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0023B - 接觸器和分離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觸器和分離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90023B TWI490023B TW102124404A TW102124404A TWI490023B TW I490023 B TWI490023 B TW I490023B TW 102124404 A TW102124404 A TW 102124404A TW 102124404 A TW102124404 A TW 102124404A TW I490023 B TWI490023 B TW I49002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vertical axis
- mixture
- coalescing
- fibers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7/00—Separation of liquid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by thermal diffusion
- B01D17/02—Separation of non-miscible liquids
- B01D17/04—Breaking emulsions
- B01D17/045—Breaking emulsions with coalesc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1/00—Solvent extraction
- B01D11/04—Solvent extraction of solutions which are liquid
- B01D11/0426—Counter-current multistage extraction towers in a vertical or sloping position
- B01D11/043—Counter-current multistage extraction towers in a vertical or sloping position with stationary contacting elements, sieve plates or loose contacting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7/00—Separation of liquid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by thermal diffusion
- B01D17/02—Separation of non-miscible liquids
- B01D17/0202—Separation of non-miscible liquids by ab- or adsorp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7/00—Separation of liquid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by thermal diffusion
- B01D17/02—Separation of non-miscible liquids
- B01D17/0208—Separation of non-miscible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7/00—Separation of liquid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by thermal diffusion
- B01D17/02—Separation of non-miscible liquids
- B01D17/04—Breaking emuls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7/00—Separation of liquid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by thermal diffusion
- B01D17/02—Separation of non-miscible liquids
- B01D17/04—Breaking emulsions
- B01D17/047—Breaking emulsions with separation ai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1/00—Solvent extraction
- B01D2011/005—Co-current extrac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716—Convert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在非分散製程中利用複數個含於圍筒中之垂直懸掛纖維來接觸並分離至少兩種具有不同密度之液體之混合物的方法及裝置,該圍筒端接有提供增強聚結區(ECR)之脫離器件。具體而言,本發明可在液體具有相對較低之界面張力(IFT)時使用。ECR消除或極大地減少可導致遺留(carry-over)及差分離效率之分散液體混合物之積聚。該裝置可用於處理液體烴以將諸如硫醇等酸性雜質轉化成氣味較小的硫化合物。
在大多數烴處理製程中,通常需要在製程中之某一點時基於密度差異彼此接觸且然後分離兩種或更多種液體。一種方式係使用Merichem公司的FIBER FILM®
接觸器技術與水平沉降容器之組合。該等纖維膜型分離器/接觸器闡述於美國專利第3,758,404號、第3,977,829號及第3,992,156號中,該等專利全部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纖維膜型接觸器/分離器之基本設計包括複數個全部或部分含於立式圍筒內之垂直懸掛纖維,該立式圍筒經組態以在液體平行於纖維及圍筒之軸向下流動時將液體維持在圍筒內部且與懸掛纖維接觸。一旦液體離開圍筒,其即進入分離區段,通常為水平沉降器,其中重力分離各相,密度較低之液體形成上層且密度較高之液體形成下層。然
後可自該裝置之分離區段選擇性移除各層。
分離效率隨欲分離液體界面張力而變化;然而,滯留時間及分離器件之表面積亦係重要變量。混合物中液體之低界面張力(IFT)使得形成乳液及高分散液,此表現在不存在非常清晰界定的相邊界界面。術語「分散液」應理解為意指容器中在數秒至數分鐘之時段內之分離過程中的兩相液體混合物,而非一相存於另一相中之個別液滴。差分離僅可容忍,然而,然後將需要迫使流出物通過獨立機械分離器件,例如填充床、離心機、離心液體分離器、水力旋渦機或諸如此類。該等解決方案具有高資金成本及額外能量輸入之缺點。除機械嘗試解決該問題之外,有時利用化學品之添加來嘗試促進液相分離(以與用於解析氣體-液體混合物之消泡劑類似之方式)。此會產生額外費用且通常並不十分有效,此乃因系統之界面張力較低,添加表面活性化學品可能使問題變得更糟。
此分散液問題發生於烴處理製程中,例如使用觸媒水溶液經由氧化反應之煤油脫硫。在該等製程中,產生兩種因兩種液相之低界面張力而在下游可極難分離之液相。當使用纖維膜型接觸器/分離器時,兩相混合物並不排他性地向下行進至纖維尾部,而是往往呈鬆散的分散液體混合物擴散開。混合物保持在一起且具有泡沫視覺外觀,形成所謂的「分散帶」。若終止任一液體之流,則分散帶可能最終隨時間而崩散。甚至在不終止液體流時,分散液本身仍可以一定速率崩散,該速率端視容器系統及液體之性質、尤其其界面張力而定。然而,若此分散液之產生速率高於崩散速率,則分散帶之體積將增加,從而在容器中堆積。此進而將導致高遺留之重質液體進入頂部輕產物中。儘管該技術已使用聚結器進行液體/液體服務,但其通常經設計以僅處置少量分散液體。一實例係由適宜地疏水或親水介質或二者製造之燭形濾器,該濾器迫使兩相混合物黏著至一或另一表面並形成較
大液滴,該等液滴然後易於藉由重力分離。遺憾的是,該等器件具有以下缺點:其增加總體製程之額外壓力降及泵送成本。此外,較大量或較大團(slug)之該等分散液可容易地毀壞(overcome)該等已知聚結器。
分散液體混合物之此積聚之另一問題在於在分離容器下部區段中液相之間缺乏清晰界面。此可能導致難以藉助傳統儀器(例如電容探針、導波雷達儀、浮球液位開關及諸如此類)來檢測界面。穩健液面檢測之缺乏使得極難控制液體界面液面。此外,此界定界面之缺乏可導致真正的純液體液面下降至使幫浦空化或將輕質液體吸入幫浦吸頭中之點,從而造成嚴重的操作問題。形成兩相分散液之問題在使用界面張力計藉助標準方法量測之界面張力(IFT)小於10達因/cm時尤其嚴重。
直至本發明為止,解析該兩相分散液之解決方案係使用極大臥式容器使分散液在相對較長的滯留時間內脫離或崩散。容器中之大水平表面積使分散液形成具有足夠滯留時間來崩散之相對較薄之分散帶或「殘片層(rag layer)」。例如如Frank,T.C.等人「Liquid-liquid dispersion fundamentals」,Perry's Chemical Engineers' Handbook,第8版,2008第15章第98頁中所描述,該等大臥式容器具有較大資金成本且需要佔據寶貴區段(valuable real estate)之較大佔地面積(foot print)。本發明藉由使用增強聚結區來解決該等問題,該增強聚結區含有懸掛纖維且使液體之一部分流出脫離器件,在該脫離器件中該等液體之一部分在與懸掛纖維之垂直軸不平行之路徑中接觸聚結表面。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將至少兩種不混溶液體分離成獨立相之經改良裝置及製程。該裝置包括具有內部容積之容器,該容器含有定位於內部容積內之圍筒。該容器較佳為立式容器,意指該容器之頂部與移
除較稠液體之底部具有大致相同之直徑。換言之,自上部垂直定向之圓形區段至下部水平區段沒有突然轉變。當然,在欲根據本發明改裝現有裝置之情形下,該容器可能將具有連接至較大水平區段的含圍筒之垂直區段以提供必需表面積及滯留時間來輔助不混溶液體之分離。
在圍筒之頂部(其可延伸至容器上方及外部)有與圍筒內部流體連通、較佳連接至位於圍筒最頂端區段內之液體分佈器的入口。在圍筒內懸掛有一或多束界定垂直軸之長條帶或纖維,該一或多束長條帶或纖維經組態用於接觸至少兩種包括較高密度液體及較低密度液體之不混溶液體之混合物。在圍筒底部有界定增強聚結區(ECZ)之脫離器件,該脫離器件經組態以使液體混合物之一部分徑向流出ECZ並使其接觸與脫離器件締合之聚結表面。
圍筒之最上或頂部部分可延伸至容器頂部之上方且界定上部接觸區。圍筒之上部接觸區部分可含於在容器頂部上向上延伸之另一結構內。圍筒之處在容器內部且定位於ECZ上方之區段界定下部接觸區。脫離器件可係圍筒底部區段之延伸且界定ECZ。懸掛纖維相對於界定垂直軸之地平面垂直定位於圍筒內及脫離器件內,該垂直軸與容器之軸相同。處在下部接觸區之圍筒內之纖維可係含於上部接觸區內之單獨獨立束或纖維束之延伸,該上部接觸區定位於容器頂部上之下部接觸區上方。同樣,處在ECZ內及含於脫離器件內之纖維可係含於下部接觸區內之單獨獨立束或纖維束之延伸,該下部接觸區定位於ECZ上方。較佳地,該等纖維包括由選自由(但不限於)金屬纖維、玻璃纖維、聚合物纖維、石墨纖維及碳纖維組成之群之材料製成的長細絲或條帶,,該等材料滿足以下兩個標準:(1)纖維材料必須優先由至少兩種不混溶液體之混合物潤濕;及(2)纖維必須含有不會污染製程或不會由其破壞(例如藉由腐蝕)之材料。
在圍筒之上部及下部接觸區內,進給至該裝置之液體混合物含
於圍筒內且當液體平行於垂直軸向下流動時接觸纖維。上部及下部接觸區中之圍筒壁為實心(即不含開口)且可呈管狀或導管狀結構形式,該結構可為圓形、橢圓形、正方形、矩形或確保懸掛纖維與液體混合物接觸之任何形狀。圍筒之實際橫截面形狀對本發明並不重要且下部接觸區之圍筒可或可不具有與上部接觸區之圍筒相同的直徑或形狀。由於圍筒之兩個接觸區在壁中無開口,故液體混合物必定平行於垂直軸向下流動。總之,接觸區用於使液體混合物含於圍筒內以迫使液體混合物在平行於垂直軸之向下方向上持續流動同時接觸懸掛纖維束,以達成期望處理。
使液體混合物向下流動經過兩個接觸區,進入包含脫離器件之增強聚結區(ECZ)。在ECZ中,液體混合物之一部分沿不平行於垂直軸之徑向流動路徑離開脫離器件,該等垂直軸係由懸掛纖維界定。當液體混合物之該部分離開脫離器件時,不混溶液體中一者之一部分聚結而形成聚結液體。端視聚結液體之性質,形成在脫離器件外部上且平行於垂直軸向下掉落之液滴、細流或小流。若聚結液體最初係較高密度液體之一部分,則其將向下流動且將在容器內部之底部沉降成下部相層。此下部相層較佳位於脫離器件之開口端下方及ECZ下方。離開脫離器件之液體混合物中之較不稠的液體在界定重力沉降區之容器內部形成上部相層,該重力沉降區佔據圍筒外壁與容器內壁之間之內部容積。在重力沉降區內,液體經歷進一步分離,其中經由形成包括較高密度液體之下層及形成包括較低密度液體之上層來分離較高密度液體與較低密度液體,其中液體界面經定義為兩層接合之位置。較佳地,液體界面係位於ECZ下方一點處。
重力沉降區包含圍筒外壁與容器內壁之間之環形空間。此區經設計以容許有足夠的滯留時間來提供額外的分離時間及效率。第一出口位於容器頂部或其附近且經組態以抽出或移除已在重力沉降區中沉
降之較低密度液體。在一些製程設計中,期望包含二級聚結器件,其定位於容器內部恰在第一出口下方之頂部部分內。第二出口係設置在容器內部之底部或其附近以允許移除下部相層中之更稠的較重液體。
脫離器件可係連接至圍筒或圍筒延伸之獨立結構,前提係其允許液體混合物既通過一或多個開口以徑向方式離開且通過平行於垂直軸之開口端、而非不平行於垂直軸之徑向流動路徑離開。脫離器件之開口端防止與先前技術嘗試相關之壓力降問題,以消除或減少由低界面張力系統引起之分散液。較佳的脫離器件包括連接至圍筒於下部接觸區末端之底部且具有一或多個側面開口或孔洞之垂直分段,該一或多個側面開口或孔洞允許液體混合物之一部分不平行流動。脫離器件可係圍筒於下部接觸區底部之穿孔延伸,較佳呈環形空間形式,或另一選擇為其可為線篩網或其他籠狀支撐結構。最佳地,脫離器件已與經組態以接觸液體混合物之該部分之聚結表面締合,該液體混合物之該部分以徑向方式沿大致與垂直軸垂直或大約與其成直角之流動路徑自脫離器件離開。
聚結表面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線柵、多孔金屬壁、開孔海綿、織造線篩網、針織線網、金屬、聚合物樹脂或金屬與聚合物樹脂之組合之織造或非織造纖維材料、多重共織造長絲、填料、纖維濾器及媒介層彼此之組合。用於製作聚結表面之材料包含不銹鋼、雙煉鋼、合金、塑膠、氟聚合物、纖維組份(聚烯烴、聚酯、玻璃纖維及類似材料)及其混合物。聚結表面最有利地經組態以與混合物中之一種液體相互作用並形成小液滴。然後該等液滴之大小增長至更重相之更大液滴,該等更大液滴隨後可容易地藉由重力自較輕液體沉降析出。聚結表面之體積空隙分率應小於98%且最佳小於或等於96%。
線網聚結表面可包括線與纖維之組合以產生最大表面積以供液滴聚結。在許多情形下,線及纖維係來自不同的構築材料,其中一者
親水(例如金屬)且另一者疏水(例如聚烯烴或氟聚合物),此促進分離。兩種材料之間之聯結點處之聚結效應有所增加。因此,使用金屬及聚合物材料二者將顯著增加聚結效率。本發明之聚結表面可呈圍裹脫離器件中之狹縫、孔洞、穿孔或其他開口或毗鄰其定位之物理形式。此包裹聚結表面由附接至脫離器件外表面之帶、結、夾子或其他緊固件固持就位,前提係迫使離開之液體混合物接觸聚結表面。
最佳地,將聚結表面納入形成脫離器件之垂直長度之一部分且界定增強聚結區(ECZ)之環形物或環中。在環形物之內環或內壁上具有複數個使液體混合物通入環形物內部中之孔洞,其中混合物接觸定位或填充至環形物中之聚結表面。環形物之外環或外壁同樣具有複數個孔洞、狹縫、穿孔、篩網或網格開口或其他該等開口以使混合物通過至脫離器件之外部。用於外壁中之開口之類型可或可不與內壁上所使用之類型相同。無論聚結表面位於環形物中抑或圍裹脫離器件中之穿孔結構,聚結表面之體積空隙分率較佳在約90%至約99%、更佳約95%至98%範圍內。聚結表面較佳應佔據足以消除分散液並形成如液滴或連續液體流之聚結液體的體積。可改變聚結表面之量以增加或減少形成聚結液體所需要之貯留或滯留時間。較佳聚結材料係包括316不銹鋼及聚四氟乙烯(鐵氟龍(Teflon))纖維長絲、具有極細纖維大小且具有約15lb/ft3
至30lb/ft3
之安裝密度的共織造型材料。
本發明之裝置可用於分離至少兩種不混溶液體,例如(但不限於)水或水溶液與烴之混合物。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經改良液體烴處理製程,該製程組合最佳習用甜化製程與最佳更複雜的萃取製程。該製程使用水性處理溶液及氧化反應將包含較高分子量硫醇(C4
及更高)的硫醇轉化(而非萃取)成二硫化物油(DSO)。最終,使甜化製程中之液體經歷分離步驟。本發明可用於處理任何烴,包含原油、LPG、煤油、石油腦或其他燃料,其中烴商品與處理溶液之間之界面
張力小於10達因/cm且更尤其小於5達因/cm,且其中各相往往保留為可不立即解析且在容器中積聚之分散液。本發明達成分離滯留時間係習用重力沉降器的若干分之一。
如本文所使用,二硫化物油或DSO意欲包含可能二硫化物之混合物,包含二甲基二硫化物、二乙基二硫化物、甲基乙基二硫化物及較高二硫化物。同樣,術語硫醇意欲包含一類與醇及酚類似但含有硫原子替代氧原子之有機硫化合物中之任一者。含有直接附接至碳之-SH作為主要基團之化合物稱為「硫醇(thiol)」。
在本發明之又一態樣中,上文所闡述之分離製程及裝置可用於包括處理含有硫醇之烴的方法之製程中,其中將該等含有硫醇之液體烴與含氧氣體組合以形成進料流。使該進料與包括水、鹼金屬氫氧化物、多價螯合金屬觸媒及至少一種大氣壓沸點較佳為65℃至225℃的醇之水性處理溶液接觸。在包括含於圍筒內之垂直懸掛纖維之接觸器區中進行氧化,其中使用觸媒及氧經由氧化反應將硫醇轉化成二硫化物油。接觸步驟主要發生在含於圍筒內且界定上部接觸區之懸掛垂直纖維束之最上區域。額外接觸及液體分離之開始發生於界定下部接觸區之圍筒之下部部分內。發生在接觸區中之氧化反應及充分接觸形成一或多種不混溶液體之產物混合物,該產物混合物係藉由圍筒引導至增強聚結區(ECZ)中。最終,混合物向下行進且通過EZC離開脫離器件並進入重力沉降區。自混合物分離含有二硫化物油之升級烴流從而形成上層,該上層可通過第一出口自該製程移除。水性處理溶液形成下層且亦通過第二出口自二級分離區移除。在需要時,可在補足補充觸媒及/或處理溶液之其他成份後,使此溶液再循環以處理額外酸質烴。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涉及用於處理含硫醇之烴的兩階段方法,其中串聯定位之階段中之至少一者使用如上文所闡述之本發明接
觸器/分離器裝置。在此兩階段製程中,將液體烴與空氣混合形成第一進料,然後使第一進料在第一階段接觸器/分離器中與包括以下之水性處理溶液接觸:水、鹼金屬氫氧化物、多價螯合金屬觸媒及至少一種大氣壓沸點較佳為65℃至225℃之醇。來自空氣之氧及觸媒之存在將第一進料中之大部分硫醇氧化成二硫化物油以形成第一混合物。然後使在接觸區中形成之此混合物在圍筒中向下流動至增強聚結區中。離開ECZ中之脫離器件之側面開口及開口端後,分離含有二硫化物油之升級烴流之上層與水性下層且通過介於圍筒外壁與容器內壁之間之環形空間(即重力沉降區)離開容器。然後混合所分離之升級烴流與額外空氣以形成第二進料。使此第二進料進一步在第二纖維膜型接觸器/分離器中與水性處理溶液之第二流接觸以將任何剩餘硫醇氧化成二硫化物油以形成第二混合物。此第二階段纖維膜型接觸器/分離器可具有與第一階段接觸器/分離器相同之接觸區、增強聚結區及重力沉降區。最終將第二液體混合物分離成存於上層中之低密度液相及存於下層中之高密度液相。將含有二硫化物油之第二升級烴流作為頂部產物流自製程移除。若需要,可在第三及第四階段中重複類似步驟。
不混溶液體之混合物在接觸區及增強聚結區內與懸掛纖維束之接觸使纖維優先由水性液體潤濕以在纖維表面上形成薄膜,並因此呈現用於與烴接觸之大表面積而在烴中無大量水相分散液。較大表面積及水溶液之功能性二者使得可進行快速液-液質量轉移,繼而使得欲自烴轉移之硫醇可與水性處理溶液之薄膜接觸。如上文所提及,可採用兩個或兩個以上與水性處理溶液接觸之階段以達成更高程度的處理效率。
用於氧化製程中之觸媒組合物較佳係液體多價螯合金屬觸媒溶液。多價觸媒包含(但不限於)金屬酞青素,其中金屬陽離子係選自由
以下組成之群:錳(Mn)、鐵(Fe)、鈷(Co)、鎳(Ni)、銅(Cu)、鋅(Zn)、釕(Ru)、銠(Rh)、鈀(Pd)、銀(Ag)等。觸媒濃度係約10ppm至約10,000ppm,較佳約20ppm至約4000ppm。所選具體觸媒可在處理溶液之製備期間引入及/或隨後在其使用地點添加至溶液中。
氧化製程之水性處理溶液亦包含一或多種大氣壓沸點為65℃至225℃之醇。該等醇包含(但不限於)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2-甲基-1丙醇、2-甲基-2-丁醇、環己醇、酚、甲酚、二甲酚、氫醌、間苯二酚、兒茶酚、苄醇、乙二醇、丙二醇及其他烷基酚。在與一或多種鹼金屬氫氧化物混合時,較佳以約5wt%至約40wt%、最佳約10wt%至約35wt%之濃度形成醇之鹼金屬鹽。較佳醇之一種類型係芳醇,其係由通式芳基-OH表示之化合物。芳基可為苯基、苯硫基、吲哚基、甲苯基、二甲苯基及諸如此類。較佳芳醇包含酚、甲酚、二甲酚、甲基乙基酚、乙基酚、三甲基酚、萘酚、烷基萘酚、苯硫酚、烷基苯硫酚及類似酚。非芳醇可為一級、二級或三級醇,包含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環己醇、2-甲基-1-丙醇及2-甲基-2-丁醇。亦可使用不同醇之混合物。較佳醇之大氣壓沸點係約80℃至約215℃。醇之較佳鹼金屬鹽包含(但不限於)環己醇鉀、異丙醇鉀、丙二醇二鉀、甲酚鉀以及其鈉對應物及其混合物。
在最佳處理溶液調配物中,包含一或多種羧酸。該等酸包含(但不限於)脂肪酸、環烷酸、胺基酸、酮酸、α羥酸、二羧酸及三羧酸。該等酸亦與鹼金屬氫氧化物反應以產生濃度為約0wt%至約40wt%、較佳約5wt%至約25wt%之其鹼金屬鹽。通常,羧酸可包含鏈烷酸及環烷酸,其中鏈烷酸由R-COOH表示,其中R係氫或介於CH3-(即乙酸)至CH3(CH2)18-(即花生酸)之間之烷基。環烷酸係多種環戊基羧酸與環己基羧酸之混合物,且其主要部分較佳具有9至20個碳之碳骨架。亦可使用多種羧酸化合物之混合物作為處理溶液之一部分。
水性處理溶液可含有選自以下之鹼金屬氫氧化物:氫氧化鋰(LiOH)、氫氧化鈉(NaOH)、氫氧化鉀(KOH)、氫氧化銣(RbOH)及氫氧化銫(CsOH)。可使用一種以上之鹼金屬氫氧化物。鹼金屬氫氧化物係以大於足量的濃度存在以確保所有醇及羧酸皆形成其相應鹼金屬鹽。氫氧化鈉及尤其氫氧化鉀較佳。
可在本發明製程中使用本發明水性處理溶液處理任何數量的沸點最高約350℃之烴進料,該等烴進料包含(但不限於)原油、煤油、噴射機燃料、柴油、輕質及重質石油腦。其他原料可包含直餾烴或裂解或選擇性加氫處理之烴、LPG、石油腦、粗製品、粗製冷凝物及類似材料。可用於本發明製程中之又一可能的原料將包含原油,其介於未處理原油(即未經處理且直接來自地下、井口之油)至已經脫鹽、脫水、汽提或脫臭之部分或全部處理之粗製品及該等粗製品之混合物之間。在本發明製程中可使用該等所謂的管道即用型(pipeline-ready)粗製品或在管道運輸終端之精煉廠即用型(refinery ready)原油作為液體烴進料。藉助本發明之方法,在分餾之前將95wt%大氣壓等效沸點最高為600℃的原油中之硫醇轉化成二硫化物油。
本發明之又一態樣涉及改裝現有纖維膜型接觸器/分離器以增加聚結區。具體而言,本發明包含改裝經設計用於將至少兩種不混溶液體之混合物分離成獨立相之現有分離裝置之方法,其中該分離裝置在改裝之前包括複數個含於圍筒內之界定垂直軸之懸掛纖維,該圍筒僅容許該液體混合物沿懸掛纖維平行於該垂直軸向下流動。本發明之改裝方法包括將具有脫離器件之增強聚結區(ECZ)添加至現有圍筒,其中ECZ容許液體混合物之一部分以不平行於垂直軸之流動路徑離開脫離器件。換言之,混合物相對於垂直軸向外徑向流動且離開脫離器件。較佳地,除安裝脫離器件外,亦使現有圍筒延伸以在圍筒與容器之間建立具有足夠體積的沉降區之下部接觸區。
典型改裝程序將涉及延伸圍筒以圍繞游離的垂直懸掛纖維來增加下部接觸區之體積。然後將脫離器件較佳作為環形物延伸添加至下部接觸區之底部。環形物包括各自具有一或多個開口之內壁及外壁,以容許液體混合物之一部分之徑向流接觸定位於該等壁之聚結表面。混合物之徑向流在與垂直軸不平行之流動路徑中離開脫離器件。
製造含有聚結表面之脫離器件(例如上文所闡述之環形物)之較佳方法係以軋鋼片開始並製作不穿孔或由聚結介質圍繞之上部部分。若製程非常需要,則此基本上係直式區段,其經組態以含有延伸穿過上部接觸區之開口端之纖維束且界定下部接觸區。此下部接觸區之長度使得,在正常操作條件下在重力沉降區(即圍筒外壁與容器內壁之間之空間)中,向上流動液體之滯留時間與分散液之靜態崩散時間至少一樣長,較佳長約4分鐘。靜態崩散時間定義為在使輕質及重質液體之流停止經過纖維束後分散帶縮小為零所需時間。以此方式,若離開增強聚結區外部之任何重質液體再次挾帶進入重力沉降區中,則其將有足夠時間落入容器底部中。包括一或多個開口之脫離器件可經鑽孔、沖孔、開縫或以某另一方式通氣至至少50%開口面積且較佳儘可能地開放,直至仍具有機械完整性。任何線或桿架亦將起作用並可避免對開口鑽孔、切割或沖孔之需要。聚結表面可以任何適宜方式藉由包裹於層中、打褶、成塊(blocking)或其他方式安裝以具有均勻密度且不留有孔洞或間隙。聚結層可安裝於支撐結構內部或外部上。
根據下文所含有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將更瞭解本發明之該等及其他實施例。
1‧‧‧立式容器
2‧‧‧入口製程管線
3‧‧‧製程管線/第一出口
4‧‧‧製程管線/第二出口
5‧‧‧懸掛纖維
6‧‧‧圍筒
7‧‧‧垂直軸
8‧‧‧層
9‧‧‧較低密度層
10‧‧‧分散液之堆積
11‧‧‧界面
12‧‧‧界面液面/相界面
13‧‧‧脫離器件/環形物
14‧‧‧開口
15‧‧‧液滴
20‧‧‧聚結表面
21‧‧‧外壁
22‧‧‧內壁
23‧‧‧內部容積
30‧‧‧開口端
32‧‧‧開口端
40‧‧‧可選二級聚結器件
41‧‧‧內部空間/容積
42‧‧‧環形物
圖1示意性圖解說明用於實施氧化製程、隨後分離兩種不混溶液體之一先前技術製程及裝置之製程流程圖;圖2示意性圖解說明包含氧化製程、隨後分離兩種不混溶液體之
本發明一可能實施例之製程流程圖;且圖3示意性圖解說明一部分使用含有聚結表面之環形物之聚結區的橫截面。
比較本發明與業內已知之裝置及製程有助於理解本發明之改良。為此,圖1圖解說明用於使用反應物之催化氧化之製程中之先前技術製程及裝置,該等反應物可形成包括至少兩種不混溶液體之混合物。將反應物進給至製程且經由入口製程管線2引入立式容器1中,其中反應物接觸複數個或一束界定垂直軸7之懸掛纖維5之最上部分。值得注意地,立式容器1並不具有位於懸掛纖維下方之大水平區段。較佳使反應物經過定位於纖維束頂部之液體分佈器(未顯示)。懸掛纖維5含於圍筒6內,該圍筒迫使液體混合物平行於垂直軸流動且接觸懸掛纖維。氧化反應主要發生在圍筒6之界定為上部接觸區之最上部分內。當不混溶液體之混合物繼續沿圍筒與垂直懸掛纖維接觸向下流動時,下部接觸區中繼續進一步反應及接觸。
當液體混合物在圍筒內部向下移動時,氧化反應完成且纖維開始促使液體分離成不同相。此主要發生在下部接觸區中。然而,如上所述,在彼等液體之界面張力較低(即低於約10達因/cm)之製程中,分散液往往在液體之間形成較差界定之相界面。此在圖1中圖解說明為分散液之堆積10。當分散液離開圍筒6之開口端30時,其開始在容器1之內部空間/容積41中積聚且尤其可增加或擴大至佔據圍筒6之外壁與立式容器1之內壁之間的環形空間。容器之此內部空間稱為重力沉降區。較稠液體試圖沉降至層8中且較不稠液體向上流動至層9中。該兩個層之間之界面11界定不明確且通常導致差液面控制。層9中之液體向上流動並經由第一出口或製程管線3移除,且層8中之較稠液體向下流動並經由第二出口或製程管線4移除。若使分散液繼續堆積,
則其最終將遺留至管線3中並將污染較不稠之液體。另一選擇為,若界面液面控制過低,則下層8中將極有可能不存在足夠稠的液體且此將使幫浦31空化。此外,由於界面液面降低,極大增加較輕液體污染經由製程管線4移除之重質液體的機率。在一些情形下,可將可選聚結器件40添加至容器於第一出口3下方之內部以嘗試防止更稠液體遺留。
本發明直接處理製程中之液體混合物之特徵在於具有低界面張力(IFT)的情況。特定而言,本發明消除可持續擴大分散帶且最終使較重液體遺留的分散液之堆積或過度積聚。圖2圖解說明本發明之一可能實施例,其中將脫離器件13添加至圍筒6之下部接觸區之底部。相同參考數字具有與先前所闡述相同之含義。脫離器件13界定增強聚結區(ECZ)且具有開口端32。在圖2所顯示之具體實施例中,脫離器件13包括環形物42,其係圍筒6之延伸且提供側面開口以使液體混合物之徑向流以不平行於軸7之流動路徑離開脫離器件。此環形物42之橫截面圖解說明於圖3中,圖3顯示含於形成內部容積23之內壁22內之懸掛纖維5之束。
環形物42之內壁22及外壁21皆含有一或多個開口14。聚結表面20位於環形物內部。較佳聚結表面之體積空隙分率係在約90%至約99%、更佳約95%至98%範圍內。較佳聚結材料係包括316不銹鋼及聚四氟乙烯(鐵氟龍)纖維長絲、具有極細纖維大小且具有約15lb/ft3
至約30lb/ft3
之安裝密度的共織造型材料。添加至環形物或在纏繞組態之情形下之聚結材料之量應足以使液體於材料中之滯留或貯留時間足以使液體聚結。複數個開口14使液體混合物之一部分以不平行於垂直軸7之徑向流動路徑流動通過環形物。較佳地,一或多個開口14佔環形物之壁中之至少50%開口面積。該等開口可係任何形狀或尺寸之狹縫、孔洞、穿刺或穿孔。
當混合物經過環形物13時,其接觸聚結表面20,藉此使混合物中之任何分散液崩散而形成液滴15(參見圖2)。該等液滴15繼續增大直至其穿過聚結材料掉落或重新進入纖維束或經由外壁21中之開口14離開。換言之,液滴15之形成及增大係混合物中一種液體、通常更稠液體之聚結。當液滴為更稠液體時,其增大並掉落,滴下而成為層8中液體之一部分。由於聚結表面20極少或沒有分散液存留下來,因此在層8中之較高密度液體與較低密度層9之間形成明顯的相界面12。此消除頂部管線3中之較高密度液體之遺留且可精確控制界面液面12,此避免幫浦空化及製程管線4中之較輕液體之污染。可將可選二級聚結器件40添加至容器於第一出口3下方之內部以進一步防範更稠液體之遺留。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經改良接觸器/分離器可用於藉助氧化製程來處理含有硫醇之液體烴流,其中在接觸器中使烴與含氧氣體接觸並與水性處理溶液混合以將硫醇轉化成二硫化物油,該等二硫化物油保留在烴中。將升級烴流(含有二硫化物油)與水性處理溶液分離且自製程移除。在另一實施例中,如下文更全面地揭示,該製程包含接觸、氧化及分離中之至少兩個階段。
可處理任何含有諸如硫醇等酸性物質之烴。代表性烴包含直餾或裂解或選擇性加氫處理之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天然氣冷凝物、液化石油氣(LPG)、丁烷、丁烯、汽油流、噴射機燃料、煤油、柴油、石油腦、原油及諸如此類。實例性烴係沸點在約35℃至約230℃範圍內之裂解石油腦,例如FCC石油腦或焦化石油腦。另一烴係煤油/噴射機燃料,其具有約300℉至約550℉之典型沸騰範圍。該等烴流通常可含有一或多種硫醇化合物,例如甲基硫醇、乙基硫醇、正丙基硫醇、異丙基硫醇、正丁基硫醇、硫酚及分子量較高之硫醇。硫醇化合物通常表示為符號RSH,其中R係正常或具支鏈烷基或芳基。硫醇硫係以
介於約20重量ppm至約4000重量ppm範圍內之量存在於烴中,此端視欲處理之液體烴流而定。硫醇之分子量係介於約C4
或C5
以上範圍內,或可以直鏈、具支鏈或二者存在。可藉由本發明之氧化製程轉化成二硫化物材料之硫醇的特定類型將包含甲基硫醇、乙基硫醇、丙基硫醇、丁基硫醇、戊基硫醇、己基硫醇、庚基硫醇、辛基硫醇、壬基硫醇、癸基硫醇、十一烷基硫醇、十二烷基硫醇、十三烷基硫醇、十四烷基硫醇、十五烷基硫醇、十六烷基硫醇、十七烷基硫醇、十八烷基硫醇、十九烷基硫醇、各種巰苯并噻唑、羥基硫醇(例如巰基乙醇)、半胱氨酸、芳香族硫醇(例如苯硫酚、經甲基取代之苯硫酚異構體、經乙基取代之苯硫酚異構體、經丙基取代之苯硫酚異構體)等。
藉由本發明製程處理之烴可係裂解石油腦或蒸餾物,其係經加氫處理以移除不期望硫物質及其他雜原子。加氫處理之不期望副效應為,在加氫處理期間形成之硫化氫與熱形成之烯烴反應形成硫醇,該等硫醇稱為逆轉或重組硫醇以區分其與存在於引導至加氫處理器的裂解石油腦或蒸餾物中之硫醇。該等逆轉硫醇之分子量通常介於約90g/莫耳至約160g/莫耳範圍內,且通常超過在重油、氣油及殘餘物裂解或焦化期間形成之硫醇的分子量(該等硫醇之分子量通常介於48g/莫耳至約76g/莫耳範圍內)。逆轉硫醇之較高分子量及其烴組份的具支鏈性質使得使用習用苛性萃取更難將其自石油腦中移除。
較佳使用含有至少一種醇及鹼金屬氫氧化物之水性處理溶液之氧化製程可處理加氫處理之石油腦,該石油腦之沸點係在約55℃至約180℃範圍內且含有基於加氫處理之石油腦重量約10wppm至約100wppm範圍內之量的逆轉硫醇硫。同樣,本發明製程可處理選擇性加氫處理之烴,即該烴與加氫處理器進料相比大於80wt.%(更佳90wt.%且仍更佳95wt.%)脫硫,但基於加氫處理器進料中烯烴之量保留大於30%(更佳50%且仍更佳60%)的烯烴。
儘管該製程之一些變化形式可在不存在氧下使用兩相處理溶液,但較佳製程係水性處理溶液與含有額外氧的氣體結合使用,該含有額外氧的氣體使烴進料中之硫醇氧化成二硫化物油,該等二硫化物油保留在烴相中。處理溶液可藉由將金屬酞青素觸媒添加至鹼金屬氫氧化物與至少一種醇之水溶液中來製備。另一種較佳處理溶液進一步含有至少一種羧酸,例如環烷酸或乙基己酸。
如圖2中所顯示之本發明裝置可用於實施轉化於烴流中發現的硫化合物之製程。較佳使用圖2中所圖解說明之兩個容器串聯連接之兩階段製程。容器1中之垂直懸掛纖維束提供較大表面積以允許反應物接觸並最終分離所形成之所得不混溶液體。該等纖維通常包括大量懸掛的金屬或其他構築材料之細長絲或條帶,從而允許以非分散方式進行質量轉移及分離。儘管接觸/分離溫度及壓力可介於約0℃至約150℃及0psig至約500psig之間,但較佳在約25℃至約100℃範圍內之溫度及約0psig至約300psig範圍內之壓力下進行接觸。在烴進料具有較低大氣壓沸點時,在接觸期間可能需要較高壓力以確保與烴之接觸係在液相中進行。
在接觸步驟期間,藉由處理溶液、觸媒及氧將硫醇氧化成二硫化物油,該等二硫化物油最終保留在烴相中。一旦液體之混合物分離,即再次使較輕相在第二容器中與氧及處理溶液接觸,該第二容器之設計基本上與第一容器相同。根據需要補充新鮮處理溶液及/或可將觸媒添加至製程中以達成期望氧化程度。
特定實施例之上述說明將如此全面地揭露本發明之一般性質,從而使得他人可藉由應用現有知識針對不同應用容易地修改及/或調整該等特定實施例而不背離一般性概念,且因此該等調整及修改意欲涵蓋於所揭示實施例之等效內容的含義及範圍內。應理解,本文之措辭或術語係用於說明目的而非限制目的。
用於實施各種所揭示功能之構件、材料及步驟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情形下採取多種替代形式。因此,如可在上文說明書或下文申請專利範圍中發現之表述「意指......」及「意欲用於......」或任何方法步驟用語以及隨後功能陳述意欲定義並涵蓋可在現在或將來存在之實施所列出功能之任何結構、物理、化學或電學要素或結構或任何方法步驟,而不論是否與上文說明書中揭示之實施例精確等效,即可使用用於實施相同功能之其他構件或步驟;且在以下各項申請專利範圍中該等表述意欲給出其最廣泛解釋。
1‧‧‧立式容器
2‧‧‧入口製程管線
3‧‧‧製程管線/第一出口
4‧‧‧製程管線/第二出口
5‧‧‧懸掛纖維
6‧‧‧圍筒
7‧‧‧垂直軸
8‧‧‧層
9‧‧‧較低密度層
12‧‧‧界面液面/相界面
13‧‧‧脫離器件/環形物
14‧‧‧開口
15‧‧‧液滴
32‧‧‧開口端
40‧‧‧可選二級聚結器件
41‧‧‧內部空間/容積
42‧‧‧環形物
Claims (24)
- 一種用於使至少兩種不混溶液體接觸並將其分離成獨立相之裝置,其以組合形式包括a)容器,其具有內部空間;b)圍筒,其垂直定位於該內部空間內,該圍筒具有頂部及底部部分以及封閉向下流體流動路徑之外壁;c)複數個垂直懸掛纖維,其界定垂直軸且含於該向下流體流動路徑中,該等纖維經組態以容許至少兩種不混溶液體之混合物接觸該等懸掛纖維並在平行於該垂直軸之向下方向上流動;d)脫離器件,其連接至該圍筒之該底部部分且界定增強聚結區,其中該脫離器件為環形形式,以使得i)該等懸掛纖維或單獨獨立纖維束係定位於該脫離器件內沿垂直軸;ii)具有開口端;及iii)一或多個側面開口經組態以容許該液體混合物之一部分沿不平行於該垂直軸之流動路徑離開該脫離器件;及e)重力沉降區,其位於容器之該內部空間中,但不包含該向下流體流動路徑,其中該重力沉降區係經組態以允許形成包括較高密度液體之下層及形成包括較低密度液體之上層。
-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脫離器件包括定位於該一或多個側面開口中或與該一或多個側面開口毗鄰之聚結表面。
- 如請求項2之裝置,其中該聚結表面圍裹具有一或多個側面開口之支撐結構。
- 如請求項2之裝置,其中該脫離器件包括環形物,該環形物具有各自具有一或多個開口之內壁及外壁以及毗鄰該一或多個開口 定位於該等內壁與外壁之間之該聚結表面。
- 如請求項2之裝置,其中該聚結表面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線柵、多孔金屬壁、開孔海綿、織造線篩網、針織線網、金屬、聚合物樹脂或金屬與聚合物之組合之織造或非織造纖維材料。
- 如請求項5之裝置,其中該聚結表面具有約15 lb/ft3 至約30 lb/ft3 之安裝密度。
- 如請求項5之裝置,其中該聚結表面具有約90%至約99%之體積空隙分率。
-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圍筒之該外壁不含有開口且該圍筒之一部分延伸至該容器之外部。
- 如請求項3之裝置,其中該一或多個側面開口佔該脫離器件之該支撐結構之至少50%開口面積。
- 如請求項4之裝置,其中該一或多個側面開口佔該環形物之該等壁中之至少50%開口面積。
- 如請求項2之裝置,其中該容器具有定位於第一出口下方之第二聚結表面,該第一出口經組態以允許自該容器移除該較低密度液體。
- 一種用於將至少兩種不混溶液體分離成獨立相之方法,其以組合形式包括a)將包括較高密度液體及較低密度液體之至少兩種不混溶液體之混合物進給至一束含於圍筒內之懸掛纖維,其中該等懸掛纖維界定垂直軸且其中該液體混合物接觸該等纖維並平行於該垂直軸向下流動;b)使該液體混合物含於該圍筒內,以使得該液體混合物平行於該等懸掛纖維之該垂直軸持續向下流動;c)使該液體混合物進入連接至該圍筒界定增強聚結區之脫離 器件,其中該液體混合物之一部分經由該脫離器件中之一或多個側面開口沿不平行於該垂直軸之流動路徑離開該增強聚結區,其中該脫離器件為具有開口端的環形形式,以使得該等懸掛纖維或單獨獨立纖維束係定位於該脫離器件內沿垂直軸;d)使該等不混溶液體中之一者之一部分在其離開該脫離器件之側面開口時聚結以形成聚結液體;及e)在重力沉降區內藉由允許形成包括該較高密度液體之下層及形成包括該較低密度液體之上層來分離該較高密度液體與該較低密度液體,其中液體界面係定義為該兩個層接合之位置且其位於該增強聚結區下方一點處,其中該聚結液體向下流動而成為該下層之一部分。
-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較高密度液體包括水溶液。
-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較低密度液體包括烴或烴之混合物。
-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較高密度液體包括水溶液且該較低密度液體包括烴或烴之混合物。
-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自該上層連續移除該較低密度液體之一部分及自該下層連續移除該較高密度液體之一部分。
-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中使自該下層抽出之該較高密度液體之至少一部分再循環至該纖維束。
-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中在第二階段處理裝置中按照步驟a)至步驟e)處理自該上層抽出之該較低密度液體。
-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混合物之該部分在其離開該增強聚結區時接觸定位於該脫離器件中之該一或多個側面開口中或與該一或多個側面開口毗鄰之聚結表面。
- 如請求項19之方法,其中離開該增強聚結區之該混合物之該部分徑向流動通過含有該聚結表面之環形物。
- 一種用於分離烴與觸媒水溶液之方法,其以組合形式包括a)在接觸器內在氧存在下使含有烴及硫醇之進料與觸媒水溶液接觸以形成液體混合物,其中該接觸器包括一束含於圍筒內之懸掛纖維,其中該等懸掛纖維界定垂直軸且其中該液體混合物接觸該等纖維並平行於該垂直軸向下流動;b)當該液體混合物在該圍筒內之上部接觸區中平行於該垂直軸向下流動時,將該等硫醇氧化成二硫化物或二硫化物油;c)當含於該圍筒內之該液體混合物與該等懸掛纖維接觸垂直向下移動時,在下部接觸區內分離該烴及二硫化物油與該觸媒水溶液;d)使該液體混合物進入增強聚結區,其中該液體混合物之一部分經由一或多個側面開口沿不平行於該垂直軸之徑向流動路徑離開脫離器件,其中該脫離器件為具有開口端的環形形式,以使得該等懸掛纖維或單獨獨立纖維束係定位於該脫離器件內沿垂直軸;e)當該觸媒水溶液中之一部分離開該增強聚結區中之該脫離器件之側面開口時,使其聚結以形成聚結液體;及f)在重力沉降區內藉由允許形成包括該觸媒水溶液之下層及形成包括該烴及二硫化物油之上層來分離該觸媒水溶液與該烴及二硫化物油,其中液體界面係定義為該兩個層接合之位置且其位於該增強聚結區下方一點處,其中該聚結液體向下流動而成為該下層之一部分。
- 如請求項21之方法,其中該觸媒水溶液包括水、一或多種鹼金屬氫氧化物、至少一種多價螯合金屬觸媒及至少一種以其鹼金 屬鹽存在之醇。
- 如請求項22之方法,其中該觸媒水溶液進一步包括一或多種羧酸。
- 一種改裝經設計用於將至少兩種不混溶液體之混合物分離成獨立相之裝置之方法,其中該裝置在改裝之前包括複數個含於圍筒內之界定垂直軸之懸掛纖維,該圍筒經組態以僅容許該液體混合物沿該等懸掛纖維平行於該垂直軸向下流動,其中該改裝包括將脫離器件添加至該圍筒以形成增強聚結區,該增強聚結區容許該液體混合物之一部分經由一或多個側面開口沿不平行於該垂直軸之流動路徑離開該脫離器件,其中該脫離器件為具有開口端的環形形式,以使得該等懸掛纖維或單獨獨立纖維束係定位於該脫離器件內沿垂直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3/546,634 US9656185B2 (en) | 2012-07-11 | 2012-07-11 | Contactor and separation apparatus and process of using sam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12371A TW201412371A (zh) | 2014-04-01 |
TWI490023B true TWI490023B (zh) | 2015-07-01 |
Family
ID=48916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24404A TWI490023B (zh) | 2012-07-11 | 2013-07-08 | 接觸器和分離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9656185B2 (zh) |
EP (1) | EP2872235B1 (zh) |
JP (1) | JP6349312B2 (zh) |
CN (1) | CN104411378B (zh) |
BR (1) | BR112014029847B1 (zh) |
ES (1) | ES2647143T3 (zh) |
HK (1) | HK1205710A1 (zh) |
RU (1) | RU2645483C2 (zh) |
TW (1) | TWI490023B (zh) |
WO (1) | WO2014011574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56185B2 (en) * | 2012-07-11 | 2017-05-23 | Merichem Company | Contactor and separation apparatus and process of using same |
US9796642B2 (en) * | 2015-03-13 | 2017-10-24 | Chevron U.S.A. Inc. | Pneumatically agitated ionic liquid alkylation using vaporization to remove reaction heat |
CA2979700A1 (en) | 2015-03-16 | 2016-09-22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Coalescing elements in copper production |
US9957447B2 (en) * | 2015-12-22 | 2018-05-01 | Cameron Solutions, Inc. | Electrostatic technology system and process to dehydrate crude oil in a crude oil storage tank of a 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 installation |
US10059889B2 (en) * | 2016-06-22 | 2018-08-28 | Merichem Company | Oxidation process |
US9956504B2 (en) | 2016-08-30 | 2018-05-01 | Chevron U.S.A. Inc. | Integrated coalescing system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ionic liquid from liquid hydrocarbon |
US10731086B2 (en) * | 2017-01-27 | 2020-08-04 | Technip Process Technology, Inc. | Riser separation system |
US10526546B2 (en) * | 2017-02-23 | 2020-01-07 |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racking hydrocarbon streams utilizing cracking catalysts |
US10494574B2 (en) * | 2017-02-23 | 2019-12-03 |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racking hydrocarbon streams such as crude oils utilizing catalysts which include zeolite mixtures |
KR102576003B1 (ko) * | 2017-04-07 | 2023-09-07 | 슈미트+클레멘즈 게엠베하+콤파니.카게 | 탄화 수소를 열적으로 분해하기 위한 파이프 및 디바이스 |
MY201083A (en) * | 2017-06-19 | 2024-02-03 | Neste Oyj | Production of renewable base oil and diesel by pre-fractionation of fatty acids |
CN109652118B (zh) | 2017-10-10 | 2020-07-0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洗涤脱盐及油水分离的工艺系统和工艺方法 |
EP3720926A1 (en) * | 2017-11-10 | 2020-10-14 | Steeper Energy ApS | Recovery system for high pressure processing system |
US10633599B2 (en) * | 2018-01-12 | 2020-04-28 | Merichem Company | Contactor and separation apparatus and process of using same |
US10889768B2 (en) * | 2018-01-25 | 2021-01-12 |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 High severity fluidized catalytic cracking systems and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olefins from petroleum feeds |
FI128115B2 (en) * | 2018-07-20 | 2024-08-20 | Neste Oyj | Cleaning of recycled and renewable organic material |
FI128174B (en) | 2018-07-20 | 2019-11-29 | Neste Oyj | Purification of recycled and renewable organic material |
US10456711B1 (en) | 2018-11-29 | 2019-10-29 | Merichem Company | Liquid-liquid mass transfer process and apparatus |
FI130367B (fi) * | 2018-12-17 | 2023-07-26 | Neste Oyj | Menetelmä valmistaa korkealaatuisia uusiutuvia komponentteja uusiutuvasta raaka-aineesta |
GB2598470A (en) * | 2019-02-01 | 2022-03-02 | Antonio Trevino Quintanilla Sergio |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n improved diesel fuel |
TW202104562A (zh) * | 2019-04-03 | 2021-02-01 | 美商魯瑪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用於升級輕油系列材料之合併有固體分離裝置之分段流體化媒裂程序 |
US11198107B2 (en) | 2019-09-05 | 2021-12-14 | Visionary Fiber Technologies, Inc. | Conduit contactor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
KR102553215B1 (ko) * | 2019-12-09 | 2023-07-07 | 쿨브루크 오와이 | 탄화수소 처리 설비의 열 통합 |
US11339334B2 (en) | 2020-02-06 | 2022-05-24 | Merichem Company | Multi-stage contact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
KR102671504B1 (ko) * | 2020-11-17 | 2024-06-03 | 한국화학연구원 | 흡착 베드를 이용하여 나프타로부터 생성된 나프타 분해물을 분리하는 방법 |
FI130067B (fi) * | 2020-12-30 | 2023-01-31 | Neste Oyj | Menetelmä nesteytettyjen jätepolymeerien prosessoimiseksi |
US20230416420A1 (en) * | 2022-06-28 | 2023-12-28 | Merichem Company | Method Of Preparing Functional Polymers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85004819A1 (en) * | 1984-04-17 | 1985-11-07 | Exx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 Separation of dispersed phase from continuous phase |
US4675100A (en) * | 1985-05-30 | 1987-06-23 | Merichem Company | Treatment of sour hydrocarbon distillat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222413A (en) * | 1961-06-22 | 1965-12-07 | Shell Oil Co | Emulsion control in hydrocarbon purification |
US3758404A (en) | 1971-07-09 | 1973-09-11 | Merichem Co | Liquid liquid mass transfer process and apparatus |
US3830371A (en) * | 1972-12-27 | 1974-08-20 |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 | Liquid-liquid separation |
US3977829A (en) | 1973-05-18 | 1976-08-31 | Merichem Company | Liquid-liquid mass transfer apparatus |
JPS5229467B2 (zh) * | 1973-07-13 | 1977-08-02 | ||
US3992156A (en) | 1975-07-23 | 1976-11-16 | Merichem Company | Mass transfer apparatus |
FR2375890A1 (fr) * | 1977-01-04 | 1978-07-28 | Anvar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separation d'emulsions par coalescence |
US4282097A (en) | 1979-09-24 | 1981-08-04 | Kuepper Theodore A | Dynamic oil surface coalescer |
US4634578A (en) * | 1985-12-13 | 1987-01-06 | Exx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 High capacity reciprocating plate extractor |
US4753722A (en) * | 1986-06-17 | 1988-06-28 | Merichem Company | Treatment of mercaptan-containing streams utilizing nitrogen based promoters |
US5705074A (en) | 1996-11-19 | 1998-01-06 | Merichem Company | Removal of acidic organic contaminants from refinery waste water |
CA2517415C (en) * | 2003-04-01 | 2006-10-10 | Separatech Canad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il water separation |
JP2006061863A (ja) * | 2004-08-30 | 2006-03-09 | Nippon Paper Industries Co Ltd | 水分離回収装置 |
CN101204635B (zh) * | 2006-12-22 | 2010-05-19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离方法及装置 |
CA2582585A1 (en) * | 2007-03-26 | 2008-09-26 | Separatech Canada Inc. | Cartridge separator for immiscible liquids |
US7833499B2 (en) * | 2007-06-14 | 2010-11-16 | Merichem Company | Separation process |
US8308957B2 (en) | 2007-06-14 | 2012-11-13 | Merichem Company | Process for separating mercaptans from caustic |
US9656185B2 (en) * | 2012-07-11 | 2017-05-23 | Merichem Company | Contactor and separation apparatus and process of using same |
-
2012
- 2012-07-11 US US13/546,634 patent/US9656185B2/en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7-08 TW TW102124404A patent/TWI490023B/zh active
- 2013-07-09 WO PCT/US2013/049629 patent/WO2014011574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7-09 BR BR112014029847-5A patent/BR112014029847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7-09 JP JP2015521705A patent/JP6349312B2/ja active Active
- 2013-07-09 ES ES13745215.7T patent/ES2647143T3/es active Active
- 2013-07-09 EP EP13745215.7A patent/EP2872235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7-09 RU RU2014148501A patent/RU2645483C2/ru active
- 2013-07-09 CN CN201380035875.9A patent/CN104411378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7-02 HK HK15106271.0A patent/HK1205710A1/zh unknown
-
2017
- 2017-04-12 US US15/485,488 patent/US10300407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3-04 US US16/292,233 patent/US1051819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85004819A1 (en) * | 1984-04-17 | 1985-11-07 | Exx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 Separation of dispersed phase from continuous phase |
US4675100A (en) * | 1985-05-30 | 1987-06-23 | Merichem Company | Treatment of sour hydrocarbon distillat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HK1205710A1 (zh) | 2015-12-24 |
RU2645483C2 (ru) | 2018-02-21 |
ES2647143T3 (es) | 2017-12-19 |
WO2014011574A3 (en) | 2014-05-15 |
TW201412371A (zh) | 2014-04-01 |
EP2872235B1 (en) | 2017-09-06 |
RU2014148501A (ru) | 2016-06-27 |
US20170216741A1 (en) | 2017-08-03 |
US9656185B2 (en) | 2017-05-23 |
JP6349312B2 (ja) | 2018-06-27 |
WO2014011574A2 (en) | 2014-01-16 |
JP2015528740A (ja) | 2015-10-01 |
CN104411378B (zh) | 2017-06-06 |
US10300407B2 (en) | 2019-05-28 |
US20190192995A1 (en) | 2019-06-27 |
CN104411378A (zh) | 2015-03-11 |
BR112014029847B1 (pt) | 2020-12-08 |
US10518194B2 (en) | 2019-12-31 |
EP2872235A2 (en) | 2015-05-20 |
BR112014029847A2 (pt) | 2017-06-27 |
US20140014593A1 (en) | 2014-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90023B (zh) | 接觸器和分離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 |
US11248175B2 (en) | Contactor and separation apparatus and process of using same | |
EP3475394B1 (en) | Oxidation process | |
US8900446B2 (en) | Hydrocarbon treatment process | |
JP5960719B2 (ja) | 芳香族希薄画分の穏やかな水素化処理及び芳香族濃厚画分の酸化を含む脱硫及び脱窒統合プロセス | |
WO2011066523A2 (en) | Hydrocarbon treatment proc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