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21519B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a two dimensional image to a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 Google Patent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a two dimensional image to a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21519B
TW521519B TW089125162A TW89125162A TW521519B TW 521519 B TW521519 B TW 521519B TW 089125162 A TW089125162 A TW 089125162A TW 89125162 A TW89125162 A TW 89125162A TW 521519 B TW521519 B TW 5215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eld
image
amount
parallax
image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9125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yugo Yamashita
Haruhiko Murata
Toshiya Iinuma
Mitsuo Nakashima
Takayuki Mori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1092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3659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1092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32073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21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2151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5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dictive coding
    • H04N19/59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dictive cod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view video sequence enco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50Depth or shape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61Image signal generators with monoscopic-to-stereoscopic image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89Recording image signals; Reproducing recorded imag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2013/0074Stereoscopic image analysis
    • H04N2013/0081Depth or disparity estimation from stereoscopic imag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2013/0074Stereoscopic image analysis
    • H04N2013/0085Motion estimation from stereoscopic imag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2013/0074Stereoscopic image analysis
    • H04N2013/0092Image segmentation from stereoscopic image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Description

521519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1 ) [發明的詳細說明] [發明所屬的技術領域]本發明係關於變換二維影傻& _ 土土 象為二維影像之裝置及其方[習用技術]將二維影像變換為三維影像之方法,有曰本「特開平 9·1〇7562」號公報及「特開平1(Mi8i2」號公報所示者。 首先,參照第1圖,說明「转Μ τ , 1日 特開平11〇7562」號公報揭 示的「二維影像變換為三維影像 <方法」之概要如下· 在二維影像(2D影像)方面,攝 隹f *丄々h卞 獬取~隻小鳥由山前左方向右方飛翔時的畫像,如「書傻〗 ^ r 一 1豕i」至「晝像5」所示。 首先’例如由「畫像移向「晝像2」的動態向量 (dynamicvector)、及由「晝像2」移向「畫像3」的動態 向量等之各畫像間的動態向量’逐一從設定在畫面内之複 數個動態向量檢測領域中抽出。其次,由抽出之動態向量,決定被攝體領域(subject field)-「小鳥」,及背景領域(w field)-「山」。然後,為使被攝體來到背景前,將基準面像 設定於右眼或左眼畫像之一方,再將延遲了對應於該動態向量大小場(field)數之畫像設定為另一方。 如設基準畫像為現在畫像之「畫像4」,而對應於由「畫 像3」與「畫像4」獲得的動態向量大小,且遲延所定場數 之畫像(遲延畫像)為「晝像2」時,即由動態向量方向之提 TP基準畫像(畫像4)為左眼用畫像,而遲延晝像(書像2)即 為右眼用畫像。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12030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 裝--- 寫本頁) •f- 521519 A7 五、發明說明(2 ) 由重複實施該動作,可獲得表示具有立體感的影像, 即為三維影像。這種方法稱為MTD(動態目標設計,叩 target design)法 ° 日本專利案「特開平10_51812號」公報揭示的「變換 一維影像為二維影像之方法」之概要如下: 首先,將二維畫像分割為複數個領域,抽出各分割領 域之色成分、高頻成分、對比等畫像特徵量。其次依各分 割領域之色成分,使各個屬於相同物體的領域群組化。然 後,以群組化的領域為單位’由該領域之平均對比及平均 南頻成分等資訊推定縱深,算出視差量。再依算出的視差 里,使各分割領域的左眼用畫像及右眼用畫像向相反的方 向水平移位而產生三維影像。 如上述方式作成之左眼用影像及右眼用影像,以立體 顯示裝置予以立體顯示者稱為CID(電腦整合設計, computer integrated design)法。 茲將MTD法及CID法詳述於後; 1.MTD 法: MTD法係對應於畫面内的動作,使進入左右眼任一方 的影像延遲,而作成立體感。此時,對影像而言最適合的(目 標的)場(field)延遲量(目標延遲量dly 一 target),係利用藉 由被攝體背景識別而獲得之被攝體領域的水平方向向量的 平均值obj—xvec [pixel / field],及背景領域的水平方向向 量bg —xvec [pixel / field],以下式⑴求出。又,取向量之 右方向動作為正值。 準(CNS)Xl規格⑵“视公釐) 2 注 意 事 訂 •f 312030 521519 A7
五、發明說明(3 ) dly _target=Mdly _sisa/(obj _xvec-bg _χν60) [Held]…(1) -n ϋ n n n n n n n n I > n 1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寫本頁) 式中,Mdly_siSa係表示用以決定MTD法所產生之立體感 的視差量[pixel],該值係透過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 等而預先設定。 又,表示使左右眼那一方延遲的延遲方向,係使用目 標延遲量dly —target,由次式(2)決定。 dly __target>0 ...·····右眼延遲 .........(2) dly —target<0 ........左眼延遲 dly target=0 ........無延遲 在此,為圖方便而以目標延遲量為例予以說明,但實 際控制係由將目標延遲量加以時間上的平滑化之後的實際 延遲量delay決定延遲畫面數及延遲方向。 2 ·被攝體位置控制 •f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被攝體位置控制係於進行MTD法時,使用於管面發 生物體提示位置模糊不清的矯正。亦即,MTD法係如第2 圖所示,其由被攝體的移動,或背景的移動而所能看到的 狀況不同。為此,被攝體位置控制係在被攝體移動時,將 右眼影像之提示位置向右移位,而將左眼影像之提示位置 向左移位,以使畫面全體向裡移動5因而,得將由被攝體 至管南之畫素數,與管面至背景之畫素數相等。又於背景 移動時,將右眼影像之提示位置向左移位,而將左眼影像 之提示位置向右移位,以使畫面全體向前移動,以使被攝 體至管面之畫素數,與管面至背景之畫素數相等。 如將被攝體位置控制算出之右眼水平相位量t 一 phr與 本紙張尺度1^巾閱家鮮(CNS)A4規格⑵Q x 297公爱) —--- 3 312030 521519 A7 經 濟 部 智 慧 財 產 局 員 工 消 費 合 作 社 印 製 五、發明說明( 左眼水平相位量t一phi,以「場」遲延發生的被攝體相位量 obj一sisa,與背景相位量bg—sisa表示於次式(3)時,可由次 式(4)表示之。 obj —sisa=obj 一xvec* delay [pixel] ......(3) bg —sisa=bg xvec*delay [pixel] t—phr=(〇l>j —sisa+ bg jisa)" [pixel] ......⑷ t—phl=-t 一 phr [pixel] 又因實延遲量delay係將目標延遲暈dly一target予以時 間平滑化,故由MTD法產生的視差量dly」isa^〇bj sisa-bg —sisa) [pixel] (dly —sisa係在突出於前方時,取其「正」 值,且在凹入裡面時,取其「負」值使用)之絕對值,及由 使用者設定,不與事前決定之Mdly —sisa[pixel]完全一 致。如無延遲(dly —targets)時,該 dly —sisa==0。 3XID 法 CID法係將一畫面分割為複數個領域,由各領域獲得 之影像資訊及構圖推定各領域的縱深,依該推定縱深將畫 面内的各畫素予以移位,以產生兩眼視差的方法。 唯申清人係就既開發CID法予以研發更新之改良CID 法。 茲以第3圖表示改善後之cm法(未為公知習用)的控 制順序。 百先,將一畫面分割為複數個領域,由各領域獲得高 頻率、亮度對比、色彩(BHY成分)等資訊(步驟υ。然 ^ m η訊上構圖求取推定各領域之縱深推定值(步驟 ^中國 4 312030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 寫本頁) 裝 «' •f」 521519 A7 B7 五、發明說明(5 ) 2)。若由推定獲取的推定值直接變換為移位量時,將於變 換影像生成偏移,因需進行偏移抑制處理(步驟3)。而於偏 移抑制處理後之縱深推定值施於距離尺度變換(步驟4)。 特就上述偏移抑制處理說明於後,在CID法中,係將 二維影像變形為左右兩影像,該變形影像若過大,將成為 不自然影像,故於CID法中,係將鄰接領域間之相位量差, 由使用人預定為變換影像之偏移容許範圍h_supp_lev [pixel]以下予以控制。也就是說;先將推定縱深分配於 Mfront與Mrear間,由求取各領域之相位量,獲取鄰接領 域的相位量差。然後,將該差數之最大值作為h_dv_max [pixel],若 hdvmax 超過偏移容許範圍 h_supp_lev [pixel] 時,為滿足下式(5),可減少Mfront與Mrear,使之向0[pixel] 方向接近。 h—dv—max S h—supp—lev .........(5) 因此,h—dvmax大於h—supp—lev時,係如第4圖之右 侧圖所示,將變換影像之突出相位量front [pixel],與凹入 相位量rear [pixel]由下式(6)的線型演算減小為使用人預 定之最大突出相位量Mfront [pixel]及最大凹入相位量 Mrear [pixel] ° front=Mfront*h_supp_lev/h dvrnax for h_dv_max>h_supp lev …(6) rear=Mrear*h_supp—lev/h—dvmax for h_dv_max>h_supp_lev 若,h dv—max小於h—supp—lev時,該變換影像之偏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χ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12030 521519 A7 B7 五、發明說明(6 ) 差係於容許範圍内,故如第4圖之左側圖所示,使下式(7) 成立; front=Mfront for h _dv—max S h—supp—lev ······ (7) rear=Mrear for h dv max^ h supp lev 也就是說,當h —dv_ max小於h supp—lev時,變換影 像之相位動態範圍dv—range(=front,rear),係與使用者預 定相位動態範圍Mdv—range(=Mfront,Mrear)相等。 唯於實際上,為減輕CPU負載,在實機的該抑制動態 fe圍的偏差抑制處理,係將h一supp一lev以推定縱深的單位 代替進行,為說明的方便,本項係使用畫素單位系予以說 明。 其次,將距離尺度變換手法說明於後: 在雙眼式立體顯示器中,右眼用影像(R影像)與左眼 用影像(L影像)之對應點視差量w,係與該融像位置(由^ 到的實際管面至像的距離)Υρ為非線形關係。 經 濟 部 智 慧 財 產 局 員 工 消 費 合 作 社 印 製 也就是説,若將在顯示器面上具有視差筲[mm]的R 影像及L影像,由距離管面K [mm】位置觀察時,該由管面 至融像位置之距離Υρ⑷叫可由下式(8)表示: Yp=KW/(W_2E) ……(8) 又於上式(8)中,各變數係表示下值。 κ:顯示器管面到觀看者的距離[mm]。 E :雙眼間距離的1/2 [mm]。 W:顯示器面上的左眼用影像與右眼用影像的對應點 視差量[mm]。 ” 1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豕標準(CNS)A^規格(210 X 297公釐) 6 • IV-----------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寫本頁} --線· 312030 521519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J5Z__ 五、發明說明(7 ) — — Yp :管面至融像位置的距離[mm]。 艮口 =以K=1000mm,2E=65mm,將上式(8)以圖表表示, /可侍如第5圖的圖表。由第5圖,若將縱深推定值以單 純的線型畫素單位予以置換,可知該融像影像必將發生空 偏差因此,在距離尺度變換手法,為考慮該空間偏差, 係將縱深度推定值變換為畫素單位。 以下’就距離尺度變換手法予以簡略的說明: 若將顯示器上的1畫素寬度為U [mm],對應點具α畫 素分視差W時,該視差W可由下式(9)表示。 w=a U ...... (9) Υρ^Κα U/(a U-2E) .........(ι〇) 上式(10)予以變換後可獲得下式(11) a = 2E*Yp/{(Yp-K)U} .........(li) 在完全距離尺度變換,若指定其由管面之最大突出量 Yinax,,及由管面之最大縱深量Ymjn,,決定該縱深推定 值depth(0至1〇〇之值)後,該對應的縱深γρ,即可由下式 (12)表示的單純尺度變換獲得。 Yp = (Ymax,-Ymin’)x depth/100 .........(12) 而其對應之視差量α,即由上式(11)求得。由此,可 考慮空間偏差,變換縱深推定量為畫素單位。 於完全距離尺度變換中,若使用256段的視差量變換 表W”時,係如第6圖所示首先將Ymax’至Ymin’間分割為 256等分,依上式(Π)分別求取對應於各縱深值Yp之視差 量變換表W”。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QA4規格㈡ΜI Μ7公釐) 7 312030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 裝.! ,寫本頁) » . --線· 521519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8 ) 此時,\¥[255]為對應於丫11^乂’之視差量,而%,,[〇] 即為對應於Ymin’的視差量。決定縱深推定值後, 該對應之視差量α可由下式(丨3)求得。 a =W [lev] …(13) 式中,lev表示視差量變換表上的段數,由下式(14)付與 者。 ’ lev=25 5 xdepth/l〇〇 (14) 唯上述之2D/3D變換中之完全距離尺度變換手法,有下記量問題: (1) 若使最大突出量Ymax,大到縱深Υρ為飽和時在 近傍的縱深值部分,將使變換影像本身的偏差(R影像、L 影像本身的偏差)變大。 (2) 若需縱深再現空間的動態範圍(dynamic以吨约大,唯有 將最大縱深量Ymin’縮小,因此,由管面向前突出領域極 端變小。 一 因此,為回避上述問題,有必要僅使用縱深與視差量 為某一比例關係之領域予以變換。然而,此種作法將與= 素尺度變換略似’在處理複雜關係上,該完全距離尺度: 換已不能稱為有效。 & ^ 為此’發明人曾經考慮下面介紹的「折線距離尺声變 換」’在折線距離尺度變換中,係如第7圖所示,導入^出 ϊ C [%] ’將Ymax’至0分割為255*c/1〇〇等分而將心 至Υππη,予以255{(1_〇/100}等分,求取視差量變換表。 也就是說,控制突出量c變更由管面向前的突出詈, 二:人張/v度適用_國國豕準(CNS)A4規格(21Q X 297公爱)
312030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 裝·—— 寫本頁) 丨線. -I I I - 521519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 B7____ 五、發明說明(9 ) 且能抑制作為最大突出部分之變換影像本身的偏差。而於 折線距離尺度變換中,其對應於上式(12)的對應式為下式 (15)。 Yp=Ymax9x{depth-(100-C)}/C for depths (100-C)…(15) Yp=Ymin5xdepth/(100-C)+Ymin5 for depth<C 而對應於表示視差量變換表W”段數之上式(14),即為 下式(16) lev=(25 5-Dlev)x {depth-(100-C)}/C+Dlev for depths (100-C) ...(16) lev=Dlevxdepth/(100-C) for depth<(l00-〇 此時’係以下式(17 )予以限定,以表示對應於管面之 視差量變換表上的段數。 Dlev=(100_C)x25 5/100 .........(17) 折線距離尺度變換係於管面前方及管面裡方,分別不 生成空間偏差為原則。也就是,在管面生成空間偏差者。 此係依據多數鑑賞者「看立體影像時,在其管面前後之看 法不同」之意見,假說該空間偏差係於管面近傍最難分辨 的關係。 而實際使用的數值,係於管面前後之縱深視差量變換 表的傾向(步寬)無較大差異方式設定其Ymax,、Ymin,及 C 〇 使用上述線型演算的抑壓處理,雖於畫素尺度變換為 有效,尚不能認為距離尺度變換的有效方法。因如第8圖 所示,在距離尺度變換中,縱深量Υρ與視差量w[pix - a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寫本頁)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9 312030 521519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10 ) 皆為非線型,雖縱深推定量為同一數值,如” Γ,,亦因管面 前後而其視差量即具有相當的差異性,且於大畫面顯示器 申尤為顯著。而於完全距離尺度改良型之折線距離尺度 中’為緩和該特性,特別導入突出量比C。 唯於可控制突出量比C的折線距離尺度,亦不能將鄰 接領域間之相位差最大值h—dv—max [pixel]完全抑制於偏 差容許範圍的h一supp一lev [pixel]内(無法忠實地實現畫素 尺度中之偏差抑壓原理),因而,該偏差抑壓原理之實現, 需於距離尺度變換後進行。 4.MTD法與CID法的併用 人類係以左右眼位置差生成之進入左右眼影像死角 差’察知立體視之距離感者。此點得以用MTD法彌補, 唯於不動作的影像及動作複雜的影像,即無法予以適當的 三維影像變換。而於CID法中,雖可任意變更左右眼用影 像的視差量,唯於左右眼,無法對由其視差造成之被攝體 影子死角部分,予以不同的視覺感。 為此’可考慮對動畫有效的MTD法,與可變換靜態 畫面的CID法之併用,以進行2D/3D變換。此時,可考慮 將MTD法獲得的視差,與ciD法獲得的視差予以單純的 加算。 然而,因係將MTD法的視差與CID法之視差分別予 以控制,該由變換生成的視差將由輸入影像的有無動作左 右。也就是說,輸入影像為動畫時,該MTD法的視差與 CID法之視差將反映於變化影像,唯靜止畫時,mtd法無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規格(210 X 297公爱) 10 312030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 寫本頁) 丨裝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制衣 521519 ___B7 五、發明說明(U 視差,而僅有CID法的視差。 V輸入如像生成的變換影像立體感顯著不同的現 象對使用者之立體感調整極為不適。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本發月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於併用MTD法與CID 法隻換2D/3D影像時,得由輸入影像回避變換影像立體 感的顯著變化之變拖-祕旦 雙換一率衫像為三維影像的變換方法。 又於本發明又^ , 目的’係提供一種於使用距離尺度變 換予以變換縱深推定量 , 里馬視差里時,仔以抑制變換影像偏 差之變換二維影像為三維影像的變換方法。 [解決問題的手段] (1)於本發明中變換二維影像為王維影像的裝置說明: 於本發明中變換二維影像為三維影像的裝置,係具 備:由系像信號源輸入一雄 询八一維衫像彳§ #υ,以每場予於記憶的 場記憶體;將對應於輸入爭後 勒入衫像仏#u之場間移動的動態向 量,以輸入影像之每_ >s硤:、,W , 1或予以測出的動態向量檢測機 構;由收納於場記憶體的影傻 J以像信號中,對輪入影像信號, 以動恶向量檢測機構由各領域 只馮的勳態向量將延遲求得延遲 量=影像信號,由場記憶體予以讀出之讀出機構;依動離 向量檢測機構’測出之各領域動態向量的水平成分之/ 向’由輸入影像"fg波及場記情辦蠢山 嘴σ已隱體項出之影像信號中,以一 方影像信號作為左眼影像作铗 诼乜旒,而將另方影像信號為右眼 影像信號’予以輸出的切換機構;由輸入影像信號,以輸 入影像之每-領域抽出^徵量料徵量“鍾:饮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S家標準 312030
521519 A7 五、發明說明(12 特徵量抽出機構抽出之每一領域影像特徵量,算出輸入影 像之每一領域縱深量,由算出之每一領域縱深量,算出每 一領域的視差量之視差量算出機構;將視差量算出機構算 出之每一領域視差量,以動態向量檢測機構對應於每一領 域之動態向篁大小,予以修正的視差量修正機構,及依視 差量修正機構修正的各領域視差量,修正切換機構輸出的 右眼影像信號及左眼影像信號各領域之相位,作為立體影 像信號予依輸出的相位控制機構者。 視差量修正機構,係使用使視差量算出機構算出之每 一領域視差量,減去每一領域對應於該領域動態向量大小 視差量的微分視差量的算出機構,及變更其動態範圍,以 使每一領域之微分視差量為各鄰接領域間之微分視差量之 差的隶大值為所定範圍内的算出機構者。 由視差量修正機構,具備:獲得對應於每一領域之微 分視差量領域之動態向量大小視差量之和,超越其所定範 圍時,對應於多餘視差量設走減少該延遲量的機構為宜 者。 ’ (2)於本發明中’冑換第i的二維影像為三維影像的方法說 明: " 於本發明中,變換第1的二維影像為三維影像的方法 係具備:由影像信號源輸入二維影像信號,以每場方式記 憶於場記憶體的第!步驟;對應於輸入影像信號之場間移 動的動態向量,以輸入影像之每一領域予以測出的第2步 ^;由收納於場記憶體的影像信號中,對輪入影像信號^ $^尺度適用中國國^gif(CNS)A4規格⑵「视公楚.「 312030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 — 寫本頁)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技印製 12 521519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l3 ) 以第2步驟由各領域的動態向量將 、s 信號,由場記憶體予以讀出之 ,彳延遲量之影像 出之各領域動態向量的水平成依第2步驟,測w刀(方向,由輸入影俊 及場記憶體讀出之影像信號中,以一 " ^ m ^ ^ ^ ^ ^ 方衫像信號作為左眼 〜像信说’而將另方影像信號為右眼影像信號,予以輸出 的第4步驟;由輸入影像信號, 彻八影像之每一領減站 出影像特徵量的第5步驟;依第5牛 " 傻鮮”-山认 依第5步驟抽出之每-領域影 像特徵1 ’异出輸入影像之每一領域縱深量,由算 -領域深量,#出每一領域的視差量之第6步驟;將第6 步驟算出之每-領域視差量’以第2步驟對應於每一領域 之動態向量大小’予以修正的第7步驟,及依第7步驟修 正的各領域視差量,修正第4步驟輸出的右眼影像信號及 左眼影像信號各領域之相位,作為立體影像信號予依^ 的第8步驟者。 第7步驟係具有:使第6步驟算出之每一領域視差量, 減去每一領域對應於該領域動態向量大小視差量的微視 差量的算出步驟,及變更其動態範圍,以使每一領域之微 分視差量為各鄰接領域間之微分視差量之差的最大值為所 定範圍内的算出步驟者。 由第7步轉’獲得對應於每一領域之微分視差量1域 之動態向量大小視差量之和,超越其所定範圍時,係以具^ 備將對應於多餘視差量的量減少該延遲量的步驟為宜。 (3)於本發明中,變換第2的二維影像為三維影像的方 明: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〇 X 297公釐) 312030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 裝--- 寫本頁) .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21519 五、發明說明(w =發明中’變換第2的:維影像為三維 二維影像信號,將設定於1晝面内之複數 依抽出的畫像特:=ΓΓ=關的畫像特徵量’ ==驟;使用以所定最大突出量及所定縱深量規定之動 ㈣圍’對各縱深推定值施行距離尺度變換,求取每一視 差异出領域的暫定目標相位量的第2步驟;依每一視差算 出領,的暫定目標相位量’求取鄰接視差算出領域間的相 位f最大值的第3步驟;判定鄰接視差算出領域間的相位 ^最大值’是否在預定之偏差容許㈣内的第4步驟,及 右鄰接視差算出領域間的相位差最大值超出容許範圍以外 寺探索使上述視差算出領域間相位差為偏差容許範圍内 的動I範圍,對各縱深推定量施以使用探索動態範圍的距 離尺度變換,以求取每-視差算出領域的假想目標相位量 後,移至第3步驟的第5步驟者。 此處之所謂距離尺度變換,係指考慮縱深推定值為融 像位置,予以變換為畫素單位(視差量)的方法。對此,將 該縱深推定值變換為線型畫素單位(視差量)的方法,係稱 為晝素尺度變換。 於上述第5步驟中,修正動態範圍,以使由探索動態 範圍規定之最大突出量及縱深量的比為預定比例值後,可 使用修正後的動態範圍,對各縱深推定值予以施行距離尺 度變換。 [發明的實施形態]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寫本頁)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鮮(CNS)A4規格(21Q x 14 312030 521519 A7 五、發明說明(15 ) (1)第1實施形態的說明: 以下參照第9至12圖巧I拉 圖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 第9圖係表示本發明第] , 73弟1實施形態之CID法的控制步 --1---.--------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寫本頁) 首先將旦面分割為複數個領域,由各領域獲得高 頻、亮度對比、彩色(B-Y、r_y成分)等資訊(㈣u)。然 後’由該資訊及構圖求取推定久/成 〜催疋谷領域縱深之推定值(步驟 12)。對獲取的縱深推定值施以坧雜p疮纖认 值抛以距離尺度變換及偏移抑制處 理’以獲得目標相位量(步驟13)。 第10圖,係表示於第9圖之步驟13中的距離尺度變 換及偏移抑制處ίΐι之詳細流程圖。 首先,由Mfront及Mrear,以規定的動態範圍施行距 離尺度變換’以獲得假想目標相位量(步驟21、22)。依獲 線· 得的假想目標相位量,算出鄰接領域間的相位差的最大值 h—dv—max [pixel](步驟 23)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之後,判斷鄰接領域間的相位差最大值h_dv_max [pixel]是否係於偏移容許範圍h—Supp_lev [pixel]内(步驟 24)。若在容許範圍内時,則將假想目標相位量作為真的目 標相位(步驟27)。 若鄰接領域間的相位差最大值在容許範圍外時,即由 Mfront及Mrear將規定的動態範圍予以階段性縮小至該相 位差最大值為h supp lev [pixel]以下,以獲得最隹的front 及rear值(步驟25)。以下,為圖方便,將步驟25的處理 稱為「逐次探索處理」。逐次探索處理的詳細内容將在以後 卜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5 312030 521519
加以說明。 乂使藉由逐次楝索處理而求得的fr〇nt與rear的距離 比成為使用者指定距離比之方式變更加加與咖(步驟 Μ),然後回到步驟22,再進行距離尺度變換。 重複進行步驟22、23、24、25及26的處理作業直到 鄰,領域間的相位差最大值h—dv—_ [咖⑽在偏移容 許範圍h—supp—lev [pixel】内,以獲得取終目標相位量。此 ,每次變更動態範目即進行距離尺度變換%係為使觀察者 得以實現不文立體顯示器的空間變移左右,而以縱深推定 量说識該立體影像之正確距離尺度原理。 其次,說明逐次探索處理。 若縱深推定值與相位量為非線性之距離尺度時,為使 以front與rear值規定的動態範圍擴大,該範圍的決定得 由逐次探索處理進行。 於逐次探索處理中,視差量的算出雖可用縱深視差量 變換式(式15)計算,惟使用下式預先算出的視差量變換表 W”較有效率。關於該方法,將以在〇至丨〇〇之間使縱深推 定值規格化時之管面水平的縱深值作為surface_depth (=100-C)加以說明。 若使對應於front值與rear值之視差量變換表W”上的 段數分別為 Max—lev(=255 至 Dlev),Min—lev (=Dlev 至 0) 時,其某一縱深推定值v—depth的視差量變換表的段數iev 可由下式(18)表示。 v—depth>surface_depth B寺 . ^ I--·-------I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寫本頁) · -丨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6 312030 521519 A7 經 濟 部 智 慧 財 產 局 員 工 消 費 合 作 社 印 製 五、發明說明(Π ) lev=(v—depth 細surface—depth)* (Max—lev-Dlev)/( 100 讎surface __depth)+Dlev .........(18) v—depth<surface—depth 時 lev=(v—depth^Min—lev)*(Dlev-0)/(surface—depth-Min_lev) v一depth=surface—depth B夺 lev=Dle v 對應於lev的相位量phase係由視差量變換表w"求 得’因而可由下式(19)表示; phase=Wf,(lev) .......(19) 逐^""探索處理可藉由逐漸變化Maxlev及Min_lev而 找到鄰接領域相位差為最大之2個領域的相位差小於 h—supp—lev 時之 front 值與 rear 值。 由上述式1 8可知,逐次探索處理係依鄰接領域間相位 差最大的2個領域所具有相位量關係,而有以下3種最佳 front值與rear值的探索方法。 第1種情況··該兩領域同時具有管面前方的相位量 時可將front值向〇方向移動(將向DieV移近)。 第2種情況··該兩領域同時具有管面後方的相位量 時可將rear值向〇方向移動(將Min—lev向Dlev移近)。 2 3種情况:該兩領域中有一領域具有在管面前方的 相位里另一領域在具有管面後方的相位量時,可將front 值與⑽值同時向0方向移動⑽Maxlev及Mlnlev向 Dlev 移近)。 一 —在第3 時’可以逐次探索處理,保持使用者事 ----— 17 312030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 裝--- 寫本頁) t · 線· 521519 五、發明說明(is ) 先指定之距離比,亦即為保持式2〇的關係,使―丨… 及Min—lev向Dlev移近。 (255-Dlev) : Die 中(MaxJev_Dlev) : (Dlev養n—㈣…(2〇) 上式(20)與第10圖的步驟26之處理,為同義。而於 第1種情況及第2種情況,係為減少演算量,不在逐次探
I 索處理時進行該距離比之變更處理,而於第1〇圖中的步驟 26中處理。 又,於距離尺度中導入該距離比之維持方法,係為了 保持於動態範圍變化時與管面前後的縱深關係者。也就是 如第11圖所不,在第1種情況減少在管面前方的距離2〇% 時,亦減少在管面後方的距離2〇%,以維持管面前後關係。 訂 若於視差量變換表上進行該距離比之維持,則可維持 突出量比C之關係。因此,可提供一種,由相對縱深認知 空間傾向的觀察人無不適感的變換影像α ‘線 然而,由於觀察人的眼睛特性,有適於擴大全動態範 圍為宜的影像時,此時即不於第i種方式、第2種方式進 行距離比維持’僅進行量比的維持。 第12圖係僅進行量比維持之折線距離尺度變換時,及 為進行維持距離比處理時的模式圖。該僅進行量比維持之 折線距離尺度變換,係以管面縱深推定值為界,取得另一 範圍變換之縱深推定值與視差量變換表的對應。而於維持 距離比時,該縱深推定值之視差量變換表係丨個範圍變換 對應。又於第12圖中之因數iev(phase),係表示上式(19) 之反因數,係意味著由相位量求取視差量變換 ^張尺ϋ用Γ國一國家標準(CNS)A4規1_(;7297公爱-----—-_ 18 312030 521519 19 A7 五、發明說明(19 ) 表的段數。 (2)第2實施形態的說明: 錄將參照第13及14圖,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 於下: 於第13圖中,1為作為VTR、CD_R〇M、τν廣播等 之影像信號供應機構的影像供應源,2係將由影像供應源 供應之二維影像信號變換為三維影像信號,即係左眼用晝 像傳號L及右眼用畫像信號R的2D/3D變換裝置,而3 係使用影像分叉器(刪ge splltter)方式等,將2d/3D變換 裝置2輸出之三維影像信號予以顯示的立體顯示機構。 茲就2D/3D變換裝置2之構成說明於後; 4係將該影像供應源1輸出之影像信號,以每域單位 予以記憶其影像的域記憶體(field me_ry),5係由影像供 應源1輸出之影像信號檢出動態向量的動態向量檢出機 構。 6係由影像供應源1輸出之影像抽出色成分的色抽出 機構’ 7係由影像供應源!輪出之影像抽出對比(⑽咖) 的對比抽出機構’ 8係由影像供應源1輸出之影像抽出言 頻波成分的高頻波成分抽出^ 饿構且以色抽出機構0、對 比抽出機構7及高頻波成分抽ψ攙 X刀抽出機構8構成影像特徵量抽 出機構。 9係由動態向量檢出機構5檢出的動態向量求取移動 方向及其動量(動態向量的大小)予以輸出的動量計算機 構。1〇係以現狀畫像為基準,對應於由動量計算機構9輸 312030
A7 五、發明說明(2〇 出的動量之域數,由域記憶體4 制機構。11 & π Aβ ~ %出延遲畫像的記憶體控 準書傻輪出的移動方向,切換基 一像(現在畫像)及延遲畫像中 信號L,+、 中之任意一方為左眼用影像 儿七,或以右眼用影像信號R 構。 U R ’予以輸出的信號切換機 12係由影像供應源1之豢穑 分,〈如像,以色抽出機構6之色成 刀及動ΐ計算機構9算出之叙旦心 背旦篕m 之動置與方向,將如被攝體與 貪不等可判斷為同一物體的部八 化眘却μ被 邛刀予以群(group)化,輸出群 化貧訊的群化機構。! 3係由叙旦 盥於继几地 由動置计箅機構9算出的動量, /、於群化機構12獲得的群化資 貝讯算出縱深資訊,以作成縱 映射圖的第1縱深映射圖形成機構。 η係以資訊群化機構12,於每—群化領域由對比抽出 •出之對比貝甙算出縱深資訊,作成縱深映射圖的 第2縱深映射圖形成機構…係以資訊群化機構12,於每 ::化領域由高頻波成分括出機構、抽出之高頻波成分資 Λ鼻出縱珠資訊,作成鄉、、裳 作成縱冰映射圖的第3縱深映射圖形成 機構16係以事先設疋的構圖資訊,與由資訊群化機構η 予以群化的領域貝訊算出縱深資訊,作成縱深映射圖的第 4縱深映射圖形成機構。 17係將第1至第4縱深映射圖形成機構η、"、"' 16作成的縱冰映射圖予以加權合成計算,作成合成映射圖 之合成映射圖形成機構。18係由合成映射圖形成機構17 作成的合成映射圖算出每一所定視差領域視差量之視差量 計算機構。19係依視差量計算機冑18冑出的每一視差量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寫本頁) 裝 丨線· 經 濟 部 智 慧 財 產 局 員 工 消 費 合 社 印 製 本紙張尺度關緖伐格(^ 297公釐) 20 312030 521519 A7
! I 1 21 312030
先I 閱 讀 背 面 1
I
頁 訂 λ 521519
五、發明說明(η) 經 部 智 慧 財 產 局 員 工 消 費 合 作 社 印 製 該1個域的畫像領域内設定複數書 由色抽出捲嫌& — 金你—家特徵1檢出領域。而 巴抽出機構ό以母一畫像特徵量 咨% w ®領域抽出該域之& 貝訊。對比抽出機構7係以每—查# ® -域之色 該域之斟+ —掘士旦像特徵量檢出領域抽出 -之對比。尚頻波成分抽出機構8 拾屮a h , 糸以母一晝像特徵量 檢出領域抽出該高頻波成分。又於 田认貝成群化機構12,係傕 ::被攝體及背景等的判別,由色抽出機構6,以每一查==檢出領域抽出之色資訊,與步驟32中檢出的:量 興旦像内之領域予以群化。 之後’作成縱深映射圖(㈣35)。也就是,由第μ 冰映射圖形成機構13’依動量計算機構9算出之動離向量的動量及由資訊群化機構12基於群化資訊作成^縱深映 射圖。 又,第2縱深映射圖形成機構14,係依對比抽出機構 7抽出之每—畫像特徵量檢㈣域之對比,與資訊群化機 構12基於群化資訊,作成第2縱深映射圖。而第3縱深映 射圖形成機構15,即依高頻波成分抽出機構8以每一畫像 特徵蓋檢出領域抽出之高頻波成分,與資訊群化機構12 獲得之群化資訊,作成第3縱深映射圖。 而’第4縱深映射圖形成機構16係於事先設定之畫面 構圖(如以風景畫為主體,即畫面下方為地,上方為天空, 畫面中央部為被攝體),與由資訊群化機構12獲得之群化 資訊’作成第4縱深映射圖。 再作成合成縱深映射圖(步驟36)。係由合成映射圖形 成機構17,將第1至第4縱深映射圖形成機構13、14、15、 (CNS)A4 規^ ^ 22 312030 1 I I I I1IIIII — I I · I 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寫本頁) «I 叮·- .•f. 五、發明說明(23 ) 16作成的第i至第4縱深 成縱深映射圖。 、射圖予以加權合成計算作成合 機構tV十算視差量(步驟37)。也就是說;視差量計算 機構18,係依合成映射圖 mi 口形成機構17作成的合成縱深映 射圖’以事先所定的每一視差 十异領域算出左眼用影像 及右眼用影像的視差量。 上述步驟34及步驟37係相當於CID法的動作。 其次,修正視差量(步驟38)。也就是說;視差量計算 ,以,係對應於由動量計算機構9算出之動態向量的動 里,修正步驟37算出的每一視差量領域之視差量。且體 上,係對步驟37算出的每一視差量領域之視差量,減少延 遲畫像對基準畫像延遲量部分之對應視差量。 再次,對應於修正後的視差量,進行左眼用影像1及 右眼二影像R的水平移位(步驟39)。也就是說;由水平位 置《又疋機構1 9,將信號切換機構u輸出的左眼用影像乙 及右眼用影像R,依步驟38修正的視差量,進行每一畫素 的水平移位。 ^ ' 經 濟 部 智 慧 財 產 局 員 工 消 費 合 作 社 印 製 然後,以立體顯示機構3將水平位置設定機構19予以 水平移位後之左眼用影像L及右眼用影像R顯示(步驟 40) 〇 (3)第3實施形態的說明: 兹將參照第1 5至23圖,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 於下: 〜 弟1 5圖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的2D/3D變換裝置之概 本。氏语、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21519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24 ) 略構成不意圖。 第15圖中,1〇1係作為VTR、CD-ROM、TV廣播等 衫像#號供應機構的影像供給源。1 q 2係將影像供給源1 供應的二維影像信號變換為三維影像信號的左眼用影像信 號L及右眼用影像信號r之2D/3D變換裝置。1〇3係將 2D/3D變換裝置102輸出之三維影像信號,以使用影像分 叉器(image splitter)方式予以顯示之立體顯示機構。 茲將2D/3D變換裝置102的構成說明於後: 104係將上述影像供給源1〇1輸出之影像信號以每 「域」單位予以記憶的域記憶體,1〇5係由影像供給源 輸出之影像信號檢出動態向量的動態向 ⑽係由影像供給源ΠΠ供應之影像,二構單位 抽出色成分、對比、高頻波成分等畫像特徵量之畫像 量抽出機構。 — no係由動態向量檢出機構105檢出的動態向量算出 延遲量的延遲量計算機構。而1()7係以現 準,由域記憶體104讀出對應於β —象為基 才應於由延遲量計算機構110算 出之延遲量延遲「域」數分畫像(延遲查 ^ , 〇〇 ^ ^ 里像)的記憶體控制 機構。1G8係依延遲量計算機構11()心 輸入畫像及延遲畫像中,選擇任 " 與I I,4 + e m 方予以切換為左眼用 〜像或為右眼用影像尺的輸入信號切換機構。 而109係依由畫像特徵量抽出機構1〇6抽出之各一 「域」畫像特徵量’算出之每「 中/古斗瞀拖4盘, /衣推疋值之縱深推 “機構。111係依縱深推定值計算機構109算出之 ϋ度適用令國异出之 24 312030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 裝—— 寫本頁} a^T. •線· 521519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25 ) 每「域」縱深推定值,算出CID法之每「域」視差量(相 位量),同時,由延遲量計算機構11〇輸出之MTD法的視 差里修正CID法之視差暈,算出統合視差量(統合相位量) 的視差量計算機構。 113係依視差量計算機構〗丨丨算出之統合視差量,將 由輸入信號切換機構1 08輸出之左右眼用影像的各域(例 如·畫素單位),以水平方向移位予以合成的立體影像合成 機構。 112係依視差量計算機構lu算出之統合視差量及由 延遲量計算機構110輸出之MTD法的視差量,控制延遲 量的視差量監視機構。 於本實施形態中,係以CID法獲得的縱深推定值為基 準,進行立體空間的再現。即係進行於CID法附加由MTD 法閉塞(occlusion)的立體影像提示。該具體方法係由CID 法算出的各域相位(視差鳌)減去MTD法之相位(視差量: 因域延遲結果而生成之相位),使併用MTD法與法後 各域相位等於CID法的相位。為此,需以下記優先順位, 控制以MTD法及CID法生成的相位量。 5 : 3定的相位量最大範圍Urange [pixel]。 變換畫像之相位移位而產生畫像偏移限制 h—supp—lev [pixel] 〇 由CID法推定的縱深形狀(縱深推定值之形狀)。 由MTD法生成之不超過urange的相位量 dly—sisa [pixel] 〇 由CID法生成之相位量[pixel]。 優先順位的定義如下: -同優先順位為「順位1」,保證統合相位不超過使用 ‘紙張尺度顧中丽家標準(cns)a7^t^ x 297公髮) 順位 順位2 順位3 順位4 順位5 312030 --1---‘---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音?事寫本頁) . 521519 A7 B7 五、發明說明(26 ) 人設定的相位量最大範圍Urange。 由順位2」保證,以統合相位控制(尤係(iD法時 生成,畫像偏移係於限界值内(h一Supp—lev以内)者。 「順位3」係表示對CID法產生的各域縱深推定值 深形狀),在併用MTD法與CID法後亦予以保全。'、、 「順位4」係保證由MTD法生成之視差量不超過 Urange ° 最低優先順位的「順位5」係表示以CID法生成 位在併用MTD法後’其係與⑽法單獨生成之相 同的數值者。 7个 第16圖係表示統合相位控制的全體控制處理手法之 訂 抓程圖。而於第17圖表示實施時之統合相位控制的全體動 作的模式圖。 剌的王體動 ‘線 賓'先,以畫像特徵量抽出機構1〇6抽出畫像特徵量(牛 驟51)。由縱深推定值計算機構1〇9依畫像特徵量抽出機 構106抽出之畫像特徵量,進行⑽法之縱深推定( 叫。即係對算出之頻率、對比、構圖分量、被攝體背景 疋結果分量加權計算適當比率,以求取縱深推定值。 而於統合相位控制,因CID法係對動畫使用,該加權 ^係對應於影像内的動作速度為可變值。為補償動作快 ^的尚頻波成分棱的下降傾向’係減少該高頻波成分的加 權比率。 然後,將該求得的縱深推定值變換為冊〇加與山咖 距離尺度(完全二離尺度或折線距離尺度),以⑽法 复) 26 312030 521519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求取各域的相位量(步驟53)。由該CIP法求取的相位減去 MTD法之相位(=域延遲量父該域之水平方向動態向量 值),求得差分相位(步驟54)。對該差分相位施行使鄰接域 相位ΐ之差為h—supp〜lev [pixel]以下的偏差抑壓處理(步 驟 55) 〇 又,於第1 7圖之差分相位( = cm相位-MTD相位)中, MTD相位之右端與CID相位左端重疊,係因每域中之兩方 法相位不同的關係。由此,表示於第1 8圖中所示之cid 法各域相位ph—cidj減去MTD法各域相位ph mtdj之各域 差分相位ph—diffj (二ph cidj - Ph—mtdj)的行為定義極為 明顯。又式中之j係表示「域」號。 第18圖中,上側3列4行的數值係表示各域相位量 [pixel] ’且於下側圖中,將各域的相位量予以配列為一列, 以便於容易認識。 而於第17圖中之偏差抑制處理後的相位,係表示對差 分相位進行偏差抑制處理。統合MTD法與CID法的上述 偏差抑制處理後之相位(統合相位)中,該最大凸出相位量 Ufront [pixei]及乘大洙入相位量ure$r [pixei]即可由第1 & 圖所示的迴路處理求得。 第圖係表示第16圖中之步驟53、54、55之詳細處 理内容者。該處理係由視差量計算機構111進行。 首先,於Ufront’及Urear,設定使用人設定之Ufr〇nt 及Urear(步驟61)後,於Ufront,及Urear,規定之動態範圍 施行距離尺度變換,獲得CID相位量(步驟62)。求取由
312030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 .— 寫本頁) 訂: 線! 27 521519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钍印製 五、發明說明(28 CID相位減去MTD相位的臨時差分相位(步驟63)。由該臨 時差分相位求得的鄰接域間相位差的最大值(各鄰接域間 差刀相位里差中之最大值)hdv—max [pixel](步驟64)。然 後’進入步驟65。 如後述,鄰接域間差分相位量差之最大值!^dv_max [PiXel]係不在偏差容許範圍hsupp—lev [pixel]内時,縮小 動態範圍’以使鄰接域間之相位差在偏差容許範圍内後, 再進行上述步驟62、63、64的處理。 步驟65係於進行該迴路處理時,判別上次步驟64算 出的相位差最大值hdvmax [pixel】是否較本次步驟64算 出的相位差最大值hdvmax [pixel]為小。 而於上述迴路處理未進行時,若於步驟判定為 NO,即判定本次步驟64算出的相位差最大值h_dv_max [pixel]疋否在偏差容許範圍hsuppiev [pjxei]内(步驟 66)。若係在範圍内’即將臨時差分相位作為真目標相位(步 驟 72) 〇 若該相位差最大值hdv—max [pixei]不在於偏差容許 乾圍内,為輕減CPU的負載,判定迴路次數是否為限制迴 路-人數内(步驟67)。若迴路次數大於限制迴路次數時,即 對臨時差分相位進行後述的強制偏差抑制處理,以求取真 目標相位(步驟7 3)。 又若迴路次數少於限制迴路次數時,退避臨時差分相 位(步驟68)後,以階段式縮小Ufr〇nt,及价❺訂,規定之動態 範圍至鄰接域間相位差為h supp」ev [^μΙ]以下,以獲得 尺度_中關家標準(CNS)A4規格d_97公髮)---—-— 28 312030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 寫本頁) 裝 訂: -丨線' 521519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29 ) 最適當的ufront及urear為止(步驟69)。下文中,稱此種 處理作業為逐-人探索處理」^此種逐次探索處理的詳細作 業於後文再述。 將由逐次探索處理獲得的ufront與urear的距離比, 變更為使用人指定之距離比(步驟7〇)。然後,將獲得的 ufront及urear設定於ufront’及Urear,,以變更動態範圍 (步驟71)後’回歸步驟62再度進行距離尺度變換。 步驟62至步驟71之一連串處理,係將鄰接域間相位 差之最大值h一 dv—max [pixel]是否可為偏差容許範圍 h—supp jev [piyei]内,該處理需重梭至於中途中斷,以獲 得最終目標相位量為止。 以第19圖,特就兩種迴路的中斷發生依序說明於後: 第1的中斷係於步驟67中,為輕減CPU負載,迴路 次數到達限制迴路次數時發生。由該條件發生迴路的中斷 時’係如下式(21)所示,對臨時差分相位進行與上述式(6) 同意義的畫素尺度偏差抑制處理,以決定ufront及urear 值’將該範圍内之縱深推定值予以變化。 ufront =df ufront * h supp lev / h_dv_max for h—dv—max > h supp lev urear ^df urear * h supp lev / h dv max for h—dv一max > h—supp lev ...(21) 此時之df ufront及df—tirear即分別代表臨時差分相位 之最大值及最小值,係於對鄰接域間之最大相位差算出階 段取得者。然後,如上述,將差分相位收納於獲得之新範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寫本頁) . · 丨線· 本紙钣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〇χ 297公釐) 29 312030 521519 A7 五、發明說明(30) 園内。且,對上述式(21)之ufr〇nt及 一 及urear,進行如下式(22) 所示的距離比·處理亦無任何問題。 (255-Dlev) : Dlev Mlev(ufr〇„t)-DIev} : {DIev.lev(urear)} .........(22) 第2的中斷係發生於步驟65 _。其係於進行步驟62 至71之迴路處理時,由前次的步驟料算出的相位差最大 值h_dv一max[pixel],若較本次步驟M算出的相位差最大 值h—dv—max [pixel]為小時發生。 此種中斷的發生,係於現狀迴路雖充分縮小其動態範 $,但該鄰接域間相位差之最大值11一(1、111^有仍然小於 m —人迴路獲得值之狀況。此狀況係發生於因偏差抑制處 理未能變更MTD法生成之相位者。即如第2〇圖所示,由 MTD法生成之被攝體及背景的相位差較大時,雖增加迴路 次數,且因MTD相位的相位差妨礙,有未納縮小動態範 圍之狀況,因此,該差分相位無法為h supp一lev以下者。
此時,可中斷處理作業,以步驟73相同的處理進行動 態範圍的變更(步驟74)。唯於此時,係對步驟68之退避差 分相位進行動態範圍的變更。此時對臨時退避差分相位的 動態範圍變更,係為緩和偏差抑制迴路之重裸,使MTD 法的相位影響差分相位形狀而減少差分相位之動態範圍傾 向。 唯此種手法僅係一種對症療法而已,不法減低由MTD 法的相位引起強制偏差抑壓處理之發生頻度。 為減低該現象的發车頻度,需減少MTD相位本身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⑵〇 x 297公爱) 3〇 312030 注 意 事
貪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21519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Μ ) 郴接域間相位差。為此,於統合相位控制上,係將各域 =TD相位為ph_mtdj,且使用該域原來的視差量卜域延遲 蓋X該域之水平方向動態向量值)與鄰接域間平滑化後的 數值。 、又為減低強制偏差抑壓處理之發生頻度,可使mtd 法/、CID法的相位开> 狀相似,為此,於統合相位係如第16 圖所不,在MTD相位大的領域中,亦為CID相位變大而 考慮被攝體背景之判別結果,進行縱深之推定。 兹就第19圖步驟69中之動態範圍的「逐次探索處理 予以說明如下: ① 決定差分相位之鄰接域間相位差最大的領域。 ② 決疋板索方向。對應於在①項決定的相位差申互為最大 兩域的CID相位值決定其探索的方向。 ③ 使ufront或urear值接近於管面值。 ④ 對上述兩域進行更新後,使用以uf舰t值及㈣ar值規 把的動UK ’進行距離尺度變換,#出上述兩域之C出 相位。 ⑤ 計算兩域的差分相位卜CID相位_MTD相位)。 ®計算兩域間的差分相位之相位差h—dv—max。 ⑦將®項求得的相位差h—dv—max,q下記順序予以判定。 1) f hjv—max 小於 h—supp—lev 時,終了該處理。 2) 右h—dv—max較前一迴路時之h—^一瓜⑽為大時,將 所求值為前一迴路使用的也⑽值或urearm,予以 終了該處理。 本紙張尺度賴'國糊票準---一 — 31 312030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音?事寫本頁} 訂----
n i tamK -線卜 521519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右h—dv—max較h—SUpp—lev大時,跳至③項。 八一人,就於視差量監視機構112進行MTD法生成視差(相 位)之控制方法,予以說明。 在保持CID法之立體再現性之統合相位控制,不在 MTD法中使用被攝體位置控制。因此,由mtd法生成之 相位,有超過使用人事先所定之最大突出相位量Ufront [Pixel]及最大凹入相位量Urear [pixel]者發生該現象時 的相位行為係如第21圖所示。圖中,右端的”〇κ,,符號係 表示MTD相位與差分相位之「和」的統合相位,係位於 使用人事先所定之動態範圍Urange内者。又,,,NG,,符號 係表示統合相位超越動態範圍Urange者。 且在"NG”案中,有下示之問題發生。 虽Urear與眼間隔為同距離時,無法在距離尺度上限 定眼間隔以上的縱深。又於偏差抑壓處理後尚維持該,,NG, 現象時’統合相位即無法遵守於該Ufront内之立體再現原 則。 為解決該間題’事先設定決定由MTD法生成立體感 之視差量Mdly—sisa為小值或可避免該”NG”現象的發生, 唯該方法有因MTD法而損及立體感之虞。因此,為取得 較大Mdly一sisa,容許某程度的”NG”現象發生,僅在發生 超過Ufront及Urear相位時,進行縮小目標延遲量 dly—target的控制(參照第22圖)。 又於該方法中’為抑制Ufront内的相位,可於開始時, 在使用人設定值之Ufront友Urear,考慮併用MTD法時發 本紙張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11^97公釐) 32 312030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思事寫本頁) 裝 · ' -線 A7 五、發明說明(33 生之Urange超出邦八
Ufront » ττ 刀,將較各值為小的絕對值作為内部
Uiront及Urear予以虛 離尺度的手法中,…。而於使用視差量變換表變換距 於該變換表t。 …出變換表的相位量即需設法收納 第23圖係表示實 一 从曰、 見第22圖所示之控制處理程序(由視 差^:監視機構112進杆的扯 逆仃的控制處理程序)者。 ' 圖中係於各域統合相位(實際相位與實際延 遲量的和)超出Ufront七ττ ^ nt或Urear時,將該目標延遲量予以縮 小 〇
、Μ為此,每一域被攝體領域及背景領域係以分別的MTD 法算出相位里(步驟81)。而於現域的相位量計算,為提高 其準確度,係使用實際相位phase[pixel]及實際延遲量 delay [field]進行。 而於實際的控制uMTD法的域延遲生成被攝體 領域之實際視差Obj—sisa,[pixel]&背景領域之實際視差 bg—sisa [pixel],未知所屬領域之NQ領域之實際視差 ng—sisa’ [pixel],以下式(23)求取。 obj sisa,= obj—Vect * delay bg一sisa,= bg一vect *delay ng—sisa’ = (objsisa’ + bgsisa’)/2 .........(23) 又如下式(24)所示,將該值與各領域之真目標相位 量,予以時間上的平滑化的實際相位量[pixel】加 昇’求取各領域實際統合相位量u—phasej [pixel](步驟 82) 〇 裝--- (請先閱讀背ί注意事寫本頁) ·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χ 297公爱) 33 312030 521519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34 ) u phasej5 = obj—sisa’ + ph—diffj for 被攝體部領域 u phasej’ = bg—sisa’ + ph—diffj for 背景部領域 u—phasej’ = ng—sisa’ + ph—diffj for NG 的領域…(24) 然後,以下式(25)求取為計算該實際統合相位量 u phase是否於使用人設定之Ufront至Urear範園,將表 示範圍外時之該領域相位超出相位量〇ver_phase [pixel] (步驟83)。 over phasej = u phasej - IJfront for u pliasej > Ufront over phasej = -(u phasej - Urear) for Urear > u phasej over—phase』二 0 for Ufront ^ u phasej^ Urear ......(25) 再次,求取構成一畫面各領域的over_phase最大值 over—maxp [pixel],若 over—maxp 不為 0 時,進行縮小目 標延遲量的目標延遲量抑壓處理(步驟84)。 在目標延遲量抑壓處理中,先將由於域延遲而發生之 現域實際視差量dly_sisa’ [pixel]的絕對值減去由上式(25) 求取的over_maxp,由下式(26)求得可由能MTD法生成的 視差量dly sisa”。 dly—sisa” = | dly sisa’ | -over—maxp =I obj sisa’-bg—sisa’ | -over—maxp .....(26) 然後,以該dly_sisa”為基,由下式(27)求得抑壓目標 延遲量 dly target’ dly targef = dly sisa / (obj_xvec - bg xvec) [field] ... (27) 為備於實際延遲量的推移速度係對應於實際延遲量與 目標延遲量之差數予以變化的手法,比較dly target’與抑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 寫本頁) 言 r 本紙張尺度適用干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4 31203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21519 A7
五、發明說明(35 ) 壓前目標延遲量dly—target的大小,將較小的一方作為最 終抑壓後的目標延遲量dly 一 target”。換言之,該最終抑壓 後的目標延遲量dly一target”係以下式(28)予以表示之。 dly target^ = delay -1 for Ο < delay < dly target, dly—target” = delay +1 for 0 > delay > dly target5 (28)
御一target” = dly—target,for 丨 delay 丨 > I dly target5 I 此處,係由實際延遲量與實際視差進行MTD法的相 位抑壓,唯以CPU的負載為優先時,可由目標相位、目標 延遲量予以進行之。 [附圖的簡單說明] 第1圖係說明習用MTD法的模式圖。 第2圖係說叼被寫體位置控制的模式圖。 第3圖係表示習用CID法之控制處理手法的流程圖。 第4圖係表示習用CID法中之動態範圍抑制處理的模 式圖。 第5圖係表示視差量w與該融像位置Υρ關係的圖 表。 第6圖係說明完全距離尺度變換的圖表。 第7圖係說明折線距離尺度變換的圖表。 第8圖係表示因縱深γρ與視差量w(pixel)為非線形, 而該縱深推定量雖為同值,其位於管面前後之視差量且具 極大差異的圖表。 第9圖係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態樣的CID法控制手法 的流程圖。 --*---!--I---11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寫本頁) 訂-- -線· 本纸張尺㈣心 35 312030 521519
第圖係表示第9圖中,步驟13的距離尺度變換及 偏移抑制處理之詳細流程圖。 、 第11圖係表示導入距離比維持手法,亦能於動態範圍 變化時保持其管面前後的縱深關係的圖表。 第12圖係表示僅進行量比維持之折線距離尺度變換 時’及為進行維持距離比處理時的模式圖。 第13圖係表示第2實施態樣的2D/3D變換裝置之概 略構成的示意圖。 第14圖係表示第〗圖中2d/3D變換裝置之動作的流 程圖。 第15圖係表示第3實施態樣的2D/3D變換裝置之概 略構成的示意圖。 第16圖係表示統合相位控制的全體控制處理手法之 流程圖。 第17圖係表示統合相位控制的全體動作的模式圖。 第1 8圖係表示統合相位控制的核領域動作的模式 圖。 第19圖係表示第16圖中,步驟53、54、55之詳細流 程圖。 第20圖係表示統合相位控制中進行之偏移抑制例的 模式圖。 第21圖係表示需或不需由MTD法調整相位時的模式 圖0 第22圖係說明Mtd法之相位抑制處理的模式圖。 ------:--------褒—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寫本頁)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賴中S國家標準(CNS)M規格⑵G X视公爱) 36 312030 521519 A7 B7 五、發明說明(37 ) 第23圖係表示延遲量抑壓處理手法之流程圖。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符號的說明] 1 影像供應源 2 2D/3D變換裝置 3 立體顯示機構 4 域記憶體 5 動態向量檢出機構 6 色抽出機構 7 對比抽出機構 8 高頻波成分抽出機構 9 動量計算機構 10 記憶體控制機構 11 信號切換機構 12 資訊群化機構 13 第1縱深映射圖形成機構 14 第2縱深映射圖形成機構 15 第3縱深映射圖形成機構 16 第4縱深映射圖形成機構 17 合成映射圖形機構 18 視差量計算機構 19 水平位置設定機構 101 影像供應源 102 2D/3D變換裝置 103 立體顯示機構 104 域記憶體 105 動態向量檢出機構 106 畫像特徵量抽出機構 107 記憶體控制機構 108 輸入信號切換機構 109 縱深推定值計算機構 110 延遲量計算機構 111 視差量計算機構 112 視差量監視機構 113 立體影像合成機構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 寫本頁) 言 Γ 本張尺度適用T國3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7 312030

Claims (1)

  1. 申請專利範圍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種將二維影像變換為 由影像信號源輪入…像之裝"具傷: 記憶的場記憶體; 維衫像信號’以每場方式予於 將對應於輪入影像 輪入影像之每1域予…場間移動的動態向量,以 由收納於場鄉體:測出的動態向量檢測機構; 號’以動態向量檢測機=象信號中’對輪入影像信 yg 機構由各領域的動態向量妝2 得遲延量之影像信铲,“ 1扪動』里將延遲求 構; 〜由场記憶體予以讀出之讀出機 平㈣態向量檢測機構,測出之各領 倖躲士 輪衫像信號及場記憶體讀出之影傻 ::中’以-方影像信號作為左眼影像信號,而將= 衫像信號為右眼影像信號,予以輸出的切換機構· 由輸入影像信號’以輸人影像之每— 特徵量的特徵量抽出機構; 抽出衫像 依特徵量抽出機構抽出之每一領域影像特徵量,算 :輸入影像之每一領域縱深量,由算出之每一領域縱深 里舁出每一領域的視差量之視差量算出機構; 將視差I异出機構算出之每一領域視差量,以動態 向量檢測機構對應於每一領域之動態向量大小,予以修 正的視差量修正機構,及 依視差量修正機構修正的各領域視差量,修正切換 機構輸出的右眼影像信號及左眼影像信號各領域之相 位’作為立體影像信號予依輸出的相位控制機構者。 ---------------------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咅?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⑽x 297公爱) 38 312030 521519
    六、申請專利範圍 2·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之二維影像變換為三維影像之裝 置’其中’視差量修正機構,係具有: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音?事項再填寫本頁) 使視差量算出機構算出之每一領域視差量,減去每 一領域對應於該領域動態向量大小視差量的差分視差 量的算出機構,及 變更其動態範圍,以使每一領域之差分視差量為各 鄰接領域間之差分視差量之差的最大值為所定範圍内 的算出機構者。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二維影像變換為三維影像之裝 置,具備:由視差量修正機構,獲得每一領域之差分視 差量與相對應領域之對應於動態向量大小之視差量之 和’超越其所定範圍時,將對應於多餘視差量的量減少 該遲延量的機構者。 4 · 一種將二維影像變換為三維影像之方法,係具備: 由影像信號源輸入二維影像信號,以每場方式記憶 於場記憶體的第1步驟; 經 濟 部 智 慧 財 產 局 員 工 消 費 合 作 社 印 製 對應於輸入影像信號之場間移動的動態向量,以輸 入影像之每一領域予以測出的第2步驟; 由收納於場記憶體的影像信號中,對輸入影像信 號’以第2步驟由各領域的動態向量將延遲求得遲延量 之影像信號,由場記憶體予以讀出之第3步驟; 依第2步驟,測出之各領域動態向量的水平成分之 方向’由輸入影像信號及場記憶體讀出之影像信號中, 以一方影像信號作為左眼影像信號,而將另方影像信穿 本紙張尺度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39 312030
    申請專利範圍 為右眼影像信號,予以♦ 了从輸出的第4步驟· 由輸入影像信號,以认 ’ 特徵量的第5步驟;·』入〜像之每一領域抽出影像 $ 4象Τ’ 抽出之每一領域影像特徵量,算出輸八 如像之母一領域縱深量, ^ - 母領域縱深量,鼻 出每領域的視差量之第6步驟; 將第6步驟算出之每一 貝戈視差量,以第2步鱗對 應於每一領域之動態向量 1大小,予以修正的第7步驟, 及 依苐7步驟修正的各作祕曰 合項域視差1,修正第4步驟輸 出的右眼影像信號及左眼爭德产 氏〜像#就各領域之相位,作為 立體影像信號予依輸出的第8步驟者。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維旦彡後纖说* ^ 七 <^一維衫像變換為三維影像之方 法,其中,第7步驟係具有: 使第6步驟算出之每一領域視差量,減去每一領域 對應於該領域動態向量大小視差量的差分視差量的算 出步驟,及 變更其動態範圍,以使每一領域之差分視差量為各 鄰接領域間之差分視差量之差的最大值為所定範圍内 的算出步驟者。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二維影像變換為三維影像之方 法,具備:由第7步驟,獲得對應於每一領域之差分視 差量與對應之領域之動態向量大小相對應之視差量之 和,超越其所定範圍時,將對應於多餘視差量的量減少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訂--------- C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頊存填寫本買)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12030 521519 A8 _ ?88 --—----^__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該遲延量的機構者。 7·種將一維影像變換為三維影像之方法,係具備: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依一維影像信號,將設定於1畫面内之複數視差算 出項域’分別抽出對影像遠近有關的畫像特徵量,依抽 出的畫像特徵量產生每一視差算出Μ域縱深推定值的 第1步驟; 使用以所定最大突出量及所定縱深量規定之動態 範圍,對各縱深推定值施行距離尺度變換;求取每一視 差算出領域的假想目標相位量的第2步驟; 依每一視差算出領域的假想目標相位量,求取鄰接 視差算出領域間的相位差最大值的第3步驟; 判定鄰接視差算出領域間的相位差最大值,是否在 預定之偏差容許範圍内的第4步驟,及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若鄰接視差算出領域間的相位差最大值超出容許 範圍以外時,探索使上述視差算出領域間相位差為偏差 容許範圍内的動態範圍,對各縱深推定量施以使用探索 動態範圍的距離尺度變換,以求取每一視差算出領域的 假想目標相位量後,移至第3步驟的第5步驟者。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二維影像變換為三維影像之方 法,係於上述第5步驟中,修正動態範圍,以使由探索 動態範圍規定之最大突出量及縱深量的比為預定比例 值後,使用修正後的動態範圍,對各縱深推定值予以施 行距離尺度變換者。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1 312030
TW089125162A 1999-11-26 2000-11-24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a two dimensional image to a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TW52151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682499 1999-11-26
JP2000058047 2000-03-02
JP2000109210A JP4036599B2 (ja) 2000-04-11 2000-04-11 2次元映像を3次元映像に変換する方法
JP2000109211A JP2001320731A (ja) 1999-11-26 2000-04-11 2次元映像を3次元映像に変換する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21519B true TW521519B (en) 2003-02-21

Family

ID=27480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9125162A TW521519B (en) 1999-11-26 2000-11-24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a two dimensional image to a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161614B1 (zh)
EP (1) EP1235438B1 (zh)
AT (1) ATE278298T1 (zh)
DE (1) DE60014420T2 (zh)
TW (1) TW521519B (zh)
WO (1) WO200103951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0557A (zh) * 2011-08-31 2013-03-13 株式会社东芝 对象搜索装置、视频显示装置及对象搜索方法
TWI454130B (zh) * 2010-12-28 2014-09-21 Himax Media Solutions Inc 二維轉三維的顏色補償系統及其方法
TWI508519B (zh) * 2009-01-21 2015-11-11 尼康股份有限公司 A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 program, a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 recording method, and a recording mediu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18619A (ja) * 2001-07-03 2003-01-1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立体映像評価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US8369607B2 (en) 2002-03-27 2013-02-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EP1489857B1 (en) * 2002-03-27 2011-12-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3-dimensional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EP1370075B1 (en) * 2002-06-06 2012-10-03 Accenture Global Services Limited Dynamic replacement of the face of an actor in a video movie
EP1551190B1 (en) 2002-08-20 2018-08-08 Kazunari Era Method and device for creating 3-dimensional view image
AU2003252388A1 (en) * 2002-08-27 2004-03-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ntent reproduction device capable of reproducing a content in optimal reproduction mode
EP1587329B1 (en) * 2003-01-20 2015-04-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video providing method and three-dimensional video display device
JP3700707B2 (ja) * 2003-03-13 2005-09-2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計測システム
KR100505334B1 (ko) * 2003-03-28 2005-08-04 (주)플렛디스 운동 시차를 이용한 입체 영상 변환 장치
CA2523680C (en) * 2003-05-02 2015-06-23 Allan Robert Staker Interactive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deo compositing
US8027531B2 (en) * 2004-07-21 2011-09-27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a scene using staggered triggering of dense camera arrays
KR100649523B1 (ko) * 2005-06-30 2006-11-2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US8330801B2 (en) * 2006-12-22 2012-1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plexity-adaptive 2D-to-3D video sequence conversion
US11792538B2 (en) 2008-05-20 2023-10-17 Adeia Imaging Llc Capturing and processing of images including occlusions focused on an image sensor by a lens stack array
CN102037717B (zh) 2008-05-20 2013-11-06 派力肯成像公司 使用具有异构成像器的单片相机阵列的图像拍摄和图像处理
US8866920B2 (en) * 2008-05-20 2014-10-21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Capturing and processing of images using monolithic camera array with heterogeneous imagers
JP5083052B2 (ja) * 2008-06-06 2012-11-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立体視画像生成装置、立体視画像生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09151424A1 (en) * 2008-06-13 2009-12-17 Thomson Licen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rking a stereoscopic film
WO2010024479A1 (en) * 2008-08-26 2010-03-04 Enhanced Chip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2d image signals into 3d image signals
US20100053310A1 (en) * 2008-08-31 2010-03-04 Maxson Brian D Transforming 3d video content to match viewer position
CN101673395B (zh) * 2008-09-10 2012-09-0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图像拼接方法及装置
JP5170249B2 (ja) * 2008-09-29 2013-03-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立体画像処理装置のノイズ低減方法
US8233664B2 (en) * 2008-11-12 2012-07-31 Eastman Kodak Company Determining relative depth of points in multiple videos
WO2010085549A1 (en) 2009-01-21 2010-07-29 Vision Iii Imaging,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of geographical data
US9172940B2 (en) * 2009-02-05 2015-10-27 Bitanimate, Inc. Two-dimensional video to three-dimensional video conversion based on movement between video frames
CN101815225B (zh) * 2009-02-25 2014-07-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生成深度图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1631256B (zh) * 2009-08-13 2011-02-09 浙江大学 用于三维电视系统中2d视频到3d视频的转换方法
JP2011101230A (ja) * 2009-11-06 2011-05-19 Sony Corp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出力装置、および送信装置
EP2502115A4 (en) 2009-11-20 2013-11-06 Pelican Imaging Corp RECORDING AND PROCESSING IMAGES THROUGH A MONOLITHIC CAMERA ARRAY WITH HETEROGENIC IMAGE CONVERTER
US9398289B2 (en) * 2010-02-09 2016-07-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an overlay area into a 3D image
US8917929B2 (en) * 2010-03-19 2014-12-23 Lapis Semiconductor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KR101824672B1 (ko) 2010-05-12 2018-02-05 포토네이션 케이맨 리미티드 이미저 어레이 구조 및 어레이 카메라
US8421847B2 (en) * 2010-05-21 2013-04-16 Mediatek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two-dimensional video frames to stereoscopic video frames
JP5530322B2 (ja) * 2010-09-22 2014-06-25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US8878950B2 (en) 2010-12-14 2014-11-04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thesizing high resolution images using super-resolution processes
WO2012104759A1 (en) 2011-02-04 2012-08-0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of recording an image and obtaining 3d information from the image, camera system
US9300947B2 (en) * 2011-03-24 2016-03-29 Kodak Alaris Inc. Producing 3D images from captured 2D video
WO2012155119A1 (en) 2011-05-11 2012-11-15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rray camera image data
EP2525581A3 (en) * 2011-05-17 2013-10-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2D Content into 3D Content,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Thereof
TR201104918A2 (tr) 2011-05-20 2012-12-21 Vestel Elektroni̇k Sanayi̇ Ve Ti̇caret A.Ş. Derinlik haritası ve 3d video oluşturmak için yöntem ve aygıt.
US20130265459A1 (en) 2011-06-28 2013-10-10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Optical arrangements for use with an array camera
KR101888672B1 (ko) * 2011-07-27 2018-08-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WO2013043761A1 (en) 2011-09-19 2013-03-28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Determining depth from multiple views of a scene that include aliasing using hypothesized fusion
WO2013049699A1 (en) 2011-09-28 2013-04-04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light field image files
JP5791818B2 (ja) 2011-11-01 2015-10-07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 突出ベース視差マッピング
JP5303692B1 (ja) * 2011-11-28 2013-10-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立体画像処理方法
CN102427550A (zh) * 2011-12-09 2012-04-25 彩虹集团公司 一种实现2d转3d的方法
TWI483612B (zh) * 2011-12-22 2015-05-01 Nat Univ Chung Cheng Converting the video plane is a perspective view of the video system
DE102012100848B4 (de) 2012-02-01 2019-05-29 Hans Pfriem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stereoskopischen Darstellung von Aufnahmen eines Endoskops
US9412206B2 (en) 2012-02-21 2016-08-09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 manipulation of captured light field image data
US9210392B2 (en) 2012-05-01 2015-12-08 Pelican Imaging Coporation Camera modules patterned with pi filter groups
CN104508681B (zh) 2012-06-28 2018-10-30 Fotonation开曼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有缺陷的相机阵列、光学器件阵列和传感器的系统及方法
US20140002674A1 (en) 2012-06-30 2014-01-02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Camera Modules Using Active Alignment of Lens Stack Arrays and Sensors
CN104662589B (zh) 2012-08-21 2017-08-04 派力肯影像公司 用于使用阵列照相机捕捉的图像中的视差检测和校正的系统和方法
CN104685513B (zh) 2012-08-23 2018-04-27 派力肯影像公司 根据使用阵列源捕捉的低分辨率图像的基于特征的高分辨率运动估计
WO2014043641A1 (en) 2012-09-14 2014-03-20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rrecting user identified artifacts in light field images
US9250653B2 (en) 2012-09-28 2016-02-02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apturing, processing, and reconstructing audio and video content of mobile devices
US20140092281A1 (en) 2012-09-28 2014-04-03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Generating Images from Light Fields Utilizing Virtual Viewpoints
WO2014078443A1 (en) 2012-11-13 2014-05-22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rray camera focal plane control
US9462164B2 (en) 2013-02-21 2016-10-04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compressed light field representation data using captured light fields, array geometry, and parallax information
US9253380B2 (en) 2013-02-24 2016-02-02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Thin form factor computational array cameras and modular array cameras
WO2014138697A1 (en) 2013-03-08 2014-09-12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 using array cameras
US8866912B2 (en) 2013-03-10 2014-10-21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alibration of an array camera using a single captured image
US9521416B1 (en) 2013-03-11 2016-12-13 Kip Peli P1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age data compression
WO2014164909A1 (en) 2013-03-13 2014-10-09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Array camera architecture implementing quantum film sensors
US9519972B2 (en) 2013-03-13 2016-12-13 Kip Peli P1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thesizing images from image data captured by an array camera using restricted depth of field depth maps in which depth estimation precision varies
US9106784B2 (en) 2013-03-13 2015-08-11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liasing in images captured by an array camera for use in super-resolution processing
US9124831B2 (en) 2013-03-13 2015-09-01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alibration of an array camera
US9100586B2 (en) 2013-03-14 2015-08-04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hotometric normalization in array cameras
WO2014159779A1 (en) 2013-03-14 2014-10-02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motion blur in images or video in ultra low light with array cameras
US9497429B2 (en) 2013-03-15 2016-11-15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Extended color processing on pelican array cameras
WO2014145856A1 (en) 2013-03-15 2014-09-18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ereo imaging with camera arrays
US9633442B2 (en) 2013-03-15 2017-04-25 Fotonation Cayman Limited Array cameras including an array camera module augmented with a separate camera
US9497370B2 (en) 2013-03-15 2016-11-15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Array camera architecture implementing quantum dot color filters
US9445003B1 (en) 2013-03-15 2016-09-13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thesizing high resolution images using image deconvolution based on motion and depth information
US10122993B2 (en) 2013-03-15 2018-11-06 Fotonation Limited Autofocus system for a conventional camera that uses depth information from an array camera
WO2014168614A1 (en) * 2013-04-09 2014-10-16 Bitanimate, Inc. Two-dimensional video to three-dimensional video conversion method and system
WO2015048694A2 (en) 2013-09-27 2015-04-02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pth-assisted perspective distortion correction
US9967546B2 (en) 2013-10-29 2018-05-08 Vefxi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2D-images and videos to 3D for consumer, commercial and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s
US20150116458A1 (en) 2013-10-30 2015-04-30 Barkatech Consulting,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enhanced 3d-effects for real-time and offline appplications
US9185276B2 (en) 2013-11-07 2015-11-10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array camera modules incorporating independently aligned lens stacks
WO2015074078A1 (en) 2013-11-18 2015-05-21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Estimating depth from projected texture using camera arrays
EP3075140B1 (en) 2013-11-26 2018-06-13 FotoNation Cayman Limited Array camera configurations incorporating multiple constituent array cameras
US10089740B2 (en) 2014-03-07 2018-10-02 Fotona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s for depth regularization and semiautomatic interactive matting using RGB-D images
CN103824303A (zh) * 2014-03-14 2014-05-28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被摄物的位置、方向调整图像透视畸变的方法和装置
US9247117B2 (en) 2014-04-07 2016-01-26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rrecting for warpage of a sensor array in an array camera module by introducing warpage into a focal plane of a lens stack array
US9661309B2 (en) * 2014-06-10 2017-05-23 Bitanimate, Inc. Stereoscopic video zooming
US9693042B2 (en) 2014-06-10 2017-06-27 Bitanimate, Inc. Foreground and background detection in a video
EP3155811A4 (en) * 2014-06-10 2018-07-04 Bitanimate, Inc. Stereoscopic depth adjustment and focus point adjustment
KR101907127B1 (ko) * 2014-06-10 2018-10-11 비트애니메이트 인코포레이티드 입체 비디오 주밍 및 비디오 내의 전경 및 배경 검출
US9591290B2 (en) * 2014-06-10 2017-03-07 Bitanimate, Inc. Stereoscopic video generation
ES2727929T3 (es) * 2014-06-12 2019-10-21 Eizo Corp Dispositivo de eliminación de neblina y método de generación de imágenes
US9521319B2 (en) 2014-06-18 2016-12-13 Pelican Imaging Corporation Array cameras and array camera modules including spectral filters disposed outside of a constituent image sensor
US10158847B2 (en) 2014-06-19 2018-12-18 Vefxi Corporation Real—time stereo 3D and autostereoscopic 3D video and image editing
EP3201877B1 (en) 2014-09-29 2018-12-19 Fotonation Cayman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calibration of array cameras
US9942474B2 (en) 2015-04-17 2018-04-10 Fotonation Cayman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high speed video capture and depth estimation using array cameras
DE102015112411A1 (de) 2015-07-29 2017-02-02 Universal Consulting GmbH System zur stereoskopischen Darstellung von Aufnahmen eines Endoskops
US10225542B2 (en) 2015-11-13 2019-03-05 Vefxi Corporation 3D system including rendering with angular compensation
WO2017083509A1 (en) * 2015-11-13 2017-05-18 Craig Peterson Three dimensional system
US10122987B2 (en) 2015-11-13 2018-11-06 Vefxi Corporation 3D system including additional 2D to 3D conversion
US10242448B2 (en) 2015-11-13 2019-03-26 Vefxi Corporation 3D system including queue management
US10148933B2 (en) 2015-11-13 2018-12-04 Vefxi Corporation 3D system including rendering with shifted compensation
US20170140571A1 (en) * 2015-11-13 2017-05-18 Craig Peterson 3d system including rendering with curved display
US10277879B2 (en) 2015-11-13 2019-04-30 Vefxi Corporation 3D system including rendering with eye displacement
US10277877B2 (en) 2015-11-13 2019-04-30 Vefxi Corporation 3D system including a neural network
US10277880B2 (en) 2015-11-13 2019-04-30 Vefxi Corporation 3D system including rendering with variable displacement
US10284837B2 (en) 2015-11-13 2019-05-07 Vefxi Corporation 3D system including lens modeling
US10148932B2 (en) 2015-11-13 2018-12-04 Vefxi Corporation 3D system including object separation
US10121280B2 (en) 2015-11-13 2018-11-06 Vefxi Corporation 3D system including rendering with three 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US10154244B2 (en) 2016-02-18 2018-12-11 Vefxi Corporation 3D system including a marker mode
US10482618B2 (en) 2017-08-21 2019-11-19 Fotonation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ybrid depth regularization
CN110673114B (zh) * 2019-08-27 2023-04-18 三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校准三维相机深度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055585A1 (en) 2019-09-17 2021-03-25 Boston Polarimetric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rface modeling using polarization cues
CN114766003B (zh) 2019-10-07 2024-03-26 波士顿偏振测定公司 用于利用偏振增强传感器系统和成像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EP4066001A4 (en) 2019-11-30 2024-01-24 Boston Polarimetric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PARENT OBJECT SEGMENTATION USING POLARIZATION GUIDES
KR20220132620A (ko) 2020-01-29 2022-09-30 인트린식 이노베이션 엘엘씨 물체 포즈 검출 및 측정 시스템들을 특성화하기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JP2023511747A (ja) 2020-01-30 2023-03-22 イントリンジック イノベーション エルエルシー 偏光画像を含む異なる撮像モダリティで統計モデルを訓練するためのデータを合成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1953700B2 (en) 2020-05-27 2024-04-09 Intrinsic Innovation Llc Multi-aperture polarization optical systems using beam splitters
US11290658B1 (en) 2021-04-15 2022-03-29 Boston Polarimetric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mera exposure control
US11954886B2 (en) 2021-04-15 2024-04-09 Intrinsic Innovatio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x-degree of freedom pose estimation of deformable objects
US11689813B2 (en) 2021-07-01 2023-06-27 Intrinsic Innovatio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 using crossed polariz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58021B1 (ko) 1994-02-01 2003-01-24 산요 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2차원영상을3차원영상으로변환시키는방법및입체영상표시시스템
JP3214688B2 (ja) * 1994-02-01 2001-10-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2次元映像を3次元映像に変換する方法及び3次元映像信号生成装置
JP2846830B2 (ja) * 1994-11-22 1999-01-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2次元映像を3次元映像に変換する方法
AUPO894497A0 (en) 1997-09-02 1997-09-25 Xenotech Research Pty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3454684B2 (ja) 1997-09-22 2003-10-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2次元映像を3次元映像に変換する装置
JP3485764B2 (ja) 1997-09-18 2004-01-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2次元映像を3次元映像に変換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8519B (zh) * 2009-01-21 2015-11-11 尼康股份有限公司 A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 program, a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 recording method, and a recording medium
TWI454130B (zh) * 2010-12-28 2014-09-21 Himax Media Solutions Inc 二維轉三維的顏色補償系統及其方法
CN102970557A (zh) * 2011-08-31 2013-03-13 株式会社东芝 对象搜索装置、视频显示装置及对象搜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235438A4 (en) 2003-03-05
ATE278298T1 (de) 2004-10-15
EP1235438A1 (en) 2002-08-28
DE60014420D1 (de) 2004-11-04
EP1235438B1 (en) 2004-09-29
DE60014420T2 (de) 2005-10-13
US7161614B1 (en) 2007-01-09
WO2001039512A1 (en) 2001-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21519B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a two dimensional image to a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US9445072B2 (en) Synthesizing views based on image domain warping
KR101697184B1 (ko) 메쉬 생성 장치 및 그 방법, 그리고, 영상 처리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9525858B2 (en) Depth or disparity map upscaling
US844152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view of stereoscopic image for stereo synchronization
TWI493505B (zh) 影像處理方法以及影像處理裝置
CN102547356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程序
US20150022631A1 (en) Content-aware display adaptation methods and editing interfaces and methods for stereoscopic images
US20110228057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Convers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03081476A (zh) 利用深度图信息转换三维图像的方法和设备
US8866887B2 (en) Computer graphics video synthesiz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Farre et al. Automatic content creation for multiview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image domain warping
JP2012138885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KR20160072165A (ko) 3d 뷰잉을 위한 깊이 맵의 리매핑
EP2490173B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stereoscopic image comprising a black band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Tech et al. Evaluation of view synthesis algorithms for mobile 3DTV
Knorr et al. Stereoscopic 3D from 2D video with super-resolution capability
US20130194385A1 (en) Stereoscopic image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stereoscopic image generation method
CN103945206A (zh) 一种基于相似帧比较的立体图像合成系统
CN102340679B (zh) 一种3d视频清晰度调整系统及方法
WO2012098974A1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方法
JP3957343B2 (ja) 2次元映像を3次元映像に変換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Liu et al. 3D video rendering adaptation: a survey
EP2624559A1 (en) Image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ethod, and 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 and method
JPH1198527A (ja) 2次元映像を3次元映像に変換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