交網站的用戶ID和密碼資訊可每次在CE裝置上首次啟動指定應用程式時獨立地傳輸。
例如,假定消費者購買具有NFC功能的新DTV,並預裝有Netflix和Facebook存取功能。消費者第一次嘗試在新DTV上存取Netflix時,螢幕上會出現要求消費者設置新帳戶或登錄其用戶ID和密碼。用戶將具有儲存在其可攜式裝置(例如,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上的該資訊,由此接入其Netflix帳戶。還可能的是,用戶不具有方便使用的Netflix帳戶的用戶ID和密碼。但可能他們的可攜式裝置在身邊。如果可攜式裝置具有NFC功能,即,其內置有NFC裝置,則用戶持可攜式裝置靠近DTV至使兩個NFC裝置能互相“對話”的位置上。用戶的Netflix帳戶資訊(包括其用戶ID和密碼)從可攜式裝置傳輸到DTV,而不需要用戶進行進一步輸入。
同樣,當用戶想要在DTV上存取其Facebook帳戶時,首先,用戶調用該應用程式,螢幕上可能會出現請求用戶設置新帳戶或登錄其現有帳戶。再次,如果用戶的可攜式裝置具有NFC功能,則用戶將其可攜式裝置與內置有NFC裝置的DTV接觸。用戶的Facebook帳戶資訊(包括其用戶ID和密碼)從可攜式裝置傳輸到DTV,而不需要用戶進行進一步輸入。
在上述範例中,當首次啟動應用程式時,用戶ID和密碼資訊從可攜式裝置傳輸到DTV。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儲存在可攜式裝置上的 用於所有媒體和社交應用的所有用戶ID和密碼資訊被一次性傳輸到DTV。DTV隨後在啟動應用程式時將與指定媒體和社交應用程式相關的用戶ID和密碼資訊應用。
在又一範例中,CE裝置可顯示存取可用的媒體和/或社交網站的列表。可為用戶提供選項,以使其從顯示的列表中選擇一個或多個網站。當可攜式裝置靠近CE裝置時,與所選網站有關的用戶ID和密碼資訊被傳輸到CE裝置,並在所選應用啟動時應用到所選應用程式中。
在上述兩個範例中,一旦相關用戶ID和密碼資訊已通過可攜式裝置和DTV中的各個NFC裝置從可攜式裝置傳輸到DTV之後,應用程式將應用合適的用戶ID和密碼資訊,以使應用程式能夠存取可用的媒體和社交網站。
圖3為用內容攔截資訊初次配置DTV(或其他CE裝置)的處理的流程圖。在步驟S302中,將客戶(最終用戶)獲得的DTV(或其他CE裝置)插入電源並啟動。在步驟S304中,最終用戶第一次啟動(或打開)內置到DTV軟體中的一個或多個媒體應用程式。第一次啟動時,媒體應用程式將可能請求用戶輸入用戶ID和密碼。該資訊可通過DTV和可攜式裝置中所包含的NFC裝置從可攜式裝置傳輸到DTV(或STB或其他CE裝置),如上所述。
一旦用戶ID和密碼資訊已從可攜式裝置傳輸到DTV,在步驟S306中,媒體應用程式將可能請求用戶用篩檢程式(例如但不限於,家長篩檢程式)對應用程式進行配置,以阻止特定內容(例如但不限於,成人或色情內容)的顯示。在步驟S308中,利用上述NFC技術將可攜式裝置上的相同內容攔截(或過濾)設置傳輸到DTV。
在步驟S310中,由於可攜式裝置上當前可用的新媒體應用程式被下載到DTV(或其他CE裝置)上,所以隨後執行相同的處理,以將用戶ID、密碼資訊和內容攔截篩檢程式從可攜式裝置傳輸到DTV(或其他CE裝置)。
圖4為用社交應用程式的隱私設置初次配置DTV(或其他 CE裝置)的處理的流程圖。在步驟S402中,將客戶(最終用戶)獲得的DTV(或其他CE裝置)插入電源並啟動。在步驟S404中,最終用戶第一次啟動(或打開)內置到DTV軟體中的一個或多個社交應用程式。第一次啟動時,社交應用程式將可能請求用戶輸入用戶ID和密碼。該資訊可通過DTV和可攜式裝置中所包含的NFC裝置從可攜式裝置傳輸到DTV(或STB或其他CE裝置),如上所述。
一旦用戶ID和密碼資訊已從可攜式裝置傳輸到DTV,在步驟S406中,媒體應用程式很可能要求用戶用隱私設置對應用程式進行配置。在步驟S408中,利用上述NFC技術將可攜式裝置上的相同隱私設置傳輸到DTV,如上所述。
在步驟S410中,由於可攜式裝置上當前可用的新社交應用程式被下載到DTV(或其他CE裝置)上,所以隨後執行相同處理,以將用戶ID、密碼資訊和隱私設置從可攜式裝置傳輸到DTV(或其他CE裝置)。
圖5為由具有不同登錄資訊的不同用戶(例如,不同家庭成員)登錄DTV(或其他CE裝置)上的相同應用程式的處理的流程圖。在步驟S502中,啟動DTV(或其他CE裝置)上的媒體或社交應用程式。在步驟S504中,應用程式要求用戶輸入其用戶ID和密碼以進行登錄。將由該用戶專用的並且僅包含該用戶的登錄資訊的可攜式裝置靠近DTV(或其他CE裝置)。在步驟S506中,利用NFC技術將該用戶登錄資訊從可攜式裝置傳輸到DTV(或其他CE裝置),如上所述。在步驟S508中,如果登錄成功,所述應用程式執行。如果登錄不成功,所述應用程式可繼續請求正確的登錄資訊,直到被關閉。
除上述實施方式之外,NFC的另一個應用涉及結合身分表徵標籤或裝置使用NFC裝置。如圖6所示,現有身分表徵(或安全ID)標籤(例如,作為範例提供常規標籤600)一般包括電池、與加密數位演算法關聯的亂數產生器和LCD顯示器。圖7所示的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去除了LCD顯示器,並用與亂數產生器耦合的NFC裝置代替顯示器。
現有身分表徵標籤具有許多缺點。第一,它們需要用於LCD 顯示器的LCD驅動電子裝置和電源。第二,其要求電池持久以對LCD顯示器供電。第三,其具有相對較大的形狀因素,因此製造其要求使用大量材料。最後,還存在無法避免的人為錯誤因素。除用戶ID和密碼之外,還需要用戶在顯示器上輸入多個數字(一般為六位元,但要求的位數可以更多或更少)。顯示器上的數字一般每10至30秒左右變化一次(根據身分表徵標籤的設置,變化週期可小於10秒或大於30秒),身分表徵標籤的設置一般由用戶想要存取的公司或機構進行。
如圖7所示,LCD顯示器從常規標籤600上移除,並由NFC標籤代替。移除LCD顯示器具有多個優點。第一,移除了顯示電子裝置。第二,電池的尺寸大大減小,因為其不需要對LCD顯示器供電。再一,身分表徵標籤700的尺寸也大大減小,這是因為僅要求其包含NFC標籤及其有關天線、與NFC標籤連接的身分表徵號碼產生器和對身分表徵號碼產生器供電的小型電池。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將密碼資料(即,身分表徵標籤700中的號碼產生器產生的數位)通過NFC傳輸到商用讀卡器、NFC讀取器等。用戶隨後僅輸入其用戶名和密碼。亂數由身分表徵標籤700中的協議產生。身分表徵標籤700的形狀因素可根據天線尺寸(即,NFC或RFID天線要求)更改為所需小尺寸或期望的小尺寸。可使用任何協定,從而根據使用的安全系統而採用不同方法。亂數產生器與NFC/RFID控制器位於同一位置,以使得現有亂數產生器產生的資訊與安全伺服器一致。用戶必須做的是將身分表徵標籤700置於讀取器上,並提供其唯一登錄/安全詳細資訊。讀取器隨後讀取此時包含NFC標籤的身分表徵標籤700中的號碼產生器所產生的號碼,並將其與伺服器號碼進行核對。兩個號碼應一致。用戶不需要擔心獲得任何錯誤號碼,因為讀取器已從身分表徵標籤700讀取了密碼數位。
用戶隨身攜帶具有小形狀因素的代碼產生器。讀取器產生磁場,在NFC標籤與讀取器接觸時,所述磁場被身分表徵標籤700中的NFC標籤獲得。NFC標籤獲得的磁場為NFC標籤提供能量,使其將與身分 表徵標籤700中的NFC標籤連接的代碼產生器產生的代碼傳輸到讀取器。讀取器自動讀取身分表徵標籤700中的代碼產生器產生的代碼。用戶隨後僅需要輸入其固定用戶名和密碼。所有所需資訊傳遞回到安全伺服器,其與當前用戶ID和當前由讀取器讀取的身分表徵一致。如果密碼和用戶ID匹配,則建立連接。
該實施方式免除了輸入身分表徵號碼的需要。在身分表徵標籤700靠近讀取器時,NFC讀取器自動從身分表徵標籤700讀取身分表徵號碼。讀取器位於建立至伺服器、VPN等的安全連接的裝置內。包含讀取器的裝置可為膝上型電腦或桌上型電腦、金融機構終端、平板電腦或能獲得和保持安全連接的任何其他週邊裝置。對於銀行系統、家庭安全系統等,除安全電腦系統存取VPN之外,這也是有用的。當設置系統時,通過初始化調整身分表徵標籤700。隨著時間的推移,身分表徵標籤700應保持與主系統一致。要求讀取器從標籤中讀取資料。讀取器可內置到電腦或其他讀取裝置內,或可為與電腦連接(電腦隨後又與網路連接)的附加單元。
該系統的優點在於,代碼產生器產生的代碼不再限於少數字元(例如,六位元)。身分表徵標籤700可覆蓋所有RFID/NFC標準,包括NFC-A,NFC-B、NFC-F、ISO14443A、ISO14443B、ISO14443B’、MIFARETM、FELICATM、TopazTM等。
總之,該實施方式為用戶提供了使用便利性。越來越多的週邊裝置(例如,支付終端、膝上型電腦、行動電話、印表機、門禁等)內部結合有NFC讀取器。不必在特定時間段內輸入指定多位數字使用戶易於用其用戶ID、密碼和自動產生的身分表徵號碼建立安全連接。移除LCD顯示器、顯示器驅動電子裝置和大型電池使身分表徵標籤700的形狀因素更小、製造成本更低。另外,該實施方式的身分表徵標籤700比常規標籤600具有更低的電力要求。
以上借助顯示了特定功能及其關係的實施的功能構建方塊描述了實施方式。為了便於進行描述,本文中對這些功能構建方塊的界限進行了任意地限定。可以限定可替換的界限,只要具體功能及其關係被適 宜地執行即可。
具體實施方式的前述描述將本發明的總體思想如此完整地傳達給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以使得他們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總體思想的前提下,通過應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知識並無需過度試驗就可容易地修改和/或調整這些具體實施方式,以用於各種應用。因此,這種調整和修改意指在基於本文所提供的教導和指導的所公開的含義以及等同物的範圍內。應當理解,本文中的短語或術語用於描述的目的而非限制性的,由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根據本文總的教導和指導來解釋本說明書的術語或短語。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幅度和範圍不應受到任何上述例示性實施方式的限制,應僅根據以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進行限定。
S202~S212‧‧‧步驟

Claims (7)

  1. 一種用於將資訊從可攜式裝置無線傳輸到消費電子裝置的方法,包括:(a)將用戶身份資訊和用戶密碼儲存在包含無線裝置的所述可攜式裝置中,所述用戶身份資訊和所述用戶密碼用於存取媒體網站和社交網站的至少其中之一;(b)在所述消費電子裝置例示了存取所述媒體網站和所述社交網站的至少其中之一所需的應用程式之後,在所述可攜式裝置上接收來自所述消費電子裝置的所述用戶身份和所述用戶密碼資訊的請求;(c)使所述可攜式裝置靠近包含無線裝置的所述消費電子裝置;(d)通過所述可攜式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和所述消費電子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將所述用戶身份資訊和所述用戶密碼從所述可攜式裝置發送到所述消費電子裝置,由此使得所述消費電子裝置能夠存取所述媒體網站和所述社交網站的至少其中之一;(e)將與所述媒體網站和所述社交網站的至少其中之一有關的內容攔截設置儲存在所述可攜式裝置中;以及(f)分別經由所述可攜式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和所述消費電子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將所述內容攔截設置發送到所述消費電子裝置,由此使得所述消費電子裝置攔截來自所述媒體網站的內容。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無線裝置為NFC裝置,當所述可攜式裝置靠近所述消費電子裝置時,一個無線裝置從另一無線裝置獲得能量。
  3. 一種用於將資訊從可攜式裝置無線傳輸到消費電子裝置的方法,包括:(a)將用戶身份資訊和用戶密碼儲存在包含無線裝置的所述可攜式裝 置中,所述用戶身份資訊和所述用戶密碼用於存取媒體網站和社交網站的至少其中之一;(b)在所述消費電子裝置例示了存取所述媒體網站和所述社交網站的至少其中之一所需的應用程式之後,在所述可攜式裝置上接收來自所述消費電子裝置的所述用戶身份和所述用戶密碼資訊的請求;(c)使所述可攜式裝置靠近包含無線裝置的所述消費電子裝置;(d)通過所述可攜式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和所述消費電子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將所述用戶身份資訊和所述用戶密碼從所述可攜式裝置發送到所述消費電子裝置,由此使得所述消費電子裝置能夠存取所述媒體網站和所述社交網站的至少其中之一;(e)在所述可攜式裝置上接收來自所述消費電子裝置的、與第二媒體網站應用程式和第二社交網站應用程式的至少其中之一有關的用戶身份和用戶密碼資訊請求;以及(f)分別經由所述可攜式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和所述消費電子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將與所述第二媒體網站應用程式和所述第二社交網站應用程式的至少其中之一有關的用戶身份和用戶密碼資訊從所述可攜式裝置發送到所述消費電子裝置,由此使得所述消費電子裝置能夠存取所述第二媒體網站和所述第二社交網站的至少其中之一。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無線裝置為NFC裝置,當所述可攜式裝置靠近所述消費電子裝置時,一個無線裝置從另一無線裝置獲得能量。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 (g)將與所述第一媒體網站和所述第二媒體網站有關的內容攔截設置儲存在所述可攜式裝置中;以及(h)分別經由所述可攜式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和所述消費電子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將所述內容攔截設置發送到所述消費電子裝置,由此使得所述消費電子裝置攔截來自所述第一媒體網站和所述第二媒體網站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內容。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g)將與所述第一社交網站應用程式和所述第二社交網站應用程式的至少其中之一有關的隱私設置儲存在所述可攜式裝置中;以及(h)分別經由所述可攜式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和所述消費電子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將所述隱私設置發送到所述消費電子裝置,由此使得所述消費電子裝置對所述第一社交網站應用程式和所述第二社交網站應用程式的至少其中之一應用所述隱私設置。
  7. 一種用於將資訊從可攜式裝置無線傳輸到消費電子裝置的系統,包括:第一儲存機構,其將用戶身份資訊和用戶密碼儲存在包含無線裝置的所述可攜式裝置中,所述用戶身份資訊和所述用戶密碼用於存取媒體網站和社交網站的至少其中之一;接收機構,其在所述消費電子裝置例示了存取所述媒體網站和所述社交網站的至少其中之一所需的應用程式之後,在所述可攜式裝置上接收來自所述消費電子裝置的所述用戶身份和所述用戶密碼資訊的請求;第一發送機構,其通過所述可攜式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和所述消費電子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將所述用戶身份資訊和所述用戶密碼從所述可攜式裝置發送到所述消費電子裝置,由此使得所述消費電子裝置 能夠存取所述媒體網站和所述社交網站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二儲存機構,其將與所述媒體網站和所述社交網站的至少其中之一有關的內容攔截設置儲存在所述可攜式裝置中;以及第二發送機構,其分別經由所述可攜式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和所述消費電子裝置中的無線裝置將所述內容攔截設置發送到所述消費電子裝置,由此使得所述消費電子裝置攔截來自所述媒體網站的內容。
TW101133339A 2011-12-21 2012-09-12 用於將資訊從便攜可攜式裝置無線傳輸到消費電子裝置的方法及用於近場 通訊的身分表徵標籤 TWI5170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332,568 US20130165040A1 (en) 2011-12-21 2011-12-21 Secure Media Application Setup Using NFC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9884A TW201329884A (zh) 2013-07-16
TWI517063B true TWI517063B (zh) 2016-01-11

Family

ID=46799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3339A TWI517063B (zh) 2011-12-21 2012-09-12 用於將資訊從便攜可攜式裝置無線傳輸到消費電子裝置的方法及用於近場 通訊的身分表徵標籤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20130165040A1 (zh)
EP (2) EP2608480B1 (zh)
KR (1) KR101362818B1 (zh)
CN (1) CN103176818B (zh)
HK (1) HK1183947A1 (zh)
TW (1) TWI5170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81834B2 (en) 2009-11-02 2020-03-03 Early Warning Services, Llc Enhancing transaction authentication with privacy and security enhanced internet geolocation and proximity
US8806592B2 (en) 2011-01-21 2014-08-12 Authentify, Inc. Method for secure user and transaction authentic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CN103975615B (zh) * 2011-12-16 2019-09-03 英特尔公司 用自动生成的登录信息经由近场通信登录
WO2013133764A1 (en) * 2012-03-09 2013-09-12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obile device and remote control connection for electronic device vi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EP2645729A1 (en) * 2012-03-30 2013-10-02 Nagravision S.A. Security device for Pay-TV receiver/decoder
US9893769B2 (en) * 2013-12-03 2018-02-13 Sony Corporation Computer ecosystem with temporary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 transfer
CN103870759A (zh) * 2014-03-27 2014-06-18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nfc加密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US9503965B2 (en) * 2014-07-14 2016-11-22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et-top box setup vi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CN104349194A (zh) * 2014-10-24 2015-02-11 深圳市嘉乐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互联网电视盒中进行身份识别的系统及方法
CN104468723A (zh) * 2014-11-12 2015-03-25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nfc技术同步应用账户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5681877B (zh) * 2014-11-20 2019-06-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机顶盒、电视、平台、遥控器及建立连接的方法、装置
WO2016192061A1 (en) * 2015-06-03 2016-12-08 Global Silicon Limited 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Enabled Device
US10084782B2 (en) 2015-09-21 2018-09-25 Early Warning Services, Llc Authenticator centralization and protection
US9883383B1 (en) 2017-01-27 2018-01-3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ecure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CN109660827B (zh) * 2018-12-04 2021-05-07 广州长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4k智能电视广播电视信号处理方法及系统
EP3761164A1 (en) * 2019-07-05 2021-01-06 Quside Technologies S.L. Entropy provider
DE102019120199B4 (de) * 2019-07-25 2021-08-12 Endress+Hauser Flowtec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Feldgerätes der Prozessautomatisierungstechnik
US11093944B1 (en) 2020-04-30 2021-08-17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er-to-peer identity verification
EP4232929A4 (en) * 2020-10-20 2024-05-15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SONALIZED MEDIA ACCESS USER EXPERIENCE WITH PRIVACY SETTING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54406A1 (en) * 2000-01-21 2001-07-2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of configuring a consumer electronics apparatus
GB2387999B (en) * 2002-04-24 2004-03-24 Richard Mervyn Gardner Sequential authentication with infinitely variable codes
WO2005053228A1 (en) * 2003-11-27 2005-06-0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nfiguring network equipment via bluetooth mobile phone
CN1661581A (zh) * 2004-02-27 2005-08-31 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数据存储装置及方法
KR20060025480A (ko) * 2004-09-16 2006-03-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웹사이트 로그인 방법
US7720018B2 (en) * 2005-04-21 2010-05-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Low power transmission provisioning for wireless network devices
US20090117883A1 (en) * 2006-07-20 2009-05-07 Dan Coffing Transaction system for business and social networking
US20080039139A1 (en) * 2006-08-14 2008-02-14 Sandisk Il Ltd. Method For Sharing Credentials
EP1993301B1 (en) * 2007-05-15 2009-07-15 NTT DoCoM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operating a wireless home area network
US20090076950A1 (en) * 2007-09-18 2009-03-19 Ujin Chang Universal Network-Based Deposit Management Service
US8682960B2 (en) * 2008-03-14 2014-03-25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roviding filtered services and content based on user context
US20100100596A1 (en) * 2008-10-22 2010-04-22 Nokia Corporation Sharing Media Content with Multiple Recipients
CN101895513A (zh) * 2009-05-20 2010-11-24 广州盛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网站登录认证系统及实现方法
US8850196B2 (en) * 2010-03-29 2014-09-30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s for authentication using near-field
US20110246778A1 (en) * 2010-03-31 2011-10-06 Emc Corporation Providing security mechanisms for virtual machine imag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22490A1 (en) 2019-08-07
HK1183947A1 (zh) 2014-01-10
EP2608480A3 (en) 2013-08-14
EP2608480B1 (en) 2019-02-20
TW201329884A (zh) 2013-07-16
CN103176818A (zh) 2013-06-26
US20140099891A1 (en) 2014-04-10
CN103176818B (zh) 2016-08-10
US20130165040A1 (en) 2013-06-27
EP2608480A2 (en) 2013-06-26
KR101362818B1 (ko) 2014-02-13
KR20130072115A (ko) 2013-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7063B (zh) 用於將資訊從便攜可攜式裝置無線傳輸到消費電子裝置的方法及用於近場 通訊的身分表徵標籤
US9231662B2 (en) Secure communications via NFC device
TWI486004B (zh) 近場通訊裝置、通訊裝置及用於近場通訊裝置的方法
US9197313B2 (en) Remote control with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capability
US9344154B2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a local network
TWI474645B (zh) Nfc裝置、通訊裝置及方法
US20120330764A1 (en) Point of Sale System for Transaction Payment Delegation
US20120330784A1 (en) Mobile Device for Transaction Payment Delegation
US20140379575A1 (en) Controlling transactions 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1809977A (zh) 使用附加元件更新移动设备
US2014018714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generating nfc-transaction remotely
US2015002953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device supporting nfc function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authentication thereof cross-reference to related applications
KR101272600B1 (ko) 엔에프씨를 이용한 무선 결제 방법 및 시스템과 이를 위한 무선단말
TW201301795A (zh) 用於通訊裝置間協商通訊參數的方法
JP7071776B2 (ja) Qrコードを用いた情報送受信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Sabella NFC for Dummies
KR101164620B1 (ko) 엔에프시 모드 자동 전환 이동단말
EP2819076B1 (en) Controlling transactions 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device
KR20180133124A (ko) 앱 로그인 없이 포인트 적립이 가능한 가상 계좌를 사용한 포인트 적립 시스템, 그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Nikitina et al. Analysis of NFC technology evolution
KR20170035251A (ko) 사용자 장치,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pos 단말, 그를 포함하는 결제 시스템, 그의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JP2016096452A (ja) 移動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20130128736A (ko) 뮤직 서비스 방법
Frenzel NFC don't leave home without it: near-field communications, an extremely short-range wireless technology, will soon revolutionize payment and access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