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2700B - 照明燈具 - Google Patents

照明燈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2700B
TWI472700B TW100106648A TW100106648A TWI472700B TW I472700 B TWI472700 B TW I472700B TW 100106648 A TW100106648 A TW 100106648A TW 100106648 A TW100106648 A TW 100106648A TW I472700 B TWI472700 B TW I4727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pace
base
casing
lighting fix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6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7306A (en
Inventor
Tsung Chi Lee
Po Wei Li
Shih Chang Hsu
Chin Yin Yu
Original Assignee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Priority to TW100106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270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37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7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2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2700B/zh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照明燈具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燈具,特別是指一種具有隔離單元的照明燈具。
以往的緊急照明燈具(例如台灣新型證書號M363552)結構中,其電路模組與電池是容置在燈座的一個共同的空間內。
然而,在以往類似這種燈具的結構中,由於電路模組與電池是在同一個空間內並且相鄰近,其可能產生的問題是,電路模組在運作時產生的高溫容易影響到電池,使電池長時間處在高溫的環境下而縮短使用壽命。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降低燈具內的電路模組高溫對電源供應模組的影響的照明燈具。
本發明照明燈具包含一燈座、一發光模組、一電源供應模組以及一電路模組。該燈座包括一殼體單元以及一隔離單元,該殼體單元界定出一內部空間,該隔離單元設置於該殼體單元內並且將該內部空間區隔為一第一空間區域以及一第二空間區域。該發光模組設置於該殼體單元。該電源供應模組容置於該第一空間區域並且與該發光模組電性連接。該電路模組容置於該第二空間區域並且與該發光模組電性連接。
藉由隔離單元的設置,可避免第一空間區域與第二空間區域產生通過隔離單元的熱對流,降低電路模組運作的高溫對電源供應模組的影響。
較佳地,該殼體單元包括一底座與一罩殼,該罩殼結合於該底座而配合界定出該內部空間,該隔離單元至少設置於該底座與該罩殼其中一者。
該隔離單元局部區域形成有一夾層空間而包括相間隔的二片體。藉由隔離單元的結構設計,可降低第二空間區域與第一空間區域之間的熱傳導。
該隔離單元包括一連接於該底座的第一壁部與一連接於該罩殼的第二壁部,當該罩殼結合於該底座,該第一壁部與該第二壁部相接。
該底座包括一導電接頭以及一由該導電接頭往上延伸的底座圍壁,該罩殼包括一頂壁以及一由該頂壁往下延伸的罩殼圍壁,當該罩殼結合於該底座,該罩殼圍壁底緣與該底座圍壁頂緣相接。
該殼體單元更包括一結合於該罩殼的散熱座,該發光模組設置於該散熱座,該散熱座包括一對應該第一空間區域的第一座件以及一對應該第二空間區域的第二座件,該第二座件的導熱係數高於該第一座件的導熱係數。
藉由第一座件與第二座件導熱係數的不同,同樣可避免位在第二空間區域內的電路模組的熱能影響第一空間區域內的電源供應模組。
較佳地,該罩殼的頂壁具有一對應該第一空間區域上方的第一頂面區以及一對應該第二空間區域上方的第二頂面區,該第二頂面區高於該第一頂面區,當該散熱座結合於該罩殼,該散熱座與該罩殼頂壁的第一頂面區之間界定出一氣流通道,且該第一頂面區設有複數連通該氣流通道與該第一空間區域的頂壁穿孔;該散熱座的第一座件形成有複數連通該氣流通道的散熱座穿孔;該罩殼圍壁與該底座圍壁兩者至少其中之一對應該第一空間區域的部分設有複數連通該第一空間區域的穿孔。
較佳地,該第一座件包括一第一頂壁以及一連接該第一頂壁並且往下延伸的第一側壁,該第二座件包括一第二頂壁以及一連接該第二頂壁並且往下延伸的第二側壁,當該散熱座結合於該罩殼,該第一頂壁與該第二頂壁相接合覆蓋該罩殼的頂壁。
較佳地,該第一頂壁具有一第一弧形外緣,且該第一弧形外緣形成有複數第一缺口,該第一側壁具有一頂緣,且該頂緣形成有複數的第二缺口,該等第二缺口分別對應該等第一缺口並與該等第一缺口界定出該等散熱座穿孔。
較佳地,該罩殼圍壁對應該第二空間區域的部分設有複數連通該第二空間區域的罩殼圍壁穿孔,該底座圍壁對應該第二空間區域的部分設有複數連通該第二空間區域的底座穿孔。
較佳地,該照明燈具更包含一容置於該第二空間區域的散熱鰭片座,該散熱鰭片座包括一基板以及複數形成於該基板的散熱鰭片,該電路模組設置於該基板。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參閱圖1、圖2,本發明照明燈具100的一個較佳實施例包含一燈座101、設置在燈座101的一發光模組3、一電源供應模組4與一電路模組5、一散熱鰭片座6、一結合在燈座101並且覆蓋發光模組3的燈罩7。
參閱圖2至圖4,燈座101包括一殼體單元1以及一隔離單元2(見圖3),殼體單元1界定出一內部空間102,隔離單元2設置於殼體單元1內並且將內部空間102區隔為氣流不相流通的一第一空間區域1021與一第二空間區域1022,第一空間區域1021用以容納電源供應模組4,第二空間區域1022用以容納電路模組5,其中,藉由隔離單元2阻絕第一空間區域1021與第二空間區域1022之間的氣流流通,可避免位在第二空間區域1022的電路模組5運作產生的熱能藉由熱對流進入第一空間區域1021而影響到電源供應模組4。補充說明的是,電源供應模組4的其中一態樣可為電池,此時,該照明燈具100即為緊急照明燈具,但電源供應模組4並不以電池為限。凡將電源供應模組4與電路模組5設置在兩個空間區域,皆為本發明所欲保護的範圍。
本實施例的殼體單元1包括一底座11、一罩殼12與一散熱座13,具體而言,底座11具有一導電接頭111以及一連接導電接頭111並且往上延伸圍繞大致呈碗狀的底座圍壁112,且底座圍壁112設有多數呈環狀分佈的底座穿孔110。罩殼12包括一頂壁121以及一由頂壁121往下延伸的罩殼圍壁122,當罩殼12結合於底座11時,罩殼圍壁122的底緣與底座圍壁112的頂緣相接,因而罩殼12與底座11配合界定出前述的內部空間102。
罩殼12的頂壁121具有一第一頂面區124(本實施例約佔頂壁121整個頂面徑向角度270度)以及一高度高於第一頂面區124的第二頂面區125(本實施例約佔頂壁121整個頂面徑向角度90度),第一頂面區124對應於第一空間區域1021上方,第二頂面區125對應於第二空間區域1022上方,且頂壁121設有複數貫穿第一頂面區124而連通第一空間區域1021的頂壁穿孔126,而罩殼圍壁122則設有複數貫穿並且呈環狀分佈的罩殼圍壁穿孔127。
參閱圖3、圖4、圖5,本實施例中,隔離單元2包括一設置在底座11的第一壁部21與一設置在罩殼12的第二壁部22,具體而言,第一壁部21與第二壁部22的橫斷面均呈L形,第一壁部21連接在底座11的底座圍壁112內壁面,並且將底座圍壁112所圍繞出的空間區隔為一底座第一區域113及一底座第二區域114,底座第一區域113約佔底座圍壁112所圍繞空間徑向角度270度的區域,底座第二區域114約佔底座圍壁112所圍繞空間徑向角度90度的區域,前述底座穿孔110部分分佈在底座圍壁112對應底座第一區域113的部分,部分分佈在底座圍壁112對應底座第二區域114的部分。隔離單元2的第二壁部22連接在罩殼12的頂壁121底面與罩殼圍壁122的內壁面,並且將罩殼圍壁122所圍繞出的柱狀空間區隔為一罩殼第一區域128及一罩殼第二區域129,罩殼第一區域128約佔罩殼圍壁122所圍繞空間徑向角度270度的區域,罩殼第二區域129約佔罩殼圍壁122所圍繞空間徑向角度90度的區域。
當罩殼12結合在底座11時,第一壁部21與第二壁部22相接而形成完整的隔離單元2,且底座第一區域113與罩殼第一區域128相連通而形成前述的第一空間區域1021,底座第二區域114與罩殼第二區域129相連通而形成前述的第二空間區域1022。
值得一提的是,隔離單元2除了可達成上述防止第一空間區域1021與第二空間區域1022產生熱對流的效果以外,為使隔離單元2具有較佳的隔熱效果,在本實施例中,隔離單元2的第二壁部22呈中空板狀結構,換言之,隔離單元2形成有一夾層空間220而包括相間隔的二片體221,藉由上述的結構設計,可降低第二空間區域1022的熱能以熱傳導的方式經由隔離單元2傳導至第一空間區域1021。
在其他的變化態樣中,透過在底座11及/或罩殼12設計卡合結構或干涉結構,隔離單元2也可以是可供結合在底座11及/或罩殼12的獨立元件。
參閱圖2、圖3、圖6,散熱座13用以結合在罩殼12並且可供發光模組3設置於其上,本實施例的散熱座13包括一第一座件131與一第二座件132,第一座件131與第二座件132的縱向斷面都大致呈上下倒置的L型。第一座件131包括一第一頂壁1311以及一連接第一頂壁1311並且往下延伸的第一側壁1312,第一頂壁1311具有一延伸徑向角度270度的第一弧形外緣1313,第一側壁1312是連接在第一弧形外緣1313。第二座件132包括一第二頂壁1321以及一由第二頂壁1321往下延伸的第二側壁1322,第二頂壁1321具有一延伸徑向角度90度的第二弧形外緣1323,第二側壁1322是由第二弧形外緣1323往下延伸。第一座件131的第一頂壁1311輪廓是大致對應罩殼12的第一頂面區124,第二座件132的第二頂壁1321輪廓是大致對應罩殼12的第二頂面區125,第一座件131與第二座件132是以其第一頂壁1311與第二頂壁1321相接合成完整的圓形輪廓覆蓋在罩殼12的頂壁121上,而第一側壁1312與第二側壁1322則相接呈環狀圍繞在罩殼圍壁122的外圍,且當第一座件131與第二座件132結合在罩殼12上時,第二座件132的第二頂壁1321與第二頂面區125接觸,該等罩殼圍壁穿孔127則位於相接的第一側壁1312與第二側壁1322下方而不受遮蔽。
由於罩殼12的頂壁121的第二頂面區125高度高於第一頂面區124,因而使得第一座件131的第一頂壁1311與第一頂面區124之間形成一氣流通道14。
本實施例中,第一座件131的材質為塑膠或其他導熱係數較低的材質,第二座件132的材質則為鋁或其他導熱係數高於第一座件131的材質,藉由第一座件131與第二座件132選用上述特性的材質,一方面可使第二空間區域1022內來自於電路模組5的熱能較迅速由第二座件132散出,另一方面,由於第一座件131的導熱性較差,也可避免第二座件132高溫傳導至第一座件131而影響第一空間區域1021的溫度,讓第一空間區域1021保持在較低溫的狀態。
此外,本實施例的第一座件131更形成有複數散熱座穿孔1314,當散熱座13結合在罩殼12時,散熱座穿孔1314提供氣流通道14藉以與外界連通,具體而言,散熱座穿孔1314的形成是第一頂壁1311的第一弧形外緣1313形成有複數第一缺口1315而呈連續相對凹凸的齒形,第一側壁1312具有一與第一頂壁1311連接的頂緣1317,頂緣1317形成有複數第二缺口1316而同樣呈連續相對凹凸的齒形,當第一頂壁1311與第一側壁1312相連接時,第一側壁1312的第一缺口1315分別對應到第一側壁1312的第二缺口1316因而形成前述的散熱座穿孔1314,本實施例的該等散熱座穿孔1314是呈橫向開放。
其中,透過散熱座穿孔1314、氣流通道14、罩殼圍壁穿孔127與底座穿孔110的配合,使外界空氣可由散熱座穿孔1314經氣流通道14進入第一空間區域1021,並且由罩殼圍壁穿孔127及/或底座穿孔110流出外界而形成一第一散熱路徑P1,對位在第一空間區域1021內的電源供應模組4進行散熱。
發光模組3是設置在散熱座13相接合的第一頂壁1311與第二頂壁1321上,本實施例的發光模組3包括一電路板31以及數顆設置在電路板31的發光元件32,發光元件32較佳為發光二極體(LED)。燈罩7是結合於散熱座13上並且覆蓋發光模組3。
參閱圖2、圖3、圖7,散熱鰭片座6容置在第二空間區域1022並且包括一基板61以及複數設置在基板61的散熱鰭片62,電路模組5具體為結合在散熱鰭片座6的驅動電路,其中,藉由散熱鰭片座6的設置,配合連通第二空間區域1022的罩殼圍壁穿孔127與底座穿孔110,使外界空氣可由罩殼圍壁穿孔127進入第二空間區域1022並且由底座穿孔110流出外界而形成的一第二散熱路徑P2,可對電路模組5進行效果較佳的散熱,當然,外界氣流也可由罩殼圍壁穿孔127進入第二空間區域1022並且由底座穿孔110流出外界。
除此之外,罩殼12內部也可以填充具高導熱性的導熱材質(如導熱膏)與罩殼12頂壁121底面(及/或罩殼圍壁122內壁面)、電路模組5接觸,使電路模組5之部分的熱能也可經由導熱膏傳導至罩殼12頂壁121(及/或罩殼圍壁122內壁面)並且經由散熱座13的第二座件132散出。
綜上所述,本發明藉由隔離單元2隔開電源供應模組4所在的第一空間區域1021與電路模組5所在的第二空間區域1022,避免第一空間區域1021與第二空間區域1022產生熱對流,並且降低第一空間區域1021與第二空間區域1022之間的熱傳導,解決電路模組5的熱能容易影響到電源供應模組4的問題,確實能達成本發明之目的,此外,藉由散熱座13的第一座件131與第二座件132選用不同導熱係數的材質,也同樣具有避免第二空間區域1022的熱能影響第一空間區域1021的效果,而藉由散熱座穿孔1314、罩殼圍壁穿孔127與底座穿孔110的設置以及氣流通道14的形成,則可分別在第一空間區域1021與第二空間區域1022形成散熱路徑,加強對電源供應模組4與電路模組5的散熱效果。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照明燈具
101...燈座
102...內部空間
1021...第一空間區域
1022...第二空間區域
1...殼體單元
11...底座
110...底座穿孔
111...導電接頭
112...底座圍壁
113...底座第一區域
114...底座第二區域
12...罩殼
121...頂壁
122...罩殼圍壁
123...頂面
124...第一頂面區
125...第二頂面區
126...頂壁穿孔
127...罩殼圍壁穿孔
128...罩殼第一區域
129...罩殼第二區域
13...散熱座
131...第一座件
1311...第一頂壁
1312...第一側壁
1313...第一弧形外緣
1314...散熱座穿孔
1315...第一缺口
1316...第二缺口
1317...頂緣
132...第二座件
1321...第二頂壁
1322...第二側壁
1323...第二弧形外緣
14...氣流通道
2...隔離單元
21...第一壁部
22...第二壁部
220...夾層空間
221...第一片體
222...第二片體
3...發光模組
31...電路板
32...發光元件
4...電源供應模組
5‧‧‧電路模組
6‧‧‧散熱鰭片座
61‧‧‧基板
62‧‧‧散熱鰭片
7‧‧‧燈罩
P1‧‧‧第一散熱路徑
P2‧‧‧第二散熱路徑
圖1是本發明照明燈具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是該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3是該較佳實施例的縱向剖視圖;
圖4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殼體單元與一電源供應模組及一電路模組的組合圖,且該殼體單元的一罩殼頂部被切除;
圖5是該殼體單元的該罩殼與一底座的分解圖;
圖6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燈罩與一發光模組由該燈座分解的立體圖;以及
圖7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散熱鰭片座與該電路模組的立體圖。
102...內部空間
1021...第一空間區域
1022...第二空間區域
1...殼體單元
11...底座
110...底座穿孔
111...導電接頭
112...底座圍壁
12...罩殼
121...頂壁
122...罩殼圍壁
124...第一頂面區
125...第二頂面區
126...頂壁穿孔
127...罩殼圍壁穿孔
13...散熱座
131...第一座件
1311...第一頂壁
1314...散熱座穿孔
132...第二座件
1321...第二頂壁
14...氣流通道
2...隔離單元
21...第一壁部
22...第二壁部
220...夾層空間
221...第一片體
3...發光模組
31...電路板
32...發光元件
4...電源供應模組
5...電路模組
6...散熱鰭片座
7...燈罩
P1...第一散熱路徑
P2...第二散熱路徑

Claims (15)

  1. 一種照明燈具,包含:一燈座,包括一殼體單元以及一隔離單元,該殼體單元界定出一內部空間,該隔離單元設置於該殼體單元內並且將該內部空間區隔為不藉該隔離單元連通的一第一空間區域以及一第二空間區域;一發光模組,設置於該殼體單元;一電源供應模組,容置於該第一空間區域並且與該發光模組電性連接,以供應該發光模組一電源;以及一電路模組,容置於該第二空間區域並且與該發光模組電性連接,以驅動該發光模組發光;該殼體單元包括一底座與一罩殼,該罩殼結合於該底座而配合界定出該內部空間;該隔離單元包括一連接於該底座的第一壁部與一連接於該罩殼的第二壁部,當該罩殼結合於該底座,該第一壁部與該第二壁部相接。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照明燈具,其中,該隔離單元局部區域形成有一夾層空間而包括相間隔的二片體。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照明燈具,其中,該隔離單元至少設置於該底座與該罩殼其中一者。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照明燈具,其中,該底座包括一導電接頭以及一由該導電接頭往上延伸的底座圍壁,該罩殼包括一頂壁以及一由該頂壁往下延伸的罩 殼圍壁,當該罩殼結合於該底座,該罩殼圍壁底緣與該底座圍壁頂緣相接。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照明燈具,其中,該殼體單元更包括一結合於該罩殼的散熱座,該發光模組設置於該散熱座。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照明燈具,其中,該散熱座包括一對應該第一空間區域的第一座件以及一對應該第二空間區域的第二座件,該第二座件的導熱係數高於該第一座件的導熱係數。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照明燈具,其中,該罩殼的頂壁具有一對應該第一空間區域上方的第一頂面區以及一對應該第二空間區域上方的第二頂面區,該第二頂面區高於該第一頂面區,當該散熱座結合於該罩殼,該散熱座與該罩殼頂壁的第一頂面區之間界定出一氣流通道。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照明燈具,其中,該第一頂面區設有複數連通該氣流通道與該第一空間區域的頂壁穿孔。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照明燈具,其中,該散熱座的第一座件形成有複數連通該氣流通道的散熱座穿孔。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照明燈具,其中,該罩殼圍壁與該底座圍壁兩者至少其中之一對應該第一空間區域的部分設有複數連通該第一空間區域的穿孔。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照明燈具,其中,該散熱座包括一對應該第一空間區域的第一座件以及一對應該第二空間區域的第二座件,該第一座件包括一第一頂壁以及一連接該第一頂壁並且往下延伸的第一側壁,該第二座件包括一第二頂壁以及一連接該第二頂壁並且往下延伸的第二側壁,當該散熱座結合於該罩殼,該第一頂壁與該第二頂壁相接合覆蓋該罩殼的頂壁。
  1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照明燈具,其中,該第一頂壁具有一第一弧形外緣,且該第一弧形外緣形成有複數第一缺口,該第一側壁具有一頂緣,且該頂緣形成有複數的第二缺口,該等第二缺口分別對應該等第一缺口並與該等第一缺口界定出複數散熱座穿孔。
  1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照明燈具,其中,該罩殼圍壁對應該第二空間區域-的部分設有複數連通該第二空間區域的罩殼圍壁穿孔。
  1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照明燈具,其中,該底座圍壁對應該第二空間區域的部分設有複數連通該第二空間區域的底座穿孔。
  1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照明燈具,更包含一容置於該第二空間區域的散熱鰭片座,該散熱鰭片座包括一基板以及複數形成於該基板的散熱鰭片,該電路模組設置於該基板。
TW100106648A 2011-03-01 2011-03-01 照明燈具 TWI4727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06648A TWI472700B (zh) 2011-03-01 2011-03-01 照明燈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06648A TWI472700B (zh) 2011-03-01 2011-03-01 照明燈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7306A TW201237306A (en) 2012-09-16
TWI472700B true TWI472700B (zh) 2015-02-11

Family

ID=47223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6648A TWI472700B (zh) 2011-03-01 2011-03-01 照明燈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72700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62948U (en) * 2008-10-08 2009-08-11 An Dai Fire Fighing Engineering Co Ltd LED down light having function of general and emergency illumination
TWM388611U (en) * 2010-03-26 2010-09-11 zhi-qin Huang Improved structure of light-emit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62948U (en) * 2008-10-08 2009-08-11 An Dai Fire Fighing Engineering Co Ltd LED down light having function of general and emergency illumination
TWM388611U (en) * 2010-03-26 2010-09-11 zhi-qin Huang Improved structure of light-emitt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7306A (en) 2012-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56465B2 (en) Illumination lamp
TW201525357A (zh) 具中軸雙向對流式散熱結構之發光二極體燈泡
US8459846B2 (en) Heat-dissipating downlight lamp holder
JP5628950B2 (ja) 光半導体照明装置
US9939144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JP3194796U (ja) 全方向led電球
US9657923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JP5940372B2 (ja) 照明装置
TWI589814B (zh) 發光裝置
JP2017501548A (ja) バルブ型ランプ構造
TWM472161U (zh) 發光二極體燈具
US20130335982A1 (en) Lamp structure
US8491156B2 (en) Lighting device having a housing with a pluraltity of holes for effective heat dissipation
TW201314121A (zh) 發光二極體燈具
TWI558947B (zh) Multi-directional light bulb
TWI472700B (zh) 照明燈具
JP6124115B2 (ja) 照明装置
KR20100005008U (ko) 개방형 방열구조를 갖는 엘이디 램프
JP3175273U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ランプ
JP2016110934A (ja) 照明装置
TW201604486A (zh) 高散熱性燈具
TWI454630B (zh) 燈座與燈具
JP6146712B2 (ja) ランプ
TW201400753A (zh) 燈具結構
TWM459365U (zh) 組合式led球泡燈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