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5791B - 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 - Google Patents

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5791B
TWI415791B TW98116241A TW98116241A TWI415791B TW I415791 B TWI415791 B TW I415791B TW 98116241 A TW98116241 A TW 98116241A TW 98116241 A TW98116241 A TW 98116241A TW I415791 B TWI415791 B TW I41579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nanotube
array
nanotube film
carbon
stretching to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16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40108A (en
Inventor
Chen Feng
Kai-Li Jiang
Liang Liu
Shou-Shan Fan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981162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579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040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40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5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5791B/zh

Link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
奈米碳管係九十年代初才發現的一種新型一維奈米材料,請參見“Helical microtubules of graphitic carbon”,Sumio Iijima,Nature,vol.354,p56(1991)。奈米碳管之特殊結構決定了其具有特殊的性質,如高抗張強度和高熱穩定性;隨著奈米碳管螺旋方式之變化,奈米碳管可呈現出金屬性或半導體性等。由於奈米碳管具有理想之一維結構及在力學、電學、熱學等領域優良之性質,其在材料科學、化學、物理學等交叉學科領域已展現出廣闊之應用前景,在科學研究及產業應用上也受到越來越多之關注。
雖然奈米碳管性能優異,具有廣泛之應用,然一般情況下製備得到之奈米碳管為顆粒狀或粉末狀,這對人們的應用造成了很多不便。
為了製成膜狀之奈米碳管結構,先前之方法主要包括:直接生長法、噴塗法或朗繆爾.布洛節塔(Langmuir Blodgett,LB)法。其中,直接生長法一般通過控製反應條件,如以硫磺作為添加劑或設置多層催化劑等,通過化學氣相沈積法直接生長得到奈米碳管膜結構。噴塗法一般通過將奈米碳管粉末形成水性溶液並塗覆於一基材表面,經乾燥後形成奈米碳管膜結構。LB法一般通過將一奈米碳管溶液混入另一具有不同密度之溶液(如有 機溶劑)中,利用分子自組裝運動,奈米碳管浮出溶液表面形成奈米碳管膜結構。
然,上述通過直接生長法生長之奈米碳管膜形成於生長基底表面,難於脫離生長基底獨立存在。上述通過噴塗法獲得之奈米碳管膜結構中,奈米碳管往往容易聚集成團導致奈米碳管膜厚度不均。上述通過LB法製備得到之奈米碳管膜結構一般為均勻網狀結構,然,奈米碳管在膜中仍然為無序排列,不利於充分發揮奈米碳管之性能,其應用仍然受到限製。
范守善等人於2007年2月9日申請的,於2008年8月13日公開之第CN101239712A號中國公開專利申請揭示一種製備奈米碳管膜之方法。請參閱圖1,該方法具體為:提供一奈米碳管陣列12;採用一拉伸工具從奈米碳管陣列12中拉取獲得一奈米碳管膜14,即採用一定寬度之膠帶作為拉伸工具,用該膠帶接觸奈米碳管陣列12,再以一定速度沿基本垂直於奈米碳管陣列12之生長方向拉伸,從而獲得一奈米碳管膜14。用該方法製備之奈米碳管膜14中,奈米碳管均勻分佈且有序排列。然,所述拉伸方法為採用膠帶接觸奈米碳管陣列12並拉伸,而膠帶與奈米碳管陣列12之間不易形成一平整之接觸面,使得膠帶與奈米碳管之接觸不牢固,而且,無法確保在拉伸過程中與接觸面接觸之奈米碳管能同時脫離基底,使奈米碳管陣列12中出現不連續點16,進而使獲得之奈米碳管膜14出現厚度不均或者縫隙等不連續現象。
有鑒於此,提供一種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通過該方法可製備獲得連續之奈米碳管膜實為必要。
一種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奈米碳管陣列,其生長於一基底表面,該奈米碳管陣列包括複數個奈米碳管;提供一拉伸工具,該拉伸工具包括一具有黏性之黏結面,且該黏結面具有一呈直線之邊,採用該拉伸工具靠近奈米碳管陣列,使該拉伸工具上之黏結面中呈直線之邊鄰近基底並使該黏結面與所述奈米碳管陣列相黏結;及以一定速度從遠離該生長基底之方向移動該拉伸工具,從而從奈米碳管陣列中與拉伸工具黏結面呈直線之邊黏結之部分處開始拉取獲得一連續的奈米碳管膜。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提供之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具有以下優點:由於本發明提供的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中,拉伸工具與奈米碳管陣列相黏結之黏結面具有一呈直線之邊,且該拉伸工具從該邊黏結之部分處開始拉取獲得一奈米碳管膜,從而可使該邊處被拉伸工具黏結之複數個奈米碳管同時剝離其生長基底,避免了生長基底上之奈米碳管陣列在該邊處由於複數個奈米碳管不能同時剝離生長基底而出現不連續點之現象,進而也避免了所拉伸得到之奈米碳管膜由於奈米碳管陣列之不連續點而形成厚度不均或縫隙等不連續現象。
以下將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
請參閱圖2及圖3,本發明實施例中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提供一奈米碳管陣列24,其生長於一基底22之表面。
優選地,本實施例中,該奈米碳管陣列24為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該奈米碳管陣列24之製備方法採用化學氣相沈積法。該奈米碳管陣列24為由複數個彼此平行且垂直於基底22生長之奈米碳管242形成之純奈米碳管陣列。該奈米碳管陣列24中之奈米碳管242包括單壁奈米碳管、雙壁奈米碳管或多壁奈米碳管中之一種或者多種。所述單壁奈米碳管之直徑為0.5奈米~50奈米,所述雙壁奈米碳管之直徑為1.0奈米~50奈米,所述多壁奈米碳管之直徑為1.5奈米~50奈米。本實施例為多壁奈米碳管。該奈米碳管陣列24中基本不含有雜質,如無定型碳或殘留之催化劑金屬顆粒等。
步驟二:提供一拉伸工具26,該拉伸工具26包括一具有黏性之黏結面28,且該黏結面28具有一呈直線之邊282,採用該拉伸工具26靠近奈米碳管陣列24,使該拉伸工具26之黏結面28中呈直線之邊282鄰近基底22並使該黏結面28與所述奈米碳管陣列24相黏結。其具體步驟包括:(a)提供一拉伸工具26,該拉伸工具26之材料為硬質材料,如鐵、玻璃、陶瓷或塑膠等,具體地,該拉伸工具可為一鋼質直尺或玻璃板狀基片。該拉伸工具26具有一黏結面28,該黏結面28為一具有黏性之表面,其可通過塗覆一粘膠於該拉伸工具26之一表面形成,該粘膠可全 部或部分覆蓋該表面,從而可黏結奈米碳管陣列24中之奈米碳管242,且該黏結面28具有一呈直線之邊282。可以理解,本實施中,該拉伸工具26也可包括複數個黏結面28,從而可使該拉伸工具重複使用。(b)採用上述拉伸工具26靠近所述奈米碳管陣列24,並從中選定具有一定寬度之奈米碳管片斷,使該拉伸工具26上之黏結面28與該選定之奈米碳管片斷黏結,其中,該黏結面28中呈直線之邊282與基底22相鄰。該黏結面28之形狀不限,其呈直線之邊282之長度也不限,可根據所需奈米碳管膜之寬度而定。本實施例優選為採用一粘附有粘膠層之玻璃基片接觸奈米碳管陣列24以選定複數個奈米碳管242。另,所述拉伸工具26在粘附該奈米碳管陣列24中之奈米碳管242時,該拉伸工具26之黏結面28中呈直線之邊282平行於基底,且該黏結面28與奈米碳管陣列24接觸時,該呈直線之邊282與生長基底22始終需間隔一定距離,以避免生長基底22之催化劑或無定型碳吸附到拉伸工具26或者後續被拉出之奈米碳管膜上,從而影響拉出之奈米碳管膜之質量。
步驟三:以一定速度從遠離該生長基底22之方向移動該拉伸工具26,從而從奈米碳管陣列24中與拉伸工具26黏結面呈直線之邊282黏結之部分處開始拉取獲得一連續之奈米碳管膜。
在該拉伸過程中,所述被拉伸工具26黏結面黏結之複數個奈米碳管242在拉力作用下沿拉伸方向逐漸脫離基底22,與此同時,由於凡德瓦爾力作用,與脫離基底22之奈 米碳管242鄰近之奈米碳管242會被首尾相連地連續拉出,從而形成一連續、均勻且具有一定寬度之奈米碳管膜。所述拉伸速度為1mm/s~100mm/s,本實施例優選為10mm/s。在拉取該奈米碳管膜之過程中,由於奈米碳管陣列24中之奈米碳管242不斷脫離基底22形成奈米碳管膜,故該奈米碳管膜與該奈米碳管陣列24之間具有一交界線,所述交界線在拉膜過程中優選為一直線。在拉伸過程中,該交界線不斷沿垂直於該交界線且與拉伸方向相反之方向移動。
本實施例中由於拉伸工具26之黏結面具有一呈直線之邊282,且該拉伸工具26從與該呈直線之邊282接觸之奈米碳管242拉取獲得一奈米碳管膜,從而可使該呈直線之邊282處粘附之奈米碳管242同時脫離其生長基底22,避免了基底22上之奈米碳管陣列24由於複數個奈米碳管242不能同時脫離基底22而出現不連續點之現象,即可使奈米碳管膜和奈米碳管陣列24之交界線呈一直線。所謂奈米碳管陣列24中之不連續點係指在拉膜過程中由於奈米碳管陣列24中之奈米碳管242沒有同時脫離基底22而導致奈米碳管膜與奈米碳管陣列24之交界線中出現之微小凸出。故本實施例避免了所拉伸得到之奈米碳管膜由於奈米碳管陣列24之不連續點而形成縫隙等不連續現象。
另,奈米碳管陣列24中存在殘留之催化劑顆粒、無定型碳或者灰塵等雜質也會導致不連續點之形成。而若奈米碳管陣列24中出現上述不連續點之現象,則會導致該相鄰奈米碳管242所拉出之膜會出現縫隙等缺陷。在拉伸過 程中,為避免奈米碳管陣列24中存在殘留之催化劑、無定型碳及空氣中之灰塵而導致奈米碳管陣列24產生不連續點,進而使碳米管膜出現不連續現象,即奈米碳管膜產生縫隙,上述步驟二之拉膜過程應滿足以下條件:(I)優選在一潔淨室中進行,該潔淨室之潔淨等級高於100000級,本實施例優選為1萬級以上。(II)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拉伸工具26之移動方向與所述基底22之夾角在0~50°之間,本實施例優選為0~5°。如果該角度為0。,所拉出之奈米碳管膜容易與所述奈米碳管陣列24之生長基底22接觸,由於生長基底22可能殘留有催化劑或無定形碳,這些雜質會吸附到奈米碳管膜上影響該奈米碳管膜之品質;若角度太大,奈米碳管膜中奈米碳管片段之間之凡德瓦爾力會變小,使得奈米碳管片斷結合不牢固,容易破裂。
另,若在拉伸過程中,所述之奈米碳管陣列24存在不連續點導致奈米碳管膜出現縫隙,則可將奈米碳管膜不連續之部分截掉並重新拉膜,具體為:(1)提供一截取工具,所述截取工具可與上述拉伸工具26相同,如鋼質直尺或玻璃板狀基片;(2)採用上述截取工具將出現不連續現象之奈米碳管膜從該奈米碳管膜與奈米碳管陣列24之交界線處全部截斷;(3)請一併參閱圖4,在所述拉伸工具26重新靠近並黏結奈米碳管陣列24時,使拉伸工具26之黏結面28之呈直線之邊282避開奈米碳管陣列24上出現不連續點244之位置,並重複上述步驟二之方法重新拉取並獲得一連續之奈米碳管膜30,該拉膜過程開始階段,使 拉伸工具26之移動方向面向該不連續點244,並在整個拉伸過程中,需保持該奈米碳管陣列24與奈米碳管膜30之交界線32向遠離該不連續點244之方向移動。另,在拉伸工具26靠近並黏結奈米碳管陣列24之前,也可選擇將該奈米碳管陣列24中之不連續點244從基底22上刮掉,之後再重複上述步驟二之方法重新拉膜。
本實施例中所獲得之奈米碳管膜30包括複數個首尾相連之奈米碳管,該奈米碳管基本沿拉伸方向排列。請參閱圖5,該奈米碳管膜30包括複數個連續且定向排列之奈米碳管片段240。該複數個奈米碳管片段240通過凡德瓦爾力首尾相連。每一奈米碳管片段240包括複數個相互平行之奈米碳管242,該複數個相互平行之奈米碳管242通過凡德瓦爾力緊密結合。該奈米碳管片段240具有任意之長度、厚度、均勻性及形狀。該奈米碳管膜30中之奈米碳管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該奈米碳管膜30之掃描電鏡照片請參閱圖6。
本實施例中,該奈米碳管膜30之寬度與奈米碳管陣列24所生長之基底22之尺寸有關,該奈米碳管膜30之長度不限,可根據實際需求製得。本實施例中採用4英寸之基底22生長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24,該奈米碳管膜30之寬度可為0.01cm~10cm,該奈米碳管膜30之厚度為0.5奈米~200微米。
該直接拉伸獲得之擇優取向排列之奈米碳管膜30比無序之奈米碳管膜具有更好之均勻性及透明度,該奈米碳管膜30之光透射率可達到90%。同時該直接拉伸獲得奈米碳 管膜30之方法簡單快速,適宜進行工業化應用。
可以理解,由於本實施例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24中之奈米碳管242非常純淨,且由於奈米碳管242本身之比表面積非常大,故該奈米碳管膜30本身具有較強之黏性。故,該奈米碳管膜30可根據需要直接粘附在各種基體上。
另,可使用有機溶劑處理上述粘附在基體上之奈米碳管膜。具體地,可通過試管將有機溶劑滴落在奈米碳管膜表面浸潤整個奈米碳管膜。該有機溶劑為揮發性有機溶劑,如乙醇、甲醇、丙酮、二氯乙烷或氯仿,本實施例中採用乙醇。該奈米碳管膜經有機溶劑浸潤處理後,在揮發性有機溶劑之表面張力之作用下,該奈米碳管膜可牢固地貼附在基體表面,且表面體積比減小,黏性降低,具有良好之機械強度及韌性。
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應明白,本實施例可用相同之方法製備複數個奈米碳管膜,並將該複數個奈米碳管膜沿相同或不同之方向重疊,從而得到包含多層奈米碳管膜之膜結構。該奈米碳管膜及奈米碳管膜結構具有較好之導電性及較大之透明度,可作為透明導電膜應用於如觸摸屏、液晶顯示器、發光二極體等各種領域。
本發明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具有以下優點:由於本發明提供之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中,拉伸工具與奈米碳管陣列相黏結之黏結面具有一呈直線之邊,且該拉伸工具從該邊黏結之部分處開始拉取獲得一奈米碳管膜,從而可使該邊處被拉伸工具黏結之複數個奈米碳管同時剝 離其生長基底,避免了生長基底上之奈米碳管陣列在該邊處由於複數個奈米碳管不能同時剝離生長基底而出現不連續點之現象,進而避免了所拉伸得到之奈米碳管膜由於奈米碳管陣列之不連續點而形成縫隙等不連續現象;本發明也可通過使該拉伸過程在一潔淨室中進行或使拉伸方向與基底表面之夾角控製在0~50°之間而避免出現因催化劑、無定型碳及空氣中之灰塵而引起之奈米碳管膜出現縫隙等不連續之現象;本發明可通過一截取工具將出現不連續現象之奈米碳管膜從奈米碳管膜與奈米碳管陣列之交界線處全部截掉並重新拉取一連續之奈米碳管膜。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自不能以此限製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2,24‧‧‧奈米碳管陣列
240‧‧‧奈米碳管片段
242‧‧‧奈米碳管
14,30‧‧‧奈米碳管膜
16,244‧‧‧不連續點
22‧‧‧基底
26‧‧‧拉伸工具
28‧‧‧黏結面
282‧‧‧邊
32‧‧‧奈米碳管陣列與奈米碳管膜之交界線
圖1為先前技術製備奈米碳管膜過程中奈米碳管陣列出現不連續點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奈米碳管膜之製備過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避開奈米碳管陣列中不連續點位置處製備奈米碳管膜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製備之奈米碳管膜中奈米碳管片段 之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製備之奈米碳管膜之掃描電鏡照片。
22‧‧‧基底
24‧‧‧奈米碳管陣列
242‧‧‧奈米碳管
26‧‧‧拉伸工具
28‧‧‧黏結面
282‧‧‧邊

Claims (10)

  1. 一種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奈米碳管陣列,其生長於一基底表面,該奈米碳管陣列包括複數個奈米碳管;提供一拉伸工具,該拉伸工具包括一具有黏性之黏結面,且該黏結面具有一呈直線之邊,採用該拉伸工具靠近奈米碳管陣列,使該拉伸工具黏結面之呈直線的邊鄰近基底並使該黏結面與所述奈米碳管陣列相黏結;及以一定速度沿遠離該生長基底之方向移動該拉伸工具,所述拉伸工具之移動方向與所述基底表面之夾角在0°~50°之間,從奈米碳管陣列中與拉伸工具黏結面呈直線之邊黏結的部分處開始拉取獲得一連續之奈米碳管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其中,所述拉伸速度為1毫米/秒~100毫米/秒。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其中,在黏結面與奈米碳管陣列接觸時,所述拉伸工具黏結面之呈直線的邊平行於基底,且該呈直線的邊與所述基底間隔一定距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其中,所述奈米碳管膜之製備在一潔淨室中進行,該潔淨室之潔淨等級高於100000級。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其中,所述拉取獲得一連續的奈米碳管膜之過程中,該奈米碳管膜與所述奈米碳管陣列具有一交界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其 中,如果所述奈米碳管陣列包括不連續點,所述拉伸工具靠近奈米碳管陣列時,使拉伸工具黏結面之呈直線的邊避開該奈米碳管陣列上出現不連續點之位置與奈米碳管陣列黏結,並使所述奈米碳管膜與所述奈米碳管陣列之交界線沿遠離該不連續點之方向移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其中,當所述奈米碳管陣列包括不連續點時,在使拉伸工具靠近奈米碳管陣列之前,將奈米碳管陣列之不連續點從基底上刮掉。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所述之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其中,所述不連續點係指在拉膜過程中由於奈米碳管陣列中之奈米碳管沒有同時脫離基底而導致奈米碳管膜與奈米碳管陣列之交界線中出現之微小凸出。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所述之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其中,所述不連續點係指奈米碳管陣列中存在之殘留催化劑顆粒、無定型碳或灰塵。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其中,所述拉伸工具之材料為硬質材料。
TW98116241A 2009-05-15 2009-05-15 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 TWI4157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16241A TWI415791B (zh) 2009-05-15 2009-05-15 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16241A TWI415791B (zh) 2009-05-15 2009-05-15 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40108A TW201040108A (en) 2010-11-16
TWI415791B true TWI415791B (zh) 2013-11-21

Family

ID=44995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16241A TWI415791B (zh) 2009-05-15 2009-05-15 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1579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34326A1 (en) * 2004-12-22 2006-06-22 Fuji Xerox Co., Ltd. Method for forming carbon nanotube thin film
US20070237959A1 (en) * 2005-09-06 2007-10-11 Lemaire Charles 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rowing fullerene nanotube forests, and forming nanotube films, threads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therefrom
TW200813414A (en) * 2006-09-08 2008-03-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Method of measuring bonding force between a substrate and a carbon nanotube array formed thereon
TW200833862A (en) * 2007-02-12 2008-08-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rbon nanotube film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34326A1 (en) * 2004-12-22 2006-06-22 Fuji Xerox Co., Ltd. Method for forming carbon nanotube thin film
US20070237959A1 (en) * 2005-09-06 2007-10-11 Lemaire Charles 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rowing fullerene nanotube forests, and forming nanotube films, threads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therefrom
TW200813414A (en) * 2006-09-08 2008-03-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Method of measuring bonding force between a substrate and a carbon nanotube array formed thereon
TW200833862A (en) * 2007-02-12 2008-08-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rbon nanotube film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40108A (en) 2010-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0465B (zh) 碳纳米管膜的制备方法
CN101734644B (zh) 碳纳米管膜的拉伸方法
CN101734646B (zh) 碳纳米管膜
TWI478865B (zh) 奈米碳管膜
JP4509981B2 (ja) クリーニング部材、クリーニング機能付搬送部材、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TWI464111B (zh) 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
TWI506155B (zh) 石墨烯奈米碳管複合膜結構的製備方法
CN101734645B (zh) 碳纳米管膜
TWI516439B (zh) 奈米碳管膜貼膜方法
TWI408103B (zh) 奈米碳管漿料的製備方法
TWI478866B (zh) 奈米碳管膜
TWI602776B (zh) 導電元件
TWI395708B (zh) 奈米碳管膜的拉伸方法
TWI606156B (zh) 奈米碳管結構的製備方法
TWI730216B (zh) 疏水膜
TW200920689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films of carbon nanotubes
TWI406810B (zh) 奈米碳管膜及其製備方法
TWI415791B (zh) 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
TWI585039B (zh) 透明奈米碳管複合膜的製備方法
TWI488803B (zh) 奈米碳管薄膜板的製造方法及奈米碳管薄膜板
Zhi-Qin et al. Controlled growth of carbon nanotubes and its field emission properties
US1037712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conductive element
TWI386366B (zh) 奈米碳管紗的製備方法
TWI417238B (zh) 奈米碳管膜先驅、奈米碳管膜及其製備方法
TW201040105A (en) Carbon nanotube film precursor, carbon nanotube film,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and light source having carbon nanotube 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