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2657B - Doors and windows ventilation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Doors and windows ventilation stru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2657B
TWI412657B TW96133322A TW96133322A TWI412657B TW I412657 B TWI412657 B TW I412657B TW 96133322 A TW96133322 A TW 96133322A TW 96133322 A TW96133322 A TW 96133322A TW I412657 B TWI412657 B TW I4126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block
close
air passage
do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33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12116A (en
Inventor
Kuo Chung C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961333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2657B/zh
Publication of TW200912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2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2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2657B/zh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Description

門窗通風結構
本發明係一種透氣結構,特別是指一種於門窗閉合時仍可使室內、外空氣流通之門窗通風結構。
請參照圖1與圖2,其為我國專利第200523449號專利所揭露之換氣框結構,一般門窗換氣框結構也多為如此。
由圖1與圖2得知,換氣框結構100一般設置於門窗頂端之橫框架上,其具有室內側縱板110與室外側縱板120。室內側縱板110開設有一槽孔112與供空氣流通之通孔111,室外側縱板120則具有一開口121。兩側縱板之間樞設有活動板130,並於槽孔112配置一旋鈕131樞接活動板130,以供使用者操作而令活動板130啟閉作動,使室內、外之空氣經由室外側縱板120之開口121或室內側縱板110之通孔111而流通,達到透氣效果。此外,室內側縱板110內側係設置具有蜂窩孔之檔板140,以阻隔蚊蟲或雜物進入室內。
然而先前技術具有無可避免之設計缺失。就設計角度而言,側縱板之材質多半為金屬製成,如鋁。因此,側縱板必然因金屬物體不易緊密接合特性而與旋鈕之 間形成細縫。再者,外側之開口下端邊雖設計成外低內高之傾斜狀,然換氣框處於閉合時,雨水仍可以其凝聚力而附著於開口下端邊,進而逐步累積或由雨水不斷沖刷、濺射以從裝設旋鈕之槽孔、旋鈕與側縱板之間形成之細縫流入室內,使室內產生積水或壁面受潮。換氣框處於閉合尚且如此,更不用論換氣框開啟時,雨水係大量流入室內而使積水情形更為嚴重。
有鑑於此,本發明係欲解決之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即使門窗緊閉時可保持室內、外空氣流通,而且雨水永遠無法自門窗通氣結構流入室內的門窗通風結構。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門窗通風結構,係設置於門窗的直立框架上,直立框架中空內部開設有預定長度之氣道,而朝外方向的第一側邊開設有至少一第一透氣孔,朝內方向的第二側邊開設有至少一第二透氣孔,而該第一透氣孔之下孔緣的位置係高於所有第一透氣孔之上孔緣的位置,氣道則連通第一、第二透氣孔使直立框架內、外兩側的空氣相互流通。氣道內,第一、第二透氣孔之間係裝設有一閥門裝置,藉以控制氣道之封閉或開放。
本發明所揭露的門窗通風結構,其直立框架可額外加裝於門窗上,或是製造門窗時直接成型於門窗之立 料。
本發明具有先前技術所無法達成之功效,即於直立框架內外兩側邊開設透氣孔,即便門窗緊閉,其外部空氣仍可流入室內。而外低內高的透氣孔位置設計,雨水無法經由氣道而流入室內,故不會產生室內積水,同時避免室內受潮現象。
為使對本發明的目的、構造特徵及其功能有進一步的了解,茲配合相關實施例及圖式詳細說明如下:請同時參照圖3、與圖4與圖5,其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與氣道封閉之結構示意圖。由圖可知,此門窗通風結構係裝設於門窗之直立框架200上,其主要包含有氣道240、第一透氣孔210、第二透氣孔220、與閥門裝置300a;而在本發明中該直立框架200係為一門窗之立料或其它類似之結構等。
將第一透氣孔210與第二透氣孔220分開設於直立框架200兩個對應側邊上,第一透氣孔210開設位置位於直立框架200朝外方向的第一側邊201上,第二透氣孔220開設位置位於直立框架200朝內方向的第二側邊202上,再者,第一透氣孔210至少具有一第一上孔緣211及一第一下孔緣212,而第一上孔緣211及第一下孔緣212係呈上、下對置;又第二透氣孔220至少具有一第二上孔緣221及一第二下孔緣222,而第二上孔緣 221及第二下孔緣222係呈上、下對置,且第二透氣孔220之第二下孔緣222係高於該第一透氣孔210之第一上孔緣211一距離。氣道240則開設於直立框架200內部,並與第一透氣孔210及第二透氣孔220相互連通,使直立框架200內、外空氣透過第一透氣孔210、氣道240與第二透氣孔220而相互流通。
閥門裝置300a係裝設於氣道240中,所裝設之位置係介於第一透氣孔210與第二透氣孔220所開設位置之間。此例所述之直立框架200更具有一第三透氣孔230,其係對應閥門裝置300a之位置並貫通開設於直立框架200的第二側邊202上。閥門裝置300a主要包含有一密合部310a與一密合塊320a,密合部310a裝設於氣道240並在中間貫通開設有一通孔311a,此通孔311a係連通第一透氣孔210、第二透氣孔220與第三透氣孔230。密合塊320a一端具有一把手321a而另一端配有一卡合塊322a,卡合塊322a係透過第三透氣孔230而置入於通孔311a中,而且卡合塊322a之形狀與第三透氣孔230之孔形係相互對應並可密合。把手321a則用以推動卡合塊322a以滑移於通孔311a內,使卡合塊322a可與通孔311a對應第三透氣孔230之內側形成密合而封閉氣道240,或不密合而開放氣道240。
請參照圖6、圖7與圖8,其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及其閥門裝置之結構示意圖,其直立框架200的氣道240、第一透氣孔210與第二透氣孔220之結構配置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然不同處在於閥門裝置之結構不同。
此例之閥門裝置300b包含有一密合部310b與一密合塊320b,密合塊320b側邊配置有至少一卡掣塊323b。密合部310b裝設於氣道240內並從中貫通開設一預定形狀的通孔311b,此通孔311b的孔形與密合塊320b相互對應並連通第一透氣孔210與第二透氣孔220。密合部310b之一側係供密合塊320b樞接,並以樞接部位為軸心,配置一弧形滑軌330a於密合部310b之另一側。此弧形滑軌330a係與此軸心形成一扇形區域並供卡掣塊323b置入其中,密合塊320b則是由樞接部位貫穿該直立框架200之第二側邊202而連接一把手321b。透過把手321b之帶動,密合塊320b藉由弧形滑軌330a之引導而樞轉,使得密合塊320b與通孔311b形成相互密合或是不密合。
如圖7與圖8所示,弧形滑軌330a之軌道始末兩端可配置一第一扣夾331與一第二扣夾332。當密合塊320b樞轉而與通孔311b形成相互密合時,可藉由第一 扣夾331夾持卡掣塊323b,以固定密合塊320b位置並保持與通孔311b相互密合之狀態;而當密合塊320b樞轉而不與通孔311b密合時,可藉由第二扣夾332夾持卡掣塊323b,以固定密合塊320b位置使其不任意位移,使通孔311b呈現最大開口面積,以保持氣道240內空氣最大流動量。
如圖6至圖8所示,弧形滑軌330a可間隔配置複數個凸緣333於軌道上,卡掣塊323b可與不同凸緣333相互卡掣而使密合塊320b固定於不同的位置上,使通孔311b呈現不同面積之開口以調節氣道240內的空氣流動量。
然而,閥門裝置300b可在密合塊320b與密合部310b樞接處裝設一定角結構370,使得密合塊320b與密合部310b間夾一第一定角,以固定密合塊320b於密合通孔311b之位置,或密合塊320b與密合部310b間夾一第二定角,以固定密合塊320b於不密合通孔311b之位置。
請參照圖9所示,其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閥門裝置結構示意圖。此例中,閥門裝置300c的弧形滑軌330b軌道,在靠近始末兩端各配置有一第一凸緣341與一第二凸緣342。當密合塊320b樞轉而與通孔311c形成相 互密合時,可利用卡掣塊323b與第一凸緣341相互抵合而固定密合塊320b位置,並使密合塊320b與通孔311c保持相互密合;而當密合塊320b樞轉而不與通孔311c密合時,可利用卡掣塊323b與第二凸緣341相互抵合而固定密合塊320b位置,使其不任意位移,同時保持通孔311c最大開口面積,以保持氣道240內空氣最大流動量。
請同時參照圖10至圖14,其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及其閥門裝置之結構示意圖,其直立框架200的氣道240、第一透氣孔210與第二透氣孔220之結構配置皆與前述實施例相同,然不同處在於閥門裝置結構不同。
直立框架200具有一貫通該第二側邊202之滑軌(圖未繪示),而閥門裝置300d具有一密合部310d與一密合塊320d。密合部310d係裝置於氣道240內,係以貫通形成一預定形狀的通孔311d,此通孔311d係連通第一透氣孔210該第二透氣孔220,密合部310d兩側各設有一預定長度之導引滑軌312d,並於靠近軌道之始末兩端各配置至少一第一凸緣313d與第二凸緣314d。密合塊320d係具有一卡合塊322d與一推桿324d,卡合塊322d之形狀係與通孔311d相對應,並於兩側各配置有置入導引滑軌312d之卡掣塊323d,推桿 324d則連接卡合塊322d,並由一側面穿過第二側邊202之滑軌而連接至一把手321d。當推動把手321d時,密合塊320d係受直立框架200之滑軌與導引滑軌312d之導引而進行上下滑移,使密合塊320d可與通孔311d形成相互密合或是不密合,藉此開放或封閉氣道240而控制門窗內、外部之空氣流動。卡合塊322d與通孔311d相互密合時,可利用卡掣塊323d抵合第一凸緣313d以固定卡合塊322d的位置,使其與通孔311d保持密合狀態;或在卡合塊322d與通孔311d未相互密合時,利用卡掣塊323d抵合第二凸緣314d以固定卡合塊322d的位置,使其不任意位移,同時保持通孔311d最大開口面積,以保持氣道240內空氣最大流動量。
請同時參照圖15至圖17,其為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及其閥門裝置之結構示意圖,其直立框架200的氣道240、第一透氣孔210與第二透氣孔220之結構配置皆與前述實施例相同,然不同處在於閥門裝置結構不同。
如圖所示,閥門裝置300e具有一密合部310e與一密合塊320e,密合部310e同樣設置於氣道240內,並以貫通形成一預定形狀之通孔311e,此通孔311e係連通第一透氣孔210與第二透氣孔220。密合塊320e之形狀係與通孔311e形成對應,並且配置於密合部310e 中,通孔311e之內側,並以中心部位樞接密合部310e,再由樞接部位以貫穿直立框架200的第二側邊202而連接一把手321e。密合部310e之通孔311e與密合塊320e係在相互對應之同一端配置一固定結構350,此固定結構350係在通孔311e內側配置一彈性元件351,此彈性元件可為簧片或以懸空成型具有彈性之凸緣,並於密合塊320e一端配置一卡掣槽352。
此把手321e係帶動密合塊320e,使密合塊320e以樞接部位為軸心進行樞轉,並與通孔311e形成相互密合或不密合。當密合塊320e與通孔311e相互密合時,可藉由彈性元件351卡掣於卡掣槽352以固定密合塊320e位置,使密合塊320e與通孔311e保持密合狀態。
然而,可在密合塊320e一側配置一外凸緣360,當密合塊320e與通孔311e相互密合時,外凸緣360係抵合於通孔311e外緣而固定密合塊320e的位置。或者是在通孔311e的一側配置朝孔內成型之內凸緣361,而在密合塊320e與內凸緣361相互對應之一側配置一抵合部362,使得密合塊320e與通孔311e相互密合時,內凸緣361與抵合部362相互抵合而固定密合塊320e之位置,以使密合塊320e與通孔311e保持相互密合狀 態。
再者,密合塊320e與密合部310e樞接處同樣可配置定角結構370,使密合塊320e與密合部310e間夾一第一定角,以固定密合塊320e於密合該通孔311e之位置,或密合塊320e與密合部310e間夾一第二定角,以固定密合塊320e於不密合通孔311e之位置。
請參照圖18與圖19,其為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及其閥門裝置之結構示意圖,請同時與第一實施例相比對。與第一實施例不同處在於,閥門裝置僅具有一密合塊320f。此密合塊320f包含一把手321f與卡合塊322f,並透過把手321f推動以透過第三透氣孔230滑移在氣道內。卡合塊322f係由一外軟內硬之塑膠所製成,可與第三透氣孔230相密合,並密合於氣道240之內側邊以封閉氣道240,或不密合以開放氣道240。
請參照圖20,其為直立框架200之配置示意圖。由圖可知,具有門窗通風結構之直立框架200在門窗框架500製成時,即為門窗框架500自身的立料。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所作更動與潤飾之等效替換,仍為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內。
100‧‧‧換氣框結構
110‧‧‧室內側縱板
111‧‧‧通孔
112‧‧‧槽孔
120‧‧‧室外側縱板
121‧‧‧開口
130‧‧‧活動板
131‧‧‧旋鈕
140‧‧‧檔板
200‧‧‧直立框架
201‧‧‧第一側邊
202‧‧‧第二側邊
210‧‧‧第一透氣孔
211‧‧‧第一上孔緣
212‧‧‧第一下孔緣
220‧‧‧第二透氣孔
221‧‧‧第二上孔緣
222‧‧‧第二下孔緣
230‧‧‧第三透氣孔
240‧‧‧氣道
300a、300b、300c‧‧‧閥門裝置
300d、300e‧‧‧閥門裝置
310a、310b‧‧‧密合部
310d、310e‧‧‧密合部
311a、311b、311c‧‧‧通孔
311d、311e‧‧‧通孔
312d‧‧‧導引滑軌
313d‧‧‧第一凸緣
314d‧‧‧第二凸緣
320a、320b、320d‧‧‧密合塊
320e、320f‧‧‧密合塊
321a、321b、321d‧‧‧把手
321e、321f‧‧‧把手
322a、322d、322f‧‧‧卡合塊
323b、323d‧‧‧卡掣塊
324d‧‧‧推桿
330a、330b‧‧‧弧形滑軌
331‧‧‧第一扣夾
332‧‧‧第二扣夾
333‧‧‧凸緣
341‧‧‧第一凸緣
342‧‧‧第二凸緣
350‧‧‧固定結構
351‧‧‧彈性元件
352‧‧‧卡掣槽
360‧‧‧外凸緣
361‧‧‧內凸緣
362‧‧‧抵合部
370‧‧‧定角結構
500‧‧‧門窗框架
圖1係先前技術之門窗換氣結構之結構示意圖;圖2係先前技術之門窗換氣結構之側視圖;圖3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圖4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閥門裝置封閉氣道之示意圖;圖5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閥門裝置封閉氣道之示意圖;圖6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圖7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閥門裝置之結構示意圖;圖8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密合塊定位於其它位置之示意圖;圖9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閥門裝置之結構示意圖;圖10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圖11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閥門裝置封閉氣道之正視圖;圖12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閥門裝置開放氣道之正視圖;圖13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閥門裝置封閉氣道之側視圖;圖14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閥門裝置開放氣道之側視圖;圖15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圖16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閥門裝置封閉氣道之正視圖;圖17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閥門裝置開放氣道之正視圖;圖18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圖19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閥門裝置封閉氣道之示意圖;圖20係本發明直立框架之配置示意圖;以及圖21係本創作直立框架之另一種配置示意圖。
200‧‧‧直立框架
201‧‧‧第一側邊
202‧‧‧第二側邊
210‧‧‧第一透氣孔
211‧‧‧第一上孔緣
212‧‧‧第一下孔緣
220‧‧‧第二透氣孔
221‧‧‧第二上孔緣
222‧‧‧第二下孔緣
230‧‧‧第三透氣孔
240‧‧‧氣道
300a‧‧‧閥門裝置
310a‧‧‧密合部
311a‧‧‧通孔
320a‧‧‧密合塊
321a‧‧‧把手
322a‧‧‧卡合塊

Claims (19)

  1. 一種門窗通風結構,其包含:一門窗之直立框架;一氣道,係以預定長度開設於一門窗之直立框架內部;至少一第一透氣孔,係開設於該直立框架朝外方向之一第一側邊並連通該氣道,且該第一透氣孔至少具有一第一上孔緣及一第一下孔緣,而該第一上孔緣及該第一下孔緣係呈上、下對置;以及至少一第二透氣孔,係開設於該直立框架朝內方向之一第二側邊並連通該氣道,且該第二透氣孔至少具有一第二上孔緣及一第二下孔緣,而該第二上孔緣及該第二下孔緣係呈上、下對置,其特徵在於:該第二透氣孔之第二下孔緣係高於該第一透氣孔之第一上孔緣一距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門窗通風結構,其更包含一閥門裝置,該閥門裝置係裝設於該氣道,所裝置位置係位於第一透氣孔與第二透氣孔所開設位置之間,透過該閥門裝置作動而封閉或開放該氣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門窗通風結構,其中該直立框架於該第二側邊貫通開設一對應該閥門裝置位置之第三透氣孔,而該閥門裝置包含一把手與一卡合塊,係透過該把手推動該卡合塊透過該第三透氣孔而滑移 至該氣道內,該卡合塊與該第三透氣孔密合,並與對應該第三透氣孔之該氣道內側形成密合而封閉該氣道,或不密合而開放該氣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門窗通風結構,其中該卡合塊係為一外軟內硬之塑膠所製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門窗通風結構,其中該直立框架於該第二側邊貫通開設一對應該閥門裝置位置之第三透氣孔,而該閥門裝置係包含:一密合部,其裝設於該氣道內部並從中貫通開設一通孔,該通孔係連通該第一透氣孔、該第二透氣孔與該第三透氣孔;以及一密合塊,其具有一把手與一卡合塊,係透過該把手推動該卡合塊透過該第三透氣孔而滑移該通孔內,該卡合塊與該第三透氣孔密合,並與對應該第三透氣孔之該通孔內側形成密合而封閉該氣道,或不密合而開放該氣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門窗通風結構,其中該閥門裝置係包含:一把手;一密合部,其裝設於該氣道內並貫通形成一預定形狀之通孔,該通孔連通該第一透氣孔與該第二透氣 孔;以及一密合塊,係樞接於該密合部之一端,並由樞接部位貫穿該直立框架之該第二側邊而連接該把手,係透過該把手帶動該密合塊樞轉而與該通孔形成相互密合以封閉該氣道,或不密合以開放該氣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門窗通風結構,其中該密合部更包含一弧形滑軌,係以樞接該密合塊之部位為軸心,接設於該密合部之另一端並與該軸心形成一扇形區域,該密合塊更包含至少一配置於該密合塊側邊之卡掣塊,該卡掣塊置入該弧形滑軌使該密合塊依據該弧形滑軌之導引而樞轉。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門窗通風結構,其中該弧形滑軌兩端係配置一第一扣夾與一第二扣夾,該第一扣夾係卡掣該密合塊之該卡掣塊,以固定該密合塊於密合該通孔之位置,或以該第二扣夾卡掣該密合塊之該卡掣塊,以固定該密合塊於不密合該通孔之位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門窗通風結構,其中該弧形滑軌之軌道上係配置一第一凸緣與一第二凸緣,該密合塊之該卡掣塊係與該第一凸緣相抵合,以固定該密合塊於密合該通孔之位置,或以該密合塊之該卡掣塊與該第二凸緣相抵合,以固定該密合塊於不密合該通孔之位 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門窗通風結構,其中該閥門裝置更包含一定角結構,該定角結構係設置於該密合塊與密合部之樞接處,使該密合塊與該密合部間夾一第一定角以固定該密合塊於密合該通孔之位置,或該密合塊與該密合部間夾一第二定角以固定該密合塊於不密合該通孔之位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門窗通風結構,其中該直立框架係具有一貫通該第二側邊之滑軌,而該閥門裝置係包含:一把手;一密合部,係裝設於該氣道內,其係貫通形成一預定形狀且連通該第一透氣孔與該第二透氣孔之通孔;以及一密合塊,係具有一卡合塊與一推桿,該卡合塊之形狀與該通孔相對應,該推桿係連接該卡合塊並穿過該滑軌而連接該把手,透過該把手並依據該滑軌之導引,以推動該推桿而帶動該卡合塊與該通孔形成相互密合以封閉該氣道,或不密合以開放該氣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門窗通風結構,其中該密合部兩側各設有一預定長度之導引滑軌,密合塊之 該卡合塊兩側各設有一置入該滑軌之卡掣塊,該等卡掣塊置入對應之該等滑軌使該密合塊依據該等導引滑軌之導引而滑移。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門窗通風結構,其中該等滑軌各設有一第一凸緣與一第二凸緣,該密合塊之該卡掣塊係與該等第一凸緣相抵合,以固定該密合塊於密合該通孔之位置,或以該密合塊之該卡掣塊與該等第二凸緣相抵合,以固定該密合塊於不密合該通孔之位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門窗通風結構,其中該閥門裝置包含:一把手;一密合部,其係裝設於該氣道內,其係貫通形成一預定形狀之通孔,該通孔係連通該第一透氣孔與該第二透氣孔;以及;一密合塊,其形狀係與通孔形成對應,並配置於密合部中且配置於該通孔內,並以其軸心部位樞接該密合部,該軸心部位係以貫穿該直立框架之該第二側邊而連接該把手,係透過該把手帶動該密合塊樞轉,該密合塊係與該通孔形成相互密合以封閉該氣道,或不密合以開放該氣道。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門窗通風結構,其中該密合部之通孔與該密合塊相互對應之一端形成一固定結構,係固定該密合塊於密合該通孔之位置。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門窗通風結構,其中該固定結構係包含一配置於密合塊之彈性元件與一配置於該密合塊之卡掣槽,該彈性元件係抵合該卡掣槽以固定該密合塊於密合該通孔之位置。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門窗通風結構,其中該密合塊之一側係配置有一外凸緣,該外凸緣係抵合於該通孔之外緣以固定該密合塊於密合該通孔之位置。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門窗通風結構,其中該通孔之一側係配置有朝孔內成型之內凸緣,而該密合塊與之對應之一側係配置有一抵合部,該抵合部係與該內凸緣相抵合而固定該密合塊於密合該通孔之位置。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門窗通風結構,其中該閥門裝置更包含一定角結構,該定角結構係設置於該密合塊與密合部之樞接處,使該密合塊與該密合部間夾一第一定角,以固定該密合塊於密合該通孔之位置,或該密合塊與該密合部間夾一第二定角,以固定該密合塊於不密合該通孔之位置。
TW96133322A 2007-09-06 2007-09-06 Doors and windows ventilation structure TWI4126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33322A TWI412657B (zh) 2007-09-06 2007-09-06 Doors and windows ventilation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33322A TWI412657B (zh) 2007-09-06 2007-09-06 Doors and windows ventilation stru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2116A TW200912116A (en) 2009-03-16
TWI412657B true TWI412657B (zh) 2013-10-21

Family

ID=44724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33322A TWI412657B (zh) 2007-09-06 2007-09-06 Doors and windows ventilation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1265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9758B (zh) * 2017-03-02 2018-11-01 泰威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Building's gat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23449A (en) * 2004-07-07 2005-07-16 Chen Chang Technologies Co Ltd Improved structure of air-exchange fram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23449A (en) * 2004-07-07 2005-07-16 Chen Chang Technologies Co Ltd Improved structure of air-exchange fram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9758B (zh) * 2017-03-02 2018-11-01 泰威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Building's ga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2116A (en) 2009-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24505B2 (ja) 換気装置
US4003171A (en) Hydrostatic water discharge valve for window frame sills
KR101888927B1 (ko) 잠금기능을 가지는 환기용 창틀 가이드
TWI412657B (zh) Doors and windows ventilation structure
KR200442087Y1 (ko) 창문용 다단조절 통풍장치
KR100624169B1 (ko) 건축물 출입문 구조
US20070051244A1 (en) Door mount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6342072B2 (ja) 換気装置
JP6839009B2 (ja) 換気装置及び建具
KR200242636Y1 (ko) 리프트 슬라이딩 창문의 배수 구조
KR102034572B1 (ko) 슬라이딩 개폐방식의 창호가 설치된 문틀의 원활한 배수 및 외풍방지를 위한 조립구조
RU237441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граничения воздушного потока для окна с принудительной вентиляцией
KR102676117B1 (ko) 창호 배수공 커버 장치
TWM336335U (en) Ventilation structure for doors and windows
TWI669442B (zh) Ventilation device and door and window
JP2567401Y2 (ja) ドアの換気装置
KR100543792B1 (ko) 공동주택용 창호구조
RU219305U1 (ru) Клапан приточной вентиляции
KR102616162B1 (ko) 결로방지용 환기장치와 이를 구비한 루버창
KR102304996B1 (ko) 미닫이창용 여밈장치
RU217348U1 (ru) Клапан приточной вентиляции
JP3420755B2 (ja) 屋外用下枠フラットサッシ引違い戸の排水装置
RU213266U1 (ru) Вентиляци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конных блоков
KR20090040656A (ko) 통풍장치용 개폐구조체
JPS5820794Y2 (ja) 網戸つき引違いサッ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