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55786B - Method of producing polyamide 6 for spinning purposes and composition of polyamide 6 - Google Patents

Method of producing polyamide 6 for spinning purposes and composition of polyamide 6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55786B
TW555786B TW088121170A TW88121170A TW555786B TW 555786 B TW555786 B TW 555786B TW 088121170 A TW088121170 A TW 088121170A TW 88121170 A TW88121170 A TW 88121170A TW 555786 B TW555786 B TW 5557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amide
diamine
weight
dialkylphenol
ac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8121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ans Jorg Liedloff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a Fisch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a Fischer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a Fischer A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55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557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5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6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am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08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 C08G69/14Lactams
    • C08G69/16Preparatory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3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amino acids,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olyamides (AREA)

Description

555786 玖、發明說明: 發明頜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中所揭露的主 題。 特別地說’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聚酿胺6的製造方法, 其係在其他成分(II)至(VI)存在的情形下,經由己內酿胺 (caprolactam) (la)聚合反應或 胺基己酸(s-amin〇eapn)ie acid)(Ib)之聚縮合反應而形成;一種由前述成分(Ia/b)至成 分(VI)所製成的聚醯胺6,其中成分(II)至(VI)係以酿胺鍵 (amide bond)連接於聚合物鏈(p〇lymer Chain)上;以及一種 以前述之聚醯胺6製造纖維的方法,特別是以其製造,細絲 (filament)與切斷纖維(staple fiber)的方法。 習知技藝說明 在由碳數6至12之內醯胺(lactam),或碳數6至12 的ω-胺基羧酸(ω-aminocarboxylic acid)所製成之脂族聚酸 胺(aliphatic polyamide)之中,尤以聚己內釀胺 (polycaprolactam ; PA 6,即聚醯胺6)於製成纖維以及其後 加工成紡織成品最具經濟及技術價値。雖然聚_胺6具有 良好整體加工特性,且其紡織成品之品質優良,但隨著近 年來肪絲(spinning)科技的進步’業界亟需可提供更快的糸方 速(spinning speed),並可以減少紡廢料(spinning waste_ 聚醯胺6。 另外’對某些後段應用來說,其所使用之聚醯胺6亦 須具備熱穩定性與光穩定性,以因應特定的製程需求。 4 5686pifl.doc/008 #許多專利申請案件中,已提出數種解決上述問題的 方法。例如,EP 644 959 B1即是有關於聚己內醯胺材質 之咼紡速絲線(filament yams)的製造方法,其中聚合物係 於至少一種雙羧酸(dicarb〇xylic acid)存在之情形下聚合而 成’並或許再加入不同的胺基化合物以改善陰離子式染料 (anionic dyes)的染色親合力(dyeing affinity)。因此,這些 胺基化合物之角色與雙羧酸相同,皆爲鏈轉移劑(chain transfer agents)。 另外’ DE 197 22 135 A1揭露出抗氣候變化的聚醯胺 與其生產方法’其中聚醯胺係由可形成聚醯胺之成分在4-月女基-2,2,6,6-四;I:兀基氮雜環己院(4-amin〇-2,2,6,6-tetraalkyl piperidine)與 2,6_ —院基酣(2,6-仙11<:}^]^11〇1)存在之情形 下聚合而成。其中,2,6-二烷基酚之C4位置,也就是與- 〇H相對之位置被取代,而此二烷基酚上的第二個官能基 爲羧基(carboxyl group)或一級胺基(primary amino group) 〇 在DE 197 22 135 A1之一實施例中,並揭露了由內醯胺或 ω-胺基殘酸製造聚醯胺的方法,其中並添加有三羧酸 (tricarboxylic acids)或四竣酸(tetracarb〇Xylie acids)以及其 他鏈轉移劑。 此外’上述之C4取代的2,6-二烷基酚對於聚醯胺成 品之熱穩定性與光穩定性的影響,係說明於FR-PS 155 350、DE-OS 22 37 849、以及 jp 4 159 327 之中。 在以上所引述之各專利案中,DE 19 722 135 A1並提 出可供高速紡絲的聚醯胺6,其同時具有增強的熱穩定性、 5686pifl.doc/008 5 555786 光穩定性與抗氣候變化的特性,以及對於酸性染料的染色 親合力。 如以上述各種化合物爲原料,則可使用5000至6000 m/rnin的繞線(winding)速度與紡速,且在此高紡速下的紡 絲品質相當優良。因爲產品的品質優良,所以使用這種方 法可以彌補其原料成本甚高的缺點,而使其具有經濟價 値。 然而在實際應用上,因爲筒紗形狀之均勻度的限制, 繞線速度與紡速之設定有其上限。一般來說,在進行聚醯 胺6之高速紡絲時,隨著紡速增加,筒紗凸邊變形(package side bulge deformation ;變形量r)以及筒紗凹頂變形 (package concave top deformation ;變形量 a)之程度即會變 大,如第1圖所示。這種現象不利於DE 19 772 135 A1等 專利中所提及之聚醯胺6的處理,解釋如下。 筒紗的均勻性會直接影響後段的處理步驟。例如,當 筒紗的形狀良好時,線軸(bobbin)之傳送較爲容易;且當 線軸上的筒紗形狀良好時,亦可降低線軸傳送時受破壞之 可能性,而能減少廢棄物數量。因此,良好的筒紗形狀有 利於所有其他的製程。 在Dr. F. Maag的「藉進步而精確的繞線法所形成之 較佳紡絲筒紗」(Bessere Spinnspulen mit der Stufenprazisionswicklung [Better Spinning Packages with Progressive Precision Winding])—文中(1985 年 6 月 35/87 特印),列述有許多形成筒紗時常見的問題。作者並以技 5686pifl.doc/008 6 555786 術上的觀點提出一種特別的繞線控制方法,以解決這些常 見問題。因此,爲因應日漸進步且多樣化的紡絲科技中對 筒紗品質的要求,聚合物的品質改善需求亦與日倶增。 另外,U.S· Patent Νο· 4δ63664亦揭露出一種可以改 善筒紗形狀(與其他性質)的高速紡絲程序,以產生聚醯胺 6與66細絲。此高速紡絲程序係於待紡之聚合物中加入 水、乙醇或羧酸,其雖然可以達成改善筒紗形狀的目的, 但卻多出計量與混合上述添加物的過程。因此就一般情形 而言,使用這種方法會使紡絲過程更爲複雜,並可能造成 其他問題。 發明槪要 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於提出一種可供高速紡絲,或可作 爲高速紡出線成品之原料的聚醯胺6號,其可在高紡速情 形下使纏繞於線軸上的筒紗具有良好形狀,而不必藉助前 述之添加劑。 欲達成此目的之方法如申請利範圍第1項所述,其中 的聚醯胺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而其中聚醯胺6 的使用目的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 發明說明 爲達成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可於成分(la)之聚合反應 (或成分(lb)之聚縮合反應)進行時或進行之前,加入一種雙 羧酸(II)與一種二烷基酚(IV),及可加入單羧酸 (III)(monocarboxylic acid),及可再分別加入成分(V)與成 分(VI)。其中,成分(V)與成分(VI)二者中至少有一種須在 5686pifl.doc/008 7 555786 聚合或聚縮合反應時存在於溶液中。 在上述成分中,成分(IV)是一種=院基酣;成分(V)是 一種脂族或環脂族二胺(diamine),其上有一個一級胺基 (primary amino group)與一個三級胺基(tertiary amino group);而成分(VI)是一種脂族、環脂族或芳香脂族的 (araliphatic)、支化或直鏈二胺,其具有兩個一級胺基與4 至26個碳原子。 因此,本發明是有關一種生產聚醯胺6的方法,此聚 醯胺6係由己內醯胺(la)之水解聚合反應或是ε-胺基己酸 之聚縮合反應而得,其中聚合反應與聚縮合反應係在下列 化合物存在之情形下進行: ——重量百分比0.05%至0.7%之雙羧酸(II); 一一重量百分比〇至0.7%之單羧酸(III); --重星百分比0.05%至0.7%之—^院基酣(IV), 一一重量百分比〇至0.5%之脂族或環脂族的二胺(V),其 中有一個一級胺基與一個三級胺基; 一一重量百分比〇至0.7%之脂族、環脂族或芳香脂族的, 且爲具支鏈或直鏈的二胺(VI),其中有兩個一級胺基與4 至26個碳原子, 在這些化合物中,成分(Ia/b)及(II)、成分(III)至成分(Vl) 量加重至1〇〇 wt%,且除成分(Ia/b)、(Π)與(IV)之外,至 少須包含成分(V)與(VI)之一且,成分(II)至成分(VI)係以 醯胺鍵連結於聚合物鏈上。 二烷基酚(IV)爲在相對於-0H基的C4位置被取代& 5686pin.doc/008 8 2,6-二烷基酚’具有下列結構式爲:
Rt
其中心與R2爲相同或相異之烷基,其碳原子數由丨至6 ; 可爲氫原子或甲基;官能基A可爲游離羧基或以q至 C4之醇類脂化的羧基,或是一個一級胺基,當A爲一級 胺基時’ X、y値可爲適當組合:(x=2,y=l)、(χ=2,y=0)、 (x=l,y=0)、與(x=〇,y=l);而當A爲脂化之羧基時,則χ 與y之値除以上組合外,尙可包含(x=〇, y==())—項。 再者,本發明更有關一種聚醯胺6之組成,此聚醯胺 6係主要由己內醯胺(la)或是ε-胺基己酸(lb)製成,其中尙 包括: ——重量百分比0.05%至0.7%之雙羧酸(Π)、 ——重量百分比0至0.7%之單竣酸(HI)、 --重量百分比0.05%至0.7%之二烷基酚(IV)、 一一重量百分比〇至0.5%之脂族或環脂族的二胺(V),其 中有一個一級胺基與一個三級胺基、 --重量百分比0至0.7%之脂族、環脂族或芳香脂族的’ 且爲具支鏈或直鏈的二胺(VI),其中有兩個一級胺基與4 至26個碳原子。在這些化合物中’成分(Ia/b)與成分(Π)、 5686pifl.doc/008 9 555786 成分(III)至成分(VI)總計達溶液重量的100%,且除必要成 分(Ia/b)、(II)與(IV)之外,成分(V)與(VI)中至少須有一種 存在於溶液中。另外,成分(II)至成分(VI)係以醯胺鍵連結 於聚合物鏈上。 最後,本發明是有關一種可以用來生產纖維的聚醯胺 6,特別是一種可以用來生產高速紡出之絲線的聚醯胺6。 在本發明中,加入雙羧酸(II)與二烷基酚(IV)是其一大 特徵(尙可在成分(la)聚合之前,或在成分(lb)聚縮合之前, 先加入一種單羧酸(ΙΠ),以及成分(V)與(VI)中的至少一 種)。由於加入雙羧酸(II)與二烷基酚(IV),紡絲過程中才 能得到形狀良好的筒紗。 在雙羧酸(II)之種類方面,直鏈或具支鏈的、脂族或 環脂族的,以及含氮的碳原子數6至36之雙羧酸(第一群) 皆可使用,且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數8至18之芳香族 (aromatic)雙羧酸(第二群)亦可使用。在上述兩群雙羧酸 中,以下列各種爲較佳之選擇:第一群中脂族的己二酸 ((CH2CH2COOH)2 ; adipic acid)、壬二酸((CH2)7(COOH)2 ; azelaic acid)、癸二酸((CH2)8(COOH)2 ; sebacic acid)、十 二碳二酸(Ci〇H2()(COOH)2 ; dodecandioic acid)、三甲基己 二酸(trimethyl-adipic acid);第一群中環脂族的順式或反 式環己院-1,4-二羧酸(cis- or trans-cyclohexane-154-dicarboxy lie acid);以及第二群中的對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間苯二甲酸(isophthalic acid)、萘-1,6-二竣酸 (naphthaline -1,6-dicarboxylic acid)、 二苯基-4,4-二羧酸 5686pin.doc/008 10 555786 (diphenyl-4,4-dicarboxylic acid) ° 另外,單羧酸(III)可以是直鏈或支鏈的、脂族或環脂 族的、以及芳香族之碳原子數2至18的單羧酸。 此外,二烷基酚(IV)可以是上述C4位置,β卩-0H之 相對位置被取代的2,6-二烷基酚。 再者,在具有一個一級胺基與一個三級胺基的二胺(V) 之中,特別較佳的是3-二烷基胺基-1-丙胺(3-(dialkylamino)-l-propylamine)、2-二院基胺基-1-乙胺(2-(dialkylamino)-l-ethylamine)、以及氮雜環己基院基胺 (piperidinoalkylamine)、 氮雜環戊基院基胺 (pyrrolidinoalkylamine)、與 4-胺基-1,2,2,6,6-五垸基氮雜 環己院(4-amino-1,2,2,6,6-pentaalkylpiperidine)。 最後,二胺(VI)包括下列三類化合物:直鏈或具支鏈 的脂族二胺,其碳原子數目爲4至13,且具有二個一級胺 基;環脂族二胺,其碳原子數目爲6至26,且具有二個一 級胺基;以及芳香脂族二胺(araliphatic(aromatic/aliphatic) diamine),其碳原子數目爲8至26,且具有二個一級胺基。 此處須注意的是,上述各種化合物中的一級胺基皆位於脂 族之碳原子上。 在上述三類二胺中,較佳之選擇如下:直鏈或具支鏈 的脂族一胺中的 1,6-一胺基己院(1,6-diaminohexane)、1,10_ 二胺基癸烷(l,l〇-diaminodecane)、1,12-二胺基十二烷 (1,12-diaminododecane) 、 1,4-二胺基丁 烷(1,4- diaminobutane)、2,2,4-與/或 2,4,4-三甲基-1,6-二胺基己烷 11 5686pifl.doc/008 555786 (2,2,4- and/or 2,4,4-trimethyl-l,6-diaminohexane);環脂族 二胺中的順式與/或反式1,4-二胺基環己烷(cis- and/or trans-l,4-diaminocyclohexane)、順式與/或反式 1,4-二(胺 基甲基)-環己院(cis- and/or trans-l,4-Bis(aminomethyl)-cyclohexane)、3-胺基-3,5,5-三甲基環己胺(3-amino-3,5,5-trimethylcyclohexylamine)、同分異構物的(Isomeric)二(4-胺基-3-甲基環己基)甲院(Bis(4-amino-3-methylcyclohexyl)methane)、以及同分異構物的 2,2-二(4-胺基環己基)丙院(2,2-Bis(4-aminocyclohexyl)propane);以 及芳香脂族二胺中的1,3-與1,4-二(胺基甲基)苯(1,3- and l,4-Bis(aminomethyl)benzol) 〇 接著,在製造方法方面,本發明所得之聚醯胺主要是 經由聚合反應或聚縮合反應而得,其係在批次(batch-wise) 或連續反應槽中進行。 另外,成分(Π)至成分(VI)係在製程中的適當時機加 入:羧酸類化合物(II、III,或許再加上IV)以及胺類(V、 VI,或許再加上IV)可以純物質型態或溶解狀態(溶劑爲水 或己內醯胺)。這些化合物通常很容易加入溶液中,其加 入方式可以是一起加、分開加、或連續地加,而加入時機 可以在聚合或聚縮合反應之前或之中。 另外,在本發明所提出之聚醯胺6的製造過程中,尙 可在聚合或聚縮合反應之中或之前,加入一般所使用之主 成分爲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 ; Ti02)的抗光劑 (Delusterant),以增加產品之光穩定性。 12 5686pifl.doc/008 555786 接著,本發明所提出之聚醯胺6係以久爲業界採用的 連續或批次反應法製成。其中製造聚醯胺6的連續反應法 包括單步驟、雙步驟與多步驟方法,並使用開放式或封閉 式的管狀反應器(tubular reactor*),也就是直式連續管狀反 應器(vertical continuous tubes) 0 在聚合反應完成後,未聚合之己內醯胺與寡聚物 (oligomer)可藉常用之熱水萃取法,由聚合物顆粒中除去, 此熱水萃取法可以是利用逆流原理(coimtercurrent principle)的連續萃取法,或是批次萃取法。此外,爲使此 萃取過程更有效率,可先將聚合物置於薄膜蒸發器(film evaporation)中,增溫使聚合物融化並同時降低壓力,以除 去相當數量的單體。 爲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微、和優點能更明 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 說明如下: 圖式之簡單說明 第1圖所繪示爲兩種不良筒紗形狀之示意圖。 圖式之標記說明 D :筒紗對徑(package diameter) Η ··筒紗橫徑(package traverse) r:筒紗凸邊變形 a:筒紗凹頂變形 較佳實施例之說明 下文中舉出一些範例,以說明本發明。 5686pifl.doc/008 13 555786 根據本發明提出之方法所合成之聚醯胺6,以及用來 作爲比較之習知聚醯胺6,皆是在工業用反應槽中以連續 聚合法(continuous polymerization method)製成’每天產量 約爲10.8公噸。此聚合反應單元中的核心元件是所謂的封 閉式”VK tube”,其基本功能說明於CH-PS 3 181 68之中。 此連續聚合法係將己內醯胺(溫度85°C)與其他成分由進料 管泵入反應槽中,其中包括相當數量的水以調整此混合物 的黏度(viscosity)。在此方法中,聚合反應係於一特定溫 度分佈狀態下進行,而產量係由泵速作控制,前文中提及 之瑞士專利中對此製造程序亦有詳細說明。在所有範例 中,反應區中最高的產物溫度介於278至280°C之間,而 在反應槽的輸出端,熔融狀態的聚醯胺6之溫度介於248 至25CTC之間。另外,在這種方法之中,當產量爲430kg/hom· 時,反應物與其產物在反應槽內停留之平均時間約爲16·5 小時。 此處熔融狀態的聚醯胺6係由PC tube中擠出,而形 成聚合物纖維的型態,然後以水浴冷卻,使其形成顆粒狀。 接著將這些聚合物顆粒移至連續萃取管中,並在略高於 1〇〇。〇之溫度的熱水中,以逆流原理進行萃取,直至己內 醯胺與環狀寡聚物(雙體(dimer)或三體(trimer))之含量甚低 爲止。最後將萃取過的顆粒乾燥,直至殘存水分之重量僅 剩0.03%至0.08%爲止,然後再放入容器中保存。 接著說明此聚醯胺6的溶液黏度決定方法,其係將經 過萃取與乾燥的聚醯胺6配成重量百分比1%的溶液’而 5686pifl.doc/008 14 此溶液爲重量百分比96%的硫酸溶液。接著,於20°C下 決定此溶液之黏度。 此聚醯胺6的端基(end group,即胺基與羧基)濃度係 由酸鹼滴定來決定。其中在滴定胺基濃度時,可將此聚酿 胺6溶於重量比2:1之間甲酚/異丙醇(m-cresol/isopropanol) 中,再以0.IN之過氯酸乙醇溶液來滴定;而在滴定羧基 濃度時,可將聚醯胺6溶於苯甲醇(benzyl alcohol)中,再 以0.1N之氫氧化鉀苯甲醇溶液來滴定。 以下先列出使用於此範例中的簡寫之意義,再列出本 發明之實施結果: LC-6 : 己內醯胺 TPA : 對苯二甲酸 TAD : 三丙酮二胺(triacetone diamine) = 4-胺基- 2,2,6,6-四甲基氮雜環己烷 DEAPA: 3-二乙基胺基-1-丙胺 (3-diethylamino-1 -propylamine) DBHPP : 3-(3,5-二特丁基-4-羥苯基)丙酸 3-(3,5-di-tert-butyl-4-hydroxyphenyl)-propionic acid [C]: 羧基端基濃度,單位meq/kg [A]: 胺基端基濃度,單位meq/kg RV : 1%聚醯胺6之96%硫酸溶液的20°C相對黏度 r : 筒紗凸邊變形,單位mm(見第1圖) a : 筒紗凹頂變形,單位mm(見第1圖) 5686pifl.doc/008 15 555786 D : 筒紗對徑(package diameter),單位 mm(第 1 圖) Η · 筒紗橫徑(package traverse),單位 mm(第 1 圖) S1至S8 :線軸1至線軸8 TAD : Huls AG; Marl (Germany) DEAPA ·· Hoechst Werk Ruhrchemie; Oberhausen(Germany) DBHPP ·· Ciba Geigy AG; Basel (Switzerland) 1.聚合物 表1中列出依本發明所得之聚醯胺6的特性,並列出 習知聚醯胺6的特性以作比較。在聚合反應發生前,先加 入足量的水於溶有其他成分的己內醯胺溶液中,以使未經 萃取之聚合物的相對溶液黏度(相對於經萃取與乾燥之聚 合物的溶液黏度,此溶液爲1%重量之聚醯胺6的96%硫 酸溶液)介於2·42至2·45之間。另外,在計算此己內醯胺 溶液中的水含量時,亦須計入己內醯胺原料的水含量’以 使估計更爲準確。 表1 :依本發明所得之聚醯胺6與習知產品之特性比較(萃 取並乾燥之後) __ ---------------
範例 原料(重量百分比) 水含量b) %(同左) 卜析結: 果 LC-6 TPA DBHPP TAD DEAPA RV [A] [C] 比較la) 99.32 0.42 0.07 0.07 0.12 0.26 2.45 42 73 1 99.29 0.36 0.17 0.18 0.25 2^42^ 43 _HJ a) 根據DE 197 22 135 A1所得之聚醯胺6 b) 相對於有機成分之總量的比例 16 5686pifl.doc/〇〇8 2.紡絲測試 首先將用來紡絲的乾燥聚合物顆粒熔化於4E4單螺桿 擠壓器(single-screw extruder)之中,其係由 Barmag (Remscheid/Germany)製造。接著以行星齒輪幫浦(planet-wheel pump)將 融熔之 聚醯胺 6(T = 262°C)傳送至 紡絲頭 (spinning head)上,其間並藉融熔導線(melt line)之助,而 此融熔導線上裝配有靜態混合元件(static mixing element) 與對應之融熔散佈器(melt distributor)。此處之紡絲方法係 根據EMS Inventa AG的H4S程序,其中使用8個紡絲筒 紗(spinning package)、纖度(titer) 44/13 Ydex/f、以及交叉 冷卻(cross-quenching)之空氣流,而繞線速設定爲 5400m/min,其中線軸橫徑Η爲130mm,外管直徑爲 124mm 〇 表2列出這兩種聚醯胺6(本發明與習知)的筒紗形成 結果。由表2可以明顯看出本發明所得之聚醯胺6的筒紗 形狀較佳,特別是筒紗凸邊變形r較小。 5686pifl.doc/008 17 555786
丄I本發明與習知聚醯胺6之箇紗形成結里 範例 PA 6型 態 D 又。匕问;瓜肌卬口禾 筒紗變形程度 SP1 SP2 SP3 SP4 SP5 SP6 SP7 SP8 習知2 習知1 385 r 15 15 15 14 14 15 14 14 --— _ a 2.2 2.2 2.0 2.3 2.1 2.2 2 1.8 習知3 習知1 305 r 9 9 9 9 a 1.9 1.8 1.8 1.8 2 1 385 r 10 9 9 8 9 9 9 9 a 2.4 2.2 2.2 2.1 2.2 2.0 2.1 2.0 3 1 305 r 7 7 7 7 ~~ — a 1.6 1.8 - • • 1.7 LLJ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 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 手重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 界定者爲準。 18 5686pifl.doc/008

Claims (1)

  1.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生產聚醯胺6的方法,其中係以己內醯胺(此處 簡稱一成分(la))之水解聚合反應,與ε-胺基己酸(此處簡稱 一成分(lb))之聚縮合反應二者之一而得該聚醯胺6,且其 中聚合反應與聚縮合反應係在下列物質存在之情形下進 行: 重量百分比0.05%至0.7%之一雙竣酸(π); 重量百分比〇至〇·7%之一單羧酸(III); 重量百分比0.05%至0.7%之一二烷基酚(iv); 重量百分比〇至〇·5%之脂族、與環脂族二種型態之 一的一二胺(V),其中有一個一級胺基與一個三級胺基; 重量百分比〇至0.7%之脂族、環脂族、與芳香脂族 三種型態之一的一二胺(VI),且該二胺(VI)係屬於具支鏈、 與直鏈二種型態之一的化合物,其中有兩個一級胺基與4 至26個碳原子;其中,該成分(Ia/b)加上該雙羧酸(II)、該 單羧酸(III)、該二烷基酚(IV)、該二胺(V)、與該二胺(VI) 總計達溶液重量的100%;且其中除必有之該成分(Ia/b)、 該雙羧酸(II)、與該二烷基酚(IV)之外,該二胺(V)與該二 胺(VI)二者中至少有一種存在;而其中該雙羧酸(II)、該單 羧酸(ΠΙ)、該二烷基酚(IV)、該二胺(V)、與該二胺(VI)係 以醯胺鍵連接於該聚醯胺6之聚合物鏈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生產聚醯胺6的方法, 其中該二烷基酚(IV)爲一 2,6-二烷基酚,該2,6-二烷基酚 之C4位置,即相對於-OH的位置上被取代,而該2,6-二 5686pifl.doc/008 19 555786 烷基酚之結構式爲: H0——(CHA —「CH]—A 其中心與R2皆爲碳原子數1至6的烷基;R3爲氫原子與 甲基二者之一;A爲下列三者之一:獨立之羧基、被碳原 子數1至4之醇類脂化的羧基,與一級胺基;當A爲一級 胺基時,X與y値之組合爲下列四組之一 :(x=2, y=l)、(x=2, y=0)、(x=l,y=0)、與(x=0,y=l);當A爲被碳原子數1至 4之醇類脂化的羧基,與獨立之羧基二者之一時,則x,y 値之組合除爲以上四種組合之一外,尙包括(x=0, y=〇)之 組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生產聚醯胺6的方法, 其中Rl與R2之組合爲下列二者之一 ·· =特丁基(t- butyl),以及Rf特丁基、R2=甲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述之生產聚醯胺 6的方法,其中用作該二烷基酚(IV)之該2,6-二烷基酚中 的 A 爲 COOH、COOCH3、與 NH2 三者之一;R3 = H,x=2, 以及y=i。 5. —種聚醯胺6之組成,其中包括己內醯胺(簡稱一成 分(la))與ε-胺基己酸(簡稱一成分(lb))二者之一,以及下列 化合物: 5686pin.doc/008 20 555786 重量百分比0.05%至0.7%之一雙羧酸(II); 重量百分比〇至0.7%之一單羧酸(ΙΠ); 重量百分比0.05%至0.7%之一二烷基酚(IV); 重量百分比〇至0.5%之脂族、與環脂族二種型態之 一的一二胺(V),其中有一個一級胺基與一個三級胺基; 重量百分比〇至0.7%之脂族、環脂族、與芳香脂族 三種型態之一的一二胺(VI),且該二胺(VI)係屬於具支鏈、 與直鏈二種型態之一的化合物,其中有兩個一級胺基與4 至26個碳原子;其中,該成分(Ia/b)加上該雙羧酸(11)、該 單羧酸(III)、該二烷基酚(IV)、該二胺(V)、與該二胺(VI) 總計達溶液重量的100% ;且其中除必要之成分(Ia/b)、該 雙羧酸(II)、與該二烷基酚(IV)之外,該二胺(V)與該二胺(VI) 中至少有一種存在;而其中該雙羧酸(II)、該單羧酸(III)、 該二烷基酚(IV)、該二胺(V)、與該二胺(VI)係以醯胺鍵連 接於該聚醯胺6之聚合物鏈上。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生產聚醯 胺6的方法,其所生產之聚醯胺6係應用於纖維與布料之 製造。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生產聚醯胺6的方法, 其所生產之聚醯胺6係被製成纖維與布料。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生產聚醯胺6的方法, 其所生產之聚醯胺6係應用於纖維與布料之製造。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生產聚醯胺6的方法, 其所生產之聚醯胺6係被製成纖維與布料。 5686pif2.doc/008 21 555786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聚醯胺6之組成,其 係應用於纖維與布料之製造。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聚醯胺6之組成, 其係被製成纖維與布料。 5686pif2.doc/008 22
TW088121170A 1998-12-17 1999-12-03 Method of producing polyamide 6 for spinning purposes and composition of polyamide 6 TW55578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858365A DE19858365A1 (de) 1998-12-17 1998-12-17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amid-6 für Spinnzweck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55786B true TW555786B (en) 2003-10-01

Family

ID=7891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8121170A TW555786B (en) 1998-12-17 1999-12-03 Method of producing polyamide 6 for spinning purposes and composition of polyamide 6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1010713B1 (zh)
CN (1) CN1161398C (zh)
DE (2) DE19858365A1 (zh)
ES (1) ES2202996T3 (zh)
TR (1) TR199903109A3 (zh)
TW (1) TW5557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57984B1 (fr) * 2003-07-25 2008-02-08 Rhodia Performance Fibres Fils, fibres, filaments resistants a l'abrasion
JP6422952B2 (ja) 2013-06-06 2018-11-14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Basf Se 細デニールのポリアミド繊維を製造するための組成物及び方法
DE102018220616B3 (de) * 2018-11-20 2019-05-29 Thyssenkrupp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amid 6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18719A1 (de) * 1992-06-06 1993-12-09 Basf Ag Schnellgesponnene Fäden auf der Basis von Polycaprolactam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DE4413177A1 (de) * 1994-04-15 1995-10-19 Basf Ag Inhärent hitzestabilisierte Polyamide
DE19537614C3 (de) * 1995-10-09 2003-10-02 Inventa Ag Polycaprolactam mit neuartiger Kettenregelung
DE19722135A1 (de) * 1996-07-09 1998-01-15 Inventa Ag Witterungsstabile Polyamid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DE19854421B4 (de) * 1998-11-25 2006-11-02 Ems-Inventa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amid-6 für Spinnzweck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R199903109A2 (xx) 2000-07-21
CN1161398C (zh) 2004-08-11
CN1259533A (zh) 2000-07-12
ES2202996T3 (es) 2004-04-01
DE19858365A1 (de) 2000-06-21
EP1010713B1 (de) 2003-06-18
EP1010713A2 (de) 2000-06-21
DE59905991D1 (de) 2003-07-24
TR199903109A3 (tr) 2000-07-21
EP1010713A3 (de) 2001-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09703B (en) Inherently light- and heat-stabilized polyamid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3184436A (en) Polycarbonamides of improved dye affinity having the benzene sulfonic acid salt moiety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polymer chain
US3012994A (en) Polyamides derived from cyclohexanebis
US5618909A (en) Light stabilized polyamide substrate and process for making
US5081222A (en) Partly aromatic copolyamide of reduced triamine content
US5177177A (en) Amorphous copolyamide from dimer acid, aromatic dicarboxylic acid and cycloaliphatic diamine
US3142662A (en) Modified polyamides containing the benzenesulfonate moiety
US3542743A (en) Basic dyeable acid dye resistive polyamides containing terminal aryl disulfonated groups
DE10002948A1 (de) Leichtfließende transparente Polyamid-Formmasse
KR100432819B1 (ko) 폴리아미드 그라프트 공중합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Z301496A3 (en) Inherently lightproof and thermostable polyamide, process of its preparation and use and light
TW562821B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amides
CH673029A5 (zh)
JPS6411657B2 (zh)
US2904536A (en) Polyamide containing interlinear piperazine units
JPS633892B2 (zh)
TW555786B (en) Method of producing polyamide 6 for spinning purposes and composition of polyamide 6
US3664916A (en) Polyamide-based composite filaments
EP0002431B1 (de) Transparente Polyamide und deren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von Formkörpern
WO2017146018A1 (ja) ポリアミド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並びにこれよりなる繊維及び成形体
US3304289A (en) Modified polyamides having improved affinity for dyes
TW546323B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amide 6 for spinning purposes, composition of polyamide 6 and filament yarns therefrom
JPH02251611A (ja) ポリアミドフィラメント
US4293688A (en) Polyamides of 1,4-cyclohexane dicarboxylic acid and 5-methyl-1,9-nonanediamine and fibers thereof
US2296555A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ynthetic polyamid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