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2801B - 導光板及其入光結構 - Google Patents

導光板及其入光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2801B
TWI412801B TW97112735A TW97112735A TWI412801B TW I412801 B TWI412801 B TW I412801B TW 97112735 A TW97112735 A TW 97112735A TW 97112735 A TW97112735 A TW 97112735A TW I412801 B TWI412801 B TW I4128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incident
light guide
structur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12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03062A (en
Inventor
Zhi Ting Ye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Priority to TW971127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2801B/zh
Publication of TW200903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3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2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2801B/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Description

導光板及其入光結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良好擴光效果且能大幅提高入光效率之入光結構的導光板。
一般線光源例如冷陰極燈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由於體積較大,較不適用於小體積的手持式電子裝置。因此,例如行動電話之手持式電子裝置,通常使用點光源作為其液晶顯示模組之側光源。圖1為顯示一習知背光模組100之示意簡圖,如圖1所示,例如發光二極體104(light-emitting diode;LED)之點光源鄰接導光板102之一入光側面102a,且導光板102之底面102c形成有V型溝槽106所構成之稜鏡結構。於此一習知設計中,由於點光源的發光角度與能量關係依循朗伯放射定律(Lambert’s emission law),當採用發光二極體104作為液晶顯示模組之側光源,並搭配種鏡片(未圖示)將光線導正至導光板102出光面102b法線方向附近後,如圖2所示,在鄰近入光側面102a的局部區域容易出現對比強烈的亮帶110及暗帶112分佈,而明顯降低導光板102的輝度分佈均勻性。
因此,於習知技術中,一種入光結構設計被提出以改善上述問題,例如圖3所示於入光面122上形成三角柱結構物而構成一V入子結構120,或如圖4所示於入光面132上形成圓柱結構物而構成一R入子結構130,藉以提供光擴散效果以改善導光板入光處的亮/暗帶差異問題,同時提高點光源的入光效率。然而,習知V入子結構120或R入子結構130的擴光能力有限,即使設置這些入光結構,導光板上分佈對比強烈的亮/暗帶區域面積仍相當大,使整體輝度分佈均勻性仍不佳且無法進一步提高導光板有效出光區的面積。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提供一種具有良好擴光效果且能大幅提高入光效率之入光結構的導光板,該導光板具有良好的輝度分佈均勻性且能提供較大面積的有效出光區域。
依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一種用以接收來自至少一點光源發出之光線並將其導出之導光板,包含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一光反射面、及複數入光結構。入光面鄰近點光源以接收點光源發出之光線,且於導光板內部行進之光線係經由出光面導出。光反射面位於出光面對側以將由入光面進入導光板之光線導向出光面。導光板具有一有效出光區及介於有效出光區及點光源間之一過渡區,且複數入光結構分佈於導光板之過渡區。各個入光結構其遭遇入射光之正面為部份橢圓柱面,且該橢圓柱面具有長度不等之長軸與短軸。藉由此一設計,因該入光結構可提供良好的光擴散效果,故可將點光源至有效出光區的距離縮短但仍能維持良好的輝度分佈均勻性,獲得擴大導光板上的有效出光區面積的效果,且相較習知入光結構具有較佳的入光效率及平均輝度。
依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態樣,一種用以接收來自至少一點光源發出之光線並將其導出之導光板,包含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一光反射面、及複數入光結構。入光面鄰近點光源以接收點光源發出之光線,且於導光板內部行進之光線係經由出光面導出。光反射面位於出光面對側以將由入光面進入導光板之光線導向出光面。導光板具有一有效出光區及介於有效出光區及點光源間之一過渡區,且複數入光結構分佈於導光板之過渡區。各個入光結構其遭遇入射光之正面為一柱體曲面,且該曲面具有至少一朝該曲面指向相反方向凹入之凹陷部。藉由此一設計,因該入光結構可提供良好的光擴散效果,故可將點光源至有效出光區的距離縮短但仍能維持良好的輝度均勻性,獲得擴大導光板上的有效出光區面積的 效果,且相較習知入光結構具有較佳的入光效率及平均輝度。
圖5為一示意圖,顯示本發明導光板設計之一實施例。如圖5所示,導光板12係用以接收至少一點光源發出之光線(圖示為兩個發光二極體14)並將其導出。導光板12鄰近發光二極體14之側面形成為一入光面12a,與入光面12a形成一夾角之頂面形成為一出光面12b,且位於出光面12b對側之底面形成為一光反射面12c。光反射面12c整個表面上分佈有V型溝槽18所構成之多個稜鏡結構,且各個V型溝槽18之長軸方向相互平行。發光二極體14發出之光線經由入光面12a進入導光板12內部後,光反射面12c再將於導光板12內部行進之光線導向出光面12b,最後光線經由出光面12b離開導光板12。
依本實施例之設計,入光面12a形成有多個橢圓入光結構16,各個橢圓入光結構16以長軸方向彼此平行方式排列於入光面12a上,且其分佈區域至少涵蓋各個發光二極體14於入光面12a上的概略投影區域。橢圓入光結構16遭遇入射光之正面為部份橢圓柱面16a,且橢圓入光結構16之頂面16b具有部份橢圓外形。圖6為說明橢圓入光結構16較習知R入子結構具較佳光擴散能力之說明圖。如圖6所示,入射光I1-I4遭遇R入子結構之正圓弧面130a偏折後之行進路徑為路徑C1-C4(虛線部份);另一方面,入射光I1-I4遭遇橢圓形入光結構之橢圓柱面16a偏折後的行進路徑為路徑E1-E4(實線部份)。由比較路徑C1-C4相較路徑I1-I4之偏移距離與路徑E1-E4相較路徑I1-I4偏移距離兩者可明確看出,橢圓柱面16a固有的幾何外形可帶來增大入射光偏移距離的效果,意即橢圓入光結構16的光擴散能力明顯較佳。因此,依本實施例之設計,如圖7所示,橢圓柱面16a軌跡依循方程式(X22 )+(Y22 )=1(其中α為長軸且β 為短軸;α≠β)。再者,橢圓柱面16a離入光面12a最遠距離之點P與入光面12a的距離,設為大於橢圓柱面16a與入光面12a相交之兩端點M、N的截距時,有較佳的光擴散效果。
請再參考圖5,於點光源作為側光源的環境下,導光板可區分為一有效出光區EA及一過渡區TA,過渡區TA鄰近點光源位置而具有對比強烈之亮/暗帶分佈,無法藉由改變網點的大小及疏密補救而成為一留白區。於有效出光區EA中,因光線已擴散較為均勻,故可疊合一液晶顯示面板之有效顯示區(AA區)作為提供面光源之實際作用區域。以1.8吋標準背光模組使用之習知V入子結構為例,當發光二極體至有效出光區EA距離為4.65mm時,導光板前端亮/暗帶輝度差異值為189.15cd/m2 ,該值可視為可接受的臨界值,若導光板前端的亮/暗帶輝度差異值大於該臨界值189.15cd/m2 時,即為不佳之輝度均勻性。再者,若縮短點光源至有效出光區EA的距離,會增大導光板前端的亮/暗帶輝度差異值。因此,藉由本實施例橢圓入光結構16所提供良好的光擴散效果,可將點光源至有效出光區EA的距離縮短,且仍能維持良好的輝度均勻性(亮/暗帶輝度差異值仍小於臨界值),獲得增加導光板上的有效出光區EA面積的效果。圖8A至圖9B為顯示於點光源至導光板有效出光區的距離為4.65mm時,利用不同入光結構而得之光能量模擬分佈圖。比較圖8A及圖8B可知,圖8B之波峰呈平坦的梯形而圖8A之波峰呈尖銳的三角形,可看出圖8B之橢圓入光結構16較圖8A之習知V入子結構有較佳的擴光能力。同樣比較圖9A及圖9B可知,圖9B之波峰呈平坦的梯形而圖9A之波峰呈尖銳的三角形,可看出圖9B的橢圓入光結構16較圖9A的習知R入子結構有較佳的擴光能力。因此,因橢圓入光結構16有極佳的光擴散效果使過渡區TA的面積縮小,換言之可獲得大幅增加導光板有效出光區EA面積的效果。
依本實施例之設計,橢圓入光結構16僅需設置於過渡區TA以達到光擴散效果即可,其於導光板12上的排列及分佈方式並不限定。舉例而言,形成於入光面12a上的橢圓入光結構並不需如圖5所示均具有相同的尺寸,而可如圖10A所示,形成於入光面12a上的兩相鄰橢圓入光結構16具有不同的尺寸。另外,如圖10B所示,橢圓入光結構16可為形成於入光面12a上且朝導光板12內部凹入之凹槽結構,而不限定為圖5所示突出於導光板平面外之凸塊結構。再者,橢圓入光結構16並不限定於形成於入光面12a上,例如亦可如圖11所示,於過渡區TA內形成複數凹槽結構且對應各個發光二極體14位置排列呈一橫列,或者僅需每個發光二極體14對應一個橢圓入光結構16即可獲得本發明效果。另外,亦可知圖12所示,橢圓入光結構16同時形成於入光面12a上及除該入光面外之過渡區域TA內,以進一步提高光擴散效果。再者,於圖12所示之實施例中,形成於入光面12a之橢圓入光結構16的橢圓柱面指向朝向發光二極體14,而形成於除入光面外之過渡區域TA內的橢圓入光結構16其橢圓柱面指向遠離發光二極體14,但此一配置並不限定,可視實際光擴散效果任意變化。
圖13為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如圖13所示,於採用單顆發光二極體14作為側光源環境下,發光二極體14可置於鄰近導光板12之一角部處,且導光板12之角部形成一截面以分佈橢圓入光結構16且作為入光面12a。再者,與該入光面12a鄰接之導光板側面22可如圖13所示為一平面或如圖14所示為一曲面。
圖15為顯示本發明另一W型入光結構實施例之示意圖。如圖15所示,依本實施例之設計,導光板32之反射面32c分佈有V型溝槽18所構成之多個稜鏡結構,且導光板32之入光面32a形成有多個W型入光結構36。各個W型入光結構36以長軸方向彼此平行方式排列於入光面 32a上,且其分佈區域至少涵蓋各個發光二極體14於入光面32a上的概略投影區域。W型入光結構36其遭遇入射光之正面為一柱體側面36a,該柱體側面36a係為一曲面,且該曲面具有至少一朝該曲面指向相反方向凹入之凹陷部36b,使整個入光結構36呈現W字形外觀。該柱體側面36a之外形僅需為一曲面即可,例如圓柱面(圖16A)、橢圓柱面(圖16D)、或曲率非固定之弧面(圖16B)均可,且往相反方向凹入之凹陷部36b其截面外形並不限定,例如可為橢圓形(圖16A、圖16D)、三角形(圖16B、圖16E)、或圓形(圖16C、圖16F)均可。於本實施例中,當柱體側面36a為一圓柱側面時,該圓柱側面之曲率半徑為1 μm至1000 μm較佳;當柱體側面36a為一橢圓柱面時,橢圓柱面與入光面之最大距離以小於橢圓柱面與入光面相交之截距較佳。另外,如圖16B及圖16E所示,當凹陷部36b具有三角形之凹入面設計時,該凹入面頂角θ角度範圍為2度至150度較佳。
圖17為說明W型入光結構36較習知R入子結構具較佳光擴散能力之說明圖。如圖17所示,因W型入光結構36具有一凹陷部36b,入射光I1-I3遭遇凹陷部36b之邊界面會產生大幅度偏折,意即光路徑W1-W3會較無凹陷部之光路徑C1-C3有較大之偏移距離。因此,具凹陷部36b之W型入光結構36有良好的擴光效果,如此即可縮減點光源至有效出光區的距離而不會使導光板前端的亮暗差異值超出臨界值,獲得擴大導光板的有效出光區EA面積的效果。圖18A至圖19B為顯示於點光源至導光板有效出光區的距離為4.65mm時,利用不同入光結構而得之光能量模擬分佈圖。比較圖18A及圖18B可知,圖18B之波峰呈平坦的梯形而圖18A之波峰呈尖銳的三角形,可看出圖18B的W型入光結構36較習知V入子結構有較佳的擴光能力。同樣比較圖19A及圖19B可知,圖19B之波峰呈平坦的梯形而圖19A之波峰呈尖銳的三角形,可看出圖19B的 W型入光結構36較習知R入子結構有較佳的擴光能力。
再者,前述關於橢圓入光結構16之排列及分佈方式變化,皆適用本實施例之W型入光結構36。舉例而言,W型入光結構36可為形成於入光面32a上且朝導光板32內部凹入之凹槽結構(圖20),或突出於導光板平面外之凸塊結構(圖15);W型入光結構36可僅形成於入光面32a上、僅形成於除該入光面32a外之過渡區域TA內、或同時形成於入光面32a上及除該入光面外之過渡區域TA內。另外,如圖20及圖21所示,當W型入光結構36搭配單一點光源時,該點光源同樣可設置於鄰近導光板32之角部,且亦可於入光面上形成橢圓入光結構16,再於除該入光面外之過渡區域TA內形成W型入光結構36。或者,可於入光面上形成W型入光結構36,再於除該入光面外之過渡區域TA內形成橢圓入光結構16。當然,本發明之橢圓入光結構16或W型入光結構36設計,亦可搭配習知具R入子或V入子結構之導光板使用以提高擴光效果。舉例而言,可如圖22所示,於入光面上形成V入子結構120,再於除該入光面外之過渡區域TA內形成W型入光結構36。或者,如圖23所示,亦可於入光面上形成V入子結構120,再於除該入光面外之過渡區域TA內形成橢圓入光結構16。另外在過渡區域TA內,可以對應每一個發光三極體14位置僅設置一個W型入光結構36或橢圓入光結構16,也可以對應每一個發光二極體14位置設置排列呈一橫列之多個W型入光結構36或橢圓入光結構16。
圖24表列出發明人實際模擬本發明與習知入光結構出光特性而得之數值。於相同條件下,點光源發出之入射光經由橢圓入光結構16擴光後,當點光源至有效出光區直線距離縮減至2.5mm時,導光板前端的亮/暗帶輝度差異值為187.9 cd/m2 ,此值在臨界範圍內,且總光輻射通量為0.111 W,平均輝度為74.52cd/m2 。因此,本發明之橢圓入光結構16相較習知 V入子結構不僅可縮短點光源至有效出光區的直線距離(縮減46.24%),增加有效出光區面積(增加5.57%),且可大幅提高入光效率(提升21.62%)及平均輝度(提升14.78%)。另一方面,點光源發出之入射光經由W型入光結構36擴光後,當點光源至有效出光區直線距離縮減至2.5mm時,導光板前端的亮/暗帶輝度差異值為189.06 cd/m2 ,此值在臨界範圍內,且總光輻射通量為0.113 W,平均輝度為75.48cd/m2 。因此,本發明之W型入光結構36相較習知V入子結構不僅可縮短點光源至有效出光區的直線距離(縮減46.24%),增加有效出光區面積(增加5.57%),且可大幅提高入光效率(提升21.62%)及平均輝度(提升14.78%)。再者,由表列之量測值可看出,W型入光結構36相較橢圓入光結構16可更進一步提高入光效率及平均輝度。
再者,依本發明設計之橢圓入光結構16,並不需如圖7所示,橢圓柱面16a具有完全依循方程式(X22 )+(Y22 )=1的軌跡,而僅需具有大致為橢圓的軌跡,即能獲得本發明的效果。舉例而言,橢圓柱面16a可同時包含部分正橢圓的軌跡區段及部分正圓的軌跡區段(圖25A)、同時包含部分正橢圓的軌跡區段及多邊形的軌跡區段(圖25B、圖25C)、或者為多線段構成之近似橢圓(圖25D)等變化均可。
另外,雖然於前述實施例橢圓入光結構16均形成於為一平面的入光面上,但其並不限定。如圖26所示,橢圓入光結構16亦可形成於一弧面AR上,該弧面AR的曲率半徑R較佳為0.3mm至1.2mm,橢圓入光結構16於弧面AR上的分佈角度δ可為0度至180度,且較佳為70度至150度。橢圓入光結構16的橢圓柱面具有長度不等之長軸α與短軸β,且長軸α與短軸β之比值較佳為1.25至1.65。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例如於導光板反射面上並不限定形成V型溝槽所構成之稜鏡結構,亦可形成如弧形結構物等任一 種導光微結構,僅需能獲得將導光板內部行進之光線導出的效果即可。因此,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而非限定於上述之實施例。
12、32‧‧‧導光板
12a、32a‧‧‧入光面
12b、32b‧‧‧出光面
12c、32c‧‧‧光反射面
14‧‧‧發光二極體
16、36‧‧‧入光結構
16a‧‧‧橢圓柱面
16b‧‧‧橢圓頂面
18‧‧‧V型溝槽
22‧‧‧導光板側面
36a‧‧‧柱體側面
36b‧‧‧凹陷部
100‧‧‧背光模組
102‧‧‧導光板
102a‧‧‧入光側面
102b‧‧‧出光面
102c‧‧‧底面
104‧‧‧發光二極體
106‧‧‧V型溝槽
110‧‧‧亮帶
112‧‧‧暗帶
120‧‧‧V入子結構
122、132‧‧‧入光面
130‧‧‧R入子結構
130a‧‧‧正圓弧面
C1-C4、E1-E4、I1-I4、W1-W4‧‧‧光路徑
AR‧‧‧弧面
R‧‧‧曲率半徑
θ‧‧‧凹入面頂角
δ‧‧‧分佈角度
圖1為顯示一習知背光模組之示意圖。
圖2為顯示一習知導光板亮/暗帶分佈之示意簡圖。
圖3為顯示一習知入光結構之示意圖。
圖4為顯示另一習知入光結構之示意圖。
圖5為一示意圖,顯示本發明導光板設計之一實施例。
圖6為本發明橢圓入光結構相較習知入子結構具較佳光擴散能力之說明圖。
圖7為說明橢圓入光結構之橢圓柱面軌跡示意簡圖。
圖8A至圖9B為顯示於點光源至導光板有效出光區的距離為4.65mm時,利用不同入光結構而得之光能量模擬分佈圖。
圖10A為顯示本發明橢圓入光結構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10B為顯示本發明橢圓入光結構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11為顯示本發明橢圓入光結構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12為顯示本發明橢圓入光結構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13為顯示本發明橢圓入光結構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14為顯示本發明橢圓入光結構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15為一示意圖,顯示本發明導光板設計之另一實施例。
圖16A至圖16F為顯示本發明W型入光結構外型變化例之示意圖。
圖17為本發明W型入光結構相較習知入子結構具較佳光擴散能力之說明圖。
圖18A至圖19B為顯示於點光源至導光板有效出光區的距離為4.65mm時,利用不同入光結構而得之光能量模擬分佈圖。
圖20為一示意圖,顯示本發明導光板設計之另一實施例。
圖21為一示意圖,顯示本發明導光板設計之另一實施例。
圖22為一示意圖,顯示本發明導光板設計之另一實施例。
圖23為一示意圖,顯示本發明導光板設計之另一實施例。
圖24為本發明之入光結構與習知入光結構之出光特性比較圖。
圖25A至圖25D為顯示本發明橢圓結構外型變化例之示意圖。
圖26為一示意圖,顯示本發明導光板設計之另一實施例。
12‧‧‧導光板
12a‧‧‧入光面
12b‧‧‧出光面
12c、32c‧‧‧光反射面
14‧‧‧發光二極體
16‧‧‧入光結構
16a‧‧‧橢圓柱面
16b‧‧‧橢圓頂面
18‧‧‧V型溝槽
EA‧‧‧有效出光區
TA‧‧‧過渡區

Claims (46)

  1. 一種導光板,用以接收來自至少一點光源發出之光線並將其導出,該導光板具有一有效出光區及介於該有效出光區及該點光源間之一過渡區,該導光板包含:一入光面,鄰近該點光源以接收該點光源發出之光線;與該入光面形成一夾角之一出光面,於該導光板內部行進之光線係經由該出光面導出;一光反射面,該光反射面位於該出光面之對側以將由該入光面進入該導光板之光線導向該出光面;及複數入光結構,分佈於該導光板之該過渡區,各該入光結構其遭遇入射光之正面為部份橢圓柱面,且該橢圓柱面具有長度不等之長軸與短軸,其中該橢圓柱面具有至少一朝該橢圓柱面指向相反方向凹入的凹陷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入光結構形成於該入光面上且為突出於該導光板平面外之凸塊結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入光結構形成於該入光面上且為朝該導光板內部凹入之凹槽結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入光結構之長軸方向彼此平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有效出光區與一顯示面板之有效顯示區疊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與該入光面鄰接之至少一導光板側面為曲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入光結構形成於該過渡區內除該入光面外的區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入光結構包含形成於該入光面上的複數第一入光結構、及形成於該過渡區內除該入光面外的至少一第二入光結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第一入光結構至少分佈於各個點光源於該入光面上之概略投影區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第一入光結構具有至少兩種相異尺寸。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兩相鄰之該些第一入光結構之尺寸不同。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第二入光結構排列成至少一橫列。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第二入光結構之橢圓柱面指向與該些第一入光結構之橢圓柱面指向相反。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入光結構之橢圓柱面與該入光面之最大距離大於該橢圓柱面與該入光面相交之截距。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光反射面上形成有複數導光微結構。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凹陷部具有橢圓形或圓形之截面外形。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凹陷部具有三角形之截面外形,且該三角形凹入面之頂角為2度至150度。
  18. 一種導光板,用以接收來自至少一點光源發出之光線並將其導出,該導光板具有一有效出光區及介於該有效出光區及該點光源間之一過渡區,該導光板包含:一入光面,鄰近該點光源以接收該點光源發出之光線; 與該入光面形成一夾角之一出光面,於該導光板內部行進之光線係經由該出光面導出;一光反射面,該光反射面位於該出光面之對側以將由該入光面進入該導光板之光線導向該出光面;及複數入光結構,分佈於該導光板之該過渡區,各該入光結構其遭遇入射光之正面為一柱體曲面,且該曲面具有至少一朝該曲面指向相反方向凹入之凹陷部。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入光結構具有概略呈W字之截面外形。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柱體曲面為部份圓柱面。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圓柱面之曲率半徑為1μm至1000μm。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柱體曲面為部份橢圓柱面。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入光結構之橢圓柱面與該入光面之最大距離小於該橢圓柱面與該入光面相交之截距。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凹陷部具有橢圓形或圓形之截面外形。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凹陷部具有三角形之截面外形,且該三角形凹入面之頂角為2度至150度。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入光結構形成於該入光面上且為突出於該導光板平面外之凸塊結構。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入光結構形成於該入光面上且為朝該導光板內部凹入之凹槽結構。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入光結構之長軸方向彼此平行。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有效出光區與一顯示面板之有效顯示區疊合。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與該入光面鄰接之至少一導光板側面為曲面。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入光結構形成於該過渡區內除該入光面外的區域。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入光結構包含形成於該入光面上的複數第一入光結構、及形成於該過渡區內除該入光面外的至少一第二入光結構。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第二入光結構排列成至少一橫列。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第一入光結構至少分佈於各個點光源於該入光面上之概略投影區域。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第二入光結構排列成至少一橫列。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光反射面上形成有複數導光微結構。
  37. 一種導光板,用以接收來自至少一點光源發出之光線並將其導出,該導光板具有一有效出光區及介於該有效出光區及該點光源間之一過渡區,該導光板包含:一入光面,鄰近該點光源以接收該點光源發出之光線;與該入光面形成一夾角之一出光面,於該導光板內部行進之光線係經由該出光面導出; 一光反射面,該光反射面位於該出光面之對側以將由該入光面進入該導光板之光線導向該出光面;複數第一入光結構,形成於該入光面上,各該第一入光結構其遭遇入射光之正面為部份橢圓柱面,且該橢圓柱面具有長度不等之長軸與短軸;及至少一第二入光結構,形成於該過渡區內除該入光面外之區域,各該第二入光結構其遭遇入射光之正面為一柱體曲面,且該曲面具有至少一朝該曲面指向相反方向凹入之凹陷部。
  38. 一種導光板,用以接收來自至少一點光源發出之光線並將其導出,該導光板具有一有效出光區及介於該有效出光區及該點光源間之一過渡區,該導光板包含:一入光面,鄰近該點光源以接收該點光源發出之光線;與該入光面形成一夾角之一出光面,於該導光板內部行進之光線係經由該出光面導出;一光反射面,該光反射面位於該出光面之對側以將由該入光面進入該導光板之光線導向該出光面;複數第一入光結構,形成於該入光面上,各該第一入光結構其遭遇入射光之正面為一柱體曲面,且該曲面具有至少一朝該曲面指向相反方向凹入之凹陷部;及至少一第二入光結構,形成於該過渡區內除該入光面外之區域,各該第二入光結構其遭遇入射光之正面為部份橢圓柱面,且該橢圓柱面具有長度不等之長軸與短軸。
  39. 一種入光結構,形成於一導光板之有效出光區與一點光源間之導光板過渡區,該入光結構遭遇該點光源發出之入射光的正面為部份橢圓柱面,且該橢圓柱面具有長度不等之長軸與短軸,其中該橢圓柱面具有 至少一朝該橢圓柱面指向相反方向凹入的凹陷部。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之入光結構,其中該凹陷部具有三角形、橢圓形、或圓形之截面外形。
  41. 一種入光結構,形成於一導光板之有效出光區與一點光源間之導光板過渡區,該入光結構其遭遇入射光之正面為一柱體曲面,且該曲面具有至少一朝該曲面指向相反方向凹入之凹陷部。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之入光結構,其中該入光結構具有概略呈W字之截面外形。
  43. 一種導光板,用以接收來自至少一點光源發出之光線並將其導出,該導光板具有一有效出光區及介於該有效出光區及該點光源間之一過渡區,該導光板包含:一入光面,鄰近該點光源以接收該點光源發出之光線,且該入光面為一弧面;與該入光面形成一夾角之一出光面,於該導光板內部行進之光線係經由該出光面導出;一光反射面,該光反射面位於該出光面之對側以將由該入光面進入該導光板之光線導向該出光面;及複數入光結構,形成於該入光面上,各該入光結構其遭遇入射光之正面為部份橢圓柱面,且該橢圓柱面具有長度不等之長軸與短軸,其中該橢圓柱面具有至少一朝該橢圓柱面指向相反方向凹入的凹陷部。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弧面的曲率半徑為0.3mm至1.2mm。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橢圓入光結構於該弧面上的分佈角度為70度至150度。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橢圓柱面的該長 軸與該短軸之比值為1.25至1.65。
TW97112735A 2007-07-12 2008-04-09 導光板及其入光結構 TWI4128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12735A TWI412801B (zh) 2007-07-12 2008-04-09 導光板及其入光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25382 2007-07-12
TW97112735A TWI412801B (zh) 2007-07-12 2008-04-09 導光板及其入光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3062A TW200903062A (en) 2009-01-16
TWI412801B true TWI412801B (zh) 2013-10-21

Family

ID=44722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12735A TWI412801B (zh) 2007-07-12 2008-04-09 導光板及其入光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128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1508B (zh) * 2009-12-30 2013-07-11 Au Optronics Corp 背光模組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TW201202621A (en) 2010-07-05 2012-01-16 Wintek Corp Light guiding object and ligh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345832A (zh) * 2010-08-02 2012-02-08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体及应用其的照明装置
US20130182456A1 (en) * 2010-11-05 2013-07-18 Huei-dung Chin Edge type LED backlight unit
TWI452359B (zh) 2011-04-29 2014-09-11 Coretronic Corp 導光板與光源模組
JP5773792B2 (ja) * 2011-08-03 2015-09-0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TWI557452B (zh) * 2012-11-20 2016-11-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68605U (en) * 2004-09-06 2005-06-21 Ren-Nan Luo Light guide film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658041A (zh) * 2004-02-16 2005-08-24 西铁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
TW200717050A (en) * 2005-10-28 2007-05-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8041A (zh) * 2004-02-16 2005-08-24 西铁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
TWM268605U (en) * 2004-09-06 2005-06-21 Ren-Nan Luo Light guide film and backlight module
TW200717050A (en) * 2005-10-28 2007-05-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3062A (en) 2009-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08578B2 (en) Light guide place and light-diffusing structure thereof
TWI504990B (zh) 面光源裝置及液晶顯示裝置
TWI388891B (zh) 導光板及背光模組
TWI412801B (zh) 導光板及其入光結構
US20100284202A1 (en) Backlight unit
US20150346414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JP2010205713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KR20110101050A (ko) 면광원 장치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TW201307920A (zh) 導光板及面光源裝置
US20160238777A1 (en)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8382360B2 (en) Symmetric serrated edge light guide film having elliptical base segments
JP5766044B2 (ja) 光束制御部材、この光束制御部材を備えた発光装置およびこの発光装置を備えた面光源装置
JP2008041295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14007054A (ja) 導光板および面光源装置
US8870434B2 (en) Asymmetric serrated edge light guide film having circular base segments
JP2013062245A (ja) 楕円形ベースセグメントを有する非対称鋸歯状エッジ導光フィルム
US8439548B2 (en) Symmetric serrated edge light guide having circular base segments
US8491172B2 (en) Symmetric serrated edge light guide film having elliptical base segments
TW201426125A (zh) 導光板及背光模組
JP5854955B2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1258362A (ja) 面光源装置
US20130003408A1 (en) Symmetric serrated edge light guide film having circular tip and base segments
CN101865425B (zh) 导光板及其入光结构
JP4279815B2 (ja) 導光板および平面照明装置
JP2012164435A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