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9449B - 二氧化碳捕獲裝置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氧化碳捕獲裝置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9449B
TWI499449B TW103136968A TW103136968A TWI499449B TW I499449 B TWI499449 B TW I499449B TW 103136968 A TW103136968 A TW 103136968A TW 103136968 A TW103136968 A TW 103136968A TW I499449 B TWI499449 B TW I4994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carbonation
cao
containing gas
hydr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6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5262A (zh
Inventor
Yiang Chen Chou
Jui Yen Cheng
Ming Hui Chang
Heng Wen Hsu
Chiang Hsiung Tong
Cheng Hsien Shen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Taiwan Cemen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Taiwan Cement Corp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to TW1031369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99449B/zh
Priority to CN201410642339.1A priority patent/CN105521702B/zh
Priority to CN201811234218.8A priority patent/CN109464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9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944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15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526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CCAPTURE, STORAGE, SEQUESTRATION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GHG]
    • Y02C20/0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 Y02C20/4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of CO2

Description

二氧化碳捕獲裝置與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二氧化碳捕獲裝置與方法,更特別關於避免Ca(OH)2 於捕獲二氧化碳前,即發生去水合反應(Ca(OH)2 →CaO+H2 O)的裝置與方法。
全球能源需求持續成長,預估未來仍需仰賴化石能源的供應,國際能源署於「能源技術展望2010」(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10)中強調,為了維持能源安全、促進經濟發展、以及降低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應致力提昇發電效率、能源使用效率、以及發展碳捕獲及封存技術。我國已於永續能源政策綱領中訂定二氧化碳排放的減量政策目標:2016-2020年間回到2005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25年回到2000年之排放量(2.15億噸),為了達到此目標,以能源面向來看,除了提高能源效率、發展潔淨能源以及確保能源供應穩定外,在還無法避免繼續使用化石燃料的情況下,必須搭配二氧化碳的捕獲、封存與再利用技術,以有效減緩溫室效應的惡化。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之二氧化碳捕獲裝置,包括:碳酸化爐,以Ca(OH)2 捕獲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提供的含二氧化碳之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CaCO3 ;煅燒爐,以第一 管線連接至碳酸化爐以接收CaCO3 ,使CaCO3 煅燒形成CaO;水合反應器,以第二管線連接至煅燒爐以接收CaO,使CaO與H2 O反應形成Ca(OH)2 。其中水合反應器以第三管線連接至碳酸化爐,以輸送Ca(OH)2 至碳酸化爐。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以第四管線連接至碳酸化爐,提供含二氧化碳之氣體至碳酸化爐;並以第五管線連接至第三管線,以含二氧化碳之氣體將Ca(OH)2 自水合反應器輸送至碳酸化爐。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之二氧化碳捕獲方法,包括:(a)於碳酸化爐中,以Ca(OH)2 捕獲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提供之含二氧化碳之氣體中的二氧化碳,並形成CaCO3 ,且碳酸化爐的溫度介於200℃至350℃之間;(b)將步驟(a)之CaCO3 輸送至煅燒爐,將CaCO3 煅燒成CaO;(c)將步驟(b)之CaO輸送至水合反應器,使CaO與H2 O反應形成Ca(OH)2 ;以及(d)將步驟(c)之Ca(OH)2 輸送至碳酸化爐,再進行步驟(a)。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之二氧化碳捕獲方法,包括:(a)於碳酸化爐中,以Ca(OH)2 捕獲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提供的含二氧化碳之氣體中的二氧化碳,並形成CaCO3 ;(b)將步驟(a)之CaCO3 輸送至煅燒爐,將CaCO3 煅燒成CaO;(c)將步驟(b)之CaO輸送至水合反應器,使CaO與H2 O反應形成Ca(OH)2 ;以及(d)以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提供之含二氧化碳之氣體,將步驟(c)之Ca(OH)2 輸送至碳酸化爐,再進行步驟(a)。
10A、10B、10C、10D、10E‧‧‧管線
11‧‧‧碳酸化爐
13‧‧‧煅燒爐
15‧‧‧水合反應器
17‧‧‧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
100、200‧‧‧二氧化碳捕獲裝置
第1圖係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二氧化碳捕獲裝置的示意圖。
第2圖係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二氧化碳捕獲裝置的示意圖。
如第1圖所示,係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二氧化碳捕獲裝置100,其碳酸化爐11與煅燒爐13之間具有管線10A,煅燒爐13與水合反應器15之間具有管線10B,且水合反應器15與碳酸化爐11之間具有管線10C,以組成鈣基吸附劑的循環系統。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17與碳酸化爐11之間具有管線10D,以輸送含二氧化碳之氣體至碳酸化爐11,使碳酸化爐11中的Ca(OH)2 捕獲含二氧化碳氣體中的二氧化碳,並形成CaCO3 如式1。
Ca(OH)2 +CO2 → CaCO3 +H2 O (式1)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亟欲避免Ca(OH)2 在捕獲CO2 之前,即先發生去水合反應,形成CaO,上述去水合反應(如式2)會降低吸附劑中Ca(OH)2 的比例,及該吸附劑之二氧化碳捕獲效率。
Ca(OH)2 → CaO+H2 O (式2)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17與管線10C之間具有管線10E,以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17提供之含二氧化碳氣體,將水合反應器15產生之Ca(OH)2 粉體輸送至碳酸化爐11中。若在不含二氧化碳之環境下進行粉體輸送,則無法避免Ca(OH)2 輸送至高溫的碳酸化爐(比如350℃至600℃之間)後,因去水合反應(如式2)而減少Ca(OH)2 含量。藉由管線10E使含二氧化碳之氣體輸送Ca(OH)2 ,對應之碳酸化爐11的溫度可介於200℃至650℃之間。若碳酸化爐11的溫度過高,則會使 已捕獲CO2 之CaCO3 脫去二氧化碳形成CaO。
接著以管線10A,將碳酸化壚11中的CaCO3 輸送至煅燒爐13,煅燒成CaO與CO2 如式3。
CaCO3 → CaO+CO2 (式3)
上述煅燒爐13產生的高濃度CO2 可封存、再利用或作為其他用途。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可將新鮮的CaCO3 加入煅燒爐13中,並自碳酸化爐11移除失活的CaCO3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煅燒爐13的溫度介於850℃至1200℃之間。若煅燒爐13的溫度過低,將無法使CaCO3 之CO2 有效脫除。若煅燒爐13的溫度過高,會使吸附劑因燒結而失活,且在無法有效改善脫CO2 效率之情況下,只會增加製程成本。
接著以管線10B將煅燒爐13產生之CaO輸送至水合反應器15,使CaO與水反應形成Ca(OH)2 如式4。
CaO+H2 O → Ca(OH)2 (式4)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式4中的H2 O可為蒸汽態或液態,端視水合反應器之溫度壓力而定。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若水合反應器15為溶液水合反應器,且CaO於室溫的水溶液中轉化為Ca(OH)2 的轉化率大於95%。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若水合反應器15為蒸汽水合反應器。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蒸汽水合反應器中水蒸汽的相對濕度介於40%至80%,溫度大於或等於100℃且小於300℃之間,CaO於水蒸汽中轉化為Ca(OH)2 的轉化率大於95%。若水蒸汽的溫度過高,或水蒸汽的相對濕度過低,都可能會降低CaO轉化為Ca(OH)2 的轉化率。
接著以管線10C將水合反應器15產生之Ca(OH)2 輸 送至碳酸化爐11。如前所述,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17可經由管線10E輸送含二氧化碳之氣體,將Ca(OH)2 粉體自水合反應器15輸送至碳酸化爐11,以避免Ca(OH)2 在捕獲CO2 之前發生去水合反應。
上述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17所提供之含二氧化碳的氣體,除了二氧化碳以外,可能含有其他氣體如氮氣或其他鈍性氣體。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含二氧化碳之氣體可能進一步含有酸、鹼、硫、或其他污染物。若上述污染物會影響Ca(OH)2 的循環,比如會腐蝕管線10C、10D、或10E與碳酸化爐11,或者在碳酸化爐中與Ca(OH)2 、CaCO3 、或CO2 產生難以處理的副產物,則需先處理含二氧化碳之氣體中的污染物,再將其輸送至管線10D與10E中。舉例來說,可先過濾、吸附、或酸/鹼處理氣體中之污染物。
本發明亦提供二氧化碳捕獲方法,包含:(a)於碳酸化爐11中,以Ca(OH)2 捕獲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17提供的含二氧化碳之氣體中的二氧化碳,並形成CaCO3 ,如式1所示。(b)將步驟(a)之CaCO3 輸送至煅燒爐13,將CaCO3 煅燒成CaO,如式3所示。(c)將步驟(b)之CaO輸送至水合反應器15,使CaO與H2 O反應形成Ca(OH)2 ,如式4所示。(d)以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17提供之含二氧化碳之氣體,將步驟(c)之Ca(OH)2 輸送至碳酸化爐11,再進行步驟(a)。上述步驟(a)、(b)、(c)、與(d)的循環並不限於由哪個步驟開始,端視需要而定。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可先將CaCO3 置於煅燒爐13煅燒後,再將煅燒後的CaO輸送至水合反應器15進行步驟(c)。
如第2圖所示,係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二氧化碳捕獲裝置200,其碳酸化爐11與煅燒爐13之間具有管線10A,煅燒爐13與水合反應器15之間具有管線10B,且水合反應器15與碳酸化爐11之間具有管線10C,以組成氫氧化鈣(Ca(OH)2 )吸附劑的循環系統。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17與碳酸化爐11之間具有管線10D,以輸送含二氧化碳之氣體至碳酸化爐11,使碳酸化爐11中的Ca(OH)2 捕獲含二氧化碳之氣體中的二氧化碳,並形成CaCO3 ,如式1所示。與前述實施例相同,此實施例亦需避免Ca(OH)2 在捕獲CO2 之前即先發生去水合反應,使得Ca(OH)2 轉化成CaO。在此實施例中,碳酸化爐11的溫度介於200℃至350℃之間。若碳酸化爐11的溫度過高,則會使Ca(OH)2 在捕獲二氧化碳前即發生去水合反應,使得Ca(OH)2 轉化成CaO。此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之差異在於直接降低碳酸化爐11的溫度,而未採用管線10E連接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17與管線10C。至於此實施例之煅燒爐13、水合反應器15、與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17的設置與操作溫度均與前述實施例類似,在此不贅述。
本發明亦提供二氧化碳捕獲方法如下,其包括:(a)於碳酸化爐11中,以Ca(OH)2 捕獲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提供之含二氧化碳之氣體中的二氧化碳,並形成CaCO3 (如式1所示),且碳酸化爐11的溫度介於200℃至350℃之間。(b)將步驟(a)之CaCO3 輸送至煅燒爐13,使CaCO3 煅燒成CaO(如式3所示)。(c)將步驟(b)之CaO輸送至水合反應器15,使CaO與H2 O反應形成Ca(OH)2 (如式4所示)。(d)將步驟(c)之Ca(OH)2 輸送至碳酸化爐,再進行步驟(a)。上述步驟(a)、(b)、(c)、與(d)的循環並不 限於由哪個步驟開始,端視需要而定。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可先將CaO置於煅燒爐13煅燒後,再將煅燒後的CaO輸送至水合反應器15進行步驟(c)。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本發明亟欲避免碳酸化爐11中的Ca(OH)2 在捕獲二氧化碳前即先發生去水合反應,使得Ca(OH)2 轉化成CaO。若在反應溫度操作不當的狀況下,仍難免進行此副反應。雖然CaO一樣可與二氧化碳反應,形成CaCO3 (如式5所示),但CaO之碳酸化轉化率較Ca(OH)2 來的低。
CaO+CO2 → CaCO3 (式5)
為了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數實施例配合所附圖示,作詳細說明如下:
實施例
實施例1(溶液水合反應(Water hydration)之轉化率測試)
取水溶液和氧化鈣進行溶液水合反應(重量比1:1),並以熱重分析儀量測其水合轉化率。水合反應為放熱反應,在室溫下即會劇烈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所放出的高熱會將部分表面水分蒸發成蒸汽。由於反應後粉體表面呈現些微濕潤的狀態,因此反應後後將粉體置入110℃烘箱內烘乾10小時。
將上述烘乾後之粉體置入熱重分析儀(TGA)中,在500℃氮氣下進行脫水(dehydration)反應,可量測到參與水合反應的水含量,以進一步計算溶液水合反應之轉化率,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水合轉化率=(釋出水重量/水分子量)/(氧化鈣重量/氧化鈣分子量)×100%
經實驗與計算後,溶液水合反應之轉化率大於95%,證實在常溫下取氧化鈣與水溶液進行水合反應,可達極高的水合轉化率。
為了測試水合反應活化燒結吸附劑之效能,將新鮮石灰石以1000℃煅燒18小時,模擬已燒結的失活吸附劑。並與900℃煅燒1小時之吸附劑比較碳酸化轉化率,及水合反應再生吸附劑之效率。
表1為活化燒結吸附劑之測試之結果,由實驗結果可知,CaO以1000℃煅燒18小時後,其與CO2 反應形成CaCO3 之碳酸化轉化率因高溫燒結降至32%。若以溶液水合反應使燒結之CaO轉化成Ca(OH)2 ,Ca(OH)2 即使經過脫水反應轉化成CaO,CaO吸附劑與CO2 反應形成CaCO3 之碳酸化轉化率可提升至約80%。主要是因為氧化鈣和水化學鍵結的過程中形成以六方結構(hexagonal structure)的氫氧化鈣粒子,會擴大粒子體積,並於後續去水合反應的過程增加粒子的孔洞體積,因此提高碳酸化轉化率。由表1亦可知,溶液水合反應可活化已燒結之吸附劑。
實施例2
測試時先以900℃將CaCO3 煅燒1小時,所生成之氧化鈣進一步與重量比1:1之水進行水合反應。將所得之氫氧化鈣置入熱中分析儀中,分別升溫至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及650℃,同時通入15%、30%及100%二氧化碳氣體進行碳酸化反應,模擬「以含二氧化碳之氣體將Ca(OH)2 輸送至碳酸化爐進行碳酸化反應」。並以熱重分析儀所測得之重量變化,估算Ca(OH)2 在不同操作條件下碳酸化轉化率,如表2所示。
同樣地,取氧化鈣置入分析儀中,分別升溫至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及650℃,同時通入15%、30%及100%二氧化碳氣體進行碳酸化反應,模擬「以含二氧化碳之氣體將CaO輸送至碳酸化爐進行碳酸化反應」。並以熱重分析儀所測得之重量變化,估算CaO在不同操作條件下碳酸化轉化率,如表2所示。
不同二氧化碳濃度對氧化鈣及氫氧化鈣之碳酸化轉化率影響並不顯著,由此可以推測該操作條件下為反應控制之水合反應。碳酸鈣及氫氧化鈣在此溫度區間,顯示截然不同的反應特性,Ca(OH)2 在350℃時之碳酸化轉化率即有60%,隨著反應溫度逐漸增加,其碳酸化轉化率逐漸增加至約78%。相較之下,CaO在500℃以下之碳酸化轉化率均低於25%,當反應溫度高於500℃時,碳酸化轉化率才大幅提升,直至650℃才顯示其最佳轉化效率。由此可知,以CaO作為二氧化碳吸附劑的 碳酸化溫度,遠高於以Ca(OH)2 作為二氧化碳吸附劑的碳酸化溫度。
實施例3(蒸汽水合反應(Steam hydration)之轉化率測試)
以濕度控制儀搭配熱重分析儀進行連貫操作,在不同溫度及相對濕度下進行CaO的蒸汽水合反應(Steam hydration)。表3為CaO於蒸汽水合反應之轉化率,其同時受到相對濕度及反應溫度的影響。當反應溫度高於300℃時,在各進料相對濕度下的水合轉化率均低於15%。當反應溫度低於300℃時,均可獲得不錯的轉化率,尤其當相對濕度高於40%時,水合反應之轉 化率皆可達95%以上。
實施例4(蒸汽水合反應活化燒結吸附劑測試)
以濕度控制儀搭配熱重分析儀進行連貫操作,在200℃及相對濕度80%下進行蒸汽水合反應(Steam hydration),活化以1000℃煅燒18小時之失活吸附劑(CaO)。表4為蒸汽水合反應活化失活吸附劑之結果,結果顯示失活吸附劑於第一次煅燒-蒸汽水合-碳酸化循環之水合轉化率僅約7.3%,推測是由於吸附劑表面燒結,使水蒸氣無法擴散至吸附劑內部進行水合反應,也因此該次循環之碳酸化轉化率僅有40%。失活吸附劑經水合反應後,CaO和水化學鍵結形成Ca(OH)2 的過程中會擴大吸附劑的粒子體積,在後續脫水反應的過程會增加粒子的孔洞體積;且Ca(OH)2 之拉伸強度及抗裂度較低,經碰撞後易造成斷面形成新的吸附位置。但對失活吸附劑而言,水合反應之區域僅限於吸附劑表層,在有限的水合轉化率下,無法一次有效提昇失活吸附劑之活性。然而從之後多次煅燒-蒸汽水合-碳酸化循環之數據可知,水合反應轉化率隨著循環次數增加而逐漸 上升。到第四次循環後,始呈現些微下降的趨勢。這是由於水合反應在多次循環的過程中,逐漸由表層至內部增加吸附劑之孔洞體積所致。多次循環之碳酸化轉化率亦顯示,蒸汽水合反應能有效活化燒結的CaO,然而在多次循環後,吸附劑之碳酸化轉化率依然會隨著循環次數逐漸降低,但和沒經過水合反應活化之CaO相較,經水合反應活化之吸附劑於第六次循環之碳酸化轉化率依然高約5.2%。由上述可知,以Ca(OH)2 捕獲二氧化碳的三步循環(碳酸化-煅燒-水合),比以CaO捕獲二氧化碳的兩步循環(碳酸化-煅燒)在相同循環次數時,具有更多的碳酸化轉化率(即二氧化碳捕獲率)。
實施例5(蒸汽水合反應(Steam hydration)提昇吸附劑再生循環活性之方法)
測試時將CaCO3 置入熱重分析儀(搭配濕度控制儀),以不同操作程序進行多次循環測試,其操作條件整理如表5。表中之「煅燒-碳酸化」為傳統鈣迴路捕碳程序,主要將CaCO3 在900℃之氮氣環境下,煅燒成CaO;再將煅燒後的CaO與二氧化碳於650℃下,進行碳酸化反應形成CaCO3 。之後再將CaCO3 進行煅燒與碳酸化的兩步循環。「煅燒-水合-去水合- 碳酸化」主要是模擬在水合反應後之Ca(OH)2 粉體,在輸送至碳酸化反應器的過程與在碳酸化爐反應器中,因溫度提昇使Ca(OH)2 粉體脫水成氧化鈣的去水合現象。「煅燒-水合-碳酸化I」是模擬以含二氧化碳之氣體,將水合反應後之Ca(OH)2 粉體輸送至碳酸化爐中,減少Ca(OH)2 在輸送過程中發生去水合反應之機會,並使Ca(OH)2 在輸送過程即直接與二氧化碳進行碳酸化反應,進而提昇碳酸化之轉化率。「煅燒-水合-碳酸化II」是模擬將水合反應後之Ca(OH)2 傳送至較低溫的碳酸化爐,以避免Ca(OH)2 在捕獲二氧化碳前即去水合形成CaO。上述四種循環的反應條件如表5所示,其於多次循環次數之碳酸化轉化率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不論採用何種循環方式,其碳酸化轉化率均會隨著循環次數增加而逐漸降低。在二氧化碳吸脫附過程中,若吸附劑經水合反應及去水合反應(「煅燒-水合-去水合-碳酸化」)才進行碳酸化反應,其轉化率反而會低於「煅燒-碳酸化」之結果。另一方面,「煅燒-水合-去水合-碳酸化」之吸附劑活性,其衰退速率亦是四種程序裡最快的。相較之下,「煅燒-水合-碳酸化I」之碳酸化轉化率較高,且吸附劑活性之衰退速率較慢,當第六次循環時,其碳酸化轉化率較「煅燒-碳酸化」高出26.3%,較「煅燒-水合-去水合-碳酸化」高出49.7%,為較好之操作方式。同樣地,「煅燒-水合-碳酸化II」之碳酸化溫度較低,其碳酸化轉化率雖不及「煅燒-水合-碳酸化I」之結果,但在各循環之轉化率亦高於「煅燒-碳酸化」與「煅燒-水合-去水合-碳酸化」。
10A、10B、10C、10D、10E‧‧‧管線
11‧‧‧碳酸化爐
13‧‧‧煅燒爐
15‧‧‧水合反應器
17‧‧‧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
100‧‧‧二氧化碳捕獲裝置

Claims (12)

  1. 一種二氧化碳捕獲裝置,包括:一碳酸化爐,以Ca(OH)2 捕獲一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提供的含二氧化碳之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CaCO3 ;一煅燒爐,以一第一管線連接至該碳酸化爐,以接收CaCO3 ,使CaCO3 煅燒形成CaO;一水合反應器,以一第二管線連接至該煅燒爐,以接收CaO,使CaO與H2 O反應形成Ca(OH)2 ,其中該水合反應器以一第三管線連接至該碳酸化爐,以輸送Ca(OH)2 至該碳酸化爐;以及該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以一第四管線連接至該碳酸化爐,以提供含二氧化碳之氣體至該碳酸化爐,並以一第五管線連接至該第三管線,以含二氧化碳之氣體輸送Ca(OH)2 至碳酸化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二氧化碳捕獲裝置,其中該碳酸化爐的溫度介於200℃至650℃之間,且該煅燒爐的溫度介於850℃至1200℃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二氧化碳捕獲裝置,其中該水合反應器係一溶液水合反應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二氧化碳捕獲裝置,其中該水合反應器係一蒸汽水合反應器,且該蒸汽水合反應器的溫度介於200℃至500℃之間。
  5. 一種二氧化碳捕獲方法,包括:(a)於一碳酸化爐中,以Ca(OH)2 捕獲一含二氧化碳之氣體 源提供之含二氧化碳之氣體中的二氧化碳,並形成CaCO3 ,且該碳酸化爐的溫度介於200℃至350℃之間;(b)將步驟(a)之CaCO3 輸送至一煅燒爐,以煅燒CaCO3 並形成CaO;(c)將步驟(b)之CaO輸送至一水合反應器,使CaO與H2 O反應形成Ca(OH)2 ;以及(d)將步驟(c)之Ca(OH)2 輸送至該碳酸化爐,再進行步驟(a)。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二氧化碳捕獲方法,其中步驟(b)之該煅燒爐的溫度介於850℃至1200℃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二氧化碳捕獲方法,其中步驟(c)之該水合反應器係一溶液水合反應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二氧化碳捕獲方法,其中步驟(c)之該水合反應器係一蒸汽水合反應器。
  9. 一種二氧化碳捕獲方法,包括:(a)於一碳酸化爐中,以Ca(OH)2 捕獲一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提供的含二氧化碳之氣體中的二氧化碳,並形成CaCO3 ;(b)將步驟(a)之CaCO3 輸送至一煅燒爐,以煅燒CaCO3 並形成CaO;(c)將步驟(b)之CaO輸送至一水合反應器,使CaO與H2 O反應形成Ca(OH)2 ;以及(d)以該含二氧化碳之氣體源提供之含二氧化碳之氣體,將步驟(c)之Ca(OH)2 輸送至該碳酸化爐,再進行步驟(a)。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二氧化碳捕獲方法,其 中步驟(a)之碳酸化爐的溫度介於200℃至650℃之間,且步驟(b)之該煅燒爐的溫度介於850℃至1200℃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二氧化碳捕獲方法,其中步驟(c)之該水合反應器係一溶液水合反應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二氧化碳捕獲方法,其中步驟(c)之該水合反應器係一蒸汽水合反應器。
TW103136968A 2014-10-27 2014-10-27 二氧化碳捕獲裝置與方法 TWI4994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6968A TWI499449B (zh) 2014-10-27 2014-10-27 二氧化碳捕獲裝置與方法
CN201410642339.1A CN105521702B (zh) 2014-10-27 2014-11-13 二氧化碳捕获装置与方法
CN201811234218.8A CN109464902A (zh) 2014-10-27 2014-11-13 二氧化碳捕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6968A TWI499449B (zh) 2014-10-27 2014-10-27 二氧化碳捕獲裝置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99449B true TWI499449B (zh) 2015-09-11
TW201615262A TW201615262A (zh) 2016-05-01

Family

ID=54608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6968A TWI499449B (zh) 2014-10-27 2014-10-27 二氧化碳捕獲裝置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5521702B (zh)
TW (1) TWI4994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7827B (zh) * 2016-08-26 2018-12-18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带二次碳化过程的新型钙循环脱碳系统及应用
TWI602778B (zh) * 2016-11-24 2017-10-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二氧化碳捕獲裝置與系統及其方法
CN106975341A (zh) * 2017-04-28 2017-07-25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带蒸汽活化反应器的钙基吸收剂循环脱除二氧化碳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8302523B (zh) * 2018-01-08 2019-10-11 东南大学 一种带水合反应器的复合吸收剂循环捕捉co2的装置及方法
CN109507360B (zh) * 2018-11-14 2020-05-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热载气温度震荡条件下碳酸盐高温煅烧反应特性的实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TWI706806B (zh) * 2019-11-18 2020-10-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碳酸化反應器與二氧化碳捕獲系統
IT202000031562A1 (it) * 2020-12-22 2022-06-22 Giovanni Cappello Impianto e metodo per la produzione di ossido o idrossido decarbonizzato utilizzando carbonato ed energia elettrica
EP4205832A1 (en) * 2021-12-29 2023-07-05 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íficas (CSIC) Method to increase co2 capture efficiencies by carbonation and related carbonato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4038A (zh) * 2010-06-13 2010-09-29 东南大学 一种用于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碳改性钙基吸收剂的制备方法
CN102307646A (zh) * 2008-11-19 2012-01-04 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基金会 使用高可再生的吸附剂进行co2捕获的碳酸化煅烧反应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440946T3 (es) * 2006-03-10 2014-01-31 C-Quest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Llc Procedimiento de secuestro de dióxido de carbono
CN101797470B (zh) * 2010-01-11 2012-01-11 山东大学 钙基吸收剂循环捕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方法
CN202803106U (zh) * 2012-08-17 2013-03-20 西安瑞驰节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以CaO为载体循环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CN102773006B (zh) * 2012-08-17 2014-06-18 西安瑞驰节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以CaO为载体循环捕集二氧化碳的设备及工艺
TWI457520B (zh) * 2012-09-19 2014-10-21 Ind Tech Res Inst 迴流懸浮式煅燒爐系統及其使用方法
EP2722094B1 (en) * 2012-10-17 2020-06-17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Capturing of co2 from a process ga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7646A (zh) * 2008-11-19 2012-01-04 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基金会 使用高可再生的吸附剂进行co2捕获的碳酸化煅烧反应方法
CN101844038A (zh) * 2010-06-13 2010-09-29 东南大学 一种用于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碳改性钙基吸收剂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64902A (zh) 2019-03-15
TW201615262A (zh) 2016-05-01
CN105521702B (zh) 2018-11-16
CN105521702A (zh) 2016-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9449B (zh) 二氧化碳捕獲裝置與方法
Hu et al. Structurally improved CaO-based sorbent by organic acids for high temperature CO2 capture
US8383072B2 (en) Gas separation process
Ridha et al. Assessment of limestone treatment with organic acids for CO2 capture in Ca-looping cycles
Li et al. CO2 capture performance of synthetic sorbent prepared from carbide slag and aluminum nitrate hydrate by combustion synthesis
Valverde et al. Calcium-looping for post-combustion CO2 capture. On the adverse effect of sorbent regeneration under CO2
Luo et al. Wet mixing combustion synthesis of CaO-based sorbents for high temperature cyclic CO2 capture
Manovic et al. Reactivation and remaking of calcium aluminate pellets for CO2 capture
TWI541058B (zh) 工業工廠排放氣的封存
Zhang et al. The role of wat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calcium oxide‐based sorbents for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 review
Li et al. Enhanced CO2 capture capacity of limestone by discontinuous addition of hydrogen chloride in carbonation at calcium looping conditions
González et al. Additive effects of steam addition and HBr doping for CaO-based sorbents for CO2 capture
CN105126599A (zh) 碳捕获系统与捕获二氧化碳的方法
Wang et al. High-capacity Li4SiO4-based CO2 sorbents via a facile hydration–NaCl doping technique
Zhu et al. A model to stabilize CO2 uptake capacity during carbonation–calcination cycles and its case of CaO–MgO
Hu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post-combustion CO2 capture with CaO/CaCO3 looping in a bench scale plant
Xie et al. HCl absorption by CaO/Ca3Al2O6 sorbent from CO2 capture cycles using calcium looping
Herce et al. Increasing CO2 carrying capacity of dolomite by means of thermal stabilization by triggered calcination
US20200009527A1 (en)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Capturing Carbon Dioxide
Clough et al. Degradation study of a novel polymorphic sorbent under realistic post-combustion conditions
Zhang et al. Simultaneous CO 2 capture and heat storage by a Ca/Mg-based composite in coupling calcium looping and CaO/Ca (OH) 2 cycles using air as a heat transfer fluid
Li et al. Enhancement in cyclic stability of the CO2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aO-based sorbents by hydration for the calcium looping cycle
Zhao et al. Sulfur-looping mechanism for the two-step cyclic process of fluidized-bed CO2 capture and phosphogypsum thermal decomposition assisted by H2S
TWI524038B (zh) 煅燒爐產生之二氧化碳的再利用方法
Broda et al. CO2 capture via cyclic calcination and carbonation rea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