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35213B - Method of designing 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 and lithography process - Google Patents

Method of designing 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 and lithography proces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35213B
TW535213B TW091105669A TW91105669A TW535213B TW 535213 B TW535213 B TW 535213B TW 091105669 A TW091105669 A TW 091105669A TW 91105669 A TW91105669 A TW 91105669A TW 535213 B TW535213 B TW 53521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
acid
exposure
average distance
pattern expos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1105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ki Yoshizaw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35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3521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3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hich are rendered insoluble or differentially wettable
    • G03F7/038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hich are rendered insoluble or differentially wettable th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being present in a chemically amplified negative photoresist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39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hich are photodegradable, e.g. positive electron resists
    • G03F7/039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hich are photodegradable, e.g. positive electron resists th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being present in a chemically amplified positive photoresist compos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0/00Radiation imagery chemistry: process, composition, or product thereof
    • Y10S430/143Electron bea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Photosensitive Polymer And Photoresist Processing (AREA)

Description

535213
發明背景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設計感光合成物之方法及一種微影製 程,尤其是關於一種設計含有生酸劑的感光合成物之方法, 及一種使用此感光合成物之微影製程。 在製造半導體元件的製程中,感光合成物(所謂的光阻劑)
以一種微影處理而圖型化,且利用此感光合成物之圖型作 為光罩而進行姓刻。 根據最近头;年精密半導體元件的需求,縮短曝光照射的 波長已在微影處理的圖型曝光中進行,因此,除了目前所用 的KrF激兀雷射光之微影外,使用八斤、h、Euv、X射線、帶 裝 電粒子束如電子束等作為曝光照射的微影製程已經提出。 另一方面,為了增加圖型曝光的生產率,一種具有較高靈敏 度的化學放大式感光合成物已經使用於曝光照射的微影製 程中。 化學放大式感光合成物含有一種生酸劑,能在曝光照射
線 下產生一種酸,因為在曝光照射下感光合成物中出現酸,所 、在負f生开^怨的感光合成物中進行交聯反應,在正性形態 的感光合成物中進行分解反應,結果以较低的曝光劑量^ 成圖型曝光。 同時,當感光合成物的靈敏度增強時,對一曝光區域的曝 光照㈣量則降低。舉個例子,圖8示出電子束微影中的曝 光劑量與曝光區域中照射粒子間平均距離之間的關係,如 圖所不,曝光區域中曝光粒子間的平均距離隨著曝光劑量 的降低d敏度增強)而增加,且看出在圖型曝料曝光區 -5- 535213 A7 B7 五、發明説明( 域中曝光粒子的統計性擴散隨著感光合成物靈敏度的增加 而變大,當目前電子束微影中所實現的靈敏度(曝光劑量5 μσαττ)提咼到不高於1 pC/cm1 2的較高靈敏度時就更為顯著。 此外,在生酸的效率相對於入射電子(曝光粒子)為低之處, 酸之間的平均距離因此增大,促成感光合成物反應的酸其 出現位置的統計性擴散也擴大。 已知在曝光區域中曝光粒子統計性擴散因此擴大之處, 以微影形成的光阻圖型其末端部位的邊緣粗糙度因曝光粒 子的統計性擴散而增加,如Joumal 〇f Vacuum Seienee and
Technology,B17[6] (1999-11,12)(USA)中 Artide 1 (Wolfgang Henke and Michael Torkler,p.3112-3118)之所述。此亦適用於上述化學 放大式感光合成物,邊緣粗糙度的增加使感光合成物的解 析度降低。 發明概要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提供一種設計化學放大式感光合 成物的方法,能形成一具有充分解析度的圖型,與感光合成 物的靈敏度無關,甚至靈敏度從此更加提高,並提供一種使 用此化學放大式感光合成物的微影製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設計感光合成物之方法 為一種設計含有生酸劑的化學放大式感光合成物的方法, 其程序特徵如下:首先,在感光合成物的圖型曝光時,感光 合成物的曝光區域中曝光粒子之間的平均距離基於感光合 成物所需的靈敏度而計算。其次,感光合成物的組成設定成 使圖型曝光時生酸劑所生之酸的擴散長度的平均值大於曝 1 -6· 2 T紙張尺度適财@ S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爱) ^ 535213 A7
η
k 535213
其次’微影條件例如在圖型曝光之前及之後的感光合成物 的加熱條件,具體上即加熱溫度、加熱時間、加熱氣壓等都 叹足使圖型曝光時生酸劑所生之酸的擴散長度的平均值大 於曝光粒子之間所計算的平均距離。 根據這種彳政影製程,在圖型曝光之前及之後的感光合成 物的加熱溫度條件設定成使圖型曝光時感光合成物中生酸 Μ所生之酸的擴散長度大於曝光粒子之間的平均距離。因 此在感光合成物中,圖型曝光所產生的酸擴散到一廣大範圍 超過曝光粒子之間的平均距離,因此即使圖型曝光以低曝 光劑量進行,曝光區域中曝光粒子的統計性擴散很大,但此 種擴散被酸的擴散所減緩。 根據本發明另一種微影製程,其中計算圖型曝光時生酸 劑所生之酸之間的平均距離,微影條件設定成使感光合成 物中酸的擴散長度的平均值大於所計算的平均距離。根據 這種彳政影製程,在感光合成物中,圖型曝光所產生的酸擴散 到一廣大範圍超過酸之間的平均距離,因此即使圖型曝光 以低曝光W畺進行,曝光區域中曝光粒子的統計性擴散很 大,即酸產生之統計性擴散很大,但此種擴散被酸的擴散所 減緩。此外,根據這種微影製程,各種條件設定使酸的擴散 長度超過酸之間的平均距離,因此即使生酸的效率相對於 曝光粒子為低,促成感光合成物反應的酸的統計性擴散則 確實減緩。 本發明上述及其他目的、特色與優點隨著後面的說明及 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配合附圖之展示本發明幾個優選實 -8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 X 297公釐) 535213 A7 B7 五、發明説明( 施例,將更加清楚。 圖式簡述 圖1之圖示出曝光粒子之間的平均距離的計算; 圖2之圖示出酸的擴散長度與感光合成物的曝光區域中光 阻圖型邊緣粗糙度之間的關係; 圖3之圖示出微影中烘烤前(pb)溫度與準射束外型之模糊 之間的關係, 圖4A與4B之圖示出兩次曝光以獲致準射束外型; 圖5之圖示出一光阻圖型的邊緣粗糙度; 圖6之圖示出各光阻圖型的邊緣粗糙度與線寬之間的關係; 圖7之圖不出微影中烘烤前(PB)溫度與準射束外型之模糊 之間的關係;及 圖8之圖示出曝光劑量與曝光粒子(電子)間平均距離之間 的關係。 較佳實施例詳述 現在參考圖式說明本發明各實施例。下面的實施例中,電
子束微影是假設使用電子束作為曝光輻射線,首先說明S 於電子束微影的設計感光合成物的方法實施例,然後說明 電子束微影製程之實施例。當然,本發明不限定於電子束微 影的感光合成物及電子束微影製程,而可以適用於對應各
種曝光輻射線的感光合成物以及使用感光合成物的各種 影製程。 U
[設計感光合成物的方法] 首先,訂出感光合成物的靈敏度作為設計目標,這裡比方 -9- 535213 A7 B7
說,感光合成物的靈敏度ϋ訂為D = 0.1 MC/cm2。 /、人°十圖型曝光時感光合成物中曝光粒子之間的平 均距離或酸之間的平均距離,此處「爆光粒子」一詞意即 曝光輻射線之粒子,具體而言,在曝光輻射線為電子束時即 為電子,在曝光輻射線為光時即為光子,在曝光輻射線為離 子束時即為離子。此外,「曝光粒子之間的平均距離」意即 曝光區域中曝光粒子之間的間隔,當各感光合成物以感光 合成物靈敏度的最佳曝光劑量之曝光輻射線照射時。此外, 「酸之間的平均距離」意即圖型曝光時曝光區域中所產生 《酸之間的平均距離;此處之生酸效率相對於入射的曝光 粒子是小於1,酸之間的平均距離大於曝光粒子之間的平均 距離,有效的曝光劑量則降低。因此,當生酸效率較低時, 所生之酸的平均間隔較大。 這裡對一靈敏度D的感光合成物曝光時,感光合成物中一 曝光粒子所佔的面積s以下面的式子⑴表示,其中e為基本電 荷。此外,比方說,當入射一曝光粒子所生之酸只有〇 5 piece 時’下面式子⑴中的曝光劑量D成為〇.5D。 S = e [C] / D [pC/cm2] = 1.6χ 10'19[C]/Dx ΙΟ-2 [C/m2] =16 xlO-18 / D [m2/piece] = 16/D [nm2/piece] ...(1) 此外,比方說,如圖1所示,假設曝光粒子1置於六邊形的 中央,使曝光粒子1緊密填裝於曝光區域中,在曝光粒子之 間的平均距離為d時,區域S的面積如下面式子⑺所示,這裡 -1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 297公釐) 535213 A7 _____B7 五、發明説明(7 ) 當曝光區域中所生之酸之間的平均距離待計算時,平均距 離d即之間的平均距離。 S = 6x(l/2)x(d/2)x(d/,3) …(2) 此外’由上面的式子⑴與(2),曝光粒子之間的平均距離d 以下面式子(3)計算。 16/D = 6 X (1/2) X (d/2) X (d/,3) d = /~{32/(D,3)} ...(3) 由式子(3),當靈敏度1) = αι pC/cm2時,計算曝光粒子之間 的平均距離d = 13.6 nm。比較一下,當靈敏度D = 1〇 MC/cm2時 ,计异曝光粒子之間的平均距離d = 14 nm。因此可見當靈敏 度D町得較鬲時,曝光粒子之間的平均距離d較大,且曝光粒 子出現及感光合成物曝光所生之酸的擴散也較大。 基於靈敏度D = 0.1 pc/cm2而決定曝光區域中曝光粒子之間 的平均距離d = 13.6 nm之後,感光合成物的組成基於平均距 離d而設定。此例中,重要的是感光合成物的組成設定成使 生酸劑所生之酸的擴散長度的平均值大於計算的平均距離0 。當計算上面平均距離(1為曝光區域中所生之酸之間的平均 距離時,感光合成物的組成設定成使生酸劑所生之酸的擴 散長度的平均值大於計算的平均距離d。 關於酸的擴散長度,考慮微影實際形成的圖型間隔而設 疋一上限,在大於平均距離4的範圍中。當圖型間隔較小時 ,上限設定為較低,例如在製造半導體元件的微影製程中, 上限是根據最小的圖型間隔而設定。 而且,在使用感光合成物的微影加熱步驟中考慮溫度的 -11 - 本紙張尺度適财g s家標準(CNJS) A4規格(2i〇x297公爱)
8 五、發明説明( 設定,感A合成物的組成$定成㊉酸的擴散長度以溫度的 口又毛而貝現。又走感光合成物的組成時,例如可以選擇生酸 劑的種類,或者可以控制構成感光合.成物的基本樹脂分子 量的擴散度,因而實現上面設定的酸之擴散長度。 根據這種設計方法,感光合成物設定成使生酸劑所生之 酸的擴散長度大於曝光粒子之間的平均距離d = 13.6麵。因 此在感光合成物中,當圖型曝光以設定的靈敏度D = 〇1 MC/cm2之曝光劑量進行時,曝光區域中所生之酸擴散成一廣 大範圍超過曝光粒子之間平均距離d = 13 6 nm。 因此,即使進行圖型曝光,感光合成物增加靈敏度使靈敏 度D - 0.1 pC/cm,且曝光區域中曝光粒子的統計性擴散很大 ’但酸擴散成一廣大範圍超過曝光粒子之間平均距離,因而 S艾與感光合成物的反應(交連反應或分解反應)亦在擴散區域 發生,結果在曝光區域的終端部位,因曝光粒子的統計性擴 散而產生的邊緣粗糙度就得以減緩。 此外’當計异圖型曝光時生酸劑所生之酸之間的平均距 '離時,且感光合成物的組成設定使酸的擴散長度超過計算的 平均距離時’邊緣粗糙度亦以相同方式而得以減緩。特別是 在此例中,即使生酸效率相對於曝光粒子為低,促成感光合 成物反應的酸的統計性擴散則減緩,邊緣粗糙度的減緩則 確實達成。 此處「邊緣粗糙度」一詞意即以微影形成的感光合成物 圖型(所謂光阻圖型)邊緣部位的凹陷及突起程度,其表示法 比方說以光阻圖型各分割區域中最大與最小的線寬差異的 -12- 本紙張尺度適财g S家標準(CNS) A视格(21GX 297公釐) " — 535213 A7 B7 五、發明説明(9 ) 平均值表示。邊緣粗糙度是一種靈敏度之值,反映微影條件 良好複製性的變化,與解析度具線性關係。因此邊緣粗糙度 之減緩可以達成代表感光合成物的解析度得以確保且增加。 結果,如上述設計感光合成物,可以獲致具有高解析度的 感光合成物,不論是否為高靈敏度。 圖2示出酸的擴散長度與邊緣粗糙度之間的關係。如圖所 示之線寬100 nm (100 nm Iso)的隔離圖型,可見當酸的擴散長 度越大時’邊緣粗糙度就越小,圖中顯示感光合成物中曝光 粒子出現的統計性擴散因酸的擴散而減緩。因此,設計感光 合成物使酸的擴散長度大於曝光粒子之間的平均距離(例如 ’當靈敏度D = 0.1 pC/cm2,d = 13.6 nm),如此種設計方法, 則可保證曝光所生之酸擴散範圍超過曝光粒子之間的平均 距離,於是因上述擴散而形成的邊緣粗糙度即得以徹底減 緩。 另一方面,如圖所示之LS圖型,包含三條並肩排列的線圖 (100 nm三條線L/S),可見LS圖型的邊緣粗糙度相對於酸的擴 散長度有一最小值,這是因為在形成LS圖型之微影中,酸從 ㉝近圖型擴散的影響。因此,設計感光合成物而用在如半導 體元件的LS圖型之形成時,對酸的擴散長度設定一上限,使 邊緣粗糙度落在最小值的附近。 圖2所示的邊緣粗糙度與酸的擴散長度之間的關係以下述 方式得到。這裡的說明是採取獲得邊緣粗糙度與關於隔離 圖型的酸擴散長度之間的關係,但這同樣適用於[§圖型的情 況。 -13- ¥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297公_^------ 535213 A7 B7 五、發明説明( ) 10 首先,如圖3所示,根據邊緣粗糙度評估方法(ERE方法)計 算準射束外型(quasi beam profile,QBP)之射束模糊量(污染是因 為酸的擴散長度變化所致),在曰本專利申請案平成11-265076 號中有所說明。這裡「準射束外型」一詞意即一準射束外 型(曝光照射之強度分佈)包含所有影響微影精確度之因素 (即微影因素)所造成的模糊,且自然包含酸之擴散所造成的 模糊。準射束外型為一種靈敏反映邊緣粗糙度之值。 這裡,以微影形成一圖型,其中烘烤前(PB)溫度為一種控 制酸之擴散長度的因素,於是因酸之擴散長度而產生的模 糊量有所變化。亦即當PB溫度升高時,一種殘餘溶劑(酸經 過其中而擴散)即蒸發,於是酸擴散長度即縮短。另一方面 ,當PB溫度降低時,因光阻劑分子量的擴散比例而造成的酸 擴散長度之變化主導殘餘溶劑的量(酸經過其中而擴散),酸 擴散長度則飽和。 在此種微影中,使用一種化學放大式負性光阻劑NEB22 (Sumitomo Chemical Co·,Ltd.的產品)作為感光合成物,感光合 成物則塗敷於一基片上,所塗厚度為250 nm。感光合成物先 接受PB之每一溫度120秒。 塗到晶圓的光阻劑接受雙曝光,例如使用一種電子束繪 圖式的曝光裝置HL800D (Hitachi Ltd.的產品)。即例如以曝光 劑量10 pC/cm2的曝光繪出設計線寬100 nm的線圖型,然後例 如以線圖型為中心進行整個區域範圍65 μηι X 65 μπι的曝光。 此種雙曝光以整個區域的曝光劑量為因素而重覆進行。 因此以整個區域的曝光劑量D為因素而進行雙曝光,於是 ___-14-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 X 297公釐) 535213 A7 B7 五、發明説明(u ) " '~—- 如圖4A及4B所示,當維持曝光照射的強度分佈(即在隔離線 曝^中的射束側面的時,臨界值几相同於射束倒㈣而變化 。「射束側面」一詞意即所謂的準射束外型p包含所有影響 微影精確度的因素(即微影因素)所造成的變化。可能提到的 微影因素例如,曝光系統、感光合成物的種類、光阻製程、 顯影條件、光罩的退化度、感光合成物中酸的擴散長度等。 如上述雙曝光之後,在丨⑽它進行曝光後烘烤(pEB)12〇秒, 且進行一顯影處理,於是形成各光阻圖型。然後,對每一如 此形成的光阻圖型量度邊緣粗糙度及線寬。這裡提出一量 度邊緣粗糙度的例子,如圖5所示,光阻圖型丨丨邊緣部位 的750 nm區域分成32段,計算每一分區中邊緣平均位置與一 最小正方直線的擴散(3 cr ),作為邊緣粗糙度3 σ。 其次,如圖6所示,一高斯函數(圖中虛線)配合邊緣粗糙 度3 σ及線寬W而畫出。此例中,使用高斯函數的擴散度(標 準偏差σ)作為參數而進行畫線,計算所繪高斯函數的標準 偏差σ (例如σ = 73腿)作為準射束外型的模糊a,以ΡΒ溫度為 因素對各微影計算模糊a。 另一方面,如圖3所示,所有其他非因酸之擴散長度之因 素所產生的模糊b則以經驗或模擬而定出。其他模糊b相當於 擴散長度-0時準射束外型的射束模糊量。然後,在酸擴散 長度造成模糊變化(即PB溫度)之下,自準射束外型的射束模 糊量a減掉其他模糊b而得到[/(a2七2)]之值,作為酸擴散長度 所影響的模糊,亦即酸擴散長度。 然後,對各光阻圖型所量的邊緣粗糙度對應於酸擴散長 -1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 297公釐) 535213 A7 B7
度[/"(a -b )],於是得到圖2隔離圖·型之酸擴散長度與邊緣粗 糙度之間的關係(100 nm Iso)。 ^ ' [微影製程] 其次’說明微影製程-實施例,這裡將舉例說明使用上述 設計方法所設計的感光合成物的微影製程。感光人 一種含生酸劑的化學放大式感光合成物,設定靈敏^d = 〇i HC/cm2H設計使曝光所生酸的擴散長度大於曝光粒子 (電子)之間的平均距離d = 13.6 nm。感光合成物所定的酸擴 散長度依照微影因素而變化,結果,微影進行如下。 首先’在使用感光合成物進行微影之前,進行一實驗性的 微影,於是導出確保酸擴散長度大於曝光粒子間平均長度^ =13·6 nm所需的微影條件。 此例中,在影響鉍擴散長度的微影因素變化下的淮射束 外型以上述舰方法計算。至於影響酸擴散長度的微影因素 ’可能提及上述的PB溫度、簡溫度、加熱條件如四步驟與 ㈣步驟中的加熱時間及加熱氣壓、控制感光合成物塗覆材 料的溶劑量等。 例如,當以PB溫度控制酸擴散長度時,進行以四溫度為因 素的微影圖型之形成’於是PB溫度所產生的模糊量(即酸擴 散長度)有所變化’然後如圖7所示之例,得到在四溫度(酸 擴散長度)所生之模糊變化下準射束外型的射束模糊量另 万面,所有其他非因PB溫度因素(酸擴散長度)所產生的模 糊量b則以經驗或模擬而定出,結果’酸擴散長度_酸擴散 長度《模糊量變化下準射束外型的射束模糊a及其他模糊_
裝 訂
-16- 535213 A7 B7
算為 w = /"(akb2)。 然後’ PB溫度設定於使曝光粒子的平均距離d =: η 6 nm〈 w的PB溫度範圍内。這裡,因為當〜=· 13·6㈣時a % 48 _, 所以PB溫度設定低於115t。當計算平均距離(1作為曝光區域 中所生酸之間的平均距離時,微影條件設定成使生酸劑所 生酸的擴散長度平均值大於計算的平均距離d。 然後,進行實際的微影圖型之形成,採用上述設定的pB溫 度、為感光合成物設定的靈敏度D、準射束外型形成時的其 他微影條件。 對於PB溫度,考慮微影實際形成的圖型間隔,在平均距離 d = 13.6 nm < /(a2-b2)的範圍内設定一下限。當圖型間隔,較 小時,此下限設定較高的值,例如,在製造半導體元件的微 影製程中,下限是根據最小的圖型間隔而設定。 此外,當酸擴散長度以PEB溫度及溶劑的量而控制時,PEB 溫度的範圍及溶劑量的範圍都以上述相同的程序而設定。 根據這種微影製程,PB溫度(微影條件如PEB溫度及溶劑的 量)設定成使圖型曝光時感光合成物的曝光區域中生酸劑所 生之酸的擴散長度大於曝光粒子之間的平均距離d = 13.6 nm 。因此,在感光合成物中,圖型曝光所生之酸擴散的範圍超 過曝光粒子之間的平均距離,結果,即使使用高靈敏度D = 0· 1 pC/cm2的感光合成物進行微影,且曝光區域中曝光粒子的 統計性擴散很大,但酸的擴散可以減緩其擴散,因此可以在 高靈敏度的感光合成物上進行高解析度的微影。 此外,當微影條件設定成使酸的擴散長度大於圖型曝光 -1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 297公釐) 535213
發明説明 時生酸劑所生之酸之間的平均距離時,邊緣粗糙度可以同 樣方式減緩。特別在此例中,促成感光合成物反應的酸的統 汁性擴散可以減緩’即使生酸效率相對於曝光粒子為低亦 然。因此,高解析度的微影可在高靈敏度的感光合成物上安 全地進行。 +贫明不受 所附 由 之 ’ *〜卿即,4、贫明的範圍 申請專利範圍而界定,因此
— W有洛入申請專利R 寺效範圍内的改變及修飾均由本發明所涵括。 乾圍 -1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Claims (1)

  1. 535213 A B c D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設計含生酸劑之化學放大式感光合成物之方法,包 含步驟如下: 基於孩感光合成物所需的靈敏度,計算該感光合成物 圖型曝光時該感光合成物曝光區域中曝光粒子之間的平 均距離,及 設疋該感光合成物之組成使該圖型曝光之該生酸劑所 生之酸的擴散長度大於該曝光粒子之間的平均距離。 2· 一種設計含生酸劑之化學放大式感光合成物之方法,包 含步驟如下: 基於該感光合成物所需的靈敏度,計算該感光合成物 圖型曝光時該感光合成物曝光區域中該生酸劑所生之酸 之間的平均距離,及 設定該感光合成物之組成使該感光合成物中該酸的擴 散長度大於該酸之間的平均距離。 3. —種微影製程,其中一含生酸劑之化學放大式感光合成 物接受圖型曝光,然後接受顯影處理,該微影製程包含 步驟如下: 基於該圖型曝光時之曝光劑量,計算該圖型曝光時該 感光合成物曝光區域中曝光粒子之間的平均距離,及 設定一微影條件使該圖型曝光時該生酸劑所生之酸的 擴散長度大於該曝光粒子之間的平均距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微影製程,其中 該微影條件為該感光合成物在圖型曝光之前及之後的 加熱條件。 -1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35213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5. —種微影製程,其中一含生酸劑之化學放大式感光合成 物接受圖型曝光,然後接受顯影處理,該微影製程包含 步驟如下: 基於該圖型曝光時之曝光劑量,計算該圖型曝光時該 感光合成物曝光區域中該生酸劑所生之酸之間的平均距 離,及 設定一微影條件使該感光合成物中該酸的擴散長度大 於該酸之間的平均距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微影製程,其中 該微影條件為該感光合成物在圖型曝光之前及之後的 加熱條件。 -2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TW091105669A 2001-03-27 2002-03-22 Method of designing 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 and lithography process TW53521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089063A JP2002287360A (ja) 2001-03-27 2001-03-27 感光性組成物の設計方法およびリソグラフィ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35213B true TW535213B (en) 2003-06-01

Family

ID=18944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05669A TW535213B (en) 2001-03-27 2002-03-22 Method of designing 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 and lithography process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740459B2 (zh)
JP (1) JP2002287360A (zh)
TW (1) TW5352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89827B2 (en) 2009-11-12 2013-11-19 Kla-Tencor Corporation Photoresist simulation
JP6008598B2 (ja) * 2012-06-11 2016-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吐出口形成部材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0320B1 (en) * 1998-03-09 2001-01-3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fine pattern,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ed thereby
JP3223965B2 (ja) * 1998-07-10 2001-10-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化学増幅型レジスト形状の計算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JP2001318471A (ja) * 2000-05-12 2001-11-16 Sony Corp リソグラフィー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20168585A1 (en) 2002-11-14
JP2002287360A (ja) 2002-10-03
US6740459B2 (en) 2004-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2006512A (ja) 微細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微細パターン形成用材料、およびこの微細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0300568A (en) Method of extending the stability of a photoresist during direct writing of an image upon the photoresist
CN100385622C (zh) 精细图形的形成方法
JPH07261393A (ja) ネガ型レジスト組成物
JP2995046B2 (ja) 化学増幅型フォトレジストのパターニング方法
JP2003140361A (ja)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TW535213B (en) Method of designing 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 and lithography process
JP3433153B2 (ja) パターン形成材料、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露光用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US6576405B1 (en) High aspect ratio photolithographic method for high energy implantation
JP2001332472A (ja) X線露光装置
JPH09218500A (ja) 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作製方法
JP2001318472A5 (zh)
TW200807500A (en) Forming method of resist pattern and writing method using electric charge corpuscular ray
JP2001093803A (ja) リソグラフィーにおけるボケ量の算出方法及びリソグラフィー方法
KR20010085632A (ko) 현상 방법, 패턴 형성 방법과, 이들을 이용한 포토마스크또는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S60196941A (ja) 電子線露光方法
JP2003140352A (ja) 反射防止膜、これを用いた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H03276157A (ja)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2001230175A (ja)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電子線露光装置
JP2002305135A (ja) 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Chauhan et al. Ultrasensitive metal-organic cluster resist for patterning of single exposure high numerical aperture 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 applications
JP3115517B2 (ja) 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3294506B2 (ja) ビーム径の推定方法
Mancini et al. Development of two new positive DUV photoresists for use with direct-write e-beam lithography
Grella et al. Nanolithography performances of ultraviolet III chemically amplified positive resis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