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2241B - 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2241B
TWI502241B TW103114042A TW103114042A TWI502241B TW I502241 B TWI502241 B TW I502241B TW 103114042 A TW103114042 A TW 103114042A TW 103114042 A TW103114042 A TW 103114042A TW I502241 B TWI502241 B TW I5022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light
disposed
backlight
display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4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41145A (zh
Inventor
Chen Yi Liang
Chun Chien Chen
yu hao Luo
Chien Hung Yeh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riority to TW103114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2241B/zh
Priority to CN201410184923.7A priority patent/CN105022188B/zh
Priority to US14/525,391 priority patent/US991046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22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224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41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114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changing, e.g. reversing, the face orientation of the screen with a two degrees of freedom mechanism, e.g. for folding into tablet PC like position or orient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user to show to a second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4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for double-sided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可由單一顯示模組的正反兩面切換畫面顯示的顯示模組以及使用該顯示模組的電子裝置。
液晶螢幕是各式電子裝置經常使用的螢幕類型,其藉由背光模組(backlight module)與液晶模組(liquid crystal module)的配合,呈現影像畫面供使用者觀賞。就常見的液晶螢幕構造而言,通常是由一個背光模組與一個液晶模組配合使用,且兩者受限於螢幕框殼而維持於固定的相對位置,因此液晶模組通常只能由單一面進行影像畫面輸出,無法由其正反兩面切換輸出影像畫面,而導致諸多使用上的限制。針對此問題,目前已有翻轉式的螢幕設計,其藉由特定的螢幕翻轉機構,讓液晶螢幕於垂直或水平翻轉180度後,將其顯示面轉移到相反的另一側,以提供使用者不同的操作模式。但上述提供螢幕翻轉功能的機構,通常結構複雜且體積龐大,會造成生產製造上的不便, 並導致電子裝置的整體體積及成本增加。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顯示模組,該顯示模組可簡易地在其正反兩面切換畫面顯示,並可維持精簡體積與製造成本。
於是,本發明顯示模組,包含一螢幕框架、一液晶單元及一背光單元。該螢幕框架包括一框架主體,該框架主體具有位於相反側的一前框面及一後框面。該液晶單元具有位於相反側的一前顯示面及一後顯示面,並由該前顯示面或該後顯示面顯現一影像畫面該液晶單元裝設於該螢幕框架,其前顯示面係顯露於該螢幕框架外並與該前框面位於同側,其後顯示面係顯露於該螢幕框架外並與該後框面位於同側。該背光單元具有可發出背光光線的一出光面,且至少部分可受控移動地設置於對應該螢幕框架的前框面處或後框面處,使其出光面面對該液晶單元的前顯示面或後顯示面。
於本發明的實施態樣中,該顯示模組還包含一感應單元,該感應單元用於偵測該背光單元相對於該液晶單元或該螢幕框架的設置位置,並提供該背光單元所需之電力。
較佳地,該感應單元包括一背光感測元件、一前顯示面感測元件及一後顯示面感測元件。該背光感測元件裝設於該背光單元;該前顯示面感測元件裝設於該螢幕框架並與該螢幕框架的前框面位於同側,於該背光單元的 設置位置對應該螢幕框架的前框面時,供該背光感測元件與其形成電性連接,以偵測該背光單元的位置並提供電力;該後顯示面感測元件裝設於該螢幕框架並與該螢幕框架的後框面位於同側,於該背光單元的設置位置對應該螢幕框架的後框面時,供該背光感測元件與其形成電性連接,以偵測該背光單元的位置並/或提供電力。
或者是,該背光感測元件設置於該背光單元,該前顯示面感測元件與該後顯示面感測元件設置於該螢幕框架。於該背光單元的出光面面對液晶單元的後顯示面時,該背光感測元件與該後顯示面感測元件形成電性連接,以偵測該背光單元的位置;於該背光單元的出光面面對液晶單元的前顯示面時,該背光感測元件與該前顯示面感測元件形成電性連接,以偵測該背光單元的位置。
在一實施態樣中,該背光單元包括一背板結構、一導光結構及一發光結構。該背板結構具有一板體及一卡固結構。該板體凹陷形成至少一個與該出光面位於同側的凹槽;該卡固結構由該板體的外緣向外凸伸,且末端往朝向該液晶單元的方向彎折延伸而成勾狀;該導光結構裝設於該背板結構,用於傳導光線,並形成與該背板結構位於相反側的該出光面;該發光結構裝設於該背板結構,並發出光線至該導光結構。該框架主體形成至少一定位部、一前卡槽及一後卡槽,該定位部由該框架主體向外凸伸並可移出地伸入該凹槽;該前卡槽形成於該螢幕框架的前框面,於該背光單元設置於該螢幕框架的前框面時,供 該卡固結構卡設其中;該後卡槽形成於該螢幕框架的後框面,於該背光單元設置於該螢幕框架的後框面時,供該卡固結構卡設其中。
較佳地,該凹槽係形成於該板體的頂側並朝下開放,且該卡固結構係設於該板體的底側;該定位部係由該框架主體的頂側向上凸伸,該前卡槽係形成於該框架主體的前框面的底側,且該後卡槽係形成於該框架主體的後框面的底側。
在本發明的實施態樣中,該顯示模組還包含一磁吸單元,該磁吸單元包括至少一個背光磁吸結構、至少一個前顯示面磁吸結構及至少一個後顯示面磁吸結構。該背光磁吸結構設置於該背光單元;該前顯示面磁吸結構設置於該螢幕框架並與該前框面位於同側,於該背光單元設置於該螢幕框架的前框面時,供與該背光磁吸結構相互磁吸;該後顯示面磁吸結構設置於該螢幕框架並與該後框面位於同側,於該背光單元設置於該螢幕框架的後框面時,供與該背光磁吸結構相互磁吸。
此外,在本發明的實施態樣中,該液晶單元包括一第一光學結構、一液晶體、一第二光學結構及一遮光結構。該第一光學結構與該第二光學結構相間隔,其對應該前顯示面;該液晶體夾設於該第一光學結構及該第二光學結構之間;第二光學結構對應該後顯示面,並具有一第二基板及一導電體,該導電體設於該第二基板並可受控設定該液晶體的透光特性;該遮光結構具有一第一遮蔽層及 一第二遮蔽層,該第一遮蔽層具遮光性,其設於該第一光學結構且位置對應該導電體;該第二遮蔽層具遮光性,其設於該第二光學結構且位置對應該導電體,並使該導電體位於其與該第一遮蔽層之間。
較佳地,該液晶單元還包括至少一觸控結構,該觸控結構可受控產生觸控感應信號,並設於對應該前顯示面或該後顯示面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態樣中,該螢幕框架還包括一前導引結構及一後導引結構。該前導引結構設於該框架主體的前框面,該後導引結構設於該框架主體的後框面;該背光單元包括一導光結構及一發光結構,導光結構形成該出光面且具有可撓曲性,並可沿該前導引結構與該後導引結構,在對應該螢幕框架的前框面與後框面之間滑移;該發光結構具有一前發光件及一後發光件,該前發光件設於該螢幕框架且與該前框面位於同側,並於該導光結構的主要設置位置對應該螢幕框架的前框面時,發出光線至該導光結構;該後發光件設於該螢幕框架且與該後框面位於同側,並於該導光結構的主要設置位置對應該螢幕框架的後框面時,發出光線至該導光結構。
較佳地,該導光結構的寬度係大於該液晶單元的前顯示面或後顯示面的寬度;於該導光結構的出光面主要面對該液晶單元的前顯示面時,該導光結構的部分係繞經該液晶單元的旁側而延伸至鄰近該液晶單元的後顯示面處;於該導光結構的出光面主要面對該液晶單元的後顯示 面時,該導光結構的部分係繞經該液晶單元的旁側而延伸至鄰近該液晶單元的前顯示面處。
在較佳的實施態樣中,該螢幕框架的框架主體具有一頂框部、一間隔於該頂框部的底框部及兩個分別連接該頂框部與該底框部兩端的側框部,該等側框部的至少其中之一係以可拆裝的方式連結於該頂框部與該底框部。
此外,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態樣中,該背光單元還包括一前牽引結構,該前牽引結構設置於該導光結構,其與該出光面位於相反側且與該前框面位於同側,並可滑移地頂抵於該前導引結構。另外,該背光單元還包括一後牽引結構,該後牽引結構設置於該導光結構,其與該出光面位於同側且與該後框面位於同側,並可滑移地頂抵於該後導引結構。
詳細來說,該前導引結構具有一第一上橫軌及一第一下橫軌,該後導引結構具有一第二上橫軌及一第二下橫軌。該第一上橫軌設於該框架主體的前框面的頂側,該第一下橫軌設於該前框面的底側,於該導光結構的設置位置主要對應該螢幕框架的前框面時,該第一上橫軌與該第一下橫軌分別位於該導光結構的兩側,並供該導光結構沿兩者滑移。該第二上橫軌設於該框架主體的後框面的頂側,該第二下橫軌設於該框架主體的後框面的底側,於該導光結構的設置位置主要對應該螢幕框架的後框面時,該第二上橫軌與該第二下橫軌分別位於該導光結構的兩側,供該導光結構沿兩者滑移。
其中,該背光單元還包括一前牽引結構,該前牽引結構設置於該導光結構並於垂直方向延伸,其與該出光面位於相反側並與該前框面位於同側,且兩端分別可滑移地頂抵於該第一上橫軌及該第一下橫軌。而且,該背光單元還包括一後牽引結構,該後牽引結構設置於該導光結構並於垂直方向延伸,其與該出光面位於同側並與該後框面位於同側,且兩端分別可滑移地頂抵於該第二上橫軌及該第二下橫軌。
較佳地,該顯示模組還包含一磁吸單元,該磁吸單元包括至少一個背光磁吸結構、至少一個前顯示面磁吸結構及至少一個後顯示面磁吸結構;該背光磁吸結構設置於該背光單元;該前顯示面磁吸結構設置於該螢幕框架並與該前框面位於同側,於該背光單元的導光結構主要設置於該螢幕框架的前框面時,供與該背光磁吸結構相互磁吸;該後顯示面磁吸結構設置於該螢幕框架並與該後框面位於同側,於該背光單元的導光結構主要設置於該螢幕框架的後框面時,供與該背光磁吸結構相互磁吸。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提出一種使用上述顯示模組的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包含一如前述的顯示模組及一操控模組。該操控模組電連接於該顯示模組,用於提供電力於該顯示模組,並於該背光單元的出光面面對該液晶單元的前顯示面時,控制該影像畫面由該顯示模組的後顯示面顯示,且於該背光單元的出光面面對該液晶單元的後框面時,控制該影像畫面由該顯示模組的前顯示面顯示。
較佳地,該電子裝置還包含一連結機構,該連結機構連接於該顯示模組與該操控模組之間,使該顯示模組可相對於該操控模組作動。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顯示模組藉由可移動式的背光單元在液晶單元的前顯示面或後顯示面的設置位置改變,讓使用者能輕易地控制液晶單元由前顯示面或後顯示面呈現影像畫面,而增進顯示模組、電子裝置使用上的彈性及便利性。此外,上述背光單元的可移動、可拆裝式設計是藉由簡單的機構設計達成,能有效控制電子裝置、顯示模組的體積、製程複雜性及成本,而提供一種新穎的裝置設計。
100‧‧‧電子裝置
1‧‧‧顯示模組
2‧‧‧操控模組
21‧‧‧殼體
22‧‧‧控制單元
23‧‧‧供電單元
24‧‧‧輸入介面
3‧‧‧連結機構
4‧‧‧螢幕框架
41‧‧‧框架主體
411‧‧‧前框面
412‧‧‧後框面
413‧‧‧頂框部
414‧‧‧底框部
415‧‧‧側框部
416‧‧‧定位部
417‧‧‧前卡槽
418‧‧‧後卡槽
42‧‧‧前導引結構
421‧‧‧第一上橫軌
422‧‧‧第一下橫軌
43‧‧‧後導引結構
431‧‧‧第二上橫軌
432‧‧‧第二下橫軌
5‧‧‧液晶單元
51‧‧‧前顯示面
52‧‧‧後顯示面
53‧‧‧前觸控結構
54‧‧‧第一光學結構
541‧‧‧第一偏光層
542‧‧‧第一基板
543‧‧‧彩色濾光層
55‧‧‧液晶體
56‧‧‧第二光學結構
561‧‧‧配向層
562‧‧‧第二基板
563‧‧‧導電體
564‧‧‧第二偏光層
57‧‧‧遮光結構
571‧‧‧第一遮蔽層
572‧‧‧第二遮蔽層
58‧‧‧後觸控結構
6‧‧‧背光單元
61‧‧‧出光面
62‧‧‧背板結構
621‧‧‧板體
622‧‧‧卡固結構
623‧‧‧凹槽
63‧‧‧導光結構
631‧‧‧透光板
632‧‧‧第一擴散片
633‧‧‧稜鏡片
634‧‧‧第二擴散片
635‧‧‧導光板
636‧‧‧反射片
64‧‧‧發光結構
641‧‧‧前發光件
642‧‧‧後發光件
65‧‧‧前牽引結構
651‧‧‧第一上凸伸部
652‧‧‧第一下凸伸部
66‧‧‧後牽引結構
661‧‧‧第二上凸伸部
662‧‧‧第二下凸伸部
7‧‧‧磁吸單元
71‧‧‧背光磁吸結構
72‧‧‧前顯示面磁吸結構
73‧‧‧後顯示面磁吸結構
74‧‧‧背光磁吸結構
8‧‧‧感應單元
81‧‧‧背光感測元件
82‧‧‧前顯示面感測元件
83‧‧‧後顯示面感測元件
L1‧‧‧背光光線
L2‧‧‧影像光線
L2’‧‧‧影像光線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一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顯示模組的第一顯示狀態;圖2是一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顯示模組的第二顯示狀態;圖3是一示意圖,說明本發明電子裝置的電路配置態樣;圖4是一立體圖,說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於第一顯示狀態的其中一組態;圖5是一立體圖,說明圖4的電子裝置之變化組態;圖6是該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於第一顯示狀態的局 部剖視圖;圖7是一部分立體分解圖,說明第一實施例之顯示模組的背光單元由液晶單元分離的態樣;圖8是不同於圖7視角的部分立體分解圖;圖9是一立體圖,說明第一實施例的顯示模組、電子裝置處於第二顯示狀態的組態;圖10是圖9的變化組態;圖11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第一實施例之顯示模組的實施態樣;圖12是一側剖視示意圖,說明第一實施例之顯示模組的液晶單元的實施態樣;圖13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第一實施例之顯示模組的背光單元的實施態樣;圖14是一立體圖,說明第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操控模組的實施態樣;圖15是一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顯示模組的第一顯示狀態;圖16是一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顯示模組的第二顯示狀態;圖17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第二實施例之電子裝置、顯示模組、操控模組的實施態樣;圖18是一立體圖,說明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於第一顯示狀態的組態;圖19、圖20是立體圖,以不同角度呈現如圖18的電 子裝置;圖21是一立體圖,說明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於第二顯示狀態的其中一組態;圖22是不同於圖21視角的立體圖;及圖23是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於第二顯示狀態的另一組態。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第一實施例
參閱圖1、圖2、圖7、圖8,為本發明電子裝置100的第一較佳實施例,此處的電子裝置100是以可在筆記型電腦及平板電腦之間切換操作模式的實施態樣為例進行說明,但該電子裝置100的應用方式不以此為限。
電子裝置100包含一顯示模組1、一操控模組2及一連結機構3,其顯示模組1則包括一螢幕框架4、一液晶單元5、一背光單元6、一磁吸單元7及一感應單元8。
簡單來說,顯示模組1的螢幕框架4包括一框架主體41,該框架主體41具有位於相反側的一前框面411及一後框面412。顯示模組1的液晶單元5具有位於相反側的一前顯示面51及一後顯示面52,並可由前顯示面51或後顯示面52顯現一影像畫面(如圖中的房屋圖像)。該液晶單元5係裝設於螢幕框架4上,其前顯示面51顯露於螢幕 框架4外並與前框面411位於同側,且其後顯示面52顯露於螢幕框架4外並後框面412位於同側。顯示模組1的背光單元6具有可發出背光光線的一出光面61,且可受控移動地設置於對應螢幕框架4的前框面411處或後框面412處,使其出光面61面對液晶單元5的前顯示面51或後顯示面52。
參照圖1、圖5,據此,當電子裝置100處於第一顯示狀態時,背光單元6的出光面61係面對液晶單元5的後顯示面52,並從液晶單元5的後顯示面52提供液晶單元5所需的背光光線L1,該背光光線L1由液晶單元5轉換為影像光線L2後,即可在液晶單元5的前顯示面51顯示出影像畫面,供使用者觀賞。所以,在此第一顯示狀態下,電子裝置100係可供使用者作為筆記型電腦進行使用。
參閱圖2、圖9、圖10,此外,由於本實施例的背光單元6係為可拆裝式的設計,因此使用者將其裝設位置改變,使背光單元6的出光面61面對液晶單元5的前顯示面51後,背光單元6改為從液晶單元5的前顯示面51提供背光光線L1,該背光光線L1隨後可由液晶單元5轉換為影像光線L2’,而在液晶單元5的後顯示面52呈現影像畫面。因此,透過背光單元6的裝設位置調整後,液晶單元5即轉換為由後顯示面52顯示畫面的第二顯示狀態,在此狀態下,使用者還可進一步將顯示模組1與操控模組2貼合,對電子裝置100進行如同平板電腦(如圖10)的操作 模式。
參閱圖6、圖7、圖8、圖10及圖11,詳細來說,本實施例中,顯示模組1的螢幕框架4係包含一框架主體41,框架主體41係供液晶單元5及背光單元6裝設其上,並具有一頂框部413、一間隔於該頂框部413的底框部414,以及兩個分別連接頂框部413、底框部414兩端的側框部415。
此外,框架主體41係形成多個定位部416、一前卡槽417及一後卡槽418。定位部416由框架主體41向外凸伸,以對背光單元6提供定位效果。前卡槽417形成於該螢幕框架4的前框面411,於背光單元6設置於螢幕框架4的前框面411時,對背光單元6產生卡固效果。後卡槽418形成於螢幕框架4的後框面412,於背光單元6設置於螢幕框架4的後框面412時,對背光單元6產生卡固效果。本實施例中,所述定位部416係分別由框架主體41頂側的頂框部413向上凸伸,前卡槽417係形成於框架主體41底側的底框部414的前框面411處,且後卡槽418則形成於框架主體41底側的底框部414的後框面412處,但上述定位部416、前卡槽417、後卡槽418的數量、設置位置及結構型態可視需要而對應調整,不以此處揭露的內容為限。
參閱圖7、圖11及圖12,顯示模組1的液晶單元5係裝設於螢幕框架4形成的空間中,其可提供畫面顯示及觸控功能,並包括一前觸控結構53、一第一光學結構 54、一液晶體55、一第二光學結構56、一遮光結構57及一後觸控結構58。前觸控結構53位於對應顯示模組1的前顯示面51,用於產生觸控信號,於顯示模組1處於如圖5的第一顯示狀態時,供使用者從前顯示面51進行觸控操作。第一光學結構54供前觸控結構53裝設其上,其位於對應顯示模組1的前顯示面51處,並包括一第一偏光層541、一第一基板542及一彩色濾光層543。液晶體55夾設於第一光學結構54及第二光學結構56之間,可調節影像光線的穿透特性。第二光學結構56間隔於第一光學結構54,其對應後顯示面52,並具有一配向層561、一第二基板562、多個設於第二基板562上的導電體563及一第二偏光層564。第二基板562上設有多個透明像素電極(圖未示),像素電極由例如金屬材質的導電體563提供電訊號,以設定液晶體55的透光特性。遮光結構57具有一第一遮蔽層571,該第一遮蔽層571具有遮光性,其設於彩色濾光層543下對應導電體563的位置,可避免使用者從前顯示面51察覺金屬材質的導電體563產生的反光。此外,由於本發明的液晶單元5亦可由後顯示面52顯示影像畫面,因此遮光結構57還具有一第二遮蔽層572。第二遮蔽層572具遮光性,其設於第二基板562且位置對應導電體563,使導電體563位於其與第一遮蔽層571之間。本實施例中,第二遮蔽層572與導電體563係相互疊置,且第二遮蔽層572位於導電體563與第二基板562之間,但第二遮蔽層572的設置位置可依序需要而對應調整,只要能遮蔽導電體563 形成的反光即可。據此,當使用者從後顯示面52觀賞影像畫面時,第二遮蔽層572可遮蔽金屬材質的導電體563造成的反光,提升觀賞影像的品質。後觸控結構58則位於對應顯示模組1的後顯示面52處,用於產生觸控信號,可在顯示模組1處於如圖9、圖10的第二顯示狀態時,供使用者從後顯示面52進行觸控操作。
因此,根據上述實施態樣,本實施例的液晶單元5已配置為適合在各個顯示面呈現影像及提供觸控功能。當然,上述液晶單元5的結構可視需要而對應調整。例如,若顯示模組1不需要配備觸控功能,則可省略前觸控結構53、後觸控結構58的設置,或僅設置兩者之一。或者,若導電體563以不會產生反光的導電材質製作,則液晶單元5亦可省略第一遮蔽層571或第二遮蔽層572的設置。因此,上述關於液晶單元5的技術揭露僅用於說明本實施例的態樣,不應以此限制其實施範圍。
參閱圖6、圖7、圖8、圖13,如前述,本實施例顯示模組1的背光單元6係為可拆裝式的設計,其包括一背板結構62、一導光結構63及一發光結構64。
背光單元6的背板結構62具有一板體621及一卡固結構622。板體621概呈長方形板狀,並於其頂側凹陷形成多個與出光面61位於同側並朝下開放的凹槽623,該凹槽623係於該背光單元6裝設於螢幕框架4時,供螢幕框架4頂側的定位部416伸入其中,以產生定位、卡固效果。卡固結構622由板體621的底側向下凸伸,其末端往 朝向液晶單元5的方向彎折延伸而成勾狀,並於背光單元6裝設於螢幕框架4時,卡固於螢幕框架4底側的前卡槽417或後卡槽418中。
背光單元6的導光結構63裝設於背板結構62上,用於傳導光線,並形成與背板結構62位於相反側的該出光面61。本實施例中,導光結構63具有一透光板631、一第一擴散片632、一稜鏡片633、一第二擴散片634、一導光板635及一反射片636,並由此等結構之配合,達到傳導光線、均勻出光的效果。
背光單元6的發光結構64設置於背板結構62上,並發出光線至導光結構63的導光板635,以作為背光單元6的發光來源。該發光結構64可採用日光燈管或LED燈條等光源,且不以特定光源類型為限。
因此,根據上述關於背光單元6的說明可知,本實施例藉由將導光結構63、發光結構64裝設於可拆裝式背板結構62的設計,能實現供使用者簡便地更換背光單元6裝設位置的技術,且該背光單元6的結構簡單、體積精簡,易於生產製造。此外,要補充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背光單元6雖採用側光式背光技術製作,但背光單元6也可以在調整導光結構63、發光結構64的實施態樣後,以直下式背光技術實現,因此不以上述說明內容為限。
參閱圖5、圖7、圖8、圖11,延續前述說明內容,由於本實施例的背光單元6為可拆裝式設計,因此本實施例藉由背板結構62上的凹槽623、卡固結構622以及 框架主體41的定位部416、前卡槽417、後卡槽418,提供背光單元6的卡固功能。使用者於裝設背光單元6時,可先將背板結構62的凹槽623對準框架主體41頂側的定位部416並使兩者卡合定位,隨後再將略有可撓曲性的勾狀卡固結構622嵌入前卡槽417或後卡槽418中,以完成背光單元6的裝設定位。但除了上述機構設計外,本實施例還能藉由磁吸單元7的設置,於背光單元6裝設完成後,提供進一步的定位效果。
具體來說,該磁吸單元7可藉由磁鐵或鐵磁性金屬製作,其包括多個背光磁吸結構71、多個前顯示面磁吸結構72及多個後顯示面磁吸結構73。背光磁吸結構71設置於背光單元6的外緣且與出光面61位於同側,其分布位置分別對應前顯示面磁吸結構72及後顯示面磁吸結構73,可提供磁吸固定功能。前顯示面磁吸結構72設置於螢幕框架4並與前框面411位於同側,於背光單元6設置於螢幕框架4的前框面411時,供與背光磁吸結構71相互磁吸。後顯示面磁吸結構73設置於螢幕框架4並與後框面412位於同側,於背光單元6設置於該螢幕框架4的後框面412時,供與該背光磁吸結構71相互磁吸。據此,本實施例的背光單元6除了前述的卡合機構進行固定,還可以進一步藉由磁吸單元7產生的磁吸固定作用,穩固地裝設於螢幕框架4。而除了卡固結構、磁吸單元7之外,本實施例還可以進一步在背光單元6與螢幕框架4之間設置如活動鍵、卡榫等機構,提供額外不同的卡固、定位功能,因此 其實施態樣不以前述內容為限。
參閱圖3、圖5、圖7、圖8,進一步來說,除了前述螢幕框架4、液晶單元5、背光單元6及磁吸單元7的實施態樣外,本實施例還藉由感應單元8偵測背光單元6相對於液晶單元5或螢幕框架4的設置位置,並提供背光單元6所需之電力。
具體而言,感應單元8包括一背光感測元件81、一前顯示面感測元件82及一後顯示面感測元件83。背光感測元件81裝設於背光單元6的背板結構62並與出光面61位於同側,其位置對應於前顯示面感測元件82與後顯示面感測元件83,本實施例係設置於背光單元6之出光面61側的左下角處,但不以此為限。前顯示面感測元件82裝設於該螢幕框架4並與該螢幕框架4的前框面411位於同側,本實施例其位於右下角處,可在如圖9的第二顯示狀態下,於背光單元6的設置位置對應螢幕框架4的前框面411時,供該背光感測元件81與其形成電性連接,以偵測背光單元6的位置並提供背光單元所需電力。後顯示面感測元件83裝設於螢幕框架4並與螢幕框架4的後框面412位於同側,此處其位於右下角處,可在如圖8的第一顯示狀態下,於背光單元6的設置位置對應螢幕框架4的後框面412時,供背光感測元件81與其形成電性連接,以偵測背光單元6的位置並提供電力。
本實施例中,上述前顯示面感測元件82、後顯示面感測元件83係分別採用多根單針彈簧連接器(Pogo pin),兩者係電連接於電子裝置100的操控模組2,可在背光單元6上的背光感測元件81於第一顯示狀態或第二顯示狀態下與兩者電接觸時,提供電力予背光單元6,並回傳感應信號至操控模組2,讓操控模組2隨後發出控制信號至液晶單元5,而轉換由前顯示面51或由後顯示面52顯示影像。然而,上述有關於感應單元8的實施方式可視需要而對應調整,不以此處揭露的內容為限。
參閱圖3、圖7、圖14,綜合前述對顯示模組1的說明可知,本發明的顯示模組1確實能提供使用者新穎的使用模式。而作為與顯示模組1配合使用的操控模組2,其係包括一殼體21、一控制單元22、一供電單元23及一輸入介面24等組件。殼體21供控制單元22、供電單元23設置其中,並供顯示模組1、連結機構3、輸入介面24裝設其上。供電單元23電連接於控制單元22、前顯示面感測元件82、後顯示面感測元件83及液晶單元5,可提供此等組件所需的電力,並可進一步在背光感測元件81與前顯示面感測元件82、後顯示面感測元件83形成電連接後,提供背光單元6所需的電力。控制單元22則電連接於供電單元23與液晶單元5,於背光單元6的出光面61面對液晶單元5的前顯示面51時,控制影像畫面由後顯示面52顯示,並於背光單元6的出光面61面對該液晶單元5的後框面412時,控制影像畫面由前顯示面51顯示。連結機構3則連接於顯示模組1與操控模組2之間,使顯示模組1可相對於該操控模組2作動,此處是讓顯示模組1可相對於操控模 組2轉動而開啟、閉合。
是故,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於使用者將顯示模組1切換為由前顯示面51顯示影像畫面的第一顯示狀態或者由後顯示面52顯示影像畫面的第二顯示狀態後,可供使用者於電子裝置100的正面或背面進行操作,並可進一步藉由顯示模組1相對於操控模組2的開啟或閉合,而以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的型態操作。
第二實施例
參閱圖15、圖16、圖17、圖18、圖22,為本發明電子裝置100的第二較佳實施例。類似於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也可以在第一顯示狀態及第二顯示狀態之間進行影像畫面的顯示切換,並可作為筆記型電腦及平板電腦使用。但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最主要差異在於,第一實施例之背光單元6的出光面61的位置變換是由使用者將整個背光單元6拆下後,裝設於液晶單元5的不同顯示面而達成。而在本實施例中,背光單元6係部分可移動地設置於對應該螢幕框架4的前框面411處或後框面412處,使其出光面61面對該液晶單元5的前顯示面51或後顯示面52,而進行顯示狀態的切換。而更精確地說,本實施例是由背光單元6的導光結構63沿螢幕框架4在液晶單元5的前顯示面51或後顯示面52之間滑移,而改變背光單元6的出光面61對應的顯示面,以切換顯示模組1的顯示狀態及電子裝置100的操作模式。
詳細來說,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亦包含 一顯示模組1、一操控模組2以及一供連接顯示模組1、操控模組2的連結機構3,顯示模組1則包括一螢幕框架4、一液晶單元5、一背光單元6、一磁吸單元7及一感應單元8。
本實施例的螢幕框架4具有一框架主體41、一前導引結構42及一後導引結構43。框架主體41具有一位於頂側的頂框部413、一間隔於頂框部413且位於底側的底框部414,以及兩個分別連接頂框部413與底框部414兩端的側框部415,該頂框部413、底框部414及側框部415配合界定形成的框架主體41用作為螢幕框架4的主結構,可供液晶單元5、背光單元6、磁吸單元7及感應單元8設置其上。此處,該等側框部415的其中之一(例如圖17中位於左側的側框部415)係以可拆裝的方式連結於頂框部413與底框部414,於其卸除後可在框架主體41形成一開口,以便於進行將背光單元6裝設於框架主體41的組裝程序。
前導引結構42設於框架主體41的前框面411,並具有一第一上橫軌421及一第一下橫軌422。第一上橫軌421呈長條狀,其橫向延伸地設於頂框部413的前框面411處;第一下橫軌422亦呈長條狀,其橫向延伸地設於底框部414的前框面411處。於背光單元6的導光結構63的設置位置主要對應該螢幕框架4的前框面411時,第一上橫軌421與該第一下橫軌422係分別位於該導光結構63的頂、底兩側,並供導光結構63沿兩者滑移。
後導引結構43設於框架主體41的後框面412, 且具有一第二上橫軌431及一第二下橫軌432。第二上橫軌431橫向延伸地設於頂框部413的後框面412處,第二下橫軌432則橫向延伸地設於底框部414的後框面412處。於背光單元6的導光結構63的設置位置主要對應螢幕框架4的後框面412時,該第二上橫軌431與第二下橫軌432分別位於該導光結構63的頂、底兩側,供導光結構63沿兩者滑移。
另一方面,根據背光單元6的作動方式不同,本實施例的背光單元6與第一實施例的背光單元6具有不同的結構,其包括一導光結構63、一發光結構64、一前牽引結構65及一後牽引結構66。
本實施例的導光結構63以具有可撓曲性的材質製成,其寬度係大於液晶單元5的前顯示面51或後顯示面52的寬度,並可沿前導引結構42與後導引結構43,以可形變的方式在對應螢幕框架4的前框面411與後框面412之間滑移。
參閱圖15、圖18、圖19、圖20,於導光結構63的出光面61主要面對液晶單元5的後顯示面52而使顯示模組1處於第一顯示狀態時,導光結構63的部分係繞經液晶單元5的旁側而延伸至鄰近該液晶單元5的前顯示面51處,並於接受發光結構64的光線後由出光面61發出背光光線L1,由液晶單元5接收後轉換為影像光線L2,而在前顯示面51呈現出影像畫面。
參閱圖16、圖17、圖21、圖22、圖23,當使 用者藉由前牽引結構65或後牽引結構66帶動可撓曲的導光結構63橫向滑移後,可使導光結構63的出光面61主要面對該液晶單元5的前顯示面51,而將顯示模組1切換為第二顯示狀態。此狀態下,導光結構63的部分係繞經液晶單元5的旁側而延伸至鄰近液晶單元5的後顯示面52處,並可向液晶單元5的前顯示面51發出背光光線L1,而讓液晶單元5於轉換為影像光線L2’後,由後顯示面52呈現影像畫面。
此外,本實施例中背光單元6的發光結構64亦不同於第一實施例的發光結構64。具體來說,本實施例的發光結構64具有一前發光件641及一後發光件642。前發光件641設於該螢幕框架4的底框部414處並與前框面411位於同側,於導光結構63之出光面61的位置主要對應螢幕框架4的前框面411及液晶單元5的前顯示面51時,發出光線至導光結構63,以提供顯示模組1處於第二顯示狀態下所需的背光光源。後發光件642則設於螢幕框架4的底框部414處並與後框面412位於同側,於導光結構63之出光面61的位置主要對應該螢幕框架4的後框面412及液晶單元5的後顯示面52處時,發出光線至該導光結構63,以提供顯示模組1處於第一顯示狀態下所需的背光光源。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背光單元6係於前框面411、後框面412的底側分別配置前發光件641、後發光件642,以分別提供滑移後位於不同位置的導光結構63所需的光源。前發光件641與後發光件642各為長度接近第一下橫軌422、第 二下橫軌432的燈條(light bar),兩者裝設於框架主體41的底框部414處且分別對應液晶單元5的前、後兩側,可分別供第一下橫軌422、第二下橫軌432裝設其上,並對準導光結構63的底側,而在導光結構63的主要設置位置對應液晶單元5的前顯示面51或後顯示面52時發出光線,讓光線從導光結構63的底側入射,使導光結構63能從出光面61供應液晶單元5所需的背光源。然而,在不同的實施態樣中,前發光件641與後發光件642的設置位置可以視需要而調整,例如兩者也可裝設在框架主體41的頂框部413處,如此亦能供應光源予導光結構63。
除了上述導光結構63、發光結構64的結構差異,本實施例為了讓使用者便於進行導光結構63的滑移,還在導光結構63的兩面分別配置前牽引結構65與後牽引結構66。
參閱圖15、圖16、圖17、圖18、圖20,前牽引結構65設置於導光結構63的側緣並於垂直方向延伸,其與出光面61位於相反側並與前框面411位於同側,且兩端各具有一分別可滑移地頂抵於第一上橫軌421及第一下橫軌422的第一上凸伸部651、第一下凸伸部652,第一上凸伸部651、第一下凸伸部652收容於頂框部413與底框部414之中,可於導光結構63移動時提供限位、導引功效,而前牽引結構65顯露於外的部分則提供使用者便於施力之處。另一方面,後牽引結構66設置於導光結構63的另一側緣並於垂直方向延伸,其與出光面61位於同側並與後框 面412位於同側,且兩端各具有一分別可滑移地頂抵於該第二上橫軌431及該第二下橫軌432的第二上凸伸部661、第二下凸伸部662,第二上凸伸部661、第二下凸伸部662部份地收容於頂框部413與底框部414之中,亦可於導光結構63移動時提供限位、導引功效,後牽引結構66顯露於外的部分則提供使用者從顯示模組1的另一面進行施力之處。
參閱圖15、圖17、圖18、圖19、圖20,因此,根據上述實施態樣,當顯示模組1處於第一顯示狀態時,導光結構63的位置係主要對應於液晶單元5的後顯示面52而覆蓋整個後顯示面52,此時設於導光結構63側緣的前牽引結構65係位於前顯示面51的左側(如圖18),並頂抵於該可拆卸的側框部415。而位於導光結構63的另一側緣的後牽引結構66則位於後顯示面52的左側(如圖20),並頂抵於該固設式的側框部415。在此狀態下,使用者若要變更顯示模組1的顯示狀態,則可施力於前牽引結構65或後牽引結構66,使其往其遠離的側框部415的方向移動,而帶動導光結構63的滑移。
參閱圖16、圖17、圖21、圖22、圖23,當上述導光結構63的滑移過程結束後,前牽引結構65與後牽引結構66會分別頂抵其原本遠離的側框部415,此時導光結構63的出光面61係轉為主要面對液晶單元5的前顯示面51,而能執行第二顯示狀態的畫面顯示。
在上述顯示狀態的切換過程中,導光結構63亦 可由如第一實施例的磁吸單元7進行磁吸定位,並可由感應單元8偵測導光結構63相對於螢幕框架4、液晶單元5的位置。
本實施例的磁吸單元7係包括多個背光磁吸結構71、多個前顯示面磁吸結構72、多個後顯示面磁吸結構73及多個背光磁吸結構74。背光磁吸結構71、74係分別設置於導光結構63相對於出光面61的反、正兩面,且位置分別對應前顯示面磁吸結構72、後顯示面磁吸結構73,設於導光結構63兩面的四個角落。前顯示面磁吸結構72、後顯示面磁吸結構73則分別設於框架主體41之前框面411、後框面412的四個角落,於導光結構63完成滑移程序後,與背光磁吸結構71或背光磁吸結構74相互磁吸,以對導光結構63產生固定效果。而在不同的實施態樣中,前顯示面磁吸結構72、後顯示面磁吸結構73除了設置在框架主體41之外,還可以設置於第一上橫軌421、第一下橫軌422、第二上橫軌431、第二下橫軌432處,同樣能夠與背光磁吸結構71相互磁吸,而對導光結構63產生固定效果。
參閱圖17、圖19、圖21,感應單元8則包括一背光感測元件81、一前顯示面感測元件82及一後顯示面感測元件(圖中未繪製),其設置位置相互對應,並可使用例如第一實施例所採用的單針彈簧連接器(Pogo pin),以提供類似第一實施例之感應單元8的位置偵測的效果。例如,本實施例中,背光感測元件81是裝設於導光結構63上的前牽引結構65處,前顯示面感測元件82裝設於框架主體 41之固定式的側框部415(右側)處,後顯示面感測元件裝設於框架主體41之可拆裝式的側框部415(左側)處。當顯示模組1處於如圖19的第一顯示狀態時,背光單元6的出光面61主要面對液晶單元5的後顯示面52,前牽引結構65的定位位置係對應可拆卸式的側框部415,此時背光感測元件81會與後顯示面感測元件形成電性連接,因此會觸發後發光件642開始發光,使得主要位於液晶單元5之後顯示面52處的導光結構63可朝後顯示面52提供背光光源。而當顯示模組1處於如圖21的第二顯示狀態時,背光單元6的出光面61主要面對液晶單元5的前顯示面51,前牽引結構65的定位位置係對應固定式的側框部415,此時背光感測元件81會與前顯示面感測元件82形成電性連接,因此會觸發前發光件641開始發光,使得主要位於液晶單元5之前顯示面51處的導光結構63可朝前顯示面51提供背光光源。然而,上述關於感應單元8的實施態樣僅為本實施例的說明,其實施方式可視需要而調整,不以此處揭露的內容為限。
因此,綜合前述兩個實施例,本發明透過可整體拆裝或部分滑移式的背光單元6,供使用者簡易地切換顯示模組1的第一顯示狀態或第二顯示狀態,並可以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的操作模式使用電子裝置100,確實增進使用上的彈性及便利性。此外,本發明顯示模組1的結構單純且便於生產組裝,有助於精簡電子裝置100與顯示模組1的體積及製造成本,並便於製造。是故,本發明顯 示模組1及電子裝置100確實能達成本發明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電子裝置
1‧‧‧顯示模組
2‧‧‧操控模組
4‧‧‧螢幕框架
41‧‧‧框架主體
411‧‧‧前框面
416‧‧‧定位部
5‧‧‧液晶單元
51‧‧‧前顯示面
6‧‧‧背光單元
61‧‧‧出光面
62‧‧‧背板結構
621‧‧‧板體
63‧‧‧導光結構
71‧‧‧背光磁吸結構
72‧‧‧前顯示面磁吸結構
81‧‧‧背光感測元件
82‧‧‧前顯示面感測元件

Claims (20)

  1. 一種顯示模組,包含:一螢幕框架,包括一框架主體,該框架主體具有位於相反側的一前框面及一後框面;一液晶單元,具有位於相反側的一前顯示面及一後顯示面,並由該前顯示面或該後顯示面顯現一影像畫面;該液晶單元裝設於該螢幕框架,其前顯示面係顯露於該螢幕框架外並與該前框面位於同側,其後顯示面係顯露於該螢幕框架外並與該後框面位於同側;及一背光單元,具有可發出背光光線的一出光面,且至少部分可受控移動地設置於對應該螢幕框架的前框面處或後框面處,使其出光面面對該液晶單元的前顯示面或後顯示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模組,還包含一感應單元,該感應單元用於偵測該背光單元相對於該液晶單元或該螢幕框架的設置位置,並/或提供該背光單元所需之電力。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該感應單元包括一背光感測元件、一前顯示面感測元件及一後顯示面感測元件;該背光感測元件裝設於該背光單元;該前顯示面感測元件裝設於該螢幕框架並與該螢幕框架的前框面位於同側,於該背光單元的設置位置對應該螢幕框架的前框面時,供該背光感測元件與其形成電性連接,以偵測該背光單元的位置並提供電力;該後顯示面感測元件裝設於該螢幕框架並與該螢幕框架的後框面位於同側 ,於該背光單元的設置位置對應該螢幕框架的後框面時,供該背光感測元件與其形成電性連接,以偵測該背光單元的位置並提供電力。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該感應單元包括一背光感測元件、一前顯示面感測元件及一後顯示面感測元件,該背光感測元件設置於該背光單元,該前顯示面感測元件與該後顯示面感測元件設置於該螢幕框架,於該背光單元的出光面面對液晶單元的後顯示面時,該背光感測元件與該後顯示面感測元件形成電性連接,以偵測該背光單元的位置;於該背光單元的出光面面對液晶單元的前顯示面時,該背光感測元件與該前顯示面感測元件形成電性連接,以偵測該背光單元的位置。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該背光單元包括一背板結構、一導光結構及一發光結構;該背板結構具有一板體及一卡固結構,該板體凹陷形成至少一個與該出光面位於同側的凹槽;該卡固結構由該板體的外緣向外凸伸,且末端往朝向該液晶單元的方向彎折延伸而成勾狀;該導光結構裝設於該背板結構,用於傳導光線,並形成與該背板結構位於相反側的該出光面;該發光結構裝設於該背板結構,並發出光線至該導光結構;該框架主體形成至少一定位部、一前卡槽及一後卡槽,該定位部由該框架主體向外凸伸並可移出地伸入該凹槽;該前卡槽形成於該螢幕框架的前框面,於該背光單元設置於該螢幕框架的前框面時,供該卡固結構卡設其中;該後 卡槽形成於該螢幕框架的後框面,於該背光單元設置於該螢幕框架的後框面時,供該卡固結構卡設其中。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該凹槽係形成於該板體的頂側並朝下開放,且該卡固結構係設於該板體的底側;該定位部係由該框架主體的頂側向上凸伸,該前卡槽係形成於該框架主體的前框面的底側,且該後卡槽係形成於該框架主體的後框面的底側。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模組,還包含一磁吸單元,該磁吸單元包括至少一個背光磁吸結構、至少一個前顯示面磁吸結構及至少一個後顯示面磁吸結構;該背光磁吸結構設置於該背光單元;該前顯示面磁吸結構設置於該螢幕框架並與該前框面位於同側,於該背光單元設置於該螢幕框架的前框面時,供與該背光磁吸結構相互磁吸;該後顯示面磁吸結構設置於該螢幕框架並與該後框面位於同側,於該背光單元設置於該螢幕框架的後框面時,供與該背光磁吸結構相互磁吸。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該液晶單元包括一第一光學結構、一液晶體、一第二光學結構及一遮光結構;該第一光學結構與該第二光學結構相間隔,其對應該前顯示面;該液晶體夾設於該第一光學結構及該第二光學結構之間;第二光學結構對應該後顯示面,並具有一第二基板及一導電體,該導電體設於該第二基板並可受控設定該液晶體的透光特性;該遮光結構具有一第一遮蔽層及一第二遮蔽層,該第一遮蔽層具遮光性,其設 於該第一光學結構且位置對應該導電體;該第二遮蔽層具遮光性,其設於該第二光學結構且位置對應該導電體,並使該導電體位於其與該第一遮蔽層之間。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該液晶單元包括至少一觸控結構,該觸控結構可受控產生觸控感應信號,並設於對應該前顯示面或該後顯示面處。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該螢幕框架還包括一前導引結構及一後導引結構,該前導引結構設於該框架主體的前框面,該後導引結構設於該框架主體的後框面;該背光單元包括一導光結構及一發光結構,導光結構形成該出光面且具有可撓曲性,並可沿該前導引結構與該後導引結構,在對應該螢幕框架的前框面與後框面之間滑移;該發光結構具有一前發光件及一後發光件,該前發光件設於該螢幕框架且與該前框面位於同側,並於該導光結構的主要設置位置對應該螢幕框架的前框面時,發出光線至該導光結構;該後發光件設於該螢幕框架且與該後框面位於同側,並於該導光結構的主要設置位置對應該螢幕框架的後框面時,發出光線至該導光結構。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該導光結構的寬度係大於該液晶單元的前顯示面或後顯示面的寬度;於該導光結構的出光面主要面對該液晶單元的前顯示面時,該導光結構的部分係繞經該液晶單元的旁側而延伸至鄰近該液晶單元的後顯示面處;於該導光結構的出光 面主要面對該液晶單元的後顯示面時,該導光結構的部分係繞經該液晶單元的旁側而延伸至鄰近該液晶單元的前顯示面處。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該螢幕框架的框架主體具有一頂框部、一間隔於該頂框部的底框部及兩個分別連接該頂框部與該底框部兩端的側框部,該等側框部的至少其中之一係以可拆裝的方式連結於該頂框部與該底框部。
  13.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該背光單元還包括一前牽引結構,該前牽引結構設置於該導光結構,其與該出光面位於相反側且與該前框面位於同側,並可滑移地頂抵於該前導引結構。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該背光單元還包括一後牽引結構,該後牽引結構設置於該導光結構,其與該出光面位於同側且與該後框面位於同側,並可滑移地頂抵於該後導引結構。
  15.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該前導引結構具有一第一上橫軌及一第一下橫軌,該後導引結構具有一第二上橫軌及一第二下橫軌;該第一上橫軌設於該框架主體的前框面的頂側,該第一下橫軌設於該前框面的底側,於該導光結構的設置位置主要對應該螢幕框架的前框面時,該第一上橫軌與該第一下橫軌分別位於該導光結構的兩側,並供該導光結構沿兩者滑移;該第二上橫軌設於該框架主體的後框面的頂側,該第二下橫軌設於 該框架主體的後框面的底側,於該導光結構的設置位置主要對應該螢幕框架的後框面時,該第二上橫軌與該第二下橫軌分別位於該導光結構的兩側,供該導光結構沿兩者滑移。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該背光單元還包括一前牽引結構,該前牽引結構設置於該導光結構並於垂直方向延伸,其與該出光面位於相反側並與該前框面位於同側,且兩端分別可滑移地頂抵於該第一上橫軌及該第一下橫軌。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該背光單元還包括一後牽引結構,該後牽引結構設置於該導光結構並於垂直方向延伸,其與該出光面位於同側並與該後框面位於同側,且兩端分別可滑移地頂抵於該第二上橫軌及該第二下橫軌。
  18.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顯示模組,還包含一磁吸單元,該磁吸單元包括至少一個背光磁吸結構、至少一個前顯示面磁吸結構及至少一個後顯示面磁吸結構;該背光磁吸結構設置於該背光單元;該前顯示面磁吸結構設置於該螢幕框架並與該前框面位於同側,於該背光單元的導光結構主要設置於該螢幕框架的前框面時,供與該背光磁吸結構相互磁吸;該後顯示面磁吸結構設置於該螢幕框架並與該後框面位於同側,於該背光單元的導光結構主要設置於該螢幕框架的後框面時,供與該背光磁吸結構相互磁吸。
  19.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如請求項1至1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顯示模組;及一操控模組,電連接於該顯示模組,用於提供電力於該顯示模組,並於該背光單元的出光面面對該液晶單元的前顯示面時,控制該影像畫面由該顯示模組的後顯示面顯示,且於該背光單元的出光面面對該液晶單元的後框面時,控制該影像畫面由該顯示模組的前顯示面顯示。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電子裝置,還包含一連結機構,該連結機構連接於該顯示模組與該操控模組之間,使該顯示模組可相對於該操控模組作動。
TW103114042A 2014-04-17 2014-04-17 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5022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4042A TWI502241B (zh) 2014-04-17 2014-04-17 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CN201410184923.7A CN105022188B (zh) 2014-04-17 2014-05-04 显示模块及电子装置
US14/525,391 US9910462B2 (en) 2014-04-17 2014-10-28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4042A TWI502241B (zh) 2014-04-17 2014-04-17 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02241B true TWI502241B (zh) 2015-10-01
TW201541145A TW201541145A (zh) 2015-11-01

Family

ID=54321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4042A TWI502241B (zh) 2014-04-17 2014-04-17 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10462B2 (zh)
CN (1) CN105022188B (zh)
TW (1) TWI5022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84505B1 (ko) * 2016-06-20 2023-01-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롤러블 표시장치
CN107577275A (zh) * 2017-09-05 2018-01-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377926B (zh) * 2018-12-12 2024-02-27 武汉精毅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背面连接fpc的显示面板的测试保护装置
CN112835417A (zh) * 2021-02-03 2021-05-25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2596A (zh) * 2003-03-21 2004-09-29 Lg.������Lcd��ʽ���� 采用双前照光单元的双液晶显示装置
US20080088755A1 (en) * 2006-10-17 2008-04-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ouble-sided lcd panel
TW201239628A (en) * 2011-03-25 2012-10-01 Wistron Corp Dual-screen portable computer and a switching method of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25966A (ja) * 2003-04-25 2004-11-18 Kyocera Corp 両面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情報機器
CN2660561Y (zh) * 2003-07-04 2004-12-01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的液晶显示器及具有该显示器的掀盖式电子产品
TWI235268B (en) * 2003-09-02 2005-07-01 Display Optronics Corp M Dual display structure and driving method
US20060083027A1 (en) * 2004-10-19 2006-04-20 Te-Neng Lin Double side backlight module
JP2006259115A (ja) * 2005-03-16 2006-09-28 Omron Corp 両面表示装置及び面光源装置
TWM337768U (en) * 2007-08-27 2008-08-01 shi-qin Jian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JP2009086077A (ja) * 2007-09-28 2009-04-23 Hitachi Displays Ltd タッチパネルを搭載した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07048B1 (ko) * 2008-10-22 2011-01-12 한솔테크닉스(주) 양면 라이팅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3424918B (zh) * 2012-05-14 2016-07-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双屏显示装置、双屏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605236B (zh) * 2013-11-05 2017-03-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2596A (zh) * 2003-03-21 2004-09-29 Lg.������Lcd��ʽ���� 采用双前照光单元的双液晶显示装置
US20080088755A1 (en) * 2006-10-17 2008-04-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ouble-sided lcd panel
TW201239628A (en) * 2011-03-25 2012-10-01 Wistron Corp Dual-screen portable computer and a switching method of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2188B (zh) 2017-12-12
US9910462B2 (en) 2018-03-06
CN105022188A (zh) 2015-11-04
TW201541145A (zh) 2015-11-01
US20150301393A1 (en) 2015-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38066B2 (ja) Lcd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移動端末
US9395578B2 (en) Illumination unit, displa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19000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0197833B2 (en) Supporting cover for curved display and curve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4805585B2 (ja) 平面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02241B (zh) 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JP4730936B2 (ja) ランプ実装組立体とこれを含むバックライト組立体及びこれを有する液晶表示装置。
KR20170050599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10311533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KR20130045109A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동 단말기
US1013310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2102306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7566555B (zh) 投影手机
JP2014127900A (ja) 表示装置
KR20150051470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102049859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80120128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810968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60058860A (ko) 평판표시장치모듈용 마운팅프레임
JP2016103396A (ja) 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1633583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KR102049858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151353A (zh) 能够融入家居环境的液晶电视
KR20130121430A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동 단말기
KR20120055433A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