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8321B - 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 - Google Patents

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8321B
TWI398321B TW98131923A TW98131923A TWI398321B TW I398321 B TWI398321 B TW I398321B TW 98131923 A TW98131923 A TW 98131923A TW 98131923 A TW98131923 A TW 98131923A TW I398321 B TWI398321 B TW I39832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bevel gear
gear
shaft
sea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31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1105A (en
Inventor
Chen Shaung Tsai
Hao Yi Hu
Original Assignee
Hiwin Te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win Tech Corp filed Critical Hiwin Tech Corp
Priority to TW98131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9832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11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11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8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8321B/zh

Link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
本發明是一種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其是與傳動裝置有關。
磨床,在許多加工場合中是經常被使用的工具機,而習知磨床工作頭的帶動方式如第1圖所示,是由一馬達10藉由一皮帶11驅動一驅動輪12,這樣的驅動方式雖然可以將動力傳達至該驅動輪12,但該皮帶11是套設於該馬達10及該驅動輪12凸伸出的心軸上,因此該皮帶11是位於該馬達10及該驅動輪12的側邊,如此會使得該工作頭的體積增加,占用了較大的空間,可能會無法適用於特定的工作場合中,且為了使該皮帶11能確定地帶動該馬達10及該驅動輪12,因此會再設置一惰輪13,如第2圖所示,藉由該惰輪13微壓皮帶11,使該皮帶11可確定地帶動該馬達10及該驅動輪12,並能避免皮帶11打滑,然而藉由皮帶11的驅動方式,經過長時間的運轉之後,該皮帶11可能會產生鬆弛或斷裂的狀況,以致於工作的穩定度降低,實有待改善。
本發明目的在提供一種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其體積小使適用工作場所的自由度提高,且藉由齒輪的嚙合傳遞動力,更減少鬆脫或損壞的機率,提高工作的穩定性。
為達前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包含:一驅動馬達,凸設一接軸,該接軸的延伸方向定義為軸向,而垂直軸向定義為徑向;一第一傘齒輪,與該接軸連接並連動,該第一傘齒輪與該接軸以軸向為旋轉軸心旋轉;一頭座,沿軸向開設一通過孔,並形成一頂心穿出口,該驅動馬達及該第一傘齒輪容置於該頭座的通過孔內,且該通過孔內再設置一隔面;一第二傘齒輪垂直該第一傘齒輪設置,該第二傘齒輪與該第一傘齒輪嚙合,且該第二傘齒輪以徑向為旋轉軸心旋轉;以及一第三傘齒輪,與該第二傘齒輪嚙合,並以軸向為旋轉中心旋轉。
藉由該第二傘齒輪將第一傘齒輪的動力軸向傳遞至該第三傘齒輪,使驅動馬達的動力軸向傳遞,減少側向擴張的體積,使該工作頭適用的工作場所自由度提高,且藉由齒輪與齒輪的嚙合,更能減少鬆脫或磨損損壞的機率,相對地也就能提高工作的穩定性。
為使貴審查委員對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能夠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以下茲請配合【圖式簡單說明】詳述如后:
本發明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的較佳實施例如第3至5圖所示,包含:一驅動馬達20,凸設一接軸21,該接軸21的延伸方向定義為軸向X,垂直軸向X定義為徑向Y;一第一傘齒輪30,與該接軸21之間套接一第一齒輪軸承組31,該第一齒輪軸承組31支撐該第一傘齒輪30並提供該第一傘齒輪30轉動的媒介,並使該第一傘齒輪30與該驅動馬達20的接軸21連動,且該第一傘齒輪30具有複數棘齒32,該第一傘齒輪30與該接軸21以軸向X為旋轉軸心旋轉;一頭座40,沿軸向貫通開設一通過孔41,並形成一馬達穿入口411及一頂心穿出口412,該驅動馬達20及該第一傘齒輪30由該頭座40的馬達穿入口411伸入該頭座40內,且該頭座40沿徑向Y再開設一開孔42,該通過孔41內再設置一隔面43,且該頭座40更包含一頭座側板44,該頭座側板44配合該頭座40的頂心穿出口412設置,該頭座側板44鎖設於該頭座40並覆蓋於該頂心穿出口412,而該頭座側板44具有一通孔441;一中介齒輪組50,包含一第二傘齒輪51、一第二齒輪軸52、一頭座蓋53以及一齒輪蓋54,該第二傘齒輪51垂直該第一傘齒輪30設置,且該第二傘齒輪51周緣具有複數棘齒511,該第二傘齒輪51的棘齒511與該第一傘齒輪30的棘齒32嚙合並能連動,而該第二傘齒輪51以徑向Y為旋轉軸心旋轉,且該第二傘齒輪51是套設該第二齒輪軸52後再連接於該齒輪蓋54上,該頭座蓋53則覆蓋並鎖設於該頭座40的開孔42,而該齒輪蓋54鎖設於該頭座蓋53;一頂心組60,包含一頂心座61及一頂心62,該頂心座61兩側分別沿軸向X凸伸出一凸軸611,該頂心座61鎖設定位於該頭座40的隔面43,而該頂心座61兩側的凸軸611則伸出於該頭座40的隔面43兩側,該頂心62插置定位於該頂心座61遠離該第一傘齒輪30的凸軸611上;一第三齒輪驅動組70,包含一第三傘齒輪71、一軸殼72以及一第三齒輪軸承組73,該第三傘齒輪71周緣具有複數棘齒711,該第三傘齒輪71套設於該頂心座61遠離該第一傘齒輪30的凸軸611上,而該軸殼72套設該第三齒輪軸承組73後再穿設於該第三傘齒輪71形成連接,則該頂心座61的凸軸611提供該第三傘齒輪71支撐,而該第三齒輪軸承組73則提供該第三傘齒輪71轉動的媒介,該第三傘齒輪71以軸向X為旋轉中心相鄰該第二傘齒輪51設置,並使該第三傘齒輪71與該第二傘齒輪51的棘齒711、511嚙合,且該第三傘齒輪71與該第二傘齒輪51連動,而該軸殼72鎖設定位於該第三傘齒輪71上,且該軸殼72由該頭座40的頭座側板44之通孔441穿出;一遷轉盤80,鎖設定位於該軸殼72上,且該遷轉盤80上設置一遷轉件81,該遷轉件81與該遷轉盤80連動,而該遷轉盤80則與該軸殼72連動;以及一頂心座蓋90,穿套該頂心62並鎖設於該頂心座61遠離該第一傘齒輪30的凸軸611端面上。
以上為本發明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的結構關係,該工作頭是供以組設於磨床上進行工件的加工,磨床上還會設置一固定的頂心座,而工件則會被夾持頂抵於該頂心座及該工作頭的頂心62之間,而該遷轉盤80上的遷轉件81則能帶動工件旋轉,當要進行工作時,該驅動馬達20帶動該接軸21旋轉,則定位於該接軸21上的第一傘齒輪30與該接軸21連動旋轉,與該第一傘齒輪30嚙合的第二傘齒輪51受該第一傘齒輪30連動而旋轉,該第二傘齒輪51再驅動相互嚙合的第三傘齒輪71連動旋轉,而該第三傘齒輪71再連動鎖設於該第三傘齒輪71上的軸殼72旋轉,於是鎖設於該軸殼72上的遷轉盤80跟隨旋轉,而遷轉盤80上的遷轉件81也就能帶動工件旋轉,進行工作。
由上述可知,該驅動馬達20沿軸向X驅動該第一傘齒輪30,該第一傘齒輪30經過徑向Y設置的第二傘齒輪51驅動軸向X的第三傘齒輪71,該第三傘齒輪71再將動力軸向X輸出至該遷轉盤80,藉由該第二傘齒輪51的中介將動力由軸向X輸出,因此該工作頭不需再向兩側擴張設置皮帶或惰輪,如此就可減少該工作頭的體積,使該工作頭適用場所的自由度更高,且藉由齒輪與齒輪間的嚙合傳動,也能夠避免鬆脫或磨損斷裂的狀況發生,不僅能使該工作頭的動力輸出更加穩定,更能延長該工作頭的使用壽命。
《習知》
10...馬達
11...皮帶
12...驅動輪
13...惰輪
《本發明》
20...驅動馬達
21...接軸
30...第一傘齒輪
31...第一齒輪軸承組
32...棘齒
40...頭座
41...通過孔
411...馬達穿入口
412...頂心穿出口
42...開孔
43...隔面
44...頭座側板
441...通孔
50...中介齒輪組
51...第二傘齒輪
511...棘齒
52‧‧‧第二齒輪軸
53‧‧‧頭座蓋
54‧‧‧齒輪蓋
60‧‧‧頂心組
61‧‧‧頂心座
611‧‧‧凸軸
62‧‧‧頂心
70‧‧‧第三齒輪驅動組
71‧‧‧第三傘齒輪
711‧‧‧棘齒
72‧‧‧軸殼
73‧‧‧第三齒輪軸承組
80‧‧‧遷轉盤
81‧‧‧遷轉件
90‧‧‧頂心座蓋
X‧‧‧軸向
Y‧‧‧徑向
第1圖 為習知傳動裝置的示意圖。
第2圖 為另一種習知傳動裝置的示意圖。
第3圖 為本發明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的分解示意圖。
第4圖 為本發明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的組合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5圖 為本發明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未顯示頭座的立體示意圖。
第6圖 為本發明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的剖視平面示意圖。
20...驅動馬達
21...接軸
30...第一傘齒輪
31...第一齒輪軸承組
32...棘齒
40...頭座
41...通過孔
411...馬達穿入口
412...頂心穿出口
42...開孔
43...隔面
44...頭座側板
441...通孔
50...中介齒輪組
51...第二傘齒輪
511...棘齒
52...第二齒輪軸
53...頭座蓋
54...齒輪蓋
60...頂心組
61...頂心座
611...凸軸
62...頂心
70...第三齒輪驅動組
71...第三傘齒輪
711...棘齒
72...軸殼
73...第三齒輪軸承組
80...遷轉盤
81...遷轉件
90...頂心座蓋
X...軸向
Y...徑向

Claims (9)

  1. 一種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包含:一驅動馬達,凸設一接軸,該接軸的延伸方向定義為軸向,而垂直軸向定義為徑向;一第一傘齒輪,與該驅動馬達的接軸連接並連動,該第一傘齒輪與該接軸以軸向為旋轉軸心旋轉;一頭座,沿軸向開設一通過孔,並形成一頂心穿出口,該驅動馬達及該第一傘齒輪容置於該頭座的通過孔內,且該通過孔內再設置一隔面;一第二傘齒輪,垂直該第一傘齒輪設置,該第二傘齒輪與該第一傘齒輪嚙合,且該第二傘齒輪以徑向為旋轉軸心旋轉;以及一第三傘齒輪,與該第二傘齒輪嚙合,並以軸向為旋轉中心旋轉;以及一頂心組,該頂心組包含一頂心座及一頂心,該頂心座鎖設定位於該頭座的隔面,且該頂心座具有一凸軸,該凸軸沿軸向延伸,而該頂心插置定位於該頂心座的凸軸上並由該頭座的頂心穿出口穿出;而該第三傘齒輪套設於該凸軸上與該第二齒輪嚙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磨床工作頭動力直傳機構,其中,該第一傘齒輪與該驅動馬達的接軸之間套設一第一齒輪軸承組。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其中,該頭座的通過孔貫穿該頭座並更包含一馬達穿入口,該驅動馬達由該馬達穿入口容置入該頭座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其中,更包含一第二齒輪軸、一頭座蓋以及一齒輪蓋,且該頭座沿徑向再開設一開孔,該第二傘齒輪由該開孔穿入該頭座內,且該第二傘齒輪套設該第二齒輪軸後再連接於該齒輪蓋上,該頭座蓋則覆蓋並鎖設於該頭座的開孔,而該齒輪蓋鎖設於該頭座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其中,該頭座更包含一頭座側板,該頭座側板配合該頭座的頂心穿出口設置,該頭座側板覆蓋於該頂心穿出口並鎖設於該頭座上,且該頭座側板具有一通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其中,更包含一頂心座蓋,而該頂心座蓋穿套該頂心,並鎖設於該頂心座遠離該第一傘齒輪的凸軸端面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其中,更包含一遷轉盤,該遷轉盤與該第三傘齒輪連接並連動,且該遷轉盤上設置一遷轉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其中,該第三傘齒輪與該遷轉盤之間更連接一軸殼,且該軸殼由該頭座的頭座側板之通孔穿出,而該遷轉盤鎖 設定位於該軸殼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磨床工作頭動力直傳機構,其中,該軸殼套設一第三齒輪軸承組後再穿設於該第三傘齒輪形成連接。
TW98131923A 2009-09-22 2009-09-22 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 TWI3983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31923A TWI398321B (zh) 2009-09-22 2009-09-22 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31923A TWI398321B (zh) 2009-09-22 2009-09-22 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1105A TW201111105A (en) 2011-04-01
TWI398321B true TWI398321B (zh) 2013-06-11

Family

ID=44908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31923A TWI398321B (zh) 2009-09-22 2009-09-22 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983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3927A (zh) * 2022-01-13 2022-05-13 云南滇东雨汪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采煤机安装用支架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22361A (en) * 1970-07-16 1973-03-27 Gambin Sa Sa Universal milling spindle-carrying unit
JP2005118934A (ja) * 2003-10-16 2005-05-12 Waida Seisakusho:Kk 研削装置用工作物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22361A (en) * 1970-07-16 1973-03-27 Gambin Sa Sa Universal milling spindle-carrying unit
JP2005118934A (ja) * 2003-10-16 2005-05-12 Waida Seisakusho:Kk 研削装置用工作物駆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1105A (en) 201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02201U (zh) 动力工具
US20050271488A1 (en) Machine tool for working ring-shaped workpieces
CN206811738U (zh) 一种多功能五轴机床四面打磨头
TWI398321B (zh) 動力直傳式磨床工作頭
CN219866099U (zh) 一种电动工具双向旋转传动机构及电动工具
CN115338778A (zh) 一种具有双向旋转功能的机构和双向打磨机
CN111421436A (zh) 一种磨机
CN209551312U (zh) 一种旋叶式压缩机叶片的双面磨削结构
CN210756831U (zh) 一种双面配合调速传动磨床
CN210024818U (zh) 一种多方位抛光装置
CN216504267U (zh) 一种抛光机
CN209774345U (zh) 双驱动式去毛刺盘刷
CN209743539U (zh) 一种中空旋转平台的减速机构
CN220145630U (zh) 一种抛磨机抛磨头装置
CN210550433U (zh) 水钻磨抛机的平转驱动机构
CN212351526U (zh) 一种磨机
CN212886413U (zh) Ac五轴
TWI753677B (zh) 具有直結式減速傳動機構之研磨設備及其直結式減速傳動機構
CN209587056U (zh) 一种大扭矩平铣床主轴齿轮箱
CN217301465U (zh) 两用型电动工具的切换结构
CN214186286U (zh) 一种坡口机减速进给机构
CN213393380U (zh) 凸轮式中空旋转平台
CN217728147U (zh) 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的石墨转子双端面打磨装置
CN218639511U (zh) 冲击工具及电动工具
CN220498507U (zh) 一种动力头转台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