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9558B - A three-wheeled sw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 three-wheeled swing devic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29558B TWI429558B TW100102626A TW100102626A TWI429558B TW I429558 B TWI429558 B TW I429558B TW 100102626 A TW100102626 A TW 100102626A TW 100102626 A TW100102626 A TW 100102626A TW I429558 B TWI429558 B TW I42955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rical body
- side frame
- torsion bar
- front side
- cylindrical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相對於1個前輪,具有2個後輪之三輪腳踏車之搖動裝置。
一般,相對於1個前輪,具有2個後輪之構造之三輪腳踏車在拐角以預定以上之速度轉彎之際,由於因後輪有2個,三輪腳踏車之車體框架全體不致於轉彎之方向傾斜,故2個後輪中之1個從路面浮起,而有破壞車體框架之平衡之情形。
是故,將車體框架分割為設有前輪之前側框架及設有2個後輪之後側框架,對上述前側框架,將上述後側框架連結成可搖動。藉此,三輪腳踏車以預定以上之速度轉彎時,相對於前側框架,使後側框架相對地移動,而不致破壞車體框架之平衡。
當相對於前側框架,後側框架相對地搖動後,要求使該等框架回復至原本之狀態。是故,習知係於前側框架之後端部之外周面及後側框架之前端部之外周面分別固著安裝具,將扭力桿之一端及另一端分別連結固定而設於其中一安裝具及另一安裝具。
藉此,當三輪腳踏車以預定以上之速度在拐角轉彎,前側框架與後側框架相對地搖動,前側框架傾斜時,上述扭力桿因該等框架之相對搖動而扭轉,已傾斜之前側框架因上述扭力桿之回復力而回復原狀。
此種先行技術揭示於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公開公報2005-199754號
而習知上述扭力桿係露出至車體框架之前側框架與後側框架而設。因此,有上述扭力桿導致車體框架之外觀之降低或因扭力桿淋到雨水而提早生鏽之情形,品質上並不理想。
此發明在於提供使一端及另一端分別連結於車體框架之前側框架與後側框架之扭力桿不露出至外部而設,而可防止導致外觀之降低或提早生鏽之三輪腳踏車之搖動裝置。
此發明為具有1個前輪及2個後輪之三輪腳踏車之搖動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有車體框架、第1筒狀體、第2筒狀體、扭力桿、第1連結機構及第2連結機構,該車體框架係具有設前述前輪之前側框架及設前述後輪之後側框架者;該第1筒狀體係設於前述前側框架者;該第2筒狀體係設於前述後側框架,並可旋動地設於前述第1筒狀體之外周或內周者;該扭力桿係於一端及另一端分別設L字形第1連結部及第2連結部,並可插入至在前述第1筒狀體及第2筒狀體中設在內側之筒狀體內部者;該第1連結機構係將該扭力桿之一端之前述第1連結部保持於前述前側框架者;該第2連結機構係將前述扭力桿之另一端之前述第2連結部保持於前述後側框架,而於前述後側框架與前述前側框架相對地搖動時,以其與前述第1連結機構,前述扭力桿可對抗復原力而扭轉者。
根據本發明,將扭力桿插入至設於前側框架之第1筒狀體及設於後側框架,並可旋動地設於上述第1筒狀體外周或內側之第2筒狀體之設在內側之筒狀體內部,並將此扭力桿之一端及另一端分別保持於上述第1筒狀體及第2筒狀體。
因此,因上述扭力桿可設成幾乎不露出至外部,故可防止扭力桿使車體框架之外觀降低或淋到雨水而提早生鏽。
第1圖係顯示此發明一實施形態之三輪腳踏車之立體圖。
第2圖係用於第1圖所示之三輪腳踏車之搖動裝置之正面圖。
第3圖係設用以防止第2圖所示之搖動裝置之第1筒狀體與第2筒狀體相對地搖動之制動器之部份的立體圖。
第4圖係於第1筒狀體之軸構件安裝制動器之狀體的截面圖。
第5圖係顯示對第1筒狀體結合扭力桿之第1連結部前之狀態之截面圖。
第6圖係顯示對第2筒狀體結合扭力桿之第2連結部前之狀態之截面圖。
第7圖係將扭力桿、支撐構件及脫離防止構件分解而顯示之立體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說明此發明之一實施形態。
第1圖係顯示此發明一實施形態之三輪腳踏車1之立體圖,此三輪腳踏車1具有車體框架2。此車體框架2分割成前側框架3及後側框架4。
上述前側框架3具有把手5,1個前輪6可旋轉地設於此把手5之下方,2個後輪7以預定間隔可旋轉地設於上述後側框架4。可以一對踏板8旋轉驅動之驅動齒輪9可旋轉地設於上述前側框架3之中間部。於上述後側框架4設有從動齒輪11。
鏈條12張掛設置於上述驅動齒輪9與上述從動齒輪11。藉以上述踏板8使上述驅動齒輪9旋轉,該旋轉可以上述鏈條12傳達至上述從動齒輪11而使之旋轉。此從動齒輪11之旋轉可藉由嵌設固定有從動齒輪11之驅動軸13,傳達至其中一後輪7。
上述一對後輪7可旋轉地安裝於一端連結固定於後述第2筒狀體19之一對車軸10之另一端。在此實施形態中,以上述第2筒狀體19與上述一對車軸10構成上述後側框架4。此外,後側框架4之結構當然可作各種變形。
於設在上述前側框架3之鞍座14之下方設有內藏有圖中未示之電池之電池外殼15。設在此電池外殼15之電池可供電至設在支撐筒體17內部之圖中未示之馬達。
上述驅動軸13可旋轉地插通支撐於上述支撐筒體17。又,可以上述踏板8旋轉驅動之上述驅動軸13之旋轉可以上述馬達輔助。亦即,此實施形態之三輪腳踏車1為電動輔助式。
如第2圖所示,於上述前側框架3之位於上述後側框架4側之後端側之部份連結有構成此前側框架3之第1筒狀體18之一端。此第1筒狀體18朝為後述之後側框架4水平延伸而出。
上述第2筒狀體19構成上述後側框架體4,其內徑尺寸形成稍大於上述第1筒狀體18之外徑尺寸。又,上述第1筒狀體18可旋轉地插通上述第2筒狀體19之內部。
即,上述第1筒狀體18與上述第2筒狀體19係以該等可相互旋轉之狀態,於上述第1筒狀體18之外側設有上述第2筒狀體19。藉此,上述第1筒狀體18及上述第2筒狀體19構成將前側框架3及後側框架4連結成相對地搖動之搖動裝置20。
此外,如第2圖所示,上述第1筒狀體18之另一端部從上述第2筒狀體19之後端突出至後方。亦即,在此實施形態中,第2筒狀體19較第1筒狀體18之長度尺寸短。
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在上述第2筒狀體19之前端部,於此前端面開放之切口部23於圓周方向以預定長度形成。於上述第1筒狀體18之外周面之與上述切口部23對應之位置突設有筒狀軸構件24。於此軸構件24之內周面形成有陰螺紋24a。
此外,軸構件24不為筒狀,為實心亦可,只要形成有於上端開口之陰螺紋24a即可。
外徑尺寸稍小於上述切口部23之沿著圓周方向之長度尺寸之環狀制動器25可裝卸地外嵌於上述軸構件24。於上述軸構件24可螺合具有作為阻止上述制動器25從軸構件24脫離之按壓構件之頭部26a的陽螺紋26。
藉此,因上述制動器25可卡合於上述切口部23,故可阻止上述第2筒狀體19相對於上述第1筒狀體18於圓周方向旋轉。
亦即,不要使具有上述第2筒狀體19之上述後側框架4與具有上述第1筒狀體18之上述前側框架3相對地搖動時,即,欲鎖定搖動裝置20之搖動機能時,將上述制動器25裝設於上述軸構件24即可。另一方面,要解除上述搖動裝置20之搖動機能之鎖定時,將上述制動器25從上述軸構件24卸除即可。
即,若三輪腳踏車1之利用者為老人等時,不致一面以前側框架3相對於後側框架4傾斜之速度、亦即較快之速度行面,一面在拐角轉彎。
而且,老人等利用者坐在鞍座14,正在運轉時,僅左右稍微移動體重,前側框架3便相對於後側框架4搖動時,有利用者在鞍座14上失去平衡之虞。
因而,此時,如上述,將制動器25裝設於軸構件24,而呈前側框架3相對於後側框架4不搖動之狀態。藉此,可防止行走中,前側框架3傾斜,利用者失去身體之平衡。
此外,三輪腳踏車1通常可在從上述軸構件24卸除制動器25之狀態、亦即搖動裝置20具有搖動機能之解除鎖定之狀態下使用。
如第5圖所示,於上述第1筒狀體18之從上述第2筒狀體19露出之前端側之部份的外周面固設有短管27。於上述第1筒狀體18之設有短管27之部份之周壁穿設有通孔18a,而將上述第1筒狀體18之內部及外部連通。於上述短管27之內周面形成有第1陰螺紋部28。
如第2圖及第6圖所示,於上述第2筒狀體19之外周面之後端固設有L字形保持具29之一端。於上述保持具29之形成水平之另一端設有短管狀保持部29a,於此保持部29a之內周面形成有第2陰螺紋部30。
上述短管27及保持部29a設成位於對可相互旋轉地結合之第1筒狀體18及第2筒狀體19之外周面之圓周方向相同之位置、在此實施形態,如第2圖所示,位於第1、第2筒狀體18、19之圓周方向之最上端。
於上述第1、第2筒狀體18、19之內部、亦即插通至第2筒狀體19內之上述第1筒狀體18之內部插入有以如如ABS樹脂等摩擦係數小,易滑動之材料形成外徑尺寸稍小於上述第1筒狀體18之內徑尺寸之圓柱狀之支撐構件41。如第7圖所示,於此支撐構件41形成涵跨軸方向全長之支撐溝42。亦即,支撐溝42於外周面開放而形成。
插通至上述第1筒狀體18之上述支撐構件41使一端部從上述第1筒狀體18之另一端突出。
如第7圖所示,於插通至上述第2筒狀體19之第1筒狀體18插通有以彈簧鋼彎折形成有直線部33a及於此直線部33a之一端部與另一端部分別彎折形成有L字形第1連結部31及第2連結部32之扭力桿33。扭力桿33將直線部33a支撐於上述支撐構件41之支撐溝42,並使第2連結部32從第1筒狀體18之另一端突出至外部。
於上述支撐構件41之支撐溝42支撐有直線部33a之扭力桿33係此直線部33a之軸芯與上述第1筒狀體18之軸芯一致。亦即,設定上述支撐溝42之深度,而使上述直線部33a之軸芯與上述第1筒狀體18之軸芯一致。
上述第1筒狀體18與上述第2筒狀體19定位成設於上述第1筒狀體18之短管27之第1陰螺紋部28與形成在設於上述第2筒狀體19後端之保持具29之保持部29a之第2陰螺紋部30間之長度尺寸與上述扭力桿33之第1連結部31與第2連結部32間之長度尺寸相同。
藉此,插通至第1筒狀體18及第2筒狀體19內部之上述扭力桿33之第1連結部31如第5圖所示,與上述第1陰螺紋部28相對,從上述第2筒狀體19之後端突出至外部之上述扭力桿33之第2連結部32如第6圖所示,與形成於上述保持具29之保持部29a之第2陰螺紋部30相對。
與上述短管27之陰螺絲部28相對之上述扭力桿33之第1連結部31可插入支撐於於螺合於上述第1陰螺紋部28之第1陽螺紋體35之下端開口而形成之第1支撐孔35a。
上述第2連結部32可插入支撐於於螺合於上述第2陰螺紋部30之第2陽螺紋體36下端開口而形成之第2支撐孔36a。藉此,上述扭力桿33係形成於一端側之第1連結部31藉由第1陽螺紋體35,保持於第1筒狀體18,形成於另一端側之第2連結部32藉由第2陽螺紋體36,保持於第2筒狀體19。
亦即,構成搖動裝置20之第1筒狀體18及此第1筒狀體18可旋轉地插通之第2筒狀體19以插通至為該等筒狀體18、19內部之第1筒狀體18內之扭力桿33之一端部的第1連結部31及第1陽螺紋體35與另一端部之第2連結部32及第2陽螺紋體36連結。
上述扭力桿33之一端部之第1連結部31及保持有此第1連結部31之第1陽螺紋體35構成第1連結機構,上述扭力桿33之另一端部之第2連結部32及保持有此第2連結部32之第2陽螺紋體36構成第2連結機構。
從上述第1筒體18之另一端突出之上述支撐構件41之端面以脫離防止構件43保持。如第7圖所示,此脫離防止構件43係將金屬板彎折成L字形而形成,於其一端部形成有通孔43a。
又,上述脫離防止構件43於將第2陽螺紋體36螺合於上述保持具29之保持部29a之第2陰螺紋部30時,藉上述第2陽螺紋體36穿過上述通孔43a,上述脫離防止構件43之一端部以上述陽螺紋體36之頭部與上述保持部29a之端面夾持固定。
藉此,因上述脫離防止構件43之另一端部與從上述第1筒狀體18突出之上述支撐構件41之一端面相對,故可防止此支撐構件41從上述第1筒狀體18脫離。
此外,上述支撐構件41之另一端側可以設於上述第1筒狀體18與前側框架3之連結部份或上述第1筒狀體18之一端內部之圖中未示之制動器等阻止在軸方向之移動。
如第1圖鏈線所示,於上述後側框架4設有可收納小物類之箱37。
根據上述結構之三輪腳踏車1,上述扭力桿33保持於上述第1筒狀體18及第2筒狀體19。因此,行走之三輪腳踏車1在拐角轉彎,前側框架3於左右方向任一者搖動而傾斜時,因該搖動,搖動裝置20之第1筒狀體18相對於第2筒狀體19相對地旋動,而可防止後側框架4之一對後輪7從路面浮起。此時,因第1筒狀體18之旋轉,扭力桿33對抗復原力而扭轉。
又,當三輪腳踏車1在拐角轉彎結束時,搖動之前側框架3因上述扭力桿33之復原力,相對於後側框架4,於與之前相反之方向搖動,而回復至原本之垂直之狀態。
上述扭力桿33插通設於插通至上述第2筒狀體19之第1筒狀體18內部。又,上述扭力桿33除了形成有第2連結部32之端部外之大部份不露出至車體框架2之外部而設。
因此,不僅上述扭力桿33不致破損車體框架2之外觀,亦可防止淋到雨水而提早生鏽。
上述扭力桿33形成第2連結部32側之端部從第1筒狀體18之另一端突出至外部之長度。因此,將扭力桿33插通至第1筒狀體18而安裝時,作業員握持上述扭力桿33之第2連結部32側之端部,從第1筒狀體18之另一端插通至內部,使第1連結部31與第1筒狀體18之第1陰螺紋部28相對。
接著,將支撐構件41插入至上述第1筒狀體18,將上述扭力桿33之直線部33a插入至此支撐構件41之支撐溝42。藉此,上述扭力桿33支撐成軸心與上述第1筒狀體18之軸芯幾乎相同。
當以上述支撐構件41支撐上述扭力桿33後,使第1陽螺紋體35螺合於上述第1陰螺紋部28,將上述扭力桿33之第1連結部31插入至第1支撐孔35a。接著,使第2陽螺紋體36螺合於保持具29之第2陰螺紋部30,將第2連結部32插入至該第2支撐孔36a。
亦即,扭力桿33插通設於第1筒狀體18之內部,並形成第2連結部32側之端部從第1筒狀體18之另一端露出之長度。因此,作業員握持此第2連結部32,將扭力桿33插入至第1筒狀體18之預定位置,以支撐構件41之支撐溝42保持後,可使該第1連結部31與第2連結部32如上述結合於安裝於第1筒狀體18之第1陽螺紋體35與安裝於第2筒狀體19之第2陽螺紋體36。
此外,將扭力桿33從搖動裝置20卸除時,藉一面握持露出至此扭力桿33之外部之端部,一面以與安裝時相反之程序進行,可將扭力桿33輕易地從第1筒狀體18之內部拔出。
插入至上述第1筒狀體18之內部之上述扭力桿33以插通至此第1筒狀體18內部之支撐構件41之支撐溝42保持成軸芯與上述第1筒狀體18之軸芯幾乎相同。
因此,於三輪腳踏車1在拐角轉彎,前側框架3於左右方向任一者搖動而傾斜,第2筒狀體19相對於第1筒狀體18旋轉時,由於上述扭力桿33使軸芯位於第2筒狀體19之旋轉中心,故可以上述第2筒狀體19之旋轉,確實地扭轉。
藉此,由於上述扭力桿33可確實地發揮其機能,故三輪腳踏車1在拐角轉彎結束時,搖動之前側框架3可以上述扭力桿33之復原力確實地回復至原本之狀態。
而且,支撐於上述支撐構件41之支撐溝42之扭力桿33扭轉時或回復原狀時,即使其直線部33a振動,也不致接觸第1筒狀體18之內周面,故藉此,可確實地發揮作為扭力桿33之機能。
再者,在第1筒狀體18之內部支撐扭力桿33之上述支撐構件41以易滑動之材料形成。因此,於扭力桿33扭轉時或回復原狀時,因其直線部33a振動,故即使上述支撐構件41被壓在第1筒狀體18之內周面,上述支撐構件41仍與上述扭力桿33之直線部33a一同相對於上述第1筒狀體18平順地旋轉,故藉此,亦可防止破壞扭力桿33之功能。
於上述第1筒狀體18之後端開口設脫離防止阻止構件43,以此脫離防止阻止構件43,封閉1筒狀體18之後端開口。因此,由於不僅可防止插入至第1筒狀體18之支撐構件41從此第1筒狀體18之後端脫離,而且從三輪腳踏車1之後端側插通至第1筒狀體18之支撐構件41不致露出至外部,故在外觀上良好。
另一方面,若老人等利用者不太加快速度騎乘上述結構之三輪腳踏車1時,車體框架2之前側框架3與後側框架4不相互搖動之狀態較易騎乘。
此時,將制動器25裝設於突設在前側框架3之第1筒狀體18之外周面之軸構件24,將陽螺紋26螺合於上述軸構件24,上述制動器25可不致從軸構件24脫落。
上述制動器25卡合於形成在後側框架4之第2筒狀體19之前端部之切口部23,而阻止上述第1筒狀體18相對於第2筒狀體19於圓周方向旋動。亦即,可鎖定搖動裝置20之前側框架3與後側框架4之搖動狀態。
因而,利用者為老人等,以在拐角等前側框架3不致傾斜之低速度行走時,即使行走中,利用者使體重左右移動等,前側框架3也不致無預警地傾斜,故利用者可在不失去平衡下利用。
上述扭力桿33係第1連結部31以第1陽螺紋35結合於前側框架3之第1筒狀體18,第2連結部32以第2陽螺紋36結合於後側框架4之第2筒狀體19。
即,扭力桿33可以從第2筒狀體19插入至第1筒狀體18後,將第1陽螺紋體35螺合於第1連結部31,將第2陽螺紋體36螺合於第2連結部32之簡單作業組裝。
而且,於修理或更換時等,可以將第1、第2陽螺紋體35、36從上述第1連結部31及第2連結部32鬆開之簡單作業卸除。
此發明不限於上述一實施形態,在不脫離發明之要旨之範圍可進行各種變更。
舉例言之,亦可令構成搖動裝置之前側框架之第1筒狀體較後側框架之第2筒狀體大徑,將上述第2筒狀體可旋轉地插通至上述第1筒狀體內部。
此時,使第2筒狀體之後端從第1筒狀體之後端突出,用以阻止第1筒狀體及第2筒狀體之旋轉之切口部形成於第1筒狀體之後端部,位置對應於上述切口部之軸構件設於第2筒狀體即可。
又,將扭力桿之一端及另一端結合於第1筒狀體及第2筒狀體之第1連結機構與第2連結機構不只限於上述一實施形態,可進行各種變形。
舉例言之,亦可於扭力桿之一端之第1連結部及另一端之第2連結部分別形成陽螺紋,使陰螺紋體螺合於該等陽螺紋,將各陰螺紋體分別保持於第1筒狀體及第2筒狀體,只要為可將扭力桿之一端及另一端結合於第1筒狀體及第2筒狀體之結構即可。
又,三輪腳踏車當然不限於傳動輔助式者。
1...三輪腳踏車
2...車體框架
3...前側框架
4...後側框架
5...把手
6...前輪
7...後輪
8...踏板
9...驅動齒輪
10...車軸
11...從動齒輪
12...鏈條
13...驅動軸
14...鞍座
15...電池外殼
17...支撐筒體
18...第1筒狀體
18a,43a...通孔
19...第2框狀體
20...搖動裝置
23...切口部
24...軸構件
24a...陰螺紋
25...制動器
26...陽螺紋
26a...頭部
27...短管
28...第1陰螺紋部
29...保持具
29a...保持部
30...第2陰螺紋部
31...第1連結部
32...第2連結部
33...扭力桿
33a...直線部
35...第1陽螺紋體
35a...第1支撐孔
36...第2陽螺紋體
37...箱
41...支撐構件
42...支撐溝
43...脫離防止構件
第1圖係顯示此發明一實施形態之三輪腳踏車之立體圖。
第2圖係用於第1圖所示之三輪腳踏車之搖動裝置之正面圖。
第3圖係設用以防止第2圖所示之搖動裝置之第1筒狀體與第2筒狀體相對地搖動之制動器之部份的立體圖。
第4圖係於第1筒狀體之軸構件安裝制動器之狀體的截面圖。
第5圖係顯示對第1筒狀體結合扭力桿之第1連結部前之狀態之截面圖。
第6圖係顯示對第2筒狀體結合扭力桿之第2連結部前之狀態之截面圖。
第7圖係將扭力桿、支撐構件及脫離防止構件分解而顯示之立體圖。
3...前側框架
4...後側框架
10...車軸
18...第1筒狀體
19...第2框狀體
20...搖動裝置
25...制動器
26...陽螺紋
27...短管
29...保持具
29a...保持部
31...第1連結部
32...第2連結部
33...扭力桿
33a...直線部
35...第1陽螺紋體
36...第2陽螺紋體
41...支撐構件
42...支撐溝
43...脫離防止構件
Claims (5)
- 一種三輪腳踏車之搖動裝置,該三輪腳踏車係具有1個前輪及2個後輪者,該三輪腳踏車之搖動裝置之特徵在於包含有:車體框架,係具有設前述前輪之前側框架及設前述後輪之後側框架者;第1筒狀體,係設於前述前側框架者;第2筒狀體,係設於前述後側框架,並可旋動地設於前述第1筒狀體之外周或內周者;扭力桿,係於一端及另一端分別設L字形第1連結部及第2連結部,並可插入至在前述第1筒狀體及第2筒狀體中設在內側之筒狀體內部者;第1連結機構,係將該扭力桿之一端之前述第1連結部保持於前述前側框架者;及第2連結機構,係將前述扭力桿之另一端之前述第2連結部保持於前述後側框架,而於前述後側框架與前述前側框架相對地搖動時,以其與前述第1連結機構,前述扭力桿可對抗復原力而扭轉者,且前述第1筒狀體及前述第2筒狀體具有另一筒狀體可旋轉地插通之內徑尺寸及外徑尺寸,支撐構件以可於圓周方向旋轉之狀態插通至位於內側之前述另一筒狀體之內部,在該支撐構件,將插入至前述另一筒狀體內部之前述扭力桿之前述第1連結部及第2連結部以外的直線部定位於前述另一筒狀體之徑方向之中心部而支 撐之支撐溝涵跨軸方向全長而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三輪腳踏車之搖動裝置,其中前述第1筒狀體及前述第2筒狀體具有於其中任一筒狀體內另一筒狀體可旋轉地插通之內徑尺寸及外徑尺寸,於位於外側之前述其中一筒狀體之端部,沿著圓周方向形成有預定長度之切口部,於插通至前述其中一筒狀體內之前述另一筒狀體之端部之對應於前述切口部的部位突設有軸構件,卡合於前述切口部,以限制前述其中一筒狀體相對於前述另一筒狀體於圓周方向搖動之制動器可裝卸地裝設於前述軸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任一項之三輪腳踏車之搖動裝置,其中前述第1連結機構及第2連結機構以第1陽螺紋體及第2陽螺紋體構成,該第1陽螺紋體係具有供前述扭力桿之第1連結部插入卡止之第1支撐孔,並結合於前述前側框架,以將前述第1連結部以無法旋動之狀態保持於前述前側框架者,該第2陽螺紋體具有供前述扭力桿之第2連結部插入卡止之第2支撐孔,並結合於前述後側框架,以將前述第2連結部以無法旋動之狀態保持於前述後側框架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三輪腳踏車之搖動裝置,其中於前述第1筒狀體之周壁形成有第1陰螺紋部,藉將前述 第1陽螺紋體螺合於前述第1陰螺紋部,而使前述扭力桿之第1連結部嵌插於前述第1支撐孔,前述扭力桿之第2連結部從前述第2筒狀體之後端突出至外部,保持具係將一端固定於前述第2筒狀體之後端而設,於該保持具之另一端形成有螺合前述第2陽螺紋體,以使前述第2連結部嵌插於該支撐孔之第2陰螺紋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三輪腳踏車之搖動裝置,其中前述支撐構件之一端部從位於內側之前述另一筒狀體之開口端朝前述車體框架之後方突出,該突出端以一端部連結於前述第2連結部之L字形脫離防止構件之另一端部保持成不從前述另一筒狀體脫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46673 | 2010-06-28 | ||
JP2010237878A JP5492733B2 (ja) | 2010-06-28 | 2010-10-22 | 三輪自転車の揺動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02088A TW201202088A (en) | 2012-01-16 |
TWI429558B true TWI429558B (zh) | 2014-03-11 |
Family
ID=45844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102626A TWI429558B (zh) | 2010-06-28 | 2011-01-25 | A three-wheeled swing device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492733B2 (zh) |
TW (1) | TWI42955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41982B2 (ja) * | 2013-09-11 | 2016-01-13 | フランスベッド株式会社 | 三輪自転車の揺動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11974B2 (zh) * | 1973-06-18 | 1977-04-04 | ||
JPS5332538A (en) * | 1976-09-08 | 1978-03-27 | Sekoh Giken Kk | Device for stably driving theeewheel vehicle at slow speed |
-
2010
- 2010-10-22 JP JP2010237878A patent/JP5492733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1-25 TW TW100102626A patent/TWI429558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02088A (en) | 2012-01-16 |
JP5492733B2 (ja) | 2014-05-14 |
JP2012030772A (ja) | 2012-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108336B2 (ja) | キャスタ制動装置 | |
TWI673198B (zh) | 自行車用裝置 | |
TWI657005B (zh) | 快拆裝置 | |
JP2005247296A5 (zh) | ||
JP6800756B2 (ja) | 後輪軸、自転車フレーム及び自転車用の後輪 | |
JP6618263B2 (ja) | 自転車用のセンサアセンブリ、ドライブユニットおよび自転車 | |
US20190276109A1 (en) | Accessory stem | |
CN102292180B (zh) | 用于装备旋转式器械的工具保持件心轴 | |
JP2017206232A5 (zh) | ||
CN107234924A (zh) | 用于将车轮安装在自行车车架上的装置 | |
TWI429558B (zh) | A three-wheeled swing device | |
US20180127053A1 (en) | Dual purpose cycle | |
TW201422482A (zh) | 自行車曲柄組 | |
JP5122537B2 (ja) | 前輪操舵装置及び三輪車 | |
TWI715841B (zh) | 自行車 | |
JP2005083507A (ja) | バランスウエイトおよびスポークホイールのバランス補正構造 | |
JP2004237761A (ja) | 前二輪走行車 | |
KR101278733B1 (ko) | 삼륜 자전거의 요동 장치 | |
TWM615872U (zh) | 自行車修補工具 | |
CN109466674B (zh) | 一种用于电动物流车的手动控制式车身摇摆机构 | |
CN206255139U (zh) | 双用童车 | |
JPH07277257A (ja) | 自転車 | |
JP4212009B2 (ja) | 二輪車の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装置 | |
US20200269951A1 (en) | Electric drive device for a bicycle | |
TWI708900B (zh) | 旋轉式滑動軸承、具有旋轉式滑動軸承之裝置、具有旋轉式滑動軸承之裝置的用途及高爾夫球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