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6361B - 內轉子式馬達及其爪極件 - Google Patents
內轉子式馬達及其爪極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396361B TWI396361B TW99101557A TW99101557A TWI396361B TW I396361 B TWI396361 B TW I396361B TW 99101557 A TW99101557 A TW 99101557A TW 99101557 A TW99101557 A TW 99101557A TW I396361 B TWI396361 B TW I39636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body
- pole piece
- pole
- side edge
- type moto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馬達結構,尤其是一種具有易於啟動及可防止啟動死點功能的內轉子式馬達及其爪極件。
請參照第1圖所示,係為習知「外轉子式馬達」之立體分解圖,習知外轉子式馬達8大致包含一基座81、一定子82及一轉子83。該基座81設有一軸管811;該定子82包含數個爪極片821及一線圈組822,該數個爪極片821係相互堆疊為一體,該線圈組822係捲繞於各該爪極片821之預定部位;該轉子83可旋轉地結合於該基座81之軸管811。藉此,該定子82係用以驅動該轉子83旋轉作動。
又,如中華民國公告第M342688號「馬達定子」新型專利案、公開第200603514號「馬達結構」發明專利案、公告第I276281號「馬達定子結構」發明專利案、公告第I244817號「直流電動機」等,係分別揭示有各種不同結構之「外轉子式馬達」;簡言之,上述各種「外轉子式馬達」大致係利用特殊結構之定子以形成不均磁力,進而達到啟動偏位之作用,使得各該「外轉子式馬達」皆具有易於啟動及可防止啟動死點之功能。
一般而言,目前市面上的各種習知馬達結構除上述所揭示之「外轉子式馬達」外,另亦具有一種「內轉子式馬達」;當分析兩種不同類型之馬達結構特性時,「外轉子式馬達」相較於「內轉子式馬達」仍具有旋轉穩定性較差及轉速較低等問題,由於現今電子產品已普遍係朝向高速、功能整合與微型化趨勢等方向研發設計,因此,「外轉子式馬達」並無法完全滿足部分電子產品之散熱需求,導致「內轉子式馬達」之應用日益廣泛。
舉例而言,如中華民國公開第200744290號「風扇及其內轉子馬達」發明專利案,係揭示一種內轉子式馬達。請參照第2圖所示,該習知內轉子式馬達9大致包含一殼體91、一定子結構92、一轉子結構93、一驅動裝置94及一葉輪95。該殼體91係由一第一殼體911及一第二殼體912所組成,且該第一殼體911及一第二殼體912內部各設置一軸承913;該定子結構92具有一導磁元件921;該轉子結構93具有一轉軸931及一磁性元件932,該轉軸931穿設至該殼體91內部並樞接該二軸承913,另可供該磁性元件932穿套結合於該轉軸931且對應該導磁元件921;該驅動裝置94係電性連接該導磁元件921;該葉輪95係連結該轉軸931且位於該殼體91外部。藉此,該驅動裝置94可控制該導磁元件921之電流方向,以便驅動該轉子結構93及葉輪95旋轉作動。
然而,上述習知內轉子式馬達9之導磁元件921僅可驅動該轉子結構93旋轉,並未提供易於啟動及可防止啟動死點等;因此,雖然內轉子式馬達相較於外轉子式馬達普遍具有旋轉穩定性較佳及轉速較高等優點,惟由於習知內轉子式馬達9在實際使用時,並無法有效改善如啟動控制不良及無法有效防止啟動死點等諸多問題,仍有加以改良之必要。
本發明目的乃針對上述「內轉子式馬達」存在有啟動控制不良及無法防止啟動死點等問題進行改良,以提供一種具有易於啟動及可防止啟動死點之功能的內轉子式馬達及其爪極件。
為達到前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所運用之技術內容如下:一種內轉子式馬達,包含一外殼、一轉軸、一爪極件及一線圈組。該轉軸係能夠旋轉地結合該外殼,該轉軸結合具有感磁面的一永久磁鐵,該永久磁鐵位於該外殼之內部;該爪極件結合於該外殼內部,該爪極件包含能夠相互結合的一第一環體及一第二環體,該第一環體及第二環體皆具有一內環面,該內環面設有數個延伸段,各該延伸段分別連接一極片,該極片之軸向延伸方向的兩相對側緣分別為一第一側緣及一第二側緣,該極片之一側係為朝向該內環面的一捲線面,另一側係為一磁極面,該極片之捲線面與該內環面之間形成一繞線空間,該極片之磁極面朝向該永久磁鐵之感磁面,該磁極面與該感磁面之間形成一氣隙,且該極片分別形成鄰近該第一側緣的一擴徑部及鄰近該第二側緣的一縮徑部,以形成不等間距之該氣隙;該線圈組設置於該爪極件之繞線空間,該線圈組捲繞於該爪極件之捲線面。
一種內轉子式馬達,包含一外殼、一轉軸、一爪極件及一線圈組。該轉軸係能夠旋轉地結合該外殼,該轉軸結合具有感磁面的一永久磁鐵,該永久磁鐵位於該外殼之內部;該爪極件結合於該外殼內部,該爪極件包含能夠相互結合的一第一環體及一第二環體,該第一環體及第二環體皆具有一內環面,該內環面設有數個延伸段,各該延伸段分別連接一極片,該極片之軸向延伸方向的兩相對側緣分別為一第一側緣及一第二側緣,該極片之一側係為朝向該內環面的一捲線面,另一側係為一磁極面,該極片之捲線面與該內環面之間形成一繞線空間,該極片之磁極面朝向該永久磁鐵之感磁面,該磁極面與該感磁面之間形成一氣隙,且該第一環體之一端設有一第一結合部,該第二環體之一端設有一第二結合部,該第一環體之第一結合部及該第二環體之第二結合部相互結合,該爪極件之第一環體及第二環體分別界定軸向延伸於各該磁極面之一基準線,該第一環體之極片與該延伸段相互連接之一側具有一端緣,該第二環體之極片與該延伸段相互連接之一側具有一端緣,該基準線係通過該第一環體之極片及該第二環體之極片的端緣之中心,該基準線將各該磁極面皆區分為一第一磁極面及一第二磁極面,該第一磁極面位於該第一側緣及該基準線之間,該第二磁極面位於該第二側緣及該基準線之間,該第一磁極面之面積與該第二磁極面之面積不同;該線圈組設置於該爪極件之繞線空間,該線圈組捲繞於該爪極件之捲線面。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請參照第3、4及5圖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內轉子式馬達包含一外殼1、一轉軸2、一爪極件3及一線圈組4。該外殼1係為一中空殼體;該轉軸2可旋轉地結合該外殼1;該爪極件3係結合於該外殼1內部並與該轉軸2相對;該線圈組4係捲繞於該爪極件3之預定部位;藉此,該線圈組4通電後可使該爪極件3產生磁場,以便驅動該轉軸2旋轉作動。
該外殼1主要功能係用以供該爪極件3結合,以及供該轉軸2樞接,因此,該外殼1可為任何能夠達到上述目的之結構設計;於本實施例中,該外殼1係由一殼體11及一封閉件12所組成,該殼體11之相對二端分別形成一穿孔111及一開口112,該封閉件12結合於該開口112;又,該殼體11內部另設置數個軸承13(亦可僅設置一個軸承13),其中一軸承13可結合於該穿孔111之一側,另一軸承13可結合該封閉件12。
該轉軸2係經由該穿孔111樞接結合該數個軸承13,使得該轉軸2可旋轉地結合該外殼1;該轉軸2之一端可穿伸於該外殼1之外部,且該轉軸2另結合具有感磁面211的一永久磁鐵21,該永久磁鐵21位於該外殼1之內部。
該爪極件3係結合於該外殼1內部,且該爪極件3包含一第一環體3a及一第二環體3b。其中:該第一環體3a具有一內環面31,該內環面31設有數個延伸段311,各該延伸段311分別連接一極片32,該極片32之軸向延伸方向的兩相對側緣分別為一第一側緣321及一第二側緣322,且各該極片32亦分別具有朝向該內環面31的一捲線面323,以及朝向該第一環體3a中心的一磁極面324,該捲線面323及該磁極面324係位於該第一側緣321及該第二側緣322之間;另外,該捲線面323與該內環面31之間形成一繞線空間33,該第一環體3a之一端設有一第一結合部34。
該第二環體3b具有一內環面35,該內環面35設有數個延伸段351,各該延伸段351分別連接一極片36,該極片36之軸向延伸方向的兩相對側緣分別為一第一側緣361及一第二側緣362,且各該極片36亦分別具有朝向該內環面35的一捲線面363,以及朝向該第二環體3b中心的一磁極面364,該捲線面363及該磁極面364係位於該第一側緣361及該第二側緣362之間;另外,該捲線面363與該內環面35之間形成一繞線空間37,該第二環體3b之一端設有一第二結合部38。
該第一環體3a之第一結合部34及該第二環體3b之第二結合部38可相互結合固定,以便組成該爪極件3,其中該第一結合部34及該第二結合部38可為任何能夠相互結合的設計,如第4圖所示,本實施例係揭示該第一結合部34及該第二結合部38分別為能夠相互對應結合的平面。當該第一環體3a及該第二環體3b相互組裝後,如第5圖所示,該第二環體3b之數個極片36係位於該第一環體3a之數個極片32之間,使各該極片32、36彼此之間具有間距且呈環狀排列於該爪極件3之內側;又,當組裝完成之爪極件3結合於該外殼1內部時,各該極片32、36之磁極面324、364與該永久磁鐵21的感磁面211之間形成一氣隙(G)。
更詳言之,請再參照第5圖所示,在該爪極件3之極片32、36的徑向截面上,各該極片32、36皆分別形成有鄰近該第一側緣321、361的一擴徑部32a、36a,以及鄰近該第二側緣322、362的一縮徑部32b、36b,其中所謂擴徑部32a、36a及縮徑部32b、36b係為相對形成不同大小之徑向截面即可,例如:僅在該第一側緣321、361形成擴徑設計時,該第二側緣322、362相對該第一側緣321、361即為較小徑向截面,或者,僅在該第二側緣322、362形成縮徑設計時,該第一側緣321、361相對該第二側緣322、362即為較大徑向截面;藉此,該擴徑部32a、36a與該永久磁鐵21之間的氣隙距離,係小於該縮徑部32b、36b與該永久磁鐵21之間的氣隙距離,以便形成不等間距之氣隙(G)。又,本發明爪極件3用以形成該擴徑部32a、36a及該縮徑部32b、36b的方式,大致可區分為以下數種(僅為較佳實施方式,其他屬於相同技術概念之實施方式仍應涵蓋於本發明):其一、如第5圖所示,係以該爪極件3自該第一側緣321、361朝向該第二側緣322、362之方向為基準,令該極片32、36之徑向截面面積逐漸減少;藉此,以形成該擴徑部32a、36a及該縮徑部32b、36b。
其二、如第6圖所示,該爪極件3之極片32、36係於該第二側緣322、362形成一缺角391,利用該缺角391之設計,可使該極片32、36鄰近該第二側緣322、362之徑向截面面積小於鄰近該第一側緣321、361之徑向截面面積;因此,可藉由更為簡易之加工方式,以形成該擴徑部32a、36a及該縮徑部32b、36b。
其三、如第7圖所示,該爪極件3之磁極面324、364係形成一凸部392,該凸部392係鄰近該第一側緣321、361,利用該凸部392之設計,可使該極片32、36鄰近該第一側緣321、361之徑向截面面積大於鄰近該第二側緣322、362之徑向截面面積;藉此,可利用該凸部392有效強化該極片32、36之結構強度,並兼可形成該擴徑部32a、36a及該縮徑部32b、36b。
該線圈組4可設置於該爪極件3之繞線空間33、37,且該線圈組4係捲繞於該爪極件3之捲線面323、363;如圖所示之實施例,該線圈組4係具有一繞線架41,以供一線圈42捲繞於該繞線架41之外周面,該繞線架41之一端較佳設有數個定位柱411,各該定位柱411可供該線圈42於繞線過程中進行定位,以方便繞線作業之進行;或者,該線圈組4亦可省略該繞線架41,而直接將該線圈42捲繞於該爪極件3之捲線面323、363。
藉由前揭之結構特徵,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內轉子式馬達的主要特點在於:利用在該爪極件3之極片32、36的擴徑部32a、36a及縮徑部32b、36b設計,可使該磁極面324、364與該永久磁鐵21的感磁面211之間形成不等間距氣隙(G);藉此,當該線圈組4通電時,使得位於該爪極片3之擴徑部32a、36a之氣隙(G)的磁阻,與位於該縮徑部32b、36b之氣隙(G)的磁阻形成不對稱狀態,以便形成不均磁力,進而達到啟動偏位作用,使得本發明內轉子式馬達具有易於啟動及防止啟動死點之功效。
請參照第8、9及10圖所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內轉子式馬達包含一外殼1、一轉軸2、一爪極件5及一線圈組4。其中該外殼1、轉軸2及線圈組4與前述第一實施例所揭示之結構特徵相同,容不贅述。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爪極件5包含一第一環體5a及一第二環體5b。該第一環體5a及第二環體5b與第一實施例之第一環體3a及第二環體3b相同的結構特徵包含有:內環面51、55;延伸段511、551;極片52、56;第一側緣521、561;第二側緣522、562;捲線面523、563;磁極面524、564;繞線空間53、57;第一結合部54;第二結合部58。另外,該第一結合部54及該第二結合部58亦可為任何能夠相互結合的設計,如第9圖所示,本實施例係揭示該第一結合部54及該第二結合部58為可相互對應結合之階梯面。
更詳言之,第二實施例之爪極件5與第一實施例之爪極件3的差異僅在於:如第10圖所示,該爪極件5之第一環體5a及第二環體5b分別界定軸向延伸於該磁極面524、564之一基準線(L),該第一環體5a之極片52與該延伸段511相互連接之一側具有一端緣525,該第二環體5b之極片56與該延伸段551相互連接之一側亦具有一端緣565,該基準線(L)係通過該端緣525、565之中心,該基準線(L)可將該磁極面524、564區分為一第一磁極面524a、564a及一第二磁極面524b、564b,該第一磁極面524a、564a位於該第一側緣521、561及該基準線(L)之間,該第二磁極面524b、564b位於該第二側緣522、562及該基準線(L)之間,其中該第一磁極面524a、564a之面積與該第二磁極面524b、564b之面積不同。舉例而言,本實施例揭示在該爪極件5之軸向上,該極片52、56係於該第二側緣522、562形成一切邊591、592,藉由該第二側緣522、562所形成之切邊591、592設計,即可使該第一磁極面524a、564a之面積大於該第二磁極面524b、564b之面積。另外,如在該磁極面524b、564b形成切角(未繪示)或其他同樣可使該第一磁極面524a、564a之面積與該第二磁極面524b、564b之面積呈不對稱的實施方式仍應涵蓋於本發明中。
藉由前揭之結構特徵,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內轉子式馬達的主要特點在於:當該線圈組4通電時,由於該爪極件5之該第一磁極面524a、564a之面積與該第二磁極面524b、564b之面積為不對稱設計,因此,該極片52、56在靠近該第一側緣521、561及第二側緣522、562所形成的磁阻亦不對稱,故同樣可達到如同第一實施例所述之啟動偏位作用,使得本發明內轉子式馬達具有易於啟動及防止啟動死點之功效。
請參照第11圖所示,係揭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爪極件6,該爪極件6同樣可結合前述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之外殼1、轉軸2及線圈組4,以構成本發明內轉子式馬達。
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爪極件6包含一第一環體6a及一第二環體6b。該第一環體6a及第二環體6b與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之第一環體3a、5a及第二環體3b、5b相同的結構特徵包含有:內環面61、65;延伸段611、651;極片62、66;第一側緣621、661;第二側緣622、662;捲線面623、663;磁極面624、664;端緣625、665;繞線空間63、67;第一結合部64;第二結合部68。另外,該第一結合部64及該第二結合部68亦可為任何能夠相互結合的設計,如第11圖所示,本實施例係揭示該第一結合部64及該第二結合部68為可相互對應結合之斜面。
更詳言之,第三實施例之爪極件6與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之爪極件3、5的差異在於:該爪極件6係同時結合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之爪極件3、5的結構特徵,主要係在該爪極件6之極片62、66的徑向截面上,係分別形成鄰近該第一側緣621、661的一擴徑部62a、66a,以及鄰近該第二側緣622、662的一縮徑部62b、66b;另再於該極片62、66之第二側緣622、662形成一切邊691、692,以便將該磁極面624、664區分成不同面積之第一磁極面624a、664a及第二磁極面624b、664b;藉此,由於本實施例之爪極片6係同時結合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之爪極片3、5之結構特徵,因此,本實施例之內轉子式馬達可提供更佳的易於啟動及防止啟動死點之功效。
本發明內轉子式馬達另可應用於散熱風扇結構。舉例而言,請參照第12圖所示,該轉軸2裸露於該外殼1外部之一端可結合一扇葉71,以構成一散熱風扇;或者,請參照第13圖所示,該轉軸2裸露於該外殼1外部之一端可結合一扇輪72,且該外殼1可藉由數個連接件73(如肋條或靜葉)外接一扇框74,以形成具有一入風口741及一出風口742的散熱風扇。藉此,該散熱風扇可裝設於各式電子裝置或電子儀器,以達到預定之散熱作用。
又,本發明各實施例之內轉子式馬達之爪極件3、5、6的第一環體3a、5a、6a及第二環體3b、5b、6b亦可利用「套環」提供更佳的定位效果。請參照第14圖所示,係以第一實施例之爪極件3提出說明,該爪極件3另可包含一套環30,該第一環體3a及第二環體3b係結合於該套環30內(較佳可利用緊配合方式結合),以利用該套環30定位該第一環體3a及第二環體3b;藉此,該線圈組4同樣可設置於該爪極件3之繞線空間33、37(線圈組4未繪示),並輔助固定該第一環體3a及第二環體3b,以達到更佳的定位作用。另外,利用該套環30用以固定該第一環體3a及該第二環體3b之設計,該第一環體3a之第一結合部34與該第二環體3b之第二結合部38實質上亦可不相互接觸;再者,該套環30亦可直接以內轉子式馬達之外殼1取代,亦即直接令該第一環體3a與該第二環體3b可緊配合固定於該外殼1之內部。
綜上所述,本發明內轉子式馬達藉由各實施例之爪極件3、5、6結構設計,確可用以解決習知內轉子式馬達存在有啟動控制不良及無法防止啟動死點等問題,以提升內轉子式馬達之運轉效率。
雖然本發明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發明所保護之技術範疇,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外殼
11...殼體
111...穿孔
112...開口
12...封閉件
13...軸承
2...轉軸
21...永久磁鐵
211...感磁面
3...爪極件
3a...第一環體
3b...第二環體
31...內環面
311...延伸段
32...極片
32a...擴徑部
32b...縮徑部
321...第一側緣
322...第二側緣
323...捲線面
324...磁極面
33...繞線空間
34...第一結合部
35...內環面
351...延伸段
36...極片
36a...擴徑部
36b...縮徑部
361...第一側緣
362...第二側緣
363...捲線面
364...磁極面
37...繞線空間
38...第二結合部
391...缺角
392...凸部
30...套環
4...線圈組
41...繞線架
411...定位柱
42...線圈
5...爪極件
5a...第一環體
5b...第二環體
51...內環面
511...延伸段
52...極片
521...第一側緣
522...第二側緣
523...捲線面
524...磁極面
524a...第一磁極面
524b...第二磁極面
525...端緣
53...繞線空間
54...第一結合部
55...內環面
551...延伸段
56...極片
561...第一側緣
562...第二側緣
563...捲線面
564...磁極面
564a...第一磁極面
564b...第二磁極面
565...端緣
57...繞線空間
58...第二結合部
591...切邊
592...切邊
6...爪極件
6a...第一環體
6b...第二環體
61...內環面
611...延伸段
62...極片
62a...擴徑部
62b...縮徑部
621...第一側緣
622...第二側緣
623...捲線面
624...磁極面
624a...第一磁極面
624b...第二磁極面
625...端緣
63...繞線空間
64...第一結合部
65...內環面
651...延伸段
66...極片
66a...擴徑部
66b...縮徑部
661...第一側緣
662...第二側緣
663...捲線面
664...磁極面
664a...第一磁極面
664b...第二磁極面
665...端緣
67...繞線空間
68...第二結合部
691...切邊
692...切邊
71...扇葉
72...扇輪
73...連接件
74...扇框
741...入風口
742...出風口
8...外轉子式馬達
81...基座
811...軸管
82...定子
821...爪極片
822...線圈組
83...轉子
9...內轉子式馬達
91...殼體
911...第一殼體
912...第二殼體
913...軸承
92...定子結構
921...導磁元件
93...轉子結構
931...轉軸
932...磁性元件
94...驅動裝置
95...葉輪
第1圖:習知外轉子式馬達之立體分解圖。
第2圖:習知內轉子式馬達之組合剖視圖。
第3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內轉子式馬達的立體分解圖。
第4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內轉子式馬達的組合剖視圖。
第5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內轉子式馬達的局部組合剖視圖。
第6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內轉子式馬達之爪極片另一實施方式的局部組合剖視圖。
第7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內轉子式馬達之爪極片又一實施方式的局部組合剖視圖。
第8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內轉子式馬達的立體分解圖。
第9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內轉子式馬達的組合剖視圖。
第10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內轉子式馬達之爪極片的立體外觀圖。
第11圖: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內轉子式馬達之爪極片的立體外觀圖。
第12圖:本發明內轉子式馬達結合扇葉構成散熱風扇之使用狀態參考圖。
第13圖:本發明內轉子式馬達結合扇輪構成散熱風扇之使用狀態參考圖。
第14圖:本發明內轉子式馬達之爪極件另包含套環時的組合剖視圖。
1...外殼
11...殼體
111...穿孔
112...開口
12...封閉件
13...軸承
2...轉軸
21...永久磁鐵
211...感磁面
3...爪極件
3a...第一環體
3b...第二環體
31...內環面
311...延伸段
32...極片
321...第一側緣
322...第二側緣
323...捲線面
324...磁極面
33...繞線空間
34...第一結合部
35...內環面
351...延伸段
36...極片
361...第一側緣
362...第二側緣
363...捲線面
364...磁極面
37...繞線空間
38...第一結合部
4...線圈組
41...繞線架
411...定位柱
42...線圈
Claims (21)
- 一種內轉子式馬達,包含:一外殼;一轉軸,係能夠旋轉地結合該外殼,該轉軸結合具有感磁面的一永久磁鐵,該永久磁鐵位於該外殼之內部;一爪極件,結合於該外殼內部,該爪極件包含一套環、一第一環體及一第二環體,該第一環體及第二環體結合於該套環內,該第一環體及第二環體皆具有一內環面,該內環面設有數個延伸段,各該延伸段分別連接一極片,該極片之軸向延伸方向的兩相對側緣分別為一第一側緣及一第二側緣,該極片之一側係為朝向該內環面的一捲線面,另一側係為一磁極面,該極片之捲線面與該內環面之間形成一繞線空間,該極片之磁極面朝向該永久磁鐵之感磁面,該磁極面與該感磁面之間形成一氣隙,且該極片分別形成鄰近該第一側緣的一擴徑部及鄰近該第二側緣的一縮徑部,以形成不等間距之該氣隙;及一線圈組,設置於該爪極件之繞線空間,該線圈組捲繞於該爪極件之捲線面。
-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內轉子式馬達,其中該極片之徑向截面面積係由該第一側緣朝向該第二側緣之方向逐漸減少。
-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內轉子式馬達,其中該 爪極件之極片係於該第二側緣形成一缺角。
-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內轉子式馬達,其中該爪極件之磁極面係形成一凸部,該凸部鄰近該第一側緣。
-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內轉子式馬達,其中該第一環體之一端設有一第一結合部,該第二環體之一端設有一第二結合部,該第一環體之第一結合部及該第二環體之第二結合部相互固定。
-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內轉子式馬達,其中該爪極件之第一環體及第二環體分別界定軸向延伸於各該磁極面之一基準線,該第一環體之極片與該延伸段相互連接之一側具有一端緣,該第二環體之極片與該延伸段相互連接之一側具有一端緣,該基準線係通過該第一環體之極片及該第二環體之極片的端緣之中心,該基準線將各該磁極面皆區分為一第一磁極面及一第二磁極面,該第一磁極面位於該第一側緣及該基準線之間,該第二磁極面位於該第二側緣及該基準線之間,該第一磁極面之面積與該第二磁極面之面積不同。
-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內轉子式馬達,其中該第一環體之第一結合部及該第二環體之第二結合部分別為能夠相互對應結合的平面、階梯面及斜面之其中一種。
-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內轉子式馬達,其中該外殼係由一殼體及一封閉件所組成,該殼 體之相對二端分別形成一穿孔及一開口,該封閉件結合於該開口,該殼體內部另設置至少一軸承,該轉軸穿伸該穿孔樞接結合該至少一軸承。
-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內轉子式馬達,其中該第一環體與該第二環體不相互接觸。
- 一種內轉子式馬達,包含:一外殼;一轉軸,係能夠旋轉地結合該外殼,該轉軸結合具有感磁面的一永久磁鐵,該永久磁鐵位於該外殼之內部;一爪極件,結合於該外殼內部,該爪極件包含一套環、一第一環體及一第二環體,該第一環體及第二環體結合於該套環內,該第一環體及第二環體皆具有一內環面,該內環面設有數個延伸段,各該延伸段分別連接一極片,該極片之軸向延伸方向的兩相對側緣分別為一第一側緣及一第二側緣,該極片之一側係為朝向該內環面的一捲線面,另一側係為一磁極面,該極片之捲線面與該內環面之間形成一繞線空間,該極片之磁極面朝向該永久磁鐵之感磁面,該磁極面與該感磁面之間形成一氣隙,且該第一環體之一端設有一第一結合部,該第二環體之一端設有一第二結合部,該第一環體之第一結合部及該第二環體之第二結合部相互結合,該爪極件之第一環體及第二環體分別界定軸向延伸於各該磁極面之一基準線,該第一環體之極片與該延伸段相互連接之一側具有一端緣,該第二環體之 極片與該延伸段相互連接之一側具有一端緣,該基準線係通過該第一環體之極片及該第二環體之極片的端緣之中心,該基準線將各該磁極面皆區分為一第一磁極面及一第二磁極面,該第一磁極面位於該第一側緣及該基準線之間,該第二磁極面位於該第二側緣及該基準線之間,該第一磁極面之面積與該第二磁極面之面積不同;及一線圈組,設置於該爪極件之繞線空間,該線圈組捲繞於該爪極件之捲線面。
-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內轉子式馬達,其中各該極片之第二側緣形成一切邊或各該磁極面形成切角,使該第一磁極面之面積大於該第二磁極面之面積。
-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所述之內轉子式馬達,其中該第一環體之第一結合部及該第二環體之第二結合部分別為能夠相互對應結合的平面、階梯面及斜面之其中一種。
-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所述之內轉子式馬達,其中該外殼係由一殼體及一封閉件所組成,該殼體之相對二端分別形成一穿孔及一開口,該封閉件結合於該開口,該殼體內部另設置至少一軸承,該轉軸穿伸該穿孔樞接結合該至少一軸承。
- 一種內轉子式馬達之爪極件,包含一套環、一第一環體及一第二環體,該第一環體及第二環體結合於該套環內,該第一環體及第二環體皆具有一內環面,該內環面設有數個延伸段,各該延伸段分別連接一極片, 該極片之軸向延伸方向的兩相對側緣分別為一第一側緣及一第二側緣,該極片之一側係為朝向該內環面的一捲線面,另一側係為一磁極面,該捲線面與該內環面之間形成一繞線空間,該極片分別形成鄰近該第一側緣的一擴徑部及鄰近該第二側緣的一縮徑部。
-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內轉子式馬達之爪極件,其中該極片之徑向截面面積係由該第一側緣朝向該第二側緣之方向逐漸減少。
-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內轉子式馬達之爪極件,其中該爪極件之極片係於該第二側緣形成一缺角。
-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內轉子式馬達之爪極件,其中該爪極件之磁極面係形成一凸部,該凸部鄰近該第一側緣。
-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4、15、16或17項所述之內轉子式馬達之爪極件,其中該第一環體之一端設有一第一結合部,該第二環體之一端設有一第二結合部,該第一環體之第一結合部及該第二環體之第二結合部相互固定。
-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內轉子式馬達之爪極件,其中該第一環體與該第二環體為不相互接觸。
- 一種內轉子式馬達之爪極件,包含一套環、一第一環體及一第二環體,該第一環體及第二環體結合於該套環內,該第一環體及第二環體皆具有一內環面,該內環面設有數個延伸段,各該延伸段分別連接一極片,該極片之軸向延伸方向的兩相對側緣分別為一第一側 緣及一第二側緣,該極片之一側係為朝向該內環面的一捲線面,另一側係為一磁極面,該捲線面與該內環面之間形成一繞線空間,且該第一環體之一端設有一第一結合部,該第二環體之一端設有一第二結合部,該第一環體之第一結合部及該第二環體之第二結合部相互結合,該爪極件之第一環體及第二環體分別界定軸向延伸於各該磁極面之一基準線,該第一環體之極片與該延伸段相互連接之一側具有一端緣,該第二環體之極片與該延伸段相互連接之一側具有一端緣,該基準線係通過該第一環體之極片及該第二環體之極片的端緣之中心,該基準線將各該磁極面皆區分為一第一磁極面及一第二磁極面,該第一磁極面位於該第一側緣及該基準線之間,該第二磁極面位於該第二側緣及該基準線之間,該第一磁極面之面積與該第二磁極面之面積不同。
-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內轉子式馬達之爪極件,其中各該極片之第二側緣形成一切邊或各該磁極面形成切角,使該第一磁極面之面積大於該第二磁極面之面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9101557A TWI396361B (zh) | 2010-01-20 | 2010-01-20 | 內轉子式馬達及其爪極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9101557A TWI396361B (zh) | 2010-01-20 | 2010-01-20 | 內轉子式馬達及其爪極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126869A TW201126869A (en) | 2011-08-01 |
TWI396361B true TWI396361B (zh) | 2013-05-11 |
Family
ID=45024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9101557A TWI396361B (zh) | 2010-01-20 | 2010-01-20 | 內轉子式馬達及其爪極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396361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83495A (en) * | 1990-12-05 | 1994-02-01 | Robert Bosch Gmbh | Rotary actuator for determining a flow cross section of a by-pass line around a valve |
US5670836A (en) * | 1994-04-05 | 1997-09-23 | Emerson Electric Co. | Variable reluctance start permanent magnet motor |
US20080018194A1 (en) * | 2006-07-21 | 2008-01-24 | Shigeru Kakugawa | Claw-pole type singel-phase motor, claw-pole type single-phase motor system and electric pump, electric fan and vehicle provided with claw-pole type single-phase motor |
US20080018195A1 (en) * | 2006-07-24 | 2008-01-24 | Masashi Kitamura | Claw-Teeth-Type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
TWM332625U (en) * | 2007-06-07 | 2008-05-21 | Jye Maw Electric Ind Co Ltd | Bike hub with power generator |
-
2010
- 2010-01-20 TW TW99101557A patent/TWI396361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83495A (en) * | 1990-12-05 | 1994-02-01 | Robert Bosch Gmbh | Rotary actuator for determining a flow cross section of a by-pass line around a valve |
US5670836A (en) * | 1994-04-05 | 1997-09-23 | Emerson Electric Co. | Variable reluctance start permanent magnet motor |
US20080018194A1 (en) * | 2006-07-21 | 2008-01-24 | Shigeru Kakugawa | Claw-pole type singel-phase motor, claw-pole type single-phase motor system and electric pump, electric fan and vehicle provided with claw-pole type single-phase motor |
US20080018195A1 (en) * | 2006-07-24 | 2008-01-24 | Masashi Kitamura | Claw-Teeth-Type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
TWM332625U (en) * | 2007-06-07 | 2008-05-21 | Jye Maw Electric Ind Co Ltd | Bike hub with power generato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126869A (en) | 2011-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291846B2 (ja) | ファンモータ | |
US8593022B2 (en) | Electric motor with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 |
US8890389B2 (en) | Electric motor | |
US8651807B2 (en) | Fan with reduced noise | |
US7701097B2 (en) | Fan, motor and impeller thereof | |
CN107532614A (zh) | 离心送风机以及吸尘器 | |
JP2008017607A (ja) | ブラシレスファンモータ | |
JP2011062076A (ja) |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 |
TWI356879B (zh) | ||
US20160341219A1 (en) | Single-phase Motor, Airflow Generating Device, And Electric Apparatus | |
JP2006325315A (ja) | ファンモータ | |
US20150093267A1 (en) | Centrifugal Impeller and Centrifugal Blower | |
JP2005160264A (ja) | ブロワ用モータ | |
TWI430539B (zh) | 馬達 | |
US10458423B2 (en) | Impeller and fan including the impeller | |
CN102148554B (zh) | 内转子式马达及其爪极件 | |
TWI389428B (zh) | 內轉子式馬達及其爪極件 | |
TWI396361B (zh) | 內轉子式馬達及其爪極件 | |
US7868493B2 (en) | Motor having rotation balancing member | |
JP2009077491A (ja) | ステータコア積層体およびモータ | |
US8384265B2 (en) | Inner-rotor-type motor and claw-pole member thereof | |
JP2001349294A (ja) | ポンプモータ | |
JPH10288191A (ja) | ポンプ | |
JP4532964B2 (ja) | 二重回転子電動機 | |
JP5369557B2 (ja) | 電動送風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