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1231B - 用於製造具最佳塑膠分佈之吹模容器的系統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製造具最佳塑膠分佈之吹模容器的系統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1231B
TWI391231B TW095113450A TW95113450A TWI391231B TW I391231 B TWI391231 B TW I391231B TW 095113450 A TW095113450 A TW 095113450A TW 95113450 A TW95113450 A TW 95113450A TW I391231 B TWI391231 B TW I3912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movable
mold
region
blow mold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13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11820A (en
Inventor
Paul Kelley
Gregory A Trude
Original Assignee
Graham Packag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1/362,41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075833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1/399,43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017065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Graham Packaging Co filed Critical Graham Packaging Co
Publication of TW200711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11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1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1231B/zh

Links

Description

用於製造具最佳塑膠分佈之吹模容器的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大體上係有關於形成一吹模容器,及更明確地係有關於一種形成一吹模容器的方法,其可提高物質在該吹模容器的一個區域的方向性(orientation)詳言之,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用來吹模製造一帶有深陷的手握處(grips)的方法,使得所形成的容器具有牢固的抓夾性(grippability)以及很好的美學觀感。
傳統上,一容器可用習稱為吹模(blow molding)的製程來製造。在吹模製程中,一型胚被一吹模設備接納,且該型胚被一容器模具所圍住(enclosed)。該吹模設備藉由強迫空氣進入到該型胚中來讓該型胚膨脹,使得型胚伸展並具有該容器模具的形狀。當該型胚具具有該容器模具的形狀之後,該吹模步驟就完成且該容器從該容器模具上被取下以進行進一步處理。
製造一容器的一種方法是透過習稱為拉伸吹模的處理來實施。在此處理中,一預先形成的型胚或預形體(perform)用熱塑物質來製備,典型地是用射出模製處理來製備。該預形體典型地包括一螺紋端,它會變成為該容器的螺紋。在位伸吹模處理期間,該預形體被放置在兩個打開的對半吹模模具之間。該二對半的吹模模具在該預形體的周圍閉合起來並提供一腔穴,該預形體可在該腔穴被被吹脹而形成該容器。當該模具被閉合時,一氣體被強迫進入該預形體中造成預形體拉伸並在該塑膠接觸到該模具時具有該模具的形狀。在模製之後,該二對半的模具被打開用以釋放該被吹模製造的容器。
拉伸吹模處理所具有的一個問題為,該塑膠材料的拉伸會影響到該容器在某些區域的性能。雖然該塑膠材料的拉伸不會對該容器的大多數區段造成問題,但會特別影響到該塑膠材料形成在該模具內之深突出部周圍的能力。在容器製造的一些應用中,一深的突出部是被需要的,用以形成一容器的特殊區段。例如,由一插入件或深突出部所形成之容器的特定區段包括了容器圓頂(dome),側壁,及底座。當塑膠接觸到該模具的深突出部時,塑膠必需伸展並流動在該突出部的周圍以成為一凹部。然而,因為與模具表面的接觸摩擦的關係,塑膠材料是比較不能在該突出部周圍流動並伸展。在一區域,譬如底座,處之不足的材料分布會影響到該區域在熱填充期間保持其形狀於該突出部周圍的能力,該區域的強度,或該容器站立在一平的表面上的能力。
在容器製造的一些應用中,一深突出部會在容器的一特定區段被需要,最常發生的地方是容器的底座或手握處(hand grip)。當深突出部位在容器的底座時,深突出部有時被稱為”上推件”(”push-ups”),因為該等突出部向上推入到容器的內部。然而,使用已知的技術來製造帶有深突出部容器具有多項問題。其中的一項問題為塑膠材料在該深突出部周圍的方向性(orientation)。方向性係指分子在塑膠材料中是多緊密地被聚集在一起。塑膠分子的方向性在塑膠材料伸展時發生,且材料的伸展愈大,方向性就愈高。當塑膠分子的方向性提高時,分子被強化且會形成一結晶狀的結構。典型地,塑膠的結晶度(crystallinity)愈高,塑膠的堅硬度就愈大,這可改善容器的結構完整性。容器的結構完整性在熱填充期間是很重要的,因為容器必需能夠禁得起熱填充處理的區域。
在熱填充處理中,一產品在接近塑膠材料的玻璃轉變溫度高溫下,約82℃,被加入到該容器中,且該戎易被加蓋密封。在熱填充處理及後續的冷卻期間,該容器底座會經歷外捲(roll out),扭曲或會造成容器傾倒或不穩固的變形。此問題可藉由提高物質在該容器底座的方向性來降低或消除。
在容器的吹模製造期間,氣體被強迫進入到型胚中,這會造成型胚膨脹並伸展而具有容器模具上的形狀。然而,當型胚接觸到容器模具時它就會冷卻。型胚的冷卻會影響到它伸展的能力,以及它定向的能力。雖然這對於容器的大多數區段不會造成影響,但它會特別影響到形成在一深突出部周圍的物質的方向上。當該型胚接觸到該深突出部時,該型胚必需流動於該突出部周圍以成為一凹部。當型胚接觸該突出部並冷卻時,該型胚就較沒有辦法流動在突出部的周圍,這會影響到型胚伸展以及將在該凹部處的塑膠定向的能力。在一區域,譬如在底座或在手握處,之不足的定向會影響到該區域保持其形狀於該突出部周圍的能力,該區域的強度,或該容器站立在一平的表面上的能力。型胚的冷卻亦會產生厚的非晶形塑膠區於突出部周圍,這會將過多的塑膠材料加到該容器上並影響突出部周圍的堅硬度。這些厚的非晶形塑膠區會增加容器的重量,以及成本。
一種已知之製造一吹模容器的系統被描述在授予Collette等人的美國專利第5,255,889號中。在該專利的系統中,一預形體被一模室接納及封圍起來,該模室包括兩個可移動的側模件及一底模。在該模室中,該底模具有一上基座其帶有一向上朝向該模室的中心突伸的突出部。在吹模製造期間,氣體被強迫進入該預形體用以將預形體的材料膨脹並伸展成為該模室的形狀。當該預形體材料到達該突出部時,該材料會伸展於該突出部周圍而成為一凹部,用以形成該容器的承受表面。當該容器被形成時,該模室(兩個側模件及該底模)會打開並釋放出該模製的容器。然而,由此系統所製造的容器的底座會因為強迫預形體伸展於該突出部周圍成為凹部以形成該容器的承受表面而具有有限的結晶度,非晶形未定向的材料累積的問題,或其它在底座內之與上述的底座類似的問題。
相同地,第1圖顯示一依據先前技術之用來形成一容器底座之底座組件100。該底座組件100包括一底座台座102,一定心銷120,及一底座插塞104,其中該底座插塞104被固定到該底座台座102的上表面。該定心銷120可被用來將該底座組件固定及放置在一吹模設備(未示出)中。該底座插塞104包括一用來形成一容器底座的底座模具106。該底座模具106包括一用來形成一深突出部於該容器底座中之突出部108,及一用來形成容器底座的承接面之表面110。
在將一型胚吹模製成一容器的處理期間,該底座模具106將該型胚材料形成為該容器的底座。當型胚材料接觸該底模106時,型胚材料會在該突出部108周圍伸展並下至表面110用以形成該承受表面,如箭頭A及B所示。然而,當型胚接觸突出部108時,型胚材料即開始冷卻且型胚材料的定向即被減緩,這會造成厚的非晶形塑膠區段被形成在該底座內。該等厚的非晶形塑膠區段會影響到該底座的堅硬度,該容器站立在一平的表面上的能力,及增加該容器的成本。
對於在底座中由於塑膠無法在深突出物處適當地形成缺乏界定是一項特殊的問題。雖然這是在底座區域的一個特殊的問題,但類似的問題存在於一容器之放置有一插入件的其它區域中,如前文中提及的,這些以插入件或突出部來形成的其它區域包括容器的圓頂,側壁等等。這些問題存在於材料必需流動於一模具的突出部的周圍以形成容器的一插入件區域的任何製造處理,譬如吹模製程中。這對於包括伸展吹模製造,擠出吹模製造及射出吹模製造等吹模製程而言特別是如此。
某些容器在瓶子的兩側上具有深陷的抓握處,使得消費者可輕易地以他/她的一個緊抓來抓取一充滿的容器。當以習知的吹模製程來吹模製造深陷的抓握處時,塑膠材料會被陷在抓握區內,讓容器的其它區域缺少塑膠材料。為了要解決此問題,容器的重量被增加,因為需要使用更多的材料來確保有足夠的材料被提供給容器的所有部分。或者,需要作設計上的妥協使得在靠近容器的軸的位置處產生較薄的區域,造成這些區域被用更多的材料被吹製。然而,吹製更重的容器及設計上的限制並沒有解決上述的問題。
一種用來形成帶有深陷的突出部(如,在底座中及/或作為一抓握處)的容器之改良的方法是所需要的,它可克服傳統解決方案之增加額外的成本,模製時間,及模具裝配複雜性的缺點。
綜言之,本發明不同於先前技藝之處在於以前所未知或未被建議的改變。
本發明包括一種形成一容器的方法,一種用來提供一容器的結晶性的方法,一種用來形成一容器的底座組件,及一容器。
本發明之用來形成一容器的方法包括接納一型胚,用一具有一模穴的模具來圍住該型胚,對位於該模子內之型胚充氣用以形成一吹模容器(blow molded container)其在該模穴具有一可活動區域,及填充該吹模容器之前將該可活動區域重新置放。
本發明之用來提高一容器的結晶性的方法包括將一型胚充氣吹脹用以形成一具有一可活動區的吹模容器,該可活動區的至少一部分從該吹模容器向外突伸出,及在填充該吹模容器之前將該可活動區域重新置放。
本發明的底座組件(其被用來形成一具有一底座的容器,該底座具有一可活動區域及具有一承受表面)包括一底座台座,一耦接至該底座台座的推桿,及一耦接至該底座台座的底座插塞。該底座插塞具有一底模用來形成該可活動區域及用來形成該底座的承受表面,使得該可活動區域的至少一個部分從該底座向外突伸出超過該承受表面。該推桿用來在填充該容器之前將該可活動區域重新置放。
本發明的容器包括一底座其具有一帶有一凹窩的可活動區域,及一承受表面其與該可活動區域相偏位(offset)。在吹模製造之後且填充該容器之前,該可活動區域的至少一部向外突伸出超過該承受表面。
本發明的另一個態樣是有關於產生一深陷的抓握處於一容器上,該深陷的抓握處可提供該容器牢固的抓握性以及良好的美感。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該深陷的抓握處是以一種可在最輕可能重量下保持整體容器重量的方式下達成的。
本發明包括一種形成一容器的組件及一種形成該容器的方法,該組件包括一模具,該模具具有一帶有凹部的側壁。
一種依據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的方法包括接納一型胚,將該型胚圍在一模具內,該模具具有一帶有一凹部的壁,對位在該模具內的該型胚充氣用以形成一吹模容器,其中該吹模容器具有一側壁,一形成在該凹部的可活動區域其從該容器向外延伸,及一絞鏈其界定出一介於該側壁與該可活動區域之間的界面,及在填充之前將該可活動區域繞著該絞鏈移動。
依據本發明的一示範性實施例之一種形成容器的組件用來從一型胚形成一容器,其中該容器具有至少一可活動的抓握區域。該形成容器的組件包括一用來形成該至少一抓握區域的一第一部分與一第二部分的模具,其中該第一部分可繞著一第一絞鏈朝向該容器的內部轉動,該第一絞鏈是被形成在一介於該第一部分與該容器之間的第一接合處,及該第二部分可繞著一第二絞鏈朝向該容器的內部轉動,該第二絞鏈是被形成在一介於該第二部分與該容器之間的第二接合處,及一驅動機構用來移動該模具用以在吹模製造期間圍住該型胚及用來在吹模製造之後釋放該容器。
依據本發明的另一示範性方法係有關於提高一吹模容器的結晶性的方法。此示範性方法包括將一模具內的型胚充氣用以形成一吹模容器,該模具具有一帶有一凹部的壁及該容器具有一可活動的抓握區域,該可活動的抓握區域是形成在該凹部,該吹模容器具有一耦接至該可活動的抓握區的絞鏈,該絞鏈界定出一介於該吹模容器與該可活動區域之間的界面;及在填充該吹模容器之前將該可活動區域繞著該絞鏈朝向該吹模容器的內部移動。
依據本發明的另一示範性實施例的該形成容器的組件包括一用來形成一第一可活動的抓握區的第一模半部及一用來形成一第二可活動的抓握區的第二模半部,其中該第二可活動的抓握區具有絞鏈,可轉動的部分及該第一可活動的抓握區的的結構。
在該示範性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模半部中的每一者都具有一凹部其形成一可活動的抓握部分的形成區域,該形成區域包括一第一表面用來形成該可活動的抓握區的的一第一外抓握部分,一第二表面用來形成該可活動的抓握區的的一第二外抓握部分,一第三表面用來形成該可活動的抓握區的的一第一內抓握部分,一第四表面用來形成該可活動的抓握區的的一第二內抓握部分;及一第五表面區域用來形成該可活動抓握區域的一脊狀區域。
前述示範性實施例的形成容器的組件可進一步具有一位在第三與第四表面之間的第五表面區,及其中該第三與第四表面分別被放置成與該第一及第二表面相鄰。
較佳實施例的其它目的與優點,以及結構與功能從下面的說明,圖式及例子中將會變得更加明顯。
本發明的實施例將於下文中詳細說明。在所描述的實施例中,特定的用詞為了清楚起見而被使用。然而,本發明並不是要受限於被選取的特定用詞。雖然特定的實施例被用來說明,但應被瞭解的是,這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而已。熟習相關技藝者將可瞭解的是,其它的構件及組態亦可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及範圍下被使用。本文中所援引的參考資料藉有參照而被併於本文中。
第2A-2D圖顯示一具本發明的一底座組件200的示範性實施例。第2A圖顯示該具有一推桿226的底座組件200的側視圖。第2B圖顯示該底座組件200的一側視圖,其中該推桿226的一桿端212被伸展。第2C圖顯示該底座組件200的一頂視圖。第2D圖顯示該底座組件200沿著第2C圖的線A-A所取的剖面圖,用以進一步顯示推桿226。在下面的說明中,將參照第2A-2D圖來說明。
該底座組件200包括一底座台座202,一底座插塞204,一定心銷220,及一推桿226。該定心銷220可被用來將該底座組件200固定並放置在一吹模設備(未示出)中。該底座台座202可以是任何形狀,只要它具有一用來容納該推桿226的中空中心區域即可,及一上區用來與該底座插塞20相連接。在另一實施例中,該底座插塞204與該底座台座202可以是一單一設備。在吹模製造期間,該底座組件200被升高用以與用來吹模製造一容器之其它模具組件接觸。在該容器被吹模製造之後,該底座組件200被降低以取出該容器。
該推桿226為一圓柱形桿其可位在該定心銷220上方並向上延伸穿過該底座台座202到達該底座插塞204的一表面。在一實施例中,推桿226為一金屬模製構件。該底座組件200包括一機構用來移動該推桿226並央該推桿226的一桿端212升高到高於該底座插塞204的表面的上方。在另一實施例中,至有該推桿226的桿端212可被升高。用來升高該推桿226的該機構可以是一彈簧,一凸輪,或可被氣動地,被液壓地或電動地驅動。該機構可被設置在該推桿226的內部或外部。該桿端212被形成在推桿226的端部,且該桿端212的上表面被用來形成該容器的底座上的一個凹窩。該桿端212的形狀與一截頭圓錐類似,該截頭圓追的端部包括一截面218。該桿端212的截面218可以是下凹的,該截面可用來在該容器的底座上形成一外凸的截面,其由容器的中心向下延伸出。在其它實施例中,該桿端212的截面218可以是扁平的或是向上朝向容器的中心延伸的突起。該截面218被用來將該底座的一可活動的區域從一最初的向外突出的位置重新置放到一個在該容器腔穴內的位置,這將於下文中詳細說明。
該底座插塞204包括一底模206其具有一用來在容器的吹模處理期間與一型胚材料接觸的接觸表面208。該底模206的接觸表面208形成該容器的底座的形狀。該機表面208是一用來形成一容器底座的一可活動的區域與一承受表面的曲線模具。如將於下文中詳細說明的,當該瓶子的底座被形成之後,該底座的可活動區域從一朝外突伸的位置被重新置放成朝向該容器的內部的位置。在一實施例中,該可活動的區域被重新置放到一位在該容器內部中的位置,因而形成一容器底座其在結構上及功能上與一具有一傳統的上推部之容器的底座類似。
接觸表面208包括一腔穴210,一表面214,及該桿端212的一表面。該腔穴210的表面及該桿端212的表面形成該底模206的一個內部區域220,及表面214形成該底模206的一個外部區域222,其中該外部區域222與該內部區域220相偏置。該內部區域220與該外部區域222是用來在吹模製造期間形成一容器的底座。該外部區域222是大致上扁平的且是用來形成一容器的承受表面。在另一實施例中,該外部區域222可以是非扁平的或弧形的,或可形成一不連續的承受表面。本發明因而可用來形成此技藝中所習知之個種形狀的承受表面。
當由該底模206的一側剖面圖來觀看時,該腔穴210是該底模206上的一個凹陷,其被用來形成一容器的一可活動區域。該腔穴210開始於該內部區域220的最外緣,且同時朝向該底模206的中心向內彎曲及朝著該底座組件200的底部向下彎曲。在到達桿端212之前,該腔穴210到達其底部並開始向上彎曲。該腔穴210由其底部同時朝向該底模206的中心向內彎曲及向上遠離該底座組件200的底部彎曲。該腔穴210在該桿端212的截頭圓錐端終止。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桿端212的底部可發生在該底模206內與桿端212相關的其它位置,或甚至可被置在桿端212。當該底模206是從頂端觀看時,該腔穴210為在該底模206上的一圓形凹陷(參見第2C圖)。該腔穴210位在該內部區域220的最外緣與該桿端212的區段218的最外緣之間。在另一實施例中,該腔穴210可以是除了圓形凹陷之外的其它對稱的或不對稱的形狀。例如,該腔穴可以形成一三角形,一矩形,或一多邊形。在另一實施例中,該腔穴210並不由其底部朝上彎曲,而是進一步朝向彎曲或是扁平的直到它到達該底模206的中心為止。
第3A-3B圖顯示使用一依據本發明的底座組件200來形成一容器的底座的示範性實施例。在第3A圖中,一具有螺紋加工之型胚304被裝附在一用來製造一吹模容器之吹模設備(未示出)的一固持件302上。包圍住該型胚304的是一第一側模306,一第二側模308及該底座組件200。該第一側模306包括該容器的一側的模具,及該第二側模308包含該容器的另一側的模具。該第一側模306與該第二側模308可以是彼此的鏡面影像,或它們可具有不同的形狀。模具的其它組合及不同的數量亦可被使用,這是熟習此技藝者可理解的。
在吹模製造之前,該型胚304被該第一側模306,該第二側模308及該底座206所包圍住。如第3B圖所示的,當該型胚被包圍住之後,氣體被強迫進入到該型胚204內用以將位在該第一側模306,該第二側模308及該底模206內的型胚304充氣吹脹。在充氣吹脹期間,該型模206伸展成為該第一側模306,該第二側模308及該底模206的形狀。當型胚材料接觸到該底模206時,該型胚材料被向著該接觸表面208吹而進入到該腔穴210內。該型胚材料伸展進入到該腔穴210中用以形成該容器底座上的一可活動區域。
藉由在該底模206上具有該腔穴210,該型胚材料不會遭遇到一深的突出部,該深突出部將會造成冷卻並減低塑膠材料的方向性。在充氣吹脹期間將該型胚材料伸展至該腔穴210內(與伸展於一突出部周圍完全相反地)可容許該型胚材料被進一步拉伸及定向,因為型胚材料被吹入到一與深突出部周圍的窄凹部比較起來寬的空間內。此額外的伸展可提高該型胚材料的分子的結晶度,這可提高該底座的堅硬度並改善該底座的結構完整性。將該型胚材料吹模至該腔穴210內亦可降低該底座的壁厚並降低在該底座內之厚的非晶形塑膠區段的發生。因此,塑膠材料存在在底座內的量可在不對容器性能造成有害的影響下被減少,在有些例子中,此技術可改善底座的性能。
第4A圖顯示用來將該容器的底座重新置放之依據本發明的推桿226的示範性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在將該第一側模306,該第二側模308及該底座組件200與該容器分離開來之前,該容器的底座被重新置放。在型胚304的充氣吹脹處理完成之後,一具有一從該容器向外突伸出之可活動的區域的底部被形成在該腔穴210中。該容器底座的該可活動的區域相關於一承受表面向下地外凸,這將於下文中詳細說明。該推桿226然後被朝向該容器的中心向上升高用以將該桿端212升到該接觸表面2o8上方,用以施加壓力於該底座的可活動區域上。當該桿端212被進一步升高時,該可活動的區域朝向該容器的中心被強迫向上進入到一向上的位置,這相關於該承接表面伸展至該紅器的內部中。在該可活動的區域被重新向上放置之後,推桿226可被降低。之後,該第一側模306,該第二側模308及該底座組件200可藉由分開來而將該被吹模製造的容器釋放出來。
第4B圖顯示用來將該容器的底座重新置放之依據本發明的推桿226的另一示範性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底座組件200與該第一側模306及該第二側模308分離開來用以將該容器的底座釋放出來。之後,桿端212被升高直到它到達該容器底座的可活動區域為止。該桿端212然後施加壓力於該容器的底座上用以將該底座的可活動區域重新置放。之後,該第一側模306與該第二側模308可藉由彼此方開來釋放出該吹模製造的容器,使得該容器可被進一步處理。在其它實施例中,該容器的底座可在沒有被重新置放下從這些模子中被釋出並送至一不同的裝置處以進行該可活動區域的重新置放。
第5A及5B圖顯示一依據本發明的容器500在被推桿206重新置放之前與之後的情形的示範性實施例。在重新置放之前,該底座包括一可活動的區域502及一承受表面504,其中該可活動的區域502的至少一部分從該容器的底座向外突伸出超過該承受表面504。該容器底座的可活動區域502相對於該承受表面504是向下外凸的。在使用底模206的充氣吹脹期間,該可活動的區域502是由該底模206的內部區域220形成的,且該承受表面5043是由外部區域222形成的。該可活動的區域502從該承受表面504的一最內緣向外突伸出且相對於該承受表面504向下外凸。該可活動的區域502在圖中所示的是一圓形,但它可以是任何對稱的或不對稱的形狀。一凹窩518藉由該接觸表面208的桿端212的表面而被形成在該可活動的區域502的中心處。該凹窩518是向上外凸且朝向該容器500的中心向內突伸。該凹窩518提供一口袋,該桿端212可在推桿226延伸以將該底座的該可活動的區域502重新置放時停放在該口袋內。
在重新置放期間,該可活動的區域502被該桿端212的伸展而朝向該容器的內部中心移動。在一實施例中,該可活動的區域502相對於該承受表面504而被移動於該容器的內部。在重新置放時,該桿端212接觸到該凹窩218並迫使該凹窩518朝向該容器的中心。這可將該可活動的區域502重新置放並造成該可活動的區域502不再延伸或突伸超過該承受表面504。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桿端212可在其它位置接觸該可活動的區域502用以將該底座的該可活動的區域502重新置放,這是熟習此技藝者所能理解的。在一實施例中,該容器底座的重新置放是發生在該容器填充之前,使得該容器可被放置在一用來輸送至一填充機,或用來在製造期間輸送或平行放置之大致平的表面上,如此技藝中所習知的。該填充機可藉由習知的填充技術,包括熱填充,冷填充,及熟習此技藝者所習知之其它填充處理,來填充該容器。藉由將該可活動的區域502重新置放,該容器可平穩地站立在一大致平的表面上且用與具有傳統製造的上推(push up)底座的容器類似的方式加以處理。因此,該底座區域在重新置放該可活動的區域502之後,具有傳統之帶有上推部的吹模底座的外觀及功能,但沒有先前技藝的缺點。
容器500具有一單件式結構且可用一單層塑膠材料來製備,譬如一聚醯胺,例如,耐綸;一聚烯烴,例如低密度聚乙烯(LDPE)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聚丙烯;一聚酯,例如,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聚對耐二甲酸乙二酯(PEN);或其它,其亦可包括添加物用以改變該材料的物理或化學特性。例如,某些塑膠樹脂可被改良(modified)用以改善透氧性。或者,容器500可用多層塑膠材料來製造。這些層可以是任何塑膠材料,包括未摻雜的,回收的及再研磨的材料,且可包括塑膠或具有添加物的其它材料用以以改善該容器的物理特性。除了上述的物材料之外,通常使用在多層塑膠容器中的其它材料包括,例如,乙基乙烯醇(EVOH)及緊繫層或黏結劑用以在材料遭遇到分層化(delamination)時使用於相鄰的層之間來將材料維持在一起。一塗層可被施加在單層或多層材料上,用以加入氧阻障特性。
雖然此實施例及圖式所示的型胚304是一在上部具有螺紋的預形物,但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範圍下,該型胚亦可以是一無螺紋的塑膠管。使用一塑膠管作為一型胚的例子包括了將一針插入到該型胚中,及強迫氣體通過該針用以將該塑膠管膨脹用以取得一模具上的形狀。此外,任何吹模技術都可被用來形成該容器,包括射出吹模,伸展吹模,或劑出吹模等技術,這些都是熟習此技藝者所知悉的。
此說明書描述一種藉由模製一在一腔穴210內的型胚材料來吹模製造一可活動的區域502於一容器底座上的技術。然而,此技術可被用來製造容器之除了底座之外的其它區域,譬如用來形成容器的一手握處的至少一部分,或用來形成容器的其它深突出部。腔穴210亦可位在模具306或308的兩側上,或位在該底模206的其它位置處。此技術可用在塑膠容器需要有深突出部的任何其它區域。本文中所描述的技疏提高了具有一深突出部之區域的堅硬度,同時減少在該區域周圍導因於深突出部之厚的非晶形塑膠區段。
在如第9圖所示的一示範性實施例中,一吹模設備10可接納一型胚12並用一模具14a-c圍住該型胚,該模具包括一在該模具14b的外表面上的凹部16。該吹模設備10可將該型胚充氣吹脹於該模具中用以形成一吹模容器100(參見第5圖)。該吹模容器100可具有一側壁,一形成在該凹部16內之可活動的區域18,及一絞鏈其界定一介於該容器100的側壁與該可活動的區域18之間的界面。該吹模設備可被設計來在填充該吹模容器100之前將該可活動的區域18繞著該絞鏈移動。該吹模容器的內部體積可藉由將該可活動的區域18移入該容器100的中心而被減小(第11及12A圖中的箭頭22)如第12C圖所示。該可活動的區域18可形成該容器100的一抓握處。藉由垂模製造該可活動的區域18或該抓握處於其朝外的位置處(在容器的外面),然後藉由使用一簡單的機械力將該可活動的區域翻轉(reverse)以形成該抓握處,該容器的重量可被降低且該抓握處的輪廓可被改善。
第6圖顯示一代表一容器依據本發明被伸展吹模製造時該容器的形狀的示範性實施例,第7圖顯示一依據本發明的容器在其被朝外吹的位置的一可活動的區域的示範性實施例,及第8A-8B圖分別顯示一據本發明之一容器在其被朝外吹的位置處之可活動的區域及該抓握處的最終形態的示範性實施例。
這些示範性實施例將一開始參照第6-7圖來討論。依據本發明的一示範性實施例,容器600被吹模製造成為第10圖示意地所示的形狀。第1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的一示範性實施例的一示範性容器600的立體側視圖。如所述地,該容器600包括包括一上部602,一肩部604,一容器本體606,及一底座608。該容器600的上部602大體上是具有一進入到該容器600的內部之開口的任何結構且被設計成可接納一閉塞物(未示出)。該閉塞物可以是任何用來對一熱填充於該容器600內之產品產生一實質上的氣密密封的裝置,因此可實質上防止空氣經由上部602進入到該容器600內。在一示範性實施例中,該上部602包括用來與一閉塞物(旋緊蓋)耦合的螺紋614。該蓋子可被旋緊於該上部的螺紋614上,用以產生與該容器600的密封。在另一實施例中,一密封插塞可被放在該上部602內用以密封該容器600。熟習此技藝者的習知的其它的閉塞物或密封件亦可被使用。
該容器600的肩部604從該容器本體606延伸出,到達該上部602的底部。大體上,該肩部604在其由容器本體606朝向該上部602的底部接近時會變窄。肩部604可具有任何所想要的形狀,或可從該容器600上被省略掉。該肩部604可包括圖樣,形狀,以及它幾何形狀,或者可以是實質上平滑的。在所示的實施例中,該肩部604的底部的寬度相應於容器本體606的頂端的寬度,且藉由在肩部604到達上部602之前巷內彎曲而變窄。肩部604在到達上部602之前向外彎曲,然後在肩部604到達上部602之前向內彎曲。如熟習此技藝者能夠理解的,肩部604可以是其它的形狀且包括其它圖樣。
容器600的容器本體606從底座608延伸至肩部604並界定該容器600的內部。該容器本體606被訪置在該容器600的底下。在另一實施例中,如果肩部604從容器600上被省略掉的話,則容器本體606延伸至該上部602。容器本體606可以是任何對陣或不對稱的形狀,譬如但不侷限於,圓筒形、方形、矩形、或其它幾何形狀。非必要地,容器600的容器本體606可包括有圖樣的支撐結構或真空板。該有圖樣的支撐結構或真空板有助於提供容器600的結構上的完整性。
在所述的實施例中,容器本體606具有位在容器600的不同位置處之肋條612。肋條612可以是一系列與容器本體606上無凹陷的區段輪流交替的下凹區段。肋條612可包括其它的種類及形狀且亦可被設置在容器本體606的其它位置處,這些都是熟習此技藝者能夠理解的。肋條612亦可從容器本體606上被省略掉,或被設置在容器600的其它位置。
容器本體606亦可以包括一可活動的區域610其最初是被吹模製造蔡該容器600的外面(參見第11圖)。該可活動的區域610是有數個在該容器本體606的抓握區內的表面所組成。該等表面以一種方式被安排使得作用在該抓握區上的外力(箭頭22)可造成該等表面相對於彼此摺疊起來直到它們咬入到朝向該容器600的內部的翻轉位置為止。如第7圖中所示的,該可活動的區域610可包括一第一絞鏈或接合處702,一第一部分704,一第一內壁706,一第二絞鏈或接合處714,一第二部分712,一第二內壁710,一第三絞鏈或接合處708,一第四絞鏈或接合處716,及一第五絞鏈或接合處718。該第一絞鏈或接合處702耦接該第一部分704使得容器本體606的第一部分704最初被吹模製造於該容器本體606的外面,然後可被推入到該容器的內部,分別如第8A及8B圖所示。第二絞鏈或接合處714耦接該第二部分712使得該第二部分712可藉由繞著該第二絞鏈或接合觸714樞轉而被推入到容器600的內部。該第五絞鏈或接合處718將該第一部分704與該第一內壁706耦接起來,且該第四絞鏈或接合處716將該第二部分712與該第二內壁710耦接起來,使得這些部分可被推入到容器600的內部。該被翻轉的可活動區域610被示於第8B圖中。
形成示於第9-11圖中之形成容器的組件的模具可由第一及第二模半部14a及14b製成,每一模半部都包括一具有一凹部的壁用來形成各自的第一及第二可活動的抓握區域610。抓握區域610最初被吹模製造於該容器的外面,然後被翻轉使得使用者的手可輕易地放入到被翻轉的抓握區域中。
一開始,當容器被吹模製造時,該可活動的區域610被形成為從該容器600的內部延伸離開。第8A圖顯示該可活動的區域610在被吹模製造從該容器600的內部延伸離開的情形,及第8B圖顯示該可活動的區域610被翻轉之後朝向該容器600的內部延伸的情形。在翻轉期間,一個力量被施加用以造成該可活動的區域610翻轉。當該力量被施加時,該第一部分704繞著該第一絞鏈或接合處702轉動及該第二部分712繞著該第二絞鏈或接合處714轉動。此外,該第一部分繞著該第五絞鏈或接合處718相對於該第一內壁706轉動,該第二部分712繞著該第四絞鏈或接合處716相對於該第二內壁710轉動,及該第一內壁706繞著該第三絞鏈或接合處708相對於第二內壁710轉動。亦即,一多側的可活動區域610一開始是被吹模製造於該容器的外面,藉以省掉對於一帶有一深陷的突出部的模具的需要,塑膠材料在該深陷的突出部周圍很難形成所想要的方向性。然後,在該絞鏈或接合處以及第一及第二部分與內壁之間的彎角的塑膠的重量被設計成可讓該可活動的區域610被翻轉至該容器內用以形成一深陷的抓握處,該抓握處是消費者可穩抓握且對消費者而言具有一良好的美感。該容器在絞鏈處的壁厚比環繞部分或內壁(因為塑膠是以此方式自然地流動所以這些地方較重)的壁厚來得薄。第一及第二部分與內壁之間的彎角必需要夠陡,這樣才能達到所想要的抓物處深度及所想要的美感。
在翻轉期間,當容器600仍留在該模具14a-c(參見第10圖)內時,一足夠的力量被施加到形成在該容器的外面的該可活動的區域610上。因為本發明的受讓人已成功地將吹模製造於該容器的底座外面的突出部翻轉,因此足夠的力量必需被施加到該可活動的區域610上。在一實施例中,該可活動的區域18(在第6-8B圖中為610)的翻轉在吹模製造中發生的時間可儘可能地晚,使得容器600可在其中被推出之前又更長的時間冷卻。該容器及該可活動的區域610冷卻的時間愈長,就可得到愈好的翻轉結果。這是因為在翻轉期間該容器愈熱,該容器會在所不想要的地方產生摺痕的可能性就愈高,造成一不美觀的容器,因而成為一不合格的容器。該翻轉可以在該容器剛要從模具中被推出或釋出之前發生,用以將低該翻轉形成所不想要的摺痕或變形於容器600上。一氣壓缸(未示出)可藉加一力量於該第一部分704及該第二內壁710上來實施該可活動的區域610的翻轉。或者,其它機械性的氣動的,液壓的或凸輪作動的機構亦可被用來實施該翻轉,這些是熟習此技藝者能瞭解的。例如,凸輪作動的機構可被包括在該模具內且可活動的區域可在模具完全包圍住該被形成的容器時被翻轉。
容器600被吹模製造成為第8A圖所示的形狀用以避免讓材料被包陷在一複雜形狀的模具的下凹區域中並改善該容器600在該可活動的區域610的性能(不合格的容器較少)且不會增加該區域的材料數量。該可活動的區域610被形成為第8A圖的形狀用以確保該可活動的區域的所有表面都在有足夠的材料量下被適當地形成且具有充分的輪廓清晰度。與一開始形成具有一朝向該容器的內部延伸之深凹陷突出部的容器(參見第8B圖)比較起來,形成延伸遠離該容器的內部的該可活動的區域610的一個優點為,在該可活動的區域610的堅硬度可藉由允許塑膠材料在吹模製造處理期間進一步的定向(參見第6,7及8A圖)而被提高。藉由讓該可活動的區域610延伸遠離該容器600的內部,塑膠材料在該可活動的區域610內的方向性可被提高,因為該模具不會陷住材料,而是可讓塑膠材料進一步伸展至模具的一腔穴內,在吹模製造期間形成該可活動的區域610。當塑膠分子的方向性提高時,分子被強化且可形成一結晶結構。典型地,塑膠的結晶度愈高,塑膠的堅硬度就愈大,這可改善容器在該可活動的區域610的結構完整性。
應瞭解的是,如果容器600被一開始吹模製造成為第8B圖所示的形中的話,則該可活動的區域610將不會被完整地形成在靠近該第一絞鏈或接合處702及靠近該第二絞鏈或接合處712。這是用一伸展吹模製造技術來形成一容器的結果。當一容器被伸展吹模製造時,氣體將塑膠材料向著一用於該容器的模具,如用於容器600的模具,伸展。如果該模具包含一突出部用以形成示於第8B圖中的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話,則塑膠材料將必需伸展於該突出部周圍,從該第三絞鏈或接合處708下至靠近該第一絞鏈或接合處702及靠近該第二絞鏈或接合處712的區域(參見第8B圖)。與模具的接觸會將材料陷在靠近該第三絞鏈或接合處708的區域中,並不讓該材料完整地向下形成到靠近該第一絞鏈或接合處702及靠近該第二絞鏈或接合處712的區域中。又,用此一突出部來形成該可活動的區域610會造成塑膠被陷在該可活動的區域610內,這可防止該容器的其它區域不具有足夠的塑膠來適當地形成這些區域。
與用第8A圖所示之從該容器向外地延伸之可活動的區域610來形成該容器比較起來,將容器600伸展吹模製造成第6,7,及8B圖所的形狀亦可降低該可活動的區域610的壁厚及減少厚的非晶形塑膠區段發生在靠近該可活動的區域610的可能性。這可讓出現在該可活動的區域610中之塑膠材數量在不有害地影響到容器性能的前題下被減少,且在某些例子中,此技術可改善該可活動的區域的性能。相同地,將容器形成為第8A圖的形狀可讓塑膠材料在該底座608中有更均勻的分布。又,被提高的堅硬度可讓該可活動的區域610翻轉而不會讓容器本體606有實質上的網狀變形。
第9-11圖示意地顯示一種依據本發明之形成容器的組件用來由一型胚形成一容器。該組件包括一模具14a,14b及14c,它可被一驅動機構驅動用以包圍至該型胚12。一容器600被吹脹於該閉合的模具組件內,如第10圖所示。一凹部16可被設置在該模具14a與14b的一個側壁上用以形成容器的一個兩側抓握處。第13圖顯示用來形成一如第6圖所示的容器的模具814的一側。在此實施例中,每一側模都包括一凹部816,其具有一用來形成一第一外抓握部分(704)的第一表面804,一用來形成一第二外抓握部分(712)的第二表面812,一用來形成一第一內抓握部分(706)的第三表面806,一用來形成一第二內抓握部分(710)的第四表面810,及一用來形成一可活動的抓握區域610的脊狀區(708)的第五表面區808。該形成容器的組件可包括一第一推桿用來將該可活動的區域610的第一部分704繞著第一絞鏈或接合處702轉動用以將該可活動的區域610翻轉,使得它可形成一抓握區域。一第二推桿可被用來促使該第二部分712繞著絞鏈或接合處714轉動,用以在用熱產品填充該容器之前將抓握區的兩側推到該容器內。如第14圖所示,凹部816的一個對應於表面806及810與表面區域808的區段900可移動於第13圖所示的不作用位置與第14圖中的作用位置之間。
此系統亦具有需要較便宜的構件的優點。當其它的系統使用複雜的氣動式,液壓式,或凸輪作動的機構來在該吹模製造循環中的一個特定時點將模具的各部分朝內推時,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只需要使用一簡單的機械機構來將該可活動區域110翻轉。與傳統的系統比較起來,這可降低成本,模製時間,及模具裝設的複雜性。
因此,依據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的容器600可改善容器600在一可活動區域610的堅硬度、輪廓、及性能,藉以讓一個容器可藉由使用較少的塑膠來形成,同時保有該容器的性能及外觀。
本文中所討論的實施例及例子為非限制性的例子。可翻轉的插入件的形狀並不侷限於所示的例子,因為該可活動的區域可被朝外吹脹成為一圓的或卵形的形狀,且當被翻轉時,仍能獲得相同的功能-減小被吹脹容器的體積。
在此說明書中所示及所描述的示範性實施例只是為了要教導熟習此技藝者發明人所知之製造及使用本發明的最加方式。在此說明書中的任何東西都不應被認定為是本發明的範圍的限制。所有提出來的例子都是代表性且非限制性的。熟習此技藝者在以上揭示的教導之下,可對上所述之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可在不偏離本發明下加以修改及變化。因此,應被瞭解的是,在申請專利範圍及它們的等效物的範圍內,本發明可用上文特別說明的實施例之外的方式來實施。
100...底座組件
102...底座台座
120...定心銷
104...底座插塞
106...底模
108...突出部
110...表面
200...底座組件
226...推桿
212...桿端
202...底座台座
204...底座插塞
220...定心銷
218...區段
206...底模
208...接觸表面
210...腔穴
214...表面
220...內區域
222...外區域
302...固持件
304...型胚
306...第一側模
308...第二側模
500...容器
502...可活動的區域
504...承受表面
518...凹窩
18...可活動的區域
16...凹部
600...容器
602...上部
604...肩部
606...容器本體
608...底座
614...螺紋
612...肋條
610...可活動的區域
702...第一絞鏈或接合處
704...第一部分
706...第一內壁
708...第三絞鏈或接合處
710...第二內壁
712...第二部分
714...第二絞鏈或接合處
716...第四絞鏈或接合處
718...第五絞鏈或接合處
14a...模具
14b...模具
14c...模具
814...模具
816...凹部
804...第一表面
812...第二表面
806...第三表面
810...第四表面
808...第五表面
900...區段
本發明的前述及其其它特徵與優點從下面本發明之示於附圖中的較佳實施例的更詳細的說明中將會更為明顯,其中相同的標號標示相同,功能近似,及/或結構類似的元件。
第1圖顯示一根據習知技藝之用來形成一容器底座之底座組件;第2A-2D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的一底座組件的示範性實施例;第3A-3B圖顯示使用一依據本發明的底座組件來形成一容器底座的示範性實施例;第4A-4B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的一用來將該容器底座重新置放的推的示範性實施例;第5A-5B圖一依據本發明的容器在重新置放之前及之後的示範性實施例;第6圖顯示一依據本發明的容器其深陷的抓握處被翻轉(reversed)的第一階段的示範性實施例;第7圖顯示第1圖之依據本發明的示範性容器的剖面圖;第8A-8B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的一容器的一翻轉的抓握處的示範性實施例;第9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的一示範性實施例的一型胚在其被接納於一模具之前的情形;第10圖示意地顯示一依據本發明的吹模容器其具有一可活動的區域;第11圖示意地顯示具有一可活動的區域之另一示範性吹模容器,其在從該模具中被釋出之前在該容器的每一側都被翻轉;第12A-C圖示意地顯示該示範性的容器的可活動的空間在從模具中被取出之後被翻轉;第13圖顯示用來形成第6圖的容器的一半的模具;及第14圖顯示該模具的一個實施例,它可被啟動用以將一朝外突伸的區域朝向該容器的中心推進去。
較佳實施例的其它目的與優點,以及結構與功能從下面的說明,圖式及例子中將會變得更加明顯。
10...吹模設備
14a...模具
14b...模具
14c...模具
16...凹部
18...可活動的區域
600...容器

Claims (48)

  1. 一種用來製造一容器的方法,其包含:接納一型胚;用以模具來包圍至該型胚,該模具包括一腔穴;將該模具內的該型胚充氣吹脹用以形成一吹模容器其在該腔穴處具有一可活動的區域;將該吹模容器釋放出來;及在填充該吹模容器之前將該可活動的區域重新置放,其中該釋出步驟是發生在該重新置放步驟之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腔穴被包括在一底模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模具更包含:一第一側模;一第二側模;及一底模。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方法,其更包含:將該第一側模及該第二側模與該吹模容器分離開;及將該底模與該吹模容器分離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法,其中該重新置放的步驟是發生在分離該底模的步驟之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法,其中該重新置放 的步驟是發生在分離該底模的步驟之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重新置放的步驟將該可活動的區域從一朝外突伸的位置朝該容器的內部移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重新置放的步驟將該可活動的區域移動至一位在該容器的內部的位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在該充氣吹脹完成之後,該可活動的區域的重新置放係在填充該吹模容器之前開始的,其中,在該重新置放之前,該吹模容器的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至少一第一部分被朝外地設置在一承受表面的最下端的下方,及該吹模容器的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至少一第二部分被朝內地設置在該承受表面的最下端的上方,其中被朝內地設置在該承受表面的最下端的上方的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該第二部分被設置在該吹模容器的該可活動的區域的中心,及其中被朝外地設置在該承受表面的最下端的下方的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該第一部分圍繞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該第二部分。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側模包括一凹部及該第二側模包括一第二凹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可活動的區域在該重新置放的步驟之後形成一手握處。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手握處為一深陷的手握處。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重新置放包括將該可活動的區域朝向該吹模容器的內部移動。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重新置放將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該至少一第一部分移動至該吹模容器的內部中的一個位置。
  15. 一種用來提高一容器的結晶性(crystallinity)的方法,包括:將一型胚充氣吹脹用以形成一具有一活動區的吹模容器,該可活動區域的至少一部分從該吹模容器向外突伸出;將該吹模容器釋放出來;及在填充該吹模容器之前將該可活動區域重新置放,其中該重新置放步驟是發生在該釋出步驟之前。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方法,其中該吹模容器在其頂端具有一開口及在與該頂端相反的底端具有一承受表面,其中該吹模容器的該可活動的區域的重新置放的開始是在該充氣吹脹之後及填充該吹模容器之前發生的,其中,在該重新置放之前,該吹模容器的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至少一第一部分被朝外地設置在一承受表面的最低點的下方,及該吹模容器的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至少一第二部分被朝內地設置在該承受表面的最低點的上方, 其中被朝內地設置在該承受表面的最低點的上方的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該第二部分被設置在該吹模容器的該可活動的區域的中心,及其中被朝外地設置在該承受表面的最低點的下方的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該第一部分圍繞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該第二部分。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方法,其中該重新置放減少該吹模容器的內部體積。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方法,其中該承受表面的該最低點在該重新置放之前及之後都維持在實質同一水平的表面。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方法,其中該重新置放造成該可活動的區域不再延伸超過該承受表面,以允許該容器用其承受表面穩定地站在一實質平的表面上。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方法,其中該可活動的區域的重新置放係藉由一致動器只對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該第二部分施加一向上的力而不對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該第一部分施加來實施的。
  21. 一種用來形成一具有一底座的容器的底座組件,該容器具有一可活動的區域及一承受表面,該底座組件包含:一底座台座;一耦接至該底座台座的底座插塞,該底座插塞具有一底模用來形成該可活動的區域及形成該底座的承受表面, 使得該可活動的區域的一第一部分從該底座向外突伸出超過該底模在一第一位置時的該承受表面,其中該底模的該第一位置是在作動底模以朝內移動該可活動的區域之前的位置,及使得該可活動的區域的一第二部分不會突伸超過在該底模作動之前的該第一位置時的該承受表面,該底模具有:一承受表面形成部分,用以形成該容器底部的承受表面;一腔穴部分,用以形成該可活動的區域之從該底部向外突伸超過該承受表面的第一部分,該腔穴部分在剖面圖中是在該承受表面形成部分下方且在平面圖中被該承受表面形成部分所圈界(circumscribed);及一可活動的部分,用以形成該可活動的區域之不會突伸超過在該第一位置時的承受表面的該第二部分,該可活動的部分被設置在該底模的一中心縱長軸線且在剖面圖中是在該承受表面形成部分的上方,其中,在作動期間,該可活動的部分被建構且是可操作的,用以相對於該承受表面形成部分及該腔穴部分移動。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底座組件,其中該可活動的部分是一推桿的一最上端部分,其被耦接至該底座台座,該推趕桿被設計來移動,用以在該容器被填充之前將該可活動的區域朝內地重新置放,使得該可活動的區域完全在該承受表面的上方。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底座組件,其中該推桿的該最上端部分更包含一在該底模的該中心縱長軸線上的外凸形成區段。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底座組件,其中在平面圖中該腔穴部分完全地圍繞該可活動的部分。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底座組件,其中該腔穴部分及該可活動的部分在剖面圖中形成一大致的“W”形。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底座組件,其中該可活動的部分被建構且是可操作的,用以被作動而移動,且藉以作用在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該第二部分上以移動整個可活動的區域於該承受表面形成部分上方。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底座組件,其中該腔穴部分在平面圖中是不對稱的。
  28. 一種容器,其包含:一底座,其包括一帶有一凹窩之可活動的區域及一承受表面,其與該可活動區域係相偏位(offset),其中,在吹模製造該容器之後且填充該容器之前,該可活動的區域的一第一部向外突伸出超過該承受表面且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至少一第二部分向內突伸超過該承受表面,其中該可活動的區域之向外突伸超過該承受表面的該第一部分圍繞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該第二部分。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容器,其中該可 活動的區域被設計成被重新置放,使得在該重新置放之後,該可活動的區域沒有任何部分向外突伸超過該承受表面。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容器,其中該底座被設計成被重新置放,使得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該第一不分向內突伸。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容器,其中該凹窩是位在該可活動的區域的中心,且在重新置放之前,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至少該第一部分從該承受表面的最內緣向外突伸出且相對於該承受表面向下外凸。
  32. 一種方法,其包含:接納一型胚;將該型胚圍在一模具內,該模具具有一帶有一凹部的壁;將位在該模具內的該型胚充氣吹脹用以形成一吹模容器,該吹模容器具有一側壁,一形成在該凹部的可活動區域,及一絞鏈其界定出一介於該側壁與該可活動區域之間的界面;將該吹模容器從該模具中釋放出來;及在用可消耗的產品填充該吹模容器之前,將該可活動區域繞著該絞鏈朝向該吹模容器的內部移動,其中該釋出步驟是發生在該移動步驟之前。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方法,其中該模具包含一第一側模及一第二側模,及將該吹模容器釋出的步驟 包含將該第一側模及該第二側模與該吹模容器分離開。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側模包括該凹部及該第二側模包括一第二凹部。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方法,其中該可活動的區域在該移動步驟之後形成一手握處。
  36. 一種提高一吹模容器的結晶性的方法,其包含:將一模具內的型胚充氣吹脹用以形成一吹模容器,該模具具有一帶有一凹部的壁及該容器具有一可活動的抓握區域,該可活動的抓握區域是形成在該凹部,該吹模容器具有一耦接至該可活動的抓握區的絞鏈,該絞鏈界定出一介於該吹模容器與該可活動區域之間的界面;及在填充該吹模容器之前將該可活動區域繞著該絞鏈朝向該吹模容器的內部移動。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之方法,其更包含:將該容器從該模具中釋放出來。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之方法,其中該移動步驟是發生在該釋出步驟之前。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之方法,其中該移動步驟是發生在該釋出步驟之後。
  40. 一種形成容器的組件,用來從一型胚形成一容器,該容器具有一第一可活動的抓握區域,該形成容器的組件包含:一模具,用來形成該第一可活動的抓握區域的一第一部分與一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可繞著一第一絞鏈朝 向該容器的內部轉動,該第一絞鏈是形成在一介於該第一部分與該容器之間的第一接合處,及該第二部分可繞著一第二絞鏈朝向該容器的該內部轉動,該第二絞鏈是被形成在一介於該第二部分與該容器之間的第二接合處;及一驅動機構,用來移動該模具用以在吹模製造期間包圍住該型胚及用來在吹模製造之後釋放該容器。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形成容器的組件,其更包含:一第一推桿,用來在填充該容器之前將該第一部分繞著該第一絞鏈轉動;及一第二推桿,用來在填充該容器之前將該第二部分繞著該第二絞鏈轉動。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形成容器的組件,其中該組件的模具包括一第一模半部,用來形成一第一可活動的抓握區,及一第二模半部,用來形成一第二可活動的抓握區,該第二可活動的抓握區具有絞鏈,可轉動的部分及該第一可活動的抓握區的結構。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之形成容器的組件,其中該第一及第二可活動的抓握區域是形成在該容器內,使得消費者的手可輕易地放在被翻轉的該抓握區內。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之形成容器的組件,其中該第一及第二模半部中的每一者都包含:一可活動抓握區的形成區域,其包括:一第一表面,用來形成該可活動的抓握區的的一第一 外抓握部分;一第二表面,用來形成該可活動的抓握區的的一第二外抓握部分;一第三表面,用來形成該可活動的抓握區的的一第一內抓握部分;一第四表面,用來形成該可活動的抓握區的的一第二內抓握部分;及一第五表面區域,用來形成該可活動抓握區域的一脊狀區域。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之形成容器的組件,其中該第五表面區係位在該第三與第四表面之間,及其中該第三與第四表面分別被設置成與該第一及第二表面相鄰。
  46. 一種形成具一底座的吹模容器的方法,該吹模容器具有一可活動的區域及一承受表面,該方法包含:接納一型胚;用一包括一腔穴的模具圍住該型胚;在該型胚被圍住的同時將該型胚充氣吹脹,用以形成具有該可活動的區域及該承受表面的該吹模容器;及在該吹氣充脹被完成之後,在填充該吹模容器之前開始該可活動的區域的重新置放,其中,在該重新置放之前,該吹模容器的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至少一第一部分被朝外地設置在該承受表面的一最下端下方,及該吹模容器的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至少一第二 部分被朝內地設置在該承受表面的該最下端上方,其中該可活動的區域之被朝內地設置在該承受表面的該最下端上方的該第二部分係位在該吹模容器的該可活動的區域的中心,及其中該可活動的區域之被朝外地設置在該承受表面的該最下端下方的該第一部分圍繞該可活動的區域的該第二部分。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之方法,其中該模具更包含:一第一側模;一第二側模具;及一底模,及該方法更包含:將該第一側模及該第二側模與該吹模容器分離開;及將該底模與該吹模容器分離開。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之方法,其更包含:釋放出該吹模容器,其中該重新置放係發生在釋放出該吹模容器之前。
TW095113450A 2005-04-15 2006-04-14 用於製造具最佳塑膠分佈之吹模容器的系統及方法 TWI3912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7145905P 2005-04-15 2005-04-15
US11/362,416 US8075833B2 (en) 2005-04-15 2006-02-27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blow molded containers
US11/399,430 US8017065B2 (en) 2006-04-07 2006-04-07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container having a grip reg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11820A TW200711820A (en) 2007-04-01
TWI391231B true TWI391231B (zh) 2013-04-01

Family

ID=46851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13450A TWI391231B (zh) 2005-04-15 2006-04-14 用於製造具最佳塑膠分佈之吹模容器的系統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BR (1) BRPI0610216A2 (zh)
ES (1) ES2588390T3 (zh)
PL (1) PL2319679T3 (zh)
TW (1) TWI39123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76625A (ja) * 1989-08-21 1991-04-0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TW243430B (zh) * 1993-04-29 1995-03-21 Pepsico Ing
TW359650B (en) * 1997-10-21 1999-06-01 Merck Patent Gmbh Transporting container for liquids
EP1063076A1 (en) * 1998-12-28 2000-12-27 A.K. Technical Laboratory, Inc., Wide-mouthed container bottom molding method using stretch blow molding
JP2002127237A (ja) * 2000-10-27 2002-05-08 Frontier:Kk ブロー成形方法
TW492937B (en) * 1999-05-28 2002-07-01 Honeywell Specialty Chemicals Device for chemical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and co-extrusion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76625A (ja) * 1989-08-21 1991-04-0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TW243430B (zh) * 1993-04-29 1995-03-21 Pepsico Ing
TW359650B (en) * 1997-10-21 1999-06-01 Merck Patent Gmbh Transporting container for liquids
EP1063076A1 (en) * 1998-12-28 2000-12-27 A.K. Technical Laboratory, Inc., Wide-mouthed container bottom molding method using stretch blow molding
TW492937B (en) * 1999-05-28 2002-07-01 Honeywell Specialty Chemicals Device for chemical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and co-extrusion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JP2002127237A (ja) * 2000-10-27 2002-05-08 Frontier:Kk ブロー成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11820A (en) 2007-04-01
ES2588390T3 (es) 2016-11-02
PL2319679T3 (pl) 2017-01-31
BRPI0610216A2 (pt) 2012-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43546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low molded containers
US832355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container having a grip region
US9707711B2 (en) Container having outwardly blown, invertible deep-set grips
US8747727B2 (en) Method of forming container
EP1996382B1 (en)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blowmolding a base in a partial vacuum pressure reduction setup
US823570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blow molded containers
CN101115607A (zh) 用于吹塑包括柄部的容器的方法
US20140302268A1 (en) Parison and container blow molding method using same
CA2640456A1 (en) Blow-molded container having thread groove
TWI391231B (zh) 用於製造具最佳塑膠分佈之吹模容器的系統及方法
AU201620123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low molded containers having optimal plastic distribu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