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7292B -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送控制資訊的方法及其裝置 - Google Patents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送控制資訊的方法及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7292B
TWI487292B TW100114922A TW100114922A TWI487292B TW I487292 B TWI487292 B TW I487292B TW 100114922 A TW100114922 A TW 100114922A TW 100114922 A TW100114922 A TW 100114922A TW I487292 B TWI487292 B TW I4872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material
data
encoded
bi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4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0205A (en
Inventor
Jiwoong Jang
Moonil Lee
Jaehoon Chung
Seunghee Han
Hyunsoo Ko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210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0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72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729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03M13/136Reed-Muller [RM]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3Rate matching, e.g. puncturing or repetition of code symb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5Allocation using proportional fairn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送控制資訊的方法及其裝置
本發明相關於無線通訊系統。且更具體言之,本發明相關於用於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送控制資訊的方法及其裝置。
在行動通訊系統中,使用者設備可經由下行鏈路從基地台接收資訊,並可經由上行鏈路傳送資訊。使用者設備接收或傳送的資訊包含資料與多樣的控制資訊。且可根據使用者設備接收或傳送資訊的類型與目的,而存在各種實體通道。
第1圖圖示說明用於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3GPP)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的實體通道,3GPP LTE系統為一種行動通訊系統以及使用此系統的一般訊號傳送方法的範例。
在使用者設備的電力被關閉且隨後被開啟時,或在使用者設備剛進入(或存取)新的細胞服務區(cell)時,使用者設備施行初始細胞服務區搜尋程序,諸如在步驟S101將其自身與基地台同步化。對此,使用者設備可從基地台接收P-SCH(Primary Synchronization Channel;主要同步通道)與S-SCH(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Channel;次要同步通道),以保持與基地台同步,且使用者設備亦可獲取(acquire)諸如細胞服務區識別符(cell ID)的資訊。其後,使用者設備可接收實體廣播通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以獲取細胞服務區中的廣播資訊。同時,在初始細胞服務區搜尋之步驟中使用者設備可接收下行鏈路參考訊號(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DL RS),以驗證(verify)下行鏈路通道狀態。
在步驟S102,已完成初始細胞服務區搜尋的使用者設備可接收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並基於PDCCH資訊接收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以獲取更詳盡的系統資訊。
同時,尚未完成初始細胞服務區搜尋的使用者設備可施行隨機存取程序(Random Access Procedure),諸如在較後程序中的步驟S103與S106,以完成對基地台的存取。為此,使用者設備經由實體隨機存取通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o;PRACH)傳送特徵序列以作為前序訊號(preamble)(S103),且隨後使用者設備可經由PDCCH與其各別的PDSCH,接收各別於隨機存取的回應訊息(S104)。在基於競爭之隨機存取的情況中(但排除交遞情況),使用者設備可施行競爭解決程序(Contention Resolution Procedures),諸如傳送額外的PRACH(S105),並接收PDCCH與對應於PDCCH的PDSCH。
在施行上述程序之後,使用者設備可接收PDCCH/PDSCH(S107),作為一般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訊號傳送程序,且隨後可施行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k;PUCCH)傳送(S108)。
第2圖圖示說明由使用者設備施行以傳送上行鏈路訊號的訊號處理程序。
為了傳送上行鏈路訊號,藉由使用使用者設備專用攪亂訊號,使用者設備的攪亂模組201可攪亂(scramble)傳送訊號。隨後,經攪亂訊號被輸入至調變映射器202,以基於傳送訊號類型及(或)通道狀態使用雙相移鍵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方案、正交相移鍵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方案、或16正交振幅調變(16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16QAM)方案,將經攪亂訊號調變至複數符元。其後,經調變的複數符元由轉換預編碼器203處理,且隨後被輸入至資源單元映射器204。在此,資源單元映射器可將複數符元映射至時頻資源單元,其將在實際傳送中使用。經處理訊號隨後可通過單載波分頻多工(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訊號產生器205,以經由天線發送至基地台。
第3圖圖示說明由基地台施行以發送下行鏈路訊號的訊號處理程序。
在3GPP LTE系統中,基地台可發送一或多個字碼(code word)。因此,此一或多個字碼之每一字碼可如上述對於第2圖之上行鏈路程序般,由擾亂模組301與調變映射器302處理為複數符元。隨後,複數符元之每一者可由分層映射器303映射至複數分層,且可由預編碼模組304將每一層乘上基於通道狀態選定的預定預編碼矩陣,藉以將每一層分配至每一傳送天線。各別於一天線之經處理傳送訊號之每一訊號,藉由各別的資源單元映射器305被映射至時頻資源單元,其將在實際傳送中使用。其後,每一經處理傳送訊號之通過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訊號產生器306,以經由每一天線傳送。
在行動通訊系統中,使用者設備經由上行鏈路傳送訊號時的峰值功率比(Peak-to-Average Ratio;PAPR),可較基地台經由下行鏈路施行傳送要來得更不利。因此,如上文連同第2圖與第3圖所述,不像用於下行鏈路訊號傳送中的OFDMA方案,在上行鏈路訊號傳送中係使用SC-FDMA方案。
第4圖圖示說明在行動通訊系統中用於傳送上行鏈路訊號的SC-FDMA方案,與用於傳送下行鏈路訊號的OFDMA方案。
在此,用於上行鏈路訊號傳送的使用者裝備與用於下行鏈路訊號傳送的基地台具有一些相同之處:每一使用者設備與基地台包含序列至平行轉換器401、子載波(subcarrier)映射器403、M點反離散傅立葉轉換(M-point IDFT)模組404、循環字首(Cyclic Prefix;CP)加入模組406。
然而,藉由使用SC-FDMA方案傳送訊號的使用者設備,額外包含了平行至序列轉換器405以及N點IDFT模組402。並且,在此N點IDFT模組402經配置以消除由M點IDFT模組所產生的IDFT處理效應的預定部分,以使傳送訊號可具有單載波性質。第5圖圖示說明用於滿足在頻域中之單載波特徵的時域訊號映射方法。在第5圖中,(a)代表定位(localized)映射方法,且(b)代表分散映射方法。定位映射方法已界定於當前的3GPP LTE系統中。
同時,現將說明叢集式SC-FDMA,其對應至SC-FDMA的經校準形式。在循序地在DFT程序與快速反傅立葉轉換(IFFT)程序之間施行子載波映射程序之中,叢集式SC-FDMA將DFT程序輸出取樣分成子群組,以使IFFT取樣輸入單元可將每一子群組映射至子載波區域(region),子載波區域彼此間隔排列。且在一些情況中,叢集式SC-FDMA可包含濾波程序與循環延伸程序。此時子群組可被稱為叢集,且循環延伸可涉及於交插保護區間(guard interval)於連序的(或相連的)符元之間之程序,保護區間係長於通道的最大延遲展頻,以防止在經由多路徑通道傳送每一子載波符元的同時產生符元間干擾(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
因此,本發明係針對在無線通訊系統中用於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送控制資訊的方法及其裝置,其實質上排除了歸因於先前技術中之限制與缺點的一或多個問題。
下文將描述本發明的一些部分額外優點、目的與特徵,而另一些部分由在本發明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檢驗下文所述,或在實作本發明的過程中學習時,將為顯然。可從本文之書面說明、申請專利範圍與附加圖式特別指出的結構來理解並獲得本發明的目的與其他優點。
為了根據本發明之目的達成此等與其他優點,在此實施並廣泛地描述一種藉由使用李得米勒編碼方案(Reed-Muller(RM) coding scheme)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送資訊資料的方法,用於傳送資訊資料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驟:配置用於傳送該資訊資料的數個資源單元;在該資訊資料的一位元大小係大於或等於一預定數量時,將該資訊資料的雙數編號資料分配為第一資訊資料,且將該資訊資料的單數編號資料分配為第二資訊資料;應用RM編碼至該第一資訊資料與該第二資訊資料之每一者;串聯該經編碼第一資訊資料與該經編碼第二資訊資料,以及藉由使用該等預定數量資源單元,傳送該經串聯資料。
在本發明的另一態樣中,在無線通訊系統的傳送裝置中,傳送裝置包含:一處理器,該處理器經配置以計算數個用於傳送資訊資料的資源單元,在該資訊資料的一位元大小係大於或等於一預定數量時,將該資訊資料的雙數編號資料分配為第一資訊資料,且將該資訊資料的單數編號資料分配為第二資訊資料,並應用RM編碼至該第一資訊資料與該第二資訊資料之每一者,以及串聯該經編碼第一資訊資料與該經編碼第二資訊資料;以及一傳送模組,該傳送模組經配置以藉由使用該等預定數量資源單元,傳送該經串聯資料。
在本文中,資訊資料可對應至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且可經由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傳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再者,該預定數量可對應至12位元,且該經編碼第一資訊資料與該經編碼第二資訊資料的每一位元大小對應至32位元。
較佳地,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包含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HARQ)-肯定回應確認/否定回應確認(Acknowledgment/Negative Acknowledgment;ACK/NACK)資料或一等級指示(Rank Indicator;RI)。
更為較佳地,在該資訊資料對應至o 0 ,o 1 ,o 2 ,…,o Q -1 時,且在一RM編碼器的輸入資料對應至b 0 ,b 1 ,b 2 ,…,b Q -1 時,對應至該第一資訊資料的輸入資料b 0 ,b 1 ,b 2 ,…,與對應至該第二資訊資料的輸入資料係由下列方程式來界定,
<方程式>
o i /2 =b i (在此,i為一偶數),
=b i (在此,i為一奇數)。
應瞭解,本發明之上文一般概述與下文實施方式兩者皆為示例與解釋之用,且意為提供對所請發明的更進一步解釋。
現將詳盡參考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在附加圖式中圖示說明其範例。茲提供本發明實施方式以協助瞭解本發明的配置、作業與其他特徵,並提供對本發明之示例性具體實施例的描述。下文描述之本發明具體實施例對應至具有本發明之技術特徵應用於其中的示例性系統。為了簡單起見,將以IEEE 802.16系統作為本發明之範例來描述本發明。然而此僅為示例性,且因此本發明可應用至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所包含之多樣的無線通訊系統。
下文使用特定用詞描述本發明,以協助瞭解本發明。且因此,此種特定用詞的使用亦可變化為不同形式,而不脫離本發明的技術範圍與精神。
第6圖圖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訊號處理程序,其中DFT程序輸出取樣在叢集式SC-FDMA中被映射至單載波。此外,第7圖與第8圖各別圖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訊號處理程序,其中DFT程序輸出取樣在叢集式SC-FDMA中被映射至多載波(multi-carrier)。
在此,第6圖對應至應用叢集式SC-FDMA於內載波(intra-carrier)中之範例。而第7圖與第8圖對應至應用叢集式SC-FDMA於交互載波(inter-carrier)中之範例。此外,第7圖代表在鄰近部件載波之間的子載波間隔為對齊時,經由單一IFFT區塊產生(或製造)訊號的情況,同時部件載波係相連地分配於頻域中。且第8圖代表因為部件載波未彼此鄰接,所以經由多個IFFT區塊產生訊號的情況,同時部件載波係不相連地分配於頻域中。
分段SC-FDMA涉及於,在應用了與隨機DFT數量相同數量的IFFT時,根據DFT與IFFT之間具有一對一對應性(correspondence)的關係,簡單地施行傳統SC-FDMA的DFT展頻並延伸IFFT的頻率子載波映射配置,在此,分段SC-FDMA亦稱為NxSC-FDMA或NxDFT-s-OFDMA。在本發明描述中,此將一同被稱為分段SC-FDMA。
第9圖圖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的分段SC-FDMA系統中的訊號處理程序。如第9圖所圖示,分段SC-FDMA程序涉及於將整個時域調變符元分組成N個群組(其中N為大於1的整數),並以群組單位施行DFT程序的程序,來緩解單載波性質狀態(或規格)。
第10圖圖示說明用於經由上行鏈路傳送參考訊號(此後稱為RS)的訊號處理程序。如第10圖所圖示,資料從時域產生訊號,並經由DFT預編碼器進行頻率映射,以經由IFFT傳送。反之,RS跳過(bypass)DFT預編碼器且直接於頻域中產生(S11),並在由定位映射(S12)與IFFT(S13)程序循序處理之後被傳送,且隨後進行循環字首(CP)加入程序(S14)。
第11圖圖示說明對於正常循環字首(CP)的情況,用於傳送RS的子訊框(subframe)結構。而第12圖圖示說明對於延伸循環字首(CP)的情況,用於傳送RS的子訊框結構。參照第11圖,係經由第四個與第十一個OFDM符元傳送RS。且參照第12圖,係經由第三個與第九個OFDM符元傳送RS。
同時,現將於下文描述作為傳送通道的上行鏈路共享頻道的處理結構。第13圖圖示說明圖示對於上行鏈路共享頻道之傳送通道的處理程序的方塊圖。如第13圖所圖示,與控制資訊多工(multiplex)的資料資訊將傳輸區塊(Transport Block,此後稱為「TB」)專用循環冗餘檢測碼(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加至TB,其將經由上行鏈路傳送(130)。隨後,根據TB大小,將經處理的傳輸區塊分割成複數個碼區塊(Code Blocks,此後稱為「CB」s),並將CB專用CRC加至複數個CBs(131)。其後,對結果值施行通道編碼(132)。隨後,對經通道編碼資料進行速率匹配(133),且隨後再次施行結合CBs(134)。其後,經結合CBs與通道品質資訊/預編碼矩陣索引(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Precoding Matrix Index;CQI/PMI)多工(135)。
同時,對CQI/PMI施行與資料編碼程序分離的通道編碼程序(136)。隨後,經通道編碼CQI/PMI與資料多工(135)。
再者,亦對等級指示(Rank Indication;RI)施行與資料編碼程序分離的通道編碼程序。
對於肯定回應確認/否定回應確認(Acknowledgment/Negative Acknowledgment;ACK/NACK)的情況,施行與資料、CQI/PMI與RI的通道編碼程序分離的通道編碼程序(138)。將多工的資料與CQI/PMI、分離的經通道編碼RI、與ACK/NACK進行通道交插(channel interleaving),藉以產生輸出訊號(139)。
同時,將詳細說明在LTE上行鏈路系統中,用於資料與控制資訊的實體資源單元(此後稱之為「RE」s)。
第14圖圖示說明用於上行鏈路資料與控制通道的實體資源映射方法。
如第14圖所圖示,以時間優先(time-first)方法將CQI/PMI與資料映射在RE上。經編碼ACK/NACK被穿孔並插入於解調變參考訊號(DMRS)的周圍,且RI被映射至定位於具有ACK/NACK插入於其中之RE旁的RE。用於RI與ACK/NACK的資源最多可佔用(occupy)四個SC-FDMA符元。對於資料與控制資訊被同時傳送至上行鏈路共享通道的情況,映射順序可對應至RI、CQI/PMI與資料的串聯(concatenation)以及ACK/N ACK的順序。更具體言之,藉由使用時間優先方法,首先映射RI,隨後映射CQI/PMI與資料的串聯至剩餘的REs,排除具有RI映射於其上的RE。藉由穿孔已映射至各別RE之CQI/PMI與資料的串聯來映射ACK/NACK。
如上所述,藉由使資料與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CI)(諸如CQI/PMI等等)多工,可滿足單載波性質。因此,可達成維持低立方量度(Cubic Metric;CM)的上行鏈路傳送。
在傳統系統之加強系統中(例如,LTE Rel-10),對於每一使用者設備,在於每一載波部件中的SC-FDMA與叢集DFTs OFDMA之兩個傳送方法之中,可對上行鏈路傳送應用至少一個傳送方法。且所應用之傳送方法可與上行鏈路多輸入多輸出(UL-MIMO)傳送一起應用。
第15圖圖示說明圖示用於在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內有效率地使資料與控制通道多工之方法的流程圖。
如第15圖所圖示,使用者設備認知到各別於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的資料之等級(S150)。隨後,使用者設備將上行鏈路控制通道(在此,控制通道涉及於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CI),諸如CQI、ACK/NACK、RI等等)的等級配置為與資料的等級相同(S151)。此外,使用者設備使資料與控制資訊多工(S152)。隨後,在藉由使用時間優先方法映射資料與CQI之後,可施行通道交插以將RI映射至指定的RE,且藉由穿孔在DM-RS周圍的REs以映射ACK/NACK(S153)。
其後,資料與控制通道可根據MCS表被調變至QPSK、16QAM與64QAM等等(S154)。此時調變步驟可被移動(或移位)至另一位置。(例如,調變區塊可被移動(或移位)至在資料與控制通道之多工步驟之前的位置。)再者,通道交插可由字碼單位施行,或可由分層單位施行。
第16圖圖示說明圖示用於產生資料與控制通道之傳送訊號之方法的方塊圖。
假定有兩個字碼,係對每一字碼施行通道編碼(160),且速率匹配係根據給定MCS位準與資源大小施行(161)。其後,可藉由使用細胞服務區專用方法、UE專用方法或字碼專用方法來攪亂經編碼位元(162)。
隨後,施行字碼至分層映射(163)。在此程序期間,可包含分層移位或排序(permutation)之作業。
第17圖圖示說明字碼至分層映射方法。可藉由使用第17圖圖示的規則來施行字碼至分層映射。第17圖圖示的預編碼位置可與第13圖所圖示的預編碼位置不同。
諸如CQI、RI與ACK/NACK之控制資訊基於給定規格(specification)被通道編碼(165)。此時可藉由使用對所有字碼相同的通道編碼,或對每一字碼不同的通道編碼來編碼CQI、RI與ACK/NACK。
其後,可藉由位元大小控制器來變化數個經編碼位元(166)。位元大小控制器可與通道編碼區塊形成單一本體(body)(155)。從位元大小控制器輸出的訊號被攪亂(167)。此時,攪亂可被施行為細胞服務區專用、分層專用、字碼專用或UE專用。
位元大小控制器可施行下列作業。
(1) 控制器認知到各別於PUSCH的資料等級(n_rank_pusch)。
(2) 控制通道的等級(n_rank_control)經配置為與資料的等級相同(亦即,n_rank_control=n_rank_pusch),且各別於控制通道的數個位元與控制通道等級相乘,藉以延伸位元數。
用於施行上述作業的方法中的一方法為,簡單地複製並重複控制通道。此時控制通道可對應至在由通道編碼處理之前的資訊位準,或對應至在由通道編碼處理之後的經編碼位元位準。更具體言之,例如,在控制通道[a0,a1,a2,a3]具有n_bit_crtl=4,且在n_rank_pusch=2時的情況下,延伸位元數(n_ext_crtl)可變成8位元[a0,a1,a2,a3,a0,a1,a2,a3]。
對於位元大小控制器與通道編碼單元被配置為單一本體的情況,可藉由採取(adopt)通道編碼與速率匹配來產生經編碼位元,通道編碼與速率匹配係界定於傳統系統中(例如,LTE Rel-8)。
此外,為了進一步對每一分層提供隨機化(randomization),可在位元大小控制器中施行位元位準交插程序。或者,作為上述方法的均等方法,亦可在調變符元位準處施行交插程序。
可藉由資料/控制多工器使各別於兩個字碼的CQI/PMI通道與資料多工(164)。接著,藉由使ACK/NACK資訊被映射至上行鏈路DM-RS周圍的REs,在子訊框中的每一槽孔(slot)中,通道交插器根據時間優先映射方法來映射CQI/PMI(168)。
接著,對每一分層施行調變(169),且循序施行DFT預編碼(170)、MIMO預編碼(171)、RE映射(172)等等。其後,產生SC-FDMA訊號並經由天線埠傳送(173)。
功能區塊並不限於第16圖所圖示之位置。且在一些情況中,可改變對應的位置。例如,攪亂區塊162與167可被安置在通道交插區塊之後。同樣的,字碼至分層映射區塊163可被安置在通道交插區塊168之後,或在調變映射器區塊169之後。
本發明針對在PUSCH上傳送UCI(諸如CQI、ACK/NACK與RI)的情況,提出用於UCI的通道編碼方法及其對應資源分配與傳送方法。雖然基本上係基於SU-MIMO環境內的傳送來描述本發明,但本發明亦可被應用至單天線傳送,其可對應為SU-MIMO的特定情況。
在當前對應至SU-MIMO的UCI與資料係於PUSCH上傳送的情況下,可藉由使用下列方法來施行傳送。現將於下文描述在PUSCH內之UCI的位置。
CQI係與資料串聯,且藉由時間優先映射方法以及與資料相同的調變階數與群集(constellation),被映射至剩餘的RE(排除具有RI映射於其中的RE)。對於SU-MIMO的情況,藉由將CQI散布至一個字碼,且在兩個字碼之中CQI被傳送至的字碼對應至具有較高MCS位準的字碼,來傳送CQI。且對於兩個字碼具有相同MCS位準的情況,CQI被傳送至字碼0。此外,藉由穿孔CQI與資料串聯以安置ACK/NACK,CQI與資料串聯已被映射至定位在參考訊號兩側的符元。且因為參考訊號被安置於第三個與第十個符元中,藉由開始於第二個、第四個、第九個與第十一個符元之最下方的子載波並往上進行,來施行映射程序。此時係由第二個、第十一個、第九個、第四個符元之順序來映射ACK/NACK符元。RI被映射至安置在ACK/NACK旁的符元,且較任何其他被傳送至PUSCH的資訊(資料、CQI、ACK/NACK)要早被映射。
更具體言之,藉由開始於第一個、第五個、第八個與第十二個符元之最下方的子載波並往上進行,來施行RI的映射。此時係由第一個、第十二個、第八個、第五個符元之順序來映射RI符元。最特定的是,在資訊位元大小等於一個位元或兩個位元時,藉由使用QPSK方法並僅使用群集的四個角落來映射ACK/NACK與RI。且在資訊位元大小大於或等於三個位元時,可藉由使用與資料之調變階數相同的調變階數之所有群集來映射ACK/NACK與RI。再者,ACK/NACK與RI使用相同的資源,其對應至在每一分層內相同的位置,以傳送相同的資訊。
現將於下文描述計算用於在PUSCH中的UCI的資源單元數量的方法。首先,用於CQI與ACK/NACK(或RI)(其正於PUSCH中被傳送)的資源單元數量,可由下列方程式1與方程式2各別計算。
[方程式1]
[方程式2]
在此,用於CQI與ACK/NACK(或RI)的資源單元數量亦可被表示為數個經編碼調變符元。
現將於下文描述用於在PUSCH中傳送的UCI的通道編碼方法。首先,對於CQI,在酬載(payload)大小係小於或等於11位元時,應用使用下列表1的RM編碼程序至輸入序列(亦即,資訊資料)o 0 ,o 1 ,o 2 ,...,o O -1 ,以產生32位元的輸出序列。此外,對於CQI的酬載大小超過11位元的情況,在加入8位元CRC之後,可應用尾端位元迴旋碼(Tail biting convolutional coding;TBCC)方法。
同時,現將描述用於正於PUSCH中傳送的ACK/NACK與RI的通道編碼方法。若ACK/NACK與RI的資訊資料大小等於1位元(亦即,若輸入序列為),則根據如下列表2所示之調變階數來施行通道編碼程序。此外,若ACK/NACK與RI的資訊資料大小等於2位元(亦即,若輸入序列為),則則根據如下列表3所示之調變階數來施行通道編碼程序。最特定地,參照表3,對應至用於字碼0的ACK/NACK或RI資料,對應至用於字碼1的ACK/NACK或RI資料,而對應至mod2。更特定地,在表2與表3中,x代表值1,而y代表先前值的重複。
或者,在ACK/NACK與RI的資訊資料大小於3位元至11位元之範圍內時,可應用使用下列表1的RM編碼方法,藉以產生32位元的輸出序列。
[表1]
[表2]
[表3]
最特定地,對於使用表1施行RM編碼程序的情況,如下列方程式3所示表示輸出資料為b 0 ,b 1 ,b 2 ,b 3 ,...,b B -1 ,且B =32。
[方程式3]
最後,UCI被編碼至B位元,亦即,ACK/NACK或RI資料可根據下列方程式4施行速率匹配,以被映射至Q' 個資源單元,其係根據方程式1與方程式2被計算出。
[方程式4]
q i =b i mod B ,i =0,1,…,Q m ×Q '-1
相關的通道編碼方法技術,係於在給定了單載波環境的假設下被瞭解。然而,對於應用了多載波方法的情況,如在LTE-A系統中,因為通常已知UCI係對應至每一部件載波,亦即,係由一部件載波階數來結合ACK/NACK或RI資料,UCI大小亦可隨著部件載波數量成比例增加。最特定地,對於RI的情況,傳統的單載波可具有3位元的最大資訊資料。然而,在可聚合五個部件載波的環境中,最大資訊資料大小可等於15位元。因此,因為可藉由使用當前所瞭解的RM編碼方案來編碼最大的11位元資訊資料,需要一種能夠在多載波環境中解碼UCI的新方案(或方法)。現將於下文特定地提出一種用於每一UCI大小的編碼方法與速率匹配方法。
<第一具體實施例-在資訊資料大小小於或等於11位元時>
在單載波環境與多載波環境中,因為使用了RM編碼,在RI或ACK/NACK具有3位元或以上的大小時,經編碼輸出資料具有32位元的位元大小。然而,對於通道狀態為非常好的情況,以及在藉由使用方程式1與方程式2計算出資源單元的數量時,根據資訊資料的位元大小僅可分配非常小的資源單元數量。對此情況,在速率匹配步驟中(其係使用方程式4施行),經編碼字碼可因RM編碼而被過度穿孔,藉以導致效能降級。
更具體而言,為了施行強健的傳送而不受通道狀態影響,因為RI或ACK/NACK傳送字碼(字碼係由RI或ACK/NACK藉由使用RM編碼方案來編碼),藉由僅使用群集點中之角落點,而非使用所有群集以施行調變,通常係已知僅有2位元被映射至單一資源單元。因此,為了傳送所有編碼至32位元的字碼,總共需要16個資源單元。且此時若計算出的資源單元數量係小於16,則可對字碼施行穿孔以作為速率匹配程序。然而在施行穿孔程序時,一接收端(receiving end)可將程序決定為一錯誤。因此,即使字碼具有值16(其對應至RM碼之碼之間的最小距離之最大值),在將對應至四個符元的資料之部分穿孔時,效能無法被保證。此外,因為穿孔程序係從字碼最後一位元開始以2-位元單位循序施行,為了維持穿孔程序的效能,效能的降級程度可被增加。在下文中,作為本發明之第一具體實施例,本發明提出用於防止由上述穿孔程序所導致的此種效能降級。
1) 在ACK/NACK或RI具有對應於特定位元數量的資訊資料大小時,亦即,在ACK/NACK或RI對應至具有大於或等於3位元之大小的資訊資料時,本發明之第一具體實施例提出一種用於將最小值配置為正被分配至ACK/NACK或RI的資源單元數量的方法。例如,在ACK/NACK或RI的資訊資料大小大於或等於3位元時,正被分配以傳送ACK/NACK或RI之資訊資料的資源單元數量被配置為等於16位元之最小數量。在此,較佳的是資源單元(其分配至ACK/NACK或RI)數量的最小值,係大於或等於對應至資訊資料大小之位元數量的一半。更具體而言,正被分配至ACK/NACK與RI的RE數量,亦即,經編碼調變符元的數量,可由下列方程式6與方程式7計算出。
[方程式5]
[方程式6]
正被分配至ACK/NACK或RI的資源單元數量Q 'min 的最小值,可根據下列方程式7以決定。
[方程式7]
在此,O 代表ACK/NACK或RI的資訊資料位元大小,而Q m 對應至根據調變階數之每符元位元大小。對於QPSK的情況,Q m 係等於2,對於16QAM的情況,Q m 係等於4,而對於64QAM的情況,Q m 係等於6。
同時,對於ACK/NACK與RI的情況,用於RM編碼程序的編碼速率標準為1/3。因此,正被分配至ACK/NACK或RI的資源單元數量的最小值Q 'min ,可由下列方程式8至方程式10來決定。
[方程式8]
[方程式9]
[方程式10]
下列表4至表7各別對應至藉由使用上述方程式7至方程式10,計算正被分配至ACK/NACK或RI的資源單元的數量之最小值Q 'min 的範例。
[表4]
[表5]
[表6]
[表7]
2) 此外,在本發明之第一具體實施例中,在由RM編碼編碼ACK/NACK或RI之後,在ACK/NACK或RI由速率匹配程序穿孔時,可考慮由預定並特定的階數來施行穿孔。更具體而言,在ACK/NACK或RI被分配至給定數量的資源單元時,分配階數可由將ACK/NACK或RI分組為1-位元、2-位元或特定數量位元單位,來決定分配階數,以使ACK/NACK或RI可由經決定的階數被分配至資源單元。例如,若輸出資料具有對應至c 0 ,c 1 ,…,c 31 的經編碼ACK/NACK或RI,則輸出資料可經由排序函數π(i ),i =0,1,…,31來重對準輸出資料,排序函數係對應至預定準則,以在施行穿孔程序時可呈現最佳的效能。隨後,根據排序階數,資源單元可被循序分配,或者穿孔程序可被循序施行,藉由索引階數或藉由反索引階數。更具體而言,在八個經編碼輸出資料被分配至資源單元時,經定位的資料成為c π(0) ,c π(1) ,…,c π(7) ,而非c 0 ,c 1 ,…,c 7
3) 再者,根據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可根據各別於ACK/NACK與RI的資訊資料大小,使用不同的值。在穿孔經編碼輸出資料時(亦即使用RM編碼方案產生的字碼),穿孔程序的影響可根據資訊資料的位元大小而變化。因此,根據影響由穿孔程序所導致的字碼最小距離的影響程度,可配置不同的值。例如,在穿孔字碼時,對資訊資料最快的位元大小設定相對大的值,以使其最小距離值等於零。
雖然上述程序1)至3)描述了設定正被分配至UCI的資源單元數量之最小值的程序,為了達成相同目的,亦可設定在進行速率匹配之後的經編碼輸出資料的位元大小最小值。更具體而言,方程式5所示之最小值可由資源單元數量被配置為輸出資料的位元大小最小值,如下列方程式11所示。
[方程式11]
Q 'min =2O
<第二具體實施例-在資訊資料大小等於或大於12位元時>
對於ACK/NACK與RI的資訊資料大小等於或大於12位元時,PUSCH將資訊資料分組成相同位元大小或不同位元大小,其對應至少兩個以上的資料組。且可藉由由使用(32,0)RM編碼方案(其使用於每一PUSCH中),對每一經分組的資訊資料群組施行通道編碼。
更具體而言,當在多載波環境中使UCI(諸如RI或ACK/NACK)與資料多工時,UCI的資訊資料位元被分組成至少兩個以上的群組,且每一群組可被編碼成單一字碼。對此情況,在資訊資料位元大小的範圍於3位元與11位元之間時,若包含在每一群組內的資訊資料位元大小係於6位元與10位元之間,則可對每一群組應用(32,0)RM編碼方案,亦即,雙RM編碼方案。在下文中,首先將描述用於將資訊資料分組的方法,且隨後將描述用於計算用以分配經編碼資訊資料之資源單元的數量的方法,以及用於在應用雙(32,0)RM編碼方案時施行速率匹配(亦即,編碼鏈)的方法。其後,將描述根據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之,用於在應用雙(32,0)RM編碼方案時計算可被分配給每一字碼之資源單位的最小數量的方法。
1) 在施行雙RM編碼時的資訊資料分組方法
首先,將參考第18圖與第19圖,描述用於將具有12位元以上之大小的資訊資料分組以應用雙(32,0)RM編碼方案的方法。
(1) 第18圖圖示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二具體實施例之,用於將資訊資料分組以應用雙(32,0)RM編碼方案的方法。
參考第18圖,所有(或整個)資訊資料可被循序分配為用於雙(32,0)RM編碼方案之每一編碼器的輸入資料。
例如,在由兩個RM編碼器編碼12位元資訊資料d 0 ,d 1 ,d 2 ,…,d 11 時,正被輸入至第一RM編碼器的資訊資料可對應至6位元d 0 ,d 2 ,d 4 ,…,d 10 ,其對應至雙數資訊資料位元。而正被輸入至第二(32,0)RM編碼器的資訊資料可對應至6位元d 1 ,d 3 ,d 5 ,…,d 11 ,其對應至單數資訊資料位元。
更具體而言,對於給定資訊資料對應至o 0 ,o 1 ,o 2 ,…,o Q -1 的情況,在RM編碼器的輸入資料b 0 ,b 1 ,b 2 ,…,b Q -1 之中,若b 0 ,b 1 ,b 2 ,…,被各別輸入至第一RM編碼器與第二RM編碼器,當i 為一偶數時,b i /2 =o i 。 而在i 為一奇數時
(2)第19圖圖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具體實施例之,另一種用於將資訊資料分組以應用雙(32,0)RM編碼方案的方法。
參照第19圖,所有資訊資料的一半部分可被分配為正被輸入至第一RM編碼器的資訊資料,且所有資訊資料的另一半部分可被分配為正被輸入至第二RM編碼器的資訊資料。例如,在由兩個RM編碼器編碼12位元資訊資料d 0 ,d 1 ,d 2 ,…,d 11 時,資訊資料的6位元d 0 ,d 1 ,d 2 ,…,d 5 可被輸入至第一RM編碼器,而資訊資料的6位元d 6 ,d 7 ,d 8 ,…,d 11 可被輸入至第二RM編碼器。
同時,集合性地參照第18圖與第19圖,在所有資訊資料的位元大小O 對應至一奇數時,(O +1)/2位元可被分配為正被輸入至第一RM編碼器的資訊資料,而(O -1)/2位元可被分配為正被輸入至第二RM編碼器的資訊資料。或者,(O -1)/2位元可被分配為正被輸入至第一RM編碼器的資訊資料,而(O +1)/2位元可被分配為正被輸入至第二RM編碼器的資訊資料。
(3)在部件載波之中,對應至主要部件載波(主要CCs)的資訊資料可被配置為一個群組,而對應至其他部件載波(CCs)的資訊資料可被配置為另一個群組。在此,主要部件載波可對應至具有最高有效索引或最低有效索引的部件載波,或可對應至預定索引。或者,亦可將具有最有利通道狀態或具有最不有利通道狀態的部件載波配置為主要部件載波。再者,可將具有最大位元大小或最小位元大小之資訊資料的部件載波配置為主要部件載波。且,對於編碼速率與調變階數方面,可由使用相同的方法來配置主要部件載波。
2) 應用雙RM編碼方案時的編碼鏈
(1) 現將於下文界定用於計算在應用雙RM編碼方案時,用於分配經編碼資訊資料之資源單元數量的方法。在計算資源單元數量時,本發明提出一種由使用方程式1與方程式2來計算資源單元數量的方法,其係根據所有資訊資料的位元大小,而非根據被分成複數個群組的資訊資料的位元大小。更具體而言,在由使用雙RM編碼方案來編碼ACK/NACK與RI時,正被分配至每一RM字碼的資源單元的數量係相等地由資源單元的數量分配,其係從所有資訊單元的給定位元大小O 計算出。
因此,在從所有資訊資料的的給定位元大小O 計算出的資源單元數量Q '係對應於一偶數時,可分配Q '/2個資源單元給每一字碼,係根據雙RM編碼方案以產生每一字碼。
此外,在從所有資訊資料的的給定位元大小O 計算出的資源單元數量Q '係對應於一奇數時,可分配(Q '+1)/2個資源單元給第一個字碼,第一個字碼係根據雙RM編碼方案以產生,並可分配(Q '-1)/2個資源單元給第二個字碼,第二個字碼亦根據雙RM編碼方案以產生。或者,可分配(Q '-1)/2個資源單元給第一個字碼,並可分配(Q '+1)/2個資源單元給第二個字碼。
(2) 然而,在使用方程式4的速率匹配步驟中,可對每一字碼各別施行速率匹配(亦即,穿孔),每一字碼係根據雙RM編碼方案以產生,同時與資源單元的數量與調變階數匹配,其中資源單元係如在2)中描述者般被分配至每一字碼。
(3) 第20圖圖示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二具體實施例之用於雙RM編碼的編碼鏈。
參考第20圖,根據本發明之用於雙RM編碼的編碼鏈,可被概括視為用於施行雙RM編碼方案的方法,其係於本發明中提出,其中單資源單元計算係與各別速率匹配程序結合。
更具體而言,對於ACK/NACK與RI的資訊資料大小大於或等於12位元的情況,可應用本發明之雙(32,0)RM編碼方案,且如1)所述,所有資訊資料可被分組並分成第一個資訊資料與第二個資訊資料。
隨後,如(1)或2)所述,在計算欲分配之資源單元數量時,可根據所有資訊資料的位元大小來計算對應的資源單元數量,而非根據正被分成複數個群組之資訊資料的位元大小。隨後,計算出的資源單元數量被分配至每一RM編碼器。隨後,可根據給定資源大小,對輸出自每一編碼器的編碼施行速率匹配。其後,可串聯經處理的資料。再者,雖然可對經串聯資料應用交插器(interleaver),在一些情況中交插器可被省略。
3) 用於在應用雙RM編碼方案時決定資源單元最小數量的方法
同時,如本發明之第一具體實施例所描述,在雙RM編碼方案中,在正被分配至UCI(亦即,ACK/NACK或RI)的資源單元數量中亦需配置一最小值。因此,在根據本發明之雙RM編碼方案中,可由加上對應至每一經分組資訊資料位元的資源單元的最小數量,來配置正被分配至ACK/NACK與RI的資源單元數量的最小值。
更具體而言,若用於計算資源單元最小數量的方程式(亦即,方程式5至方程式7)係針對O 個位元的資訊資料(為了簡單起見稱為f (O )),則用於計算在雙RM編碼程序期間,欲分配至每一字碼的資源單元的最小數量的方程式可對應至f (O /2)。且被分配至所有(或整個)ACK/NACK與RI之資源單元數量可對應至f (O /2)+f (O /2)。作為簡單的範例,被分配至12位元大小資訊資料的資源單元最小數量對應至f (6)+f (6),而非f (12)。
同時,對於資訊資料大小對應至一奇數的情況,用於計算資源單元最小數量的每一資訊資料群組的大小,對於第一個字碼可由(O +1)/2位元分配,且對於第二個字碼可由(O -1)/2位元分配。或者,資源單元最小數量對於第一個字碼可由(O +1)/2位元分配,且對於第二個字碼可由(O -1)/2位元分配。對此情況,正被分配至所有ACK/NACK與RI的資源單元最小數量對應至f ((O +1)/2)+f ((O -1)/2)。例如,對於13位元資訊資料,所計算之資源單元最小數量對應至f (7)+f (6),而非f (13)。
因此,方程式7可被改變為下列方程式12與方程式13。
[方程式12]
[方程式13]
方程式12與方程式13的組合可表示為下列方程式14。
[方程式14]
若所有資訊資料被分成N個群組以使RM編碼方案可被各別應用,且若在每一RM編碼程序期間正被輸入之資訊資料大小被稱為O i ,則正被分配至ACK/NACK與RI的資源單元最小數量對應至
同時,在傳送區塊的調變階數之中,其中係施行了PUSCH傳送,Q m 可對應至較低的調變階數。更具體而言,在第一個傳送區塊(TB)的調變階數為QPSK時,且在第二個TB的調變階數為16QAM時,Q m 係等於2,其對應至對於在兩個傳送區塊之調變階數中較低的調變階數。或者,Q m 可對應至傳送區塊調變階數值的平均值,其中係施行了PUSCH傳送。更具體而言,在第一個傳送區塊(TB)的調變階數為QPSK時,且在第二個TB的調變階數為16QAM時,Q m 係等於3,其對應至兩個傳送區塊調變階數的平均值。再者,在傳送區塊的調變階數之中,其中係施行了PUSCH傳送,Q m 可對應至較高的調變階數。更具體而言,在第一個傳送區塊(TB)的調變階數為QPSK時,且在第二個TB的調變階數為16QAM時,Q m 係等於4,其對應至對於在兩個傳送區塊之調變階數中較高的調變階數的16QAM值。
<第三具體實施例-用於映射經編碼資訊至資源單元的方法>
在根據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與第二具體實施例映射經編碼UCI至PUSCH時,每一經編碼字碼可被映射至一個資源單元,或藉由一虛擬載波階數被映射至特定數量的資源單元。
在施行循序映射時,經編碼字碼係以遞增索引方向從虛擬子載波的最低(最小)有效索引開始被映射。例如,在施行雙RM編碼時,第一個字碼可從最低有效索引之單數虛擬子載波開始被映射至每一單數虛擬子載波。且,第二個字碼可從最低有效索引之雙數虛擬子載波開始被映射至每一雙數虛擬子載波。
此外,亦可由以時間為基礎的順序來施行映射方法。例如,在經分配的資源單元個別對應至第二個、第四個、第九個與第十一個符元時,第一個字碼可被映射至第二個與第九個符元,且第二個字碼可被映射至第四個與第十一個符元。或者,第一個字碼可被映射至對應至兩個符元的資源單元,且第二個字碼可被映設至對應至剩餘符元的資源單元。
第21圖圖示說明圖示根據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之通訊設備之結構的方塊圖。
參考第21圖,通訊設備2100包含處理器2110、記憶體2120、RF模組2130、顯示模組2140與使用者介面模組2150。
通訊設備2100為示例性說明,其被提供以簡化本發明描述。此外,通訊設備2100可進一步包含必要的模組。此外,在通訊設備2100中一些模組可被分成更小分段的模組。參考第21圖,範例處理器2110經配置以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施行作業。更具體而言,對於處理器2110之詳細作業,可參考第1圖至第20圖所圖示之對本發明的描述。
記憶體2120係連接至處理器2110,並儲存作業系統、程式碼、資料等等。RF模組2130係連接至處理器2110,並施行用於轉換基頻訊號至無線電(或無線)訊號,或轉換無線電訊號至基頻訊號的功能。為此,RF模組2130施行類比轉換、放大、濾波、以及頻率上行鏈路轉換或其反向程序。顯示模組2140係連接至處理器2110,並顯示多樣的資訊。顯示模組2140將不僅限於在此所給定的範例。換言之,已知的一般單元,諸如液晶顯示器(LCD)、發光二極體(LED)、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亦可作為顯示模組2140。使用者介面模組2150係連接至處理器2110,且使用者介面模組2150可由已知的一般使用者介面來配置,諸如鍵盤、觸控螢幕等等。
上文所述之本發明具體實施例,對應至本發明的單元、特徵與特性的預定組合。再者,除非另外提及,本發明的特性可被視為本發明的選擇性特徵。在此,本發明的每一單元或特性,亦可無需與本發明的其他單元或特性結合即可操作或施行。再者,可由結合本發明的一些單元及(或)特性來理解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此外,根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所述之作業順序可被改變。再者,本發明的任一特定具體實施例的部分配置或特性,亦可包含在本發明的另一具體實施例中(或與本發明的另一具體實施例共享),或者,本發明的任一特定具體實施例的部分配置或特性,可代替在本發明的另一具體實施例中相對的配置或特性。再者,顯然的是,未在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內明顯引用的請求項,可被結合以配置本發明的另一具體實施例,或可在本發明專利申請案提出申請後,對本發明的修正期間增加新的請求項。
在本發明說明書中,已藉由主要聚焦在基地台與終端(或使用者設備)之間的資料傳送與接收關係,來描述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有時候,在本發明說明書中描述為由基地台施行的本發明特定作業,亦可由基地台的上層節點施行。更具體而言,在由多個網路節點(包含基地台)所組成的網路中,顯然的是,為了與終端通訊而施行的多樣作業,可由基地台或除了基地台以外的B網路節點來施行。在此,用詞「基地台(BS)」可由其他用詞替換,諸如固定式基地台、B節點(Node B)、演進型B節點(eNode B;eNB)、存取點(Access Point;AP)等等。
可使用各種方法以實施上述的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例如,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可被實施為硬體、韌體或軟體型式、或為硬體、韌體及(或)軟體之組合的型式。
對於將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實施為硬體型式的情況,可使用至少一下列者來實施根據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的方法: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s)、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s;DSPs)、數位訊號處理裝置(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s;DSPDs)、可程式化邏輯裝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s;PLDs)、可程式化閘陣積體電路(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s;FPGAs)、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處理器等等。
對於將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實施為韌體或軟體型式的情況,根據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的方法可被實施為以下型式:模組、程序或施行上述功能或作業的函式。軟體碼可被儲存於記憶體單元內,且由處理器驅動。在此,記憶體單元可定位於處理器內部或外部,且記憶體單元可由使用已揭露的廣泛方法,來傳送(接收)資料至(自)處理器。
如上述,根據本發明的用於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送控制資訊的方法及其裝置,係有利於: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送端可有效地根據本發明將控制資訊編碼。此外,根據本發明的用於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送控制資訊的方法及其裝置,可應用至無線通訊系統。最特定地,本發明可應用至使用於蜂巢式系統(cellular system)的無線行動通訊設備。
本發明可被實現於另一實體配置(或形式),而不脫離本發明必要特徵的範圍與精神。因此對於所有態樣而言,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意為被瞭解並解譯為不為限制的本發明的示例性具體實施例。必須根據對本發明附加申請專利範圍合理的解譯來決定本發明的範圍,且必須屬於附加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範圍內。
因此,在本發明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可顯然得知,可對本發明進行各種修改與變化,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與範圍。因此,本發明意為包含屬於附加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範圍內之對此發明的修改與變化。
201...攪亂模組
202...調變映射器
203...轉換預編碼器
204...資源單元映射器
205...SC-FDMA訊號產生器
301...擾亂模組
302...調變映射器
303...分層映射器
304...預編碼模組
305...資源單元映射器
306...OFDMA訊號產生器
401...序列至平行轉換器
402...N點IDFT模組
403...子載波映射器
404...M點IDFT模組
405...平行至序列轉換器
406...循環字首加入模組
2100...通訊設備
2110...處理器
2120...記憶體
2130...RF模組
2140...顯示模組
2150...使用者介面模組
在此包含附加圖式,附加圖式提供對本發明更進一步的瞭解,且併入說明書以作為本申請案的一部分,附加圖式圖示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並與發明說明一同解釋本發明的原則。在附加圖式中:
第1圖圖示說明用於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3GPP)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的實體通道,3GPP LTE系統為一種行動通訊系統以及使用此系統的一般訊號傳送方法的範例;
第2圖圖示說明由使用者設備施行以傳送上行鏈路訊號的訊號處理程序;
第3圖圖示說明由基地台施行以傳送下行鏈路訊號的訊號處理程序;
第4圖圖示說明在行動通訊系統中用於傳送上行鏈路訊號的SC-FDMA方案,與用於傳送下行鏈路訊號的OFDMA方案;
第5圖圖示說明用於滿足在頻域中之單載波特徵的時域訊號映射方法;
第6圖圖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訊號處理程序,其中DFT程序輸出取樣在叢集式SC-FDMA中被映射至單載波;
第7圖與第8圖各別圖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訊號處理程序,其中DFT程序輸出取樣在叢集式SC-FDMA中被映射至多載波;
第9圖圖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的分段SC-FDMA系統中的訊號處理程序;
第10圖圖示說明用於經由上行鏈路傳送參考訊號(此後稱為RS)的訊號處理程序;
第11圖圖示說明對於正常循環字首(CP)的情況,用於傳送RS的子訊框結構;
第12圖圖示說明對於延伸循環字首(CP)的情況,用於傳送RS的子訊框結構;
第13圖圖示說明圖示對於上行鏈路共享頻道之傳送通道的處理程序的方塊圖;
第14圖圖示說明用於上行鏈路資料與控制通道的實體資源映射方法;
第15圖圖示說明圖示用於在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內有效率地使資料與控制通道多工之方法的流程圖;
第16圖圖示說明圖示用於產生資料與控制通道之傳送訊號之方法的方塊圖;
第17圖圖示說明字碼至分層映射方法;
第18圖圖示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二具體實施例之,用於將資訊資料分組以應用雙RM編碼方案的方法;
第19圖圖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具體實施例之,另一種用於將資訊資料分組以應用雙RM編碼方案的方法;
第20圖圖示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二具體實施例之用於雙RM編碼的編碼鏈;
第21圖圖示說明圖示根據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之通訊設備之結構的方塊圖。

Claims (12)

  1. 一種藉由使用一李得米勒(Reed-Muller;RM)編碼方案以在一無線通訊系統中傳送資訊資料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計算用於傳送該資訊資料的資源單元的一數量;在該資訊資料的一位元大小O 係大於或等於一預定數量時,將該資訊資料的雙數編號位元分配至第一資訊資料,且將該資訊資料的單數編號位元分配至第二資訊資料;藉由使用該RM編碼方案,編碼該第一資訊資料與該第二資訊資料之每一者;串聯該經編碼第一資訊資料與該經編碼第二資訊資料;以及藉由使用該等所計算出之數量的資源單元,傳送該經串聯資料,其中對於該等資源單元的數量的一最小值Q 'min ,係由對應於該第一資訊資料的該等資源單元的數量的一最小值Q 'min_1 ,以及對應於該第二資訊資料的該等資源單元的數量的一最小值Q 'min_2 的一總和來界定,其中對應於該第一資訊資料的該等資源單元的該數量的該最小值Q 'min_1 ,以及對應於該第二資訊資料的該等資源單元的該數量的該最小值Q 'min_2 ,係由下列方程式A來界定: <方程式A>其中Q m 指示根據一調變階數的每符元位元大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資訊資料對應至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且其中係經由一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送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預定數量為12位元。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經編碼第一資訊資料與該經編碼第二資訊資料的每一位元大小為32位元。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包含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HARQ)-肯定回應確認/否定回應確認(Acknowledgment/Negative Acknowledgment;ACK/NACK)資料或一等級指示(Rank Indicator;RI)。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該資訊資料對應至o 0 ,o 1 ,o 2 ,…,o Q -1Q 為該資訊資料的該位元大小時,且一RM編碼器的輸入資料對應至b 0 ,b 1 ,b 2 ,…,b Q -1 時,對應至該第一資訊資料的輸入資料與對應至該第二資訊資料的輸入資料係由下列方程式B來界定,<方程式B>b i /2 =o i 其中i 為一偶數,其中i 為一奇數。
  7. 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的傳送裝置,該傳送裝置包含:一處理器,該處理器經配置以計算用於傳送資訊資料的資源單元的一數量,在該資訊資料的一位元大小係大於或等於一預定數量時,將該資訊資料的雙數編號位元分配為第一資訊資料,且將該資訊資料的單數編號位元分配為第二資訊資料,並藉由使用一一李得米勒(Reed-Muller;RM)編碼方案編碼該第一資訊資料與該第二資訊資料之每一者,以及串聯該經編碼第一資訊資料與該經編碼第二資訊資料;以及一傳送模組,該傳送模組經配置以藉由使用該等所計算出之數量的資源單元,傳送該經串聯資料,其中對於該等資源單元的數量的一最小值Q 'min ,係由對應於該第一資訊資料的該等資源單元的數量的一最 小值Q 'min_1 ,以及對應於該第二資訊資料的該等資源單元的數量的一最小值Q 'min_2 的一總和來界定,其中對應於該第一資訊資料的該等資源單元的該數量的該最小值Q 'min_1 ,以及對應於該第二資訊資料的該等資源單元的該數量的該最小值Q 'min_2 ,係由下列方程式A來界定:<方程式A>其中Q m 指示根據一調變階數的每符元位元大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傳送裝置,其中該資訊資料對應至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且其中係經由一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送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傳送裝置,其中該預定數量為12位元。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傳送裝置,其中該經編碼第一資訊資料與該經編碼第二資訊資料的每一位元大小為32位元。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傳送裝置,其中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包含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HARQ)-肯定回應確認/否定回應確認(Acknowledgment/Negative Acknowledgment;ACK/NACK)資料或一等級指示(Rank Indicator;RI)。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傳送裝置,其中在該資訊資料對應至o 0 ,o 1 ,o 2 ,…,o Q -1Q 為該資訊資料的該位元大小時,且一RM編碼器的輸入資料對應至b 0 ,b 1 ,b 2 ,…,b Q -1 時,對應至該第一資訊資料的輸入資料與對應至該第二資訊資料的輸入資料係由下列方程式B來界定,<方程式B>b i /2 =o i 其中i 為一偶數,其中i 為一奇數。
TW100114922A 2010-08-20 2011-04-28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送控制資訊的方法及其裝置 TWI4872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7528810P 2010-08-20 2010-08-20
US37616410P 2010-08-23 2010-08-23
US37699610P 2010-08-25 2010-08-25
US38701110P 2010-09-28 2010-09-28
US39248610P 2010-10-13 2010-10-13
US40615310P 2010-10-24 2010-10-24
US40656210P 2010-10-25 2010-10-25
US40789110P 2010-10-28 2010-10-28
US40996010P 2010-11-04 2010-11-04
US41279210P 2010-11-12 2010-11-12
US41393410P 2010-11-15 2010-11-15
US41437710P 2010-11-16 2010-11-16
KR1020110027554A KR101846166B1 (ko) 2010-08-20 2011-03-28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0205A TW201210205A (en) 2012-03-01
TWI487292B true TWI487292B (zh) 2015-06-01

Family

ID=45839854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4924A TWI485993B (zh) 2010-08-20 2011-04-28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送控制資訊的方法及其裝置
TW100114919A TWI467981B (zh) 2010-08-20 2011-04-28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送控制資訊的方法及其裝置
TW100114918A TWI465047B (zh) 2010-08-20 2011-04-28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送控制資訊的方法及其裝置
TW100114922A TWI487292B (zh) 2010-08-20 2011-04-28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送控制資訊的方法及其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4924A TWI485993B (zh) 2010-08-20 2011-04-28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送控制資訊的方法及其裝置
TW100114919A TWI467981B (zh) 2010-08-20 2011-04-28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送控制資訊的方法及其裝置
TW100114918A TWI465047B (zh) 2010-08-20 2011-04-28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送控制資訊的方法及其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4) JP5268200B2 (zh)
KR (4) KR101846165B1 (zh)
TW (4) TWI4859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29873B1 (en) * 2010-11-03 2019-05-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ing of harq-ack transmission in tdd systems with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1368751B1 (ko) 2012-02-22 2014-03-03 삼성메디슨 주식회사 영상 진단 장치를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이동 단말, 및 영상 진단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영상 진단 장치
EP2821250B1 (en) 2012-02-29 2017-04-19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IN2014DN07459A (zh) 2012-02-29 2015-04-24 Bridgestone Corp
WO2013137682A1 (ko) * 2012-03-16 2013-09-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020798A1 (ja) * 2012-07-31 2014-02-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並びにharq応答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BR112018068950B1 (pt) 2016-03-30 2023-1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étodo de processar informações, dispositivo terminal, dispositivo de rede, e mídia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CN108886782B (zh) * 2016-03-31 2023-05-23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载波操作方法与用户设备
US10716105B2 (en) 2017-02-14 2020-07-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and a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1228398B2 (en) 2017-04-18 2022-01-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ate match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8231626A1 (en) * 2017-06-14 2018-12-20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apparatus, systems, architectures and interfaces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transmission via uplink shared data channel
KR20210102745A (ko) * 2020-02-12 2021-08-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및 제어 신호 송수신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49496A1 (en) * 2001-04-17 2002-10-17 Anand Dabak Interleaved coder and method
US20090201875A1 (en) * 2006-11-01 2009-08-13 Hajime Hasegawa Device And Method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US20090286482A1 (en) * 2008-05-15 2009-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atia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schem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66727A (ja) * 1989-04-07 1990-10-31 Toshiba Corp ディジタル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に用いられる誤り訂正回路
US5862182A (en) * 1996-07-30 1999-01-1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OFDM digit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complementary codes
KR100421164B1 (ko) * 2000-06-12 2004-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전송율 정보 부호화 및 복호화 장치 및 방법
JP3713008B2 (ja) * 2002-09-30 2005-11-02 長野計器株式会社 歪み量検出装置の製造方法
GB2401516A (en) * 2003-04-17 2004-11-10 Univ Southampton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reduction by subtracting shaped pulses from a baseband signal
US7418832B2 (en) * 2003-10-21 2008-09-02 William R Ferrono Portable mister for adjusting ambient temperature
EP1873948B1 (en) * 2005-04-18 2013-01-2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ending station, receiving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477593B2 (en) * 2006-07-28 2013-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signaling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073062B2 (en) * 2007-02-08 2011-12-06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DK2192714T3 (en) * 2007-07-06 2015-10-19 Huawei Tech Co Ltd HARQ communication method,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station device thereof.
US9130712B2 (en) * 2008-02-29 2015-09-08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Physical channel segmen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178237A1 (en) * 2008-10-20 2010-04-21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signalling information
KR20100083440A (ko) * 2009-01-13 2010-07-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전송 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송신 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49496A1 (en) * 2001-04-17 2002-10-17 Anand Dabak Interleaved coder and method
US20090201875A1 (en) * 2006-11-01 2009-08-13 Hajime Hasegawa Device And Method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US20090286482A1 (en) * 2008-05-15 2009-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atia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schem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0276A (en) 2012-03-01
TWI485993B (zh) 2015-05-21
KR101846164B1 (ko) 2018-04-06
TW201210205A (en) 2012-03-01
KR20120018051A (ko) 2012-02-29
TW201210206A (en) 2012-03-01
KR20120018052A (ko) 2012-02-29
JP5268200B2 (ja) 2013-08-21
TWI467981B (zh) 2015-01-01
TW201210204A (en) 2012-03-01
JP5268201B2 (ja) 2013-08-21
JP5367015B2 (ja) 2013-12-11
TWI465047B (zh) 2014-12-11
KR20120018054A (ko) 2012-02-29
JP2012044644A (ja) 2012-03-01
KR20120018053A (ko) 2012-02-29
JP2012044645A (ja) 2012-03-01
JP2012044643A (ja) 2012-03-01
KR101846167B1 (ko) 2018-04-06
JP5367014B2 (ja) 2013-12-11
JP2012044642A (ja) 2012-03-01
KR101846166B1 (ko) 2018-04-06
KR101846165B1 (ko) 2018-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7292B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送控制資訊的方法及其裝置
USRE48628E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9325481B2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channel interleaving in a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KR101422041B1 (ko)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의 변조 차수 결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120093760A (ko)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채널품질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US9113459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120044883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2057480A2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1152659A2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100954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spons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KR20110073189A (ko) 다중 안테나를 지원하는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와 제어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