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8366B - 聚光型光源模擬器 - Google Patents

聚光型光源模擬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8366B
TWI438366B TW100113091A TW100113091A TWI438366B TW I438366 B TWI438366 B TW I438366B TW 100113091 A TW100113091 A TW 100113091A TW 100113091 A TW100113091 A TW 100113091A TW I438366 B TWI438366 B TW I4383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lens
light
mirror
concentr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3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1348A (en
Inventor
Jon Lian Kwo
Original Assignee
All Re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l Re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l Re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01130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38366B/zh
Priority to CN201210105288.XA priority patent/CN10273466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41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1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8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8366B/zh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聚光型光源模擬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源模擬器,詳言之,係關於一種聚光型光源模擬器。
隨著環保與節能之議題日漸受到重視,太陽能電池模組逐漸蓬勃發展。然而當太陽能電池模組製造完成後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測試。由於自然光(太陽光)在一天之中會有強有弱,其並不穩定而且無法經由人為方式控制,所以通常不會把製造完成後之太陽能電池模組搬到室外作測試,一般習知之測試方式是在室內使用人工的光源來模擬日照以取得太陽能電池模組相關的產品特性。
該太陽能電池模組在實際使用時,為了提高其效率,通常會搭配使用一追日裝置,該追日裝置可使太陽光能類平行的照射到該太陽能電池模組。然而,太陽光實際上具有一約0.5度的發散角度。因此,如何在測試時模擬出上述情況,便是一大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包括複數個發光組。每一發光組包括一光源、一橢圓反射面鏡、一透鏡及一柱狀鏡組。該光源係用以產生光線。該橢圓反射面鏡具有一第一焦點及一第二焦點,該光源係位於該第一焦點,使得其產生之光線經由該橢圓反射面鏡反射。該透鏡係用以將來自該橢圓反射面鏡之光線平行射出。該柱狀鏡組截面具有一最大寬度,該柱狀鏡組包括複數個柱狀鏡單元,用以將來自該透鏡之光線發散投射於一準直鏡上而形成一投射區域。其中通過每一柱狀鏡單元之光線會涵蓋整個投射區域,該準直鏡與該柱狀鏡組間隔一距離,該最大寬度/該距離之比值係介於0.003至0.017。其中,該等發光組之投射區域彼此不重疊,且該等投射區域構成該準直鏡之面積。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包括複數個發光組。每一發光組包括:一光源、一橢圓反射面鏡、一透鏡、一柱狀鏡組及一準直鏡。該光源係用以產生光線。該橢圓反射面鏡具有一第一焦點及一第二焦點,該光源係位於該第一焦點,使得其產生之光線經由該橢圓反射面鏡反射後聚焦於該第二焦點。該透鏡係用以將來自該橢圓反射面鏡之光線平行射出。該柱狀鏡組包括複數個柱狀鏡單元,且用以將來自該透鏡之光線再發散出去。該準直鏡係用以將來自該柱狀鏡組之光線類平行的投射於一投射面上而形成一投射面積。其中通過每一柱狀鏡單元之光線會涵蓋整個準直鏡所屬之投射區域,該準直鏡與該柱狀鏡組間隔一距離,且該距離係為該準直鏡之焦距。復次,該等發光組之投射面積彼此不重疊,且該等投射面積構成該投射面。
在本發明中,藉由調整該柱狀鏡組截面之最大寬度以及該準直鏡與該柱狀鏡組間之距離,可使得投射在該投射面上之光線之最大發散角約為0.5度,其與太陽光之發散角相同。而且該聚光型光源模擬器之該等發光組可類平行的照射到位於該投射面之待測試模組。據此,該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可以模擬實際之太陽光,完全符合高聚光型太陽能(High Concentrated Photovoltaic,HCPV)模組之測試需求。
請參考圖1,顯示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之第一實施例之示意圖。本發明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1係可以在室內使用來模擬日照以測試太陽能電池模組而取得其相關的產品特性,如太陽能電池模組的電流電壓曲線。然而,可以理解的是,本發明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1也可以應用於其他需要準直及均勻光線之場所,其適用領域並不具侷限性。該聚光型光源模擬器1包括複數個發光組,每一發光組會於一準直鏡13上投射出一投射區域,其中該等投射區域彼此不重疊,且該等投射區域構成該準直鏡13之面積。在本實施例中,該聚光型光源模擬器1包括一第一發光組2、一第二發光組3及該準直鏡13。
參考圖2,顯示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第一實施例中之第一發光組之示意圖。該第一發光組2包括一第一光源21、一第一橢圓反射面鏡22、一第一透鏡23及一第一柱狀鏡組24。
該第一光源21係用以產生光線。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光源21係為一點光源,例如:氙燈,其包括二個端電極211。該等端電極211係連接至一電源,以供給該第一光源21點亮時所需的電壓及電流。附帶一提,該光源21視為一點光源,可以是氣體放電燈,但不侷限於氙燈。
該第一橢圓反射面鏡22之內側壁係為一橢圓面,其具有一第一焦點221及一第二焦點222。該第一光源21係位於該第一焦點221,使得其產生之光線經由該第一橢圓反射面鏡22反射出去。較佳的,該第一橢圓反射面鏡22係附著於一燈罩上。
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發光組2更包括一第一支撐座29係用以支撐該第一光源21。該第一橢圓反射面鏡22更包括一第一開口223,該第一光源21之一端係穿過該第一開口223而固設於該第一支撐座29。
該第一透鏡23用以將來自該第一橢圓反射面鏡22之光線平行射出。該第一透鏡23可以是一凸透鏡、凹透鏡或球面透鏡。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透鏡23係為一雙凸透鏡,且其設置於該第二焦點222之外。亦即,該第二焦點222係位於該第一焦點221及該第一透鏡23之間,使得該第一光源21產生之光線經由該第一橢圓反射面鏡22反射後先聚焦於該第二焦點222後,再經由該第一透鏡23平行射至該第一柱狀鏡組24。
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第一透鏡23係為一雙凹透鏡,且其係位於該第一焦點221及第二焦點222之間,使得該第一光源21產生之光線經由該第一橢圓反射面鏡22反射後直接經由該第一透鏡23平行射至該第一柱狀鏡組24,而不會聚焦在該第二焦點222。
請同時參考圖3,顯示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發光組之第一柱狀鏡組之第一態樣之前視示意圖。該第一柱狀鏡組24之截面具有一最大寬度D。該第一柱狀鏡組24包括複數個第一柱狀鏡單元241。該等第一柱狀鏡單元241之外形可以是為矩形(如圖3所示)、圓形或六邊形(如圖4所示)。或者,該等第一柱狀鏡單元241也可以區分為複數個聚集部分(例如四個聚集部份,如圖5所示),且該等聚集部分之間利用遮光材料242做區隔。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第一柱狀鏡單元241之材質係為石英,石英可以耐高溫同時保持高的紫外光穿透率。該第一柱狀鏡組24係由該等第一柱狀鏡單元241排列成一個6×6陣列之矩形。也就說該第一柱狀鏡組24會有6×6個該等第一柱狀鏡單元241,但不以6×6個為限。該最大寬度D係為整個該第一柱狀鏡組24截面之對角線長度,實際上若以一個虛圓將該第一柱狀鏡組24做最小包覆,該最大寬度D即為該虛圓的直徑。
此外,來自該第一柱狀鏡組24之光線投射於該準直鏡13上而形成一第一投射區域11(該第一投射區域11係以點A到點B為例),其中通過每一該等第一柱狀鏡單元241之光線會涵蓋整個該第一投射區域11。在本實施例中,該準直鏡13係一菲涅爾透鏡(Fresnel Lens)。藉由該準直鏡13之導正,俾使經由該準直鏡13之光線得以類平行的方式投射在一投射面16上之一第一投射面積14。該投射面16係用以置放一待測試模組(例如一太陽能電池模組)(圖中未示),該投射面16與該準直鏡13間隔一適當距離。
請同時參考圖6,該準直鏡13與該第一柱狀鏡組24間隔一距離L,且該距離L係為該準直鏡13之焦距。由圖中可看出,通過每一該等柱狀鏡單元241之光線會涵蓋整個該準直鏡13之該第一投射區域11,該第一柱狀鏡組24中相距最遠之二個第一柱狀鏡單元241投射於該準直鏡13之同一點時之夾角係定義為θ,因此,再經過該準直鏡13折射出去之光線之最大發散角亦為θ。由於該距離L遠大於該第一柱狀鏡組24截面之最大寬度D,因此該第一柱狀鏡組24截面之最大寬度D/該距離L之比值係定義為sinθ,且0.20°<θ<1°。亦即,該最大寬度D/該距離L之比值係介於0.003至0.017。在一實施例中,θ=0.5°,該比值為0.0087,D=17.45 mm,L=2000 mm,該準直鏡13之焦距亦等於2000 mm,且該第一投射面積14之面積係為30 cm×30 cm。整體說來,本發明之第一發光組2利用調配該最大寬度D與該距離L,使得投射於該準直鏡13光線之最大發散角θ收斂在0.20°<θ<1°之間。最終,藉由該準直鏡13之導正,俾使所有投射在該投射面16上該第一投射面積14的光線之最大發散角θ亦收斂在0.20°<θ<1°之間,換言之,因為光線之發散角θ很小,故,吾人定義光線得以類平行的方式投射在該投射面16。進一步說明,該準直鏡13之功用僅在於將投射之光線做一方位之轉換以配合該投射面16,並不會改變光線之發散角θ的大小,合此述明。
承前所述,該第一發光組2投射在該準直鏡13之該第一投射區域11與第二發光組3在該準直鏡13所投射之第二投射區域12彼此不重疊。此外該第一發光組2最終投射在該投射面16上之該第一投射面積14,與該第二發光組3投射在該投射面16上之第二投射面積15彼此亦不重疊。
請參考圖7,顯示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發光組之另一實施態樣之示意圖。較佳的,該第一發光組2a更包括一第一濾鏡27及一第一勻光元件28。該第一濾鏡27係位於該第一柱狀鏡組24及該準直鏡13之間,其用以過濾通過該第一柱狀鏡組24之光線,以增進光譜的表現(Performance)。該第一勻光元件28(例如一擋片(Blocker)或鐵絲網)係位於該第一濾鏡27及該準直鏡13之間,用以增加該第一投射面積14上光線之均勻性。詳言之,使用者可藉由該第一投射面積14上光線均勻性之變化,動態的使用該勻光元件28以遮擋光線強度較強之處,遂利於該第一投射面積14整體光線均勻性之表現。
請參考圖8,顯示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第一實施例中之第二發光組之示意圖。該第二發光組3包括一第二光源31、一第二橢圓反射面鏡32、一第二透鏡33及一第二柱狀鏡組34。
該第二光源31係與該第一光源21相同,用以產生光線。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光源31係為一點光源,其包括二個端電極311。該等端電極311係連接至一電源,以供給該第二光源31點亮時所需的電壓及電流。同樣的,該光源31視為一點光源,可以是氣體放電燈,但不侷限於氙燈。
該第二橢圓反射面鏡32係與該第一橢圓反射面鏡22相同,其內側壁係為一橢圓面,其具有一第三焦點321及一第四焦點322。該第二光源31係位於該第三焦點321,使得其產生之光線經由該第二橢圓反射面鏡32反射出去。
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發光組3更包括一第二支撐座39係用以支撐該第二光源31。該第二橢圓反射面鏡32更包括一第二開口323,該第二光源31之一端係穿過該第二開口323而固設於該第二支撐座39。
該第二透鏡33係與該該第一透鏡23相同,用以將來自該第二橢圓反射面鏡32之光線平行射出。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透鏡33係為一雙凸透鏡,且其設置於該第四焦點322之外。亦即,該第四焦點322係位於該第三焦點321及該第二透鏡33之間,使得該第二光源31產生之光線經由該第二橢圓反射面鏡32反射後先聚焦於該第四焦點322後,再經由該第二透鏡33平行射至該第二柱狀鏡組34。
該第二柱狀鏡組34係與該第一柱狀鏡組24相同,其截面具有一最大寬度D。該第二柱狀鏡組34包括複數個第二柱狀鏡單元。該等第二柱狀鏡單元之外形可以是為矩形、圓形或六邊形。或者,該等第二柱狀鏡單元也可以區分為複數個聚集部分,且該等聚集部分之間利用遮光材料做區隔。在本實施例中,該最大寬度D係為整個該第二柱狀鏡組34截面之對角線長度。
同樣的,來自該第二柱狀鏡組34之光線投射於該準直鏡13上亦形成一第二投射區域12(該第二投射區域12係以點B到點C為例),其中通過每一該第二柱狀鏡單元之光線會涵蓋整個該第二投射區域12。藉由該準直鏡13之導正,使得來自該第二柱狀鏡組34之光線以類平行的投射於該投射面16上而形成一第二投射面積15。該第二投射面積15與該第一發光組2在該投射面16所投射的該第一投射面積14彼此不重疊
該準直鏡13與該第二柱狀鏡組34亦間隔一距離L(與圖6相同)。該第二柱狀鏡組34中相距最遠之二個第二柱狀鏡單元投射於該準直鏡13之同一點時之夾角係定義為θ(與圖6相同),因此,再經過該準直鏡13折射出去之光線之最大發散角亦為θ。由於該距離L遠大於該第二柱狀鏡組34截面之最大寬度D,因此該第二柱狀鏡組34截面之最大寬度D/該距離L之比值係定義為sinθ,且0.20°<θ<1°。亦即,該最大寬度D/該距離L之比值係介於0.003至0.017。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中,以該第一發光組2(圖1及圖2)為例,投射在該第一投射區域11上之光線之最大發散角為θ,藉由調整該第一柱狀鏡組24截面之最大寬度D以及該準直鏡13與該第一柱狀鏡組24間之距離L,可使得該最大發散角θ約為0.5度,其與太陽光之發散角相同。爰此,該第一發光組2及該第二發光組3所產生之光線可類平行的照射到位於該投射面16之待測試模組。故,該聚光型光源模擬器1可以模擬實際之太陽光,完全符合高聚光型太陽能(High Concentrated Photovoltaic,HCPV)模組之測試需求。要注意的是,在本發明中,該第一投射區域11及該第二投射區域12彼此不重疊也沒有間隔,且該等投射區域11,12剛好構成該準直鏡13之面積。相同的,該第一投射面積14及該第二投射面積15彼此不重疊也沒有間隔,且該等投射面積14,15剛好構成該投射面16。
請參考圖9及圖10,顯示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之第二實施例之示意圖,其中圖10係加裝遮光部。本實施例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4與該第一實施例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1(圖1)大致相同,其中相同之元件賦予相同之編號,不同處如下。參考圖9,在本實施例中,以第一發光組2為例,經由調整每一第一柱狀鏡單元241之焦距、該第一柱狀鏡組24截面之最大寬度D、以及該準直鏡13與該第一柱狀鏡組24之距離L等三個控制因素後,該第一發光組2在準直鏡43上投射出一第一投射區域41(該第一投射區域41係以點D到點E為例)。同樣的,該第二發光組3在該準直鏡43上投射出一第二投射區域42(該第二投射區域42係以點F到點G為例)。該第一投射區域41係大於該第一投射區域11(圖1),該第二投射區域42係大於該第二投射區域12(圖1),且該第一投射區域41與該第二投射區域42有重疊(重疊區域以點F到點E為例)。
參考圖10,為了改善上述重疊現象,以該第一發光組2為例,其更包括至少一遮光部44,其位於該第一柱狀鏡組24與該準直鏡43之間,用以擋住部份來自該第一柱狀鏡組24之光線之外圍。同樣的,該第二發光組3亦包括該遮光部44。藉由該遮光部44之作用,可將該第一投射區域41限縮至第一投射區域41A,其與該第一投射區域11(圖1)相同。同樣的,亦可將該第二投射區域42限縮至第二投射區域42A,其與該第二投射區域12(圖1)相同。該第一投射區域41A及該第二投射區域42A即構成該準直鏡43之面積。實際上,本實施例之該遮光部44視實際狀況可多重設計。換言之,當經由該第一柱狀鏡組24或該第二柱狀鏡組34之光線所散射的角度較大,就必須在沿著光線路徑安裝複數個遮光部44。反之,經由該第一柱狀鏡組24或該第二柱狀鏡組34之光線所散射的角度較小,在沿著光線路徑所安裝之該遮光部44的數量就可酌量減少。總之,本實施例所揭櫫之技術係以該遮光部44以遮擋不必要之散射光線,其產生之效益不僅在於獨立各發光組所產生之光線而不相互干擾,更使得各發光組2,3內部之雜散光得以被該遮光部44吸收而增加該等投射區域41A,42A之光線均勻性。
請參考圖11,顯示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之第三實施例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5包括四個發光組6及一準直鏡53。每一發光組6係與該第一發光組2或該第二發光組3相同,而且每一發光組6包括三個遮光部64。該聚光型光源模擬器5係經由該準直鏡53投射出一投射面56,最終每一發光組6對應投射出一投射面積561。該等投射面積561彼此不重疊也沒有間隔,且該等投射面積561剛好構成該投射面56。
惟上述實施例僅為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因此,習於此技術之人士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及變化仍不脫本發明之精神。本發明之權利範圍應如後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之第一實施例
2...第一發光組
2a...第一發光組
3...第二發光組
4...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之第二實施例
5...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之第三實施例
6...發光組
11...第一投射區域
12...第二投射區域
13...準直鏡
14...第一投射面積
15...第二投射面積
16...投射面
21...第一光源
22...第一橢圓反射面鏡
23...第一透鏡
24...第一柱狀鏡組
27...第一濾鏡
28...第一勻光元件
29...第一支撐座
31...第二光源
32...第二橢圓反射面鏡
33...第二透鏡
34...第二柱狀鏡組
39...第二支撐座
41...第一投射區域
41A...第一投射區域
42...第二投射區域
42A...第二投射區域
43...準直鏡
44...遮光部
53...準直鏡
56...投射面
64...遮光部
211...端電極
221...第一焦點
222...第二焦點
223...第一開口
241...第一柱狀鏡單元
242...遮光材料
311...端電極
321...第三焦點
322...第四焦點
323...第二開口
561...投射面積
D...第一柱狀鏡組截面之最大寬度
L...距離
θ‧‧‧夾角/發散角
圖1顯示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之第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2顯示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第一實施例中之第一發光組之示意圖;
圖3顯示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發光組之第一柱狀鏡組之第一態樣之前視示意圖;
圖4顯示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之第一實施例中第一發光組之柱狀鏡組之第二態樣之前視示意圖;
圖5顯示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之第一實施例中第一發光組之柱狀鏡組之第三態樣之前視示意圖;
圖6顯示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之第一實施例中第一發光組之該準直鏡與該柱狀鏡組間之距離;
圖7顯示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發光組之另一實施態樣之示意圖;
圖8顯示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第一實施例中之第二發光組之示意圖;
圖9顯示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之第二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10顯示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之第二實施例之示意圖,其中係加裝遮光部;及
圖11顯示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之第三實施例之示意圖。
1...本發明聚光型光源模擬器之第一實施例
2...第一發光組
3...第二發光組
11...第一投射區域
12...第二投射區域
13...準直鏡
14...第一投射面積
15...第二投射面積
16...投射面

Claims (22)

  1. 一種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包括:複數個發光組,每一發光組包括:一光源,用以產生光線;一橢圓反射面鏡,具有一第一焦點及一第二焦點,該光源係位於該第一焦點,使得其產生之光線經由該橢圓反射面鏡反射;一透鏡,用以將來自該橢圓反射面鏡之光線平行射出;及一柱狀鏡組,其截面具有一最大寬度,該柱狀鏡組包括複數個柱狀鏡單元,用以將來自該透鏡之光線發散出去;及一準直鏡,與該柱狀鏡組間隔一距離,該最大寬度/該距離之比值係介於0.003至0.017,來自該柱狀鏡組之光線投射於該準直鏡而形成一投射區域,其中通過每一該等柱狀鏡單元之光線會涵蓋整個該投射區域;其中,該等發光組之投射區域彼此不重疊,且該等投射區域構成該準直鏡之面積。
  2. 如請求項1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中該光源係為一點光源。
  3. 如請求項2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中該光源係為氙燈。
  4. 如請求項1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中該透鏡係為一凸透鏡、凹透鏡或球面透鏡。
  5. 如請求項1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中該透鏡係為一凸透鏡,且該第二焦點係位於該第一焦點及該透鏡之間,使得該光源產生之光線經由該橢圓反射面鏡反射後聚焦於該第二焦點後,再經由該透鏡平行射至該柱狀鏡組。
  6. 如請求項1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中該等柱狀鏡單元之外形係為矩形、圓形或六邊形。
  7. 如請求項1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中該等柱狀鏡單元係排列成一矩形,該最大寬度係為該柱狀鏡組截面之對角線長度。
  8. 如請求項1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中該最大寬度/該距離之比值係定義為sinθ,且0.20°<θ<1°。
  9. 如請求項8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中θ=0.5°。
  10. 如請求項1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中每一發光組更包括一濾鏡,位於該柱狀鏡組及該準直鏡之間,用以過濾通過該柱狀鏡組之光線。
  11. 如請求項10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中每一發光組更包括一勻光元件,位於該濾鏡及該準直鏡之間,該準直鏡將來自該柱狀鏡組之光線類平行的投射於一投射面上而形成一投射面積,該勻光元件係用以增加該投射面積上之光線之均勻性。
  12. 如請求項1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中該發光組更包括至少一遮光部,位於該柱狀鏡組及該準直鏡之間,用以擋住部份來自該柱狀鏡組之光線之外圍。
  13. 一種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包括:複數個發光組,每一發光組包括:一光源,用以產生光線;一橢圓反射面鏡,具有一第一焦點及一第二焦點,該光源係位於該第一焦點,使得其產生之光線經由該橢圓反射面鏡反射後聚焦於該第二焦點;一透鏡,用以將來自該橢圓反射面鏡之光線平行射出;及一柱狀鏡組,包括複數個柱狀鏡單元,且用以將來自該透鏡之光線再發散出去;及一準直鏡,用以將來自該柱狀鏡組之光線類平行的投射於一投射面上而形成一投射面積,該準直鏡與該柱狀鏡組間隔一距離,且該距離係為該準直鏡之焦距;其中,該等發光組之投射面積彼此不重疊,且該等投射面積構成該投射面。
  14. 如請求項13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中該光源係為一點光源。
  15. 如請求項14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中該光源係為氙燈。
  16. 如請求項13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中該透鏡係為一凸透鏡、凹透鏡或球面透鏡。
  17. 如請求項13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中該等柱狀鏡單元之外形係為矩形、圓形或六邊形。
  18. 如請求項13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中該柱狀鏡組截面具有一最大寬度,該最大寬度/該距離之比值係介於0.003至0.017。
  19. 如請求項13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中該柱狀鏡組截面具有一最大寬度,該最大寬度/該距離之比值係定義為sinθ,且0.20°<θ<1°。
  20. 如請求項19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中θ=0.5°。
  21. 如請求項13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中該準直鏡係為一菲涅爾透鏡(Fresnel Lens)。
  22. 如請求項13之聚光型光源模擬器,其中該發光組更包括至少一遮光部,位於該柱狀鏡組及該準直鏡之間,用以擋住部份來自該柱狀鏡組之光線之外圍。
TW100113091A 2011-04-15 2011-04-15 聚光型光源模擬器 TWI4383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13091A TWI438366B (zh) 2011-04-15 2011-04-15 聚光型光源模擬器
CN201210105288.XA CN102734664B (zh) 2011-04-15 2012-04-11 聚光型光源模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13091A TWI438366B (zh) 2011-04-15 2011-04-15 聚光型光源模擬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1348A TW201241348A (en) 2012-10-16
TWI438366B true TWI438366B (zh) 2014-05-21

Family

ID=46990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3091A TWI438366B (zh) 2011-04-15 2011-04-15 聚光型光源模擬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34664B (zh)
TW (1) TWI4383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4367A (zh) * 2013-11-12 2014-02-12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60部队 大动态白光led光辐射模拟器
CN105737029B (zh) * 2016-03-25 2018-12-07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太阳模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21896B2 (ja) * 1999-06-08 2010-08-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投影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5017711A (ja) * 2003-06-26 2005-01-20 Olympus Corp レンチキュラスクリーン及びリア投影型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01441326B (zh) * 2007-11-23 2011-05-04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〇七所 模拟太阳照射光源的变焦装置
CN101713494B (zh) * 2008-10-06 2012-11-14 乐利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光源产生器
CN101943797B (zh) * 2010-07-28 2012-06-13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克服离轴准直型太阳模拟器辐照面椭圆化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4664B (zh) 2014-09-10
CN102734664A (zh) 2012-10-17
TW201241348A (en) 2012-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13851B2 (ja) 照明器具
JP5497481B2 (ja) 擬似太陽光照射装置
CN102434854A (zh) 一种高倍聚光准直型太阳模拟器光学系统
JP2012074704A (ja) ソーラーシミュレータ
JP2011181298A5 (zh)
US8057068B2 (en) Artificial light source generator
JP2012094247A (ja) ソーラーシミュレーター
CN102943995A (zh) 一种辐照面大小与准直角度可变的太阳模拟器光学器件
Timinger et al. Designing tailored free-form surfaces for general illumination
KR101999514B1 (ko) 노광용 조명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노광장치
TWI438366B (zh) 聚光型光源模擬器
RU2380663C1 (ru) Имитатор солнечного излучения
RU2656604C1 (ru) Осветительный прибор
TWM412365U (en) Concentrated light source simulator
CN104198383B (zh) 多光路近紫外模拟器
KR20140040099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조명 장치 및 발광 다이오드 조명용 부재
TWI509191B (zh) Sun simulator
Zeng et al. Design of ellipsoid and spherical combined light source for uniform flux and color mixing
JP3098792U (ja) 擬似太陽光照射装置
WO2023123441A1 (zh) 集光单元、发光装置和发光系统
US681128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difying the irradiance distribution of a radiation source
JP2012014876A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擬似太陽光照射装置
TWM481367U (zh) 太陽光模擬器
JP2012221726A (ja) ランプ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のランプを備えた光照射装置
TWI436104B (zh) Solar light simulation device with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the simulation test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