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1140B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1140B
TWI461140B TW100111138A TW100111138A TWI461140B TW I461140 B TWI461140 B TW I461140B TW 100111138 A TW100111138 A TW 100111138A TW 100111138 A TW100111138 A TW 100111138A TW I461140 B TWI461140 B TW I4611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ing portion
housing
display unit
bracket
portable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1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0564A (en
Inventor
Chia Wei Chang
Wei Huan Chou
Hsaing Yin Ho
Yu Hau Su
Hung Hung Wu
Chia Ming Tu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Corp
Priority to TW1001111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6114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40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0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1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1140B/zh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特別是一種具有卡合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近年來,體積小的可攜式電子運算裝置已如雨後春筍般被生產出來,如平板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攜帶型電子運算裝置。由於攜帶型電子運算裝置的體積變小,各零組件的組合結構就會相對改變。
其中,平板電腦的零組件可概分為觸控面板、卡合裝置、主機板模組及殼體。而平板電腦為了縮小體積相對應修改了組裝方式,首先,直接將卡合裝置固定於觸控面板,其餘零組件設置於殼體,再將卡合裝置結合於殼體,用以使觸控面板組裝於殼體上。由於觸控模組的結構強度並不如卡合裝置,因此,需簡化將觸控面板裝卸於殼體之過程,用以防止觸控面板在裝卸於殼體的過程中,因使用者的力道過大、操作次數過於頻繁或裝卸程序過於繁雜,使觸控面板與卡合裝置間產生碰撞而導致觸控面板損壞。
習知技術中的卡合裝置係以多個螺絲分別將多個彈片鎖附於觸控面板之四周邊緣,而殼體之內壁面具有多個凹槽。然後,彈片受到壓力擠壓時往往會產生強烈的震盪,是以當使用者欲將觸控面板壓合於殼體時,則將這些彈片擠向於這些凹槽內,使這此彈片卡合於這凹槽。然而,於每一次將觸控面板組裝於殼體時,彈片受到殼體擠壓時即產生一外力施加於螺絲上,並對觸控面板之螺絲鎖附處造成某種程度的損壞。另外,在將觸控面板拆卸時,需用一外部工具擠壓彈片,使彈片得以脫離凹槽。因此,在拆卸觸控面板的過程中,亦同樣對觸控面板之螺絲鎖附處進行破壞。再者,因為觸控面板與殼體間需要緊密結合,是以觸控面板之四周所使用之螺絲及彈片的數量眾多,進而使螺絲持續對觸控面板之四周邊緣進行破壞,最終將導致觸控面板崩壞而降低組裝良率。因此,組裝廠商需設計一種更易於組裝的卡固裝置,以降低卡固裝置於裝卸殼體的過程中對觸控面板造成過大的破壞。
鑒於以上的問題,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藉以解決先前技術所存在於觸控面板組裝時,卡固裝置容易導致觸控面板崩壞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包括一顯示單元、一殼體、一框架及一釋放架。其中,殼體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相對該第一側之一第二側及一連接該第一側及該第二側的第三側,第一側及第二側分別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第三側具有至少一第二卡合部。框架配置於顯示單元,框架包括彼此相對的一第一支架及一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分別具有至少一第三卡合部。釋放架配置於顯示單元並具有一釋放部及一勾孔。其中,當顯示單元配置於殼體並相對殼體移動到一結合位置時,第三卡合部卡合於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卡合於第四卡合部,當第四卡合部受力產生彈性形變時,第四卡合部解除與第二卡合部之卡合狀態。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利用推抵的方式將顯示單元結合至殼體,使框架之第三卡合部係順勢插入殼體以及釋放架之勾孔順勢卡合於第二卡合部。用以解決習知之彈片受壓力擠壓時容易產生強烈震盪的問題。另一方面其利用框架及釋放架將各第三卡合部及各勾孔整合為一體,用以減少各第三卡合部與各勾孔結合於顯示單元所需之螺絲的數量。
以上之關於本發明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之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請同時參閱「第1圖」至「第3圖」,「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第2圖」為「第1圖」之分解示意圖,「第3圖」為「第2圖」的放大示意圖。其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可以是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或手機等電子裝置,而下述實施方式將以平板電腦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本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0包括一顯示單元100、一殼體200、一框架300及一釋放架400。其中,顯示單元100可以是觸控螢幕或是液晶螢幕。殼體200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220、一第二側230及一第三側240,第三側240之兩端各別連接第一側220及第二側230。第一側220及第二側230分別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卡合部250,第一卡合部250例如是一卡槽。每一第一卡合部250具有一開口251及第五卡合部252。第三側240具有至少一個第二卡合部260,第二卡合部260例如是一卡勾。每一第二卡合部260具有一連接部261及一自連接部261朝向第四卡合部430方向凸出的導扣部263,每一連接部261之側面具有一貫穿孔262。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側之第一卡合部250之數量可以是3個,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二卡合部260之數量可以是4個,但並不以此為限,實施時可依實際需求更改第一卡合部250與第二卡合部260之數量。另外,殼體200之內部空間可用於容置電路板及其餘電子零組件。
框架300設置於顯示單元100,框架300包括彼此相對的一第一支架310、一第二支架320及一連接第一支架310及第二支架320的第三支架370,使框架300的外形約略呈「ㄇ」字形或「U」字形。第一支架310及第二支架320分別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330及一第二端340,以及第一支架310及第二支架320分別具有至少一第三卡合部350。每一第三卡合部350可以是如「第3圖」所示之「倒勾」形式,其包括一本體351及一自本體351延伸的延伸部352,延伸部352之延伸方向可由第一支架310之第一端330朝向第一支架320之第二端340之方向延伸。其中,第三卡合部350之數量係對應第一卡合部250之數量。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架310或第二支架320之第三卡合部350的數量可以是3個。
釋放架400配置於顯示單元100,釋放架400對應於框架300之第二端340處具有一第四卡合部430,而第四卡合部430具有一釋放部410及一勾孔420,釋放部410為沿勾孔420向外側延伸之一壁面。其中,勾孔420之數量係對應第二卡合部260之數量。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勾孔420之數量可以是4個。
另外,本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0另可包括一對鎖固件500,第一支架310及第二支架320之第一端330分別包括一鎖孔360,殼體200之第一側220及第二側230分別包括一結合孔270,這對鎖固件500分別穿設過第一支架310及第二支架320之二鎖孔360並結合於殼體200之二結合孔270。其中,鎖固件500可以是螺絲等結合零件。
接下來將介紹顯示單元100裝卸於殼體200的作動方式。請繼續參閱「第4A圖」及「第4B圖」,「第4A圖」及「第4B圖」為「第1圖」之組裝作動示意圖。首先,先以框架300與釋放架400設置於顯示單元100為例。此時,使用者先如「第4A圖」所示,將顯示單元100以些微傾斜之角度擺放於殼體200上,使釋放部410之前端抵靠於第二卡合部260之前端,這些第三卡合部350位於殼體上並對準這些第一卡合部250之開口251。接下來,使用者如「第4B圖」所示順勢將顯示單元100相對於殼體200以箭頭a所指示之方向旋轉並沿箭頭b所指示之方向移動至一結合位置時,這些釋放部410順著這些導扣部263滑進於這些第二卡合部260。此時,這些導扣部263卡合於這些勾孔420,這些第三卡合部350置入這些第一卡合部250之開口251並移動至這些第一卡合部250之第五卡合部252,使這些第三卡合部350之延伸部352的上緣抵靠於第五卡合部252的下緣。最後,利用鎖固件500將鎖孔360及結合孔270鎖附於一起則完成顯示單元100組裝於殼體200。接下來,當使用者要將顯示單元100拆卸於殼體200時,先拆除鎖固件500,之後如「第4C圖」所示,將顯示單元100相對於殼體200沿箭頭c所指示之方向推移,使顯示單元100與殼體200間具有一間距d並露出貫穿孔262。此時,使用者可持一外部工具分別穿設過貫穿孔262並抵壓釋放部410,使釋放部410受力產生彈性形變並朝向殼體200的方向移動時,連帶解除導扣部263與勾孔420卡合狀態。接下來,使用者如「第4B圖」所示,沿箭頭b所指示之反向將顯示單元100相對於殼體200向後拉出,並依箭頭a所指示之反向將顯示單元100輕微旋轉,使顯示單元100回復至組裝前之狀態(如「第4A圖」所示)。
當然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第三卡合部350也可以是另一種實施態樣,以下將以另一實施例加以說明。請參閱「第5圖」,「第5圖」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放大的分解示意圖。
本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0包括一顯示面板100、一殼體200、一框架300及一釋放架400。其中顯示面板100與釋放架400之結構與上述實施例相似。
殼體200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220、一第二側230。第一側220及第二側230分別具有一滑軌280,每一滑軌280具有至少一開孔290。在本實施例中,每一滑軌280之開孔290之數量可以是3個,但並不以此為限,熟知此技術者可依實際需求更改開孔290之數量。
框架300設置於顯示單元100,框架300包括彼此相對的一第一支架310、一第二支架320。其中,每一第一支架310及第二支架320分別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330及一第二端340,以及每一第一支架310及第二支架320分別具有至少一第三卡合部350。每一第三卡合部350可以是如「第5圖」所示包括一本體351及一自本體351之側面凸起的凸塊353。其中,第三卡合部350之數量係對應開孔290之數量。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架310或第二支架320之第三卡合部350的數量可以是3個。
接下來將介紹顯示單元100裝卸於殼體200的作動方式,然而與上述實施例中相同的操作步驟將不再贅述,以下單就框架300與殼體200的結合方式做說明。請參閱「第6A圖」與「第6B圖」,「第6A圖」為「第1圖」之作動示意圖,「第6B圖」為「第1圖」之作動示意圖。當使用者將顯示單元100配置於殼體200時,各凸塊353分別嵌入各滑軌280之各開孔290(如「第6A圖」所示)。當顯示單元100相對殼體200移動到一結合位置時(如箭頭e所指示之方向),各凸塊353離開各開孔290並移動至滑軌280內,使各凸塊353抵靠於滑軌280之內壁面(如「第6B圖」所示)。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利用推抵的方式將顯示單元結合至殼體,使框架之第三卡合部係順勢插入殼體之第一卡合部以及釋放架之勾孔順勢卡合於第二卡合部。用以解決習知之彈片受壓力擠壓時容易產生強烈震盪的問題。另一方面利用框架及釋放架將各第三卡合部及各勾孔整合為一體,用以減少各第三卡合部與各勾孔結合於顯示單元所需之螺絲的數量。
雖然本發明之實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舉凡依本發明申請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當可做些許之變更,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可攜式電子裝置
100...顯示單元
200...殼體
220...第一側
230...第二側
240...第三側
250...第一卡合部
251...開口
252...第五卡合部
260...第二卡合部
261...連接部
262...貫穿孔
263...導扣部
270...結合孔
280...滑軌
290...開孔
300...框架
310...第一支架
320...第二支架
330...第一端
340‧‧‧第二端
350‧‧‧第三卡合部
351‧‧‧本體
352‧‧‧延伸部
353‧‧‧凸塊
360‧‧‧鎖孔
370‧‧‧第三支架
400‧‧‧釋放架
410‧‧‧釋放部
420‧‧‧勾孔
430‧‧‧第四卡合部
500‧‧‧鎖固件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之分解示意圖。
「第3圖」為「第2圖」的放大示意圖。
「第4A圖」為「第1圖」之作動示意圖。
「第4B圖」為「第1圖」之作動示意圖。
「第5圖」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放大的分解示意圖。
「第6A圖」為「第1圖」之作動示意圖。
「第6B圖」為「第1圖」之作動示意圖。
10...可攜式電子裝置
100...顯示單元
200...殼體
220...第一側
230...第二側
240...第三側
250...第一卡合部
251...開口
252...第五卡合部
260...第二卡合部
270...結合孔
300...框架
310...第一支架
320...第二支架
330...第一端
340...第二端
350...第三卡合部
351...本體
352...延伸部
360...鎖孔
370...第三支架
400...釋放架
410...釋放部
420...勾孔
430...第四卡合部
500...鎖固件

Claims (9)

  1.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顯示單元;一殼體,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相對該第一側之一第二側及一連接該第一側及該第二側的第三側,該第一側及該第二側分別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該第三側具有至少一第二卡合部;一框架,配置於該顯示單元,該框架包括彼此相對的一第一支架及一第二支架,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分別具有至少一第三卡合部;及一釋放架,配置於該顯示單元並具有一第四卡合部,該第四卡合部具有一釋放部及一勾孔;其中,當該顯示單元配置於該殼體並相對該殼體移動到一結合位置時,該第三卡合部卡合於該第一卡合部,該第二卡合部卡合於該勾孔,當該釋放部受力產生彈性形變時,該釋放部解除該第二卡合部與該勾孔之卡合狀態。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卡合部具有一連接部及一自該連接部朝向該第四卡合部凸出的導扣部,於該顯示單元結合於該殼體時,該導扣部卡合於該勾孔。
  3.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連接部具有一貫穿孔,而一外部工具適於穿設該貫穿孔並抵壓該釋放部,使該釋放部產生彈性形變。
  4. 如請求項第3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顯示單元適於相對該殼體位移,使得該顯示單元與該殼體間具有一間距,而該外部工具適於穿過該貫穿孔並抵壓該釋放部。
  5.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分別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每一該第三卡合部包括一延伸部,當該顯示單元位於該結合位置時,該第二卡合部卡合於該勾孔,該延伸部卡合於該第一卡合部。
  6.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另包括一對鎖固件,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二支架之該第一端具有一鎖孔,該殼體之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分別具有一結合孔,該對鎖固件分別穿設過該些鎖孔並結合於該些結合孔。
  7.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每一該第三卡合部包括一本體及一自該本體之側面凸起的凸塊,該殼體於該第一側及該第二側具有一滑軌,每一該滑軌之一側具有至少一開孔,當該顯示單元位於該結合位置時,該凸塊卡合於該滑軌。
  8.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顯示單元為一觸控面板。
  9.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卡合部為一卡槽。
TW100111138A 2011-03-30 2011-03-30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4611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11138A TWI461140B (zh) 2011-03-30 2011-03-30 可攜式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11138A TWI461140B (zh) 2011-03-30 2011-03-30 可攜式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0564A TW201240564A (en) 2012-10-01
TWI461140B true TWI461140B (zh) 2014-11-11

Family

ID=47599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1138A TWI461140B (zh) 2011-03-30 2011-03-30 可攜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611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4830B (zh) * 2018-12-13 2019-10-1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機殼裝置
TWI711363B (zh) * 2019-10-16 2020-11-21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器之框架裝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21630A2 (en) * 1989-10-05 1991-04-10 Tektronix, Inc. Multi-purpose display module system for an electronic instrument
TWM248219U (en) * 2003-12-17 2004-10-21 Tatung Co Improved structure of the assembled display frame
TWI309964B (en) * 2005-12-09 2009-05-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Entertainment system and detachable display apparatus therefor
TWI323634B (en) * 2007-05-25 2010-04-1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Frame assembly, application and fabrication thereof
TWI339283B (en) * 2006-07-14 2011-03-21 Chimei Innolux Corp Frame assembly of flat display pane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21630A2 (en) * 1989-10-05 1991-04-10 Tektronix, Inc. Multi-purpose display module system for an electronic instrument
TWM248219U (en) * 2003-12-17 2004-10-21 Tatung Co Improved structure of the assembled display frame
TWI309964B (en) * 2005-12-09 2009-05-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Entertainment system and detachable display apparatus therefor
TWI339283B (en) * 2006-07-14 2011-03-21 Chimei Innolux Corp Frame assembly of flat display panel
TWI323634B (en) * 2007-05-25 2010-04-1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Frame assembly, application and fabrication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0564A (en) 2012-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68373B2 (en) Flexible hinge spine
US8830668B2 (en) Flexible hinge and removable attachment
TWI507852B (zh) 擴充基座及電子裝置
JP5073068B2 (ja) 電子機器
US20140153166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detachable assembly thereof
TWI519932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擴充平台
TWM478837U (zh) 用來固定具有不同尺寸之面板的框架結構及面板裝置
TWI442216B (zh) 用來固定鍵盤的鍵盤固定結構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461140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509389B (zh) 擴充底座
US20130021247A1 (en) Foldable wireless mouse and laptop computer having same
US8628337B2 (en) Attachment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TWI578135B (zh) 具有可卸除電池模組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590031B (zh) 電子裝置
US8730683B2 (en) Attachment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US8500457B2 (en) Attachment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TW201703612A (zh) 固定結構、電子裝置及電子裝置組裝方法
US20130163216A1 (en) Attachment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7783604B (zh) 主板组件
TWI599293B (zh) 接合模組
TW201925960A (zh) 主機板組件
TWI501477B (zh) 電子裝置及其保護蓋
TW202350038A (zh) 電子裝置
TWM463964U (zh) 電子裝置
TW201317751A (zh) 電子裝置及其連接模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