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3222B - 在多載波廣播系統中用以接收資料的解映射設備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多載波廣播系統中用以接收資料的解映射設備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3222B
TWI513222B TW100104113A TW100104113A TWI513222B TW I513222 B TWI513222 B TW I513222B TW 100104113 A TW100104113 A TW 100104113A TW 100104113 A TW100104113 A TW 100104113A TW I513222 B TWI513222 B TW I5132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rame
demapping
data stream
mapp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4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03911A (en
Inventor
Lothar Stadelmeier
joerg Robert
Samuel Asangbeng Atungsiri
Nabil Muhammad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03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39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3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322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5Processing of additional data, e.g. scrambling of additional data or processing content descrip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e.g.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a video stream to network bandwidth; Process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 H04N21/2389Multiplex stream processing, e.g. multiplex stream encryp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5Processing of additional data, e.g. decrypting of additional data, reconstructing software from modules extracted from the transport stre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originating from a server, e.g. retriev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packets from an IP network
    • H04N21/4382Demodulation or channel decoding, e.g. QPSK de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originating from a server, e.g. retriev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packets from an IP network
    • H04N21/4385Multiplex stream processing, e.g. multiplex stream decryp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2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using repet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6Pilot sequence conve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在多載波廣播系統中用以接收資料的解映射設備與方法
本發明關於用以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入資料流而成為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之設備,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具有通道頻寬且在多載波廣播系統中被接收。進一步而言,本發明關於在多載波廣播系統中用以接收資料的接收設備。又進一步而言,本發明關於對應的方法、用以實施該等方法於電腦上的電腦程式及電腦可讀取非暫時性媒體。最終,本發明關於多載波廣播系統及用以發送及接收的方法。
本發明關於例如利用正交分頻多工(OFDM)之數位視訊廣播(DVB)的領域。進一步而言,一般可將本發明應用於其他廣播系統中,諸如DAB(數位音訊廣播)、DRM、MediaFlo、或ISDB系統。
已知廣播系統(諸如依據DVB-T2標準(第二代數位地面電視廣播系統標準,如ETSI EN 302 755 V1.1.1(2009-09)「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DVB);Framing structure Channel Coding and Modulation for a Second Generation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Broadcast system(DVB-T2)」中所定義)的廣播系統)的傳輸參數一般針對藉由靜止接收器(例如藉由屋頂天線)的固定接收來加以最適化,對於固定接收而言低功率消耗非主要議題。進一步而言,依據此標準,一般使用固定通道頻寬。在未來的廣播系統中,諸如即將來臨的DVB-NGB(DVB Next Generation Handheld;以下也被稱為NGH)標準,行動接收器(其為此即將來臨之標準的主要焦點)應支援各種不同通道頻寬,例如範圍自1.7 MHz至20 MHz寬的通道。然而,對行動接收器而言難以接收達到20 MHz的頻寬,因為其有限的處理能力。此外,必須考量到行動及手持式接收的特定需要,即低功率消耗與高強健性。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設備及對應的方法,用以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入資料流而成為解映射輸出資料流,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具有通道頻寬且在多載波廣播系統中被接收,其致能使用具有低功率消耗的窄頻帶接收器。本發明進一步之目的在於提供對應的接收設備及方法、用以實施該映射方法於電腦上的電腦程式、電腦可讀取非暫時性媒體、以及適當的廣播系統及方法。
依據本發明的態樣,提供一種用以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入資料流而成為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設備,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具有通道頻寬且在多載波廣播系統中被接收,該設備包含:
-資料輸入,用以接收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包含交替配置的一或更多個第一及一或更多個第二訊框,該等第一訊框具有涵蓋由第一類型接收器使用之該通道頻寬的第一訊框結構,其中第一組接收的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各被分割成攜帶酬載資料的資料區塊)係映射至該等第一訊框上,且該等第二訊框具有涵蓋該通道頻寬的第二訊框結構,其中第二組接收的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各被分割成攜帶酬載資料的資料區塊)係映射至該等第二訊框上,該第二訊框結構與該第一訊框結構不同;
-串流解映射機制,用以從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解映射該等第二訊框;
-訊框解映射機制,用以解映射包含前文部分及酬載部分的該等第二訊框而成為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其中該訊框解映射機制係經調整而用以從該前文部分解映射信令資料,且用以藉由使用該信令資料從該酬載部分解映射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該前文部分包含至少一個攜帶至少一個包括信令資料之前文信令區塊的前文符號,其中酬載資料係映射至包含複數個資料符號的該酬載部分上,該複數個資料符號攜帶至少二個映射輸入資料流的酬載資料,該酬載部分係分段成資料段,該等資料段各涵蓋該通道頻寬的頻寬部分;及
-資料輸出,用以輸出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
依據本發明的另外態樣,提供一種在多載波廣播系統內用以接收資料的接收設備,包含如以上所定義之用以解映射的設備及用以接收該映射輸入資料流的接收單元。
依據本發明的另外態樣,提供一種用以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入資料流而成為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方法及一種電腦程式,該電腦程式包含程式碼機制以在該電腦程式被實行於電腦上時造成電腦實行此方法的步驟。依據本發明的另外態樣,提供一種電腦可讀取非暫時性媒體,具有儲存於其上的指令,該等指令在被實行於電腦上時造成該電腦實施依據本發明之方法的步驟。
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係定義於附屬項中。應理解的是,所揭示的解映射方法、所揭示的電腦程式及所揭示的電腦可讀取非暫時媒體具有如同所揭示的解映射設備與如同該等附屬項中所定義之類似的及/或相同的較佳實施例。
本發明根據建構映射輸出資料流使得其包含二個不同類型的訊框(各具有其本身的訊框結構)之構想。將這二類型的訊框交替配置於映射輸出資料流中使得一或更多個第二訊框交替地接著一或更多個第一訊框等等,例如在依據DVB-T2標準的超訊框結構中所定義,依此T2訊框和FEF訊框(未來的延伸訊框)被交替配置。
設計第一訊框而用於第一類型接收器的接收,例如諸如DVB-T2接收器的靜止接收器,同時設計第二訊框而用於依據本發明之第二類型接收器的接收,例如諸如DVB-NGH接收器的行動接收器。然而為了致能使用用以接收及處理第二訊框的(儘管第一及第二訊框兩者使用相同(固定的)通道頻寬)窄頻帶接收器,依據本發明進一步提出了應用頻帶分段的概念於第二訊框結構中。第二訊框之酬載部分(其攜帶實際的酬載資料)的此種分段(依此該酬載部分被分段成(二或更多個)各涵蓋總通道頻寬之頻寬部分的資料段),使用的窄頻帶接收器之功率消耗可保持很低。額外地,一個固定的接收器調諧器頻寬足以接收所有可用的傳輸頻寬。
應用於第二訊框的訊框結構因此使用頻帶分段概念,如同例如DVB-C2標準(DVB BlueBook A138「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DVB);frame structure channel coding and modulation for a second generatio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cable system(DVB-C2)」)中所描述,依此將總通道頻寬分割成資料切片(在本文中一般稱為「資料段」)。相當類似於DVB-C2標準中所描述者,第二訊框包含前文部分及酬載部分,其中該前文部分包含至少一個攜帶至少一個包括信令資料之前文信令區塊的前文符號。該酬載部分的資料段可具有彈性的頻寬且一般不對準頻率光柵。映射輸入資料流的所有資料可在一個資料段內加以發送,但這不是必須要求,如將解說於下。進一步而言,可能不將該等前文信令區塊對準於該等資料段的頻率光柵。資料段也可於頻率方向中被結合至具有較廣頻寬之整體較廣的資料導管,且也可含有超過一個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
進一步而言,可將絕對OFDM的概念應用於第二訊框的訊框結構,依此而相對於絕對頻率0 MHz而非信號中心頻率來看待所有的OFDM次載波。應用絕對OFDM及橫越中間頻譜的唯一引導型樣(如在DVB-C2中所應用)之原因在於,避免在前文符號中重複頻率域中的OFDM次載波分配(彼等導致增加的PAPR(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峰均值功率比))。此外,提供給特定接收器(例如行動接收器,例如依據即將來臨的DVB-NGH標準)之信號的辨識在最初獲取期間藉由頻率特定引導型樣的幫助而變得較快速且較可靠。
應用於第一訊框的訊框結構可能(依據較佳實施所提出)為DVB-T2標準中針對T2訊框所描述的訊框結構,且第二訊框可能為DVB-T2標準中所描述的FEF訊框。因此可將兩種訊框交替配置以獲得DVB-T2標準中所一般描述的超訊框結構。進一步而言,兩種訊框可攜帶來自相同映射入資料流但具有不同強健性位準與不同資料傳輸率(即不同資料密度)的資料,如果被設計成用於不同種類接收器的接收時。例如,第一訊框可攜帶具有高密度之用於靜止接收器接收的資料,而第二訊框可攜帶具有低密度之用於依據本發明所提出之行動接收器接收的相同資料。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二個不同類型訊框可攜帶來自不同(或僅部份相同)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例如如果不同服務或資料應被提供至不同種類的接收器時。
依據較佳實施例,訊框解映射機制係經調整而用以從第二訊框之單一個資料段或從尤其是鄰接的二或更多個資料段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也稱為「叢發」或「資料型樣」)。尤其,該等資料區塊係映射至單一或二或更多個(已捆紮)資料段的資料符號上。「資料符號」因此必須被理解為資料段(在時間方向中)的一部分,資料區塊可被映射至該資料段上。
因此,如以上所述,可結合資料段以獲得較廣的「資料段」,其也被稱為「資料導管」。可使用第二訊框之分段式酬載部分的相同概念,即使具有較高資料密度的映射輸入資料流應被映射至第二訊框上。依據較一般的情形,將特定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映射至二或更多個資料段上,彼等在頻率方向中不鄰接。在所有這些實施例中,接收器需要具有較廣的頻寬。
一般而言,資料符號(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被映射至該等資料符號上)的數量不固定,但為可變的,尤其依據各別映射輸入資料流的需要。此數量一般可在映射設備中加以選擇。尤其,在一時刻(較佳在各時刻),資料符號(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較佳是不同的)被映射至該等資料符號上)的數量一般不固定(例如在預定數量(例如一或更多)的資料段被選擇而用以映射一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之其他實施例中),但可調整。因此,在解映射設備的實施例中,訊框解映射機制較佳係經調整而用以改變尤其是鄰接的資料符號之數量,從該等資料符號將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在一時刻解映射。
較佳地,在映射期間,可即時選擇需要的資料符號(較佳是鄰接的資料段之鄰接的資料符號)之數量。例如,如果在某一時刻僅需要低資料率(例如用以僅發送具有低資料量的靜態圖片或編碼視訊資料),僅單一個資料符號可能足夠,而在另一時刻,在此時需要高資料率(例如用以發送具有高資料量的視訊資料,例如因為該視訊中的許多動作),選擇二或更多個資料符號而用以映射二或更多個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至其上。因此,訊框解映射機制係經調整而用以改變尤其是鄰接的資料符號的數量,從該等資料符號將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以逐個第二訊框及/或於第二訊框內的方式在一時刻解映射。
進一步而言,在一實施例中,訊框解映射機制係經調整而用以依據資料符號的數量縮放其頻寬,從該等資料符號將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在一時刻解映射。較佳地,將可縮放的調諧器架構用於訊框解映射機制中,藉由該調諧器架構可相應地且快速即時地依需要調整頻寬。替代地,二或更多個具有不同頻寬或經調整而用於不同頻寬部分的調諧器依需要而交替地加以使用。
又進一步而言,在一實施例中,訊框解映射機制係經調整而用以增加其頻寬,以在隨後時刻解映射增加數量的資料符號或已經在較早時刻從不同資料段解映射一或更多個資料符號。因此,訊框解映射機制預測或得知有關未來的頻寬需要且已經事先調整頻寬,即對於某一時刻涵蓋實際需要(例如在時刻t1)的頻寬及未來需要(例如在時刻t2)的頻寬兩者以避免任何自一個頻寬切換至另一個頻寬一般所需之時間上的損失。較佳地,在該隨後時刻(即在時刻t2),再次將頻寬調整至實際需要(即在時刻t2)的頻寬以將功率消耗最小化。
較佳地,在一實施例中,訊框解映射機制係經調整而用以增加其頻寬,以致能用尤其與解映射資料符號同時的方式來解映射攜帶信令資訊(尤其是指標)的酬載部分信令區塊,該信令資訊有關映射該等資料區塊(55d至55f、56d至56f)至第二訊框的資料符號上。此提供的優點是,當調諧器調節至不同服務時可節省時間,如果用於此不同服務的信令資訊藉由從酬載部分信令區塊解映射該信令資訊以供此不同服務或所有服務而已經事先獲得。
依據另外實施例,訊框解映射機制係經調整而用以從該第二訊框的各種資料符號及各種資料段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該等資料區塊係在時間與頻率中分佈於該等資料符號及該等資料段上。因此,依據此實施例,映射輸入資料流(即被輸入至發送器的映射設備之資料流,其應對應於自接收器的解映射設備所輸出的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不僅映射至單一個資料段上或至二或更多個資料段上,也映射至第二訊框的各種(例如所有)資料段上。換句話說,時間與頻率多工係應用至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提供時間與頻率分集而增加對抗不同種類干擾(其可能出現於傳輸通道上)的整體強健性,這在考慮由行動接收器接收時尤其重要。此外,資料區塊中所含有的資料可事先被交錯,且一般而言該資料也受到順向錯誤修正碼保護,諸如LDPC碼。
較佳地,在發送器中,該等第二訊框之酬載部分的資料段之頻寬為可變的。因此,頻寬可能為可變的且可依需要選擇,例如依據映射輸入資料流被映射至第二訊框上的資料量。替代地,如依據另一實施例所提出,該等第二訊框之酬載部分的資料段在所有第二訊框中具有預定頻寬,尤其是相等頻寬。後者的實施例需要較少信令,因為接收器可以事先適當地經調整而用於接收已知的預定頻寬。
進一步而言,依據一實施例,訊框解映射機制係經調整而用以從第二訊框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其中在各時刻最多一個資料符號包含特定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因此,依據此實施例,獲得時間分集的進一步改善而進一步增加強健性,且窄頻帶接收器可偵測此服務。
進一步而言,在一實施例中,訊框解映射機制係經調整而用以從第二訊框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其中該等資料區塊從被不規則映射至該第二訊框的資料符號來加以解映射。此實施例也有助於強健性增加,尤其對抗規則干擾。不規則尤其意指沒有預定或任何在時間與頻率方向中規則映射(例如在時間及/或頻率方向中為週期性)一映射輸入流的資料區塊至資料符號上,例如對週期性干擾可能很敏感的循序分類的配置。
又進一步而言,在一實施例中,訊框解映射機制係經調整而用以從第二訊框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使得在攜帶特定解映射輸出資料流之資料區塊的資料符號間有一或更多個資料符號在時間方向中不攜帶相同特定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此實施例也有助於強健性增加,但提供進一步的優點是,接收器可進入休眠模式,且因此於攜帶應被接收之映射輸入資料流之資料區塊的資料符號間節省電力,即沒有攜帶應被接收之映射輸入資料流之資料區塊的資料符號不被接收或至少不完全被處理於接收器中。進一步而言,此對接收器提供了在完全喚醒以前估計該通道的能力。
依據較佳實施例,將第二訊框的前文部分分段成皆具有相同固定頻寬的前文段。此解決方案如以上所述對應於例如DVB-C2標準中所描述的前文部分之分段,依此將L1區塊設置於前文部分中。在一實施例中,前文段的頻寬等於或大於資料段的頻寬。替代地,頻寬也可較小,例如如果較少信令資訊必須放入前文段時。一般而言,前文段與資料段兩者的頻寬小於接收器頻寬。
在另外實施例中,將實質相同的信令資料映射至第二訊框之前文部分的所有前文段上。因此,將相同信令資料連續提供於前文信令區塊(其可能稍微互相不同,例如具有不同引導及/或以不同方式擾頻)中,但致能接收器一直能夠接收信令資料,不論它調節至哪一個資料段。因此,即使接收器的調節位置不對準前文段的頻率光柵,接收器能夠藉由將信令資料分類出二個相鄰前文信令區塊來獲得信令資料,因為該信令資料較佳地週期重複於前文部分內。
為了致能接收器獲得用以接收想要的資料流之所有資料區塊的所有需要的信令資訊(這在資料區塊被多工處理於時間與頻率方向中時及/或在它們被不規則映射至第二訊框上時尤其重要),存在用以相應地通知接收器的各種實施例。
依據一個實施例,所有需要的信令資訊可放入前文信令區塊中。然而這將需要相當大的前文信令區塊,迫使接收器接收及處理相當多的資訊,這在僅一個特定資料流應被接收時並非都需要,即用於其他資料流的信令資料不需要且因次在此種情況中多餘。此也將導致實際被接收的資料之處理的時間延遲。另一方面,一個優點將是,跳躍可較快速,因為已經知道所有信令資訊。
因此,依據較佳實施例,該至少一個前文信令區塊包含僅僅高階、粗略的信令資訊,其有關映射該等資料區塊至該等第二訊框的資料段上,且該訊框解映射機制係經調整而用以從該等第二訊框的資料符號解映射酬載部分信令區塊,該酬載部分信令區塊包含有關映射該等資料區塊之低階、較詳細的信令資訊。依據此實施例,將用以致能接收器接收及處理特定資料流的主要資訊提供於該等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中,其一般可由映射設備如同本身的映射輸入資料流來加以認定及處理,且其因此可用與其他映射輸入資料流相同的方式被映射至第二訊框上。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中所含有的資訊因此例如含有有關碼率、調變、隨後配置FEC訊框的數量、訊框內資料區塊的數量之資訊以及有關第二訊框內資料區塊的位置之資訊。特定映射輸入資料流的此資訊可被放入一個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中且可被週期性地重複,或其可被分割成數塊資訊(分散於多個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上)。使用此種被映射至酬載部分上的酬載部分信令區塊提供額外的優點是,可提供該等酬載部分信令區塊的時間分集,導致信令資訊的強健性較高。此信令類似於依據DVB-T2所完成的L1信令,藉此依需要含括另外或其他的參數。
為了致能接收器找出至少一個酬載部分信令區塊,至少一個前文信令區塊較佳包含至少一個對酬載部分信令區塊的指標。因此,接收器從前文信令區塊首先獲得該指標且接著使用該指標找出酬載部分信令區塊、獲得其中所含有的信令資訊,該信令資訊接著致能該接收器找出想要的資料流之資料區塊。因此,前文信令區塊可為簡短,因為基本上需要將指標及僅僅一些其他一般信令資訊提供於其中。
然而,提供及使用指標於前文部分中並非強制性。例如,依據替代實施例,酬載部分信令區塊的位置係在接收器中預定及推論得知,例如預定於標準中或預先程式化於發送器及所有接收器中。
在甚至更詳盡的實施例中,所提出的是,訊框解映射機制係經調整而用以從該等資料符號的一或更多者解映射頻帶內信令資訊,該信令資訊包含有關從該等第二訊框的資料段映射特定映射輸入資料流之資料區塊的低階、較詳細的信令資訊。因此,頻帶內信令的概念可額外地使用於第二訊框中。該頻帶內信令諮資訊可例如包含了何處可找出相同映射輸入資料流的次一資料區塊。因此,所有的此信令資訊不需要從前文信令區塊及/或酬載部分信令區塊加以解碼,這因此只需要致能接收器找出第一資料區塊。如果接收器已經解碼該等資料區塊,其也可讀取其中所含有的頻帶內信令資訊,而致能該接收器找出次一資料區塊。此概念較佳係提供於被映射至第二訊框上之所有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中。
依據又一實施例,訊框解映射機制係經調整而用以從一或更多個特定第二訊框的資料符號解映射酬載部分信令區塊,其中有關映射該等資料區塊至一或更多個隨後之第二訊框(尤其是次一個第二超訊框)的資料符號上的信令資訊(尤其是指標)係含括於該等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中。因此,在一訊框中,所有需要的信令資訊可由接收器在找出所有資料區塊(被映射至一或更多個隨後訊框(即一組訊框或超訊框的訊框)上)所需要的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中加以找出。此需要接收器多一點時間來獲得所有信令資訊,但容許接收器立即跳躍於所有資料流之間而沒有首先獲得所需要之信令資訊的等待時間。換句話說,事先獲得信令資訊,且不知道是否所有資訊(和其哪一部份)確實是接收器所需要。
依據進一步改進,訊框解映射機制係經調整而用以從資料區塊的頻帶內信令資訊或從一或更多個被映射至該一或更多個特定第二訊框的資料符號上之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來擷取補償信令資訊,該補償信令資訊指示了映射該等資料區塊於該一或更多個特定第二訊框與該一或更多個隨後的第二訊框間的改變。因此,在訊框的末端,可將該補償信令資訊映射至一或更多個資料區塊中而作為頻帶內信令資訊。替代地,可將該補償信令資訊映射至一或更多個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中。該補償信令資訊指示了該信令資訊如何自此(組的)第二訊框改變至次一(組的)第二訊框(或任何其他隨後訊框),使得在該(等)次一(或隨後)(組的第二)訊框中所有信令資訊不必然必須被映射至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中或必須至少不被接收器所獲得。換句話說,主要將一些補償資訊映射至訊框中以節省映射空間及時間(於接收器中,這可被持續地調節至想要的資料流且不需要再次存取酬載部分信令區塊)。
如以上所述,第一訊框可依據DVB-T2標準來加以形成且第二訊框可依據DVB-C2標準來加以形成。可因此將映射輸入資料流視為實體層導管,其中將各實體層導管分段成代表上述資料區塊的子切片或叢發,其攜帶錯誤修正碼已編碼、已交錯資料。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種實施例及應用,但也可使用其他應用(使用其他標準或沒有特定標準)中的其他訊框結構及其他種類的映射輸入資料流。
在以上中,本發明已經參照其中二個不同類型訊框被映射至映射輸出資料流上的實施例來加以說明。依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用以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入資料流而成為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設備及對應的方法,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具有通道頻寬且在多載波廣播系統中被接收,其中該設備包含:
-資料輸入,用以接收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包含訊框,該等訊框具有涵蓋該通道頻寬的訊框結構,其中一組接收的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各被分割成攜帶酬載資料的資料區塊)係映射至該等訊框上;
-訊框解映射機制,用以解映射包含前文部分及酬載部分的該等訊框而成為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其中該訊框解映射機制係經調整而用以從該前文部分解映射信令資料,且用以藉由使用該信令資料從該酬載部分解映射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該前文部分包含至少一個攜帶至少一個包括信令資料之前文信令區塊的前文符號,其中酬載資料係映射至包含複數個資料符號的該酬載部分上,該複數個資料符號攜帶至少二個映射輸入資料流的酬載資料,該酬載部分係分段成資料段,該等資料段各涵蓋該通道頻寬的頻寬部分,其中該訊框解映射機制係經調整而用以從該訊框的各種資料符號及各種資料段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該等資料區塊係在時間與頻率中分佈於該訊框上;及
-資料輸出,用以輸出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
相當類似於以上所述,依據本發明的另外態樣,有提供一種採用此種解映射設備的接收設備及對應的接收方法以及一種用以實施該解映射方法的電腦程式。
又進一步而言,依據本發明的態樣,有提供一種廣播系統且包含依據本發明的一或更多發送器及一或更多接收器。進一步而言,提供一種對應的廣播方法。
應理解的是,依據這些態樣的設備、系統、方法、及電腦程式具有如以上所解說且如附屬項中所揭示之類似的及/或相同的較佳實施例。
因此,一般也可應用本發明的必要態樣(依此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被映射至訊框上使得它們在時間與頻率中分佈於訊框的各種資料符號及各種資料段上),如果映射輸出資料流只包含一類型的訊框且不僅如果(如以上所解說)映射輸出資料流包含交替配置的不同類型且具有不同訊框結構之第一及第二訊框。因此,依據此態樣,也運用可用頻寬的分段概念(其容許功率消耗降低,因為應用的窄頻帶接收器),但額外應用了資料區塊的進一步時間與頻率多工處理(如在第二訊框之訊框結構的較佳實施例中所解說於上)以達成以上解說的優點。
此態樣可發現多載波廣播系統中的應用,其中定義分開的訊框結構以供特定廣播系統的所有接收器使用。例如,如果將具有應用訊框結構本身的定義之分開的廣播系統用於行動接收器,可使用此種訊框結構。
第1圖顯示映射設備10的方塊圖。設置設備10而用以映射一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n的酬載資料至映射輸出資料流Q上,該映射輸出資料流具有在該多載波廣播系統中用於發送的(預定)通道頻寬。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n各被分割成攜帶酬載資料的資料區塊(也稱為叢發、子切片或資料型樣),該等資料區塊由發送器的其他元件加以預先處理,如以下將解說者。資料輸入12接收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n。進一步而言,信令資料Si由該資料輸入12所接收。
針對將接收的映射輸入資料流訊框形成與映射至訊框上,設置二個不同訊框形成單元14及16。第一訊框形成單元14映射第一組映射輸入資料流的(例如,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及S3的)資料區塊至第一訊框F1上,該等第一訊框具有亦涵蓋總通道頻寬的第一訊框結構。此外,將信令資料Si倂入第一訊框F1中以信令所需要的資料至第一類型接收器,該等第一類型接收器係經調整而用以接收及處理該等第一訊框F1。
將第二組映射輸入資料流(例如,映射輸入資料流S1、S4及S5)提供至第二訊框形成單元16,該單元映射該等資料流至第二訊框F2上,該等第二訊框具有涵蓋總通道頻寬的第二訊框結構。第二訊框結構一般與第一訊框結構不同,且一般設置第二訊框F2而用於不同類型接收器的接收及處理。並且,第二訊框形成單元16使用信令資料Si以供倂入至由接收器使用的第二訊框F2中。這些訊框F1、F2(尤其是第一訊框形成單元14及第二訊框形成單元16所產生之第一訊框F1及第二訊框F2的序列兩者)接著由串流形成單元18加以進一步處理(其交替配置一或更多個第一訊框F1及一或更多個第二訊框F2),因此形成映射輸出資料流Q。該映射輸出資料流接著由資料輸出20所輸出以供進一步處理及/或發送。
第2圖顯示發送器30的方塊圖,其中使用如以上所解說的映射設備10。第2圖尤其顯示發送器30的例示實施例,其然而不應被理解成限制本發明的應用。
發送器30包含第一預先處理單元32及第二預先處理單元34。第一預先處理單元32接收發送器輸入資料流I1、I2、...、Im且預先處理它們以獲得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m。發送器輸入資料流I1、I2、...、Im可例如為一或更多(例如MPEG-2)傳輸串流及/或一或更多通用串流,且資料可在個別實體層導管PLP中被攜帶於其中。
第一預先處理單元32在此例示實施例中依據DVB-T2標準加以調整且包含用於輸入處理及位元交錯編碼與調變(Bit Interleaved Coding & Modulation,BICM)的元件。此種機制可包括用於下列的機制:CRC編碼、標頭插入、混碼(padding)插入、擾頻、FEC編碼(LDPC/BCH)位元交錯、位元對胞元解多工、胞元對群集映射、群集旋轉與循環Q延遲、胞元交錯及時間交錯,只陳述幾個一般被設置的元件,如同在DVB-T2標準中所詳細解說。這些元件通常已知且詳細描述於DVB-T2標準中,所以此處不提供進一步的解說。
第二預先處理單元34在此例示實施例中經調整而用以預先處理所接收的發送器輸入資料流I1、I2、...、Ip(彼等可能與發送器輸入資料流I1、I2、...、Im不同、部份相等或完全相等)(這主要取決於被提供至不同類型接收器的服務種類)。在一實施例中,該預先處理可用相同於或用類似於DVB-T2標準中(或替代地,DVB-C2標準中)所描述式來加以實施,可能藉由依據想要的應用需要之額外調整。因此,預先處理單元34在此例示實施例中包含用於輸入處理及位元交錯編碼與調變(Bit Interleaved Coding & Modulation,BICM)的機制。該機制可尤其包含用於下列的機制:輸入流同步化、空封包偵測、CRC編碼、標頭插入、擾頻、FEC編碼(BCH/LDPC)、位元交錯、位元對胞元解多工、胞元對群集映射及訊框標頭插入。再一次地,這些機制通常已知且詳細描述於DVB-T2標準及DVB-C2標準中,所以此處不提供進一步的解說。
應注意到的是,在任何時刻參考到本文中的任何標準,將所提及之標準中(尤其是DVB-T2標準及DVB-C2標準中)所提供的各種解說以引用方式倂入本文中。
接著將第一及第二預先處理單元32、34的輸出提供至映射設備10作為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m及S1、S2、...、Sp,該映射設備一般如對於以上第1圖所述加以調整。然而在第2圖所示的特定實施例中,將資料輸入12分成二個資料輸入子單元12a、12b以分別接收來自第一預先處理單元32及第二預先處理單元34的映射輸入資料流。接著將映射輸入資料流Q提供至發送器單元36以供在需要時的進一步處理以後的發送(尤其藉由廣播)。
其次,應解說第一訊框形成單元14中的訊框形成。如果如第2圖中所示被應用於發送器30中,也將第一訊框形成單元14調整成依據DVB-T2標準處理接收的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m。因此,第一訊框形成單元14一般包含胞元映射器,其組合PLP之調變的胞元與信令資訊而成為對應於OFDM符號的陣列。因此,形成訊框(一般稱為「T2訊框」),如以略圖描繪於第3圖中且更詳細描繪於第4圖中。此種T2訊框包含一個P1前文符號、接著是一或更多個P2前文符號、接著是可組態數量的資料符號。因此,將PLP分類成三個類型,尤其是常用PLP、資料PLP類型1、資料PLP類型2。將第一訊框形成單元14的例示實施例描繪於第5圖中。有關T2訊框及PLP的映射(本文中一般稱為映射輸入資料流)之更多細節可在DVB-T2標準中找到且因此此處應不提供。
將第二訊框形成單元16之實施例的方塊圖以略圖描繪於第6圖中。針對由第二訊框形成單元16所接收的各個p映射輸入資料流(PLP) S1、S2、...、Sp,設置分開的PLP處理單元161,各PLP處理單元一般包含FEC編碼器、交錯器、及QAM調變器(選用地具有旋轉的群集)。MIMO(多輸入多輸出)模式一般對於所有資料流S1、S2、...、Sp固定。進一步而言,設置信令處理單元162而用以處理信令資訊,該信令處理單元162包含與PLP處理單元161相同的元件。接著將已處理的PLP及已處理的信令資料提供至排程器163,其工作為映射數個PLP的時間交錯區塊至訊框結構上。因此,排程器163分割時間交錯區塊而成為叢發(一般稱為資料區塊)。接著將這些叢發映射至不同資料切片(一般稱為資料段)中的OFDM符號(一般稱為資料符號)上。各叢發的長度較佳為每一資料切片的有用OFDM次載波數量之倍數。接著將資料切片(較精確為資料切片的叢發)提供至資料切片處理單元164,該資料切片處理單元各包含頻率交錯器及引導插入單元。資料切片處理單元使用自排程器163所接收的資料且產生對應的資料切片之完整OFDM符號。其實施成對的頻率交錯且較佳添加所有引導(即用於通道估計及同步化的分散且接續之引導),其中引導方案一般對於所有資料切片為相同的。較佳地,資料切片的頻寬為24的倍數,這確保恆定數量的酬載OFDM次載波(一般而言每四個(時間上)連續的段)。
接著將資料切片處理單元164的輸出、前文、邊緣引導及擾頻序列提供至定框單元165,其組合不同的資料切片與前文而成為被用於第二訊框F2的完整定框結構。此外,其添加緊鄰最高OFDM次載波的邊緣引導。額外地,其實施資料的擾頻。最終,設置OFDM調變器166以供OFDM調變。
在一實施例中,針對各映射輸入資料流將緩衝器(圖未示)設置於例如恰在對排程器163的輸入以前的PLP處理單元161中。將這些緩衝器以各別的映射輸入資料流加以填充。排程器存取該等緩衝器,且當足夠的資料區塊被儲存於緩衝器中時(完全填充了訊框的資料段),這些資料區塊由排程器自該緩衝器取出且提供至隨後的資料切片處理單元164及定框單元165以供依需要而進一步處理與映射至訊框上。
由第二訊框形成單元16之此種實施例所產生之第二訊框F2的訊框結構以略圖描繪於第7圖中且更詳細描繪於第8圖中。
這些圖顯示DVB-C2標準中所定義之第二訊框F2的訊框結構。此訊框結構使用絕對OFDM的概念,依據此概念將所有頻率對準絕對頻率0 MHz,其與OFDM次載波指數k =0相同。下列OFDM次載波的OFDM次載波頻率由表示,f =(1/Tu)k ,其中T u 為有用的OFDM符號部份之持續時間。因此,也可將信號的開始及停止頻率以OFDM次載波指數而非該信號的中頻來表示。開始及停止頻率分別以K min K max 表示。然而應注意到的是,絕對OFDM的使用對本發明而言非必要。
對於本發明,重要的是注意到絕對OFDM的概念可被使用,但不必然被使用。例如,在一實施例中,將第一及第二訊框F1、F2兩者對準於頻率光柵且使用絕對OFDM的概念,反之在另一實施例中,不將第一及第二訊框F1、F2兩者對準於頻率光柵且不使用絕對OFDM的概念。然而,第二訊框F2使用如第7及8圖中所示之分段OFDM的概念,而第一訊框F1一般不使用此概念(但也可在某些實施例中使用它)。
訊框F2具有前文部分40及酬載部分50。將信令資料映射至前文部分40,該前文部分包含(在時間方向中)一或更多個符號41(例如第8圖中所示的Lp 前文符號41)。各前文符號41攜帶(在頻率方向中)一或更多個攜帶信令資料的前文信令區塊42(也稱為L1區塊符號),即相同信令資料被含括於該等前文信令區塊中且因此被週期性地重複,儘管該等信令區塊42非完全相同(例如因為使用其中的不同引導)。
將酬載部分50分段成資料段51(也稱為資料切片,例如第7圖中所示的5個資料切片或第8圖中所示的k個資料切片。各資料段51攜帶數個資料符號52,例如第8圖中所示的LData 資料符號)。將各種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p的資料區塊映射至這些資料符號上。該映射的各種實施例將更詳細解說於下。
自第7及8圖中也可看見,前文段43(在頻率方向中將前文部分分段成該等前文段)皆具有相等頻寬(該頻寬等於或大於資料段51的頻寬)。也沒有必要有在頻率域中之前文段43的開頭與資料段的開頭間之任何對準。因此,發送器也可僅發送二個部份的前文信令區塊42,因為如果接收器知道這些前文信令區塊於何處開始,其可產生完整的前文信令區塊。
第9圖顯示由串流形成單元18從第一及第二訊框F1、F2所形成的超訊框結構。尤其,藉由交替配置一或更多個第一訊框F1及一或更多個第二訊框F2將該超訊框結構形成。該等超訊框F3的序列接著代表由串流形成單元18經由資料輸出20所輸出的映射輸出資料流Q。
採用如DVB-T2標準中所定義的超訊框結構,第一訊框F1代表T2訊框,且將第二訊框F2放置於保留給FEF訊框的部份中。例如,在實際實施例中,設置F1訊框(依據DVB-T2標準所形成)而用於靜止接收器的接收(例如依據DVB-T2標準),且設置第二訊框F2(例如依據DVB-C2標準或依據任何新規則所形成)而用於行動接收器的接收(例如依據即將來臨的DVB-NGH標準)。
其次,應解說用以映射一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至第二訊框F2的實施例。在第一實施例(其一般與DVB-C2標準中所定義的訊框結構一致)中,將特定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映射至單一資料段或二或更多個(鄰接的或不鄰接的)資料段上。例如,參照第7圖,將特定映射輸入資料流的所有資料區塊映射於(例如)資料切片1或資料切片1與2上。此具有的優點是,一旦接收器已經被調節至其想要接收的資料段時,可將該接收器調節位置保持固定。
依據以略圖描繪於第10圖中的另一實施例,將特定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在時間與頻率上分散各種資料符號及各種資料段。例如,第10圖中所示的資料符號52a至52e攜帶特定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除了在時間中被分佈也在頻率中被分佈於五個資料段52a至52e上,使得在每時間僅一個資料段攜帶含有該特定映射輸入資料流之資料的資料符號。此提供的優點是,由於時間與頻率分集增加的強健性增加。當然,接收器的調諧器必須為了通道估計而稍早喚醒,假如其想要接收之資料流的資料區塊被分佈於各種資料段的話。如果應用時間分割(如同在DVB-H或DVB-T2中),此問題一直出現。然而,返回新頻率應該僅引入處理及功率消耗上的少量管理負擔(相較於永遠開啟及全頻寬調諧)。
在單一資料段中,屬於各種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因此可依據本發明之此實施例來加以發送。這些資料區塊可用相同方式(但也可用不同方式(例如用不同的MODCOD))加以預先處理以提供不同位準的強健性至不同映射輸入資料流。
僅管一般也有可能在特定時刻超過一個資料符號(即來自不同資料段)攜帶相同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第10圖中所示的實施例較佳,因為在此情況中可使用具有較小頻寬的接收器。
可將特定映射輸入資料流之資料區塊的映射結構保持規則,如第10圖中所示,但較佳選擇不規則,即該等資料區塊較佳在時間及/或頻率中不規則分佈於第二訊框F2的資料符號上且不依據任何規則(例如週期性)型樣。這也有助於強健性增加,尤其對抗規則干擾。此需要增加接收器所需的信令資訊量以找出待接收之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符號。然而針對此問題,存在幾個解決方案,將解說於下。
進一步而言,較佳將時間間隙引入於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之間,在該時間間隙期間無任何資料段的資料符號攜帶該特定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例如,如第10圖中所示,在資料符號52c與52d間有時間間間隙Δt,在該時間間隙期間提供其他資料符號,然而該等其他資料符號不攜帶該映射輸入資料流(它的資料區塊被攜帶於資料符號52a至52e中)的資料區塊。此提供的優點是,在此時間間隙Δt期間接收器可進入休眠模式以節省電力。一般而言,該時間間隙Δt較佳大到足以容許接收器進入休眠模式、及時喚醒且重新調節,但在資料符號與資料符號間可能有所不同。其至少大到足以容許接收器重新調節。
資料段51的頻寬可保持相等且被預先決定,如第10圖中所示。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個別資料段51的頻寬可為可變的或可依需要加以決定。例如,如果映射輸入資料流相較於其他映射輸入資料流僅具有少量資料,可將具有較小頻寬的資料段用於該映射輸入資料流。
依據映射的又一實施例,可將特定映射輸入資料流之資料區塊的映射保持恆定於特定訊框F2內,但可在訊框F2與次一個訊框F2間改變,即可在訊框與訊框間提供頻率跳躍(或在第一組訊框與次一組訊框間),但不在訊框內提供頻率跳躍。
依據又一實施例,可將資料區塊分割於頻率方向中以供來自不同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符號使用。藉由使用資料符號54將此示於第10圖中。在此實例中,將資料符號分割成第一部份資料符號54a(來自第一映射輸入資料流的第一(可能為部份的)資料區塊被映射至其上)以及第二部份資料符號54b(來自第二映射輸入資料流的第二(可能為部份的)資料區塊被映射至其上)。例如,如果總資料符號54無法被來自第一映射輸入資料流的完整資料區塊所填滿(例如因為目前可用的資料不夠),則這是合理的。
其次,應該解說用以信令所需要的信令資訊之各種實施例,該信令資訊有關映射該等資料區塊至第二訊框的資料段及資料符號上。在第一實施例中,僅前文信令區塊包含發送器所需要的所有信令資訊以接收與解映射所有想要的資料區塊。然而此實施例將需要的是,前文信令區塊要相當大(在頻率及/或時間中),因為該前文典型具有高引導密度(pilot density)以供強健的通道估計及同步化,導致該前文中較少信令量可用的結果。因此,將許多信令資訊放在前文信令區塊中將進一步增加它們的大小,這一般較不佳。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11圖中所示),其中顯示第二訊框F2具有前文部分40及另一前文部分45(通常也稱為「後文」;一般含有與前文部分40相同的資訊,但指示其為另一前文部分,即「後文部分」),信令原則根據二個步驟。依據此實施例的前文信令區塊包含僅僅高階、粗略的信令資訊,其有關映射該等資料區塊至資料段上。此高階信令資訊可對應於一般被發送於初始層1區塊中的信令參數,如通常依據DVB-T2或DVB-C2標準所完成者。此高階資訊可例如包含有關酬載部分中的資料段頻寬、所使用的引導型樣、防護間隔等等的資訊。此外,其較佳包含指標區塊44(包括至少一個對至少一個酬載部分信令區塊53的指標),該酬載部分信令區塊被設置於酬載部分50中且包含有關映射該等資料區塊至第二訊框之資料符號上的低階、較詳細之信令資訊。第11圖中所示的此酬載部分信令區塊53a因此需要充足的資訊以供接收器將攜帶了想要的資料流之資料區塊的資料符號找出及解碼。進一步而言,對次一個酬載部分信令區塊53b的指標可被含括,其包含尤其關於攜帶酬載資料的隨後資料符號的位置之進一步資訊。
如第11圖中所示,各酬載部分信令區塊53a至53f指向次一酬載部分信令區塊,酬載部分信令區塊因此可用與攜帶實際酬載資料的資料區塊相同的方式加以映射及解碼。自一個酬載部分信令區塊至次一酬載部分信令區塊的指標也可指向跨越位於二個第二訊框F2間的其他訊框F1。
依據另一實施例,將多個指標含括於指標區塊44中,該等指標指向數個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例如酬載部分信令區塊53a至53c。在解交錯及解碼該等酬載部分信令區塊53a至53c以後,用以找出次一組酬載部分信令區塊53d至53f以及次一組資料區塊之足夠的低階信令資訊及位置資訊(例如指標)被提供。因此,依據此種實施例,一組指標被發送於幾個叢發(即酬載部分信令區塊)期間且提供對於隨後組的次一叢發(即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以及次一資料區塊的資訊。
用於信令的另一實施例應參照顯示單一第二訊框F2的第12圖來加以解說。依據此實施例,信令原則根據三個步驟。首先,如以上所述,前文信令酬載部分50中所提供之至少第一酬載部分信令區塊53a的位置。為了此目的,再次,該前文可包含指標44。接收器接著能夠解碼(一或更多個)酬載部分信令區塊53a(53b、53c),其攜帶了解碼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所需要的資料。較佳地,酬載部分信令區塊被映射至訊框F2上且類似於攜帶酬載資料的資料區塊而被發送,這容許長期交錯及強健性。
又進一步而言,依據此實施例,該等酬載部分信令區塊53a至53c的至少一者(或整組一起,尤其在解交錯及解碼以後)提供資訊(尤其是指標),藉由該資訊接收器找出想要的資料流之至少第一資料區塊52a(或該組次一資料區塊)。該資例區塊52a不僅含有實際酬載資料,也含有頻帶內信令資訊,該頻帶內信令資訊包含有關映射該特定映射輸入資料流之資料區塊至訊框的資料段之低階、較詳細的信令資訊。此頻帶內信令資訊因此致能接收器找出相同資料流的次一資料區塊52b。因此,從此刻起,接收器不再有必要接收及解碼該前文中及/或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中所含括的信令資訊,但資料區塊52a、52b、...中所含括的頻帶內信令資訊足以找出想要的資料流之所有資料區塊且可能也找出其他「相關」資料流的資料區塊(以致能較快速變換至相關服務)。
依據該實施例的修改,並非各個單一資料區塊含有足以找到次一資料區塊的資訊,但將數個資料區塊52a、52b當作單位。只在解交錯及解碼它們全部以後,包括有關次一「單位」(即一組資料區塊)之資訊的頻帶內信令資訊為可用。
因此,一般而言接收器沒有必要接收該前文或酬載部分信令區塊,其可能再次被視為被映射至訊框之酬載部分上之分開的信令資料流。然而,如果在目前的映射輸入資料流被編碼時不知道資料區塊的位置,其也可指向次一酬載部分信令區塊的位置。應注意到的是,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一般而言確實不僅包含用於單一映射輸入資料流的信令資訊,也包含用於所有映射輸入資料流的信令資訊。
因此,依據此實施例,將針對特定映射輸入資料流的信令資訊設置於該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中的頻帶內,例如附接在該等資料區塊的開頭或在末端。也有可能藉由共同交錯器而交錯該信令資訊與FEC編碼資料在一起,或可將該信令資訊與未編碼酬載資料結合(完全在開頭或末端或者被分割成數個部分),且接著實施共同FEC編碼而接著是交錯(較佳藉由使用共同交錯器,即在多個FEC編碼區塊上)。此提供的優點是,較長的時間分集以及在分成各種資料段以後也有更多的頻率分集。
示出了在接收器中用以擷取信令資訊的步驟之簡單方塊圖(如果該信令資訊如第12圖中所示映射至訊框F2上)被顯示於第13圖中。在第一步驟80中,偵測前文,其主要被用於對待接收資料流的最初同步化。在前文中的指標指向次一酬載部分信令區塊,在步驟81中藉由解碼前文(至少被含括於其中的指標)而獲得其位置。在此實施例中,酬載部分信令區塊被映射至訊框F2上像是正常的映射輸入資料流,且也被稱為「信令PLP」。在步驟82中,接收及解碼該信令PLP的此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之後,在頻帶內完成完整的信令,即在映射輸入資料流本身內。因此,在步驟83中,獲得及解碼次一資料區塊(也稱為酬載叢發)的服務及位置。
應注意到的是,如果指標單元44被含括於訊框的其他前文45(即後文)中,可使用用於信令資訊的相同原則及相同實施例。
接收器的較佳實施例只需要獲得前文部分中所儲存的信令資訊,接著存取酬載部分信令區塊單一次,從那時起只使用頻帶內信令資訊。頻帶內信令資訊較佳包括對資料流的次一資料區塊以及對次一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之指標(這在酬載部分信令區塊被設置於相同類型的每一訊框時是有用的,否則是不需要的,因為從那時以後足夠的前文符號在之間(自其也可提供信令資訊於一些實施例中))。如果接收器想要切換至另一服務,僅酬載部分信令區塊必須被再次存取單一次以獲得關於新服務的所需信令資訊。
可被含括於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中的信令資訊之實例係示出於下列表中,其中項目為不說自明、或如T2標準中所定義、或如以下所描述:
-訊框編號列舉第二訊框(F2),信令資料的最後叢發落於其中;
-MIMO MODE及PILOT PATTERN一般而言針對一組訊框的參數為固定,且分別指示所應用的MIMO方案及引導型樣;
-NUM_ASSOCIATED_PLPs表示PLP的數量,其與特定PLP(例如一個PLP與基本FEC編碼資料,另一個與對於該基本FEC的遞增冗餘)關聯;
-NUM_BURSTS為一次交錯器訊框的資料區塊數量;
-FRAME_NUMBER列舉次一第二訊框(F2),其包括特定PLP的一或數個叢發;
-符號內指標指示針對時間交錯器訊框的第一叢發之信令資料段內的第一活動胞元(其在開頭為非必要,如以上所述);
-DATA_SLICE_ID及OFDM_SYMBOL_NO為對不同叢發的指標。
用於信令資訊的另外實施例參照第24圖加以示出。依據此實施例,將酬載部分信令區塊53a至53c映射至第二訊框50a資料符號上。已經將有關映射各種資料流的資料區塊55d至55f、56d至56f(55a至55f為第一資料流的資料區塊,且56a至56f為另一資料流的資料區塊)至隨後組(或僅單一第二訊框)的第二訊框(此處為次一第二訊框50b)之資料符號上的信令資訊(尤其是指標)含括於這些酬載部分信令區塊53a至53c中。因此在一組一或更多個第二訊框(例如訊框50a)中,所有需要的信令資訊可藉由接收器在酬載部分信令區塊53a至53c的一或更多者中找出,需要該等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以找出所有資料區塊55d至55f、56d至56f(攜帶映射至隨後組的(一或更多個)第二訊框50b上的酬載資料)。接收器於所有資料流間的立即變換因此有可能在隨後組的(一或更多個)第二訊框50b內,而沒有任何首先獲得所需要之信令資訊的等待時間。
額外地,可將指示了映射資料區塊55a至55f、56a至56f於該特定組的第二訊框50a間之改變的一些補償信令資訊57a、57b以及該隨後組的第二訊框50b含括於頻帶內信令資訊中、或於一或更多個被映射至該特定第二訊框之資料符號上的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中。因此,在一組(一或更多個)第二訊框的末端,可將該補償信令資訊57a映射至一或更多個資料區塊55c、56c中作為頻帶內信令資訊。替代地,可將該補償信令資訊57b映射至一或更多個酬載部分信令區塊53c中。該補償信令資訊57a、57b指示了該信 令資訊如何自這組的第二訊框50a改變至次一組的第二訊框50b(或任何其他隨後訊框),使得在次一(或後續)組的第二訊框50b中,所有信令資訊不必然映射至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中或必須至少不由接收器所獲得。換句話說,主要將一些補償資訊映射至訊框中,尤其為了節省時間(於接收器中)。
映射設備60的另一實施例以略圖描繪於第14圖中。包含此種映射設備60的對應發送設備70以略圖描繪於第15圖中。第14圖中所示的映射設備60與第1圖中所示的映射設備間的差異在於,依據第14圖中所示的映射設備60的實施例,設置僅單一個訊框形成單元64於資料輸入62之後,且沒有設置串流形成單元18。該訊框形成單元64基本上對應於第1圖中所示的第二訊框形成單元16,但經調整而用以映射該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n的資料區塊至訊框F,該等訊框具有第10圖中針對第二訊框F2所示的訊框結構。
換句話說,將資料區塊映射至該訊框F上,使得如第10圖中所示它們在時間與頻率中分佈於訊框F2的各種資料符號及各種資料段上或如進一步解說於上之關於訊框F2的訊框結構的進一步變化。因此,由訊框形成單元64所施加的該訊框結構提供了時間與頻率分集,致能窄頻帶接收器的使用且提供想要的接收器低功率消耗。所產生的訊框F一般被循序配置且接著被資料輸出66輸出作為映射輸出資料流Q以供進一步的處理及/或發送。
第15圖中所示的發送器70與第2圖中所示的發送器30不同處在於,其僅包含單一個預先處理單元72(其基本上對應於預先處理單元34),依此輸入資料流I1、I2、...、In如DVB-T2或DVB-C2標準中所定義來加以處理。當然,預先處理也可用不同方式加以利用且不必然與DVB-T2或DVB-C2標準(或任何標準)一致。為了發送映射輸出資料流Q,設置發送器單元74,其一般對應於第2圖中所示的發送器單元36。
第16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廣播系統的示意方塊圖。在此實施例中,將以略圖描繪於第2圖中的發送器(Tx)30及複數個各種接收器(Rx)100、120設置而用以接收由該發送器30的資料廣播。接收器100可例如為固定接收器,例如依據DVB-T2標準,且接收器120可例如為行動接收器,例如依據即將來臨的DVB-NGH標準。發送器30的發送信號如以上所述加以建構,即可能具有如第9圖中所示的超訊框結構,且經特定調整而不僅用於單一類型接收器的接收,也用於兩種類型接收器100、120的接收。
將(固定)接收器100的實施例以略圖描繪於第17圖中。其包含用以接收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的接收單元102,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基本上對應於由發送器30所發送的映射輸出資料流Q,但可能由於發送器30與接收器100間的傳輸通道所引入的干擾而被干擾。將接收的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提供至解映射設備104,其接著從其中解映射想要的資料流(即想要的服務)Sx’。該解映射將更詳細解說於下。之後,將該解映射的資料流Sx’進一步處理於後處理單元106中。該後處理單元可包括常設置於依據DVB-T2標準之接收器中的例如胞元/時間解交錯、群集解映射、位元解映射、LDPC/BCH解碼、BBFRAME處理、解抖動(dejittering)及空封包重新插入。在該後處理以後,將想要的資料流Ix’(其對應於發送器輸入資料流I1、I2、...、Im之一者)輸出。
解映射設備104的實施例以略圖描繪於第18圖中。該解映射設備104包含資料輸入110,在該資料輸入接收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如以上對於映射輸出資料流Q所解說來加以建構。其包含被交替配置的一或更多個第一訊框F1及一或更多個第二訊框F2。第一訊框F1及第二訊框F2的訊框結構一般不同,且對於各訊框結構存在各種實施例,如以上所詳細解說。
接著將接收的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提供至串流解映射單元112,在其中從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將第一訊框F1解映射。接著將這些第一訊框F1提供至訊框解映射單元114,在其中將它們進一步解映射以獲得想要的映射輸出資料流Sx’,該映射輸出資料流接著由資料輸出116加以輸出以供後處理單元106的後處理。
此實施例中之解映射設備104所實施的串流解映射及訊框解映射通常已知,且例如依據DVB-T2標準(如果解映射設備104為依據DVB-T2標準之固定接收器100的一部份,正如此實施例中的情況)來加以實施。因此,沒有進一步細節需要在此處加以解說,因為所有這些細節一般在本技藝中已知。F1訊框可例如為第9圖中所示之超訊框結構的T2訊框,具有例如第3及4圖中所示的訊框結構。當然,但也可使用其他訊框結構及其他串流結構,在這情況中將解映射設備104及其元件相應地調整。
依據本發明之接收器120的實施例以略圖描繪於第19圖中。接收器120的總佈局與第17圖中所示之接收器100的佈局類似(或甚至相同)。然而,接收器100、120之獨立單元的佈局及功能不同。
設置接收單元122而用以接收該接收器輸入資料流Q’,其被提供至解映射設備124。在該解映射設備中,將想要的資料流Sy’解映射,該想要的資料流受到後處理單元126中的後處理以獲得想要的接收器輸出資料流Iy’。後處理單元126中的後處理一般可能與接收器100的後處理單元106中所實施的後處理類似或相同,然而經調整而使得其與發送器30的預先處理單元34中所實施的後處理相互關聯。因此,如果發送器30的預先處理單元34中所實施的後處理例如依據DVB-T2或DVB-C2標準來加以實施,後處理單元126中的後處理依據各別標準而相應地加以調整。
解映射設備124的實施例以略圖描繪於第20圖中。再次地,解映射設備124一般包含接收器100之解映射設備104相同的佈局。然而,解映射設備124之獨立單元的佈局及功能不同。
在資料輸入130,接收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其被提 供而用於串流解映射單元132中的串流解映射。此處,從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將訊框F2解映射。可將這些訊框F2例如併入至超訊框結構中,如第9圖中所示依據DVB-T2標準所提供而作為FEF訊框。接著將這些訊框F2提供至訊框解映射單元134,其從該等第二訊框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該等第二訊框F2一般具有訊框結構,其與第一訊框F1的訊框結構不同,該第二訊框結構已經在第7、8、10至12圖中藉由各種修改而加以解說於上。
尤其,該訊框解映射單元134經調整而用以解映射該等第二訊框F2而成為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該等第二訊框包含前文部分40及酬載部分50。該訊框解映射單元134經特定調整而用以從前文部分40解映射該信令資料Si,且用以藉由使用該信令資訊Si而從酬載部分50解映射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的資料區塊。接著將得到的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提供至資料輸出136以輸出至後處理單元126。
由於第二訊框F2的訊框結構使用如以上所解說之分段式概念,依據該概念將酬載部分分段成資料段,則可使用窄頻帶接收器120,其在一些實施例中必須不能被調節且接收完整訊框F2的完整通道頻寬,但必須僅能被調節且接收該總通道頻寬的頻寬部分。這是可能的,僅管第一及第二訊框F1、F2兩者的訊框結構使用總通道頻寬,然而其可針對該二類型訊框稍微變化(例如對於訊框之第一類型的7,61MHz,及第二類型的7,62MHz),即兩類型的通道頻寬呈相同順序。
接收器120之頻寬部分的大小取決於由想要的映射輸出資料流Sy’之資料區塊所涵蓋的頻寬部分。如果例如將想要的映射輸出資料流Sy’之所有資料區塊儲存於僅單一個資料段中,則接收器能被調節且接收由該資料段所涵蓋的頻寬時是充足的。如果(如另一實施例中所設置)想要的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的資料區塊(在頻率方向中)於時間中的特定時刻涵蓋二或更多個(鄰接或不鄰接的)資料段,接收器必須能被調節且接收較大的頻寬部分。
一般將有關頻寬部分的資訊(尤其是其大小及其頻率)在信令資訊內自發送器信令至接收器。此信令資訊也含有有關各種資料流之資料區塊的位置,以致能接收器相應地改變其調節。如以上所解說,尤其參照第11至13圖,對於信令所需要的資訊,各種實施例存在。因此,將訊框解映射單元134相應地調整以找出、收集、解交錯、解碼及使用信令資訊而用以從訊框F2解映射想要的資料區塊。
第21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廣播系統的另一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如第15圖中所示使用發送器70。依據該實施例,使用僅單一類型的訊框F(即沒有使用含有第一及第二訊框F1、F2之超訊框F3的超訊框結構,但使用含有僅僅訊框F的另一超訊框結構),各種資料流的資料區塊被映射至該等訊框上。設置該映射使得資料區塊在時間與頻率中被分佈於訊框F的各種資料符號及各種資料段上,諸如第10圖中所例示。因此,將僅單一類型的接收器140(較佳為行動接收器)設置於廣播系統中,其被設計成致能接收及解碼由該類型發送器70所發送的資料流。
此種接收器140的佈局以略圖顯示於第22圖中,其對應於接收器100、120的佈局。接收器140也包含接收單元142、解映射設備144及後處理單元146。然而,尤其解映射設備144不同,如第23圖中所示。尤其,該解映射設備144不包含任何如同接收器100、120的解映射設備104、124中所設置的串流解映射單元,因為沒有使用超訊框結構,但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只包含單一類型的訊框。自資料輸入150,將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提供至訊框解映射單元152,藉由該訊框解映射單元將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解映射,其接著經由資料輸出154被輸出而用於後處理。訊框解映射單元152一般具有與第二類型(行動)接收器120之解映射設備124的訊框解映射單元134相同的佈局及功能,因為由發送器70所使用之訊框F的訊框結構一般與由發送器30所使用之第二訊框F2的訊框結構相同。當然,針對訊框解映射單元152,也存在針對訊框解映射單元134已經解說於上之相同的各種實施例。
對於接收該接收器輸入資料流Q’,在接收器中單一天線及單一調諧器一般足夠。然而接收器(例如行動接收器)也可設有二或更多天線及/或二或更多調諧器,這在將應被接收之資料流的資料區塊(在時間及/或頻率中)分佈於超過一個資料段及/或資料符號上時可尤其被用來提供益處。例如,在分佈於時間中的情況中,第一天線(及/或調諧器)可受到控制以接收被映射至第一資料段上的第一資料區塊,且第二天線(及/或調諧器)可受到控制以「預看」於時間中(例如被調節致另一頻率)而用於接收在適當時刻被映射至另一資料段上的次一資料區塊。在另一實施例中,尤其在分佈於頻率中的情況中,天線(及/或調諧器)皆可受到控制以接收在相同時刻被映射至二個資料段的資料區塊。以此方式,可節省接收器中的調節時間且可能可以提供較多休眠時間給接收器。
以下應解說映射設備及解映射設備的另一實施例。以上所解說以頻寬分段的定框使用如第7至12圖中所示的訊框結構之目的在於,容許降低的接收器複雜度而特別強調較低的功率消耗。得自現存的ISDB-T 1分段實例,預期降低的接收頻寬具有幾個功率消耗上的顯著優點(較低的調節頻寬、較低的A/D採樣率及較低的基帶解碼工作量(effort))。
例如1.7 MHz之第二訊框F2的單一個資料段(或資料切片)能夠包括大部分的典型DVB-NGH位元率(例如低於1 MBit/s)。然而,可能有需要涵蓋具有達到4 MBit/s之較高位元率的服務,其無法被容納於單一個資料切片(即資料段)的所有所謂的ModCod組合(定義調變方案即編碼率)中。如所述,此瓶頸以經出現於獨立式DVB-NGH操作模式中的一些非常強健之ModCod組合,即DVB-NGH可使用專用RF通道(中沒有第9圖中的T2訊框)中的所有資源。然而,瓶頸在混合的NGH/T2操作之情況中較顯著,其意指NGH訊框(第二訊框F2)被嵌入至所謂的T2 FEFs(未來的延伸訊框,Future Extension Frames)中。在該情況中,將整體通道資源線性分割於T2與NGH服務之間。將此種超訊框結構描繪於第9圖中。
作為此明顯資料率瓶頸的解決方案,可能分佈單一服務(即PLP或實體層導管)的資料遍及數個並行的資料切片。例如,在第8圖中所示的實施例中,單一PLP的資料區塊位在每時間點的一個單一資料切片內(例如資料切片0)。如第10圖中所示,選定的資料切片即使在第二訊框F2內可以改變(跳躍),即接收器中的調諧器可能需要頻繁地改變其調節位置。
在此操作模式中,資料切片頻寬依據最低NGH要求來加以選擇,即1.7 MHz。其要求僅單一資料切片解碼且容許最有可能的省電(相較於被調節至8 MHz之訊框的完整頻寬之正常8 MHz調諧器而言需要僅約25%的電力)。如所述,會有針對每一PLP(輸入資料流)之最大傳輸率的瓶頸。
為了容納較高的位元率,資源區塊法在一實施例中提出,依此將二或更多個(較佳鄰接的)資料切片捆紮。因此,將PLP的資料區塊分散於不僅在單一資料切片的資料符號上,也在該捆紮的資料切片之資料符號上。整體訊框結構仍然與1.7 MHz調諧器的情形相同,但一般而言需要8 MHz調諧器以解碼所有相關資料切片的資料區塊。資源區塊法仍然可應用及有效率,特別只有幾個資料區塊含有目標PLP的資料。每一PLP之最大傳輸率可增加達到整個NGH頻寬,因為所提出的資料切片捆紮。
為了更理解該二個基本調諧器,將具有8 MHz及1.7 MHz的架構描繪於第25及26圖中。第25圖顯示用以在F2訊框的完整頻寬上調節的標準8 MHz調諧器架構,且第26圖顯示用以在F2訊框的單一個資料切片上調節的標準1.7 MHz調諧器架構。應注意到的是,將A/D轉換以前之調諧器中的類比濾波視為一個主要複雜且靜態的區塊。
資料切片一經捆紮,立即需要具有較高頻寬的調諧器。目前為止調節頻寬為固定參數,即已經使用標準調節頻寬,諸如1.7 MHz或8 MHz。因此,只要服務超過單一個資料切片,則接收器立即必須強制支援8 MHz調諧器,使得接收器中的想要的省電無法達成。
因此,提出的是,調整該調節頻寬至最高位元率PLP或者甚至目前被解碼之PLP本身的頻寬要求。在此情況中,解碼器的功率消耗可依據想要的頻寬來加以最適化。所提出的調諧器架構因此精確涵蓋最小需要的資料切片數量。
第27圖顯示此種調諧器(N為已捆紮資料切片的數量)的實施例。解調變器對於各OFDM符號僅見到攜帶屬於特定PLP之資料區塊的資料切片。然而這需要可用低階複雜度被縮放於它們的頻寬中的調節架構。將此種調諧器之更詳細例示實施例顯示於第28圖中。
預選擇濾波器以及後續的放大器具有大的頻寬且對於所有可能數量的資料切片而言不關鍵。在LO1下轉換及(低複雜度但頻寬特定的)IF濾波器以後,進行AD轉換。此AD轉換的時脈率依據待涵蓋於時間中的特定時刻之資料切片(或資料符號)的數量來加以縮放,且所有後續的濾波程序在數位域中加以完成且可隨頻寬加以縮放。
一般而言,這些調節架構容許此種資料切片特定、低複雜度且為達成不同頻寬之最可能的功率消耗效率所需要的可縮放性。因此,對最好的功率效率所提出的是,較佳依據PLP要求(即1...N個資料切片)來調整該調節頻寬。將訊框結構的實施例顯示於第29圖中,該訊框結構顯示了用以儲存對應數量的映射輸入資料流之資料區塊所捆紮的(鄰接的)資料符號的數量。
如自第29圖可見,已捆紮資料符號的數量也可偶爾改變於單一F2訊框內。例如,在時刻t1僅第一資料段51a的單一個資料符號52a被用於發送特定映射輸入資料流的單一個資料區塊(即單一PLP或單一服務)。在時刻t2資料段51a、51b、51c的三個資料符號52a2、52b2、52c2被用於發送特定映射輸入資料流的三個資料區塊。在時刻t3資料段51a、51b的二個資料符號52a3、52b3被用於發送特定映射輸入資料流的二個資料區塊。因此調節頻寬在接收器中(即時)變化而導致各別省電(如果該調諧器被調節至較小頻寬)。
如第29圖中所示,在隨後的資料符號間有時間間隙Δt,在該時間間隙期間接收器可能進入休眠模式以節省電力(如果時間間隙Δt足夠長),或在該時間間隙期間接收器的調諧器具有至少充足的時間來調節至正確頻寬,而同步化且估計該通道,如果該頻寬如第29圖所示來加以改變。
然而藉由合適的調諧器架構,可將(第10圖或者第29圖中所示訊框結構之實施例的)時間間隙Δt最小化或甚至完全省略。可將第28圖中所示之調諧器的實施例用來作為此種合適的調諧器架構,尤其因為事實上在AD轉換以後,組件(尤其是混合器及振盪器LO2)作用於數位域中,這比類比組件提供了調節至正確頻率的較高準確度。即會有較低的不正確調節風險或追蹤喪失。此外,返回數位域是較快速的。
如果調諧器知道(例如自排程器或經由一些其他資訊)或可預測該調諧器必須在特定切換時刻調節至不同頻寬部分,它可在該切換時刻的不久以前增加其頻寬以涵蓋實際的頻寬部分及未來的頻寬部分兩者,且在該切換時刻以後減少其頻寬而僅涵蓋新的頻寬部分。此亦提供的優點是,在調諧器實際上調節至新的頻寬部分以前,該調諧器可能已經實施必要動作,像是同步化及/或通道估計。
在替代實施例中,資料符號(或資料段)的捆紮在訊框內不改變,但只在訊框與訊框間改變。進一步而言,在一實施例中,已捆紮資料符號或資料切片的數量不是取決於服務(其資料區塊被映射至訊框上)的實際需要而即時加以決定,而是事先加以決定。
因此,依據此提議,可實現最好的功率效率結合T2/NGH接收器:在T2訊框中,調諧器切換至8 MHz調諧器同時適當的下調節(downscaling)被施加於NGH訊框及其服務的期間,即在依據實際使用於實際接收之服務的頻寬來接收NGH訊框時,該調諧器被切換至較低頻寬(及/或較低資料率)。進一步而言,甚至信令PLP可佔據數個並行的資料切片以攜帶更多L1信令資訊。
在又一實施例中,可將提出的可縮放調諧器用來調節至涵蓋目前接收之服務的資料符號(或資料段)與相同及/或其他服務之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例如53a至53c;見第24圖)兩者的頻寬,尤其如果該目前接收之服務的資料符號及相同及/或其他服務之酬載部分信令區塊在相同時刻被映射至訊框中但是被映射至不同資料段中。較佳地,以此方式,所有服務的酬載部分信令區塊可能總是事先加以取得,即使調諧器(及/或接收器)(還)不知道是否它們實際上將都被需要。這有助於節省用以調節與取得新服務的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之時間,否則如果切換至新服務將會需要此時間。
在另一替代實施例中,不是使用一個頻寬可縮放的調諧器,而是可使用二或更多個調諧器,該等調諧器被(固定地)調節至不同頻寬且可以依需要及適當地依實際接收之服務的實際頻寬而被交替使用。
總之,本發明致能使用具有低功率消耗的窄頻帶接收器,即使多載波廣播系統之發送器所使用的訊框結構具有較廣的通道頻寬。進一步而言,提供各種實施例,彼等致能接收器之功率消耗上的進一步節省,這對行動接收器而言尤其重要。又進一步而言,可達成的是,由於在映射選定服務的資料區塊至具有分段式訊框結構的訊框上使用了時間及/或頻率分集之該等服務的增加或至少可選擇的強健性。
酬載部分的資料段可以只被用於單一個資料流或可以在時間及/或頻率方向中被分開而用於二或更多個資料流的資料區塊。資料段的各別使用(即映射各種資料流的資料區塊於訊框的資料段上)對於資料流的整個傳輸可為靜態(即持續固定)、可為類靜態(即對於一組訊框或單一個訊框為固定,即可在訊框與訊框間改變)或可持續改變(即亦隨著訊框)。在後者的實施例中,相較於第一(靜態)實施例需要更多信令。
已經將本發明詳細說明及描述於圖式及前述說明中,但此種說明及描述被視為說明性或例示性且非限制性。本發明不限於所揭示的實施例。對所揭示之實施例的其他變化可在實踐所揭示的發明時由熟習本技藝之人士從研究圖式、揭示內容、及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來加以理解及實行。
在申請專利範圍中,詞語「包含」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驟,且不定冠詞「一」不排除複數。單一元件或其他單元可達到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述之數個項的功能。某些方法被陳述於互相不同之附屬項中事實上非指示這些方法的組合無法被有利地使用。
電腦程式可被儲存/散佈於合適的媒體上,諸如隨其他硬體一起或作為其他硬體之部份的光學儲存媒體或固態媒體,但也可用其他形式散佈,諸如經由網際網路或其他有線或無線電信系統。
不應將申請專利範圍中的任何元件符號詮釋為限制範圍。
10...映射設備
12、62、110、130、150...資料輸入
12a...資料輸入子單元
12b...資料輸入子單元
14...第一訊框形成單元
16...第二訊框形成單元
18...串流形成單元
20、66、116、136、154...資料輸出
30...發送器
32...第一預先處理單元
34...第二預先處理單元
36...發送器單元
161...PLP處理單元
162...信令處理單元
163...排程器
164...資料切片處理單元
165...定框單元
166...OFDM調變器
40、45...前文部分
50...酬載部分
41...前文符號
42...前文信令區塊
51...資料段
52、54...資料符號
55、56...資料區塊
44...指標單元
57a、57b...補償信令資訊
60...映射設備
64...訊框形成單元
70...發送設備
72...預先處理單元
74...發送器單元
100、120、140...接收器
102、122、142...接收單元
104、124、144...解映射設備
106、126、146...後處理單元
112、132...串流解映射單元
114、134、152...訊框解映射單元
本發明的這些及其他態樣將參照下文中所描述的實施例而顯而易見且較詳細解說於下。在下列圖式中第1圖顯示映射設備的第一實施例,
第2圖顯示發送器的第一實施例,
第3圖顯示完整T2訊框的結構,
第4圖顯示完整T2訊框的結構之更多細節,
第5圖顯示依據DVB-T2標準之訊框形成單元的實施例,
第6圖顯示訊框形成單元的方塊圖,
第7圖顯示第二訊框之訊框結構的第一實施例,
第8圖顯示第二訊框之訊框結構的第一實施例之更多細節,
第9圖顯示依據本發明所使用之超訊框的結構,
第10圖顯示第二訊框之訊框結構的第二實施例,
第11圖顯示用以映射信令資訊至第二訊框中的第一實施例,
第12圖顯示用以映射信令資訊至第二訊框中的第二實施例,
第13圖示出由依據本發明的接收器所實施之用以獲得信令資訊的方法之步驟,
第14圖顯示映射設備的第二實施例,
第15圖顯示發送器的第二實施例,
第16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廣播系統的第一實施例,
第17圖顯示了使用於第16圖中所示廣播系統中的第一類型接收器之實施例,
第18圖顯示第17圖中所示接收器的解映射設備,
第19圖顯示了使用於第16圖中所示廣播系統中的依據本發明之第二類型接收器之實施例,
第20圖顯示第19圖中所示接收器的解映射設備,
第21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廣播系統的第二實施例,
第22圖顯示了使用於第21圖中所示廣播系統中的依據本發明之接收器的另一實施例,
第23圖顯示第22圖中所示接收器的解映射設備,
第24圖顯示用以映射信令資訊至第二訊框中的第三實施例,
第25圖顯示已知調諧器架構的第一實施例,
第26圖顯示已知調諧器架構的第二實施例,
第27圖顯示了提出的調諧器架構的第一實施例,
第28圖顯示了提出的調諧器架構的第二實施例,及
第29圖顯示第二訊框之訊框架構的第三實施例。
124...解映射設備
130...資料輸入
132...串流解映射單元
134...訊框解映射單元
136...資料輸出

Claims (28)

  1. 一種用以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而成為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的設備(124),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具有通道頻寬且在多載波廣播系統中被接收,該設備包含:-資料輸入(130),用以接收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包含交替配置的一或更多個第一及一或更多個第二訊框(F1、F2),該等第一訊框(F1)具有涵蓋由第一類型接收器使用之該通道頻寬的第一訊框結構,其中各被分割成攜帶酬載資料的資料區塊的第一組接收的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m)的資料區塊係映射至該等第一訊框(F1)上,且該等第二訊框(F2)具有涵蓋該通道頻寬的第二訊框結構,其中各被分割成攜帶酬載資料的資料區塊的第二組接收的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p)的資料區塊係映射至該等第二訊框(F2)上,該第二訊框結構與該第一訊框結構不同;-串流解映射機制(132),用以從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解映射該等第二訊框;-訊框解映射機制(134),用以解映射包含前文部分(40)及酬載部分(50)的該等第二訊框(F2)而成為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其中該訊框解映射機制(134)係經調整而用以從該前文部分(40)解映射信令資料(Si),且用以藉由使用該信令資料(Si)從該酬載部分(50)解映射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的資料區 塊,該前文部分包含至少一個攜帶至少一個包括信令資料之前文信令區塊的前文符號(41),其中酬載資料係映射至包含複數個資料符號(52)的該酬載部分(50)上,該複數個資料符號攜帶至少二個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p)的酬載資料,該酬載部分(50)係分段成資料段(51),該等資料段各涵蓋該通道頻寬的頻寬部分及其中該訊框解映射機制(134)係進一步設置而用以從該第二訊框(F2)的各種資料符號(52)及各種資料段(51)解映射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該等資料區塊,該等資料區塊係在時間與頻率中分佈於該第二訊框的該等資料符號及該等資料段上;及-資料輸出(136),用以輸出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設備,其中該訊框解映射機制(134)係經調整而用以從第二訊框(F2)之單一資料段(51)或尤其是鄰接的二或更多個資料段(51a、51b)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設備,其中該訊框解映射機制(134)係經調整而用以改變尤其是鄰接的資料符號(52)的數量,從該等資料符號將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在一時刻(t1、t2、t3)解映射。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設備, 其中該訊框解映射機制(134)係經調整而用以改變尤其是鄰接的資料符號(52)的數量,從該等資料符號將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以逐個第二訊框(F2)及/或於第二訊框(F2)內的方式在一時刻(t1、t2、t3)解映射。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設備,其中該訊框解映射機制(134)係經調整而用以依據資料符號(52)的數量縮放其頻寬,從該等資料符號將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在一時刻(t1、t2、t3)解映射。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設備,其中該訊框解映射機制(134)係經調整而用以增加其頻寬,以在隨後時刻(t2)解映射增加數量的資料符號(52)或已經在較早時刻(t1)從不同資料段解映射一或更多個資料符號(52)。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設備,其中該訊框解映射機制(134)係經調整而用以增加其頻寬,以致能用尤其與解映射資料符號(52)同時的方式來解映射攜帶信令資料尤其是指標的酬載部分信令區塊(53a至53c),該信令資料有關映射該等資料區塊(55d至55f、56d至56f)至第二訊框的資料符號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設備,其中該等訊框之酬載部分的資料段在所有第二訊框(F2)中具有預定頻寬,尤其是相等頻寬。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設備,其中該訊框解映射機制(134)係經調整而用以從第二訊框(F2)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其中在各時刻最多一個資料符號(52)包含特定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設備,其中該訊框解映射機制(134)係經調整而用以從第二訊框(F2)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其中該等資料區塊從被不規則映射至該第二訊框(F2)的資料符號來加以解映射。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設備,其中該訊框解映射機制(134)係經調整而用以從第二訊框(F2)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使得在一或更多個攜帶一或更多個特定解映射輸出資料流之資料區塊的資料符號間有一或更多個資料符號在時間方向中不攜帶相同特定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前文信令區塊(40)包含僅僅高階、粗略的信令資訊,其有關映射該等資料區塊至該等第二訊框(F2)的資料段(51)上,且其中該訊框解映射機制(134)係經調整而用以從該等第二訊框(F2)的資料符號(52)解映射酬載部分信令區塊(53),該酬載部分信令區塊包含有關映射該等資料區塊之低階、較詳細的信令資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前文信令區塊包含至少一個對酬載部分信令區塊(53)的指標(44)且其中該訊框解映射機制(134)係經調整而用以使用該至少一個指標而從該第二訊框(F2)解映射該酬載部分信令區塊(53)。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設備,其中該訊框解映射機制(134)係經調整而用以從該等資料符號(52a、52b)的一或更多者解映射頻帶內信令資訊,該信令資訊包含有關從該等第二訊框(F2)的資料段(51)映射特定映射輸入資料流之資料區塊的低階、較詳細的信令資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設備,其中該訊框解映射機制(134)係經調整而用以從一或更多個特定第二訊框的資料符號(50a)解映射酬載部分信令區塊(53a至53c),其中有關映射該等資料區塊(55d至55f、56d至56f)至一或更多個隨後之第二訊框尤其是次一個第二超訊框的資料符號(50b)上的信令資訊尤其是指標係含括於該等酬載部分信令區塊中。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設備,其中該訊框解映射機制(134)係經調整而用以從資料區塊(55c)的頻帶內信令資訊或從一或更多個被映射至該一或更多個特定第二訊框的資料符號(50a)上之酬載部分信令區塊(53c)來擷取補償信令資訊(57a、57b),該補償信令資訊指示了映射該等資料區塊(55a至 55f、56a至56f)於該一或更多個特定第二訊框(50a)與該一或更多個隨後的第二訊框(50b)間的改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設備,其中該資料輸出(136)係經調整而用以輸出代表實體層導管的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該實體層導管係分段成攜帶錯誤修正碼編碼資料的子切片或叢發。
  18. 一種用以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而成為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的設備(144),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具有通道頻寬且在多載波廣播系統中被接收,該設備包含:-資料輸入(150),用以接收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包含訊框(F),該等訊框具有涵蓋該通道頻寬的訊框結構,其中一組接收的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p)的資料區塊(各被分割成攜帶酬載資料的資料區塊)係映射至該等訊框(F)上;-訊框解映射機制(152),用以解映射包含前文部分(40)及酬載部分(50)的該等訊框(F)而成為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其中該訊框解映射機制(152)係經調整而用以從該前文部分(40)解映射信令資料(Si),且用以藉由使用該信令資料(Si)從該酬載部分(50)解映射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的資料區塊,該前文部分包含至少一個攜帶至少一個包括信令資料之前文信令區塊的前文符號(41),其中酬載資料係映射至包含複數個資料符號(52)的該酬載部分(50)上,該複數 個資料符號攜帶至少二個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p)的酬載資料,該酬載部分(50)係分段成資料段(51),該等資料段各涵蓋該通道頻寬的頻寬部分,其中該訊框解映射機制(152)係經調整而用以從該訊框(F)的各種資料符號(52)及各種資料段(51)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該等資料區塊係在時間與頻率中分佈於該訊框的該等資料符號(52)及該等資料段(51)上;及-資料輸出(154),用以輸出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
  19. 一種用以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而成為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的方法,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具有通道頻寬且在多載波廣播系統中被接收,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接收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包含交替配置的一或更多個第一及一或更多個第二訊框(F1、F2),該等第一訊框(F1)具有涵蓋由第一類型接收器使用之該通道頻寬的第一訊框結構,其中第一組接收的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m)的資料區塊(各被分割成攜帶酬載資料的資料區塊)係映射至該等第一訊框(F1)上,且該等第二訊框(F2)具有涵蓋該通道頻寬的第二訊框結構,其中第二組接收的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p)的資料區塊(各被分割成攜帶酬載資料的資料區塊)係映射至該等第二訊框(F2)上,該第二 訊框結構與該第一訊框結構不同;-從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解映射該等第二訊框;-藉由從該前文部分(40)解映射信令資料(Si)且藉由使用該信令資料(Si)從該酬載部分(50)解映射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的資料區塊來解映射包含前文部分(40)及酬載部分(50)的該等第二訊框(F2)而成為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該前文部分包含至少一個攜帶至少一個包括信令資料之前文信令區塊的前文符號(41),其中酬載資料係映射至包含複數個資料符號(52)的該酬載部分(50)上,該複數個資料符號攜帶至少二個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p)的酬載資料,該酬載部分(50)係分段成資料段(51),該等資料段各涵蓋該通道頻寬的頻寬部分及其中所述訊框解映射從該第二訊框(F2)的各種資料符號(52)及各種資料段(51)解映射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該等資料區塊,該等資料區塊係在時間與頻率中分佈於該第二訊框的該等資料符號及該等資料段上;及-輸出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
  20. 一種用以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而成為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的方法,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具有通道頻寬且在多載波廣播系統中被接收,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接收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該解映射輸入資 料流包含訊框(F),該等訊框具有涵蓋該通道頻寬的訊框結構,其中各被分割成攜帶酬載資料的資料區塊的一組接收的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p)的資料區塊係映射至該等訊框(F)上;-藉由從該前文部分(40)解映射信令資料(Si)且藉由使用該信令資料(Si)從該酬載部分(50)解映射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的資料區塊來解映射包含前文部分(40)及酬載部分(50)的該等訊框(F)而成為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該前文部分包含至少一個攜帶至少一個包括信令資料之前文信令區塊的前文符號(41),其中酬載資料係映射至包含複數個資料符號(52)的該酬載部分(50)上,該複數個資料符號攜帶至少二個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p)的酬載資料,該酬載部分(50)係分段成資料段(51),該等資料段各涵蓋該通道頻寬的頻寬部分,其中一解映射輸出資料流的資料區塊從該訊框(F)的各種資料符號(52)及各種資料段(51)來加以解映射,該等資料區塊係在時間與頻率中分佈於該訊框之該等資料符號(52)及該等資料段(51)上;及-輸出該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
  21. 一種電腦程式,包含程式碼機制以在該電腦程式被實行於電腦上時造成電腦實行申請專利範圍第19或20項中之方法的步驟。
  22. 一種電腦可讀取非暫時性媒體,具有儲存於其上 的指令,該等指令在被實行於電腦上時造成該電腦實施申請專利範圍第19或20項中之方法的步驟。
  23. 一種在多載波廣播系統內用以接收資料的接收器設備(120、140),包含:-接收單元(122、142),用以接收具有訊框結構的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及-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18項的設備(124、144),用以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而成為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具有通道頻寬且在該多載波廣播系統中被接收。
  24. 一種在多載波廣播系統內用以接收資料的接收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接收具有訊框結構的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及-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或20項的方法,用以解映射一解映射輸入資料流(Q’)而成為解映射輸出資料流(Sy’),該解映射輸入資料流具有通道頻寬且在該多載波廣播系統中被接收。
  25. 一種用於發送及接收資料的多載波廣播系統,包含:a)發送設備(30),用以發送資料,包括:a1)設備(10),用以映射一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n)的酬載資料至映射輸出資料流(Q)上,該映射輸出資料流具有在該多載波廣播系統中用於發送的通道頻寬,該設備(10)包含: -資料輸入(12),用以接收該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n)及用以接收信令資料(Si),該映射輸入資料流各被分割成攜帶酬載資料的資料區塊;-第一訊框形成機制(14),用以映射第一組接收的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m)的資料區塊至第一訊框(F1)上,該等第一訊框具有涵蓋由第一類型接收器(100)使用之該通道頻寬的第一訊框結構;-第二訊框形成機制(16),用以映射第二組接收的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p)的資料區塊至第二訊框(F2)上,該等第二訊框具有涵蓋由第二類型接收器(120)使用之該通道頻寬的第二訊框結構,該第二訊框結構與該第一訊框結構不同,該等第二訊框(F2)之各者包含前文部分(40)及酬載部分(50),其中該第二訊框形成機制(16)係經調整而用以映射該信令資料(Si)至該前文部分(40)上且用以映射該酬載資料至包含複數個資料符號(52)的該酬載部分(50)上,該前文部分包含至少一個攜帶至少一個包括信令資料之前文信令區塊的前文符號(41),該複數個資料符號攜帶至少二個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p)的酬載資料,該酬載部分(50)係分段成資料段(51),該等資料段各涵蓋該通道頻寬的頻寬部分;-串流形成機制(18),用以藉由交替配置一或更多個第一及一或更多個第二訊框(F1、F2)形成該映射輸出資料流(Q);及 -資料輸出(20),用以輸出該映射輸出資料流(Q);及a2)發送器單元(36),用以發送該映射輸出資料流(Q);及b)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接收器設備(120、140),用以接收資料。
  26. 一種用以發送及接收資料的多載波廣播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發送方法,用以發送資料,該發送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1)方法,用以映射一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n)的酬載資料至映射輸出資料流(Q)上,該映射輸出資料流具有通道頻寬,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接收該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n)及接收信令資料(Si),該映射輸入資料流各被分割成攜帶酬載資料的資料區塊;-映射第一組接收的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m)的資料區塊至第一訊框(F1)上,該等第一訊框具有涵蓋由第一類型接收器(100)使用之該通道頻寬的第一訊框結構;-映射第二組接收的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p)的資料區塊至第二訊框(F2)上,該等第二訊框具有涵蓋由第二類型接收器(120)使用之該通道頻寬的第二訊框結構,該第二訊框結構與該第一訊框結構不同,該等 第二訊框(F2)之各者包含前文部分(40)及酬載部分(50),其中該信令資料(Si)係映射至該前文部分(40)上,該前文部分包含至少一個攜帶至少一個包括信令資料之前文信令區塊的前文符號(41),且其中該酬載資料係映射至包含複數個資料符號(52)的該酬載部分(50)上,該複數個資料符號攜帶至少二個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p)的酬載資料,該酬載部分(50)係分段成資料段(51),該等資料段各涵蓋該通道頻寬的頻寬部分;-藉由交替配置一或更多個第一及一或更多個第二訊框(F1、F2)形成該映射輸出資料流(Q);及-輸出該映射輸出資料流(Q);及a2)發送該映射輸出資料流(Q);及b)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接收方法,用以接收資料。
  27. 一種用於發送及接收資料的多載波廣播系統,包含:a)發送設備(30),用以發送資料,包括:a1)設備(10),用以映射一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n)的酬載資料至映射輸出資料流(Q)上,該映射輸出資料流具有在該多載波廣播系統中用於發送的通道頻寬,該設備(10)包含:-資料輸入(12),用以接收至少二個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n)及用以接收信令資料(Si),該至 少二個映射輸入資料流各被分割成攜帶酬載資料的資料區塊;-訊框形成機制(64),用以映射該至少二個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n)的資料區塊至該映射輸出資料流(Q)之涵蓋該通道頻寬的訊框結構之訊框(F)上,各訊框(F)包含前文部分(40)及酬載部分(50),其中該訊框形成機制(64)係經調整而用以映射該信令資料(Si)至該前文部分(40)上且用以映射該酬載資料至包含複數個資料符號(52)的該酬載部分(50)上,該前文部分包含至少一個攜帶至少一個包括信令資料之前文信令區塊的前文符號(41),該複數個資料符號攜帶至少二個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n)的酬載資料,該酬載部分(50)係分段成資料段(51),該等資料段各涵蓋該通道頻寬的頻寬部分,其中一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係映射至訊框(F)使得它們在時間與頻率中分佈於該訊框(F)的各種資料符號(52)及各種資料段(51)上;及-資料輸出(66),用以輸出該映射輸出資料流(Q);及a2)發送器單元(36),用以發送該映射輸出資料流(Q);及b)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接收器設備(120、140),用以接收資料。
  28. 一種用以發送及接收資料的多載波廣播方法,包 含下列步驟:a)發送方法,用以發送資料,該發送方法包括:a1)方法,用以映射一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n)的酬載資料至映射輸出資料流(Q)上,該映射輸出資料流具有通道頻寬,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接收至少二個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n)及接收信令資料(Si),該至少二個映射輸入資料流各被分割成攜帶酬載資料的資料區塊;-映射該至少二個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n)的資料區塊至該映射輸出資料流(Q)之涵蓋該通道頻寬的訊框結構之訊框(F)上,各訊框(F)包含前文部分(40)及酬載部分(50),其中該信令資料(Si)係映射至該前文部分(40)上,該前文部分包含至少一個攜帶至少一個包括信令資料之前文信令區塊的前文符號(41),且其中該酬載資料係映射至包含複數個資料符號(52)的該酬載部分(50)上,該複數個資料符號攜帶至少二個映射輸入資料流(S1、S2、...、Sn)的酬載資料,該酬載部分(50)係分段成資料段(51),該等資料段各涵蓋該通道頻寬的頻寬部分,其中一映射輸入資料流的資料區塊係映射至訊框(F)使得它們在時間與頻率中分佈於該訊框(F)的各種資料符號(52)及各種資料段(51)上;及-輸出該映射輸出資料流(Q);及a2)發送該映射輸出資料流(Q);及 b)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接收方法,用以接收資料。
TW100104113A 2010-02-11 2011-02-08 在多載波廣播系統中用以接收資料的解映射設備與方法 TWI5132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0153377 2010-02-11
EP10187773 2010-10-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3911A TW201203911A (en) 2012-01-16
TWI513222B true TWI513222B (zh) 2015-12-11

Family

ID=43901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4113A TWI513222B (zh) 2010-02-11 2011-02-08 在多載波廣播系統中用以接收資料的解映射設備與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64272B2 (zh)
CN (1) CN102835088B (zh)
TW (1) TWI513222B (zh)
WO (1) WO20110984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89648C (en) * 2010-02-11 2018-08-21 Sony Corporation Mapp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in a multi-carrier broadcast system
US9009775B2 (en) 2010-02-23 2015-04-14 Lg Electronics Inc.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broadcasting signal recep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broadcasting signal using same
US9456234B2 (en) 2010-02-23 2016-09-27 Lg Electronics Inc.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broadcasting signal recep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broadcasting signal using same
KR102223056B1 (ko) * 2013-09-26 2021-03-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송수신 장치 및 그의 신호 처리 방법
KR101850312B1 (ko) 2013-09-27 2018-05-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WO2016022287A1 (en) 2014-08-07 2016-02-11 Coherent Logix, Incorporated Multi-partition radio frames
BR122023024931A2 (pt) * 2014-08-07 2024-01-23 ONE Media, LLC Aparelho e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um fluxo de transporte de taxa variável
WO2016068406A1 (en) * 2014-10-27 2016-05-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dditional channels using preamble symbols
MX368831B (es) 2014-12-17 2019-10-18 Sony Corp Aparato de transmisión, método de transmisión, aparato de recepción y método de recepción.
US20160197755A1 (en) * 2015-01-07 2016-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ferral Information in Postambles and Midambles
WO2016182371A1 (ko) * 2015-05-12 2016-1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GB2539662A (en) 2015-06-22 2016-12-28 Sony Corp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and Methods of Trasmitting and Receiving
US9954917B2 (en) * 2015-07-23 2018-04-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s thereof
US10412426B2 (en) 2015-09-17 2019-09-10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US9742460B2 (en) * 2015-10-29 2017-08-22 Wichita State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exact symbol error rates of frequency-hopped signals
CN106850123B (zh) * 2015-11-30 2020-02-21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层映射和解层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TWI617187B (zh) * 2016-08-15 2018-03-01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體處理系統與其控制方法
AU2018256787B2 (en) * 2017-04-27 2023-02-02 Financial & Risk Organisation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ed data mapping
CN109586881B (zh) * 2017-09-29 2021-11-12 株式会社Kt 用于在新无线电中切换带宽部分的方法和装置
US10819655B2 (en) * 2017-11-24 2020-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ndwidth part signaling and switching
CN110324846B (zh) * 2018-03-28 2021-09-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传输取消指令的监听方法及终端
CN115801197B (zh) * 2023-01-19 2023-04-25 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帧头的自适应编码同步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75210A1 (en) * 2007-07-26 2009-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and transmission of multiple data streams in a wireless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219932A1 (en) 2008-02-04 2009-09-03 Stmicroelectronics, Inc. Multi-stream data transport and methods of use
ES2431337T3 (es) * 2008-06-04 2013-11-26 Sony Corporation Nueva estructura de trama para sistemas de múltiples portadoras
EP2175600B1 (en) 2008-10-09 2014-12-31 Sony Corporation New frame and data pattern structure for multi-carrier systems
RU2012120334A (ru) * 2009-11-17 2013-11-27 Сони Корпорейшн Передатчик и приемник для широковещатель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в системе вещания с нарастающей избыточностью
CA2789648C (en) * 2010-02-11 2018-08-21 Sony Corporation Mapp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in a multi-carrier broadcast system
US9236927B2 (en) * 2010-02-25 2016-01-12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in a multi-carrier broadcast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TSI EN 302 755 V1.1.1,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Frame structure channel coding and modulation for a second generation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ystem (DVB-T2)," 2009-09 ESTI TR 182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a second generation digital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 (DVB-C2) , DVB,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20 January 20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324523A1 (en) 2012-12-20
TW201203911A (en) 2012-01-16
CN102835088B (zh) 2016-02-10
WO2011098426A1 (en) 2011-08-18
US9264272B2 (en) 2016-02-16
CN102835088A (zh) 2012-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3222B (zh) 在多載波廣播系統中用以接收資料的解映射設備與方法
US10951370B2 (en) Demapp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ption of data in a multi-carrier broadcast system
US10979125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in a multi-carrier broadcast system
US8885537B2 (en) Signalling for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US946220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stream in broadcast system
TWI504206B (zh) 多載波廣播系統中用於接收資料之解映射裝置及方法
KR20090044515A (ko) 무선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에서 방송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방법 및 장치
KR101885846B1 (ko)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스트림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435825B1 (ko) 수신 장치, 수신 방법, 송신 장치 및 송신 방법
US20190306582A1 (en)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broadcasting signal reception device,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roadcasting signal reception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