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27629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27629B
TWI327629B TW96108035A TW96108035A TWI327629B TW I327629 B TWI327629 B TW I327629B TW 96108035 A TW96108035 A TW 96108035A TW 96108035 A TW96108035 A TW 96108035A TW I327629 B TWI327629 B TW I3276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groove
shaft
wheel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08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36948A (en
Inventor
Chien Hung Chuang
Original Assignee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TW96108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0836948A/zh
Publication of TW200836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36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27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27629B/zh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Description

1327629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變速機構,尤指一種適 具之變速機構。 載 【先前技術】 .於目月.J市面上常見之機車中,無段變速之設計已並 被使用,無段變速傳動使車輛於速度變換過程中較: 順,細作簡單無需特殊之換槽機構,故適合於 面 路行駛。 力又十甶道 在習知無段變速機構巾 4 ±機構中,傳動皮帶以變化半徑比之益 ί又變速方式’傳遞引擎動 …、 第一 S|丨私出力軸,經出力軸齒輪、 ,^ W 、第二副軸齒輪、輸出軸齒輪,最後 由輸出軸輸出動力。 拖敢後 15 由上述可知’傳統之益段變__播士认么 出軸間之動力傳遞只依賴單機構由於自出力軸至輸 設計為在-特定車迷齒輪比,導致車輛載具只能 表現。也就是說,ίΓ 或低速時,有較佳之性能 ^ 5 ’、他車速範圍性能表現並非為佳,迕 成傳統無段變速機構 π马彳圭’ k 20 述機構之減速比的變化範圍較為有限。 使用了上述傳統盈抓 速範圍及性能表現的廣卩心吏速^十部犧牲了變 車輛變速系統。…|有必要開發更為理想實用之 【發明内容】 5 及4::之車輛變速機構包括有-副轴、-輸出軸、以 副轴齒輪、以及二1二::固6又有一第-副軸齒輪、-第二 副輪齒輪與第二副轴齒輪具有不同齒數體同步㈣,第― 二述::出轴平行設置於副轴一旁,同 ’第-輸出齒輪、以及一第二輪x 與第二輸出齒輪具有不同皆輪。第一輸出齒輪 -副軸齒輪,且第 ::輪出齒輪係嚙合於第 —第-卡1。第1 輪之中心孔内環面凹設有至少 第二輸出二中:=係嗤合於第二副軸齒輪,且 上、十'…孔内%面凹設有至少-第二卡合槽。 二逑之輸出軸可更包括有至少—第_貫孔、至少 :少:Τ=Γ其由輸出轴之轴端沿轴向凹設。 —孔::::=輪出軸上、並徑向貫穿連通 ~第二貫… 逑至少-第-卡合槽。上述至少 貝孔係開設於輸出軸上、 孔,並對應於上述至少—第二卡入槽Ρ貝穿連通至軸向盲 上述之換槽單元可包括— 件、以及至少—第二卡合件速一第一卡合 孔内:並料向滑料第-位於轴向盲 隻速桿環週可設有—第—凹一—曰1 ::部广部係介於上述第與第::::門及:;頁 對!向凸起高於第一凹 凹槽之間、並相 係活設於第-凹槽内,上述=凹=。上述之第-卡合件 槽内。上述之⑽較佳為—卡合件係活設於第二凹 為料凹槽’使卡合件之釋放脫離 較不受時機限制。 當變速桿轴向滑移至上述第一位 :=:r而!向,第,’丄= 相互卡合:之第卡/槽上,促使第—輪出齒輪與輸出轴 内,致^第而=步方疋轉。第二卡合件則容設於第二凹槽 旋轉。齒輪與輸出軸不會相互卡合故不會同步 到頂向滑移至上述第二位置時,第二卡合件受 二輸出齒輪之第二卡2二第一:孔’以對應卡合在第 49 曰 促使第一輸出齒輪與輸出軸 内,I” ::旋轉,第一卡合件則容設於第-凹槽 旋轉。 4與輪出軸不會相互卡合故不會同步 -凹m合件可包括有四個鋼珠係分別容設於第 容設於第二凹第-卡合件可包括有四個鋼珠係分別 坡。:::二頂推部可更包括有一第-斜坡、及-第二斜 第斜坡係對應鄰接於上述第一凹掸夕咕 坡係對應鄰接於該第二凹槽之底部。…。卜第-斜 雜之::::車:=,:冓提供-簡單之換檔設計,無複 效。太夕組裝零件即可達到變換槽位之功 換播=合;::=時可同時具有無段變綱 使車輛於中低速下欲超車、加速、爬坡時 1327629 5
10 同時參考圖1與圖2 可提供車輛適當之扭力性能。而當車輛達較高速時,亦可 有效降低引擎轉速以改善油耗、噪音、震動、與機械磨損 之問題。因此可使引擎發揮出最大性能。 、 本發明之車輛變速機構可更包括有一彈性元件,其係 谷设於輸出軸之軸向盲孔内。彈性元件之兩端分別抵頂於 輸出軸、及變速桿,彈性元件係提供一彈性預力以推動變 速桿軸向滑移至上述之第一位置。彈性元件可為一壓縮 β車輛變速機構可更包括有-驅動單元,纟係推動變速 桿於軸向盲孔内軸向滑移。驅動單元可包括有一推桿、— ^推裝置、及-電子控制單元。頂推裝置可為馬^動機 構、電磁閥驅動機構或其他等效驅動機構。 推桿對應至換檔單元之變速桿,頂推裝置則熬接於上 裝^推桿叙電^控制單元電連接於頂推裝置,並控制頂推 、以駆動推桿前後移動,進而推動變速桿轴向滑移。 車輛變速機構可更肖&古 速感知器感測器及/或引擎轉 _ ° 、糸電連接至並輸入信號給上述電子#制i 二速迷::〜知= 擎轉速訊號以控制接收並依據車速訊號與引 測器之配合運作用驅動單元與車速感 使检位邊換之達成全自動化。 【實施方式】 其分別繪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 20 1327629 ,„剖面圖及其部分放大圖。在本發 ^中,車輛變迷機構係應用於已具有一無 : 車載具,此車輛變诘她棋^ ^ 士 疋機構之機 ㈣〜 括有副軸4〇、一輪出軸5〇、- 換檔早兀60、-彈性元件”、及一驅動單元π。 副軸40同軸固設有一第一副轴齒輪4ι、_第 輪=及-副軸傳動齒輪43,其中副。與上二: 一;同步旋轉。副轴傳動齒輪43傳遞來自前段動力機;: 引動力,此前段動力機構將於後描述 與第二副軸齒輪42具有不同齒數。 j轴齒輪41 10 15 20 軸插ΪΓΓ對於副轴40係為平行設置,且輪出轴湖 Π = 輸出齒輪51、以及一第二輸出齒輪52。輸 出軸50包括有四個第—貫孔56、四個第二貫孔57、以及一 =向盲^。軸向盲孔55係、由輸出軸5q之軸端沿轴向凹 :又二—貫孔56係開設於輸出軸50上並徑向貫穿連通至 由口目孔55。第二貫孔57同樣開設於輸出轴%上並徑向貫. 穿連_向盲孔55 ’與第一貫孔%相隔—預定距離。 …弟一輪出齒輪51與第二輪出齒輪52具有不同齒數,本 貫施,之設計為:藉由第—輸出齒輪㈣出時為低速槽 位’藉由第—輸出齒輪52輸出時則為高速檔位,因此可發 揮不同齒輪減速比之功能。 第一輸出齒輪51係嚙合於第一副軸齒輪“,且第一輸 出齒輪之中心孔内環面511凹設有四個第_卡合槽μ。第 二輸出齒輪52係嚙合於第二副軸齒輪仏,且第二輸出齒輪 52之中心孔内環面521凹設有四個第二卡合槽59。上述之卡 9 1327629 ”考慮,、加工方便性,係為如圖所示之軸離。 四個第一貫孔56與四。曰匕 置。同樣地,四個第槽58恰為相對應設 換P —貝孔57恰對應於四個第二卡合槽59。 早凡60包括有-變速桿61、四個第一卡 以及四個笫-士人丛u 弟卡合件53 们第一卡合件54。變速桿61 Μ内,並沿軸向滑移於—第一位置准―6插-於軸“孔 變速捍61環週分別設有第—凹㈣】第二位置P2之間。 用馆板如 弟凹槽611、第二凹槽612、 及頁推。P62。上述凹槽係對變速桿 之環向凹样,拉±卢a 艰仃化向加工所形成 10 15 卡槽之料可使卡合件53、5视離 “曰58、59之打機不受限制,亦即卡 凹槽對位。 1干不而#待以與 相對2相係"於第—凹槽6U與第二凹槽612之間、並 =”而高於第—凹槽611與第二凹槽612。頂推部 62 i括有一弟一斜坡63a、以 心係對應鄰接於第一凹槽611 斜坡咖。第一斜坡 靡鄱垃於位 之底部,而第二斜坡63b則對 應鄰接於第二凹槽612之底部n 槽6U内,第二卡合件54活 “於弟一凹 使用之卡合件…54為㈣第—凹槽612内。實施例令 彈性元件71係容設於輸出軸5〇之轴向盲孔洲。彈性 :件71之兩端分別抵頂於輸出轴5〇、及變速桿Μ,彈性元 =7淡供—彈性預力以推動變速桿Μ軸向滑移至第— P卜貫施,中使用之彈性元件71為__彈箸。 .辱£動早兀7 2用以推動變j穿埋a 1 包括有-推桿73、_頂推裝置74、以及—電子控制單 移 古“速杯61於轴向盲孔55内車由向滑 20 1327629 膺至換πΓ ECU)75。推桿73之設置係對 ^換棺m變速桿61。本财,頂推裝 馬達傳動機構74a,其耦接並驅動 吏用― 元75電連接於並輪出信號給馬達傳動機構,並=制單 達傳動機構―轉以驅動:=前=:控:馬 動2迷㈣於輸出轴50之轴向盲孔55内轴向滑移。 77。it:具内设置有一車逑感測器%與引擎轉速感知器 車速感測器76執行車速偵測並輸出—車 二 ίο 15 轉速感知器77則福測並輸出引擎轉速訊號,電^制„ 75接收並依據車速叩丨敬純 %子控制早兀 轉速訊號以控制馬達傳動機 ' 反轉,即控制推桿73之前後移動。 另同時參考圖3,圖3顯示有第一凹槽川、 ::目對應之第一貫孔56與第一卡合槽% :第-卡合槽58皆與第一凹槽611共同定義出=動 中。外四=珠則各自對應容置、且移動於上述之移動空間 弟-貫孔57、第二卡合槽59亦同樣 以圖3為代表說明。 直有四組’唯僅 ^二槽川對於第-貫孔56與第一卡合槽58之連通 滑移ΐ第'柄61之移動而決定。亦即’當變速桿61轴向 :至第-位置P1時’第一卡合件53受到 仏向移動於第一貫孔56,最後對應卡合在第 2頂推而 之第一卡合_58上#去楚 出齒輪51 卡合進齒輪51與輸出軸5〇相互 第二· 疋轉,弟—卡合件54則容設於第二凹槽犯盘 貝孔57内’致使第二輸出齒輪52與輸出轴邱不會相^ 20 卡合故不會同步旋轉。 當變速桿61轴向滑移至第二位 受到頂推部咖推而徑向移動 * ’弟-卡5件54 合在第二輸出齒輪52之 二:貝=以對應卡 輪52盥耠屮槽59上,促使第二輸出齒 出轴5。相互卡合進而同步旋轉;第一 谷叹於苐一凹槽611盥第一曾 ⑴ 盥輪出軸snu 貝孔56内,致使第一輪出齒輪51 〃、輪出轴50不會相互卡合故不會同步旋轉。 10 自與圖2°上述車輛變速機構純並傳遞來 ^引擎動力傳輸機構之動力,此前 速機構19。罐έΜ A — ^ …、仅l // S,無段變速機構19係將引擎動力傳遞 至副軸傳動齒輪43與副軸4〇。 無段變速機構19包括有—人力軸20 —出力軸26、一 15 :ΠίΓ、一傳動盤組27、及一傳動皮帶25。入力軸2〇 傳遞來自曲柄(圖未示)之料動力,與人力軸20平行設置之 出力軸26同軸固《有—出力軸齒輪^ υ合於副轴傳動 齒輪43,以將引擎動力傳遞至車輛變速機構。 20 、驅動盤組21包括有-驅動盤22、一滑動驅動盤23、以 及複數個;袞珠24。驅動盤22同轴固設於人力軸2()上,滑動 驅動盤23則同軸滑設於入力抽2〇上。複數個滾珠24用以頂 推滑動驅動盤23軸向滑動。因為入力軸2〇之旋轉而促使滾 珠24 X其離。力作用推頂滑動驅動盤沿人力軸作轴向 移動。 傳動盤··且27包括有—滑動傳動盤28、一傳動盤29 '以 及-傳動盤彈簧30。滑動傳動盤28係同軸固設於出力轴% 12 U2/629 上,滑動傳動盤28則同钟滑設於出力轴26上 =推滑動傳動盤28轴向滑動。傳動盤彈菁3。係2 彈力推頂滑動傳動盤28沿出力軸26軸向移動。 、 5 10 15 20 傳動皮帶25環繞於驅動盤㈣與傳動盤助,且 =於將入力轴2〇之旋轉動力藉由無段變速方式傳遞至出力 軸%。亦即,滑動驅動盤23與滑動傳動盤^皆可因離心力 作用而產生軸向移動,則傳動皮帶25會因此改變本身之和 向位置,使驅動盤組21與傳動盤組27之間產生半徑比變‘ 而達到無段變速功能。 配合圖2同時參考圖4至圖6,圖4至圖6係分別緣示當變 速桿在不_料’魏娜各部件之作綠態圖。以下 以一操作例說明車輛變速機構之變速動作。 如圖4所不,變速桿61受彈性元件71之彈性預力被頂推 二-位置P1,此時推桿73並未作動。引擎動力經由無段 :速機構19 '副軸40、而傳至第-副軸齒輪41及第二副軸 " 進而帶動對應嚙合之第一輸出齒輪51及第二輪出 2輪=轉動。由於第一輸出齒輪51及第二輸出齒㈣係同 "又在輸出轴50上’因此並不會直接帶動輸出轴5()轉動。 由於虽變速桿61在第一位置?1時,第一卡合件53即鋼 内受頂推:62頂推而被限制在第一貫孔%與第一卡合槽58 '、交s第輪出齒輪5 1,藉此使原本同轴樞設於輪出 軸50上之第-輸出齒輪51與輸出軸5〇耦合成一體、可同步 轉動此時第二卡合件54則為脫離第二卡合槽59而落至第 凹槽57,與第二輸出齒輪52之間為未卡合狀態。此狀態 13 二引擎動力係由第—輸出齒輪51帶動輸出軸 輛顯示於外之表現為低速檔位。 5 ::速因無段變速機構19之作用已產生變化,欲變換 之驅動Γ輪減速比於對應之引擎轉速時,可藉由本實施例 成。早TG72與引擎轉速感測器及車速感測器76來自動達 10 擎車速感測器76與引擎轉速感知器77持續偵測車速及引 結別輸出車速訊號及引擎轉速訊號至電子控制 號盘車速電^制單元乃係預先定義當所接收引擎轉速訊 ^ 特定相對應_時,即控制馬達傳動機 Γ彈職推桿73移動,推桿73進㈣推變速桿㈣ 軸向移=71之力量’使變速桿61開始朝向第二位置咖 15 置Ρ21ίΓ,其表示變速桿61由第一位置ρι移動至第二位 一中’會經過—過渡位置P0,而第-卡合件53沿第 離:八第—卡合槽58。當變速桿61經過此過渡:置 尸0之_間,卡合件53 52Α去丰入〇 54白對於各自對應之輸出齒輪51、
m癌而落至凹槽611、612。雖在此瞬間會有I 20 絲.輸出㈣之情形’但此中斷時間可受變 速杯61之移動速度、頂推部62之軸向長度控制。 由於頂推部62之軸向長度影響換槽之t斷時間,若過 ㈣使中斷時間延長。較佳設計為約等 = =之間距’當—卡合件被頂推而成卡合:與第 一卡合件同時失去頂推作用而解除卡合,使中斷心 14 1327629 至最低,達到平順的換檔效果。 參考圖6, f變速桿61受推桿73推動,通過過渡位 =達第二位置P2,第二卡合件54沿第二斜坡㈣被推動進 —卡合槽59,最後被頂推部62頂推限制在第二 ^第二卡合槽59内,並卡合於第二輸出齒輪52。同時,第 卡合件53已離開第一卡合槽58而落至第一貫孔56蛊 ^川内。此狀態下,引擎動力係由第二輸出齒輪抑: '軸5〇輸出,車輛顯示於外之表現為高速檔位。 另外,依實際使用需要亦可以設計為簡單之 來進行變速桿61之移動,以切換不同檔位。 以上^車Ϊ再次產生變化’欲將標位再次切回時,同樣地, 以上述之手動操作、或者湘_單元72自動運作 15 20 元75控制馬達傳動機構74a反轉,使推桿乃縮回,而 則被彈性元件71推至第一位置p 反,即以圖6至圖4之順序作動。 乍動過耘相 述雖以兩個標位之設計為例說明,然亦可 U推廣至三個槽位甚至更多之槽位設計。如圖中所干, 7:,副軸40上再增設—同轴固設之第三副 動:: 出軸50上亦相應配置一 且輸 嚙a之坌-私山_ 不“又且與弟二副軸齒輪83相 卡:㈣7= 第三輸出齒輪85同樣開設有第三 卡“曰81 ’而輸出軸50則相應開設第三貫孔 件84容置且可移動於第二卡& 變速桿之二凹槽611'612^卞^ 1弟二貫孔…及 ㈣1 6U其中之一所共同定義 15 1327629 其頂推限制三卡合件53、
此即可達成具有三個檔位之車輛變速機構。 因此’將頂推部62設計為,當其 54、84其中之一 件均離開對應之 5 轉明具有換槽功效而無須添置辅助換權用之離合器 裝置’如傳統打槽車之壓板離合裝置與撥桿,且換棺過程 之中斷時㈤相較於習知者甚短,使換稽更為平順快速。 ^其當配合應用在已具有無段變逮之動力傳輸時引 擎之旋轉動力可經由無段變速機構與此槽位變速機構彼此 10配合而傳遞,亦即每一檔位皆可再具有無段變速器之無段 變速功旎。如此不論於任何路況環境需要高低扭力、高低 轉速或其他場合皆可適用,可發揮車輛引擎最大性能。 另外,本發明相比於習知技術之需求構造簡單、組裝 也不複雜’製造成本上也具有相當之優勢。 15 上述實施例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發明所 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 於上述實施例。 -【圖式簡單說明】 20 圖1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變速機構剖面圖。 圖2係圖1之部分放大圖。 圖3係沿圖1之A-A線之部分剖面圖。 圖4係變速桿於第一位置ρι時變速機構之狀態示意圖。 圖5係變速桿於過渡位置p〇時變速機構之狀態示意圖。 16 1327629 圖6係變速桿於第 圖7係本發明另一 二位置P 2時變迷機構之狀態示意圖 較佳實施例之變速機構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無段變速機構19 驅動盤組21 滑動驅動盤23 傳動皮帶25 傳動盤組27 滑動傳動盤29 出力軸齒輪3 1 第一副軸齒輪41 副軸傳動齒輪43 第一輸出齒輪5 ] 第--^合件5 3 軸向盲孔55 第二貫孔57 第二卡合槽59 變速桿61 第一斜坡63a 彈性元件71 推桿73 馬達傳動機構74a 電子控制單元75 入力軸20 驅動盤22 滾珠24 出力軸26 傳動盤28 傳動盤彈簧30 副軸40 第二副軸齒輪42 輸出軸5 0 第二輸出齒輪52 第二卡合件54 第一貫孔5 6 第一卡合槽58 換檔單元60 頂推部62 第二斜坡63b 驅動單元72 頂推裝置74 電磁閥驅動機構74b 車速感測器76 17 1327629 引擎轉速感知器77 第三卡合槽81 第三副軸齒輪83 第三輸出齒輪85 第二凹槽612 第三貫孔82 第三卡合件84 中心孔内環面511,521 第一凹槽611
18

Claims (1)

1327629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車輛變速機構,包括: -副軸’同軸固設有—第—副軸、 5 10 15 20 輪、以及一副轴傳動齒輪,並—體同步“ ’副轴齒 齒輪與該第二副軸齒輪具有不同齒數; 該弟一副軸 -輪出轴,平行設置於該副軸—旁 設有一第一輸出齒輪、以及— -輪出軸同軸枢 齒輪與該第二輪出齒輪具有不同齒=出該第—輸出 齒輪係喝合於該第-副軸窗輪,該第—輸出Z第一輸出 内環面凹設有至少一楚一本人 輸出齒輪之中心孔 牙 卞合槽,今Μ - ϊ 於該第二副軸齒輪, D第—輸出齒輪係嚙合 必弟一輸出齒輪之中 有至少-第二卡合槽,該輪出轴更包括有:一面凹設 孔、至少一第二貫孔、以及— 亡 有至第一貫 端沿軸向凹設,該至少一 —I向目孔其由垓輪出軸之軸 徑向貫穿連通至該轴貝孔係開設於該輪出轴上並 槽,該至少一第-♦a γ w »亥至 >、—第——^ .第一貝孔係開設於該輪 通至該軸向盲孔並對應於該至少 並徑向貫穿連 -換檔單元,包括有一 、-卡合槽;以及 以及至少一第_卡人杜 、干至少一第—卡合件、 孔内並沿轴二:第向插設於該轴向盲 速桿環週設有一第一凹槽、—第_弟一位置之間,該變 頂推部係介於該第―四^虚一凹槽、及一頂推部,該 凸起高於該第一凹槽與該第二凹;:凹=間、並相對徑向 係活設於該第一凹槽内,該至少;:=-第-卡合件 第二卡合件係活設於該 19 5 第二凹槽内; 其:二當該變速桿輪向滑 第一卡合件受到該頂推 二第位置%,該至少 第—貫孔以對應卡合在該而控向移動經過該至少一 合槽上,促使該第-輸^「輪出齒輪之該至少—第-卡 步旋轉,該至少一第二 ·^與該輸出軸相互卡合進而同 使該第二輸出齒輪與_^牛則容設於該第二凹槽内,致 轉; 輪出轴不會相互卡合故不會同步旋 10 其中,當該變速桿軸向滑 -第二卡合件受到該頂推部:二位置時’該至少 第二貫孔以對應卡合在該第 動經過該至少一 合槽上,促使該第二輪出至少一第二卡 步旋轉’該至少—第— μ w出軸相互卡合進而同 使該第-輸出 5件則容設於該第-凹槽内,致 15 轉。㈣齒輪與該輪出轴不會相互卡合故不會同步旋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 括有-彈性元件,其_ 輛又速機構,更包 該彈性元件之兩 ’、又、^雨出軸之該軸向盲孔内, 彈性元件传提#二1㈣' 及該變速桿,該 第-位置 ㈣預力以推動該變速桿軸向滑移至該 令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車輛變速機構,其 洋吐兀件為一壓縮彈簧。 括二如動?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車輛變速機構,更包 早兀,其係推動該變速桿於該轴向盲孔内抽向 20 I ό厶y 滑移》 中,該:動申單1專包=圍第4項所述之車輛變速機構,.其 5 -推稈’對應至該換檔單元之該變速桿. —頂推裝置,耦接於該推捍;以及 '—電子控制單元,電連接於竽頂; 推裝置以驅動該推浐m…頂推裝置,並控制該頂 移。’進而推動該變速桿抽向滑 10 女申明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 括-車速感測器與引擎轉速感:輛欠速機構,更包 控制單元,該車速感測器並輪出速該電子 依據該車速訊號與 電子控制早疋係接收並 或電磁闊前後移動 速㈣以控制該馬達裝置正反轉 15 中該4速桿之該頂推部更包 稱〆、 鄰接於該第-凹槽之底部。$ 斜坡’其係對應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中,該纟&竦ρ 、迷之車輛變速機構,直 20 又迷杯之該頂推部更包括有一第二粗ώ * '、 鄰接於該第二凹槽之底部。 斜皮,/、係對應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中,該頂推裝置為一馬達傳動機構L。變速機構,其 中:頂所述之車輛變速機構,其 衣1马電磁閥驅動機構。 21 25
TW96108035A 2007-03-08 2007-03-08 Vehicular gearshift mechanism TW200836948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08035A TW200836948A (en) 2007-03-08 2007-03-08 Vehicular gearshift mechanis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08035A TW200836948A (en) 2007-03-08 2007-03-08 Vehicular gearshift mechanis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6948A TW200836948A (en) 2008-09-16
TWI327629B true TWI327629B (zh) 2010-07-21

Family

ID=44820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08035A TW200836948A (en) 2007-03-08 2007-03-08 Vehicular gearshift mechanism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083694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8509B (zh) * 2018-11-23 2020-03-21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車輛配件之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4246B (zh) * 2012-09-19 2015-08-01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多模式無段變速機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8509B (zh) * 2018-11-23 2020-03-21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車輛配件之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6948A (en) 2008-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01045B1 (en) Drive member selection
US20070289399A1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apparatus with parking lock function
CN103527674B (zh) 可快速动作的空间楔合式离心离合器、具有该离合器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及其操纵方法
US20070283775A1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11009128B2 (en) Gear shifting apparatus for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for electric vehicles
US8480535B2 (en) Control device for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in hybrid-type power transmission
CN105765258B (zh) 离合器
CN102498309B (zh) 自由轮同步器
US6397692B1 (en) Electro-mechanical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front wheel drive
WO2012077501A1 (ja) 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TWI619622B (zh) 車輛傳動裝置
TWI327629B (zh)
CN106133398B (zh) Cvt驱动系
US11300203B2 (en) Gear shifting apparatus for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for electric vehicles
US9296381B2 (en) Shifting arrangement with a clutch and synchronizing device for a transmission
EP2088343A2 (en) Synchromesh mechanism and synchromesh transmission
CN104349924B (zh) 变速和差速器以及马达和传动器单元
CN111356855B (zh) 控制用于离合器的致动器的方法
CN102444675A (zh) 被动机械起动装置
CN201189939Y (zh) 车辆变速机构
TWI323710B (zh)
WO2012166042A1 (en) Brake device in a vehicle
CN102661333A (zh) 一种汽车手动变速器同步器
CN201287633Y (zh) 车辆变速机构
EP2541097A1 (en) Variable speed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 gearbox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