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9854B -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oogle Patents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n integrated circuit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79854B TWI479854B TW100135440A TW100135440A TWI479854B TW I479854 B TWI479854 B TW I479854B TW 100135440 A TW100135440 A TW 100135440A TW 100135440 A TW100135440 A TW 100135440A TW I479854 B TWI479854 B TW I47985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channel
- uplink control
- station device
- downlink
- physical uplink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基地台裝置及行動台裝置之行動通信系統、通信方法及積體電路。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係進行以發展W-CDMA(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寬頻分碼多工存取)與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行動通信系統)之網路為基礎的行動通信系統之規格之研究‧作成的項目。於3GPP中,W-CDMA方式作為第3代蜂巢式行動通信方式而被標準化,並依序開始提供服務。又,使通信速度進一步高速化之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封包存取)亦被標準化,並開始提供服務。於3GPP中,與第3代無線存取技術之進化(以下,稱為「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或「EUTRA(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進通用陸地無線存取)」)、及利用更寬頻之頻帶,而實現更高速之資料之收發的行動通信系統(以下,稱為「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進階長期演進)」或「Advanced-EUTRA,進階演進通用陸地無線存取」)相關之研究不斷取得進展。
作為LTE中之通信方式,正對使用互相正交之副載波來進行使用者多工化之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分頻多工存取)方式、及SC-FDMA(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單載波分頻多工存取)方式進行研究。即,在下行鏈路中,提出有作為多載波通信方式之OFDMA方式,在上行鏈路中,提出有作為單載波通信方式之SC-FDMA方式。
另一方面,作為LTE-A中之通信方式,除在下行鏈路中提出OFDMA方式,在上行鏈路中提出SC-FDMA方式以外,亦研究導入Clustered-SC-FDMA(亦稱為Clustered-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群集單載波分頻多工存取)、DFT-s-OFDM with Spectrum Division Control、DFT-precoded OFDM)方式。此處,於LTE及LTE-A中,作為上行鏈路之通信方式而提出之SC-FDMA方式、Clustered-SC-FDMA方式具有如下特徵:可於單載波通信方式之特性上(藉由單載波特性),將發送資料(資訊)時之PAPR(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峰值功率對平均功率比、發送功率)抑制得較低。
又,於LTE-A中,研究複合使用具有與LTE相同之通道構造之連續及/或不連續之複數個頻帶(亦可稱為載波)(以下,稱為「小區(Cell)」或「分量載波(CC:Component Carrier)」),作為1個寬頻之頻帶而運用(稱為小區聚合:Cell aggregation或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進而,為使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更靈活地使用寬頻之頻帶而進行通信,亦提出有將下行鏈路之通信中所使用之頻帶與上行鏈路之通信中所使用之頻帶設為不同之頻寬(非對稱小區聚合:Asymmetric cell aggregation或非對稱頻帶聚合:Asymmetric carrier aggregation)(非專利文獻1)。
又,於LTE-A中,提出有基地台裝置應用MIMO SM(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patial Multiplexing,多輸入多輸出空間多工),而將下行鏈路傳輸區塊(Downlink TB:Downlink Transport Block)發送至行動台裝置(非專利文獻2)。此處,所謂MIMO SM,係指如下技術:相對於藉由複數個發送天線埠及複數個接收天線埠而實現之複數個空間次元之通道對複數個信號進行多工而進行收發。此處,所謂天線埠,係表示信號處理中所使用之邏輯性天線,1個天線埠既可藉由1根實體性天線構成,亦可藉由複數根實體性天線構成。又,1個發送天線埠亦可與1個參照信號相對應。
例如,基地台裝置可於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中應用MIMO SM,而將對於複數個(例如,至多2個)下行鏈路共用通道(DL-SCH:Downlink Shared Channel)之傳輸區塊發送至行動台裝置。即,基地台裝置於PDSCH中應用MIMO SM,而以複數個(例如,2個)碼字(CW:Code Word)發送至行動台裝置。
進而,於LTE-A中,作為行動台裝置將表示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HARQ(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中之ACK/NACK(肯定回應:Posi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回應:Negative Acknowledgement,ACK信號或NACK信號)的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之方法,提出有藉由通道選擇(Channel Selection)來發送表示ACK/NACK之資訊(非專利文獻3)。
[非專利文獻1]「Carrier aggregation in LTE-Advanced」,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3bis,R1-082468,June 30-July 4,2008。
[非專利文獻2]「3GPP TR36.814 v9.0.0(2010-03)」,March 30,2010。
[非專利文獻3]「Mapping Table for Rel.10 Channel Selection for CA」,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2,R1-104926,August 23-27,2010。
然而,於先前之技術中,於基地台裝置應用MIMO SM而發送複數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時,藉由基地台裝置如何分配行動台裝置為發送表示對於複數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而使用之上行鏈路資源的情況並不明確。
本發明係鑒於此種情況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於基地台裝置發送複數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時,有效地決定行動台裝置為發送表示對於複數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而使用之上行鏈路資源的行動通信系統、行動台裝置、基地台裝置、通信方法及積體電路。
(1)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採取如下手段。即,本發明之行動通信系統之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使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信者;上述基地台裝置對上述服務小區之各者設定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上述行動台裝置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主小區中檢測到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決定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使用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予以決定。
(2)又,本發明之行動通信系統之特徵在於: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個對應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另一個對應於對上述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加1者。
(3)又,本發明之行動通信系統之特徵在於:上述行動台裝置使用選自包含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將與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相關之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4)又,本發明之行動通信系統之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使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信者;上述基地台裝置對上述服務小區之各者設定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上述行動台裝置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輔小區中檢測到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決定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按照以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中所設定的1個值予以決定。
(5)又,本發明之行動通信系統之特徵在於: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個係自設定有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第1組中予以決定,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另一個係自設定有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第2組中予以決定。
(6)又,本發明之行動通信系統之特徵在於:上述第1組中所設定之上述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與上述第2組中所設定之上述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使用由上述基地台裝置發送之上位層之信號予以設定。
(7)又,本發明之行動通信系統之特徵在於:上述第1組中所設定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數量為4個,上述第2組中所設定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數量為4個。
(8)又,本發明之行動通信系統之特徵在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係對於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功率控制命令之欄位。
(9)又,本發明之行動通信系統之特徵在於:上述行動台裝置使用選自包含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將與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相關之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10)又,本發明之行動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信者;其包括如下機構: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主小區中檢測到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決定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使用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予以決定。
(11)又,本發明之行動台裝置之特徵在於: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個對應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另一個對應於對上述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加1者。
(12)又,本發明之行動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機構:使用選自包含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將與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相關之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13)又,本發明之行動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信者;其包括如下機構: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輔小區中檢測到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決定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按照以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中所設定的1個值予以決定。
(14)又,本發明之行動台裝置之特徵在於: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個係自設定有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第1組中予以決定,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另一個係自設定有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第2組中予以決定。
(15)又,本發明之行動台裝置之特徵在於:上述第1組中所設定之上述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與上述第2組中所設定之上述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使用由上述基地台裝置發送之上位層之信號予以設定。
(16)又,本發明之行動台裝置之特徵在於:上述第1組中所設定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數量為4個,上述第2組中所設定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數量為4個。
(17)又,本發明之行動台裝置之特徵在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命令之欄位係對於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功率控制之欄位。
(18)又,本發明之行動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機構:使用選自包含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將與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相關之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19)又,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信者;其包括如下機構:對上述服務小區之各者設定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以及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主小區中發送有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使用藉由上述行動台裝置選自包含由上述行動台裝置所決定之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與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相關之資訊;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使用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予以決定。
(20)又,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之特徵在於: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個對應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另一個對應於對上述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加1者。
(21)又,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信者;其包括如下機構:對上述服務小區之各者設定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以及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輔小區中發送有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使用藉由上述行動台裝置選自包含由上述行動台裝置所決定之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與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相關之資訊;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按照以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中所設定的1個值予以決定。
(22)又,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之特徵在於: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個係自設定有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第1組中予以決定,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另一個係自設定有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第2組中予以決定。
(23)又,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機構:使用上位層之信號設定上述第1組中所設定之上述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與上述第2組中所設定之上述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
(24)又,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之特徵在於:上述第1組中所設定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數量為4個,上述第2組中所設定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數量為4個。
(25)又,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之特徵在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係對於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功率控制命令之欄位。
(26)又,本發明之通信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信之行動台裝置之通信方法;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主小區中檢測到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決定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使用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予以決定。
(27)又,本發明之通信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個對應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另一個對應於對上述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加1者。
(28)又,本發明之通信方法之特徵在於:使用選自包含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將與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相關之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29)又,本發明之通信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信之行動台裝置之通信方法;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輔小區中檢測到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決定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按照以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中所設定的1個值予以決定。
(30)又,本發明之通信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個係自設定有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第1組中予以決定,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另一個係自設定有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第2組中予以決定。
(31)又,本發明之通信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第1組中所設定之上述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與上述第2組中所設定之上述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使用由上述基地台裝置發送之上位層之信號予以設定。
(32)又,本發明之通信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第1組中所設定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數量為4個,上述第2組中所設定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數量為4個。
(33)又,本發明之通信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係對於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功率控制命令之欄位。
(34)又,本發明之通信方法之特徵在於:使用選自包含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將與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相關之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35)又,本發明之通信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信之基地台裝置之通信方法;且,對上述服務小區之各者設定下行鏈路發送模式;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主小區中發送有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使用藉由上述行動台裝置選自包含由上述行動台裝置所決定之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表示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使用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予以決定。
(36)又,本發明之通信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個對應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另一個對應於對上述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加1者。
(37)又,本發明之通信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信之基地台裝置之通信方法;且,對上述服務小區之各者設定下行鏈路發送模式;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輔小區中發送有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使用藉由上述行動台裝置選自包含由上述行動台裝置所決定之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與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相關之資訊;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按照以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中所設定的1個值予以決定。
(38)又,本發明之通信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個係自設定有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第1組中予以決定,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另一個係自設定有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第2組中予以決定。
(39)又,本發明之通信方法之特徵在於:使用上位層之信號設定上述第1組中所設定之上述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與上述第2組中所設定之上述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
(40)又,本發明之通信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第1組中所設定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數量為4個,上述第2組中所設定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數量為4個。
(41)又,本發明之通信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係對於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功率控制命令之欄位。
(42)又,本發明之積體電路之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信之行動台裝置中所安裝者;且,其使上述行動台裝置發揮如下功能: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主小區中檢測到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決定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使用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予以決定。
(43)又,本發明之積體電路之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信之行動台裝置中所安裝者;且,其使上述行動台裝置發揮如下功能: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輔小區中檢測到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決定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按照以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中所設定的1個值予以決定。
(44)又,本發明之積體電路之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信之基地台裝置中所安裝者;且,其使上述基地台裝置發揮如下功能:對上述服務小區之各者設定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以及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主小區中發送有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使用藉由上述行動台裝置選自包含由上述行動台裝置所決定之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表示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使用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予以決定。
(45)又,本發明之積體電路之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信之基地台裝置中所安裝者;且,其使上述基地台裝置發揮如下功能:對上述服務小區之各者設定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以及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輔小區中發送有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使用藉由上述行動台裝置選自包含由上述行動台裝置所決定之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與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相關之資訊;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按照以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中所設定的1個值予以決定。
本發明於基地台裝置發送複數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時,可有效地決定行動台裝置為發送表示對於複數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而使用之上行鏈路資源。
其次,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之通道之一構成例的圖。下行鏈路之實體通道係由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等構成。上行鏈路之實體通道係由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等構成。
PDCCH係為將PDSCH之資源分配、對於下行鏈路資料之HARQ處理資訊、及PUSCH之資源分配等通知(指定)給行動台裝置200-1~200-3(以下,亦將行動台裝置200-1~200-3合併表示為行動台裝置200)而使用之通道。PDCCH包含複數個控制通道要素(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行動台裝置200藉由檢測包含CCE之PDCCH,而接收來自基地台裝置100之PDCCH。該CCE係由分散於頻率、時間區域內之複數個資源要素組(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亦稱為mini-CCE)構成。此處,所謂資源要素,係由1個OFDM符號(時間成分)、1個副載波(頻率成分)所構成之單位資源。
又,PDCCH係針對每一個行動台裝置200且針對每一種類別分別進行編碼(Separate Coding)。即,行動台裝置200檢測複數個PDCCH,而取得下行鏈路之資源分配、或上行鏈路之資源分配、或其他控制資訊。對各PDCCH賦予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環冗餘檢查),且行動台裝置200對可能構成PDCCH之CCE之各者之設置進行CRC,將CRC成功之PDCCH作為發送至本裝置之PDCCH而取得。此亦稱為盲解碼(blind decoding),且可能構成行動台裝置200進行盲解碼之PDCCH的CCE之設置之範圍係稱為檢索區域(Search Space)。即,行動台裝置200對檢索區域內之CCE進行盲解碼,而進行發送至本裝置之PDCCH之檢測。
行動台裝置200於發送至本裝置之PDCCH中包含PDSCH之資源分配之情形時,根據由來自基地台裝置100之PDCCH所指示之資源分配,使用PDSCH,而接收下行鏈路信號(下行鏈路資料(對於下行鏈路共用通道(DL-SCH)之傳輸區塊)及/或下行鏈路控制資料(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即,該PDCCH亦可稱為進行對於下行鏈路之資源分配之信號(亦稱為下行鏈路授予(Downlink grant)或下行鏈路分配(Downlink assignment))。
又,行動台裝置200於發送至本裝置之PDCCH中包含PUSCH之資源分配之情形時,根據由來自基地台裝置100之PDCCH所指示之資源分配,使用PUSCH,而發送上行鏈路信號(上行鏈路資料(對於上行鏈路共用通道(UL-SCH)之傳輸區塊)及/或上行鏈路控制資料(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即,該PDCCH亦可稱為許可對於上行鏈路之資料發送之信號(亦稱為上行鏈路授予(Uplink grant)或上行鏈路分配(Uplink assignment))。
PDCCH係用以發送下行鏈路分配或上行鏈路分配等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鏈路分配係由分配基地台裝置100向行動台裝置200發送之PDSCH之資源之資訊等構成(包含)。又,上行鏈路分配係由分配行動台裝置200向基地台裝置100發送之PUSCH之資源之資訊等構成(包含)。1個下行鏈路分配包含分配某一小區之1個PDSCH之資源之資訊,又,1個上行鏈路分配包含分配某一小區之1個PUSCH之資源之資訊。
此處,於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中準備複數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DCI格式)。不同之DCI格式用於不同之目的。DCI格式係根據映對至DCI格式之複數個欄位之尺寸及順序、映對至欄位之資訊之種類等進行定義。
例如,作為用作下行鏈路分配之DCI格式,定義於PDSCH係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以單天線埠進行發送(例如,發送1個PDSCH碼字(1個傳輸區塊))之情形時所使用之DCI格式1/1A。又,例如,作為用作下行鏈路分配之DCI格式,定義於PDSCH係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以多天線埠進行發送(例如,發送至多2個PDSCH碼字(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情形時所使用之DCI格式2等。
例如,用作下行鏈路分配之DCI格式1/1A中包含表示PDSCH之資源分配之資訊、表示調變編碼方式之資訊(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調變編碼方式)資訊)、新資料指示符(New data indicator)、及對於PUCCH之TPC命令(TPC(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傳輸功率控制)command for PUCCH)等。
又,例如,用作下行鏈路分配之DCI格式2中包含表示PDSCH之資源分配之資訊、表示對於第1碼字(第1傳輸區塊)之調變編碼方式之資訊(MCS資訊1)、表示對於第2碼字(第2傳輸區塊)之調變編碼方式之資訊(MCS資訊2)、對於第1碼字(第1傳輸區塊)之新資料指示符(New data indicator1)、對於第2碼字(第2傳輸區塊)之新資料指示符(New data indicator2)、及對於PUCCH之TPC命令(TPC command for PUCCH)等。
PDSCH係為發送下行鏈路資料(對於下行鏈路共用通道(DL-SCH)之傳輸區塊)或尋呼資訊(尋呼通道:PCH(Paging Channel))而使用之通道。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藉由PDCCH而分配之PDSCH,將下行鏈路傳輸區塊(對於下行鏈路共用通道(DL-SCH)之傳輸區塊)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
此處,所謂下行鏈路資料,例如,表示使用者資料,DL-SCH為傳輸通道。又,以PDSCH發送下行鏈路資料(DL-SCH)之單位係稱為傳輸區塊(TB:Transport Block),傳輸區塊為於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體存取控制)層進行處理之單位。於DL-SCH中,支持HARQ、動態適應無線鏈路控制,又,可利用波束成形(Beamforming)。DL-SCH支持動態之資源分配、及準靜態之資源分配。
此處,傳輸區塊係於實體層中與碼字(CW:Code Word)建立關聯。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可於PDSCH中應用MIMO SM,而以2個碼字進行發送。
PUSCH主要係為發送上行鏈路資料(對於上行鏈路共用通道(UL-SCH)之傳輸區塊)而使用之通道。行動台裝置200使用藉由自基地台裝置100發送之PDCCH而分配之PUSCH,將上行鏈路傳輸區塊(對於上行鏈路共用通道(UL-SCH)之傳輸區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基地台裝置100於已對行動台裝置200進行排程之情形時,亦使用PUSCH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此處,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中包含通道狀態資訊(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或通道品質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或預編碼矩陣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或階層指示符(RI:Rank Indicator)。又,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中包含表示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亦可為DL-SCH)之HARQ中之ACK/NACK的資訊。又,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中包含請求用以使行動台裝置200發送上行鏈路資料之資源之分配(請求UL-SCH中之發送)的排程請求(SR:Scheduling Request)。
此處,所謂上行鏈路資料,例如,表示使用者資料,UL-SCH為傳輸通道。又,以PUSCH發送上行鏈路資料(UL-SCH)之單位係稱為傳輸區塊(TB:Transport Block),傳輸區塊為於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層進行處理之單位。又,PUSCH為由時間區域、頻率區域定義(構成)之實體通道。於UL-SCH中,支持HARQ、動態適應無線鏈路控制,又,可利用波束成形。UL-SCH支持動態之資源分配、及準靜態之資源分配。
又,上行鏈路資料(UL-SCH)及下行鏈路資料(DL-SCH)中亦可包含在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之間進行切換之無線資源控制信號(以下,稱為「RRC信號:Radio Resource Control Signaling」)。又,上行鏈路資料(UL-SCH)及下行鏈路資料(DL-SCH)中亦可包含在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之間進行切換之MAC(Medium Access Control)控制要素。
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於上位層(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層)中收發RRC信號。又,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於上位層(媒體存取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層)中收發MAC控制要素。
PUCCH係為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而使用之通道。此處,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中包含通道狀態資訊(CSI)、或通道品質指示符(CQI)、或預編碼矩陣指示符(PMI)、或階層指示符(RI)。又,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中包含表示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DL-SCH)之HARQ中之ACK/NACK的資訊。又,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中包含請求用以使行動台裝置200發送上行鏈路資料之資源之分配(請求UL-SCH中之發送)的排程請求(SR)。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基地台裝置100之概略構成的方塊圖。基地台裝置100係包含資料控制部101、發送資料調變部102、無線部103、排程部104、通道推斷部105、接收資料解調部106、資料擷取部107、上位層108、及天線109而構成。又,由無線部103、排程部104、通道推斷部105、接收資料解調部106、資料擷取部107、上位層108及天線109構成接收部,由資料控制部101、發送資料調變部102、無線部103、排程部104、上位層108及天線109構成發送部。
以天線109、無線部103、通道推斷部105、接收資料解調部106、資料擷取部107進行上行鏈路之實體層之處理。以天線109、無線部103、發送資料調變部102、資料控制部101進行下行鏈路之實體層之處理。
資料控制部101自排程部104接收傳輸通道。資料控制部101基於自排程部104輸入之排程資訊,而將傳輸通道、與實體層中所生成之信號及通道映對至實體通道。如上所述般經映對之各資料係輸出至發送資料調變部102。
發送資料調變部102將發送資料調變為OFDM方式。發送資料調變部102基於來自排程部104之排程資訊、或與各PRB相對應之調變方式及編碼方式,對自資料控制部101輸入之資料進行資料調變、編碼、輸入信號之串聯/並聯變換、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逆高速傅立葉變換)處理、CP(Cyclic Prefix,循環首碼)插入、及過濾等信號處理,而生成發送資料,並將其輸出至無線部103。此處,排程資訊中包含下行鏈路實體資源區塊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分配資訊,例如,包含頻率、時間之實體資源區塊位置資訊,與各PRB相對應之調變方式及編碼方式中包含例如調變方式: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調幅)、編碼率:2/3編碼率等資訊。
無線部103將自發送資料調變部102輸入之調變資料上轉換為無線頻率而生成無線信號,並經由天線109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又,無線部103經由天線109接收來自行動台裝置200之上行鏈路之無線信號,並下轉換為基頻信號,而將接收資料輸出至通道推斷部105與接收資料解調部106。
排程部104進行媒體存取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層之處理。排程部104進行邏輯通道與傳輸通道之映對、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之排程(HARQ處理、傳輸格式之選擇等)等。排程部104為統合控制各實體層之處理部,而存在排程部104與天線109、無線部103、通道推斷部105、接收資料解調部106、資料控制部101、發送資料調變部102及資料擷取部107之間之介面(然未圖示)。
排程部104於下行鏈路之排程中,基於自行動台裝置200接收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CSI、CQI、PMI、RI、或表示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排程請求等)、或各行動台裝置200可使用之PRB之資訊、或緩衝狀況、或自上位層108輸入之排程資訊等,進行用以調變各資料之下行鏈路之傳輸格式(發送形態,即,實體資源區塊之分配及調變方式以及編碼方式等)之選定處理及HARQ中之重傳控制及下行鏈路中所使用之排程資訊之生成。該等下行鏈路之排程中所使用之排程資訊係輸出至資料控制部101。
又,排程部104於上行鏈路之排程中,基於通道推斷部105輸出之上行鏈路之通道狀態(無線傳播路徑狀態)之推斷結果、來自行動台裝置200之資源分配請求、各行動台裝置200可使用之PRB之資訊、自上位層108輸入之排程資訊等,進行用以調變各資料之上行鏈路之傳輸格式(發送形態,即,實體資源區塊之分配及調變方式以及編碼方式等)之選定處理及上行鏈路之排程中所使用之排程資訊之生成。該等上行鏈路之排程中所使用之排程資訊係輸出至資料控制部101。
又,排程部104將自上位層108輸入之下行鏈路之邏輯通道映對至傳輸通道,並輸出至資料控制部101。又,排程部104於視需要對自資料擷取部107輸入之於上行鏈路中取得之控制資料與傳輸通道進行處理後,映對至上行鏈路之邏輯通道,並輸出至上位層108。
通道推斷部105為對上行鏈路資料進行解調,而根據上行鏈路解調用參照信號(UDRS:Uplink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推斷上行鏈路之通道狀態,並將其推斷結果輸出至接收資料解調部106。又,為進行上行鏈路之排程,而根據上行鏈路測定用參照信號(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推斷上行鏈路之通道狀態,並將其推斷結果輸出至排程部104。
接收資料解調部106兼為對經調變為OFDM方式、及/或SC-FDMA方式之接收資料進行解調之OFDM解調部及/或DFT-Spread-OFDM(DFT-S-OFDM)解調部。接收資料解調部106基於自通道推斷部105輸入之上行鏈路之通道狀態推斷結果,對自無線部103輸入之調變資料進行DFT變換、副載波映對、IFFT變換、過濾等信號處理,而實施解調處理,並輸出至資料擷取部107。
資料擷取部107對自接收資料解調部106輸入之資料確認正誤,並且將確認結果(ACK或NACK)輸出至排程部104。又,資料擷取部107由自接收資料解調部106輸入之資料分離為傳輸通道與實體層之控制資料,而輸出至排程部104。經分離所得之控制資料中包含自行動台裝置200發送之CSI、CQI、PMI、RI、或表示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或排程請求等。
上位層108進行封包資料聚合協定(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層、無線鏈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層、無線資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層之處理。上位層108為統合控制下位層之處理部,而存在上位層108與排程部104、天線109、無線部103、通道推斷部105、接收資料解調部106、資料控制部101、發送資料調變部102及資料擷取部107之間之介面(然未圖示)。
上位層108包含無線資源控制部110(亦稱為控制部)。又,無線資源控制部110進行各種設定資訊之管理、系統資訊之管理、尋呼控制、各行動台裝置200之通信狀態之管理、切換等移動管理、每一個行動台裝置200之緩衝狀況之管理、單播及多播承載之連接設定之管理、及行動台指示符(UEID(User Equipment Identifier Code,終端標識碼))之管理等。上位層108進行向其他基地台裝置100之資訊及向上位節點之資訊之授受。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行動台裝置200之概略構成的方塊圖。行動台裝置200係包括資料控制部201、發送資料調變部202、無線部203、排程部204、通道推斷部205、接收資料解調部206、資料擷取部207、上位層208、及天線209而構成。又,由資料控制部201、發送資料調變部202、無線部203、排程部204、上位層208、天線209構成發送部,由無線部203、排程部204、通道推斷部205、接收資料解調部206、資料擷取部207、上位層208、天線209構成接收部。
以資料控制部201、發送資料調變部202、無線部203進行上行鏈路之實體層之處理。以無線部203、通道推斷部205、接收資料解調部206、資料擷取部207進行下行鏈路之實體層之處理。
資料控制部201自排程部204接收傳輸通道。基於自排程部204輸入之排程資訊,而將傳輸通道、與實體層中所生成之信號及通道映對至實體通道。如此經映對之各資料係輸出至發送資料調變部202。
發送資料調變部202將發送資料調變為OFDM方式、及/或SC-FDMA方式。發送資料調變部202對自資料控制部201輸入之資料進行資料調變、DFT(離散傅立葉變換)處理、副載波映對、IFFT(逆高速傅立葉變換)處理、CP插入、過濾等信號處理,而生成發送資料,並輸出至無線部203。
無線部203將自發送資料調變部202輸入之調變資料上轉換為無線頻率而生成無線信號,並經由天線209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又,無線部203經由天線209接收以來自基地台裝置100之下行鏈路之資料進行調變而得之無線信號,並下轉換為基頻信號,而將接收資料輸出至通道推斷部205及接收資料解調部206。
排程部204進行媒體存取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層之處理。排程部204進行邏輯通道與傳輸通道之映對、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之排程(HARQ處理、傳輸格式之選擇等)等。排程部204為統合控制各實體層之處理部,而存在排程部204與天線209、資料控制部201、發送資料調變部202、通道推斷部205、接收資料解調部206、資料擷取部207及無線部203之間之介面(惟未圖示)。
排程部204於下行鏈路之排程中,基於來自基地台裝置100或上位層208之排程資訊(傳輸格式或HARQ重傳資訊)等,進行傳輸通道及實體信號以及實體通道之接收控制、HARQ重傳控制及下行鏈路之排程中所使用之排程資訊之生成。該等下行鏈路之排程中所使用之排程資訊係輸出至資料控制部201。
排程部204於上行鏈路之排程中,基於自上位層208輸入之上行鏈路之緩衝狀況、自資料擷取部207輸入之來自基地台裝置100之上行鏈路之排程資訊(傳輸格式或HARQ重傳資訊等)、及自上位層208輸入之排程資訊等,進行用以將自上位層208輸入之上行鏈路之邏輯通道映對至傳輸通道之排程處理及上行鏈路之排程中所使用之排程資訊之生成。再者,關於上行鏈路之傳輸格式,乃利用自基地台裝置100通知之資訊。該等排程資訊係輸出至資料控制部201。
又,排程部204將自上位層208輸入之上行鏈路之邏輯通道映對至傳輸通道,並輸出至資料控制部201。又,排程部204亦將自通道推斷部205輸入之CSI、或CQI、或PMI、或RI、或者自資料擷取部207輸入之CRC檢查之確認結果輸出至資料控制部201。又,排程部204於視需要將自資料擷取部207輸入之下行鏈路中所取得之控制資料與傳輸通道進行處理後,映對至下行鏈路之邏輯通道,並輸出至上位層208。
通道推斷部205為對下行鏈路資料進行解調,而根據下行鏈路參照信號推斷下行鏈路之通道狀態,並將其推斷結果輸出至接收資料解調部206。又,通道推斷部205為對基地台裝置100通知下行鏈路之通道狀態(無線傳播路徑狀態、CSI、CQI、PMI、RI)之推斷結果,而根據下行鏈路參照信號推斷下行鏈路之通道狀態,並將其推斷結果作為例如CSI、或CQI、或PMI、或R1而輸出至排程部204。
接收資料解調部206對經調變為OFDM方式之接收資料進行解調。接收資料解調部206基於自通道推斷部205輸入之下行鏈路之通道狀態推斷結果,對自無線部203輸入之調變資料實施解調處理,並輸出至資料擷取部207。
資料擷取部207對自接收資料解調部206輸入之資料進行CRC檢查而確認正誤,並且將確認結果(表示ACK或NACK之資訊)輸出至排程部204。又,資料擷取部207由自接收資料解調部206輸入之資料分離為傳輸通道與實體層之控制資料,而輸出至排程部204。經分離所得之控制資料中包含下行鏈路或上行鏈路之資源分配或者上行鏈路之HARQ控制資訊等排程資訊。
上位層208進行封包資料聚合協定(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層、無線鏈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層、無線資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層之處理。上位層208為統合控制下位層之處理部,而存在上位層208與排程部204、天線209、資料控制部201、發送資料調變部202、通道推斷部205、接收資料解調部206、資料擷取部207及無線部203之間之介面(然未圖示)。
上位層208包含無線資源控制部210(亦稱為控制部)。無線資源控制部210進行各種設定資訊之管理、系統資訊之管理、尋呼控制、本行動台之通信狀態之管理、切換等移動管理、緩衝狀況之管理、單播及多播承載之連接設定之管理、行動台指示符(UEID)之管理。
圖4係表示支持小區聚合(亦稱為載波聚合)之行動通信系統中之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之處理之一例的圖。於本發明中之行動通信系統中,小區聚合係由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支持(例如,以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支持至多5個小區(亦稱為分量載波)),且各小區(分量載波)可具有至多110個資源區塊之發送頻寬(transmission bandwidth,與LTE同等之發送頻寬)。
於圖4中,橫軸表示頻率區域,縱軸表示時間區域。又,於圖4中,表示將3個服務小區(Serving cell)(服務小區1、服務小區2、服務小區3)聚合。此處,將所聚合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之例如1個服務小區定義為主小區(Pcell:Primary cell)。例如,主小區係定義為具有與LTE之小區同等之功能之服務小區。
又,於圖4中,除主小區以外之服務小區係定義為輔小區(Scell:Secondary cell)。輔小區係功能較主小區更受限制之小區,例如,可主要用於收發PDSCH及/或PUSCH。
此處,於下行鏈路中,與服務小區相對應之載波係稱為下行鏈路分量載波(DLCC:Downlink Component Carrier)。又,於上行鏈路中,與服務小區相對應之載波係稱為上行鏈路分量載波(ULCC:Uplink Component Carrier)。
又,於下行鏈路中,與主小區相對應之載波係稱為下行鏈路主分量載波(DLPCC:Down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又,於下行鏈路中,與輔小區相對應之載波係稱為下行鏈路輔分量載波(DLSCC:Downlink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又,於上行鏈路中,與主小區相對應之載波係稱為上行鏈路主分量載波(ULPCC:Up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進而,於上行鏈路中,與輔小區相對應之載波係稱為上行鏈路輔分量載波(ULSCC:Uplink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
基地台裝置100可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主小區。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可使用RRC信號,以行動台裝置固有(UE-specifically)之方式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主小區。同樣地,基地台裝置100可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輔小區。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可使用RRC信號,以行動台裝置固有(UE-specifically)之方式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輔小區。
此處,例如,基地台裝置100設定DLPCC與ULPCC之兩者作為主小區。又,基地台裝置100設定DLSCC與ULSCC之兩者作為輔小區。此處,基地台裝置100亦可僅設定DLSCC作為輔小區。
又,服務小區之頻率或載波頻率係稱為服務頻率或服務載波頻率。又,主小區之頻率或載波頻率係稱為主頻率或主載波頻率。進而,輔小區之頻率或載波頻率係稱為輔頻率或輔載波頻率。
例如,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最初以1個服務小區開始通信,其後,藉由來自基地台裝置100之RRC信號,而將1個主小區與1個或複數個服務小區之組設定於行動台裝置200。
圖4中,表示服務小區1作為主小區,服務小區2與服務小區3作為輔小區。基地台裝置100設定服務小區1之DLCC與ULCC(DLPCC與ULPCC)作為主小區。又,基地台裝置100設定服務小區2之DLCC與ULCC(DLSCC-1與ULSCC-1)作為輔小區。進而,基地台裝置100僅設定服務小區3之DLCC(DLSCC-2)作為輔小區。
此處,例如,於圖4中,於DLCC之各者中,如以向右上方傾斜之斜線所表示般配置有PDCCH。又,於DLCC之各者中,如以塗成白色之部分所表示般配置有PDSCH。即,PDCCH與PDSCH係進行時間多工。又,例如,於ULCC之各者中,如以塗成黑色之部分所表示般配置有PUCCH。進而,於ULCC之各者中,如以橫線所表示般配置有PUSCH。即,PUCCH與PUSCH係進行頻率多工。
於圖4中,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可以1個服務小區(DLCC)收發1個PDCCH。又,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可以1個服務小區(DLCC)收發1個PDSCH。又,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可以1個服務小區(ULCC)收發1個PUSCH。進而,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可以1個服務小區(ULCC)收發1個PUCCH。
即,於圖4中,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可使用3個DLCC,以同一子訊框收發3個PDCCH。又,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可使用3個DLCC,以同一子訊框收發3個PDSCH。又,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可使用2個ULCC,以同一子訊框收發2個PUSCH。此處,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可以同一子訊框僅收發1個PUCCH。
於圖4中,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主小區中之PDCCH發送包含分配主小區中之PDSCH之資源之資訊的下行鏈路分配。又,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主小區中之PDCCH發送包含分配主小區中之PUSCH之資源之資訊的上行鏈路授予。又,基地台裝置100可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以PDCCH發送包含分配輔小區中之PDSCH之資源之資訊之下行鏈路分配的1個服務小區(可設定PDCCH與PDSCH之鏈路(linkage、linking))。進而,基地台裝置100可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以PDCCH發送包含分配輔小區中之PUSCH之資源之資訊之上行鏈路授予的1個服務小區(可設定PDCCH與PUSCH之鏈路(linkage、linking))。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可使用RRC信號,以行動台裝置固有之方式進行該等設定。
此處,行動台裝置200於設定為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以不同之服務小區發送包含分配某一輔小區中之PDSCH之資源之資訊的下行鏈路分配與包含分配PUSCH之資源之資訊的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於該輔小區中不進行PDCCH之解碼處理。
例如,於圖4中,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設定以服務小區1發送包含分配服務小區2中之PDSCH之資源之資訊的下行鏈路分配與包含分配PUSCH之資源之資訊的上行鏈路授予,且以服務小區3發送包含分配服務小區3中之PDSCH之資源之資訊的下行鏈路分配之情形時,行動台裝置200於服務小區1與服務小區3中進行PDCCH之解碼處理,於服務小區2中不進行PDCCH之解碼處理。
基地台裝置100可於下行鏈路分配中包含表示藉由下行鏈路分配來分配PDSCH之資源之服務小區的資訊(載波指示符:Carrier Indicator,Carrier Indicator Field(載波指示欄位))而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又,基地台裝置100可於上行鏈路授予中包含表示藉由上行鏈路授予來分配PUSCH之資源之服務小區的資訊(載波指示符)而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此處,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可使用RRC信號,以行動台裝置固有之方式設定是否於下行鏈路分配中包含載波指示符而發送。又,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可使用RRC信號,以行動台裝置固有之方式設定是否於上行鏈路授予中包含載波指示符而發送。
圖5係表示藉由通道選擇(Channel Selection)發送表示ACK/NACK之資訊時所使用之ACK/NACK表之一例之圖。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藉由使用如圖5所示之ACK/NACK表,而收發表示對於下行鏈路資料之ACK/NACK之資訊。此處,如圖5所示之ACK/NACK表係根據規格等預先定義,在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之間預先設為既知之資訊。
例如,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根據由基地台裝置100所設定之小區、或對於由基地台裝置100所設定之各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等,而切換使用2位元ACK/NACK表(發送表示2個ACK/NACK之資訊時所使用之ACK/NACK表)、3位元ACK/NACK表(發送表示3個ACK/NACK之資訊時所使用之ACK/NACK表)、4位元ACK/NACK表(發送表示4個ACK/NACK之資訊時所使用之ACK/NACK表)。
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可使用RRC信號,以行動台裝置固有之方式設定通信中所使用之小區(亦可稱為小區之數量)。又,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可使用RRC信號,以行動台裝置固有之方式設定對於各小區(各小區中所使用)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
又,基地台裝置100可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藉由通道選擇發送表示ACK/NACK之資訊。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可使用RRC信號,以行動台裝置固有之方式設定藉由通道選擇發送表示ACK/NACK之資訊。
例如,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設定2個小區,並且設定藉由單天線埠之下行鏈路資料之發送(未應用MIMO SM之PDSCH之發送、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1個碼字)之發送)作為對於各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之情形時,使用2位元ACK/NACK表。
又,例如,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設定2個小區,並且設定藉由多天線埠之下行鏈路資料之發送(應用MIMO SM之PDSCH之發送、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至多2個碼字)之發送)作為對於某一個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設定藉由單天線埠之下行鏈路資料之發送作為對於某一個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之情形時,使用3位元ACK/NACK表。
又,例如,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設定2個小區,且設定藉由多天線埠之下行鏈路資料之發送作為對於各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之情形時,使用4位元ACK/NACK表。
圖5係作為例子而表示4位元ACK/NACK表(表示以4位元所表示之16種ACK/NACK之組合之ACK/NACK表)。又,作為例子,表示以各者之資源(PUCCH資源)發送2位元之資訊(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移位鍵控)信號)之ACK/NACK表。
行動台裝置200根據表示對於自基地台裝置100發送之(複數個)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自(複數個)資源中選擇(決定)1個資源與以(所選擇之、所決定之)資源發送之位元序列。行動台裝置200可藉由以所選擇之資源發送所選擇之位元序列(自位元序列生成之QPSK信號),而發送表示對於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與對於傳輸區塊之ACK/NACK相關之資訊)。即,藉由利用行動台裝置200所選擇之資源、與以所選擇之資源發送之QPSK之信號點,而說明表示對於自基地台裝置100發送之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
例如,圖5表示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設定2個小區,設定藉由多天線埠之PDSCH之發送作為對於主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設定藉由多天線埠之PDSCH之發送作為對於輔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之情形時,由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所使用之ACK/NACK表。例如,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使用如圖5所示之ACK/NACK表,自基地台裝置100收發表示對於在主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2個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及表示對於在輔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2個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
此處,例如,於圖5中,可將第1ACK/NACK定義為說明表示對於在主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第1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又,可將第2ACK/NACK定義為說明表示對於在主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第2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又,可將第3ACK/NACK定義為說明表示對於在輔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第1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又,可將第4ACK/NACK定義為說明表示對於在輔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第2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
同樣地,例如,圖5表示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設定3個小區,設定藉由多天線埠之PDSCH之發送作為對於主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設定藉由單天線埠之PDSCH之發送作為對於2個輔小區之各者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之情形時,由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所使用之ACK/NACK表。例如,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使用如圖5所示之ACK/NACK表,而自基地台裝置100收發表示對於在主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1個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及表示對於在輔小區之各者中以PDSCH逐個發送之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
此處,例如,於圖5中,可將第1ACK/NACK定義為說明表示對於在主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第1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又,可將第2ACK/NACK定義為說明表示對於在主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第2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又,可將第3ACK/NACK定義為說明表示對於在某一輔小區(輔小區1)中以PDSCH發送之第1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又,可將第4ACK/NACK定義為說明表示對於在另一個輔小區(輔小區2)中以PDSCH發送之第1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
此處,預先根據規格等定義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收發表示對於哪一個PDSCH之ACK/NACK之資訊來作為第1或第2或第3或第4ACK/NACK,且在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之間預先設為既知之資訊。
例如,於圖4中,行動台裝置200於對於在主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第1傳輸區塊表示ACK、對於在.主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第2傳輸區塊表示NACK、對於在輔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第1傳輸區塊表示NACK、且對於在輔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第2傳輸區塊表示NACK之情形時,可選擇資源1與位元序列「00」,並使用資源1,將與位元序列「00」相對應之QPSK信號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同樣地,例如,於圖4中,於對於在主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第1傳輸區塊表示ACK、對於在主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第2傳輸區塊表示ACK、對於在輔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第1傳輸區塊表示NACK、對於在輔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第2傳輸區塊表示ACK之情形時,可選擇資源4與位元序列「01」,並使用資源4,將與位元序列「01」相對應之QPSK信號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其次,對使用基地台裝置100及行動台裝置200之行動通信系統中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第1實施形態中,行動台裝置200根據由基地台裝置100所設定之小區(小區之數量)、對於由基地台裝置100所設定之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及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進行排程之PDSCH,而決定由基地台裝置100明確地設定之PUCCH之資源數。
又,行動台裝置200根據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進行排程之輔小區中之PDSCH,而決定由基地台裝置100明確地設定之PUCCH之資源數。
又,行動台裝置200根據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主小區或輔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進行排程之輔小區中之PDSCH、與藉由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進行排程之輔小區中之PDSCH,而決定由基地台裝置100明確地設定之PUCCH之資源數。
又,PUCCH資源係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RRC信號而設定。又,PUCCH資源係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RRC信號而設定複數個候補,且藉由以PDCCH(下行鏈路分配)發送之資源指示資訊(ARI:ACK Resource Indicator(肯定回應資源指示符)、Assignment Resource Indicator(分配資源指示符))自複數個候補中進行指示。
又,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RRC信號所設定之PUCCH資源之複數個候補係對複數個輔小區之各者設定複數個不同之候補,且藉由獨立地包含於以複數個輔小區之各者發送之下行鏈路分配之資源指示資訊(ARI)進行指示。
又,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RRC信號所設定之PUCCH資源之複數個候補係對複數個輔小區設定複數個共通之候補,且藉由獨立地包含於以複數個輔小區之各者發送之下行鏈路分配之資源指示資訊(ARI)進行指示。
又,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RRC信號所設定之PUCCH資源之複數個候補係對複數個輔小區設定複數個共通之候補,且藉由設置為以複數個輔小區之各者發送之下行鏈路分配中所包含之相同之值的資源指示資訊(ARI)進行指示。
圖6係說明行動台裝置200發送表示ACK/NACK之資訊時之基地台裝置100之資源分配(RA:Resource Allocation,Resource Assignment)之圖。於圖6中,基地台裝置100將行動台裝置200用以發送表示ACK/NACK之資訊之複數個資源(例如,4個PUCCH資源)分配給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藉由使用如上述內容所示之通道選擇,而將表示對於自基地台裝置100以同一子訊框發送之複數個傳輸區塊之ACK/NACK的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於圖6中,表示基地台裝置100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3個小區(主小區、輔小區1、輔小區2)。又,表示基地台裝置100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對於各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即對於主小區設定藉由多天線埠之PDSCH之發送(以下,亦僅記載為MIMO模式),對於輔小區1設定藉由單天線埠之PDSCH之發送(以下,亦僅記載為Non-MIMO模式),對於輔小區2設定藉由單天線埠之PDSCH之發送。
即,行動台裝置200發送表示對於自基地台裝置100於主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TB0:Transport Block 0、TB1:Transport Block 1,以下,亦記載為CW0、CW1)、於輔小區1中以PDSCH發送之1個傳輸區塊、及於輔小區2中以PDSCH發送之1個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
此處,行動台裝置200對於子訊框n中之表示ACK/NACK之資訊之發送,使用主小區中之資源(PUCCH資源)。即,基地台裝置100將主小區中之資源分配給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使用主小區中之資源而發送表示ACK/NACK之資訊。以下,作為例子,記載有行動台裝置200於子訊框n-4中自基地台裝置100接收PDCCH與PDSCH,於子訊框n中將表示對於PDSCH之ACK/NACK之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於圖6中,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主小區中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主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又,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輔小區1中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輔小區1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碼字之發送)進行排程。又,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輔小區2中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輔小區2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碼字之發送)進行排程。
此處,於圖6中,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與所發送之PDCCH相對應,而暗示性地分配第1資源與第2資源。
即,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與所發送之PDCCH相對應,而暗示性地(隱含性地)分配第1資源(第1PUCCH資源)。例如,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與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相對應,而暗示性地分配第1資源。
即,所謂藉由基地台裝置100暗示性地分配之第1資源,係表示於行動台裝置200藉由於主小區中以子訊框n-4檢測對應之PDCCH而指示PDSCH發送之情形時,藉由包含對應之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亦稱為lowest CCE index,亦可為最初之CCE之編號)之函數(亦可僅為計算式)而獲得之資源。
例如,藉由基地台裝置100暗示性地分配之第1資源係根據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與由基地台裝置100所設定之(例如,使用RRC信號而設定之)偏移值,由行動台裝置200決定(識別、算出)。例如,藉由基地台裝置100暗示性地分配之第1資源係藉由使由包含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與偏移值之函數所獲得之索引與第1資源之索引相對應而決定。
即,行動台裝置200可於藉由在主小區中以子訊框n-4檢測對應之PDCCH而指示PDSCH發送之情形時,藉由使用對應之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亦可為最初之CCE與偏移值),而決定(識別、算出)藉由基地台裝置100暗示性地分配之第1資源。
同樣地,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與所發送之PDCCH相對應,而暗示性地分配第2資源(第2PUCCH資源)。例如,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與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1(對最初之CCE加1所得者)相對應,而暗示性地分配第1資源。
即,所謂藉由基地台裝置100暗示性地分配之第2資源,係表示於行動台裝置200藉由在主小區中以子訊框n-4檢測對應之PDCCH而指示PDSCH發送之情形時,藉由包含對應之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1(lowest CCE index+1之CCE index,亦可為對最初之CCE加1所得者)之函數(亦可僅為計算式)所獲得之資源。
例如,藉由基地台裝置100暗示性地分配之第2資源係根據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1、與由基地台裝置100所設定之(例如,使用RRC信號而設定之)偏移值,而由行動台裝置200決定(識別、算出)。例如,藉由基地台裝置100暗示性地分配之第2資源係藉由使由包含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1與偏移值之函數而獲得之索引與第2資源之索引相對應而決定。
即,行動台裝置200可於藉由在主小區中以子訊框n-4檢測對應之PDCCH而指示PDSCH發送之情形時,藉由使用對應之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1(亦可為最初之CCE+1與偏移值),而決定(識別、算出)藉由基地台裝置100暗示性地分配之第2資源。即,行動台裝置200可於在主小區中藉由檢測對應之PDCCH而指示PDSCH發送之情形時,使用對應之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而決定2個資源。即,2個資源之一個係與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相對應而決定,2個資源之另一個係與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1相對應而決定。
此處,作為藉由基地台裝置100暗示性地分配第2資源之方法,以利用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1之情況為例進行了記載,但當然亦可於基地台裝置100分配第2資源時,利用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除此以外之CCE。例如,基地台裝置100亦可利用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1、或最初之CCE+2作為第2資源之暗示性之分配方法。此處,於基地台裝置100利用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1作為第2資源之暗示性之分配方法之情形時,可使對複數個行動台裝置200分配資源時之排程變得容易,且可更有效地分配資源。
進而,於圖6中,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對行動台裝置200事先明確地(清楚地)設定資源(PUCCH資源)。
例如,於圖6中,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輔小區1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1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對行動台裝置200明確地設定第3資源(第3PUCCH資源)。又,例如,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輔小區2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2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對行動台裝置200明確地設定第4資源(第4PUCCH資源)。
此處,所謂由基地台裝置100明確地設定(分配、指示)之資源,包含基地台裝置100使用RRC信號而設定之資源。又,所謂由基地台裝置100明確地設定之資源,包含下述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資源指示資訊(ARI:ACK Resource Indicator,Assignment Resource Indicator)而指示之資源。
即,所謂由基地台裝置100明確地分配之資源,係表示於行動台裝置200藉由在輔小區中以子訊框n-4檢測對應之PDCCH而指示PDSCH發送之情形時,根據來自基地台裝置100之RRC信號而設定之資源。
即,行動台裝置200於藉由在輔小區中以子訊框n-4檢測對應之PDCCH而指示PDSCH發送之情形時,根據來自基地台裝置100之RRC信號而設定資源。
此處,基地台裝置100於在分配資源時,對行動台裝置200事先使用RRC信號而設定資源之候補(成為資源之候補之複數個資源組),且使用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亦可藉由使用PDCCH(下行鏈路分配)發送資源指示資訊(ARI,例如由2位元之資訊表示),而明確地指示資源。基地台裝置100可藉由自事先所設定之資源之複數個候補中使用ARI,而對行動台裝置200明確地指示實際上分配之資源。
此處,例如,於ARI中使用(再利用)映對以PDCCH(下行鏈路分配)發送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即,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將映對以PDCCH發送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變更解釋為映對ARI之欄位而認識(識別)。例如,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可將映對以PDCCH(下行鏈路分配)發送之對於PUCCH之TPC命令(TPC command for PUCCH,由2位元之資訊表示)之欄位作為映對ARI之欄位而認識。
即,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將映對以PDCCH發送之對於PUCCH之TPC命令(TPC command for PUCCH)之欄位中所設置之值作為用於對於PUCCH之發送功率控制之值而認識。又,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將映對以PDCCH發送之對於PUCCH之TPC命令(TPC command for PUCCH)之欄位中所設置之值作為表示由基地台裝置100所指示之資源之值(ARI)而認識。
於圖6中,表示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輔小區1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1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對行動台裝置200事先設定4個資源(表示為顯式RA(ARI-1))作為第3資源之候補,並藉由ARI-1,自4個資源中指示實際上分配之第3資源。
又,同樣地,表示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輔小區2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2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對行動台裝置200事先設定4個資源(表示為顯式RA(ARI-2))作為第4資源之候補,並藉由ARI-2,自4個資源中指示實際上分配之第4資源。
此處,於圖6中,基地台裝置100針對每個輔小區設定不同資源之候補(成為第3資源之候補之複數個資源之組、成為第4資源之候補之複數個資源之組),且使用以輔小區(輔小區1、輔小區2)之PDCCH之各者發送之ARI(ARI-1、ARI-2),而逐個地指示不同之資源。
即,基地台裝置100可藉由以輔小區之PDCCH之各者發送獨立之ARI,而針對每個輔小區自不同資源之候補中逐個地指示資源(第3資源、第4資源)。
圖7與圖6同樣地係說明基地台裝置100之資源分配之圖,與圖6之差異為基地台裝置100之使用ARI之明確的資源分配之方法。於圖7中,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ARI指示資源時,事先以輔小區設定共通之資源之候補(成為第3資源、第4資源之候補之複數個資源之組),且使用以輔小區(輔小區1、輔小區2)之PDCCH之各者發送之ARI(ARI-1、ARI-2),而逐個地指示不同之資源。
即,基地台裝置100可藉由以輔小區之PDCCH之各者發送獨立之ARI,而以輔小區自共通之資源之候補中逐個地指示資源(第3資源、第4資源)。
又,於圖7中,基地台裝置100亦可藉由以輔小區設定共通之資源之候補(成為第3資源、第4資源之候補之複數個資源之組,亦可稱為包含複數個指示之資源之候補之資源群之組),且對由以輔小區(輔小區1、輔小區2)發送之PDCCH之各者發送的ARI(ARI-1、ARI-2)設置相同之值,而指示1個資源群。
即,基地台裝置100可藉由以輔小區之PDCCH之各者發送設置為相同之值之ARI,而自包含複數個指示之資源之候補的資源群之組中指示1個資源群(表示第3資源、第4資源之資源群)。此處,假定(假設)行動台裝置200對以輔小區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發送之所有ARI設置相同之值。
如上述內容所示,於圖6及圖7中,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MIMO模式作為對於主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主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第1資源與第2資源(2個PUCCH資源)。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設定有MIMO模式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2個PUCCH資源。
此處,如下所述,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設定有Non-MIMO模式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1個PUCCH資源。
又,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Non-MIMO模式作為對於輔小區1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輔小區1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輔小區1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第3資源(1個PUCCH資源)。
進而,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Non-MIMO模式作為對於輔小區2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輔小區2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輔小區2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第4資源(1個PUCCH資源)。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設定有Non-MIMO模式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1個PUCCH資源。
此處,如下所述,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設定有MIMO模式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2個PUCCH資源。
此處,於圖6及圖7中,可使第1資源與圖5中之資源1相對應。又,可使第2資源與圖5中之資源2相對應。又,可使第3資源與圖5中之資源3相對應。又,可使第4資源與圖5中之資源4相對應。如上所述,行動台裝置200使用通道選擇,而發送表示對於自基地台裝置100以同一子訊框發送之複數個傳輸區塊之ACK/NACK的資訊。
圖8係說明行動台裝置200發送表示ACK/NACK之資訊時之基地台裝置100之資源分配之圖。於圖8中,表示基地台裝置100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3個小區(主小區、輔小區1、輔小區2)。又,表示基地台裝置100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對於各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即對於主小區設定Non-MIMO模式,對於輔小區1設定MIMO模式,對於輔小區2設定Non-MIMO模式。
即,行動台裝置200發送表示對於自基地台裝置100於主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1個傳輸區塊、及於輔小區1中以PDSCH發送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於輔小區2中以PDSCH發送之1個傳輸區塊之ACK/NACK的資訊。
於圖8中,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主小區中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又,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主小區中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而對輔小區1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又,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輔小區2中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而對輔小區2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
此處,於圖8中,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與所發送之PDCCH相對應,而暗示性地分配第1資源(第1PUCCH資源)。例如,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對主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使用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亦可為最初之CCE與偏移值),而暗示性地分配第1資源。
又,於圖8中,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1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與所發送之PDCCH相對應,而暗示性地分配第2資源(第2PUCCH資源)與第3資源(第3PUCCH資源)。
即,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1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與所發送之PDCCH相對應,而暗示性地分配第2資源(第2PUCCH資源)。例如,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1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使用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亦可為最初之CCE與偏移值),而暗示性地分配第2資源。
同樣地,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1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與所發送之PDCCH相對應,而暗示性地分配第3資源(第3PUCCH資源)。例如,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1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與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1(對最初之CCE加1所得者)相對應,而暗示性地分配第3資源。
進而,於圖8中,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輔小區2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2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對行動台裝置200事先明確地設定第4資源(第4PUCCH資源)。
例如,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輔小區2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2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使用RRC信號明確地設定第4資源。又,基地台裝置100於對行動台裝置200事先使用RRC信號而設定第4資源之候補,且使用以輔小區2發送之PDCCH對輔小區2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可藉由以PDCCH發送之資源指示資訊(ARI),而明確地指示實際上分配之第4資源。
如上述內容所示,於圖8中,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Non-MIMO模式作為對於主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主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將第1資源(1個PUCCH資源)分配給行動台裝置200。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設定有Non-MIMO模式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1個PUCCH資源。
又,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MIMO模式作為對於輔小區1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輔小區1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將第2資源與第3資源(2個PUCCH資源)分配給行動台裝置200。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設定有MIMO模式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2個PUCCH資源。
又,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Non-MIMO模式作為對於輔小區2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輔小區2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輔小區2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將第4資源(1個PUCCH資源)設定於行動台裝置200。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設定有Non-MIMO模式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1個PUCCH資源。
此處,於圖8中,可使第1資源與圖5中之資源1相對應。又,可使第2資源與圖5中之資源2相對應。又,可使第3資源與圖5中之資源3相對應。又,可使第4資源與圖5中之資源4相對應。如上所述,行動台裝置200使用通道選擇,而發送表示對於自基地台裝置100以同一子訊框發送之複數個傳輸區塊之ACK/NACK的資訊。
圖9係說明行動台裝置200發送表示ACK/NACK之資訊時之基地台裝置100之資源分配之圖。於圖9中,表示基地台裝置100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3個小區(主小區、輔小區1、輔小區2)。又,表示基地台裝置100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對於各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即對於主小區設定Non-MIMO模式,對於輔小區1設定Non-MIMO模式,對於輔小區2設定MIMO模式。
即,行動台裝置200發送表示對於自基地台裝置100於主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1個傳輸區塊、及於輔小區1中以PDSCH發送之1個傳輸區塊、於輔小區2中以PDSCH發送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ACK/NACK的資訊。
於圖9中,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主小區中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又,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主小區中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而對輔小區1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又,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輔小區2中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而對輔小區2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
此處,於圖9中,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與所發送之PDCCH相對應,而暗示性地分配第1資源(第1PUCCH資源)。例如,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使用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亦可為最初之CCE與偏移值),而暗示性地分配第1資源。
又,於圖9中,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1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與所發送之PDCCH相對應,而暗示性地分配第2資源(第2PUCCH資源)。例如,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1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使用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亦可為最初之CCE與偏移值),而暗示性地分配第2資源。
進而,於圖9中,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輔小區2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2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對行動台裝置200事先明確地設定第3資源(第3PUCCH資源)與第4資源(第4PUCCH資源)。
例如,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輔小區2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2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使用RRC信號明確地設定第3資源與第4資源。又,基地台裝置100於對行動台裝置200事先使用RRC信號而設定第3資源之候補與第4資源之候補,且使用以輔小區2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2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可藉由以PDCCH發送之資源指示資訊(ARI),而明確地指示實際上分配之第3資源與第4資源。
此處,於圖9中,基地台裝置100亦可於使用ARI而指示資源時,事先針對所指示之每個資源設定不同之資源之候補(成為第3資源之候補之複數個資源之組、成為第4資源之候補之複數個資源之組),且使用以輔小區2之PDCCH發送之ARI,逐個地指示不同之資源。即,基地台裝置100可使用以輔小區2之PDCCH發送之ARI中所設置之1個值,而指示2個資源。即,行動台裝置200可按照ARI中所設置之1個值,自成為第3資源之候補之複數個資源之組中決定2個資源之一個,自成為第4資源之候補之複數個資源之組中決定2個資源之另一個。如此,基地台裝置100可藉由使用ARI中所設置之1個值而指示2個資源,從而更有效地指示資源。
即,基地台裝置100可藉由以輔小區2之PDCCH發送ARI,而針對所指示之每個資源自不同之資源之候補中逐個地指示資源(第3資源、第4資源)。
又,如圖9所示,基地台裝置100亦可於使用ARI而指示資源時,事先對所指示之資源設定共通之資源之候補(成為第3資源、第4資源之候補之複數個資源之組,亦可稱為包含複數個所指示之資源之候補的資源群之組),且使用以輔小區2之PDCCH發送之ARI,而指示1個資源群。
即,基地台裝置100可藉由以輔小區2之PDCCH發送ARI,而自包含複數個所指示之資源之候補的資源群之組中指示1個資源群(表示第3資源、第4資源之資源群)。
如上述內容所示,於圖9中,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Non-MIMO模式作為對於主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主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第1資源(1個PUCCH資源)。
又,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Non-MIMO模式作為對於輔小區1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第2資源(1個PUCCH資源)。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設定有Non-MIMO模式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1個PUCCH資源。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設定有Non-MIMO模式之複數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之各者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與以藉由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亦可為碼字、碼字數、傳輸區塊數)相同數量之PUCCH資源。
又,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MIMO模式作為對於輔小區2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輔小區2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輔小區2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第3資源與第4資源(2個PUCCH資源)。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輔小區2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設定有MIMO模式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2個PUCCH資源。
此處,於圖9中,可使第1資源與圖5中之資源1相對應。又,可使第2資源與圖5中之資源2相對應。又,可使第3資源與圖5中之資源3相對應。又,可使第4資源與圖5中之資源4相對應。如上所述,行動台裝置200使用通道選擇,而發送表示對於自基地台裝置100以同一子訊框發送之複數個傳輸區塊之ACK/NACK的資訊。
圖10係說明行動台裝置200發送表示ACK/NACK之資訊時之基地台裝置100之資源分配之圖。於圖10中,表示基地台裝置100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3個小區(主小區、輔小區1、輔小區2)。又,表示基地台裝置100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對於各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即對於主小區設定Non-MIMO模式,對於輔小區1設定Non-MIMO模式,對於輔小區2設定Non-MIMO模式。
即,行動台裝置200發送表示對於自基地台裝置100於主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1個傳輸區塊、及於輔小區1中以PDSCH發送之1個傳輸區塊、於輔小區2中以PDSCH發送之1個傳輸區塊之ACK/NACK的資訊。
於圖10中,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主小區中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又,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主小區中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而對輔小區1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又,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輔小區2中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而對輔小區2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
此處,於圖10中,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與所發送之PDCCH相對應,而暗示性地分配第1資源(第1PUCCH資源)。例如,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使用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亦可為最初之CCE與偏移值),而暗示性地分配第1資源。
進而,於圖10中,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對行動台裝置200事先明確地(清楚地)設定資源(PUCCH資源)。
例如,於圖10中,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輔小區1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1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使用RRC信號明確地設定第2資源(第2PUCCH資源)。又,基地台裝置100於對行動台裝置200事先使用RRC信號而設定第2資源之候補,且使用以輔小區1發送之PDCCH對輔小區1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可藉由以PDCCH發送之資源指示資訊(ARI),而明確地指示實際上分配之第2資源。
又,例如,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輔小區2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2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使用RRC信號明確地設定第3資源(第3PUCCH資源)。又,基地台裝置100於對行動台裝置200事先使用RRC信號而設定第3資源之候補,且使用以輔小區2發送之PDCCH對輔小區2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可藉由以PDCCH發送之資源指示資訊(ARI),而明確地指示實際上分配之第3資源。
如上述內容所示,於圖10中,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Non-MIMO模式作為對於主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主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第1資源(1個PUCCH資源)。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設定有Non-MIMO模式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1個PUCCH資源。
又,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Non-MIMO模式作為對於輔小區1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輔小區1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輔小區1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第2資源(1個PUCCH資源)。
進而,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Non-MIMO模式作為對於輔小區2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輔小區2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輔小區2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將第3資源(1個PUCCH資源)設定於行動台裝置200。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設定有Non-MIMO模式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1個PUCCH資源。
又,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Non-MIMO模式作為對於輔小區1與輔小區2之各者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對輔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第2資源與第3資源(2個PUCCH資源)。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之各者對設定有Non-MIMO模式之複數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之各者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與以藉由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亦可為碼字、碼字數、傳輸區塊數)相同數量之PUCCH資源。
此處,於圖10中,可使第1資源與例如與圖5中所示之4位元ACK/NACK表相同之3位元ACK/NACK表中之資源1相對應。又,可使第2資源與例如與圖5中所示之4位元ACK/NACK表相同之3位元ACK/NACK表中之資源2相對應。又,可使第3資源與例如與圖5中所示之4位元ACK/NACK表相同之3位元ACK/NACK表中之資源3相對應。如上所述,行動台裝置200使用通道選擇,而發送表示對於自基地台裝置100以同一子訊框發送之複數個傳輸區塊之ACK/NACK的資訊。
圖11係說明行動台裝置200發送表示ACK/NACK之資訊時之基地台裝置100之資源分配之圖。於圖11中,表示基地台裝置100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2個小區(主小區、輔小區1)。又,表示基地台裝置100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對於各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即對於主小區設定MIMO模式,對於輔小區1設定MIMO模式。
即,行動台裝置200發送表示對於自基地台裝置100於主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與於輔小區1中以PDSCH發送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ACK/NACK的資訊。
於圖11中,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主小區中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又,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主小區中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而對輔小區1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
此處,於圖11中,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與所發送之PDCCH相對應,而暗示性地分配第1資源(第1PUCCH資源)。例如,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使用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亦可為最初之CCE與偏移值),而暗示性地分配第1資源。
又,於圖11中,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對行動台裝置200事先明確地設定第2資源(第2PUCCH資源)。
例如,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使用RRC信號明確地設定第2資源。又,基地台裝置100於對行動台裝置200事先使用RRC信號而設定第2資源之候補,且使用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對輔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可藉由以PDCCH發送之資源指示資訊(ARI),而明確地指示實際上分配之第2資源。
又,於圖11中,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1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與所發送之PDCCH相對應,而暗示性地分配第3資源(第3PUCCH資源)。例如,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使用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亦可為最初之CCE與偏移值),而暗示性地分配第3資源。
進而,於圖11中,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輔小區1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1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對行動台裝置200事先明確地設定第4資源(第4PUCCH資源)。
例如,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輔小區1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1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使用RRC信號明確地設定第4資源。又,基地台裝置100於對行動台裝置200事先使用RRC信號而設定第4資源之候補,且使用以輔小區1發送之PDCCH對輔小區1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可藉由以PDCCH發送之資源指示資訊(ARI),而明確地指示實際上分配之第4資源。
如上述內容所示,於圖11中,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MIMO模式作為對於主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主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第1資源(1個PUCCH資源)。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設定有MIMO模式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1個PUCCH資源。
又,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MIMO模式作為對於主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主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第2資源(1個PUCCH資源)。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設定有MIMO模式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1個PUCCH資源。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設定有MIMO模式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1個PUCCH資源,且明確地設定1個PUCCH資源。
又,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MIMO模式作為對於輔小區1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輔小區1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第3資源(1個PUCCH資源)。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設定有MIMO模式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1個PUCCH資源。
又,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MIMO模式作為對於輔小區1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輔小區1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第4資源(1個PUCCH資源)。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設定有MIMO模式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1個PUCCH資源。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設定有MIMO模式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1個PUCCH資源,且明確地設定1個PUCCH資源。
即,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MIMO模式作為對於主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設定MIMO模式作為對於輔小區1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對主小區及輔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第1資源與第3資源(2個PUCCH資源)。
又,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MIMO模式作為對於主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設定MIMO模式作為對於輔小區1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對主小區及輔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第2資源與第4資源(2個PUCCH資源)。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設定MIMO模式作為對於主小區及輔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主小區及輔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以主小區中之PDSCH發送之1個傳輸區塊(亦可為碼字、碼字數、傳輸區塊數,例如,第1傳輸區塊)、與以輔小區中之PDSCH發送之1個傳輸區塊(亦可為碼字、碼字數、傳輸區塊數,例如,第1傳輸區塊)之合計之數量(即,2個)之PUCCH資源。
又,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設定MIMO模式作為對於主小區及輔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輔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以主小區中之PDSCH發送之1個傳輸區塊(亦可為碼字、碼字數、傳輸區塊數,例如,第2傳輸區塊)、與以輔小區中之PDSCH發送之1個傳輸區塊(亦可為碼字、碼字數、傳輸區塊數,例如,第2傳輸區塊)之合計之數量(即,2個)之PUCCH資源。
此處,於圖11中,可使第1資源與圖5中之資源1相對應。又,可使第2資源與圖5中之資源2相對應。又,可使第3資源與圖5中之資源3相對應。又,可使第4資源與圖5中之資源4相對應。如上所述,行動台裝置200使用通道選擇,而發送表示對於自基地台裝置100以同一子訊框發送之複數個傳輸區塊之ACK/NACK的資訊。
圖12係說明行動台裝置200發送表示ACK/NACK之資訊時之基地台裝置100之資源分配之圖。於圖12中,表示基地台裝置100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3個小區(主小區、輔小區1、輔小區2)。又,表示基地台裝置100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對於各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即對於主小區設定MIMO模式,對於輔小區1設定Non-MIMO模式,對於輔小區2設定Non-MIMO模式。
即,行動台裝置200發送表示對於自基地台裝置100於主小區中以PDSCH發送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及於輔小區1中以PDSCH發送之1個傳輸區塊、於輔小區2中以PDSCH發送之1個傳輸區塊之ACK/NACK的資訊。
於圖12中,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主小區中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又,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輔小區1中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而對輔小區1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又,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輔小區2中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而對輔小區2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
此處,於圖12中,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與所發送之PDCCH相對應,而暗示性地分配第1資源(第1PUCCH資源)。例如,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使用PDCCH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CCE(亦可為最初之CCE與偏移值),而暗示性地分配第1資源。
又,於圖12中,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對行動台裝置200事先明確地設定第2資源(第2PUCCH資源)。
例如,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而對主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使用RRC信號明確地設定第2資源。又,基地台裝置100於對行動台裝置200事先使用RRC信號而設定第2資源之候補,且使用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對輔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可藉由以PDCCH發送之資源指示資訊(ARI),而明確地指示實際上分配之第2資源。
又,於圖12中,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輔小區1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1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第3資源(第3PUCCH資源)。
進而,於圖12中,基地台裝置100於使用以輔小區2發送之PDCCH而對輔小區2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第4資源(第4PUCCH資源)。
即,基地台裝置100使用RRC信號對行動台裝置200明確地設定第2資源、第3資源及第4資源。又,基地台裝置100可對行動台裝置200事先使用RRC信號而設定第2資源之候補、第3資源之候補及第4資源之候補,且藉由以PDCCH(下行鏈路分配)發送之ARI,而指示實際上分配之第2資源、第3資源及第4資源。
此處,亦可假定為行動台裝置200對自基地台裝置100以輔小區之PDCCH發送之ARI設置相同之值。又,行動台裝置200於檢測到對於自基地台裝置100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之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不連續傳輸)之情形(無法檢測到自基地台裝置100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之情形、無法檢測到自基地台裝置100以輔小區發送之所有PDCCH之情形)時,亦可使用與自基地台裝置100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相對應而暗示性地分配之資源(第1資源),而發送表示ACK/NACK之資訊。
此時,例如,行動台裝置200可應用通道選擇,選擇第1資源,而發送表示ACK/NACK之資訊。又,此時,例如,行動台裝置200可(不應用通道選擇)使用第1資源,而發送表示ACK/NACK之資訊。
如上述內容所示,於圖12中,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MIMO模式作為對於主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主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第1資源(1個PUCCH資源)。
又,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MIMO模式作為對於主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主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第2資源(1個PUCCH資源)。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設定有MIMO模式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1個PUCCH資源。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設定有MIMO模式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至多2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1個PUCCH資源,且明確地設定1個PUCCH資源。
又,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Non-MIMO模式作為對於輔小區1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輔小區1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輔小區1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第3資源(1個PUCCH資源)。
進而,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Non-MIMO模式作為對於輔小區2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輔小區2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輔小區2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第4資源(1個PUCCH資源)。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設定有Non-MIMO模式之小區中之PDSCH(使用PDSCH之1個傳輸區塊之發送)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1個PUCCH資源。
即,基地台裝置100於設定MIMO模式作為對於主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設定Non-MIMO模式作為對於輔小區1與輔小區2之各者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對輔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第2資源、第3資源及第4資源(3個PUCCH資源)。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設定MIMO模式作為對於主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主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暗示性地分配與以主小區中之PDSCH發送之1個傳輸區塊(亦可為碼字、碼字數、傳輸區塊數,例如,第1傳輸區塊)相同數量(即,1個)之PUCCH資源。
又,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設定MIMO模式作為對於主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輔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以主小區中之PDSCH發送之1個傳輸區塊(亦可為碼字、碼字數、傳輸區塊數,例如,第2傳輸區塊)、與以輔小區中之PDSCH發送之1個傳輸區塊(亦可為碼字、碼字數、傳輸區塊數,第1傳輸區塊與第2傳輸區塊)之合計之數量之PUCCH資源。
即,於藉由基地台裝置100,設定MIMO模式作為對於主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使用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輔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情形時,明確地設定以藉由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PDSCH發送之碼字+1之PUCCH資源。
此處,於圖12中,可使第1資源與圖5中之資源1相對應。又,可使第2資源與圖5中之資源2相對應。又,可使第3資源與圖5中之資源3相對應。又,可使第4資源與圖5中之資源4相對應。如上所述,行動台裝置200使用通道選擇,而發送表示對於自基地台裝置100以同一子訊框發送之複數個傳輸區塊之ACK/NACK的資訊。
如上述內容所示,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3個小區,並且設定對於各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行動台裝置200根據由基地台裝置100所設定之小區與對於各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而決定(假定)由基地台裝置100分配4個資源。
即,行動台裝置200可根據由基地台裝置100所設定之小區(亦可為小區之數量)與對於各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而決定由基地台裝置100所分配之資源數(PUCCH資源數)。
又,基地台裝置100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對於各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並且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主小區及/或輔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行動台裝置200根據由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主小區及/或輔小區中之PDSCH,而決定由基地台裝置100暗示性地分配之資源數。
即,行動台裝置200可根據以藉由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亦可為碼字、碼字數、傳輸區塊數,以下,僅記載為傳輸區塊之數量),而決定由基地台裝置100暗示性地分配之資源數。
此處,如上所述,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主小區中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主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又,基地台裝置100可使用RRC信號設定發送對輔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的1個服務小區(可設定PDCCH與PDSCH之鏈路(linkage、linking))。
進而,基地台裝置100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對於各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並且使用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對輔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行動台裝置200根據由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PDSCH,而決定由基地台裝置100明確地分配之資源數。
即,行動台裝置200可根據以藉由自基地台裝置100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之數量,而決定由基地台裝置100明確地分配之資源數。
此處,如上所述,基地台裝置100可使用RRC信號設定發送對輔小區中之PDSCH進行排程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的1個服務小區(可設定PDCCH與PDSCH之鏈路(linkage、linking))。
即,行動台裝置200可於藉由來自基地台裝置100之ARI指示資源時,根據以藉由自基地台裝置100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之數量,而決定針對每個輔小區設定多少資源之候補作為不同資源之候補。
又,行動台裝置200可於藉由來自基地台裝置100之ARI指示資源時,根據以藉由自基地台裝置100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之數量,而決定以輔小區設定多少資源之候補作為共通之資源之候補。
又,行動台裝置200可於藉由來自基地台裝置100之ARI指示資源時,根據以藉由自基地台裝置100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之數量,而決定包含複數個所指示之資源之資源群中包含多少資源。
此處,由基地台裝置100明確地分配之資源數可藉由自由基地台裝置100所分配之資源之數量中減去由基地台裝置100暗示性地分配之資源之數量而決定。即,行動台裝置200可根據由基地台裝置100設定之小區、對於各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及以藉由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之數量,而決定由基地台裝置100明確地分配之資源數。
即,行動台裝置200可於藉由來自基地台裝置100之ARI指示資源時,根據由基地台裝置100設定之小區、對於各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及以藉由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之數量,而決定針對每個輔小區設定多少資源之候補作為不同資源之候補。
又,行動台裝置200可於藉由來自基地台裝置100之ARI指示資源時,根據由基地台裝置100設定之小區、對於各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及以藉由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之數量,而決定以輔小區設定多少資源之候補作為共通之資源之候補。
又,行動台裝置200可於藉由來自基地台裝置100之ARI指示資源時,根據由基地台裝置100設定之小區、對於各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及以藉由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之數量,而決定包含複數個所指示之資源之資源群中包含多少資源。
又,由基地台裝置100明確地分配之資源數可藉由自以藉由自基地台裝置100以主小區及/或輔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輔小區中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之數量中減去以藉由自基地台裝置100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輔小區中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之數量而決定。
即,行動台裝置200可根據以藉由自基地台裝置100以主小區及/或輔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輔小區中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之數量、與以藉由自基地台裝置100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輔小區中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之數量,而決定由基地台裝置100明確地分配之資源數。
即,行動台裝置200可於藉由來自基地台裝置100之ARI指示資源時,根據以藉由自基地台裝置100以主小區及/或輔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輔小區中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之數量、與以藉由自基地台裝置100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輔小區中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之數量,而決定針對每個輔小區設定多少資源之候補作為不同資源之候補。
又,行動台裝置200可於藉由來自基地台裝置100之ARI指示資源時,根據以藉由自基地台裝置100以主小區及/或輔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輔小區中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之數量、與以藉由自基地台裝置100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輔小區中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之數量,而決定以輔小區設定多少資源之候補作為共通之資源之候補。
又,行動台裝置200可於藉由來自基地台裝置100之ARI指示資源時,根據以藉由自基地台裝置100以主小區及/或輔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輔小區中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之數量、與以藉由自基地台裝置100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進行排程之輔小區中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之數量,而決定包含複數個所指示之資源之資源群中包含多少資源。
如上述內容所示,於基地台裝置100應用MIMO SM而發送下行鏈路傳輸區塊時,行動台裝置200根據所設定之小區(小區之數量)、及/或對於各小區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及/或以使用以主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進行排程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之數量、及/或以使用以輔小區發送之PDCCH(下行鏈路分配)進行排程之PDSCH發送之傳輸區塊之數量,藉由基地台裝置100決定所分配之資源(資源數)、及/或暗示性地分配之資源(資源數)、及/或明確地分配之資源(資源數),藉此,基地台裝置100可有效地分配用以發送表示對於下行鏈路資料之ACK/NACK之資訊的上行鏈路資源。
即,基地台裝置100可無需指示分配給行動台裝置200之資源數,而有效地分配用以發送表示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的上行鏈路資源。又,基地台裝置100可無需指示對行動台裝置200暗示性地分配之資源數,而有效地分配用以發送表示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的上行鏈路資源。又,基地台裝置100可無需指示對行動台裝置200明確地分配之資源數,而有效地分配用以發送表示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的上行鏈路資源。
以上所說明之實施形態亦應用於基地台裝置100及行動台裝置200中所搭載之積體電路。又,於以上所說明之實施形態中,亦可將用以實現基地台裝置100內之各功能、或行動台裝置200內之各功能之程式記錄於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並使電腦系統讀入、執行記錄於該記錄媒體中之程式,藉此進行基地台裝置100或行動台裝置200之控制。再者,此處所謂「電腦系統」,係設為包含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統)或周邊機器等硬體者。
又,所謂「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係指軟碟、磁光碟、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緊致光碟-唯讀記憶體)等可移動媒體、內置於電腦系統之硬碟等記憶裝置。進而,所謂「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係設為如下者:亦包含如經由網際網路等網路或電話線路等通信線路來發送程式之情形之通信線般短時間、動態地保持程式者;如成為該情形之伺服器或用戶端之電腦系統內部之揮發性記憶體般將程式保持一定時間者。又,上述程式亦可為用以實現上述功能之一部分者,進而亦可為能夠以與電腦系統中已記錄之程式之組合實現上述功能者。
以上,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詳細敍述,但具體之構成並不限定於該實施形態,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的設計等亦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
100...基地台裝置
101...資料控制部
102...發送資料調變部
103...無線部
104...排程部
105...通道推斷部
106...接收資料解調部
107...資料擷取部
108...上位層
109...天線
110...無線資源控制部
200...行動台裝置
200-1...行動台裝置
200-2...行動台裝置
200-3...行動台裝置
201...資料控制部
202...發送資料調變部
203...無線部
204...排程部
205...通道推斷部
206...接收資料解調部
207...資料擷取部
208...上位層
209...天線
210...無線資源控制部
圖1係概念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實體通道之構成的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基地台裝置100之概略構成的方塊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行動台裝置200之概略構成的方塊圖。
圖4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可應用之行動通信系統之例之圖。
圖5係說明藉由通道選擇發送表示ACK/NACK之資訊之圖。
圖6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之基地台裝置100之資源分配之圖。
圖7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之基地台裝置100之資源分配之另一圖。
圖8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之基地台裝置100之資源分配之另一圖。
圖9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之基地台裝置100之資源分配之另一圖。
圖10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之基地台裝置100之資源分配之另一圖。
圖11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之基地台裝置100之資源分配之另一圖。
圖12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之基地台裝置100之資源分配之另一圖。
(無元件符號說明)
Claims (45)
- 一種行動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使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信者;上述基地台裝置對上述服務小區之各者設定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上述行動台裝置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主小區中檢測到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決定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使用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予以決定。
- 如請求項1之行動通信系統,其中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個對應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另一個對應於對上述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加1者。
- 如請求項1或2之行動通信系統,其中上述行動台裝置使用選自包含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將與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肯定回應(Positive Acknowledgement,ACK)/否定回應(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相關之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 一種行動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使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信者;上述基地台裝置對上述服務小區之各者設定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上述行動台裝置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輔小區中檢測到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決定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按照以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中所設定的1個值予以決定。
- 如請求項4之行動通信系統,其中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個係自設定有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第1組中予以決定,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另一個係自設定有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第2組中予以決定。
- 如請求項4或5之行動通信系統,其中上述第1組中所設定之上述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與上述第2組中所設定之上述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使用由上述基地台裝置發送之上位層之信號予以設定。
- 如請求項4或5之行動通信系統,其中上述第1組中所設定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數量為4個,上述第2組中所設定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數量為4個。
- 如請求項4或5之行動通信系統,其中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係對於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功率控制命令之欄位。
- 如請求項4或5之行動通信系統,其中上述行動台裝置使用選自包含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將與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肯定回應/否定回應相關之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 一種行動台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信者;其包括如下機構: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主小區中檢測到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決定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使用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予以決定。
- 如請求項10之行動台裝置,其中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個對應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另一個對應於對上述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加1者。
- 如請求項10或11之行動台裝置,其包括如下機構:使用選自包含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將與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肯定回應/否定回應相關之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 一種行動台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信者;其包括如下機構: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輔小區中檢測到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決定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按照以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中所設定的1個值予以決定。
- 如請求項13之行動台裝置,其中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個係自設定有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第1組中予以決定,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另一個係自設定有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第2組中予以決定。
- 如請求項13或14之行動台裝置,其中上述第1組中所設定之上述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與上述第2組中所設定之上述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使用由上述基地台裝置發送之上位層之信號予以設定。
- 如請求項13或14之行動台裝置,其中上述第1組中所設定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數量為4個,上述第2組中所設定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數量為4個。
- 如請求項13或14之行動台裝置,其中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命令之欄位係對於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功率控制之欄位。
- 如請求項13或14之行動台裝置,其包括如下機構:使用選自包含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將與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肯定回應/否定回應相關之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 一種基地台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信者;其包括如下機構:對上述服務小區之各者設定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以及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主小區中發送有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使用藉由上述行動台裝置選自包含由上述行動台裝置所決定之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與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肯定回應/否定回應相關之資訊;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使用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予以決定。
- 如請求項19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個對應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另一個對應於對上述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加1者。
- 一種基地台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信者;其包括如下機構:對上述服務小區之各者設定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以及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輔小區中發送有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使用藉由上述行動台裝置選自包含由上述行動台裝置所決定之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與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肯定回應/否定回應相關之資訊;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按照以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中所設定的1個值予以決定。
- 如請求項21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個係自設定有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第1組中予以決定,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另一個係自設定有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第2組中予以決定。
- 如請求項21或22之基地台裝置,其包括如下機構:使用上位層之信號設定上述第1組中所設定之上述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與上述第2組中所設定之上述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
- 如請求項21或22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第1組中所設定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數量為4個,上述第2組中所設定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數量為4個。
- 如請求項21或22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係對於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功率控制命令之欄位。
- 一種通信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信之行動台裝置之通信方法;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主小區中檢測到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決定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使用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予以決定。
- 如請求項26之通信方法,其中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個對應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另一個對應於對上述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加1者。
- 如請求項26或27之通信方法,其中使用選自包含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將與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肯定回應/否定回應相關之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 一種通信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信之行動台裝置之通信方法;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輔小區中檢測到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決定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按照以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中所設定的1個值予以決定。
- 如請求項29之通信方法,其中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個係自設定有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第1組中予以決定,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另一個係自設定有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第2組中予以決定。
- 如請求項29或30之通信方法,其中上述第1組中所設定之上述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與上述第2組中所設定之上述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使用由上述基地台裝置發送之上位層之信號予以設定。
- 如請求項29或30之通信方法,其中上述第1組中所設定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數量為4個,上述第2組中所設定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數量為4個。
- 如請求項29或30之通信方法,其中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係對於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功率控制命令之欄位。
- 如請求項29或30之通信方法,其中使用選自包含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將與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肯定回應/否定回應相關之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 一種通信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信之基地台裝置之通信方法;且對上述服務小區之各者設定下行鏈路發送模式;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主小區中發送有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使用藉由上述行動台裝置選自包含由上述行動台裝置所決定之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表示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肯定回應/否定回應之資訊;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使用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予以決定。
- 如請求項35之通信方法,其中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個對應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另一個對應於對上述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加1者。
- 一種通信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信之基地台裝置之通信方法;且對上述服務小區之各者設定下行鏈路發送模式;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輔小區中發送有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使用藉由上述行動台裝置選自包含由上述行動台裝置所決定之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與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肯定回應/否定回應相關之資訊;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按照以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中所設定的1個值予以決定。
- 如請求項37之通信方法,其中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個係自設定有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第1組中予以決定,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另一個係自設定有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第2組中予以決定。
- 如請求項37或38之通信方法,其中使用上位層之信號設定上述第1組中所設定之上述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與上述第2組中所設定之上述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
- 如請求項37或38之通信方法,其中上述第1組中所設定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數量為4個,上述第2組中所設定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數量為4個。
- 如請求項37或38之通信方法,其中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係對於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功率控制命令之欄位。
- 一種積體電路,其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信之行動台裝置中所安裝者;且其使上述行動台裝置發揮如下功能: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主小區中檢測到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決定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使用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予以決定。
- 一種積體電路,其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信之行動台裝置中所安裝者;且其使上述行動台裝置發揮如下功能: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輔小區中檢測到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決定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按照以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中所設定的1個值予以決定。
- 一種積體電路,其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信之基地台裝置中所安裝者;且其使上述基地台裝置發揮如下功能:對上述服務小區之各者設定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以及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主小區中發送有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使用藉由上述行動台裝置選自包含由上述行動台裝置所決定之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表示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肯定回應/否定回應之資訊;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使用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中所使用之最初之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予以決定。
- 一種積體電路,其特徵在於:其係於由主小區與輔小區構成之複數個服務小區中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信之基地台裝置中所安裝者;且其使上述基地台裝置發揮如下功能:對上述服務小區之各者設定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以及於對某一服務小區設定可發送使用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至多2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下行鏈路發送模式,且於上述輔小區中發送有指示上述某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的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情形時,對於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使用藉由上述行動台裝置選自包含由上述行動台裝置所決定之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複數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1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而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與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肯定回應/否定回應相關之資訊;上述2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各者,係按照以上述1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中所設定的1個值予以決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18023 | 2010-09-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20781A TW201220781A (en) | 2012-05-16 |
TWI479854B true TWI479854B (zh) | 2015-04-01 |
Family
ID=45893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135440A TWI479854B (zh) | 2010-09-29 | 2011-09-29 |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n integrated circuit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9781703B2 (zh) |
EP (1) | EP2624652B1 (zh) |
JP (3) | JP4923161B1 (zh) |
CN (1) | CN103141146B (zh) |
TW (1) | TWI479854B (zh) |
WO (1) | WO201204368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771550B1 (ko) | 2010-10-15 | 2017-08-29 | 주식회사 골드피크이노베이션즈 | Ack/nack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216064B1 (ko) * | 2010-11-02 | 2012-12-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2060630A2 (en) | 2010-11-02 | 2012-05-1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6053305B2 (ja) * | 2012-03-30 | 2016-12-2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9357543B2 (en) * | 2012-04-18 | 2016-05-3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downlink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733709B (zh) | 2012-05-11 | 2018-08-07 |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 终端装置和发送方法 |
JP6234670B2 (ja) * | 2012-11-30 | 2017-11-2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及び上り制御情報送信方法 |
CN104363978A (zh) * | 2013-06-13 | 2015-02-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功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4620650B (zh) | 2013-09-12 | 2019-06-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获取的方法、终端、基站及系统 |
JP6012588B2 (ja) * | 2013-12-26 | 2016-10-2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KR102250056B1 (ko) | 2014-05-09 | 2021-05-10 |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 D2d 통신을 위한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그 장치 |
EP3200555B1 (en) * | 2014-09-26 | 2020-08-1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9755767B2 (en) * | 2014-10-31 | 2017-09-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chanism to measure, report, and allocate a highest possible rank for each cell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CA) mode receiver-limited user equipment (UE) |
CN104486241B (zh) * | 2014-11-27 | 2017-12-05 | 北京邮电大学 | 基带资源池中的下行信道数据处理方法 |
CN107113096B (zh) * | 2014-12-31 | 2020-03-31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ack/nack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
WO2016145664A1 (zh) * | 2015-03-19 | 2016-09-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装置 |
US10567186B2 (en) * | 2015-04-27 | 2020-02-18 | Apple Inc. | Multicast reliability enhancement |
US10512101B2 (en) * | 2015-05-14 | 2019-12-1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erminal for carrying out carrier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tilizing the method |
GB2538286A (en) * | 2015-05-14 | 2016-11-16 | Fujitsu Ltd | Control channe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9717079B2 (en) * | 2015-07-14 | 2017-07-25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resource assignment |
WO2017026322A1 (ja) * | 2015-08-07 | 2017-02-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ES2791148T3 (es) * | 2015-08-12 | 2020-11-03 | Huawei Tech Co Ltd | Método, aparato y sistema para enviar y recibir información de control de enlace ascendente |
TW201728207A (zh) * | 2015-11-10 | 2017-08-01 | Idac控股公司 | 波束成形系統下行控制頻道設計及傳訊 |
EP4002746A1 (en) * | 2016-01-07 | 2022-05-25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cknowledgement resources |
CN108377580A (zh) * | 2016-11-04 | 2018-08-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WO2018167959A1 (ja) * | 2017-03-17 | 2018-09-20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08631918B (zh) * | 2017-03-24 | 2021-02-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CN116094681A (zh) * | 2017-06-02 | 2023-05-09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反馈信令的大小指示 |
US11601223B2 (en) * | 2017-08-18 | 2023-03-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RQ transmission and retransmission using multiple code words |
KR102542403B1 (ko) * | 2017-09-29 | 2023-06-12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설정과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10841063B2 (en) | 2018-04-06 | 2020-11-17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Indicating a number of codewords in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FI3790332T3 (fi) * | 2018-05-02 | 2023-05-10 | Ntt Docomo Inc | Päätelaite, radioviestintämenetelmä, tukiasema ja vastaava järjestelmä |
CN111066363B (zh) * | 2018-08-07 | 2023-04-1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节点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使用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
US11109366B2 (en) * | 2018-11-28 | 2021-08-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requency resource mapping for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acknowledgement (PUCCH/ACK) and autonomous uplink (AUL) in new radio-unlicensed (NR-U) |
CN110536404B (zh) * | 2019-07-31 | 2024-08-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传输方法、资源指示方法、装置、服务节点及介质 |
WO2023233603A1 (ja) * | 2022-06-01 | 2023-12-0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316354B (en) * | 2005-07-21 | 2009-10-21 | Qualcomm Inc | Multiplexing and feedback suppor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TWI317071B (en) * | 2005-12-07 | 2009-11-11 | Li Ji En Technology Corp | Information managing and monitoring system with dual-directional wireless remote control |
TWI317933B (en) * | 2005-04-22 | 2009-12-01 | Qualcomm Inc | Methods, data storage medium,apparatus of signal processing,and cellular telephone including the same |
TWI318519B (zh) * | 2005-06-14 | 2009-12-11 | Ntt Docomo Inc | |
US20100027471A1 (en) * | 2008-08-01 | 2010-02-04 | Qualcomm Inco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42999B (zh) * | 2007-10-29 | 2014-05-1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移动台装置和响应信号扩频序列控制方法 |
US8687652B2 (en) * | 2008-03-27 | 2014-04-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ACK/NAK resource allocation |
EP2280567B1 (en) * | 2008-04-24 | 2014-06-1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obile station devic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1500260B (zh) | 2008-04-29 | 2011-09-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为用户分配应答信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KR101646249B1 (ko) | 2008-08-11 | 2016-08-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KR20100019947A (ko) | 2008-08-11 | 2010-02-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
KR101603338B1 (ko) | 2008-08-11 | 2016-03-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571566B1 (ko) | 2008-08-11 | 2015-11-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 전송 방법 |
KR101597573B1 (ko) | 2008-08-11 | 2016-02-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제어정보의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
EP2326131B1 (en) * | 2008-09-04 | 2019-06-2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01686557B (zh) * | 2008-09-22 | 2014-04-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小区调度信息发送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JP4840436B2 (ja) * | 2008-10-31 | 2011-12-2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排気熱回収装置 |
US8472464B2 (en) | 2008-11-14 | 2013-06-2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
WO2010056068A2 (ko) | 2008-11-14 | 2010-05-20 |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EP2357735B1 (en) | 2008-11-14 | 2016-11-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281427B1 (ko) | 2008-11-14 | 2013-07-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자원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ES2534787T3 (es) * | 2008-12-02 | 2015-04-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Recepción de asignaciones de planificación en múltiples anchos de banda operativos |
US8565066B2 (en) * | 2009-01-08 | 2013-10-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uplink acknowledgement transmission in carrier-aggreg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KR20100091876A (ko) | 2009-02-11 | 2010-08-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안테나 전송을 위한 단말 동작 |
CA2986410C (en) | 2009-03-16 | 2019-07-02 | Sun Patent Trust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resource region setting method |
CN102326351B (zh) * | 2009-03-18 | 2015-11-25 | 诺基亚通信公司 | 调度数据的方法 |
WO2010124238A2 (en) * | 2009-04-24 | 2010-10-28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for component carrier aggregation |
US8649281B2 (en) * | 2009-04-27 | 2014-02-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ontrol design for backhaul relay to support multiple HARQ processes |
EP4044473A1 (en) * | 2009-08-21 | 2022-08-17 | BlackBerry Limited |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225928B1 (ko) * | 2009-09-08 | 2013-01-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파워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KR20110038585A (ko) | 2009-10-08 | 2011-04-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RU2500071C1 (ru) * | 2009-10-19 | 2013-11-27 |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 Мультиплексирование и разнесение передачи для сигналов harq-ack в системах связи |
EP2586237B1 (en) * | 2010-06-28 | 2015-05-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the signalling overhea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WO2012036409A2 (ko) * | 2010-09-13 | 2012-03-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EP2709300B1 (en) * | 2011-05-12 | 2016-07-2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same |
US20140328260A1 (en) * | 2013-02-26 | 2014-11-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cheduling over multipl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
-
2011
- 2011-09-28 JP JP2011213488A patent/JP4923161B1/ja active Active
- 2011-09-29 CN CN201180047184.1A patent/CN103141146B/zh active Active
- 2011-09-29 EP EP11829242.4A patent/EP2624652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9-29 TW TW100135440A patent/TWI479854B/zh active
- 2011-09-29 US US13/824,239 patent/US9781703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9-29 WO PCT/JP2011/072311 patent/WO201204368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
- 2012-02-06 JP JP2012023332A patent/JP580795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
- 2015-09-03 JP JP2015173438A patent/JP610688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
- 2017-08-29 US US15/689,674 patent/US1008523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8
- 2018-08-14 US US16/103,361 patent/US10750477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8-14 US US16/993,988 patent/US2020037484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317933B (en) * | 2005-04-22 | 2009-12-01 | Qualcomm Inc | Methods, data storage medium,apparatus of signal processing,and cellular telephone including the same |
TWI318519B (zh) * | 2005-06-14 | 2009-12-11 | Ntt Docomo Inc | |
TWI316354B (en) * | 2005-07-21 | 2009-10-21 | Qualcomm Inc | Multiplexing and feedback suppor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TWI317071B (en) * | 2005-12-07 | 2009-11-11 | Li Ji En Technology Corp | Information managing and monitoring system with dual-directional wireless remote control |
US20100027471A1 (en) * | 2008-08-01 | 2010-02-04 | Qualcomm Inco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41146A (zh) | 2013-06-05 |
TW201220781A (en) | 2012-05-16 |
EP2624652B1 (en) | 2021-05-05 |
EP2624652A1 (en) | 2013-08-07 |
US20170367076A1 (en) | 2017-12-21 |
US20200374842A1 (en) | 2020-11-26 |
US20180359731A1 (en) | 2018-12-13 |
JP5807959B2 (ja) | 2015-11-10 |
JP2012095359A (ja) | 2012-05-17 |
US20130188590A1 (en) | 2013-07-25 |
WO2012043689A1 (ja) | 2012-04-05 |
CN103141146B (zh) | 2016-08-10 |
US10085239B2 (en) | 2018-09-25 |
JP4923161B1 (ja) | 2012-04-25 |
US10750477B2 (en) | 2020-08-18 |
JP6106880B2 (ja) | 2017-04-05 |
US9781703B2 (en) | 2017-10-03 |
JP2016007066A (ja) | 2016-01-14 |
JP2012095288A (ja) | 2012-05-17 |
EP2624652A4 (en) | 2016-07-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79854B (zh) |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n integrated circuit | |
US11160056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
US10425927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4989692B2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JP5933774B2 (ja)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JP4934232B2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方法 | |
TWI519094B (zh) |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a communication method | |
JP5699136B2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WO2010146963A1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方法 | |
WO2010073477A1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方法 | |
JP5377707B2 (ja) |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WO2011016391A1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