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6801B - 輸送裝置 - Google Patents

輸送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6801B
TWI406801B TW99135999A TW99135999A TWI406801B TW I406801 B TWI406801 B TW I406801B TW 99135999 A TW99135999 A TW 99135999A TW 99135999 A TW99135999 A TW 99135999A TW I406801 B TWI406801 B TW I4068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al correction
correction unit
conveying
carrier
dimensio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35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7246A (en
Inventor
Chi Wei Li
Wen Ren Lin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991359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680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17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7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6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6801B/zh

Links

Landscapes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Description

輸送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輸送裝置,且特別是一種同時校正物件位置與頂升物件的輸送裝置。
現有用以輸送物件的滾輪式輸送裝置常會發生物件在傳送過程中發生位置偏移的情形,為了解決此問題,輸送裝置常會設置多組氣壓缸對物件進行位置校正,以使物件不會偏離輸送滾輪的輸送方向。
圖8A是習知一種輸送裝置的側視圖。圖8B是圖8A的輸送裝置的俯視圖。請參考圖8A與圖8B,輸送裝置600包括一輸送單元610與配置在輸送單元旁的四個校正單元620與四個頂升單元630。輸送方向D1表示輸送單元610輸送物件200的方向。輸送單元610係為沿輸送方向可轉動的滾輪。隨著物件200被輸送一段距離後,物件200之位置恐會偏離輸送單元610的輸送方向,故當物件200輸送到預定位置之前,須先經過校正,利用頂升單元630將物件200頂升至輸送單元610上方後,方能藉由校正單元620沿校正方向D2、D3(垂直於輸送方向)往內扺住物件200進行位置校正,其中頂升單元630係為沿校正方向D2、D3可轉動的輸送滾輪632。校正後再將頂升單元630歸位,使物件200放回輸送單元610上。最後,使物件200傳送至預定位置。
如此一來,僅將物件200進行輸送與頂升的簡單動作便需要使用到多組氣壓缸,即先以四組氣壓缸進行頂升物件200,而再以四組氣壓缸對物件200進行位置校正,如此多的氣壓缸構件及其繁複的動作流程不但在製造成本、維修成本以及供氣成本上皆會造成輸送裝置的成本遽增與時間的浪費。再者,當頂升物件200時,用以頂升物件200的輸送滾輪632常會與物件200發生摩擦而產生粉塵或顆粒,更會對此輸送裝置600的環境造成污染。另外,習知的定位方式僅能考量單軸向的定位,無法考量多軸向的定位。
本發明提供一種輸送裝置,其以較少的構件而具有較準確的對位及較短的傳送時間。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輸送裝置,用以輸送一物件,輸送裝置包括一輸送單元以及至少兩個三維校正單元。三維校正單元配置在輸送單元的相對兩側。各三維校正單元具有彼此相互垂直的一第一底面與兩個第一側面,且第一底面與第一側面各設置一萬向滾珠。當物件移至三維校正單元之間時,物件承靠在第一底面上的萬向滾珠,並藉由物件之重力驅動第一側面上的萬向滾珠抵靠物件,以使物件被夾持在三維校正單元之間。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輸送裝置,用以輸送一物件,輸送裝置包括一輸送單元、至少一三維校正單元以及至少兩個二維校正單元。三維校正單元具有彼此相互垂直的一第一底面與兩個第一側面,且第一底面與第一側面各設置一萬向滾珠。二維校正單元配置在輸送單元的相鄰兩側,且三維校正單元位在輸送單元遠離二維校正單元處。各二維校正單元具有彼此相互垂直的一第二底面與一第二側面,且第二底面與第二側面各設置一萬向滾珠。當物件移至三維校正單元與二維校正單元之間時,物件承靠在第一底面上與第二底面上的萬向滾珠,並藉由物件之重力驅動第一側面上與第二側面上的萬向滾珠抵靠物件,以使物件被夾持在三維校正單元與二維校正單元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輸送單元具有一輸送面,而物件適於承靠在輸送面上。當物件移動至三維校正單元之間時,三維校正單元將物件舉起至輸送面上方。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輸送單元包括一底架以及多個輸送滾輪。輸送滾輪分別排列在底架上的相對兩側,這些輸送滾輪形成上述之輸送面以承靠並輸送物件。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各三維校正單元包括一第一氣壓缸、一第一承載座以及一第一轉軸。第一承載座具有上述之第一底面與第一側面。第一轉軸連接在第一氣壓缸與第一承載座之間,以使第一承載座自由地相對於第一氣壓缸旋轉。當物件位在三維校正單元之間時,第一氣壓缸驅動第一承載座將物件舉起,以使物件藉由重力抵壓第一底面上的萬向滾珠,並經由第一轉軸帶動第一側面上的萬向滾珠抵靠物件。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各三維校正單元更包括一第一配重件以及一第一平台。第一配重件配置在第一承載座上且背對第一側面的萬向滾珠。第一轉軸實質上連接在第一平台與第一承載座之間。當物件未抵壓第一底面時,第一配重件抵靠在第一平台的一第一限位面上,以使各第一底面相對於第一限位面的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45度。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各三維校正單元更包括一第一緩衝件,其連接在第一平台與第一承載座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更包括一二維校正單元,配置在輸送單元遠離三維校正單元的另一側。二維校正單元具有彼此相互垂直的一第二底面與一第二側面,且第二底面與第二側面各設置一萬向滾珠。當物件移至三維校正單元與二維校正單元之間時,物件承靠在第一底面上與第二底面上的萬向滾珠,並藉由物件之重力驅動第一側面上與第二側面上的萬向滾珠抵靠物件,以使物件被夾持在三維校正單元與二維校正單元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二維校正單元包括一第二氣壓缸、一第二承載座以及一第二轉軸。第二承載座具有上述之第二底面與第二側面。第二轉軸連接在第二氣壓缸與第二承載座之間,以使第二承載座自由地相對於第二氣壓缸旋轉。第二氣壓缸驅動第二承載座將物件舉起,以使物件藉由重力抵壓第二底面上的萬向滾珠,並帶動第二側面上的萬向滾珠抵靠物件。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二維校正單元更包括一第二配重件以及一第二平台。第二配重件配置在第二承載座上且背對第二側面的萬向滾珠。第二轉軸實質上連接在第二平台與第二承載座之間。當物件未抵壓第二底面時,第二配重件抵靠在第二平台的一第二限位面上,以使各第二底面相對於第二限位面的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45度。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二維校正單元更包括一第二緩衝件,連接在第二平台與第二承載座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二維校正單元實質上抵靠在物件的相鄰兩表面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三維校正單元實質上抵靠在物件的相鄰三表面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至少兩個三維校正單元包括四個三維校正單元,分別配置在輸送單元的相對四個角落。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輸送單元具有一輸送面,物件適於承靠在輸送面上。當物件移動至三維校正單元與二維校正單元之間時,三維校正單元與二維校正單元將物件舉起至輸送面上方。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輸送裝置藉由三維校正單元或三維校正單元與二維校正單元相互搭配,而使物件被校正單元頂升於輸送面上的同時,亦利用物件本身的重力進一步地驅動校正單元在側壁上的萬向滾珠抵靠在物件上,以使物件被夾持在這些校正單元之間。此舉讓輸送單元藉由較少的構件而得以對物件同時進行位置校正與頂升的動作,因此使輸送裝置具有較少輸送時間但有較佳的輸送效率。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輸送裝置的示意圖。圖1B是圖1A的輸送裝置的俯視圖。圖2A是圖1的輸送裝置傳送物件時的示意圖。圖2B是圖2A的輸送裝置與物件的俯視圖。請同時參考圖1A至圖2B,在本實施例中,輸送裝置100可包括一輸送單元110、兩個三維校正單元120以及一個二維校正單元130。輸送單元110可包括一底架112與多個輸送滾輪114,其中輸送滾輪114分別排列在底架112上的相對兩側,以形成一輸送面P1,其用以承載並傳送一物件200。物件200可為卡匣、運輸箱、包裝箱或任何被輸送的單元。
圖3A至圖3C繪示圖1A至圖2B中三維校正單元及其頂升物件時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A、圖1B與圖3A至圖3C,在本實施例中,三維校正單元120配置在輸送單元110的相對兩側。各三維校正單元120可包括一第一氣壓缸122、一第一承載座124以及一第一轉軸126。第一承載座124可具有彼此相互垂直的一第一底面124a與兩個第一側面124b,且第一底面124a與這些第一側面124b上各設置一萬向滾珠140。第一轉軸126可連接在第一氣壓缸122與第一承載座124之間,而使第一承載座124能沿著第一轉軸126自由地相對於第一氣壓缸122旋轉。
圖4A至圖4C繪示圖1A至圖2B中二維校正單元及其頂升物件時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A、圖1B與圖4A至圖4C,二維校正單元130配置在輸送單元110遠離上述三維校正單元120的另一側。各二維校正單元130可包括一第二氣壓缸132、一第二承載座134以及一第二轉軸136。第二承載座134可具有彼此相互垂直的一第二底面134a與一第二側面134b,且第二底面134a與第二側面134b上各設置一萬向滾珠140。第二轉軸136連接在第二氣壓缸132與第二承載座134之間,以使第二承載座134沿著第二轉軸136自由地相對於第二氣壓缸132旋轉。另,在本實施例中,設置以兩組二維校正單元130以增加其與物件200之間的接觸面積,以使其有足夠的夾持力以夾持物件200。惟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可依實際需求調整其數目。
請再參考圖1A、圖2A、圖2B、圖3C與圖4C,當物件200被輸送滾輪114傳送至三維校正單元120與二維校正單元130之間時,輸送裝置100的一控制單元150會控制三維校正單元120與二維校正單元130的氣壓缸122、132的上升。控制單元150可利用氣壓缸122、132使三維校正單元120與二維校正單元130同時上升頂升物件200 至輸送面P1之上,使物件200脫離輸送面P1的支撐,物件200承靠在第一底面124a與第二底面134a上的萬向滾珠140,再藉由物件200之重力驅動第一側面124b與第二側面134b上的萬向滾珠抵靠物件200,以使物件200被夾持在三維校正單元120與二維校正單元130之間。另外,控制單元150可連接至一感應器(圖中未示),當物件200被輸送滾輪114傳送至三維校正單元120與二維校正單元130之間時,感應器會感應到物件200而使控制單元150開始作動。
詳細而言,物件200會先承靠在第一底面124a與第二底面134a上的萬向滾珠140。當校正單元120、130上升時,由於第一轉軸126與第二轉軸136皆屬於可自由旋轉之轉軸,因此物件200承靠在第一底面124a與第二底面134a上時,第一側面124b與第二側面134b便會被帶動而使其上的萬向滾珠140抵靠在物件200上,其中二維校正單元130實質上抵靠在物件200的相鄰兩表面(在本實施例為物件200的底面與其中一側面)上,而三維校正單元120實質上抵靠在物件的相鄰三表面(在本實施例為物件200的底面及與其相鄰的兩側面)上。
如此一來,當物件200被校正單元120、130頂升的同時,校正單元120、130除藉由底面124a、134a承靠物件200之外,二維校正單元130的第二側面134b提供給物件的一側向力F1,與兩個三維校正單元120的第一側面124b提供給物件200的一對方向相反的側向力F2至F5,其中側向力F1與F3、F4方向相反,側向力F2與F5方向相反,因而侷限了物件200的自由度。換句話說,經由此舉便使得物件200被夾持在三維校正單元120與二維校正單元130之間,以使物件200藉由頂升的動作而被校正單元120、130夾持以進行位置校正。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抵靠在物件200上的皆是設置在校正單元120、130的萬向滾珠140,藉由其能夠自由滾動的特性,而使物件200無論在輸送面P1的橫向或縱向上能保持調整的自由度,可達成雙軸向的定位,以替代習知裝置僅能以單軸向定位之功能。另外,亦能有效解決習知頂升滾輪與物件之間因摩擦而產生粉塵或顆粒的困擾。
此外,請再參考圖3B及圖3C,由於三維校正單元120在其第一氣壓缸122未頂升時的位置實質上是在輸送面P1的下方,為了讓三維校正單元120在頂升時能順利地抵靠在物件200上,因此各個三維校正單元120更可包括一第一配重件121與一第一平台123。第一配重件121可配置在第一承載座124上且背對第一側面124b的萬向滾珠140,第一轉軸126實質上連接在第一平台123與第一承載座124之間。當物件200尚未抵壓第一底面124a時,第一配重件121藉由其重量所提供給第一轉軸126的力矩,而使第一承載座124朝向第一配重件121的方向旋轉,進而使第一配重件121抵靠在第一平台123的一第一限位面123a上。再者,藉由調整第一配重件121的外型輪廓及尺寸,而使第一底面124a相對於第一限位面123a的夾角T1大於0度且小於45度,且在本實施例中,夾角T1的較佳值為30度。如此,尚未頂升前的三維校正單元120便可藉由第一配重件121而處於適合抵靠物件的狀態,以避免三維校正單元120與物件200之間可能產生的干涉而無法抵靠物件200的情形發生。
同樣地,各個二維校正單元130亦包括一第二配重件131與一第二平台133。在此,第二配重件131與第二平台133類似於三維校正單元120的第一配重件121與第一平台123,其對二維校正單元130所產生的效果與上述三維校正單元120之實施例相同,在此便不再贅述。由此可知,在本實施例中,校正單元120、130藉由配重件121、131的設置以避免物件200尚未移至校正單元120、130時,兩者之間可能發生的干涉情形。再者,一旦物件200藉由校正單元120、130而頂升時,物件200的重量大於配重件121、131的重量而使校正單元120、130位在側向的滾珠140能因而抵靠於物件200而達到夾持物件200以對其限位的目的。
此外,三維校正單元120更可包括一第一緩衝件125,且二維校正單元130更可包括一第二緩衝件135,第一緩衝件125連接在第一平台123與第一承載座124之間,第二緩衝件135連接在第二平台133與第二承載座134之間。在此,緩衝件125、135作為承載座124、134與平台123、133之間的緩衝結構,以當物件200承靠在承載座124、134上時,避免物件200的重量直接驅使承載座124、134旋轉,進而使側面的滾珠140直接撞擊至物件200而造成損傷。
基於上述,本發明之輸送裝置藉由三維校正單元120與二維校正單元130的搭配,而讓輸送裝置100在頂升物件200的同時亦能對物件200完成位置校正的動作。惟本發明並未限制二維校正單元130與三維校正單元120在輸送單元110上的配置方式。圖5至圖7分別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輸送裝置輸送物件時的俯視圖。請先參考圖5,在本實施例中,輸送裝置300包括輸送單元110與四個三維校正裝置120,其中此四個三維校正裝置120位於輸送單元110的相對的四個角落。當物件200移至欲頂升之位置時,此四個三維校正裝置120從物件200的相鄰四個角落上升以承靠並夾持物件200。
請參考圖6,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輸送裝置400僅包括輸送單元100與配置在其對角側的兩個三維校正單元120,其利用三維校正單元120抵靠在物件200的對角上而產生承靠與侷限物件200自由度的效果。
請參考圖7,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是,輸送裝置500包括輸送單元110,配置在輸送單元一角落的一三維校正單元120與配置在相對於該角落的兩個二維校正單元130。與上述實施例相同,在此藉由二維校正單元130所提供之側向力和三維校正單元120所提供之對應的側向力,而將物件200定位,以藉此完成位置校正的目的。
基於上述,任何能將物件200侷限在正確位置上,亦即利用上述三角定位的方式而完成物件200的位置校正與頂升動作者,無論其僅以三維校正單元120或是以三維校正單元120與二維校正單元130進行相互搭配,皆可適用於本發明。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輸送裝置藉由三維校正單元或三維校正單元與二維校正單元相互搭配,而使物件被校正單元頂升於輸送面上的同時,亦利用物件本身的重力進一步地驅動校正單元在側壁上的萬向滾珠抵靠在物件上,以使物件被夾持在這些校正單元之間。此舉讓輸送單元藉由較少的構件而得以對物件同時進行位置校正與頂升的動作,因此使輸送裝置具有較少輸送時間但有較佳的輸送效率。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300、400、500、600...輸送裝置
110、610...輸送單元
112...底架
114...輸送滾輪
120...三維校正單元
121...第一配重件
122...第一氣壓缸
123...第一平台
123a...第一限位面
124...第一承載座
124a...第一底面
124b...第一側面
125...第一緩衝件
126...第一轉軸
130...二維校正單元
131...第二配重件
132...第二氣壓缸
133...第二平台
134...第二承載座
134a...第二底面
134b...第二側面
135...第二緩衝件
136...第二轉軸
140...萬向滾珠
150...控制單元
200...物件
620...校正單元
630...頂升單元
632...輸送滾輪
D1...輸送方向
D2、D3...校正方向
F1~F5...側向力
P1...輸送面
圖1A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輸送裝置的示意圖。
圖1B是圖1A的輸送裝置的俯視圖。
圖2A是圖1的輸送裝置傳送物件時的示意圖。
圖2B是圖2A的輸送裝置與物件的俯視圖。
圖3A至圖3C繪示圖1A至圖2B中三維校正單元及其頂升物件時的示意圖。
圖4A至圖4C繪示圖1A至圖2B中二維校正單元及其頂升物件時的示意圖。
圖5至圖7分別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輸送裝置輸送物件時的俯視圖。
圖8A是習知一種輸送裝置的側視圖。
圖8B是圖8A的輸送裝置的俯視圖。
100...輸送裝置
110...輸送單元
112...底架
114...輸送滾輪
120...三維校正單元
130...二維校正單元
150...控制單元
P1...輸送面

Claims (23)

  1. 一種輸送裝置,用以輸送一物件,該輸送裝置包括:一輸送單元;以及至少兩個三維校正單元,配置在該輸送單元的相對兩側,各該三維校正單元具有彼此相互垂直的一第一底面與兩個第一側面,且該第一底面與該些第一側面各設置一萬向滾珠,其中當該物件移至該些三維校正單元之間時,該物件承靠在該些第一底面上的該些萬向滾珠,並藉由該物件之重力驅動該些第一側面上的該些萬向滾珠抵靠該物件,以使該物件被夾持在該些三維校正單元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該輸送單元具有一輸送面,該物件適於承靠在該輸送面上,當該物件移動至該些三維校正單元之間時,該些三維校正單元將該物件舉起至該輸送面上方。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該輸送單元包括:一底架;以及多個輸送滾輪,分別排列在該底架上的相對兩側,該些輸送滾輪形成該輸送面以承靠並輸送該物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各該三維校正單元包括:一第一氣壓缸;一第一承載座,具有該第一底面與該些第一側面;以及一第一轉軸,連接在該第一氣壓缸與該第一承載座之間,以使該第一承載座自由地相對於該第一氣壓缸旋轉,當該物件位在該些三維校正單元之間時,該些第一氣壓缸驅動該些第一承載座將該物件舉起,以使該物件藉由重力抵壓該些第一底面上的該些萬向滾珠,並經由該第一轉軸帶動該些第一側面上的該些萬向滾珠抵靠該物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各該三維校正單元更包括:一第一配重件,配置在該第一承載座上且背對該些第一側面的該些萬向滾珠;以及一第一平台,該第一轉軸實質上連接在該第一平台與該第一承載座之間,當該物件未抵壓該第一底面時,該第一配重件抵靠在該第一平台的一第一限位面上,以使各該第一底面相對於該第一限位面的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45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各該三維校正單元更包括:一第一緩衝件,連接在該第一平台與該第一承載座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輸送裝置,更包括:一二維校正單元,配置在該輸送單元遠離該些三維校正單元的另一側,該二維校正單元具有彼此相互垂直的一第二底面與一第二側面,且該第二底面與該第二側面各設置一萬向滾珠,其中當該物件移至該些三維校正單元與該二維校正單元之間時,該物件承靠在該些第一底面上與該第二底面上的該些萬向滾珠,並藉由該物件之重力驅動該些第一側面上與該第二側面上的該些萬向滾珠抵靠該物件,以使該物件被夾持在該些三維校正單元與該二維校正單元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該二維校正單元包括:一第二氣壓缸;一第二承載座,具有該第二底面與該第二側面;以及一第二轉軸,連接在該第二氣壓缸與該第二承載座之間,以使該第二承載座自由地相對於該第二氣壓缸旋轉,該第二氣壓缸驅動該第二承載座將該物件舉起,以使該物件藉由重力抵壓該第二底面上的該萬向滾珠,並帶動該第二側面上的該萬向滾珠抵靠該物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各該二維校正單元更包括:一第二配重件,配置在該第二承載座上且背對該第二側面的該萬向滾珠;以及一第二平台,該第二轉軸實質上連接在該第二平台與該第二承載座之間,當該物件未抵壓該第二底面時,該第二配重件抵靠在該第二平台的一第二限位面上,以使各該第二底面相對於該第二限位面的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45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該二維校正單元更包括:一第二緩衝件,連接在該第二平台與該第二承載座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該二維校正單元實質上抵靠在該物件的相鄰兩表面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各該三維校正單元實質上抵靠在該物件的相鄰三表面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該至少兩個三維校正單元包括四個三維校正單元,分別配置在該輸送單元的相對四個角落。
  14. 一種輸送裝置,用以輸送一物件,該輸送裝置包括:一輸送單元;至少一三維校正單元,具有彼此相互垂直的一第一底面與兩個第一側面,且該第一底面與該些第一側面各設置一萬向滾珠;以及至少兩個二維校正單元,配置在該輸送單元的相鄰兩側,且該三維校正單元位在該輸送單元遠離該些二維校正單元處,各該二維校正單元具有彼此相互垂直的一第二底面與一第二側面,且該第二底面與該第二側面各設置一萬向滾珠,其中當該物件移至該三維校正單元與該些二維校正單元之間時,該物件承靠在該第一底面上與該些第二底面上的該些萬向滾珠,並藉由該物件之重力驅動該些第一側面上與該些第二側面上的該些萬向滾珠抵靠該物件,以使該物件被夾持在該三維校正單元與該些二維校正單元之間。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該輸送單元具有一輸送面,該物件適於承靠在該輸送面上,當該物件移動至該三維校正單元與該些二維校正單元之間時,該三維校正單元與該些二維校正單元將該物件舉起至該輸送面上方。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該輸送單元包括:一底架;以及多個輸送滾輪,分別排列在該底架上的相對兩側,該些輸送滾輪形成該輸送面以承靠並輸送該物件。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該三維校正單元包括:一第一氣壓缸;一第一承載座,具有該第一底面與該些第一側面;一第一轉軸,連接在該第一氣壓缸與該第一承載座之間,以使該第一承載座自由地相對於該第一氣壓缸旋轉,該第一氣壓缸驅動該些第一承載座將該物件舉起,以使該物件藉由重力抵壓該第一底面上的該萬向滾珠,並經由該第一轉軸帶動該些第一側面上的該些萬向滾珠抵靠該物件。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該三維校正單元更包括:一第一配重件,配置在該第一承載座上且背對該些第一側面的該些萬向滾珠;以及一第一平台,該第一轉軸實質上連接在該第一平台與該第一承載座之間,當該物件未抵壓該第一底面時,該第一配重件抵靠在該第一平台的一第一限位面上,以使該第一底面相對於該第一限位面的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45度。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該三維校正單元更包括:一第一緩衝件,連接在該第一平台與該第一承載座之間。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各該二維校正單元包括:一第二氣壓缸;一第二承載座,具有該第二底面與該第二側面;一第二轉軸,連接在該第二氣壓缸與該第二承載座之間,以使該第二承載座自由地相對於該第二氣壓缸旋轉,該些第二氣壓缸驅動該些第二承載座將該物件舉起,以使該物件藉由重力抵壓該些第二底面上的該些萬向滾珠,並帶動該些第二側面上的該些萬向滾珠抵靠該物件。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各該二維校正單元更包括:一第二配重件,配置在該第二承載座上且背對該第二側面的該萬向滾珠;以及一第二平台,該第二轉軸實質上連接在該第二平台與該第二承載座之間,當該物件未抵壓該第二底面時,該第二配重件抵靠在該第二平台的一第二限位面上,以使該第二底面相對於該第二限位面的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45度。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各該二維校正單元更包括:一第二緩衝件,連接在該第二平台與該第二承載座之間。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各該二維校正單元實質上抵靠在該物件的相鄰兩表面上,且該三維校正單元實質上抵靠在該物件的相鄰三表面上。
TW99135999A 2010-10-21 2010-10-21 輸送裝置 TWI4068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35999A TWI406801B (zh) 2010-10-21 2010-10-21 輸送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35999A TWI406801B (zh) 2010-10-21 2010-10-21 輸送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7246A TW201217246A (en) 2012-05-01
TWI406801B true TWI406801B (zh) 2013-09-01

Family

ID=46552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35999A TWI406801B (zh) 2010-10-21 2010-10-21 輸送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0680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14939A1 (en) * 1995-03-17 1998-01-07 The Boeing Company Self locating device for fixturing very large objects
US6729098B1 (en) * 2002-07-23 2004-05-04 James F. Brennan, Jr. Adjustable height corner fitting
US20050193950A1 (en) * 2004-03-02 2005-09-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upporting module and alignment apparatus for a substrate
CN101770182A (zh) * 2010-01-22 2010-07-07 天津大学 三自由度柔性精密定位工作台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14939A1 (en) * 1995-03-17 1998-01-07 The Boeing Company Self locating device for fixturing very large objects
US6729098B1 (en) * 2002-07-23 2004-05-04 James F. Brennan, Jr. Adjustable height corner fitting
US20050193950A1 (en) * 2004-03-02 2005-09-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upporting module and alignment apparatus for a substrate
CN101770182A (zh) * 2010-01-22 2010-07-07 天津大学 三自由度柔性精密定位工作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7246A (en) 2012-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93378B2 (en) Transfer apparatus and article taking-out method
JP5311277B2 (ja) 板状ワークの移送設備および移送方法
JP4641859B2 (ja) ガラス板収納用箱状容器の位置調整装置
US1105918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from a universal surface to an ultimate package
JP6325398B2 (ja) 荷役装置及び把持装置
KR102163333B1 (ko) 적층시트 이송장치
JP2018043853A (ja) 搬送装置および搬送方法
CN109417044A (zh) 搬运系统
CN101512747B (zh) 基板运送装置以及基板运送方法
TW201833688A (zh) 基板傳輸裝置及方法
CN102009840B (zh) 输送装置
TWI406801B (zh) 輸送裝置
JP2010013230A (ja) パレット載せ換え装置及びパレット載せ換え方法
JP2005263359A (ja) 搬送装置
TW202017830A (zh) 雙軌翻板機台
TW201336761A (zh) 直接傳動式平板運送裝置
JP4216029B2 (ja) 薄板搬送装置
CN110758959B (zh) 轴类产品立体仓储系统
KR101489271B1 (ko) 물류운반장치
JP6331883B2 (ja) 板状物搬送装置
TWI829790B (zh) 物品搬送設備
JP2012218858A (ja) 搬送用パレ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搬送装置
JP2012106845A (ja) パレット位置矯正装置
JP3164958U6 (ja) 段ボール支持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JP3164958U (ja) 段ボール支持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