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7292B - 用於鏈路適配之隱式信號發送 - Google Patents

用於鏈路適配之隱式信號發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7292B
TWI397292B TW095133398A TW95133398A TWI397292B TW I397292 B TWI397292 B TW I397292B TW 095133398 A TW095133398 A TW 095133398A TW 95133398 A TW95133398 A TW 95133398A TW I397292 B TWI397292 B TW I3972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transmission duration
link rate
message
designa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33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21760A (en
Inventor
Peter Larsson
Original Assignee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iled Critical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ication of TW200721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21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72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729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32Without explicit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用於鏈路適配之隱式信號發送
本發明大體而言係關於無線通信網路,且更明確地說,係關於支援該等網路中之鏈路適配之問題。
在有線通信中,傳輸媒體之條件一般不會改變。然而,在無線通信中,通信媒體之條件,意即通信通道之條件,可隨時間以及空間而顯著變化。
鏈路適配允許用於通信之傳輸參數適合鏈路之通道條件以便最佳地利用通信通道之潛力,通常提供高資料傳送率以及低位元錯誤率。
舉例而言,在對下行鏈路利用鏈路適配之諸如蜂巢式系統或等效系統之無線通信系統中,由存取點用來與行動終端機通信之調變及編碼方案及/或其他信號及協定參數可改變,且其通常根據下行鏈路通道品質予以選擇。因此,在行動終端機處量測通道品質且通常在鏈路模式欄位中將對應之鏈路模式信號發送至存取點,存取點根據經信號發送之鏈路模式來適配調變及編碼方案。此意謂,可按通道條件最佳化調變及編碼方案,從而導致下行鏈路通道通量之相當改良。
然而,存在諸如IEEE 802.11標準組之許多無線通信標準,其不具有用於鏈路適配之任何顯式信號發送機制。
舉例而言,IEEE 802.1l表示由IEEE LAN/MAN標準委員會(IEEE 802)工作組研發之一組無線LAN標準。IEEE 802.11 WLAN標準致能基礎結構系統中之台與無基礎結構系統中之台之間的通信。前者表示為基本服務組(BSS),而後者稱作獨立BSS(IBSS)或在IEEE 802.11術語中稱為隨意網路(ad hoc network)模式。802.11系列當前包括六種無線電調變技術,其全部基於相同的基本媒體存取協定。有時稱作802.11前身(legacy)之原始標準將避免碰撞的載波感測多重存取(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CSMA/CA)定義為基本媒體存取方法。此具有在不同且不利的通道條件下改良資料傳輸之可靠性的優點。
原始規範之一般弱點在於,其提供如此多的選擇以致互用性變成主要挑戰。
1999年,為IEEE 802.11標準擴展了基於正交分頻多工(OFDM)之新的實體層且將其稱作IEEE 802.11a,從而使得能夠使用多達8個不同速率。最大原始資料速率為54 Mbit/s,且若需要,該資料速率可減小至48、36、24、18、12、9 Mbit/s且接著減小至6 Mbit/s。IEEE 802.11a在5 GHz頻帶中操作,且使用52個OFDM副載波,其中48個用於資料且4個用於引示(pilot)。用於2.4 GHz頻帶之稱作IEEE 802.11b之另一標準亦經標準化,從而使得能夠選擇多達4個不同速率。然而,在致能速率擴展時,其完全依靠實施者來設計在每一情況下選擇最適合且最恰當的速率之演算法。
更重要的是,未定義用於在通信台對之間交換鏈路適配訊息之機制。結果,通信台僅可基於早先發送之訊息之成功或失敗來執行鏈路適配。對於鏈路適配而言,此為效率低、緩慢且不可靠的方法。
因此,一般需在不具有用於鏈路適配之任何顯式信號發送機制的無線網路(諸如IEEE 802.11類型網路)中提供對鏈路適配之有效支援。
本發明克服先前技術配置之此等及其他缺點。
本發明之一般目標係在無線網路中提供對鏈路適配之改良的支援。
一特定目標係在不具有用於鏈路適配之任何顯式信號發送機制之無線網路中提供對鏈路適配之有效支援。
詳言之,需要提供有效的信號發送機制,而較佳不會改變任何現有通信標準且/或較佳不會在通信中造成任何額外耗用。
又一特定目標係提供一接近於瞬時以及穩固的信號發送機制,其對於串擾(overhear)信號發送之傳統台為完全向後相容的。
如隨附專利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本發明滿足此等及其他目標。
簡言之,本發明係關於支援無線網路中之鏈路適配之問題,且主要涉及用於基於傳輸持續時間資訊之傳送之鏈路適配的隱式信號發送。
更明確地說,指定發端節點將包括對用於傳送預定資訊量之當前傳輸持續時間(有時亦稱作暫定傳輸持續時間)之指示的第一訊息發送至至少一指定接收節點。當前傳輸持續時間對應於當前假設的資料鏈路速率(有時亦稱作暫定鏈路速率)。指定接收節點選擇用於隨後自發端節點進行通信之所要的資料鏈路速率,且接著根據選定資料鏈路速率來確定更新之傳輸持續時間。接收節點將包括對更新之傳輸持續時間之指示的第二訊息發送至至少該指定發端節點,且發端節點接著回應於更新之傳輸持續時間來確定更新之資料鏈路速率。
以此方式,以有效方式提供對鏈路適配之支援。詳言之,所提議之機制不需要任何標準化改變。此外,不需使用任何額外通信耗用。
較佳地,接收節點藉由基於關於接收特徵之瞬時及/或早先資訊來確定所要鏈路速率而作出鏈路適配決策。
較佳由指定接收節點基於由指定發端節點所信號發送之當前傳輸持續時間、發端節點及接收節點均已知之當前假設的鏈路速率以及由接收節點確定/選擇之新的所要鏈路速率來確定更新之傳輸持續時間。
假設已知先前傳輸之先驗已知資訊,發端傳輸節點回應於自接收節點所信號發送之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來更新鏈路資料速率。較佳地,基於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及待傳送之預定資訊量來確定更新的鏈路速率。等效地,可基於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及當前暫定持續時間以及當前假設的暫定鏈路速率來確定更新的鏈路速率。
本發明經由對應於所要的資料鏈路速率之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之信號發送來提供快速隱式回饋機制,以使得發端(傳輸)節點將能夠回應於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在其側上更新鏈路資料速率。因此可命令發端節點選擇"最佳"鏈路速率以用於將資料發送至接收節點。與由接收節點選擇之鏈路速率相比,由發端節點選擇之鏈路速率通常為相同的或可能最接近(例如,在發端節點及接收節點不支援同一組鏈路速率的情況下)。
因此,在傳輸第一訊息時不完全已知用於傳送給定資訊量之傳輸持續時間,而是在隨後訊息中傳輸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時首次已知該傳輸持續時間。所提議之信號發送機制亦允許其他節點根據選定鏈路速率來控制(例如,經由所謂的網路分配向量)其個別傳輸許可,且因此控制通信節點之傳輸持續時間。
當以更新的鏈路速率將資料發送至指定接收節點時,較佳在資料訊息中之傳輸持續時間欄位中指示對應之傳輸持續時間。
詳言之,對於基於為了虛擬載波感測而傳送傳輸持續時間資訊之競爭式媒體存取協定而操作之無線網路(例如,IEEE 802.11類型網路)而言,串擾傳輸持續時間資訊之節點在傳輸持續時間欄位中所指示之時間週期內將為安靜的,以確保避免碰撞(例如,CSMA/CA)。以此方式,亦確保向後相容性,其中使串擾通信之傳統終端機安靜,且在有鏈路適配能力之台或節點之間交換傳統訊框格式。
藉由利用現有訊框格式中之傳輸持續時間欄位,不需要採用基於保留及/或未保留的新欄位之任何新定義之訊框格式,因此消除現在或未來的相容性問題。
視無線網路中使用之特定媒體存取控制(MAC)協定而定,可在不同訊息中傳達傳輸持續時間資訊。在具有請求發送/准予發送(RTS-CTS)訊息交換之競爭式MAC協定中,較佳在RTS訊息中指示暫定(當前)傳輸持續時間,且較佳在CTS訊息中指示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在資料分段的情況下,作為替代或作為補充,可在資料片段訊息及對應之資料確認訊息中指示傳輸持續時間資訊。
在本發明之特定例示性實施例中,較佳藉由首先至少部分基於當前假設的資料鏈路速率及經信號發送之當前傳輸持續時間來估計待接收之預期資訊量而確定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接著,至少部分基於確定之資訊量及所要的資料鏈路速率來確定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
因為用於給定資訊量之全部傳輸持續時間通常包括傳送有效負載資料及控制資訊之持續時間以及安靜控制週期,所以在計算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時考慮更詳細的MAC(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訊可為非常有利的。
在傳輸側上當前假設的資料鏈路速率可為先驗已知的,或由顯式信號發送所指示,或由指定接收節點基於傳輸持續時間之一或多個先前指示所確定。在後一情況下,需要該或該等先前指示發生於預定時間週期內以便為最新。
本發明提供以下優點:用於鏈路適配之隱式信號發送。
對無線網路中之鏈路適配之有效支援。
改良對通信媒體之利用。
無需改變現有通信標準。
無需額外耗用。
確保向後相容性。
無需採用任何新定義之訊框格式。
在閱讀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例之描述時,將瞭解本發明提供之其他優點。
在諸圖中,相同參考字元將用於對應之或類似之元件。
本發明係關於在不具有用於鏈路適配之任何顯式信號發送機制之無線網路中支援鏈路適配的問題。
舉例而言,在IEEE 802.11類型之網路中,雖然定義了多個速率,但是完全依靠實施者來設計在每一情況下選擇最適合且最恰當的速率之演算法。另外,在通信台對之間不存在用於交換鏈路適配訊息之機制,且因此,通信台僅可基於早先發送之訊息之成功或失敗來執行鏈路適配。如早先所提及,對於鏈路適配而言,此為效率低、緩慢且不可靠的方法。
初始起始點可能為,使用確認之存在及不存在作為升高或降低速率之方法。然而,為了找到適合之速率,基於確認之存在及不存在之信號發送機制要求通信忍耐一段時間。即使找到適合之速率,將僅在平均意義上選擇選定的速率,而未考慮到通道可突然改變且瞬時干擾情況可變化且因此選定之速率明顯將為非最佳的。
額外問題亦在於,在浪費整個MAC協定資料單元(MPDU)而僅發現速率係不可行的且因此必須按比例縮小該速率的意義上,按比例增大及縮小速率係盲目的。以類似方式,可使用比實際可支援之速率低的速率,且此意謂並未開發媒體的全部潛力。
本發明提議一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其涉及用於基於傳輸持續時間資訊之傳送之鏈路適配的隱式信號發送機制。
現將參看圖1之示意性流程圖描述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較佳實施例之本發明。
在步驟S1中,有時稱作源節點之指定發端節點將第一訊息發送至有時稱作目的地節點之至少一指定接收節點。來自發端節點之第一訊息包括對用於傳送預定資訊量之當前傳輸持續時間(亦稱作暫定持續時間)的指示。當前或暫定傳輸持續時間通常對應於當前假設的資料鏈路速率(亦稱作暫定鏈路速率)。在步驟S2中,指定接收節點選擇用於隨後自發端節點進行通信之所要的資料鏈路速率。較佳地,如圖1中之(可選)虛線框中所指示,接收節點藉由基於關於通道品質(接收特徵)之瞬時及/或早先資訊來確定所要的鏈路速率而作出鏈路適配決策。在步驟S3中,接收節點根據選定之資料鏈路速率來確定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在步驟S4中,接收節點將包括對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之指示之第二訊息發送至至少該指定發端節點。在步驟S5中,發端節點接著回應於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來確定更新的資料鏈路速率。
因此,本發明以高度有效方式提供對鏈路適配之支援,該高度有效方式不需要任何標準化改變且不造成任何額外通信耗用。
藉由利用現有訊框格式中之傳輸持續時間欄位,不需要採用基於保留及/或未保留的新欄位之任何新定義之訊框格式,因此消除現在或未來的相容性問題。然而,在諸如IEEE 802.11標準之標準中的變化可允許採用新的訊框格式。然而,此將為不足的,因為傳統台必須仍能夠設定其NAV以避免碰撞。
接著,發端節點可根據更新的鏈路速率執行鏈路適配,從而以對應於更新的鏈路速率之鏈路模式(調變及編碼方案)將資料發送至接收節點。發端傳輸節點較佳亦在資料訊框之持續時間欄位中指示對應之傳輸持續時間值。
較佳地,指定接收節點基於由指定發端節點所信號發送之當前傳輸持續時間、發端節點及接收節點均已知之預定(當前)假設的鏈路速率以及由接收節點確定之新的所要鏈路速率來確定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
預定之假設的資料鏈路速率可為先驗已知的,或由顯式信號發送所指示,或由指定接收節點基於傳輸持續時間之一或多個先前指示所確定。在後一情況下,需要該或該等先前指示發生於預定時間週期內以便為最新的。
在本發明之特定例示性實施例中,較佳藉由首先至少部分基於當前假設的資料鏈路速率及經信號發送之暫定或當前傳輸持續時間來估計待接收之預期資訊量而確定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接著,至少部分基於經確定之資訊量及所要的資料鏈路速率來確定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如隨後將詳細闡釋,因為用於給定資訊量之全部傳輸持續時間通常包括有效負載資料及控制資訊之傳送之持續時間以及安靜控制週期,所以在計算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時考慮更詳細的MAC(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訊可為非常有利的。
本發明經由將(對應於所要的資料鏈路速率之)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自接收節點信號發送至傳輸節點而提供快速隱式回饋機制,以使得已知待傳送之資料量或等效之先驗已知資訊量之傳輸節點將能夠回應於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在其側上更新鏈路資料速率。因此可命令發端節點選擇"最佳"鏈路速率以用於將資料發送至接收節點。當隨後以更新的鏈路速率將資料發送至指定接收節點時,較佳在資料訊息中之傳輸持續時間欄位中指示對應之傳輸持續時間。
因此,在傳輸初始訊息時不完全已知用於傳送給定資訊量之傳輸持續時間,而是在隨後訊息中傳輸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時首次已知該傳輸持續時間。所提議之信號發送機制允許其他節點根據通信節點之選定鏈路速率來控制其個別傳輸持續時間設定(諸如網路分配向量)。詳言之,對於基於其中為了所謂的虛擬載波感測而傳送傳輸持續時間資訊之競爭式媒體存取協定來操作之無線網路(例如,IEEE 802.11類型網路),串擾傳輸持續時間資訊之節點在傳輸持續時間欄位中所指示之時間週期內將為安靜的,以確保避免碰撞(例如,CSMA/CA)。以此方式,亦確保向後相容性,其中使串擾通信之傳統終端安靜,且在有鏈路適配能力之台或節點之間交換傳統訊框格式。
視無線網路中使用之特定媒體存取控制(MAC)協定而定,可在不同訊息中傳達傳輸持續時間資訊。在具有請求發送/准予發送(RTS-CTS)訊息交換之競爭式MAC協定中,較佳在RTS訊息中指示暫定或當前傳輸持續時間,且較佳在CTS訊息中指示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在資料分段的情況下,作為替代或補充,可在資料片段訊息及對應之資料確認訊息中指示傳輸持續時間資訊。
為了更好地理解,現將提供對基於實體及虛擬載波感測之避免碰撞之競爭式通信網路之簡單概述。
在諸如IEEE 802.11之競爭式通信網路中,台及網路節點通常競爭或爭取共用之實體媒體。競爭式媒體存取之典型實例係實地獲取(Floor Acquisition)媒體/多重存取(FAMA)機制。此類獲取"實地"或等效地阻止一組節點使用媒體的存取協定具有緊密聯繫的同類者,其包括但不限於避免碰撞之多重存取(MACA)及分散式基礎無線媒體存取控制(DFWMAC)。
DFWMAC用於IEEE 802.11中,且接著表示為分散式協調功能(DCF)。所有此等媒體存取機制的共同之處在於,其係基於CSMA。CSMA係非確定性媒體存取控制(MAC)協定,在該協定中,在共用實體媒體上進行傳輸之前,網路節點驗證其他訊務是否不存在。
CSMA存取方法通常結合呈載波感測(CS)形式之碰撞避免(CA)機制一起使用,其主要意謂網路節點在其嘗試發送之前監聽(listen for)載波信號以偵測來自網路中其他節點之編碼信號是否存在。若感測到載波信號,則節點在起動其自身資料傳輸之前等待進行中之傳輸完成。CS概念通常劃分成兩種不同的CS機制,表示為實體CS及虛擬CS。
根據實體CS機制,網路節點連續地或間歇地調查實體媒體是否忙碌。本文中,若超過所經歷功率靈敏度水準,則網路節點通常將媒體視作忙碌的且應抑制傳輸資料。舉例而言,若節點偵測到媒體中之信號功率位準超過最小信號臨限值(在一些通信網路中,最小信號臨限值通常表示為無干擾通道估定(clear channel assessment,CCA)水準,則該媒體被視作忙碌。或者,若網路節點所經歷之干擾超過最小干擾臨限值,則將媒體視作被佔用。在任一情況下,若節點認為實體媒體是忙碌的,則其抑制發送資料。
在節點之實體感測機制指示自由媒體之後,CSMA/CA協定通常藉由利用隨機後退(back-off)時間來減少共用該媒體之節點間的碰撞可能性。
如所提及,IEEE 802.11使用基於CSMA/CA(載波感測多重存取/碰撞避免)之MAC協定。一般而言,台必須首先以特定時間間隔感測媒體,且若該媒體為閒置的,則該台可起始傳輸。否則,延遲傳輸且後退過程開始,其意謂該台必須等待給定的時間間隔。一旦後退時間已到期,該台便可再次嘗試存取媒體。
大多數802.11網路中之當前較佳存取機制係基於CSMA/CA之分散式協調功能(DCF)。除了實體載波感測之外,亦使用所謂的虛擬載波感測,在虛擬載波感測中,持續時間值在每一經傳輸封包中指示傳輸之長度。接收持續時間欄位之台在等於持續時間欄位值之時間週期內將不在無線媒體上傳輸。為了處理"隱藏終端機"問題,使用請求發送/准予發送(RTS/CTS)信號交換機制。
在DCF中存在兩種通道存取機制操作模式,一者直接基於CSMA/CA且一者基於具有RTS/CTS交換訊息之CSMA/CA。管理資訊庫(MIB)屬性dotllRTSThreshold用於區分兩種交替模式之使用。比臨限值短的MAC協定資料單元(MPDU)無需RTS-CTS而發送而較長MPDU與RTS-CTS一起發送。基於RTS-CTS之CSMA/CA機制致能對隱藏台的緩和,且因此,其一般至少為中等大的封包提供對無線媒體之更有效使用。
圖2A-D示意性說明利用基於RTS/CTS之CSMA/CA及實體載波感測之無線競爭式網路之相關部分。在此等圖中,將在無線鏈路上自第一節點轉發有效負載資料至第二節點。此處用T表示發送RTS及DATA之第一節點,而用R表示發送CTS及ACK之台。第一節點T具有給定的傳輸範圍,該範圍封圍特定區域。存在於此區域內的其他網路節點E、F將感測傳輸節點T之資料轉發,且因此受到此資料轉發的阻止(圖2A)。以相同方式,第二節點R具有給定的傳輸範圍,該範圍封圍特定區域,與傳輸節點T之阻止區域相比,該區域在尺寸及形狀上可能不同。此意謂,若第二節點R在無線鏈路上將資料傳輸至第一節點T,則存在於此阻止區域內的其他及/或相同網路節點F、H將受到阻止(圖2B)。當第一節點T已自節點R接收到CTS訊息,則其起始傳輸DATA(圖2C)。對於節點T而言,表示為H之節點為隱藏台。隱藏台H被告知節點T想要經由自節點R接收之CTS訊息進行傳輸的意圖。結果,節點H將不傳輸且干擾節點R對DATA正在進行之接收。節點E及F將以類似方式延遲串擾RTS及/或CTS之通道存取,而節點G可傳輸,因為其未串擾RTS或CTS訊框。一旦節點R已自節點T接收到DATA,則節點R將ACK發送回傳輸節點T(圖2D)。
圖3中說明IEEE 802.11中使用之訊框格式。RTS訊框包含訊框控制欄位、持續時間欄位、接收器位址(RA)欄位、傳輸器位址(TA)欄位及一訊框檢查序列(FCS)。同樣地,CTS及ACK訊框各包含訊框控制欄位、持續時間欄位、RA欄位及FCS欄位。最終,有效負載訊框含有訊框控制欄位、持續時間欄位、位址欄位、序列控制欄位、訊框體及FCS欄位。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持續時間欄位包含用於為實體載波感測提供額外碰撞避免機制(亦即,虛擬載波感測)之持續時間值。持續時間值反映傳輸節點與接收節點之間的通信之預期完成時間。
現將參看圖4中所說明之訊框交換來簡要概述基於虛擬載波感測之機制。傳輸節點發送RTS訊框及有效負載(資料)訊框,且接收節點傳回CTS訊框及ACK訊框。當預期之外的其他節點或台接收到訊框時,根據訊框之給定欄位中所指示之持續時間值來設定所謂的NAV(網路分配向量)。此為實體通道存取感測提供額外碰撞避免機制。只要實體或虛擬載波感測指示通道上之活動,則節點必須保持安靜。
另外,直至在IEEE 802.11中表示為DCF訊框間隔(DIFS)之由實體或虛擬載波感測給予的給定時間週期自通道最後一次被佔用以來已消逝,節點才能存取通道。短訊框間隔(SIFS)係用於分離屬於一對節點之間的單一對話之傳輸的時間週期。舉例而言,此將允許傳輸節點切回至接收模式且能夠解碼諸如CTS及ACK之傳入訊息。
當通道變得自由時,根據IEEE 802.11及類似的競爭式協定中定義之通道存取原理,台開始爭取通道。通常,若接收到新的訊框,則僅可延長NAV。當亦可重設NAV時,存在一些特殊情況,但是其不是正常操作之部分。
由圖5明顯看出,碰撞避免之原理及RTS/CTS的使用亦可應用於有效負載資料之分段。每一有效負載片段與個別ACK訊框相關。有效負載片段及ACK充當隱式RTS及CTS。片段之訊框控制中之位元(欄位)可指示額外片段,從而允許接收節點確定待接收之預期片段之剩餘數目。
根據標準,應以與RTS相同之鏈路速率發送CTS,且應以與DATA相同之鏈路速率發送ACK。原始目的係使得傳輸節點或台能夠在RTS傳輸之前計算持續時間值。
如以上所描述,本發明之觀念係聰明地使用持續時間欄位來信號發送鏈路模式。舉例而言,當使用RTS-CTS交換機制時,傳輸節點可假設特定速率且在RTS之持續時間欄位中指示對應之持續時間。接收節點根據所要的鏈路模式調整CTS中之持續時間欄位,所要的鏈路模式較佳由接收節點基於可用通道品質資訊來選擇。在傳輸節點中,接著回應於CTS之持續時間欄位來調整DATA鏈路模式,且在DATA訊框持續時間欄位中宣佈新的持續時間。在具有虛擬載波感測之競爭式網路中,串擾CTS之節點在CTS中所指示之時間內將為安靜的,且串擾DATA訊框中之持續時間欄位之台將更新其將保持安靜之時間。
現將參看本發明之大量特定實施例來描述本發明,該等實施例尤其適合於IEEE 802.11類型之網路。然而,應瞭解,本發明不限於此。實情為,本發明涉及用於支援無線網路中之鏈路適配的一般機制。
同樣,將主要關於具有適合的持續時間欄位設定之RTS-CTS交換來描述本發明,但是不會妨礙諸如DATA及ACK訊息之其他訊息中之持續時間欄位用作RTS及CTS持續時間欄位之補充或替代。
在下文中,根據本發明假設傳輸節點及接收節點能夠進行鏈路適配。此可為交換容量資訊之結果,例如藉由利用具有少數擴展之現有(IEEE 802.11)容量交換機制,或者基於經由組織唯一識別符(OUI)定義的公司特定MAC位址。OUI係24位元長且為乙太網路MAC位址之部分。在後一情況下,希望與另一節點通信之發端節點可基於OUI來識別該節點之供應商。發送節點可查閱支援根據本發明所描述之鏈路信號發送機制之供應商列表。
如所提及,本發明較佳在CTS訊息中使用快速回饋機制,以使得可命令傳輸節點選擇最佳瞬時鏈路速率。將關於一節點中之接收特徵之資訊用於另一節點中之鏈路適配的基本鏈路適配原理在此處將變得有用,因為接收節點將能夠用關於接收特徵之所有瞬時資訊作出鏈路適配決策。舉例而言,接收節點可已知在接收RTS訊息時其經歷哪種瞬時CIR或等效通道品質量測。基於此資訊,節點可自可用鏈路速率組中確定最佳鏈路速率,且發出具有對應於選定鏈路資料速率之持續時間值的CTS訊息。
然而,雖然CTS回饋很快,但是用於確定鏈路速率之機制可基於先前通信來確定較佳的平均鏈路速率(且因此確定模式)。
調整且廣播持續時間之所提議機制允許串擾節點根據當前通信節點之選定速率來設定其個別NAV組態。
本發明之鏈路適配信號發送之重要態樣係對存在於諸如IEEE 802.11之最為競爭式網路協定之訊框中的持續時間欄位之解譯(除PS輪詢之外),進而為信號發送提供穩固的向後及未來相容性基礎。在發出RTS訊框時,根據預定的假設資料速率來設定持續時間欄位。此可(例如)為兩個台均可使用之最高共同資料速率,或傳輸節點之最高速率。或者,傳輸節點僅僅偶然地選擇一速率。回應於RTS,接收節點確定所要的鏈路速率。舉例而言,選定的所要鏈路速率可低於用於RTS之初始假設的鏈路速率,且較低鏈路速率要求較長資料傳送持續時間。在CTS持續時間欄位中指示新的持續時間,且廣播CTS訊框。此做法防止隱藏終端機在正確接收時間間隔內存取媒體,且同時傳輸節點將被告知所預期且推薦之鏈路速率。傳輸節點中之更新鏈路速率粗略地由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及待傳送之資料長度或資料量來提供。
基本近似計算
接收節點已知預定(當前)假設的暫定速率NA S S U M E D 及暫定或當前持續時間DURT E N T A T I V E ,且因此可確定待接收/傳送之預期資料量LD A T A 之近似估計:LD A T A =NA S S U M E D .DURT E N T A T I V E
接著,可基於確定之資料量LD A T A 及接收節點所選擇之所要資料鏈路速率ND E S I R E D 來估計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DURU P D A T E D :DURU P D A T E D =LD A T A /ND E S I R E D =(NA S S U M E D .DURT E N T A T I V E )/ND E S I R E D
此意謂基於自接收節點信號發送之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DURU P D A T E D ,傳輸節點可如下擷取所要的鏈路速率ND E S I R E D :ND E S I R E D =LD A T A /DURU P D A T E D
已知LD A T A =NA S S U M E D .DURT E N T A T I V E ,可等效地轉譯以上關係,以使得所要的鏈路速率表示成RTS訊框中所指示之暫定或當前持續時間值與CTS訊框中所指示之更新持續時間之間的比率:ND E s I R E D =NA S S U M E D .(DURT E N T A T I v E /DURU P D A T E D )。
假設最高"共同"資料速率為54 Mbps(如在802.11a中),以下表1將提供可能之信號發送資料速率之(粗略)圖像。
若可能,傳輸節點首先嘗試選擇相同速率,但是若傳輸節點及接收節點不支援同一組鏈路速率,則傳輸節點通常選擇最接近可能的速率。
若通道品質不良,則可選擇較低階調變以及相對低編碼率之編碼方案。在改良了通道品質的情況下,使用較高階調變及較高編碼率成為可能。一般而言,較高階調變及較高編碼率比較低階調變及較低編碼率提供更高之資料傳送率。實際調變及編碼之實例包括64QAM及迴旋編碼。
例示性信號發送圖
圖6為本發明之基於基本RTS-CTS交換之例示性實施例的示意圖。在此特定實例中,傳輸節點(源)假設最高可能資料速率,其轉譯成相對短的持續時間值(低估)。此通常意謂由RTS設定之NAV具有比後續資料傳輸之實際持續時間更短的持續時間,因為由傳輸節點假設之初始資料速率高於最終由接收節點選擇之速率。當接收RTS時,接收節點(目的地)較佳依靠所經歷之CIR來確定所要的鏈路速率,且在CTS中信號發送對應之持續時間。源節點自CTS持續時間欄位擷取持續時間值。接著,源節點回應於經CTS信號發送之持續時間值來確定更新的鏈路速率,且相應地執行鏈路適配。僅串擾傳輸節點之RTS之台較佳依靠對資料傳輸之實體載波感測以防止其存取媒體。此為有效且簡單的方法。然而,對於僅偵測RTS而不偵測CTS訊息之彼等節點,並非始終利用虛擬載波感測。為了更可靠,對於僅串擾源傳輸之彼等節點,始終能夠設定虛擬載波感測有時可為有利的。
圖7為說明基於分段之例示性實施例之示意圖。所謂的MSDU分段係使僅串擾源節點之傳輸之節點能夠設定其NAV的另一技術。進行分段之成本係SIFS、ACK方面的額外耗用及實體層耗用。例如,在802.11a中,由於最低資料速率低於最高鏈路速率達9倍,因此歸因於每一片段所添加之22位元之耗用可使用10個片段之最大值。在此實施例中,RTS中之持續時間值與資料片段及對應之確認(ack)有關且係使用初始假設的資料速率予以確定。在CTS訊框中信號發送對應於由目的地節點選擇之所要鏈路速率之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資料片段中之持續時間欄位經設定為持續達(last over)片段自身之ack以及下一片段及ack,但是其係使用更新的鏈路速率予以確定。舉例而言,資料片段中所指示之持續時間可包括SIFS週期、當前片段之ack、另一SIFS週期、下一片段、又一SIFS週期以及下一片段之ack。一ack中之持續時間欄位經設定為持續達下一片段及ack。
如圖8之示意圖中所說明,一變化係將資料片段及ack中之持續時間欄位設定為持續至整個MSDU傳輸的末端。應瞭解,其他變化為可能的,且本文所呈現之實施例僅為例示性的。
另外應瞭解,其他例示性實施例為可能的,在該等實施例中,確認中之持續時間欄位用於對所需鏈路速率變化之額外信號發送。此為明顯的優點,因為鏈路速率可經適配以在分段之資料及ack傳輸程序期間於若干情況下改變通道品質。此暗示:在每一ack中,自目的地節點指示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且回應於連續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而在源節點中執行對應之鏈路適配。
IEEE 802.11之分段過程允許再傳輸。應瞭解,再傳輸將引起NAV向量之終止點相應地向前移動。此由源節點藉由設定正常"更多片段"指示予以控制。
如圖9之示意圖中所說明,另一實施例涉及專屬延遲確認機制,其中僅在最後片段的末端存在一ack,且除了最後一資料片段之外,每一資料片段指示僅持續達下一片段之持續時間。分段之目的主要是致能NAV設定且將合理相容性保留於IEEE 802.11標準MAC。
在又一實施例中,如圖10之示意圖中所說明,在資料傳輸之前,在傳輸側(源節點)上採用特殊NAV設定訊框。此NAV設定訊框包括指示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之持續時間欄位。在源節點周圍存在關於如何設定NAV之各種選項。可發送任何類型之訊框,該訊框較佳盡可能短,且不干擾任何其他台。作為一實例,當發送片段時,可使用類似於設定NAV時已完成之"ACK訊框"。替代性實例係組合經定義為新子型之無任何位址欄位的"虛設控制訊框"以提供僅8個位元組(2訊框控制+2持續時間+4FCS)之最小耗用。此視NAV設定訊框之信號速率而定產生對應於6-9個OFDM符號之總耗用。當使用最高鏈路速率時,可省略NAV設定訊框。
在802.11之特定實例中,為何通常參考最高速率來設定持續時間欄位之原因在於,802.11允許NAV向量延長而一般不會減少。然而,請注意,存在例外,諸如在無競爭週期中之CF-END訊框可重設NAV向量。在802.11標準化工作中已討論併入用以重設或改變NAV向量的機制。因此,需要允許參考比最大速率低的速率來設定持續時間欄位為足夠一般的。接著,例如,假設以與特殊NAV設定訊框SET_NAV類似的方式發送稱作FORCED_DUR訊框之新訊框。
因此,本發明併入現有(IEEE 802.11)訊框結構中之鏈路適配信號發送。信號發送此外與傳統終端機向後相容,因為傳統終端機根據與所提議鏈路適配信號發送機制相容之台所信號發送的持續時間欄位指示來簡單地更新其NAV向量。本發明提供頻寬有效信號發送,因為無需新的欄位。信號發送亦具有其他優點:其可(若需要)瞬時以逐訊框為基礎操作。
持續時間欄位信號發送細節
作為一實例,對於圖6之實施例展示例示性詳細持續時間欄位計算,假設使用IEEE 802.11a。若需要,可簡化該計算。若已知理想鏈路速率,則在RTS訊息中已指示之實際持續時間定義為: 其中Tsym為OFDM符號持續時間,ND B P S 為用於選定鏈路速率之每OFDM符號之未經編碼位元的數目,值3代表實體層耗用OFDM符號,ceil(x)為確定不小於x之最小整數值之函數,且CR T S 為占三個SIFS時間間隔及CTS持續時間之常數。Le n D A T A 及LenA C K 分別為在DATA及ACK中所發送之資料量(以位元為單位)。對於802.11a MAC協定之特定實例,LenD A T A =22+8.Framebody_length+28.8且LenA C K =22+14.8。
假設傳輸節點使用最高可能時間解析度來代表待發送之資料量。在802.11a中,此對應於1 μs。因此,信號發送將為OFDM持續時間(4 μs)之四分之一增量(1 μs)。傳輸節點較佳選擇最高速率,且將在RTS欄位中要信號發送之持續時間值確定如下: 其中ND B P S ( H R ) 為假設的最高速率,且CT R C 為時間解析度補償常數。
根據經信號發送之持續時間值,且在已知假設的資料速率的情況下,接收節點估計資料長度如下:
隨後,接收節點將選定鏈路速率下的持續時間確定為: 其中ND B P S ( S E L ) 為選定速率,且CC T S 占2個SIFS週期。
基於自接收節點信號發送的持續時間值、暫定RTS持續時間值及假設的資料速率,傳輸節點確定待用於資料傳輸之更新的鏈路資料速率ND B P S ( U P D A T E D )
較佳應考慮分段效應,尤其對於802.11a而言,因為在802.11a中於54 Mbps鏈路速率下OFDM符號實際上可為空資料位元或填有例如216個位元。
效能評估
為了用實例說明以上計算,圖11用連續線條將各種鏈路速率之實際持續時間展示為訊框體長度之函數。虛線指示CTS訊息中所信號發送之經估計持續時間。為簡單起見,已移除CTS及SIFS之持續時間間隔。
請注意,歸因於在802.11a中之資料傳輸中對最後OFDM符號之部分使用,在本發明中,傳輸節點將收到(hear)持續時間欄位比實際所需的持續時間欄位長1/4、1/2或3/4個OFDM符號的持續時間欄位。另一方面,接收節點可視速率而定信號發送多達1個OFDM符號持續時間(其對於高資料速率為額外的)且比所需信號發送多達1-2個OFDM符號額外持續時間。瞬時鏈路適配之淨益處足以證明通道之此等小損耗。
對於1、2、5.5及11 MbpS模式,對於802.11b及802.11中的單一載波機制,不會注意此效應,因為可可忽略分段效應。
具有鏈路速率記憶體之擴展
對於所有實施例之擴展為,發端節點將最後使用之鏈路速率用於將在RTS訊框中發送之持續時間確定,而不是始終使用最高鏈路速率。接收節點自先前資料接收之鏈路速率設定知曉發端傳輸節點佔用哪個鏈路速率狀態。基於對RTS持續時間指示之(已知)鏈路速率假設,接收節點執行與先前相同的計算。若連續傳輸之間的時間超過預定值,則發端傳輸節點及接收節點均重設假設的鏈路速率,較佳重設為預定值。此擴展之目的係確保RTS訊框中所指示之持續時間與所使用之實際持續時間更一致。
實施態樣
圖12係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之接收器側的示意性方塊圖。接收節點主要包含連接至天線系統之習知接收器鏈5、解調器10、解碼器15、接收緩衝器20、MAC控制模組22、通道品質估計器25、鏈路速率估計器30、傳輸持續時間擷取器35、傳輸持續時間估計器40、傳輸佇列45、封裝單元50、編碼器55、調變器60及習知傳輸鏈65。MAC控制模組22處理與處理及信號發送有關之媒體存取,且尤其識別對回應於RTS訊息而產生CTS訊息及回應於END-OF-DATA指示而產生ACK訊息之需要。回應於諸如RTS訊息或資料、來自發端傳輸節點之片段訊息之訊息,通道品質估計器25提供通道品質之估計(例如,CIR)。基於此通道品質估計,鏈路速率估計器30確定用於隨後自傳輸側進行資料通信之所要的鏈路速率。傳輸持續時間擷取器35較佳解譯已接收訊息(諸如RTS或資料片段訊息)中之持續時間欄位,且進而獲得關於當前指示之傳輸持續時間之資訊。傳輸持續時間估計器40藉由使用來自傳輸持續時間擷取器35之關於當前傳輸持續時間之資訊及來自鏈路速率估計器30之關於所要鏈路速率之資訊,根據所要的鏈路速率確定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隨後在打算發送至發端節點之諸如CTS訊息或ACK訊息之訊息的持續時間欄位中指示傳輸持續時間。對應之訊息訊框通常產生於執行封裝及定址之封裝單元50中。接著,將資訊傳送至編碼器55及調變器60以供根據適當調變及編碼方案(MCS)進行編碼及調變。在802.11中,來自接收側之用於傳輸之鏈路速率通常藉由所接收之訊息之鏈路速率予以設定。舉例而言,CTS鏈路速率通常藉由RTS速率予以設定,且ACK鏈路速率通常藉由資料鏈路速率予以設定。或者,來自接收側之用於傳輸之調變及編碼方案可根據由鏈路速率估計器30確定之資料鏈路速率視情況予以設定,如自鏈路速率估計器30至編碼器55及調變器60之虛線所指示。
圖13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之傳輸器側的示意性方塊圖。傳輸節點主要包含連接至天線系統之習知接收器鏈105、解調器110、解碼器115、接收緩衝器120、傳輸持續時間擷取器125、鏈路速率選擇器130、MAC控制單元132、傳輸佇列135、封裝單元140、編碼器145、調變器150及習知傳輸鏈155。最初,傳輸節點可將諸如包括暫定或當前傳輸持續時間之指示的RTS訊息之初始訊息發送至接收節點。鏈路速率選擇器130較佳根據當前假設的暫定鏈路速率命令使用調變及編碼方案(MCS)來傳輸RTS訊息。例如,可自MAC控制模組132獲取關於暫定鏈路速率之資訊。或者,MAC控制模組直接選擇初始MCS以供使用。回應於例如CTS訊息或ACK訊息(其包括來自接收節點之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之指示),傳輸持續時間擷取器125解譯已接收訊息中之持續時間欄位,且進而獲得關於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之資訊。鏈路速率選擇器130回應於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及資料封包長度之先驗已知資訊及(可能還有)與參數有關之詳細的媒體存取協定,或先前所指示之暫定速率及持續時間)而確定更新的資料鏈路速率,且選擇適合的調變及編碼方案(MCS)用於傳輸資料至接收節點。MAC控制模組132處理與處理及信號發送有關之媒體存取,且尤其處理RTS及DATA信號發送,且將關於資料封包長度之資訊及(可能還有)與參數有關之詳細的媒體存取協定提供至鏈路速率選擇器130。舉例而言,MAC控制模組132可觸發RTS訊息(其包括持續時間欄位中暫定傳輸持續時間之指示)之信號發送。MAC控制模組132亦可回應於CTS訊息而起始資料傳輸。藉由(例如)在MAC控制模組132之控制下自傳輸佇列135選擇資料且將資料傳送至執行封裝及定址之封裝單元140,產生資料訊息。在資料訊框之持續時間欄位中指示對應於更新的鏈路速率之持續時間。編碼器145及調變器150根據選定鏈路模式(MCS)執行編碼及調變,且傳輸鏈155最終傳輸資料訊框至接收節點。
以上所描述之實施例僅作為實例而提供,且應瞭解,本發明不限於此。保留本文中揭示並申請之基本隱含原理之另外修改、改變及改良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5...接收器鏈
10...解調器
15...解碼器
20...接收緩衝器
22...MAC控制模組
25...通道品質估計器
30...鏈路速率估計器
35...傳輸持續時間擷取器
40...傳輸持續時間估計器
45...傳輸佇列
50...封裝單元
55...編碼器
60...調變器
65...傳輸器鏈
105...接收器鏈
110...解調器
115...解碼器
120...接收緩衝器
125...傳輸持續時間擷取器
130...鏈路速率選擇器
132...MAC控制單元
135...傳輸佇列
140...封裝單元
145...編碼器
150...調變器
155...習知傳輸器鏈
E...節點
F...節點
G...節點
H...節點
R...台/第二節點
T...第一節點
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較佳實施例之示意性流程圖。
圖2A-D示意性說明利用基於RTS/CTS之CSMA/CA及實體載波感測之無線競爭式網路之相關部分。
圖3說明IEEE 802.11中使用之訊框格式。
圖4為說明基於虛擬載波感測之基本機制之示意性訊框交換圖。
圖5係資料分段情況下的示意性訊框交換圖。
圖6係本發明之基於基本RTS-CTS交換之例示性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7係說明基於分段之例示性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8係說明本發明之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9係說明使用延遲確認機制之例示性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0係說明使用特殊NAV設定訊框之例示性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11係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些效能結果之示意圖。
圖12係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之接收器側的示意性方塊圖。
圖13係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之傳輸器側的示意性方塊圖。

Claims (28)

  1. 一種用於支援一包含至少兩節點之無線網路中之鏈路適配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一指定發端節點將一第一訊息發送至至少一指定接收節點,該第一訊息包括用於傳送一預定資訊量之一當前傳輸持續時間之一指示,其中該當前傳輸持續時間對應於一當前假設的資料鏈路速率;該指定接收節點選擇一用於隨後自該指定發端節點進行通信之所要的資料鏈路速率;該指定接收節點根據該所要的資料鏈路速率來確定一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其中基於該第一訊息中所指示之該當前傳輸持續時間、該指定發端節點及該指定接收節點均已知之該當前假設的鏈路速率及由該接收節點選擇之該所要的鏈路速率來確定該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該指定接收節點將一第二訊息發送至至少該指定發端節點,該第二訊息包括該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之一指示;及該指定發端節點回應於該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而確定一更新的資料鏈路速率。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該指定發端節點根據該更新的資料鏈路速率而執行鏈路適配。
  3.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該指定發端節點以該更新的資料鏈路速率將資料發送至該指定接收節點且指示對應於該更新的資料鏈路速率之該傳輸持 續時間。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確定一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之步驟包含以下步驟:基於該當前假設的資料鏈路速率及該當前傳輸持續時間來確定一待接收之預期資訊量;及基於該確定之資訊量及由該接收節點選擇之該所要的資料鏈路速率來確定該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
  5.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確定一待接收之預期資訊量之步驟及該確定該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之步驟均考慮MAC(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訊。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訊息為一RTS(請求發送)訊息,且該第二訊息為一CTS(准予發送)訊息。
  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訊息為一資料片段訊息,且該第二訊息為一資料確認訊息。
  8.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傳輸持續時間係在每一個別訊息中之一傳輸持續時間欄位中予以指示。
  9.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無線網路基於一為了虛擬載波感測而傳送傳輸持續時間資訊之競爭式媒體存取協定而操作。
  10.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無線網路係一IEEE 802.11類型之網路。
  11.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當前假設的資料鏈路速率係基於來自該指定接收節點之對傳輸持續時間之至少一先前指示予以確定,其限制條件為該至少一先前指示發生 於一預定時間週期中。
  1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選擇一所要的資料鏈路速率之步驟包含以下步驟:該接收節點基於與該指定發端節點通信時的接收特徵而確定該所要的資料鏈路速率。
  1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基於該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及待傳送之該預定資訊量來確定該更新的資料鏈路速率。
  14. 一種用於支援一包含至少兩節點之無線網路中之鏈路適配的系統,該系統包含:用於自一指定發端節點將一第一訊息發送至至少一指定接收節點之構件,該第一訊息包括一用於傳送一預定資訊量之一當前傳輸持續時間之一指示,其中該當前傳輸持續時間對應於一當前假設的資料鏈路速率;用於在該指定接收節點中確定一用於隨後自該指定發端節點進行通信之所要的資料鏈路速率之構件;用於在該指定接收節點中根據該所要的鏈路速率而確定一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之確定構件,其中該確定構件可操作以基於該第一訊息中所指示之該當前傳輸持續時間、該指定發端節點及該指定接收節點均已知之該當前假設的鏈路速率及由該接收節點選擇之該所要的資料鏈路速率來確定一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用於自該指定接收節點將一第二訊息發送至至少該指定發端節點之構件,該第二訊息包括該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之一指示;及用於在該指定發端節點中回應於該更新的傳輸持續時 間而確定一更新的資料鏈路速率之構件。
  15. 如請求項14之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在該指定發端節點中根據該更新的資料鏈路速率執行鏈路適配之構件。
  16. 如請求項15之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用於以該更新的資料鏈路速率自該指定發端節點將資料發送至該指定接收節點且指示對應於該更新的資料鏈路速率之該傳輸持續時間的構件。
  17. 如請求項14之系統,其中用於確定一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之該確定構件包含:用於基於該當前假設的資料鏈路速率及該當前傳輸持續時間來確定一待接收之預期資訊量的構件;及用於基於該確定之資訊量及由該接收節點選擇之該所要的資料鏈路速率來估計該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之構件。
  18. 如請求項17之系統,其中用於確定一待接收之預期資訊量之該構件及用於確定該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之該構件均基於MAC(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訊而操作。
  19. 如請求項14之系統,其中該第一訊息係一RTS(請求發送)訊息且該第二訊息係一CTS(准予發送)訊息。
  20. 如請求項14之系統,其中該第一訊息係一資料片段訊息,且該第二訊息係一資料確認訊息。
  21. 如請求項14之系統,其中傳輸持續時間係在每一個別訊息中之一傳輸持續時間欄位中予以指示。
  22. 如請求項14之系統,其中該無線網路基於一為了虛擬載 波感測而傳送傳輸持續時間資訊之競爭式媒體存取協定而操作。
  23. 如請求項14之系統,其中該無線網路係一IEEE 802.11類型之網路。
  24. 如請求項14之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基於來自該指定接收節點之對傳輸持續時間之至少一先前指示來確定該當前假設的資料鏈路速率之構件,其限制條件為該至少一先前指示發生於一預定時間週期中。
  25. 如請求項14之系統,其中用於確定一所要的資料鏈路速率之該構件包含用於在該指定接收節點中基於與該指定發端節點通信時的接收特徵而確定該所要的資料鏈路速率之構件。
  26. 如請求項14之系統,其中用於確定一更新的資料鏈路速率之該構件可操作以基於該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及待傳送之該預定資訊量來確定該更新的鏈路速率。
  27. 一種在一無線網路中之接收節點,該接收節點包含:決定構件,其用於至少部分基於一最初自該傳輸節點經信號發送之當前傳輸持續時間及一由該接收節點選擇之所要資料鏈路速率來確定用於自一指定傳輸節點傳送一預定資訊量之一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其中該當前傳輸持續時間對應於藉由該接收節點及該指定傳輸節點得知的一當前假設的鏈路速率;發送構件,其用於將該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之一指示信號發送至至少該傳輸節點,以使得該傳輸節點能夠回 應於該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而適配將用於發送資料至該接收節點之該資料鏈路速率。
  28. 一種在一無線網路中之傳輸節點,該傳輸節點包含:發送構件,其用於將用於傳送一預定資訊量之一當前傳輸持續時間之一指示信號發送至至少一指定接收節點,其中該當前傳輸持續時間對應於藉由該接收節點及該指定傳輸節點得知的一當前假設的資料鏈路速率;接收構件,其用於自該指定接收節點接收一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之一指示,該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由該接收節點至少部分基於一用於隨後自該傳輸節點進行通信之所要的資料鏈路速率、該當前假設的鏈路速率及該經信號發送之當前傳輸持續時間予以確定;及適配構件,其用於回應於該更新的傳輸持續時間而適配將用於發送資料至該接收節點之該資料鏈路速率。
TW095133398A 2005-11-07 2006-09-11 用於鏈路適配之隱式信號發送 TWI3972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SE2005/001673 WO2007053072A1 (en) 2005-11-07 2005-11-07 Implicit signaling for link adapt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21760A TW200721760A (en) 2007-06-01
TWI397292B true TWI397292B (zh) 2013-05-21

Family

ID=38006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33398A TWI397292B (zh) 2005-11-07 2006-09-11 用於鏈路適配之隱式信號發送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948911B2 (zh)
EP (1) EP1946472B1 (zh)
JP (1) JP4843046B2 (zh)
CN (1) CN101305540A (zh)
TW (1) TWI397292B (zh)
WO (1) WO20070530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81271B2 (en) * 2005-03-31 2011-02-01 Pioneer Corporatio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its broadcasting station
JP2009525000A (ja) * 2006-01-25 2009-07-02 コネクサント システムズ、インク 送信告知指示
US8879448B2 (en) * 2006-12-22 2014-11-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of WiMedia media access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8116217B2 (en) * 2007-05-15 2012-02-14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storage medium
US7911966B2 (en) * 2007-05-30 2011-03-22 Kyocera Corporation Determining wireless data rates capability for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s
JP2009060213A (ja) * 2007-08-30 2009-03-19 Sony Corp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0051519A2 (en) * 2008-10-31 2010-05-06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data in wireless systems
US8200165B2 (en) * 2009-06-26 2012-06-12 Hongmei Sun Techniques for 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data in wireless systems
JP5579743B2 (ja) * 2009-01-07 2014-08-27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 ワイヤレス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通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US8301177B2 (en) * 2009-03-03 2012-10-30 Intel Corporation Efficient paging operation for femtocell deployment
US8611288B1 (en) * 2009-03-05 2013-12-17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ink adap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982803B1 (en) 2009-03-05 2015-03-17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ink ada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012060526A (ja) * 2010-09-10 2012-03-22 Sony Corp 無線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9119110B2 (en) 2010-09-22 2015-08-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quest to send (RTS) and clear to send (CTS) for multichannel operations
KR101141477B1 (ko) 2010-10-11 2012-05-0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Csma/ca 방식에서의 우선순위 할당 방법 및 시스템
US8767570B2 (en) * 2011-02-14 2014-07-01 Nokia Corporation Indicating status of radio resources in wireless network
CN102123020B (zh) * 2011-04-01 2013-04-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提供服务质量保证的分布式协作多址接入方法及系统
US10504360B2 (en) 2011-04-08 2019-12-10 Ross Gilson Remote control interference avoidance
KR20120138604A (ko) * 2011-06-14 2012-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미디어 시스템에서 복합 미디어 컨텐츠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30223422A1 (en) * 2011-09-02 2013-08-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miz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data rates
KR101920490B1 (ko) * 2011-12-15 2018-11-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EP2621239B1 (en) * 2012-01-30 2014-09-24 Itron, Inc. Data broadcasting with a prepare-to-broadcast message
US8792406B2 (en) 2012-01-30 2014-07-29 Itron, Inc. Data broadcasting with a prepare-to-broadcast message
US9736862B2 (en) 2012-12-12 2017-08-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ay indication in a wireless message
US9634982B2 (en) * 2013-07-18 2017-04-25 Cisco Technology, Inc. Utilizing multiple interfaces when sending data and acknowledgement packets
WO2015023143A1 (ko) * 2013-08-14 2015-0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에서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4581645A (zh) * 2013-10-29 2015-04-29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US9813189B2 (en) * 2014-09-09 2017-11-07 Mediatek Inc. Rate indication and link adaptation for variable data rates in long range wireless networks
WO2016201693A1 (zh) * 2015-06-19 2016-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327241B2 (en) * 2016-11-07 2019-06-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lving deafness in directional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CCA)
US11252645B2 (en) 2017-07-28 2022-0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MTC window reservation signal in NR shared spectrum
CN109905327B (zh) * 2017-12-11 2021-05-07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端及接收端
US10925092B2 (en) * 2018-03-01 2021-02-16 Apple Inc. Request to send (RTS)/clear to send (CTS) using a self-contained slo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1725A (en) * 1995-10-30 1998-02-24 Xerox Corporation Protocol for channel access in wireless or network data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51639A (ja) * 1998-11-13 2000-05-30 Seiko Epson Corp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パケット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における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US20020172186A1 (en) * 2001-04-09 2002-11-21 Peter Larsson Instantaneous joint transmit power control and link adaptation for RTS/CTS based channel access
US7653043B2 (en) * 2003-02-03 2010-01-26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KR101000391B1 (ko) * 2003-09-01 2010-1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역방향 링크의 전송 데이터 레이트 제어 방법
JP2006050519A (ja) * 2003-10-24 2006-02-16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101002883B1 (ko) * 2003-10-27 2010-12-21 재단법인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재단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US7593347B2 (en) * 2003-12-29 2009-09-22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xchange channel information
US8098603B2 (en) * 2005-09-30 2012-01-17 Intel Corporation Bandwidth adapt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1725A (en) * 1995-10-30 1998-02-24 Xerox Corporation Protocol for channel access in wireless or network data communic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 Li, A. Das, A.K. Gupta and S. Nandi "Full auto rate MAC protocol fo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Communications, IEE Proceedings-: 3 June 2005, Volume: 152 , Issue: 3 , pp. 311-31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515419A (ja) 2009-04-09
JP4843046B2 (ja) 2011-12-21
US7948911B2 (en) 2011-05-24
CN101305540A (zh) 2008-11-12
EP1946472A1 (en) 2008-07-23
TW200721760A (en) 2007-06-01
EP1946472A4 (en) 2011-06-29
WO2007053072A1 (en) 2007-05-10
EP1946472B1 (en) 2017-03-01
US20080298306A1 (en) 2008-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7292B (zh) 用於鏈路適配之隱式信號發送
CA2412038C (en) Adaptive mac fragmentation and rate selection for 802.11 wireless networks
EP2209261B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physical frame treatment
KR102054117B1 (ko) 데이터 동시 통신을 위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단말
US7990995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1871093B1 (ko) 프레임을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A2411998C (en) Packet shaping for mixed rate 802.11 wireless networks
JP4726792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20160013961A (ko) 송신 기회(txop) 기반 채널 재사용
KR20160060142A (ko) 저속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롱 패킷들에 대한 개선된 단편화
US782197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15920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1000410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data uni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50048830A (ko) 저속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긴 패킷들에 대한 개선된 단편화
US777362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341669B1 (ko) 무선 로컬 영역 네트워크의 에너지 효율을 극대화하는 단말 및 액세스 포인트의 동작 방법
JP2006211101A (ja) 通信機器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KR100752360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가용 무선 자원량을 모니터링하는 방법,이를 이용한 데이터의 전송 방법, 무선 송신 단말기 및네트워크
CN11674610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