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9387B - 伺服器 - Google Patents

伺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9387B
TWI509387B TW102129580A TW102129580A TWI509387B TW I509387 B TWI509387 B TW I509387B TW 102129580 A TW102129580 A TW 102129580A TW 102129580 A TW102129580 A TW 102129580A TW I509387 B TWI509387 B TW I50938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device
tray
electrical connection
engaging
ser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9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8444A (zh
Inventor
Ming-Gang Li
ji-peng Xu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Corp
Priority to TW1021295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938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08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84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9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9387B/zh

Link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伺服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伺服器,特別是一種優化內部空間配置的伺服器。
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伺服器已成為業界廣為使用的資訊處理系統。伺務器中通常包括有主機板、電源供應器、各式磁碟機、…等。
為了提供消費者較佳的服務品質,各家廠商極欲提升伺服器之性能。其中,伺服器之性能提升與主機板的數量有正比之關係,若主機板的數量增加,則將可提升伺服器的效能。然而,由於伺服器之內部空間有限,故無法無限制地增加主機板的數量。因此,如何優化伺服器內部之空間配置,盡可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增設主機板的數量來提升伺服器的性能,將是廠商正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
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伺服器,藉以改善伺服器內部空間無法有效利用的問題。
本發明所揭露的伺服器包含一外殼、二儲存裝置載盤二主機板載盤及二主機板模組。外殼內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間及一第二容置空間。第一容置空間與第二容置空間各具有相疊的一第一存放區及一第二存放區。二儲存裝置載盤分別承載有多個儲存裝置。二儲存裝置載盤及二主 機板載盤分別可抽離地設於二第一存放區及二第二存放區。二主機板模組分別設於二主機板載盤。各主機板模組分別包括一主機板及設於主機板的至少一中央處理器。
根據上述本發明所揭露的伺服器,於外殼內設置具有相疊 之第一存放區與第二存放區的第一容置空間及一第二容置空間,以優化伺服器內部之空間配置而盡可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增設主機板或儲存裝置的數量來提升伺服器的性能。
以上關於本發明內容的說明及以下實施方式的說明係用以 示範與解釋本發明的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的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的解釋。
10‧‧‧伺服器
11‧‧‧儲存裝置載盤
110‧‧‧定位槽
111‧‧‧第一卡合槽
112‧‧‧第二卡合槽
113‧‧‧第三卡合槽
115‧‧‧導引柱
116‧‧‧螺帽
12‧‧‧托盤
1200‧‧‧收容空間
121‧‧‧底板
1210‧‧‧突起部
121a‧‧‧上表面
121b‧‧‧導引槽
122‧‧‧側牆
1220‧‧‧開槽
122a‧‧‧內側面
122b‧‧‧外側面
122c‧‧‧側牆貫通孔
123‧‧‧底板貫通孔
123a‧‧‧第一端
123b‧‧‧第二端
13‧‧‧彈性件
131‧‧‧彈臂端
1310‧‧‧主體部
132‧‧‧固定部
133‧‧‧受推部
133a‧‧‧斜邊
134‧‧‧延伸部
135‧‧‧延伸部貫通孔
135a‧‧‧第一端
135b‧‧‧第二端
14‧‧‧卡位部
15‧‧‧擋塊
151‧‧‧頭部
152‧‧‧頸部
16‧‧‧把手
1600‧‧‧卡合部
1601‧‧‧施力端
161‧‧‧第一卡合凸起
162‧‧‧第二卡合凸起
17‧‧‧卡位凸柱
241‧‧‧根部
242‧‧‧端部
510‧‧‧第一容置空間
511‧‧‧第一存放區
512‧‧‧第二存放區
520‧‧‧第二容置空間
521‧‧‧第一存放區
522‧‧‧第二存放區
610‧‧‧外殼
611‧‧‧底板
611a‧‧‧第一側邊
611b‧‧‧第二側邊
611c‧‧‧第三側邊
611d‧‧‧第四側邊
612‧‧‧第一側板
613‧‧‧第二側板
614‧‧‧第一隔板
615‧‧‧第二隔板
615a‧‧‧第三支撐件
615b‧‧‧第四支撐件
616‧‧‧第一板件
617‧‧‧第二板件
617a‧‧‧第一支撐件
617b‧‧‧第二支撐件
618‧‧‧第三板件
618a‧‧‧第一支撐件
618b‧‧‧第二支撐件
619‧‧‧第四板件
619a‧‧‧第三支撐件
619b‧‧‧第四支撐件
620‧‧‧組裝板件
623‧‧‧定位柱
625‧‧‧補強板件
630‧‧‧第一轉接電路板
631‧‧‧第一電連接部
632‧‧‧第二電連接部
633‧‧‧第三電連接部
635‧‧‧第二轉接電路板
636‧‧‧第一電連接部
637‧‧‧第二電連接部
638‧‧‧第三電連接部
640‧‧‧電源模組
641‧‧‧轉接板
642‧‧‧線纜
650‧‧‧資料儲存模組
660‧‧‧風扇
690‧‧‧主機板系統
700‧‧‧主機板載盤
710‧‧‧定位槽
800‧‧‧主機板模組
810‧‧‧主機板
811‧‧‧第四電連接部
820‧‧‧中央處理器
830‧‧‧記憶體
90‧‧‧儲存裝置
91‧‧‧第一卡位孔
92‧‧‧第二卡位孔
93‧‧‧電性連接纜線
94‧‧‧訊號轉接板
95‧‧‧第五電連接部
96‧‧‧第六電連接部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伺服器的立體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之分解示意圖。
第3圖為第1圖之前視示意圖。
第4A圖為第1圖之儲存裝置載盤與儲存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第4B圖為第4A圖之部分分解示意圖。
第4C圖為第4B圖之儲存裝置尚未置放於托盤且托盤位於第二位置時之俯視示意圖。
第4D圖繪示第4B圖之儲存裝置尚未置放於托盤且托盤位於第一位置時之俯視圖。
第4E圖為第4B圖之儲存裝置置放於托盤且托盤位於第二位置時之俯 視圖。
第4F圖繪示第4B圖之儲存裝置置放於托盤且托盤位於第一位置時之俯視圖。
請參照第1圖至第3圖,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伺服器的立體示意圖,第2圖為第1圖之分解示意圖。第3圖為第1圖之前視示意圖。
本實施例之伺服器10包含一外殼610、一第一轉接電路板630、一第二轉接電路板635、二電源模組640、資料儲存模組650、複數個風扇660、二儲存裝置載盤11、二主機板載盤700及二主機板模組800。
外殼610包含一底板611、一第一側板612、一第二側板613、一第一隔板614及一第二隔板615。底板611具有一第一側邊611a、一第二側邊611b、一第三側邊611c及一第四側邊611d,第二側邊611b相對於第一側邊611a,且第三側邊611c與第四側邊611d分別連接於第一側邊611a與第二側邊611b之間,第一側板612及第二側板613分別豎立於底板611之第一側邊611a及第二側邊611b。第一隔板614與第二隔板615分別豎立於第一側板612與第二側板613之間,且第一隔板614介於第一側板612與第二隔板615之間。其中,第一側板612、第二側板613、第一隔板614及第二隔板615實質上彼此平行,也就是說,排除組裝誤差與加工誤差的因素之外,第一側板612、第二側板613、第一隔板614及第二隔板615係彼此平行的。
更進一步來說,第一側板612包含彼此相疊設的一第一板 件616及一第二板件617。第二板件617位於第一板件616與第一隔板614之間。第一隔板614包含彼此相疊設的一第三板件618及一第四板件619,第三板件618位於第二板件617與第四板件619之間。第二板件617與第三板件618分隔出一第一容置空間510,且第四板件與第二隔板615分隔出一第二容置空間520。其中,第二板件617與第三板件618各具有至少一第一支撐件617a、618a及至少一第二支撐件617b、618b。至少一第一支撐件617a、618a位於至少一第二支撐件617b、618b與底板611之間,且至少二第一支撐件617a、618a彼此相對以及至少二第二支撐件617b、618b彼此相對。第四板件619與第二隔板615各具有至少一第三支撐件615a、619a及至少一第四支撐件615b、619b。至少一第三支撐件615a、619a位於至少一第四支撐件615b、619b與底板611之間,且至少二第三支撐件615a、619a彼此相對和至少二第四支撐件615b、619b彼此相對。
第二板件617、第三板件618及位於第二板件617與第三板 件618上之各第一支撐件617a、618a分隔出第一容置空間510之一第一存放區511,且位於第二板件617與第三板件618上之各第一支撐件617a、618a構成第一容置空間510之第一存放區511之導軌。
第二板件617、第三板件618及位於第二板件617與第三板 件618上之各第二支撐件617b、618b分隔出第一容置空間510之一第二存放區512,且位於第二板件617與第三板件618上之各第二支撐件617b、618b構成第一容置空間510之第二存放區512之導軌。
第四板件619、第二隔板615及位於第四板件619與第二隔 板615上之各第三支撐件615a、619a分隔出第二容置空間520之一第一存 放區521,且位於第四板件619與第二隔板615上之各第三支撐件615a、619a構成第二容置空間520之第一存放區521之導軌。
第四板件619、第二隔板615及位於第四板件619與第二隔 板615上之各第四支撐件615b、619b分隔出第二容置空間520之一第二存放區522,且位於第四板件619與第二隔板615上之各第四支撐件615b、619b構成第二容置空間520之第二存放區522的導軌。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板件617、第三板件618、第四 板件619及第二隔板615是鉚接於底板611上,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板件617、第三板件618、第四板件619及第二隔板615也可以是用螺絲鎖合的方式固定於底板611上。
綜上所述,第一容置空間510之第一存放區511、521與第 二存放區512、522相疊於第一隔板614與第一側板612之間,第二容置空間520之第一存放區511、521與第二存放區512、522相疊於第一隔板614與第二隔板615之間。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撐件617a、618a、第二支撐 件617b、618b、第三支撐件615a、619a及第四支撐件615b、619b係由板件衝壓所形成,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支撐件617a、618a、第二支撐件617b、618b、第三支撐件615a、619a及第四支撐件615b、619b也可以是個別獨立之構件分別固定於對應之第二板件617、第三板件618、第四板件619及第二隔板615。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板件617、第三板件618、第四板件619 及第二隔板615各具有至少二定位柱623。
在本實施例及其他實施例中,外殼610更包含一組裝板件 620,其相對兩側分別連接第一側板612與第二側板613,第二板件617、第三板件618、第四板件619及第二隔板615位於組裝板件620與第三側邊611c之間。
在本實施例及其他實施例中,伺服器10更包含一補強板件 625,位於第二容置空間520之上方,補強板件625一端固接於第一隔板614,相反另一端固接於第二隔板615。此外,在本實施例及其他實施例中,補強板件625還可以與組裝板件620固接,以補強第一隔板614與第二隔板615之結構強度。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轉接電路板630與第二轉接電路板635 係平行底板611地設置於第一側板612與第二側板613之間,且第二轉接電路板635位於第一轉接電路板630上方。第一轉接電路板630各具有一第一電連接部631、一第二電連接部632及一第三電連接部633。第二轉接電路板635各具有一第一電連接部636、一第二電連接部637及一第三電連接部638。二第一電連接部631、636對應於第一容置空間510。二第二電連接部632、637對應於第二容置空間520。第三電連接部633、638位於第二隔板615與第二側板613之間。其中,第一電連接部631、636、第二電連接部632、637與第三電連接部633、638係以金手指為例,金手指係指鍍於電路板表面之電極。
二電源模組640位於第二隔板615與第二側板613之間,且 二電源模組640各具有一轉接板641及一線纜642,二轉接板641分別透過二線纜642電性連接於二第三電連接部633。在實施例中,二電源模組640 外更裝設固定於一方形框架內,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不裝設於方形框架內。
資料儲存模組650設於底板611,並鄰近於底板611之第四 側邊611d。詳細來說,資料儲存模組650位於組裝板件625與第四側邊611d之間,而資料儲存模組650內含陣列排列之多個硬碟。
這些風扇660裝設於組裝板件620,且介於資料儲存模組650 與組裝板件620之間。這些風扇660分別產生散熱氣流吹向第一容置空間510與第二容置空間520。
二主機板載盤700與二儲存裝置載盤11分別可抽離地設於 第一存放區511、521與第二存放區512、522。詳細來說,二主機板載盤700與二儲存裝置載盤11分別可抽離地設於二第一存放區511、521及二第二存放區512、522內之各支撐件115a、115b、117a、117b、118a、118b、119a、119b上,從而使二主機板載盤700與二儲存裝置載盤11上下分為兩排,左右也分為兩排。
各主機板模組800設於主機板載盤700上的一。各主機板模 組800分別包括一主機板810、設置並電性連接於主機板810的至少一中央處理器820及至少一記憶體830。各主機板810設於各主機板載盤700上。 這些主機板810各具有一第四電連接部811,這些第四電連接部811分別可分離地電性連接於第一轉接電路板630之第一電連接部631與第二電連接部632,以令這些主機板810透過第一轉接電路板630和電源模組640電性連接。本實施例之中央處理器820的數量為二,記憶體830的數量為16,每一個中央處理器820之相對兩側各配置4個記憶體830。
此外,各主機板載盤700於鄰近於組裝板件620之一側各具 有至少一定位槽710,各至少一定位槽710分別可分離地卡合於各至少一定位柱623,以精準令主機板載盤700上之主機板810之各第四電連接部811能夠和第一轉接電路板630上之第一電連接部631與第二電連接部632位於同一水平高度而增加兩者之間插拔的順暢度。除此之外,也可降低兩者之間電路損毀的機率。
接著繼續描述儲存裝置載盤11與儲存裝置90。請參照第4A 及4B圖,第4A圖為第1圖之儲存裝置載盤與儲存裝置的立體示意圖,第4B圖為第4A圖之部分分解示意圖。本發明之伺服器10更包含多個托盤12。 儲存裝置載盤11用以承載一個至多個托盤12,但不限制其數量。若儲存裝置載盤11裝載托盤12的數量為多個時,這些托盤12的排列成一直線,且排列方向與儲存裝置載盤11的抽拉方向平行。每個托盤12能夠托載一個儲存裝置90。儲存裝置90例如為硬碟。伺服器10更包含二訊號轉接板94,分別設於二儲存裝置載盤11並且與第一轉接電路板630及第二轉接電路板635平行。每一訊號轉接板94具有一第五電連接部95與多個第六電連接部96。第五電連接部95為設於對應訊號轉接板94上的電連接器。位於第一容置空間510之第五電連接部95可分離地與第二轉接電路板635之第一電連接部636電性連接。位於第二容置空間520之第五電連接部95可分離地與第二轉接電路板635之第二電連接部637電性連接。托盤12上之各儲存裝置90分別透過一電性連接纜線93與各第六電連接部96電性連接。
儲存裝置載盤11固設有多個擋塊15,於本實施方式中每個 托盤12對應兩對擋塊15,鑑於每對擋塊15作用相同,以下圍繞其中一對 擋塊15進行描述。
托盤12形成有收容儲存裝置90的一收容空間1200。詳細 來說,托盤12包括相連的一底板121與兩側牆122、於收容空間1200相反兩側的二彈性件13及一端固定於底板121的把手16。底板121具有一上表面121a,側牆122具有相對的一內側面122a及一外側面122b。儲存裝置90容置於底板121之上表面121a及側牆122之內側面122a之間。多個向上延伸的卡位凸柱17設置於托盤12之底板121上。托盤12托載儲存裝置90時,卡位凸柱17至少部分位於儲存裝置90底面的第二卡位孔92中。托盤12之底板121具有兩個導引槽121b。固設於儲存裝置載盤11之導引柱115穿過導引槽121b並具有外螺紋,螺帽116與導引柱115螺接,從而將托盤12限定在儲存裝置載盤11上。二導引槽121b呈長條形並相平行,儲存裝置載盤11之導引柱115穿過對應的導引槽121b進入收容空間1200,托盤12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時,導引柱115相對於托盤12沿著導引槽121b移動,二導引槽121b導引托盤12沿直線方向移動。
彈性件13包括相連的一彈臂端131與一固定部132。固定 部132例如以鉚接方式固設於側牆122之外側面122b。彈臂端131包括一受推部133及向收容空間1200延伸的一卡位部14。於本實施方式中,受推部133呈平行於底板121的片狀,卡位部14呈凸柱狀。彈臂端131位於一卡合位置時(此時托盤12連同儲存裝置90於第一位置),卡位部14至少部分位於儲存裝置90側邊的第一卡位孔91中。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卡位孔91為圓孔。彈臂端131位於一釋放位置時(此時托盤12連同儲存裝置90於第二位置),卡位部14離開儲存裝置90側邊的第一卡位孔91。受推部133朝 向內側面122a之法線方向N1、N2凸出。較接近負X方向的側牆122其內側面122a之法線方向N1為正X方向。較接近正X方向的側牆122其內側面122a之法線方向N2為負X方向。受推部133位於底板121之上表面121a上方。於托盤12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過程中,擋塊15推抵受推部133使彈臂端131向托盤12外側偏移(從卡合位置離開而移動至釋放位置),使卡位部14離開儲存裝置90側邊的第一卡位孔91。當托盤12連同儲存裝置90處於第一位置時,各受推部133與對應的擋塊15相分離。彈臂端131位於彈性件13之末端,固定部132位於彈性件13之中央。
受推部133延伸入收容空間1200並設有一斜邊133a,托盤 12可同儲存裝置90一起相對於二擋塊15沿一直線方向(即正Y方向)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受推部133的斜邊133a相對於直線方向傾斜,隨著托盤12連同儲存裝置90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動,擋塊15相對於托盤12沿對應的受推部133的斜邊133a移動並且推抵斜邊133a以促使相應的彈臂端131逐漸向托盤12之外側偏移。直線方向平行於底板121與側牆122。更進一步來說,直線方向與儲存裝置載盤11之抽拉方向垂直。
把手16固定於底板121。儲存裝置載盤11具有依序排列的 一第一卡合槽111、一第二卡合槽112及一第三卡合槽113。把手16包括貼靠儲存裝置載盤11的卡合部1600及自卡合部1600彎折延伸出的施力端1601,卡合部1600具有依序排列的一第一卡合凸起161及一第二卡合凸起162。於托盤12位於第一位置時,第一卡合凸起161位於第一卡合槽111中且第二卡合凸起162位於第二卡合槽112中。此時,托盤12之位置被限定而不易移動。於拉起把手16時,第一卡合凸起161脫離於第一卡合槽111 且第二卡合凸起162脫離於第二卡合槽112。使得托盤能移動至第二位置。 於托盤12位於第二位置時,第一卡合凸起161位於第二卡合槽112中且第二卡合凸起162位於第三卡合槽113中。此時,托盤12之位置被限定而不易移動。於拉起把手16時,第一卡合凸起161脫離於第二卡合槽112且第二卡合凸起162脫離於第三卡合槽113。使得托盤能移動至第一位置。連接於儲存裝置90之電性連接纜線93能夠延伸於把手16的施力端1601與儲存裝置載盤11之間。
於本實施例中,側牆122具有側牆貫通孔122c,對應於卡 位部14。於托盤12連同儲存裝置90於第一位置時(此時彈性件13之彈臂端131位於卡合位置),卡位部14穿過側牆貫通孔122c且至少部分位於儲存裝置90側邊的第一卡位孔91中。
彈性件13還包括一延伸部134,設置於彈臂端131並朝向 內側面122a之法線方向N1、N2凸出且位於托盤12及儲存裝置載盤11之間。當托盤12連同儲存裝置90於第一位置時,其中二擋塊15相向抵壓對應的二延伸部貫通孔135的內緣以相向拉拽二彈臂端131,以使儲存裝置90被夾持於二彈臂端131之間。擋塊15對延伸部貫通孔135內緣的抵壓最終轉化為對儲存裝置90的夾持力,需要說明的是儲存裝置90被夾持於二彈臂端131之間,可以是直接夾持,即二彈臂端131直接夾持儲存裝置90;也可是本實施方式中的間接夾持,即由於兩側牆122隔在了彈臂端131與儲存裝置90之間,二彈臂端131相向抵壓兩側牆122並且通過兩側牆122去接觸夾持儲存裝置90。
托盤12之底板121設有與延伸部134對應的突起部1210, 各突起部1210與儲存裝置載盤11之間皆形成供對應的延伸部移動的一活動空間S,各突起部1210皆具有一底板貫通孔123,擋塊15穿過底板貫通孔123並可相對於托盤12於對應的底板貫通孔123內移動。底板貫通孔123為長形葫蘆孔狀且具有一第一端123a及一第二端123b。於托盤12位於第一位置時,擋塊15位於底板貫通孔123之第一端123a。於托盤12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擋塊15從底板貫通孔123之第一端123a移動至底板貫通孔123之第二端123b。
擋塊15具有一頭部151及一頸部152。頭部151之寬度大 於頸部152之寬度。底板貫通孔123之第一端123a之寬度介於頭部151之寬度及頸部152之寬度之間。底板貫通孔123之第二端123b之寬度大於頭部151之寬度。延伸部134具有一延伸部貫通孔135,擋塊15穿過延伸部貫通孔135。托盤12相對於儲存裝置載盤11移動而使擋塊15於延伸部貫通孔135內移動。側牆122設有一開槽1220,當托盤12連同儲存裝置90於第一位置時,各受推部133穿過的對應的開槽1220並延伸入收容空間1200,各突起部1210位於對應的受推部133與延伸部134之間。當托盤12連同儲存裝置90處於第一位置時,各延伸部134收容於對應的活動空間S,托盤12連同儲存裝置90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過程中,各延伸部134隨著相應的彈臂端131偏移而向對應的活動空間S的外側移動。延伸部貫通孔135為長形且具有一第一端135a及一第二端135b。於托盤12位於第一位置時,擋塊15位於延伸部貫通孔135之第一端135a。於托盤12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擋塊15從延伸部貫通孔135之第一端135a移動至延伸部貫通孔135之第二端135b。延伸部貫通孔135之第一端135a之寬度介 於頭部151之寬度及頸部152之寬度之間。延伸部貫通孔135之第二端135b之寬度大於頭部151之寬度。為了增強對托盤12的固定,於本實施方式中,當托盤12連同儲存裝置90處於第一位置時,擋塊15與底板121的上表面121a干涉以向下抵壓底板121上表面121a,具體而言擋塊15向下抵壓突起部1210。
彈臂端131包括板狀的一主體部1310,受推部133及延伸 部134皆自主體部1310彎折延伸出,卡位部14為固定於主體部1310的一凸柱,當托盤12連同儲存裝置90處於第一位置時,主體部1310貼靠並抵壓於相應的側牆122外側。主體部1310與固定部132相連,固定部132固定(例如鉚接)於相應的側牆122的外側以使彈臂端131裝設於相應的側牆122。
請參照第4C及4D圖,第4C圖為第4B圖之儲存裝置尚未 置放於托盤且托盤位於第二位置時之俯視示意圖,第4D圖繪示第4B圖之儲存裝置尚未置放於托盤且托盤位於第一位置時之俯視圖。如第4C圖所示,當使用者要將托盤12裝設於儲存裝置載盤11時,擋塊15能從延伸部貫通孔135之第二端135b及底板貫通孔123之第二端123b貫穿底板121及延伸部134。再往外撥開彈臂端131,令擋塊15推抵受推部133。第一卡合凸起161位於第二卡合槽112中且第二卡合凸起162位於第三卡合槽113中。利用導引柱115及螺帽116限定儲存裝置載盤11及托盤12,導引槽121b與導引柱115的配合限定托盤12的移動方向,使得托盤12能沿著正負Y方向相對於儲存裝置載盤11移動,但不會沿著正負X方向相對於儲存裝置載盤移動。
當使用者要將托盤12推入第一位置時,能朝向正Z方向拉 起把手16,使第一卡合凸起161脫離第二卡合槽112且使第二卡合凸起162脫離第三卡合槽113。使用者能直接朝負Y方向推移托盤12,而使得電子裝置10如第4D圖所示,托盤12位於第一位置。此時,擋塊15位於底板貫通孔123之第一端123a及延伸部貫通孔135之第一端135a,而不推抵受推部133。放開把手16後,第一卡合凸起161位於第一卡合槽111中,第二卡合凸起162位於第二卡合槽112中。
當要將托盤12推至第二位置,以準備裝設儲存裝置90時, 能朝向正Z方向拉起把手16,使第一卡合凸起161脫離第一卡合槽111且使第二卡合凸起162脫離第二卡合槽112。使用者能直接朝正Y方向推移托盤12,而使得電子裝置10如第4C圖所示,托盤12位於第二位置。此時,擋塊15從底板貫通孔123之第一端123a移動至底板貫通孔123之第二端123b,且擋塊15從延伸部貫通孔135之第一端135a移動至延伸部貫通孔135之第二端135b。此時,擋塊15推抵受推部133使彈臂端131離開托盤12而移動至釋放位置。放開把手16後,第一卡合凸起161位於第二卡合槽112中且第二卡合凸起162位於第三卡合槽113中。
請參照第4E及4F圖,第4E圖為第4B圖之儲存裝置置放 於托盤且托盤位於第二位置時之俯視圖,第4F圖繪示第4B圖之儲存裝置置放於托盤且托盤位於第一位置時之俯視圖。如第4E圖所示,當使用者要將儲存裝置90裝設於電子裝置10時,托盤12位於第二位置,且彈臂端131位於釋放位置。此時,儲存裝置90亦能藉由電性連接纜線93與其他電子裝置電性連接。接著,將儲存裝置90底面的第二卡位孔92對準卡位凸柱17, 使卡位凸柱17至少部分位於儲存裝置90底面的第二卡位孔92中。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卡位孔92為圓孔。此時,儲存裝置90於正負X方向及正負Y方向上不會相對於托盤12移動。使用者能朝向正Z方向拉起把手16,使第一卡合凸起161脫離第二卡合槽112且使第二卡合凸起162脫離第三卡合槽113。使用者能直接朝負Y方向移動儲存裝置90與托盤12,而使得電子裝置10如第4F圖所示,托盤12位於第一位置。此時,擋塊15不推抵受推部133。卡位部14至少部分位於儲存裝置90側邊的第一卡位孔91中。此時,儲存裝置90於正負Y方向及正負Z方向上不會相對於托盤12移動。放開把手16後,第一卡合凸起161位於第一卡合槽111中,第二卡合凸起162位於第二卡合槽112中。
當使用者要拆下儲存裝置90時,能朝向正Z方向拉起把手 16,使第一卡合凸起161脫離第一卡合槽111且使第二卡合凸起162脫離第二卡合槽112。使用者能直接朝正Y方向移動儲存裝置90與托盤12,而使得電子裝置10如第4E圖所示,托盤12位於第二位置。此時,擋塊15推抵受推部133使彈臂端131離開托盤12而移動至釋放位置,卡位部14離開儲存裝置90側邊的第一卡位孔91。放開把手16後,第一卡合凸起161位於第二卡合槽112中且第二卡合凸起162位於第三卡合槽113中。儲存裝置90便能沿正Z方向離開電子裝置10。如此在裝設或拆卸儲存裝置90時,便不必使用螺釘鎖固儲存裝置90,而能減少裝設或拆卸儲存裝置90的麻煩以及所花費的時間。
根據上述本發明所揭露的伺服器,於外殼內設置具有相疊 之第一存放區與第二存放區的第一容置空間及一第二容置空間,以優化伺 服器內部之空間配置而盡可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增設主機板的數量來提升伺服器的性能。
此外,更進一步透過轉接電路板來優化伺服器內部之線路 配置。
再者,透過補強板件與組裝板件來強化伺服器內之第一隔 板與第二隔板的結構強度。
雖然本發明的實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舉凡依本發明申請範圍所述的形狀、構造、特徵及數量當可做些許的變更,因此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伺服器
11‧‧‧儲存裝置載盤
110‧‧‧定位槽
12‧‧‧托盤
90‧‧‧儲存裝置
93‧‧‧電性連接纜線
94‧‧‧訊號轉接板
95‧‧‧第五電連接部
96‧‧‧第六電連接部
610‧‧‧外殼
611‧‧‧底板
611a‧‧‧第一側邊
611b‧‧‧第二側邊
611c‧‧‧第三側邊
611d‧‧‧第四側邊
612‧‧‧第一側板
613‧‧‧第二側板
614‧‧‧第一隔板
615‧‧‧第二隔板
616‧‧‧第一板件
617‧‧‧第二板件
617a‧‧‧第一支撐件
617b‧‧‧第二支撐件
618‧‧‧第三板件
619‧‧‧第四板件
619a‧‧‧第三支撐件
619b‧‧‧第四支撐件
620‧‧‧組裝板件
623‧‧‧定位柱
625‧‧‧補強板件
630‧‧‧第一轉接電路板
631‧‧‧第一電連接部
632‧‧‧第二電連接部
633‧‧‧第三電連接部
635‧‧‧第二轉接電路板
636‧‧‧第一電連接部
637‧‧‧第二電連接部
638‧‧‧第三電連接部
640‧‧‧電源模組
641‧‧‧轉接板
642‧‧‧線纜
650‧‧‧資料儲存模組
660‧‧‧風扇
690‧‧‧主機板系統
700‧‧‧主機板載盤
710‧‧‧定位槽
800‧‧‧主機板模組
810‧‧‧主機板
811‧‧‧第四電連接部
820‧‧‧中央處理器
830‧‧‧記憶體

Claims (10)

  1. 一種伺服器,包含:一外殼,該外殼內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間及一第二容置空間,該第一容置空間與該第二容置空間各具有相疊的一第一存放區及一第二存放區;二儲存裝置載盤,分別承載有多個儲存裝置;二主機板載盤,該二儲存裝置載盤及該二主機板載盤分別可抽離地設於該二第一存放區及該二第二存放區;二主機板模組,分別設於該二主機板載盤,各主機板模組分別包括一主機板及設於該主機板的至少一中央處理器;一第一轉接電路板,該第一轉接電路板具有一第一電連接部、一第二電連接部,該第一轉接電路板的該第一電連接部對應於該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一轉接電路板的該第二電連接部對應於該第二容置空間;以及一第二轉接電路板,該第二轉接電路板位於該第一轉接電路板上方並且具有一第一電連接部、一第二電連接部,該第二轉接電路板之該第一電連接部對應於該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二轉接電路板之該第二電連接部對應於該第二容置空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伺服器,更包含二托盤,分別設於該二儲存裝置載盤,形成有收容其中一儲存裝置的一收容空間,每一該托盤包含位於該收容空間之底側的一底板及位於該收容空間相反兩側的二彈性件,各該彈性件皆設有一彈臂端,該儲存裝置位於該二彈臂端之間,各該彈臂端皆設有一受推部及向該收容空間延伸的一卡位部,該儲存裝置載盤固設 有從該托盤的該底板延伸入該收容空間並與該二受推部分別對應的二擋塊,該托盤配置於該儲存裝置載盤並可同該儲存裝置一起相對於該二擋塊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其中,該儲存裝置相反兩側設有與該二卡位部分別對應的二第一卡位孔,當該托盤連同該儲存裝置處於該第一位置時,該卡位部至少部分位於對應的該第一卡位孔中,隨著該托盤連同該儲存裝置相對於各該擋塊從該第一位置向該第二位置移動,各該擋塊分別對應推抵各該受推部以向托盤外側推移各該彈臂端,從而使各該彈臂端的該卡位部脫離對應的該第一卡位孔。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伺服器,其中該托盤可同該儲存裝置一起相對於該二擋塊沿一直線方向從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各該受推部延伸入該收容空間並設有相對於該直線方向傾斜的一斜邊,隨著該托盤連同該儲存裝置從該第一位置向該第二位置移動,各該擋塊相對於該托盤分別對應沿著各該斜邊移動並分別對應推抵各該斜邊以促使各該彈臂端逐漸向該托盤之外側偏移。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伺服器,還包含一端固定於該底板的一把手,該儲存裝置載盤具有依序排列的一第一卡合槽、一第二卡合槽及一第三卡合槽,該把手包含貼靠該儲存裝置載盤的一卡合部及自該卡合部彎折延伸出的施力端,該卡合部具有依序排列的一第一卡合凸起及一第二卡合凸起,於該托盤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卡合凸起處於該第一卡合槽中且該第二卡合凸起處於該第二卡合槽中,於該托盤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卡合凸起處於該第二卡合槽中且該第二卡合凸起處於該第三卡合槽中,通過該施力端上提該把手時,該把手的該第一卡合凸起及該第 二卡合凸起脫離所處的該第一卡合槽、該第二卡合槽或該第三卡合槽。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伺服器,其中該擋塊具有一頭部及一頸部,該頭部用於推抵相應的該受推部且寬度大於該頸部之寬度,當該托盤連同該儲存裝置處於該第一位置時,該擋塊與該底板的上表面干涉以向下抵壓該底板上表面。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伺服器,其中該二彈臂端的底側皆還彎折延伸出一延伸部,各該延伸部皆具有一延伸部貫通孔,各該擋塊分別對應穿過各該延伸部貫通孔,當該托盤連同該儲存裝置移動於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時,各該擋塊相對於該托盤於對應的該延伸部貫通孔內移動,當該托盤連同該儲存裝置於該第一位置時,該二擋塊相向抵壓該二延伸部貫通孔的內緣以相向拉拽該二彈臂端,從而使該儲存裝置被夾持於該二彈臂端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伺服器,其中該托盤還包含與該底板相連並垂直於該底板的二側牆,該二側牆與該二彈臂端分別對應並位於該二彈臂端之間,該二側牆皆設有供該卡位部穿過的側牆貫通孔,當該托盤連同該儲存裝置於該第一位置時,該二彈臂端在該二擋塊的拉拽作用下相向抵壓該二側牆,以使該二側牆夾緊該儲存裝置。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伺服器,其中各該側牆皆設有一開槽,各該受推部分別對應穿過各該開槽而延伸入該收容空間,該底板設有與該二延伸部分別對應的二突起部,各該突起部與該儲存裝置載盤之間皆形成供該延伸部移動的一活動空間,該突起部位於對應的該延伸部與該受推部之間,各該突起部皆具有一底板貫通孔,各該擋塊分別對應穿過各該底板貫通 孔並可相對於該托盤於對應的該底板貫通孔內移動,當該托盤連同該儲存裝置處於該第一位置時,各該延伸部收容於對應的該活動空間,該托盤連同該儲存裝置從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過程中,各該延伸部分別隨著所屬的各該彈臂端的偏移而向對應的該活動空間的外側移動。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伺服器,其中該些主機板各具有一第四電連接部,該二第四電連接部分別可分離地與該第一電連接部與該第二電連接部對接。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伺服器,更包含二訊號轉接板,該二訊號轉接板分別設於該二儲存裝置載盤,各該訊號轉接板與相應的該儲存裝置載盤上的各該儲存裝置電性連接,該二儲存裝置載盤相並列,該二主機板載盤相並列並位於該二儲存裝置載盤下方,每一該訊號轉接板具有一第五電連接部,該二第五電連接部分別可分離地與該第二轉接電路板之該第一電連接部與該第二電連接部對接。
TW102129580A 2013-08-16 2013-08-16 伺服器 TWI5093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9580A TWI509387B (zh) 2013-08-16 2013-08-16 伺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9580A TWI509387B (zh) 2013-08-16 2013-08-16 伺服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8444A TW201508444A (zh) 2015-03-01
TWI509387B true TWI509387B (zh) 2015-11-21

Family

ID=53186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9580A TWI509387B (zh) 2013-08-16 2013-08-16 伺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093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1726B (zh) * 2015-12-11 2017-02-2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579683B (zh) * 2015-12-15 2017-04-2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器
TWI625085B (zh) 2017-04-26 2018-05-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器機殼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72611U (en) * 2009-07-21 2010-01-11 Inventec Corp Computer server device with a storage array module
TW201249285A (en) * 2011-05-20 2012-12-01 Giga Byte Tech Co Ltd Server chassi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72611U (en) * 2009-07-21 2010-01-11 Inventec Corp Computer server device with a storage array module
TW201249285A (en) * 2011-05-20 2012-12-01 Giga Byte Tech Co Ltd Server chassi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8444A (zh) 2015-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44700B2 (en) Case of server
US7251130B2 (en) Computer system with vertically offset hard disk drives
US20090109609A1 (en) Storage server
TWI485332B (zh) 風扇模組
US2003020639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backplane in a chassis
US7701725B2 (en) Computer system with riser card
US986730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9468129B1 (en) Storage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10622025B2 (en) Carrierless storage chassis
JP6463528B1 (ja) 計算装置及びラッチ部品
US20110267761A1 (en) Data storage assembly
US10264696B2 (en) Top loading cartridge
US10847188B1 (en) Accommodating structure of data storage unit and accommodating assembly thereof mounted on server
US7948747B2 (en) Hard drive rail for hard drive carrier
TWI509387B (zh) 伺服器
US838507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8315059B2 (en) Screw less fixing assembly for interface card
TWI577269B (zh) 模組化伺服器
US11507150B2 (en) Interface card cage and server
US10706894B1 (en) Data storage device for server
US20160044817A1 (en) Fixation structure for storage module
CN104345832B (zh) 伺服器
US20120325758A1 (en) Fixing device for expansion cards
JP2019109948A (ja) 磁気ディスク記憶装置固定器具
TWI507113B (zh) 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