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24452B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rame formats for mimo channel measurement exchange - Google Patents

Method and system for frame formats for mimo channel measurement exchang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24452B
TWI324452B TW094144307A TW94144307A TWI324452B TW I324452 B TWI324452 B TW I324452B TW 094144307 A TW094144307 A TW 094144307A TW 94144307 A TW94144307 A TW 94144307A TW I324452 B TWI324452 B TW I3244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transmitting
channel
feedback information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44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42346A (en
Inventor
James Hansen Christopher
Kim Joonsuk
H Aldana Carlos
Original Assignee
Broadco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553959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324452(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adcom Corp filed Critical Broadco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642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423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24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244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04B7/0663Feedback reduction using vector or matrix manip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29Reduction of the amount of signalling, e.g. retention of useful signalling or differential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75Space-tim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ing
    • H04L1/0681Space-tim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ing adapting space time parameters, i.e. modifying the space time matri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75Space-tim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ing
    • H04L1/0693Partial feedback, e.g. partial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Description

丄324452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網路技術,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一種使用幀格 •式實現多進多出(MIM0)通道測量值交換的方法和系統。 . 【先前技術】
W 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在制訂!EEE8〇2 „標準(也稱 爲802.11 )的過程中,定義了多個與無線網路有關的規範。其中 包括關於閉環反饋機制的規範,使用這種機制,接收端移動終端可以 向發射移動終端反饋資訊,來幫助發射端移動終端對將要發往接收端 移動終端的信號進行調整。 智慧天線系統在多個天線元件上結合信號處理能力,用來根據不 同的通信介質環境,對發射信號的反射和/或接收方式進行優化。對發 射方式進行優化的過程常稱爲“波束賦形(beamf〇rming),,,其通過 將忐量聚集到期望的方向,使用線性陣列數學運算來增大平均信噪比 (SNR)。在傳統的智慧天線系統中,只在發射器或接收器上安裝至少 鲁-個天線,並且—般都位於基站收發器(BTS)中,這樣的話,與移 動終端例如蜂窩電話相比’在基站收發器内設置智慧天線系統的成本 和所占空間更容易接收。當使用多個天線發射器向單個天線接收器發 射信號時,這種系統稱爲多進單出(娜〇)系、、统;當使用多個天線接 收器接收來自單個天線發射器的信號時,這種系統稱爲單進多出 (SIM〇)系統。隨著近些年數位信號處理(DSP)積體電路(IC)的 發展’漸漸出現了多衫出(麵則祕’將包括多個發射天線和 -夕健收天線的智慧m統結合人轉終端内。系統在初期 應用於無軸路中,尤其是在發射端移動終端與接收端移動終端通信 的無線局域網(WLAN)中。IEEE解決方案8〇2 u便包括有 .系統内的移動終端之間相互通信方面的規範。 •信號衰減是無線通信系財的嚴重問題,往往會導致移動終端的 知暫掉線。最騎見的-種衰減稱爲多徑衰減,發射錢由於建築物 和其他障礙物的_發生反射,導致在接收端移動終端那裏收到了發 _射信號的多個版本嗜射信號的多個版本間相互干擾,使得接收端移 動終端檢測到的信號電平被減弱。當發射信號的不同版本在相位上相 差〇時些版本的彳§號會相互抵消,這樣檢測到的信號電平變 爲零。發生這種情況的區域被稱爲“盲區”,這時移動終端將出現短 暫的掉線。這種類型的衰減又稱爲瑞利(Rayleigh)衰減或平衰減。 發射端移動終端發射資料信號,在這種信號中,資料以“符號” 形式排列。符號的傳輸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傭了 一個符號之後,必 鲁肩在等待一個最小時間片Ts之後,才能發射另一個符號。在發射端移 動終端發射了 一個符號之後,需要等待一個傳播時間片Td,接收端移 動終端才能收到該符號,這其中還包括多路徑反射時間。時間片Td不 用計算所有多路徑反射都到達的時間,因爲稍後到達的反射信號造成 的干擾將忽略不計。如果Ts小於Td,接收端移動終端就有可能在尚處 於接收第一個符號的同時開始接收第二個符號》這就會導致符號間干 擾(ISI) ’造成接收信號失真,並有可能造成資訊的丟失^數值1/Td 又稱爲“相干帶寬(coherence bandwidth) ”,用來表示符號及相關資 訊在S麵信介f上進浦輸萌輯到的最大速率…種可以在信 號申消除ISI的方法是使用DSp演算法執行自適應均衡。 衰減的另-種重要形式涉及騎動(mGtiGn)。當魏端移動終端 •或接收端移動終端處於運動狀態時,多普勒現象可能會影響接收信號 、的頻率。接收k號的頻率將發生一定的變化,該變化是關於移動終端 運動速率的函數。由於多普勒效應,移動終端在運動過程中可能會發 生ISI ’尤其是移動終端處於高速運動的時候。^觀地說,如果接收端 _移動終端處於運動巾’並正在接近發射端鑛終端,職兩個移動終 端之間的距離將發生變化,該變化是時間的函數。隨著距離逐漸變小, 傳輸延時τρ (即從發射器第一次發射信號到該錢第一次到達接收器 之間的這段時間)也逐漸變小。隨著移動終端逐漸接近,^也有可能 增加’例如如果發射端移動終端並未降低發射的信號的輻射功率的時 候。如果Τρ變得小於Td ’那麼由於多普勒效應,有可能發生ISI。這 種情況便可以解釋爲什麼當移動終端處於運動過程中時資料率會降 #低,這種情況便稱爲“快速衰減,,。由於快速衰減會使某些頻率的信 號失真’而對另外-些頻率的信號則沒有影響,所以快速衰減又稱爲 “頻率選擇性”衰減。 智慧天線系統發射-個信號的多種版本,這被稱爲“空間分集 (spatial diversity) 〇 m分集巾的—侧鍵概念是來自不同天線 的同L號的夕個版本或空間流(spatialstream)’,的傳播可以顯著 的降低在接㈣移祕端發生平衰_概率,這是@爲並不是所有的 發射信號都具有相同的盲區。 1324452 隹θ…’的現有傳輪方法包括兩個典型的類型··資料率最大 的!^γΓ化。資料率最大化主要目標是通過從不同天線發射不同 ^ ω增加發射端移動終端和接收端移祕端之 •解爲Γ加發射,鱗物術法是職贈料流3 •“夕t 比特率貝料触’從而使多個低比特資料流程的總比特率 等於原南比特率資刺^ # M 4 * "的特率。接下來,將每個低比特率資料流 、粗V個發射天線上進行傳輸。此外,每個包括-個低比特 率貝料&程的信號在進行傳輸之前都將乘以-個加權因數來進行調 整。在波束賦形技術中,這些乘法調整因數可用于形成發射“束,,。 資料率最大化方案的-個例子是正交頻分複用(〇fdm),每個信號在 進行映射和乘法調整之前都由不同頻率的載波信號進行調製。咖m 傳輪能夠抵抗部分資料的多路徑衰減,但一般不會發生全部發射資料 在某個時間點因多路徑衰減而丟失的情況。 分集最大化主要是增大發射端移動終端所發射的信號被接收端移 動終端所接收的概率,並增加接收信號的SNR。在分集最大化方法中, 同-信號的多個版本由多個天線進行發射。純粹的空間分集是指,發 射端移動終端通過其所有發射天線發射同—信號,這時總的資料傳輸 率等於單天線移動終端的資料傳輸率。所述資料率和空間分集方案存 在多種混合形式,能實現變化的資料率和空間分集。 使用波束賦形的ΜΙΜΟ系統可以同時傳輸處於同—頻帶的多個信 號,這一點類似於碼分多址(CDMA)系統。例如,通過在信號傳輸 之前進行乘法調整’以及在收到該信號後進行類似的乘法調整,U可使 1324452 .得接收端移動終端中的特定天線能夠接收由發射終端中的特定天線發 射的硫,*拒絕由其他天線發射驗號。但是,I统不需要 使用CDMA傳_統t使_觀技術。因此,疆〇系統可對頻譜 .進行更充分的利用。 •波束卿技術的—娜點在於,應驗發射和魏錢的乘法調 整因數依賴於發射端移動終端和接收端移動終端之間的通信介質的特 徵。通信介質’例如發射端移動終端和接收端移動終端之間的射頻通 籲道’可由傳遞系統函數H來表示。時變發射信號χ(〇、時變接收信號 y(t)以及系統函數之間的關係,可由下面的等式⑴來表示: y(t)=Hxx(t)+ n(t) ⑴ 其中,n(t)表示信號在通信介質中傳遞過程中或接收器自身引入的 噪音。在聰〇系統中,等式附的各元素可表示爲向量和矩陣。如 果發射端移祕端包括M個發射天線,接㈣移祕端包括n個接收 天線,那麼y(t)可表示爲Nxl元向量,x(t)可表示爲咖元向量,啡) 春可表示爲Nxl元向# ’ η可表示爲ΝχΜ元矩陣。在快速衰減的情況 下’傳遞函數Η自身隨時間變化’因此可表示制於時_函數η⑴。 因此傳輸函數H(t)内的單個係數by⑴實際上也隨時間變化。 在遵循IEEE802.il規範進行通信的μίμο系統中,接收端移動 終端在每次從發射端移動終端收到—巾貞資訊時,根據每個巾貞中的前導 碼攔位的内料算H(t)。接收端移動終端執行的計得出H(t)真值的估 計值’稱爲“通道估計值’,。對於頻率選擇性通道而言,通過射頻通 道傳輸的每個音調都具有一組Η⑴係數。如果H⑴(又稱爲“通道估 9 計值矩陣”)隨_變化,但發綱移祕端未能適應這些變化,那 麼在發射端移動終端和接收端移動終端之間將發生資訊丟失。 更兩層通信協定,例如傳輸控制協定(TCP)將嘗試著自適應的 •檢測到的資訊丢失’但是這樣的自適應並不是最優的,並且這將降低 .貝訊傳輸速率。在平衰減情況下,這種問題實際上只出現在低協定層 上,如物理層(PHY)和媒體訪問控制(MAC)層。這些協定層在用 於WLAN系統的IEEE 802.11中進行了規定。ΡΗγ層和層進行 φ自適應的方法包括-種機制,通過這種機制,接收端移動終端可根據 其計算出的通道估計值向發射端移動終端提供反饋資訊。 當前的IEEE 802.11規範下的接收器到發射器閉環機制,也稱爲 RX到TX反饋機制,包括應答(ACK)巾貞和發射功率控制(tpc) 請求和報告。TPC鋪允許接㈣移動終端向發射端移祕端傳送關 於舄要使用的發射功率電平以及接收端移動終端鏈路容限的資訊。該 鏈路容限表示正在接收的信號功率值,該信號功率值大於接收端移動 _終端對其收到的消息資訊或幀進行解碼時所要求的最低功率值。 針對用於IEEE 802.11規範的新的反饋機制’已經出現了多種提 案,其中包括來自於TGn (任務組N)同步的提案。TGn是一個多元 産業組織,致力於爲下一代無線網路的開發,包括IEEE8〇2 u和高 通公司的規範。這些提案基於“測量幀(sounding),,進行。這 種測量幀方法包括發射多個與接收端移動終端的發射天線數量相匹配 的長訓練序列(LTSs)。這種測量幀方法不使用波束賦形或周期性延遲 變異(cyclic delay diversity,簡稱CDD)。在測量幀方法中,每個天線 1324452 發射獨立的資訊。 接收端移動終端爲從接收端移動終端到發射端移動終端的上行鏈 路方向上定義的通道估算一個完全反向的通道估計值矩陣Huj^而發 •射移動終端爲從發射端移動終端到接收端移動終端的下行鏈路方向 、上定義的通道確定-個正向通道估計值矩陣凡咖。所述反向通道估計 值矩陣Hup需要與發射端移動終端中計算的正向通道估計值矩陣 進行校正。爲了對H叩和氏鴨之間的可能誤差進行補償,接收端移動 #終端需要從發射端移動終端那裏接收印㈣,並將氏為_作爲反饋 資訊報告給發射端移動終端。TGn同步提案當前並未定義校對回應。 通道估計舰陣可雜帛24位狀纽^綠示每舰道以及每個 θ調包括表示同相⑴成分巾的12位或更多位以及表示正交(⑴ 成分的12位或更多位。 根據通道互惠原理,從發射端飾終端到接收端移祕端方向的 射頻通道’與從接收端移動終端到發射端移動終端方向的射頻通道, ♦具有相同的特徵’即H叩,。⑽。然而在實際情況中,各個發射端移 動終端和接收端移動终端之間在電路上存在差異,這樣一來,在某些 情兄下並非通道互惠。這就需要執行校正過程,將Hup與Hd_進行: 較,並調整通道估計值矩陣之間的差異。但是,某些校正過程中本身 存在-些限制^例如’針對新臓· u反賴制的—些提案中只 對角線校正。對角線校正方法不能考慮^與1^的非對 糸數之間存在差異的情況。這種非對角係數間的差異因各個發射端 移動終端和/或接收端移動終端的錯綜複_天線耦合關係而造成。因 1324452 此,對這餘合_的校斜分_。在任何_精確地表徵射 頻通道的校正技術雜能取決於多鷄細素,例如溫度的變化。校 正匕知的另限制在於’板正過程不知要用多久才能精確的表徵射頻 通道。因此’無法得知校正技術需要以何種頻率執行。 較本發月後、,·貝將要結合附圖介紹的系統,現有技術的其他局限 性和弊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是見的。 【發明内容】 本發明涉及-種實現M廳通制纽絲的綠和纽。本發 月在通m内傳达資訊的方法包括使料個發射天線通過多個賴 通道發射資料;通過所述多個射頻通道中的至少一個接收反饋資訊; 以及基於所歧饋資訊對傳輸模式進行調整义㈣訊可使用所述多 咨^射天線中的至少一個通過多個麵通道中的至少一個來請求。在 射、程中使用的發射天線的數量可基於所述反饋資訊進行調 於所==多個發射天線中的至少一個發射的資料的傳輸特徵可基 ;w訊進仃調整^特定的反織訊可在請求消息中請求。 方法€包括爲通過所述多個射頻通道的至少一個進行資料傳 =。輸模式。所述方_包括魏包含有通道 Γ料::述通道估計值基於通過所述多個發射天線令的至少一個=的 。反饋銳可從賴通道估計值的數學矩陣分 解結果取平均1來身訊還可通過對所述通道估計值的數學矩陣分 知出。反饋資訊還可從對所述通道估計值的校正中 仔出’所顧物值卿刪貞撕㈣-偷^方 '6. 1324452 向上傳送。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一種在通信系統内傳送資訊的方法 包括使用多個接收天線通過多個射頻通道接收資料;通過所述多個射 ,頻通道中的至少-個發射反職訊了;以及在包含所述反饋資訊的發 •射回應消息中請求對接收資料的傳輸模式進行調整。反饋資訊請求可 使用所述多個接收天線中的至少一個通過所述多個射頻通道中的至少 -個來接收。在發射包含所述反饋資㈣發射回麵息内的接收資料 鲁的過程中’可請求對使用的發射天線的數量進行調整。在包含所述反 饋資訊的騎喊縣巾,包括對通過乡健收域巾的至少一健 收的資料的傳輸特徵進行調整的請求。所述回應消息包括所述請求消 息中的所述反饋資訊。 ' 所述方法還包括爲通過多個射頻通道中的至少一個接收的資料的 傳輸模式進行協商。所述方法還包括發射反饋資訊,所述反饋資訊包 括基於通過多個接收天線中的至少一個接收的資料的傳輸特徵得出的 #通道估計值。反髓訊可從對通道估計_數學矩陣分财得出。此 外,反饋資訊還可從騎述通道估計值的數學矩陣分解結果取數學平 均值而得出。反饋資訊還可從通過多個射頻通道中的至少一個在至少 一個方向上進行傳送的通道估計值的校正中得出。 夕 本發明在通信系統内傳送資訊的系統包括使用多個發射天線通過 多個麵通道發射資料的發射器,所述發射器通過所述多個射頻通道 中的至少-個接收反饋資訊,所述發射器基於所述反饋資訊調整傳= 模式。所述發射器使用所述多個發射天線中的至少一個通過所述多個 13 丄厶 至少—靖求_反饋WM。在發射資料過程中使用的 數量可基於所軸㈣進行離。通過所述多個^ LH'-贿射犧的傳輸特财基於所崎資訊断 調整所奴射器可在請求消斜請求特定的反饋資訊。 斤述系、域包括·所述發射器爲通過所述多個射頻通道中的至 ^固^:諸協商傳減式。所縣_包括:触包含有通道估計 值的反饋减,所述通道估計值基於通過所述多個發射天線中的至少 一健射的資料的傳輸特徵得出。反饋資訊可從對所述通道估計值的 數學矩陣分解中得4。此外,反饋資訊還可通過對所述通道估計值的 鮮矩陣分解結果取平均值而得出。反儲賴可通過對通過所述多 鋪頻通道中的至少—個在至少—個方向傳送的通道料值進行校正 而得出。 根據本發明的-個方面,提供一種在通信系統内傳送資訊的方 法’所述方法包括: φ 使用多個發射天線通過多個射頻通道發射資料; 通過所述多個射頻通道中的至少一個接收反饋資訊; 基於所述反饋資訊調整傳輸模式。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使用所述多個發射天線中的至少一個通 過所述多個射頻通道中的至少一個請求所述反饋資訊。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基於所述反饋資訊調整在所述發射資料 過程中使用的所述發射天線的數量。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基於所述反饋資訊調整通過所述多個發 1324452 射天線中的至少一個發射的資料的傳輪特徵。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在請求消息中請求特定的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爲通過所述多個_通 貝貝訊。 發射的所述資料協商所述傳輸模式。 I 、至少一個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接收包含有通道估計 訊’所述通道估計值基於通過所述多個發射天線中的至二= 所述資料的傳輸特徵得出。 發射的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從對所述通道估 得出所述反饋資訊。 叶值的數學矩陣分解中 的數學矩陣分解結果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從所述通道估計值 的數學平均值中得出所述反饋資訊。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從對通過所述多個射頻通道中的至少一 個在至少-個方向上傳送的通道估計值的校正中測出所述反饋資訊。 根據本發明的-個發明’提供—種在通信系統内傳送資訊的方 •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多個接收天線通過多個射頻通道接收資料; 通過所述多個射頻通道中的至少一個發射反饋資訊; 在包含有所述反饋資訊的發射回觸息巾請求對所述接收資料的 傳輸模式進行調整。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使用所述多個接收天線中的至少一個通 過所述多個射頻通道巾的至少—個接收所述反饋資訊請求。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在包含有所述反饋資訊的所述發射回應 1324452 消息中,請求對所述接收的資料在傳輸過程中使用的發射天線的數量 進行調整。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在包含有所述反饋資訊的所述發射回應 • 4心中明求對通過所述多個接收天線中的至少一個接收的資料的傳 輸特徵進行調整。 優選地,所述回應消息包括請求消息十的所述反饋資訊。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爲通過所述多個射頻通道中的至少一個 鲁接收的所述資料協商所述傳輸模式。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發射包含有通道估計值的所述反饋資 讯,所述通道估計值基於通過所述多個接收天線中的至少一個接收的 所述資料的傳輸特徵得出。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從對所述通道估計值的數學矩陣分解中 得出所述反饋資訊。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從所述通道估計值的數學矩陣分解結果 鲁的數學平均值中得出所述反饋資訊。 優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從對通過所述多個射頻通道中的至少一 個在至少—個方向上傳·通道估計值的校正巾得綺述反饋資訊。 根據本發明的-個方面,提供-種在通信系統内傳送資訊的系 統,所述系統包括: 使用多個發射天線通過多個射頻通道發射資料的發射器,· 所述發射Hit過職多麵頻通針的至少-個接收反饋資訊; 所述發射器基於所述反饋資訊調整傳輸模式。 1324452 • 優選地’所述發射器使用所述多個發射天線中的至少一個通過所 述多個射頻通道中的至少—個請求所述反饋資訊。 優選地’所述發射器基於所述反饋資訊對所述發射資料過程令使 •用的所述多個發射天線的數量進行調整。 •優1^地’所述發射11基於所述反饋資輯通過所述多個發射天線 的至少-個發射的所職料的傳輸特徵進行調整。 優選地,所述發射器在請求消息尹請求特定的所述反饋資訊。 • 地’所述發射器爲通過所述多個射頻通道中的至少-個發射 的所述資料協商所述傳輸模式。 優選地,所述發射器接收包含有通道估計值的所述反饋資訊,所 述通道估計值基於通過所述多個發射天線中的至少一個發送的所述資 料的傳輸特徵得出。 優選地’所述發射器從對所述通道估計值的數學矩陣分解中得出 所述反饋資訊。 籲優選地’所述發射器從所述通道估計值的數學矩陣分解結果的數 學平均值中得出所述反饋資訊。 優選地,所述發射器從對通過所述多個射頻通道中的至少一個在 至少-個方向上傳送的通道估計制校正巾得崎述反饋資訊。 本發明的各種優點、各個方面和創新特徵,以及其中所示例的實 施例的細節,將在以下的描述和附圖中進行詳細介紹。 【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一種ΜΜ〇通道測量值交換方法和系統。對於現有 1324452 的Μ/TX反饋機制以及其他新RX/TX反饋機制提案,有多種選擇。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接收端移動終端周期性地向發射端移動終端 發送反饋資訊,包括通道估計值矩陣Hup。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中, •接收端移動終端對所述通道估計值矩陣執行奇異值分解(SVD),然後 •將執行SVD得出的反饋資訊發送給發射端移動終端。使用SVD會增 加接收端移動終端的計算量,但與發送整個通道估計值矩陣相比,卻 能降低通過射頻通道發往發射端移動終端的信息量。本發明的另一個 鲁實施例對上述方法進行了擴展,使用測量幀來增加校正過程。根據本 發明的這一特徵,在發送測量幀之後,接收端移動終端可從發射端移 動終端接收通道估計值矩陣Hdc)wn。然後接收端移動終端將基於誤差 Hup"H(Jown 的反饋資訊發送給發射端移動終端。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包括MIM0通道探測和回應方法,所述方法 提供-種靈活的RX/TX反饋解決方案’因爲該方法支援多種反饋機 制。由此,發射端移動終端可請求接收端移動終端提供關於使用的發 籲射模式配置的反饋資訊。發射端雜終端可魏包含有接收端移動終 端計算出來的整個通道估計值矩陣的反饋資訊^可選擇地發射端移 動終端接收到的反饋資訊也可以是從整個通道估計值矩陣中生成的分 解矩陣’射以是從所有分解矩陣得丨的平均_矩陣。此外,發射 端移動終端所收到的反饋資訊可使用到校正過程中。 實現高資訊傳輸鱗需要額RX/TX反饋機制,即使在快速衰減 射頻通道+也是如此。但是在快速衰減_通道中,通道估計值矩陣 _頻繁發生變化。這樣一來,需要的反饋信息量也會增加。傳輪大
18 1324452 量RX/TX反饋資訊會造成射頻通道溢出,還會降低其他資訊通過射頻 通道傳輸時的可用傳輸速率。 SVD方法可以降低接收端移動終端和發射端移動終端之間傳送 的通道反饋信息量β美國專利中請__ (事務所案卷號
No.臓臓)對SVD進行了描述,其公開的内容在此由本申請全 文引用。在計算SVD時,可以使用乡種方法對整個通道估計值矩陣執 行SVD簡化。在本發明的-個實施例中,接收端移動終端計算的整個 通道估計值矩陣Hest可由其SVD表示爲: [2] lest*
USVH 其中’ Hest S 維的複矩陣’ Nrx等於接收端移動終端中接收 天線的數量’心等於發射端移動終端中發射天線的數量,咖 維的正交複矩陣,UNrxXNtx維的對角實矩陣,乂是心氣維的^ 複矩陣’其中VH是矩陣v的厄密共_換㈤祕咖職⑽)。矩 P車S中的奇異值表不矩陣Hest的特徵值的平方根,U表示矩陣Η的 左奇異向量,其中的U列是矩陣積HestHestH的特徵向量,νΗ表:陣 Hest的右奇異向量,其中的V列是矩陣積HestHHest的特徵向量。 —如果定義-個方陣,那麼對於氏身何給 疋特徵值λ,非零向量R都存在下述關係:
WR=XR 由該等式還可得到: (Hest — r=〇 其中I是單位矩陣。 [4] [3] 1324452 等式[4]也常稱爲“特徵等式,,,對其進行求解後,可以得出一 徵值:在等式[4]中叠代使用每個所述特徵,可以生成一系列特徵向量 R°這-系列特徵向量R構成矩陣v中的列。 •由於心VSV,當給定特徵向量矩陣V以及特徵值對角 k矩陣S後,就可得到矩陣Hest。因此,由等式附的SVD得到的通道 估計=矩陣&可由發射端移動終端從只包括s的反饋資訊中重 新獲得。因爲可能大於’所以矩陣VH#0S中包含的信息量要 籲j於矩陣Hest中包含的信息量。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矩陣 的每個複係數均可使用例如表示W分的簽名後的12位元整數以及表 不Q成i的簽名後12位元整數進行編碼◦矩陣s的每個非零對角實 係數可編碼爲例如IEEE 32位元浮點數。 對於射頻通隨通過該射頻通道傳遞的不同頻率的音調 而不同。因此’需要計算多個通道估計值矩陣以此來表示通過 射頻通道傳送的每個音調。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通過對心 籲執行多個像等式[2]中的SVD計算,然後對多個音調的矩陣yH和$中 的系數值取平均值’反髓訊巾傳送的信息量可以制進—步簡化。 根據這種方法,如果通過_通道傳送M個音調,可以翻自適應調 製技術,基於從每個音調中生成的單個矩陣&的平均值可生成對角矩 陣D : 自適應調製可將對角矩陣中的每個非零係數dii限制爲每個平均音 1324452 調8位。因此’通過使用矩陣D來替代多個矩障&,反饋資訊中傳二 的奇異值矩陣資訊的信息量可以用因數41V[進行簡化。 、 通過對6個音調的矩陣VH中的係數爲一組取平均值,可以生成乙 ‘個矩陣Avgk(VH)。此外,由複係數平均值構成的矩陣可以表示爲 _ Avgk(V ⑴ Η)=|Ανβΐί(ν(〇Η)Μφ [6] 其中,乂(〇»將丫》表示爲關於頻率的函數,丨Avgk(v(f)H)丨表示將其 係數作爲一組取平均值的6個V(f)H矩陣中ϊ和Q成分的平均值的大' 隹小’ φ表示對應的的I和Q成分的相位,指數k表示由vH的平均值構 成的-個矩陣,L等於M/6。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丨(抑H)丨 的大小可表示爲-個6位元整數,相位^可表示爲—個4位元整數。 通過使用L個矩陣Avgk(V(f)H)代替M個矩陣yH,在反饋資訊中傳送 的奇異向量資訊的信息量可以使用因數6χ (24/1〇)進行簡化。 、本發明並核限於等式[5]中所表示的奇異值求平均,而且本發明 並不僅限於將該平均值表示爲8位二進位資料。類似的,如等式间所 #示的本發㈣不伽於計算6個音_ — _平均值,本發明也不僅 限於將平均值的大小表示爲6位元紐,以及㈣平均值的相位表示 爲4位元整數。本發明還存在其他可能的情泥,也將作爲對本發明的 補充落入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在發射端移動終端和接收端移動終端 之間執行校正過程。在這種情況下,發射端移動終端計算完整的通道 估计值矩陣Hd_,並將Hd_發送給接收端移動終端。隨後,接收端 移動終端基於Ud_等於從等式[2]中的^得出的㈣這一條件,對 (〇、 1324452
Hd。⑽執行SVD ’生成矩陣8“和Vd()wnH。此外,接收端移動終端還 得出Dd(WI^ Avgk(Vdmvn(f)H)。接收端移動終端可執行校正過程,即將 矩陣Dd()wn與等式[5]中產生的矩陣d進行比較: * — 〇down 一D, [7] - 並將多個矩陣Avgk(Vdown(f)H)與等式[6]中生成的多個矩陣 Avgk(V(f)H)進行比較··
Avgk(VA)=Avgk(Vdown(f)H) - Avgk(V(f)H) [8] # 如果Avgk(Vd對於所有值k=1,..丄均等於〇,那麼等式[2]中的 SYD通過僅發送矩陣D△便可以在發射端移動終端中重新獲得。如果 Avgk(VA)對於所有值1,...L均不等於〇,那麽等式[2]中的SVD通 過發送矩陣DW及矩陣Avgk(V/〇中的多個非零係數便可以在發射端 移動終端中重新獲得。 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兩個移動終端之間進行無線通信的 示意圖。如圖1中所示爲第一移動終端1〇2、第二移動終端122和射 籲頻(RF)通信通道150。第一移動終端1〇2與第二移動終端122通過 射頻通道150進行通信時採用的標準方法在IEEE 8〇2 Jln規範中進行 了定義。在通過射頻通道15〇進行通信時可使用多個不同的頻率,第 一移動終端102與第二移動終端122之間傳送信心時可採用一個或多 個頻率。 第一移動終端102進一步包括編碼處理器1〇4、調製模組1〇6、映 射极組108、加麵組11〇以及—個或多個天線,例如天線ii2、n4。 第-移動終端122進-步包括一個或多個天線(例如天線 22 1324452 124 ...126)、加權板組128、解映射模組、解調制模組⑶和解 碼處理器134。 編碼處理器1〇4包括適當的邏輯、電路和/或代碼,用於對發射端 .移動終端將要發射的資訊進行編碼,例如進行二進位卷積編碼 • (BCC)。調製換,组106包括適當的邏輯電路和/或代碼,用於將基 帶貝訊調製爲-個或多個射齢號。映射模組1G8包括適當的邏輯、 電路和/或代碼,用於將麵信號分配到-個或多個天線U2、...114 #上進行發射。加權模、组110包括適當的邏輯、電路和/或代碼,用於爲 每個將通過-個或多個天線112、·..114進行傳輸的射頻信號分配調整 因數或權重。 在第二移動終端122中’-個或多個天線124、…126通過射頻通 七通C 150攸第移動終知1〇2接收資訊。加權模組eg包括適當的 邏輯、電路和/和代碼’對通過一個或多個天線m⑶收到的每 個射頻信號分轉重。解映射模組13G包括適當的邏輯、_和/和代 籲碼用於將從-個或多個天線m、心接收到的射頻信號觸爲另 一組-個或多個射頻信號。解調制模組132包括適當的邏輯、電路和/ 或代碼’用於將一個或多個射頻信號解調制爲一個或多個基帶信號。 解碼處理H 134包括適當的賴、電路和/或制,祕雜一個或多 個天線124、…126接收到的資訊解碼爲二進位資訊。 圖2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固有波束賦形(扭职^ beamforming)的示意圖。如圖2中所示爲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接收 端移動終端222和多個射頻通道242。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包括發射
23 1^24452 ,遽波器係數模組V204、第一源信號SJ06、第二源信號S2208、第三 源ί吕號sJlO以及多個發射天線212、214和216。 在操作過程中,發射天線212發射信號Xl,發射天線214發射信 •號X2,發射天線216發射信號χ3。在波束賦形技術中,每個發射信號 -Χι、&和&都是與多個源信號31、幻和S3中至少一個的加權和有關的 函數。該權重可由發射濾波器係數模組v按下面等式確定: X—VS » [9] • 其中8可由例如一個3x1維矩陣{Sl ,s2,S3}表示,χ可由例如一 個3x1維矩陣{Xl,&,&}表示。因此¥可表示爲3χ3維矩陣{{劝, v12 ’ v13}{v21,v22 ’ v23}{ v31,V32,V33}} 〇 接收端移動終端222包括接收濾波器係數模組υ·224、第一目的 第二目的信號5^228、第三目的信號歹3230以及多個接收 天線232、234和236。接收天線232接收信號yi,接收天線234接收 仏號y2,接收天線236接收信號。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和接收端移 鲁動終端222之間進行通信時所使用的多個射頻通道242,其特徵在數 學上可用轉換係數矩陣Η表示。 圖3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ΜΜ〇模式請求幀的示意圖。如 圖3中所示的_〇模式請求幀300包括類別攔位3〇2、動作攔位 304、會話權杖攔位306和模式請求棚位308。類別攔位302包括丨個 八位元位元組的二進位資料,用於標識該幀在IEEE8〇2 u所定義的 所有Φ貞中的類別。類別搁位302可設定爲一個特定值,用於標識爲 ΜΙΜΟ模式請求幀所定義的類別。動作欄位3〇4包括一個八位元位元 24 1324452 .組的二進位資料’用於表示該幢的類型。動作棚位3〇4可設定爲一個 特疋值’用於標識ΜΙΜΟ模式請求幢。對話權杖爛位3〇6包括一個八 位元位元組的二進位資料,用於標識特定的通·模式請求鴨。這個 .欄位用於在發射端移動終端202發送多個ΜΜΟ模式請求傾時,例如 -發射端移動終端202與多個接收端移動終端222進行通信時,標識每 個特定的ΜΙΜΟ請求幀。 模式明求攔位308包括1個八位元位元組的二進位資料,用於標 φ識接收該ΜΙΜΟ模式請求帕的移動終端所要執行的操作。模式請求棚 位308可設定爲-個特定值,用於指示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是否正在 請求反饋資訊,該反饋資訊與向接收端移動終端222發送資料時所要 使用的傳輸模式有關。模式請求棚位3〇8還包括有表示發射端移動終 端202性能的資訊。接收該ΜΜ〇模式請求賴的接收端移動終端也 可使用有關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性能方面的資訊來向發射端移動終端 202提供反饋資訊,作爲對jynMo模式請求幀的回應。 鲁 ΜΙΜΟ模式請求幀300可由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通過射頻通道μ] 發往接收端移動終端222,用於請求接收端移動终端222提供有關發 射端移動終端202在通過射頻通道242向接收端移動終端222發送資 訊時所用到的傳輸模式的反饋資訊。 圖4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mjmo模式回應幀的示意圖。如 圖4中所示的ΝΟΜΟ模式回應幀4〇〇包括類別攔位4〇2、動作攔位 404、會話權杖欄位406和模式回應欄位408。類別欄位4〇2包括一個 八位元位兀組的二進位資料,用於標識該幀在ffiEE8〇2 u所定義的 25 (S) 1324452 所有幀中的類別。類別攔位402可設定爲一個特定值,用於標識爲 ΜΙΜΟ模式回應幀所定義的類別。動作攔位4〇4包括例如一個八位元 位元組二進位資料,用於標識該幀的類型。動作欄位4〇4可設定爲一 ‘個特定值,用於標識該幀爲ΜΙΜΟ模式回應幀。對話權杖攔位4〇6包 -括例如一個八位元位元組的二進位資料,用於標識特定的_〇模式 回應t貞。該欄位可用於標識發往移動終端202的一個特定的mjm〇模 式回應幢。 • 模式回應攔位408包括有反饋資訊,該反饋信號將作爲對前一 ΜΙΜΟ模式請求_回應反饋回去。模式回應攔位包括例如讀 八位元位元組的二進位資料。模式回細位4G8内的反饋資訊包括與 發射端移動終端202在向接收端移動終端222發送資料時使用的一定 數量的空間資料流程有關的資訊,與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所使用的一 疋數董的發射天線有關的資訊,以及與發射端移動終端2()2所使用的 帶宽有關的資訊。此外,模式回應攔位4〇8内的反饋資訊還包括與發 •射端移動終端202發射資訊時所用到的編碼率有關的資訊與所使用 的誤碼糾錯代碼類型有關的反饋資訊,以及與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向 接㈣移動終端222發送資訊時所使用的調製類型有關的資訊。接收 端移動終端222可回應麵0模式請求悄·,在模式請求搁位4〇8
中設定-個空回應,用於指示接收端移動終端222無法禮定請求的發 射模式。 X 匪〇模式回觸400可由接收端移動終端222 _發射端移動 終端202 ’作爲對前一麵〇模式請求幅3〇〇的回應,以提供有關發
26 1324452 . 射端移動終端202在通過射頻通道242向接收端移動終端222發送資 訊時使用的傳輸模式的反饋資訊。 參考圖2—4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可 *向接收端移動終端222發送ΜΙΜΟ模式請求幀300。在該ΜΙΜΟ模式 _请求幀300中,會話權杖攔位3〇6内包含整數值seq。如果接收端移動 終端222在MMO模式回應幀400的會話權杖攔位406中加入seq, 那麽接收該ΜΙΜΟ模式回應幀400的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便能識別出 鲁該幀是對前面由發射端移動終端202發送給接收端移動終端222的 ΜΙΜΟ模式請求巾貞300的回應。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向第一接收端 移動’222發射第-ΜΙΜΟ模式請求ψ貞3〇〇。隨後,發射端移動終 端202向第二接收端移動終端發送第二ΜΜ◦模式請求帕。在第一 ΜΙ觸模式請糊中,囊0模式請求㈣〇的會話權杖搁位3〇6包 含有整數seq卜在第二圖〇模式請求财,職〇模式請求幢3〇〇 >的會話權杖攔位306包含有整數seq2。如果第一接收端移動終端如 在麵〇模式回應義〇的會話權杖欄位中使用整數_,那麼 接收該ΜΙΜΟ模切應_的發射端移動終端朗更能夠識別出該 幢是對前面由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_帛一接收端移動終端扭的第 一麵〇模式請求請的回應。如果第二接收端移動終端在職〇 模式回_ _的會話權杖攔位,制整數_,那麼接收該 議〇模式回應請的發射端移動終細便能夠識別出該 别面由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發往第二接收端移動終端的第二MMO模 27 1324452 式請求幀300的回應。 無論是ΜΙΜΟ模式請求幀300 ’還是μπ^ο模式回應幀4〇〇,其 内的每個欄位都可以包括多個八位元位元組的二進位資料β ΜΜΟ模 .式請求幀300’ΜΙΜΟ模式回應幀400,以及兩者中的每個欄位,其長 -度都是可變的。ΜΙΜΟ模式請求幀300或ΜΜΟ模式回應幀4〇〇都包 括有指示各自幀長度的資訊。ΜΙΜΟ模式請求幀300或ΜΙΜΟ模式回 應幀400都還包括有與各自内包含的攔位長度有關的資訊。_〇模 翁式請求幀300和ΜΙΜΟ模式回應幀400還包括有使接收端移動終端 222和發射端移動終端202爲公共射頻通道協商傳輸模式所需要的其 他資訊" 圖5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νπΜ〇通道請求幀的示意圖。如 圖5中所示的ΜΙΜΟ通道請求幀500包括類別攔位5〇2、動作欄位 5〇4、會話權杖攔位506和ΜΙΜΟ通道請求欄位508。類別攔位5〇2 包括例如一個八位元位元組的二進位資料,用於標識該幀在ιεεε # 802.11所定義的所有幀中的類別。類別攔位5〇2可設定爲一個特定值, 用於標識爲ΜΙΜΟ通道請求幀所定義的類別。動作欄位5〇4包括例如 一個八位元位元組的二進位資料,用於標識該幀的類型。動作攔位5〇4 可設定爲一個特定值,用於標識該幀是ΜΜ〇通道請求幀。會話權杖 搁位506包括例如一個八位元位元組的二進位資料,用於標識一個特 定的ΜΙΜΟ通道請賴。這侧位的侧在於當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 發送多個ΜΙΜΟ通道請求猶,例如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與多個接收 端移動終端222進行通信的情況下,標識每個特定的⑽购通道請求
28 1324452 幀0 ΜΙΜΟ通道請求幀5〇〇由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通過射頻通道242 發送給接收端移動終端222,用於請求接收端移動終端222提供有關 ‘通道估計值的反饋資訊,該通道估計值由接收端移動終端222根據射 .頻通道242計算得出。 ΜΙΜΟ通道請求攔位508包括例如一個八位元位元組的二進位資 料,用於標識接收該ΜΙΜΟ通道請求幀的移動終端所要執行的操作。 #通道請求攔位508可設定爲一個特定值,用於指示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 正在請求有關通道估計值的反饋資訊,該通道估計值由接收端移動終 端222根據射頻通道242計算得出。ΜΙΜΟ通道請求欄位508還包括 來自通道估計值矩陣Hdown的資訊’該矩陣由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計算 得出。接收ΜΙΜΟ通道請求幀的接收端移動終端222可使用來自發射 端移動終端的Hd()Wn資訊執行校正操作。 圖6a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mmo通道回應幀的示意圖。 鲁如圖6a中所示的ΜΙΜΟ通道回應幀600類別攔位602、動作攔位6〇4、 會話權杖攔位606和ΜΙΜΟ通道回應糊位_。類別搁位6〇2包括例 如-個八位元位元組的二進位資料,用於標識該幢在ieee8〇2 U所 定義的所有鴨中的類別。類別攔位6〇2可設定爲一個.特定值,用於標 識爲ΜΙΜΟ通道回應幢所定義的類別。動作搁位6〇4包括例如一個八 ,元位元組的二進位資料,用於標識的類型。動作搁位⑼4可設 定爲-個特定值,用於標識該幅爲讀〇通道回應賴。會話權杖爛位 包括例如-個八位元位元組的二進位資料,用於標識特定的麵〇
/fA 29 1324452 通道回應幀。該攔位可用來標識發送給發射端移動終端202的特定 ΜΙΜΟ通道回應幀。 ΜΙΜΟ通道回應攔位608包括八位元位元組數量可變的二進位資 *料,這其中包括回應如一 ΜΙΜΟ通道請求幀的反饋資訊。圖6b是根 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類型爲完全通道時MM〇通道回應攔位的示意 圖。ΜΙΜΟ通道回應攔位608中的長度子欄位612包括例如兩個八位 元位元組的二進位資料,其中包含有表示MJMO通道回應攔位6〇8的 籲長度的資訊。ΜΙΜΟ通道回應攔位中的類型子攔位614包括例如一個 八位元位元組的二進位資料,其中包含有指示河1]^〇通道回應攔位 60S内的反饋資訊的資訊。如圖6b中所示,反饋資訊的類型表示爲“完 全通道’’。ΜΙΜΟ通道回應欄位608中的子攔位616包括例如一個八 位兀位元組的二進位資料,用於指示包含在MJMO通道回應攔位6〇8 中的反饋資訊矩陣的行數。ΜΙΜΟ通道回應欄位608中的子欄位618 包括例如一個八位元位元組的二進位資料,用於指示包含在Μ^Ο通 鲁道回應攔位608中的反饋資訊矩陣的列數。通道回應攔位6〇8 中的子攔位620包括有基於子攔位616和618的數量可變的八位元位 兀組二進位資料,其中包含有處理前一 ΜΙΜΟ通道請求幀500的過程 中°十鼻传出的完全通道估計值矩陣。 圖6c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類型爲svd簡化通道時 通道回應欄位的示意圖。ΜΙΜΟ通道回應攔位608中的長度子攔位632 包括例如2個八位元位元組的二進位資料,其中的資訊用於指示 ΜΙΜΟ通道回應攔位6〇8的長度。ΜΜ〇通道回應攔位6〇8中的類型
30 1324452 子欄位634包括例如一個八位元位元組的二進位資料,其中的資訊用 於指示包含在_〇通道回應攔位608中的反饋資訊。如圖6c中所 示’反饋資訊的類型指示爲“SVD簡化通道”。MIM0通道回應攔位 _ 608中的子攔位636包括例如一個八位元位元組的二進位資料,用於 ,指示包含在ΜΙΜΟ通道回應欄位608中的反饋資訊矩陣的行數。 ΜΜΟ通道回應攔位608中的子攔位638包括例如一個八位元位元組 的一進位資料,用於指示包含在Μ!Μ〇通道回應攔位6〇8中的反饋資 鲁訊矩陣的列數。ΜΙΜΟ通道回應攔位608中的子攔位64〇基於子攔位 636和638中的内谷,包括數量可變的八位元位元組,其内包括右奇 異向量矩陣V。ΜΙΜΟ通道回應攔位6〇8中的子攔位642基於子攔位 636和638中的内谷,包括數量可變的八位元位元組其内包括奇異 值對角矩陣S。矩ρφν和S可從完全通道估計值矩陣中得出,而該完 王通道估计值矩陣可在處理前一 ΜΜΟ通道請求幀5〇〇過程中計算得 出。 # 圖6d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類型爲空時ΜΙΜΟ通道回應攔 位的示意圖。ΜΙΜΟ通道回應欄位608中的長度子攔位652包括例如 2個八位元位元組的二進位資料,其中的資訊用來指示通道回 應欄位608的長度。ΜΙΜΟ通道回細位中的類型子攔位654包括例 如個八位兀位元組的二進位資料,其中包含的資訊指示包含在 ΜΙΜΟ通道回應欄位6〇8中的反饋資訊。如圖&中所示,反饋資訊類 ϋ曰示爲null (空)。如果反饋資訊類型爲“null” ,那麼接收端 移動終端222就不能計算通道估計值,這種情況下,wmo通道回應 1324452 -欄位6〇8不包含反饋資訊。 作爲對前-ΜΙΜΟ通道請求t貞5GG的回應,接收端移動終端從 發送ΜΙΜΟ通道回應φ貞600給接收端移動終端222,提供關於接收端 -移動終端222根據射頻通道242計算得出的通道估計值的反饋資訊。 '如錄行SVD生成的矩陣中包含的資料量在經過平均後遠遠減 少’那麼ΜΙΜΟ通道回應爛位608包括有用於指示包含在腿㈣通 道應棚位608中矩陣的行數的資訊,用於指示包含在腿㈣通道回 #應攔位中矩陣的列數的資訊,根據等式[习得出的矩陣d,以及根據等 式间得出的多個矩陣Avgk(V(f)H)。如果使用了校正過程,那麽μμ〇 通道回應攔位608包括有用於指示包含在ΜΜ〇通道回應攔位6〇8中 矩陣的行數的★訊’用於指示包含在通⑽通道回應攔位6⑽中矩陣 的列數的資訊,根據等式[7]得出的矩陣D△’以及根據等式[8]得出的 矩陣 Avgk(VJ。 最初的ΜΙΜΟ通道請求幀5〇〇由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發送給接收 鲁端移動終端222而採用用波束賦形,而使用多個數量等於天線數量的 空間流。對於每個空間流而言,在發射ΜΜ〇通道請求巾貞5〇〇時使用 最低的資料率,以使得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和接收端移動終端222之 間資訊的傳送強度盡可能大。例如,參考圖2,在不使用波束賦形的 情況下,天線212發射僅與信號Si2〇6成比例的信號,天線214發射 僅與信號S2208成比例的信號,天線216發射僅與信號S321〇成比例 的信號,即: [10] X=cS ’ 32 1324452 其中S可由3x1矩陣{s〗,s2,s3}表示,X可由3x1矩陣{Xl,χ2, χ3}表示,c是比值(scalar)。 ΜΙΜΟ通道請求幀500或ΜΙΜΟ通道回應幀600中的任何一個欄 •位都可包括多個八位元位元組的二進位資WeMIM〇通道請求幢5〇〇、 ΜΙΜΟ通道回應幀600以及ΜΙΜΟ通道請求幀500或ΜΙΜΟ通道回 應幀600中的任何一個欄位的長度都是可變的。通道請求幀5〇〇 或ΜΜΟ通道回應幀600均包括有指示各自幀長度的資訊βΜΜ〇通 鲁道請求幀500或ΜΙΜΟ通道回應幀600均包括有指示各自犢中任何攔 位長度的資訊。ΜΙΜΟ通道請求幀500和ΜΙΜΟ通道回應幀6〇〇還包 括一些其他資訊,使得接收端移動終端222將有關通道估計值(該通 道估計值由接收端移動終端222根據射頻通道242計算得出)的反饋 資訊發送給發射端接收終端202。 圖7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使用ΜΜ〇模式請求幀和 模式回應幀進行RX/TX反饋資訊交換的流程圖。如圖7所示,在步驟 φ 702 ’發射端移動終端202向接收端移動終端222發送ΜΙΜΟ模式請 求帕。在步驟704,接收端移動終端222接收來自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 的ΜΙΜΟ ^式請求幢。在步驟7〇6,接收端移動終端確定傳輸模 式。如果接收端移動終端222確定了傳輸模式,那麼在步驟71〇,接 收端移動終端222向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發送模式回應傾,其 中匕3有關於期望的傳輸模式的資訊。如果接收端移動終端您沒有 確定傳輸模式’那麼在步驟7〇8,接收端移動終端222向發射端移動 、、端發送ΜΙΜΟ模式回應賴,其中沒有包含有關所期望的傳輸模
33 1324452 式的資訊。 圖8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使用疆〇通道請求傾和MM0 通道回應幢進行RX/Γχ反饋資訊交換的流程圖。如圖8所示,在步驟 -802 ’發射端移動終端202向接收端移動終端222發送幽^通道請 求賴。在步驟804,接收端移動終端222接收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發 來的ΜΙΜΟ通道請求賴。在步驟8〇6,接收端移動终端切雄定是否 要向發射端移動終端202返回空(null)回應。如果將返回空回應,那 籲麽在步驟808,接收端移動終端222向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發送未包 含通道資訊的ΜΙΜΟ通道回應幢。 如果確定不發送空回應,那麼在步驟81〇,接收端移動終端您 確定是否要魏完整通道_。如果確定發送完整通道喊,那麼在 步驟812 ’接收端移動終端222向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發送娜^通 道回應巾貞,其巾包含發射天線的數量、接妓_數量以及在處理前 - ΜΙΜΟ通道請求義前導欄位過程中計算得出的完整通道估計值矩 籲陣。 如果確定不發送完整通道回應,那麼在步驟814,接收端移動終 端222基於前- ΜΙΜΟ通道請求幢前導欄位的内容計算出完整通道估 計值矩陣。在步驟816 ’接收端移動終端222對完整通道估計值矩陣 計算矩陣分解。在步驟816 ’對完整通道估計值矩陣進行的矩陣分解 可使用多種方法進行,包括SVD、QR分解、低對角線分解、對角線 分解、高對角(LDU)分解以及Cholesky分解。在步驟818,接收端 移動終端222向發射端移動終端202發送miM〇通道回應幢,其中包
34 J324452 含發射天線的數量、接收天線的數量、右奇異向量矩陣和奇異值對角 矩陣。 本發明所述的通道反饋方法與傳統的!EEE 8〇2 i 1系統或使用其 -他新RX/TX反饋機制相比,對射頻通道特徵能作出更精確的估計。在 現有的IEEE 802.11規範中,沒有接收端移動終端222用來對發射端 移動終端202使用的特定傳輸模式作出指示的反饋機制。因此,在基 於IEEE 802.11的現有系統中,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獨立地選擇發射 •模式’而不具備任何可赌傳輸模式能夠自適應的滿足減端移動終 端222的要求的機制。本發明的mjmo模式回應機制使得接收端移動 終端222可以向發射端移動終端2〇2建議一種特定的發射模式。 本發明所述的通道反饋方法使得接收端移動終端222可以有效地 向發射端移動終端202傳送有關接收端移動終端222檢測到的射頻通 道242的特徵的反饋資訊作爲回應,發射端移動終端基於從接 收端移動終端222收到的通道反饋資訊,對發往接收端移動終端222 參的射頻信號進行調整。本發明中所描述的實施例可對反饋資訊的資料 量進行最小化’從而減少因進行膽χ反饋對射頻通道的占用量。這 使知通道反饋機制在快速衣減射頻通道巾得到更有效地利用。這樣一 來’通道反饋方法使得發射端機終端可以實現更高的資訊傳輸率, 以及在通過射頻通道發往接收端移動終端的信號上實現更有效的波束 赋形。 +本發明並不局限於使用SVD方法來減少通過射頻通道發送的反 饋資訊的資料里。與包含有完整通道估計值矩陣的資訊相比,本發明 35 1324452 •還可以使用多種方法來降低反饋資訊的信息量❹這些方法包括例如 SVD、LDU分解、特徵值分解、QR分解和Ch〇lesky分解。 因此’本發明可以通過硬體、軟體,或者軟、硬體結合來實現。 -本發明可以在至少-㈣齡統中轉中方式實現,或者由分佈在幾 .個互連的電腦系統巾的不同部分以分散方式實現。任何可以實現所述 方法的電齡贼其他設備都是可義的。常躲硬_結合可以是 安裝有電腦程式的通料腦系統,通過安裝和執行所述程式控制電腦 #系統,使其按所述方法運行。在電腦系統中,利用處理器和存儲單元 來實現所述方法。 本發明還可域人電腦程式産品,所述套_式含能夠實現本發 明方法的全部特徵,當其安裝到電腦系統中時,通過運行,可以實現 本發明的方法。本文中的電腦程式所指岐:可以採用任何程式語言、 代碼或符號編寫的-組齡的任何運算式,該指令組使祕具有資訊 處理能力,以直接實現特定功能,或在進行下述一個或兩個步驟之後, φ a)轉換成其他語言、編碼或符號;b)以不同材料形式再現,實現特定功 能。 本發明是通過幾個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的,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 明白’在不脫離本發明範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變換 等同替代另外,針對特疋情形或具體情況,可以對本發明做各種 修改,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翻。因此,本發明不局限於所公開的具體 實施例’而應當包括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範圍内的全部實施方式。 【圖式簡單說明】 必, 36 1324452 1 彳目實細兩挪動終端之間進行無線通信的示意 [S3 · 園, 疋根據本發月個實施例的固有波束賦形(Eigen beamforming ) . 的示意圖; ”圖3是根縣發明—個實施_ΜΜ(;)模式請勒貞的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ΜΜ〇模式回應幀的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mjM〇通道請求幀的示意圖; 鲁圖6a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MM〇通道回應幀的示意圖; 圖6b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類型爲完全通道時ΜΜ〇通道回應 攔位的示意圖; 圖6c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類型爲SVD簡化通道時ΜΜ〇通道 回應攔位的示意圖; 圖6d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類型爲空時Μ!Μ〇通道回應攔位的 示意圖; 鲁圖7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使用ΜΙΜΟ模式請求幀和ΜΙΜΟ模式 回應幀進行RX/TX反饋資訊交換的流程圖; 圖8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使用ΜΙΜΟ通道請求幀和ΜΙΜΟ通道回 應幀進行RX/TX反饋資訊交換的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第一移動終端 102 編碼處理器 104 調製模組 106 映射模組 108 加權模組 110 天線 112 、 114 37 1324452 第二移動終端 122 加權模組 128 解調制模組 132 射頻(RF)通信通道 發射端移動終端 202 第一源信號s1 206 第三源信號s3 210 接收端移動終端 222 第一目的信號h 226 第三目的信號y3 230 射頻通道 242 類別欄位 302 會話權杖搁位元 306 模式回應幀 400 |動作攔位 404 模式回應搁位元 408 類別攔位 502 會話權杖攔位 506 ΜΙΜΟ通道回應幀 600 動作欄位 604 ΜΙΜΟ通道回應欄位 608 類型子攔位 天線 124 、126 解映射模組 130 解碼處理器 134 150 發射濾波器係數模組V 204 第一源信號S2 208 發射天線 212、214 、216 接收濾波器係數模組U* 224 第一目的信號歹2 228 接收天線 232、234 、236 ΜΙΜΟ模式請求幀 300 動作攔位 304 模式請求欄位元 308 類別欄位 402 會話權杖攔位 406 ΜΙΜΟ通道請求幀 500 動作攔位 504 ΜΙΜΟ通道請求攔位 508 類別欄位 602 會話權杖爛位 606 長度子攔位612、632、652 614、634、654 38 1324452 子欄位 616、618、620、636、638、640、642
39

Claims (1)

  1. 、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在通㈣_傳送資訊财法,魏方法包括: 使用夕個發射天線通過多個射頻通道發射資料; 通過所述多個射頻通道中的至少—個接收反饋資訊; 基於所述反鮮觸整傳輸模式; 傳輸=過所购_撕_—轉刪娜協商所述 過所道料鋪賴城魏,所料道料值基於通 從對、㈣所天線中的至少一個發射的所述資料的傳輸特徵得出; 的、射頻通道中的至少—個在至少—個方向上傳送 的通道估雜的校正巾測出所述反饋資訊。 2、 丨項所述之方法:射,所述方法還包括使用所 中的至少—個通過所述多個射頻通道尹的至少一 個知求所述反饋資訊。 H專項所述之方法,其$,所述方法還包括基於所 量。貝貝δ調整在所述發射資料過程t使用的所述發射天線的數 wf ’所物_基於所 的傳:過所述多個發射谢的至少-個發射帽 、一種在通㈣統内傳送資訊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夕個接收天線通過多彳目射頻通道接收資料. 5 -*i-3-- 年月曰修正替換頁 通過所述多崎頻通道巾岐少—個發射反讀資訊; 在包含有所述反饋資訊的發射回應消息中請求 傳輸模式進行調整; 資料協商所述 爲通過所述多個射頻通道中的至少—個發射的所述 傳輸模式; 接收包含有通道估計值的所述反饋資訊,所述通道 過所述多織㈣巾㈣—峨漸_輸= 從對通過所述多個射頻通道中的至少—個在至少-個方=二 的通道估計值的校正中測出所述反鑛資訊。 、 6、 如=專利範_項所述之方法心,所述方法還包括使用所 ’’[夕個接收天線中少—個通過所述多個射頻通道 個接收所述反饋資訊請求。 v 7、 一種在通信祕内傳送資訊的系統,所述纽包括: 使用夕個^射天線通過多個射頻通道發射資料的收發器; 所述收發g通過所述乡购頻通針的至少—個接 所述收發器基於所述反饋資訊調整傳輪模式;其中,貝訊, 傳輸巾㈣—峨騎物協商所述 接收包含有通道估計值的所述反 過所述多個發射天線中的至, k估禮基於通 從對通伽… 夕一個發射的所述資料的傳輸特徵得出; n過所柳射頻通道中的至少—個在至少— 的通這估計_校正+_所奴鮮訊。 傳运 / ,, I年月日修正替換頁I 1、=糊第7賴编,其t,_蝴使用所述多 、X ’天針的至少_個柄所述多個侧通道㈣至少一個請 求所述反饋資訊。 、如申__第7獅㈣統,射,所频發n基於所述反 饋資訊對所述發射資料過程中使用的所述多個發射天線的數量進 4丁調答。 所述收發器基於所述 個發射的所述資料的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系統,其中, 反饋資訊對通過所述多個發射天線的至少一 傳輸特徵進行調整。 42
TW094144307A 2004-12-14 2005-12-14 Method and system for frame formats for mimo channel measurement exchange TWI324452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3625504P 2004-12-14 2004-12-14
US11/052,353 US7564914B2 (en) 2004-12-14 2005-02-07 Method and system for frame formats for MIMO channel measurement exchan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42346A TW200642346A (en) 2006-12-01
TWI324452B true TWI324452B (en) 2010-05-01

Family

ID=35539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44307A TWI324452B (en) 2004-12-14 2005-12-14 Method and system for frame formats for mimo channel measurement exchang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4) US7564914B2 (zh)
EP (3) EP1672824B1 (zh)
CN (1) CN1790943B (zh)
DE (4) DE202005022074U1 (zh)
TW (1) TWI3244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46703B2 (en) 2004-07-27 2010-01-12 Broadcom Corporation Backward-compatible long training sequenc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GB2418104B (en) * 2004-09-09 2007-03-28 Toshiba Res Europ Ltd An uplink interference cancelling CDMA base station uses the transmission timing of a new mobile station compared with that of other mobile stations
CN1838653A (zh) * 2005-03-24 2006-09-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低功耗通信装置、低功耗多天线通信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US7602855B2 (en) * 2005-04-01 2009-10-1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of a channel matrix
US7844232B2 (en) * 2005-05-25 2010-11-3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Joint space-time optimum filters (JSTOF) with at least one antenna, at least one channel, and joint filter weight and CIR estimation
CA2515997A1 (en) * 2005-08-15 2007-02-1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Implementation of joint space-time optimum filters (jstof) using qr and eigenvalue decompositions
US20070037541A1 (en) * 2005-08-15 2007-02-1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cluding a Joint Space-Time Optimum Filter (JSTOF) Using Cholesky and Eigenvalue Decompositions
EP1924010A4 (en) * 2005-09-06 2011-12-07 Fujitsu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RADIO DEVICE
KR100895992B1 (ko) * 2005-09-16 2009-05-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 개수를확장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8200164B2 (en) * 2005-12-01 2012-06-12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ssociated methods and data structures
KR100923912B1 (ko) * 2006-03-06 2009-10-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링을 위한 채널 상태 정보피드백 장치 및 방법
GB2438663B (en) * 2006-06-01 2008-10-29 Toshiba Res Euro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8233556B2 (en) * 2006-07-19 2012-07-3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duced feedback transmit beamforming
US8929472B1 (en) 2006-07-26 2015-01-06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Bit-level combining for MIMO systems with HARQ and/or repetition coding
US8718166B2 (en) 2006-08-08 2014-05-06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aximal ratio combining of equalized symbols for MIMO systems with HARQ and/or repetition coding
TW200824378A (en) * 2006-08-17 2008-06-0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a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
US7729439B2 (en) * 2006-09-18 2010-06-01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alibration correction for implicit beamforming in a wireless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031795B2 (en) * 2006-12-12 2011-10-04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e-proces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MO antenna systems
US20080139153A1 (en) * 2006-12-12 2008-06-12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ntenna configuration selection using outd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GB2447675B (en) * 2007-03-20 2009-06-24 Toshiba Res Euro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8130864B1 (en) * 2007-04-03 2012-03-06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beamforming with reduced feedback
KR100986938B1 (ko) * 2007-04-26 2010-10-12 재단법인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재단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시스템의 부분 적응 송신 장치 및 방법
WO2009049267A1 (en) * 2007-10-12 2009-04-16 Beceem Communications Inc. A method of a receiver estimating a plurality of channels
CN101431356B (zh) * 2007-11-07 2012-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预编码的发射机、发射方法、及数据传输系统
CN101494489B (zh) * 2008-01-24 2012-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时分双工系统的预编码多天线输入输出系统和方法
JP5009826B2 (ja) * 2008-01-30 2012-08-22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3560871B (zh) 2008-04-25 2017-03-22 夏普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KR101289944B1 (ko) 2008-12-12 2013-07-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초고처리율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추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0085908A1 (zh) * 2009-02-01 2010-08-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接入方法及系统和网络接入设备
US9172455B2 (en) * 2009-02-13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tart frame for distributed MIMO
KR101559295B1 (ko) 2009-12-04 2015-10-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간 분할 다중 사용자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방식을 이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
US8594216B2 (en) 2010-08-25 2013-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forming feedback options for MU-MIMO
WO2012051058A1 (en) * 2010-10-11 2012-04-19 Media Tek Singapore Pte. Ltd. Mimo channel matrix feedback in ofdm systems
US8908600B2 (en) 2010-10-26 2014-1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frame format and feedback rules for very high throughput wireless systems
CN102457319B (zh) * 2010-10-28 2014-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下发方法和装置
US9130631B2 (en) 2010-11-03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forming feedback format
US20120140842A1 (en) * 2010-12-06 2012-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to protect advanced receiver performanc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s)
US9154969B1 (en) 2011-09-29 2015-10-06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Wireless device calibration for implicit transmit
CN103875157B (zh) * 2011-10-14 2016-10-12 英派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电力传输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E102011120827B4 (de) * 2011-12-13 2019-03-21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Kommunikationsnetzwerk
US8896521B2 (en) 2012-04-24 2014-11-25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Metal-insulator-metal capacitors on glass substrates
CN103378888B (zh) * 2012-04-24 2016-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波束赋形方法及设备
US8976761B2 (en) 2012-10-05 2015-03-10 Cisco Technology, Inc. High density deployment using transmit or transmit-receive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with selective channel dimension reduction/attenuation and other parameters
US9312933B2 (en) * 2013-02-22 2016-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ltering a downlink MIMO configuration
US9661579B1 (en) 2013-05-03 2017-05-2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Per-tone power control in OFDM
US9843097B1 (en) 2013-07-08 2017-12-1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IMO implicit beamforming techniques
CN103684564A (zh) * 2013-12-23 2014-03-26 北京大学 基于多天线的同频同时双工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4168236B (zh) * 2014-07-31 2018-04-06 上海翎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频全时隙双向传输的方法
US9788281B2 (en) 2014-09-25 2017-10-10 Cisco Technology, Inc. Triggering client device probing behavior for location applications
US10165540B2 (en) 2014-09-25 2018-12-25 Cisco Technology, Inc. Removing client devices from association with a wireless access point
CN106301507B (zh) * 2015-05-18 2019-09-13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测量反馈方法
CN108111204B (zh) * 2017-12-28 2021-08-03 浙江中智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数据通信多天线协同发射机架构及其信号发射方法
US10516452B1 (en) * 2018-06-08 2019-12-24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Using artificial signals to maximize capacity and secrecy of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US10644771B2 (en) * 2018-06-08 2020-05-05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Using artificial signals to maximize capacity and secrecy of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US20200136700A1 (en) * 2018-10-31 2020-04-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hannel Prediction for Adaptiv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Feedback Overhead Reduction
CN113115337B (zh) * 2021-04-12 2023-08-0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mimo的5g多模终端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2035B2 (en) * 2000-09-19 2004-10-05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dynamically optimizing a transmission mode of wirelessly transmitted information
FI20010079A (fi) * 2001-01-12 2002-07-13 Nokia Corp Paikannusmenetelmä ja radiojärjestelmä
US7027523B2 (en) * 2001-06-22 2006-04-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ed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40087308A1 (en) * 2002-01-29 2004-05-06 Olav Tirkkonen Data transfer method in radio system
DE10228103A1 (de) 2002-06-24 2004-01-15 Bayer Cropscience Ag Fungizide Wirkstoffkombinationen
US6754475B1 (en) * 2002-06-28 2004-06-22 Motorola, Inc.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use thereof
DE60325921D1 (de) * 2002-08-22 2009-03-12 Imec Inter Uni Micro Electr Verfahren zur MIMO-Übertragung für mehrere Benutzer und entsprechende Vorrichtungen
US8218609B2 (en) * 2002-10-25 2012-07-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losed-loop rate control for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34976B2 (en) * 2002-10-25 2012-03-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calibration for a time division duplexe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327795B2 (en) * 2003-03-31 2008-02-05 Vecima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0591890B1 (ko) * 2003-04-01 2006-06-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적응 송수신 방법 및그 장치
US7640373B2 (en) * 2003-04-25 2009-12-29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546177B2 (ja) * 2003-07-28 2010-09-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050048933A1 (en) * 2003-08-25 2005-03-03 Jingxian Wu Adaptive transmit diversity with quadrant phase constraining feedback
US7206550B2 (en) * 2003-12-29 2007-04-17 Intel Corporation Antenna subsystem calib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in spatial-division multiple-access systems
US7676007B1 (en) * 2004-07-21 2010-03-09 Jihoon Choi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polation based transmit beamforming for MIMO-OFDM with partial feedback
US7366245B2 (en) * 2004-09-10 2008-04-29 Intel Corporation Calibration in MIMO systems
US7289770B2 (en) * 2004-09-28 2007-10-30 Intel Corporation Compact feedback for closed loop MIMO
US7236748B2 (en) * 2004-09-30 2007-06-26 Intel Corporation Closed loop feedback in MIMO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0943A (zh) 2006-06-21
US8588283B2 (en) 2013-11-19
US20110222620A1 (en) 2011-09-15
DE602005056512C5 (de) 2021-06-24
DE202005022049U1 (de) 2012-09-17
DE202005022074U1 (de) 2013-02-20
US7957450B2 (en) 2011-06-07
EP2523380A1 (en) 2012-11-14
US20130215938A1 (en) 2013-08-22
EP1672824A2 (en) 2006-06-21
US20100008411A1 (en) 2010-01-14
US8437419B2 (en) 2013-05-07
EP2523381B1 (en) 2019-12-25
EP2523381A1 (en) 2012-11-14
EP1672824B1 (en) 2015-12-02
CN1790943B (zh) 2012-01-11
US20060126752A1 (en) 2006-06-15
EP1672824A3 (en) 2012-02-29
US7564914B2 (en) 2009-07-21
DE602005047993D1 (de) 2006-06-21
TW200642346A (en) 2006-12-01
EP2523380B1 (en) 2018-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24452B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rame formats for mimo channel measurement exchange
US9819517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100575993B1 (ko) 다중 송수신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사용자를 위한 스케쥴링 방법 및 장치
US7096041B2 (en) Beam forming method
KR100979644B1 (ko) Mim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유 스티어링을 위한 레이트선택
TWI326165B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ing feedback in multi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5908098B2 (ja) 自己干渉除去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7684761B2 (en) Closed-loop signallin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ultiple transmit beams and correspondingly adapted transceiver devices
CN102349274B (zh) 有助于波束形成操作的反馈机制
WO200813816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processing data to be transmitted in multi in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918776B (zh) 用于具有结构化频率选择性的有效信道的预编码器码本
WO2007040554A2 (en) Method for selecting antennas and beams in mimo wireless lans
TW200417176A (en) Channel calibration for a time division duplexed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423926A1 (en) A closed-loop signalin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ultiple transmit beams and correspondingy adapted transceiver device
WO2005114874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JP2011188500A (ja) 多入力多出力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KR20040030098A (ko) 전송 다이버시티 무선 통신
CN105745893B (zh) 无线大量mimo系统中大尺度衰落系数估计方法及行动台
JP2013518479A (ja) 協調多入力多出力ビーム形成のデータ送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EP1929654A1 (en) Method for selecting antennas and beams in mimo wireless lans
KR20090043174A (ko) 프리코딩을 이용한 송신 데이터 생성 방법, 생성된 송신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생성된 송신 데이터 수신 방법 및 그전송 장치
JP2007529164A (ja) 通信リソース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コントローラ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ソフトウェア
WO201509041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preco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