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52154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52154B
TWI352154B TW097109637A TW97109637A TWI352154B TW I352154 B TWI352154 B TW I352154B TW 097109637 A TW097109637 A TW 097109637A TW 97109637 A TW97109637 A TW 97109637A TW I352154 B TWI352154 B TW I35215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gears
output
shaft
out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09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0826A (en
Inventor
Tomohiro Numajiri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Priority to TW097109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0940826A/zh
Publication of TW200940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0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21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215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02E10/722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Wind Motors (AREA)

Description

1352154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變速裝置及風力發電裝置。 【先前技術】 以往,利用天然能源之風力進行發電的風力發電裝置 爲眾所周知。這種風力發電裝置係於設置在支柱上的機艙 ,設有:安裝有風車旋轉葉片的旋轉頭、連結成和該旋轉 頭一體旋轉的主軸、與主軸(當風車旋轉葉片接受風力時 會旋轉)連結的增速機、以及利用增速機的軸輸出來驅動 的發電機。 在如此構成之風力發電裝置,具備風車旋轉葉片(將 風力轉換成旋轉力)之旋轉頭及主軸,係進行旋轉而產生 軸輸出,經由連結在主軸的增速機將旋轉數增速後之軸輸 出係傳送到發電機。因此,風力發電裝置係將風力轉換成 旋轉力所得的軸輸出當作發電機之驅動源,利用風力當作 發電機之動力來進行發電。 上述風力發電裝置之增速機(變速裝置),已知有例 如如第7圖至第9圖所示,由平行齒輪所組合成’形成在 輸入軸和輸出軸之間的變速段設有數個小齒輪軸(變速軸 )的構造。此外,由平行齒輪組合成的增速機’藉由將與 第1段大齒輪嚙合的小齒輪軸設置複數個’可降低重量。 圖示之增速機10,設在輸入軸Si之輸入齒輪(大齒 輪)11和設在輸出軸So之輸出齒輪(小齒輪)12之間’ -4- 1352154 係經由配置在周方向的4組小齒輪軸Sv(兩端部具備不 同齒數的齒輪13,14)而連結。 ^ 即,增速機10的小齒輪軸Sv,係按照輸入齒輪11 • 和與其嚙合的齒輪13之齒比,而從輸入軸Si的旋轉數進 行增速。再者,增速機1〇的輸出軸So,係按照齒輪14 ( 與齒輪13同軸)和與其嚙合的輸出齒輪12的齒比,從變 速軸Sv的旋轉數進行增速。 Φ 因而,圖示之增速機10係2段增速機,包括:在輸 入軸Si的旋轉數和變速軸Sv的旋轉數之間進行增速之第 1段增速、及變速軸Sv的旋轉數和輸出軸So的旋轉數之 ' 間進行增速之第2段增速。 • 且,習知的上述風力發電裝置之增速機,例如在第1 段之低速段利用平行軸齒輪將動力路徑分配成複數個,且 在分配後之各輸出軸連結行星式齒輪者(例如,參照專利 文獻1 )。 •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8-177711號公報 【發明內容】 近年來,由於風力發電裝置傾向於大輸出化並大型化 ,又爲了減輕支柱和基礎等負擔,亦要求傳動系統和機艙 構造之輕量化。 然而,由平行齒輪所組合成的習知增速機10,若是 設置複數小齒輪軸Sv進行輸出,可使齒寬變薄而降低重 量。但是,設有複數個小齒輪軸Sv之輸出,在最終段的 -5- 1352154 輸出軸So回到1軸時,若將數量與小齒輪軸Sv數目相同 的齒輪14配置在同列時,1段可增速的增速比會受齒輪 1 4大小的限制。 以下,針對上述增速比之限制,參照第8圖予以具體 說明》 圖示之例中,小齒輪軸Sv係以90度節距配置有4支 。於該情形下,爲了增加與設在各小齒輪軸Sv的4個齒 輪14嚙合之輸出齒輪12的增速比,必須減少輸出齒輪 12的齒數將其設成小徑,並增加齒輪14的齒數將其設成 大徑。但是,由於4個齒輪14係配置在同列(同一平面 上),爲了防止與鄰接的齒輪14互相干渉,而須配置成 確保有適切之間隙L。因而,可設定的增速比,係以可確 保最小限度的間隙L之値爲限界。 且,上述增速機1〇中,若於平行齒輪採用單螺旋齒 輪,則無法消除推力(Thrust force ),因此必須在各軸 設置止推軸承(Thrust bearing)。 且,因爲增速機10的外殼15係形成爲單純的平面形 狀,爲了確保剛性而必須在平面部設置肋等。 根據這種種背景,針對由平行齒輪所組合成的變速裝 置,期望能開發出:能以較少段數獲得大齒比(變速比、 增速比及減速比)且可輕量化之裝置。此外,變速裝置若 將輸入軸及輸出軸予以對調,則增速機變成減速機、或減 速機變成增速機。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情形而發明者,其目的在於提供能 -6 - 1352154 以較少段數獲得大齒比、且可輕量化之變速裝置及具備該 變速裝置之風力發電裝置。 本發明爲了達成上述課題而採用下述手段。 本發明之變速裝置係組合平行齒輪所構成,設在輸入 軸的輸入齒輪和設在輸出軸的輸出齒輪之間,係經由配置 在周方向之複數個變速軸(兩端部具備不同齒數的齒輪) 而連結,其特徵爲, 複數個前述變速軸的輸出軸側齒輪,和在前述輸出軸 的軸方向錯開設置的複數個前述輸出齒輪,係於周方向交 互嚙合。 根據這種變速裝置,複數個前述變速軸的輸出軸側齒 輪,和在前述輸出軸的軸方向錯開設置複數個輸出齒輪, 係於周方向交互嚙合,因此可防止鄰接的輸出軸側齒輪彼 此干渉,而以較少段數獲得大齒比。 且,由於組合平行齒輪形成具備複數之變速軸的構造 ,因此使齒輪的齒寬變薄亦可使變速裝置輕量化。 上述發明中,前述變速軸係設置有偶數個,在通過前 述輸出軸的軸中心且互相正交的直線上成對配置爲佳,藉 此可抑制輸出軸振動使其安定。 上述發明中,前述輸出齒輪及前述變速軸的輸出軸側 齒輪係螺旋齒輪,關於形成在各螺旋齒輪上的斜·齒之方向 ,係設成方向相反的斜齒方向的數量相同爲佳,藉此可抵 銷或減輕作用在各螺旋齒輪之推力。 本發明之風力發電裝置’係將經由傳動系統來和旋轉 1352154 頭(安裝著風車旋轉葉片而一體旋轉)連結的發電機予以 驅動以進行發電之風力發電裝置,其特徵爲, 前述傳動系統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 項之變速裝置。 根據這種風力發電裝置,由於傳動系統具備如申請專 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變速裝置,因此能以較少段 數獲得大齒比且可輕量化之變速裝置,可減輕支柱和機艙 之負荷。 根據上述之本發明,可提供能以較少段數獲得大齒比 ,而且可輕量化之變速裝置。因此,具備本發明之變速裝 置的風力發電裝置,由於設置在支柱上高處的傳動系統之 增速機可小型化及輕量化,因此可減輕支柱和機艙台板等 的負荷。 【實施方式】 • 以下,根據圖式説明本發明所相關之風力發電裝置之 一實施形態。 第5圖所示之風力發電裝置1具有:豎設在基礎6上 的支柱2、設置在支柱2上端的機艙3、以及可繞大致水 平的軸線旋轉且設在機艙3的旋轉頭4» 在旋轉頭4的旋轉軸線周圍安裝呈放射狀的複數枚風 車旋轉葉片5。藉此,從旋轉頭4的旋轉軸線方向吹到風 車旋轉葉片5的風力,轉換成使旋轉頭4繞旋轉軸線旋轉 的動力。此外,圖示之風力發電裝置1,係風車旋轉葉片 -8- 1352154 5在機艙3前方旋轉之所謂的上風型者。 第6圖係針對配置在機艙3前方的旋轉頭4、和配設 在旋轉頭4前方及内部的傳動系統D,顯示取下旋轉頭蓋 (不圖示)的狀態之内部構成例的主要部放大剖面圖。此 外,在以下説明之實施形態中,傳動系統D,係將旋轉頭 4的旋轉經由增速機10Β而傳達到發電機20。 第6圖中,具備風車旋轉葉片5的旋轉頭4,係經由 軸承31支承在朝機艙3前方突出的主軸30。即,旋轉頭 4’隨著風吹到風車旋轉葉片5,而與風車旋轉葉片5一 體地繞固定支承在機艙3的主軸30進行旋轉。此外,圖 中的符號32係可撓式耦合件,33係支承傳動系統d的固 定軸。 本實施形態之傳動系統D具備:用來將旋轉頭4的 旋轉增速後傳達到發電機20的增速機10B。在該傳動系 統D,係將發電機20配置在比增速機1〇Β更靠近機艙3 側。即’圖示之傳動系統D ’係在機艙3側配置有發電機 20,且在前端部側配置有增速機10Β。 然後,圖示之構成例中,由定子21及轉子22所構成 的發電機20全體係位於旋轉頭4内部,結果,配置在比 機艙3更靠近旋轉頭4側的傳動系統〇之重心位置,相 較於全體配置在旋轉頭4外側的情形,是更接近機艙3側 (作爲主軸承之軸承12側),可降低作用在支柱2和機 艙3等之力矩等的負荷。 且’該傳動系統D係將增速機丨〇 β設於前端部側, -9- 1352154 因此,可不影響發電機20而實施增速機側之維修作業 交換作業,故作業性良好。 增速機10B,係組合複數平行齒輪所構成之變速裝 ,設在旋轉頭4(具備輸入軸Si功能)之輸入齒輪1 和設在輸出軸So之輸出齒輪12A、12B之間,係經由 置在周方向的複數個小齒輪軸(變速軸)Sv (兩端部具 不同齒數的齒輪13、14)而連結。 且,設在複數個小齒輪軸Sv兩端部的齒輪13、14 中,輸出軸So側的齒輪14是將輸出軸So的軸方向錯 ,而配置成偏位狀態。 針對這種增速機10B,以下參照第1圖至第4圖予 説明。此外,在第6圖所示之增速機10B,與輸入軸 —體旋轉且嚙合齒輪13的輸入齒輪11A係於外周側旋 ,而在以下説明的增速機10A,與輸入軸Si —體旋轉 嚙合齒輪13的輸入齒輪11係於内周側旋轉,但基本上 輪構造相同。 第1圖至第4圖所示之增速機10A的構成例中, 用4支小齒輪軸Sv,朝周方向以90度節距配置。因而 齒輪13、14亦各自使用與小齒輪軸Sv同數量之4個, 下之説明中,針對位於小齒輪軸Sv之輸出軸側的齒輪 ,於必須予以區別時,賦予符號14A〜14D。 上述輸出軸So側的齒輪14之4個齒輪14A〜14D 中,處於180度間隔關係的二組齒輪14A、14C及齒 14B、14D,係配置成在輸出軸So的軸方向錯開偏位 和 置 1 A 配 備 當 開 以 Si 轉 且 齒 使 以 14 當 輪 量 -10- 1352154 L ο 〇 然後,以各自與上述二組齒輪14Α、14C及齒輪14Β ' 14D嚙合的方式,在輸出軸So側設有在軸方向錯開相 同偏位量Lo之2個輸出齒輪12A、12B。該偏位量Lo係 設定爲較齒輪14的齒寬大之値,因此從正面看鄰接的齒 輪14可以重疊(參照第2圖)配置。 即’在周方向以90度節距配置的4個齒輪14A〜14D ’係與在輸出軸So設成錯開偏位量Lo的2個輸出齒輪 12A'12B,在周方向交互嚙合。具體地説明,齒輪14A 和輸出齒輪12A、齒輪14B和輸出齒輪12B、齒輪14C和 輸出齒輪12A、然後齒輪14D和輸出齒輪12B係各自嚙 合,因而4個齒輪14A〜14D係依周方向的配置順序,而 與2個輸出齒輪12A或輸出齒輪12B交互嚙合》 這種構成的增速機10A之4個的輸出軸So側的齒輪 14’與在輸出軸So的軸方向錯開而設有二個的輸出齒輪 12A、12B’在周方向交互嚙合,因此可防止鄰接的輸出 軸側齒輪彼此干渉,而以較少段數獲得大齒比。 即,鄰接的齒輪14A和齒輪14B由於在軸方向具有 偏位量Lo,因此不是同列配置,即使減少輸出齒輪12A 、12B的齒數而將其小徑化,且/或增加齒輪14的齒數 而將其大徑化,鄰接的齒輪1 4亦無彼此干渉情形。結果 可在齒輪14和輸出齒輪12A、12B之間設定較習知大的 齒比。 且’上述增速機1 0A,係組合複數平行齒輪並具備複 -11 - 1352154 數小齒輪軸Sv,因此可使齒輪ii、12A、12B、13、14A 〜14D的齒寬變薄。因而,上述增速機i〇A亦可降低其重 量而輕量化。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設有偶數的4支小齒輪軸 Sv。因此,小齒輪軸Sv可在通過輸出軸So的軸中心且互 相正交的直線上成對配置,亦即可在上述周方向以90度 節距配置,因此可抑制輸出軸So振動,使其安定。 且,圖示之實施例中,小齒輪軸Sv係以節距90度設 置4支,但6支或8支亦可。 此外,上述小齒輪軸Sv之數量可以是奇數,但於這 種情形下,藉由增多小齒輪軸Sv的數量,可使輸出軸So 的振動較安定。 且較佳爲,上述增速機10A的輸出齒輪12A、12B及 小齒輪軸S v的輸出軸側之齒輪1 4係螺旋齒輪,關於形成 在各螺旋齒輪的斜齒方向,是設定成方向相反的斜齒方向 的數量相同。 具體地説明,例如第3圖所示,若使形成在二個的輸 出齒輪12A、12B之斜齒互相逆向,則形成在與其嚙合的 齒輪14A、14C及齒輪14B、14D之斜齒的方向亦互相逆 向。因而,6枚螺旋齒輪所構成的輸出齒輪12A、12B及 齒輪14A〜14D,互相逆向的斜齒方向爲各3枚之相同數 量。 若如此地構成,則作用在各螺旋齒輪的嚙合部之推力 Fs,係對應斜齒方向而形成逆向。因此,作用在螺旋齒輪 -12- 1352154 之推力Fs彼此抵銷’藉由減輕推力Fs可將止推軸承小型 化或予以省略,因此可促進增速機10A之輕量化。 且,上述增速機10A例如第4圖所示,形成覆蓋齒 輪14之形狀,亦即形成具有對應齒輪14之配置的段差之 形狀的外殼15A。其結果爲在外殼15A的段差部存在有縱 壁部分,這種段差部和設在平板上的肋等補強構造同樣的 具備使剛.性提高之功能。 且,藉由形成配合齒輪14配置的形狀,可減少連續 的平板部分面積,基於此點亦提高外殻1 5 A之剛性。 因而,將經由傳動系統D來和旋轉頭4(安裝著風車 旋轉葉片5而一體旋轉)連結的發電機20予以驅動以進 行發電的風力發電裝置1,由於傳動系統具備上述增速機 1 0 A,利用傳動系統D的輕量化可減輕支柱2和機艙3之 負荷。 良P,本發明之變速裝置,可提供能以較少段數獲得大 齒比,且可輕量化之增速機10Α»又具備本發明之增速機 10A的風力發電裝置1,由於增速機10A小型化及輕量化 ,因此可減輕用來設置傳動系統D的支柱2和機艙台板 及基礎6等之負荷》 且,上述實施形態中,雖是説明本發明之變速裝置適 用在風力發電裝置1的傳動系統D之增速機10A,但不限 定於此,各種應用例皆有可能。且,本發明之變速裝置不 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之增速機,亦可反向配置輸入軸及輸 出軸當作減速機使用。 -13- 1352154 此外,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逸脫其主 旨之範圍内可適當變更。 .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變速裝置之一實施形態的構成 例之剖面圖(第2圖A-A剖面)。 第2圖係從輸出軸側觀察第1圖所示變速裝置之前視 • 圖。 第3圖係顯示設在第1圖所示變速裝置之輸出軸的輸 出齒輪的斜齒方向例。 - 第4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變速裝置之外殼形狀例之立 larfti mi • 體圖。 第5圖係風力發電裝置全體構成例之示意圖。 第6圖係用在風力發電裝置之傳動系統的構成例之示 意圖’當作第1圖所示變速裝置之應用例。 • 第7圖係顯示變速裝置之習知例之剖面圖(第8圖 B-B剖面)。 第8圖係從輸出軸側觀察第7圖所示變速裝置之前視 圖。 第9圖係顯示第7圖所示習知變速裝置之外殼形狀例 之立體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風力發電裝置 -14- 1352154 3 :機艙 4 :旋轉頭 5 :風車旋轉葉片 10A、10B:增速機(變速裝置) 11、11A:輸入齒輪 12A、12B :輸出齒輪 13、14 A-14D :齒輪
20 :發電機 D :傳動系統 Si :輸入軸 So :輸出軸 S v :小齒輪軸
-15-

Claims (1)

1352154 第097109637號專利申請案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100年8月18日修正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風力發電裝置,係驅動發電機以進行發電之 風力發電裝置’該發電機,是配置在安裝有風車旋轉葉片 而一體旋轉之旋轉頭內,且是經由傳動系統來和旋轉頭連 結,其特徵爲: 前述傳動系統係具備配置於前述旋轉頭的前端部側之 增速裝置; 前述增速裝置,是組合平行齒輪所構成,設在輸入軸 的輸入齒輪和設在輸出軸的輸出齒輪之間,係經由配置在 周方向的複數個增速軸(兩端部具備不同齒數的齒輪)來 連結; 複數個前述增速軸的輸出軸側齒輪,和在前述輸出軸 的軸方向錯開設置的複數個前述輸出齒輪,係於周方向交 互嚙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風力發電裝置,其中, 前述增速軸係設置有偶數個,在通過前述輸出軸的軸中心 且互相正交的直線上成對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風力發電裝置,其 中,前述輸出齒輪及前述增速軸的輸出軸側齒輪係螺旋齒 輪,關於形成在各螺旋齒輪上的斜齒方向,係設成方向相 反的斜齒方向的數量相同。
TW097109637A 2008-03-19 2008-03-19 Speed change device and wind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TW200940826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7109637A TW200940826A (en) 2008-03-19 2008-03-19 Speed change device and wind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7109637A TW200940826A (en) 2008-03-19 2008-03-19 Speed change device and wind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0826A TW200940826A (en) 2009-10-01
TWI352154B true TWI352154B (zh) 2011-11-11

Family

ID=44868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09637A TW200940826A (en) 2008-03-19 2008-03-19 Speed change device and wind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094082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3984A (zh) * 2019-07-22 2019-09-24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风电机组双输入分流电变桨驱动装置及风电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0826A (en) 200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72964B2 (ja) 風力発電装置
TWI296302B (zh)
JP4519635B2 (ja) 風力発電装置
CN101449083B (zh) 用于风轮机的齿轮系统
US20080171630A1 (en) Apparatus for Restraining Axial Movement of a Ring Gear in a Gearbox for a Wind Turbine
CN102235324A (zh) 用于风力涡轮机的齿轮箱
EP3658772A1 (en) Wind turbine
JP5234464B2 (ja) 自然エネルギの回収システム用の減速装置
JP2009250213A (ja) 風力発電装置
WO2015091406A1 (en) Planetary gear, wind generator comprising a planetary gear and use of a planetary gear
TWI352154B (zh)
DK2884101T3 (en) Planetary gear, wind generator with planetary gear and use of a planetary gear
TWI608186B (zh) 用於輪體的傳動裝置及動力輔助輪組
JP2006249982A (ja) 風力発電装置
AU2008331342B2 (en) Speed-varying device an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
JP2006144598A (ja) ウインドタービン装置増速装置
KR20220087524A (ko) 풍력 터빈
JP2008208959A (ja) 増速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風力発電装置
JP2011064141A (ja) 風力発電装置
JP2005194918A (ja) 風力発電装置
JP2009008095A (ja) 風車ブレードのピッチ角制御装置
JP5256256B2 (ja) 風力発電設備の減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