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5339B -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heet metal - Google Patents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heet meta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5339B
TWI465339B TW101100224A TW101100224A TWI465339B TW I465339 B TWI465339 B TW I465339B TW 101100224 A TW101100224 A TW 101100224A TW 101100224 A TW101100224 A TW 101100224A TW I465339 B TWI465339 B TW I4653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lt index
minutes
difference
laminated
she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0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8873A (zh
Original Assignee
Forhous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house Corp filed Critical Forhouse Corp
Priority to TW101100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6533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28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8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5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5339B/zh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板材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板材,特別是指一種能獲得高結構轉印效率之共押出板材的製造方法。
習知利用共押出技術製造諸如導光板之板材的方式,主要是令自模頭(die head)押出的板狀基材通過表面具有微結構的滾輪,從而將滾輪表面的微結構轉印至板狀基材表面。通常,為了獲得具有較高微結構轉印效率的板材,就必須使用熔融指數(melt index,MI)較高的材料,但是,熔融指數較高的材料具有較大的流動性,導致材料容易自模頭中心流出,無法擴散至模頭兩側而順利押出成型為板狀基材,雖然使用熔融指數較低的材料能克服前述問題,但是,卻存有滾輪表面之微結構不易壓入板狀基材表面而無法製得轉印效率較佳的板材。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獲得結構轉印效率較佳之板材的製造方法。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之一種板材的製造方法,主要包括有下列步驟:a)將一第一材料、一第二材料以及一第三材料加熱至熔融狀態,該第一材料具有一第一熔融指數,該第二材料具有一低於該第一熔融指數的第二熔融指數,以及該第三材料具有一低於該第二熔融指數的第三熔融指數;b)令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材料經一模頭共押出成型為一疊合板材,其中該第二材料層疊附著於該第一材料以及該第三材料層疊附著於該第二材料;以及c)令該疊合板材通過一表面具有微結構的滾輪,以於該第一材料的一表面形成微結構。由於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係利用該第二材料來連結具有較高熔融指數的該第一材料以及具有較低熔融指數的該第三材料,使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材料能夠成功地自模頭共押出成型為疊合板材,並可於熔融指數較高的該第一材料表面形成微結構,從而獲得結構轉印效率較佳的板材。
在本發明所提供的製造方法中,依據ASTM D1238或ISO1133標準,在230℃時,於3.8 kg的負荷下,該第二熔融指數與該第一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較佳為3~20 g/10分鐘,最佳為5~12 g/10分鐘,而該第三熔融指數與該第二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較佳為3~20 g/10分鐘,最佳為5~12 g/10分鐘。並且,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材料較佳宜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
或者是,依據ASTM D1238或ISO1133標準,在300℃時,於1.2 kg的負荷下,該第二熔融指數與該第一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較佳為9~60 g/10分鐘,最佳為15~36 g/10分鐘,而該第三熔融指數與該第二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較佳為9~60 g/10分鐘,最佳為15~36 g/10分鐘。並且,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材料較佳宜使用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
或者是,依據ASTM D1238或ISO1133標準,在200℃時,於5.0 kg的負荷下,該第二熔融指數與該第一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較佳為3~20 g/10分鐘,最佳為5~12 g/10分鐘,而該第三熔融指數與該第二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較佳為3~20 g/10分鐘,最佳為5~12 g/10分鐘。並且,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材料較佳宜使用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或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ethyl methacrylate styrene copolymer,MS)。
或者是,依據ASTM D1238或ISO1133標準,在230℃時,於2.16 kg的負荷下,該第二熔融指數與該第一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較佳為4~30g/10分鐘,最佳為7~20 g/10分鐘,而該第三熔融指數與該第二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較佳為4~30 g/10分鐘,最佳為7~20 g/10分鐘,而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材料較佳宜使用環烯烴聚合物(cyclic olefin polymer,COP)或環烯烴共聚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COC)。
有關本發明所提供之板材製造方法的技術特徵係詳細說明於後。
以下簡單說明本發明配合實施例所採用之圖式的內容,其中:第一圖為一流程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所為之板材製造方法的步驟。
請參閱第一圖,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板材的製造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驟:首先於步驟S1中,係先將第一材料、第二材料以及第三材料加熱至熔融狀態,其中該第一材料具有一第一熔融指數,該第二材料具有一低於該第一熔融指數的第二熔融指數,以及該第三材料具有一低於該第二熔融指數的第三熔融指數。
依據ASTM D1238或ISO1133標準,在230℃時,於3.8 kg的負荷下,該第二熔融指數與該第一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較佳為3~20 g/10分鐘,最佳為5~12 g/10分鐘,而該第三熔融指數與該第二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較佳為3~20 g/10分鐘,最佳為5~12 g/10分鐘,而該第一材料、第二材料以及第三材料較佳宜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
或者是,依據ASTM D1238或ISO1133標準,在300℃時,於1.2 kg的負荷下,該第二熔融指數與該第一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較佳為9~60 g/10分鐘,最佳為15~36 g/10分鐘,而該第三熔融指數與該第二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較佳為9~60 g/10分鐘,最佳為15~36 g/10分鐘,而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材料較佳宜使用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
或者是,依據ASTM D1238或ISO1133標準,在200℃時,於5.0 kg的負荷下,該第二熔融指數與該第一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較佳為3~20 g/10分鐘,最佳為5~12 g/10分鐘,而該第三熔融指數與該第二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較佳為3~20 g/10分鐘,最佳為5~12 g/10分鐘,而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材料較佳宜使用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或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ethyl methacrylate styrene copolymer,MS)相同一種但不限定不同種。
或者是,依據ASTM D1238或ISO1133標準,在230℃時,於2.16 kg的負荷下,該第二熔融指數與該第一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較佳為4~30g/10分鐘,最佳為7~20 g/10分鐘,而該第三熔融指數與該第二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較佳為4~30 g/10分鐘,最佳為6~20 g/10分鐘,而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材料較佳宜使用環烯烴聚合物(cyclic olefin polymer,COP)或環烯烴共聚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COC)相同一種但不限定不同種。
其次,於步驟S2中,令呈熔融狀的該第一材料、第二材料以及第三材料經由各自的押出機注入模頭內,再經該模頭共押出成型為一疊合板材,其中該第二材料係層疊附著於該第一材料以及該第三材料係層疊附著於該第二材料。
再者,於步驟S3中,令該疊合板材通過一壓軋滾輪組(roller calender),使該滾輪組滾壓自該模頭流出之疊合板材中的第一材料。由於該壓軋滾輪的表面具有微結構刻紋,因此當其滾壓該疊合板材後,就會於該第一材料的表面形成微結構。其中,前述微結構的形態可為(但不限於)三角形、U型、菱形、梯形、三角錐形、非球面狀或者前述中角錐狀的尖端形成一圓滑曲弧等。
由於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係利用該第二材料來連結具有較高熔融指數的該第一材料以及具有較低熔融指數的該第三材料,避免該第一材料因熔融指數較高而無法於該模頭上擴散,產生垂流現象,因此可使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材料能夠成功地自模頭押出成型為疊合板材,並且,由於該第一材料具有較高的熔融指數,因此滾輪組表面的微結構能輕易地壓入該第一材料,而於該第一材料的表面形成顯著的微結構,最終獲得結構轉印效率較佳的板材。
需特別說明的是,由於本發明之製造方法的主要技術特徵在於利用彼此之間具有熔融指數差異的複數種材料,解決習知高熔融指數材料無法自模頭押出成型的缺失,因此本發明所使用的材料數量並不侷限於三種,其可視實際需求而增加,例如可使用四種或五種或更多種材料,只要自模頭押出成型之疊合板材中相鄰兩材料之間具有相近的熔融指數即可。
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製得的板材可作為諸如導光板的光學元件,藉以使進入導光板的光線經由該等微結構而產生散射,再均勻地自導光板射出,以提高面板的亮度。
接著藉由以下列舉的若干實施例,以更加瞭解本發明,惟該等實施例僅用以說明而非限制本發明。
所舉實施例1至4中,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材料係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且依據ASTM D1238或ISO1133標準,在230℃時,於3.8 kg的負荷下,各該實施例中之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熔融指數係如表1所示。依本發明之製造方法製得之板材的結構轉印效率,則以肉眼觀察評估,其結果亦顯示於表1中。
由表1所示結果可知,實施例1至4都能夠製造出具有優異結構轉印效率的板材,因此,本發明藉由使用具有與該第一材料以及第三材料相近之熔融指數的第二材料,將熔融指數較高的第一材料與熔融指數較低的第三材料連結在一起,從而克服單獨使用高熔融指數材料無法順利從模頭押出成型的缺失,以成功獲得具有高結構轉印效率的板材。
此外,所述該第一材料、該第二材料以及該第三材料選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環烯烴聚合物以及環烯烴共聚物所構成之族群中的相同一種化合物,亦屬本發明涵蓋範圍。
S1,S2,S3‧‧‧步驟
第一圖為一流程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所為之板材製造方法的步驟。
S1,S2,S3...步驟

Claims (8)

  1. 一種板材的製造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a)將一第一材料、一第二材料以及一第三材料加熱至熔融狀態,該第一材料具有一第一熔融指數,該第二材料具有一低於該第一熔融指數的第二熔融指數,以及該第三材料具有一低於該第二熔融指數的第三熔融指數;b)令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材料經一模頭共押出成型為一疊合板材,其中該第二材料層疊附著於該第一材料,以及該第三材料層疊附著於該第二材料;以及c)令該疊合板材通過一表面具有微結構的滾輪,以於該第一材料的一表面形成微結構;其中該第一材料、該第二材料以及該第三材料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且依據ASTM D1238或ISO1133標準,在230℃時,於3.8kg的負荷下,該第二熔融指數與該第一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為3~20g/10分鐘,該第三熔融指數與該第二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為3~20g/10分鐘。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板材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二熔融指數與該第一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為5~12g/10分鐘,該第三熔融指數與該第二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為5~12g/10分鐘。
  3. 一種板材的製造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a)將一第一材料、一第二材料以及一第三材料加熱至熔融狀態,該第一材料具有一第一熔融指數,該第二材料具有一低於該第一熔融指數的第二熔融指數,以及該第三材料具有一低於該第二熔融指數的第三熔融指數; b)令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材料經一模頭共押出成型為一疊合板材,其中該第二材料層疊附著於該第一材料,以及該第三材料層疊附著於該第二材料;以及c)令該疊合板材通過一表面具有微結構的滾輪,以於該第一材料的一表面形成微結構;其中該第一材料、該第二材料以及該第三材料為聚碳酸酯,且依據ASTM D1238或ISO1133標準,在300℃時,於1.2kg的負荷下,該第二熔融指數與該第一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為9~60g/10分鐘,該第三熔融指數與該第二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為9~60g/10分鐘。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板材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二熔融指數與該第一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為15~36g/10分鐘,該第三熔融指數與該第二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為15~36g/10分鐘。
  5. 一種板材的製造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a)將一第一材料、一第二材料以及一第三材料加熱至熔融狀態,該第一材料具有一第一熔融指數,該第二材料具有一低於該第一熔融指數的第二熔融指數,以及該第三材料具有一低於該第二熔融指數的第三熔融指數;b)令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材料經一模頭共押出成型為一疊合板材,其中該第二材料層疊附著於該第一材料,以及該第三材料層疊附著於該第二材料;以及c)令該疊合板材通過一表面具有微結構的滾輪,以於該第一材料的一表面形成微結構; 其中該第一材料、該第二材料以及該第三材料為聚苯乙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且依據ASTM D1238或ISO1133標準,在200℃時,於5.0kg的負荷下,該第二熔融指數與該第一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為3~20g/10分鐘,該第三熔融指數與該第二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為3~20g/10分鐘。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板材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二熔融指數與該第一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為5~12g/10分鐘,該第三熔融指數與該第二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為5~12g/10分鐘。
  7. 一種板材的製造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a)將一第一材料、一第二材料以及一第三材料加熱至熔融狀態,該第一材料具有一第一熔融指數,該第二材料具有一低於該第一熔融指數的第二熔融指數,以及該第三材料具有一低於該第二熔融指數的第三熔融指數;b)令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材料經一模頭共押出成型為一疊合板材,其中該第二材料層疊附著於該第一材料,以及該第三材料層疊附著於該第二材料;以及c)令該疊合板材通過一表面具有微結構的滾輪,以於該第一材料的一表面形成微結構;其中該第一材料、該第二材料以及該第三材料為環烯烴聚合物或環烯烴共聚物,且依據ASTM D1238或ISO1133標準,在230℃時,於2.16kg的負荷下,該第二熔融指數與該第一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為4~30g/10分鐘,該第三熔融指數與該第二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為4~30g/10分鐘。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板材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二熔融 指數與該第一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為7~20g/10分鐘,該第三熔融指數與該第二熔融指數的差值範圍為7~20g/10分鐘。
TW101100224A 2012-01-03 2012-01-03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heet metal TWI4653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0224A TWI465339B (zh) 2012-01-03 2012-01-03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heet met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0224A TWI465339B (zh) 2012-01-03 2012-01-03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heet meta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8873A TW201328873A (zh) 2013-07-16
TWI465339B true TWI465339B (zh) 2014-12-21

Family

ID=49225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0224A TWI465339B (zh) 2012-01-03 2012-01-03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heet metal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6533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74900B (en) * 2006-01-12 2007-03-01 Entire Technology Co Ltd A light diffusion board for improving light diffusion and enhancing brightness
TW200848806A (en) * 2007-03-06 2008-12-16 Rohm & Haas Denmark Finance As Light redirecting film having variable thickness
TWI340854B (zh) * 2006-01-25 2011-04-21 Chi Mei Corp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74900B (en) * 2006-01-12 2007-03-01 Entire Technology Co Ltd A light diffusion board for improving light diffusion and enhancing brightness
TWI340854B (zh) * 2006-01-25 2011-04-21 Chi Mei Corp
TW200848806A (en) * 2007-03-06 2008-12-16 Rohm & Haas Denmark Finance As Light redirecting film having variable thicknes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8873A (zh) 2013-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90843U (zh)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扩散增光复合光学膜
CN107003438A (zh) 扩散片、层压棱镜片以及层压光学片
CN101644788A (zh) 光学膜片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13794A (zh) 具有微结构的光学板
JP2016222744A (ja) 釘打ち用樹脂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TWI465339B (zh)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heet metal
JP2016214796A (ja) 釘打ち用樹脂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3913793A (zh) 表面具微结构的光学板
CN103203877B (zh) 板材的制造方法
CN104793274A (zh) 一种光扩散用聚酯薄膜
CN205880263U (zh) 一种多层微结构光扩散板
JP2017218504A (ja) アクリル系樹脂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フィルム並びに積層体
CN205910464U (zh) 背光模组结构的改良型光学功能板
CN105137607A (zh) 3d膜与3d显示装置
CN205910359U (zh) 改良型光学功能板
CN205910360U (zh) 光学功能板
WO2008123517A1 (ja) 異形粒子、異形粒子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拡散成形品
CN208188387U (zh) 高雾高亮光扩散用功能板
CN108919388A (zh) 光学功能板的加工方法
TWI379108B (en) Light-guide plate
CN205910361U (zh) 一种光学功能板
CN205067778U (zh) 光学扩散膜
TW201224503A (en) Optical plate with micro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optical plate
KR20150078700A (ko) 압출 인각 방식에 의한 거대 패턴이 형성된 도광판의 제조방법
KR101315983B1 (ko) 양면 패턴 도광판의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