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8563B - 點膠裝置 - Google Patents

點膠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8563B
TWI458563B TW098144054A TW98144054A TWI458563B TW I458563 B TWI458563 B TW I458563B TW 098144054 A TW098144054 A TW 098144054A TW 98144054 A TW98144054 A TW 98144054A TW I458563 B TWI458563 B TW I4585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dispensing device
dispenser
receiving portion
glu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44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1660A (en
Inventor
Da-Wei Liu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098144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5856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21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1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8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8563B/zh

Link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點膠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點膠裝置。
點膠裝置係生產製造行業中之常用設備,它可將流體膠質材料,例如粘性樹脂,施加至一待加工零件上,以便用以粘貼其他零件。點膠裝置之主要元件包括點膠器。點膠器包括有用於蓄膠之針筒、用於出膠之針頭及控制閥,控制閥與針筒相連,用於導通或切斷膠液供應。惟,習知控制閥切斷膠液供應後,針筒內殘餘之膠液仍然會從針頭緩緩流出,形成一“拉絲”現象。該“拉絲”現象既浪費原料,又對待加工零件不需要塗膠部位造成了污染。
一點膠裝置,包括點膠器和氣壓控制裝置。該氣壓裝置設置於針筒上。當點膠器關閉後,氣壓控制裝置對針筒施加一定之負壓,使針頭內殘餘之膠液回吸而不再流出,從而解決“拉絲”問題。惟,上述點膠裝置使用結構較為複雜之氣壓控制裝置,導致成本較高。
有鑒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結構簡單、成本較低且斷膠回應速度較快之點膠裝置。
一點膠裝置,包括點膠器及固定點膠器之支架。點膠器包括針閥及設於針閥一端之針頭。針閥內形成有容膠腔。針閥側壁上開設 有與容膠腔相通之進膠口。點膠器還包括拉桿及閥芯。拉桿活動穿設於針閥相對針頭之一端,該針閥包括主體,該容膠腔由第一容納部及第二容納部組成,該第一容納部大致為圓錐形,且位於該主體內,該針閥還包括一連接該主體側壁之進膠嘴,該進膠嘴內設有與該第一容納部相通之進膠道,該進膠道與該第一容納部相交之部位為該進膠口。閥芯設於容膠腔內並連接拉桿一端。當該拉桿帶動該閥芯朝遠離該針頭方向運動時能夠關閉該進膠口,當該拉桿帶動該閥芯朝向該針頭方向運動時能夠開啟該進膠口
上述點膠裝置之閥芯朝遠離針頭方向運動時,容膠腔內之壓力減小,針頭內之部分膠液會回吸進入容膠腔內而不再流出,故斷膠回應速度較快。另,該點膠裝置結構簡單,且無須使用結構複雜之氣壓控制裝置,降低了整體成本。
100‧‧‧點膠裝置
10、30‧‧‧點膠器
20‧‧‧支架
23‧‧‧驅動裝置
11‧‧‧針閥
13、33‧‧‧針頭
15、35‧‧‧拉桿
17、37‧‧‧閥芯
111‧‧‧主體
113‧‧‧第一卡合部
115‧‧‧第二卡合部
117、317‧‧‧容膠腔
1171‧‧‧第一容納部
1173‧‧‧第二容納部
118、318‧‧‧間隙
119‧‧‧進膠嘴
1191、3191‧‧‧進膠道
1193、3193‧‧‧進膠口
21‧‧‧卡持槽
22、613、633、71‧‧‧固定孔
231、233、31‧‧‧活塞桿
40‧‧‧針頭導嘴
50‧‧‧第一固定塊
55‧‧‧第一鎖固件
41、81‧‧‧固定部
43‧‧‧保護部
411‧‧‧容納腔
431、51、631‧‧‧通孔
511‧‧‧第一容置部
513‧‧‧第二容置部
53、611‧‧‧螺紋孔
551、91、851‧‧‧旋轉部
553‧‧‧鎖合桿
60‧‧‧支撐件
61‧‧‧基板
63‧‧‧支撐板
70‧‧‧第二固定塊
80‧‧‧連接套筒
83‧‧‧連接部
811‧‧‧第一容置槽
831‧‧‧第二容置槽
833‧‧‧進入螺紋孔
85‧‧‧第二鎖固件
853、93‧‧‧鎖合桿
90‧‧‧第三鎖固件
圖1係本發明實施方式一之點膠裝置之立體組裝示意圖。
圖2係圖1所示點膠裝置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係圖2所示點膠器處於一工作狀態時之放大剖面示意圖。
圖4係圖1沿IV-IV線之剖面示意圖。
圖5係圖1沿V-V線之剖面示意圖。
圖6係圖3所示點膠器之另一工作狀態之剖面示意圖。
圖7及圖8係本發明實施方式二之點膠器之不同工作狀態之剖面示意圖。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之點膠裝置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請同時參閱圖1及圖2,本發明實施方式一之點膠裝置100包括點膠器10、支架20及驅動裝置23。點膠器10與支架20固定相連。驅動裝置23可驅動連接點膠器10。
請一併參閱圖3,點膠器10包括針閥11、針頭13、拉桿15及閥芯17。針閥11大致為中空圓柱體,針頭13設於針閥11下端,拉桿15活動穿設於針閥11上端並與針頭13相對。閥芯17設於針閥11內並連接拉桿15一端。針閥11包括主體111、靠近針頭13一端之第一卡合部113及靠近拉桿15之第二卡合部115。針閥11內開設有容膠腔117。容膠腔117由位於主體111內之第一容納部1171及主要位於第一卡合部113內之第二容納部1173所組成。第一容納部1171大致為上窄下寬之圓錐形,第二容納部1173大致為圓柱形。針閥11進一步包括一連接主體111側壁之進膠嘴119。進膠嘴119內設有與容膠腔117之第一容納部1171相通之進膠道1191。進膠道1191與第一容納部1171相交之部位為進膠口1193。
拉桿15頂端穿過針閥11並突出於針閥11外。閥芯17位於容膠腔117內,其形狀為與第一容納部1171大致相同之圓錐形,即其寬度沿靠近針頭13之方向逐漸變大。閥芯17之最大寬度比第二容納部1173之直徑略小,即閥芯17寬度最大之部位與第二容納部1173之間存在少許間隙118。膠液可從第一容納部1171經間隙118流入第二容納部1173內。
請再次參閱圖2,支架20大致為L形板。支架20一側面上開設有一卡持槽21。支架20靠近下端之部位開設有二貫穿之固定孔22。實 施方式一中,驅動裝置23為氣缸,其包括本體231及穿設於本體231上之活塞桿233。
點膠裝置100還包括用以保護針頭13之針頭導嘴40、用以固定針頭導嘴40之第一固定塊50及鎖定針閥11之第一鎖固件55。請一併參閱4及圖5,針頭導嘴40之形狀類似陀螺,其包括圓柱形之固定部41及圓錐形之保護部43。固定部41內開設有可用以容納針閥11之第一卡合部113之容納腔411,保護部43內開設有供針頭13穿設之通孔431。第一固定塊50大致為塊狀,其可藉由二穿過固定孔22之螺釘(圖未示)固定在支架20上。第一固定塊50上開設有通孔51。通孔51包括用於容置針閥11之第一容置部511及用於固定針頭導嘴40之第二容置部513。第一固定塊50一側面還開設有與通孔51之第一容置部511相連通之螺紋孔53。第一鎖固件55包括圓盤形之旋轉部551及帶有螺紋之鎖合桿553。鎖合桿553可進入螺紋孔53而與針閥11之第一卡合部113之側面相抵。
點膠裝置100還包括用於支撐驅動裝置23之支撐件60、用以固定針閥11之第二固定塊70、固定拉桿15之連接套筒80、第二鎖固件85及第三鎖固件90。
支撐件60包括基板61及從基板61中部垂直延伸形成之支撐板63。基板61靠近頂部之位置開設有螺紋孔611,靠近底部之位置開設有二貫通之固定孔613。支撐板63中部開設有容納驅動裝置23之活塞桿233之通孔631,支撐板63位於通孔631之周圍還開設有四固定孔633。驅動裝置23可藉由四穿過固定孔633之螺釘(圖未示)固定安裝於支撐板63上。
第二固定塊70大致為塊狀,其可藉由穿過固定孔613之二螺釘(圖 未示)固定在支撐件60之基板61上。第二固定塊70上開設有容納針閥11之第二卡合部115之貫穿固定孔71。
請一併參閱圖4,連接套筒80大致為圓筒狀,其包括上下組合之固定部81及連接部83。固定部81內開設有第一容置槽811,驅動裝置23之活塞桿233可卡入第一容置槽811內並與連接套筒80固定。連接部83內開設有容納拉桿15之第二容置槽831。連接部83側面還開設有與第二容置槽831相通之螺紋孔833。第二鎖固件85包括圓盤形之旋轉部851及帶有螺紋之鎖合桿853。鎖合桿853可進入螺紋孔833而與拉桿15相抵。
第三鎖固件90包括近似三角形之旋轉部91及帶有螺紋之鎖合桿93。鎖合桿93可穿過支架20之卡持槽21而進入支撐件60之螺紋孔611內,以將支撐件60固定在支架20上。
組裝時,首先將驅動裝置23及第二固定塊70藉由螺釘固定在支撐件60上。連接套筒80與驅動裝置23之活塞桿31固定。針頭導嘴40卡合並固定於第一固定塊50之第二容置部513內後,第一固定塊50藉由螺釘固定於支架20上。
點膠器10之拉桿15穿過第二固定塊70之固定孔71並進入連接套筒80之第二容置槽831內,再使點膠器10之針閥11之第二卡合部115卡合固定於第二固定塊70之固定孔71內。旋轉第二鎖固件85之旋轉部851,使第二鎖固件85之鎖合桿853進入螺紋孔833而與拉桿15相抵。由此,拉桿15藉由連接套筒80與驅動裝置23之活塞桿231固定,活塞桿231可帶動閥芯17於點膠器10之針閥11內作往復運動。
第三鎖固件90之鎖合桿93穿過支架20之卡持槽21而進入支撐件60之螺紋孔611內,以將支撐件60連同固定在支撐件60上之點膠器10及驅動裝置23一起固定在支架20上,同時使得點膠器10之針閥11之第一卡合部113卡合於第一固定塊50之第一容置部511內,且使針頭13穿過針頭導嘴40之通孔431而突出於針頭導嘴40外。旋轉第一鎖固件55之旋轉部551以使鎖合桿553進入第一固定塊50之螺紋孔53而與針閥11之第一卡合部113相抵。由此點膠器10被較為牢固地固定於第一固定塊50及第二固定塊70之間。點膠裝置100組裝完畢。
請參閱圖3,使用時,膠液經由進膠嘴119進入點膠器10。當點膠器10處於圖3所示之開啟狀態時,閥芯17位於第一容納部1171及第二容納部1173之間之一位置。此時,閥芯17不封閉進膠口1193,膠液可從進膠道1191流入第一容納部1171,並經由閥芯17與第二容納部1173之間之間隙118進入第二容納部1173,最後經針頭13吐出。
請一併參閱圖6,當需要停止出膠時,驅動裝置23之活塞桿231帶動拉桿15迅速向上運動,從而帶動閥芯17朝遠離針頭13之方向運動而進入第一容納部1171內。當閥芯17之側壁與第一容納部1171之側壁相抵時,閥芯17停止運動並關閉進膠口1193。在此過程中,閥芯17對第一容納部1171內之膠液之壓力較大,促使一部分膠液進入進膠道1191中,第二容納部1173內之壓力減小而對位於針頭13內之膠液產生一定之回吸效果,故原本從針頭13流出之膠液會被迅速切斷,不再流出。當需要重新出膠時,驅動裝置23之活塞桿231帶動拉桿15向下運動,帶動閥芯17朝靠近針頭13之方向 運動而恢復圖3所示之開啟狀態。
點膠裝置100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點膠器10內之膠液可能會凝固而阻塞流通。此時應及時更換新之點膠器10。更換時,可先反向旋轉第一鎖固件55之旋轉部551,使鎖合桿553不再與針閥11之第一卡合部113相抵。然後反向旋轉第三鎖固件90,以便將支撐件60從支架20上取下而使點膠器10與第一固定塊50分離。最後反向旋轉第二鎖固件85,使鎖合桿853不再與拉桿15相抵。此時可較為輕鬆地將點膠器10從第二固定塊70上拆除。更換新之點膠器10後,對上述拆卸步驟進行逆操作,即可較為輕鬆地將點膠裝置100復原。
請一併參閱圖7及圖8,本發明實施方式二之點膠器30與實施方式一之點膠器1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容膠腔317之形狀為圓柱形。閥芯37之形狀亦為圓柱形,閥芯37遠離進膠口3193之一側壁與容膠腔317之側壁之間存在間隙318,且閥芯37靠近進膠口3193之一側壁與容膠腔317之側壁之間始終保持接觸。當點膠器30處於圖7所示之開啟狀態時,閥芯37不封閉進膠口3193,膠液可從進膠道3191流入容膠腔317之上部,並經由間隙318進入容膠腔317之下部,最後經針頭33吐出。當需要停止出膠時,拉桿35迅速向上運動,從而帶動閥芯37朝遠離針頭33之方向運動。當閥芯37上端與容膠腔317之頂部相接觸時,閥芯37停止運動並關閉進膠口3193。在此過程中,容膠腔317內之壓力減小而對位於針頭33內之膠液產生一定之回吸效果,故,原本從針頭33流出之膠液會被迅速切斷,不再流出。當需要重新出膠時,閥芯37朝靠近針頭33之方向運動而恢復圖7所示之開啟狀態。
可理解,第一鎖固件55、第二鎖固件85及第三鎖固件90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中所描述之螺紋桿、螺孔相嚙合之結構,例如可為銷釘、銷孔等卡合結構。如果第一固定塊50及第二固定塊70內分別設有可與點膠器10相卡合之結構(例如彈片或彈性卡槽等),第一鎖固件55及第二鎖固件85亦可省略。若無需更換點膠器10,則第一固定塊50及第二固定塊70亦可省略。若使用手動方式驅動拉桿15,驅動裝置23及支撐件60亦可省略。此時,點膠器10可藉由螺合、膠合、鉚合等方式直接固定在支架20上。
針閥11亦不局限於上述實施方式一、二所描述之情況,容膠腔117之形狀亦可為方形、橢圓形等。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點膠器
11‧‧‧針閥
13‧‧‧針頭
15‧‧‧拉桿
17‧‧‧閥芯
111‧‧‧主體
113‧‧‧第一卡合部
115‧‧‧第二卡合部
117‧‧‧容膠腔
1171‧‧‧第一容納部
1173‧‧‧第二容納部
118‧‧‧間隙
119‧‧‧進膠嘴
1191‧‧‧進膠道
1193‧‧‧進膠口

Claims (9)

  1. 一點膠裝置,包括點膠器及固定該點膠器之支架,該點膠器包括針閥及設於該針閥一端之針頭,該針閥內形成有容膠腔,該針閥側壁上開設有與該容膠腔相通之進膠口,其改良在於:該點膠器還包括拉桿及閥芯,該拉桿活動穿設於該針閥相對該針頭之一端,該針閥包括主體,該容膠腔由第一容納部及第二容納部組成,該第一容納部大致為圓錐形,且位於該主體內,該針閥還包括一連接該主體側壁之進膠嘴,該進膠嘴內設有與該第一容納部相通之進膠道,該進膠道與該第一容納部相交之部位為該進膠口,該閥芯設於該容膠腔內並連接該拉桿一端,當該拉桿帶動該閥芯朝遠離該針頭方向運動時能夠關閉該進膠口,當該拉桿帶動該閥芯朝向該針頭方向運動時能夠開啟該進膠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點膠裝置,其中該閥芯之形狀為錐形,且該閥芯之寬度沿靠近針頭之方向逐漸變大,該第二容納部與該第一容納部相通該閥芯與該第二容納部之間存在允許膠液流通之間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點膠裝置,其中該點膠裝置還包括固定於該支架之第一固定塊及針頭導嘴,該第一固定塊上開設有固定該針頭導嘴之通孔,該點膠器可拆卸地固定於該通孔內,且該針頭穿過該針頭導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點膠裝置,其中該通孔包括用於容置該點膠器之第一容置部及用於固定該針頭導嘴之第二容置部,該第一固定塊側面還開設有與該第一容置部相通之螺紋孔,該點膠裝置還包括帶有螺紋之第一鎖固件,該第一鎖固件穿過該螺紋孔並與該點膠器相抵。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點膠裝置,其中該點膠裝置還包括驅動裝置 ,該驅動裝置與該支架固定並與該拉桿相連,以驅動該拉桿在該容膠腔內往復運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點膠裝置,其中該驅動裝置為氣缸,該氣缸包括活塞桿,該點膠裝置還包括與該活塞桿相固定之連接套筒,該拉桿可拆卸地固定於該連接套筒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點膠裝置,其中該連接套筒上開設有與該活塞桿向卡合之第一容置槽及容納該拉桿之第二容置槽,該連接套筒之側面還開設有與該第二容置槽相通之螺紋孔,該點膠裝置還包括帶有螺紋之第二鎖固件,該第二鎖固件進入該螺紋孔並與該拉桿相抵。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點膠裝置,其中該點膠裝置還包括支撐件及固定在該支撐件上之第二固定塊,該支撐件可拆卸地固定於該支架,該驅動裝置安裝在該支撐件上,該第二固定塊上開設有容納該點膠器之固定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點膠裝置,其中該點膠裝置還包括帶有螺紋之第三鎖固件,該支架上開設有卡持槽,該支撐件上開設有螺紋孔,該第三鎖固件穿過該卡持槽而進入該螺紋孔內,以將該支撐件固定在該支架上。
TW098144054A 2009-12-22 2009-12-22 點膠裝置 TWI4585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44054A TWI458563B (zh) 2009-12-22 2009-12-22 點膠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44054A TWI458563B (zh) 2009-12-22 2009-12-22 點膠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1660A TW201121660A (en) 2011-07-01
TWI458563B true TWI458563B (zh) 2014-11-01

Family

ID=45045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44054A TWI458563B (zh) 2009-12-22 2009-12-22 點膠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58563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09136A1 (en) * 1999-03-15 2001-07-26 Pe Corporation (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potting a substrate
EP0819473B1 (en) * 1996-07-19 2002-09-25 Nords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liquid coating in atomised or non-atomised form by use of a single nozzle
US20040221805A1 (en) * 2002-12-23 2004-11-11 Wolfgang Klingel Spray valve
TWM292426U (en) * 2005-12-09 2006-06-21 Kromax Internat Corp Automatic dispenser system
TW200810840A (en) * 2006-08-18 2008-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Dispenser apparatus
CN201071169Y (zh) * 2007-06-05 2008-06-11 深圳市宝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点胶枪
CN201135955Y (zh) * 2007-12-26 2008-10-22 哈尔滨铭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针头夹持器
CN201260998Y (zh) * 2008-07-30 2009-06-24 刘贞生 内置加热元件的快速推杆喷射式点胶阀
CN201324676Y (zh) * 2008-12-10 2009-10-14 北京康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点胶针头
CN201361604Y (zh) * 2008-12-31 2009-12-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离线点胶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19473B1 (en) * 1996-07-19 2002-09-25 Nords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liquid coating in atomised or non-atomised form by use of a single nozzle
US20010009136A1 (en) * 1999-03-15 2001-07-26 Pe Corporation (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potting a substrate
US20040221805A1 (en) * 2002-12-23 2004-11-11 Wolfgang Klingel Spray valve
TWM292426U (en) * 2005-12-09 2006-06-21 Kromax Internat Corp Automatic dispenser system
TW200810840A (en) * 2006-08-18 2008-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Dispenser apparatus
CN201071169Y (zh) * 2007-06-05 2008-06-11 深圳市宝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点胶枪
CN201135955Y (zh) * 2007-12-26 2008-10-22 哈尔滨铭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针头夹持器
CN201260998Y (zh) * 2008-07-30 2009-06-24 刘贞生 内置加热元件的快速推杆喷射式点胶阀
CN201324676Y (zh) * 2008-12-10 2009-10-14 北京康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点胶针头
CN201361604Y (zh) * 2008-12-31 2009-12-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离线点胶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1660A (en) 201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7943B (zh) 点胶装置
CN102039248B (zh) 点胶装置
JP4399072B2 (ja) 液状物の吐出装置
TWI521209B (zh) Dispensing device and liquid dispensing device and liquid dispensing method
WO2018054134A1 (zh) 电动微流控液滴分配器
US10441967B2 (en) Syringe attachment/detachment mechanism and device provided with mechanism
TWI402104B (zh) Liquid material discharge device
US20180221909A1 (en) Motorized cartridge type fluid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0449566B2 (en) Liquid material discharge apparatus
TWI457182B (zh) 點膠裝置
JP2007526179A (ja) センサーを備えた液体分与および再循環システム
TWI458563B (zh) 點膠裝置
US6105832A (en) High speed, no stringing, hot melt adhesive dispensing head
KR101832567B1 (ko) 처분 가능한 칸막이 밸브
JP2007331350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WO2012132148A1 (ja) 分注装置および分注システム
US20150158049A1 (en) Hot melt adhesive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2689537B (zh) 压缩流体喷出控制装置
JP497874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TWI624309B (zh) 機械塗膠裝置
KR100886160B1 (ko) 마그네틱 니들밸브
JP7208667B1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6345056B2 (ja) ブレード用治具
KR101695332B1 (ko) 액정공급장치
KR200319114Y1 (ko) 프린터잉크 리필 도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