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0383B - 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及使用該系統之車輛 - Google Patents

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及使用該系統之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0383B
TWI510383B TW101146098A TW101146098A TWI510383B TW I510383 B TWI510383 B TW I510383B TW 101146098 A TW101146098 A TW 101146098A TW 101146098 A TW101146098 A TW 101146098A TW I510383 B TWI510383 B TW I5103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output shaft
vehicle
module
wheel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6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2462A (zh
Inventor
Yun Jui Chung
Chueng Won Lun
Kuei Chiu Shie
Chorng Che Hsu
Guo Wei Lin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to TW1011460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1038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22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2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0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0383B/zh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Description

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及使用該系統之車輛
本發明係為一種動力傳輸技術,尤其是指一種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及使用該系統之車輛。
請參閱第1圖所示,該圖係為習用之八輪車輛傳動系統示意圖。該傳動系統1包括有一第一驅動模組10、一第二驅動模組11、一第三驅動模組12、一第四驅動模組13、一減速裝置14以及一分動裝置15。該第一至第四驅動模組10~13分別耦接有一對車輪。該減速裝置14與引擎相連接,以接收引擎的動力,而產生動力輸出給一推進軸16。該推進軸16再將動力傳遞給設置於該第一驅動模組10與該第二驅動模組11之間的分動裝置15。該分動裝置15將該減速裝置14輸出的動力轉換成一第一動力、一第二動力以及一第三動力。
該第一動力透過設置在分動裝置15下方的動力傳遞元件以將該第一動力透過第一傳動軸17傳給該第一驅動模組10。該第二動力則透過分動裝置14內部傳遞元件傳給該第二驅動模組11。又該第三動力經由該第二傳動軸18傳給該第三驅動模組12。該第三驅動模組12再將動力經由第四傳動軸19傳給第四驅動模組13。該第一至第四驅動模組10~13在接收到動力之後,再驅動連接在各驅動模組10~13的車輪,使其轉動。
本揭露提供一種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其係具有複數個可帶動車輪轉動的驅動模組以及與至少一驅動模組耦接的差速裝置,該車輛動力傳輸系統所具有之減速裝置直接與其中之一差速裝置相耦接,以直接將動力傳遞給該差速模組,透過差速模組將動力分給該複數個驅動模組,以減少傳輸動力的損失。
本揭露提供一種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其中該車輛動力傳輸系統之中心線之一側配置有動力模組,而在中心線之另一側則配置有驅動模組以及與至少一驅動模組耦接的差速裝置以平衡該車輛動力傳輸系統。
本揭露提供一種車輛,其具有複數個可帶動車輪轉動的驅動模組以及至少一驅動模組耦接的差速裝置,該車輛動力傳輸系統所具有之減速裝置直接與位於車輛中間區域之一差速裝置相耦接,以在車輛之前端提供可以容置引擎的空間。藉由該減速裝置配置的位置使得引擎重量不會過度集中在車輛的前端,提升車輛的操控性。
本揭露提供一種車輛,其係所具有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之中心線之一側配置有動力模組,而在中心線之另一側則配置有驅動模組以及與至少一驅動模組耦接的差速裝置以使該車輛在水面與陸地上運行時維持平衡度。
在一實施例中,本揭露提供一種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包括第一驅動模組,具有一減速裝置以及一動力轉換模組用以驅動一第一對輪,該減速裝置其係輸出一驅動力,該動力轉換模組與該減速裝置耦接,以將該驅動力轉換成一 第一動力以及一第二動力,該動力轉換模組更將該第一動力轉換成一第三與第四動力,其中該第三動力用以驅動該第一對輪;一第二驅動模組,其係耦接於該第一驅動模組之一側,以接收該第四動力驅動一第二對輪;一第三驅動模組,其係耦接於該第一驅動模組之另一側,使該第一驅動模組位於該第二與第三驅動模組之間,該第三驅動模組接收該第二動力以將該第二動力分成一第五動力驅動一第三對輪以及一第六動力;以及一第四驅動模組,其係與該第三驅動模組耦接,以接收該第六動力驅動一第四對輪。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更提供一種車輛,包括:一車殼體;以及一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其係設置於該車殼體的底部,該車輛動力傳輸系統更具有:一第一驅動模組,具有一減速裝置以及一動力轉換模組用以驅動一第一對輪,該減速裝置其係輸出一驅動力,該動力轉換模組與該減速裝置耦接,以將該驅動力轉換成一第一動力以及一第二動力,該動力轉換模組更將該第一動力轉換成一第三與第四動力,其中該第三動力用以驅動該第一對輪;一第二驅動模組,其係耦接於該第一驅動模組之一側,以接收該第四動力驅動一第二對輪;以及一第三驅動模組,其係耦接於該第一驅動模組之另一側,使該第一驅動模組位於該第二與第三驅動模組之間,該第三驅動模組接收該第二動力以將該第二動力分成一第五動力驅動一第三對輪以及一第六動力;以及一第四驅動模組,其係與該第三驅動模組耦接,以接收該第六動力驅動一第四對輪。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對本發明之特徵、目的及功能有更進一步的認知與瞭解,下文特將本發明之裝置的相關細部結構以及設計的理念原由作一說明,以使得 審查委員可以了解本發明之特點,詳細說明陳述如下:請參閱第2圖所示,該圖係為本發明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第一實施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該車輛動力傳輸系統2包括有一第一驅動模組2a、第二驅動模組23、一第三驅動模組24a與一第四驅動模組24b。該第一驅動模組2a包括有一減速裝置(或稱加力箱)20以及一動力轉換模組22。該減速裝置(或稱加力箱)20係與一動力模組21相耦接。該動力模組21包括有一引擎210以及一變速箱211。該引擎210輸出動力給該變速箱211,該變速箱211將該動力轉換成一主動力輸出給該減速裝置(或稱加力箱)20。要說明的是,該引擎210與該變速箱211之結構係屬於習用之技術,在此不作贅述。在本實施例中,該變速箱211係藉由一接合/動力截斷裝置212與該減速裝置20耦接。該接合/動力截斷裝置212係可以提供控制該減速裝置(或稱加力箱)20與該變速箱211結合或者是脫離。當該接合/動力截斷裝置212控制該變速箱211與該減速裝置(或稱加力箱)20結合時,該主動力透過該接合/動力截斷裝置212傳給該減速裝置(或稱加力箱)20。當接合/動力截斷裝置212控制該變速箱211脫離該減速裝置(或稱加力箱)20時,該主動力就不會傳給該減速裝置(或稱加力箱)20。此時該動力模組21可以脫離該減速裝置(或稱加力箱)20以利吊離作 業,而進行引擎或變速箱後續維修。
在第2圖中,該減速裝置(或稱加力箱)20係由複數個齒輪200與201組合而成。要說明的是,減速裝置(或稱加力箱)20之結構所包含的齒輪數量係根據減速需求而定,並不以圖示之齒輪200與201為限制。此外,第2圖中的每一齒輪200與201,在另一實施例中,可以為一個或多個齒輪的組合。在本實施例中,齒輪200與該接合/動力截斷裝置212相耦接。如第3圖所示,該圖係為本發明之接合/動力截斷裝置一實施例示意圖。該接合/動力截斷裝置212係由一內齒輪2121以及一外齒輪2120所構成,其中該外齒輪2120固接於該減速裝置(或稱加力箱)20之一齒輪200上,該內齒輪2121滑設於該外齒輪2120內且與該外齒輪2120內部相齒接,使得外齒輪2120與內齒輪2121可以同步轉動。透過一控制手段可以選擇控制該內齒輪2121滑設於該外齒輪2120內或者是脫離該外齒輪。控制之機制係屬於習用之技術,在此不作贅述。另外,要說明的是,雖然本實施例之外齒輪2120設置於減速裝置(或稱加力箱)20之齒輪200上且內齒輪2121設置於變速箱211上,但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以為相反之設置,亦即,外齒輪2120設置於變速箱211上,而內齒輪2121設置於減速裝置(或稱加力箱)20之齒輪200上。
再回到第2圖所示,該動力轉換模組22,其係用以驅動一第一對輪25,該動力轉換模組22與該減速裝置(或稱加力箱)20耦接,以將該驅動力轉換成一第一動力以及一第二動力。該動力轉換模組22更將該第一動力轉換成一第三 與第四動力,其中該第一動力用以驅動該第一對輪25。在本實施例中,該動力轉換模組22更具有一第一差速裝置220、一第二差速裝置221以及一第一輪間差速模組222。該第一差速裝置220,其係與該減速裝置20相連接,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差速裝置220具有一第一輸出軸2200、一第二輸出軸2201以及複數個齒輪所構成的齒輪組2202。齒輪組2202透過齒輪與該減速裝置20相齒接,透過齒輪組2202接收由該減速裝置(或稱加力箱)20所輸入之驅動力轉換成第一動力以及第二動力,其中該第一輸出軸2200輸出該第一動力,該第二輸出軸2201輸出該第二動力給該第三驅動模組24a。第一輸出軸2200與第二輸出軸2201係呈一直線分佈。
該第二差速裝置221,其係設置於該第一差速裝置2202之一側與該第一輸出軸2200相耦接,使該第一差速裝置220位於該第二差速裝置221與該第三驅動模組24之間。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差速裝置221具有一齒輪組2210,其係由複數個齒輪所構成。該齒輪組2210中的其中之一齒輪(在一實施例中,可以為傘齒輪)係與該第一輸出軸2200上的齒輪(在一實施例中,可以為正齒輪)相齒接,以接收該第一動力,並將該第一動力分成該第三動力與該第四動力。該第二差速裝置221更具有一第三輸出軸2211以輸出該第三動力,以及一第四輸出軸2212以輸出該第四動力給該第二驅動模組23。該第一輪間差速模組222,其係與該第一對輪25以及該第三輸出軸2211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三動力驅動該第一對輪25。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三 輸出軸2211係透過一傘齒輪2213與該第一輪間差速模組222外側之一傘齒輪2220相齒接,以將該第三動力傳輸至該傘齒輪2220。該傘齒輪2220一方面將動力經由第一輪間差速模組222之外殼帶動齒輪組2221之中間傘齒輪轉動,然後經左右傘齒輪將動力同步傳動至一輸出軸,轉動第一對輪25之左右輪。第三輸出軸2211與第四輸出軸2212係呈一直線分佈,如第2圖所示,第三輸出軸係平行第二輸出軸2201,第三輸出軸2211係平行第一輸出軸2200。第四輸出軸2212係平行第二輸出軸2201,第四輸出軸2212係平行第一輸出軸2200。
該第二驅動模組23,其係耦接於該動力轉換模組22之一側,以接收該第四動力驅動一第二對輪26。該第二驅動模組23,在本實施例中,具有一第二輪間差速模組231,其係透過一傘齒輪232與該第四輸出軸2212上之傘齒輪2214相耦接,以接收該第四動力。該第二輪間差速模組231內部所具有一齒輪組2310,其係由複數個齒輪所構成。在本實施例中,該傘齒輪2214一方面將動力經由傘齒輪232傳至第二輪間差速模組231之外殼,進而帶動齒輪組2310之中間傘齒輪轉動,然後經左右傘齒輪將動力同步傳動至一輸出軸,轉動二對輪26之左右輪。
該第三驅動模組24a,其係耦接於該動力轉換模組22之另一側,使該動力轉換模組22位於該第二與第三驅動模組(23與24a)之間,該第三驅動模組24a接收該第二動力以將該第二動力分成一第五動力驅動一第三對輪27以及一第六動力。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三驅動模組24a更包括有 一第三差速裝置240以及一第三輪間差速模組241。該第三差速裝置240,其係與該第二輸出軸2201相耦接。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輸出軸2201係藉由一齒輪2203,例如:正齒輪,與該一第三差速裝置240所具有之一齒輪2400相齒接。該第三差速裝置240更具有一齒輪組2401、一第五輸出軸2402以及一第六輸出軸2403。該第三差速裝置240藉由該齒輪2400與齒輪組2401將該第二動力轉換成該第五動力以及該第六動力,其中該第五輸出軸2402用以輸出該第五動力,該第六輸出軸2403用以輸出該第六動力。第五輸出軸2402與第六輸出軸2403係呈直線分佈。第五輸出軸2402係平行第二輸出軸2201,第五輸出軸2402係平行第一輸出軸2200。第六輸出軸2403係平行第二輸出軸2201,第六輸出軸2403係平行第一輸出軸2200。
該第三輪間差速模組241,其係與該第三對輪27以及該第五輸出軸2402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五動力驅動該第三對輪27。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三輪間差速模組241更包括有一傘齒輪2410以及一齒輪組2411,其中傘齒輪2410係與該第五輸出軸2402上之一傘齒輪2404相齒接,以接收該第五動力。在本實施例中,第五動力經由傘齒輪2404傳至第三輪間差速模組241之外殼,進而帶動齒輪組2411之中間傘齒輪轉動,然後經左右傘齒輪將動力同步傳動至一輸出軸,轉動第三對輪27之左右輪。在一實施例中,其中該第一驅動模組2a之減速裝置(或稱加力箱)20係設置於該第一對輪25與該第三對輪27之間。
由上述可知動力模組21設置在第一對輪25附近,且 動力模組21輸出動力至車輛動力傳輸系統2上之減速裝置(或稱加力箱)20,設置在第一對輪25至第三對輪27之間,亦即動力模組21之引擎與變速箱及減速箱(或稱加力箱)設置車輛中央附近,使得車輛之重心位置可在中央位置,可以避免該車輛引擎重量過度集中在車頭位置,解決車輛之重心位置在前方位置,無法在水中浮游行駛之問題,。
該第四驅動模組24b接收該第六動力以驅動一第四對輪28。本實施例中,該第四驅動模組24b更具有一第四輪間差速模組242,其係與該第四對輪28以及該第六輸出軸2403相耦接,以接收該第六動力驅動該第四對輪28。在本實施例中,該第四輪間差速模組242更包括有一傘齒輪2420以及一齒輪組2421,其中傘齒輪2420係與該第六輸出軸2403上之一傘齒輪2405相齒接,以接收該第六動力。在本實施例中,第六動力經由傘齒輪2405傳至第四輪間差速模組242之外殼,進而帶動齒輪組2421之中間傘齒輪轉動,然後經左右傘齒輪將動力同步傳動至一輸出軸,轉動第四對輪28之左右輪。
前述之實施例中,該動力模組21之一輸出軸213與該減速裝置20之一輸入軸202耦接,該輸出軸213與該輸入軸202同一直線。但在另一實施例中,該輸出軸與該輸入軸之軸線相互平行而保持一距離。例如,請參閱第4圖所示,該圖係為本發明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另一實施例俯視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至第四對輪25~28之中心建構出一中心線29,該動力模組21係設置於該中心線29之一側,該第一至第四驅動模組2a、23、24a與24b設 置於該中心線29之另一側。其中,在本實施例中,該動力模組21與該減速裝置20耦接的方式可以採用一傳動模組4,例如:皮帶與皮帶輪之組合、鏈條與鏈條輪之組合或者是透過複數個齒輪齒接來傳遞動力。根據第4圖之配置,透過第一至第四驅動模組2a、23、24a與24b來平衡動力模組21之重量,可以讓車輛動力傳輸系統之中心線29兩側之配重更平均,維持車體運行之穩定。要說明的是,配重之方式並非以第4圖所示之態樣為限制,其主要係根據動力模組21與該第一至第四驅動模組2a、23、24a與24b之重量關係來決定中心線29兩側的配置狀態,例如: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以為動力模組21與第二驅動模組23在中心線之一側,而第一驅動模組2a、第三與第四驅動模組24a與24b則在中心線的另一側等。
請參閱第5圖所示,該圖係為本發明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另一實施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該車輛動力傳輸系統2基本架構與第2圖相同,但差異的是本實施例之第三驅動模組24c與第四驅動模組24d之架構。該第三驅動模組24c包括有一第三輪間差速模組241,其係與該第三對輪27以及該第二輸出軸2201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二動力驅動該第三對輪27。該第三輪間差速模組241更具有由複數個齒輪所構成之一齒輪組2410與該第二輸出軸2201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二動力,該齒輪組2410再將該第二動力轉換成兩輸出動力給與該第三對輪27耦接的輸出軸,以帶動該第三對輪27轉動。該第三輪間差速模組241更具有與該第二輸出軸2201同軸的一第七輸出軸243與該齒輪組 2410耦接,以接收該第二輸出軸2201之第二動力,並同步將該第二動力傳遞給該第四驅動模組24d。在本實施例中,該第四驅動模組24d具有一第四輪間差速模組242,其係與該第四對輪28以及該第七輸出軸243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二動力驅動該第四對輪28。本實施例中,該第四輪間差速模組242更具有由複數個齒輪所構成之一齒輪組2420與該第七輸出軸243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二動力,該齒輪組2420再將該第二動力轉換成兩輸出動力給與該第四對輪28耦接的輸出軸,以帶動該第四對輪28轉動。
請參閱第6圖所示,該圖係為本發明之車輛實施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該車輛3包括有一車殼體30以及一車輛動力傳輸系統2。該車輛3可以為陸行車輛或者是水陸兩用車輛。在本實施例中,該車輛3具有第一至第四對輪25-28。而該車輛3所具有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2可以採用第2圖至第5圖所示的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其中動力模組21設置在第一對輪25附近,且動力模組21輸出動力至車輛動力傳輸系統2上之減速裝置(或稱加力箱)20,設置在第一對輪25至第三對輪27之間,亦即動力模組21之引擎與變速箱及減速箱(或稱加力箱)設置車輛中央附近,使得車輛之重心位置可在中央位置,可以避免該車輛引擎重量過度集中在車頭位置,解決車輛之重心位置在前方位置,無法在水中浮游行駛之問題,其結構係如前所述,在此不作贅述。
以上所述,乃僅記載本發明為呈現解決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手段之較佳實施方式或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 發明專利實施之範圍。即凡與本發明專利申請範圍文義相符,或依本發明專利範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發明專利範圍所涵蓋。
2‧‧‧車輛動力傳輸系統
2a‧‧‧第一驅動模組
20‧‧‧減速裝置
200、201‧‧‧齒輪
202‧‧‧輸入軸
21‧‧‧動力模組
210‧‧‧引擎
211‧‧‧變速箱
212‧‧‧該接合/動力截斷裝置
2120‧‧‧外齒輪
2121‧‧‧內齒輪
213‧‧‧輸出軸
22‧‧‧動力轉換模組
220‧‧‧第一差速裝置
2200‧‧‧第一輸出軸
2201‧‧‧第二輸出軸
2202‧‧‧齒輪組
2203‧‧‧齒輪
221‧‧‧第二差速裝置
2210‧‧‧齒輪組
2211‧‧‧第三輸出軸
2212‧‧‧第四輸出軸
2213‧‧‧傘齒輪
2214‧‧‧傘齒輪
222‧‧‧第一輪間差速模組
2220‧‧‧傘齒輪
2221‧‧‧齒輪組
23‧‧‧第二驅動模組
231‧‧‧第二輪間差速模組
2310‧‧‧齒輪組
232‧‧‧傘齒輪
24a、24c‧‧‧第三驅動模組
240‧‧‧第三差速裝置
2400‧‧‧齒輪
2401‧‧‧齒輪組
2402‧‧‧第五輸出軸
2403‧‧‧第六輸出軸
2404、2405‧‧‧傘齒輪
241‧‧‧第三輪間差速模組
2410‧‧‧傘齒輪
2411‧‧‧齒輪組
24b、24d‧‧‧第四驅動模組
242‧‧‧第四輪間差速模組
2420‧‧‧傘齒輪
2421‧‧‧齒輪組
243‧‧‧第七輸出軸
25‧‧‧第一對輪
26‧‧‧第二對輪
27‧‧‧第三對輪
28‧‧‧第四對輪
29‧‧‧中心線
3‧‧‧車輛
30‧‧‧車殼體
4‧‧‧傳動模組
第1圖係為習用之八輪車輛傳動系統示意圖。
第2圖係為本發明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之實施例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接合/動力截斷裝置實施例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發明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第5圖係為本發明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又一實施例示意圖。
第6圖係為本發明之車輛實施例示意圖。
2‧‧‧車輛動力傳輸系統
2a‧‧‧第一驅動模組
20‧‧‧減速裝置(或稱加力箱)
200、201‧‧‧齒輪
202‧‧‧輸入軸
21‧‧‧動力模組
21‧‧‧動力模組
210‧‧‧引擎
211‧‧‧變速箱
212‧‧‧該接合/動力截斷裝置
213‧‧‧輸出軸
22‧‧‧動力轉換模組
220‧‧‧第一差速裝置
2200‧‧‧第一輸出軸
2201‧‧‧第二輸出軸
2202‧‧‧齒輪組
2203‧‧‧齒輪
221‧‧‧第二差速裝置
2210‧‧‧齒輪組
2211‧‧‧第三輸出軸
2212‧‧‧第四輸出軸
2213‧‧‧傘齒輪
2214‧‧‧傘齒輪
222‧‧‧第一輪間差速模組
2220‧‧‧傘齒輪
2221‧‧‧齒輪組
23‧‧‧第二驅動模組
231‧‧‧第二輪間差速模組
2310‧‧‧齒輪組
232‧‧‧傘齒輪
24a‧‧‧第三驅動模組
240‧‧‧第三差速裝置
2400‧‧‧齒輪
2401‧‧‧齒輪組
2402‧‧‧第五輸出軸
2403‧‧‧第六輸出軸
2404、2405‧‧‧傘齒輪
241‧‧‧第三輪間差速模組
2410‧‧‧傘齒輪
2411‧‧‧齒輪組
24b‧‧‧第四驅動模組
242‧‧‧第四輪間差速模組
2420‧‧‧傘齒輪
2421‧‧‧齒輪組
25‧‧‧第一對輪
26‧‧‧第二對輪
27‧‧‧第三對輪
28‧‧‧第四對輪

Claims (30)

  1. 一種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包括:一第一驅動模組,具有一減速裝置以及一動力轉換模組,該減速裝置其係輸出一驅動力,該動力轉換模組與該減速裝置耦接,並驅動一第一對輪;該動力轉換模組將該驅動力轉換成一第一動力以及一第二動力,該動力轉換模組更將該第一動力轉換成一第三動力與一第四動力,該第三動力用以驅動該第一對輪,該動力轉換模組更具有:一第一差速裝置,其係與該減速裝置相連接,該第一差速裝置具有一第一輸出軸以及一第二輸出軸,該第一輸出軸輸出該第一動力,該第二輸出軸與該第三驅動模組相耦接以輸出該第二動力給該第三驅動模組;一第二差速裝置,其係設置於該第一差速裝置之一側與該第一輸出軸相耦接,使該第一差速裝置位於該第二差速裝置與該第三驅動模組之間,該第二差速裝置將該第一動力分成該第三動力與該第四動力,該第二差速裝置更具有一第三輸出軸以輸出該第三動力,該第三輸出軸係平行該第二輸出軸,該第三輸出軸係平行該第一輸出軸,以及一第四輸出軸以輸出該第四動力給該第二驅動模組,該第四輸出軸係平行該第二輸出軸,該第四輸出軸係平行該第一輸出軸;以及一第一輪間差速模組,其係與該第一對輪以及該第三輸出軸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三動力驅動該第一對輪;一第二驅動模組,其係耦接於該第一驅動模組之一側, 並驅動一第二對輪;一第三驅動模組,其係耦接於該第一驅動模組之另一側,使該第一驅動模組位於該第二與第三驅動模組之間,並驅動一第三對輪;以及一第四驅動模組,其係與該第三驅動模組耦接,並驅動一第四對輪。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其中其中該第二驅動模組更包括有:一第二輪間差速模組,其係與該第四輸出軸相耦接,以接收該第四動力驅動該第二對輪。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其中第三驅動模組接收該第二動力,將該第二動力分成一第五動力及一第六動力,該第五動力用以驅動一第三對輪。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其中第四驅動模組接收該第六動力用以驅動一第四對輪。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其中該第三驅動模組更包括有:一第三差速裝置,其係與該第二輸出軸相耦接,該第三差速裝置更具有一第五輸出軸以及一第六輸出軸,該第三差速裝置將該第二動力轉換成該第五動力以及該第六動力,其中該第五輸出軸用以輸出該第五動力,該第五輸出軸係平行該第二輸出軸,該第五輸出軸係平行該第一輸出軸,該第六輸出軸用以輸出該第六動力,該第六輸出軸係平行該第二輸出軸,該第六 輸出軸係平行該第一輸出軸;以及一第三輪間差速模組,其係與該第三對輪以及該第五輸出軸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五動力驅動該第三對輪。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其中該第四驅動模組更包括有一第四輪間差速模組,其係與該第四對輪以及該第六輸出軸相耦接,以接收該第六動力驅動該第四對輪。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其中該第三驅動模組更包括有:一第三輪間差速模組,其係與該第三對輪以及該第二輸出軸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二動力驅動該第三對輪,該第三輪間差速模組更具有與該第二輸出軸同軸之一第七輸出軸以同步輸出該第二動力。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其中該第四驅動模組更包括有一第四輪間差速模組,其係與該第四對輪以及該第七輸出軸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二動力驅動該第四對輪。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其中該減速裝置之一端更耦接有一動力模組,其係提供一主動力給該減速裝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其中該動力模組以一輸出軸與該減速裝置之一輸入軸耦接,該輸出軸與該輸入軸同一直線。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其中該動力模組以一輸出軸與該減速裝置之一輸入軸耦 接,該輸出軸與該輸入軸之軸線相互平行。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其中該動力模組更包括有一引擎以及一變速箱,該引擎及變速箱設置在第一對輪附近。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其中該變速箱係藉由一接合/動力截斷裝置與該減速裝置耦接,該接合/動力截斷裝置係由一外齒輪以及一內齒輪,其中該外齒輪固接於該減速裝置之一驅動齒輪上,該內齒輪滑設於該外齒輪內且與該外齒輪內部相齒接。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其中該第一至第四對輪之中心建構出一中心線,該動力模組係設置於該中心線之一側,該第一至第四驅動模組設置於該中心線之另一側。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其中該第一驅動模組之減速裝置設置在第一對輪至第三對輪之間。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其中第二驅動模組接收該第四動力用以驅動第二對輪。
  17. 一種車輛,包括:一車殼體;以及一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其係設置於該車殼體的底部,該車輛動力傳輸系統更具有:一第一驅動模組,具有一減速裝置以及一動力轉換模組用以驅動一第一對輪,該減速裝置其係輸出一驅動力,該動力轉換模組與該減速裝置耦接,以將該驅動 力轉換成一第一動力以及一第二動力,該動力轉換模組更將該第一動力轉換成一第三與第四動力,該第三動力用以驅動該第一對輪;該動力轉換模組更具有:一第一差速裝置,其係與該減速裝置相連接,該第一差速裝置具有一第一輸出軸以及一第二輸出軸,該第一輸出軸輸出該第一動力,該第二輸出軸與該第三驅動模組相耦接以輸出該第二動力給該第三驅動模組;一第二差速裝置,其係設置於該第一差速裝置之一側與該第一輸出軸相耦接,使該第一差速裝置位於該第二差速裝置與該第三驅動模組之間,該第二差速裝置將該第一動力分成該第三動力與該第四動力,該第二差速裝置更具有一第三輸出軸以輸出該第三動力,該第三輸出軸係平行該第二輸出軸,該第三輸出軸係平行該第一輸出軸,以及一第四輸出軸以輸出該第四動力給該第二驅動模組,該第四輸出軸係平行該第二輸出軸,該第四輸出軸係平行該第一輸出軸;以及一第一輪間差速模組,其係與該第一對輪以及該第三輸出軸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三動力驅動該第一對輪;一第二驅動模組,其係耦接於該第一驅動模組之一側,以接收該第四動力驅動一第二對輪;以及一第三驅動模組,其係耦接於該第一驅動模組之另一側,使該第一驅動模組位於該第二與第三驅動模組之間,該第三驅動模組接收該第二動力以將該第二動力分成一第五動力驅動一第三對輪以及一第六 動力;以及一第四驅動模組,其係與該第三驅動模組耦接,以接收該第六動力驅動一第四對輪。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車輛,其中該第二驅動模組更包括有:一第二輪間差速模組,其係與該第四輸出軸相耦接,以接收該第四動力驅動該第二對輪。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車輛,其中該第三驅動模組更包括有:一第三差速裝置,其係與該第二輸出軸相耦接,該第三差速裝置更具有一第五輸出軸以及一第六輸出軸,該第三差速裝置將該第二動力轉換成該第五動力以及該第六動力,其中該第五輸出軸用以輸出該第五動力,該第五輸出軸係平行該第二輸出軸,該第五輸出軸係平行該第一輸出軸,該第六輸出軸用以輸出該第六動力,該第六輸出軸係平行該第二輸出軸,該第六輸出軸係平行該第一輸出軸;以及一第三輪間差速模組,其係與該第三對輪以及該第五輸出軸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五動力驅動該第三對輪。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車輛,其中該第四驅動模組更包括有一第四輪間差速模組,其係與該第四對輪以及該第六輸出軸相耦接,以接收該第六動力驅動該第四對輪。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車輛,其中該第三驅動模組更包括有: 一第三輪間差速模組,其係與該第三對輪以及該第二輸出軸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二動力驅動該第三對輪,該第三輪間差速模組更具有與該第二輸出軸同軸之一第七輸出軸以同步輸出該第二動力。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車輛,其中該第四驅動模組更包括有一第四輪間差速模組,其係與該第四對輪以及該第七輸出軸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二動力驅動該第四對輪。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車輛,其中該減速裝置之一端更耦接有一動力模組,其係提供一主動力給該減速裝置。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車輛,其中該動力模組以一輸出軸與該減速裝置之一輸入軸耦接,該輸出軸與該輸入軸同一直線。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車輛,其中該動力模組以一輸出軸與該減速裝置之一輸入軸耦接,該輸出軸與該輸入軸之軸線相互平行。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車輛,其中該動力模組更包括有一引擎以及一變速箱,該引擎及變速箱設置在第一對輪附近。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車輛,其中該變速箱係藉由一接合/動力截斷裝置與該減速裝置耦接,該接合/動力截斷裝置係由一外齒輪以及一內齒輪,其中該外齒輪固接於該減速裝置之一驅動齒輪上,該內齒輪滑設於該外齒輪內且與該外齒輪內部相齒接。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車輛,其中該第一至第四對輪之中心建構出一中心線,該動力模組係設置於該中心線之一側,該第一至第四驅動模組設置於該中心線之另一側。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車輛,其中該車輛為一陸行車輛或一水陸兩用車輛。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車輛,其中該第一驅動模組之減速裝置設置在第一對輪與第三對輪之間。
TW101146098A 2012-12-07 2012-12-07 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及使用該系統之車輛 TWI5103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6098A TWI510383B (zh) 2012-12-07 2012-12-07 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及使用該系統之車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6098A TWI510383B (zh) 2012-12-07 2012-12-07 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及使用該系統之車輛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2462A TW201422462A (zh) 2014-06-16
TWI510383B true TWI510383B (zh) 2015-12-01

Family

ID=51393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6098A TWI510383B (zh) 2012-12-07 2012-12-07 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及使用該系統之車輛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103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7783A (zh) * 2021-11-30 2022-04-15 江苏汇智高端工程机械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下偏取力功能的桥箱一体总成及全地面起重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22792A1 (de) * 1982-06-18 1983-12-22 Hermann Dr.-Ing. 3302 Cremlingen Klaue Gepanzertes radkraftfahrzeug
US4862987A (en) * 1986-08-08 1989-09-05 Paul Legueu All-wheel-drive off-highway vehicle
US6085853A (en) * 1997-09-10 2000-07-11 Steyr-Daimler-Puch Aktiengesellschaft Drive system for multi-axle motor vehicle
CN2933945Y (zh) * 2006-06-30 2007-08-15 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 七桥超重型多功能特种汽车
US20070272453A1 (en) * 2003-10-03 2007-11-29 J.C.L. Technology L.L.C. Power Plant and Driveline for Vehicl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22792A1 (de) * 1982-06-18 1983-12-22 Hermann Dr.-Ing. 3302 Cremlingen Klaue Gepanzertes radkraftfahrzeug
US4862987A (en) * 1986-08-08 1989-09-05 Paul Legueu All-wheel-drive off-highway vehicle
US6085853A (en) * 1997-09-10 2000-07-11 Steyr-Daimler-Puch Aktiengesellschaft Drive system for multi-axle motor vehicle
US20070272453A1 (en) * 2003-10-03 2007-11-29 J.C.L. Technology L.L.C. Power Plant and Driveline for Vehicles
CN2933945Y (zh) * 2006-06-30 2007-08-15 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 七桥超重型多功能特种汽车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ECHNICAL MANUAL MAINTENANCE INSTRUCTIONS ORGANIZATIONAL MAINTENANCE,M977 SERIES 8 x 8 HEAVY EXPANDED MOBILITY TACTICAL TRUCKS (HEMTT),TM 9-2320-279-20-1,APRIL 198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2462A (zh) 2014-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62693B1 (ko) 유성기어열을 이용한 동력분기식 선박추진용 감속기
WO2011072004A3 (en) Disconnecting rear drive axle for longitudinally arranged powertrains
CN205244271U (zh) 一种越野用全时六驱汽车分动箱
MY164114A (en)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03770622A (zh) 用于车辆的混合动力推进系统和用于该推进系统的变速器
CN103052830A (zh) 用于汽车的功率分支变速器
TWI510383B (zh) 車輛動力傳輸系統及使用該系統之車輛
CN104373528B (zh) 电控机械式变速箱结构
CN203926675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行星差减速器
CN203666394U (zh) 带分动箱装置的组合变速器总成
CN102312974B (zh) 双输出水力发电行星增速器
CN104373531B (zh) 一种电控机械式变速箱结构
KR101744394B1 (ko) 모터 휠 구동 장치
CN202182173U (zh) 矿用自卸车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架
CN203157684U (zh) 一种可降低整车高度的车辆传动系统
CN201661671U (zh) 同向扭矩和速度分流输出机构
JP6251805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06641120B (zh) 三挡变速传动方法
CN211009794U (zh) 一种侧面叉车的机械传动装置
RU2477400C1 (ru) Тросовый привод второго ведущего мост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1532299A (zh) 一种平地机驱动桥与平衡箱传动系统
CN201214375Y (zh) 同侧驱动桥式混合动力耦合装置
CN204327881U (zh) 电控机械式变速箱结构
CN215096990U (zh) 混动变速器及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CN102562993B (zh) 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及其扭矩传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