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8789B - 近物感測方法、近物感測裝置與其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近物感測方法、近物感測裝置與其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8789B
TWI498789B TW102117732A TW102117732A TWI498789B TW I498789 B TWI498789 B TW I498789B TW 102117732 A TW102117732 A TW 102117732A TW 102117732 A TW102117732 A TW 102117732A TW I498789 B TWI498789 B TW I4987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sensing
crosstalk
proximity
crosstalk valu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7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5400A (zh
Inventor
Tong-Tee Tan
John Julius De Leon Asuncion
Lee-Cheng Tay
Original Assignee
Lite On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e On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Lite On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to TW102117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98789B/zh
Priority to US14/068,975 priority patent/US9025166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445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5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87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878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4Systems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f a targe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91Details of non-pulse systems
    • G01S7/493Extracting wanted echo signals

Description

近物感測方法、近物感測裝置與其電子裝置
本發明乃是關於一種感測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可以消除串擾影響的近物感測方法、近物感測器及其電子裝置。
近物感測器(proximity sensor)是一種用以於特定距離下感測待測物是否存在的感測器。近物感測器可以依照待測物種類與特定距離而有不同的實現方式。一般來說,近物感測器依據其實現方式而有電容式近物感測器(capacitive proximity sensor)、電感式近物感測器(inductive proximity sensor)、以及光學式近物感測器(optical proximity sensor)。
近年來,光學式近物感測器廣泛地應用在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上,尤其是智慧型手機。由於智慧型手機採用觸控型面板,當使用者使用智慧型手機通話的同時,很有可能會誤觸螢幕,而錯誤地啟動特定程序(如結束通話或輸入特定字串)。據此,智慧型手機藉由設置在裡的光學式近物感測器,可以感測到特定距離有待測物體存在,故能暫時停止觸控功能,以防止使用者通話時因誤觸,而啟動特定程序。
請參照圖1,圖1是傳統光學式近物感測器的示意圖。光學式物感測器1包含基板10、發光元件11、感測元件12與光學透鏡13,其利用光線反射的原理來偵測特定距離下是否存在待測物 14。發光元件11與感測元件12係架置(mounted)於基板10的表面上。發光元件11用以發射光線BEAM1,而感測元件12用以感測是否有光線BEAM2由待測物14反射。當待測物14與所述光學式近物感測器1之間的距離小於或等於特定距離時,待測物14會反射發光元件11所發射的光線BEAM1,且感測元件12會感測到有光線BEAM2由待測物14反射,故光學式近物感測器1得以判斷於特定距離下有待測物14存在。
然而,如同圖1所示,感測元件12不僅感測到由待測物14所反射的光線BEAM2,還會感測到由光學透鏡13所反射的光線U_BEAM1、由其他物體所反射的光線(如由基板10所反射的光線U_BEAM2)、發光元件11所直接發射的光線U_BEAM3與外部光源通過光學透鏡13的光線U_BEAM4。上述光線U_BEAM1~U_BEAM4為串擾(cross-talk),其會影響感測元件12的靈敏度,甚至會造成光學式物感測器1感測特定距離下是否有待測物14存在的正確性。
為了減少串擾,目前有人於光學式近物感測器1的發光元件11與感測元件12之間設置一個光阻元件。然而,這種作法會增加光學式近物感測器1的製造成本,且無法完全地消除串擾。
另外,還有人提出多種串擾補償方法,來將串擾消除。在其中一種串擾補償方法中,使用額外的控制器將感測元件12第一次獲得的感測值記錄為串擾值。然後,在之後的每一次感測時,使用控制器將感測元件12所獲得的感測值減去所述串擾值,以獲得補償感測值。此種作法假設,感測元件12第一次獲得的感測值係於待測物14未靠近光學式近物感測器1的情況下所獲得。若感測元件12第一次獲得的感測值非於待測物14未靠近光學式近物感測器1的情況下所獲得,則將會影響感測的正確性。除此之外,上述作法會減少光學式近物感測器1之補償感測值的動態範圍,或者是說,補償感測值的動態範圍無法全部被使用到。
在另一種串擾補償方法中,光學式近物感測器1會出廠前進行校正(calibration)程序,以獲得串擾值,且此串擾值會被燒入於非揮發性記憶體中。接著,於每一次感測時,光學式近物感測器1所獲得的感測值會減去串擾值,以獲得對應的補償感測值。雖然此種作法相較於前一種作法可以增加光學式近物感測器1之補償感測值的動態範圍,然而,此種作法需要額外地增加非揮發性記憶體於光學式近物感測器1,且出廠前的校正程序所增加的測試時間與額外的非揮發性記憶體增加了光學式近物感測器1的製造成本。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近物感測方法,用於近物感測裝置中的控制器。首先,初始化串擾值。於串擾值被初始化後,至少依據目前自近物感測裝置之感測單元所接收的第一感測值判斷是否更新串擾值。於判斷串擾值須被更新時,至少依據第一感測值更新串擾值。將第一感測值減去串擾值,以獲得補償感測值。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近物感測裝置,所述近物感測裝置包括發光元件、感測元件與控制器。發光元件用以發射第一光線至待測物。感測元件用以感測進入感測元件的第二光線。控制器具有多個電路,透過這些電路用以:初始化串擾值;於串擾值被初始化後,至少依據目前自近物感測裝置之感測單元所接收的第一感測值判斷是否更新串擾值;於判斷串擾值須被更新時,至少依據第一感測值更新串擾值;以及將第一感測值減去串擾值,以獲得補償感測值。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子裝置,所述電子裝置包括功能電路與上述近物感測裝置。
綜上所述,由於串擾值會被合理地更新,故上述近物感測方法、近物感測裝置與其電子裝置的感測靈敏度與正確性可以進一 步地被提昇,且其補償感測值的動態範圍可以被增加。
為了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為達成既定目的所採取之技術、方法及功效,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之詳細說明、圖式,相信本發明之目的、特徵與特點,當可由此得以深入且具體之瞭解,然而所附圖式與附件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
1‧‧‧光學式近物感測器
10、20‧‧‧基板
11、21‧‧‧發光元件
12、22‧‧‧感測元件
13、23‧‧‧光學透鏡
14、25‧‧‧待測物
BEAM1、BEAM2、U_BEAM1~U_BEAM4‧‧‧光線
2‧‧‧近物感測裝置
24、3、5‧‧‧控制器
30、50‧‧‧判斷單元
31、51‧‧‧儲存單元
32、52‧‧‧運算單元
33、53‧‧‧決策單元
54‧‧‧均值運算單元
S400~S805‧‧‧步驟流程
圖1是傳統光學式近物感測器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近物感測裝置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近物感測裝置中的控制器之方塊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近物感測方法的流程圖。
圖5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近物感測裝置中的控制器之方塊圖。
圖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近物感測方法的流程圖。
圖7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近物感測方法的流程圖。
圖8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近物感測方法的流程圖。
〔近物感測裝置的實施例〕
首先,請參照圖2,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近物感測裝置的示意圖。近物感測裝置2包括基板20、發光元件21、感測元件22、光學透鏡23與控制器24,且利用光線反射的原理來偵測待測物25與近物感測裝置2之間的距離。發光元件21、感測元件22與控制器24係架置於基板20的表面上,其中控制器24可透過基板20的內部導線電性連結發光元件21與感測元件22,亦或者透過打線(wire bonding)的方式電性連結發光元件21與感測元件22。
發光元件21用以發射光線BEAM1,而感測元件22用以感測是否有光線BEAM2由待測物25反射。當待測物25與所述近物感測裝置2之間的距離小於或等於特定距離時,待測物25會反射發光元件21所發射的光線BEAM1,且感測元件22會感測到有光線BEAM2由待測物25反射,故控制器24得以讀取感測元件22的感測值,以判斷待測物25與近物感測裝置2之間的距離。
由於光線U_BEAM1~U_BEAM4為串擾,其會影響感測元件22的靈敏度,甚至會造成近物感測裝置2感測特定距離下是否有待測物25存在的正確性。因此,控制器24會於近物感測裝置2每一次進行感測時,會判斷是否需要更新串擾值,並且將感測值減去串擾值,以獲得補償感測值。接著,控制器24依據補償感測值來判斷待測物25與近物感測裝置2之間的距離。舉例來說,控制器24可以透過判斷補償感測值是否大於某一特定門限值來決定待測物25與近物感測裝置2之間的距離是否小於特定距離,亦即於近物感測裝置2的特定距離下是否存在待測物25。
在本發明的其中一種實現方式中,當控制器24所接收的感測值為感測元件22於近物感測裝置2啟動後第一次獲得的感測值時,控制器24判斷此第一次獲得之感測值是否大於第一特定門限值,其中第一特定門限值為最大補償感測值的(1/m)倍,且m為大於1的任意數。若此第一次獲得之感測值大於最大補償感測值的(1/m)倍,則控制器24將串擾值設定為第二特定門限值,並將此第一次獲得的感測值減去串擾值,以獲得補償感測值,其中第二特定門限值為最大補償感測值的(1/n)倍,且n為大於1的任意數。若此第一次獲得之感測值未大於第一特定門限值,則控制器24將串擾值設定為此第一次獲得之感測值,並將此第一次獲得的感測值減去串擾值,以獲得補償感測值,其中此補償感測值為0。於本發明實施例中,m與n彼此相等,且n可以等於4,但本發明並不限制於此。
接著,當控制器24所接收的感測值為感測元件22於近物感測裝置2啟動後第X次獲得的感測值時,其中X為大於等於2的整數,則控制器24判斷此第X次獲得的感測值是否小於串擾值。若此第X次獲得的感測值小於串擾值,則控制器24會將串擾值設定為此第X次獲得的感測值,並將此第X次獲得的感測值減去串擾值,以獲得補償感測值,其中此補償感測值為0。若此第X次獲得的感測值未小於串擾值,則控制器24並不會更新串擾值,而直接將此第X次獲得的感測值減去串擾值,以獲得補償感測值。
由上可以知道,控制器24會初始化串擾值,而上述初始化串擾值係以第一次獲得之感測值是否大於第一特定門限值為根據來決定其串擾值的大小。然而,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種實施例中,串擾值可以直接地被初始化為第二特定門限值。另外,在其他種實施例中,控制器24不僅依據第一次獲得之感測值是否大於第一特定門限值為根據來決定其串擾值的大小,亦可每隔一段時間或於使用者所下達的初始化指令時,根據當時所獲得之感測值是否大於第一特定門限值為根據來決定其串擾值的大小。
由上述亦可以得知,當控制器24初始化串擾值之後,控制器24於近物感測裝置2每一次進行感測時,皆會依據目前獲得的感測值是否小於串擾值來更新串擾值。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控制器24於近物感測裝置2每一次進行感測時,亦可以根據目前獲得的統計感測值是否小於串擾值來更新串擾值。
統計感測值可以為平均感測值,例如,動平均(running average)感測值,且差異過大的感測值可以選擇性被排除於統計運算中。當控制器24所接收的感測值為感測元件22於近物感測裝置2啟動後第X次獲得的感測值時,其中X為大於等於2的整數,則控制器24判斷目前的平均感測值是否小於串擾值。若目前獲得的平均感測值小於串擾值,則控制器24會將串擾值設定為目前獲得的平均感測值,並將第X次獲得的感測值減去串擾值,以 獲得補償感測值,其中此補償感測值為0。若此目前獲得的平均感測值未小於串擾值,則控制器24並不會更新串擾值,而直接將第X次獲得的感測值減去串擾值,以獲得補償感測值。
另外,於本發明實施例中,發光元件21可以是紅外線發射器,且感測元件22可以是紅外線感測器。然而,發光元件21與感測元件22的實現方式皆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除此之外,控制器24可以與發光元件21、感測元件22不共用同一個基板20。控制器24除了可以透過硬體電路實現,亦可以透過軟體實現。舉例來說,使用此近物感測裝置2的電子裝置之處理單元與揮發性記憶體基於軟體程式而實現控制器24。電子裝置可以是智慧型手機或者其他具計算功能的裝置,其中當電子裝置是智慧型手機時,待測物25可以例如是人耳或人臉。
〔控制器的實施例〕
請參照圖3,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近物感測裝置中的控制器之方塊圖。控制器3包括判斷單元30、儲存單元31、運算單元32與決策單元33。判斷單元30電性連結儲存單元31,運算單元32電性連結決策單元33與儲存單元31。本實施例的控制器3的實現方式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且控制器3係基於多個電路所實現。
判斷單元30用以判斷是否須對串擾值進行初始化或更新,其中判斷單元30係根據目前的感測值對串擾值進行初始化或更新。另外,如何判斷須對串擾值進行初始化或更新的方式與如何依據目前的感測值對串擾值進行初始化或更新皆如前面所述,故不再贅述。儲存單元31用以儲存串擾值,且較佳地可以是揮發性記憶體,但不以此為限。運算單元32用以將目前的感測值減去串擾值,以獲得補償感測值。決策單元33用以依據補償感測值判斷待測物與近物感測裝置的距離,例如判斷待測物是否存在於近物感測距離的特定距離下。
〔近物感測方法的實施例〕
請參照圖4,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近物感測方法的流程圖。所述近物感測方法可以執行於圖3的控制器中,但本發明並不限制執行所述近物感測方法的裝置。在此請注意,步驟S400~S403可以視為初始化串擾值的流程,而步驟S404~S406可以視為更新串擾值的流程。以下將詳細介紹各步驟的細節。
首先,在步驟S400中,控制器判斷所接收的感測值是否為近物感測裝置啟動後第一次獲得的感測值。若控制器判斷所接收的感測值為近物感測裝置啟動後第一次獲得的感測值,則步驟S401會被執行;若控制器判斷所接收的感測值為近物感測裝置啟動後第X次獲得的感測值,則步驟S404會被執行,其中X為大於等於2的整數。
在步驟S401中,控制器判斷此第一次獲得之感測值是否大於第一特定門限值,其中第一特定門限值為最大補償感測值的(1/m)倍,且m為大於1的任意數。若第一次獲得之感測值大於第一特定門限值,則步驟S403會被執行;若第一次獲得之感測值未大於第一特定門限值,則步驟S402會被執行。於步驟S402中,控制器將串擾值設定為此第一次獲得之感測值,並將此第一次獲得的感測值減去串擾值,以獲得補償感測值,其中此補償感測值為0。於步驟S403中,控制器將串擾值設定為第二特定門限值,並將此第一次獲得的感測值減去串擾值,以獲得補償感測值,其中第二特定門限值為最大補償感測值的(1/n)倍,且n為大於1的任意數。於本發明實施例中,m與n彼此相等,且n可以等於4,但本發明並不限制於此。
由於第一次獲得的感測值可能是在待測物位於近物感測裝置之特定距離下的感測值,因此,第一次獲得的感測值不能直接設為串擾值,而需要依據第一次獲得的感測值是否大於第一特定門限值來決定如何初始化串擾值,以增加近物感測裝置感測待測物 於特定距離下是否存在的正確性與靈敏度。
接著,在步驟S404中,控制器判斷第X次獲得的感測值是否小於串擾值,其中X為大於等於2的整數。若第X次獲得的感測值小於串擾值,則步驟S405會被執行;若第X次獲得的感測值未小於串擾值,則步驟S406會被執行。在步驟S405中,控制器會將串擾值設定為此第X次獲得的感測值,並將此第X次獲得的感測值減去串擾值,以獲得補償感測值,其中此補償感測值為0。在步驟S406中,控制器並不會更新串擾值,而直接將第X次獲得的感測值減去串擾值,以獲得補償感測值。
由於先前初始化或更新的串擾值可能會有錯誤,因此,需要於初始化串擾值之後,依據目前的感測值來判斷是否需要對串擾值進行更新,以增加近物感測裝置感測待測物於特定距離下是否存在的正確性與靈敏度。
最後,在步驟S407中,控制器判斷是否須結束近物感測方法。若判斷須結束近物感測方法,則結束近物感測方法;若判斷不須結束近物感測方法,則步驟S400會重新再被執行。舉例來說,若近物感測裝置目前並不需要進行感測,則近物感測裝置應進一步地進入休眠或待機狀態,以節省電能,此時控制器便會決定結束近物感測方法。當近物感測裝置再次被指示進入工作狀態(亦即近物感測裝置再次被啟動)時,則所述近物感測方法會再次重新被執行。
另外,在圖4中,於步驟S407之前,近物感測方法還可以包括控制器透過判斷補償感測值是否大於某一特定門限值來決定待測物與近物感測裝置之間的距離是否小於特定距離的步驟(此步驟未繪於圖4中)。
〔控制器的另一實施例〕
請參照圖5,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近物感測裝置中的控制器之方塊圖。控制器5包括判斷單元50、儲存單元51、運算單元 52、決策單元53與均值運算單元54。判斷單元50電性連結儲存單元51與均值運算單元54,運算單元52電性連結決策單元53與儲存單元51。本實施例的控制器5的實現方式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且控制器5係基於多個電路所實現。
均值運算單元54用以計算目前的平均感測值,均值運算單元54可以例如為動平均運算電路。判斷單元30用以判斷是否須對串擾值進行初始化或更新,其中判斷單元30係根據目前的感測值對串擾值進行初始化,以及依據目前的平均感測值對串擾值進行更新。另外,如何判斷須對串擾值進行初始化或更新的方式、如何依據目前的感測值對串擾值進行初始化與如何根據目前的平均感測值對串擾值進行更新皆如前面所述,故不再贅述。儲存單元51、運算單元52與決策單元53的功能分別相同於圖3的儲存單元31、運算單元32與決策單元33之功能,故不再贅述。
〔近物感測方法的另一實施例〕
請參照圖6,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近物感測方法的流程圖。所述近物感測方法可以執行於圖5的控制器中,但本發明並不限制執行所述近物感測方法的裝置。在此請注意,步驟S600~S603可以視為初始化串擾值的流程,而步驟S604~S607可以視為更新串擾值的流程。以下將詳細介紹各步驟的細節。
步驟S600~步驟S603與步驟S608分別相同於圖4的步驟S400~S403與步驟S407,故不再贅述。在步驟S604中,控制器依據目前與之前的感測值獲得平均感測值。接著,在步驟S605中,控制器判斷平均感測值是否小於串擾值。若平均感測值小於串擾值,則步驟S606會被執行;若平均感測值未小於串擾值,則步驟S607會被執行。在步驟S606中,控制器會將串擾值設定為平均感測值,並將目前獲得的感測值減去串擾值,以獲得補償感測值,其中此補償感測值為0。在步驟S607中,控制器並不會更新串擾值,而直接目前獲得的感測值減去串擾值,以獲得補償感 測值。
另外,在圖6中,於步驟S608之前,近物感測方法還可以包括控制器透過判斷補償感測值是否大於某一特定門限值來決定待測物與近物感測裝置之間的距離是否小於特定距離的步驟(此步驟未繪於圖6中)。
〔近物感測方法的另一實施例〕
請參照圖7,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近物感測方法的流程圖。所述近物感測方法可以執行於圖3的控制器中,但本發明並不限制執行所述近物感測方法的裝置。在此請注意,步驟S700可以視為初始化串擾值的流程,而步驟S701~S703可以視為更新串擾值的流程。以下將詳細介紹各步驟的細節。
相較於圖4,圖7中初始化串擾值的流程僅包括步驟S700,而步驟S701~S704則分別相同於圖4的步驟S404~S407,故不再贅述。於步驟S700中,控制器將串擾值直接初始化為第二特定門限值。由於,在步驟S701~S703中,不合理的串擾值會被更新,因此於圖7的實施例中,近物感測方法並不考慮串擾值的初始值是否合理。
〔近物感測方法的另一實施例〕
請參照圖8,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近物感測方法的流程圖。所述近物感測方法可以執行於圖5的控制器中,但本發明並不限制執行所述近物感測方法的裝置。在此請注意,步驟S800可以視為初始化串擾值的流程,而步驟S801~S805可以視為更新串擾值的流程。以下將詳細介紹各步驟的細節。
相較於圖6,圖8中初始化串擾值的流程僅包括步驟S800,而步驟S801~S805則分別相同於圖6的步驟S604~S608,故不再贅述。於步驟S800中,控制器將串擾值直接初始化為第二特定門限值。由於,在步驟S801~S804中,不合理的串擾值會被更新,因此於圖8的實施例中,近物感測方法並不考慮串擾值的初 始值是否合理。
〔電子裝置的實施例〕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包括上述近物感測裝置或執行上述近物感測方法的電子裝置。所述電子裝置包括上述近物感測裝置與其他功能電路,其中電子裝置可以例如是智慧型手機,且對應地,功能電路可以是智慧型手機晶片模組。當使用者使用所述電子裝置進行通話時,近物感測裝置會感測到電子裝置貼近人耳或人臉,而將電子裝置的觸控功能或其他功能關閉,以避免誤執行特定程序。當然,上述電子裝置並不以智慧型手機為限,電子裝置還可以是平板電腦或自動吸塵器等等。
〔實施例的可能功效〕
綜合以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近物感測方法、近物感測裝置與其電子裝置可以不需要執行出廠前的校正程序故可以減少測試時間與製造成本。除此之外,由於串擾值會被合理地更新,故上述近物感測方法、近物感測裝置與其電子裝置的感測靈敏度與正確性可以進一步地被提昇,且其補償感測值的動態範圍可以被增加。除此之外,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近物感測裝置可以不需要額外的非揮發性記憶體,故還能進一步地減少製造成本與晶片佔據空間。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可行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S400~S407‧‧‧步驟流程

Claims (18)

  1. 一種近物感測方法,用於一近物感測裝置中的一控制器,包括:初始化一串擾值;於該串擾值被初始化後,至少依據目前自該近物感測裝置之一感測單元所接收的一第一感測值判斷是否更新該串擾值;於判斷該串擾值須被更新時,至少依據該第一感測值更新該串擾值;以及將該第一感測值減去該串擾值,以獲得一補償感測值;其中初始化該串擾值的步驟包括:判斷是否需要對該串擾值進行初始化;以及當需要對該串擾值進行初始化時,依據目前自該感測單元所接收的第三感測值是否大於一第一特定門限值來決定該串擾值的一初始值,其中該第一特定門限值小於一最大補償感測值。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近物感測方法,其中當該第一感測值小於該串擾值時,將該串擾值設定為該第一感測值;當該第一感測值未小於該串擾值時,則不更新該串擾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近物感測方法,其中判斷是否更新該串擾值的步驟中更依據先前自該感測單元所接收的多個第二感測值判斷是否更新該串擾值,其中該些第二感測值與第一統計值係用以獲得一統計感測值,且該統計感測值係用以作為判斷是否更新該串擾值的依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近物感測方法,其中當該統計感測值小於該串擾值時,將該串擾值設定為該統計感測值;當該統計感測值未小於該串擾值時,則不更新該串擾值。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近物感測方法,其中當該第三 感測值大於該第一特定門限值時,將該串擾值初始化為一第二特定門限值,其中該第二特定門限值小於該最大補償感測值;當該第三感測值小於該第一特定門限值時,將該串擾值初始化為該第三感測值。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近物感測方法,其中判斷是否需要對該串擾值進行初始化係依據該第三感測值是否為啟動該近物感測裝置後第一次獲得的感測值。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近物感測方法,其中該第一特定門限值與該第二特定門限值為(1/4)倍的該最大補償感測值。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近物感測方法,更包括:依據該補償感測值判斷該近物感測裝置與一待測物之間的距離。
  9. 一種近物感測裝置,包括:一發光元件,用以發射一第一光線至一待測物;一感測元件,用以感測進入該感測元件的一第二光線;以及一控制器,該控制器具有多個電路,透過該些電路用以:初始化一串擾值;於該串擾值被初始化後,至少依據目前自該感測單元所接收的一第一感測值判斷是否更新該串擾值;於判斷該串擾值須被更新時,至少依據該第一感測值更新該串擾值;以及將該第一感測值減去該串擾值,以獲得一補償感測值;其中該控制器更用以判斷是否需要對該串擾值進行初始化,且於判斷要對該串擾值進行初始化時,該控制器依據目前自該感測元件所接收的第三感測值是否大於一第一特定門限值來決定該串擾值的一初始值,其中該第一特定門限值小於一最大補償感測 值。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近物感測裝置,其中該控制器包括:一判斷單元,用以初始化該串擾值,且於該串擾值被初始化後,至少依據該第一感測值判斷是否更新該串擾值;以及一儲存單元,用以儲存該串擾值;以及一運算單元,用以將該第一感測值減去該串擾值,以獲得該補償感測值;其中當該第一感測值小於該串擾值時,該判斷單元將該串擾值設定為該第一感測值;當該第一感測值未小於該串擾值時,該判斷單元則不更新該串擾值。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近物感測裝置,其中該控制器包括:一均值運算單元,用以計算該第一感測值與先前自該感測單元所接收的多個第二感測值的一平均感測值;一判斷單元,用以初始化該串擾值,且於該串擾值被初始化後,依據該平均感測值判斷是否更新該串擾值;以及一儲存單元,用以儲存該串擾值;以及一運算單元,用以將該第一感測值減去該串擾值,以獲得該補償感測值;其中當該平均感測值小於該串擾值時,該判斷單元將該串擾值設定為該平均感測值;當該平均感測值未小於該串擾值時,該判斷單元則不更新該串擾值。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近物感測裝置,其中當該第三感測值大於該第一特定門限值時,該控制器將該串擾值初始化為一第二特定門限值,其中該第二特定門限值小於該最大 補償感測值;當該第三感測值小於該第一特定門限值時,該控制器將該串擾值初始化為該第三感測值。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近物感測裝置,其中該控制器係依據該第三感測值是否為啟動該近物感測裝置後第一次獲得的感測值來判斷是否需要對該串擾值進行初始化。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近物感測裝置,其中該第一特定門限值與該第二特定門限值為(1/4)倍的該最大補償感測值。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所述之近物感測裝置,其中該儲存單元為一非揮發性記憶體。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所述之近物感測裝置,其中該控制器更包括:一決策單元,依據該補償感測值判斷該近物感測裝置與該待測物之間的距離。
  17. 一種具有近物感測功能的電子裝置,包括:一功能電路;以及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至16項其中之一所述的近物感測裝置;其中該功能電路電性連接該近物感測裝置,且根據該補償感測值執行一特定功能。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電子裝置為一智慧型手機,且該功能電路為一智慧型手機晶片模組。
TW102117732A 2013-05-20 2013-05-20 近物感測方法、近物感測裝置與其電子裝置 TWI4987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7732A TWI498789B (zh) 2013-05-20 2013-05-20 近物感測方法、近物感測裝置與其電子裝置
US14/068,975 US9025166B2 (en) 2013-05-20 2013-10-31 Proximity sensing method, proximity sens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7732A TWI498789B (zh) 2013-05-20 2013-05-20 近物感測方法、近物感測裝置與其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5400A TW201445400A (zh) 2014-12-01
TWI498789B true TWI498789B (zh) 2015-09-01

Family

ID=51895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7732A TWI498789B (zh) 2013-05-20 2013-05-20 近物感測方法、近物感測裝置與其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025166B2 (zh)
TW (1) TWI4987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3567B (zh) * 2015-03-05 2018-02-0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行動裝置與鄰近偵測方法
US9552098B2 (en) 2015-03-05 2017-01-24 Htc Corporation Mobile device and proximity detection method
WO2017131586A1 (en) * 2016-01-29 2017-08-03 Heptagon Micro Optics Pte. Ltd. Optoelectronic module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12130702A (zh) * 2019-06-25 2020-12-25 英属开曼群岛商音飞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接近感测装置
GB202014042D0 (en) * 2020-09-07 2020-10-21 Ams Int Ag Proximity sensing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91706A1 (en) * 2005-06-23 2006-12-28 Applera Corporation Method of extracting intensity data from digitized image
US20090024331A1 (en) * 2007-06-06 2009-01-22 Pacific Biosciences Of California, Inc. Methods and processes for calling bases in sequence by incorporation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91706A1 (en) * 2005-06-23 2006-12-28 Applera Corporation Method of extracting intensity data from digitized image
US20090024331A1 (en) * 2007-06-06 2009-01-22 Pacific Biosciences Of California, Inc. Methods and processes for calling bases in sequence by incorporation metho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5400A (zh) 2014-12-01
US20140340692A1 (en) 2014-11-20
US9025166B2 (en) 2015-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8789B (zh) 近物感測方法、近物感測裝置與其電子裝置
TWI401597B (zh) 電容式觸控面板之漂移補償裝置及其方法
US9495038B2 (en) Detection of a conductive object during an initialization process of a touch-sensing device
AU2010343326B2 (en) Touch sensor panel negative pixel compensation
TWI512313B (zh) 接近感測器及其運作方法
KR20120012446A (ko) 터치 감지 장치에서의 용량 변화의 보상
CN108108048A (zh) 触摸感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TW201335811A (zh) 觸摸屏和具有該觸摸屏的觸摸顯示裝置
US20130328823A1 (en) Touch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TWI525505B (zh) 無邊框光學觸控裝置及用於無邊框光學觸控裝置之影像處理方法
US9128564B2 (en) Optical touch system and touch sensing method
US9864467B2 (en) Calibration method and capacitive sensing device
TWI472966B (zh) 觸控裝置及其偵測方法
TWI582671B (zh) 光學式觸控裝置和其觸控方法
US10534476B2 (en) Compensation method for an induced amount in a touch sensor and touch panel thereof
TW201736814A (zh) 壓力測量方法以及壓力測量裝置
CN104216027B (zh) 近物感测方法、近物感测装置与其电子装置
TWI709897B (zh) 觸控辨識裝置之感測方法及其感測模組
US20160328087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touch control chip and touch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50070300A1 (en) Touch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ler used in the touch control apparatus, and th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WO2021136038A1 (zh) 一种时间戳记录设备、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6293286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触控感测芯片与控制方法
CN113411448A (zh) 红外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41669A (zh) 具有共模信号恢复的共模噪声抑制
CN116610224A (zh) 用于电容式触控笔的多击触发处理方法、可读介质与电容式触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