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6766B - 手持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手持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6766B
TWI426766B TW099125381A TW99125381A TWI426766B TW I426766 B TWI426766 B TW I426766B TW 099125381 A TW099125381 A TW 099125381A TW 99125381 A TW99125381 A TW 99125381A TW I426766 B TWI426766 B TW I4267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handheld electronic
pivoting member
pivoting
driven ge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5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06143A (en
Inventor
Tsung Yuan Ou
Chih Wei Tai
Original Assignee
Ht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tc Corp filed Critical Htc Corp
Priority to TW0991253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26766B/zh
Priority to US13/014,663 priority patent/US8422215B2/en
Priority to EP11006231A priority patent/EP2413575B1/en
Publication of TW201206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6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6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676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47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omprising more than two body 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sliding enclosures, e.g. sliding keyboard or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手持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手持電子裝置。
隨著現今資訊科技的發達,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容易從電子裝置取得所需的資訊。另一方面,憑藉工藝技術水準的提高,各類型手持式電子裝置莫不朝向輕薄短小的趨勢發展,也因為具有便於隨身攜帶的特性與優勢,使得大眾普遍接受並將其運用在日常生活上。
以手機為例,為使其方便攜帶並符合不同的喜好與需求,除了傳統的直立式手機之外,另有掀蓋式、旋蓋式及滑蓋式等形式。以滑蓋式手機而言,其上下兩機體相疊並可相對滑動,以呈現開啟與閉合等不同的操作模態。將上下兩機體相疊有助於縮小整體的體積,並可在特定的操作模態下將上下兩機體展開。隨著觸控顯示技術的進步,手機之觸控顯示功能逐漸取代傳統按鍵功能。因此,如何使配置空間有限的手機機體具有更大的可用面積為重要的議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具有更大的可用面積,而可提升手持電子裝置各構件在配置上的自由度。
本發明提出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一樞接件、第二樞接件、第二機體、第三機體、齒輪組。第一樞接件樞接於第一機體。第二樞接件樞接於第一機體。第二機體滑設於第一樞接件且具有突柱。第三機體滑設於第二樞接件且具有齒條,其中第二機體疊置於第一機體與第三機體之間,而使手持電子裝置處於疊合狀態。齒輪組配置於第一機體且耦接突柱及齒條,其中當第三機體沿第一操作方向相對第一機體平移,而藉由齒條帶動齒輪組作動時,第二機體藉由突柱被齒輪組帶動,而沿反向於第一操作方向的第二操作方向相對第一機體平移以被第三機體暴露,當第二機體被第三機體暴露時,第二機體藉由第一樞接件與第一機體的相對樞轉而相對第一機體傾斜,且第三機體藉由第二樞接件與第一機體的相對樞轉而相對第一機體傾斜,使手持電子裝置處於展開狀態。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當上述之手持電子裝置處於展開狀態時,第三機體的頂面與第二機體的頂面共同形成連續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機體具有第一顯示面,第三機體具有第二顯示面,當手持電子裝置處於展開狀態時,第一顯示面與第二顯示面適於分別顯示兩互動畫面、分別顯示兩相同畫面或共同顯示一完整畫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手持電子裝置更包括彈性件,連接於第一機體與第一樞接件之間,當第二機體被第三機體暴露時,第一樞接件藉由彈性件的彈性力相對第一機體樞轉而帶動第二機體相對第一機體傾斜。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彈性件為扭力彈簧。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手持電子裝置更包括彈性件,連接於第一機體與第二樞接件之間,當第二機體被第三機體暴露時,第二樞接件藉由彈性件的彈性力相對第一機體樞轉而帶動第三機體相對第一機體傾斜。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當上述之彈性件為扭力彈簧。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手持電子裝置更包括彈性件,連接於第三機體與第二樞接件之間,其中彈性件在第三機體相對第一機體平移的過程中儲存彈性位能或釋放彈性位能。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彈性件為壓縮彈簧或捲簧。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齒輪組包括第一從動齒輪、傾斜桿、第二從動齒輪、套筒及驅動齒輪。第一從動齒輪具有開槽。傾斜桿的一端可擺動地配置於開槽內。第二從動齒輪耦接於第一從動齒輪。套筒沿實質上垂直於第二從動齒輪之轉軸的樞軸樞接於第二從動齒輪的樞接部,其中套筒可轉動地套設於突柱的一端,樞接部偏心於第二從動齒輪之轉軸,當第二從動齒輪轉動時,突柱與套筒相對轉動。驅動齒輪耦接齒條並固定於傾斜桿的另一端,以藉由傾斜桿帶動第一從動齒輪及第二從動齒輪轉動,當第二機體相對第一機體傾斜時,突柱帶動套筒相對第二從動齒輪樞轉,當第三機體相對第一機體傾斜時,傾斜桿沿開槽擺動。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機體具有滑槽,滑槽的延伸方向實質上垂直於第一操作方向,突柱的一端滑設於滑槽內,當第二從動齒輪轉動時,突柱沿滑槽移動並帶動第二機體沿第一操作方向或第二操作方向相對第一機體平移。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傾斜桿穿過第二樞接件,第二樞接件相對第一機體樞轉而帶動傾斜桿沿開槽擺動。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手持電子裝置更包括連桿,其中連桿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一樞接件及第二樞接件,而使第一機體、連桿、第一樞接件及第二樞接件適於以四連桿機構方式作動。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手持電子裝置更包括裝飾板,配置於第一機體邊緣而位於第一機體與第三機體之間,以遮蔽齒輪組、第一樞接件及第二樞接件。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第二機體疊置於第一機體與第三機體之間,且第三機體可藉由齒輪組帶動第二機體作動,以使第三機體與第二機體分別沿相反的方向移動而讓第二機體被第三機體暴露出,接著第二機體與第三機體可相對第一機體傾斜,以使第三機體與第二機體接合,讓手持電子裝置具有更大的可用面積。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至圖1C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手持電子裝置的作動流程圖。圖2A繪示圖1A之手持電子裝置沿A-A剖面的剖視圖及側視圖。圖2B繪示圖1B之手持電子裝置沿B-B剖面的剖視圖及側視圖。圖2C繪示圖1C之手持電子裝置沿C-C剖面的剖視圖及側視圖。圖3A至圖3C分別為圖1A至圖1C之手持電子裝置的部分構件示意圖。圖4為圖1之手持電子裝置的爆炸圖。
請參考圖1A、圖2A、圖3A及圖4,本實施例的手持電子裝置100包括包括第一機體110、第二機體120、第三機體130、第一樞接件140、第二樞接件150及齒輪組160(繪示為兩組)。第一樞接件140樞接於第一機體110。第二樞接件150樞接於第一機體110。第二機體120滑設於第一樞接件150且具有突柱122(繪示為兩個)。第三機體130滑設於第二樞接件150且具有齒條132(繪示為兩個)。第二機體120疊置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三機體130之間,而使手持電子裝置100處於疊合狀態。齒輪組160配置於第一機體110且耦接突柱122及齒條132。
使用者可推動第三機體130沿第一操作方向D1相對第一機體110平移,而藉由齒條132帶動齒輪組150作動,使第二機體120藉由突柱122被齒輪組150帶動,以沿反向於第一操作方向D1的第二操作方向D2相對第一機體110平移,而由圖1A、圖2A及圖3A所示狀態轉變為圖1B、圖2B及圖3B所示狀態,讓第二機體120被第三機體130暴露出。
當第二機體120被第三機體130暴露時,第二機體120與第三機體130可分別藉由第一樞接件140及第二樞接件150相對第一機體110樞轉,而由圖1B、圖2B及圖3B所示狀態轉變為圖1C、圖2C及圖3C所示狀態,讓第二機體120與第三機體130相對第一機體110傾斜,使手持電子裝置100處於展開狀態。藉此,可將第二機體120上的顯示面124與第三機體130上的顯示面134接合,提供使用者更大的顯示操作介面。
詳細而言,當第三機體130如圖1C及圖2C所示相對第一機體110傾斜時,第三機體130的頂面例如與第二機體120的頂面共同形成連續面,以使顯示面134與顯示面124適於分別顯示兩互動畫面、分別顯示兩相同畫面或共同顯示一完整畫面。
請參考圖4,在本實施例中,手持電子裝置100更包括彈性件170(繪示為兩個)與彈性件180(繪示為兩個),彈性件170用以連接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一樞接件140之間,而彈性件180用以連接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樞接件150之間。當第二機體120如圖1B及圖2B被第三機體130暴露時,第一樞接件140及第二樞接件150可分別藉由彈性件170及彈性件180的彈性力相對第一機體110樞轉而分別帶動第二機體120及第三機體130相對第一機體110傾斜(如圖1C及圖2C所示)。
本實施例的彈性件170及彈性件180例如為扭力彈簧。當彈性件170處於圖2A至圖2B狀態時,會受力於第一樞接件140與第一機體110之間而具有彈性位能,且當彈性件180處於圖2A至圖2B狀態時,會受力於第二樞接件150與第一機體110之間而具有彈性位能。當彈性件170及彈性件180處於圖2C狀態時,由於第一樞接件140及第二樞接件150皆獲得可相對第一機體110樞轉的自由度,因此彈性件170及彈性件180的彈性位能會釋放而藉彈性力分別帶動第一樞接件140及第二樞接件150相對第一機體110樞轉,進而分別帶動第二機體120及第三機體130傾斜於第一機體110。
此外,請參考圖4,在本實施例中,手持電子裝置100更包括彈性件190(繪示為兩個),彈性件190連接於第三機體130與第二樞接件150之間,適於在第三機體130相對第一機體110平移的過程中儲存彈性位能或釋放彈性位能,以在手持電子裝置100開闔的過程中,提供第三機體130相對第一機體110移動所需的能量,讓使用者可較為輕鬆地推動第三機體130。
本實施例的彈性件190例如為壓縮彈簧或捲簧(繪示為壓縮彈簧),用以使手持電子裝置100適於提供半自動滑動(semi-auto sliding)的功能。詳細而言,在第三機體130由圖2A所示狀態相對第一機體110平移至圖2B所示狀態的過程中,使用者需先抵抗彈性件190的彈性力推動第三機體130至一臨界點,接著彈性件190會開始釋放彈性位能而藉彈性力帶動第三機體130自動平移至圖2B所示狀態。相同地,在第三機體130由圖2B所示狀態相對第一機體110平移至圖2A所示狀態的過程中,使用者需先抵抗彈性件190的彈性力推動第三機體130至一臨界點,接著彈性件190會開始釋放彈性位能而藉彈性力帶動第三機體130自動平移至圖2A所示狀態。
圖5A至圖5C分別為圖1A至圖1C之手持電子裝置的部分構件作動流程圖。圖6A繪示圖5A之手持電子裝置沿D-D剖面的剖視圖及側視圖。圖6B繪示圖5B之手持電子裝置沿E-E剖面的剖視圖及側視圖。圖6C繪示圖5C之手持電子裝置沿F-F剖面的剖視圖及側視圖。圖7A至圖7C分別為圖5A至圖5C之手持電子裝置的立體圖。圖8A至圖8C分別為圖5A至圖5C之齒輪組的立體圖。
請參考圖5A、圖6A、圖7A及圖8A,詳細而言,本實施例的齒輪組160包括第一從動齒輪162、傾斜桿164第二從動齒輪166、套筒168及驅動齒輪169。第一從動齒輪162耦接第二從動齒輪166且具有開槽162a。傾斜桿164的一端可擺動地配置於開槽162a內。套筒168沿實質上垂直於第二從動齒輪166之轉軸A1(繪示於圖8A)的樞軸A2(繪示於圖8A)樞接於第二從動齒輪166的樞接部166a,其中樞接部166a偏心於第二從動齒輪166之轉軸A1。套筒168可轉動地套設於突柱122的一端(如圖6A所示),當第二從動齒輪166轉動時,突柱122與套筒168可相對轉動。驅動齒輪169耦接齒條132並固定於傾斜桿164的另一端,以藉由傾斜桿164帶動第一從動齒輪162轉動。
藉此配置方式,齒條132可隨著第三機體130(繪示於圖3A)移動而藉由驅動齒輪169及第一從動齒輪162帶動第二從動齒輪166由圖5A、圖6A、圖7A及圖8A所示狀態轉動至圖5B、圖6B、圖7B及圖8B所示狀態,以讓第二機體120被第三機體130暴露(如圖3B所示)。此時,第二機體120及第三機體130會如圖3C所示傾斜於第一機體110。
當第三機體130相對第一機體110傾斜時,傾斜桿164可隨之沿開槽162a擺動(如圖6C所示),使整體結構可順利作動。在本實施例中,傾斜桿164是以沿方向D3(標示於圖4)穿過第二樞接件150的方式加以配置,使第二樞接件150適於藉由相對第一機體110的樞轉來帶動傾斜桿164沿開槽162a擺動。此外,當第二機體120相對第一機體110傾斜時(如圖3C所示),突柱122可帶動套筒168相對第二從動齒輪156樞轉,(如圖6C所示),使整體結構可順利作動。
請參考圖4,在本實施例中,限位件166b用以固定於第二從動齒輪166下表面,以使突柱122作動於圖6A所示狀態與圖6B所示狀態之間時,限位件166b與突柱122的下端產生結構性干涉,使突柱122可順利地被第二從動齒輪166帶動。此外,第一機體110包括板件112及板件114,板件112及板件114分別具有開槽110a及開槽110b,以提供突柱122相對第一機體110移動所需空間。
請參考圖7A及圖7B,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機體120具有滑槽126,滑槽126的延伸方向實質上垂直於第一操作方向D1,突柱122的一端滑設於滑槽126內。當第二從動齒輪156轉動時,突柱122可沿滑槽126移動並帶動第二機體120沿第一操作方向D1或第二操作方向D2相對第一機體110平移,使整體結構可順利作動。
請參考圖4,本實施例中的手持電子裝置100更包括連桿145。連桿145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一樞接件140及第二樞接件150,而使第一機體110、連桿145、第一樞接件140及第二樞接件150適於以四連桿機構方式作動,以確保第二機體120與第三機體130之間的連動關係與傾斜角度。例如,使第二機體120與第三機體130在傾斜後形成一連續面或一平面,以分別顯示兩互動畫面、分別顯示兩相同畫面或共同顯示一完整畫面。
在本實施例中,手持電子裝置100更包括裝飾板50。裝飾板50配置於第一機體110邊緣而位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三機體130之間,以於圖2A至圖2C所示狀態下遮蔽第一樞接件140、第二樞接件150及齒輪組160,維持手持電子裝置100的美觀。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第二機體疊置於第一機體與第三機體之間,且第三機體可藉由齒輪組帶動第二機體作動,以使第三機體與第二機體分別沿相反的方向移動而讓第二機體被第三機體暴露出,接著第二機體與第三機體可相對第一機體傾斜,以使第三機體與第二機體接合,讓手持電子裝置具有更大的可用面積。此外,可配置彈性件於第一樞接件與第一機體之間,並配置彈性件於第二樞接件與第一機體之間,藉以提供彈性力帶動第一樞接件及第二樞接件相對第一機體樞轉,更可配置彈性件於第二樞接件與第三機體之間,藉以提供彈性力帶動第三機體相對第一機體平移,提升手持電子裝置操作上的便利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50...裝飾板
100...手持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12、114...板件
110a、110b、162a...開槽
120...第二機體
122...突柱
124、134...顯示面
126...滑槽
130...第三機體
132...齒條
140...第一樞接件
145...連桿
150...第二樞接件
160...齒輪組
162...第一從動齒輪
164...傾斜桿
166...第二從動齒輪
166a...樞接部
166b...限位件
168...套筒
169...驅動齒輪
170、180、190...彈性件
A1、A2...轉軸
D1、D2、D3...方向
圖1A至圖1C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手持電子裝置的作動流程圖。
圖2A繪示圖1A之手持電子裝置沿A-A剖面的剖視圖及側視圖。
圖2B繪示圖1B之手持電子裝置沿B-B剖面的剖視圖及側視圖。
圖2C繪示圖1C之手持電子裝置沿C-C剖面的剖視圖及側視圖。
圖3A至圖3C分別為圖1A至圖1C之手持電子裝置的部分構件示意圖。
圖4為圖1之手持電子裝置的爆炸圖。
圖5A至圖5C分別為圖1A至圖1C之手持電子裝置的部分構件作動流程圖。
圖6A繪示圖5A之手持電子裝置沿D-D剖面的剖視圖及側視圖。
圖6B繪示圖5B之手持電子裝置沿E-E剖面的剖視圖及側視圖。
圖6C繪示圖5C之手持電子裝置沿F-F剖面的剖視圖及側視圖。
圖7A至圖7C分別為圖5A至圖5C之手持電子裝置的立體圖。
圖8A至圖8C分別為圖5A至圖5C之齒輪組的立體圖。
50...裝飾板
110...第一機體
120...第二機體
124、134...顯示面
130...第三機體
140...第一樞接件
150...第二樞接件
D1、D2...方向

Claims (14)

  1. 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一樞接件,樞接於該第一機體;一第二樞接件,樞接於該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滑設於該第一樞接件且具有一突柱;一第三機體,滑設於該第二樞接件且具有一齒條,其中該第二機體疊置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三機體之間,而使該手持電子裝置處於一疊合狀態;以及一齒輪組,配置於該第一機體且耦接該突柱及該齒條,其中當該第三機體沿一第一操作方向相對該第一機體平移,而藉由該齒條帶動該齒輪組作動時,該第二機體藉由該突柱被該齒輪組帶動,而沿反向於該第一操作方向的一第二操作方向相對該第一機體平移以被該第三機體暴露,當該第二機體被該第三機體暴露時,該第二機體藉由該第一樞接件與該第一機體的相對樞轉而相對該第一機體傾斜,且該第三機體藉由該第二樞接件與該第一機體的相對樞轉而相對該第一機體傾斜,使該手持電子裝置處於一展開狀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其中當該手持電子裝置處於該展開狀態時,該第三機體的頂面與該第二機體的頂面共同形成一連續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具有一第一顯示面,該第三機體具有一第二顯示面,當該手持電子裝置處於該展開狀態時,該第一顯示面與該第二顯示面適於分別顯示兩互動畫面、分別顯示兩相同畫面或共同顯示一完整畫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更包括一彈性件,連接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一樞接件之間,當該第二機體被該第三機體暴露時,該第一樞接件藉由該彈性件的彈性力相對該第一機體樞轉而帶動該第二機體相對該第一機體傾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彈性件為扭力彈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更包括一彈性件,連接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樞接件之間,當該第二機體被該第三機體暴露時,該第二樞接件藉由該彈性件的彈性力相對該第一機體樞轉而帶動該第三機體相對該第一機體傾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彈性件為扭力彈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更包括一彈性件,連接於該第三機體與該第二樞接件之間,其中該彈性件在該第三機體相對該第一機體平移的過程中儲存彈性位能或釋放彈性位能。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彈性件為壓縮彈簧或捲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齒輪組包括:一第一從動齒輪,具有一開槽;一傾斜桿,該傾斜桿的一端可擺動地配置於該開槽內;一第二從動齒輪,耦接於該第一從動齒輪;一套筒,沿實質上垂直於該第二從動齒輪之轉軸的一樞軸樞接於該第二從動齒輪的一樞接部,其中該套筒可轉動地套設於該突柱的一端,該樞接部偏心於該第二從動齒輪之轉軸,當該第二從動齒輪轉動時,該突柱與該套筒相對轉動;以及一驅動齒輪,耦接該齒條並固定於該傾斜桿的另一端,以藉由該傾斜桿帶動該第一從動齒輪及該第二從動齒輪轉動,當該第二機體相對該第一機體傾斜時,該突柱帶動該套筒相對該第二從動齒輪樞轉,當該第三機體相對該第一機體傾斜時,該傾斜桿沿該開槽擺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具有一滑槽,該滑槽的延伸方向實質上垂直於該第一操作方向,該突柱的一端滑設於該滑槽內,當該第二從動齒輪轉動時,該突柱沿該滑槽移動並帶動該第二機體沿該第一操作方向或該第二操作方向相對該第一機體平移。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傾斜桿穿過該第二樞接件,該第二樞接件相對該第一機體樞轉而帶動該傾斜桿沿該開槽擺動。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更包括一連桿,其中該連桿的兩端分別樞接於該第一樞接件及該第二樞接件,而使該第一機體、該連桿、該第一樞接件及該第二樞接件適於以四連桿機構方式作動。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更包括一裝飾板,配置於該第一機體邊緣而位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三機體之間,以遮蔽該齒輪組、該第一樞接件及該第二樞接件。
TW099125381A 2010-07-30 2010-07-30 手持電子裝置 TWI4267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25381A TWI426766B (zh) 2010-07-30 2010-07-30 手持電子裝置
US13/014,663 US8422215B2 (en) 2010-07-30 2011-01-26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EP11006231A EP2413575B1 (en) 2010-07-30 2011-07-28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25381A TWI426766B (zh) 2010-07-30 2010-07-30 手持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6143A TW201206143A (en) 2012-02-01
TWI426766B true TWI426766B (zh) 2014-02-11

Family

ID=44650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5381A TWI426766B (zh) 2010-07-30 2010-07-30 手持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22215B2 (zh)
EP (1) EP2413575B1 (zh)
TW (1) TWI4267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36847A1 (en) * 2011-08-10 2013-02-14 First Dome Corporation Gate-type slide mechanism
TW201311119A (zh) * 2011-08-19 2013-03-0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電子裝置
CN103188905B (zh) * 2011-12-27 2017-04-12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进出机构的电子装置
DE112013001433A5 (de) * 2012-03-14 2014-12-24 Constin Gmbh Schiebergehäuse für ein elektronisches Kommunikationsgerät
US9727295B2 (en) * 2013-12-17 2017-08-08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Extendable display mechanism
US9950456B2 (en) * 2015-04-28 2018-04-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Housing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23354A1 (en) * 2008-08-29 2010-03-04 Nokia Corporation User interfaces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20100188350A1 (en) * 2007-09-13 2010-07-29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27337B2 (en) 2006-04-17 2009-12-01 Nokia Corporation Dual lever slide mechanism for extendible device housings
KR101495173B1 (ko) * 2008-08-06 2015-03-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슬라이드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US8385992B2 (en) * 2008-12-19 2013-02-26 Nokia Corporation User interfaces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TWI372552B (en) * 2008-12-05 2012-09-11 Htc Corp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8199487B2 (en) * 2009-03-10 2012-06-12 Nokia Corporation Extendible apparatus
CN101860579A (zh) * 2009-04-10 2010-10-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88350A1 (en) * 2007-09-13 2010-07-29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O2010023354A1 (en) * 2008-08-29 2010-03-04 Nokia Corporation User interfaces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13575A1 (en) 2012-02-01
US20120026654A1 (en) 2012-02-02
EP2413575B1 (en) 2012-12-12
US8422215B2 (en) 2013-04-16
TW201206143A (en) 201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6766B (zh) 手持電子裝置
TWI293725B (zh)
TWI481331B (zh) 電子裝置
JP5333054B2 (ja) 電子機器
US9091105B2 (en) Opening/closing device
TWI545423B (zh) 資訊設備及資訊設備的連結機構
JP2003304316A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通信端末
US8339777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mproved pivoting range
TW200903222A (en) Overturning cover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11166742A (ja) スライド式電子装置
TWI415553B (zh) 手持式電子裝置
JP2011244123A (ja) 開閉装置
TWI510047B (zh) 手持電子裝置
US10690285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3162363U (ja) 手持ち電子装置および上昇機構
TW201128355A (en) Slide-type electronic device
TWM575953U (zh) Bending mechanism and flexible screen display device
TWI425906B (zh) 手持電子裝置
TWI437415B (zh) 手持電子裝置
TW200418061A (en) Foldable keyboard
TWI435687B (zh) 滑蓋裝置
CN109508068A (zh) 电子装置及其支撑结构
KR100810496B1 (ko) 폴더 타입 휴대용 통신 단말기용 힌지 모듈
JP4825175B2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電話機
CN102348348B (zh) 手持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