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9350B - 發光二極體驅動器 - Google Patents

發光二極體驅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9350B
TWI499350B TW102113367A TW102113367A TWI499350B TW I499350 B TWI499350 B TW I499350B TW 102113367 A TW102113367 A TW 102113367A TW 102113367 A TW102113367 A TW 102113367A TW I499350 B TWI499350 B TW I4993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electrically coupled
voltage
auxiliary winding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3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4349A (zh
Inventor
Xinghua Zhang
Linwei Chen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434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4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9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935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30Driver circuits
    • H05B45/37Converter circuits
    • H05B45/3725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SMPS]
    • H05B45/382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SMPS] with galvanic isol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06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an adequate voltage to the control circuit of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32Control circuits allowing low power mode operation, e.g. in standby mod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30Driver circuits
    • H05B45/37Converter circuits
    • H05B45/3725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SMPS]
    • H05B45/375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SMPS] using buck topolog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30Driver circuits
    • H05B45/37Converter circuits
    • H05B45/3725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SMPS]
    • H05B45/38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SMPS] using boost topolog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30Driver circuits
    • H05B45/37Converter circuits
    • H05B45/3725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SMPS]
    • H05B45/385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SMPS] using flyback topolo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Description

發光二極體驅動器
本發明涉及電源驅動技術,尤其涉及一種發光二極體驅動器。
在現行的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驅動器中,通常通過輔助直流(Vcc)供電線路來為發光二極體驅動器中的控制器件提供所需的直流電。例如,通過變壓器實現的輔助繞組與驅動器中的二次側繞組耦合後經過整流來實現這種Vcc輔助供電。這種方法實現簡單、成本低廉,較佳地可以適用於反激式(flyback)架構的線路中。
如圖8示例性示出現有技術中具有Vcc輔助供電線路的發光二極體驅動器的示意圖。該發光二極體驅動器1包括一次側電源部11、二次側電源部12和變壓器T1。變壓器T1包括一次側繞組W11和二次側繞組W12,一次側繞組W11和二次側繞組W12分別是該變壓器T1的輸入繞組和輸出繞組。一次側電源部11為變壓器提供所需的輸入電壓,二次側電源部12將二次側繞組W12輸出的電壓經過處理後成為適用於驅動發光二極體器件5電壓。
該變壓器還包括輔助繞組W13,該輔助繞組W13經過二極體D11整流後為發光二極體驅動器1中的各控制器件提供所需的直流電。該直流電通過直流輸出端子13輸出。電容C11起到濾波作用。
在圖8所示的發光二極體驅動器1中,輔助繞組W13與二次側繞組W12的同名端一致。假設輔助繞組W13與二次側繞組W12的匝數比為n,則經過二極體D11整流後的電壓是二次側繞組W12的輸出電壓的n倍。
在發光二極體驅動器中,往往要求輸出恒定電流,輸出側處於重載和輕載狀態下的輸出電壓差異很大。由於輔助繞組W13與二次側繞組W12的同名端一致,因而通過輔助繞組W13提供的直流電壓的輸出差異也很大。如果通過輔助繞組W13提供的直流電壓變小,將導致所提供的Vcc電壓無法滿足驅動器中各控制器件所需的直流電源大小。而如果為了保證所提供的Vcc電壓總是能夠滿足驅動器中各控制器件所需的直流電源大小,則會導致損耗增大。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發光二極體驅動器,能夠保證重載和輕載狀態下所提供的Vcc電壓總是能夠滿足驅動器中各控制器件所需的直流電源大小,同時能夠減小損耗。
本申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發光二極體驅動器,包括:變壓器,包括一次側繞組和二次側繞組,該二次側繞組配置為與發光二極體器件電性耦接;還包括:串聯的第一輔助繞組和第二輔助繞組,並且二者與該一次側繞組或該二次側繞組的同名端一致;第一整流器件,與該第一輔助繞組的與該第二輔助繞組電性耦接 的一端之外的另一端電性耦接;第二整流器件,與該第二輔助繞組的與該第一輔助繞組電性耦接的一端電性耦接;第一電壓調節器,與該第一整流器件電性耦接,用於調節經過該第一整流器件整流後的電信號的電壓;單向導通器件,正極端子與該第一電壓調節器電性耦接,負極端子與該第二整流器件電性耦接;直流輸出端子,與該單向導通器件的負極端子電性耦接,用於向該發光二極體驅動器中的控制電路提供所需的直流電。
在本申請的發光二極體驅動器中,兩個串聯的輔助繞組與一次側繞組或二次側繞組的同名端一致,並添加了電壓調節器來控制經過第一輔助繞組整流後的電壓。
如果兩個串聯的輔助繞組與一次側繞組的同名端一致,則通過設置第一輔助繞組和第二輔助繞組與一次側繞組之間的匝數比,可以在不同輸入電壓的情况下,使得單向導通器件截止或導通,從而在不同的輸入電壓情况下可以由第一輔助繞組單獨供電或者由兩個輔助繞組合起來供電,既保證了不同輸入電壓情况下所提供的Vcc電壓總是能夠滿足驅動器中各控制器件所需的直流電源大小,同時能夠減小損耗。而且,由於兩個串聯的輔助繞組與一次側繞組的同名端一致,受二次側繞組的影響較小,因而無論輸出側是重載還是輕載,所提供的Vcc電壓總是能夠滿足驅動器中各控制器件所需的直流電源大小。
如果兩個串聯的輔助繞組與二次側繞組的同名端一致,則通過設置第一輔助繞組和第二輔助繞組與二次側繞組之間的匝數比,可以在不同輸出電壓的情况下(即不同負載情况下),使得單向導通器件截止或導通,從而在不同的輸出電壓情况下可以由第一輔助繞組單獨供電或者由兩個輔助繞組合起來供電,既保證了不同輸入電壓情况下所提供的Vcc電壓總是能夠滿足驅動器中各控制器件所需的直流電源大小,同時能夠減小損耗。
1‧‧‧發光二極體驅動器
11‧‧‧一次側電源部
12‧‧‧二次側電源部
13‧‧‧直流輸出端子
C11‧‧‧電容
D11‧‧‧二極體
T1‧‧‧變壓器
W11‧‧‧一次側繞組
W12‧‧‧二次側繞組
W13‧‧‧輔助繞組
2、3‧‧‧發光二極體驅動器
21、31‧‧‧一次側電源部
22、32‧‧‧二次側電源部
23‧‧‧直流輸出端子
24‧‧‧第一整流器件
25‧‧‧第二整流器件
26‧‧‧第一電壓調節器
27‧‧‧單向導通器件
28‧‧‧第二電壓調節器
35‧‧‧控制器
5‧‧‧發光二極體器件
a、b、c‧‧‧節點
BD1‧‧‧整流橋
C1、C32‧‧‧電容
C21‧‧‧濾波電容
C30‧‧‧輸入電容
D21‧‧‧第一二極體
D22、D32‧‧‧第二二極體
D23‧‧‧第三二極體
D30、D31、D50‧‧‧二極體
D33‧‧‧二極體、第三二極體
Q1、Q2‧‧‧電晶體
R1‧‧‧第一電阻
R30、R3A、R31、R31A、R33、R50‧‧‧電阻
T2、T3‧‧‧變壓器
Va‧‧‧節點a處的電壓
Vb‧‧‧節點b處的電壓
Vc‧‧‧節點c處的電壓
W21、W31‧‧‧一次側繞組
W22、W32‧‧‧二次側繞組
W23、W33‧‧‧第一輔助繞組
W24、W34‧‧‧第二輔助繞組
ZD1‧‧‧齊納二極體
圖1示例性示出本申請發光二極體驅動器實施例一的電路框圖。
圖2示例性示出本申請發光二極體驅動器實施例二的電路框圖。
圖3示例性示出本申請發光二極體驅動器實施例三的電路框圖。
圖4示例性示出本申請發光二極體驅動器實施例四的電路框圖。
圖5示例性示出本申請發光二極體驅動器實施例五的電路框圖。
圖6示例性示出圖5所示發光二極體驅動器輸入電壓為277Vac時的實驗測量結果。
圖7示例性示出圖5所示發光二極體驅動器輸入電壓為100Vac時的實驗測量結果。
圖8示例性示出現有技術中具有Vcc輔助供電線路的發光二極體驅動器的示意圖。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係當作說明之用,而非架構於限制本案。
圖1示例性示出本申請發光二極體驅動器實施例一的電路框圖。在該實施例一該發光二極體驅動器2包括變壓器T2,該變壓器T2包括一次側繞組W21和二次側繞組W22,二次側繞組W22配置為與發光二極體器件5電性耦接。
在該發光二極體驅動器2中,還可以包括一次側電源部21和二次側電源部22,該一次側電源部21和二次側電源部22可以通過本領域已知的各種方式來實現,此處不再贅述。
該變壓器T2還包括第一輔助繞組W23和第二輔助繞組W24,這兩個輔助繞組串聯,並且這兩個輔助繞組均與一次側繞組W21的同名端一致。
該發光二極體驅動器2還包括第一整流器件24、第二整流器件25、第一電壓調節器26、單向導通器件27以及直流輸出端子23。
該第一整流器件24與第一輔助繞組W23的與第二輔助繞組W24電性耦接的一端之外的另一端電性耦接。
該第二整流器件25與第二輔助繞組W24的與第一輔助繞組W23電性耦接的一端電性耦接。
該第一整流器件24和第二整流器件25可以通過例如二極體來實現,或者也可以通過其他的具有整流功能的器件來實現。
該第一電壓調節器26與第一整流器件24電性耦接,用於調節經過第一整流器件24整流後的電信號的電壓。該第一電壓調節器26可以採用各種具有電壓調節功能的器件來實現,例如,可以採用具有穩壓作用的齊納二極體來實現。
該單向導通器件27的正極端子與第一電壓調節器26電性耦接,負極端子與第二整流器件25電性耦接。該單向導通器件27也可以通過二極體來實現。
直流輸出端子23與單向導通器件27的負極端子電性耦接,用於向發光二極體驅動器2中的控制電路(未示出)提供所需的直流電。
該發光二極體驅動器2還可以包括濾波電容C21,該濾波電容C21的第一端與單向導通器件27的負極端子電性耦接,第二端接地。
在圖1所示的發光二極體驅動器中,兩個串聯的輔助繞組W23和W24與一次側繞組W21的同名端一致,並添加了第一電壓調節器26來控制經過第一輔助繞組W23整流後的電壓。
通過設置第一輔助繞組W23和第二輔助繞組W24與一次側繞組W21之間的匝數比,可以在不同輸入電壓的情况下,使得單向導通器件27截止或導通,從而在不同的輸入電壓情况下可以由第二輔助繞組W24單獨供電或者由兩個輔助繞組W23和W24合起來供電,既保證了不同輸入電壓情况下所提供的Vcc電壓總是能夠滿足驅動器中各控制器件所需的直流電源大小,同時能夠減小損耗。而且,由於兩個串聯的輔助繞組W23和W24與一次側繞組W21的同名端一致,受二次側繞組W22的影響較小,因而無論輸出側是重載還是輕載,所提供的Vcc電壓總是能夠滿足驅動器中各控制器件所需的直流電源大小。
圖2示例性示出本申請發光二極體驅動器實施例二的電路框圖。圖2是將圖1具體化之後的電路框圖。在圖2中,通過第一二極體 D21來實現第一整流器件,通過第二二極體D22來實現第二整流器件,通過第三二極體D23來實現單向導通器件。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第一輔助繞組W23和第二輔助繞組W24可以通過將一個繞組增加中間抽頭而形成。或者,第一輔助繞組W23和第二輔助繞組W24可以是兩個單個繞組。圖2中,第一輔助繞組W23和第二輔助繞組W24仍然是與一次側繞組W21的同名端一致。
圖2中的第一電壓調節器26可以包括電晶體Q1、第一電阻R1、齊納二極體ZD1以及電容C1。
電晶體Q1的第一端與第一整流器件(即第一二極體D21)電性耦接,第二端與單向導通器件電性耦接,即與第三二極體D23的陽極電性耦接。
第一電阻R1的第一端與第一整流器件(即第一二極體D21)電性耦接,第二端與電晶體Q1的控制端電性耦接。
齊納二極體ZD1的第一端與第一電阻R1的第二端電性耦接,第二端接地。
電容C1的第一端與第一電阻R1的第一端電性耦接,第二端接地。
當然,本申請實施例中涉及到的電壓調節器也可以採用其他的結構,較佳地可以採用線性電壓調節器,但是並不限於如圖2所示的結構。
下面來描述圖2中的發光二極體驅動器的工作原理。
節點a處的電壓Va為經過第一二極體D21整流後的電壓,電容C21 起到濾波作用。電晶體Q1、電阻R1和齊納二極體ZD1起到電壓調節作用。節點b處的電壓Vb為齊納二極體ZD1兩端的電壓值減去電晶體Q1的基極電壓獲得的值。通過選擇電阻R1的阻值和齊納二極體的參數就可以控制節點b處的電壓Vb。節點c處的電壓Vc為經過第二二極體D22整流後的電壓。
圖2所示的發光二極體驅動器與現有技術中發光二極體驅動器的差別在於,兩個輔助繞組W23和W24是與一次側繞組W21的同名端一致,而不是與二次側繞組W22的同名端一致。這樣,輔助繞組W23和W24輸出的電壓受到一次側繞組W21的輸入電壓的影響,而二次側繞組W22的輸出電壓的寬範圍變化對於輔助繞組W23和W24的輸出電壓的影響較小。
通過選擇輔助繞組W23和W24與一次側繞組W21之間的匝數比,可以使得發光二極體驅動器滿足如下情况。
如果一次側繞組W21的輸入電壓較高,則Vb小於或等於Vc,第三二極體D23截止,僅由輔助繞組W24提供所需的直流電壓。
如果一次側繞組W21的輸入電壓較低,則Vb大於Vc,第三二極體D23導通,由輔助繞組W23和W24合起來提供所需的直流電壓。
在圖2的發光二極體驅動器中,根據一次側繞組W21輸入電壓情况來選擇性地讓第二輔助繞組W24單獨供電,或者讓第一輔助繞組W23和第二輔助繞組W24合起來供電,而不是一直讓兩個輔助繞組W23和W24供電,可以減小損耗。
另一方面,通過選擇性地讓第二輔助繞組W24單獨供電,或者讓第一輔助繞組W23和第二輔助繞組W24合起來供電,可以總是滿足 驅動器中各控制器件所需的直流電源大小。例如,該發光二極體驅動器能夠避免由於一次側繞組W21輸入電壓低而導致所提供的Vcc電壓小於控制器件所需直流電壓的情况。
而且,圖2所示的驅動器受二次側繞組W22的影響較小,因而,二次側繞組W22的輸出電壓的寬範圍變化對於Vcc輔助供電影響較小。
圖3示例性示出本申請發光二極體驅動器實施例三的電路框圖。該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二的區別之處在於,實施例三中的第一輔助繞組W23和第二輔助繞組W24是與二次側繞組W22的同名端一致。
圖3所示的發光二極體驅動器的工作原理與圖2所示的基本類似。稍微有所不同的是,在圖3所示的發光二極體驅動器中,是根據二次側繞組W22的輸出電壓情况而不是根據一次側繞組W21的輸入電壓情况來選擇性地讓第二輔助繞組W24單獨供電,或者讓第一輔助繞組W23和第二輔助繞組W24合起來供電。
具體而言,通過選擇輔助繞組W23和W24與二次側繞組W22之間的匝數比,可以使得發光二極體驅動器滿足如下情况。
如果驅動的發光二極體器件較多導致二次側繞組W22的輸出電壓較高(即發光二極體驅動器處於重載情况),則Vb小於或等於Vc,第三二極體D23截止,僅由輔助繞組W24提供所需的直流電壓。
如果驅動的發光二極體器件較少導致二次側繞組W22的輸出電壓較低(即發光二極體驅動器處於輕載情况),則Vb大於Vc,第三二極體D23導通,由輔助繞組W23和W24合起來提供所需的直流電壓。
在圖3的發光二極體驅動器中,根據二次側繞組W22的輸出電壓情况,來選擇性地讓第二輔助繞組W24單獨供電,或者讓第一輔助繞組W23和第二輔助繞組W24合起來供電,而不是一直讓兩個輔助繞組W23和W24供電,可以減小損耗,尤其是可以減小重載情况下的損耗。
另一方面,通過選擇性地讓第二輔助繞組W24單獨供電,或者讓第一輔助繞組W23和第二輔助繞組W24合起來供電,可以總是滿足驅動器中各控制器件所需的直流電源大小。例如,該發光二極體驅動器能夠避免由於二次側繞組W22輸出電壓低而導致所提供的Vcc電壓小於控制器件所需直流電壓的情况。
圖1和圖3所示的發光二極體驅動器可以分別適用於不同的應用場合。具體而言,圖1所示的發光二極體驅動器由於輔助繞組W23和W24與一次側繞組W21的同名端一致,因而較佳地適用於發光二極體驅動器的輸入電壓變化範圍比較大的應用場合。圖3所示的發光二極體驅動器由於輔助繞組W23和W24與二次側繞組W22的同名端一致,因而較佳地適用於發光二極體驅動器的輸出電壓變化範圍比較大的應用場合,也就是說,較佳地適用於發光二極體的負載變化較大的場合。
通過上述的實施例看出,本申請的實施例中設置兩個輔助繞組與一次側繞組或者二次側繞組之間的匝數比,可以實現兩個輔助繞組的選擇性供電,進而減小功耗的同時保證了Vcc供電。
概括而言,在第一輔助繞組和第二輔助繞組的同名端與一次側繞組的同名端一致的情况下,第一輔助繞組與一次側繞組之間的匝 數比、第二輔助繞組與一次側繞組之間的匝數比設置為:如果一次側繞組的輸入電壓處於第一狀態,則使得單向導通器件截止;其中第一狀態為輸入電壓大於第一預設閾值的狀態。
如果一次側繞組的輸入電壓處於第二狀態,則使得單向導通器件導通,其中第二狀態為輸入電壓小於或等於第一預設閾值的狀態。
該第一預設閾值的值可以根據一次側輸入電壓的實際情况來確定,例如,如果輸入電壓在90Vac~305Vac的範圍內,則可以將第一預設閾值設置為198Vac。
在第一輔助繞組和第二輔助繞組的同名端與二次側繞組的同名端一致的情况下,第一輔助繞組與二次側繞組之間的匝數比、以及第二輔助繞組與二次側繞組之間的匝數比設置為:如果二次側繞組的輸出電壓處於第三狀態,則使得單向導通器件截止;其中第三狀態為二次側繞組的輸出電壓大於第二預設閾值的狀態,即重載狀態。
如果二次側繞組的輸出電壓處於第四狀態,則使得單向導通器件導通,其中第四狀態為二次側繞組的輸出電壓小於或等於第二預設閾值的狀態,即輕載狀態。
該第二預設閾值的值可以根據二次側輸出電壓的實際情况來確定,例如,如果輸出電壓在0V~40V的範圍內,則可以將第二預設閾值設置為20V。
圖4示例性示出本申請發光二極體驅動器實施例四的電路框圖。 該實施例與圖1所示的實施例的區別之處在於,增加了一個第二電壓調節器28。該第二電壓調節器28的一端與第二整流器件25電性耦接,另一端與單向導通器件27的負極端子電性耦接。
通過增加第二電壓調節器,可以更靈活地控制單向導通器件的導通和截止,使得第一輔助繞組W23和第二輔助繞組W24能夠選擇性地提供Vcc電壓。
當然,在圖2和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也可以增加第二電壓調節器28。
圖5示例性示出本申請發光二極體驅動器實施例五的電路框圖,該實施例五的發光二極體驅動器具有反激式(flyback)結構。
該發光二極體驅動器3包括一次側電源部31、二次側電源部32和變壓器T3。變壓器T3包括一次側繞組W31和二次側繞組W32。
發光二極體驅動器所驅動的發光二極體器件5的數量可變。發光二極體驅動器3的輸出電壓可以是0V~40V的全範圍區間,輸入電壓可以是交流市電,範圍是在90Vac~305Vac。
在一次側電源部31中,輸入的交流電經過整流橋BD1之後輸入到輸入電容C30。電晶體Q2為反激式(flyback)結構的主開關。二極體D30、電容C32、電阻R30、電阻R3A組成用來鉗制一次側漏感能量的線路,防止電晶體Q2上的尖峰電壓過高。電阻R33為一次側的採樣電阻,用來將從一次側採樣的峰值電流發送給控制器35。
在二次側電源部32中,二極體D50為二次側的整流二極體,電容C50為二次側的濾波電容,電阻R50為二次側的採樣電阻,用來將 所採樣的輸出電流反饋給控制器35。
芯片和控制器件所需的直流電由輔助繞組提供。第一輔助繞組W33和第二輔助繞組W34的同名端與一次側繞組W31相同。二極體D31、電阻R31A和R31、電容C1、齊納二極體ZD1、電晶體Q1以及二極體D33構成第一輔助繞組W33和第二輔助繞組W34合起來供電時的整流電路。齊納二極體ZD1的穩定電壓例如為16V。
當輸入電壓較高時,例如為277Vac時,僅由第二輔助繞組W34供電,第二輔助繞組W34兩端的電壓經過第二二極體D32整流並經過電容C31濾波後已經高於齊納二極體上的電壓大約1.6V。圖6示例性示出圖5所示發光二極體驅動器輸入電壓為277Vac時的實驗測量結果,通道CH1表示齊納二極體ZD1上的電壓,即電晶體Q1的基極電壓,圖6中通道CH1測得的電壓值為16.46780V(以均方根RMS表示),通道CH3表示電容C31上的電壓。圖6中通道CH3測得的電壓值為18.0731V(以均方根RMS表示)。此時,第三二極體D33截止,第一輔助繞組W33中沒有負載電流,僅由第二輔助繞組W34供電。
當輸入電壓較低時,例如當輸入電壓為100Vac時,通過第二輔助繞組W34提供的電壓偏低,經過整流後的電壓低於齊納二極體ZD1兩端的電壓。圖7示例性示出圖5所示發光二極體驅動器輸入電壓為100Vac時的實驗測量結果,通道CH1表示齊納二極體ZD1上的電壓,即電晶體Q1的基極電壓,圖7中通道CH1測得的電壓值為16.2651V(以均方根RMS表示),通道CH3表示電容C31上的電壓,圖7中通道CH3測得的電壓值為14.9058V(以均方根RMS表示)。此時,第三二極體D33導通,通過第一輔助繞組W33和第二輔助 繞組W34合起來提供控制器35所需的Vcc電壓。
這樣,當輸入電壓較高的時候,僅由第二輔助繞組W34供電,能夠有效地減少損耗。當輸入電壓較低的時候,通過兩個輔助繞組合起來供電,能夠保證所提供的Vcc電壓足夠高,能夠滿足控制器35的供電要求,使得芯片正常工作。無論所驅動的發光二極體器件有多少,都能夠保證線路正常工作。
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各實施例中的發光二極體驅動器可以具有各種結構,而不限於如圖5所示的反激式(flyback)結構,例如也可以具有升壓斬波式(boost)結構、降壓斬波式(buck)結構等。
雖然已參照幾個典型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但應當理解,所用的術語是說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術語。由於本發明能夠以多種形式具體實施而不脫離發明的精神或實質,所以應當理解,上述實施例不限於任何前述的細節,而應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限定的精神和範圍內廣泛地解釋,因此落入申請專利範圍或其等效範圍內的全部變化和改型都應為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2‧‧‧發光二極體驅動器
21‧‧‧一次側電源部
22‧‧‧二次側電源部
23‧‧‧直流輸出端子
24‧‧‧第一整流器件
25‧‧‧第二整流器件
26‧‧‧第一電壓調節器
27‧‧‧單向導通器件
5‧‧‧發光二極體器件
C21‧‧‧濾波電容
T2‧‧‧變壓器
W21‧‧‧一次側繞組
W22‧‧‧二次側繞組
W23‧‧‧第一輔助繞組
W24‧‧‧第二輔助繞組

Claims (9)

  1. 一種發光二極體驅動器,包括:變壓器,包括一次側繞組和二次側繞組,該二次側繞組配置為與發光二極體器件電性耦接;還包括:串聯的第一輔助繞組和第二輔助繞組,並且二者與該一次側繞組或該二次側繞組的同名端一致;第一整流器件,與該第一輔助繞組的與該第二輔助繞組電性耦接的一端之外的另一端電性耦接;第二整流器件,與該第二輔助繞組的與該第一輔助繞組電性耦接的一端電性耦接;第一電壓調節器,與該第一整流器件電性耦接,用於調節經過該第一整流器件整流後的電信號的電壓;單向導通器件,正極端子與該第一電壓調節器電性耦接,負極端子與該第二整流器件電性耦接;直流輸出端子,與該單向導通器件的負極端子電性耦接,用於向該發光二極體驅動器中的控制電路提供所需的直流電;其中,在該第一輔助繞組和第二輔助繞組的同名端與該一次側繞組的同名端一致的情况下,該第一輔助繞組與該一次側繞組之間的匝數比、該第二輔助繞組與該一次側繞組之間的匝數比設置為:如果該一次側繞組的輸入電壓處於第一狀態,則使得該單向導通器件截止;其中該第一狀態為該輸入電壓大於第一預設閾值 的狀態;如果該一次側繞組的該輸入電壓處於第二狀態,則使得該單向導通器件導通,其中該第二狀態為該輸入電壓小於或等於該第一預設閾值的狀態。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驅動器,其中,該第一輔助繞組和該第二輔助繞組是通過將一個繞組增加中間抽頭而形成的。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驅動器,其中,該第一輔助繞組和該第二輔助繞組是兩個單個繞組。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驅動器,其中在該第一輔助繞組和第二輔助繞組的同名端與該二次側繞組的同名端一致的情况下,該第一輔助繞組與該二次側繞組之間的匝數比、以及該第二輔助繞組與該二次側繞組之間的匝數比設置為:如果該二次側繞組的輸出電壓處於第三狀態,則使得該單向導通器件截止;其中該第三狀態為該二次側繞組的該輸出電壓大於第二預設閾值的狀態;如果該二次側繞組的該輸出電壓處於第四狀態,則使得該單向導通器件導通,其中該第四狀態為該二次側繞組的該輸出電壓小於或等於該第二預設閾值的狀態。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驅動器,該第一電壓調節器包括:電晶體,第一端與該第一整流器件電性耦接,第二端與該單向導通器件電性耦接;第一電阻,第一端與該第一整流器件電性耦接,第二端與該電晶 體的控制端電性耦接;齊納二極體,第一端與該第一電阻的該第二端電性耦接,第二端接地;電容,第一端與該第一電阻的該第一端電性耦接,第二端接地。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驅動器,其中,該第一整流器件為第一二極體,該第二整流器件為第二二極體。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驅動器,其中,該單向導通器件為第三二極體。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驅動器,還包括第二電壓調節器,一端與該第二整流器件電性耦接,另一端與該單向導通器件的負極端子電性耦接。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驅動器,還包括濾波電容,第一端與該單向導通器件的負極端子電性耦接,第二端接地。
TW102113367A 2013-02-27 2013-04-15 發光二極體驅動器 TWI4993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1677.1A CN104010406B (zh) 2013-02-27 2013-02-27 Led驱动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4349A TW201434349A (zh) 2014-09-01
TWI499350B true TWI499350B (zh) 2015-09-01

Family

ID=51370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3367A TWI499350B (zh) 2013-02-27 2013-04-15 發光二極體驅動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87999B2 (zh)
CN (1) CN104010406B (zh)
TW (1) TWI4993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01982B1 (en) * 2013-08-27 2017-03-21 Flextronics Ap, Llc Switchable auxiliary supply circuit
JP6758024B2 (ja) * 2015-02-02 2020-09-23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9973106B2 (en) * 2016-08-29 2018-05-15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Wide range AC/DC converter circuit
EP3607804B1 (en) * 2017-04-05 2020-08-05 Signify Holding B.V. Led lighting driver and drive method
CN106849339B (zh) * 2017-04-11 2020-02-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变压器电路以及降低空载功耗的方法
WO2018189032A1 (en) 2017-04-14 2018-10-18 Philips Lighting Holding B.V. Led lighting driver and drive method
TWI629846B (zh) * 2017-06-20 2018-07-11 國立交通大學 無線能量擷取與管理裝置
CN107276421A (zh) * 2017-08-02 2017-10-2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驱动电路
CN112217397A (zh) * 2020-10-20 2021-01-12 陕西亚成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充类电源芯片的供电电路
CN114244077A (zh) * 2022-02-24 2022-03-25 深圳市暗能量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宽电压输出的供电电路及供电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68638A (ja) * 2008-09-11 2010-03-25 Seiko Epson Corp Acアダプタ
TWI328921B (en) * 2006-12-29 2010-08-11 Chimei Innolux Corp Power supply circuit
US20120147631A1 (en) * 2010-12-14 2012-06-14 Rohm Co., Ltd. Dc/dc converter, and power supp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13034365A (ja) * 2011-07-01 2013-02-14 Canon Inc 電源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74261Y2 (ja) * 1993-09-01 1998-06-11 ヤマハ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回路
JP3447471B2 (ja) * 1996-05-28 2003-09-16 新電元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及びそのスイッチング電源を用いたサージ電圧吸収方法
US5852550A (en) * 1997-08-04 1998-12-22 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y circuit having a very low power stand-by mode
US6680583B2 (en) * 2001-03-09 2004-01-20 Lecip Corporation Sign lamp lighting transformer with protective functions
JP3707409B2 (ja) * 2001-09-10 2005-10-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TW588497B (en) * 2002-07-30 2004-05-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Synchronous rectifier of intermittent control and its control method
TWI239132B (en) * 2003-10-30 2005-09-01 Leadtrend Tech Corp High voltage charging circuit
JP5034568B2 (ja) * 2007-03-09 2012-09-2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01964589A (zh) * 2009-07-22 2011-02-02 Bcd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变换器输出电流的方法及装置
US8339055B2 (en) * 2009-08-03 2012-12-25 Intersil Americas Inc. Inrush current limiter for an LED driver
US8575853B2 (en) * 2010-01-19 2013-11-05 Ace Power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constant power to luminuous loads
CN102763315B (zh) * 2010-02-23 2015-01-2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开关电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28921B (en) * 2006-12-29 2010-08-11 Chimei Innolux Corp Power supply circuit
JP2010068638A (ja) * 2008-09-11 2010-03-25 Seiko Epson Corp Acアダプタ
US20120147631A1 (en) * 2010-12-14 2012-06-14 Rohm Co., Ltd. Dc/dc converter, and power supp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13034365A (ja) * 2011-07-01 2013-02-14 Canon Inc 電源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0406B (zh) 2016-12-28
US8987999B2 (en) 2015-03-24
CN104010406A (zh) 2014-08-27
US20140239829A1 (en) 2014-08-28
TW201434349A (zh) 2014-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9350B (zh) 發光二極體驅動器
US8749174B2 (en) Load current management circuit
US9035566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river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control
US9485819B2 (en) Single stage LED driver system, control circuit and associated control method
TWI442677B (zh) 電源供應器及其控制器
US9729068B2 (en) Switching mode converter
JP2012216766A (ja) Led駆動装置及びled照明装置
JP5761301B2 (ja) 点灯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US20140055047A1 (en) Color correcting device driver
TWI504316B (zh) 二線式調光開關
WO2016125561A1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2011017553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constant power to luminuous loads
TWI516007B (zh) DC power supply unit
WO2012164785A1 (ja) 点灯回路およびランプ
JP4968399B2 (ja) Led駆動装置及びled照明装置
JP6205833B2 (ja) 点灯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6171590B2 (ja) 点灯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202907259U (zh) 一种36伏至220伏通用的led照明灯
KR101467803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조명 장치
KR101044963B1 (ko) 엘이디 제어 회로용 전원 공급 장치
TW201541843A (zh) 二次側控制輸出電能之自激式電源轉換電路
JP6182941B2 (ja) 点灯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KR101393752B1 (ko) 역률개선회로
JP5734343B2 (ja) 電源供給装置
JP5971227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