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1909B - L型扳手結構 - Google Patents

L型扳手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1909B
TWI381909B TW99132958A TW99132958A TWI381909B TW I381909 B TWI381909 B TW I381909B TW 99132958 A TW99132958 A TW 99132958A TW 99132958 A TW99132958 A TW 99132958A TW I381909 B TWI381909 B TW I38190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rved
driving portion
curved surface
hold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32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3054A (en
Inventor
Jian Cheng He
Original Assignee
Hsiang Jih Hardware 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siang Jih Hardware 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siang Jih Hardware Ent Co Ltd
Priority to TW99132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8190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13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3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1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1909B/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L型扳手結構
本發明係與扳手有關,特別是指一種L型扳手結構。
參閱第1圖,為一般習用的L型扳手10立體圖,該L型扳手10係一體成型有一長握持段11、一短握持段12以及連接該長、短握持段11、12間的彎曲段13,而該長、短握持段11、12端部各具有一呈星形狀的驅動部14,依空間需求而將該長握持段11或該短握持段12的驅動部14置入對應的鎖卸元件(圖上未示),以便進行鎖卸作業,然而,該L型扳手10於實際使用上仍具有須立即改善之缺陷:其一、由於該長握持段11、短握持段12、彎曲段13以及各該驅動部14的橫斷面皆為相同,且該L型扳手10的成型係對一條狀之金屬線材進行彎曲加工,以形成該長握持段11、短握持段12以及彎曲段13,而該彎曲加工會使該L型扳手10的結構組織被破壞,也就是該彎曲段13的結構強度低於該長、短握持段11、12的結構強度,因此,當該L型扳手10在進行鎖卸作業過程中,一旦所需的鎖卸力量大於該L型扳手10所能承受的扭力時,其會在該彎曲段13發生變形,嚴重者將會斷裂。
其二、由於目前習用的L型扳手10,其長、短握持段11、12皆係呈圓柱型狀,因此,在進行握持施力時,手部容易滑脫於該長、短握持段11、12,造成施力的不便。
據此,如何能開發出一種L型扳手,其可解決上述之缺陷,即為本案發明之動機。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L型扳手結構,其主要降低該L型扳手在鎖卸的過程中造成其彎曲部的變形或斷裂。
本發明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L型扳手結構,其主要降低握持該L型扳手在鎖卸的過程中造成滑脫的情事發生。
緣是,為了達成前述目,依據本發明所提供之一種L型扳手結構,其包含有:一第一握持段,包括一第一內面、一相反於該第一內面的第一外面、一連接該第一內、外面間的第一側面、以及一連接該第一內、外面間且相反於該第一側面的第二側面,其中該第一、二側面之間的距離大於該第一內、外面之間的距離,且令垂直貫穿該第一內、外面之間為第一方向;一彎曲段,其成型於該第一握持段的一端,且朝第一方向彎折一角度,該彎曲段包括一連接該第一內面的內弧面、一連接該第一外面的外弧面、一連接該第一側面的第一曲面以及一連接該第二側面的第二曲面;一第二握持段,其成型於該彎曲段的一端,且包括一連接該內弧面的第二內面、一連接該外弧面的第二外面、一連接該第一曲面的第三側面以及一連接該第二曲面的第四側面;一第一驅動部,其成型於第一握持段,且該第一驅動部位於該第一、二側面之間。
較佳地,該第一驅動部位於該第一握持段的第一內、外面之間。
較佳地,該第一驅動部係同垂直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所延伸成型。
較佳地,該第二握持段成型有一第二驅動部,該第二驅動部位於該第三、四側面之間。
較佳地,該第二驅動部位於該第二握持段的第二內、外面之間。
較佳地,該第二驅動部係同該第一方向延伸成型。
較佳地,該第一握持部的第一、二側面、該第二握持部的第三、四側面以及該彎曲部的第一、二曲面皆係呈朝外側突起的弧面。
另外,本發明所提供之一種L型扳手結構,其包含有:一第一握持段,包括一第一內面、一相反於該第一內面的第一外面、一連接該第一內、外面間的第一側面、以及一連接該第一內、外面間且相反於該第一側面的第二側面,其中該第一、二側面之間的距離大於該第一內、外面之間的距離,且令垂直貫穿該第一內、外面之間為第一方向;一彎曲段,其成型於該第一握持段的一端,且朝第一方向彎折一角度,該彎曲段包括一連接該第一內面的內弧面、一連接該第一外面的外弧面、一連接該第一側面的第一曲面以及一連接該第二側面的第二曲面;一第二握持段,其成型於該彎曲段的一端,且包括一連接該內弧面的第二內面、一連接該外弧面的第二外面、一連接該第一曲面的第三側面以及一連接該第二曲面的第四側面;一第一驅動部,其成型於第二握持段,且該第一驅動部位於該第三、四側面之間。
較佳地,該第一驅動部位於該第二握持段的第二內、外面之間。
較佳地,該第一驅動部係同該第一方向延伸成型。
有關本發明為達成上述目的,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他之功效,茲舉五較佳可行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
參閱第2至5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L型扳手結構,主要係由一第一驅動部21、一第二驅動部22以及一相同橫斷面的第一握持段30、彎曲段40、第二握持段50所組成,其中:該第一握持段30,其橫斷面係呈一矩形斷面,該第一握持段30包括一第一內面31、一相反於該第一內面31的第一外面32、一連接該第一內、外面31、32間的第一側面33、以及一連接該第一內、外面31、32間且相反於該第一側面33的第二側面34,其中該第一、二側面33、34之間的距離D1大於該第一內、外面31、32之間的距離D2,且令垂直貫穿該第一內、外面31、32之間為第一方向X。
該彎曲段40,其橫斷面係呈一矩形斷面,該彎曲段40成型於該第一握持段30的一端,且朝第一方向X彎折一角度,該彎曲段40包括一連接該第一內面31的內弧面41、一連接該第一外面32的外弧面42、一連接該第一側面33的第一曲面43以及一連接該第二側面34的第二曲面44。
該第二握持段50,其橫斷面係呈一矩形斷面,該第二握持段50成型於該彎曲段40的一端且同該第一方向X延伸成型,該第二握持段50包括一連接該內弧面41的第二內面51、一連接該外弧面42的第二外面52、一連接該第一曲面43的第三側面53以及一連接該第二曲面44的第四側面54。
該第一驅動部21,其成型於第一握持段30,且同垂直該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所延伸成型,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驅動部21係舉呈星形為例,亦可如第6圖所示為六角型,但不以此兩種型態為限。該第一驅動部21位於該第一握持段30的第一內、外面31、32之間,同時也位於該第一、二側面33、34之間,且該第一驅動部21的橫斷面的最大距離D3係小於該第一驅動部21該第一、二側面33、34之間的距離D1。
該第二驅動部22,其成型於第二握持段50,且同該第一方向X延伸成型,本實施例中該第二驅動部22係舉呈星形為例,亦可如第6圖所示為六角型,但不以此兩種型態為限。該第二驅動部22位於該第二握持段50的第二內、外面51、52之間,同時也位於該第三、四側面53、54之間,且該第二驅動部22的橫斷面的最大距離D4係小於該第二驅動部50該第三、四側面53、54之間的距離D5。
以上所述即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各主要構件之結構及其組態說明。
據此,當該L型扳手透過該第一驅動部21或第二驅動部22進行鎖卸作業時,由於該第一、二握持段30、50以及彎曲段40的橫斷面大於該第一、二驅動部21、22的橫斷面,亦即該第一握持部30的第一、二側面33、34之間的距離D1、該第二握持部50的第三、四側面53、54之間的距離D5以及該彎曲部40的第一、二曲面43、44之間的距離D6係大於該第一驅動部21或第二驅動部22的橫斷面的最大距離,且該第一、二側面33、34之間的距離D1、該第三、四側面53、54之間的距離D5以及該第一、二曲面43、44之間的距離D6是同扳動時的施力方向,因此,該彎曲部40較習用為橫斷面皆為相同的彎曲部與驅動部而言,具有較強的結構強度來抵抗扳動時所產生的扭力,藉以達到該L型扳手在鎖卸的過程中降低其彎曲部的變形或斷裂的目的。
另外,由於該第一握持段30的第一內、外面31、32之間連接有該第一、二側面33、34,並使該第一握持段30的橫斷面呈一矩形斷面,且該第二握持段50的第二內、外面51、52之間連接有該第三、四側面53、54,並使該第二握持段50的橫斷面呈一矩形斷面,因此,本發明的L型扳手係為一柱狀結構,而在進行握持施力時,手部得以穩固的握持住該第一握持段30或第二握持段40,藉以達到降低握持該L型扳手在鎖卸的過程中造成滑脫情事發生。
參閱第7、8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L型扳手結構,其同樣係由一第一驅動部23、一第二驅動部24以及一相同橫斷面的第一握持段30、彎曲段40、第二握持段50所組成,由於其結構組態及功效同於第一實施例,故不再贅述,至於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處在於:該第一、二驅動部23、24的橫斷面的最大距離D7、D8分別小於該第一握持段30的第一、二側面33、34之間的距離D1以及小於該第二握持段50的第三、四側面53、54之間的距離D5之外,該第一、二驅動部23、24的橫斷面的最大距離D7更分別小於該第一握持段30的第一內、外面31、32之間的距離D2以及小於該第二握持段50的第二內、外面51、52之間的距離D8,藉以構成另一實施例。
本發明第三、四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L型扳手結構,其結構組態及功效同於第一實施例,故不再贅述,至於第三、四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處在於該第一驅動部以及該第二驅動部可具有下述變化:該第一驅動部以及該第二驅動部除了可分別成型於該第一握持段以及該第二握持段之外,如第三實施例之第9圖所示,亦可僅於該第一握持段30上成型有該第一驅動部21,而該第二握持段50上並無成型該第二驅動部;或者如第四實施例之第10圖所示,僅於該第二握持段50上成型有該第二驅動部22,而該第一握持段30上並無成型該第一驅動部。
參閱第11圖,本發明第五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L型扳手結構,其同樣係由一第一驅動部21a、一第二驅動部22a以及一相同橫斷面的第一握持段30a、彎曲段40a、第二握持段50a所組成,由於其結構組態及功效同於第一實施例,故不再贅述,至於第五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處在於該第一、二握持段30a、50a以及該彎曲段40a可具有下述變化:該第一、二握持段30a、50a以及該彎曲段40a的橫斷面係呈一橢圓形斷面,即該第一握持部30a的第一、二側面33a、34a、該第二握持部50a的第三、四側面53a、54a以及該彎曲部40a的第一、二曲面43a、44a皆係呈朝外側突起的弧面。
綜上所述,上述實施例及圖示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習知》
10...L型扳手
11...長握持段
12...短握持段
13...彎曲段
14...驅動部
《本發明》
21、21a、23...第一驅動部
22、22a、24...第二驅動部
30、30a...第一握持段
31...第一內面
32...第一外面
33、33a...第一側面
34、34a...第二側面
40、40a...彎曲段
41...內弧面
42...外弧面
43、43a...第一曲面
44、44a...第二曲面
50、50a...第二握持段
51...第二內面
52...第二外面
53、53a...第三側面
54、54a...第四側面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D1、D2、D3、D4、D5、D6、D7、D8...距離
第1圖 係習用L型扳手10的立體圖。
第2圖 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第3圖 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局部上視圖。
第4圖 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局部正視圖。
第5圖 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局部側視圖。
第6圖 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顯示第一、二驅動部為六角形的狀態。
第7圖 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
第8圖 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局部側視圖。
第9圖 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圖。
第10圖 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圖。
第11圖 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立體圖。
21...第一驅動部
22...第二驅動部
30...第一握持段
31...第一內面
32...第一外面
33...第一側面
34...第二側面
40...彎曲段
41...內弧面
42...外弧面
43...第一曲面
44...第二曲面
50...第二握持段
51...第二內面
52...第二外面
53...第三側面
54...第四側面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L型扳手結構,其包含有:一第一握持段,包括一第一內面、一相反於該第一內面的第一外面、一連接該第一內、外面間的第一側面、以及一連接該第一內、外面間且相反於該第一側面的第二側面,其中該第一、二側面之間的距離大於該第一內、外面之間的距離,且令垂直貫穿該第一內、外面之間為第一方向;一彎曲段,其成型於該第一握持段的一端,且朝第一方向彎折一角度,該彎曲段包括一連接該第一內面的內弧面、一連接該第一外面的外弧面、一連接該第一側面的第一曲面以及一連接該第二側面的第二曲面;一第二握持段,其成型於該彎曲段的一端,且包括一連接該內弧面的第二內面、一連接該外弧面的第二外面、一連接該第一曲面的第三側面以及一連接該第二曲面的第四側面;一第一驅動部,其成型於第一握持段,且該第一驅動部位於該第一、二側面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L型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驅動部位於該第一握持段的第一內、外面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L型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驅動部係同垂直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所延伸成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L型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二握持段成型有一第二驅動部,該第二驅動部位於該第三、四側面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L型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二驅動部位於該第二握持段的第二內、外面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L型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二驅動部係同該第一方向延伸成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L型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握持部的第一、二側面、該第二握持部的第三、四側面以及該彎曲部的第一、二曲面皆係呈朝外側突起的弧面。
  8. 一種L型扳手結構,其包含有:一第一握持段,包括一第一內面、一相反於該第一內面的第一外面、一連接該第一內、外面間的第一側面、以及一連接該第一內、外面間且相反於該第一側面的第二側面,其中該第一、二側面之間的距離大於該第一內、外面之間的距離,且令垂直貫穿該第一內、外面之間為第一方向;一彎曲段,其成型於該第一握持段的一端,且朝第一方向彎折一角度,該彎曲段包括一連接該第一內面的內弧面、一連接該第一外面的外弧面、一連接該第一側面的第一曲面以及一連接該第二側面的第二曲面;一第二握持段,其成型於該彎曲段的一端,且包括一連接該內弧面的第二內面、一連接該外弧面的第二外面、一連接該第一曲面的第三側面以及一連接該第二曲面的第四側面;一第一驅動部,其成型於第二握持段,且該第一驅動部位於該第三、四側面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L型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驅動部位於該第二握持段的第二內、外面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L型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驅動部係同該第一方向延伸成型。
TW99132958A 2010-09-29 2010-09-29 L型扳手結構 TWI3819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32958A TWI381909B (zh) 2010-09-29 2010-09-29 L型扳手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32958A TWI381909B (zh) 2010-09-29 2010-09-29 L型扳手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3054A TW201213054A (en) 2012-04-01
TWI381909B true TWI381909B (zh) 2013-01-11

Family

ID=46786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32958A TWI381909B (zh) 2010-09-29 2010-09-29 L型扳手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81909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3290A (en) * 1997-06-06 1999-02-23 Hand Tool Design Corporation Hex head wrench
JP2001030180A (ja) * 1999-07-21 2001-02-06 Oita Nippon Denki Kk 回し穴付きl形6角レンチ、l形6角レンチのセットおよびl形6角レンチの使用方法
US6314844B1 (en) * 2000-04-04 2001-11-13 Mark Warner Uni-hex key wrench
TWM265165U (en) * 2004-05-28 2005-05-21 Tz-Chi Guo Six-tooth L-shaped wrench for capable of inserting in multiple angles
TWM294391U (en) * 2006-01-04 2006-07-21 Tz-Chi Guo Hex key wrench capable of enhancing twisting rotary force
TW200631733A (en) * 2005-03-10 2006-09-16 Shu Wu Structure of hexagonal wrench
TWM310080U (en) * 2006-09-29 2007-04-21 Jeng-Jian Tsai Structure of hexagonal wrench
US20070151426A1 (en) * 2006-01-02 2007-07-05 Kuo Tzu-Chi Hex wrench
CN201333670Y (zh) * 2008-11-28 2009-10-28 义成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扳手
TWM384739U (en) * 2009-12-09 2010-07-21 Ever Sinewy Ind Corp Hexagonal wrench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3290A (en) * 1997-06-06 1999-02-23 Hand Tool Design Corporation Hex head wrench
JP2001030180A (ja) * 1999-07-21 2001-02-06 Oita Nippon Denki Kk 回し穴付きl形6角レンチ、l形6角レンチのセットおよびl形6角レンチの使用方法
US6314844B1 (en) * 2000-04-04 2001-11-13 Mark Warner Uni-hex key wrench
TWM265165U (en) * 2004-05-28 2005-05-21 Tz-Chi Guo Six-tooth L-shaped wrench for capable of inserting in multiple angles
TW200631733A (en) * 2005-03-10 2006-09-16 Shu Wu Structure of hexagonal wrench
US20070151426A1 (en) * 2006-01-02 2007-07-05 Kuo Tzu-Chi Hex wrench
TWM294391U (en) * 2006-01-04 2006-07-21 Tz-Chi Guo Hex key wrench capable of enhancing twisting rotary force
TWM310080U (en) * 2006-09-29 2007-04-21 Jeng-Jian Tsai Structure of hexagonal wrench
CN201333670Y (zh) * 2008-11-28 2009-10-28 义成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扳手
TWM384739U (en) * 2009-12-09 2010-07-21 Ever Sinewy Ind Corp Hexagonal wren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3054A (en) 201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156869A1 (en) Clamping device for providing high twisting forces and low damage to screw device
US10207398B2 (en) Tool assembly
US7261020B2 (en) Clamping device for providing high twisting forces and low damage to screw device
US9709141B2 (en) Ratchet wrench and pawl mechanism
JPH07115303B2 (ja) 端部開口レンチヘッド
TWI381909B (zh) L型扳手結構
JP2021186962A (ja) 軽量ソケット構造
JP2015524751A (ja) トーションバー
US20060150782A1 (en) Clamping device for providing high twisting forces and low damage to screw device
CN104937308A (zh) 钢丝绳安装单元
TWI714439B (zh) 套筒扳手之驅動頭結構
US20080257117A1 (en) One-Way Ratchet Wrench
TW202120263A (zh) 驅動工具
US9884414B2 (en) Reservoir cap socket
TW200526378A (en) Socket wrench handle
JP4869265B2 (ja) 防音パネル用枠体および防音パネル
JP4537321B2 (ja) ボルト締め用端子
KR102289240B1 (ko) 차량의 승하차 보조기구
US20040099098A1 (en) Wrench with socket engaged by coupling shaft protruded from wrench body
JP4076410B2 (ja) 手動式ベンダー
JP6089826B2 (ja) 工具ソケット
WO2013008297A1 (ja) レンチ
TWI626207B (zh) Carrying cable in the process of panel
KR200466226Y1 (ko) 원터치 전선관 고정용 클램프
TW201223708A (en) Open wrench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