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7611B - 卡扣機構及具有卡扣機構的物件 - Google Patents

卡扣機構及具有卡扣機構的物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7611B
TWI507611B TW103102410A TW103102410A TWI507611B TW I507611 B TWI507611 B TW I507611B TW 103102410 A TW103102410 A TW 103102410A TW 103102410 A TW103102410 A TW 103102410A TW I507611 B TWI507611 B TW I5076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locking
lock
positioning
gui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2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9996A (zh
Inventor
Chun Yen Lin
Original Assignee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Priority to TW103102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761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29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9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7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7611B/zh

Links

Description

卡扣機構及具有卡扣機構的物件
本發明乃是關於一種卡扣機構及具有卡扣機構的物件,特別是指一種用於二個構件之間彼此卡扣固定的卡扣機構,卡扣機構可適用於具有二個需要卡扣固定之構件的物件。
卡扣機構已普遍地使用於鎖扣或固定二個可分開的構件。此外,卡扣機構的設計朝向免螺絲及操作人性化發展。免螺絲設計的目的在於減少繁瑣的組裝過程,並且拆裝過程不需要工具。
相關免螺絲的卡合裝置,有如中華民國專利公告號I403248「卡合裝置及具有該卡合裝置的物品」。上述卡合裝置也在於達成免螺絲且便於第一物件及第二物件之間的快速組裝及拆卸。
然而上述先前技術的元件數量仍過於繁多,第一物件需要設有第一卡鉤及二個限位擋板,第二物件需要設有另外二個第二卡鉤。其中二個限位擋板垂直地連接於第一物件;再者,為著固定二個第二卡鉤,第二物件也需要多個固定板。整體而言,在組裝過程仍是過於繁複,整體組合後仍佔有一定的體積。另外,上述卡合裝置可變更設計的可能性低,不容易配合不同物品的需要而更改。
本發明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卡扣機 構,減少元件數量,簡化組裝過程,降低整體的體積。
再者,本發明之實施例另提供具止位功能的彈性卡勾設計,以阻止操作上的不當用力,避免結構功能失效;另外,藉由解除止位的限制條件後,被卡扣的構件即可自動退出。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根據本發明之其中一種方案,提供一種卡扣機構,包括一第一構件、一第二構件及一鎖扣組件。第一構件具有一對鎖臂導引部,該對鎖臂導引部由該第一構件的外側向內呈漸縮狀。第二構件具有一鎖栓部。鎖扣組件包括一滑動鎖件、一第一彈性件、一定位擋止件及一第二彈性件。滑動鎖件具有一本體係可動地沿著一線性設置於該第一構件上、以及一對連接於該本體並具有可撓性的鎖臂,該本體形成一定位部,該對鎖臂可滑動地沿著該對鎖臂導引部設置於該第一構件上;其中該滑動鎖件藉由該第二構件的該鎖栓部的推動而由一解鎖位置移到一鎖固位置,該對鎖臂沿著呈漸縮狀的該對鎖臂導引部而彼此靠近以限制該鎖栓部;第一彈性件提供彈力給該本體以供該滑動鎖件於常態下位於該解鎖位置;定位擋止件擋止該滑動鎖件的該定位部以使上述滑動鎖件位於該鎖固位置;第二彈性件用以推動該定位擋止件於常態下位於一擋止該滑動鎖件的位置。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其中一種方案,另外提供一種具有卡扣機構的物件,包括一第一構件、一第二構件及一鎖扣組件。第一構件具有一對鎖臂導引部,該對鎖臂導引部由該第一構件的外側向內呈漸縮狀。第二構件具有一鎖栓部。鎖扣組件包括一滑動鎖件、一第一彈性件、一定位擋止件及一第二彈性件。滑動鎖件具有一本體係可動地沿著一線性設置於該第一構件上、以及一對連接於該本體並具有可撓性的鎖臂,該本體形成一定位部,該對鎖臂可滑動地沿著該對鎖臂導引部設置於該第一構件上;其中該滑動鎖件藉由該第二構件的該鎖栓部的推動而由一解鎖位置移到一鎖固位置,該對鎖臂沿著呈漸縮狀的該對鎖臂導引部而彼此靠近 以限制該鎖栓部;第一彈性件提供彈力給該本體以供該滑動鎖件於常態下位於該解鎖位置;定位擋止件擋止該滑動鎖件的該定位部以使上述滑動鎖件位於該鎖固位置;第二彈性件用以推動該定位擋止件於常態下位於一擋止該滑動鎖件的位置。
再者,根據本發明之其中一種實施方式,其中該第一構件還包括一行程導引部,該滑動鎖件的該本體突出一底面導引件,該底面導引件可滑動地置於該行程導引部內。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於,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卡扣機構在解除上述滑動鎖件被定位的狀態,就可使第二構件自動退出第一構件。使用者不需要再手動移開第二構件的第二道動作,卡扣機構具備自動退出功能。元件數量少,又可達到鎖扣、自動退位的功能,免去螺鎖結構,可有效節省成本。組裝過程簡易。
再者,本發明藉由行程導引部及底面導引件的相互配合關係而形成一止位機構,可有效的限制該滑動鎖件的本體的滑動行程。藉此提供防止過拉上述本體的功能而避免結構功能失效。
為了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為達成既定目的所採取之技術、方法及功效,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之詳細說明、圖式,相信本發明之目的、特徵與特點,當可由此得以深入且具體之瞭解,然而所附圖式與附件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
10‧‧‧第一構件
12‧‧‧行程導引部
13、13’‧‧‧第一限位板
14a、14b‧‧‧鎖臂導引部
15a、15b‧‧‧夾擠擋柱
16‧‧‧擋件導引部
17、17’‧‧‧第二限位板
18‧‧‧鎖扣導槽
20、20’、20”‧‧‧第二構件
22、22’、22”‧‧‧鎖栓部
S1、S3‧‧‧第一彈性件
S2、S4‧‧‧第二彈性件
30‧‧‧滑動鎖件
32‧‧‧本體
321‧‧‧底面導引件
322‧‧‧容置槽
323‧‧‧頂抵塊
34a、34b‧‧‧鎖臂
341‧‧‧臂部
342‧‧‧爪部
343‧‧‧外擋塊
344‧‧‧夾擠斜面
345‧‧‧導柱
36‧‧‧定位部
361‧‧‧斜面突塊
362‧‧‧凹狀定位槽
38‧‧‧第一導柱
40、40’‧‧‧定位擋止件
41‧‧‧導軌
42、42’‧‧‧擋止端部
43、46‧‧‧扳動部
44‧‧‧第二導柱
45‧‧‧樞轉元件
W‧‧‧卡扣空間
圖1係本發明之卡扣機構的立體分解圖。
圖2係本發明之卡扣機構呈解鎖狀態的立體組合圖。
圖3係本發明之卡扣機構第二構件抵接於第一構件的立體圖。
圖4係本發明之卡扣機構呈鎖固狀態的立體組合圖。
圖5A至圖5C為本發明的卡扣機構由解鎖狀態進到鎖固狀態的流 程示意圖。
圖6A至圖6C為本發明的卡扣機構由鎖固狀態進到解鎖狀態的流程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之卡扣機構另一實施的示意圖。
圖8係本發明之卡扣機構的第二構件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9係本發明之卡扣機構的第二構件再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以下所描述之實施例有提及數量或其類似者,除非另作說明,否則本發明的應用範疇應不受其數量或其類似者之限制。本發明提及的方向用語,例如: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是用來說明而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第一實施例]
請參考圖1及圖2,為本發明之卡扣機構的立體分解圖及立體組合圖。本發明提供一種卡扣機構,其包括一第一構件10、一第二構件20以及一鎖扣組件。第一構件10具有一行程導引部12、一對鎖臂導引部14a、14b由第一構件10的外側向內呈漸縮狀。第二構件20具有一鎖栓部22。
本實施例的鎖扣組件包括一滑動鎖件30、一第一彈性件S1、一定位擋止件40及一第二彈性件S2。滑動鎖件30具有一本體32可動地沿著一線性(例如直線方向)設置於該第一構件10上、以及一對連接於該本體32並具有可撓性的鎖臂34a、34b。該本體32形成一定位部36,該對鎖臂34a、34b分別可動地沿著該對鎖臂導引部14a、14b設置於該第一構件10上。
本發明之卡扣機構簡要的說,第二構件20藉由鎖扣組件而鎖扣於第一構件10。如圖3所示,當第二構件20的鎖栓部22由第一構件10的外側推動本體32,該滑動鎖件30從一靠近該對鎖臂導引部14a、14b的解鎖位置(參考圖2的狀態)移到一遠離該對鎖 臂導引部14a、14b的鎖固位置,如圖4所示,該對鎖臂34a、34b配合鎖栓部22推動的過程沿著呈漸縮狀的該對鎖臂導引部14a、14b而彼此靠近以限制上述鎖栓部22,達成鎖扣的目的。其中第一彈性件S1提供彈力給該本體32以供該滑動鎖件30於常態下位於該解鎖位置;上述定位擋止件40擋止上述滑動鎖件30的定位部36以使上述滑動鎖件30位於鎖固位置的狀態。第二彈性件S2則用以推動該定位擋止件40於常態下位於一擋止該滑動鎖件30的位置。以下細部地描述各元件。
請參閱圖1,本實施例的第一構件10呈板體狀,較佳可以是一金屬板經衝壓而成,但不限於此,例如也可以是塑膠板。本實施例的該行程導引部12以及該對鎖臂導引部14a、14b均呈鏤空的溝槽狀,但不限於此,也可以是內凹的溝槽狀設計,也就是由金屬板衝壓呈凹陷狀而未鏤空。該滑動鎖件30的該本體32底面設有一底面導引件321,本實施例的底面導引件321呈突塊狀,可滑動地置於行程導引部12內。該對鎖臂34a、34各由其底面突出一導柱345,該對導柱345分別可滑動地置於該對鎖臂導引部14a、14b內。第一構件10配合該定位擋止件40還形成一擋件導引部16,該定位擋止件40的底面形成一長條狀的導軌41沿著該擋件導引部16呈線性移動。本實施例的擋件導引部16也是呈鏤空的溝槽狀,但不限於此,也可以是內凹的溝槽狀設計。另外,為著導引第二構件20正確進到鎖固的位置,第一構件10也可選擇性地形成一鎖扣導槽18,鎖扣導槽18由第一構件10的邊緣向內凹設,且位於該對鎖臂導引部14a、14b之間。
上述滑動鎖件30的主體32大體呈矩形狀,該對鎖臂34a、34b呈L形狀連接於主體32的一端。每一鎖臂34a、34b包括一連接於該主體32的臂部341及一由該臂部341彎折延伸的爪部342。如圖2所示,該對呈L狀的鎖臂34a、34b與主體32共同定義一卡扣空間W。臂部341具有可撓性,使得該對爪部342可以張開 或靠近。如圖2所示,當該對鎖臂34a、34b向外張開時,滑動鎖件30如同Y字形;如圖4所示,當該對鎖臂34a、34b向內夾緊,使第二構件20被鎖固於卡扣空間W內。
請參閱圖3,補充說的一點,本實施例的主體32進一步形成一頂抵塊323延伸至上述卡扣空間W並位於該對鎖臂34a、34b之間。頂抵塊323可減少第二構件20的鎖栓部22移動的裕度空間,使鎖栓部22被限制在頂抵塊323、臂部341以及爪部342之間。
請參閱1及圖4,本實施例之卡扣機構,為使該對鎖臂34a、34b向內夾緊時更穩固,進一步包括一對夾擠擋柱15a、15b係設於該第一構件10上,該對夾擠擋柱15a、15b分別位於該對鎖臂導引部14a、14b的外側。每一該鎖臂34a、34b還包括一形成於該爪部342外側的外擋塊343、及一由該外擋塊343延伸至該臂部341的夾擠斜面344,其中該本體32被第二構件20推動到該鎖固位置時,該對夾擠擋柱15a、15b沿著該夾擠斜面344抵接於該外擋塊343。當該對鎖臂34a、34b夾攏靠近時,一面是藉由導柱345固定於鎖臂導引部14a、14b內,另一面是藉由夾擠擋柱15a、15b擋住於該對鎖臂34a、34b的外側面。藉此,該鎖臂34a、34b更為穩固,不易為外力破壞。
該滑動鎖件30還包括一平行於第一構件10的第一導柱38,第一導柱38與鎖臂34a、34b反向由主體32向外延伸。本實施例的第一彈性件S1為一壓縮彈簧且套設於第一導柱38,其中第一構件10還包括一第一限位板13。第一限位板13大體呈U字形,與第一構件10一體成型,較佳地可以由金屬板的第一構件10衝壓成型。第一導柱38可滑動地設於第一限位板13,第一彈性件S1的兩端分別抵接於本體32及第一限位板13。其中較佳地,本體32還設有一容置槽322,第一導柱38由容置槽322內向外延伸,容置槽322可收容壓縮後的第一彈性件S1。容置槽322的優點在 於,第一彈性件S1被壓縮後,不會佔用額外的空間,完全收容在容置槽322內。滑動鎖件30抵接於第一限位板13。藉此,可減少卡扣機構整體的長度。
請參閱圖1,本體32的定位部36包括一斜面突塊361及一鄰接該斜面突塊361的凹狀定位槽362。定位擋止件40具有一擋止端部42,擋止端部42形成一配合上述斜面突塊361的斜面,當本體32位於所述鎖固位置(如圖4所示),擋止端部42卡入上述凹狀定位槽362。藉此,滑動鎖件30被固定住,使第二構件20被鎖固於第一構件10。關於上述卡合及固定的鎖固過程,容後詳述。
定位擋止件40具有一第二導柱44,第二彈性件S2為一壓縮彈簧且套設於第二導柱44,其中第一構件10還包括一呈凹字形的第二限位板17,第二導柱44可滑動地設於第二限位板17,第二彈性件S2的兩端分別抵接於定位擋止件40及第二限位板17。第二導柱44同時具有導引上述定位擋止件40移動方向的功能。本實施例的定位擋止件40還具有一對扳動部43由兩側突出,以供操作人員向後移動定位擋止件40,而脫離本體32的定位部36,使滑動鎖件30得以解除定位,並且藉第一彈性件S1的力量復位至解鎖位置。上述扳動部43的數量可以是至少一個。關於上述解除定位並復位至解鎖位置的過程,容後詳述。
請參閱圖5A至圖5C,為本實施例之卡扣機構由解鎖狀態到鎖固狀態的示意圖。如圖5A所示,此時卡扣機構呈解鎖狀態,滑動鎖件30位於解鎖位置,第二構件20沿著鎖扣導槽18,由第一構件10的外側朝向上述滑動鎖件30移動。
如圖5B所示,第二構件20朝上述滑動鎖件30移動並抵住本體32的頂抵塊323,上述滑動鎖件30被向後推動。過程中,該對鎖臂34a、34b藉由該對導柱345沿著該對鎖臂導引部14a、14b移動而漸漸彼此靠近。第一導柱38沿著第一限位板13移動,第一彈性件S1被壓縮而累積彈力。此外,定位部36向後移動並向 外推擠該定位擋止件40的擋止端部42。第二彈性件S2也被壓縮而累積彈力。
如圖5C所示,上述滑動鎖件30被推動到底而碰到第一限位板13而位於鎖固位置。該對鎖臂34a、34b的該對導柱345移動到該對鎖臂導引部14a、14b的底端,該對鎖臂34a、34b彼此靠近,使得該對臂部341大體呈平行狀。第二構件20被該對爪部342擋住而無法向外退出。同時,該對夾擠擋柱15a、15b抵接於該對鎖臂導引部14a、14b的夾擠斜面344以及外擋塊343,該對鎖臂34a、34b無法向外張開。此外,定位擋止件40的擋止端部42滑移經過該斜面突塊361,藉由第二彈性件S2將定位擋止件40的擋止端部42推入凹狀定位槽362,藉此上述滑動鎖件30被定位於鎖固位置。至此,本實施例的卡扣機構的第二構件20確實地被鎖固於第一構件10。
本實施例具有多重的止位機構,在鎖固過程,一面,鎖扣導槽18可以限制第二構件20的位移;另一面,行程導引部12及第一限位板13都可限制該滑動鎖件30的位移。因此可以阻止操作上的不當用力,避免結構功能失效。
請參閱圖6A至圖6C,為本實施例之卡扣機構由鎖固狀態到解鎖狀態的示意圖。如圖6A所示,此時卡扣機構呈鎖固狀態,當使用者要解除鎖固狀態時,先將定位擋止件40的擋止端部42移動以離開上述定位部36的凹狀定位槽362。
如圖6B所示,本實施例是由使用者扳動上述扳動部43以使定位擋止件40離開上述定位部36,藉此解除上述滑動鎖件30被定位的限制條件。接著,第一彈性件S1積蓄的彈力將滑動鎖件30向外推動,本體32的頂抵塊323再推動第一構件10沿著鎖扣導槽18向外移動以離開第二構件20。然而,本發明不限制於此,例如也可以從第一構件10的底面,撥動上述定位擋止件40的導軌41,以使定位擋止件40離開上述定位部36。此種實施方式,可以 將導軌41設計成突出第一構件10的底面,或者再另外設置一設於第一構件10的底面且連接於導軌41的扳動件,以供使用者扳動。
如圖6C所示,滑動鎖件30向外移動的過程中,該對鎖臂34a、34b藉由該對導柱345沿著該對鎖臂導引部14a、14b向外移動而漸漸彼此遠離,該對鎖臂34a、34b呈張開狀。直到第一彈性件S1完全張開,該對鎖臂34a、34b的該對導柱345移動到該對鎖臂導引部14a、14b的外端。至此,本實施例的卡扣機構的第二構件20離開第一構件10,而呈解鎖狀態。
本實施例在解鎖的過程中,使用者只需要藉由扳動上述扳動部43以解除上述滑動鎖件30被定位的狀態,就可使第二構件20自動退出第一構件10。使用者不需要再手動移開第二構件20的第二道動作,卡扣機構具備自動退出功能。操作時,可以清楚、明確地得知此卡扣機構已呈打開狀態。反之,第二構件20完全推到底後,該對鎖臂34a、34b扣住,呈關閉狀態。兩種狀態的外觀,可明確顯示,不會產生疑惑或不確定等操作問題。
本實施例的元件數量少,又可達到鎖扣、自動退位的功能,可有效節省成本。組裝過程,免去螺鎖結構,不需要工具,使組裝成本可以降低。
[第二實施例]
請參閱圖7,為本發明之卡扣機構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的差異在於具有一體成型於上述滑動鎖件30的第一彈性件S3、以及另一種定位擋止件40’。本實施例的第一彈性件S3為一對由該本體32延伸的彈性弧片,其中該第一構件10設有一較長的第一限位板13’,彈性弧片(S3)彈性地抵接於第一限位板13’。
定位擋止件40’大體呈L形,具有一擋止端部42’及一由擋止端部42’彎折延伸的扳動部46,扳動部46的中間部位沿著一樞轉 元件45可轉動地設置於第一構件10上。擋止端部42’的外端一體成型地延伸第二彈性件S4,第二彈性件S4為一由該定位擋止件延伸的彈性弧片,其中該第一構件10還包括一第二限位板17’,該彈性弧片彈性地抵接於該第二限位板17’。若配合適當的樞轉元件45之位置,扳動部46可具有更長的力臂,在解鎖過程可以更為省力。
本實施例的作動過程類似於上述實施例,差異的點在於解鎖時,上述扳動部46的外端延伸至第一構件10的外側,使用者扳動的位置不同。要解鎖時,將扳動部46的外端朝上述滑動鎖件30推動,即可使擋止端部42’離開上述滑動鎖件30的定位部36。
基於上述的描述,本發明可將卡扣機構應用於任何具有二個需要開闔的結構設計,而形成一具有卡扣機構的物件,例如電腦機殼、抽屜…等。
此外,請參閱圖8及圖9,為本發明之具有不同外形之第二構件的立體圖。依上述,本發明可以是有不同外觀的第二構件20’,如圖8所示的倒置U字形,具有鎖栓部22’。另外,如圖9所示,第二構件20”具有如圓柱狀的鎖栓部22”。上述兩者同樣皆能被鎖固於第一構件10。
〔實施例的可能功效〕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於,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構件10具有在同一平面上的多重導引設計,包括鎖固過程的導引、自動退出的導引、定位擋止的導引…等,佔用的體積低。在組合過程免工具,並且拆裝簡易、解鎖過程省力。再者,本發明的第二構件可配合不同的需要,更改外形,例如卡勾、扣環、鎖桿…等,可適用於各種物件。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專利範圍,故舉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第一構件
12‧‧‧行程導引部
13‧‧‧第一限位板
14b‧‧‧鎖臂導引部
15b‧‧‧夾擠擋柱
17‧‧‧第二限位板
18‧‧‧鎖扣導槽
20‧‧‧第二構件
22‧‧‧鎖栓部
S1‧‧‧第一彈性件
S2‧‧‧第二彈性件
30‧‧‧滑動鎖件
32‧‧‧本體
321‧‧‧底面導引件
322‧‧‧容置槽
323‧‧‧頂抵塊
34a、34b‧‧‧鎖臂
36‧‧‧定位部
38‧‧‧第一導柱
40‧‧‧定位擋止件
42‧‧‧擋止端部
43‧‧‧扳動部
44‧‧‧第二導柱
W‧‧‧卡扣空間

Claims (15)

  1. 一種卡扣機構,包括:一第一構件,具有一對鎖臂導引部,該對鎖臂導引部由該第一構件的外側向內呈漸縮狀;一第二構件,具有一鎖栓部;以及一鎖扣組件,包括:一滑動鎖件,具有一本體係可動地沿著一線性設置於該第一構件上、以及一對連接於該本體並具有可撓性的鎖臂,該本體形成一定位部,該對鎖臂可滑動地沿著該對鎖臂導引部設置於該第一構件上;其中該滑動鎖件藉由該第二構件的該鎖栓部的推動而由一解鎖位置移到一鎖固位置,該對鎖臂沿著呈漸縮狀的該對鎖臂導引部而彼此靠近以限制該鎖栓部;一第一彈性件,提供彈力給該本體以供該滑動鎖件於常態下位於該解鎖位置;一定位擋止件,擋止該滑動鎖件的該定位部以使上述滑動鎖件位於該鎖固位置;及一第二彈性件,以推動該定位擋止件於常態下位於一擋止該滑動鎖件的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卡扣機構,其中該第一構件呈板體狀,該對鎖臂導引部呈溝槽狀;該對鎖臂各由其底面突出一導柱,該對導柱分別可滑動地置於該對鎖臂導引部內。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卡扣機構,其中該第一構件還包括一行程導引部,該滑動鎖件的該本體突出一底面導引件,該底面導引件可滑動地置於該行程導引部內。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卡扣機構,其中該第一構件還包括一鎖扣導槽以達引該第二構件,該鎖扣導槽由該第一構件的邊緣向內凹設,且位於該對鎖臂導引部之間。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卡扣機構,其中該對鎖臂呈L形狀,每一鎖臂包括一連接於該主體的臂部及一由該臂部彎折延伸的爪部,該對呈L狀的鎖臂與該主體共同定義一卡扣空間。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卡扣機構,進一步包括一對夾擠擋柱係設於該第一構件上,該對夾擠擋柱分別位於該對鎖臂導引部的外側,每一該鎖臂還包括一形成於該爪部外側的外擋塊、及一由該外擋塊延伸至該臂部的夾擠斜面,其中該本體位於該鎖固位置時,該對夾擠擋柱抵接於該外擋塊。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卡扣機構,其中該滑動鎖件還包括一第一導柱,該第一彈性件為一壓縮彈簧且套設於該第一導柱,其中該第一構件還包括一第一限位板,該第一導柱可滑動地設於該第一限位板,該第一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接於該本體及該第一限位板。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卡扣機構,其中該本體的該定位部包括一斜面突塊及一鄰接該斜面突塊的凹狀定位槽,其中該定位擋止件具有一擋止端部,該擋止端部形成一配合該斜面突塊的斜面,當該本體位於該鎖固位置,該擋止端部卡入該凹狀定位槽。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卡扣機構,其中該定位擋止件具有一第二導柱,該第二彈性件為一壓縮彈簧且套設於該第二導柱;其中該第一構件還包括一擋件導引部以及一第二限位板,該定位擋止件沿著該擋件導引部呈線性移動,該第二導柱可滑動地設於該第二限位板,該第二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接於該定位擋止件及該第二限位板。
  10. 如請求項2所述之卡扣機構,其中該鎖臂導引部的構槽狀為鏤空或為內凹。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卡扣機構,其中該擋件導引部的構槽狀為鏤空或為內凹。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卡扣機構,其中該定位擋止件具有至少一扳動部。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卡扣機構,其中該第一彈性件為至少一由該本體一體成型地延伸的彈性弧片,其中該第一構件還包括一第一限位板,該彈性弧片彈性地抵接於該第一限位板。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卡扣機構,其中該第二彈性件為一由該定位擋止件一體成型地延伸的彈性弧片,其中該第一構件還包括一第二限位板,該彈性弧片彈性地抵接於該第二限位板。
  15. 一種具有卡扣機構的物件,包括:一第一構件,具有一對鎖臂導引部,該對鎖臂導引部由該第一構件的外側向內呈漸縮狀;一第二構件,具有一鎖栓部;以及一鎖扣組件,包括:一滑動鎖件,具有一本體係可動地沿著一線性設置於該第一構件上、以及一對連接於該本體並具有可撓性的鎖臂,該本體形成一定位部,該對鎖臂可滑動地沿著該對鎖臂導引部設置於該第一構件上;其中該滑動鎖件藉由該第二構件的該鎖栓部的推動而由一解鎖位置移到一鎖固位置,該對鎖臂沿著呈漸縮狀的該對鎖臂導引部而彼此靠近以限制該鎖栓部;一第一彈性件,提供彈力給該本體以供該滑動鎖件於常態下位於該解鎖位置;一定位擋止件,擋止該滑動鎖件的該定位部以使上述滑動鎖件位於該鎖固位置;及一第二彈性件,以推動該定位擋止件於常態下位於一擋止該滑動鎖件的位置。
TW103102410A 2014-01-22 2014-01-22 卡扣機構及具有卡扣機構的物件 TWI5076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2410A TWI507611B (zh) 2014-01-22 2014-01-22 卡扣機構及具有卡扣機構的物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2410A TWI507611B (zh) 2014-01-22 2014-01-22 卡扣機構及具有卡扣機構的物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9996A TW201529996A (zh) 2015-08-01
TWI507611B true TWI507611B (zh) 2015-11-11

Family

ID=54342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2410A TWI507611B (zh) 2014-01-22 2014-01-22 卡扣機構及具有卡扣機構的物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076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7304B (zh) * 2019-03-15 2020-07-01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裝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44619A (en) * 2010-06-11 2011-12-16 Inventec Corp Latch mechanism and electrical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TWI378760B (en) * 2010-10-12 2012-12-01 Askey Computer Corp Coupling mechanism
TWI386559B (zh) * 2009-06-25 2013-02-21 Pegatron Corp 夾持機構
TWI391572B (zh) * 2009-07-13 2013-04-01 Nifco Taiwan Corp Press the butt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86559B (zh) * 2009-06-25 2013-02-21 Pegatron Corp 夾持機構
TWI391572B (zh) * 2009-07-13 2013-04-01 Nifco Taiwan Corp Press the button
TW201144619A (en) * 2010-06-11 2011-12-16 Inventec Corp Latch mechanism and electrical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TWI378760B (en) * 2010-10-12 2012-12-01 Askey Computer Corp Coupling mechanis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9996A (zh) 2015-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85164B2 (en) Locking mechanism of slide assembly
US7571968B2 (en) Front release lock with disconnect lock for a drawer slide
US7029080B2 (en) Slide rail having front release latch
JP5860971B2 (ja) スペーサを持った固定装置
US8496306B2 (en) Opening mechanism of slide assembly
US7121638B1 (en) Drawer latch
TWI665984B (zh) 滑軌托架
US9167717B2 (en) Connection device for cable management arm and slide assembly
US9873358B2 (en) Locking device for baby car seat
US20170238709A1 (en) Tall cabinet quick release structure
US20050194797A1 (en) Closure Latch Assembly
CN109404384B (zh) 卡扣组件
JP6603532B2 (ja) ドアストッパー
US9371848B2 (en) Buckling mechanism and article having the same
EP2607747A2 (en) Cord lock
JP5749567B2 (ja) プッシュ式スライドレールの係止装置
US20180148951A1 (en) Pull handle structure
TWI507611B (zh) 卡扣機構及具有卡扣機構的物件
EP2532272B1 (en) Opening mechanism of slide assembly
TWI395537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KR101464265B1 (ko) 자동 폐쇄 기능을 갖는 슬라이딩 장치
US20140049024A1 (en) Fifth wheel
TWI526176B (zh) Drawer cabinets and drawer sliders with sliding parts
TWI687147B (zh) 卡扣組件
CN214904399U (zh) 拉杆及拉杆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