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2728B - 聯結構件及具備該聯結構件之組合架 - Google Patents

聯結構件及具備該聯結構件之組合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2728B
TWI492728B TW099104176A TW99104176A TWI492728B TW I492728 B TWI492728 B TW I492728B TW 099104176 A TW099104176 A TW 099104176A TW 99104176 A TW99104176 A TW 99104176A TW I492728 B TWI492728 B TW I4927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frame
joint
pillar
sha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4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7322A (en
Inventor
Yukitomo Shimazaki
Takashi Shinozaki
Original Assignee
Kawaju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jun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wajun Co Ltd
Priority to TW099104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9272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27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73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27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2728B/zh

Link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Description

聯結構件及具備該聯結構件之組合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辦公室、住家、倉庫、店面等的收納架、或用於店面之陳列架而組裝與解體均容易的組合架、及該組合架所使用的聯結構件。
日本登錄實用新案公報第3057990號揭示一種架部之卡止構造,其包含:支柱,沿長邊方向以既定間隔,於外周面形成有複數環狀卡止溝;推拔套筒,以內周面形成之突條卡止於上述支柱之卡止溝,而安裝於支柱之外周面,外形形成朝下方而逐漸擴徑之形狀;及架部,形成朝下方而逐漸擴徑之內面形狀,而略與該推拔套筒之外面形狀一部分或全部相一致,同時,其四角落固定有插入於上述支柱外周面上所安裝之推拔套筒外周面的環,係固接於四角落所構成的架部之卡止構造,其中,上述架部之左右環對於架部係固定於左右不同高度處,並被配置成上下不同高度地插入於上述推拔套筒之外周面,左右架部共用同一支柱,而無階差地保持連結。
在例如將二架構件於長邊方向相連結之情況時,該等習知之組合架可共用1根支柱,因此美觀佳且組裝亦容易。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登錄實用新案公報第3057990號
然而,在該等習知組合架中,當欲變更具有上下複數層組合架之中間架構件之位置時(以下亦稱「中間抽取操作」),則必須卸除該中間架構件上方之架構件。因而,組裝雖然簡單,但中間抽取操作卻不方便,且實質上並無法進行中間抽取。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組裝容易、且就具有上下複數層的組合架之中間架構件位置變更而言,可在維持其他架構件下僅進行該中間架構件之解體與組裝之組合架、及使用於該組合架之聯結構件。
即,本發明係用於解決上述習知問題,提供一種聯結構件,其嵌合於支柱,並將一架構件於前視下支撐在聯結構件之徑向1/2區域內;其特徵在於,其由從二側環抱該支柱並相互嵌合的二構件所構成,該二構件分別具有隨朝下方而形成逐漸擴徑形狀之第1推拔、及隨朝下方而形成逐漸縮小形狀之第2推拔,當將該聯結構件嵌入於該支柱時,一構件之第1推拔與另一構件之第2推拔於前視下係配置於該聯結構件之徑向1/2區域內。
再者,本發明提供一種組合架,其特徵在於,其具備有上述聯結構件。
根據本發明的組合架,組裝容易,且就具有上下複數層的組合架之中間架構件位置變更,可在維持不動其他架構件的情況下,僅執行該中間架構件的拆卸與改裝。
其次,參照圖1至圖18,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聯結構件、及具備此聯結構件之架構件。聯結構件1係嵌合於支柱2,前視下於聯結構件1之徑向1/2區域內(圖15中,元件符號X/2之區域內,其中,元件符號X係左右方向聯結構件1之長度(參照圖15與圖16))支撐一架構件31。因為在前視下於聯結構件1之徑向1/2區域內支撐一架構件31,因此就具有上下複數層的組合架之中間棚架構件位置變更而言,可在保持其他架構件下,進行該中間架構件之中間抽取操作。又,亦可在維持現有組合架下組裝其他架構件,使其朝橫向連結。
如圖2與圖4所示,聯結構件1由相互嵌合而如從二側環抱支柱2的二構件1a、1b所構成,二構件1a、1b分別具有:隨朝下方而形成逐漸擴徑形狀的第1推拔16a(16b);及隨朝下方而形成逐漸縮小形狀的第2推拔17a(17b),當將聯結構件1嵌入於支柱2時,一構件1a之第1推拔16a、與另一構件之第2推拔17b,於前視下會被配置於聯結構件1之徑向 1/2區域內(圖15之元件符號X/2)。即,所謂於前視下聯結構件1之徑向,係指於前視下朝左右方向延伸之徑向。又,當將聯結構件1嵌入於支柱2中時,另一構件1b之第1推拔16b、與一構件之第2推拔17a,於前視下係被配置於聯結構件1徑向之另一1/2區域內。如此,因為使掌控一構件1a與另一構件1b之二構件結合的2推拔,於前視下配置於聯結構件1之徑向1/2區域內,因此可進行中間抽取操作。另外,元件符號a係指一構件,而元件符號b則指另一構件。
第1推拔16a(16b)之逐漸擴緊當將聯結構件1組裝於支柱2時係以支柱2之軸芯為基準。因此,第1推拔16a(16b)之逐漸擴徑可謂隨朝下方而形成漸離開支柱2之軸芯的傾斜狀態。又,第2推拔17a(17b)之逐漸縮小,在將聯結構件1組裝於支柱2時之前視下基準係以支柱2之軸芯為基準。因此,如圖9所示,第2推拔17a(17b)之逐漸縮小係可謂前視下隨朝下方而形成逐漸靠近支柱2之軸芯的傾斜狀態(簡言之,為前視下呈朝左右方向之傾斜)。所謂「前面」,係指架構件之連結方向為左右方向之一側、即圖16中之元件符號F側。另外,架構件之連結方向長度之1邊通常為長邊方向,但未必要為長邊方向。此外,形成第2推拔17a(17b)的壁部之角部俯視下為銳角(參照圖7)。藉此,第3卡合部3之凸緣部34不會朝外側脫離。
形成聯結構件1的二構件、即,一構件1a與另一構件1b可為相同形狀與相同尺寸。本例中,一構件1a與另一構件1b為相同形狀與相同尺寸,若使其中一構件1a在平面上進行180度反轉,則成為另一構件1b。在一構件1a與另一構件1b為相同形狀與相同尺寸的情況下,透過一個模具即可完成,可降低製作成本。另外,以下說明中,一構件1a之相關說明即為另一構件1b之說明。
聯結構件1之二構件1a、1b分別包括有:本體部11a(11b),具有與支柱2之側面形狀相對應的內周面142(143);及二臂部12a、13a(12b、13b),從本體部11a(11b)二側朝支柱2徑向(內側方向)延伸。亦即,本例中,如圖3~圖10所示,一構件1a係包括:本體部11a,具有與支柱2之周面形狀相對應的凹狀內周面142;二臂部12a,從本體部11a之一側(前視下之前面側後部)朝支柱2徑向延伸,且在上下方向相互離開;及一臂部13a,從本體部11a另一側(前視下之前面側)的上下方向中央部朝支柱2徑向延伸。又,另一構件1b包括:本體部11b,具有與支柱2之周面形狀相對應的凹狀內周面143;一臂部13b,從本體部11b一側(前視下之前面側後部)之上下方向中央部朝支柱2徑向延伸;及二臂部12b,從本體部11b之另一側(前視下之前面側)朝支柱2徑向延伸,且在上下方向相互離開。
於將聯結構件1嵌入支柱2之情況時,在一構件1a之二臂部12a間之空間中嵌入另一構件1b之一臂部13b,並在另一構件1b之二臂部12b間之空間中嵌入一構件1a之一臂部13a。亦即,在二臂部之一臂部中,當將聯結構件1嵌入支柱2時,一構件之臂部與另一構件之臂部為相互錯開之配置。
本體部11a(11b)係具有既定高度及既定寬度之凹板狀,為由既定寬度與既定高度之外周面朝下方擴徑形狀之第1推拔16a(16b)。所謂既定寬度之尺寸並無特別之限制,側視下大概為支柱2之直徑程度。藉此,可保持強度,並可提高嵌合至支柱2之強度。第1推拔16a(16b)之推拔若為大約2~3度,即可賦予充分之緊固強度。
再者,於本體部11a(11b)之內周面142(143),更進一步設有卡止於支柱2的突條14a(14b)或突起。突條14a(14b)係卡止於支柱2之環狀或部分環狀之卡止溝22,為形成在內周面142(143)之寬度方向一部分或全部的環狀突條。藉由使突條14a(14b)與卡止溝22卡止,可拘束上下方向之移動。又,在突起的情況,其會卡合於支柱2之卡止孔(未圖示)。卡止孔係有底之非貫通孔。
二臂部12a、13a(12b、13b)係用於形成第2推拔17a(17b)。二臂部12a、13a(12b、13b)之臂部長度當將聯結構件1嵌入支柱2時,於前視下其前端部係較支柱2之中心而更為延伸形成,因此可在聯結構件1徑向之另一1/2區域內形成第2推拔17a(17b)。
如圖4所示,一構件1a(1b)中第2推拔17a(17b)之推拔形狀,為既定長度與既定寬度尺寸之矩形狀平面,以前視下而表示。亦即,如圖7所示,第2推拔17a(17b)可謂本體後部側所形成之壁部,其係朝厚度方向將作為臂部之既定厚度板狀物的長度方向中央部挖空而成者。第2推拔17a(17b)之推拔若大約為2~3度,則可賦予充分之緊固強度。
另外,當將聯結構件1組裝於支柱2時,將既定厚度板狀物之長度方向中央部朝厚度方向挖空而成之本體部11a(11b)側所形成的壁部18a(18b),係形成於較另一構件之第2推拔17b更位於更靠本體部側狀態。藉此,當聯結構件1組裝於支柱2上並嵌入於架構件31之第3卡合部3時,僅一構件1a之第1推拔16a與另一構件1b之第2推拔17b會與第3卡合部3之推拔相抵接,而壁部18a(18b)不會阻礙組裝。
如圖9所示,當將聯結構件1組裝於支柱2時,前視下支柱2之軸芯右側所表示的推拔,為隨朝下方而呈擴大形狀之第1推拔16a、及與第1推拔16a為相反傾斜形狀之第2推拔17b、17b。前視下所表示之第2推拔17b、17b係形成於相互離開的上下臂,因此推拔雖離開但仍形成連續形狀。另一方面,後視下所表示的第2推拔17b為中央之1根臂。前視下在第2推拔17b、17b間顯示的壁部18a係形成於一構件,且未與第2推拔17b、17b相連續,而具有階差。該第2推拔17b、17b與壁部18a之階差係稱伸出部m(參照圖9),透過二構件1a、1b可將支柱2強力緊抱。當伸出部m為零的情況,強力緊抱之效果會減低。
再者,於二臂部12a、13a(12b、13b)中,位於第2推拔17a、17a(17b、17b)與壁部18a(18b)之間的凹面,係形成隨朝下方呈逐漸擴大形狀之推拔狀(第5推拔)。該第5推拔係與架構件31之第3卡合部3之第6推拔相對應,藉由將第3卡合部3嵌入於聯結構件1,可提高聯結構件1嵌合於支柱2之強度。第5推拔15a(15b)之推拔若大約為2~3度,則可賦予充分之緊固強度。
聯結構件1可由金屬、樹脂或該等的複合物而製得。其中,樹脂製之構件當組裝時因不會發生金屬音等且組裝亦相對容易,故較佳。樹脂可使用聚縮醛樹脂、聚醯胺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成樹脂(ABS樹脂)、環氧樹脂、酚樹脂、聚碳酸酯樹脂等工程塑膠。該等合成樹脂均具有優異之耐衝擊性、耐磨損性、及耐藥性。另外,樹脂中亦可更進一步含有玻璃纖維、碳纖維等強化纖維。
其次,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組合架。本例之組合架10係具備有由上述二構件所構成之聯結構件1。組合架10係具備有支柱2、聯結構件1、及架構件31。當將一架構件31固定於支柱2時,則需要一個架構件31、4根支柱2、及4個聯結構件1。圖16所示上下3層架的組合架10,係需要3個架構件31、31a、31b、4根支柱2及12組聯結構件1。12 組聯結構件1係指各二構件有12個、即構件數量共24個。
再者,本例之組合架10係具備有:4根支柱2,裝設上述聯結構件1;及架構件31,四個角落處形成有第3卡合部3,而該等第3卡合部3分別具有抵接於聯結構件1之一構件1a之第1推拔16a(16b)的第3推拔33、抵接於聯結構件1之另一構件1b之第2推拔17b、17b的第4推拔32、及抵接於聯結構件1之二臂部12a(12b)、13a(13b)中所形成之第5推拔15a(15b)的第6推拔36;其為將第3卡合部3嵌入於聯結構件1以設置架構件31而成者,架構件31於前視下係配置於2根支柱2、2之軸芯間。另外,聯結構件1之第5推拔15a(15b)及第3卡合部3之第6推拔36可為任意之構成要件。
支柱2可使用以規則或不規則之間隔於長邊方向形成環狀或部分環狀卡止溝之形態。支柱2之剖面形狀不受特別限制,除圓形剖面之外,亦可列舉出橢圓剖面、四角形剖面、菱形剖面、X形及H形等。部分環狀溝亦可為對外周面切入直線狀、且溝中央之溝深度較大並隨朝溝端部而逐漸變淺之溝槽。
架構件31於略四個角落處形成有與聯結構件1相卡合之第3卡合部3。本例中,所謂「四個角落」係指架構件31短邊方向之端部。藉由將四個角落設於如此之位置,4根支柱所形成的設置面積可較大,可使組合架10之設置保持穩 定。架構件之架本體部分可為板狀或網孔狀。架構件31之形狀俯視下通常為矩形狀。
如圖11~圖13所示,架構件31之第3卡合部3係具備有:卡合本體部35,具有與聯結構件1之左右側面形狀相對應的內周面;及凸緣部34,從卡合本體部35之前端且二側朝內側延伸。在挖空部分311之深度側內周面(內壁面)322形成有第3推拔33,且在凸緣部34靠第3推拔側之面321形成有第4推拔32。亦即,如圖11與圖13所示,第4推拔32在前視(圖11中之元件符號Z2 -Z2 )表示下,其形狀與聯結構件1之第2推拔17a(17b)形狀相對應。此外,第3推拔33之形狀則與聯結構件1之第1推拔16a(16b)之形狀相對應,本例中,其為朝下方而擴徑之凹面形狀。
再者,凸緣部34之內側面係形成為朝下方而逐漸擴大狀之推拔(第6推拔36)。該第6推拔36係與聯結構件1之第5推拔15a(15b)相對應,藉由將第3卡合部3嵌入於聯結構件1,第6推拔可將聯結構件1之二臂部12a、13a(12b、13b)朝支柱2側強力按壓,因此可提高將聯結構件1嵌合至支柱2之強度。第6推拔36之推拔若大約為2~3度,則可賦予充分之強度。
再者,凸緣部34靠第3推拔側之角度俯視下為銳角。藉此,由於與同樣形成為銳角之壁部(第2推拔17a(17b))相卡合,因此第3卡合部3之卡合不會朝外側脫離。
其次,以下說明將架構件31固定於支柱2之方法一例。首先,於支柱2透過聯結構件1而固定最下層之架構件31b。即,在支柱2高度方向之下方既定位置處安裝聯結構件1。使二構件相互對向,使其從二側環抱支柱2而嵌入,以進行聯結構件1之安裝。此時,使支柱2之卡止溝22與聯結構件1之突條14a(14b)相一致。藉此,支柱2之卡止溝22與聯結構件1之突條14a(14b)呈卡止狀態,而拘束其上下方向之移動。並就4根支柱2進行聯結構件1之安裝。接著,將架構件31b之第3卡合部3從上方朝下方壓入至聯結構件1(圖15(A))。藉此,架構件31之第3推拔33會抵接於聯結構件1之一構件1a之第1推拔16a,而將一構件1a朝支柱2方向按壓(圖15(A)中之元件符號A方向),而架構件31之第4推拔32則抵接於聯結構件1之另一構件1b之第2推拔17b,而將另一構件1b朝一構件側方向按壓(圖15(A)中之元件符號B方向),透過聯結構件1之二構件而緊抱支柱2(圖15(B))。如此,架構件31與支柱2彼此未接觸,架構件31由聯結構件1所支持,藉由將架構件31之第3卡合部3相對聯結15構件1朝下方側壓入,而可將聯結構件1強力固定於支柱2上。其次,雖有安裝中間架構件31a與最上層架構件31,但安裝順序可從任一者先開始。即,可先安裝中間架構件31a,然後再安裝最上層架構件31,亦可先安裝最上層架構件31,然後再安裝中間架構件31a。習知之組合架並無法最後才安裝中間架構件31a,但本發明之組合架可最後才安裝中間架構件31a,因此作業步驟較為多樣,可使安裝作業較為容易。
若將圖16所示之組合架10設為1台(通常有上下多層)時,則架構件31於前視下係配置於2根支柱2、2之軸芯間(參照圖15及16)。即,如圖25所示,架構件31於前視下之l邊長度(l2 ),係與一側(左側)支柱2之軸芯Y和另一側(右側)軸芯Y之間的長度(l1 )相同或略小。即,將一架構件31於前視下支撐於聯結構件1之徑向1/2區域內。如圖25所示,若將架構件31於前視下之l邊長度(l2 )設為略小於2根支柱2、2之軸芯間長度(l1 ),則當連結組合架10時,2個架構件31之端部不會接觸,可容易組裝。將所組裝的2個架構件31之端部間間隙(一組合架支柱2之軸芯與架構件31之端面間之2倍)(圖26中之元件符號n),設定在5mm以內(較佳2mm以內),即可較佳防止架構件31上所載置小物品之掉落。架構件31之端部在本例中為第3卡合部3之端部。如此,架構件31之二端於前視下不會超越2根支柱2、2之軸芯而位於外側。另外,軸芯Y係指於前視下朝鉛直方向延伸的支柱2之中心。
其係配置於聯結構件1前視下徑向之1/2區域內。如此,由於只使用支柱2之一半(聯結構件1之一半),當在長邊方向連結2台組合架10之情況,於固定左右架構件31、31時可共用1根支柱2(圖14及圖17)。
其次,如圖17所示,說明在橫向連結架構件31之方法。即,組合架10中,在聯結構件1前視下徑向(短邊方向)之另一1/2區域內,嵌入有連結在組合架10之長邊方向而為相同形狀的另一架構件之第3卡合部3,透過1個支柱2連結2個架構件31、31,藉此可形成組合架20。即,如圖17所示,組合架20係在1根支柱1之二側分別設置架構件31,而形成2串聯組合架者。組合架20不同於組合架10之處在於中間支柱2之固定部分。即,如圖16與圖17所示,在組合架10中未使用之聯結構件1徑向另一1/2區域部分,安裝新連結之架構件31。所使用的架構件31及其安裝方法,均與組合架10之情況相同。
以下,參照圖16與圖18,說明在組合架10與組合架20中例如欲拆卸中間架構件31a之情況或欲變更設置位置之情況(中間抽取操作)。圖16之中間架構件31a的中間抽取係將中間構件31a直接原狀朝上方上舉若干。此時,中間構件31a之上方空間S不會構成障礙,且未存在聯結構件1部分之支柱2與架構件31之第3卡合部3為具有足夠間隙之狀態。經由稍微上舉,可使中間架構件31a於長邊方向朝下傾斜或朝上傾斜(參照圖18)。該傾斜位置係位於所傾斜之中間架構件31a中水平尺寸較小於組合架10之2根支柱2、2間之間距的位置處。若在傾斜狀態下維持中間架構件31a之姿勢而於近前抽出該中間架構件31a,則可進行中間架構件31a之中間抽取。另外,之後,只要卸除聯結構件1、或變更位置再安裝,而再度設置中間架構件31a,即可變更中間架構件31a之設置位置。
當再設置中間架構件31a時,可與上述卸除方法反向之操作方法進行。如此,組合架10與組合架20可輕易地進行中間抽取操作。
其次,參照圖19,說明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組合架。另外,圖19中,就與圖1與圖2相同之構成要件則賦予相同之元件符號,並省略其說明,主要說明不同處。即,組合架10a中主要不同於組合架10之處在於聯結構件1A之臂部形狀。
組合架10a之聯結構件1A中,一構件1c係包含:本體部11c,具有與支柱2之周面形狀相對應的凹狀內周面;一臂部12c,從本體部11c一側(前視下之前面側後部)上半部分,朝支柱2徑向(內側)延伸;及一臂部13c,從本體部11c之另一側(前視下之前面側)下半部分,朝支柱2徑向(內側)延伸;又,另一構件1d係包含:本體部11d,具有與支柱2之周面形狀相對應的凹狀內周面;一臂部13d,從本體部11d一側(前視下之前面側後部)之下半部分,朝支柱2徑向延伸;及一臂部12d,從本體部11d另一側(前視下之前面側)上半部分,朝支柱2徑向延伸。
然後,在將聯結構件1A嵌入於支柱2之情況時,在一構件1c之臂部12c下方空間中嵌合另一構件1d之一臂部13d,而在另一構件1d之臂部12d下方空間嵌合一構件1c之一臂部13c。
組合架10a中,由聯結構件1A、支柱2及架構件31所形成的嵌合構造,係具有與組合架10相同之作用及效果。又,組合架10a係與組合架10同樣地,可進行中間抽取操作。又,組合架10a亦可橫向連結其他組合架。
另外,本發明之聯結構件中,就二臂部之一臂部,當於該支柱嵌入該聯結構件時使一構件之臂部、與另一構件之臂部相互錯開配置之形態,係不受限於上述第1形態例之1對2(2對1)、上述第2形態之1對1,其亦包括例如3對3等。
其次,參照圖20與圖21,說明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組合架。另外,圖20與圖21中,就與圖1及圖2相同之構成要件則賦予相同之元件符號,並省略說明,主要說明不同處。即,組合架10b與組合架10不同處在於支柱2a之形狀、卡止溝22a之形狀、聯結構件1B之形狀及架構件之第3卡合部形狀。
組合架10b中,支柱2a之剖面為四角形之四角柱。又,卡止溝22a係僅形成於四角柱中形成4面之左右雙面221、222,其並未形成在正面與背面。
組合架10b之本體部11e(11f)係具有既定高度與既定寬度之平板狀,為既定寬度與既定高度之外周面朝下方擴徑形狀之第1推拔16e(16f)。支柱2a之寬度尺寸可為既定寬度尺寸。藉此,其可無間隙地嵌合於支柱2a。又,在本體部11e(11f)之背面,形成有卡止於支柱2a之卡止溝22a中而以水平狀延伸的突條14e。藉此,可確實使支柱2a之卡止溝22a與突條14e相卡止。
在架構件31之第3卡合部3f中,挖空出聯結構件1B徑向(架構件之長邊方向)中與收容約一半之容積相當的部分。藉此,第3卡合部3f與聯結構件1B可無間隙地相嵌入,可使二者一體化。
組合架10b中,由聯結構件1B、支柱2a及架構件31所形成的嵌合構造,係具有與組合架10相同之作用及效果。又,組合架10b係與組合架10同樣地,可進行中間抽取操作。又,組合架10b亦可橫向連結其他組合架。
其次,參照圖22,說明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組合架。另外,圖22中,就與圖20相同之構成要件則賦予相同之元件符號,並省略說明,主要說明不同處。即,組合架10c中與組合架10b不同處在於卡止溝22b之形狀。
即,組合架10c中,卡止溝22b係形成於支柱2b中形成四角柱之4面全部。
組合架10c中,由聯結構件1B、支柱2b及架構件31所形成的嵌合構造,係具有與組合架10b相同之作用及效果。 又,組合架10c係與組合架10b同樣地,可進行中間抽取操作。又,組合架10c亦可橫向連結其他組合架。
其次,參照圖23與圖24,說明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組合架。圖23與圖24中,就與圖20與圖21相同之構成要件則賦予相同之元件符號,並省略說明,主要說明不同處。即,組合架10d中主要與組合架10b不同之處在於支柱2c之形狀、聯結構件1C之形狀及架構件之第3卡合部形狀。
組合架10d中,支柱2c之剖面為菱形四角柱。又,卡止溝22c係形成在支柱2c中形成四角柱的4面全部。
組合架10d之本體部11g(11h)為具有既定高度與既定寬度、且內面形狀呈與支柱2c外形相當之三角剖面,為既定寬度與既定高度之外周面朝下方而擴徑形狀之第1推拔。支柱2c之寬度尺寸可為既定寬度尺寸。藉此,其可無間隙地嵌合於支柱2c。又,於本體部11g(11h)之背面,形成有卡止於支柱2c之卡止溝22c中而水平狀延伸的突條14g。藉此,可確實使支柱2c之卡止溝22c與突條14g相卡止。
於架構件31之第3卡合部3g中,挖空出聯結構件1C徑向(架構件之長邊方向)中與收容約一半容積相當的部分。藉此,第3卡合部3g與聯結構件1C可無間隙地相嵌入,可使二者一體化。
組合架10d中,由聯結構件1C、支柱2c及架構件31所形成的嵌合構造,係具有與組合架10b相同之作用及效果。又,組合架10d係與組合架10b同樣地,可進行中間抽取操作。又,組合架10d亦可橫向連結其他組合架。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組合架可用於在辦公室、住家、倉庫、店面等處易於進行組裝與解體的陳列架。
1、1A、1B、1C‧‧‧聯結構件
1a、1c‧‧‧一構件
1b、1d‧‧‧另一構件
2、2a、2b、2c‧‧‧支柱
3、3f、3g‧‧‧第3卡合部
10、10a~10d、20‧‧‧組合架
11a、11b、11c、11d、11e、11f、11g、11h‧‧‧本體部
12a、12b、13a、13b‧‧‧二臂部
12c、12d、13c、13d‧‧‧臂部
14a、14b‧‧‧突條
14e、14g‧‧‧突條
15a、15b‧‧‧第5推拔
16a、16b、16e、16f‧‧‧第1推拔
17a(17b)‧‧‧第2推拔
18a、18b‧‧‧壁部
22、22a~22c‧‧‧卡止溝
31‧‧‧架構件
31a‧‧‧中間架構件
31b‧‧‧架構件
32‧‧‧第4推拔
33‧‧‧第3推拔
34‧‧‧凸緣部
35‧‧‧卡合本體部
36‧‧‧第6推拔
142、143‧‧‧內周面
221、222‧‧‧左右雙面
311‧‧‧挖空部分
321‧‧‧第3推拔側之面
322‧‧‧內周面(內壁面)
F‧‧‧連結方向之左右側
m‧‧‧伸出部
S‧‧‧上方空間
Y‧‧‧軸芯
圖1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聯結構件之嵌合狀態之立體圖。
圖2為解除圖1聯結構件之嵌合後狀態之立體圖。
圖3為放大圖1聯結部分之立體圖。
圖4為圖1聯結構件之二構件之立體圖。
圖5為圖4右側構件之右側視圖。
圖6為圖4右側構件之左側視圖。
圖7為圖4聯結構件之二構件之俯視圖。
圖8為沿圖7之Z1 -Z1 線所觀看到之圖。
圖9為圖1聯結構件之前視圖。
圖10為圖1聯結構件之俯視圖。
圖11為形成於圖1所示架構件之四個角落處的第3卡合部之俯視圖。
圖12為形成於圖1所示架構件之四個角落處的第3卡合部之左側視圖。
圖13為沿圖9之Z2 -Z2 線所觀看到之圖。
圖14為以剖面(Z2 -Z2 剖面)表示從前面觀看聯結部分之第3卡合部之圖。
圖15(A)、(B)為說明聯結構件之作用之圖。
圖16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組合架之立體圖。
圖17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另一組合架之立體圖。
圖18為說明中間架構件之中間抽取操作之圖。
圖19為另一聯結構件之分解立體圖。
圖20為另一聯結構件之分解立體圖。
圖21為圖20聯結構件之嵌合狀態之立體圖。
圖22為另一聯結構件之立體圖。
圖23為另一聯結構件之立體圖。
圖24為圖23聯結構件之嵌合狀態之立體圖。
圖25為放大組合架之聯結構件而表示之前視圖。
圖26為放大經連結組合架之一部分而表示之立體圖。
1‧‧‧聯結構件
2‧‧‧支柱
31‧‧‧架構件
31a‧‧‧中間架構件
31b‧‧‧架構件
F‧‧‧連結方向之左右側
S‧‧‧上方空間

Claims (13)

  1. 一種聯結構件,其嵌合於支柱,並將一架構件於前視下支撐在聯結構件之徑向1/2區域內;其特徵在於,其由從二側環抱該支柱並相互嵌合的二構件所構成,該二構件分別具有隨朝下方而形成逐漸擴徑形狀之第1推拔、及隨朝下方而形成逐漸縮小形狀之第2推拔,當將該聯結構件嵌入於該支柱時,一構件之第1推拔與另一構件之第2推拔於前視下係配置於該聯結構件之徑向1/2區域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聯結構件,其中,該二構件分別包含具有與該支柱之側面形狀相對應內周面之本體部、及從該本體部之二側朝該支柱徑向延伸之二臂部,該第1推拔係形成於該本體部的外周面,該第2推拔係形成於該二臂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聯結構件,其中,於該二臂部之一臂中,當將該聯結構件嵌入於該支柱時,則一構件之臂部與另一構件之臂部係呈相互錯開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聯結構件,其中,在該本體部之內周面設有卡止於支柱之突條或突起。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聯結構件,其中,其係使用金屬、樹脂、或該等複合材而製得。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聯結構件,其中,該二構件分 別相互為同一形狀、同一尺寸。
  7. 一種組合架,其具備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聯結構件。
  8. 一種組合架,其具備有:根支柱,裝設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聯結構件,且在長邊方向上形成有具規則或不規則間隔之卡止溝或卡止孔;及架構件,其四個角落形成有第3卡合部,該第3卡合部各具備有抵接於該聯結構件之一構件之第1推拔的第3推拔、及抵接於該聯結構件之另一構件之第2推拔的第4推拔;在該聯結構件中嵌入該第3卡合部以設置該架構件,該架構件於前視下係配置於該2根支柱之軸芯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組合架,其中,該卡止溝為環狀或部分環狀。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組合架,其中,該第3卡合部係具備有與該聯結構件之左右側面形狀相對應的內周面之卡合本體部、及從該卡合本體部之前端且二側朝內側延伸之凸緣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組合架,其中,該第3推拔之內周面為與該聯結構件之左右側面形狀相對應的形狀,且為與該一構件之第1推拔相對應的推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組合架,其中,該第4推拔 係形成於該第3卡合部之凸緣部的該第3推拔側之面,且其與該另一構件之第2推拔相對應。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組合架,其中,該架構件之第3推拔係將該聯結構件之一構件朝該支柱方向按壓,而該架構件之第4推拔係將該聯結構件之另一構件朝該一構件側按壓,透過該聯結構件之二構件而緊固該支柱。
TW099104176A 2010-02-10 2010-02-10 聯結構件及具備該聯結構件之組合架 TWI4927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04176A TWI492728B (zh) 2010-02-10 2010-02-10 聯結構件及具備該聯結構件之組合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04176A TWI492728B (zh) 2010-02-10 2010-02-10 聯結構件及具備該聯結構件之組合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7322A TW201127322A (en) 2011-08-16
TWI492728B true TWI492728B (zh) 2015-07-21

Family

ID=45024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4176A TWI492728B (zh) 2010-02-10 2010-02-10 聯結構件及具備該聯結構件之組合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9272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92837A (ja) * 2000-04-13 2001-10-23 Erecta International Corp 組立式の棚
JP3104160U (ja) * 2004-03-23 2004-09-02 柯金山 物置棚の構造
JP3149658U (ja) * 2008-12-25 2009-04-09 謝景程 枠体の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92837A (ja) * 2000-04-13 2001-10-23 Erecta International Corp 組立式の棚
JP3104160U (ja) * 2004-03-23 2004-09-02 柯金山 物置棚の構造
JP3149658U (ja) * 2008-12-25 2009-04-09 謝景程 枠体の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7322A (en) 2011-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22750B2 (ja) カップリング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組立棚
JP5580106B2 (ja) カップリング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組立棚
US6257426B1 (en) Shelf engagement mechanism
KR20100137586A (ko) 조립 선반
JP5907720B2 (ja) カップリング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組立棚
JP5605806B2 (ja) 組立棚及び連結組立棚
KR101843882B1 (ko) 엑세스 플로어의 조립 공차를 줄일 수 있는 페데스탈
TWI492728B (zh) 聯結構件及具備該聯結構件之組合架
JP2005248699A (ja) 柱鉄筋組立用治具
CN205806122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锁固机构
KR20180000182U (ko) 조립식 가구용 고정지주 연결구
CN204212323U (zh) 塑木钢芯复合立柱
CN210018716U (zh) 一种简易拼装货架
KR101517507B1 (ko) 물품 보관용 조립식 선반
JP2013155567A (ja) 柱部材連結構造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KR101208341B1 (ko) 다리 연결구를 갖는 테이블
CN103669724B (zh) 钢管砼柱
KR101876192B1 (ko) 프레임 연결구
KR101894269B1 (ko) 프레임 연결구
JP3110049U (ja) ボックスパレットの耐震用固定具及びこの耐震用固定具を備えたボックスパレット
JP3106749U (ja) 収納棚の支柱管状体構造
JP2010242424A (ja) 出隅用仮設足場及びその構築方法
CN2499478Y (zh) 一种高架地板基座组合结构
KR101757122B1 (ko) 강도가 보강된 금속재 사각파이프 및 그 성형방법
KR20240001343U (ko) 테이블용 연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테이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