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31456B - Label with diffractive barcode and reading device for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Label with diffractive barcode and reading device for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31456B
TWI231456B TW091119645A TW91119645A TWI231456B TW I231456 B TWI231456 B TW I231456B TW 091119645 A TW091119645 A TW 091119645A TW 91119645 A TW91119645 A TW 91119645A TW I231456 B TWI231456 B TW I2314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light
diffraction
label
stri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1119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ndreas Schilling
Wayne Robert Tompkin
Rene Staub
Peter Gehr
Original Assignee
Ovd Kinegram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vd Kinegram Ag filed Critical Ovd Kinegram A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31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3145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8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using markings of different kinds or more than one marking of the same kind in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e.g. one marking being sensed by optical and the other by magnetic means
    • G06K19/1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using markings of different kinds or more than one marking of the same kind in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e.g. one marking being sensed by optical and the other by magnetic means at least one kind of marking being used for authentication, e.g. of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 G06K19/1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using markings of different kinds or more than one marking of the same kind in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e.g. one marking being sensed by optical and the other by magnetic means at least one kind of marking being used for authentication, e.g. of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the marking being a hologram or diffraction gra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46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Holo Graphy (AREA)
  • Discharge Of Articles From Conveyors (AREA)

Description

12!聊 A7 ! do. i - B7 r 一.V … / 々 ·. 五、發明說明(I ) 詳細說明 本發明關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引文的一種具有一 繞射式條紋碼(Stnchcode)的標籤以及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 的一種用於將這種標籤上的資訊檢出的讀出裝置。 這類標籤(Etikett,英:label)用於識別商品、證明文件 (Ausweis)或有價證券(Wertpapier),且帶有關於該商品、證 件、或有價證券的數字資訊。 有各種不同之條紋碼類型爲人所知,例如依MIL-STD-1189或依「歐洲物品編號碼」者,其中在不同寬度的條紋 元件與中間空間的排列中含有資訊。利用一種簡單的印刷 方法,將該條紋元件用一種與中間空間成對比的顏色施到 一載體(一般爲紙)上。能讀取這種條紋碼的讀取裝置係可 在市場購得者。 依美專利US 5,900,954可將條紋碼防僞的安全性提高 ,其方法係將條紋碼印到一種具有全像圖(Hologramm)的載 體上。該條紋碼延伸過該全像圖的整個範圍或至少一部分· 範圍。 歐洲專利EP 0 366 858 A1中提到繞射式條紋碼的各種 不同實施例,該條紋碼不具印刷的條紋元件而係具有帶有 折射格的平面元件,與該用印刷技術產生的條紋碼相較, 這種繞射式條紋碼有較大之防僞安全性。然而要得到這種 較大的防僞安全的優點,則同時會造其他缺點··就該繞射 式條紋碼對於讀取裝置的讀取光束的朝向而言,其容許誤 差(Toleranz)比起用印刷技術產生者爲小,且在讀取裝置與 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1 H ϋ n n n n 一:°J· n n { n J 線
五、發明說明(> ) 標籤之間的距離受限制到幾公分。此外,具有個別資訊的 用印刷技術產生的條紋碼成本極低廉,而繞射式條紋碼要 設有識別資訊,則想合理化只能用可觀的成本大量製造。 具有鐫印到塑膠中之微視之細微折射構造的馬賽克式 排列的面,舉例而言,發表於歐洲專利ΕΡ-0 105 099 B1與 EP 0 375 833 B1。具有折射光學效果構造的安全標籤與可 使用於此目的之材料列於美專利US 4,856,857。 在德專利公開案DE-OS 1 957 475及瑞士專利CH 653 782以「影像模型」「Kinofom」的名稱發表了另一族的折 光效果的微視細微浮雕構造。只有當用大致同調(Kohirent, 英^coherent)的光將該影像模型(Kinoform)照射,該光才會被 該模型不對稱地以單一種空間角度(此空間角度由該影像模 型的浮雕構造預定)偏轉。 本發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種具一繞射式條紋碼的標籤, 該標籤很廉價且可用光學方式用機器讀出,該條紋碼可從 好幾十公分的距離用一般的讀取裝置讀出。 依本發明,上述目的係利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特 徵點達成。本發明有利的進一步特色見於附屬項中。 本發明的實施例示於圖式中,並在以下詳細說明。 [圖式] 圖式中: 第1圖係具有一繞射式條紋碼的標籤, 第2圖係經該標籤的一模截面, 第3圖係第2圖之一放大視圖, 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1 " 一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一 線
五、發明說明) 第4圖係一坐標圖, 第5圖係繞射式條紋碼, 第6圖係二個平行條紋, 第7圖a與b爲封框的條紋碼, 第8圖係第一讀取裝置, 第9圖係第二讀取裝置。 [元件符號說明]: (1) 標籤 (2) 區域 (3) 繞射式條紋碼 (4) 場 (5) 中間面 (6) 物品 (7) 符號 (8) 數字或字母 (9) (條紋碼場形式的)區域 (10)〜(14) (作爲蓋層的)層 (11) (作爲鎖印層的)層 (12) (作爲反射層的)層 (13) (作爲護層的)層 (14) (作爲粘著劑層的)層 (15) 層複合物 (16) 浮雕構造 (17) 入射光 6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五、發明說明(十 ) (18) 標誌 (19) 溝槽 (20) 繞射式浮雕構造 (21) 條紋 (22) 場面 (23) 中間場 (24) 繞射式條紋碼 (25) 場部分 (26) 被圍框的條紋碼 (27)(28) 部分面 (29) 區域 (34) 讀取光束 (35) 讀取區域 (36) 回射光 (37) 光檢出器 (38) 處理裝置 (39) 極化濾光器 (40) 窗 (42) 讀取裝置 (43) 光檢出器 (45) 第一光檢出器(37)的輸出端 (46) 第一光檢出器(43)的輸出端 (47) 分析器 、 (48) 邏輯單元 + 7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gM鉍換頁 A7 _B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χ 297公釐) Ι2_·- Α7 I r\ __Β7____ 五、發明說明(t") [實施方式] 在第1圖中,(1)表示一標籤,(2)表示具有一繞射式條 紋碼(3)的區域(Areal),⑷表示場,(5)表示條紋碼⑶的中間 面。場⑷與中間面⑸係長方形的條區(Balken),其長邊互 相接觸,橫向設在該區域中。各二個元件後相隨的場(4)之 間用一中間面(5)互相隔開/其中利用不同寬度的場(4)與中 間面(5)的順序,可將一資訊編碼,至少該場(4)有一種埋入 該標籤(1)中的折射構造。舉例而言,該中間面(5)做成反光 式或吸光式的條區形式。在另一實施例中,該中間面(5)也 有折射構造,其方位角(Azimut)與第4圖中的折射構造的方 位角至少差了 ±20°〜180°所有的場(4)或所有的中間面 (5)宜覆以相同光學效果的構造。舉例而言,該標籤(1)固定 在一物品⑹上,且在條紋碼(3)中含有關於該物品(6)的資訊 。該物品可爲一文件、一張紙、一張貼紙(Aufkleber)、或 一種三度空間的物體等。對應於應用目的,該標籤的其餘 面積上設有符號(Embleme,英文:emblem)⑺、數字或字母 (8),它們用於作該標籤(1)之來源的視覺辨視。這些資訊可 用印刷技術施覆,但也可做成如上述EP 0 105 099 B1與EP 0 375 833 131的習知繞射式平面圖案的形式,其折射構造 同樣地埋入在標籤(1)中。在該標籤(1)的另一實施例中,也 設有空間以容納一附加的條紋碼場形式的區域(9),在該條 紋碼場中設有一個用印刷技術產生的另一條紋碼或另一繞 射式條紋碼。該條紋碼場形式的區域(9)宜平行於該區域(2) 朝向,俾使相同的讀取裝置能以機械方式從該條紋碼場形 8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〇 X 297公釐) . · ^ --------^---一---.---^ i^w—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A7 B7 五、發明說明(b 式的區域(9)讀出該另外的條紋碼,並從該區域(2)讀出該繞 射式條紋碼(3)。 第2圖顯示該標籤⑴的橫截面圖。此標籤⑴係一個由 數個層(10)〜(14)構成的層複合物(15),它的一面是用一作 爲蓋層的層(10)作界定,另一面用一作爲粘著劑層的層(14) 作界定。作爲蓋層的層(1〇)下方用以下的順序跟著爲:一 作爲鐫印層的層(11)、一作爲反射層的層(12)、一作爲護層 的層(Π)、及作爲粘著劑層的層(14)。對於入射到標籤(1)上 的光的至少一種波長,至少該作爲蓋層的層(10)與作爲鐫 印層的層(11)係是透明者。微視細微的浮雕構造(16)形成到 該作爲鐫印層的層(11)中,舉例而言,它將入射的可見光[ 入射(17)]折射。該厚度比100nm更薄的作爲反射層的層 (12)呈形狀分散的方式蓋住該微視細微浮雕構造(16)。作爲 護層的層(13)充塡了浮雕構造(16)的凹陷部並蓋住該構造化 的作爲反射層的層(12)。粘著劑層(14)可使該物品(6)與層複 合物(15)之間確實接合。 層複合物(15)的各種不同實施例與製造所適用的材料 列於上述US 4,856,857的表1〜6中。用印刷技術施露 的標誌(indicia)(18)在層複合物(15)的至少一層(10)〜(14)上 用一種及吸光的顏料(油墨)施覆。在一實施例中,該標籤 (1)利用條紋碼場中另一條紋碼形式的區域(9)[它係利用印 刷技術在作爲蓋層的層(10)上產生,呈郵戳(18)形式](第1 圖)個別化,或在製造的系列順序編號。 ' 第3圖中的顯示一平坦的折射格的一長方形廓形的例 ·--------訂—‘—^—線-4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五、發明說明) 子,它係垂直於長方廓形的溝槽(Fuche)(19)的剖面圖。因 此格柵的向量k係位在圖面中。長方形廓形具有幾何上的 廓形深度D。由於入射光(17)穿經作蓋層的層(10)與作爲鐫 印層的層(11)過去照到該折射格[它由反射層(12)形成],故 溝槽(19)用作爲鐫印層的層(11)的材料充塡。如不採用幾何 廓形深度D,則光學廓形深度d=D · η也可有效,其中η爲 作爲錙印層的層(11)的材料的折射指數。爲了簡單明瞭起 見,只顯示該長方廓形,而不顯示以下要說明的繞射式浮 雕構造(16)(折射構造)。 如果該折射構造具有多於2300條線/每mm,則在可見 光譜頻域中之垂直且未受極化之入射光(17)只折射設到第 零階。對於歪斜地入射到該折射構造上的入射光(17),其 線密度就會對應地提高,例如提高到2800條線/每mm〜 3000條線/每mm的値。在一平坦的鏡的場合,該入射光 (17)與折射構造的平面上的法線之間的角度係與該折射光 與法線之間的角度相同。這種折射構造稱爲第零階(0th order)的隨後之折射構造。當用白色之白天光照射時,與平 坦的鏡不同者,該在第零階的折射構造上折射的光,在光 譜的可見光部分中有漏洞,因此第零階的折射構造有將白 光呈彩色光反射作用。 第4圖顯示一個座標圖,表示對於TE及TM極化之光 的平坦折射構造的折射效率與光學廓形深度d=D的關係, 其中折射値m=l。TE極化之光係在實際上與廓形深度D無 關地以高效率E折射。反之,對於TM極化的光,其折射 1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〇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線 Α7 Β7 L. 五 丨吏似7· β
一 / I T J
一丄一一.一一.........-..' A 、發明說明(Γ 效率深度廓形深度D影響,其中該ΤΜ極化的光的折射效 率Ε隨著廓形深度D增加而迅速下降到第一極小値。如果 該未極化的入射光(17)的方向以及該折射構造的格向量k( 第3圖)位在一平面中,則該p-極化(平行極化)的光的電場 向量平行於此平面振動,而s4亟化(垂直極化)的光的電場 向量則垂直於此平面振動。用於條紋碼0)的折射構造在第 一極小値附近宜具有廓形深度T。,因爲在此位置該折射的 極化作用最強。因此該折射光被線性極化,換言之,該繞 射式浮雕構造呈極化器的作用,或者,對於極化的入射光 (17)(第3圖)呈分析器(分析儀、檢偏器(Analysator)的作用 。該幾何廓形深度D的一個可用的範圍包含50nm〜350nm 之間的値T。,依上述美專利的表6,適用於作爲鐫印層的 層(11)的材料的折射値η在約1.4〜1.6的範圍。 如果該折射構造的平行轉了 90° ,其中,此時該構槽 (19)平行於第3圖之圖面,而格向量k垂直於該圖面朝向 ,則該相對於入射光(17)的平面(第3圖)呈s-極化的光被吸 收,而該P-極化的光則依效率曲線TE折射,利用此折射 構造的極化能力可確認該格向量的方向(第3圖)。 第5圖中所示的標籤係從該層複合物(15)(第2圖)切出 。這種微視細微光學活性的構造[它埋入在層複合物(15)的 層(11)與(13)之間(第2圖),覆以當作反射層的層(12)(第2 圖),它係爲折射構造、鏡等物]定出在區域(2)中該可用機 器讀取的繞射式條紋碼⑶的狹長方形的場⑷以及中間面(5) 。在場(4)中,有一第一繞射式浮雕構造(16)(第3圖)形成到 1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線
當作鐫印層的層(11)中。第一繞射式浮雕構造(16)係具有第 一種格向量kl的零階的第一種繞射構造與一種微視細微之 將光散射的浮雕構造的加成性(additiv)重疊。該微視的細微 的散射光的浮雕構造係由呈各向同性(isotrop)或各向異性 (anisotrop)方式散射的蓆構造(Mattstruktur)、或影像模型 (Kinoform)、或傅立葉全像圖(Fourier Hologramm)選出者。 如此產生的繞射式浮雕構造有一優點。即:不同於平坦的 折射構造,它不受入射到該繞射式浮雕構造(16)上的入射 光(17)的角度影響(第3圖)將折射光回射到該繞射式浮雕構 造(16)上方的整個「半空間」中。該散光式的浮雕構造宜 選設成使該折射的光宜散射回到讀取裝置的方向。這點乃 是使用於印刷技術製的條紋碼的習知讀取裝置要能夠讀出 這種能實際防僞的條紋碼(3)的先決條件。如果該微視細微 散射光的浮雕構造爲一種影像模型(Kinoform),則該讀取裝 置的光源須產生同調(koh—nt)的光,因爲如若不然,則所 企求的散射效果將落空。 在該條紋碼(3)的另一實施例中,中間面(5)覆以其有另 種格向量k2的至少另一種繞射式折射構造,該格向量的方 位角與第一格向量kl的方位角差了至少±20°〜180° 。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中間面(5)有一反射式表面構造,例如 一種平坦的鏡面或者一個零階的折射構造。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有的中間面(5)覆以第二種繞射式 浮雕構造(20)(第3圖)。此第二種繞射式浮雕構造(20)係爲 具有該第二格向量k2的零階的第二種折射構造與一種上述 1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 AW.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231456 a7 i-;;- .·丨_Β7_ _ — _ _ '.] .:, 五、發明說明(j o) 的微視細微散射光的浮雕構造的重疊。格向量kl ’ k2夾成 一方位角,在45°〜135°範圍,其中該二格向量kl與k2 宜爲互相垂直朝向,如第5圖所示。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零階的第一折射構造與零階的 第二折射構造一直到格向量kl,k2爲止都具有相同的參數 。如果第一浮雕構造(16)與第二浮雕構造(20)的不同處只在 該零階的二個折射構造的格向量kl與k2的方向,則該條 紋碼(3)不用輔助手段無法辨認,因爲對一觀看者而言,場 (4)與中間面(5)—樣亮且呈相同顏色。在此處,輔助手段係 利用極化光照射條紋碼(3),或經一光學極化濾光器看穿該 條紋碼(3)。當經該光學極化濾光器看穿條紋碼(3)看過去時 ,舉例而言,觀看者看到的場(4)呈亮帶,被呈暗帶的中間 面(5)隔開。極化濾光器沿其平面轉了 90°後,則場(4)呈暗 帶,而中間面(5)呈暗帶。 這種條紋碼(3)實施例有另一優點:如果在該區域(2)中 在該繞射式條紋碼(3)上方設置另一個用印刷技術產生的條 紋碼,呈標誌(18)的形式(第2圖),則條紋碼(3)仍可讀取。 該標誌(18)係爲該另一條紋碼之利用無色中間空間隔開的 條紋(21) ’且用一種吸光的顏料印刷在層複合物(15)的當作 蓋層的層(10)的上方或下方(第2圖)。該用印刷技術產生的 另外的條紋碼也可用習用的讀取裝置辨識。條紋(21)與位 於其間的無色中間空間係平行於該繞射式條紋碼(3)的場(4) 與中間面(5)朝向。在第5圖的圖式中,由於繪圖的理由, 只顯示一對條紋(21)。要能成功地讀取的條件,係爲該繞 1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一 :~ 4^^--------1T—.—_—^#·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T\ -/T\ \Z . 93. 7. 19
五、發明說明( A7 B7 射式條紋碼的狹窄的帶區要能辨識。另一條紋碼的條紋至 多可蓋住該繞射式條紋碼(3)的狹帶區的50%〜7〇%範圍, 換言之,看透過該無色的中間空間過去,該各場(4)與各中 間面(5)的面積至少要30%能看到。利用該另外的條紋碼, 各標籤可廉價地個別化(例如利用連續的編號)。 在第6圖中顯示具有第一繞射式條紋碼(3)的區域(2)以 及具有一個第二繞射式條紋碼(24)[它由場面(22)與中間場 (23)構成]的條紋碼形式的區域(9)[它與區域⑵平行]。在一 實施例中,如果該區域(2)與該條紋碼場(9)以其縱邊互相碰 到,則該區域(2)與條紋碼場形式的區域(9)構成該標籤(1)的 一個場部份(25)。該二個繞射式條紋碼形式的區域(9)相鄰 且平行設置在該場部份(25)中。爲了要在用機器讀出時, 該二個繞射式條紋碼(3)(24)可分別辨識,故第一條紋碼(3) 的場(4)與第二條紋碼(24)的場面(22)至少在其極化能力不同 。場(4)具有上述的第一繞射式浮雕構造(16)(第3圖)。第二 條紋碼(24)的場面(22)覆有上述之第二繞射式浮雕構造(20)( 第3圖)。第一及第二種格向量kl(第5圖),k2(第5圖)宜 互相垂直朝向。中間面(5)與中間場(23)具有至少另一種繞 射性浮雕構造,其格向量的方位角與該第一及第二種格向 量kl,k2至少差了 ±20° ,或者具有一種上述的反射式表 面構造。在具有該一種極化作用的入射光(17)(第3圖)中, 從光源方向看,該場(4)呈明亮,而中間面(5)與第二繞射式 條紋碼(24)呈黑暗,而在具有另一種極化作用的入射光(17) 中,場面(22)呈明亮,而中間場(23)與第一繞射式條紋碼⑶ 1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0 訂——.---^——線 mi456 H正替换與丨 A7 ^_ 五、發明說明( 呈黑暗。 至此所述之繞射式條紋碼(3)(24)的高度Η在0.8cm〜 2cm範圍。狹帶區的寬度B至少爲90/zm。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二繞射式條紋碼(3)(24)並非平行 相鄰設置,而係依第7圖a與b在區域(2)中設置成使該二 條紋碼(3)與(24)決定一個被圍框(verschachtelt,英:packeted) 的條紋碼(26)的第一及第二部分面(27)(28)的光學效果構造 ,其中各二個相鄰的第一部分面(27)[它們與第一條紋碼(3) 相關]利用一第二部分面[它與該第二條紋碼(24)相關]隔開 。不同的條紋碼(26)的部分面(27)(28)具有該繞射式條紋碼 (3)的帶區的一半面積,這些帶區由場(4)及中間面(5)或場面 (22)與中間場(23)構成。圍框(Verschachtelung,英:packet)可 以劃分得很細,其中該帶區可以與其寬度B(第6圖無關地 劃分成整數的部分面(27)或(28),因爲該部分面只需具有15 // m的最小寬度。 在第7圖a的僵式中。舉例而言,狹帶區與一個部分 面(27)或(28)的條紋碼⑶或(24)相關,而寬的帶區與二個部 分面(27)或(28)相關。同樣大小的第一部分面(27)及第二個 部分面(28)以其縱邊交替地設在區域(2)中,使得各一個第 一部分面(27)後面跟隨著一個第二部分面(28)。光學效果構 造以這種由條紋碼⑶與條紋碼(24)預定的序列順序設在第 一部分面(27)及第二部分面(28)中,在第7圖的圖式中,箭 ‘頭(29)(30)說明該被圍框的條紋碼(26)如何由這二種繞射式 條紋碼(3)(24)組合成。爲了作說明,該部分面(27)(28)各依 1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B7 I2H45¥ 五、發明說明 其屬於那個帶區(4)(5)(22)(23)而加不同陰影線。場⑷的第 一部分面(27)[相對於區塊(2)的縱向伸展]係劃縱條紋。中間 面(5)的第一部分面(27)具有的右斜的陰影線。該與場面(22) 相關的第二部分面(28)不具陰影線,而向左傾斜的陰影線 表示中間場(23)的第二部分面(28)。 寬度約90 /z m〜120 // m的狹帶區係利用至少25 // m寬 的部分面(27)(28)劃分成最多八次。一般的讀取裝置用一光 束[它用光學方式沿縱向掃描該區域(2)]呈一個約0.1mm直 徑的光斑(31)照射該條紋碼。該被照射的光斑(31)延伸過部 分面(28)或(27),該部面(28)或(27)係屬於一狹帶區者。 該二條紋碼⑶(24)的上述圍框只是許多可能方式的一 種。依第7圖b的被圍框的條紋碼(26)的另一實施例具有 邊長的15/zm〜25/zm的像素式同大部分面的西洋棋盤式 排列,其中該第一繞射式條紋碼(24)的第二部分面(28)佔住 棋盤中的白色面積的空間。光學活性的構造以二種條紋碼 (3)(24)的順序與部分面(27)(28)相關聯。 繞射式條紋碼(3)(24)或被圍框的條紋碼(26)的帶區的高 度Η的値的在0.8cm〜2cm範圍。這種深度可使得在界限 中在一個與區域(2)(9)(第6圖)或(25)(第6圖)的縱緣成歪斜 的方向將此處所述的條紋碼(3)(24)(26)讀出。在以下,該區 域⑵(9)或場部分(25)也可暫時地代表條紋碼形式的區域(9) 及場部分(25)。 第8圖中以示意圖方式顯示具有讀取條紋碼(3)(24)(26) 的讀取裝置(32)的一種讀取機。一Γ光源(33)產生一道「讀取 --------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頁 ' 9a 7, 1 9 , 十年 i:L」 五、發明說明(ft) 光束」(34),它具有極化或非極化的光,該光從讀取裝置 (32)以一種偏轉方向(此處圖未示)重複地經一讀取區域(35) 來回導進。當該物體⑹上的標籤(1)的區域(29)(9)(25)-進 入讀取區域(35),則在該照射光斑(31)(第7圖)上回散射的 光(36)就以對應於條紋碼⑶(24)(26)的強度被調變。回散射 的光(36)入射到讀取機(32)中的至少一個光檢出器(37)上。 回射的光(36)被光檢出器(37)轉換成電信號(它與回射的光 (36)的強度成比例,且被讀取機(32)分析,如果讀取機(32) 檢出到該光調變係爲它所熟悉的條紋碼,則將與該繞射式 條紋碼(3)(24)或被圍框的條紋碼(26)的資訊相關的碼數發出 送到一個將此碼數作進一步處理的裝置(38)。 如果該繞射式條紋碼只有一種上述的呈極化器作用的 繞射式浮雕構造(16)(第3圖),則如果一第一光學極化濾光 器(39)至少設在該光檢出器(37)前方且其朝向使得該極化之 回射光(36)能不減弱地通過第一極化濾光器(39),則該繞射 式條紋碼的回射光(36)可用上述之讀取裝置(32)讀取。當使 用極化光做「讀取光束」(34)時,該光須極化成得該第一 浮雕構造(16)上的折射作用有最大效率。舉例而言,這種 情形係在當該讀取光束(34)與回射光(35)穿過相同的極化濾 光器(39)[它設在讀取裝置(32)的一窗孔(40)前]且第一繞射 浮雕構造(16)呈分析器形式朝向該極化濾光器(39)的極化面 的方位角方向之時的狀況。 如果在標籤(1)上設有具有二個繞射式浮雕構造(16)與 (20)(它們是極化器的作用)(第3圖)的面’且該二繞射式浮 1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A7 B7 12酬9 五、發明說明(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雕構造(16)與(20)至少在極化能力不同,則第9圖的讀取機 可以將第一及第二繞射式浮雕構造(16)(第3圖)與(20)(第3 圖)中所含的資訊分別讀出。如果使用一道非極化讀取光束 (34),則用一第二極化檢出器(43)就足夠,該極化檢出器 (43)同時將該在極化器作用的第二浮雕構造(20)上回射的光 (36)择收,其中一第二光學極化濾光器(41)對準地設在第二 光檢出器(43)前,使得只有在第二浮雕構造(20)上回射的光 (36)跑到第二光檢出器(43)。 在一簡單實施例中,該讀取機有二個一般的讀取裝置 (32) (42),其朝向係使回射的光(36)入射到第一讀取裝置(32) 中的一第一光檢出器(37)及到第二讀取裝置(42)的一第二光 檢器(43)中。該讀取光束(34)之由第一讀取裝置(34)的光源 (33) 發出的非極化光被散射到條紋碼(3)上方的半空間中進 到該繞射式條紋碼(3)的二個繞射式浮雕構造(16)(20)上。設 在第一光檢出器(37)前方的第一極化濾光器(39)只能讓該在 第一繞射式浮雕構造(16)上回射的光(36)通過,而在極化濾 光器(41)後方的第二光檢出器(43)只接收由該第二繞射式浮 雕構造(20)回射的光。第二讀取裝置(42)中的光源並無需要 〇 第一光檢出器(36)的輸出端(45)與第二光檢出器(43)的 輸出端(46)與讀取機的一個分析器(47)連接。分析器(47)產 生碼數,以代表該與分析器(47)連接的作進一步處理作用 的裝置(38)。在讀出時,同時將由光檢出器(36)(43)產生的 信號處理並將相關的碼數傳送到該作進一步處理作用的裝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置(38)。 具有二個一般的讀取裝置(32)(42)的讀取機適用於讀出 上述之繞射式條紋碼(3),該條紋碼的場(4)(第5圖)覆以第 一種繞射式浮雕構造(16),而其中間面(5)(第5圖)覆以第二 種繞射式浮雕構造(20)。因此在任何時刻,在該二輸出端 (45)與(46)處,該由光檢出器(37)(43)在讀取此條紋碼⑶時 產生的信號係互相互補者。這點有利地使讀出的信號碼可 作安全技術的檢查。 該另外的條紋碼{如上述,係在該繞射式條紋碼(3)[此 條紋碼(3)係由該第一繞射式浮雕構造(16)及該第二繞射式 浮雕構造(20)產生者]上方用印刷技術施覆,例如施覆到作 爲蓋層的層(10)上}的條紋(2)(第5圖)將該跑到被照射的光 斑(第7圖)中的光吸收。狹條紋(21)大約和被「讀取光束」 (34)照射的光斑(31)的直徑一樣大,而寬條紋(21)至少爲狹 條紋(21)寬度的兩倍,繞射式條紋碼(3)的狹帶區具有至少 三條狹條紋的寬度B(第6圖),俾使該其他的條紋碼的無色 中間空間中至少該場(4)或中間面(5)有30%的面積可看見。 如果該光斑(31)蓋住了條紋(21),則不產生回射光(36),且 不會有光檢出器(37)(43)的信號在二輸出端(45)(46)上。一邏 輯單元(48)的輸入端與二輸出端(45)(46)連接。對於該二輸 出端(45)(46)上「無信號」的狀態同時發生的期間’該邏輯 單元(48)改變其輸出信號,並在該邏輯單元(48)與分析器 (47)之間的一條線路產生一「讀取信號」,以讀取該由條 紋(21)形成之另外的條紋碼。分析器(47)由此產生碼數’此, 1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Ί ' --------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¾¾% 、卢 V ^- mu*.,··,··Λ·,.丨r』......τ itiir-rf-.nfi-r 五、發明說明(丨/ ) 碼數對應於該標籤之含在該被讀取的另一條紋碼中的個別 資訊(第1圖)。這種與另一條紋碼同時讀出的繞射式條紋 碼(3)的資訊,舉例而言,係提供有關標籤的提供者的情報 。這種讀取機的優點爲:它將該印刷技術產生的另一條紋: 碼與該繞射式條紋碼(3)同時讀出,且由一般的讀取裝置 (32)(42)構成。 爲了在條紋碼(3)(24)(26)用機器讀取時,不會受到該在 標記(7)(第8圖)(它在該由排列成馬賽克式的繞射式格構造 上形成)及數字與字母(8)(第8圖)上折射的光干擾,故這些 繞射式格構造的格向量k的方位角至少與該繞射式條紋碼 (3)(24)(26)中所用的繞射構造的格向量kl或kl與k2的方 位置相差了 ±20° 。舉例而言,如果該格向量kl與k2具 有方位角0°與90° ,則該格向量k的方位角係由20°〜 70°及110°〜160°的範圍各到180°中選出。 如不用可見光,則在可見光譜附近的頻域也可利用’ 例如近紅外線區域。 如第4圖所示,非極化入射光(17)(第9圖)在第一或第 二繞射式浮雕構造(16)(第9圖)上並不完全線性極化。回射 的光(36)(第9圖)對於各繞射式浮雕構造(16)除了該密集(強 )的成分(依效率曲線TE折射者)外,還有另一個較弱的成 分(依效率曲線TM折射),然而該回射光(36)的二種極化的 成分之一的強度佔優勢的情況,使得(舉例而言)一讀裝置 (32)透射該第一極化濾光器(39)(第9圖)過去接收到該較強 的成分、而該較弱成分經該第二極化濾光器(41)(第9·-圖)過 2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B7 五 、發明說明(/1) 去到該另一讀取裝置(42)。該讀取裝置(32)(42)只對該具較 高強度的回射光(36)成分有反應。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Claims (1)

  1.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標籤(1),由一層複合物(15)構成,該層複合物 具有微視細微的光學活性構造,埋入在該層複合物(15),的 層(11)(13)之間且覆以一作爲反射層的層(12),且在一帶形 區域(2)(9)(25)中至少形成一個可用機器讀取的繞射式條紋 碼(3)(24),且設置成狹長方形的場(4)以及將該場(4)隔開的 中間面(5)的形式,其特徵在: 至少該條紋碼(3)的場(4)具有一種繞射式浮雕構造,該 繞射式浮雕構造(16)的參數預定選設成使得入射到該繞射 式浮雕構造(16)上的入射光(17)被折射且回射到該繞射式浮 雕構造(16)上方的半空間中,該折射與回射的光(36)在一預 定的平面被線性極化,且該其餘的微視細微的光學活性構 造至少在極化能力方面與該繞射式浮雕構造(16)不同。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標籤,其中: 有一第二繞射式條紋碼構造(24),由場面(22)與中間場 (23)形成,且平行於第一繞射式條紋碼(3)設置在區域(2)(9) 或場部分(25)中,該第一條紋碼(3)的場(4)具有一種第一繞 射式浮雕構造(16),由一種零階的第一折射構造與一微視 細微的散射光的浮雕構造重疊而形成,該第二條紋碼(24) 的場面(22)有一第二繞射式浮雕構造(20),該繞射式浮雕構 造(20)係爲一個零階的第二折射構造與該微視細微的將光 散射的浮雕構造的重疊,其中該零階的第一折射構造的第 一格向量(kl)與該零階的第二折射構造的第二格向量(k2)夾 成一個45°〜135°範圍的方位角,且該中間面⑸與中間 場(23)至少有另一個具另一種格向量(k)的浮雕構造[其方位 1 ^紙張尺度適用令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金) : (請先間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V 一 α 線丨·· A8B8C8D8 1231456 乂 歡? 六、申請專利範圍 角與第一及第二格向量(k 1 )(k2)的方位角不同]或一種反射 式表面構造。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標籤,其中·· 、該第一及第二繞射式條紋碼(3)(24)互相圍框住,其中 第一繞射式條紋碼(3)的場(4)與中間面依預定分劃成第一種 部分面(27),且第二繞射式條紋碼(24)的場面(22)與中間場 (23)同樣地劃分第二繞射式條紋碼(24)的場面(22)與中間場 (23)同樣地劃分第二種部分面(28),在該區域中該第一部分 面(27)與第二部分面(28)以由二種條紋碼(3)(24)預定的序列 順序排列,使各二個相鄰的第一部分面(27)被該第二部分 面隔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標籤,其中: 該繞射式條紋碼(3)的場(4)有一第一繞射式的浮雕構造 (16),該第一繞射式浮雕構造(16)係一種微視細微的將光散 射的浮雕構造與一具有第一格向量(kl)的零階的第一折射 構造重疊,且該繞射式條紋碼(3)的中間面(5)至少有另一種 具有其他格向量(k)的繞射式折射構造,其方位角與第一格 向量(kl)的方位角不同,或者具有一反射式的表面構造。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標籤,其中: 該中間面(5)的另一繞射式折射構造爲一第二繞射式浮 雕構造,該第二繞射式浮雕構造(20)由一種微視細微的將 光散射的浮雕構造與一個零階的第二折射構造重疊而產生 ,且該第二折射構造的第二格向量(k2)的朝向與另一格向 量(k)相同。 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塡寫本頁)
    A8B8C8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第3項之標籤’其中: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場寫本頁) 該零階的折射構造一真到格向量(kl)(k2)的方向都具有 相同的參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第3項之標籤,其中: 該零階的折射構造一直到各向量(kl)(k2)的方向爲止都 具有相同的參數,且該格向量(kl)(k2)互相垂直朝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第3項之標籤,其中: 該零階.的折射構造具有一種具幾何深度(D)的廓形,其 中該幾何深度(D)的値在50nm〜350nm範圍,且零階的折射 構造的空間頻率多於2300條線/每mm。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第2項之標籤,其中: 該層複合物(15)至少有一層(10)(11)具有用吸光顏料印 上去的標誌(18)。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標籤,其中: 標誌(18)的一部分構成一個可用機器讀取之用印刷技 術產生的條紋碼的條紋(21),其中該條紋利用位於其間的 無色中間空間隔開,且平行於該繞射式條紋碼(3)(24)(26)的 場(4)與中間面(5)朝向。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標籤,其中: 該層複合物(15)的至少一層(10)(11)具有用吸光顏料印 |上去的標誌(18),且該標誌(18)的一部分構成一個可用機器 讀取且用印刷技術產生的條紋碼的條紋(21),其中該條紋 (21)利用位於其間的無色中間空間隔開,且平行於該繞射 式條紋碼⑶的場⑷與中間面⑸朝向,該用印刷技術產生的 3 ___ 冢紙張尺度適用t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AH B8 C8 D8 響賴頁 7、申請專利範圍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條紋碼設在該繞射式條紋碼(3)上方,且可穿透該中間空間 過去看到該繞射式條紋碼(3)的各場(4)與各中間面(5)的至少 30% °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第2項之標籤,其中·· 該微視細微的使光散失的浮雕構造爲一種構造組,該 構造組由各向同性散射式蓆構造。各向異性散射式蓆構造 、影像模型、及傅立葉全像圖構成。 13·—種讀取裝置,用於將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或第10 項的標籤上的一區域的資訊以光學方式讀出,由以下之 (a)(b)(c)(d)構成: 線-I (a) -第一條紋碼讀取裝置(32),具有一透明之窗(40)、 一讀取光束(34)、一第一光檢出器(37)、及一第一光學極化 濾光器;該讀取光束(34)該窗(40)出來,以將一「讀取區域 」(35)作光學掃描;該第一光檢出器(37)設成用於接收在讀 取區域(35)中回射之讀取光束(34)的回射光(36),該第一極 化濾光器(39)設在該第一光檢出器(37)前,用於將非預定之 線性極化的回射光(36)濾掉; (b) —個與(a)相同構造的第二條紋碼讀取裝置(42),具 有一透明窗(40)、一不活性光源(44)及一第二光檢出器(43) 、及一第二光學極化濾器(41),其中該第二條紋碼讀取裝 置(42)設計成用於接收在讀取光束(34)的回射光(36),該第 二光學極化濾光器(41)設在該第二光檢出器(43)前方,相對 於該第一光學極化濾光器(39)轉了一預定角度,且用於將 非預定線性極化回射光(36)過濾掉;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A8
    六、申請專利範圍 (c) 該第一光檢出器(37)的一第一輸出端(45)及該第二光 檢出器(43)的第二輸出端(46),回散射到光檢出器(37)(43)上 的光強度在該二個輸出端上呈成比例的電信號; (d) —信號分析器(47)與該第一輸出端(45)及第二輸出端 (46)連接,以產生一碼數,以代表該光檢出器(37)(43)之由 第一輸出器(45)及由第二輸出端(46)送到信號分析器(97)的 電信號。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讀取裝置,其中: .另有一邏輯單元(48),該邏輯單元(48)的各一輸入端與 該信號分析器(47)的輸出端(45)(46)連接,而該邏輯單元(48) 的一輸出端經一線路(49)與該信號分析器(47)連接,當該二 光檢出器(37)(43)的電信同時錯誤時,該邏輯單元(48)在輸 出端(45)(46)將一輸出信號經由該線路(49)送到該信號分析 器(47),以產生另一碼數。 P張尺度適用令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TW091119645A 2001-09-21 2002-08-29 Label with diffractive barcode and reading device for the same TWI23145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146508A DE10146508C2 (de) 2001-09-21 2001-09-21 Etikett mit einem diffraktiven Strichcode und Leseanordnung für solche Etikette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31456B true TWI231456B (en) 2005-04-21

Family

ID=7699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19645A TWI231456B (en) 2001-09-21 2002-08-29 Label with diffractive barcode and reading device for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1) US6927885B2 (zh)
EP (1) EP1428175B1 (zh)
KR (1) KR100855436B1 (zh)
CN (1) CN1332352C (zh)
AT (1) ATE301854T1 (zh)
BR (1) BRPI0212666B1 (zh)
CA (1) CA2460671C (zh)
DE (2) DE10146508C2 (zh)
DK (1) DK1428175T3 (zh)
ES (1) ES2244812T3 (zh)
MX (1) MXPA04002503A (zh)
PL (1) PL202204B1 (zh)
PT (1) PT1428175E (zh)
RU (1) RU2291485C2 (zh)
TW (1) TWI231456B (zh)
WO (1) WO200302795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5128B (zh) * 2006-02-11 2013-08-11 Ovd Kinegram Ag 具有可用光學方式用機器讀取的特徵的多層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67280B2 (en) 2004-03-01 2007-09-11 International Barcode Coporation Diffractive optical variable image including barcode
DE102004017093B4 (de) * 2004-04-07 2007-09-20 Leonhard Kurz Gmbh & Co. Kg Prägefolie zur Herstellung fälschungssicherer Kraftfahrzeug-Nummernschilder und fälschungssicheres Kraftfahrzeug-Nummernschild mit einer solchen Prägefolie sowie Verwendung
US7594680B2 (en) 2004-06-03 2009-09-29 Datacard Corporation Identification documents with enhanced security
US7264169B2 (en) * 2004-08-02 2007-09-04 Idx, Inc. Coaligned bar codes and validation means
GB0422266D0 (en) * 2004-10-07 2004-11-10 Suisse Electronique Microtech Security device
EP1746531A1 (de) * 2005-07-19 2007-01-24 Hueck Folien Ges.m.b.H Maschinenlesbares Folienmaterial mit optisch aktiver Struktur,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nd dessen Verwendung
DE102006012991A1 (de) * 2006-03-22 2007-10-11 Bayer Innovation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optischen Auslesen von Informationen
EP2021840B2 (fr) 2006-05-02 2022-09-21 Surys Composant optique de marquage de sécurité,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tel composant, système comprenant un tel composant et lecteur pour le contrôle d'un tel composant
JP2009178843A (ja) 2006-08-22 2009-08-13 Rynne Group Llc 識別カードおよびその識別カードを使用した識別カード取引システム
KR101468748B1 (ko) * 2006-09-27 2014-12-04 도판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소자, 라벨 부착 물품, 광학 키트 및 판별 방법
DE102006052413A1 (de) * 2006-11-07 2008-05-08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folie
CN101345248B (zh) * 2007-07-09 2010-07-14 博立码杰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多光谱感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DE102007061979A1 (de) * 2007-12-21 2009-06-25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DE102008005019B4 (de) * 2008-01-17 2010-08-05 Ovd Kinegram Ag Folienelement sowie die Verwendung dieses Folienelements
EP2239150B1 (de) * 2009-04-07 2013-10-23 Nanogate Industrial Solutions GmbH Sicherheitseinrichtung
US8664605B2 (en) 2009-04-28 2014-03-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vert label structure
DE102009041583A1 (de) * 2009-09-15 2011-03-17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Dünnschichtelement mit Interferenzschichtaufbau
EP2481581B1 (en) * 2009-09-23 2015-01-28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DE102009056934A1 (de) * 2009-12-04 2011-06-09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Wertdokument mit einem solchen Sicherheitselement sowie Herstellungsverfahren eines Sicherheitselementes
RU2448366C2 (ru) * 2010-03-04 2012-04-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ечати имени Ивана Федорова" Способ защиты полиграфической продукции от фальсификации
US9945697B2 (en) 2013-01-15 2018-04-17 Renishaw Plc Measurement scale with periodic nanostructure
CN104919284B (zh) * 2013-01-15 2017-08-18 瑞尼斯豪公司 读取由周期性偏振纳米结构表示的数据的方法
WO2014166491A1 (en) * 2013-04-13 2014-10-16 Inmold Biosystems A/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2d barcode encoded part by molding being identifiable using a smartphone
WO2014169323A1 (en) * 2013-04-19 2014-10-23 Innovia Security Pty Ltd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security device for providing validation of a security document
US9489604B2 (en) * 2014-06-03 2016-11-08 IE-9 Technology Corp. Optically variable data storage device
US11126902B2 (en) 2014-06-03 2021-09-21 IE-9 Technology Corp. Optically variable data storage device
GB201417711D0 (en) * 2014-10-07 2014-11-19 Qinetiq Ltd Optic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EA030487B1 (ru) * 2016-03-09 2018-08-31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Центр Компьютерной Голографии" Микроопт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для инструментального и визуального контроля подлинности изделий
US10192155B2 (en) * 2016-10-31 2019-01-29 Zortag, Inc. Multi-dimensional barcode and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electro-optically reading the barcode by image capture
DE102017113917A1 (de) * 2017-06-23 2018-12-27 Krones Ag Kalibrierkörper zum Kalibrieren von Bildaufnahmeeinrichtungen und insbesondere Kameras
AU2019214534A1 (en) 2018-02-01 2020-08-13 Amo Groningen B.V. Lenses with optical markings
GB201802661D0 (en) * 2018-02-19 2018-04-04 Univ Oxford Innovation Ltd Labelling scheme and apparatus
WO2020037229A1 (en) * 2018-08-17 2020-02-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tructured texture embeddings in pathway articles for machine recognition
CN110161678A (zh) * 2019-04-18 2019-08-23 深圳市麓邦技术有限公司 光束扫描器及其扫描方法
RU2755969C1 (ru) * 2020-06-08 2021-09-23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Интегрити" Технология защиты от контрафакта и фальсификата путем кодировани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размещения уникальных кодов и их распознани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06515A (en) 1968-11-25 1971-09-20 Ibm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wave shaping objects
CH653782A5 (de) 1981-10-15 1986-01-15 Landis & Gyr Ag Kinoform.
CH659433A5 (de) 1982-10-04 1987-01-30 Landis & Gyr Ag Dokument mit einem beugungsoptischen sicherheitselement.
EP0201323B1 (en) 1985-05-07 1994-08-17 Dai Nippon Insatsu Kabushiki Kaisha Article incorporating a transparent hologramm
DE3707984A1 (de) * 1987-03-12 1988-09-22 Max Planck Gesellschaft Polarisierender spiegel fuer optische strahlung
ATE125967T1 (de) * 1988-09-30 1995-08-15 Landis & Gry Tech Innovat Ag Strichkodefeld und strichkodeleser.
EP0375833B1 (de) 1988-12-12 1993-02-10 Landis & Gyr Technology Innovation AG Optisch variables Flächenmuster
GB8924111D0 (en) * 1989-10-26 1989-12-13 Amblehurst Ltd Optical device
JPH07111726B2 (ja) * 1991-12-26 1995-11-29 日本発条株式会社 対象物の識別構造及び識別体
US5900954A (en) * 1992-06-01 1999-05-04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Machine readable record carrier with hologram
JPH0797388B2 (ja) 1992-09-29 1995-10-18 日本発条株式会社 対象物の識別構造
DK0718795T3 (da) * 1994-12-22 2002-03-11 Ovd Kinegram Ag Optisk maskinlæsbar informationsbærer
WO1998010324A1 (de) * 1996-09-04 1998-03-12 Electrowatt Technology Innovation Ag Flächenmuster mit wenigstens zwei verschiedenen lichtbeugenden reliefstrukturen für optische sicherheitselemente
GB2322443A (en) * 1997-02-24 1998-08-26 Secr Defence Recognition system for verifying an identifier on an article
DE20011584U1 (de) * 1999-07-23 2000-09-28 Jenbacher Ag Jenbach Zündeinrichtung eines fremdgezündeten Verbrennungsmotors
DE20015840U1 (de) 1999-09-23 2001-02-08 Topac Multimediaprint Gmbh Sicherungselement und Folie mit dielektrischer Schicht
DE10004922A1 (de) * 2000-02-04 2001-08-09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Transponder, insbesondere für eine kontaktlose Chipkarte
DE50112830D1 (de) * 2000-04-15 2007-09-20 Ovd Kinegram Ag Flächenmust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5128B (zh) * 2006-02-11 2013-08-11 Ovd Kinegram Ag 具有可用光學方式用機器讀取的特徵的多層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28175A1 (de) 2004-06-16
BR0212666A (pt) 2004-08-24
EP1428175B1 (de) 2005-08-10
PL202204B1 (pl) 2009-06-30
WO2003027952A1 (de) 2003-04-03
DK1428175T3 (da) 2005-12-12
PL368859A1 (en) 2005-04-04
DE10146508A1 (de) 2003-04-17
CN1589455A (zh) 2005-03-02
KR20040044971A (ko) 2004-05-31
US20040240006A1 (en) 2004-12-02
US6927885B2 (en) 2005-08-09
RU2291485C2 (ru) 2007-01-10
KR100855436B1 (ko) 2008-09-01
ES2244812T3 (es) 2005-12-16
DE10146508C2 (de) 2003-07-24
CN1332352C (zh) 2007-08-15
RU2004111980A (ru) 2005-05-10
DE50203908D1 (de) 2005-09-15
CA2460671A1 (en) 2003-04-03
CA2460671C (en) 2011-05-03
PT1428175E (pt) 2005-10-31
ATE301854T1 (de) 2005-08-15
MXPA04002503A (es) 2004-06-29
BRPI0212666B1 (pt) 2015-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31456B (en) Label with diffractive barcode and reading device for the same
KR100403419B1 (ko) 회절 표면 패턴
TW469410B (en) Reading arrangement for information strips with optically encoded information
ES2567154T3 (es) Lámina con capa de polímero
RU2282244C2 (ru) Защитная система, в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для ценных документов
RU2466874C2 (ru) Многослойное тело
US5101184A (en) Diffraction element and optical machine-reading device
KR101531439B1 (ko) 식별 매체 및 그 식별 방법
US4914700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rambling and unscrambling bar code symbols
EP0911758A2 (en) Optic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using 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s
JP3652487B2 (ja) 対象物の識別用媒体及び識別構造及び識別方法
EP2840417A1 (en) Optical reading device, optical read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20090034389A1 (en) Multilayer Element With an Identification Which Can Be Read Optically by a Machine
US6667797B2 (en) Phase retardation anti-counterfeit method
JPH1142875A (ja) 対象物の識別構造及びその構造が設けられた対象物
US20170364783A1 (en) Selectively optically readable data carrier
KR102528188B1 (ko) 콜레스테릭 액정 표시층 및 간섭광 형성층이 포함된 위변조 방지수단
RU2115168C1 (ru) Способ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и объекта и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онная метка
JP2000207782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情報の読み取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