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8840B - 薄型化取像鏡頭 - Google Patents

薄型化取像鏡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8840B
TWI418840B TW099101922A TW99101922A TWI418840B TW I418840 B TWI418840 B TW I418840B TW 099101922 A TW099101922 A TW 099101922A TW 99101922 A TW99101922 A TW 99101922A TW I418840 B TWI418840 B TW I4188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thinned
focal length
satisfies
object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1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6198A (en
Inventor
Po Lun Hsu
Tsung Han Tsai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TW0991019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8840B/zh
Priority to US12/839,116 priority patent/US8094387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126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61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88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884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wo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0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wo components only
    • G02B9/1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wo components only one + and one - component

Description

薄型化取像鏡頭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薄型化取像鏡頭;特別是關於一種應用於薄型化取像模組的取像鏡頭。
最近幾年來,隨著取像模組的蓬勃發展,薄型化攝影鏡頭的需求日漸提高,而一般攝影鏡頭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兩種,且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的精進,使得感光元件的畫素尺寸縮小,再加上現今電子產品以功能佳且輕薄短小的外型為發展趨勢,因此,具備良好成像品質的薄型攝影鏡頭儼然成為目前市場上的主流。
傳統的薄型化取像鏡頭為考量像差的補正,多採以三片式透鏡結構為主,其中最普遍的為正負正Triplet型式,但當鏡頭尺寸不斷往輕薄化縮小時,系統成像空間也跟著緊縮,因此使得三片透鏡的置入變得困難,且在有限的空間裡,鏡片的厚度亦需跟著縮小,將使得塑膠射出成型製作的鏡片其材質均勻度不良。
為了能有效降低鏡頭總長度且兼顧鏡片製作上的良率,僅含兩片透鏡之攝影鏡頭為可行之方案。而為了修正像差,一般會採用前置光圈的形式,如美國專利第7,525,741號提供一種由兩片透鏡構成的薄型化取像鏡頭,但其採用前置光圈的配置會使得雜散光增多,且易造成光學系統的敏感度增加,對製造上的良率控制較為困難。
有鑑於此,急需一種製程簡易且不至於使鏡頭總長度過長及光學系統敏感度太高的薄型化取像鏡頭。
本發明提供一種薄型化取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及一光圈,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薄型化取像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兩片;其中,該薄型化取像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供被攝物成像於其上,該光圈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8<SL/TTL<0.88;0.18<Bf/f<0.60。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薄型化取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中至少一透鏡表面為非球面;及一光圈,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薄型化取像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兩片;其中,該薄型化取像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供被攝物成像於其上,該光圈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8<SL/TTL<0.88;∣R1/R2∣<0.45;23.0<V1-V2<46.0。
本發明藉由上述鏡組的配置方式,可以有效縮短鏡頭的總長度、降低系統敏感度,且能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
本發明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具正屈折力,係提供系統主要的屈折力,有助於縮短系統的光學總長度;該第二透鏡具負屈折力,係可有效對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所產生的像差做補正,且同時有助於修正系統的色差。
本發明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可為一物側表面為凸面及像側表面為凹面的新月形透鏡或為一雙凸透鏡;當該第一透鏡為一凸凹之新月形透鏡時,係可較有利於修正系統的像散;當該第一透鏡為一雙凸透鏡時,則可有效加大該第一透鏡的屈折力,進而使得系統的光學總長度變得更短。當該第二透鏡為一具負屈折力的雙凹透鏡,係可有效加強該第二透鏡的負屈折力,有助於修正系統的色差。
本發明前述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光圈係設置於該第一片透鏡與該第二片透鏡之間,藉由該第一透鏡提供正屈折力,可以有效縮短該薄型化取像鏡頭的光學總長度。本發明薄型化取像鏡頭中,將該光圈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可有效減少系統雜散光的產生,且能在縮短鏡頭體積與降低系統敏感度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本發明提供一種薄型化取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及一光圈,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薄型化取像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兩片;其中,該薄型化取像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供被攝物成像於其上,該光圈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8<SL/TTL<0.88;0.18<Bf/f<0.60。
當前述薄型化取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0.58<SL/TTL<0.88,可有利於縮短鏡頭體積與降低系統敏感度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當前述薄型化取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0.18<Bf/f<0.60,可確保該薄型化取像鏡頭有足夠的後焦距可放置其他的構件,且不至於使鏡頭的總長度過長;進一步,較佳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20<Bf/f<0.35。
本發明前述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較佳地,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係利於加強該第一透鏡屈折力的配置,以縮短鏡頭總長度;進一步,較佳係滿足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為凸面。
本發明前述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較佳地,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一透鏡的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二透鏡的材質為塑膠。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薄型化取像鏡頭的光學總長度;材質為塑膠,不僅有利於非球面透鏡的製作,更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本發明前述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較佳地,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將可更有效地壓制離軸視場的光線入射於該電子感光元件上的角度。
本發明前述薄型化取像鏡頭中,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0<f/f1<1.7。當f/f1滿足上述關係式時,該第一透鏡的屈折力大小配置較為平衡,可有效控制系統的光學總長度,維持小型化的特性,並且可同時避免高階球差(High Order Spherical Aberration)的過度增大,進而提升成像品質;進一步,較佳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2<f/f1<1.5。
本發明前述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18<CT2/f<0.48。當CT2/f滿足上述關係式時,係有利於鏡片於塑膠射出成型時的成型性與均質性,以確保薄型化取像鏡頭有良好的成像品質。
本發明前述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R1/R2∣<0.35。
當∣R1/R2∣滿足上述關係式時,係有利於系統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的補正。
本發明前述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3.50<R3/R4<-0.15。當R3/R4滿足上述關係式時,係有利於修正系統的高階像差。
本發明前述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23.0<V1-V2<46.0。當V1-V2滿足上述關係式時,係有利於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色差的修正。
本發明前述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TTL/ImgH<4.5。當TTL/ImgH滿足上述關係式時,係有利於維持該薄型化取像鏡頭的小型化,以搭載於輕薄可攜式的電子產品上。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薄型化取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中至少一透鏡表面為非球面;及一光圈,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薄型化取像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兩片;其中,該薄型化取像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供被攝物成像於其上,該光圈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8<SL/TTL<0.88;∣R1/R2∣<0.45;23.0<V1-V2<46.0。
當前述薄型化取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0.58<SL/TTL<0.88,可有利於在縮短鏡頭體積與降低系統敏感度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當前述薄型化取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R1/R2∣<0.45,係有利於系統球差的補正。當前述薄型化取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23.0<V1-V2<46.0,係有利於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色差的修正;進一步,較佳係滿足下列關係式:30.0<V1-V2<38.0。
本發明前述薄型化取像鏡頭中,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0<f/f1<1.7。當f/f1滿足上述關係式時,該第一透鏡的屈折力大小配置較為平衡,可有效控制系統的光學總長度,維持小型化的特性,並且可同時避免高階球差的過度增大,進而提升成像品質;進一步,較佳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2<f/f1<1.5。
本發明前述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80<f1/f2<-0.45。當f1/f2滿足上述關係式時,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的屈折力配置較為平衡,可有助於像差的修正與敏感度的降低。
本發明前述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3.50<R3/R4<-0.15。當R3/R4滿足上述關係式時,係有利於修正系統的高階像差。
本發明前述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20<Bf/f<0.35。當Bf/f滿足上述關係式時,可確保該薄型化取像鏡頭有足夠的後焦距可放置其他的構件,且不至於使鏡頭的總長度過長。
本發明薄型化取像鏡頭中,透鏡的材質可為玻璃或塑膠,若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增加系統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若透鏡的材質為塑膠,則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此外,亦可於鏡面上設置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薄型化取像鏡頭的光學總長度。
本發明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軸處為凹面。
本發明薄型化取像鏡頭將藉由以下具體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請參閱第一A圖,第一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一B圖。第一實施例之薄型化取像鏡頭主要由二枚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100),其物側表面(10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10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100)的物側表面(101)及像側表面(10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110),其物側表面(11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11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及像側表面(112)皆為非球面,該第二透鏡(110)的像側表面(112)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120)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100)與該第二透鏡(11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IR-filter)(130)置於該第二透鏡(110)的像側表面(112)與一成像面(14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3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該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
上述之非球面曲線的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X: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其與相切於非球面光軸上頂點之切面的相對高度;Y:非球面曲線上的點與光軸的距離;k:錐面係數;Ai :第i階非球面係數。
第一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5.63(毫米)。
第一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光圈值(f-number)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80。
第一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14.2(度)。
第一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光圈(120)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100)的物側表面(10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為:SL/TTL=0.68。
第一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Bf/f=0.24。
第一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10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f1=1.47。
第一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00)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110)的焦距為f2,其關係式為:f1/f2=-0.76。
第一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二透鏡(11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CT2/f=0.44。
第一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0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10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其關係式為:| R1/R2 |=0.33。
第一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二透鏡(1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11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其關係式為:R3/R4=-0.49。
第一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0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11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33.4。
第一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薄型化取像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於該成像面(14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其上,該第一透鏡(100)的物側表面(10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4.12。
第一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一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二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二實施例》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請參閱第二A圖,第二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二B圖。第二實施例之薄型化取像鏡頭主要由二枚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200),其物側表面(20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20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200)的物側表面(201)及像側表面(20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210),其物側表面(21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21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210) 的物側表面(211)及像側表面(212)皆為非球面,該第二透鏡(210)的像側表面(212)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220)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200)與該第二透鏡(21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230)置於該第二透鏡(210)的像側表面(212)與一成像面(24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23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該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
第二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型式。
第二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3.69(毫米)。
第二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80。
第二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21.3(度)。
第二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光圈(220)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200)的物側表面(20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為:SL/TTL=0.85。
第二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Bf/f=0.30。
第二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 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20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f1=1.25。
第二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200)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210)的焦距為f2,其關係式為:f1/f2=-0.56。
第二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二透鏡(21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CT2/f=0.22。
第二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20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20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其關係式為:| R1/R2 |=0.10。
第二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二透鏡(2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21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其關係式為:R3/R4=-3.00。
第二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20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21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25.7。
第二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薄型化取像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於該成像面(24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其上,該第一透鏡(200)的物側表面(20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2.55。
第二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三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四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三實施例》
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請參閱第三A圖,第三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三B圖。第三實施例之薄型化取像鏡頭主 要由二枚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300),其物側表面(30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30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300)的物側表面(301)及像側表面(30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310),其物側表面(31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31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310)的物側表面(311)及像側表面(312)皆為非球面,該第二透鏡(310)的像側表面(312)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320)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300)與該第二透鏡(31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30)置於該第二透鏡(310)的像側表面(312)與一成像面(34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3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該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
第三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型式。
第三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3.86(毫米)。
第三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45。
第三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20.5(度)。
第三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光圈(320)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300)的物側表 面(30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式為:SL/TTL=0.77。
第三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Bf/f=0.29。
第三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30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f1=1.24。
第三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300)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310)的焦距為f2,其關係式為:f1/f2=-0.50。
第三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二透鏡(31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CT2/f=0.41。
第三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30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30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其關係式為:| R1/R2 |=0.17。
第三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二透鏡(3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31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其關係式為:R3/R4=-2.07。
第三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第一透鏡(30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31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32.5。
第三實施例薄型化取像鏡頭中,該薄型化取像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於該成像面(34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其 上,該第一透鏡(300)的物側表面(30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3.12。
第三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五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六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表一至表六所示為本發明薄型化取像鏡頭實施例的不同數值變化表,然本發明各個實施例的數值變化皆屬實驗所得,即使使用不同數值,相同結構的產品仍應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疇,故以上的說明所描述及圖式僅做為例示性,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表七為各個實施例對應本發明相關關係式的數值資料。
100、200、300‧‧‧第一透鏡
101、201、301‧‧‧物側表面
102、202、302‧‧‧像側表面
110、210、310‧‧‧第二透鏡
111、211、311‧‧‧物側表面
112、212、312‧‧‧像側表面
120、220、320‧‧‧光圈
130、230、33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140、240、340‧‧‧成像面
f‧‧‧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
f1‧‧‧第一透鏡的焦距為
f2‧‧‧第二透鏡的焦距為
V1‧‧‧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
V2‧‧‧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
R1‧‧‧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
R2‧‧‧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
R3‧‧‧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
R4‧‧‧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
CT2‧‧‧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
Bf‧‧‧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
SL‧‧‧光圈至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
TTL‧‧‧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
ImgH‧‧‧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
第一A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一B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二A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二B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三A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三B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100...第一透鏡
101...物側表面
102...像側表面
110...第二透鏡
111...物側表面
112...像側表面
120...光圈
13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140...成像面

Claims (20)

  1. 一種薄型化取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一光圈,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其中該薄型化取像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兩片;其中,該薄型化取像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供被攝物成像,該光圈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8<SL/TTL<0.88;0.18<Bf/f<0.60。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薄型化取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一透鏡的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二透鏡的材質為塑膠。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薄型化取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薄型化取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薄型化取像鏡頭,其中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0<f/f1<1.7。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薄型化取像鏡頭,其中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2<f/f1<1.5。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薄型化取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18<CT2/f<0.48。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薄型化取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 R1/R2 |<0.35。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薄型化取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3.50<R3/R4<-0.15。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薄型化取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23.0<V1-V2<46.0。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薄型化取像鏡頭, 其中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20<Bf/f<0.35。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薄型化取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為凸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薄型化取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係滿足下列關係式:TTL/ImgH<4.5。
  14. 一種薄型化取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中至少一透鏡表面為非球面;一光圈,係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其中該薄型化取像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兩片;其中,該薄型化取像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供被攝物成像,該光圈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8<SL/TTL<0.88; | R1/R2 |<0.45;23.0<V1-V2<46.0。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薄型化取像鏡頭,其中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0<f/f1<1.7。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薄型化取像鏡頭,其中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2<f/f1<1.5。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薄型化取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80<f1/f2<-0.45。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薄型化取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3.50<R3/R4<-0.15。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薄型化取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30.0<V1-V2<38.0。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薄型化取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整體薄型化取像鏡頭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 係式:0.20<Bf/f<0.35。
TW099101922A 2010-01-25 2010-01-25 薄型化取像鏡頭 TWI4188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01922A TWI418840B (zh) 2010-01-25 2010-01-25 薄型化取像鏡頭
US12/839,116 US8094387B2 (en) 2010-01-25 2010-07-19 Compact imaging lens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01922A TWI418840B (zh) 2010-01-25 2010-01-25 薄型化取像鏡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6198A TW201126198A (en) 2011-08-01
TWI418840B true TWI418840B (zh) 2013-12-11

Family

ID=44308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1922A TWI418840B (zh) 2010-01-25 2010-01-25 薄型化取像鏡頭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094387B2 (zh)
TW (1) TWI4188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2377B (zh) 2012-03-20 2014-09-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系統鏡組
TWI457632B (zh) * 2012-03-23 2014-10-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成像系統鏡組
KR101362873B1 (ko) * 2013-06-17 2014-02-17 주식회사 세코닉스 헤드 마운티드 디스플레이 광학계
CN105070272A (zh) * 2015-09-01 2015-11-18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智能调节显示屏亮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JP5849171B1 (ja) * 2015-09-18 2016-01-27 エーエーシー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テクノロジーズ(シンセン)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Shenzhen)Co.,Ltd 撮像レンズ
CN106531281B (zh) * 2016-12-27 2018-07-0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一种消像差x射线复合折射透镜及其设计方法
TWI766658B (zh) * 2021-04-23 2022-06-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片系統及飛時測距感測模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0996A (ja) * 2002-06-18 2004-01-22 Nissei Denki Kogyo Kk 撮像用レンズ
US7317585B2 (en) * 2005-05-06 2008-01-08 Asia Optical Co., Inc. Compact imaging lens system
US7436604B1 (en) * 2007-05-07 2008-10-14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CN101324695A (zh) * 2007-06-13 2008-12-1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化摄像透镜组
TW200949285A (en) * 2008-05-28 2009-12-0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Wide-angle optical image-pickup lens with two lens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25741B1 (en) * 2007-10-07 2009-04-28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Two-piece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0996A (ja) * 2002-06-18 2004-01-22 Nissei Denki Kogyo Kk 撮像用レンズ
US7317585B2 (en) * 2005-05-06 2008-01-08 Asia Optical Co., Inc. Compact imaging lens system
US7436604B1 (en) * 2007-05-07 2008-10-14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TW200844538A (en) * 2007-05-07 2008-11-1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CN101324695A (zh) * 2007-06-13 2008-12-1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化摄像透镜组
TW200949285A (en) * 2008-05-28 2009-12-0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Wide-angle optical image-pickup lens with two lens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94387B2 (en) 2012-01-10
US20110181962A1 (en) 2011-07-28
TW201126198A (en) 2011-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5135B (zh) 光學透鏡系統
TWI406027B (zh) 取像用光學鏡頭
TWI434096B (zh) 光學攝像透鏡組
TWI401485B (zh) 成像光學鏡片組
TWI416163B (zh) 光學影像拾取鏡頭
TWI394979B (zh) 薄型攝影光學鏡組
TWI400506B (zh) 攝像光學鏡片組
TWI431312B (zh) 光學影像拾取鏡片組
TWI435136B (zh) 光學成像鏡頭組
TWI432772B (zh) 光學影像擷取透鏡組
TWI410693B (zh) 取像用光學透鏡組
TWI440924B (zh) 影像鏡頭組
TWI429943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404972B (zh) 成像光學鏡組
TWI409522B (zh) 影像擷取透鏡系統
TWI395992B (zh) 四片式攝影光學鏡組
TWI436092B (zh) 攝影鏡頭組
TWI531813B (zh) 光學影像拾取鏡頭組
TWI418841B (zh) 攝像光學系統
TWI421563B (zh) 影像拾取光學鏡頭組
TWI361903B (en)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TWI401467B (zh) 影像擷取透鏡組
TWI431352B (zh) 光學成像鏡頭
TWI467221B (zh) 拾像光學透鏡組
TWI421560B (zh) 光學透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