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3614B - 資料再發送方法及無線通訊裝置 - Google Patents
資料再發送方法及無線通訊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23614B TWI423614B TW97148181A TW97148181A TWI423614B TW I423614 B TWI423614 B TW I423614B TW 97148181 A TW97148181 A TW 97148181A TW 97148181 A TW97148181 A TW 97148181A TW I423614 B TWI423614 B TW I42361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
- data
- transmitter
- receiv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L1/1678—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where the control information is for timing, e.g. time stamp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38—Buffer management for semi-reliable protocols, e.g. for less sensitive applications such as streaming video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Description
這裡討論的(多個)實施例是針對一種用於使用一無線通訊及一無線通訊裝置再發送一資料之資料再發送方法。例如,該(等)實施例可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
在下面的描述中,無線通訊系統包括一基地台及一使用者終端的情況作為一範例來描述。在此範例中,自基地台到使用者終端的一鏈接及自使用者終端到基地台的一鏈接分別被稱為下行鏈路及一上行鏈路。自基地台到使用者終端的一發送信號及自使用者終端到基地台的一發送信號分別被稱為一下行鏈路信號及一上行鏈路信號。
近來,被稱為第三代(3G)的無線通訊系統協定被廣泛地採用。
日本早期公開專利公開案第2007-124682號討論了無線通訊裝置之分封通訊,在該無線通訊裝置中,發送實體自通訊目的地之接收實體接收回授訊息,且當接收不成功時發送再發送資料封包。通訊目的地之該接收實體執行先前已接收的封包及再發送的封包之軟體合成。
3G在具有一些發展階段,以及採用被稱為3.5G的一協定或高速下行鏈接封包接取(HSDPA)的一可攜式電話出現了,該高速下行鏈接封包接取在除了於移動多媒體自由接取(FOMA)(TM)中所採用的一原始3G或諸如此類之外還具有進一步較高的通訊速度,且另外,被稱為超3G或3.9G的協定受到考慮。3G工作組的無線通訊系統中的協定遭分為多個層,且其層1是稱之為實體層的一層,且其是承擔實際通訊的一部分。
層2於該層1的一較高部分中形成。此層2由3個子層形成。該3個子層是一媒體存取控制(MAC)、一無線電鏈路控制協定(RLC)及一封包資料收斂協定(PDCP)。第1圖說明超3G協定之該層2的一組態圖。形成與待使用的邏輯通道(LCH)的數目一樣多的PDCP實體及RLC實體。每一LCH發送及接收每一協定資料單元(PDU)。一MAC實體將資源分配給每一RLC實體。同樣,該MAC實體透過多工法將自每一RLC實體傳送的RLC-PDU與一PDU連結,且將該PDU傳送到一混合自動請求重傳(HARQ)處理單元。該HARQ處理單元使用用於透過認可/否定認可回報(ACK/NACK)執行再發送控制的停止&等待,以執行再發送控制對來自接收端的一PDU再發送請求執行再發送。這裡,於一層或一子層中配置的一處理功能方塊被稱為一實體。
在該超3G協定中,與上面描述的再發送控制有關的信號及在接收端(UE:使用者設備)的操作等等於第2A圖及第2B圖中說明。
第2A圖是一視圖,其說明信號所使用的通道的名稱、信號的名稱、指示信號在哪一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使用的一鏈路、循環冗餘檢查(CRC)保護之存在或不存在、發送該信號的發送時序、與HARQ有關的每一信號的資訊及該資訊的內容。第2B圖是一視圖,其說明當檢測實體混合自動請求重傳(ARQ)指示器通道(PHICH)及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時及當檢測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時的資訊內容,該等資訊內容是第2A圖中的UE端的信號(由通道名稱表示)及基於該等信號在UE端的操作。例如,當UE在PHICH中獲得ACK資訊以及在PDCCH中獲得發送資訊時,該資訊是第2B圖中的第1號的組合,在先前發送的PDU的下一PDU基於PDCCH由UE端發送。
如在第2A圖中所說明,透過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的HARQ處理單元由再發送控制所執行的該等再發送請求信號彼此不同。在上行鏈路的情況中,錯誤修正處理及CRC資料遭加到將由基地台發送的資料,以執行發送處理。當接收資訊指示接收NG時(CRC NG:就是說,當使用CRC資訊核對的結果決定該資料是不正確時),在一相對端(即,基地台端)上的HARQ處理單元返回NACK資訊到相對端(即,使用者終端)。當接收資訊指示接收OK時(CRC OK:就是說,當使用CRC資訊核對的結果決定該資料是正確時),HARQ處理單元發送ACK資訊到相對端(使用者終端)。
第3圖是一視圖,其說明在習知的使用者終端與基地台之間的通訊及每一操作。第3圖是更多說明一種情況的視圖,在該種情況中,諸如資料#1及資料#2之待連續發送的資料在使用者終端上。在第3圖中,HARQ Pr#A等透過在處理單元中的使用者終端與基地台之間的通訊中即時的分離轉換來獲得。首先,資料#1自使用者終端發送,且該資料#1透過AIR由基地台接收。當接收錯誤在接收資料#1的時間發生時,基地台端透過使用PHICH及PDCCH的一HARQ接收結果信號及一發送資源通知信號將NACK資訊及再發送資訊(相對應於第2B圖中第4號的一組合)通知給使用者終端。使用者終端根據再發送資訊再次將資料#1發送到基地台端。透過該再發送,當資料#1受基地台端正常地接收時,基地台端透過該HARQ接收結果信號及該發送資源通知信號將ACK資訊及發送資訊(相對應於第2B圖中的第1號組合)通知給使用者終端。使用者終端根據該發送資訊發送新的資料#2到基地台端。
第4圖是一視圖,其說明習知的使用者終端與基地台之間的通訊及每一操作。這不同於在第3圖中說明的範例,因為這是只有ACK資訊及NACK資訊遭發送的一種情況,發送資源通知信號不從基地台端發送,且在使用者終端沒有緊接著資料#1的資料待發送。如在第3圖中所說明的情況中,當接收錯誤在基地台端上接收資料#1的時間發生時,NACK資訊自基地台端被發送到使用者終端。這裡,因為受CRC保護的發送資源通知信號未加入,使用者終端基於NACK資訊再發送資料#1。當基地台端正常地接收資料#1時,資料#1遭傳遞到一上級處理單元。另一方面,ACK資訊遭發送到使用者終端以便通知正常接收,且使用者終端保持該已發送的資料#1而不再發送該資料。
第5圖是一視圖,其說明習知的使用者終端與基地台之間的通訊及每一操作。第5圖是更多說明一種資料#1自基地台端發送到使用者終端之情況的視圖。同樣在該情況中,當來自基地台端的資料#1發生接收錯誤時,使用者終端將NACK資訊發送到基地台。基地台端根據該NACK資訊再發送資料#1,且當該NACK資訊由使用者終端正常地接收時,使用者終端將ACK資訊發送到基地台端(參見第2A圖,PUCCH),且基地台端保持該經發送的資料#1而不再發送該資料。
如上所述,在待發送的資料仍於使用者終端或在發送端上的基地台中保持時,且其可能將資料分配給資源(MAC PDU的大小)的情況中,發送資源通知信號遭發送到使用者終端。該發送資源通知信號由一CRC碼保護,且其可靠性高於ACK信號及NACK信號之可靠性,該ACK信號及NACK信號是上述的HARQ接收結果信號。當接收是OK且使用者終端請求一新PDU時,基地台端將發送資訊加到發送資源通知信號。基地台端將再發送資訊加到發送資源通知信號,且在使用者終端請求再發送時,將該等信號發送到使用者終端(參見第2圖中說明信號的圖式,及參見第3圖)。
當使用者終端或者在發送端的基地台僅自PHICH接收信號時,使用者終端或者在發送端的基地台在該信號是NACK資訊時將目的PDU再發送到基地台端,且當其是ACK資訊時保存資料而不再發送該資料(參見第4圖)。
當發送端基於高可靠性PDCCH的資訊自PHICH及PDCCH接收信號時,在一發送資源信號為再發送資訊的情況中,目的PDU的再發送遭執行,以及在其為發送資訊的情況中,新PDU的發送遭執行(參見第2B中的第1號到第4號及第3圖)。
雖然下行鏈路中的操作實質上與上行鏈路中的相同,沒有相對應於發送資源通知信號之受CRC保護的信號,藉此新PDU之請求及再發送請求僅用HARQ接收結果信號執行。[專利文件1]日本早期公開專利公開案第2007-124682號案。
如上所述,因為自接收端被發送到相對端的HARQ接收結果信號不受CRC及一核對位元的保護,自接收端發送的ACK資訊可能變為NACK資訊,且另一方面,因為雜訊等的影響,NACK資訊可能變為ACK資訊。在上行鏈路的情況中,當在UE(發送端)中仍然有資料要發送時,且其可能分配資源時,可能發送受CRC保護的發送資源通知信號,以及透過包括於該信號中的發送資訊及再發送資訊正確地決定其是新PDU還是PDU之再發送之請求。然而,當HARQ接收結果信號未受保護且NACK資訊變為ACK資訊時,使用者終端或在接收端的基地台可能會不正確地接收NACK資訊,因而使用者終端或在發送端的基地台(其判斷ACK資訊遭接收)不執行再發送,即使再發送請求遭發送。因此,在使用者終端或在發送端的基地台(其發送NACK資訊)中,MAC處理單元不能接收PDU資料,且再發送不受執行,直到再發送請求透過再發送控制由RLC實體發送,該RLC實體處於MAC實體之一較高部分中。
該流程參考第6圖來更詳細的描述。該範例說明一種沒有資料要緊接在資料#1之後發送的情況。當資料#1自使用者終端被發送到基地台端時,在接收錯誤於資料#1中發生的情況中,NACK資訊自基地台端發送到使用者終端。發送資料在NACK資訊到達使用者終端之前改變(標示為錯誤),且當發送資料以ACK資訊由使用者終端接收時,使用者終端認定所發送的資料#1在基地台端被正常地接收,且沒有准許信號(例如,發送信號及再發送信號),因而使用者終端不執行發送且待命同時保持資料#1。另一方面,在基地台端,即使NACK資訊遭發送,資料#1也不會被再發送。
因此,在該實施例之一層面中的一個目的是,在一發送及接收系統中提高資料處理的通量。
然而,本發明不僅僅用以實現上面的目標,而是可以透過稍後將描述的每一示範性實施例而不是透過先前技術實現任何其他目標。
(1)根據該實施例的一層面,一種方法包括一種用於使用一無線通訊再發送資料的資料再發送方法,該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一接收裝置(在一接收端的一無線通訊裝置)上,
接收自一發送裝置(在一發送端的一無線通訊裝置)發送的資料;
決定該接收到的資料是否正確;
在決定所接收的資料是正確的之後,發送包括指示所接收的資料被正確接收之資訊的資料到發送裝置,以及在決定所接收的資料是不正確的之後,發送包括指示所接收的資料未被正確接收之資訊的資料到發送裝置;
量測自資料之發送逝去的時間,其中該資料包括指示所接收的資料未被正確接收的資訊;以及
監視在該逝去時間達到一預定時間之前,是否自發送裝置接收相對應於該所接收資料的資料。
(2)根據該實施例之一層面,一裝置包括一無線通訊裝置,該無線通訊裝置包括:
一接收單元,其接收自一發送裝置發送的資料;
一決定單元,其決定由該接收單元接收的資料是否正確;
一發送單元,其在所接收的資料由該決定單元決定為正確的之後,發送包括指示所接收的資料被正確接收之資訊的資料到發送裝置,且在所接收的資料由該決定單元決定為不正確的之後,發送包括指示所接收的資料未被正確接收之資訊的資料到發送裝置;
一量測單元,其量測始於該發送單元發送包括指示所接收的資料未被正確接收之資訊的資料之時間的一逝去時間;以及
一監視單元,其在由該量測單元量測的該逝去時間達到一預定時間之前,監視是否自該發送裝置接收相對應於該所接收資料的資料。
(3)根據該實施例的一層面,一種方法包括用於使用一無線通訊再發送一資料的一資料再發送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接收自發送端的一無線通訊單元所發送之資料的一步驟;
保持相對應於自發送端的該無線通訊所發送的該資料的一資料之一步驟;
當發送端的該無線通訊接收一資料時,其中該資料顯示在發送端的該無線通訊裝置已接收顯示接收端的該無線通訊裝置正確地接收自發送端的該無線通訊裝置發送的該資料的一訊息之後,該接收端沒有接收自發送端的該無線通訊裝置發送的該資料,發送相對應於在該發送端的該無線通訊裝置處保持的該所發送資料的該資料到接收端的該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步驟。
(4)根據該實施例之一層面,一種裝置包括一種用於使用一無線通訊再發送一資料的資料再發送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接收端的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自發送端的一無線通訊發送的一資料;
在發送端的該無線通訊裝置保持將自發送端的該無線通訊發送的資料;以及
當發送端的該無線通訊接收一資料時,其中該資料顯示在發送端的該無線通訊裝置已接收顯示接收端的該無線通訊裝置正確地接收自發送端的該無線通訊裝置發送的該資料之一訊息之後,接收端的該無線通訊沒有接收自發送端的該無線通訊裝置發送的該資料,在發送端的該無線通訊發送在發送端的該無線通訊裝置處保持的該所發送的資料到接收端的該無線通訊裝置。
其可能快速地執行再發送請求處理以及其可能阻止資料遺漏(drop out)。
該實施例的目標及優點將藉由在申請專利範圍中特別指出的元件及組合來實現及獲得。
應理解的是,先前大體的描述及下面詳細的描述都是示範性及說明性的,以及不是對所主張之實施例的限制。
第1圖是說明一第2層的一協定結構之一視圖;
第2A圖及第2B圖是說明一信號及資訊內容的視圖;
第3圖是說明使用者終端與基地台之間的通訊及每一操作之一視圖;
第4圖是說明該使用者終端與基地台之間的該通訊及每一操作之一視圖;
第5圖是說明該使用者終端與基地台之間的該通訊及每一操作之一視圖;
第6圖是說明一範例之一視圖;
第7圖是說明該實施例之一基本部分之一視圖;
第8圖是說明一正規處理流程之一視圖;
第9圖是說明對所接收資料之正確及錯誤決定的一處理流程範例之一視圖;
第10圖是說明該實施例的一處理流程之一視圖;及
第11圖是說明該實施例之該處理流程之一視圖。
在下文中,示範性的實施例將參考附圖來描述。下面的示範性實施例只是範例且不意欲排除對沒有於此特別描述之所提出之方法及/或裝置的各種修改及改變。更確切地說,在不脫離所提出之方法及/或裝置之範圍及精神的前提下,可實現對該等實施例的各種修改及變化(例如,透過組合該等示範性實施例)。
一種用於使用一無線通訊及一無線通訊裝置再發送資料的資料再發送方法之一實施例參考第7圖至第11圖描述。在該實施例的描述中,是一使用者終端的一無線可攜式終端被描述為該無線通訊裝置;然而,本發明不限於該無線可攜式終端之應用。
第7圖是說明該無線通訊裝置的一基本部分100之一視圖,且該基本部分是相對應於第1圖中所說明的一第2層之一協定結構之一MAC層的一部分。一第1層於該基本部分100的一下級位置上提供,且該第2層的一RLC實體及一PDCP實體被於該基本部分100之一較高位置上提供。第1層所接收的資料MAC-PDU遭輸入到一HARQ接收控制單元102。該HARQ接收控制單元102決定輸入資料MAC-PDU是正確的資料還是不正確的資料。當該MAC-PDU是正確的資料時,該HARQ接收控制單元102發出一命令,以將ACK資訊發送到該第1層。當該MAC-PDU是不正確的資料時,該HARQ接收控制單元102發出一命令,以將NACK資訊發送到該第1層。因此,一ACK信號或一NACK信號被發送到該第1層。這裡,該HARQ接收控制單元102決定該MAC-PDU是不正確的資料且將NACK資訊發送到第1層,且該HARQ接收控制單元102也將一量測啟動信號發送到一時間資訊量測單元104。
這裡,自一發送端上的一無線通訊裝置發送的資料MAC-PDU及資料之正確及不正確的決定參考第8圖及第9圖來描述。
第8圖是說明包括一接收端HARQ之ACK及NACK答覆的一資料流程之視圖。這裡,在一發送端上的一HARQ發送控制單元202操作以發送兩個MAC-PDU(一MAC-PDU #1及一MAC-PDU #2)到在接收端上的一無線通訊裝置。這兩個MAC-PDU由接收端上的無線通訊裝置接收,且HARQ接收控制單元102為每一所接收的MAC-PDU執行一CRC核對。當假定該CRC核對之結果是對於MAC-PDU #1接收異常(CRC-NG)時,NACK透過該第1層被發送到發送端上的無線通訊裝置,且當HARQ發送控制單元202接收NACK時,該HARQ發送控制單元202執行對該同一MAC-PDU #1之一再發送控制。在發送端的該無線通訊裝置管理MAC-PDU #1發送的時間,且當NACK被接收時,在發送端的該無線通訊裝置可自NACK的接收時間識別哪一MAC-PDU是被該NACK請求所請求再發送的。因此,在MAC-PDU之接收端上的該無線通訊裝置發送該NACK,而不發送發生該異常接收之該MAC-PDU的一識別符。因此,在該MAC-PDU之發送端上的該無線通訊裝置中知道於哪一MAC-PDU中發生該異常接收是可能的。
對於自發送端上的無線通訊裝置所被發送的緊接在該MAC-PDU #1之後的MAC-PDU #2來說,當接收正常時(CRC-OK),該HARQ接收控制單元102將該MAC-PDU #2傳遞到一MAC-PDU決定處理單元122,且透過該第1層將ACK發送到發送端的無線通訊裝置。接收該ACK之發送端上的該無線通訊裝置識別出對MAC-PDU #2,不需要該再發送控制,且發送下一個將要發送的MAC-PDU(這裡,MAC-PDU #n)。
MAC-PDU決定處理單元122決定自該HARQ接收控制單元102接收的該MAC-PDU #2是一正確格式的PDU還是一不正確格式的PDU。
第9圖是說明在該MAC-PDU決定處理單元122中之PDU格式之正確/不正確的一決定過程之一示意性視圖。
如上所述,當基於該CRC核對決定該接收正常時,該HARQ接收控制單元102將ACK發送到在發送端上的無線通訊裝置,且將該MAC-PDU傳遞到MAC-PDU決定處理單元122。當該MAC-PDU決定處理單元122自該HARQ接收控制單元102接收MAC-PDU時,該MAC-PDU決定處理單元122決定該MAC-PDU的格式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不正確的格式包括如下,例如:
(1)當一LCH之一識別符超出範圍時,
(2)當一標頭大於一規定大小時(該標頭中的E(擴展)旗標開啟),
(3)當該標頭中之資訊的一長度總和長於所接收的MAC-PDU時,
(4)當MAC控制資訊的一識別符超出範圍時,以及
(5)當該MAC控制資訊的識別符及該長度彼此不同時。
MAC-PDU決定處理單元122決定MAC-PDU的格式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且在正確格式的情況中,該MAC-PDU對於每一LCH被分為多個MAC-SDU且傳遞到每一LCH的一RLC實體(接收端上的RLC 152)。然而,在不正確格式的情況中,該MAC-PDU遭丟棄或一再發送請求透過第7圖中說明的一MAC控制資訊產生處理單元124、一MAC-PDU產生處理單元126及一HARQ發送控制單元127來發送。
在上述組態中,該HARQ接收控制單元102決定自發送端上的無線通訊裝置發送的資料MAC-PDU是正確的資料還是不正確的資料。根據該決定,在ACK資訊及NACK資訊受CRC或諸如此類保護時,該ACK資訊及該NACK資訊(參考第2A圖及第2B圖中的一PUCCH之一HARQ接收結果信號)透過第1層發送到發送端上的無線通訊裝置。
時間資訊量測單元104透過設定上述NACK資訊被發送到在發送端上的無線通訊裝置的時間為一開始時間來量測時間進程。當來自發送端上的無線通訊裝置的先前被決定為不正確的MAC-PDU在一預定時段內由使用者終端接收,且HARQ接收控制單元102決定該MAC-PDU是正確的MAC-PDU時,指示該MAC-PDU被接收的一接收完成信號自HARQ接收控制單元102輸入,且然後時間資訊量測單元104對逝去時間之量測完成。
另一方面,當該接收完成信號在該預定時段內未自HARQ接收控制單元102輸入到時間資訊量測單元104時,指示預定時間已逝去的一未完成信號透過時間資訊量測單元104被通知給HARQ接收控制單元102,且HARQ接收控制單元102透過第1層再次將NACK信號發送到發送端上的無線通訊裝置。
第10圖基於上述的架構說明在接收端上的無線通訊裝置及在發送端上的無線通訊裝置中之一處理流程。在第10圖中,一資料發送處理及一排程處理指出在使用者終端(諸如一可攜式電話)上的處理,以及一接收決定處理及一接收結果產生處理指出基地台端(其是接收端)上的處理。
第10圖是說明該實施例的處理流程之一視圖,以及在該實施例中,於第7圖所說明的實施例之基本部分100的架構於基地台端上提供。同樣,第10圖說明一範例,在該範例中,緊接在資料#1之後的待發送資料不存在。如於第6圖中所說明的情況中,第10圖說明一種自使用者終端發送的資料#1的接收錯誤在基地台端發生的情況,且當NACK資訊被發送到使用者終端時,NACK資訊在發送期間變為ACK資訊,且由使用者終端接收。因為使用者終端接收該ACK資訊,所以使用者終端不執行再發送,且資料#1處於一受保持狀態。
如上所述,在基地台端,自NACK資訊的發送量測逝去時間由第7圖中說明的時間資訊量測單元104啟動,且在一預定時間後,NACK資訊被發送到使用者終端。當NACK資訊由使用者終端正常接收時,被保持的資料#1被發送到基地台端。以此方式,即使當再發送請求信號不受一核對位元或CRC保護時,或者即使當再發送請求信號之資訊在發送期間變化時,其可能自該再發送請求信號的發送監視該逝去時間,且當所期望資料在預定時間過後未被再發送時,再次發送該再發送請求信號。
此外,防止資料#1的漏失變得可能。
同樣,作為另一實施例,同時發送受CRC或諸如此類保護的信號,諸如包括再發送資訊的一發送資源通知信號及NACK資訊之一範例參考第11圖來描述。在第11圖中,資料發送處理及排程處理指出在諸如可攜式電話之使用者終端上的處理。接收決定處理及接收結果產生處理在基地台端上執行。自基地台端的發送是下行鏈路信號,且可以使用受CRC或諸如此類保護的發送資源信號。因此,在該實施例中,再發送請求由NACK信號執行。如在第7圖中,當NACK信號被基地台端的第2層之MAC實體中所提供的資訊量測單元104發送到使用者終端時,且對其受再發送請求的MAC-PDU未在該預定時段內自使用者終端被接收到時,NACK資訊及包括再發送資訊的發送資源信號被發送到使用者終端,因此當然允許使用者終端執行再發送。同時,雖然NACK資訊在第11圖中首先被發送,但是發送資源信號被首先發送是可能的。
雖然於第7圖所說明的基本部分100提供於基地台端上之情況於上面的第10圖及第11圖中詳細地說明了,但是在使用者終端上提供基本部分100的架構是可能的,因此提供類似於以上所描述的效果。
此外,透過HARQ處理再發送PDU是可能的,該PDU因為在接收結果信號的發送與接收之間之辨識中的差異而習知地遭漏失,因此提供了能夠提高整體通量之再發送處理方法及無線通訊裝置。
100...基本部分
102...混合自動請求重傳(HARQ)接收控制單元
104...時間資訊量測單元
122...媒體存取控制(MAC)協定資料單元(PDU)決定處理單元
124...媒體存取控制(MAC)控制資訊產生處理單元
126...媒體存取控制(MAC)協定資料單元(PDU)產生處理單元
127、202...混合自動請求重傳(HARQ)發送控制單元
152...無線電鏈路控制協定(RLC)實體
第1圖是說明一第2層的一協定結構之一視圖;
第2A圖及第2B圖是說明一信號及資訊內容的視圖;
第3圖是說明使用者終端與基地台之間的通訊及每一操作之一視圖;
第4圖是說明該使用者終端與基地台之間的該通訊及每一操作之一視圖;
第5圖是說明該使用者終端與基地台之間的該通訊及每一操作之一視圖;
第6圖是說明一範例之一視圖;
第7圖是說明該實施例之一基本部分之一視圖;
第8圖是說明一正規處理流程之一視圖;
第9圖是說明對所接收資料之正確及錯誤決定的一處理流程範例之一視圖;
第10圖是說明該實施例的一處理流程之一視圖;及
第11圖是說明該實施例之該處理流程之一視圖。
100...基本部分
102...混合自動請求重傳(HARQ)接收控制單元
104...時間資訊量測單元
122...媒體存取控制(MAC)協定資料單元(PDU)決定處理單元
124...媒體存取控制(MAC)控制資訊產生處理單元
126...媒體存取控制(MAC)協定資料單元(PDU)產生處理單元
127...混合自動請求重傳(HARQ)發送控制單元
Claims (9)
- 一種用於在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與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之間發送與接收資料的無線通訊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在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上:接收來自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的發送資料;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上:保持該發送資料;在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上:當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發送指示出該發送資料並未被正確接收的未受保護資訊但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接收指示出該發送資料被正確接收的資訊且不發送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的該發送資料,並且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並未在一段預定時間內接收到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的該發送資料時:與指示出該發送資料並未被正確接收的未受保護資訊一起發送受保護的通知資料,受保護的該通知資料包括指示出該發送資料未被正確接收的資訊及指示資料發送許可的資訊;在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上:當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且響應於該通知資料而被發送的該發送資料並未在該預定時間內被正確接收時: 至少將該通知資料再發送至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以及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上:基於在被發送的該通知資料中所包括的資訊,決定要將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的該發送資料發送至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並且將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的該發送資料發送至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上:接收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於要被並行執行的多個處理中之各者之一發送時序所發送的發送資料,此動作係於對應於該處理之該發送時序的一接收時序進行;在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上:當在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將包括指示出該發送資料未被正確接收的該資訊發送至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之後,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並未於對應於該發送時序的該接收時序正確接收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的該發送資料時:發送包括指示出該發送資料未被正確接收的資訊及指示資料發送許可的資訊的通知資料;以及在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上: 當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並未接收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且響應於該通知資料而被發送的該發送資料時,於對應於該發送時序的該接收時序:再發送包括指示出該發送資料未被正確接收的資訊及指示資料發送許可的資訊的通知資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包括指示出該發送資料被正確接收的資訊的該通知資料進一步包括指示出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接下來將發送到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的資料之發送許可的資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包括指示出該發送資料被正確接收的資訊的該通知資料進一步包括指示出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接下來將發送到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的資料之發送許可的資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包括指示出該發送資料未被正確接收的資訊的該通知資料進一步包括指示出對該發送資料之再發送之請求的資訊。
- 一種用於在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與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之間發送與接收資料的無線通訊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在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上:接收來自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的發送資料;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上: 保持該發送資料;在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上:當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發送指示出該發送資料並未被正確接收的未受保護資訊但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接收指示出該發送資料被正確接收的資訊且不發送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的該發送資料,並且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在一段預定時間內自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與指示出該發送資料並未被正確接收的未受保護資訊一起接收受保護的通知資料,其中受保護的該通知資料包括指示出該發送資料未被正確接收的資訊及指示資料發送許可的資訊,時:響應於該通知資料而將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的該發送資料發送至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以及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上:當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接收在當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並未在該預定時間內正確接收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且響應於該通知資料而被發送的該發送資料時的情況中被至少從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再發送的該通知資訊時:基於在被發送的該通知資料中所包括的資訊,決定要將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的該發送資料發送至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並且將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的該發送資料發送至該接 收器無線通訊設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上:接收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於要被並行執行的多個處理中之各者之一發送時序所發送的發送資料,此動作係於對應於該處理之該發送時序的一接收時序進行;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上:當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自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接收包括指示出該發送資料未被正確接收的資訊及指示資料發送許可的資訊的通知資料,其中該通知資料係在當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並未於對應於該發送時序的該接收時序正確接收響應於該通知資料而被發送的該發送資料時被再發送,時:將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的該發送資料發送至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
- 一種用於在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與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之間發送與接收資料的無線通訊的系統,該系統包含:一接收器,其在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上接收來自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的發送資料;一保持器,其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上保持該發送資料;以及一發送器,其進行下列步驟: 當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將指示出該發送資料並未被正確接收的未受保護資訊發送至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但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接收指示出該發送資料被正確接收的資訊且不發送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的該發送資料,並且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並未在一段預定時間內接收到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的該發送資料時:在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上與指示出該發送資料並未被正確接收的未受保護資訊一起發送受保護的通知資料,受保護的該通知資料包括指示出該發送資料未被正確接收的資訊及指示資料發送許可的資訊;及在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且響應於該通知資料而被發送的該發送資料並未在該預定時間內被正確接收時至少將該通知資料再發送至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其中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基於在被發送的該通知資料中所包括的資訊,決定要將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的該發送資料發送至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並且將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的該發送資料發送至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
- 一種用於在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與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之間發送與接收資料的無線通訊的系統,該系統包含:一接收器,其在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上接收來自 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的發送資料;一保持器,其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上保持該發送資料;以及一發送器,其進行下列步驟:當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發送指示出該發送資料並未被正確接收的未受保護資訊但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接收指示出該發送資料被正確接收的資訊且不發送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的該發送資料,並且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自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與指示出該發送資料並未在一段預定時間內被正確接收的未受保護資訊一起接收受保護的通知資料,其中受保護的該通知資料包括指示出該發送資料未被正確接收的資訊及指示資料發送許可的資訊,時: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上,響應於該通知資料而將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的該發送資料發送至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及當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接收在當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並未在該預定時間內正確接收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且響應於該通知資料而被發送的該發送資料時的情況中被至少從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再發送的該通知資訊時,基於在被發送的該通知資料中所包括的資訊,決定要將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的該發送資料發送至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並且將被保持在該發送器無線通訊設備中的該發送 資料發送至該接收器無線通訊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339450A JP2009164699A (ja) | 2007-12-28 | 2007-12-28 | 無線通信のデータ再送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用いる無線通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935814A TW200935814A (en) | 2009-08-16 |
TWI423614B true TWI423614B (zh) | 2014-01-11 |
Family
ID=40551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7148181A TWI423614B (zh) | 2007-12-28 | 2008-12-11 | 資料再發送方法及無線通訊裝置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8516324B2 (zh) |
EP (2) | EP2448166A3 (zh) |
JP (1) | JP2009164699A (zh) |
KR (1) | KR101119800B1 (zh) |
CN (1) | CN101472293A (zh) |
AU (1) | AU2008258146B2 (zh) |
CA (1) | CA2647872C (zh) |
RU (1) | RU2456751C2 (zh) |
TW (1) | TWI42361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164699A (ja) * | 2007-12-28 | 2009-07-23 | Fujitsu Ltd | 無線通信のデータ再送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用いる無線通信装置 |
KR101583724B1 (ko) * | 2008-11-07 | 2016-01-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의 패킷 송수신 방법 |
RU2556450C2 (ru) * | 2009-08-17 | 2015-07-10 | Конинклейке Филипс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Н.В. |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мониторинга пациента с центральным сервером |
CN102843223B (zh) * | 2011-06-22 | 2017-10-3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及系统 |
CN103325165B (zh) * | 2013-06-24 | 2016-01-13 | 西北工业大学 | 集成化智能抗干扰无线上锁信息标记系统 |
CN106330410B (zh) * | 2015-06-16 | 2019-12-1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上行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8029026B (zh) * | 2015-09-28 | 2021-09-07 |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 蜂窝通信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蜂窝通信网络 |
JP6568662B2 (ja) * | 2016-10-24 | 2019-08-28 | 株式会社 アプトポッド | 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データ収集方法、クライアント装置、サーバー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WO2018204266A1 (en) * | 2017-05-02 | 2018-11-08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to aggregate retransmissions |
CN109150419B (zh) * | 2017-06-16 | 2021-09-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
EP3796581A4 (en) * | 2018-06-20 | 2021-06-1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DATA PACKAGES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6126960A1 (en) * | 2005-05-23 | 2006-11-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protocol having multiple complementary feedback mechanisms |
TW200723751A (en) * | 2005-09-29 | 2007-06-16 | Dolby Lab Licensing Corp | Error correction in packet-base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ing data consistency check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88342A (en) * | 1997-05-05 | 2000-07-11 |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radio link protocol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7936664B2 (en) | 1991-03-26 | 2011-05-03 | Nokia Corporation | Multi-carrier radio link protocol supervis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H0591091A (ja) * | 1991-09-30 | 1993-04-09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データ伝送方式 |
JP2808961B2 (ja) * | 1992-01-23 | 1998-10-0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装置 |
US5828677A (en) * | 1996-03-20 | 1998-10-27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Adaptive hybrid ARQ coding schemes for slow fading channels in mobile radio systems |
KR100346117B1 (ko) | 1998-04-14 | 2002-10-19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역방향공용채널에서연속적인사용자데이터전송방법 |
KR100424654B1 (ko) | 1999-08-02 | 2004-03-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라디오링크프로토콜에 따른 데이터 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
KR100876765B1 (ko) * | 2002-05-10 | 2009-01-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
US6901063B2 (en) * | 2002-05-13 | 2005-05-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ata delivery in conjunction with a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
EP2267930B1 (en) | 2003-04-10 | 2019-06-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transmission |
EP1545040B1 (en) | 2003-12-19 | 2009-04-2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HARQ protocol with synchronous retransmissions |
KR100635012B1 (ko) | 2003-12-29 | 2006-10-16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동 재전송 요청을 위한 피드백메시지 생성 방법 |
EP1721405B1 (en) | 2003-12-29 | 2014-04-02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packe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recorded program thereof |
US7225382B2 (en) * | 2004-05-04 | 2007-05-29 | Telefonak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ncremental redundancy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7813754B2 (en) | 2004-06-17 | 2010-10-12 | Ntt Docomo, Inc. | Transfer rate control metho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transmission power ratio control metho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nd radio base station |
KR100611623B1 (ko) * | 2004-09-30 | 2006-08-10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초고속 휴대 인터넷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시 손실 없는arq 전송 방법 |
JP2006270788A (ja) | 2005-03-25 | 2006-10-05 | Nec Corp | 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と移動局及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
JP4824953B2 (ja) * | 2005-06-23 | 2011-11-3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方法並びに移動局及び基地局 |
JP4371272B2 (ja) | 2005-07-04 | 2009-11-25 |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装置、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テンツ再生プログラム |
US7895494B2 (en) * | 2005-12-29 | 2011-02-22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H-ARQ-assisted ARQ operation |
KR100912784B1 (ko) * | 2006-01-05 | 2009-08-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데이터 재전송 방법 |
KR100827969B1 (ko) | 2006-02-17 | 2008-05-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대역 무선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자동재전송요구 운용 장치및 방법 |
TW200742332A (en) | 2006-03-21 | 2007-11-01 | Interdigital Tech Cor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
KR100913904B1 (ko) * | 2006-04-14 | 2009-08-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동 재전송 요구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장치 |
TW200803272A (en) | 2006-06-22 | 2008-01-01 | Innovative Sonic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on local N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8031656B2 (en) * | 2007-06-14 | 2011-10-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emi-persistent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packet data systems |
CN101765993B (zh) * | 2007-06-22 | 2014-06-25 | 诺基亚公司 | 用于多层arq协议的状态报告消息 |
US8024634B2 (en) * | 2007-08-07 | 2011-09-20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 subrate recovery for lost packets in a 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 |
US8098623B2 (en) * | 2007-10-03 | 2012-01-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Telecommunications frame structure accomodating differing formats |
JP2009164699A (ja) * | 2007-12-28 | 2009-07-23 | Fujitsu Ltd | 無線通信のデータ再送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用いる無線通信装置 |
-
2007
- 2007-12-28 JP JP2007339450A patent/JP2009164699A/ja active Pending
-
2008
- 2008-12-08 US US12/330,159 patent/US8516324B2/en active Active
- 2008-12-11 TW TW97148181A patent/TWI423614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12-11 KR KR20080125850A patent/KR101119800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12-15 AU AU2008258146A patent/AU2008258146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8-12-17 EP EP20120152944 patent/EP2448166A3/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8-12-17 EP EP20080171978 patent/EP2075944A3/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8-12-23 CA CA 2647872 patent/CA2647872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2-25 RU RU2008151864/07A patent/RU2456751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12-26 CN CNA2008101850385A patent/CN101472293A/zh active Pending
-
2013
- 2013-07-08 US US13/936,723 patent/US883251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7-08 US US13/936,704 patent/US874545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6126960A1 (en) * | 2005-05-23 | 2006-11-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protocol having multiple complementary feedback mechanisms |
TW200723751A (en) * | 2005-09-29 | 2007-06-16 | Dolby Lab Licensing Corp | Error correction in packet-base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ing data consistency check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448166A2 (en) | 2012-05-02 |
US8745458B2 (en) | 2014-06-03 |
AU2008258146B2 (en) | 2011-01-27 |
US8516324B2 (en) | 2013-08-20 |
KR101119800B1 (ko) | 2012-03-26 |
US20130294345A1 (en) | 2013-11-07 |
AU2008258146A1 (en) | 2009-07-16 |
RU2008151864A (ru) | 2010-06-27 |
JP2009164699A (ja) | 2009-07-23 |
RU2456751C2 (ru) | 2012-07-20 |
US8832517B2 (en) | 2014-09-09 |
CA2647872C (en) | 2014-06-03 |
EP2448166A3 (en) | 2012-09-12 |
US20130297982A1 (en) | 2013-11-07 |
EP2075944A2 (en) | 2009-07-01 |
TW200935814A (en) | 2009-08-16 |
CA2647872A1 (en) | 2009-06-28 |
CN101472293A (zh) | 2009-07-01 |
EP2075944A3 (en) | 2010-04-07 |
US20090172490A1 (en) | 2009-07-02 |
KR20090072959A (ko) | 2009-07-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23614B (zh) | 資料再發送方法及無線通訊裝置 | |
TWI486016B (zh) | 通信終端機及將狀態報告自接收終端機發送至發送終端機之方法 | |
TWI471024B (zh) | 在基地台與行動台之間交換資料的方法與裝置 | |
US8325656B2 (en) |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extended control plane signalling in a high speed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 | |
US8730969B2 (en) | Method of detecting and handling and endless RLC retransmission | |
JP2007181127A (ja)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5020952B2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無線通信装置及び方法 | |
AU2007359820B2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program, radio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gram | |
JP2012165391A (ja) | データ再送方法 | |
WO2007148630A1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無線通信装置及び方法 | |
JP2010233249A (ja) | 無線通信のデータ再送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用いる無線通信装置 | |
JP5626317B2 (ja)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2009273184A (ja)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