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1074B - 在通信網路系統中的通信網路節點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通信網路系統中的通信網路節點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1074B
TWI461074B TW098104994A TW98104994A TWI461074B TW I461074 B TWI461074 B TW I461074B TW 098104994 A TW098104994 A TW 098104994A TW 98104994 A TW98104994 A TW 98104994A TW I461074 B TWI461074 B TW I4610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base
communication network
base station
enb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4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10454A (en
Inventor
Anders Dahlen
Stefan Engstrom
Johan Moe
Johan Rune
Original Assignee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iled Critical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ication of TW201010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0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1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107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93Neighbour cell sear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5Determin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045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 and backbone network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在通信網路系統中的通信網路節點及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在一通信網路系統中之方法及通信網路節點,且尤其關於一種允許建立一新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與現存無線電基地台間之一關係之無線電基地台,以及一種用於此類建立之方法。
對於要求較高頻寬之無線資料服務(例如文字傳訊(SMS)、多媒體傳訊(MMS)、行動視訊及IPTV)之需求係快速地成長。第三代合夥專案(3GPP)係基於已演進GSM核心網路及無線電接取技術UMTS地面無線電接取(UTRA)而發展該第三代行動系統,並且已透過提供一極有效無線解決方案之長期演進(LTE)運作而提議一新的以正交分頻多工接取(OFDMA)為主之技術。該以OFDMA為主之空中介面常稱為已演進UMTS地面無線電接取網路(EUTRAN)。為了支援該EUTRAN,在系統架構演進(SAE)運作內發展一新核心網路(已演進封包核心(EPC))。最近已將該E-UTRAN及EPC一起命名為已演進封包系統(EPS)架構。
以其最基本形式,該EPS架構在該使用者平面中僅由二個節點組成,該無線電基地台(已演進節點B(eNB)),及一核心網路伺服閘道器(S-GW)。該EPS架構進一步包括一行動性管理實體(MME),其執行控制平面功能性,而且管理行動性、使用者設備(UE)識別碼及安全參數。
在EPS中,每一eNB可同時連接至若干MME。由相同eNB所伺服之不同UE係由不同MME所控制。以此方式,藉由指派UE給不同MME而將該負載分散於若干MME之間。當一MME故障時,該eNB可繼續操作同時連接至其他MME。較早由該已故障MME所伺服之UE將由其他MME加以伺服。
用以控制相同區域中之UE之MME係配置成稱為MME集區之群組。由一MME集區所控制的一區域係稱為一MME集區區域。MME集區區域可重疊,而且該重疊區域中之eNB則與若干MME集區中之MME接觸。
在大部分蜂巢式系統中,鄰點小區關係之產生係由組態所組成的一管理任務。然而,在LTE中,放棄此方法,以利於藉由UE所輔助之鄰點小區之自動偵測,及該鄰點關係之隨後自動產生、該X2介面之建立及該等已牽涉eNB間之相關資訊之交換(除非該等相鄰小區屬於相同eNB,在該情況中,該鄰點關係產生雖然可能非鄰點偵測,但係一完全eNB內部事務)。圖2中解說該自動鄰點關係處理,其中將該UE表示成18、將該伺服eNB表示成15a,而且將該鄰點eNB表示成15b。
第三代合夥專案(3GPP)內之目前計劃之方法係使用來自主動UE之測量報告以偵測鄰點小區。該等報告包含偵測的小區之實體小區識別碼(PCI),以及在該偵測的小區中所接收之傳輸之資料相關測量,如圖2中之箭頭21及22所示。
當報告該eNB的一新PCI時,該eNB請求該UE讀取並且報告具有所關切PCI之小區之小區全域識別碼(CGI),如圖2中之箭頭24所示。
此要求該eNB排程一測量間隙(或傳輸間隙),亦即往返於該UE之正規傳輸中的一間隙,於期間該UE可調諧並且同步化其接收器與其他小區,直到已接收該CGI,如圖2中之步驟23所示。
當該UE已報告該偵測的候選鄰點小區之CGI時,以箭頭25及26解說,該eNB推斷該小區屬於與該eNB本身相同之公用陸上行動網路(PLMN),而且可選擇與該偵測的小區建立一鄰點關係。然後其可使用該已報告CGI以檢索該偵測的小區所屬之eNB之IP位址(圖2中之步驟27)、建立朝此eNB之X2介面(除非已建立該X2介面),以及交換與該X2介面及該鄰點關係相關之資訊(圖2中之步驟28)。以此方式構建鄰點小區清單之處理稱為自動鄰點關係(ANR)。
一般而言假設使用該網域名稱系統(DNS)進行基於該偵測的小區之CGI之eNB IP位址檢索(步驟27)。將從該CGI導出一全合格網域名稱(FQDN),或者該CGI本身將用作一FQDN。伺服該偵測/報告UE之eNB將以一DNS請求傳送此FQDN至一DNS伺服器,其將傳回所關切eNB之IP位址。
已充分描述該ANR處理之初始階段(亦即由該UE偵測並且報告鄰點小區資料),而且合理地充分瞭解透過DNS之eNB IP位址檢索,但該ANR程序之剩餘者係或多或少未規定於該3GPP中。
使用DNS將CGI轉譯至eNB IP位址要求對於該DNS伺服器的一組態努力,因為當改變一eNB IP位址或CGI(或結合DNS查詢所使用之其他識別符)時必須重新組態該DNS伺服器。若改變一eNB之IP位址,則該改變在受影響節點中將不生效,直到其DNS快取記憶體逾時。
因此,期望改良以下方法:建立一eNB間小區關係,必要時,及於偵測並且報告屬於該伺服eNB以外之另一eNB之一新潛在鄰點小區時的一X2介面。
因此,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用於建立在一通信網路系統中之一新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與現存無線電基地台間之一關係之已改良方法及已改良通信網路節點。該通信網路系統包括無線電基地台,各伺服至少一小區,而且在一第一通信介面上與至少一通信網路實體通信、在一第二通信介面上彼此通信,及在一無線電介面上與使用者設備通信。
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的一第一態樣,此目的係透過一種如技術方案1之特徵化部分中所定義之方法所達成,該方法規定:在一通信網路系統中之一新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與現存無線電基地台間的一關係係藉由一種方法加以建立,當在建立該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與伺服該使用者設備之一現存無線電基地台間的一關係前將一使用者設備交遞至該新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時,該方法執行在該第一通信網路介面上初始地發送交遞訊息之步驟。
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的一第二態樣,此目的係透過一種如技術方案10中之特徵化部分中所定義之發送單元加以達成,該發送單元規定:在一通信網路系統中之一新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與現存無線電基地台間的一關係係藉由一種包括一通信單元之通信網路節點加以建立,該通信單元係經配置以當在建立該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與伺服該使用者設備之一現存無線電基地台間的一關係前將一使用者設備交遞至該新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時,最初在該第一通信網路介面上發送交遞訊息。
進一步具體實施例係列表於該附屬申請專利範圍中。
多虧提供一種方法及通信網路節點,其中已在該X2介面上完成一建立之前,二個eNB間之第一交遞係始終在該S1/S10介面上執行,該鄰點關係及X2建立變成非時間臨界。
從以下結合附圖考量的詳細說明中,本發明的其他目的與特徵將變得易於理解。不過,應瞭解,僅基於解說目的而設計該等圖式且該等圖式並不定義本發明之限制,對於本發明之限制應參考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應進一步瞭解,該等圖式並未按比例繪製,而且,除非另有指示,該等圖式僅旨在以概念方式解說本文所述結構與程序。
在此文件中,術語「偵測eNB」、「伺服eNB」及「來源eNB」係或多或少可互換地用以表示由一UE對其報告一偵測的潛在鄰點小區之eNB。
術語「偵測的eNB」及「目標eNB」係或多或少可互換地用以表示該偵測的小區所屬之eNB。
類似地,術語「偵測MME」、「伺服MME」及「來源MME」係或多或少可互換地用以表示一偵測/伺服/來源eNB與其連接之MME,而且術語「偵測的MME」及「目標MME」係或多或少可互換地用以表示該偵測的/目標eNB與其連接之MME。
圖1描述一種通信系統,包含例如E-UTRAN的一無線電接取系統(RAN),其包括至少一無線電基地台(RBS),例如已演進節點B(eNB)15a、15b及15c。該RAN係在例如該S1-介面17的一介面上連接至至少一已演進封包核心(EPC)網路10a及10b,其係連接至例如公用交換電話網路(PSTN)或整合服務數位網路(ISDN)之外部網路(圖1中未顯示),及/或如網際網路的一無連接外部網路。每一EPC 10a及10b包括例如一行動性管理實體(MME),其處置譬如用於行動性之控制發信。
該RAN提供複數個使用者設備(UE)18(圖1中僅顯示一者)之通信及控制,而且每一eNB15a至15c係伺服至少一小區19,該等UE 18通過及在其中移動。該等eNB 15a至15c係在一通信介面16(例如X2)上彼此通信。該等UE各使用下行鏈路(DL)通道12及上行鏈路(UL)通道13在一無線電或空中介面上與至少一eNB通信。
該等使用者設備18可係例如行動電話(「蜂巢式」電話)及具有行動終端之膝上型電腦之行動台,因而可係(例如)與該RAN通信語音及/或資料之可攜式、袖珍式、手持式、電腦內建式或車用行動裝置。
圖3顯示包括該EPC 10、一IP運輸網路32及該RAN 33之LTE通信網路架構之另一視圖。在該EPC 10中,將MME A至H分成MME集區31a至31c。該MME係例如包含重新傳輸之閒置模式UE追蹤及播叫程序的原因。在圖3中,該第一MME集區31a包括三個MME A、B及C,該第二MME集區31b包括二個MME D及E,而且該第三MME集區31c包括三個MME F、G及H。全部MME A至H係由一EPC操作及維護節點36所控制。該等MME係在該S10介面上彼此通信。
每一MME集區31a至31c伺服該RAN 33中的一MME集區區域39a至39c。將多個eNB控制小區19分組成追蹤區域(TA)38a至38e,各屬於至少一MME集區區域39a至39c。如可從圖3見到,MME集區區域39b及39c重疊,意謂:追蹤區域38d內之eNB可由不同MME集區31b及31c中之若干MME D至H加以伺服。每一eNB係由一RAN操作及維護(RAN O&M)節點37所控制。
一網域名稱系統(DNS)名稱伺服器35係包含於該IP運輸網路32中。該DNS名稱伺服器35維護一資料庫,用於將網域名稱解析成IP位址,而且反之亦然。
在該自動鄰點關係(ANR)程序之初始階段中,該UE將該PCI及CGI(可假定包含該追蹤區域識別碼(TAI),亦即一偵測的潛在新鄰點小區之PLMN ID及追蹤區域碼(TAC))報告至其伺服eNB。
使用此等識別符,必定可能:
‧路由至該新鄰點小區之eNB,例如檢索該鄰點(目標)eNB之IP位址。
‧在一MME集區間鄰點關係之情況中,路由至伺服該鄰點eNB之MME集區,例如檢索該集區中之MME之一者之IP位址。
‧指出該鄰點eNB中之特定關切小區。
‧決定該ANR程序是否應觸發X2建立(例如該等鄰點eNB是否屬於相同MME集區)及該X2介面應用於何用途(交遞或者僅其他用途,例如ICIC)。
該等已報告識別符本身可用以(直接地)達成以上,或者導出進一步資訊,其依序用以達成以上。
此外,不同相關操作要求不同資訊,而不致使其將無法有效地執行(甚或完全地執行)。此等資訊要求係列表於下。
1)是否建立至一新偵測的鄰點eNB之一X2介面以及應將一小區鄰點關係用於何用途之決策應係基於有關該偵測的鄰點小區之資訊。
此小區資訊可由以下組成:
‧PLMN ID。
‧MMEGI。
‧較佳者該鄰點小區之小區類型(例如巨集、微、微微、毫微微…)的一指示。
‧CGI(以一可能已組態黑名單核對,其可阻隔鄰點關係及/或至該偵測的鄰點小區之X2建立)。
‧載波頻率。
‧可能該(等)TAI。
2)一小區關係要求(至少)有關該鄰點小區之下列額外資訊:
‧PCI。
3)X2建立要求有關該鄰點小區之下列額外位址:
‧X2介面之eNB IP位址。
4)因此下列資訊可在該等eNB間交換:
從該目標eNB至該來源eNB:
‧X2介面之eNB IP位址。
‧X2介面之eNB SeGW IP位址(假使使用SeGW)
‧GCI(若未由該UE報告至該來源eNB)
‧eNB識別碼。
‧eNB名稱(作為O&M用途之eNB的一名稱)。
‧PCI。
‧載波頻率(亦即ARFCN)。
‧頻寬。
‧MMEGI。
‧一封閉用戶群組(CSG)指示(若可取得)。
‧限制用於操作員使用指示之小區。
‧較佳者小區類型(例如巨集、微、微微、毫微微...)之指示。
註解:
‧該PCI及載波頻率係由該UE加以報告,但未確認。此處將其包含以用於驗證。
‧若該TAI未包含於該CGI中,則必須將其當作一分離識別符加以傳送。
‧可將一CSG指示隱含於一已擴充TAI中。
從該來源eNB至該目標eNB:
‧X2介面之eNB IP位址(假使該來源eNB選擇不起始,則用以允許該目標eNB起始X2建立)。
‧X2介面之eNB SeGW IP位址(假使使用SeGW)
‧eNB識別碼。
‧eNB名稱(作為O&M用途之eNB的一名稱)。
‧CGI,
‧對於所有PLMN ID。
‧TAC(若尚未包含於CGI中)。
‧PCI。
‧載波頻率(亦即ARFCN)。
‧頻寬。
‧MMEGI。
‧一CSG指示(若可取得)。
‧限制用於操作員使用指示之小區。
‧較佳者小區類型(例如巨集、微、微微、毫微微...)之指示。
註解:
‧若該TAI未包含於該CGI中,則必須將其當作一分離識別符加以傳送。
‧可將一CSG指示隱含於一已擴充TAI中。
根據本發明之一一般具體實施例,當將該偵測/報告UE交遞至該偵測的小區時,該伺服eNB與尚未具有一已建立相互X2介面之鄰點eNB間之第一交遞始終係一S1交遞。
該S1交遞程序並未受到該ANR程序影響。使用一ANR獨立S1交遞程序進行該等eNB間之初始交遞使該交遞快速,因為其不必等待該等鄰點及X2建立。一額外有利結果係鄰點關係及X2介面之建立係從該即時要求解除,因而變成非時間臨界。
圖4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具體實施例的一信號圖,其顯示該ANR及初始S1 MME集區內交遞,亦即該UE係在屬於不同eNB之二個小區間交遞,但該等eNB屬於相同MME集區。
因此,根據圖4之ANR及初始S1 MME集區內交遞係於一UE偵測一新小區(eNB)時開始。於該ANR-偵測階段期間,該UE將PCI、CGI、載波頻率等發送至該來源eNB。若該TAI未包含於該CGI中,則將其當作一分離參數加以報告。然後,由該來源eNB進行一交遞決策步驟(400),而且將一HANDOVER REQUIRED訊息傳送至該MME,以箭頭401顯示,其包含該目標小區之CGI。該MME查詢該目標eNB IP位址(步驟402),或較精確者,至一SCTP通訊端的一指標,而且將一HANDOVER REQUEST訊息傳送至該目標eNB,以箭頭403顯示。該目標eNB將一HANDOVER REQUEST ACK訊息傳送回至該MME,以箭頭404顯示。然後執行該交遞程序之其餘者,而且本文不多作討論。與該交遞程序並列,該來源eNB傳送一CELL INFO REQUEST訊息,如箭頭405。該MME查詢該目標eNB IP位址(步驟406),或較精確者,至一SCTP通訊端的一指標,而且將該CELL INFO REQUEST訊息轉遞至該目標eNB,如箭頭407。該目標eNB以一CELL INFO RESPONSE訊息將該已請求小區資訊傳送回至該MME,如箭頭408所示。該MME將該CELL INFO RESPONSE訊息轉遞至該來源eNB,如箭頭409所示。然後,若基於來源小區與目標小區資訊及內部組態而進行一ANR-X2-決策及鄰點關係使用決策,則該ANR-X2及鄰點關係建立階段開始。
圖5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具體實施例的一信號圖,其顯示該ANR及初始S1 MME集區間交遞,亦即該UE係從屬於一MME集區的一小區交遞至屬於另一MME集區的一小區。
因此,根據圖5之ANR及初始S1 MME集區間交遞係於一UE偵測一新小區(eNB)時開始。於該ANR-決策階段期間,該UE將PCI、CGI、載波頻率等發送至該來源eNB。若該TAI未包含於該CGI中,將其當作一分離參數加以報告。然後,由該來源eNB進行一交遞決策(步驟500),而且將一HANDOVER REQUIRED訊息傳送至該來源MME,以箭頭501顯示。於已基於TAI找到該目標MME後,該來源MME將一FORWARD RELOCATION REQUEST訊息傳送至該目標MME,以箭頭502顯示。該目標MME查詢該目標eNB IP位址(步驟503),或較精確者,至一SCTP通訊端的一指標。該目標MME與該目標S-GW進行一CREATE BEARER REQUEST/RESPONSE通信,而且然後將一HANDOVER REQUEST訊息傳送至該目標eNB,以箭頭504顯示。該目標eNB將一HANDOVER REQUEST ACK訊息傳送回至該目標MME,以箭頭505顯示。該目標MME與該目標S-GW進行一CREATE BEARER REQUEST/RESPONSE通信,而且然後將FORWARD RELOCATION RESPOONSE傳送至該來源MME,以箭頭506顯示。該來源MME與該來源S-GW進行一CREATE BEARER REQUEST/RESPONSE通信。然後執行該交遞程序之其餘者,而且本文不多作討論。與該交遞程序並列,該來源eNB將一CELL INFO REQUEST訊息傳送至該來源MME,如箭頭507,該來源MME將該CELL INFO REQUEST訊息轉遞至該目標MME,如箭頭508。該目標MME查詢該目標eNB IP位址(步驟509),或較精確者,至一SCTP通訊端的一指標,而且將該CELL INFO REQUEST訊息轉遞至該目標eNB,如箭頭510。該目標eNB以一CELL INFO RESPONSE訊息將該已請求小區資訊傳送回至該目標MME,如箭頭511所示。該目標MME將該CELL INFO RESPONSE訊息傳送至該來源MME,如箭頭512,該來源MME將該CELL INFO RESPONSE訊息轉遞至該來源eNB,如箭頭513所示。然後,若基於來源小區與目標小區資訊及內部組態進行一ANR-X2-決策及鄰點關係使用決策,則該ANR-X2及鄰點關係建立階段開始。
在從該來源eNB至該目標eNB之方向之交遞程序之訊息(亦即該等HANDOVER REQUIRED、FORWARD RELOCATION REQUEST及HANDOVER REQUEST訊息)中,包含該目標/偵測的小區之CGI(及其已包含部分),而且係用作將該等訊息路由至該正確目標MME及目標eNB之基礎,及用以指示該目標eNB中之關切小區(亦即該目標小區)。
該來源MME使用該目標/偵測的小區之TAI決定該目標MME(或反而決定從其中選擇一目標MME之目標MME集區)。因此,若無法從該CGI擷取該TAI,則必須將該TAI(或該TAC,因為該PLMNID係包含於該CGI中)當作一分離參數包含於來自該來源eNB之訊息(亦即該HANDOVER REQURIED訊息)中。
該目標MME使用該CGI決定應對其中繼該資訊之目標eNB。為了支援該目標eNB之決定,每一MME具有一表,其包含屬於由該MME伺服之eNB之所有小區之CGI,該表中之每一CGI係關聯於擁有具該CGI之小區之eNB的一指示。此eNB指示可係該eNB之IP位址,或者至該SCTP通訊端的一指標,該SCTP通訊端係關聯於該MME與該已連接eNB間之SCTP連接。較佳者,當建立至該等eNB之S1介面時,動態地產生該CGI-eNB指示表。亦即,當建立一新eNB與一伺服MME間之S1介面時,該eNB將所有其小區之CGI以及其IP位址傳遞(於該SCTP連接建立期間隱含地傳遞)至該MME。此對於伺服該eNB之MME集區中之每一MME重複。亦將該相關eNB/小區資料中之任何隨後改變傳遞至該伺服MME集區之MME。若該eNB IP位址改變,必須重新建立該eNB-MME SCTP連接(至該集區中之每一MME),所以自動地通知該MME該位址改變。若改變一小區之CGI,或者若在該eNB中部署一新小區或移除一舊小區,則該eNB通知該MME集區中之MME(可能使用一新類型之S1訊息)。當作一較不佳之替代O&M模式(例如一操作支援系統(OSS)),可能對該等MME通知已改變/新的/已移除CGI。因此,該CGI-eNB指示表之組態及維護係自動(隨插即用)。
該目標eNB使用該CGI以決定該交遞關切其小區之何者(亦即哪一小區係該目標小區)。
於該S1交遞程序後,該二個eNB在S1/S10上交換資訊。對該(等)中繼MME而言,該已交換資訊係透明(亦即一中繼MME未試圖解譯該已交換資訊:其係當作透明(或不透明)資料塊加以中繼)。
為了此資訊交換,該伺服eNB在S1上以一新類型之訊息將其資訊傳送至該伺服MME。在一MME集區間情節中,該伺服MME在S10上以一新類型之訊息將該資訊轉遞至該目標MME。該目標MME(在一MME集區內情節中,其係與該伺服MME相同)以一新類型之訊息將該資訊轉遞至該偵測的eNB。該偵測的eNB藉由傳回該相關資訊而回應,該相關資訊係以該相反方向(使用新類型之訊息)中繼至該伺服eNB。在圖4及圖5中,將用於此資訊交換之訊息試驗性標示成S1及S10二者上之CELL INFO REQUEST及CELL INFO RESPONSE。
在從該偵測eNB至該偵測的eNB之方向之訊息中,包含該偵測的小區之CGI(及其包含部分),而且係用作將該等訊息路由至該等正確偵測的MME及偵測的eNB之基礎,以及用以對該偵測的eNB指示其小區之何者係該偵測的小區。此路由及小區指示係以如以上對於該S1交遞程序所述之相同方式加以執行(其亦意謂若無法從該CGI擷取該TAI,則必須將該TAI/TAC當作一分離參數包含於從該偵測eNB至該偵測MME之訊息中)。
於該訊息交換後,該等eNB決定是否應建立一鄰點關係,而且其應用於何用途,及是否應建立一X2介面。若該偵測eNB決定應建立一X2介面,則其藉由使用於該前述資訊交換期間所接收之偵測的eNB之IP位址直接地(未經由一MME進行)接觸該偵測的eNB而起始該X2建立。必要時,該偵測的eNB可拒絕該X2建立。若該偵測eNB並非決定需要一X2介面,則該偵測的eNB仍可選擇起始該X2建立,然後其可由該偵測eNB加以接受或拒絕。
為了避免衝突之X2建立嘗試,該等eNB之一應係該預設起始器。另一eNB(亦即非該預設X2起始器之eNB)於其本身嘗試一可能X2起始前,應等待一預定時間,以便從該預設起始器進行一X2建立起始。應事先規定哪一eNB係該預設X2起始器。吾人提出其係該偵測eNB,但另一選擇為:其可係該偵測的eNB。又一替代為該等角色係於該前述資訊交換期間動態地安定。譬如,該偵測eNB可在該初始資訊傳送中指示哪一eNB應係該預設X2起始器,或者其可基於發自兩個eNB之資訊加以決定。
當建立X2時,(較佳者)根據本發明,該二個eNB可交換全部其各別小區之CGI,用以促進該二個eNB之小區間之可能未來鄰點關係建立。
現在考慮當未將該偵測/報告UE交遞至該偵測的小區時的一情況。在此情況中,該總體處理明顯地未含有任何交遞程序。然而,此係與以上對於包含一交遞之一情況所述之處理之唯一差異。該ANR程序之第一階段(由該UE偵測並且報告鄰點小區資料)及該小區資訊交換鄰點關係及/或X2建立階段係未改變。
圖6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具體實施例的一信號圖,其係其各別eNB已共享一相互X2介面之二個小區間之ANR程序。該處理可係或可未牽涉該偵測/報告UE的一交遞。
該初始ANR階段(亦即由該UE偵測並且報告鄰點小區資料)係與前面所述相同。假如該二個已牽涉eNB已交換其各別小區之CGI(如前面所述,較佳者,其可於X2建立時進行),該偵測eNB從該已報告CGI決定該目標eNB(步驟60)。由於該偵測eNB已與該偵測的eNB共享一X2介面,該CGI亦指示所使用之X2介面(該偵測eNB可例如將該已報告CGI轉譯成至該已關切X2介面之一SCTP通訊端的一指標)。
該二個eNB現在於該X2介面上交換該前面已列表之小區資訊(視需要地排除該等eNB IP位址),並且決定是否應建立該二個小區間的一鄰點關係,而且若為是,該鄰點關係應用於何用途(例如交遞或僅其他用途)。可假定該鄰點關係應用於交遞,而且然後使用一正規X2交遞程序將該UE交遞至該偵測的小區(步驟61)。
若該二個eNB以前尚未交換此等小區之CGI,且尤其若該偵測eNB前面未意識到該已報告CGI,則該等eNB可能已使用如前面對於一初始S1交遞所述之相同程序。
圖7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具體實施例的一信號圖,其係一隨後S1交遞。MME集區內及MME集區間S1交遞二者係可想像,然而一MME集區間交遞係較可能當作一隨後S1交遞,因為在大部分情況中,隨後MME集區內交遞(亦即於該初始交遞及鄰點關係建立後)將係在該X2介面上執行。由於此並非該等小區間之第一交遞,所以未牽涉任何ANR程序。該S1交遞程序因而係一正規交遞程序。在該具體實施例中提出之細化係使用該CGI(必要時,及分離之TAI/TAC)決定該目標eNB,而且對於MME集區間交遞,決定該目標MME集區。此係如前面所述加以完成。
因此,根據圖7之一MME集區間交遞之程序係於該UE讀取該目標eNB(該目標小區)之實體小區識別碼(PCI)(以箭頭700顯示)及將包含該目標小區PCI的一測量報告傳送至其來源eNB(以箭頭701顯示)藉此該來源eNB將該PCI轉譯至一CGI(步驟702)時開始。然後,由該來源eNB進行一交遞決策(步驟703),而且將一HANDOVER REQUIRED訊息傳送至該來源MME,以箭頭704顯示。於已基於TAI而找到該目標MME後,該來源MME將一FORWARD RELOCATION REQUEST訊息傳送至該目標MME,以箭頭705顯示。該目標MME查詢該目標eNB IP位址(步驟706),或較精確者,至一SCTP通訊端的一指標。該目標MME與該目標S-GW進行一CREATE BEARER REQUEST/RESPONSE通信,而且然後將一HANDOVER REQUEST訊息傳送至該目標eNB,以箭頭707顯示。該目標eNB將一HANDOVER REQUEST ACK訊息傳送回至該目標MME,以箭頭708顯示。該目標MME與該目標S-GW進行一CREATE BEARER REQUEST/RESPONSE通信,而且然後將一FORWARD RELOCATION RESPONSE傳送至該來源MME,以箭頭709顯示。該來源MME與該來源S-GW進行一CREATE BEARER REQUEST/RESPONSE通信,而且將一交遞命令傳送至該來源eNB,以箭頭710顯示。然後執行該交遞程序之其餘者,而且本文未多作討論。
圖8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五具體實施例的一信號圖,其係一隨後X2交遞,亦即已共享一鄰點關係而且其eNB已建立一相互X2介面之二個小區間的一交遞。由於此並非該二個小區間之初始交遞,所以未牽涉任何ANR程序。該X2交遞程序係一正規X2交遞程序。該來源eNB在來自該UE之測量報告中接收該目標小區之PCI。該來源eNB將該PCI轉譯成該目標小區之(已知)CGI,而且決定是否執行一交遞。可假定:決定一交遞。然後該來源eNB使用該目標小區之CGI以決定該目標eNB及所使用之X2介面(例如藉由將該CGI轉譯成至一SCTP通訊端的一指標),而且將該UE交遞至該目標小區(及目標eNB)。
因此,根據圖8之程序係於該UE讀取該目標eNB(該目標小區)之實體小區識別碼(PCI)(以箭頭800顯示)而且將包含該目標小區PCI的一測量報告傳送至其來源eNB(以箭頭801顯示)藉此該來源eNB將該PCI轉譯至一CGI(步驟802)時開始。然後,由該來源eNB進行一交遞決策(步驟803)。該來源eNB使用該目標小區之CGI以決定該目標eNB及所使用之X2介面(步驟804),而且將一HANDOVER REQUEST訊息傳送至該目標eNB,以箭頭805顯示。該目標eNB將一HANDOVER REQUEST ACK訊息傳送回至該來源eNB,以箭頭806顯示。然後執行該交遞程序之其餘者,而且本文不多作討論。
亦有趣的是,考慮當將一eNB從一MME集區移至另一者時發生什麼事。此係於組態改變期間之隨插即用性質的一測試。
當將一eNB移至一新MME集區時,拆卸其至該舊MME集區之S1介面,而且建立至該新MME集區之MME之新S1介面。此等S1介面可以該正規方式加以建立。根據提出之解決方案,此意謂:對該等新MME通知該新eNB之小區之CGI。
該已移動eNB對其X2鄰點通知該相關小區資料(包含該MMEGI及可能新TAC)之改變。該eNB於該移動期間可能已保有其IP位址,因而可在該X2介面上通知其X2鄰點。然而,若該X2介面其IP位址已改變,則其X2介面將不可用,而且該資訊必須在S1(必要時,及S10)上傳送,而且然後亦可包含該已移動eNB之新IP位址。
考慮該新小區資料,每一對之已牽涉eNB(亦即該已移動eNB及其X2鄰點eNB之每一者)現在重新考慮該現存eNB間鄰點關係之存在性及使用,以及該X2介面之存在性及使用。對於每一小區鄰點關係,其可決定保有該鄰點關係、改變其使用或者完全移除該鄰點關係。對於該X2介面,其可決定將其拆卸、保有它但改變使用,或保持其未改變。若其決定保有它,但該X2介面係不再有用(因為一已改變之IP位址),則必須重新建立該X2介面。
該已移動eNB亦對其S1鄰點eNB通知該相關小區資料(包含該MMEGI及可能新TAC(及一可能新IP位址))之改變。考慮該新小區資料,每一對之已牽涉eNB(亦即該已移動eNB及其S1鄰點eNB之每一者)現在重新考慮該現存eNB間鄰點關係之存在性及使用。其亦考慮該已改變小區資料(尤其該新MMEGI)是否提供建立一X2介面之動機。對於每一小區鄰點關係,其可決定保有該鄰點關係、改變其使用,或者完全移除該鄰點關係。關於該潛在X2介面,該等eNB決定是否建立一X2介面,而且若為是,其應用於何用途(例如交遞,或僅例如ICIC之其他用途)。該X2介面可如前面所述加以建立。
上述解決方案的一可能變化係整合該S1交遞程序中之ANR eNB間資訊交換。於該S1交遞程序期間,該等eNB(如目前所規定)交換所謂「透明容器」。此等透明容器含有交遞相關資料,其係由該(等)MME在S1及S10上透明地(亦即未解譯地)中繼。可將該小區相關資訊(其係於該ANR處理期間在eNB間交換)包含於此等透明容器中,而非分離之ANR相關訊息中。當結合一S1交遞執行該ANR處理時,可使用此變化/最佳化。
圖9係顯示一使用者設備18、一無線電基地台(RBS)15(例如e節點B)及一行動性管理實體(MME)10的一方塊圖,其用於建立在一通信網路系統中之一新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與現存無線電基地台間的一關係,該通信網路系統包括無線電基地台,各伺服至少一小區,而且在一第一通信介面(例如S1)上與至少一通信網路實體(例如該MME)通信、在一第二通信介面(例如X2)上彼此通信,及在一無線電介面上與使用者設備通信。
該RBS 15(其係一通信網路節點)包括一無線電發射器92及一接收器91。該發射器92在該下行鏈路通道12上之一無線電介面上將資料發送至該使用者設備18的一接收器97。該接收器91在該上行鏈路通道13上接收來自該使用者設備18之資料。該RBS 15視需要地進一步包括一通信單元94,其係經組態以當在建立該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與伺服該使用者設備之一現存無線電基地台間的一關係前將一使用者設備交遞至該新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時,最初在該第一通信網路介面17上發送交遞訊息。
該使用者設備18包括一無線電發射器96,其係經配置以在該上行鏈路通道13上之無線電介面上將資料封包發送至該RBS 15之接收器91;及一接收器97,其係經配置以在該下行鏈路通道12上接收發送自該RBS 15之發射器92之資料封包。
該MME 10(其係一通信網路節點)經由該介面17與該RBS 15通信,並且視需要地包括一通信單元94,其係經組態以當在建立該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與伺服該使用者設備之一現存無線電基地台間的一關係前將一使用者設備交遞至該新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時,最初在該第一通信網路介面17上發送交遞訊息。
根據一些具體實施例,該通信單元94係進一步配置以當在該第一通信網路介面上發信時,與該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與該伺服無線電基地台間之該交遞、交換鄰點關係資訊獨立。
根據一些具體實施例,該通信單元94係進一步配置以在該鄰點關係資訊發信上揹負該初始交遞訊息。
根據一些具體實施例,對於該至少一通信網路實體而言,在該第一通信網路介面上傳送之該鄰點關係資訊係透明。
根據一些具體實施例,對於該至少一通信網路實體而言,在該第一通信網路介面上傳送之該鄰點關係資訊係非透明。
根據一些具體實施例,該通信單元94係進一步配置以在該伺服無線電基地台與該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間之該第二通信網路介面上建立一鄰點關係。
根據一些具體實施例,已呈現一解決方案,其填充間隙並且克服目前現存技術之缺點,而且其支援所有相關使用情況及任務。
‧於X2建立前,二個eNB間之第一交遞係始終在S1/S10上執行。
‧與該初始交遞並列,鄰點eNB在S1/S10上交換小區資訊,而且可建立X2。
‧該eNB間ANR資訊交換係與該交遞程序獨立。
‧使用分離、專屬之S1及S10訊息。
‧對於該(等)中繼MME而言,該交換資訊係透明/不透明。
‧若建立X2,經由X2建立隨後鄰點關係。
‧一來源MME基於該目標小區之TAI而決定該目標MME集區(從其選出一目標MME)。
‧一目標MME基於該目標小區之CGI而決定該目標eNB。
‧CGI至eNB IP位址轉譯係由該MME(而非由該來源eNB使用DNS)加以執行(並且整合於其中)。
‧CGI至eNB IP位址轉譯表之自動(隨插即用)組態。
‧較快速之eNB IP位址檢索及S1交遞。
因此,雖然已將本發明之基本新穎特徵應用於本發明之一較佳具體實施例而顯示說明並指出此等基本新穎特徵,但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可對所述裝置之形式與細節以及其操作進行各種省略與替換以及更改而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例如,明確希望以實質上相同方式執行實質上相同功能以獲得相同結果之此等元件及/或方法步驟之所有組合屬於本發明之範疇內。另外,應認識到,作為一一般設計選擇問題,結合本發明之任何所揭示形式或具體實施例所顯示及/或所說明之結構及/或元件及/或方法步驟皆可併入任何其他所揭示或所說明或所提出之形式或具體實施例中。因此,希望僅如於此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所示限制本發明。
希望用以描述及主張本發明之例如「包含」、「包括」、「併入」、「由…組成」、「具有」、「係」之表達係以一非互斥方式加以解釋,亦即,允許亦存在未明確描述之項目、組件或元件。對單數之參考亦解釋成與複數有關,而且反之亦然。
希望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之括弧內所包含之數字用以輔助該申請專利範圍之瞭解,而且不應將其解釋成以任何方式限制此等申請專利範圍所主張之主題。
10...通信裝置單體/已演進封包核心(EPC)/行動性管理實體(MME)/通信網路實體
10a...已演進封包核心(EPC)網路
10b...已演進封包核心(EPC)網路
12...下行鏈路(DL)通道
13...上行鏈路(UL)通道
15...通信裝置單體/無線電基地台(RBS)/通信網路節點
15a...已演進節點B(eNB)/伺服無線電基地台
15b...新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已演進節點B(eNB)
15c...現存無線電基地台/已演進節點B(eNB)
16...第二通信介面/通信介面/第二通信網路介面
17...第一通信介面/第一通信網路介面/S1-介面
18...使用者設備(UE)
19‧‧‧小區
21、22、24、25、26、28‧‧‧箭頭
23、27‧‧‧步驟
31a‧‧‧第一MME集區
31b‧‧‧第二MME集區
31c‧‧‧第三MME集區
32‧‧‧IP運輸網路
33‧‧‧RAN
35‧‧‧網域名稱系統(DNS)名稱伺服器
36‧‧‧EPC操作及維護節點
37‧‧‧RAN操作及維護(RAN O&M)節點
38a‧‧‧追蹤區域(TA)
38b‧‧‧追蹤區域(TA)
38c‧‧‧追蹤區域(TA)
38d‧‧‧追蹤區域(TA)
38e‧‧‧追蹤區域(TA)
39a‧‧‧MME區域
39b‧‧‧MME區域
39c‧‧‧MME區域
91‧‧‧接收器
92‧‧‧無線電發射器
94‧‧‧通信單元
96‧‧‧無線電發射器
97‧‧‧接收器
在圖式中,其中貫穿若干視圖的相同參考字元表示類似元件:
圖1顯示一LTE通信網路架構的一範例;
圖2顯示根據先前技術之自動鄰點關係(ANR)處理;
圖3顯示一LTE通信網路架構之另一範例;
圖4係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具體實施例之一ANR處理及一初始S1 MME集區內交遞的一發信圖;
圖5係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具體實施例之一ANR處理及一初始S1 MME集區間交遞的一發信圖;
圖6係某一對小區間之一ANR處理及一初始MME集區內交遞的一發信圖,該對小區之eNB已共享一相互X2介面;
圖7係一隨後MME集區間交遞的一發信圖;
圖8係一隨後X2交遞的一發信圖;
圖9係一使用者設備、一無線電基地台及一MME單元的一已簡化方塊圖。
10a...已演進封包核心(EPC)網路
10b...已演進封包核心(EPC)網路
12...下行鏈路(DL)通道
13...上行鏈路(UL)通道
15a...已演進節點B(eNB)/伺服無線電基地台
15b...新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已演進節點B(eNB)
15c...現存無線電基地台/已演進節點B(eNB)
16...第二通信介面/通信介面/第二通信網路介面
17...第一通信介面/第一通信網路介面/S1-介面
18...使用者設備(UE)
19...小區

Claims (12)

  1. 一種建立在一通信網路系統中之一新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15b)與現存(existing)無線電基地台(15a)間之一關係之方法,該通信網路系統包括多個無線電基地台(15),各伺服至少一小區(cell)(19),而且在一第一通信介面(17)上與至少一通信網路實體(10)通信、在一第二通信介面(16)上彼此通信,及在一無線電介面上與使用者設備(18)通信,其特徵在於:當一使用者設備(18)已偵測到該新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15b),並將此偵測對伺服該使用者設備(18)的一現存無線電基地台(15a)報告時,在該第二通信介面(16)上的連接(connectivity)已建立於該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15b)與伺服該使用者設備之該現存無線電基地台(15a)間之前,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在該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15b)與該伺服無線電基地台(15a)之間交換鄰點關係資訊(neighbour relation information)作為在該第一通信網路介面(17)上的發信(signalling)。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伺服該使用者設備(18)的該現存無線電基地台(15a)決定將該使用者設備(18)從伺服該使用者設備(18)的該現存無線電基地台(15a)交遞(hand over)至該新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15b);及在該第一通信網路介面(17)上初始發送(initially transmitting)交遞訊息。
  3.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在該鄰點關係資訊發信上揹負(piggy-backing) 該初始交遞訊息。
  4.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對於該至少一通信網路實體而言,在該第一通信網路介面上傳送之該鄰點關係資訊係透明。
  5.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對於該至少一通信網路實體而言,在該第一通信網路介面上傳送之該鄰點關係資訊係非透明。
  6. 2或3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在該伺服無線電基地台與該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間之該第二通信網路介面上建立一鄰點關係。
  7. 一種通信網路節點(15、10),其用於建立在一通信網路系統中之一新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15b)與現存無線電基地台(15a)間之一關係,該通信網路系統包括多個無線電基地台(15),各伺服至少一小區(19),而且在一第一通信介面(17)上與至少一通信網路實體(10、15)通信,在一第二通信介面(16)上彼此通信,及在一無線電介面上與使用者設備(18)通信,其特徵在於:當一使用者設備(18)已偵測到該新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15b),並將此偵測對伺服該使用者設備(18)的一現存無線電基地台(15a)報告時,在該第二通信介面(16)上的連接已建立於該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15b)與伺服該使用 者設備(18)之該現存無線電基地台(15a)間之前,該通信網路節點包含:一通信單元(94),其配置以在該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15b)與該伺服無線電基地台(15a)之間交換鄰點關係資訊作為在該第一通信網路介面(17)上的發信。
  8. 如請求項7之通信網路節點,其中當伺服該使用者設備(18)的該現存無線電基地台(15a)已決定將該使用者設備從伺服該使用者設備(18)的該現存無線電基地台(15a)交遞至該新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15b)時,該通信單元(94)進一步經配置以在該第一通信網路介面(17)上初始發送交遞訊息。
  9. 如請求項8之通信網路節點,其中該通信單元(94)係進一步配置以在該鄰點關係資訊發信上揹負該初始交遞訊息。
  10. 如請求項7-9中任一項之通信網路節點,其中對於該至少一通信網路實體(10)而言,在該第一通信網路介面(17)上傳送之該鄰點關係資訊係透明。
  11. 如請求項7-9中任一項之通信網路節點,其中對於該至少一通信網路實體(10)而言,在該第一通信網路介面(17)上傳送之該鄰點關係資訊係非透明。
  12. 如請求項7-9中任一項之通信網路節點,其中該通信單元(94)係進一步配置以在該伺服無線電基地台(15a)與該偵測的無線電基地台(15b)間之該第二通信網路介面(16)上建立一鄰點關係。
TW098104994A 2008-03-25 2009-02-17 在通信網路系統中的通信網路節點及方法 TWI4610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921908P 2008-03-25 2008-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0454A TW201010454A (en) 2010-03-01
TWI461074B true TWI461074B (zh) 2014-11-11

Family

ID=40533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4994A TWI461074B (zh) 2008-03-25 2009-02-17 在通信網路系統中的通信網路節點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255563B1 (zh)
JP (1) JP5203502B2 (zh)
AT (1) ATE545297T1 (zh)
BR (1) BRPI0822410A2 (zh)
TW (1) TWI461074B (zh)
WO (1) WO20091201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69857B (en) * 2009-04-29 2011-10-05 Ip Access Ltd Serving network element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neighbour cell link
JP5630440B2 (ja) * 2009-11-06 2014-11-2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小型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US9270587B2 (en) * 2010-01-08 2016-0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messages of a positioning protocol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2143599B (zh) 2010-01-28 2013-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相邻基站连接的建立方法、建立设备和建立系统
US8983481B2 (en) * 2010-03-24 2015-03-17 Htc Corporatio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easurement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294972B2 (en) 2010-04-28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ighbor rel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US9264954B2 (en) 2010-04-28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ighbor rel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US20130083650A1 (en) * 2010-05-11 2013-04-04 Nec Europe Ltd. Method for handling failure of a mme in a lte/epc network
EP2398277B1 (en) * 2010-06-16 2012-12-26 Alcatel Lucent Self-configuration of donor/relay eNode B interface
US20110310791A1 (en) * 2010-06-22 2011-1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matic neighbor relation (anr) functions for relay nodes, home base stations, and related entities
EP2636279A4 (en) * 2010-11-03 2016-03-0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AND NETWORK N UD FOR SHARING INFORMATION VIA AN INTERFACE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537751B2 (en) * 2011-02-01 2013-09-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inimizing tracking area updates in heterogeneous radio access network
US9154974B2 (en) * 2011-03-25 2015-10-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ynamic,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of parameters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308662B (zh) * 2011-07-13 2013-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基站间建立x2连接的方法、基站和通讯系统
EP2897411B1 (en) * 2012-09-11 2017-07-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quiring neighbour cell information
WO2014040235A1 (zh) * 2012-09-12 2014-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回传网络中的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EP3186995A1 (en) 2014-08-28 2017-07-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receiving radiation pattern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network nodes and base stations
US9681448B2 (en) 2014-08-28 2017-06-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communicating radiation pattern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network nodes and base stations
CN106034299A (zh) * 2015-03-09 2016-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ctp连接重建立方法和装置
EP3437367B1 (en) * 2016-04-01 2021-06-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network slices
US11044223B2 (en) 2016-08-25 2021-06-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for node connected to multiple IP networks
CN110536285B (zh) 2018-09-26 2022-09-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控制、消息发送、转发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8480A (zh) * 2000-02-09 2001-08-15 朗迅科技公司 无线通信的越区切换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8480A (zh) * 2000-02-09 2001-08-15 朗迅科技公司 无线通信的越区切换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TE:"Generation of Neighbour Relations", 3GPP TSG-RAN WG3 Meeting #59, R3-080077, 11-15 February 200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03502B2 (ja) 2013-06-05
JP2011519505A (ja) 2011-07-07
ATE545297T1 (de) 2012-02-15
EP2255563A1 (en) 2010-12-01
BRPI0822410A2 (pt) 2015-10-27
TW201010454A (en) 2010-03-01
EP2255563B1 (en) 2012-02-08
WO2009120127A1 (en) 200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1074B (zh) 在通信網路系統中的通信網路節點及方法
US1015453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handover report and an RLF report
US944531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ll reselections
US9398497B2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including maintained cell history data
US8488586B2 (en) Methods of selecting target cells using neighbor cell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network controllers
RU2598650C2 (ru) Выбор соседних объектов для передач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в сети радиодоступа
JP6319603B2 (ja) セルハンドオーバ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システム
US2015007998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EP371833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dating neighboring base station relations
JP5850979B2 (ja)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セル選択制御方法、及びパラメータ送信方法
KR20130042009A (ko) 적어도 하나의 무선 액세스 기술 네트워크를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웃 셀 정보를 업데이트하도록 구성된 네트워크 노드들 및 방법들
JP2016096575A (ja) ユーザ端末、プロセッサ、及び基地局
JP6384544B2 (ja) サーバ装置、基地局、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6020000A1 (en) Signalling of system frame number offset
WO2017000165A1 (zh) 一种邻区确定方法及设备
EP2384050A1 (en) Transmission of the format of a cell identifier in a handover
WO2012154096A1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neighbor cell relations in a cellular network
OA2012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dating neighboring base station rel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