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35194B - Variable stroke engine - Google Patents

Variable stroke engi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35194B
TWI235194B TW092131084A TW92131084A TWI235194B TW I235194 B TWI235194 B TW I235194B TW 092131084 A TW092131084 A TW 092131084A TW 92131084 A TW92131084 A TW 92131084A TW I235194 B TWI235194 B TW I2351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engine
rotation
stroke
cra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31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15301A (en
Inventor
Yoshikazu Yamada
Yoshikazu Sato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15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15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35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3519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5/00Varying compression ratio
    • F02D15/02Varying compression ratio by alteration or displacement of piston stro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4Engines with variable distances between pistons at top dead-centre positions and cylinder heads
    • F02B75/045Engines with variable distances between pistons at top dead-centre positions and cylinder heads by means of a variable connecting rod leng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4Engines with variable distances between pistons at top dead-centre positions and cylinder heads
    • F02B75/048Engines with variable distances between pistons at top dead-centre positions and cylinder heads by means of a variable crank stroke l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1235194 玖、發明說明: C 明 々頁 3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變衝程引擎,該可變衝程引擎包 5含:主連桿,係一端透過活塞銷連結於活塞;副臂,係一 端可旋動地連結於主連桿的另外一端,並且透過曲柄銷連 結於曲柄軸;及控制桿,係在與前述主連桿的連結位置錯 開之位置,且一端連結於前述副臂,並且該控制桿的另外 t *^之支樓位置可以在垂直於前述曲柄軸的軸線之平面内 C先前技術】 發明背景 以往,此種引擎已在例如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等 15 20 成為習知者,且此種弓丨擎係使膨脹行程之活塞之衝程比= 縮仃程之衝程大,並且以相同吸入混合氣量進行較大, 脹工作,使循環熱效率提昇。 之月取 (專利文獻1)特開平9-22885 8號號公報 (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第4517931號說明書 然而,上述習知者係不管引擎負載,均使膨脹行 活基之衝觀麵縮行程讀程大,並藉此料 , 率,但是當引擎倉哉 、“、、攻 消耗之運轉。 時,隶好能進行更重視滅㈣料 C 明内^^】 發明概要 5 1235194 本發明係鑑於如此事項而研發者,且目的為提供一種 重視在引擎低負載的狀態下減低燃料消耗,且不管引擎負 載的高低均可使燃料消耗減低之可變衝程引擎。 爲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可變衝程引擎,包含有: 5 主連桿,係一端透過活塞銷連結於活塞;副臂,係一端可 旋動地連結於主連桿的另外一端,並且透過曲柄銷連結於 曲柄軸;及控制桿,係在與前述主連桿的連結位置錯開之 位置,且一端連結於前述副臂,並且該控制桿的另外一端 之支撐位置可以在垂直於前述曲柄軸的軸線之平面内變 10 位,其特徵在於:更包含轉換裝置,該轉換裝置可以轉換 當引擎負載較高時在膨脹行程之前述活塞之衝程比在壓縮 行程之衝程大之高膨脹比之狀態,與當引擎負載較低時壓 縮比為一定之狀態。 若依據如此發明之構成,藉由在引擎負載較高時為高 15 膨脹比,在引擎負載較低時將壓縮比為一定,在引擎低負 載之狀態下可以再減低燃料消耗,且不管引擎負載均可以 使燃料消耗減低。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為第1實施例之引擎的正面圖。 20 第2圖為第1圖之2-2線截面圖。 第3圖為第2圖之3-3線截面圖。 第4圖為第3圖之4-4線截面圖。 第5圖為第2圖之要部放大圖。 第6圖為第5圖之6-6線截面圖。 1235194 第7圖為第5圖之7-7線截面圖。 第8圖為第5圖之8-8線截面圖。 第9圖為在引擎低負載狀態之沿著第1圖之9-9線之一 部切口平面圖。 5 第10圖為在引擎高負載狀態時對應第9圖之圖。 第11圖為顯示引擎負載及燃料消耗減低量的關係之圖 表。 第12圖為第2實施例之引擎的正面圖。 第13圖為第12圖之13-13線截面圖。 10 第14圖為第13圖之14-14線截面圖。 第15圖為第13圖之15-15線截面圖。 第16圖為第13圖之要部放大圖。 第17圖為第16圖之17-17線截面圖。 第18圖為在引擎高負載狀態之第16圖之18-18線放大 15 截面圖。 第19圖為在引擎高負載狀態之第16圖之19-19線放大 截面圖。 第20圖為在低負載狀態時對應第18圖之截面圖。 第21圖為在低負載狀態時對應第19圖之截面圖。 20 第22圖為在低負載狀態之沿著第12圖之22-22線之一 部切口平面圖。 第23圖為在引擎高負載狀態時對應第22圖之圖。 I:實施方式3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1235194 以下,依據顯示於添附之圖面之本發明之實施例說明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第1圖〜第11圖為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者,第1圖為引擎 的正面圖,第2圖為第1圖之2-2線截面圖,第3圖為第2圖之 5 3 3線戴面圖,第4圖為第3圖之4-4線截面圖,第5圖為第2 圖之要部放大圖,第6圖為第5圖之6_6線截面圖,第7圖為 第5圖之7_7線截面圖,第8圖為第5圖之8-8線截面圖,第9 囷為在引擎低負載狀悲之沿者第1圖之9-9線之一部切口平 面圖,第10圖為在引擎高負載狀態時對應第9圖之圖,第u 10圖為顯示引擎負載及燃料消耗減低量的關係之圖表。 首先,在第1圖〜第3圖中,該引擎係使用於例如作業 機等之空冷之單氣缸引擎,引擎本體21係由曲柄箱22、由 該曲柄箱22的一側稍向上傾斜突出之氣缸體23、及接合於 該氣缸體23的頭部之氣缸頭24所構成,在氣缸體23及氣缸 15頭24的外側面設置著多數空冷用散熱片23a···、24a…。另 外,曲柄箱22係以該曲柄箱22的下面之安裝面22a安裝於各 種作業機之引擎蓋。 曲柄箱22係由與氣缸體23 —體鑄造成形之箱本體25、 及結合於其箱本體25之側蓋26所形成。曲柄軸27的一端部 2〇 27a係由側蓋26突出,且曲柄軸27的一端部27a及侧蓋26之 間安裝有滾珠軸承28及油封30。另外,曲柄軸27的另外_ 端部27b及箱本體25之間安裝有滾珠轴承29及油封31。 在箱本體25的外方,慣性輪32固定於曲柄軸27的另外 一端部27b ’且在該慣性輪32固定有用以將冷卻風供給至引 1235194 擎本體21的各部之冷卻風扇33,而在冷卻風扇33的外側則 配設有反衝啟動裝置34。 在氣缸體23形成有可供活塞38自由滑動地嵌合之氣缸 内徑39 ’且面向活塞38的頂部之燃燒室40形成於氣缸體23 5 及氣缸頭24間。 在氣缸頭24形成可以通至燃燒室40之吸氣孔41及排氣 孔42 ’並且配設可以開關作動之開關吸氣孔41及燃燒室4〇 間之吸氣閥43,及開關排氣孔42與燃燒室40間之排氣閥 44。另外,在燃燒室40面向電極之火星塞45係螺接於氣缸 10 頭24上。 在氣缸頭24的上部連接有汽化器35,設有該汽化器35 之吸氣路下游端連通於吸氣孔41。另外,連接於吸氣路上 游端之吸氣管47則連接汽化器35,且該吸氣管47連接未圖 示之空氣濾清器。在氣缸頭24的上部連接有通至排氣孔42 15之排氣管48,且該排氣管48連接排氣消音器49。又,在曲 丙相22的上方係以利用或曲柄箱22支撑之方式配置有燃料 箱50。 在曲柄箱22之靠近側蓋26的部分處,於曲柄軸27上固 攻有第1驅動齒輪51,及具有第1驅動齒輪51的1/2之外徑且 2〇 與第1驅動齒輪51形成一體之第2驅動齒輪52。嚙合於第 動齒輪51之第1被動齒輪53係固定於具有與曲柄軸27平行 之轴線且可自由旋轉地被支撐於曲柄箱22之凸輪軸54。而 且’在凸輪轴54藉相互嚙合之第1驅動齒輪51及第1被動齒 輪53 ’以1/2之減速比傳達來自曲柄軸27之旋轉動力。 ,凸輪轴54上設置有分別對應於吸氣_及排氣_ 之及乳凸輪55及排氣凸輪56,且在吸氣凸輪%上滑動接觸 在氣虹體23可作動地受支撑之從動滑接部57。另一方面, 在氣紅體23及氣缸頭24形成有使從動滑接部π的上部突出 1下部之作動室58,且配置於該作動室_之推桿%的下 端抵接於前述從動滑接部57。另一方面,在氣紅頭Μ上支 撐有可以搖動之搖臂60,該搖臂6〇一端抵接於受彈菁偏壓 向開關方向之吸氣閥43的上端,而該搖臂6〇的另外一端則 抵接前述推桿59的上端。而且,因應吸氣凸輪55的旋轉、, 推桿59可於軸向作動,且該吸氣闊43可藉因此搖動的搖臂 6〇而開關作動。 在排氣凸輪56及排氣閥44間,也安裝有與上述吸氣凸 輪55及吸氣閥43間同樣之機構,且排氣閥44可因應排氣凸 輪56的旋轉而開關作動。 請一併參照第4圖,活塞38、曲柄軸27、及支撐於可以 在金直於通過氣缸軸線C之曲柄軸27的軸線之平面内變位 之引擎本體21之曲柄箱22之偏心軸61,係透過連桿機構62 連結。 該連桿機構62,係由主連桿64、副連桿68、及控制桿 69所形成;該主連桿64係一端透過活塞63連結於活塞%。 該副連桿68係透過曲柄銷65連結於曲柄軸27,並且可旋動 地連結前述主連桿64的另外一端。該控制桿69係位在由前 述主連桿64的連結位置之錯開位置,且一端可旋動地連結 於田彳連杯68,而控制桿69的另外一端係可在垂直於前述曲 1235194 柄軸27的軸線之平面岐變切位置,以可旋動地支撐在 前述偏心軸61。 5 10 請-併參照第5圖,副連桿68係在中間部具有滑動接觸 於曲柄銷65的半周之半圓狀苐丨軸承部70,且在該副連桿68 的兩端部-體設置有分別相互隔著主連桿64的另外一端部 及控制桿69的—卿之1二股部71、72。糾,在曲柄 銷65之剩餘的半周滑動接觸具有曲柄蓋73之半圓狀之第2 軸承。P74,5亥曲柄蓋73係連結於副連桿68。 主連桿64的另外一端部係透過圓筒狀之主連桿銷75可 旋動地連結於副連桿68的—端部,且壓人主連桿64的另外 -端部之主連桿鎖的兩端部係可旋動地喪合於副連桿_ 一端側之二股部71。 另外’控制連桿69的-端係透過圓筒狀的副連桿銷% 可旋動地連結於副連桿沾的另外一端部,可以相對旋動地 15貫通插入副連桿68的另外一端側之二股部72之控制桿69的 -端部之副連桿銷76的兩端部係留有間隙地嵌人前述另外 一端側之二股部72。而且,在前述另外一端側之二股㈣ 安裝有-對抵接於副連桿銷76的兩端以防止該副連桿銷% 的—股部72脫離之夹具77、77。 2〇 騎,在各二股部71、72上連結有藉於曲柄軸27的兩 側配置各-對之螺栓78、78···之曲柄蓋乃,且主連桿銷乃 及副連桿銷76係配置於該等螺栓78、78…之軸線延長上。 圓茼狀之偏心軸61係一體設置於具有與曲柄軸27平行 之軸線且可旋動地被支撐於引擎本體21之曲柄箱22之旋轉 1235194 軸81的偏心位置處。旋轉軸81的一端部係透過滾珠轴承83 玎旋轉地被支撐於曲柄箱22之側蓋26上,另外,旋轉軸81 之另外/端部係透過滾珠軸承84可旋轉地被支撐於曲柄箱 22之箱本體25上。 5 在旋轉軸81上,透過單向離合器87安裝有第3被動齒輪 86,而該第3被動齒輪86支撐形成與第1驅動齒輪52同徑並 嚙合於第1驅動齒輪51之可相對旋轉之第2被動齒輪85,並 且具有第2驅動齒輪52的2倍的外徑且嚙合於第2驅動齒輪 52。此外,單向離合器87,雖可由第3被動齒輪86側朝旋轉 10軸81傳達旋轉動力,但不能由旋轉軸81側朝第3被動齒輪86 傳達旋轉動力。 藉轉換裝置88可以轉換由曲柄軸27透過第2驅動齒輪 52、第3被動齒輪86及單向離合器87,將動力傳達至旋轉軸 81之狀態,也就是由曲柄軸以1/2的減速比傳達旋轉動力至 15旋轉軸81之狀態,與由曲柄軸27透過第1驅動齒輪51及第2 被動齒輪85,將動力傳達至旋轉軸81之狀態,也就是由曲 柄軸以等減速傳達旋轉動力至旋轉軸81之狀態。該轉換裝 置88係可因應引擎負載轉換由曲柄軸27以1/2之減速比將 旋轉動力傳達至旋轉軸81,使引擎負載較高時在膨脹行程 2〇之活塞38的衝程成為比在壓縮行程之衝程大之高膨脹比, 之狀態,與由曲柄軸27以等速將旋轉動力傳達至旋轉軸 81 ’使引擎負載較低時壓縮比成為一定之狀態。 合併參照第6圖,轉換裝置88包含有棘輪滑動器89、變 速器90、傳動軸91、旋動軸92、換檔叉93、及隔膜式促動 12 1235194 器94。該棘輪滑動器89可擇一地卡合於第2及第3被動齒輪 85、86的其中一者’且可於前述旋轉軸81上軸向地滑動但 不能相對軸線旋轉地受到支撐。該變速器90可軸向滑動低 不能相對軸線旋轉地被支撐於前述旋轉軸81上,而該傳動 5 軸91可轴向滑動地嵌合於旋轉軸81,使該變速器90的軸向 移動傳達至前述棘輪滑動器89。該旋動軸92可以與旋轉軸 81垂直之軸線為中心旋動地被支撐於曲柄箱22的箱體25 上,而該換檔叉93固定於該旋動軸92,且抱持前述變速器 90。另,該促動器94連結於前述旋動軸92。 10 在第7圖及第8圖中,棘輪滑動器89係在第2及第3被動 齒輪85、86間,以栓槽結合於旋轉軸81者,且在對向於該 棘輪滑動器89之第2被動齒輪85之面,一體突設有第1卡合 突部95,而在對向於該棘輪滑動器89之第3被動齒輪86之面 則一體突設有第2卡合突部96。 15 另一方面,在第2被動齒輪85上一體設置有第1扣止部 98,該第1扣止部98可因曲柄軸27傳來的旋轉動力而使第2 被動齒輪85於箭頭符號97所示之旋轉方向旋轉,並因此卡 合於滑動於第2被動齒輪85側之棘輪滑動器89的第1卡合突 部95。另外,在第3被動齒輪86上一體設置有第2扣止部99, 20 該第2扣止部99可因曲柄轴27傳來的旋轉動力而使第3被動 齒輪86於箭頭符號97所示之旋轉方向旋轉,並因此卡合於 滑動於第3被動齒輪86側之棘輪滑動器89的第2卡合突部 也就是,當棘輪滑動器89於第2被動齒輪85側滑動時, 13 96 ° 1235194 透過第1驅動齒輪51、第2被動齒輪85及棘輪滑動器89,來 自曲柄軸27之旋轉動力以等速傳達至旋轉軸81,此時,第3 被動齒輪86因單向離合器87之作用而空轉。另外,當棘輪 滑動器89於第3被動齒輪86側滑動時,透過第2驅動齒輪 5 52、第3被動齒輪86及棘輪滑動器89,來自曲柄軸27之旋轉 動力以1/2減速比減速傳達至旋轉軸81,此時,第2被動齒 輪85空轉。 變速器90係在第2被動齒輪85與前述棘輪滑動器㈧之 間之位置處以栓槽結合於旋轉軸81者,且在該變速器卯的 10 外周設有環狀溝100。 在旋轉軸8}上,設置有由其一端同轴延伸到對應於前 述變速器90之位置之滑動孔101,且傳動轴91係可滑動地嵌 合於邊滑動孔101。另外,傳動軸91及變速器9〇係以具有沿 著旋轉軸81的一直徑線之軸線之連結銷1〇2來連結,且傳動 15轴91隨著變速器90的軸向之滑動,在滑動孔1〇1内轴向地滑 動。此外,在旋轉軸81上,用以容許因應變速器卯及傳動 軸91之軸向⑺動之則述連結銷1 〇2的移動之長孔1 ο]係設置 成可供連結銷102插通。進一步,傳動軸91及棘輪滑動器89 係以具有沿著旋轉軸81的一直徑線之軸線之連結銷1〇4來 2〇連結,且棘輪滑動器89可因應傳動軸91的軸向移動軸向地 滑動。而且,在旋轉軸81上,用以容許因應傳動軸91及棘 輪滑動1§89的軸向滑動之前述連結銷1〇4的移動之長孔1〇5 係設置成可供連結銷104插通。 在曲柄箱22的箱本體25上,有底圓筒狀之軸支撐部1〇8 1235194 與圓筒狀之軸支撐部109—體地設置成在與旋轉軸81的軸 線垂直之同一軸線上相互隔著間隔對向,且一端配置於軸 支撐部108側之旋動軸92係可旋動地被支撐在兩軸支撐部 8 109上,而旋動軸92的另外一端部係由軸支撐部突 5 出於外方。 換檔叉93係在前述兩軸支撐部108、109間,以銷110固 定於旋動軸92,並卡合於變速器90的環狀溝。從而,換檔 又93可隨著旋動軸92旋動,且變速器9〇可於旋轉軸81的軸 向滑動,藉此可以轉換朝棘輪滑動器89的第2及第3被動齒 10 輪85、86之擇一的卡合。 合併參照第9圖,促動器94係包含殼體112、隔膜115、 彈簧116、及作動桿117。該殼體112係安裝於連結於曲柄箱 22之箱本體25的上部之支撐板ill,而該隔膜115將殼體112 隔開為負壓室113及大氣壓室114且被支撐於殼體112上。該 15 彈簧U6係在增大負壓室113的容積之方向發揮彈力,並縮 設於殼體112及隔膜115間。該作動桿117係連結於隔膜115 的中央部。 殼體112係由安裝於支撐板111之碗狀第1箱半體118、 及結合於該箱半體118之碗狀第2箱半體所形成,且隔膜115 20 的周緣部被挾持於兩箱半體118、119的開口部端部間。另 外,負壓室113係形成於隔膜115及第2箱半體119間,且彈 簧116係收容在該負壓室中。 大氣壓室114係形成於膈膜115及第1箱半體118間者, 而貫通設置於第1箱半體118的中央部之透孔120且突入大 15 1235194 氣壓室114之作動桿117的一端部連結於隔膜115的中央 部。又,大氣壓室114透過透孔120的内周及作動桿117的外 周間之間隙,連通於外部。 在殼體112之第2箱半體119連接通至負壓室I〗]之導管 5丨21,而該導管121連接於汽化器35之吸氣路46的下游端。 也就是,在促動器94的負壓室113導入吸氣路46的吸氣負 壓。 設有促動器94之作動桿117的另外一端,係連結於支擇 在可於與旋轉軸92平行之軸線周圍旋動之支撐板ln之驅 °動臂122。另外,在由曲柄箱22突出之旋動軸92的另外一端 固定有被動臂123,且驅動臂122及被動臂123透過連結桿 124連結。另外,在被動臂114及支撐板lu間設置有偏壓被 動臂123朝第9圖之順時針方向旋動之彈簧125。 然而,在引擎為低負載運轉狀態之負壓室113的負壓較 阿狀態,如第9圖所示,隔膜115抵抗復位彈簧116及彈簧125 的彈力,奇曲成使負壓室Π3的容積減少,且作動桿1丨7收 縮作動。在該狀態下,旋動軸92及換檔叉93的旋動位置係 旋動至使棘輪滑動器89的第2卡合突部96抵接、卡合於第3 被動齒輪86之第2扣止部之位置。 2〇 ,另方面’右引擎變成高負載運轉狀態且負壓室113的 請變低,則如第_所示,隔_5藉復位彈簧116及彈 簧125的彈力彎曲,以增大負壓室U3的容積,且作動桿ιι7 伸張作動。藉此,旋動軸92及換檔又%可旋動至使棘輪滑 動孔89的第2卡合突部%抵接、卡合於第3被動齒輪蘭第2 16 1235194 扣止部99之位置。 如此,藉促動器94旋動換檔叉% ,且在引擎之低負載 運轉時,曲柄軸27的旋轉動力以等速傳達至旋轉轴81,另 外’在引擎之高負載運轉時,曲柄軸27的旋轉動力減速至 5 1 /2傳達至旋轉袖81。 其次,針對該第1實施型態的作用加以說明,在引擎之 高負載運轉時,偏心軸61以曲柄軸27的1/2之旋轉速於旋轉 軸81的軸線周圍旋轉,且在膨脹行程及麼縮行程使連桿機 構62之控制桿69的另外一端位置於前述旋轉軸_軸線周 1〇圍⑽度變位’因此’以丨擎負载較高時可以得到在膨脹 行程之活塞38的衝程成為比在壓縮行程之衝程更大之高膨 脹比。 低負載運轉時,由於偏心轴61以 與曲柄軸27於旋轉軸81的軸線周圍等速旋轉,所以當引擎 負載較低時,可以使活塞38的衝程為—定,並使壓縮比為 ^ 〇 /7 15 20 定 =,不管引擎負裁為何,若進行將膨脹行程之活 之雜比壓縮行程之衝程大之高膨脹比的運轉,則如第 所示’不管引擎負栽為何均可以較大幅地減低: 1丨而㈣本糾,軸擎_⑽若使壓縮1 為一疋,則如第丨丨圖之實線 VI Φ ^ 、不,在引擎負載較低之狀丨 下叮以更加減低燃料消耗,因 減低燃料消耗,並且在料丨擎^載之狀怨下; 料消耗。 擎低負栽時可以更進-_ 17 1235194 第12圖〜第23圖為本發明之第2實施例,第12圖為引擎 的正面圖’第13圖為第12圖之13_13線截面圖,第14圖為第 13圖之14-14線截面圖,第15圖為第13圖之15-15線截面圖, 第16圖為第13圖之要部放大圖,第17圖為第16圖之17-17線 5截面圖,第18圖為在引擎高負載狀態之第16圖之18-18線放 大截面圖’第19圖為在引擎高負載狀態之第16圖之19_19線 放大截面圖’第20圖為在引擎低負載狀態時對應第18圖之 截面圖,第21圖為在引擎低負載狀態時對應第19圖之截面 圖,第22圖為在弓丨擎低負載狀態之沿著第12圖之22_22線之 10 一部切口平面圖,第23圖為在引擎高負載狀態時對應第22 圖之圖。 又,參照第12圖〜第23圖針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例加以 說明,僅在對應於第1圖〜第11圖之第丨實施例之部分賦予 相同之參照符號來圖示,並省略詳細之說明。 15 在第12圖〜第16圖中,包含引擎本體21'之曲柄箱22,, 係由與氣缸體23 —體鑄造形成之箱本體25,、及結合於其箱 本體25'之開放端之側蓋26所形成。在靠近曲柄箱22,之側蓋 26之部分,在曲柄轴27固設著嚙合於固定在凸輪轴54之第i 被動齒輪53之第3驅動齒輪131,在凸輪軸54藉相互响人之 20 第3驅動齒輪131及第1被動齒輪53,以1/2減速比傳達來自 曲柄軸27之旋轉動力。 活塞38及曲柄軸27係透過連桿機構62連結,該連桿機 構62係由主連桿64、副連桿68及控制桿69所形成。該主連 桿64 —端透過活塞銷63連結於活塞38,而該副連桿68透過 18 1235194 曲柄鎖65連結㈣柄助,並且可旋動地連結於前述主連 桿64的另外—端。該控制桿69係位在由前述主連桿64的連 結位置錯開之位置處,且—端可㈣地連結於副連桿紐, 5 10 15 而控制桿_另外1料钱地歡财可以在垂直於 曲柄軸27的軸線之平面内變位之支撐位置。 偏心軸61’係—體地設置在具有與曲柄助平行之轴 線且透過滾珠麻Μ、Μ可旋轉地支撐在料本㈣之曲 柄箱22'上之旋轉轴81,之偏心位置處,且該偏心軸ο,可以相 對旋轉地貫通前述控制桿69的另外一端部。 在旋轉軸81,安裝有不能相對旋轉之第憎動齒輪 132 ’且該第4被動齒輪132具有第3驅動齒輪⑶的2倍之外 徑亚喃合於第3職錄131。㈣恤,在料的作動時係 以1/2的減速比減速經常傳達曲柄軸27的旋轉動力。 前述連桿機構62之控制桿69之另外一端部之支撐中心 係在垂直於前述旋轉軸81'的軸線之平面内,且藉轉換襞置 133可轉換由旋轉軸81,之軸線也就是旋轉中心錯開之狀 怨,與使其與前述旋轉軸81’的軸線也就是旋轉中心一致之 狀態者。該轉換裝置133係可因應引擎負載轉換當引擎負載 較高時將控制桿69的另外一端部之支料心由前述旋轉轴 81,的旋射心錯開,使將賴行程之活塞38的衝程成為比 在壓縮行程之衝程大之高膨脹比之狀態,與當引擎負載幹、 低時使控制桿69的另外一端部之支撐中讀前述旋轉轴^ 的旋轉中心一致,使壓縮比為一定之狀態。 合併參照第17圖,轉換裝置133包含偏心套管134、單 20 1235194 向離合器135、棘輪滑動器136、變速器137、旋動軸92'、換 檔叉138、及隔膜式促動器94。該偏心套管134係具有相對 偏心轴61偏心之外周並圍繞偏心轴61f ’而該單向離合器 135係安裝於該偏心套管134及偏心軸6厂間。該棘輪滑動器 5 136可擇' ^合於使箣述偏心套管134的旋轉相位相互不同 之2處所,且被支撐成可以在前述旋轉軸81上軸向滑動,但 不能相對軸線旋轉。該變速器137係不能相對旋轉地連結於 該棘輪滑動器136上且圍繞偏心套管134,而該旋動軸92,可 以與方疋轉軸8Γ垂直之軸線為中心旋動,且被支撐於曲柄箱 10 22'之箱本體25'上。該換檔叉138係固定於該旋動軸92,並且 連結於前述變速器137,且該促動器94連結於前述旋動軸 92'。又,在連桿機構62之控制桿69的另外一端及偏心套管 134間安裝有單向離合器139。 單向離合器139,在控制桿69的另外一端因應氣缸内徑 15 39内活塞38的滑動而於偏心套管134的周圍旋動時,可將朝 與旋轉轴81'的旋轉方向140相反侧之旋動力由控制桿沾傳 達至偏心套管134,但無法將朝與前述_方向14()相同側 之旋動力由控制桿69傳達至偏心套管134。另外,旋轉動力 也無法由前述旋轉軸8H專達至偏心套管134。 2〇 在偏心套管134一體設置有與偏心軸61,同軸地延伸至 棘輪滑動器136側之圓筒部134a,且在該圓筒部13如及偏心 軸6Γ間安裝有單向離合器135。 然而,在控制桿69,因應引擎的運轉衝程而壓縮控制 桿69之方向之負載及拉控制桿69方向之負載交互作用。當 20 1235194 偏心套管134位於旋轉軸81'之偏心位置時,由前述控制桿69 向一側之旋轉力及向另外一側之旋轉力亦交互作用在該偏 心套管134上。可是,藉由將單向離合器135安裝在偏心套 管134及偏心軸6Γ間,偏心套管134可利用來自控制桿69側 之力的作用,而可僅於與旋轉轴81'的旋轉方向140相反側旋 動0 在前述偏心套管134之圓筒部134a之棘輪滑動器136側 之端部,一體設置有在其圓周方向1處突出於半徑方向外方 之第3卡合突部141。 10 另一方面’棘輪滑動器136係在偏心套管134的前述圓 筒部134a及第4被動齒輪132間,以栓槽結合於旋轉轴81, 者,且在對向於該棘輪滑動器136的前述圓筒部134a之面, 一體地突設有可擇一抵接、卡合於第3卡合突部141之第3及 第4扣止部142、143。 15 在第18圖中,第3扣止部142係設置於棘輪滑動器136 的外周側,以因應藉於第4被動齒輪132側滑動之棘輪滑動 器136傳達來自曲柄軸27的旋轉動力而於旋轉方向14〇旋 轉,卡合於第3卡合突部141。 如此’在第3扣止部142卡合於第3卡合突部141之狀態 20 下,旋轉軸8Γ的旋轉中心C1、偏心軸6P的中心c2及偏心 套管134的中心也就是控制桿69的另外一端的支樓中心 C3,係位於第19圖所示之相對位置,當以旋轉軸81'的旋轉 中心C1及偏心軸6Γ的中心C2間的距離為b時,旋轉軸81' 的旋轉中心C1及控制桿69的另外一端的支撐中心間之 21 1235194 距離A係設定成Α = Βχ 2。 在第20圖中,第4扣止部143係設置於棘輪滑動器ι36 的内周側,以因應藉於第4被動齒輪134側滑動之棘輪滑動 器136傳達來自曲柄軸27的旋轉動力而於旋轉方向14〇旋 5 轉,卡合於第3卡合突部141,。 10 如此,在第4扣止部143卡合於第3卡合突部ΐ4ι之狀 態,旋轉軸81'的旋轉中心C1、偏心軸61,的中心以及偏心 套管134的中心也就是控制桿的的另外一端的支撐中心 C3,係位於第21圖所示之相對位置,且旋轉轴81,的旋轉中 心C1與控制桿69的另外一端的支撐中心C3係位於同一位 置。也就是,第3及第4扣止部142、143係在使旋轉相位相 差180度之位置處設置於棘輪滑動器ι36。 在曲柄箱22'之箱本體25'上,有底圓筒狀之轴支撐部 144與圓筒狀之軸支撐部145—體地設置成在與旋轉轴㈣ 15軸線垂直之同一軸線上相互隔著間隔對向,且一端配置於 軸支撐部144敎旋祕π係可㈣喊撐在❺軸支撐部 144、145上,而旋動軸92,的另外一端部係由軸支撐部145 突出於外方。 換檔又138係在前述兩軸支撐部144、145間,以銷146 固定於旋動軸92,,且卡合於設置在變速器…的外周之環狀 溝147之—對卡合銷148、148係、植設於換檔叉138。從而, 換檔叉138隨著旋練92,钱,且變速器137可於旋轉轴8ι, 的軸向滑動’藉此可以轉換朝棘輪滑動器136的第3及第4扣 止部142、143之第3卡合突部141之擇一的卡合。 22 1235194 合併泉日g楚Λ^ 〇 “、、弟22圖,設置促動器94之作動桿117係連結於 支撐在可%動於與旋轉軸92'平行之軸線周圍之支撐板Ul 之驅動臂122。s l 。另外,在由曲柄箱22'突出之旋動軸92'的另 卜端固疋有被動臂123,且驅動臂122及被動臂123透過連 結桿124連έ士。s [ β、 、、ϋ另外,在被動臂123及支撐板111間設置有偏 ^被動^ 123朝第22圖之順時針方向旋動之彈簧125。 10 ^…、’在弓丨擎為低負載運轉狀態之負壓室113的負壓較 同狀恶’如第22圖所示,隔膜115抵抗復位彈簧116及彈簧 125的彈力’_曲成使負壓室113的容積減少,作動桿117收 1但作動。在該狀態,旋動軸92,及換檔叉138,係位於使棘輪 /月動☆ 136接近於偏^套管134側之旋動位置,使第3卡合突 部141卡合於第4扣止部143。 另一方面,引擎變成高負載運轉狀態,負壓室113的負 壓若隻低,則如第23圖所示,隔膜115藉復位彈簧116及彈 15黃125的彈力,彎曲成使負壓室113的容積增大,且作動桿 117伸張作動。藉此,旋動軸92,及換檔叉138,係位於使棘 輪滑動器136接近於第4被動齒輪132側之旋動位置,且使第 3卡合突部141卡合於第3扣止部143。 如此,藉促動器94旋動換檔叉138,且在引擎之低負載 20運轉時,在使控制桿69的另外一端之支撐中心C3與旋轉軸 8Γ的軸線也就是旋轉中心C1 一致之狀態下,曲柄軸27的旋 轉動力減速至1/2並傳達至旋轉軸81'。另外,在引擎之高負 載運轉時,在使控制桿69的另外一端之支撐中aC3與旋轉 軸81'的軸線也就是旋轉中心C1錯開之狀態下,曲柄軸27的 23 1235194 旋轉動力減速至m並傳達至旋轉轴81。 其次,針對該第2實施型態的作用加以說明,在引擎之 高負載運轉時’在使控制桿69的另外一端之支撐中心C3與 旋轉轴81/的袖線也就是旋轉中心C1錯開之狀怨下’偏心轴 5 6Γ以曲柄軸27的1/2之旋轉數於旋轉軸81'的軸線周圍旋 轉,又,在膨脹行程及壓縮行程使連桿機構62之控制桿69 的另外一端位置於前述旋轉軸81f的軸線周圍180度變位,可 在引擎負載較高時使在膨脹行程之活塞38的衝程成為比在 壓縮行程之衝程更大之高膨脹比。 10 另一方面’在引擎之低負載運轉時,在使控制桿69的 另外一端之支撐中心C3—致於旋轉軸81,的軸線也就是旋 轉中心C1之狀態下,由於偏心軸61,係以曲柄軸27的1/2之旋 轉數於旋轉軸8 Γ的軸線周圍旋轉,所以當引擎負載較低 時,可以作成一定之高壓縮比。 15 如此,在引擎低負載時以一定之壓縮比運轉進行運 轉’且在引擎咼負載以高膨脹比進行運轉,可在引擎高負 載的狀態減低燃料消耗,且在引擎低負載可以進一步減低 燃料消耗。 在上述第2實施例,第3及第4扣止部142、143係在旋轉 Μ相位相差則度之位置,設置於棘輪滑動器136,不過在引 擎低負載運轉狀態’亦可使控制桿69的另外一端之支撐中 心C3與旋轉軸81,的軸線也就是旋轉中心ci_致且將第] 及第4扣止部142、143的旋轉相位之差設定於小於18〇度。 以上,雖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不過本發明並不限定 24 1235194 於上述實施例’只要不超出揭示於申請專利的範圍之本發 明,都可以做種種的設計變更。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為第1實施例之引擎的正面圖。 5 第2圖為第1圖之2-2線截面圖。 弟3圖為弟2圖之3-3線截面圖。 第4圖為第3圖之4-4線截面圖。 第5圖為第2圖之要部放大圖。 第6圖為第5圖之6-6線截面圖。 10 弟7圖為第5圖之7-7線截面圖。 第8圖為第5圖之8-8線截面圖。 第9圖為在引擎低負載狀態之沿著第1圖之9-9線之一 部切口平面圖。 第10圖為在引擎高負載狀態時對應第9圖之圖。 15 第11圖為顯示引擎負載及燃料消耗減低量的關係之圖 表。 第12圖為第2實施例之引擎的正面圖。 第13圖為第12圖之13-13線截面圖。 第14圖為第13圖之14-14線截面圖。 2〇 第15圖為第13圖之15-15線截面圖。 第16圖為第13圖之要部放大圖。 第17圖為第16圖之17-17線截面圖。 第18圖為在引擎高負載狀態之第16圖之18_18線放大 截面圖。 25 1235194 第19圖為在引擎高負載狀態之第16圖之19-19線放大 截面圖。 第20圖為在低負載狀態時對應第18圖之截面圖。 第21圖為在低負載狀態時對應第19圖之截面圖。 5 第22圖為在低負載狀態之沿著第12圖之22-22線之一 部切口平面圖。 第23圖為在引擎高負載狀態時對應第22圖之圖。 【圖式之主要元件代表符號表】 21…引擎本體 35…汽化器 2Γ…引擎本體 39···氣缸内徑 22…曲柄箱 41…吸氣孔 22'…曲柄箱 42…排氣孔 23…氣缸體 43…吸氣閥 24…氣缸頭 44…排氣閥 23a、24a…空冷用散熱片 45…火星塞 25…箱本體 47…吸氣管 25〜··箱本體 48…排氣管 26…側蓋 49···排氣消音器 27…曲柄轴 50…燃料箱 28、29···滾珠軸承 51…第1驅動齒輪 30、31…油封 53…第1被動齒輪 32…慣性輪 54…凸輪軸 33…冷卻風扇 55…凸輪 34…反衝啟動裝置 56···排氣凸輪 26 1235194 57…從動滑接部 58…作動室 59…推桿 60…搖臂 61…偏心袖 61/…偏心轴 62…連桿機構 63…活塞 64…主連桿 65…曲柄銷 68…副連桿 69…控制桿 70…第1軸承部 71、72…二股部 73…曲柄蓋 76…副連桿銷 77、 77···夾具 78、 78…螺栓 81…旋轉軸 8Γ…旋轉軸 83、84…滾珠軸承 85…第2被動齒輪 86…第3被動齒輪 87…離合器 88…轉換裝置 89棘輪滑動器 90…變速器 91…傳動軸 92…旋動轴 92^··旋動轴 93…換檔叉 94…促動器 96…第2卡合突部 97…箭頭符號 98…第1扣止部 99…第2扣止部 100···環狀溝 101···滑動孔 102、 104…連結銷 103、 105···長孔 108、109···軸支撐部 110…銷 111···支撐板 112…殼體 113···負壓室 114…大氣壓室 115···隔膜 116…彈簧 27 1235194 117…作動桿 118、119···箱半體 120…透孔 121…導管 122···驅動臂 123···被動臂 124···連結桿 125…彈簧 131···第3驅動齒輪 132···第4被動齒輪 133···轉換裝置 134···偏心套管 135···離合器 136…棘輪滑動器 137、139···變速器 138···換檔叉 140…旋轉方向 141···第3卡合突部 142···第3扣止部 143···第4扣止部
28

Claims (1)

1235194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可變衝程引擎,包含有: 主連桿,係一端透過活塞銷連結於活塞; 副臂,係一端可旋動地連結於主連桿的另外一端, 5 並且透過曲柄銷連結於曲柄軸;及 控制桿,係在與前述主連桿的連結位置錯開之位 置,且一端連結於前述副臂, 且該控制桿的另外一端之支撐位置可以在垂直於 前述曲柄軸的軸線之平面内變位,其特徵在於: 10 更包含轉換裝置,該轉換裝置可以轉換當引擎負載 較高時在膨脹行程之前述活塞之衝程比在壓縮行程之 衝程大之高膨脹比之狀態,與當引擎負載較低時壓縮比 為一定之狀態。 29
TW092131084A 2002-11-20 2003-11-06 Variable stroke engine TWI23519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36292 2002-11-20
JP2003270282A JP2004183644A (ja) 2002-11-20 2003-07-02 ストローク可変エンジ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15301A TW200415301A (en) 2004-08-16
TWI235194B true TWI235194B (en) 2005-07-01

Family

ID=32314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31084A TWI235194B (en) 2002-11-20 2003-11-06 Variable stroke engine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6814034B2 (zh)
EP (1) EP1426585B1 (zh)
JP (1) JP2004183644A (zh)
KR (1) KR20040044355A (zh)
CN (1) CN100359145C (zh)
AU (1) AU2003262332B2 (zh)
CA (1) CA2449763C (zh)
DE (1) DE60320512T2 (zh)
ES (1) ES2304493T3 (zh)
TW (1) TWI2351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32690A (ja) * 2004-11-08 2006-05-25 Honda Motor Co Ltd ストローク特性可変エンジン
DE602005022339D1 (de) * 2004-11-08 2010-08-26 Honda Motor Co Ltd Motor mit schwingungsausgleichsystem
DE102005020270A1 (de) 2005-04-30 2006-11-09 Daimlerchrysler Ag Brennkraftmaschine mit variablem Verdichtungsverhältnis
JP2007303423A (ja) * 2006-05-12 2007-11-22 Toyota Motor Corp 火花点火式内燃機関
US8408171B2 (en) * 2006-09-12 2013-04-02 Honda Motor Co., Ltd. Variable stroke engine assembly
JP2009085187A (ja) * 2007-10-03 2009-04-23 Yamaha Motor Co Ltd 圧縮比可変エンジン
KR100921806B1 (ko) * 2007-11-29 2009-10-1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가변 압축비 장치
KR100969376B1 (ko) * 2008-03-31 2010-07-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가변 압축비 장치
JP2009275552A (ja) 2008-05-13 2009-11-26 Honda Motor Co Ltd リンク式ストローク可変エンジン
WO2010107139A1 (en) * 2009-03-18 2010-09-23 Bong Dae Le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mall gasoline engine with high expansion ratio
US8511265B2 (en) * 2009-06-01 2013-08-20 Steven Don Arnold Variable stroke and compression ratio engine
JP5629603B2 (ja) * 2011-02-23 2014-11-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複リンク式可変ストロークエンジン
DE102011104531A1 (de) * 2011-06-18 2012-12-20 Audi Ag Brennkraftmaschine
CN106662011B (zh) * 2014-08-26 2019-06-14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促动器和该促动器的组装方法
JP6384020B2 (ja) * 2015-01-26 2018-09-0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リンク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408095B2 (ja) * 2017-09-07 2018-10-1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圧縮比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86423A (en) * 1928-05-07 1930-12-30 Charles P Cady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US4517931A (en) * 1983-06-30 1985-05-21 Nelson Carl D Variable stroke engine
US5908014A (en) * 1995-02-28 1999-06-01 Tk Design Ag Reciprocating piston typ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JPH09228858A (ja) 1996-02-24 1997-09-02 Hondou Jutaku:Kk レシプロエンジン
JP3941371B2 (ja) * 2000-10-12 2007-07-0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可変圧縮比機構
JP3726678B2 (ja) * 2000-12-15 2005-12-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複リンク型レシプロ式内燃機関のクランク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183644A (ja) 2004-07-02
CN100359145C (zh) 2008-01-02
US6814034B2 (en) 2004-11-09
DE60320512D1 (de) 2008-06-05
US20040149243A1 (en) 2004-08-05
CA2449763C (en) 2007-01-02
EP1426585B1 (en) 2008-04-23
DE60320512T2 (de) 2009-06-10
CA2449763A1 (en) 2004-05-20
AU2003262332B2 (en) 2005-02-03
EP1426585A1 (en) 2004-06-09
CN1502799A (zh) 2004-06-09
ES2304493T3 (es) 2008-10-16
TW200415301A (en) 2004-08-16
KR20040044355A (ko) 2004-05-28
AU2003262332A1 (en) 2004-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35194B (en) Variable stroke engine
TW576891B (en) Variable stroke engine
JP4057976B2 (ja) 圧縮比可変エンジン
KR100466648B1 (ko) 압축비 가변 엔진
TW583382B (en) Engine
US6779495B2 (en)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engine
JP4531026B2 (ja) 内燃機関の動弁装置
JP4025562B2 (ja) 圧縮比可変エンジン
JP4116860B2 (ja) 圧縮比可変エンジン
JP2004108272A (ja) 圧縮機
JP2008082189A (ja) 内燃機関の動弁装置
JP2005220896A (ja) 4サイクル内燃機関の動弁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