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6689B - Liquid dampers - Google Patents

Liquid damper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6689B
TWI516689B TW099129703A TW99129703A TWI516689B TW I516689 B TWI516689 B TW I516689B TW 099129703 A TW099129703 A TW 099129703A TW 99129703 A TW99129703 A TW 99129703A TW I516689 B TWI516689 B TW I5166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pressure chamber
chamber side
valve body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9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1418A (en
Inventor
Shinichiro Nakaya
Takayuki Sumiyoshi
Original Assignee
Fuji Latex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Latex Co filed Critical Fuji Latex Co
Priority to TW0991297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1668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11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14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66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6689B/zh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液體阻尼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對門扉等可動體的動作進行緩衝(damp)的液體阻尼器。
按習知者,係存有與專利文獻1所記載者相同之如圖13所示的液體阻尼器。圖17表示阻尼器的活塞及其周邊構造,(a)係阻尼器靜止時的主要部分剖面圖,(b)係活塞朝壓力室側收縮移動之動作中期至後期的主要部分剖面圖,圖17(c)係活塞朝壓力室側收縮移動之動作初期至中期的主要部分剖面圖。
如圖17所示,該液體阻尼器100係在活塞101的環流孔103(流通路)形成有開口的面105內周側形成有台階狀突出部107,使板109(閥體)抵接於該突出部107來推壓作動液體例如矽油(silicone oil)的流量。
因此,當活塞101朝壓缸(cylinder)111內的壓力室113側移動時,板109便受到矽油的壓力移動而抵接於突出部107。藉由該抵接,如圖17(b)所示,輕負載時在板109與活塞101之間便形成一定的間隙。
壓力室113內的矽油受到板109及活塞101間的間隙推壓而通過環流孔103,朝反壓力室115側移動。此外,矽油亦通過活塞101的外周面與壓缸111的內周面之間隙,朝反壓力室115側移動。
藉由此等矽油的移動,矽油即可對活塞101賦予阻力而緩衝活塞101的動作。
於高負載時,如圖17(c)所示,板109因矽油的壓力而撓曲,其外周部接觸活塞101的面105。環流孔103因該接觸而封閉,作動流體的移動僅在活塞101的外周面與壓缸111的內周面之間隙進行而能夠提高作動流體對活塞101的阻力。
將此種液體阻尼器100使用於拉門時,可使拉門在即將完全關閉前減速而抑制聲音的產生,並可防止強力地夾到手。使用於抽屜時,可使抽屜在即將完全關閉前減速而抑制聲音的產生,並可抑制收納物品的移動。
因此,若將液體阻尼器100應用於拉門(抽屜),在進行拉門(抽屜)的關閉動作且拉門即將完全關閉前,於液體阻尼器100開始起作用的作動初期,拉門(抽屜)的速度會變快而成為高負載,所以可如圖17(c)所示般提高阻力而能夠以強力的緩衝使拉門(抽屜)減速。
藉由該緩衝進行拉門(抽屜)的減速而成為輕負載時,如圖17(b)所示,可輕度地緩衝而能夠平穩地且整體在短時間內順暢地完成拉門(抽屜)的關閉動作。
然而,在此構造中,如圖17(c)所示,板109會抵接於突出部107的周緣角部而對板109作用不適當的反作用力,會有因反覆動作而損害板109耐久性的問題。
又,板109形成以板109的內周側支撐於突出部107的周緣角部的狀態撓曲,板109的撓曲所需的負載變大,活塞101的移動速度與阻力關係之特性的調整量有其限制(界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118651號公報
所欲解決的問題點為:雖可藉由緩衝來平穩完成可動體的動作,但是閥體的耐久性不佳,而且活塞的移動速度與阻力關係之特性的調整量有其限制。
由於本發明可藉由緩衝來平穩完成可動體的動作,可提升閥體的耐久性,並可更加擴大活塞的移動速度與阻力關係之特性的調整量,因此本發明為一種液體阻尼器,具備:壓缸,封入有作動液體;活塞,將該壓缸內劃分成壓力室側及反壓力室側,具備以可移動於該壓力室側及反壓力室側之間的方式配置並朝壓缸外部突出的活塞桿;流通路,設置於該活塞內,貫通於上述壓力室側及反壓力室側,並使上述作動液體朝壓力室側及反壓力室側移動以進行壓力調整;以及可撓曲的閥體,在上述活塞朝壓力室側移動時,朝對於上述流通路的關閉側作動,並且在上述活塞朝反壓力室側移動時,朝對於上述流通路的開啟側作動,該液體阻尼器的主要特徵為:在上述活塞之壓力室側的面的外周部,設置支撐上述閥體外周部的凸面部,在上述活塞之壓力室側的面,以可藉由上述凸面部上的支撐而在其與上述閥體之間形成推壓用間隙的方式設置凹面部,上述流通路在該凹面部上形成開口。
本發明為一種液體阻尼器,具備:壓缸,封入有作動液體;活塞,將該壓缸內劃分成壓力室側及反壓力室側,具備以可移動於該壓力室側及反壓力室側之間的方式配置並朝壓缸外部突出的活塞桿;流通路,設置於該活塞內,貫通於上述壓力室側及反壓力室側,並使上述作動液體朝壓力室側及反壓力室側移動以進行壓力調整;以及可撓曲的閥體,在上述活塞朝壓力室側移動時,朝對於上述流通路的關閉側作動,並且在上述活塞朝反壓力室側移動時,朝對於上述流通路的開啟側作動,其中,在上述活塞之壓力室側的面的外周部,設置支撐上述閥體外周部的凸面部,在上述活塞之壓力室側的面,以可藉由上述凸面部上的支撐而在其與上述閥體之間形成推壓用間隙的方式設置凹面部,上述流通路在該凹面部形成開口。
因此,當活塞朝壓缸內的壓力室側移動時,閥體便會受到作動液體的壓力移動而抵接於凸面部。藉由該抵接,成為輕負載時即可在閥體與活塞的凹面部之間形成一定的間隙。
當活塞的移動速度變慢而成為輕負載時,壓力室內之作動液體便可受到閥體及活塞間的間隙推壓而通過流通路,朝反壓力室側移動。再者,作動液體亦可通過活塞的外周面與壓缸的內周面之間隙,朝反壓力室側移動。
藉由此等作動液體的移動,即可使作動液體賦予活塞阻力而輕度地緩衝活塞的動作。
當活塞的移動速度變快而成為高負載時,閥體因來自作動液體的壓力而在凸面部間的中間部份撓曲,同時與活塞的凹面部接觸。流通路因該接觸而封閉,使得作動流體的移動僅大致在活塞的外周面與壓缸的內周面之間隙進行,可提高作動流體對活塞的阻力。
因此,因為閥體在關閉流通路時亦抵接於凹面部,所以不會作用抵接於角部之不適當的力,可提升耐久性。
再者,當閥體因將流通路關閉而撓曲時亦可沿凹面部撓曲,可減輕撓曲所需的力而能夠更擴大活塞的移動速度與阻力關係之特性的調整量。
將流通路形成開口之活塞壓力室側的面上形成有凹凸面部來達成下述目的:可藉由緩衝來平穩完成可動體的動作,可提升閥體的耐久性,並可更擴大活塞的移動速度與阻力關係之特性的調整量。
【實施例1】 [液體阻尼器的整體結構]
圖1、圖2係表示本發明實施例1的液體阻尼器,圖1係伸長狀態的剖面圖,圖2係收縮狀態的剖面圖。
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液體阻尼器1具備壓缸3與活塞5。
上述壓缸3係形成為筒狀,小內徑部7與大內徑部9沿軸向連續設置於其內徑側。
在上述小內徑部7內封入有例如矽油作為作動液體。該小內徑部7內配置有活塞5,其將壓缸3內劃分成壓力室11與反壓力室13。該活塞5具備可移動於壓力室11側及反壓力室13側之間並朝壓缸3外部突出的活塞桿15。
在活塞5中,於小內徑部7內固定有彈簧座17,在該彈簧座17與小內徑部7的內壁面7a之間,配置有將活塞5朝反壓力室13側推壓的回位彈簧(return spring)18。
在上述壓缸3的大內徑部9內,導桿套(rod guide)19係嵌裝於反壓力室13側。導桿套19形成為中空筒狀,於軸心部具備有插通孔21。插通孔21係使活塞桿15貫通於導桿套19的內周側。在導桿套19的外周側,形成有環繞狀的凹面部23。凹面部23內則收納有由閉孔泡沫(closed-cell foam)之橡膠等構成的蓄壓器(accumulator)25。
於上述導桿套19的軸向一端形成有凸緣部27,於另一端則形成有擴徑部29。凸緣部27係配置於反壓力室13側,且嵌合於大內徑部9的內周面。在該凸緣部27,貫通形成有使凹面部23內連通至反壓力室13的連通路27a。連通路27a係將矽油引導至導桿套19的凹面部23內,藉由該引導可吸收因蓄壓器25所致之反壓力室13的容積變化。
在上述另一端的擴徑部29設有密封收納部29a,在該密封收納部29a內嵌合保持有滑接於活塞桿15之由U墊片(U packing)等構成的密封構件31。又,在擴徑部29的外周形成有環溝29b。在環溝29b內,保持有由O型環等構成的密閉用密封構件33。鄰接於該擴徑部29,在壓缸3的開口端部安裝有蓋部35,其可防止導桿套19脫離等。
[活塞]
圖3係表示活塞與閥體關係的立體圖,圖4、圖5係表示活塞與閥體關係的分解立體圖,圖6係活塞的放大側面圖,圖7係活塞的放大端視圖(end elevation view),圖8係從圖6VIII-VIII線於箭頭方向觀看的剖面圖。
如圖1~圖8所示,在活塞5之壓力室11側的面37,於中心部突出設置有台階狀的突軸部39,上述彈簧座17藉由壓入等固定於該突軸部39的頭部39a。在該彈簧座17與活塞5的面37之間則形成有間隙40。
在該活塞5內貫通形成有多個例如一對流通路41。流通路41係貫通於上述壓力室11側及反壓力室13側,並使上述矽油朝壓力室11側及反壓力室13側移動以進行壓力調整。
在上述突軸部39嵌合有配置於彈簧座17與面37之間的環形板狀的閥體42。閥體42係以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lephthalate)(樹脂材料)等形成為可撓曲,其外周徑係形成為等同或略小於活塞5之外周徑。
當上述活塞5朝壓力室11側移動時,該閥體42便朝對於上述流通路41的關閉側作動,並且當上述活塞5朝反壓力室13側移動時,閥體42則朝對於上述流通路41的開啟側作動。
在上述活塞5之壓力室11側的面37的外周部形成有凸面部43及凹面部45。凸面部43係形成於活塞5之徑向上相對的兩處,以兩點局部地支撐上述閥體42的外周部。
又,在上述活塞5之壓力室11側的面37設有凹面部45。其可藉由上述凸面部43上的支撐而在其與上述閥體42之間形成推壓用間隙S。凹面部45係形成於相對的凸面部43間,在中間的底部45a流通路41形成有開口。
本實施例中,由於活塞5具備有突軸部39,故流通路41在凹面部45中於活塞5的外周部側形成有開口。
此等凸面部43及凹面部45間係以曲面45b和緩地連接,凹面部45的底部45a形成為平坦。惟,亦可將底部45a形成為和緩的凹曲面等。
[拉門]
圖9係表示安裝有具備本發明實施例液體阻尼器之關門器拉回單元之拉門的組裝圖,圖10係表示拉門動作狀態之關門器拉回單元周邊的放大圖,(a)係拉門拉回開始狀態,(b)係拉門完全關閉狀態。
如圖9所示,在作為固定側之房屋的開口部51安裝有作為可動側的拉門53,藉由使拉門53相對於開口部51滑移來開關開口部51。
於上述開口部51安裝有固定側的滑軌55,拉門53係以可直線移動的方式支撐於該滑軌55上。在開口部51安裝有應用液體阻尼器1的關門器拉回單元57,藉由該關門器拉回單元57,可在拉門53即將完全關閉前的既定範圍進行拉門的自動拉回與緩衝。
如圖10所示,關門器拉回單元57於殼體59內具備有可動板61、液體阻尼器1、以及線圈彈簧63。
上述殼體59係固定於開口部51側,在該殼體59內設有引導長孔65。在引導長孔65嵌合有可動板61的銷61a、61b,可動板61係如圖10(a)(b)所示般以可移動的方式支撐著。於可動板61形成有使拉門53的突部53a卡合的凹部61c。
上述液體阻尼器1係固定支撐於殼體59,且活塞桿15的前端與可動板61相對。
上述線圈彈簧63的一端係卡合於上述可動板61的彈簧卡合銷61d,另一端則卡合於殼體59的彈簧卡合銷59a。
因此,當拉門53透過人的手由開啟狀態關閉時,在拉門53即將完全關閉前,於圖10(a)的位置,拉門53的突部53a會卡合於可動板61的凹部61c,可動板61的銷61b對引導長孔65的卡合便會鬆脫。
藉由該卡合的鬆脫,使得可動板61一邊受到線圈彈簧63的輔助一邊與拉門53一起開始移動於引導長孔65內,而使液體阻尼器1的活塞桿15進行收縮動作。此時的阻尼動作將於後敘述。
[抽屜]
圖11係表示安裝有具備本發明實施例液體阻尼器之拉回單元的抽屜之組裝圖,圖12係表示拉回單元的放大立體圖。
如圖11所示,在作為固定側之櫥櫃(cabinet)的開口部71安裝有作為可動側的抽屜73,藉由使抽屜73相對於開口部71滑移來使抽屜73收納於開口部71內。
在上述開口部71及抽屜73間安裝有滑軌75,抽屜73係以可直線移動的方式支撐於該滑軌75上。滑軌75具備插入芯塊(insert core)方式的可動軌部75a、75b,在固定於抽屜73的可動軌部75a設有卡合部75aa。在開口部71安裝有應用液體阻尼器1的拉回單元77,藉由該拉回單元77可在抽屜73即將完全關閉前的既定範圍進行抽屜73的自動拉回與緩衝。
如圖12所示,拉回單元77係於殼體79內具備有可動件81、液體阻尼器1、以及未圖示的線圈彈簧。
上述殼體79係固定於開口部71側內,於該殼體79設有引導長孔85。於引導長孔85嵌合有可動件81的銷81a、81b,可動件81係以可移動於引導長孔85的方式支撐著。可動件81的卡合端係以與抽屜73側的卡合部75aa卡合的方式突出於殼體79上。
上述液體阻尼器1係固定支撐於殼體79上,且活塞桿的前端與可動件81相對。
上述線圈彈簧雖未圖示,惟其一端係卡合於上述可動件81,另一端則卡合於殼體79。
因此,當抽屜73透過人的手由開啟狀態關閉時,在抽屜73即將完全關閉之前,抽屜73側的卡合部75aa會卡合於可動件81的前端,可動件81的銷81b對引導長孔85的卡合便會鬆脫。
藉由該卡合的鬆脫,使得可動件81一邊受到線圈彈簧的輔助一邊與抽屜73一起開始移動於引導長孔85內,而使液體阻尼器1的活塞桿15進行收縮動作。此時的緩衝動作將於後敘述。
[緩衝動作]
同時參照圖13~圖15,說明本實施例液體阻尼器1的緩衝動作。圖13~圖15表示阻尼器的活塞及其周邊構造,圖13係阻尼器靜止時活塞及其周邊構造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圖,圖14係活塞朝壓力室側移動之動作中期至後期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圖,圖15係活塞朝壓力室側移動之動作初期至中期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圖,其中(a)為對應於圖8的放大剖面圖,(b)為與(a)正交的放大剖面圖。又,圖16係將活塞動作時之活塞的移動速度與阻力的關係連同比較例一起顯示的曲線圖。此時之比較例係以圖17所記載者為對象。
如上所述,本實施例液體阻尼器1係作為緩衝拉門53(或抽屜73)的關閉動作而安裝者,此拉門53(或抽屜73)的關閉動作係如上述般藉彈簧輔助。
因此,當拉門53(或抽屜73)透過人的手而關閉時,在拉門53(或抽屜73)即將完全關閉前,如上所述液體阻尼器1將會開始起作用。
藉該液體阻尼器1的作用可進行緩衝,並且即便將手放開,拉門53(或抽屜73)亦可藉彈簧輔助而自動關閉。當進行該拉門53(或抽屜73)的關閉動作使液體阻尼器1開始起作用時,如圖2所示般,活塞桿15藉外力朝壓缸3內進行收縮動作。
活塞5與該活塞桿15的收縮動作連動而朝壓力室11側沿軸向移動。當活塞5進行軸向移動時,閥體42便受到來自矽油的壓力而朝關閉側移動。
液體阻尼器1開始起作用的動作初期至中期,由於拉門53(或抽屜73)的速度變快而成為高負載,故如圖15所示般阻力增加,藉由較強的緩衝可減緩拉門53(或抽屜73)的速度。
亦即,當上述活塞5的移動速度較快時,閥體42便藉由來自矽油的壓力,以凸面部43為支點向凹面部45側撓曲。因此,因應活塞5的速度,閥體42與活塞5的凹面部45之間的間隙S變小,在一定以上的速度時,閥體42便與底部45a相接而關閉流通路41的開口。依此方式,在活塞5的移動速度為高速之高負載的動作初期至中期,作用於活塞的阻力將會增大,以致可強力地進行緩衝。
藉由該緩衝進行拉門53(或抽屜73)的減速,在成為輕負載的動作中期至後期,如圖14所示,閥體42的撓曲恢復而幾乎沒有變形,其外周緣部的兩處係藉活塞5的一對凸面部43支撐。因此,在閥體42與活塞5的凹面部45之間便產生間隙S,壓力室11側的矽油從閥體42與活塞5凹面部45之間的間隙S通過流通路41,以及通過活塞5外周面與壓缸3內周面的間隙,朝反壓力室13側移動,以致可輕度地進行緩衝。
藉由該動作中期至後期的輕度緩衝、與上述動作初期至中期的強力緩衝,即可平穩地且整體上在短時間內順暢地完成拉門53(或抽屜73)的關閉動作。
在此種緩衝動作中,由於本實施例中係為可容易將閥體42朝淺凹面部45側撓曲的型態,故藉由閥體42的硬度調節可在圖16的虛線間A廣泛地進行特性的調節。
相對於此,圖17的例子中,板109係以板109(閥體)的內周側支撐於突出部107的周緣角部的狀態撓曲,由於板109的撓曲所需的負載變大,所以利用板109的硬度調整所進行之特性的調節量變窄為B。
[實施例1的效果]
本發明實施例為一種液體阻尼器1,具備:壓缸3,封入有矽油;活塞5,將該壓缸3內劃分成壓力室11側及反壓力室13側,具備以可移動於該壓力室11側及反壓力室13側之間的方式配置並朝壓缸3外部突出的活塞桿15;流通路41,設置於該活塞5內,貫通上述壓力室11側及反壓力室13側間,並使上述矽油在壓力室11側及反壓力室13側間移動以進行壓力調整;可撓曲的閥體42,在上述活塞5朝壓力室11側移動時,朝對於上述流通路41的關閉側作動,並且在上述活塞5朝反壓力室13側移動時,朝對於上述流通路41的開啟側作動,在該液體阻尼器1中,於上述活塞5之壓力室11側的面37的外周部,於活塞5徑向上相對的兩處設有以兩點支撐上述閥體42的外周部的凸面部43,又,在上述活塞5之壓力室11側的面37,以可藉由上述凸面部43上的支撐而在其與上述閥體42之間形成推壓用間隙S的方式設置凹面部45,上述流通路41在該凹面部45形成開口。
因此,當活塞5朝壓缸3內的壓力室11側移動時,閥體42便受到矽油的壓力移動而抵接於凸面部43。藉由該抵接,成為輕負載時即可在閥體42與活塞5的凹面部45之間形成一定的間隙S。
壓力室11內的矽油可受到閥體42及活塞5間的間隙S推壓而通過流通路41朝反壓力室13側移動。又,矽油亦可通過活塞5的外周面與壓缸3的內周面之間隙,朝反壓力室13側移動。
藉由此等矽油的移動,可使矽油賦予活塞5阻力而以輕度的阻力緩衝活塞5的動作。
於高負載時,閥體42藉由來自矽油的壓力而在凸面部43間的中間部份撓曲,同時與活塞5的凹面部45的底部45a接觸。流通路41因該接觸而封閉,矽油的移動僅大致在活塞5的外周面與壓缸3的內周面之間隙進行,可提高矽油對活塞5的阻力。
因此,即便於閥體42將流通路41關閉時,亦可在不會對閥體42施加不適當變形的情況下抵接於凹面部45,所以可提升閥體42的耐久性。
又,即使是在閥體42因關閉流通路41而撓曲的情況,亦可沿淺凹面部45撓曲而能夠減輕撓曲所需的力。因此,可使阻力對活塞移動速度的關係之調整量A廣於比較例之調整量B。
[其他]
凸面部43與凹面部45之間未必需以連續曲面來形成,亦可存有稜線。此時,密接於凹面部45之閥體42的外周緣部仍會從凸面部43些許浮起,而不會對閥體42作用不適當的力。
1...液體阻尼器
3...壓缸
5...活塞
7...小內徑部
7a...內壁面
9...大內徑部
11...壓力室
13...反壓力室
15...活塞桿
17...彈簧座
18...回位彈簧
19...導桿套
21...插通孔
23...凹面部
25...蓄壓器
27...凸緣部
27a...連通路
29...擴徑部
29a...密封收納部
29b...環溝
31、33...密封構件
35...蓋部
37...面
39...突軸部
39a...頭部
40...間隙
41...流通路
42...閥體
43...凸面部
45...凹面部
45a...底部
45b...曲面
51...開口部
53...拉門
53a...突部
55...滑軌
57...關門器拉回單元
59、79...殼體
59a、61d...彈簧卡合銷
61...可動板
61a、61b、81a、81b...銷
61c...凹部
63...線圈彈簧
65、85...引導長孔
71...開口部
73...抽屜
75...滑軌
75aa...卡合部
75a、75b...可動軌部
77...拉回單元
81...可動件
圖1係液體阻尼器伸長動作時的剖面圖(實施例1);
圖2係液體阻尼器收縮動作時的剖面圖(實施例1);
圖3係表示活塞與閥體的關係之立體圖(實施例1);
圖4係表示活塞與閥體的關係之分解立體圖(實施例1);
圖5係表示活塞與閥體的關係之分解立體圖(實施例1);
圖6係活塞的放大側面圖(實施例1);
圖7係活塞的放大端視圖(實施例1);
圖8係圖6VIII-VIII線箭頭方向觀看的剖面圖(實施例2);
圖9係表示安裝有具備液體阻尼器之關門器拉回單元的拉門之組裝圖(實施例1);
圖10係表示拉門的動作狀態之關門器拉回單元周邊的放大圖,(a)表示拉門拉回開始狀態,(b)表示拉門完全關閉狀態(實施例1);
圖11係表示安裝有具備液體阻尼器之拉回單元的抽屜之組裝圖。(實施例1)
圖12係表示拉回單元的放大立體圖(實施例1);
圖13係阻尼器靜止時的活塞及其周邊構造,(a)係對應於圖8之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圖,(b)係與(a)正交之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圖(實施例1);
圖14係活塞朝壓力室側移動的動作中期至後期,(a)係對應於圖8之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圖,(b)係與(a)正交之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圖(實施例1);
圖15係活塞朝壓力室側移動的動作初期至中期,(a)係對應於圖8之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圖,(b)係與(a)正交之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圖(實施例1);
圖16係將活塞動作時之活塞的移動速度與阻力關係連同比較例一起顯示的曲線圖(實施例1);以及
圖17係表示阻尼器的活塞及其周邊構造,(a)係阻尼器靜止時的主要部分剖面圖,(b)係活塞朝壓力室側收縮移動之動作中期至後期的主要部分剖面圖,(c)係活塞朝壓力室側收縮移動之動作初期至中期的主要部分剖面圖(習知例)。
1...液體阻尼器
3...壓缸
5...活塞
7...小內徑部
7a...內壁面
9...大內徑部
11...壓力室
13...反壓力室
15...活塞桿
17...彈簧座
18...回位彈簧
19...導桿套
21...插通孔
23...凹面部
25...蓄壓器
27...凸緣部
27a...連通路
29...擴徑部
29a...密封收納部
29b...環溝
31、33...密封構件
35...蓋部
39...突軸部
40...間隙
41...流通路
42...閥體

Claims (4)

  1. 一種液體阻尼器,具備:壓缸,封入有作動液體;活塞,將該壓缸內劃分成壓力室側及反壓力室側,具備以可移動於該壓力室側及反壓力室側之間的方式配置並朝壓缸外部突出的活塞桿;流通路,設置於該活塞內,貫通於該壓力室側及反壓力室側,並使該作動液體朝壓力室側及反壓力室側間移動以進行壓力調整;以及可撓曲的閥體,係在該活塞朝壓力室側移動時,朝對於該流通路的關閉側作動,並且在該活塞朝反壓力室側移動時,朝對於該流通路的開啟側作動之液體阻尼器,其特徵為:在該活塞之壓力室側的面的外周部設置支撐該閥體外周部的凸面部,在該活塞之壓力室側的面,以可藉由該凸面部上的支撐而在其與該閥體之間連通至該壓力室且形成推壓用間隙的方式設置凹面部,該流通路在該凹面部形成開口;該閥體,係當該活塞朝該壓缸內的壓力室側移動時,便會受到該作動液體的壓力移動而抵接於該凸面部,成為輕負載時即可在與該活塞的凹面部之間形成一定的間隙,該壓力室內之作動液體便可由該間隙通過該流通路,朝反壓力室側移動,當成為高負載時,因來自該作動液體的壓力而在該凸面部間的中間部份撓曲,與該活塞的凹面部接觸,封閉該流通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液體阻尼器,其中,該凸面部係於該活塞徑向上相對的兩處局部地支撐該閥體的外周部,該凹面部形成於所述兩處的凸面部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液體阻尼器,其中,所述凸面部及凹面部間係以曲面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液體阻尼器,其中,所述凹面部的底部係形成為平坦面,且所述流通路在該平坦面上形成有開口。
TW099129703A 2010-09-02 2010-09-02 Liquid dampers TWI5166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29703A TWI516689B (zh) 2010-09-02 2010-09-02 Liquid damper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29703A TWI516689B (zh) 2010-09-02 2010-09-02 Liquid dampe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1418A TW201211418A (en) 2012-03-16
TWI516689B true TWI516689B (zh) 2016-01-11

Family

ID=46764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9703A TWI516689B (zh) 2010-09-02 2010-09-02 Liquid dampers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16689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1418A (en) 2012-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42390B2 (ja) 液体ダンパー装置
US6802408B2 (en) Fluid damper, particularly for movable pieces of furniture
JP4648390B2 (ja) 家具用ドア閉動作衝撃緩衝装置
JP6013333B2 (ja) 家具ヒンジ
TWI641342B (zh) 緩衝裝置及包含有該緩衝裝置的傢俱件
JP2008116051A (ja) 家具可動部分用の制動・緩衝装置
TWI645811B (zh) 可活動傢俱件及其緩衝裝置
JP2009299453A (ja) シリンダ装置、スプリングダンパー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ドアクローザ
EP2546443A1 (en) Door damper buffer
JP2013531154A (ja) 一定の減速能力を有するニューマチック式の減速装置
JP2012247049A (ja) シリンダ装置
JP2007046729A (ja) 流体ダンパ
TWI516689B (zh) Liquid dampers
US20090223759A1 (en) Shock absorber for drawer
JPWO2017047775A1 (ja) ダンパー
JP4859066B2 (ja) 流体ダンパ
KR101442186B1 (ko) 도어 완충장치
EP1536720B1 (en) Door damper
KR200386957Y1 (ko) 도어개폐용 댐핑장치
KR20060091846A (ko) 도어개폐용 댐핑장치
KR101147304B1 (ko) 도어 댐퍼용 완충기
KR102262283B1 (ko) 마찰 댐핑장치
JP4916012B2 (ja) 流体ダンパ
WO2018174024A1 (ja) エアダンパー
KR102616042B1 (ko) 자동차용 에어댐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