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9499B - 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經由多個鏈路的封包傳送 - Google Patents

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經由多個鏈路的封包傳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9499B
TWI389499B TW098103260A TW98103260A TWI389499B TW I389499 B TWI389499 B TW I389499B TW 098103260 A TW098103260 A TW 098103260A TW 98103260 A TW98103260 A TW 98103260A TW I389499 B TWI389499 B TW I3894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packets
link
links
availab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3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3798A (en
Inventor
Peter John Black
Ramin Rezaiifar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943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3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9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949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14Channel dividing arrangements, i.e. in which a single bit stream is divided between several baseband channels and reassembled at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6Channel splitting in point-to-point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Description

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經由多個鏈路的封包傳送
本揭示案大體而言係關於通信,且更具體言之,係關於用於在無線通信系統中傳送資料之技術。
本申請案主張2008年2月1日申請之名為"多載波反向鏈路(Multi-Carrier Reverse Link)"之美國專利臨時申請案第61/025,651號的優先權,該案已讓予給其受讓人且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無線通信系統經廣泛部署以提供諸如語音、視訊、封包資料、訊息傳遞、廣播等之各種通信服務。此等系統可為能夠藉由共用可用之系統資源而支援多個使用者之多重存取系統。該等多重存取系統之實例包括分碼多重存取(CDMA)系統、分時多重存取(TDMA)系統、分頻多重存取(FDMA)系統、正交FDMA(OFDMA)系統及單載波FDMA(SC-FDMA)系統。
無線通信系統可使用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來改良資料傳送之可靠性。藉由HARQ,傳送器可產生一資料封包之多個子封包,且可發送一或多個子封包直至由接收器正確地解碼該封包或已發送最大數目個子封包為止。視頻道條件及其他因素而定,可藉由不同數目個子封包來成功地解碼不同封包。
傳送器可經由一或多個鏈路而將資料發送至接收器。每一鏈路可與可用於資料傳送之特定無線電資源(例如,不同載波)相關聯。若僅存在一個鏈路,則傳送器可經由此鏈路而順序地發送封包,一次一個封包。接收器接著將以適當次序接收封包。若存在多個鏈路,則傳送器可經由此等鏈路而並行地發送多個封包。此等多個封包可視每一封包所需之子封包之數目而在不同時間終止。可能需要以使得可按次序接收封包或者無序地接收儘可能少之封包的方式來發送封包。
本文中描述用於以減少或避免在多個並行鏈路(例如,多個載波)上所發送之封包之無序傳送的方式來產生封包並在該多個並行鏈路上傳送封包的技術。可將要發送之資料分割成資料單元。每一資料單元可與一指示彼資料單元在可用資料單元當中之位置的序號相關聯。每一封包可包括任何數目個資料單元,其可取決於封包大小及資料單元大小。
在一態樣中,傳送器基於每一鏈路在下一個傳送機會時可用之可能性而產生用於多個鏈路之新封包。在一設計中,傳送器基於每一鏈路上是否存在未決封包且在存在未決封包之情況下基於為未決封包而發送之子封包的數目來判定彼鏈路可用之可能性。傳送器產生新封包以使得用於越來越不可能可用之鏈路之封包含有具有越來越高之序號之資料單元。傳送器此後(例如)基於所接收的針對每一鏈路上之未決封包的應答(ACK)或否定應答(NAK)而判定彼鏈路是否可用。傳送器接著在每一可用之鏈路上發送封包。藉由以此方式產生封包,可減小無序發送之封包之數目。
在另一態樣中,傳送器以確保封包之按次序傳送之方式產生並發送新封包。在一設計中,傳送器產生用於可能在下一個傳送機會時可用之鏈路之每一可能組合的新封包。要產生之新封包之數目取決於鏈路之數目以及每一鏈路之封包大小。傳送器可產生用於兩個鏈路之至多三個新封包、用於三個鏈路之至多七個新封包等。傳送器產生該等新封包以使得可在每一可用鏈路上發送一個新封包且亦使得經發送之封包中之資料單元具有比未發送之資料單元(若有的話)之序號低的序號。
下文更詳細地描述本揭示案之各種態樣及特徵。
本文中所描述之資料傳送技術可用於各種無線通信系統,諸如,CDMA、TDMA、FDMA、OFDMA及SC-FDMA系統。常可互換地使用術語"系統"與"網路"。CDMA系統可實施諸如cdma2000、通用陸上無線電存取(UTRA)等之無線電技術。cdma2000涵蓋IS-2000、IS-95及IS-856標準。UTRA包括寬頻CDMA(WCDMA)及其他CDMA變體。TDMA系統可實施諸如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之無線電技術。OFDMA系統可實施諸如超行動寬頻帶(UMB)、演進式UTRA(E-UTRA)、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之無線電技術。UTRA及E-UTRA為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之部分。長期演進(LTE)為UMTS的使用E-UTRA之即將到來版本,其在下行鏈路上使用OFDMA且在上行鏈路上使用SC-FDMA。UTRA、E-UTRA、UMTS、LTE及GSM描述於來自名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之組織的文獻中。cdma2000及UMB描述於來自名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2"(3GPP2)之組織的文獻中。
為清晰起見,在下文中針對實施IS-856之高速率封包資料(HRPD)系統來描述該等技術之特定態樣。HRPD亦被稱作CDMA2000 1xEV-DO(演進資料最佳化)、1xEV-DO、1x-DO、DO、高資料速率(HDR)等。HRPD描述於公開的日期為2007年3月之名為"cdma2000高速率封包資料空中介面規範(cdma2000 High Rate Packet Data Ai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之3GPP2 C.S0024-B中。為清晰起見,在下文中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HRPD術語。
圖1 展示無線通信系統100,其可為HRPD系統。無線系統100可包括若干存取點及若干基地台控制器/封包控制功能(BSC/PCF)。為簡單起見,圖1中僅展示一個存取點120及一個BSC/PCF 122。存取點大體為與存取終端機通信之固定台且亦可被稱作基地台、節點B、演進型節點B等。BSC/PCF 122耦接至一組存取點,提供對於受其控制的存取點之協調及控制,且投送用於此等存取點之資料。封包資料伺服節點(PDSN)130支援用於存取終端機之資料服務。PDSN 130可負責用於存取終端機之資料會話之建立、維護及終止且可進一步將動態網際網路協定(IP)位址指派給存取終端機。PDSN 130可耦接至資料網路140,資料網路140可包含核心網路、私用資料網路及/或公用資料網路、網際網路等。無線系統100可包括圖1中未展示之其他網路實體。
存取終端機(AT)110可與無線系統100通信以獲得通信服務。存取終端機110亦可被稱作行動台、使用者設備、使用者終端機、用戶單元、台等。存取終端機110可為蜂巢式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無線數據機、手持式器件、膝上型電腦等。存取終端機110可經由前向鏈路及反向鏈路而與存取點120通信。前向鏈路(或下行鏈路)指代自存取點至存取終端機之通信鏈路,且反向鏈路(或上行鏈路)指代自存取終端機至存取點之通信鏈路。本文中所描述之資料傳送技術可用於前向鏈路以及反向鏈路。為清晰起見,在下文中針對反向鏈路上之資料傳送來描述該等技術之特定態樣。
系統100可支援前向鏈路及/或反向鏈路上之多載波操作。對於多載波操作,傳送器可在多個CDMA頻道上並行地發送封包,每一CDMA頻道在HRPD中為1.2288MHz寬。CDMA頻道亦可被稱作載波。多個鏈路可由多載波操作使用,且每一鏈路可對應於一不同CDMA頻道或載波。
系統100可支援前向鏈路及/或反向鏈路上之HARQ。對於HRPD中之HARQ,傳送器處理一資料封包以產生經編碼之封包且進一步將經編碼之封包分割成多個(S個)子封包,其中S可為四或某其他值。可為該封包之S個子封包指派順序子封包識別符(SPID),以致第一子封包經指派SPID=1,第二子封包經指派SPID=2等等,且最後子封包經指派SPID=S。每一子封包含有足夠的資訊以允許接收器在有利之頻道條件下解碼並恢復該封包。S個子封包含有該封包之不同冗餘資訊且係按順序次序被傳送。因此,首先傳送第一子封包,繼之以第二子封包(若需要),繼之以第三子封包(若需要)等。可傳送該封包之所有S個子封包或S個子封包之一子集。
圖2 展示藉由HARQ之實例資料傳送。在HRPD中,將傳送時間線分割成子訊框,每一子訊框包括四個時槽且具有為6.667毫秒(ms)之持續時間。每一子封包可在一個子訊框中被發送。亦將傳送時間線分割成三個HARQ交錯1、2及3。每一HARQ交錯包括每隔兩個的子訊框,且該三個HARQ交錯佔據非重疊子訊框。每一封包之子封包可在一個HARQ交錯上之不同子訊框中被發送。為簡單起見,下文中之大部分描述係針對一個HARQ交錯。可對可用於資料傳送之每一HARQ交錯重複相同處理。
在圖2中所展示之實例中,傳送器(例如,存取終端機110)在子訊框n中於訊務資料頻道上傳送封包1之第一子封包(SPID=1)。接收器(例如,存取點120)接收第一子封包,基於第一子封包而錯誤地解碼封包1,且在子訊框n +2中於ACK頻道上發送一NAK。傳送器接收該NAK並在子訊框n +3中傳送封包1之第二子封包(SPID=2)。接收器接收第二子封包,基於第一子封包與第二子封包而錯誤地解碼封包1,且在子訊框n +5中於ACK頻道上發送一NAK。傳送器接收該NAK並在子訊框n+6中傳送封包1之第三子封包(SPID=3)。接收器接收第三子封包,基於所有三個子封包而正確地解碼封包1,且在子訊框n +8中於ACK頻道上發送一ACK。傳送器接收該ACK並在子訊框n +9中傳送下一個封包2之第一子封包(SPID=1)。資料傳送針對每一封包以此方式繼續。
在HRPD中,可為一封包發送多個子封包。在其他系統中,可為一封包發送多個傳送、多個HARQ傳送或多個區塊。因此,術語"子封包"、"HARQ傳送"、"傳送"及"區塊"係同義的且可互換地使用。
在圖2中所展示之設計中,每三個子訊框可發送一新子封包,且針對每一子封包之ACK/NAK,存在兩個子訊框之延遲。因為ACK/NAK橫跨三個時槽,所以自ACK/NAK之末尾至下一個傳送機會之開始存在一個時槽之延遲。此一個時槽之延遲可提供不足以產生或建構新封包的時間量。在此狀況下,傳送器可自資料佇列提取資料且足夠早地產生新封包以致該封包在下一個傳送機會時可用。傳送器可剛好在傳送時間之前判定未決封包是否已終止。未決封包為當前正被傳送之封包且亦可被稱作在飛行中之封包。若未決封包已終止,則傳送器可發送新封包。否則,傳送器可拆除新封包並將有效負載傳回至資料佇列。
圖2展示經由單載波之資料傳送。對於多載波操作,可經由多個載波同時發送多個封包。
圖3 展示由傳送器對用於經由多個(K個)載波之資料傳送之資料的處理。資料佇列310接收並緩衝傳入之資料,且每當傳送資源可用時提供該資料。可以先進先出(FIFO)方式來發送傳入之資料,以致較早到達之資料在稍後到達之資料之前得以發送。亦可將傳入之資料分割成資料單元,每一資料單元具有適宜之大小。舉例而言,資料單元可具有為一個八位元組之大小或某其他大小。可為該等資料單元指派順序地增加的序號。序號可自零開始,對於每一資料單元遞增一,且在到達最大值2B -1之後繞回到零,其中B為用於序號之位元之數目。為簡單起見,在下文之描述中,認為資料佇列中的最早之資料單元具有最低序號(由於繞回,該序號可能實際上大於稍後之資料單元的序號)。序號可藉由無線電鏈路協定(RLP)或某其他協定來指派且可由接收器用於資料單元之重組及/或其他目的。
在圖3中所展示之實例中,資料佇列310分別將封包1至K提供至封包處理器320a至320k。每一封包處理器320處理其封包且提供用於一個載波之L個子封包。可經由一個載波為每一封包發送一或多個子封包。
圖4 展示K=3個載波上之實例資料傳送。在圖4中,用陰影來展示每一封包之第一子封包,且用非陰影來展示每一封包之剩餘子封包。
在子訊框n 中,分別在載波1、2及3上發送封包1、2及3之第一子封包。錯誤地解碼封包1及2,且正確地解碼封包3。在子訊框n +3中,分別在載波1、2及3上發送封包1及2之第二子封包及新封包4之第一子封包。錯誤地解碼封包1及4,且正確地解碼封包2。在子訊框n +6中,分別在載波1、2及3上發送封包1之第三子封包、新封包5之第一子封包及封包4之第二子封包。正確地解碼封包1及4,且錯誤地解碼封包5。在子訊框n +9中,分別在載波1、2及3上發送新封包6之第一子封包、新封包5之第二子封包及新封包7之第一子封包。資料傳送在每一後續子訊框中以此方式繼續。
如圖4中所展示,對於多載波操作,多個傳送機會可同時發生。在(例如,在子訊框n 中)發送K個未決封包的子封包之後,傳送器可產生K個新封包以用於下一個可用子訊框中之可能的傳送。然而,傳送器可能在不知道任何未決封包是否由接收器正確地解碼或哪些未決封包由接收器正確地解碼之情況下產生新封包(例如,在子訊框n+1期間),因為可能直到後來(例如,在子訊框n+2期間)才接收到針對每一未決封包的ACK/NAK。在不知道未決封包之解碼狀態的情況下產生新封包可能導致新封包被無序地發送。
圖5 展示由於不知道未決封包之解碼狀態而造成之新封包之無序傳送的實例。在此實例中,資料佇列含有資料單元15至24,資料單元15具有最低序號且資料單元24具有最高序號。用於載波1之封包可含有兩個資料單元,用於載波2之封包可含有一個資料單元,且用於載波3之封包可含有三個資料單元。在分別於三個載波1、2及3上傳送三個未決封包X、Y及Z之後產生三個新封包1、2及3。在此實例中,按順序次序將資料單元提供給新封包,使得最前面的兩個資料單元15及16提供給封包1,將接下來的資料單元17提供給封包2,且將接下來的三個資料單元18、19及20提供至封包6。
若僅正確地解碼在載波3上發送之未決封包Z,則在載波3上僅發送封包3。在此狀況下,載運資料單元18、19及20之封包3將在載運資料單元15及16之封包1以及載運資料單元17之封包2之前被發送,從而導致資料單元之無序傳送。可將資料單元15、16及17傳回至資料佇列,用於在下一個傳送機會傳送。
在第一傳送方案中,傳送器以減小被無序發送之封包之數目的方式來產生新封包。傳送器通常產生並傳送一封包,使得接收器可在目標數目個子封包之後以特定機率正確地解碼該封包。子封包之此目標數目被稱作封包之終止目標(TT)。終止目標通常小於子封包之最大數目,或TT<S,且可基於各種因素來選擇終止目標。接收器通常基於所有所接收之子封包來解碼該封包。正確地解碼該封包之可能性於是可隨著為該封包而傳送之子封包之數目而增加。傳送器可基於每一載波上之未決封包被正確地解碼的可能性來判定在彼載波上傳送新封包的可能性,每一載波上之未決封包被正確地解碼的可能性又可基於為該未決封包而傳送之子封包的數目來判定。傳送器可產生新封包,使得(i)最有可能傳送之新封包含有具有最低序號之資料單元,且(ii)最不可能傳送之新封包含有在用於新封包之所有資料單元中之具有最高序號的資料單元。
在一設計中,傳送器如下產生用於K個載波之K個新封包。傳送器首先將每一載波k 之優先權判定如下:
其中SPID(k )係最近在載波k 上發送之子封包之識別符,其亦係為載波k 上的未決封包而發送的子封包之數目,且TT(k )為用於載波k 上的未決封包的終止目標。
在等式(1)中,若在載波k 上不存在未決封包或若已為未決封包發送最大數目個子封包,則載波k具有最大優先權。此等兩種條件中之任一者意謂可在下一個傳送機會於載波k 上發送新封包。可將最大優先權設定為總是高於SPID(k )-TT(k )之值。若不滿足兩種條件中之任一者,則藉由為未決封包而發送的子封包之數目SPID(k )及用於載波k 上的未決封包的終止目標TT(k )來判定載波k 之優先權。每一載波k 之優先權可在1-TT(k )(在傳送一個子封包之後)至S-TT(k )-1(在傳送S-1個子封包之後)之範圍內。若存在來自等式(1)之平局且一個以上載波具有相同優先權,則可隨機地或基於額外資訊而打破該平局。大體而言,可為K個載波指派優先權以使得具有最高優先權之載波最有可能可用且具有最低優先權之載波最不可能可用。
圖6 展示用於基於K個載波之優先權而產生用於此等載波之K個新封包的設計。在此設計中,將具有最低序號之資料單元提供給用於具有最高優先權之載波的新封包,接著將具有更高序號之資料單元提供給用於具有第二最高優先權之載波的新封包等等,且將具有最高序號之資料單元提供給用於具有最低優先權之載波的新封包。
圖7 展示根據第一傳送方案的在K個載波上之資料傳送。傳送器可在子訊框n 中發送K個未決封包X至Z之子封包。傳送器可在子訊框n +1中判定K個載波的優先權。傳送器可基於此等載波之優先權而在子訊框n +1中產生用於K個載波的K個新封包。傳送器可在子訊框n +2中接收針對K個未決封包中之每一者的ACK或NAK。對於每一副載波k ,若未決封包已被正確地解碼且因此終止,則傳送器可發送為彼載波而產生之新封包,且若未決封包被錯誤地解碼,則傳送器可繼續發送未決封包。傳送器可視K個未決封包之解碼狀態而在K個載波上不發送K個新封包中之任一者或發送K個新封包中之多個封包。
若較低優先權之載波上的未決封包被終止而較高優先權之載波上的另一未決封包未被終止,則傳送器可無序地發送一或多個新封包。若無序地發送新封包,則一或多個未發送之新封包將含有具有比經發送之新封包中之資料單元的序號低的序號之資料單元。傳送器可確保將在下一個傳送機會發送具有較低序號的未發送之資料單元。此可藉由將具有較低序號的未發送之資料單元轉移至高優先權佇列來達成,該高優先權佇列具有比資料佇列之優先權高之優先權。
圖8 展示根據第一傳送方案的在三個載波上之實例資料傳送。在此實例中,傳送目標為四,且最大優先權為五。在子訊框n 中,傳送器在載波1上發送未決封包X之第三子封包(SPID=3),在載波2上發送未決封包Y之第一子封包(SPID=1),且在載波3上不發送子封包。在子訊框n +1中,傳送器判定每一載波之優先權,其中載波3具有最高優先權5,載波1具有第二最高優先權(SPID-TT=3-4=-1),且載波2具有最低優先權(SPID-TT=1-4=-3)。傳送器產生:用於最高優先權之載波3的新封包1,其含有具有最低序號之資料單元15、16及17;用於第二最高優先權之載波1的新封包2,其含有具有更高序號之資料單元18及19;及用於最低優先權之載波2的新封包3,其含有具有最高序號之資料單元20。在子訊框n +2中,傳送器接收針對載波1上的未決封包X之NAK及針對載波2上的未決封包Y之ACK。在子訊框n +3中,傳送器在載波3上發送具有資料單元15、16及17之新封包1且在載波2上發送具有資料單元20之新封包3。因為載波1上的未決封包X未被終止,所以傳送器不在載波1上發送新封包2且將資料單元18及19儲存回至資料佇列或高優先權佇列中以用於在下一個傳送機會傳送。
在第二傳送方案中,傳送器以確保封包之按次序傳送之方式產生並發送新封包。在一設計中,傳送器產生用於可能在下一個傳送機會時可用之載波之每一可能的組合之新封包。要產生之新封包之數目大於載波之數目且取決於載波之數目以及每一載波之封包大小。傳送器在可用載波上發送新封包之適當子集。
圖9A 展示在兩個載波1及2之情況下用於第二傳送方案之封包產生的實例。在此實例中,用於載波1之封包可含有兩個資料單元,用於載波2之封包可含有一個資料單元,且資料佇列含有資料單元15至24。傳送器產生含有兩個資料單元15及16之新封包1、含有一個資料單元17之新封包2及含有一個資料單元15之新封包3。
若載波1及2上的未決封包被終止,則傳送器在載波1上發送新封包1且在載波2上發送新封包2。若僅載波1上的未決封包被終止,則傳送器在載波1上發送新封包1且將資料單元17傳回至資料佇列。若僅載波2上的未決封包被終止,則傳送器在載波2上發送新封包3且將資料單元16及17傳回至資料佇列。
圖9B 展示在三個載波1、2及3之情況下用於第二傳送方案之封包產生的實例。在此實例中,用於載波1之封包可含有兩個資料單元,用於載波2之封包可含有一個資料單元,用於載波3之封包可含有三個資料單元,且資料佇列含有資料單元15至24。傳送器產生七個新封包如下:
‧含有兩個資料單元15及16之新封包1,
‧含有一個資料單元17之新封包2,
‧含有三個資料單元18、19及20之新封包3,
‧含有三個資料單元17、18及19之新封包4,
‧含有一個資料單元15之新封包5,
‧含有三個資料單元16、17及18之新封包6,及
‧含有三個資料單元15、16及17之新封包7。
傳送器可視三個載波上的未決封包之解碼狀態而在至多三個載波上發送至多三個新封包。表1列出用於三個載波之八種不同的傳送情況且指示在每一種情況下將於每一可用載波上發送之封包。每一種情況對應於可用於傳送之載波之一不同組合。
在情況1中,所有三個載波1、2及3上的未決封包被終止。傳送器分別在載波1、2及3上發送新封包1、2及3。在情況2中,僅兩個載波1及2上的未決封包被終止。傳送器分別在載波1及2上發送新封包1及2,且將資料單元18、19及20傳回至資料佇列。在情況3中,僅兩個載波1及3上的未決封包被終止。傳送器分別在載波1及3上發送新封包1及4,且將資料單元20傳回至資料佇列。用於每一種剩餘情況之封包傳送展示於表1中。亦可以其他方式產生該等封包,且針對每一種情況可發送封包之不同組合。
在圖9B中所展示之實例中,用於三個載波之新封包具有不同大小,且針對所有可能之情況產生七個新封包。若用於多個載波之封包具有相同大小,則可減小要產生之封包之數目,因為可在一個以上載波上發送一特定封包。
大體而言,可為任何數目個載波產生任何數目個新封包。可為一特定載波產生含有不同資料單元之多個新封包,且可視載波之終止狀態而在此載波上發送一個封包。
在圖9A及圖9B中所展示之實例中,傳送器產生用於可能在下一個傳送機會時可用之載波之所有可能的組合之新封包。因此,不必知道每一載波在下一個傳送機會時可用之可能性。
在第三傳送方案中,傳送器以減小被無序發送之封包之數目且減小要產生之新封包之數目的方式產生並發送新封包。在一設計中,如上文對於第一傳送方案所描述,傳送器首先判定每一載波在下一個傳送機會時可用之可能性且基於K個載波之可用性之可能性而產生用於每一載波之新封包。傳送器因預料到錯誤預測(由於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可用之一或多個載波不可用而造成)而進一步產生一或多個額外封包。可將第三傳送方案視為第一傳送方案與第二傳送方案之組合。
圖10 展示在三個載波1、2及3之情況下用於第三傳送方案之封包產生的實例。在此實例中,用於載波1之封包可含有兩個資料單元,用於載波2之封包可含有一個資料單元,用於載波3之封包可含有三個資料單元,且資料佇列含有資料單元15至24。載波3最有可能在下一個傳送機會時可用,載波1第二最有可能可用,且載波2最不可能可用。
傳送器產生:用於載波3之含有三個資料單元15、16及17的新封包1、用於載波1之含有兩個資料單元18及19的新封包2,及用於載波3之含有一個資料單元20的新封包3。傳送器亦產生用於載波1的含有兩個資料單元15及16之額外新封包4。
若所有三個載波上的未決封包被終止,則傳送器分別在載波1、2及3上發送新封包2、3及1。若載波3(其最有可能可用)上的未決封包未被終止但載波1(其第二最有可能可用)上的未決封包被終止,則傳送器在載波1上發送新封包4且將資料單元17至20傳回至資料佇列。
在圖10中針對三個載波之狀況所展示之一設計中,傳送器產生用於最有可能可用且具有兩個最高優先權之兩個載波的三個新封包。對於此等兩個載波,傳送器將不能夠在可用之每一載波上按次序發送新封包。基於此等剩餘載波之優先權且假定兩個最高優先權之載波將可用,傳送器亦產生用於K-2個剩餘載波之K-2個新封包,每一剩餘載波一個新封包。傳送器在K-2個剩餘載波中之每一者(若彼載波可用)上傳送K-2個新封包中之一對應新封包。傳送器可視K-2個剩餘載波中之哪一載波(哪些載波)可用而無序地發送K-2個新封包。
在另一設計中,傳送器產生用於每一載波之新封包(假定僅彼載波將在下一個傳送機會時可用)。在圖10中所展示之實例中,傳送器將產生用於載波2之含有一個資料單元15的第二額外封包。
在另一設計中,傳送器判定每一種可能的傳送情況在下一個傳送機會時發生之可能性。對於具有三個載波之狀況,八個可能之傳送情況展示於表1中。傳送器針對所有K個載波將可用之情況產生K個新封包。傳送器亦針對一或多個其他更有可能之情況產生一或多個額外的新封包。
如圖10中所展示,傳送器可產生用於資料佇列中之資料的一或多個額外封包。傳送器亦可產生額外封包以確保可在下一個傳送機會發送高優先權佇列中之資料。舉例而言,傳送器可產生用於每一載波之含有高優先權佇列中之資料單元的新封包。此於是將確保可在任何可用之載波上發送高優先權佇列中之資料單元。
在第四傳送方案中,傳送器基於載波可用之可能性而產生新封包且以確保封包之按次序傳送之方式發送該等新封包。在一設計中,如上文對於第一傳送方案所描述,傳送器首先判定每一載波在下一個傳送機會時可用之可能性且基於K個載波之可用性之可能性而產生用於每一載波之新封包。對於每一載波,僅在具有較高優先權之所有載波亦可用時,傳送器才在彼載波上發送新封包。在一設計中,傳送器遍曆K個載波,自最高優先權之載波開始,一次一個載波。對於被考慮之每一載波,若其可用,則傳送器在彼載波上發送新封包。在遇到不可用之載波後,傳送器終止該過程且將未發送之新封包中的所有資料單元(若有的話)傳回至資料佇列。可將第四傳送方案視為第一傳送方案之變體。
圖11 展示用於在多個鏈路上傳送資料之過程1100的設計。每一鏈路可對應於一載波或某其他傳送資源。過程1100可由傳送器執行,傳送器可為用於反向鏈路上之資料傳送之存取終端機或用於前向鏈路上之資料傳送之存取點。
傳送器獲得複數個要發送之資料單元,每一資料單元與一指示彼資料單元在該複數個資料單元中之位置之序號相關聯(步驟1112)。傳送器判定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可用於發送資料之可能性(步驟1114)。鏈路可用之可能性可藉由優先權數或某其他量給出。傳送器基於每一鏈路可用之可能性而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之多個封包(步驟1116)。該多個封包包括用於最有可能可用之第一鏈路的第一封包,及用於最不可能可用之最後鏈路的最後封包。該第一封包包括具有最低序號之資料單元,且該最後封包包括在該多個封包中之所有資料單元中的具有最高序號之資料單元。
對於步驟1114,傳送器可基於為每一鏈路上之未決封包而發送之子封包的數目(若有的話)來判定彼鏈路可用之可能性(例如,如等式(1)中所展示)。傳送器亦可在一鏈路上不存在未決封包的情況下或在已為該鏈路上之未決封包而發送最大數目個子封包的情況下,判定該鏈路將可用。
對於步驟1116,傳送器可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的一個封包,用於越來越不可能可用之鏈路的封包包括具有越來越高之序號的資料單元。對於第三傳送方案,傳送器亦可產生用於第二最有可能可用之第二鏈路的額外封包。該額外封包可包括具有最低序號之資料單元,且僅在第一鏈路不可用的情況下才可在第二鏈路上被發送。
傳送器(例如)基於針對該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上之未決封包而接收的ACK或NAK來判定該鏈路是否可用(步驟1118)。在一設計中,若該多個鏈路中之一個別鏈路可用,則傳送器在該鏈路上發送該多個封包中之每一者(步驟1120)。在另一設計中,對於第四傳送方案,若該多個鏈路中之一個別鏈路可用且若最有可能可用之所有鏈路亦可用,則傳送器在該多個鏈路中之該鏈路上發送該多個封包中之每一者。此設計確保封包之按次序傳送。對於兩種設計,傳送器可將用於不可用之鏈路之未發送之封包中的資料單元傳回至佇列,用於在後續時間間隔中傳送。
圖12 展示用於在多個鏈路上按次序傳送資料之過程1200的設計。過程1200亦可由傳送器執行。傳送器獲得複數個要發送之資料單元,每一資料單元與一序號相關聯(步驟1212)。傳送器產生用於多個鏈路之多個封包,每一封包包括該複數個資料單元當中之至少一資料單元(步驟1214)。傳送器(例如)基於針對該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上之未決封包而接收的ACK或NAK來判定該鏈路是否可用(步驟1216)。傳送器在該多個鏈路中之至少一可用鏈路上發送該多個封包當中之至少一封包,該至少一封包包括具有比該多個封包中之未發送之資料單元(若有的話)之序號低之序號的資料單元(步驟1218)。
對於步驟1214,傳送器可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當中之可用鏈路之所有可能的組合之封包。傳送器亦可產生該多個封包,以使得可在每一可用鏈路上發送一個封包,且亦使得經發送之封包中之資料單元具有比任何未發送之資料單元之序號低的序號。傳送器可產生用於至少一鏈路中之每一者的含有不同資料單元之至少兩個封包。
在用於兩個鏈路之一設計中,傳送器可產生用於第一鏈路的第一封包,其包括具有最低序號之資料單元;產生用於第二鏈路的第二封包,其包括具有較高序號之資料單元;且產生用於第二鏈路的第三封包,其包括具有最低序號之資料單元。若第一鏈路與第二鏈路皆可用,則傳送器可在第一鏈路上發送第一封包且在第二鏈路上發送第二封包。若僅第一鏈路可用,則傳送器可僅在第一鏈路上發送第一封包,且若僅第二鏈路可用,則傳送器可僅在第二鏈路上發送第三封包。
在用於三個鏈路之一設計中,傳送器可產生用於三個鏈路的至多七個封包。傳送器可在至多三個可用鏈路上發送至多三個封包,至多三個所發送封包包括具有比至多七個封包中的未發送之資料單元(若有的話)之序號低的序號之資料單元。
對於上文所描述之所有傳送方案,可同時開始發送多個封包但可無序地解碼多個封包。在含有具有較低序號之資料單元之封包晚於含有具有較高序號之資料單元之封包而被解碼時,無序接收可發生。
圖13 展示對於同時開始發送之多個封包之無序接收的實例。在此實例中,傳送器在載波3(其可具有最高優先權)上發送含有資料單元15、16及17之封包1,在載波1(其可具有第二最高優先權)上發送含有資料單元18及19之封包2,且在載波2(其可具有最低優先權)上發送含有資料單元20之封包3。傳送器在子訊框n 中分別在載波1、2及3上發送封包2、3及1的第一子封包。接收器錯誤地解碼每一封包。傳送器接著在子訊框n +3中分別在載波1、2及3上發送封包2、3及1的第二子封包。接收器正確地解碼封包3且恢復資料單元20。傳送器接著在子訊框n +6中分別在載波1及3上發送封包2及1的第三子封包。接收器正確地解碼封包2且恢復資料單元18及19。傳送器接著在子訊框n +9中在載波3上發送封包1的第四子封包。接收器正確地解碼封包1且恢復資料單元15、16及17。在此實例中,儘管同時開始發送該三個封包,但接收器無序地獲得資料單元,因為需要更多子封包來正確地解碼含有具有較低序號之資料單元的封包。
序號可藉由RLP來指派,且當含有具有較高序號之資料單元之封包在含有具有較低序號之資料單元之封包之前被解碼時,可產生RLP空位(RLP hole)。在圖13中所展示之實例中,當含有資料單元20之封包3被正確地解碼時,在子訊框n +3中產生涵蓋資料單元15至19之RLP空位。引起RLP空位之封包可被稱作較早到達之封包。
每當偵測到RLP空位,接收器可發送針對RLP空位之RLP NAK以觸發遺漏之資料單元的再傳送。然而,接收器可將發送RLP NAK延遲一為Tms之預定時間量,其中T可為適宜值。在一設計中,T為用於與較早到達之封包同時開始發送之所有封包的最大終止時間。在圖13中所展示之實例中,最大終止時間可為四個子封包,且可在於子訊框n +9中接收到第四子封包之後發送RLP NAK。此設計確保每一封包具有足夠的時間在發送RLP NAK之前終止。
傳送器可在不同子訊框中按次序發送多個封包。然而,接收器可在解碼較早發送之封包之前解碼稍後發送之封包且於是將偵測到RLP空位。在一設計中,接收器可將發送RLP NAK延遲一時間量,該時間量係藉由較早發送之封包之最大終止時間來判定的。舉例而言,最大終止時間可為四個子封包,可在子訊框n 中開始發送封包1,且可在子訊框n +3中開始發送封包2並可在封包1之前解碼封包2。接收器可將發送RLP NAK延遲到已接收封包1之四個子封包以後(即,子訊框n +9以後)。
在上文所描述之第一及第三傳送方案中,由於K個載波上的未決封包並未如所預測而終止,可能無序地發送封包。接收器可偵測由於封包之無序傳送而造成的RLP空位。接收器可將發送針對RLP空位之RLP NAK延遲一時間量,該時間量係基於以下來判定的:(i)用於未發送之無序資料單元之最大終止時間及(ii)假定將在下一個傳送機會發送此等資料單元。
大體而言,接收器可將發送針對偵測到之RLP空位之RLP NAK延遲一時間量以允許傳送器在最早之傳送機會發送遺漏之資料單元。此於是可避免或減小由於在不同載波上發送之封包之早終止而造成的偽RLP NAK。
圖14 展示用於經由多個鏈路接收資料之過程1400的設計。過程1400可由接收器來執行,接收器可為用於反向鏈路上之資料傳送之存取點或用於前向鏈路上之資料傳送之存取終端機。
接收器接收來自多個鏈路之多個封包,每一封包包括至少一資料單元,每一資料單元與一指示彼資料單元在複數個資料單元當中之位置的序號相關聯(步驟1412)。該多個封包可(i)由傳送器基於該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可用於發送資料之可能性而產生或(ii)由傳送器發送以確保該多個封包之按次序傳送。接收器解碼該多個封包以獲得經解碼之封包(步驟1414)。
接收器可偵測由於對包括具有比尚未解碼之遺漏之資料單元的序號高之序號的資料單元之封包的成功解碼而造成的空位(步驟1416)。接收器可將針對偵測到之空位之NAK的傳送延遲一預定時間量以允許對包括遺漏之資料單元之至少一封包的傳送及解碼(步驟1418)。
具有遺漏之資料單元的該至少一封包可與經成功解碼之封包同時或早於經成功解碼之封包而開始被傳送。接收器於是可延遲NAK之傳送,直至用於該至少一封包之最大傳送時間已過去為止。具有遺漏之資料單元的該至少一封包亦可晚於經成功解碼之封包而開始被傳送。接收器於是可延遲NAK之傳送,直至用於該至少一封包之預期最大傳送時間已過去為止。接收器可基於以下來判定預期最大傳送時間:(i)假定將在下一個傳送機會發送該至少一封包及(ii)用於該至少一封包之最大傳送時間。
圖15 展示圖1中之存取終端機110及存取點120之設計的方塊圖。對於反向鏈路上之資料傳送,在存取終端機110處,編碼器1512接收來自資料佇列1510之資料,產生一或多個封包,編碼每一封包以獲得經編碼之封包,且將每一經編碼之封包分割成多個子封包。調變器(Mod)1514接收未決封包之子封包且處理每一子封包以用於傳送。由調變器1514進行之處理可包括符號映射、頻道化、頻譜擴展等。傳送器(TMTR)1516處理來自調變器1514之輸出且產生反向鏈路信號,該反向鏈路信號係經由天線1518而傳送。
在存取點120處,反向鏈路信號由天線1552接收且由接收器(RCVR)1554處理以獲得樣本。解調變器(Demod)1556處理(例如,解展頻、解頻道化,及資料解調變)該等樣本且提供經解調變之符號。解碼器1558解碼每一未決封包的經解調變之符號且檢查每一經解碼之封包。解碼器1558將每一經解碼之封包之狀態提供至控制器/處理器1570且將封包(若經正確地解碼)提供至資料儲存器1560。存取點120處由解調變器1556及解碼器1558進行之處理分別與存取終端機110處由調變器1514及編碼器1512進行之處理互補。
在前向鏈路上,針對未決封包之ACK/NAK由編碼器1582編碼,由調變器1584進一步處理,且由傳送器1586調節以產生前向鏈路信號,該前向鏈路信號係經由天線1552而傳送。在存取終端機110處,前向鏈路信號由天線1518接收且由接收器1530處理以獲得樣本。解調變器1532處理該等樣本且提供經解調變之符號。解碼器1534進一步處理經解調變之符號且提供ACK/NAK反饋。控制器/處理器1520基於ACK/NAK反饋而指導未決封包及新封包的子封包之傳送。前向鏈路上之資料傳送可以與反向鏈路上之資料傳送類似之方式發生。
控制器/處理器1520及1570可分別指導存取終端機110及存取點120處之操作。控制器/處理器1520及/或1570可實施或指導圖11中之過程1100、圖12中之過程1200、圖14中之過程1400及/或用於本文中所描述之技術之其他過程。記憶體1522及1572分別儲存用於存取終端機110及存取點120之程式碼及資料。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可使用多種不同技術中之任一者來表示資訊及信號。舉例而言,可藉由電壓、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磁粒子、光場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組合來表示在上述描述中可能始終參考之資料、指令、命令、資訊、信號、位元、符號及碼片。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進一步瞭解,結合本文中之揭示案所描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電路及演算法步驟可實施為電子硬體、電腦軟體或兩者之組合。為清楚地說明硬體與軟體之此互換性,上文已大體在功能性方面描述了各種說明性組件、區塊、模組、電路及步驟。將該功能性實施為硬體還是軟體取決於特定應用及強加於整個系統之設計約束。熟習此項技術者可針對每一特定應用以變化之方式實施所描述之功能性,但該等實施決策不應被解釋為會引起偏離本揭示案之範疇。
結合本文中之揭示案所描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及電路可藉由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其他可程式化邏輯器件、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組件或其經設計以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功能的任何組合來實施或執行。通用處理器可為微處理器,但在替代例中,處理器可為任何習知之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亦可將處理器實施為計算器件之組合,例如,DSP與微處理器之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結合DSP核心之一或多個微處理器,或任何其他此組態。
結合本文中之揭示案所描述之方法或演算法的步驟可直接體現於硬體中、由處理器執行之軟體模組中,或該兩者之組合中。軟體模組可駐留於RAM記憶體、快閃記憶體、ROM記憶體、EPROM記憶體、EEPROM記憶體、暫存器、硬碟、抽取式磁碟、CD-ROM或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其他形式之儲存媒體中。將例示性儲存媒體耦接至處理器,以使得該處理器可自該儲存媒體讀取資訊且將資訊寫入至該儲存媒體。在替代例中,儲存媒體可整合至處理器。處理器及儲存媒體可駐留於ASIC中。ASIC可駐留於使用者終端機中。在替代例中,處理器及儲存媒體可作為離散組件駐留於使用者終端機中。
在一或多個例示性設計中,可以硬體、軟體、韌體或其任何組合來實施所描述之功能。若以軟體來實施,則可將該等功能作為一或多個指令或程式碼儲存於電腦可讀媒體上或經由電腦可讀媒體而傳送。電腦可讀媒體包括電腦儲存媒體與通信媒體(其包括促進將電腦程式自一處轉移至另一處的任何媒體)。儲存媒體可為可由通用電腦或專用電腦存取的任何可用媒體。作為實例且並非限制,電腦可讀媒體可包含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器、磁碟儲存器或其他磁性儲存器件,或可用於以指令或資料結構之形式載運或儲存所要程式碼構件且可由通用電腦或專用電腦或通用處理器或專用處理器存取的任何其他媒體。又,將任何連接適當地稱為電腦可讀媒體。舉例而言,若使用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數位用戶線(DSL)或諸如紅外、無線電及微波之無線技術而自網站、伺服器或其他遠端源傳送軟體,則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DSL或諸如紅外、無線電及微波之無線技術包括在媒體之定義中。如本文中所使用之磁碟及光碟包括緊密光碟(CD)、雷射光碟、光碟、數位化通用光碟(DVD)、軟性磁碟及藍光光碟,其中磁碟 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現資料,而光碟 藉由雷射以光學方式再現資料。上述各物之組合亦應包括在電腦可讀媒體之範疇內。
提供本揭示案之前述描述以使任何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進行或使用本揭示案。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瞭解對本揭示案之各種修改,且在不偏離本揭示案之範疇之情況下,本文中所定義之一般原理可應用於其他變型。因此,本揭示案不意欲限於本文中所描述之實例及設計,而應符合與本文中所揭示之原理及新穎特徵一致的最廣範疇。
100...無線通信系統/無線系統/系統
110...存取終端機
120...存取點
122...BSC/PCF
130...封包資料伺服節點
140...資料網路
310...資料佇列
320a至320k...封包處理器
1510...資料佇列
1512...編碼器
1514...調變器
1516...傳送器
1518...天線
1520...控制器/處理器
1522...記憶體
1530...接收器
1532...解調變器
1534...解碼器
1536...資料儲存器
1552...天線
1554...接收器
1556...解調變器
1558...解碼器
1560...資料儲存器
1570...控制器/處理器
1572...記憶體
1574...排程器
1580...資料佇列
1582...編碼器
1584...調變器
1586...傳送器
圖1展示無線通信系統。
圖2展示藉由HARQ之資料傳送。
圖3展示對用於在多個(K個)載波上傳送的資料之處理。
圖4展示三個載波上之資料傳送。
圖5展示用於三個載波之三個封包之產生。
圖6展示基於優先權的用於K個載波之K個新封包之產生。
圖7展示K個新封包在K個載波上之傳送。
圖8展示三個封包在三個載波上之傳送。
圖9A展示用於兩個載波之三個封包之產生。
圖9B展示用於三個載波之七個封包之產生。
圖10展示用於三個載波之四個封包之產生。
圖11展示用於在多個鏈路上傳送封包之過程。
圖12展示用於在多個鏈路上按次序傳送封包之過程。
圖13展示在接收器處之資料接收及重組緩衝。
圖14展示用於經由多個鏈路接收封包之過程。
圖15展示存取終端機及存取點之方塊圖。
310...資料佇列
320a至320k...封包處理器

Claims (49)

  1. 一種在一無線通信系統中傳送資料之方法,其包含:獲得複數個要發送之資料單元,每一資料單元與一指示該資料單元在該複數個資料單元中之一位置之序號相關聯;判定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可用於發送資料之可能性;及基於每一鏈路可用之該可能性而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之多個封包,該多個封包包含用於一最有可能可用之第一鏈路之一第一封包及用於一最不可能可用之最後鏈路之一最後封包,該第一封包包含一具有一最低序號之資料單元且該最後封包包含在該多個封包中之所有資料單元中之一具有一最高序號之資料單元。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判定該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可用之該可能性包含基於為一未決封包而發送之子封包之數目而判定具有該未決封包之每一鏈路可用之該可能性。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判定該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可用之該可能性包含在一鏈路上不存在未決封包的情況下或在已為該鏈路上之一未決封包發送最大數目個子封包的情況下,判定該鏈路將可用。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之該多個封包包含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之一封包,其中用於越來越不可能可用之鏈路之封包包含具有越來越高之序號之資料單元。
  5.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之該多個封包進一步包含產生用於一第二最有可能可用之第二鏈路之一額外封包,該額外封包包含具有該最低序號之該資料單元,且僅在該第一鏈路不可用的情況下才在該第二鏈路上被發送。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判定該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是否可用;及若該多個鏈路中之一個別鏈路可用,則在該個別鏈路上發送該多個封包中之每一者。
  7. 如請求項1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判定該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是否可用;及若該多個鏈路中之一個別鏈路可用且若更有可能可用之所有鏈路亦可用,則在該個別鏈路上發送該多個封包中之每一者。
  8. 如請求項1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將在一不可用之鏈路上未發送之每一封包中的資料單元傳回至一佇列,用於一後續時間間隔中傳送。
  9.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多個鏈路對應於多個載波,每一載波一個鏈路。
  10. 如請求項1之方法,進一步包含:指派一序號給每一資料單元。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該等資料單元被指派順序地增加的序號。
  12.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在一資料佇列中的最早之資料 單元被指派一最低序號。
  13.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該序號係藉由無線電鏈路協定來指派。
  1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具有一最低序號之該等資料單元被提供給用於具有最高優先權之一載波的一新封包。
  15. 一種用於在一無線通信系統中傳送資料之裝置,其包含:用於獲得複數個要發送之資料單元的構件,每一資料單元與一指示該資料單元在該複數個資料單元中之一位置之序號相關聯;用於判定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可用於發送資料之可能性的構件;及用於基於每一鏈路可用之該可能性而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之多個封包的構件,該多個封包包含用於一最有可能可用之第一鏈路之一第一封包及用於一最不可能可用之最後鏈路之一最後封包,該第一封包包含一具有一最低序號之資料單元且該最後封包包含在該多個封包中之所有資料單元中之一具有一最高序號之資料單元。
  16. 如請求項15之裝置,其中用於判定該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可用之該可能性之該構件包含用於基於為一未決封包發送之子封包的數目而判定具有該未決封包之每一鏈路可用之該可能性的構件,及用於在一鏈路上不存在未決封包的情況下或在已為該鏈路上之一未決封包發送最大數目個子封包的情況下, 判定該鏈路將可用的構件。
  17. 如請求項15之裝置,其中用於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之該多個封包之該構件包含用於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之一封包的構件,其中用於越來越不可能可用之鏈路之封包包含具有越來越高之序號之資料單元。
  18. 如請求項15之裝置,進一步包含:用於判定該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是否可用的構件;及用於在該多個鏈路中之一個別鏈路可用的情況下,於該個別鏈路上發送該多個封包中之每一者的構件。
  19. 一種用於一無線通信系統之裝置,其包含:至少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獲得複數個要發送之資料單元,每一資料單元與一指示該資料單元在該複數個資料單元中之一位置之序號相關聯;判定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可用於發送資料之可能性;且基於每一鏈路可用之該可能性而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之多個封包,該多個封包包含用於一最有可能可用之第一鏈路之一第一封包及用於一最不可能可用之最後鏈路之一最後封包,該第一封包包含一具有一最低序號之資料單元且該最後封包包含在該多個封包中之所有資料單元中之一具有一最高序號之資料單元。
  20. 如請求項19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組態以:基於為一未決封包發送之子封包的數目而判定具有該未決封包之每一鏈路可用之該可能性,且在一鏈路上不存在未決封包的情況下或在已為該鏈路上之一未決封包發送 最大數目個子封包的情況下,判定該鏈路將可用。
  21. 如請求項19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組態以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之一封包,其中用於越來越不可能可用之鏈路之封包包含具有越來越高之序號之資料單元。
  22. 如請求項19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組態以:判定該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是否可用,且在該多個鏈路中之一個別鏈路可用的情況下,於該個別鏈路上發送該多個封包中之每一者。
  23. 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用於致使一處理器執行一方法之多個指令,該方法包含:獲得複數個要發送之資料單元,每一資料單元與一指示該資料單元在該複數個資料單元當中之一位置之序號相關聯;判定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可用於發送資料之可能性;及基於每一鏈路可用之該可能性而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之多個封包,該多個封包包含用於一最有可能可用之第一鏈路之一第一封包及用於一最不可能可用之最後鏈路之一最後封包,該第一封包包含一具有一最低序號之資料單元且該最後封包包含在該多個封包中之所有資料單元中之一具有一最高序號之資料單元。
  24. 如請求項23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 基於為一未決封包發送之子封包的數目來判定具有該未決封包之每一鏈路可用之該可能性;及在一鏈路上不存在未決封包的情況下或在已為該鏈路上之一未決封包發送最大數目個子封包的情況下,判定該鏈路將可用。
  25. 如請求項23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之一封包,其中用於越來越不可能可用之鏈路之封包包含具有越來越高之序號的資料單元。
  26. 如請求項23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判定該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是否可用;及在該多個鏈路中之一個別鏈路可用的情況下,於該個別鏈路上發送該多個封包中之每一者。
  27. 一種在一無線通信系統中傳送資料之方法,其包含:獲得複數個要發送之資料單元,每一資料單元與一指示該資料單元在該複數個資料單元中之一位置之序號相關聯;產生用於多個鏈路之多個封包,每一封包包含該複數個資料單元中之至少一資料單元;判定該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是否可用;及在該多個鏈路當中之至少一可用鏈路上發送該多個封包中之至少一封包,該至少一封包包含具有比該多個封 包中之未發送之資料單元(若有的話)之序號低的序號的資料單元。
  28.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該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之該多個封包包含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中之可用鏈路之所有可能之組合的封包。
  29.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該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之該多個封包包含產生該多個封包,使得可在每一可用鏈路上發送一封包,且經發送之封包中之資料單元具有比任何未發送之資料單元之序號低的序號。
  30.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該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之該多個封包包含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中之至少一鏈路中之每一者之包含不同資料單元之至少兩個封包。
  31.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該多個鏈路包含第一及第二鏈路,且其中該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之該多個封包包含產生用於該第一鏈路之包含一具有一最低序號之資料單元之一第一封包,產生用於該第二鏈路之包含一具有一較高序號之資料單元之一第二封包,及產生用於該第二鏈路之包含具有該最低序號之該資料單元之一第三封包。
  32. 如請求項31之方法,其中該發送該至少一封包包含若該第一鏈路與該第二鏈路皆可用,則在該第一鏈路上發送該第一封包,且在該第二鏈路上發送該第二封包, 若僅該第一鏈路可用,則僅在該第一鏈路上發送該第一封包,及若僅該第二鏈路可用,則僅在該第二鏈路上發送該第三封包。
  33.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該多個鏈路包含三個鏈路,其中該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之該多個封包包含產生用於該三個鏈路之至多七個封包,且其中該發送該至少一封包包含在至多三個可用鏈路上發送至多三個封包,該至多三個封包包含具有比該至多七個封包中之未發送之資料單元(若有的話)之序號低的序號的資料單元。
  34. 一種用於在一無線通信系統中傳送資料之裝置,其包含:用於獲得複數個要發送之資料單元的構件,每一資料單元與一指示該資料單元在該複數個資料單元中之一位置之序號相關聯;用於產生用於多個鏈路之多個封包的構件,每一封包包含該複數個資料單元中之至少一資料單元;用於判定該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是否可用的構件;及用於在該多個鏈路當中之至少一可用鏈路上發送該多個封包中之至少一封包的構件,該至少一封包包含具有比該多個封包中之未發送之資料單元(若有的話)之序號低的序號的資料單元。
  35. 如請求項34之裝置,其中用於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之該多個封包的該構件包含用於產生該多個封包,使得可在 每一可用鏈路上發送一封包且經發送之封包中之資料單元具有比任何未發送之資料單元之序號低的序號的構件。
  36. 如請求項34之裝置,其中用於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之該多個封包之該構件包含用於產生用於該多個鏈路中之至少一鏈路中之每一者之包含不同資料單元之至少兩個封包的構件。
  37. 一種在一無線通信系統中接收資料之方法,其包含:接收來自多個鏈路之多個封包,每一封包包含至少一資料單元,每一資料單元與一指示該資料單元在複數個資料單元中之一位置之序號相關聯,該多個封包係由一傳送器基於該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可用於發送資料之可能性而產生,或由該傳送器發送,以確保該多個封包之按次序傳送;及解碼該多個封包以獲得經解碼之封包。
  38. 如請求項37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偵測因包含一具有一比尚未解碼之遺漏之資料單元之序號高之序號之資料單元之一封包之成功解碼所造成之一空位;及針對該偵測到之空位之一否定應答(NAK)的傳送延遲一預定時間量,以允許包含該等遺漏之資料單元之至少一封包的傳送及解碼。
  39. 如請求項38之方法,其中包含該等遺漏之資料單元之該至少一封包的傳送係與該經成功解碼之封包同時或早於 該經成功解碼之封包而開始,且其中該延遲針對該偵測到之空位之該NAK的傳送包含延遲該NAK之傳送,直至用於該至少一封包之一最大傳送時間已過去為止。
  40. 如請求項38之方法,其中包含該等遺漏之資料單元之該至少一封包的傳送晚於該經成功解碼之封包而開始,且其中該延遲針對該偵測到之空位之該NAK的傳送包含延遲該NAK之傳送,直至用於該至少一封包之一預期最大傳送時間已過去為止。
  41. 如請求項40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基於該至少一封包在下一個傳送機會被發送及用於該至少一封包之一最大傳送時間來判定用於該至少一封包之該預期最大傳送時間。
  42. 一種用於在一無線通信系統中接收資料之裝置,其包含:用於接收來自多個鏈路之多個封包的構件,每一封包包含至少一資料單元,每一資料單元與一指示該資料單元在複數個資料單元當中之一位置之序號相關聯,該多個封包係由一傳送器基於該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可用於發送資料之可能性而產生,或由該傳送器發送,以確保該多個封包之按次序傳送;及用於解碼該多個封包以獲得經解碼之封包的構件。
  43. 如請求項42之裝置,進一步包含:用於偵測因包含一具有一比尚未解碼之遺漏之資料單元之序號高之序號之資料單元之一封包之成功解碼所造 成之一空位的構件;及用於將針對該偵測到之空位之一否定應答(NAK)的傳送延遲一預定時間量以允許包含該等遺漏之資料單元之至少一封包的傳送及解碼的構件。
  44. 如請求項43之裝置,其中包含該等遺漏之資料單元之該至少一封包的傳送係與該經成功解碼之封包同時或早於該經成功解碼之封包而開始,且其中用於延遲針對該偵測到之空位之該NAK之傳送之該構件包含用於延遲該NAK之傳送直至用於該至少一封包之一最大傳送時間已過去為止的構件。
  45. 如請求項43之裝置,其中包含該等遺漏之資料單元之該至少一封包之傳送晚於該經成功解碼之封包而開始,且其中用於延遲針對該偵測到之空位之該NAK之傳送之該構件包含用於延遲該NAK之傳送直至用於該至少一封包之一預期最大傳送時間已過去為止的構件。
  46. 一種用於一無線通信系統之裝置,其包含:至少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接收來自多個鏈路之多個封包,每一封包包含至少一資料單元,每一資料單元與一指示該資料單元在複數個資料單元中之一位置之序號相關聯,該多個封包係由一傳送器基於該多個鏈路中之每一者可用於發送資料之可能性而產生,或由該傳送器發送,以確保該多個封包之按次序傳送;且解碼該多個封包以獲得經解碼之封包。
  47. 如請求項46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組態以:偵 測因包含一具有一比尚未解碼之遺漏之資料單元之序號高之序號之資料單元之一封包之成功解碼所造成之一空位,且將針對該偵測到之空位之一否定應答(NAK)的傳送延遲一預定時間量,以允許包含該等遺漏之資料單元之至少一封包的傳送及解碼。
  48. 如請求項47之裝置,其中包含該等遺漏之資料單元之該至少一封包的傳送係與該經成功解碼之封包同時或早於該經成功解碼之封包而開始,且其中至少一處理器經組態以延遲該NAK之傳送,直至用於該至少一封包之一最大傳送時間已過去為止。
  49. 如請求項47之裝置,其中包含該等遺漏之資料單元之該至少一封包之傳送晚於該經成功解碼之封包而開始,且其中至少一處理器經組態以延遲該NAK之傳送直至用於該至少一封包之一預期最大傳送時間已過去為止。
TW098103260A 2008-02-01 2009-02-02 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經由多個鏈路的封包傳送 TWI3894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565108P 2008-02-01 2008-02-01
US12/114,427 US8483223B2 (en) 2008-02-01 2008-05-02 Packet transmission via multiple link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3798A TW200943798A (en) 2009-10-16
TWI389499B true TWI389499B (zh) 2013-03-11

Family

ID=40931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3260A TWI389499B (zh) 2008-02-01 2009-02-02 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經由多個鏈路的封包傳送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483223B2 (zh)
EP (2) EP2317683B1 (zh)
JP (1) JP5437274B2 (zh)
KR (1) KR101154679B1 (zh)
CN (1) CN101933298B (zh)
BR (1) BRPI0906680A2 (zh)
CA (1) CA2710875A1 (zh)
RU (1) RU2475972C2 (zh)
TW (1) TWI389499B (zh)
WO (1) WO200909992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19512B1 (en) * 2008-01-19 2014-08-26 Appex Networks Holding Limited Method for detecting TCP packet losses and expediting packet retransmission
CN102696201B (zh) * 2009-12-04 2016-01-06 纳派泰克股份公司 对读取和排序数据分组的多个分析装置进行操作的设备、组件和方法
US8774190B2 (en) * 2010-02-08 2014-07-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resequencing of data received ove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10299442A1 (en) * 2010-06-04 2011-12-08 Sairamesh Nammi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location for starting decoding of sub-packets of a communication packet
US8731814B2 (en) 2010-07-02 2014-05-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ulti-modal navig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5393603B2 (ja) * 2010-07-07 2014-01-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20120029806A1 (en) * 2010-07-30 2012-02-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fficient Navigation Data Downloading
US9846046B2 (en) 2010-07-30 2017-12-1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navig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8335643B2 (en) 2010-08-10 2012-12-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int of interest search, identification, and navigation
US8849552B2 (en) 2010-09-29 2014-09-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dvanced map information delivery, processing and updating
US8521424B2 (en) 2010-09-29 2013-08-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dvanced map information delivery, processing and updating
US8483958B2 (en) 2010-12-20 2013-07-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User configurable onboard navigation system crossroad presentation
JP5614302B2 (ja) * 2011-01-20 2014-10-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8688321B2 (en) 2011-07-11 2014-04-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raffic density estimation
US8824477B2 (en) * 2011-11-03 2014-09-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delivery route packet ordering
US8838385B2 (en) 2011-12-20 2014-09-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hicle routing
US9713963B2 (en) 2013-02-18 2017-07-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e completion likelihood display
US9863777B2 (en) 2013-02-25 2018-01-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 calculation and provision
US9047774B2 (en) 2013-03-12 2015-06-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owd-sourced traffic reporting
US8977479B2 (en) 2013-03-12 2015-03-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affic conditions
WO2014142611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74452B2 (en) 2013-03-14 2018-01-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driving experience including dynamic POI identification
US10326577B2 (en) * 2013-08-13 2019-06-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rq design for LTE in unlicensed spectrum utilizing individual ACK/NACK
US9825733B1 (en) 2014-11-07 2017-11-21 Speedy Packets, Inc. Packet coding based network communication
US10320526B1 (en) 2014-11-07 2019-06-11 Strong Force Iot Portfolio 2016, Llc Packet coding based network communication
US10999012B2 (en) 2014-11-07 2021-05-04 Strong Force Iot Portfolio 2016, Llc Packet coding based network communication
US10530700B2 (en) 2015-07-07 2020-01-07 Strong Force Iot Portfolio 2016, Llc Message reordering timers
US9992126B1 (en) 2014-11-07 2018-06-05 Speedy Packets, Inc. Packet coding based network communication
US9992088B1 (en) 2014-11-07 2018-06-05 Speedy Packets, Inc. Packet coding based network communication
US20160197669A1 (en) * 2014-12-11 2016-07-07 Tesla Wireless Company LLC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that uses low latency/low data bandwidth and high latency/high data bandwidth pathways
US10866584B2 (en) 2016-05-09 2020-12-15 Strong Force Iot Portfolio 2016,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ata processing in an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data collection environment with large data sets
CN107436876A (zh) * 2016-05-25 2017-12-05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文件分割系统及方法
US11337263B2 (en) 2017-01-19 2022-05-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cket based link aggregation architectures
US10856203B2 (en) 2017-01-19 2020-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for link aggregation setup and reconfiguration
US10432272B1 (en) 2018-11-05 2019-10-01 XCOM Labs, Inc. Variabl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user equipment
US10659112B1 (en) 2018-11-05 2020-05-19 XCOM Labs, Inc. User equipment assis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configuration
US10756860B2 (en) 2018-11-05 2020-08-25 XCOM Labs, Inc. Distribu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configuration
US10812216B2 (en) 2018-11-05 2020-10-20 XCOM Labs, Inc.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scheduling
CA3119325C (en) 2018-11-27 2023-07-04 XCOM Labs, Inc. Non-coherent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US10756795B2 (en) 2018-12-18 2020-08-25 XCOM Labs, Inc. User equipment with cellular link and peer-to-peer link
US11063645B2 (en) 2018-12-18 2021-07-13 XCOM Labs, Inc. Methods of wirelessly communicating with a group of devices
US11330649B2 (en) 2019-01-25 2022-05-10 XCOM Lab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of multi-link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10756767B1 (en) 2019-02-05 2020-08-25 XCOM Labs, Inc. User equipment for wirelessly communicating cellular signal with another user equipment
US10735057B1 (en) 2019-04-29 2020-08-04 XCOM Labs, Inc. Uplink user equipment selection
US10686502B1 (en) 2019-04-29 2020-06-16 XCOM Labs, Inc. Downlink user equipment selection
US11411778B2 (en) 2019-07-12 2022-08-09 XCOM Labs, Inc. Time-division duplex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alibration
JP7368587B2 (ja) * 2019-07-12 2023-10-24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マルチリンクにおけるケイパビリティ交渉
WO2021031052A1 (en) * 2019-08-18 2021-0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 coding design
US11949434B2 (en) 2019-09-20 2024-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with carrier-aggregation-based fountain codes
US20210289575A1 (en) * 2020-03-11 2021-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handling for multi-link communications
US11411779B2 (en) 2020-03-31 2022-08-09 XCOM Labs, Inc. Reference signal channel estimation
KR102547010B1 (ko) * 2020-04-21 2023-06-2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다중 연결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12028924B2 (en) 2020-04-21 2024-07-0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ulti-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226161A (zh) * 2021-04-15 2022-10-21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7999846A (zh) * 2021-09-26 2024-05-07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非授权频谱中的低时延的链路的动态预留
WO2023168688A1 (zh) * 2022-03-11 2023-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数据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16370A3 (en) 1994-12-06 2005-02-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 disk access method for delivering multimedia and video information on demand over wide area networks
CN1104687C (zh) 1996-01-31 2003-04-02 伊普思龙网络公司 传输网络中在包路由选择和包交换之间动态转换的改进方法及设备
US6236647B1 (en) * 1998-02-24 2001-05-22 Tantivy Communications, Inc. Dynamic frame size adjustment and selective reject on a multi-link channel to improve effective throughput and bit error rate
US6333929B1 (en) 1997-08-29 2001-12-25 Intel Corporation Packet format for a distributed system
US6574211B2 (en) 1997-11-03 2003-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 rate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FI106591B (fi) * 1999-01-15 2001-02-28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enetelmä tiedonsiirtovirtausten välittämiseksi
JP3540183B2 (ja) 1999-01-21 2004-07-07 株式会社東芝 マルチリンク通信装置
JP4231593B2 (ja) 1999-07-21 2009-03-04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US7453878B1 (en) * 2000-07-21 2008-11-18 Silicon Graph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rdering of data transferred over multiple channels
US20020087716A1 (en) * 2000-07-25 2002-07-04 Shakeel Mustafa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ustomized multi priority services on a single or multiple links over data link layer frames
JP2002051001A (ja) 2000-08-03 2002-02-15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方法、移動無線端末及び通信制御装置
US6721569B1 (en) * 2000-09-29 2004-04-1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Dynamic sub-carrier assignment in OFDM systems
US7027443B2 (en) * 2001-08-23 2006-04-11 Pmc-Sierra Ltd. Reassembly engines for multilink applications
TW589815B (en) 2002-01-16 2004-06-01 Winbond Electronics Corp Control method for multi-channel data transmission
US6693910B2 (en) * 2002-06-28 2004-02-1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voiding stall of an H-ARQ reordering buffer in a receiver
SE0303590D0 (sv) * 2003-12-29 2003-12-2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ARQ in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US7944992B2 (en) * 2005-06-17 2011-05-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carrier CDMA system
US7757028B2 (en) * 2005-12-22 2010-07-13 Intuitive Surgical Operations, Inc. Multi-priority messaging
US7664085B2 (en) * 2005-12-30 2010-02-16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communications amo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and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BWA) networks
US8630239B2 (en) * 2006-09-20 2014-01-14 Lg Electronics Inc. Station and access point for EDCA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reof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8077658B2 (en) * 2007-10-01 2011-12-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Packet forwarding in multi-radio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99921A2 (en) 2009-08-13
KR20100112187A (ko) 2010-10-18
EP2317683A2 (en) 2011-05-04
TW200943798A (en) 2009-10-16
BRPI0906680A2 (pt) 2018-01-16
EP2250770B1 (en) 2012-06-27
RU2010136729A (ru) 2012-03-10
CN101933298A (zh) 2010-12-29
WO2009099921A3 (en) 2009-10-01
CA2710875A1 (en) 2009-08-13
EP2317683B1 (en) 2016-08-24
JP2011514722A (ja) 2011-05-06
US8483223B2 (en) 2013-07-09
JP5437274B2 (ja) 2014-03-12
CN101933298B (zh) 2013-11-27
KR101154679B1 (ko) 2012-06-13
EP2317683A3 (en) 2011-08-03
RU2475972C2 (ru) 2013-02-20
EP2250770A2 (en) 2010-11-17
US20090196294A1 (en) 2009-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9499B (zh) 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經由多個鏈路的封包傳送
US11403193B2 (en)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for HARQ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12340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ンク制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049017B2 (en) Efficient TCP ACK prioritiz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625652B2 (en) Collision-free group hopp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253093B1 (en) Control of data transmission based on harq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450484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рече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с коммутацией каналов по сетям с коммутацией пакетов
US11343811B2 (en)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8429480B2 (en) User specific load balancing
US8171362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HARQ buffer size reduction
KR20090049080A (ko) 직교 시스템들에서의 확인응답 반복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050086716A (ko) 부정 프레임 응답의 제어를 위해 유휴 프레임을 사용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JP5609443B2 (ja) 再送制御を行う装置及び方法
WO2019192330A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to support ul multiplexing with repeti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