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4616A - 基板接合系統以及基板接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板接合系統以及基板接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4616A
TW202414616A TW111136093A TW111136093A TW202414616A TW 202414616 A TW202414616 A TW 202414616A TW 111136093 A TW111136093 A TW 111136093A TW 111136093 A TW111136093 A TW 111136093A TW 202414616 A TW202414616 A TW 2024146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alignment marks
position deviation
alignment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6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內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邦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邦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邦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4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4616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基板接合裝置包括設置在載台、頭部的第二區域的氣體吐出孔(1413c、1423c)、以及控制部,控制部控制吸座驅動部以及氣體供給部(1492),以在使基板的中央部彼此接觸之前,基板的周部由靜電吸座保持的狀態下,解除靜電吸座(1413、1423)對基板的保持,並且從氣體吐出孔(1413c、1423c)將氣體吐出。然後,載台、頭部具有設置在第二區域並且與氣體吐出孔(1413c、1423c)連通的溝(1413d、1423d)。

Description

基板接合系統以及基板接合方法
本發明關於基板接合系統以及基板接合方法。
已經提出了一種用於將兩個基板彼此接合的裝置,包括在接合期間安裝基板的安裝裝置(例如,參考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安裝裝置具有藉由真空吸座保持基板的周部的外側的環狀部分、以及使基板變形以使基板的中央部從安裝裝置突出的變形手段。然後,此裝置使兩個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彼此為接觸的狀態之後,解除真空吸座對一方的基板的周部的吸附保持。由此,接觸部分由於作用在一方的基板的周部的恢復力以及重力而從一方的基板的中心為起點向半徑方向外側擴展並到達一方的基板的周面。因此,將兩個基板彼此接合。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國際公開第2013/023708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但是,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裝置的情況下,在解除對一方的基板的周部的吸附保持時,即使使吸附保持一方的基板的周部的真空吸座停止,由於基板的周部產生的靜電力,也可能貼附到安裝裝置的基板的安裝面。在這種情況下,作用於一方的基板的力的大小變得不均勻,而產生基板彼此的接觸部分擴展的速度不一致,此結果,有可能使互相接合的兩個基板整體的接合位置精度降低。
本發明是鑑於上述理由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能夠提高互相接合的基板整體的接合位置精度的基板接合系統以及基板接合方法。 [解決問題之手段]
為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基板接合系統係為將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接合的基板接合系統,包括: 第一基板保持部,保持前述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保持部,在使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面面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狀態下保持前述第二基板; 至少一個第一靜電吸座,設置在面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的第一區域,前述第一基板配置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預設的基板保持位置; 至少一個第二靜電吸座,設置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前述第一區域的內側的第二區域並且保持配置在前述基板保持位置的前述第一基板的面對於前述第二區域的部分; 吸座驅動部,分別驅動前述第一靜電吸座以及前述第二靜電吸座; 氣體吐出部,設置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前述第二區域,向前述第一基板側吐出氣體; 氣體供給部,將氣體供給到前述氣體吐出部;以及 控制部,在前述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與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接觸之前,在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被前述第一靜電吸座保持的狀態下,解除前述第二靜電吸座對前述第一基板的保持,並且控制前述吸座驅動部以及前述氣體供給部以從前述氣體吐出部吐出氣體, 其中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具有設置在前述第二區域並與前述氣體吐出部連通的第一凹部。
從其他觀點來看,根據本發明的基板接合方法係為將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接合的基板接合方法, 將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保持在第一靜電吸座的步驟,前述第一靜電吸座設置在面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的第一區域,前述第一基板配置在第一基板保持部的預設的基板保持位置; 在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面面對前述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狀態下將前述第二基板保持在第二基板保持部的步驟; 將氣體在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由前述第一靜電吸座保持的狀態下往第一基板保持部的氣體吐出部的第一凹部 吐出的步驟,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具有前述第一凹部,前述第一凹部連通於設置在前述第一區域的內側的第二區域的氣體吐出部;以及 在將氣體往前述第一凹部吐出後,使前述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與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接觸的步驟。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第一基板保持部具有設置於第二區域並與氣體吐出部連通的第一凹部,在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與第二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接觸並且第一基板的周部由前述第一靜電吸座保持的狀態下,從氣體吐出部通過第一凹部在第一基板保持部與第一基板之間將氣體吐出,並且使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接觸。由此,相對於第二靜電吸座的保持解除後殘留在第二靜電吸座的殘留靜電力使第一基板緊貼於第一基板保持部的力,經由有效地使從第一凹部吐出的氣體的壓力作用,第一基板相對於緊貼於第一基板保持部的力為釋放的狀態。然後,這裡狀態下,經由將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的中央部彼此以臨界壓力以上的壓力加壓而使接觸,因為往第一基板的第一基板保持部的緊貼力為無影響的狀態下,可以從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的中央部向周部而進行接合,所以可以不扭曲地在整個面上以高位置精度將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接合。
(第一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說明關於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基板接合裝置。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基板接合裝置將兩個基板彼此在真空度為預設的基準真空度以上的真空腔室內,對兩個基板互相接合的接合面施行活性化處理,藉由使兩個基板彼此接觸,而接合兩個基板。
如圖1所示,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基板接合系統包括導入口811、812、取出口813、搬送裝置82、84、86、清洗裝置3、活性化處理裝置2、基板接合裝置1、負載鎖定部83、85、檢查裝置7、以及控制部9,控制部9控制搬送裝置82、84、86、清洗裝置3、活性化處理裝置2、基板接合裝置1、負載鎖定部83、85、以及檢查裝置7的動作。搬送裝置82包括搬送機械手821,搬送機械手821的臂的前端部設有保持基板的保持部。搬送機械手821能夠沿著導入口811、812以及取出口813的排列方向移動,並且可以藉由轉動而變更臂的前端部的朝向。搬送裝置82設置有高效微粒空氣(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HEPA)過濾器(未示出)。由此,搬送裝置82內成為微粒極少的大氣壓環境。
清洗裝置3在朝向搬送來的基板吐出水、清洗液或氮氣的同時清洗。清洗裝置3包括支持基板的載台(未示出)、在與鉛直方向正交的平面中旋轉載台的旋轉驅動部(未示出)、以及吐出給予超音波或兆聲波振動的水、清洗液或氮氣的清洗噴嘴(未示出)。然後,清洗裝置3使清洗噴嘴向基板W1、W2的徑向搖動的同時,從清洗噴嘴將施加超音波的水噴到基板的接合面,並且藉由使載台旋轉而清洗基板W1、W2的整個接合面。然後,清洗裝置3藉由在清洗噴嘴的水的吐出停止的狀態下使載台旋轉,而將基板W1、W2旋轉乾燥。與搬送裝置82同樣地,清洗裝置3也設置有HEPA過濾器(未示出)。
負載鎖定部83包括腔室831、連通於腔室831內的排氣管(未示出)、通過排氣管而將腔室831內的氣體排出的真空泵(未示出)、以及插在排氣管的排氣閥(未示出)。負載鎖定部83藉由使排氣閥為打開狀態並使真空泵作動,將腔室831內的氣體通過排氣管往腔室831外排出,而降低腔室831內的氣壓。又,負載鎖定部83包括配設在腔室831的搬送裝置82側的閘門8331、配設在腔室831的搬送裝置84側的閘門8321、以及分別開閉驅動閘門8331、8321的閘門驅動部8332、8322。又,負載鎖定部83包括調整腔室831內的基板W1、W2的姿勢的對準機構(未示出)。閘門8331、8321設置成分別覆蓋貫穿腔室831的搬送裝置82側的開口(未示出)以及貫穿搬送裝置84側的開口(未示出)。又,負載鎖定部83包括腔室831、連通於腔室831內的排氣管(未示出)、通過排氣管而將腔室831內的氣體排出的真空泵(未示出)、以及插在排氣管的排氣閥(未示出)。負載鎖定部83藉由使排氣閥為打開狀態並使真空泵作動,將腔室831內的氣體通過排氣管往腔室831外排出,而降低腔室831內的氣壓。又,腔室831經由閘門8331而連接於搬送裝置82,經由閘門8321而連接於搬送裝置84。又,與負載鎖定部83同樣地,負載鎖定部85包括腔室851、排氣管(未示出)、真空泵(未示出)、以及排氣閥(未示出)。腔室851經由閘門8531連接到搬送裝置82並且藉由閘門8521連接到搬送裝置86。
搬送裝置84包括腔室843、連通於腔室843內的排氣管(未示出)、通過排氣管而將腔室843內的氣體排出的真空泵(未示出)、以及插在排氣管的排氣閥(未示出)、搬送基板W1、W2的搬送機械手841。搬送裝置84藉由使排氣閥為打開狀態並使真空泵作動,將腔室843內的氣體通過排氣管往腔室843外排出,而將腔室843內維持在減壓狀態。腔室843經由閘門1211而連接於基板接合裝置1,經由閘門8321而連接於負載鎖定部83。搬送機械手841將基板W1、W2往基板接合裝置1內搬送時,閘門1211為打開狀態。 搬送機械手841的臂的前端部設有保持基板的保持部,可以藉由轉動而變更臂的前端部的朝向。又,保持部例如是靜電吸座,吸附保持基板W1、W2的接合面側的相反側。又,搬送裝置84具有搬送裝置拍攝部844,拍攝基板W1、W2周部的複數個位置。
搬送裝置86與搬送裝置84同樣地,包括腔室863、排氣管(未示出)、真空泵(未示出)、排氣閥(未示出)、以及搬送機械手861。腔室863經由閘門8621而連接到活性化處理裝置2並且經由閘門8521而連接到負載鎖定部85。與搬送機械手841同樣地,搬送機械手861的臂的前端部設有保持基板的保持部,並且可以藉由轉動而變更臂的前端部的朝向。保持部例如是靜電吸座,吸附保持基板W1、W2的接合面側的相反側。
活性化處理裝置2藉由對基板的接合面進行使用氮氣的反應性離子蝕刻以及氮自由基照射中的至少一方來進行活性化接合面的活性化處理。活性化處理裝置2是產生電感耦合電漿(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ICP)的裝置,如圖2所示,具有載台210、處理腔室212、電漿腔室213、纏繞於電漿腔室213外側的感應線圈215、向感應線圈215供給高頻電流的高頻電源216。電漿腔室213例如由石英玻璃形成。又,活性化處理裝置2具有氮氣供給部220A以及氧氣供給部220B。氮氣供給部220A具有氮氣儲存部221A、供給閥222A、以及供給管223A。氧氣供給部220B具有氧氣儲存部221B、供給閥222B、以及供給管223B。基板W1、W2載置在載台210。處理腔室212連通於電漿腔室213內。處理腔室212經由排氣管201b以及排氣閥201c連接於真空泵201a。活性化處理裝置2藉由使排氣閥201c為打開狀態並且使真空泵201a作動,將處理腔室212內的氣體通過排氣管201b往處理腔室212外排出,而降低(減壓)處理腔室212內的氣壓。
作為高頻電源216,可以採用向感應線圈215供給例如27MHz的高頻電流的電源。在將氮氣導入電漿腔室213內的狀態下,向感應線圈215供給高頻電流時,在電漿腔室213內形成電漿PLM。這裡,由於藉由感應線圈215包含在電漿中的離子被捕獲在電漿腔室213內,所以在電漿腔室213與處理腔室212之間沒有捕獲板的構成也可以。由感應線圈215、高頻電源216、以及氮氣供給部220A而構成電漿產生源,使得電漿PLM在電漿腔室213內產生,並且將電漿中的氮自由基供給到由載台210支持的基板W1、W2的接合面。此外,這裡,作為活性化處理裝置2,以包括感應線圈215以及高頻電源216的ICP產生裝置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代替地,包括配置在電漿腔室213的外側的平板電極、電性連接至平板電極的高頻電源、以及部分配置在電漿腔室213與處理腔室212之間捕獲電漿中的離子的捕獲板的產生電容耦合電漿(Capacitively Coupled Plasma, CCP)的裝置也可以。在這種情況下,作為高頻電源,可以採用施加例如27MHz的高頻偏壓的電源。然後,從高頻電源向電漿腔室內供給的電力例如設定為250W。 偏壓施加部217是對由載台210支持的基板W1、W2施加高頻偏壓的高頻電源。作為此偏壓施加部217,例如可以採用產生13.56MHz的高頻偏壓的偏壓施加部。這樣,藉由偏壓施加部217將高頻偏壓施加到基板W1、W2,在基板W1、W2的接合面附近產生具有動能的離子反覆在基板W1、W2碰撞的鞘區域。然後,基板W1、W2的接合面被存在於此鞘區域中的具有動能的離子蝕刻。
如圖3所示,基板接合裝置1包括腔室120、作為第一基板保持部的載台141、作為第二基板保持部的頭部142、載台驅動部143、頭部驅動部144、基板加熱部1481、1482、以及位置測定部500。又,基板接合裝置1包括測定載台141與頭部142之間的距離的距離測定部1493。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適當地將圖1中的±Z方向作為上下方向、將XY方向作為水平方向而說明。腔室120將配置基板W1、W2的區域S1維持在預設的基準真空度以上的真空度。腔室120經由排氣管121b以及排氣閥121c而連接到真空泵121a。使排氣閥121c為打開狀態並且使真空泵121a作動時,腔室120內的氣體通過排氣管121b而往腔室120外排出,腔室120內維持在減壓環境。又,藉由變動排氣閥121c的開閉量來調節排氣量,可以調節腔室120內的氣壓(真空度)。又,在腔室120的一部分設置有用於藉由位置測定部500測定基板W1、W2之間的相對位置而使用的窗部120a。
載台驅動部143是可以使載台141往XY方向移動或繞Z軸旋轉的保持部驅動部。
頭部驅動部144具有使頭部142鉛直向上或向下(參考圖1的箭頭AR1)升降的升降驅動部146、使頭部142往XY方向移動的XY方向驅動部145、以及使頭部142繞Z軸的旋轉方向(參考圖1的箭頭AR2)旋轉的旋轉驅動部147。由XY方向驅動部145以及旋轉驅動部147構成保持部驅動部,使頭部142在與鉛直方向正交的方向(XY方向、繞Z軸的旋轉方向)移動。又,頭部驅動部144具有用於調整頭部142相對於載台141的傾斜的壓電致動器1456、以及用於測定施加到頭部142的壓力的第一壓力感測器1457。XY方向驅動部145以及旋轉驅動部147藉由使頭部142相對於載台141在X方向、Y方向以及繞Z軸的旋轉方向上相對地移動,使得由載台141保持的基板W1與由頭部142保持的基板W2能夠對準。
藉由使頭部142在鉛直方向移動,升降驅動部146使載台141與頭部142互相接近,或者使頭部142遠離載台141。藉由升降驅動部146使頭部142向鉛直下方移動,由載台141保持的基板W1與由頭部142保持的基板W2接觸。然後,在基板W1、W2彼此接觸的狀態下,升降驅動部146對頭部142作用往接近載台141的方向的驅動力時,基板W2被壓靠在基板W1上。又,在升降驅動部146設置有壓力感測器148,此壓力感測器148測定升降驅動部146對頭部142作用往接近載台141的方向的驅動力。由壓力感測器148的測定值,可以檢測當基板W2被升降驅動部146壓靠在基板W1時作用在基板W1、W2的接合面的壓力。壓力感測器148例如由荷重元(load cell)構成。
如圖4A所示,壓電致動器1456以及第一壓力感測器1457分別存在三個。三個壓電致動器1456與三個第一壓力感測器1457配置在頭部142與XY方向驅動部145之間。三個壓電致動器1456固定在頭部142的上表面的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個位置處,並且是在俯視時為大致圓形的頭部142的上表面的周部中沿頭部142的周方向大致等間隔地排列的三個位置處。三個第一壓力感測器1457分別連接壓電致動器1456的上端部以及XY方向驅動部145的下表面。三個壓電致動器1456分別在上下方向可伸縮。然後,藉由三個壓電致動器1456伸縮,頭部142繞X軸以及繞Y軸的傾斜度以及頭部142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被微調。例如,如圖4B的虛線所示,在頭部142相對於載台141傾斜的情況下,藉由使三個壓電致動器1456中的一個伸長(參考圖4B的箭頭AR3)而微調頭部142的姿勢,可以使頭部142的下表面與載台141的上表面為大致平行的狀態。又,三個壓力感測器1457測定頭部142的下表面的三個位置處的加壓力。然後,藉由分別驅動三個壓電致動器1456,使得以三個壓力感測器1457測定的加壓力相等,可以使頭部142的下表面與載台141的上表面維持大致平行並且使基板W1、W2接觸。
載台141與頭部142在腔室120內配置為在鉛直方向上互相面對。載台141是在其上表面保持基板W1的第一基板保持部,頭部142是在其下表面保持基板W2的第二基板保持部。這裡,載台141以其上表面與基板W1整體面接觸的狀態支持基板W1,並且頭部142以其下表面與基板W2整體面接觸的狀態支持基板W2。 載台141與頭部142由例如具有透光性的玻璃這樣的透光性材料形成。如圖5A以及圖5B所示,載台141以及頭部142設置有保持基板W1、W2的靜電吸座1411、1412、1413、1421、1422、1423。靜電吸座1411、1421保持基板W1、W2的周部。又,在載台141、頭部142的中央部設置有俯視圓形的貫通孔141b、142b。另外,在載台141、頭部142設置有氣壓檢測部(未示出),檢測從後述的氣體吐出孔1411c、1421c吐出氣體時載台141、頭部142與基板W1、W2之間的區域的氣壓。
靜電吸座1411、1412、1421、1422是在由載台141、頭部142保持基板W1、W2的狀態下,設置於載台141、頭部142的面對於基板W1、W2的周部的圓環狀的第一區域A1的第一靜電吸座。靜電吸座1411、1412分別設置在載台141的第一區域A1中以載台141的中央部為中心的預設的兩個副環狀區域A11、A12。然後,靜電吸座1411、1412分別保持配置在載台141的預設基板保持位置的基板W1的部分,此部分分別面對兩個副環狀區域A11、A12。又,靜電吸座1421、1422也分別設置在頭部142的第一區域A1中以頭部142的中央部為中心的預設的兩個副環狀區域A11、A12。然後,靜電吸座1421、1422分別保持配置在頭部142的預設基板保持位置的基板W2的部分,此部分分別面對兩個副環狀區域A11、A12。這裡,基板保持位置例如在基板W1、W2的外形尺寸與第一區域A1相同的情況下,設定在與第一區域A1一致的位置。
靜電吸座1411、1421分別在第一區域A1中具有從載台141、頭部142的中央部朝向載台141、頭部142的周緣的方向呈放射狀延伸的複數個電極端子1411b、1412b、以及沿載台141、頭部142的周方向配設的兩個圓環狀的端子電極1411a、1421a。複數個電極端子1411b、1412b是沿兩個端子電極1411a、1421a各自的徑方向而從兩個端子電極1411a、1421a的每一個朝向另一方的端子電極1421a、1411a延伸的第一電極端子。這裡,端子電極1411a、1421a相當於第三端子電極、第四端子電極,端子電極1411a具有比端子電極1421a小的徑長,配設在載台141、頭部142的中央部側。複數個細長電極端子1411b、1421b在載台141、頭部142的第一區域A1中以沿第一區域A1的周方向交替排列的方式配置。又,如圖6A所示,端子電極1411a、1421a分別具有彎曲部1411ab、1421ab以及細長的連結部1411aa、1421aa,彎曲部1411ab、1421ab在俯視時往遠離另一方的端子電極1411a、1421a的方向突出,連結部1411aa、1421aa將沿載台141、頭部142的周方向延伸並且在載台141、頭部142的周方向相鄰的兩個彎曲部1411ab、1421ab的端部彼此連結。載台141、頭部142的徑向的彎曲部1411ab、1421ab與連結部1411aa、1421aa之間的最大寬度Wi4例如設定為比後述的對準標記的寬度長。
又,靜電吸座1412、1422也分別在第一區域A1中具有從載台141、頭部142的中央部朝向載台141、頭部142的周緣的方向呈放射狀延伸的複數個電極端子1412b、1422b、以及沿載台141、頭部142的周方向配設的兩個圓環狀的端子電極1412 a、1422a。複數個電極端子1412b、1422b是沿兩個端子電極1412a、1422a各自的徑方向而從兩個端子電極1412a、1422a的每一個朝向另一個的端子電極1422a、1412a延伸的的第一電極端子。 端子電極1412a、1422a相當於第三端子電極、第四端子電極,端子電極1412a具有比端子電極1422a小的徑長,配設在載台141、頭部142的中央部側。又,在第一區域A1中,靜電吸座1412、1422配設在靜電吸座1411、1421的內側。複數個細長的電極端子1412b、1422b在載台141、頭部142的第一區域A1中以沿第一區域A1的周方向交替排列的方式配置。端子電極1411a、1421a、1422a、1412a以及複數個電極端子1411b、1421b、1412b、1422b例如由金屬形成。這樣,靜電吸座1411、1412、1421、1422分別在第一區域A1中具有從載台141、頭部142的中央部向載台141、頭部142的周緣的方向呈放射狀延伸的複數個電極端子1411b、 1412b、1421b、1422b。由此,基板接合裝置1能夠藉由後述的拍攝部501A、501B、501C從複數個電極端子1411b、1412b、1421b、1422b的間隙拍攝後述的設置於基板W1、W2的對準標記MK1a、MK1b、MK1c、MK2a、MK2b、MK2c。
又,在載台141、頭部142的第一區域A1的副環狀區域A11中,形成具有一部分從載台141、頭部142的中央部向載台141、頭部142的周緣的方向呈放射狀延伸的部分的溝1411d、1421d。又,在此溝1411d、1421d的一部分設置有連接於氣體供給部1492的氣體吐出孔1411c、1421c。此氣體吐出孔1411c、1421c相當於吐出氣體的氣體吐出部,溝1411d、1421d相當於連通於氣體吐出孔1411c、1412c的第二凹部。這裡,溝1411d、1421d的寬度例如設定為0.2mm左右。溝1411d、1421d具有沿著複數個電極端子1411b、1412b各自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部分。然後,在靜電吸座1411、1412中,在電性連接至端子電極1411a的複數個電極端子1411b與連接至端子電極1421a的複數個電極端子1412b之間設置有溝1411d、1421d。又,在載台141、頭部142的第一區域A1的副環狀區域A12中,也形成具有一部分從載台141、頭部142的中央部向載台141、頭部142的周緣的方向呈放射狀延伸的部分的溝(未示出)。又,在此溝1411d、1421d的一部分設置有連接於氣體供給部1492的氣體吐出孔(未示出)。設置於此副環狀區域A12的氣體吐出孔也相當於吐出氣體的氣體吐出部,設置於副環狀區域A12的溝也相當於構成連通於設置在副環狀區域A12的氣體吐出孔的第二凹部的第二溝。此溝也具有沿著複數個電極端子1411b、1412b各自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部分。然後,溝1411d、1421d在靜電吸座1421、1422中設置在電性連接至端子電極1411a的複數個電極端子1421b與連接到端子電極1421a的複數個電極端子1412b之間。
靜電吸座1413、1423是設置在載台141、頭部142的第一區域A1的內側的第二區域A2的第二靜電吸座。如圖5B所示,靜電吸座1413、1423在第二區域A2中具有從載台141、頭部142的中央部向載台141、頭部142的周緣的方向呈放射狀延伸的複數個電極端子1413b、1423b、以及沿載台141、頭部142的周方向配設的兩個圓環狀的端子電極1413a、1423a。複數個電極端子1413b、1423b是沿載台141、頭部142的徑方向從兩個端子電極1413a、1423a各自向其它端子電極1423a、1413a延伸的第二電極端子。又,如圖6B所示,複數個電極端子1413b、1423b各自在俯視時與其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寬度往載台141、頭部142的周緣側變寬而具有俯視楔形的形狀。端子電極1413a、1423a各自相當於電性連接至複數個電極端子1413b的第一端子電極、以及電性連接至複數個電極端子1423b的第二端子電極。
又,在載台141、頭部142的第二區域A2中,形成具有一部分從載台141、頭部142的中央部向載台141、頭部142的周緣的方向呈放射狀延伸的部分的溝1413d、1423d。又,在載台141、頭部142的溝1413d、1423d的一部分設置有連接於氣體供給部1492的氣體吐出孔1413c、1423c。此氣體吐出孔1413c、1423c相當於吐出氣體的氣體吐出部,溝1413d、1423d相當於構成連通於氣體吐出孔1413c、1423c的第一凹部的第一溝。這裡,溝1413d、1423d的寬度Wi1例如設定為0.2mm左右。溝1413d、1423d具有沿著複數個電極端子1413b、1423b各自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部分。然後,在靜電吸座1413、1423中,在電性連接至端子電極1413a的複數個電極端子1413b與連接至端子電極1423a的複數個電極端子1423b之間設置有溝1413d、1423d。又,如圖7A所示,靜電吸座1413、1423的載台141、頭部142的表面之間的寬度Wi3設定為比溝1413d、1423d的深度Wi2短,例如基板W1、W2是藍寶石基板、玻璃基板的情況,設定為0.05mm以上且0.1mm以下。又,基板W1、W2是Si基板的情況,可以設定為5mm左右。端子電極1413a、1423a以及複數個電極端子1413b、1423b由例如含有ITO這樣透明的導電性材料的透明導電膜形成。
靜電吸座1411、1412、1413、1421、1422、1423連接於吸座驅動部1491。吸座驅動部1491基於從控制部9輸入的控制訊號,藉由對各靜電吸座1411、1412、1413、1421、1422、1423施加電壓,而驅動靜電吸座1411、1412、1413、1421、1422、1423。又,吸座驅動部1491基於從控制部9輸入的控制訊號,互相獨立地驅動靜電吸座1411、1412、1413、1421、1422、1423。
當使基板W1、W2從靜電吸座1411、1412脫離時,吸座驅動部1491向靜電吸座1411、1412的兩個端子電極1411a、1412a施加脈衝電壓。又,當使基板W1、W2從靜電吸座1421、1422脫離時,吸座驅動部1491也在靜電吸座1421、1422的兩個端子電極1421a、1422a之間施加脈衝電壓。另外,當使基板W1、W2從靜電吸座1431、1432脫離時,吸座驅動部1491也在靜電吸座1413、1423的兩個端子電極1431a、1432a之間施加脈衝電壓。這裡,吸座驅動部1491在端子電極1411a、1412a(1421a、1422a、1431a、1432a)之間交替施加不同極性的脈衝電壓,並且使脈衝電壓的振幅逐漸變小。又,考慮載台141、頭部142的放電時間而決定各脈衝電壓的脈衝間隔。又,各脈衝電壓的脈衝寬度可以設定為互相相等,也可以設定為隨著時間增加。或者,可以將任意選擇的五個以下的脈衝電壓的脈衝寬度設定為互相相等。另外,脈衝間隔可以設定為互相相等,也可以設定為隨著時間增加。或者,可以將任意選擇的四個以下的脈衝間隔設定為互相相等。氣體供給部1492基於從控制部9輸入的控制訊號,藉由向各氣體吐出孔1411c、1421c、1412c、1422c、1413c、1423c分別供給氣體,而從氣體吐出孔1411c、1421c、1412c、1422c、1413c、1423c吐出氣體。
另外,如圖7B所示,載台141、頭部142具有按壓基板W1的中央部的按壓機構1441以及按壓基板W2的中央部的按壓機構1442。在載台141的中央部設置有按壓機構1441,在頭部142的中央部設置有按壓機構1442。按壓機構1441具有能夠通過載台141的貫通孔141b向頭部142側出沒的按壓部1441a、以及驅動按壓部1441a的按壓驅動部1441b。按壓機構1442具有能夠通過頭部142的貫通孔142b向載台141側出沒的按壓部1442a、以及驅動按壓部1442a的按壓驅動部1442b。按壓驅動部1441b、1442b例如具有音圈馬達。又,按壓部1441a、1442a進行壓力控制以控制施加在基板W1、W2的壓力維持一定或是進行位置控制以控制基板W1、W2的接觸位置維持一定。例如,藉由按壓部1441a被位置控制、按壓部1442a被壓力控制,基板W1、W2以一定的壓力被按壓在一定的位置。
返回到圖1,距離測定部1493例如是雷射測距計,不與載台141以及頭部142接觸地測定載台141與頭部142之間的距離。距離測定部1493從透明的頭部142上方朝向載台141照射雷射光時,從載台141的上表面的反射光與來自頭部142的下表面的反射光之間的差異而測定載台141與頭部142之間的距離。如圖4A所示,距離測定部1493測定在載台141的上表面的三個位置處的部位P11、P12、P13與頭部142的下表面的在Z方向上與部位P11、P12、P13面對的三個位置處的部位P21、P22、P23之間的距離。
例如,如圖8所示,位置測定部500具有三個拍攝部501A、501B、501C、反射構件502、以及拍攝部位置調整部503A、503B、503C,在與鉛直方向正交的方向(XY方向、繞Z軸的旋轉方向)測定基板W1與基板W2的位置偏差量。三個拍攝部501A、501B、501C在反射構件502的周圍,以在反射構件502的周方向上相鄰的兩個光軸JLA、JLB(JLB、JLC以及JLC、JLA)的形成銳角側的角度DAB、DBC以及DCA成相等的方式配設。反射構件502在與三個拍攝部501A、501B、501C分別面對的部分形成有反射面502a、502b、502c。拍攝部501A、501B、501C以及反射構件502配置在載台141的與保持基板W1的一側相反的一側。 拍攝部501A、501B、501C都是具有拍攝元件511A、511B、511C以及同軸照明系統(未示出)的第一拍攝部。作為同軸照明系統的光源,使用射出穿過基板W1、W2、載台141、以及設置在腔室120的窗部120a的光(例如,紅外光)的光源。
例如,如圖9A以及圖9B所示,在基板W1設置有至少三個對準標記MK1a、MK1b、MK1c,在基板W2也設置有至少三個對準標記MK2a、MK2b、MK2c。這些對準標記MK1a、MK1b、MK1c與對準標記MK2a、MK2b、MK2c中的任一方相當於第一對準標記,另一方相當於第二對準標記。基板接合裝置1一邊藉由位置測定部500識別設置在兩個基板W1、W2的各對準標記MK1a、MK1b、MK1c、MK2a、MK2b、MK2c的位置,並且實行兩個基板W1、W2的對位動作(對準動作)。具體而言,基板接合裝置1首先藉由位置測定部500識別設置在基板W1、W2的對準標記MK1a、MK1b、NK1c、MK2a、MK2b、NK2c,並且實行基板W1、W2大致的對準動作(粗略對準動作),而使兩個基板W1、W2面對。之後,基板接合裝置1藉由位置測定部500同時識別設置在兩個基板W1、W2的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以及MK1c、MK2c),而實行更精密的對準動作(精細對準動作)。
這裡,如圖3中虛線箭頭SC1、SC2所示,從拍攝部501A的同軸照明系統的光源射出的光在反射構件502的反射面502a被反射而向上方行進,穿過腔室120的窗部120a以及基板W1、W2的一部分或全部。穿過基板W1、W2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光在基板W1、W2的對準標記MK1a、MK2a被反射,向下方行進,穿過窗部120a而在反射構件的反射面502a被反射,而射入到拍攝部501A的拍攝元件511A。又,從拍攝部501B的同軸照明系統的光源射出的光在反射構件502的反射面502b被反射並向上方行進,穿過腔室120的窗部120a以及基板W1、W2的一部份或全部。穿過基板W1、W2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光在基板W1、W2的對準標記MK1b、MK2b被反射,向下方行進,穿過窗部120a而在反射構件502的反射面502b被反射,而射入到拍攝部501B的拍攝元件511B。此外,雖然在圖3中未示出,但是從圖8示出的拍攝部501C的同軸照明系統的光源射出的光在反射構件502的反射面502c被反射並向上方行進,穿過腔室120的窗部120a以及基板W1、W2的一部份或全部。穿過基板W1、W2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光在基板W1、W2的對準標記MK1c、MK2c被反射,向下方行進,穿過窗部120a而在反射構件502的反射面502c被反射,而射入到拍攝部501C的拍攝元件511C。 經由這樣,如圖10A以及圖10B所示,位置測定部500取得包括兩個基板W1、W2的對準標記MK1a、MK2a的拍攝圖像GAa、包括兩個基板W1、W2的對準標記MK1b、MK2b的拍攝圖像GAb、以及包括兩個基板W1、W2的對準標記MK1c、MK2b的拍攝圖像GAc。此外,拍攝部501A、501B、501C對拍攝圖像GAa、GAb、GAc的拍攝動作大致同時實行。又,三個拍攝部501A、501B、501C在由載台141、頭部142的兩個副環狀區域A11、A12構成的第一區域A1中,拍攝對準標記MK1a、MK1b、MK1c、MK2a、MK2b、MK2c。
拍攝部位置調整部503A、503B、503C各別使拍攝部501A、501B、501C在鉛直方向或與拍攝部501A、501B、501C的光軸以及鉛直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移動。拍攝部位置調整部503A、503B、503C各自包括保持拍攝部501A、501B、501C的拍攝部保持部(未示出)、以及將拍攝部保持部往鉛直方向、水平方向驅動的致動器(未示出)。藉由拍攝部位置調整部503A、503B、503C各自使拍攝部501A、501B、501C往鉛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移動,而可以使基板W1、W2的拍攝位置往與基板W1、W2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動。
返回圖3,基板加熱部1481、1482例如是電加熱器,如圖7B所示,分別設置在載台141、頭部142。基板加熱部1481、1482藉由將熱傳遞到由載台141以及頭部142保持的基板W1、W2而加熱基板W1、W2。又,藉由調節基板加熱部1481、1482的發熱量,可以調節基板W1、W2及其接合面的溫度。基板加熱部1481、1482連接到加熱部驅動部(未示出),並且加熱部驅動部基於從圖1所示的控制部9輸入的控制訊號,藉由將電流往基板加熱部1481、1482供給,而使基板加熱部1481、1482發熱。
檢查裝置7檢測設置在互相接合的基板W1、W2的所有對準標記MK1a、MK1b、MK1c、MK2a、MK2b、MK2c的位置偏差量。檢查裝置7例如如圖11所示,具有載置互相接合的基板W1、W2的載台71、光源72、拍攝部73、水平方向驅動部74。載台71由對從光源72射出的光透明的材料形成。然後,光源72從載台71的與載置基板W1、W2的一側相反的一側向基板W1、W2射出光。 拍攝部73是具有拍攝元件731的第二拍攝部,從光源72射出的光之中穿過載台71以及基板W1、W2的光射入到拍攝元件731。如箭頭AR3所示,水平方向驅動部74使載台71在與載台71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移動。
返回到圖1,控制部9例如是具有個人電腦的控制系統,具有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以及記憶體。記憶體儲存CPU實行的程式。控制部9將從壓力感測器148以及位置測定部150輸入的計測訊號轉換而取得計測資訊。又,控制部9將從基板接合裝置1的拍攝部501A、501B、501C、檢查裝置7的拍攝部73、以及搬送裝置84的搬送裝置拍攝部844輸入的拍攝圖像訊號轉換而取得拍攝圖像資訊。另外,控制部9藉由分別往基板接合裝置1的吸座驅動部1491、氣體供給部1492、拍攝部位置調整部503A、503B、503C、壓電致動器1456、按壓驅動部1441b、1432b、加熱部驅動部、載台驅動部143、頭部驅動部144輸出控制訊號而控制這些的動作。如圖10B所示,控制部9基於從拍攝部501A取得的拍攝圖像GAa,算出設置在基板W1、W2的一組對準標記MK1a、MK2a相互間的位置偏差量dxa、dya。此外,圖10B示出一組對準標記MK1a、MK2a互相偏差的狀態。同樣地,控制部9基於從​​拍攝部501B、501C取得的拍攝圖像GAb、GAc,算出設置在基板W1、W2的其他兩組對準標記MK1b、MK2b、MK1c、MK2c相互間的位置偏差量dxb、dyb、dxc、dyc。之後,控制部9基於這三組對準標記的位置偏差量dxa、dya、dxb、dyb、dxc、dyc以及三組標記的幾何關係,算出X方向、Y方向、以及繞Z軸的旋轉方向的兩個基板W1、W2的相對的位置偏差量dx、dy、dθ。然後,控制部9使頭部142在X方向以及Y方向移動、或繞Z軸旋轉,以減小算出的位置偏差量dx、dy、dθ。這樣,基板接合裝置1實行對兩個基板W1、W2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偏差量dx、dy、dθ進行補正的對準動作。又,控制部9藉由往活性化處理裝置2、搬送裝置82、84、86、清洗裝置3、以及檢查裝置7輸出控制訊號而控制這些動作。
又,控制部9在基板W1、W2的接合面的中央部彼此接觸並且基板W1、W2的周部由靜電吸座1411、1412、1421、1422保持的狀態下,在使基板W1、W2以整面接觸的情況,首先,氣體從設置在第一區域A1的副環狀區域A12中的氣體吐出孔填充到設置在副環狀區域A12的溝整體之後,控制吸座驅動部1491以及氣體供給部1492,以解除靜電吸座1421、1422對基板W1、W2的保持。接著,控制部9將氣體從設置於第一區域A1的副環狀區域A11的氣體吐出孔1411c、1412c填充到設置於副環狀區域A11的溝1411d、1412d整體之後,控制吸座驅動部1491以及氣體供給部1492,以解除靜電吸座1411、1412、1421、1422對基板W1、W2的保持。此時,控制部9基於藉由前述的氣壓檢測部檢測的氣壓,控制從氣體吐出孔1411c、1421c、1421c、1422c吐出的氣體的流量,使得氣壓小於臨界壓力。由此,基板W1、W2彼此以整面接觸。
另外,控制部9基於藉由拍攝部73拍攝基板W1、W2的複數個對準標記而得到的拍攝圖像,算出基板W1、W2的複數個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然後,控制部9將藉由算出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決定的位置偏差向量的沿著相交的兩軸方向各自的軸向分量(即XY方向分量)以及旋轉方向分量分離,基於分離的XY方向分量以及旋轉方向分量,算出作為反映軸向偏移量以及旋轉方向偏移量的向量的水平偏移向量,軸向偏移量作為將基板W1、W2接合時的基板W2相對於基板W1的XY方向的偏移量,旋轉方向偏移量作為旋轉方向的偏移量。又,控制部9將藉由算出的位置偏移量以及位置偏移方向決定的位置偏差向量的翹曲分量分離,基於分離的翹曲分量,算出突出偏移量,突出偏移量作為將基板W1、W2接合時的基板W1的中央部的相對於基板W1的周部向基板W2側的突出量的偏移量。這裡,控制部9每次製造預設的複數個互相接合的基板W1、W2時,基於關於這些複數個互相接合的基板W1、W2而得到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的統計值(例如平均值或中間值),算出水平偏移向量以及突出偏移量。又,控制部9算出水平偏移向量,使得藉由拍攝部73拍攝的複數個對準標記的組各自的位置偏移量最小化。然後,控制部9使表示算出的水平偏移向量以及突出偏移量的資訊儲存在記憶體。
又,控制部9基於分別藉由拍攝部501A、501B、501C在基板W1、W2分開的狀態下拍攝對準標記MK1a、MK1b、MK1c、MK2a、MK2b、MK2c而得到的拍攝圖像、以及藉由拍攝部501A、501B、501C拍攝互相接合的基板W1、W2的對準標記MK1a、MK1b、MK1c、MK2a、MK2b、MK2c而得到的拍攝圖像,算出對準標記MK1a、MK1b、MK1c、MK2a、MK2b、MK2c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然後,控制部9基於算出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更新水平偏移向量。具體而言,控制部9在基板W1、W2分開並且基板W1、W2的對準結束後,由拍攝對準標記MK1a、MK1b、MK1c、MK2a、MK2b、MK2c而得到的拍攝圖像算出位置偏差量誤差。然後,控制部9由拍攝互相接合的基板W1、W2的對準標記MK1a、MK1b、MK1c、MK2a、MK2b、MK2c而得到的拍攝圖像算出的位置偏差量,藉由減去前述的位置偏差量誤差,算出基板W1、W2的接合時的位置偏差量。這裡,由於位置偏差量誤差不為0,所以不能直接採用對應於由檢查裝置7的拍攝部73拍攝的拍攝圖像算出的複數個對準標記的偏移方向以及偏移量。這裡,針對每組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算出前述水平偏移向量。此外,控制部9從檢查裝置7取得互相接合的基板W1、W2的對準標記MK1a、MK1b、MK1c、MK2a、MK2b、MK2c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的資訊而算出前述的位置偏差量誤差也可以。又,水平偏移向量的算出可以以檢查裝置7實行,也可以以基板接合裝置1實行。在以檢查裝置7算出水平偏移向量的情況下,可以將表示位置偏差量誤差的資訊通知到檢查裝置7。又,基於藉由檢查裝置7的拍攝部73拍攝的拍攝圖像而算出的偏移方向以及偏移量是基板W1、W2的所有對準標記組共通的偏移方向以及偏移量,另一方面,反映基於前述的位置偏差量誤差而補正的偏移方向以及偏移量的水平偏移向量是針對每組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而分別決定。
接著,關於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基板接合系統,從將基板W1、W2投入到接合系統直到基板W1、W2被接合而從基板接合系統取出的動作的流程參考圖12至圖17B並說明。這裡,基板W1、W2被預先配置到導入口811、812。作為基板W1、W2,例如由Si基板、玻璃基板、氧化物基板(例如,氧化矽(SiO 2)基板、氧化鋁基板(Al 2O 3)等)、氮化物基板(例如,氮化矽(SiN)、氮化鋁(AlN))的任一種構成。此外,基板W1、W2的至少一方可以具有露出在其接合面的金屬部分以及絕緣膜。或者,基板W1、W2的至少一方可以具有藉由在其接合面沉積氧化物或氮化物而形成的露出的絕緣膜。這裡,以基板W1為玻璃基板或氧化物基板、基板W2為Si基板或氮化物基板而做說明。又,例如基板接合裝置1中的由頭部142保持的基板W2配置在導入口811,並且例如在基板接合裝置1中載置於載台141的基板W1配置於導入口812。
首先,如圖12所示,基板接合系統藉由搬送裝置82的搬送機械手821將基板W1、W2從導入口811、812往負載鎖定部85搬送(步驟S101)。接著,基板接合系統藉由搬送裝置86的搬送機械手861將基板W1、W2從負載鎖定部85往活性化處理裝置2搬送(步驟S102)。接著,活性化處理裝置2對基板W1、W2各自互相接合的接合面的至少一方藉由進行使用氮氣的反應性離子蝕刻以及氮自由基照射的至少一方,而進行活性化接合面的活性化處理步驟(步驟S103)。在這裡,活性化處理裝置2因作為活性化處理接合面的對象的基板的種類而處理順序不同。活性化處理裝置2在將基板W1(即玻璃基板或氧化物基板)的接合面進行活性化處理的情況下,首先,藉由打開圖2所示的供給閥222A,將氮氣從氮氣儲存部221A通過供給管223A而導入到處理腔室212內。接著,在活性化處理裝置2停止從高頻電源216向感應線圈215供給高頻電流的狀態下,藉由偏壓施加部217對載置在載台210的基板W1、W2施加高頻偏壓。由此,對基板W1的接合面進行使用氮氣的反應性離子蝕刻(RIE)。接著,活性化處理裝置2開始從高頻電源216向感應線圈215供給高頻電流,用氮氣生成電漿。此時,活性化處理裝置2停止藉由偏壓施加部217對基板W1施加高頻偏壓。這樣,在基板W1的接合面照射氮自由基。
另一方面,在活性化處理裝置2使基板W2(即Si或氮化物基板)的接合面進行活性化處理的情況下,首先,藉由打開供給閥222B,將氧氣從氧氣儲存部221B通過供給管223B而導入到處理腔室212內。接著,在活性化處理裝置2停止從高頻電源216向感應線圈215供給高頻電流的狀態下,藉由偏壓施加部217對載置在載台210的基板W2施加高頻偏壓。由此,對基板W2的接合面進行使用氧氣的反應性離子蝕刻(RIE)。接著,活性化處理裝置2藉由關閉供給閥222B停止從氧氣儲存部221B往處理腔室212內的氧氣的供給,將處理腔室212內的氧氣排出。之後,活性化處理裝置2藉由打開供給閥222A而將氮氣從氮氣儲存部221A通過供給管223A而導入到處理腔室212內。之後,活性化處理裝置2開始從高頻電源216向感應線圈215供給高頻電流,用氮氣產生電漿。此時,活性化處理裝置2停止藉由偏壓施加部217對基板W2施加高頻偏壓。這樣,在基板W2的接合面照射氮自由基。
返回到圖12,之後,搬送裝置86將基板W1、W2從活性化處理裝置往負載鎖定部85搬送(步驟S104)。接著,搬送裝置82的搬送機械手821將基板W1、W2從負載鎖定部85往清洗裝置3搬送(步驟S105)。接著,清洗裝置3將水噴向基板W1、W2的接合面,並且實行清洗接合面的水清洗步驟(步驟S106)。這裡,清洗裝置3從清洗頭將施加超音波的水噴向基板W1、W2的接合面,並且沿XY方向掃描載置基板W1、W2的載台而清洗基板W1、W2的接合面整面。由此,附著於基板W1、W2的接合面的異物被去除。接著,清洗裝置3停止清洗頭的水的吐出,藉由旋轉載台以旋轉乾燥基板,而結束清洗處理。之後,搬送裝置82將基板W1、W2從清洗裝置3往負載鎖定部83搬送(步驟S107)。接著,搬送裝置84將基板W1、W2從負載鎖定部83取出,搬送裝置拍攝部844拍攝基板W1、W2的周部(步驟S108)。
接著,基於從搬送裝置拍攝部844取得的拍攝圖像,控制部9判定用於算出位置偏差量的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是否與靜電吸座1411、1412、1421、1422重疊(步驟S109)。具體而言,控制部9預先取得表示基板接合裝置1的載台141、頭部142的靜電吸座1411、1421的位置與用搬送裝置84保持的基板W1、W2的位置之間的相對的位置關係的資訊,基於此資訊,判定用於算出位置偏差量的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與靜電吸座1411、1412、1421、1422是否重疊。這裡,當控制部9判定用於算出位置偏差量的所有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與靜電吸座1411、1412、1421、1422不重疊時(步驟S109:否),按原樣實行步驟S111之後的處理。
另一方面,當控制部9判定用於算出位置偏差量的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中的至少一個與靜電吸座1411、1412、1421、1422重疊(步驟 S109: 是)。例如,如圖13A所示,判定對準標記MK1a、MK2a與靜電吸座1411、1421的一部分重疊。在這種情況下,如圖12所示,控制部9藉由使載台141旋轉之後接收基板W1、W2,以用於算出基板W1、W2的位置偏差量的所有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與靜電吸座1411、1412、1421、1422不重疊的姿勢的方式旋轉載台141(步驟S110)。例如,從圖13A所示的狀態,在將載台141往圖13A的箭頭AR10所示的旋轉方向旋轉之後接收基板W1、W2。這裡,控制部9旋轉載台141,使得所有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位於靜電吸座1411、1412、1421、1422的複數個電極端子1411b、1412b、1421b、1422b之間。由此,例如,如圖13B所示,基板W1、W2的用於算出基板W1、W2的位置偏差量的對準標記MK1a、MK2a與靜電吸座1411、1421為不重疊的狀態。又,控制部9控制拍攝部位置調整部503A、503B、503C以將拍攝部501A、501B、501C往可拍攝基板W1、W2各自的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的位置移動。返回到圖12,之後,搬送裝置84將基板W1、W2往基板接合裝置1搬送(步驟S111)。接著,基板接合裝置1實行基板接合步驟(步驟S112)。
這裡,參考圖14詳細說明關於基板接合系統實行的基板接合步驟。此外,在圖14中,假設基板接合裝置1已經將基板W1、W2的厚度的測定結果儲存在控制部9的記憶體中。首先,基板接合裝置1藉由距離測定部1493在載台141、頭部142的三個位置處實行測定載台141與頭部142之間的距離的距離測定步驟(步驟S1)。
接著,基板接合裝置1基於在載台141、頭部142的三個位置處測定的載台141與頭部142之間的距離以及基板W1、W2的厚度,算出基板W1的接合面與基板W2的接合面之間的距離。然後,基板接合裝置1基於算出的距離,使頭部142向鉛直下方移動而將基板W1、W2彼此接近(步驟S2)。接著,基板接合裝置1在基板W1、W2分開的狀態下算出基板W1相對於基板W2的位置偏差量(步驟S3)。在這裡,首先,控制部9從位置測定部500的拍攝部501A、501B、501C各自取得設置於非接觸狀態的兩個基板W1、W2的與第一區域A1面對的部分的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的拍攝圖像GAa、GAb以及GAc(參考圖10A)。然後,如上所述,控制部9基於三個拍攝圖像GAa、GAb、GAc,分別算出兩個基板W1、W2的X方向、Y方向、以及繞Z軸的旋轉方向的位置偏差量dx、dy、dθ。接著,基板接合裝置1藉由使基板W2相對於基板W1相對移動而實行對位,以補正算出的位置偏差量dx、dy、dθ(步驟S4)。這裡,基板接合裝置1使載台141在X方向、Y方向以及繞Z軸的旋轉方向移動,以減小位置偏差量dx、dy、dθ。
之後,基板接合裝置1更藉由將頭部142接近載台141,而將基板W1、W2彼此接近(步驟S5)。這裡,基板接合裝置1將頭部142配置在使基板W1、W2撓曲的狀態下基板W1、W2之間的間隙為使其中央部彼此接觸最適合的間隙的位置。在這種狀態下,使基板W1、W2的周部彼此為分開50μm左右的狀態。
接著,基板接合裝置1在基板W1、W2互相分開的狀態下,藉由使基板W1、W2撓曲,實行使基板W1的中央部與基板W2的中央部接觸的第一接觸步驟(步驟S6)。首先,如圖中的箭頭AR11所示,基板接合裝置1將氣體從設置於載台141、頭部142的第二區域A2的氣體吐出孔1413c、1423c填充到設置於第二區域A2的溝1413d、1423d整體。之後,基板接合裝置1解除載台141、頭部142的靜電吸座1413、1423對基板W1的保持。此時,控制部9控制氣體供給部1492以從氣體吐出孔1413c吐出氣體,使得基板W1接觸基板W2的壓力小於基板W1、W2暫時接合的臨界壓力。具體而言,控制部9基於由前述氣壓檢測部檢測的氣壓,控制從氣體吐出孔1413c、1423c吐出的氣體的流量,使得氣壓低於臨界壓力。接著,基板接合裝置1將基板W1的周部保持在載台141的靜電吸座1411、1412的狀態下,藉由按壓部1441a將基板W1的中央部向基板W2按壓。這裡,基板W1的周部被靜電吸座1411、1412保持的狀態,不僅是指從吸座驅動部1491對載台141的靜電吸座1411、1412施加電壓的情況,更包括未向靜電吸座1411、1412施加電壓,因靜電吸座1411、1412的殘留靜電力而基板W1的周部緊貼於靜電吸座1411、1412的狀態。由此,如圖15B所示,基板W1以其中央部W1c向基板W2突出的方式撓曲。又,基板接合裝置1在頭部142的靜電吸座1421、1422保持基板W2的周部的狀態下,藉由按壓部1442a將基板W2的中央部向基板W1側按壓。由此,如圖15B所示,基板W2以其中央部向基板W1突出的方式撓曲。這樣,相對於在解除由靜電吸座1413、1413的保持後,因殘留在電極端子1413b、1423b之間的殘留靜電力而使基板W1、W2緊貼於載台141、頭部142的力,經由使從溝1413d、1423d吐出的氣體的壓力有效地作用,基板W1、W2相對於緊貼於載台141、頭部142的力為釋放的狀態。然後,在此狀態下,經由以臨界壓力以上的壓力加壓基板W1、W2的中央部彼此使基板W1、W2接觸,由於可以在往載台141、頭部142的緊貼力的影響為無的狀態下,從基板W1、W2的中央部向周部進行接合,可以將基板W1、W2無扭曲的以整面高位置精度接合。又,在基板W1、W2相對於緊貼於載台141、頭部142的力為釋放的狀態之前,若藉由按壓部1441a、1432a按壓基板W1、W2的中央部的話,由於往載台141、頭部142的緊貼力的影響,在基板W1、W2產生的扭曲變大。又,基於儲存在記憶體的表示突出偏移量的資訊,控制部9使按壓部1441a、1432a從載台141、頭部142突出,使得按壓部1441a、1432a的任一方相對於他方的突出量僅大至突出偏移量。由此,可以減少基板W1、W2彼此接合時基板W1、W2的翹曲量。
接著,如圖14所示,基板接合裝置1實行將基板W1、W2的接觸部分從基板W1、W2的中央部W1c、W2c向周部W1s、W2s擴展的第二接觸步驟(步驟S7)。這裡,基板接合裝置1如圖16A的箭頭AR12所示,使按壓部1441a往沒入於載台141的方向移動,並且使按壓部1442a往沒入於頭部142的方向移動。同時,基板接合裝置1如箭頭AR13所示,使頭部142往接近載台141的方向移動。由此,如箭頭AR14所示,基板W1、W2的接觸部分藉由按壓機構以被點加壓的中央部為起點,藉由產生在基板W1、W2之間的分子間力(凡得瓦力)或由存在於基板W1、W2的接合面的水或OH基的接合力,從基板W1、W2的中央部向周部擴展。然後,基板接合裝置1使頭部142接近到離載台141僅預設距離的分開的位置時,如圖16B所示,解除靜電吸座1421、1422對基板W1、W2的保持。此時,首先,基板接合裝置1將氣體從設置於第一區域A1的副環狀區域A12的氣體吐出孔填充到設置於副環狀區域A12的溝整體後,解除靜電吸座1421、1422對基板W1、W2的保持。此時,控制部9基於藉由前述氣壓檢測部檢測的氣壓,而控制從氣體吐出孔1412c、1422c吐出的氣體的流量,使得氣壓小於臨界壓力。接著,基板接合裝置1將氣體從設置於第一區域A1的副環狀區域A11的氣體吐出孔1411c、1412填充到設置於副環狀區域A11的溝1411d、1412d整體後,解除靜電吸座1411、1412、1421、1422對基板W1、W2的保持。由此,靜電吸座1421、1422對基板W1、W2的保持被解除。然後,基板W1、W2的接觸部分更從基板W1、W2的中央部往周部擴展。在這裡,藉由基板W1、W2的接合面彼此互相接觸,基板W1、W2彼此為藉由OH基間或水分子間的氫鍵而暫時接合的狀態。
之後,如圖14所示,基板接合裝置1在基板W1的接合面接觸於基板W2的接合面的狀態下,測定基板W2相對於基板W1的位置偏差量(步驟S8)。此時,基板接合裝置1藉由基板W1、W2彼此的接觸部分擴展而限制了基板W2相對於基板W1的移動的狀態下,測定基板W1、W2的位置偏差量。接著,基板接合裝置1判定算出的所有位置偏差量dx、dy、dθ是否在預設的位置偏差量閾值dxth、dyth、dθth以下(步驟S9)。
基板接合裝置1判定為算出的位置偏差量dx、dy、dθ的任一個大於預設的位置偏差量閾值dxth、dyth、dθth(步驟S9:否)。在這種情況下,基板接合裝置1藉由使頭部142上升,而使基板W2從基板W1脫離(步驟S10)。此時,基板接合裝置1使頭部142上升而使基板W1、W2之間的距離變大,並且使按壓部1441a往沒入於載台141的方向移動,並且使按壓部1442a往埋沒於頭部142的方向移動。在這裡,基板接合裝置1控制頭部142的上升,使得將基板W2從基板W1剝離時的基板W2的牽引壓力為一定。由此,基板W2從基板W1脫離,基板W1、W2的接觸狀態被解除。
接著,基板接合裝置1算出為了使算出的所有位置偏差量dx、dy、dθ在位置偏差量閾值dxth、dyth、dθth以下的基板W1、W2的補正移動量(步驟S11)。在這裡,控制部9算出補正移動量,使得僅移動相當於在使基板W2接觸於基板W1的狀態下的基板W1與基板W2之間的位置偏差量dx、dy、dθ與在基板W2未接觸於基板W1的狀態下的基板W1與基板W2之間的位置偏差量的差異的移動量。然後,控制部9僅將由儲存在記憶體的XY方向以及旋轉方向各自的水平偏移向量表示的往XY方向以及旋轉方向的偏移量進一步加到補正移動量。僅藉由偏移此補正移動量而進行對準,當基板W1、W2彼此再次接觸時,如果同樣由於基板W1、W2的接觸而發生位置偏差的話,則基板W1、W2的位置偏差會消除。
接著,基板接合裝置1在兩個基板W1、W2未接觸的狀態下,實行對位以補正兩個基板W1、W2的相對的位置偏差量dx、dy、dθ(步驟S12)。在這裡,基板接合裝置1使載台141在X方向、Y方向、以及繞Z軸的旋轉方向僅移動在步驟S111算出的補正移動量。這樣,基板接合裝置1調整基板W2相對於基板W1的相對位置,使得在基板W1、W2互相分開的狀態下位置偏差量dx、dy、dθ減小。然後,基板接合裝置1再次實行步驟S9的處理。
另一方面,藉由基板接合裝置1判定為算出的所有位置偏差量dx、dy、dθ在預設的位置偏差量閾值dxth、dyth、dθth以下(步驟S9:是)。在這種情況下,基板接合裝置1將基板W1、W2的接觸部分從基板W1、W2的中央部向周部進一步擴展,以使基板W1、W2以整面接觸(步驟S13)。這裡,如圖17A所示,基板接合裝置1使按壓機構1441的按壓部1441a往沒入於載台141的方向移動並且使按壓機構1442的按壓部1442a往沒入於頭部142的方向移動,同時,如箭頭AR16所示,藉由使頭部142往接近載台141的方向進一步移動以縮短基板W1、W2的周部彼此的距離。這樣,基板接合裝置1使基板W1的周部接觸於基板W2的周部,而使基板W1、W2的接合面以整面接觸。
返回到圖14,之後,基板接合裝置1在基板W1、W2以整面接觸的狀態下,藉由將基板W1按壓於基板W2而將基板W1、W2彼此加壓之後加熱,實行將基板W1、W2彼此接合的正式接合步驟(步驟S14)。接著,藉由基板接合裝置1使頭部142的靜電吸座1421停止,而解除對基板W2的保持(步驟S15)。接著,如圖17B的箭頭AR17所示,基板接合裝置1藉由使頭部142上升,從而使頭部142從基板W2脫離。接著,基板接合裝置1在基板W1、W2彼此互相接合的狀態下,再次測定基板W2相對於基板W1的位置偏差量(步驟S16)。接著,控制部9基於算出的位置偏差量,在下一次基板W1、W2彼此的接合中,算出補正量移動量時,算出使用的基板W2相對於基板W1的水平偏移向量以及關於按壓機構1441、1432的按壓部1441a、1432a的突出量的突出偏移量(步驟S17)。這裡,控制部9使記憶體儲存表示算出的水平偏移向量以及突出偏移量的資訊。
返回到圖12,接著,搬送裝置84將互相接合的基板W1、W2從基板接合裝置1往負載鎖定部83搬送(步驟S113)。接著,搬送裝置82將互相接合的基板W1、W2從負載鎖定部83取出,而往檢查裝置7搬送(步驟S114)。之後,檢查裝置7拍攝包括設置在互相接合的基板W1、W2的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的所有對準標記(步驟S115)。這裡,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為使用於在基板接合裝置1的對準,檢查裝置7不僅拍攝這些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也拍攝其他所有對準標記。此基板W1、W2的任一方的其他對準標記相當於第三對準標記,另一方的其他對準標記相當於第四對準標記。這裡,檢查裝置7檢測藉由拍攝部73依序拍攝包括設置在互相接合的基板W1、W2的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的所有對準標記。接著,控制部9從藉由檢查裝置7的拍攝部73拍攝的圖像,算出各對準標記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步驟S116)。
接著,控制部9基於算出的位置偏差量,在下一次基板W1、W2彼此的接合中,算出補正量移動量時,算出使用的基板W2相對於基板W1的水平偏移向量以及關於按壓機構1441、1432的按壓部1441a、1432a的突出量的突出偏移量(步驟S117)。 具體而言,控制部9將藉由算出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而特定的各對準標記的位置偏差向量,分離成XY方向分量、旋轉方向分量、翹曲分量、以及扭曲分量。這裡,控制部9係,例如,如圖18(A)所示的得到位置偏差向量的分布的情況,如圖18(B)至圖18(E)各自所示的,分離成位置偏差向量的XY方向分量、旋轉方向分量、翹曲分量、以及扭曲分量。即,圖18(B)至圖18(E)將XY方向分量、旋轉方向分量、翹曲分量、以及扭曲分量合成具有與位置偏差向量一致的關係。然後,控制部9僅從分離而得到的XY方向分量以及旋轉方向分量,算出作為反映基板W2相對於基板W1的沿著相交的兩軸各自的軸向,即,作為XY方向的偏移量的軸向偏移量與作為旋轉方向的偏移量的旋轉方向偏移量的向量的水平偏移向量。
順便一提,將此算出的偏移量,換算為水平偏移向量,水平偏移向量作為反映在接合裝置1中使用的對準標記MK1a、Mk1b、MK2a、MK2b、MK3a、MK3b的各位置的相對於基板W1的基板W2的沿著相交的兩軸各自的軸向,即,作為XY方向的偏移量的軸向偏差量與作為旋轉方向的偏移量的旋轉方向偏移量的向量,在接合裝置1中,使用此換算的水平偏移向量而實行對準,從提高對準精度的觀點來看較佳,因為實際使用的對準標記MK1a、Mk1b、MK2a、MK2b、MK3a、MK3b的水平偏移量可以更被反映。首先,將圖19A所示的對準標記MK1a、MK2a的代表位置CE1a、CE2a設定為與如圖19B所示兩個對準標記MK1a、MK1b各自的中心一致的方式配置的狀態匹配。然後,如圖19C所示,使對準標記MK2a的代表位置CE2a僅移動反映由前述水平偏移向量VEoffa表示的方向以及大小的量。然後,如圖19D所示,對準標記MK1a、MK2a在僅偏差水平偏移向量VEoffa的狀態對準。然後,如圖19E所示,基板W2相對於基板W1的XY方向的偏移量分別為Δxoff、Δyoff,旋轉方向偏移量為Δθoff。在這種情況下,對應於以拍攝部501A拍攝的對準標記MK1a、MK2a的組的水平偏移向量VEoffa是以對準標記MK1a的代表位置CE1a作為始點並且以對準標記MK2a的代表位置CE2a作為終點的向量表示,對應於以拍攝部501B拍攝的對準標記MK1b、MK2b的組的水平偏移向量VEoffb是以對準標記MK1b的代表位置CE1b作為始點並以對準標記MK2b的代表位置CE2b作為終點的向量表示。又,對應於以拍攝部501C拍攝的對準標記MK1c、MK2c的組的水平偏移向量VEoffc是以對準標記MK1c的代表位置CE1c作為始點並且以對準標記MK2c的代表位置CE2c作為終點的向量表示。這裡,各水平偏移向量VEoffa、VEoffb、VEoffc被表示為互相的朝向與大小不同的向量。控制部9算出各水平偏移向量VEoffa、VEoffb、VEoffc。然後,控制部9使用將對準標記MK1b、MK2b、MK2c僅偏差前述水平偏移向量VEoffa、VEoffb、VEoffc的代表位置CE2a、CE2b、CE2c而實行基板W1、W2彼此的對準。
又,控制部9基於翹曲分量而算出按壓機構1441、1432的按壓部1441a、1432a的突出偏移量。這裡,控制部9每次製造預設的複數個互相接合的基板W1、W2時,基於關於這些複數個互相接合的基板W1、W2而得到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的平均值或中間值,算出水平偏移向量以及突出偏移量。然後,控制部9使記憶體儲存表示算出的水平偏移向量以及突出偏移量的資訊。由此,基板接合裝置1在基板W1、W2的接合時對算出的水平偏移向量以及突出偏移量進行補正。之後,搬送裝置82將測定後的互相接合的基板W1、W2從檢查裝置7往取出口813搬送(步驟S118)。此外,在此基板接合方法中,步驟S101至S104的一系列的處理、步驟S105至S107一系列的處理、步驟S108至S113一系列的處理、步驟S115至S117一系列的處理中的至少一部分的處理可以對不同的基板W1、W2並行實行。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基板接合裝置1,基板W1的中央部W1c與基板W2的中央部W2c接觸,並且基板W1的周部W1s由靜電吸座1411、1412保持的狀態下,將氣體從氣體吐出孔1413c以及溝1413d向載台141與基板W1之間吐出,並且使基板W1、W2彼此接觸。由此,相對於在解除由靜電吸座1413、1423的保持後,因殘留在靜電吸座1413、1423的殘留靜電力而使基板W1、W2緊貼於載台141、頭部142的力,經由使從氣體吐出孔1413c、1423c溝1413d、1423d吐出的氣體的壓力有效地作用,基板W1、W2相對於緊貼於載台141、頭部142的力為釋放的狀態。然後,在此狀態下,經由以臨界壓力以上的壓力加壓基板W1、W2的中央部彼此使基板W1、W2接觸,由於可以在基板W1、W2的往載台141、頭部142的緊貼力的影響為無的狀態下,從基板W1、W2的中央部向周部進行接合,所以可以將基板W1、W2無扭曲的以整面高位置精度接合。
順便一提,在載台141、頭部142中沒有溝1413d、1423d的情況下,則為僅基板W1、W2的一部分從載台141、頭部142剝離的狀態,基板W1、W2內緊貼於載台141、頭部142的部分有可能殘留。這樣的話,除了基板W1、W2的周部之外的整體可能不能相對於緊貼於載台141、頭部142的力為釋放的狀態。特別是,如上所述,在解除靜電吸座1413、1423的保持之前從氣體吐出孔1413c、1423c吐出氣體的情況下,靜電吸座1413、1423的殘留靜電力相對較小時,僅氣體吐出孔1413c、1423c的附近為從載台141、頭部142剝離的狀態,無法有效地作用氣體的壓力至除了基板W1、W2的周部以外的部分的整體,有可能無法將除了基板W1、W2的周部以外的部分的整體從載台141、頭部142釋放。相對於此,根據本實施方式的載台141、頭部142藉由設置有溝1413d、1423d,由於除了基板W1、W2的周部以外的整體可以相對於緊貼於載台141、頭部142的力為釋放的狀態,可以在基板W1、W2的往載台141、頭部142的緊貼力的影響為無的狀態下,從基板W1、W2的中央部向周部進行接合。
又,根據本實施方式形成在載台141、頭部142的第二區域A2的溝1413d、1423d具有沿著複數個電極端子1413b、1423b各自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部分。然後,溝1413d、1423d設置在電性連接至載台141、頭部142的端子電極1413a的複數個電極端子1413b與電性連接至端子電極1423a的複數個電極端子1423b之間。由此,相對於因靜電吸座1413、1423而緊貼於載台141、頭部142的力,藉由從氣體吐出孔1413c、1423c經由溝1413d、1423d吐出的氣體,可以將基板W1、W2往與載台141、頭部142剝離的方向的力均一地作用到基板W1、W2整體。又,藉由溝1413d、1423d設置在施加不同極性的電壓的電極端子1413b、1423b之間,從溝1413d、1423d吐出的氣體的壓力可以對於因電極端子1413b、1423b之間產生的靜電力而將基板W1、W2緊貼於載台141、頭部142的力有效地作用。因此,可以使基板W1、W2彼此的接觸部分擴展的速度均一。
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載台141、頭部142在第一區域A1的副環狀區域A11設有與氣體吐出孔1411c、1411d連通的溝1411d、1421d。 又,載台141、頭部142也在第一區域A1的副環狀區域A12設有與氣體吐出孔連通的溝。然後,使基板W1、W2的接合面的中央部彼此接觸並且在基板W1、W2的周部被靜電吸座1411、1412、1421、1422保持的狀態之後使基板W1、W2以整面接觸的情況下,首先,控制部9控制吸座驅動部1491以及氣體供給部1492,以將氣體從設置於第一區域A1的副環狀區域A12的氣體吐出孔填充到設置於副環狀區域A12的溝整體後,解除靜電吸座1421、1422對基板W1、W2的保持。接著,控制部9控制吸座驅動部1491以及氣體供給部1492,以將氣體從設置於第一區域A1的副環狀區域A11的氣體吐出孔1411c、1412c填充到設置於副環狀區域A11的溝1411d、1412d整體後,解除靜電吸座1411、1412、1421、1422對基板W1、W2的保持。由此,在基板W1、W2從溝1411d、1412d整體往從載台141、頭部142剝離的方向的力作用的狀態下,解除由靜電吸座1411、1412、1421、1422而將基板W1、W2的周部保持的狀態。因此,藉由往從載台141、頭部142剝離的方向的力作用於基板W1、W2整體,可以抑制基板W1、W2的一部份優先地從載台141、頭部142剝離,並且可以使基板W1、W2彼此的接觸部分擴展的速度均一。
又,在靜電吸座1411、1421、1412、1422各自的複數個電極端子1411b、1421b、1412b、1422b之間施加電壓的狀態下,藉由將氣體填充到設置在第一區域A1的副環狀區域A12的溝整體以及設置在第一區域A1的副環狀區域A11的溝1411d、1412d整體,可以使填充到溝1411d、1412d的氣體的一部分離子化。由此,藉由氣體包含的離子,因為靜電吸座1411、1421、1412、1422的殘留靜電力被中和,所以基板W1、W2較容易從載台141、頭部142剝離。
順便一提,例如,如圖20A所示,載台、頭部包括具有無彎曲部的直線狀的端子電極9411a、9421a以及電極端子9411b、9421b的靜電吸座9411、9421。這裡,例如,如圖20A所示,用於算出基板W1、W2的位置偏差量的對準標記MK1a'、MK2a'與靜電吸座9411、9421的電極端子9411b、9421b為重疊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如圖20B所示,基板接合裝置1藉由使載台141旋轉之後接收基板W1、W2,可以使對準標記MK1a'、MK2a'與靜電吸座9411、9421的電極端子9411b、9421b為不重疊的狀態。然而,如圖20A所示,例如,在用於算出基板W1、W2的位置偏差量的對準標記MK1a、MK2a與靜電吸座9411、9421的端子電極9411a、9421a為重疊的狀態的情況下,基板接合裝置1使載台141向圖20A的箭頭AR10所示的旋轉方向旋轉之後,即使接收基板W1、W2,也如圖20B所示,對準標記MK1a、MK2a與靜電吸座1411、1421的電極端子9411a、9421a為重疊的狀態。然後,以用於算出基板W1、W2的位置偏差量的對準標記MK1a、MK2a與靜電吸座1411、1421不重疊的方式使載台、頭部平行移動,以按壓機構將基板W1、W2按壓的位置從基板W1、W2的中央部偏移,此結果,互相接合的基板W1、W2容易產生扭曲。
相對於此,在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靜電吸座1411、1421中,端子電極1411a具有在俯視時往遠離另一方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彎曲的複數個彎曲部1411ab、以及將在周方向相鄰的兩個彎曲部1411ab的端部彼此連結的連結部1411aa。由此,基板接合裝置1藉由使載台141旋轉之後接收基板W1、W2,不使載台141、頭部142平行移動,可以使得用於算出基板W1、W2的位置偏差量的對準標記MK1a、MK2a與靜電吸座1411、1421為不重疊的狀態。因此,可以將基板W1、W2彼此位置精度良好地接合,並且可以降低互相接合的基板W1、W2的產生的扭曲。
又,基板W1、W2的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常設置在作為基板W1、W2的晶片基底的區域的角落部分,即,作為晶片基底的區域的周部。這裡,由於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必須配置成與設置於相鄰晶片的作為基底的區域之間的切割線不重疊,而必須設置在晶片的作為基底的區域的內側,晶片的作為基底的區域的面積為相應增加。這樣一來,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的位置相應於晶片的作為基底的區域的變大的面積而配置在比基板W1、W2的周緣更中央部側。另一方面,在基板W1、W2配置於載台141、頭部142的基板保持位置的狀態下,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必須各自配置於與第一區域A1面對的位置。因此,在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的位置配置在比基板W1、W2的周緣更中央部側的情況下,必須設定第一區域A1的寬度相應地更寬。這裡,在第一區域A1設置一個靜電吸座的情況下,當基板W1、W2的中央部彼此接觸時,基板W1、W2彼此的接合在面對第一區域A1的部分停止,基板W1、W2彼此的接合未充分地擴展到周緣附近,並且基板W1、W2的周部有可能會產生扭曲。相對於此,根據本實施方式的載台141、頭部142係,在第一區域A1設定有預設的兩個副環狀區域A11、A12,並且在副環狀區域A11、A12各自設置有靜電吸座1411、1412、1421、1422。由此,即使在基板W1、W2的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的位置配置在比基板W1、W2的周緣更中央部側的情況,也能夠拍攝這些標記,並且在使基板W1、W2的中央部彼此接觸而進行基板W1、W2彼此的接合的情況下,僅經由設置在副環狀區域A12的靜電吸座1412、1422解除保持,基板W1、W2彼此的接合能夠進行到基板W1、W2的周緣附近。此外,設置在副環狀區域A12的靜電吸座1412、1422可以與設置在第二區域A2的靜電吸座1413、1423同時驅動。在這種情況下,由於靜電吸座1412、1422與靜電吸座1413、1423可以共用電源,所以可以達到簡化基板接合裝置1的構成。
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基板接合系統包括檢查裝置7,檢查裝置7具有拍攝互相接合的基板W1、W2各自的複數個對準標記的全部的拍攝部73。又,控制部9基於藉由拍攝部73拍攝基板W1、W2的複數個對準標記而得到的拍攝圖像,算出基板W1、W2的複數個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然後,控制部9將藉由算出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決定的位置偏差向量的沿著相交的兩軸方向各自的軸向分量(即XY方向分量)以及旋轉方向分量分離,基於分離的XY方向分量以及旋轉方向分量,算出作為反映軸向偏移量以及旋轉方向偏移量的向量的水平偏移向量,軸向偏移量作為將基板W1、W2接合時的基板W2相對於基板W1的沿著相交的兩軸各自的軸向(即XY方向)的偏移量,旋轉方向偏移量作為旋轉方向的偏移量。又,控制部9將藉由算出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決定的位置偏差向量的翹曲分量分離,基於分離的翹曲分量,算出突出偏移量,突出偏移量作為將基板W1、W2接合時的基板W1的中央部的相對於基板W1的周部向基板W2側的突出量的偏移量。由此,例如,在多次反覆將基板W1、W2接合的情況下,將基板W1、W2接合時,基板W1、W2的相對位置在基於過去的基板接合步驟後的對準標記的位置偏差量而算出的水平偏移向量表示的偏移方向僅被補正相當於水平偏移向量的絕對值的偏移量。因此,可以提高基板W1、W2彼此的接合位置精度。這裡,在頭部142側的按壓機構為位置控制,並且載台141側的按壓機構為壓力控制的情況下,增加頭部142側的突出偏移量,互相接合的基板W1、W2的周部相對於中央部向頭部142側翹曲。若將一方的頭部142側的突出偏移量減少,則互相接合的基板W1、W2的周部相對於中央部向載台側141側翹曲。
順便一提,在不考慮前述對準標記MK1a、MK1b、MK1c、MK2a、MK2b、MK2c的位置偏差量誤差,僅基於檢查裝置7的藉由拍攝部73的拍攝圖像,而決定偏移方向以及偏移量的情況下,相應於在基板接合裝置1的位置偏差量誤差,對準標記MK1a、MK1b、MK1c、MK2a、MK2b、MK2c的位置偏差產生。相對於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相應於在基板接合裝置中的基板W1、W2的接合前後的對準標記MK1a、MK1b、MK1c、MK2a、MK2b、MK2c的位置偏差量的位置偏差量誤差,補正偏移方向以及偏移量而算出水平偏移向量。由此,可以提高將基板W1、W2接合時必要的水平偏移向量的精度。
(第二實施方式)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基板接合裝置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於包括複數個按壓構件,複數個按壓構件互相為內徑不同的圓環狀,在第一基板保持部的第一區域的內側的第二區域中,以中心與第一基板保持部的中央部一致的方式同心圓狀地配置,並且按壓配置在基板保持位置的前述第一基板的面對前述第二區域的部分。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基板接合裝置是在第一基板的中央部與第二基板的中央部接觸並且第一基板的周部由基板保持部保持的狀態下,從複數個按壓構件中位於第一基板保持部的中央部側的按壓構件優先地按壓第一基板,並且使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接觸。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基板接合裝置具有與在第一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構成基板接合系統的基板接合裝置1大致相同的構造。如圖21A以及圖21B所示,僅載台2141、頭部2142的構造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此外,在圖21A以及圖21B中,關於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構成,標記與圖5A以及圖5B相同的符號。與在第一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基板接合裝置1同樣地,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基板接合裝置包括腔室120、載台2141、頭部2142、載台驅動部143、頭部驅動部144、基板加熱部1481、1482、位置測定部500、以及距離測定部1493。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關於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構成,使用與在第一實施方式使用的符號相同的符號而進行說明。
載台2141與頭部2142在腔室120內配置為在鉛直方向上互相面對。載台2141是在其上表面保持基板W1的第一基板保持部,頭部2142是在其下表面保持基板W2的第二基板保持部。這裡,載台2141以其上表面與基板W1整體面接觸的狀態支持基板W1,頭部2142以其下表面與基板W2整體面接觸的狀態支持基板W2。 載台2141以及頭部2142由例如具有透光性的玻璃這樣的透光性材料形成。如圖21A所示,載台2141設置有保持基板W1的靜電吸座1411、按壓基板W1的中央部的按壓機構1441、以及複數個(圖21A中為32個)俯視時圓形的按壓構件21511、21512、21513、21514。又,如圖21B所示,載台2141設置有壓電致動器21611、21612、21613、21614。如圖21A所示,頭部2142設置有保持基板W2的靜電吸座1421、按壓基板W2的中央部的按壓機構1442、複數個(圖21A中為32個)俯視時圓形的按壓構件21521、21522、21523、21524。又,如圖21B所示,頭部2142設置有壓電致動器21621、21622、21623、21624。在基板W1、W2由載台2141、頭部2142保持的狀態下,靜電吸座1411、1421設置有圓環狀的第一區域A1,第一區域A1面對載台141、頭部142的基板W1、W2的周部。然後,靜電吸座1411、1421各自保持基板W1、W2的周部。又,在載台141、頭部142的中央部設置有俯視時圓形的貫通孔141b、142b。
在載台2141的第二區域A2中,按壓構件21511、21512、21513、21514各自沿著四個虛擬圓VC1、VC2、VC3、VC4配置,四個虛擬圓VC1、VC2、VC3、VC4的中心與載台2141的中央部一致。然後,按壓構件21511、21512、21513、21514按壓配置在載台2141的預設的基板保持位置的基板W1的與第二區域A2面對的部分。又,壓電致動器21611、21612、21613、21614是各自驅動按壓構件21511、21512、21513、21514往從載台2141突出的方向或沒入於載台2141的方向的按壓構件驅動部。在頭部2142的第二區域A2中,按壓構件21521、21522、21523、21524也各自沿四個虛擬圓VC1、VC2、VC3、VC4配置,四個虛擬圓VC1、VC2、VC3、VC4的中心與頭部2142的中央部一致。然後,按壓構件21521、21522、21523、21524按壓配置在頭部2142的預設的基板保持位置的基板W2的與第二區域A2面對的部分。又,壓電致動器21621、21622、21623、21624是各自驅動按壓構件21521、21522、21523、21524往從頭部2142突出的方向或沒入於頭部2142的方向的按壓構件驅動部。
控制部9藉由控制壓電致動器21611、21612、21613、21614的載台2141與頭部2142的面對方向的長度的變化量,而控制按壓構件21511、21512、21513、21514各自的移動量。然後,控制部9控制壓電致動器21611、21612、21613、21614,使得複數個按壓構件21511、21512、21513、21514從接近載台2141的中央部處依序往基板W1接觸的速度比從使基板W1、W2的接合面的中央部彼此接觸的狀態向基板W1、W2的周部而進行基板W1、W2的暫時接合的速度快。又,控制部9藉由控制壓電致動器21621、21622、21623、21624的載台2141與頭部2142的面對方向的長度的變化量,而控制按壓構件21521、21522、21523、21524各自的移動量。然後,控制部9控制壓電致動器21611、21612、21613、21614,使得複數個按壓構件21521、21522、21523、21524從接近頭部2142的中央部處依序往基板W2接觸的速度比從使基板W1、W2的接合面的中央部彼此接觸的狀態向基板W1、W2的周部而進行基板W1、W2的暫時接合的速度快。
在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基板接合系統中,從基板W1、W2的投入到基板W1、W2被接合並從基板接合系統取出的一連串的動作的流程與第一實施方式大致相同。基板接合步驟的動作僅一部分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因此,將參考圖14、圖22A至圖23B說明關於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基板接合系統實行的基板接合步驟。
首先,如圖14所示,基板接合裝置實行步驟S1至S4的一連串的動作。接著,基板接合裝置進一步地藉由使頭部142接近載台141,而使基板W1、W2彼此接近(步驟S5)。接著,基板接合裝置在基板W1、W2互相分開的狀態下,藉由撓曲基板W1、W2,而實行使基板W1的中央部與基板W2的中央部接觸的第一接觸步驟(步驟S6)。此時,例如,如圖22A所示,基板接合裝置在使基板W1的周部保持在靜電吸座1411的狀態下,經由藉由按壓部1441a將基板W1的中央部向基板W2按壓,以基板W1的中央部W1c向基板W2突出的方式使基板W1撓曲。又,基板接合裝置在使基板W2的周部保持在靜電吸座1422的狀態下,經由藉由按壓部1442a將基板W2的中央部向基板W1按壓,以基板W2的中央部向基板W1突出的方式使基板W2撓曲。然後,如圖22B所示,基板接合裝置藉由壓電致動器21611、21612、21613、21614使按壓構件21511、21512、21513、21514抵接於基板W1。又,基板接合裝置藉由壓電致動器21621、21622、21623、21624使按壓構件21521、21522、21523、21524抵接於基板W2。
接著,如圖14所示,基板接合裝置實行將基板W1、W2的接觸部分從基板W1、W2的中央部W1c、W2c向周部W1s、W2s擴展的第二接觸步驟(步驟S7)。這裡,如圖23A中的箭頭AR22所示,基板接合裝置使按壓部1441a往沒入於載台2141的方向移動,並且使按壓部1442a往沒入於頭部2142的方向移動。同時,如箭頭AR21所示,基板接合裝置使頭部2142往接近載台2141的方向移動。然後,基板接合裝置從按壓構件21511、21512、21513、21514中位於載台2141的中央部側者優先按壓基板W1。又,基板接合裝置從按壓構件21521、21522、21523、21524中位於頭部2142的中央部側者優先按壓基板W2。由此,如箭頭AR23所示,基板W1、W2的接觸部分藉由按壓機構1441、1432而被點加壓的中央部為起點從基板W1、W2的中央部向周部擴展。
之後,實行從步驟S8至步驟S12的一連串的處理。然後,藉由基板接合裝置判定為算出的所有位置偏差量dx、dy、dθ為預設的位置偏差量閾值dxth、dyth、dθth以下(步驟S9:是)。在這種情況下,基板接合裝置1將基板W1、W2的接觸部分從基板W1、W2的中央部向周部擴展,使基板W1、W2彼此以整面接觸(步驟S13)。這裡,如圖23B所示,基板接合裝置1藉由使按壓機構1441的按壓部1441a往沒入於載台2141的方向移動,並且使按壓機構1442的按壓部1442a往沒入於頭部2142的方向移動,同時,如箭頭AR24所示,使頭部142進一步往接近載台141的方向移動,而縮短基板W1、W2的周部彼此的距離。這樣,基板接合裝置1使基板W1的周部接觸基板W2的周部,而使基板W1、W2的接合面彼此以整面接觸。
返回到圖14,接著,基板接合裝置1實行將基板W1、W2彼此接合的正式接合步驟(步驟S14),藉由使頭部2142的靜電吸座1421停止而解除對基板W2的保持(步驟S15)。接著,基板接合裝置1實行步驟S16以後的處理。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基板接合裝置,基板W1的中央部與基板W2的中央部接觸,並且在基板W1的周部由載台2141保持的狀態下,從按壓構件21511、21512、21513、21514中位於載台2141的中央部側處優先按壓基板W1,並且使基板W1、W2接觸。此時,基板接合裝置從按壓構件21521、21522、21523、21524中位於頭部2142的中央部側處優先按壓基板W2。由此,相對於在解除由靜電吸座1413、1423的保持後,因殘留在電極端子1413b、1423b之間的殘留靜電力而使基板W1、W2緊貼於載台141、頭部142的力,經由使從溝1413d、1423d吐出的氣體的壓力有效地作用,基板W1、W2相對於緊貼於載台141、頭部142的力為釋放的狀態。然後,在此狀態下,經由以臨界壓力以上的壓力加壓基板W1、W2的中央部彼此而使基板W1、W2接觸,由於可以在載台141、頭部142的緊貼力的影響為無的狀態下,從基板W1、W2的中央部向周部進行接合,所以可以將基板W1、W2無扭曲的以整面高位置精度接合。
以上,雖然說明了關於本發明的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不限於前述各實施方式的構成。例如,如圖24A所示,載台3141、頭部3142各自可以包括具有同心圓狀延伸且直徑不同的複數個圓弧狀的副溝34131d、34231d的溝3413d、3423d、以及連通於溝3413d、3423d內的氣體吐出孔3413c、3423c。此外,在圖24A中,關於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構成,標記與圖5A相同的符號。這裡,如圖24B所示,複數個副溝34131d、34231d在其兩端部中,藉由延伸在載台3141、4142的徑向的副溝34132d、34232d連通到在載台4141、頭部3142的徑向的一方相鄰的其他副溝34131d、34231d。
又,根據本變形例的靜電吸座3413、3423各自在第二區域A2中具有以載台4141、頭部4142的中央部為中心呈圓弧狀延伸的複數個電極端子3413b、3423b、以及複數個端子電極3413a、3423a。複數個電極端子3413b、3423b以載台4141、頭部4142的中央部為中心的同心圓狀並且在徑向交替排列的方式配置。複數個端子電極3413a各自延伸在載台4141、頭部4142的徑向,在載台4141、頭部4142的徑向上夾著一個電極端子3423b而相鄰的兩個電極端子3413b各自的一方的端部彼此連結。又,複數個端子電極端子3423a也各自延伸在載台4141、頭部4142的徑向,在載台4141、頭部4142的徑向上夾著一個電極端子3413b而相鄰的兩個電極端子3423b各自的一方的端部彼此連結。
或者,例如,如圖25A所示,載台4141、頭部4142各自可以具有螺旋狀的溝4413d、4423d以及連通於溝4413d、4423d內的複數個氣體吐出孔4413c、4423c。此外,在圖25A中,關於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構成,標記與圖5A相同的符號。
如圖25B所示,根據本變形例的靜電吸座4413、4423各自在第二區域A2中,具有以載台4141、頭部4142的中央部為中心呈螺旋狀延伸的兩個電極端子4413b、4423b。兩個電極端子4413b、4423b中的一方的載台4141、頭部4142的徑向的至少一方側配置有另一方。
又,例如,如圖26A所示,在載台5141、頭部5142的第一區域A1的內側的第二區域A2,可以設置有呈放射狀延伸的複數個細長的溝5413d、5423d、以及各溝5413d、5423d的在載台5141、頭部5142的中央部側的端部的底部開口的吐出孔5413c、5423c。又,如圖26B所示,可以不在第一區域A1設置溝。此外,在圖26A以及圖26B中,關於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構成,標記與圖5A以及圖7A相同的符號。在關於本變形例的載台5141、頭部5142中,在第二區域A2中,靜電吸座5413、5423配設在載台5141、頭部5142的周方向上相鄰的兩個溝5413d、5423d之間。這裡,溝5413d、5423d的寬度Wi51例如設定為0.2mm左右。如圖27A所示,靜電吸座5413、5423各自具有在載台5141、頭部5142的周方向延伸的兩個弧狀的端子電極5413a、5423a、以及沿著載台5141、頭部5142的徑向從兩個端子電極5413a、5423a各自往其他端子電極5423a、5413a延伸的複數個細長電極端子5413b、5423b。這裡,電極端子5413b、5423b各自具有往載台5141、頭部5142的周緣側變寬的俯視楔形的形狀。又,如圖27B所示,靜電吸座5413、5423的載台5141、頭部5142的表面之間的寬度Wi53被設定為比溝5413d、5423d的深度Wi52更短。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說明了關於在載台141、頭部142的第一區域A1設定兩個圓環狀的副環狀區域A11、A12,並且在各副環狀區域A11、A12配設有靜電吸座1411、1421、1412、1422的例子。但是,設置在第一區域A1的副環狀區域的數量不限於兩個。例如,可以在第一區域A1設定三個以上的環狀的副環狀區域,並且在各副環狀區域配設有靜電吸座。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說明了關於基板接合裝置1首先將氣體從設置在載台141、頭部142的第二區域A2的氣體吐出孔1413c填充到設置在第二區域A2的溝1413d整體後,解除靜電吸座1413、1423對基板W1、W2的保持的例子。但是,不限於此,例如,基板接合裝置1解除靜電吸座1413、1423對基板W1、W2的保持後,可以從設置在載台141、頭部142的第二區域A2的氣體吐出孔1413c、1423c向設置在第二區域A2的溝1413d、1423d吐出氣體。此時,控制部9可以控制氣體供給部1492以從氣體吐出孔1413c、1423c吐出氣體,使得基板W1、W2彼此接觸的壓力小於基板W1、W2暫時接合的臨界壓力。由此,相對於在解除由靜電吸座1413、1413的保持後,因殘留在電極端子1413b、1423b之間的殘留靜電力而使基板W1、W2緊貼於載台141、頭部142的力,經由使從氣體吐出孔1413c、1423c經由溝1413d、1423d而吐出的氣體的壓力有效地作用,基板W1、W2相對於緊貼於載台141、頭部142的力為釋放的狀態。然後,在此狀態下,經由以臨界壓力以上的壓力加壓基板W1、W2的中央部彼此而使基板W1、W2接觸,由於可以在往載台141、頭部142的緊貼力的影響為無的狀態下,從基板W1、W2的中央部向周部進行接合,所以可以將基板W1、W2無扭曲的以整面高位置精度接合。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控制部9也可以不使用藉由檢查裝置7的拍攝部73拍攝的對準標記的拍攝圖像而算出水平偏移向量。在這種情況下,控制部9基於藉由拍攝部501A、501B、501C拍攝在基板W1、W2分開並且基板W1、W2的對準結束後的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而得到的拍攝圖像,與拍攝互相接合的基板W1、W2的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而得到的拍攝圖像,算出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具體而言,控制部9從在基板W1、W2分開並且基板W1、W2的對準結束後拍攝對準標記MK1a、MK1b、MK1c、MK2a、MK2b、MK2c而得到的拍攝圖像算出位置偏差量誤差。然後,控制部9從拍攝互相接合的基板W1、W2的對準標記MK1a、MK1b、MK1c、MK2a、MK2b、MK2c而得到的拍攝圖像算出的位置偏差量,藉由減去前述位置偏差量誤差,而算出基板W1、W2的接合時的位置偏差量。然後,控制部9可以基於算出的位置偏差量與位置偏差方向,算出在將基板W1、W2接合時的基板W2相對於基板W1的水平偏移向量。這裡,水平偏移量是針對每組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算出的。
在第二實施方式中,說明了關於在載台2141的第二區域A2中,複數個按壓構件21511、21512、21513、21514各自沿著中心與載台2141的中央部一致的四個虛擬圓配置,並且在頭部2142的第二區域A2中,複數個按壓構件21521、21522、21523、21524各自沿著中心與頭部2142的中央部一致的四個虛擬圓配置的例子。但是,不限於此,例如,如圖28所示,可以配設在載台6141的複數個(在圖28中為四個)按壓構件61511、61512、61513、61514為互相內徑不同的圓環狀,並且配設在頭部6142的複數個按壓構件61511、61512、61513、61514也為互相內徑不同的圓環狀。這裡,四個按壓構件61511、61512、61513、61514在載台6141的第二區域A2中以中心與載台6141的中央部一致的方式同心圓狀地配置。又,四個按壓構件61521、61522、61523、61524也在頭部6142的第二區域A2中,以中心與頭部6142的中央部一致的方式同心圓狀地配置。
在第二實施方式中,說明了關於壓電致動器21611、21612、21613、21614各自驅動按壓構件21511、21512、21513、21514,並且壓電致動器21621、21622、21623、21624各自驅動按壓構件21521、21522、21523、21524的例子。但是,驅動按壓構件21511、21512、21513、21514、21521、21522、21523、21524的手段不限於此。例如,如圖29所示的載台7141,按壓構件71511、71512、71513、71514各自構成為藉由氣缸71611、71612、71613、71614驅動的活塞也可以。又,如圖29所示的頭部7142,按壓構件71521、71522、71523以及71524各自構成為藉由氣缸71621、71622、71623、71624驅動的活塞也可以。這裡,氣缸71611、71612、71613、71614藉由空氣壓使按壓構件21511、21512、21513、21514分別向接近頭部2142的方向或往遠離頭部2142的方向移動。又,氣缸71621、71622、71623、71624藉由空氣壓使按壓構件21521、21522、21523、21524分別向接近載台2141的方向或往遠離頭部2142的方向移動。
又,在這種情況下,控制部9可以控制氣缸71621、71622、71623、71624使得按壓構件21511、21512、21513、21514按壓基板W1,使得基板W1接觸基板W2的壓力小於基板W1、W2暫時接合的臨界壓力。在這種情況下,首先,基板接合裝置以按壓構件21511、21512、21513、21514、21521、21522、21523、21524按壓基板W1、W2,使得基板W1接觸基板W2的壓力小於基板W1、W2暫時接合的臨界壓力。之後,基板接合裝置可以藉由從吸座驅動部1491向載台141、頭部142的靜電吸座1411、1412施加電壓,在使基板W1、W2的周部保持在靜電吸座1411、1412的狀態下,藉由按壓部1441a、1432a按壓基板W1、W2的中央部。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說明了關於位置測定部500具有三個拍攝部501A、501B、501C的例子,但是拍攝部的數量不限於三個。例如,如圖30所示的位置測定部8500,可具有四個拍攝部501A、501B、501C、501D以及各自對應於四個拍攝部501A、501B、501C、501D的四個反射面6502a、6502b以及6502c、6502d形成的反射構件6502。這裡,四個拍攝部501A、501B、501C、50在反射構件6502周圍,以在反射構件6502的周方向相鄰的兩個光軸JLA、JLB(JLB、JLC、JLC、JLD以及JLD、JLA)形成的銳角側的角度DAB、DBC、DCD、DDA相等的方式配設。
在各實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包括向負載鎖定部85的腔室851內或搬送裝置86的腔室863內供給水氣的水氣供給部(未示出)。水氣供給部藉由將氬氣(Ar)、氮氣(N 2)、氦氣(He)、氧氣(O 2)等載氣與蒸發的水混合,而生成並供給水氣。水氣供給部藉由供給閥以及供給管連接到負載鎖定部85的腔室851。藉由控制供給閥的開度而調整導入到腔室851內的水氣以及載氣的流量。此外,水氣供給部可以是加速水(H 2O)分子、團簇等而向基板W1、W2的接合面照射的構成。這裡,水氣供給部可以由放射加速的水 (H 2O) 粒子的粒子束源構成。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粒子束源,可以是例如利用超音波產生元件而產生水氣的構成。或者,可以將以泡沬或超音波振動等生成的載氣與水(H 2O)的混合氣體藉由導入到前述粒子束源,而產生水的粒子束,並往基板W1、W2的接合面照射的構成。又,例如,在圖12的步驟S104的步驟中,基板接合系統在基板W1、W2搬送到負載鎖定部85的腔室851內後,不將腔室851內大氣開放,而將基板W1、W2的接合面暴露在水氣。然後,基板接合系統使腔室851的搬送裝置82側的閘門8531為打開狀態,而使腔室851內大氣開放。又,也可以代替水氣供給部而包括向負載鎖定部85的腔室851內或搬送裝置86的腔室863內供給含有H基、OH基的氣體的氣體供給部(未示出)。
在各實施方式中,例如,如圖31所示,基板接合系統可以包括具有藉由粒子束照射基板Wl、W2而活性化基板Wl、W2的接合面的粒子束源的活性化處理裝置10002。活性化處理裝置10002具有腔室10212、保持基板W1、W2的載台10210、粒子束源10061、束源搬送部10063。此外,在圖31中,關於與各實施方式同樣的構成,標記與圖2相同的符號。又,活性化處理裝置10002具有電漿腔室10213、感應線圈215、以及高頻電源216。此外,活性化處理裝置10002具有載台驅動部10623,如圖31的箭頭AR1003所示,驅動載台10210繞與其厚度方向正交的一個軸旋轉。又,載台10210例如具有真空吸座,在投入基板W1、W2的情況下,吸附保持基板W1、W2。
粒子束源10061例如是高速原子束(Fast Atom Beam, FAB)源,包括放電室10612、配置在放電室10612內的電極10611、束源驅動部10613、以及向放電室10612內供給的氮氣的氣體供給部10614。放電室10612的周壁設置有用於放出中性原子的FAB放射口10612a。放電室10612由碳材料形成。這裡,放電室10612呈細長箱狀,沿著其長邊方向複數個FAB放射口10612a並列設置於一直線上。束源驅動器10613具有在放電室10612使氮氣的電漿產生的電漿產生部(未示出)、以及在電極10611與放電室10612的周壁之間施加直流電壓的直流電源(未示出)。束源驅動部10613在放電室10612內使氮氣的電漿產生的狀態下,在放電室10612的周壁與電極10611之間施加直流電壓。此時,電漿中的氮離子被吸引到放電室10612的周壁。此時,朝向FAB放射口10612a的氮離子當通過FAB放射口10612a時,從FAB放射口10612a外周部的由碳材料形成的放電室10612的周壁接收電子。然後,此氮離子變為電中性化的的氮原子而往放電室10612外被放出。但是,氮離子的一部分不能從放電室10612的周壁接收電子,並且以氮離子的原樣往放電室10612外被放出。又,FAB框體內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由Si形成。這樣一來,由於與Ar束同時放出Si粒子,所以Si被打入到界面,打入的Si也由於OH基吸附,而可以生成更多的OH基,所以可以提高接合強度。
束源搬送部10063具有細長並且插通設置於腔室10212的孔10212a並在一端部支持持粒子束源10061的支持棒10631、在支持棒10631的另一端部支持支持棒10631的支持體10632、以及驅動支持體10632的支持體驅動部10633。又,束源搬送部10063具有介在腔室10212的孔10212a的外周部與支持體10632之間的波紋管10634,用以維持腔室10212內的真空度。如圖31的箭頭AR1001所示,支持體驅動部10633藉由將支持體10632往支持棒10631插入或脫離腔室10212內的方向驅動,如圖31的箭頭AR1002所示,在腔室10212內使粒子束源10061的位置變化。這裡,束源搬送部10063使粒子束源10061往與此複數個FAB放射口10612a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動。
又,活性化處理裝置10002具有氮氣供給部220A,經由供給管223A將氮氣往腔室10212內供給。然後,在將氮氣導入到電漿腔室10213內的狀態下,向感應線圈215供給高頻電流時,在電漿腔室10213內,形成電漿PLM2。此時,僅被包含在產生於電漿腔室10213內的電漿PLM2的自由基往電漿腔室10213的下方流動。照射粒子束時,腔室10212內的壓力例如使用渦輪分子泵而抽真空至10 -3Pa的數量級,在自由基處理時,進行使腔室10212內的壓力上升至數10Pa左右。
此活性化處理裝置10002首先將粒子束往基板W1、W2的接合面照射,並且使粒子束源10061在X軸方向移動。這裡,活性化處理裝置10002例如使粒子束源10061往+X方向移動,並且將粒子束照射到基板W1、W2的接合面之後,使粒子束源10061往-X方向移動,並且將粒子束照射到基板W1、W2的接合面。又,粒子束源10061的移動速度例如設定為1.2至14.0mm/sec。又,往粒子束源10061供給的電力例如被設定為1kV、100mA。然後,往粒子束源10061的放電室10612內導入的氮氣或氧氣的流量例如設定為100sccm。然後,活性化處理裝置10002藉由使載台10210反轉,使基板W1、W2的接合面朝向鉛直上方的姿勢。然後,活性化處理裝置10002將電漿腔室10213內生成的氮自由基照射在基板W1、W2的接合面。
在各實施方式中,說明了關於拍攝部501A、501B、501C為各自具有拍攝元件以及同軸照明系統的所謂反射型的例子,但是拍攝部的構成不限於此。例如,拍攝部各自包括在基板W1、W2的厚度方向上配置於夾著基板W1、W2而面對的位置的拍攝元件(未示出)以及光源(未示出),為以將從光源射出而透過基板W1、W2的光在拍攝元件受光的配置拍攝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的所謂的透射型的構成也可以。
又,在各實施方式中,說明了關於基板接合裝置1以三個拍攝部501A、501B、501C拍攝各三個設置在基板W1、W2的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的例子。但是,拍攝部的數量不限於三個,例如,基板接合裝置包括兩個拍攝部,以兩個拍攝部拍攝各兩個設置在基板W1、W2的對準標記也可以。在這種情況下,基板接合裝置可以包括拍攝部位置調整部,拍攝部位置調整部使兩個拍攝部各自在鉛直方向、兩個拍攝部各自的光軸方向、以及與鉛直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移動。在這種情況下,基板接合裝置旋轉載台141使得兩個對準標記位於靜電吸座1411、1412、1421、1422的複數個電極端子1411b、1412b、1421b、1422b之間之後,接收基板W1、W2。然後,基板接合裝置將兩個拍攝部移動到基板W1、W2各自的對準標記能夠被拍攝到的位置之後,藉由兩個拍攝部拍攝對準標記也可以。又,基板接合裝置也可以包括一個拍攝部以及使一個拍攝部在水平方向上移動的拍攝部位置調整部。又,在拍攝部為如上所述的所謂透射型的構成的情況下,對應於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的位置,而包括使光源移動的光源位置調整部(未示出)也可以。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氣體供給部1492供給含有離子的氣體,氣體吐出孔1411c、1412c、1421c、1422c、1431c、1432c吐出含有離子的氣體也可以。在這種情況下,由於靜電吸座1411、1421、1412、1422的殘留靜電力被氣體所含的離子中和,所以具有基板W1、W2容易從載台141、頭部142剝離的優點。
在各實施方式中,在基板接合裝置1,判定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中的至少一個是否與靜電吸座1411、1412、1421、1422中的任一個重疊也可以。這裡,參考圖32詳細說明關於根據本變形例的基板接合系統實行的基板接合步驟。此外,在圖32中,關於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處理,標記與圖14相同的符號。首先,基板接合裝置1藉由距離測定部1493,實行測定載台141、頭部142的三個位置處的載台141與頭部142之間的距離的距離測定步驟(步驟S1)。接著,基板接合裝置1基於測定的載台141、頭部142的三個位置處的載台141與頭部142之間的距離以及基板W1、W2的厚度,算出基板W1的接合面與基板W2的接合面之間的距離。然後,基板接合裝置1基於算出的距離使頭部142向鉛直下方移動,使基板W1、W2彼此接近(步驟S2)。接著,基板接合裝置1從位置測定部500的拍攝部501A、501B、501C取得兩個基板W1、W2的拍攝圖像。然後,基板接合裝置1基於取得的拍攝圖像,判定用於算出位置偏差量的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中的至少一個是否與靜電吸座1411、1412、1421、1422的任一個重疊(步驟S11001)。這裡,當基板接合裝置1判定用於算出位置偏差量的所有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與靜電吸座1411、1412、1421、1422不重疊時(步驟S11001:否),實行步驟S3之後的處理。另一方面,基板接合裝置1判定用於算出位置偏差量的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中的至少一個與靜電吸座1411、1412、1421、1422重疊(步驟S11001: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搬送裝置84從基板接合裝置1取出基板W1、W2(步驟S11002)。接著,基板接合裝置1使載台141以及頭部142僅旋轉預設的角度(步驟S11003)。之後,搬送裝置84將基板W1、W2往基板接合裝置1再次搬送(步驟S11004)。然後,再次實行步驟S1的處理。
根據本構成,即使在搬送裝置84不包括搬送裝置拍攝部844的情況下,用於算出位置偏差量的所有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與靜電吸座1411、1412、1421、1422也可以在不重疊的狀態下進行基板W1、W2的接合。
在各實施方式中,說明了關於控制部9算出水平偏移向量以使藉由檢查裝置7的拍攝部73拍攝的複數個對準標記的組各自的位置偏差量為最小化的例子。但是,不限於此,在基板W1、W2的至少一方具有作為晶片的基底的複數個晶片形成區域的情況下,控制部9可以算出水平偏移向量,使得由於複數個晶片形成區域中基板W1、W2的相對位置偏差導致缺陷的晶片形成區域的比例最小化。又,在基板W1、W2的至少一方具有作為晶片的基底的複數個晶片形成區域的情況下,控制部9算出複數個晶片形成區域中的由於基板W2相對於基板W1的位置偏差導致缺陷的晶片形成區域以外的晶片形成區域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可以將藉由算出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決定的位置偏差向量的沿著相交的兩軸各自的軸向分量(即XY方向分量)以及旋轉方向分量分離,並且可以基於分離的XY方向分量以及旋轉方向分量,算出前述水平偏移向量。
在各實施方式中,雖然說明了關於載台141、頭部142兩方各自都具有按壓機構1441、1432的例子,但不限於此,僅載台141、頭部142的任一方具有按壓機構也可以。這裡,由於設置於載台141的靜電吸座1413由於基板W1的本身重量往緊貼於載台141的方向作用,所以可以將其保持力設定較低。因此,在按壓機構1441僅設置於載台141的情況下,當按壓基板W1的中央部時,可以抑制因靜電吸座1431的殘留靜電力而基板W1往載台141的貼附較佳。
在各實施方式以及前述各變形例中,說明了關於作為基板接合系統,將基板W1、W2彼此進行所謂親水化接合的情況,但不限於此。例如,基板接合系統在所謂的超高真空中藉由粒子束活性化處理基板W1、W2的接合面之後,藉由使基板W1、W2的接合面彼此接觸,而可以實行經由存在於接合面的懸鍵而接合的所謂室溫接合。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在基板接合裝置中,基板W1、W2也可以在從往載台、頭部的緊貼力解放的狀態下從基板W1、W2的中央部向周部進行接合。因此,可以將基板W1、W2無扭曲的以整面高位置精度接合。又,基板接合系統可以實行將基板W1、W2彼此經由焊料部分、金屬部分接合的所謂的加熱加壓接合,或者可以實行藉由在基板W1、W2之間施加電壓而將基板W1、W2彼此接合的所謂陽極接合。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得到如前述圖18(A)所示的位置偏差向量分布的情況下,如圖18(B)至圖18(E)各自所示,分離為位置偏差向量的XY方向分量、旋轉方向分量、翹曲分量、以及扭曲分量,僅從分離而得到的XY方向分量以及旋轉方向分量,算出基板W2相對於基板W1的水平偏移量。這裡,可以在計算基板W2相對於基板W1的對準時將算出的水平偏移量直接加上而算出補正移動量。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說明了關於檢查裝置7拍攝包括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的複數個對準標記的全部的例子。但是,不限於此,檢查裝置7可以拍攝與在基板接合裝置1的使用於對準的對準標記MK1a、MK2a、MK1b、MK2b、MK1c、MK2c不同的其他對準標記的全部。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接合裝置1可以使用僅偏差反映由預先算出的前述水平偏移向量表示的方向以及大小的量的對準標記MK2a、MK2b、MK2c的代表位置,而實行基板W2相對於基板W1的對準。
本發明係在不脫離本發明廣義的精神與範圍,各種實施方式以及變形是可能的。又,上述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此發明,並非用於限定本發明的範圍。即,本發明的範圍由請求項的範圍而非實施方式表示。在請求項的範圍內以及與其同等的發明的意義的範圍內進行的各種變形被認為在本發明的範圍內。 [產業適用性]
例如,本發明適用於CMOS圖像感測器、記憶體、運算元件、以及MEMS的製造。
1:基板接合裝置 2,10002:活性化處理裝置 3:清洗裝置 7:檢查裝置 9:控制裝置 71,141,210,2141,3141,3210,4141,5141,6141,7141,10210:載台 72:光源 73,501A,501B,501C,501D:拍攝部 74:水平方向驅動部 82,84,86:搬送裝置 83,85:負載鎖定部 120,831,843,851,863,10212:腔室 120a:窗部 121a,201a:真空泵 121b,201b:排氣管 121c,201c:排氣閥 141b,142b:貫通孔 142,2142,3142,4142,5142,6142,7142:頭部 143,10623:載台驅動部 144:頭部驅動部 145:XY方向驅動部 146:升降驅動部 147:旋轉驅動部 148,1457:壓力感測器 212:處理腔室 213,10213:電漿腔室 215:感應線圈 216:高頻電源 217:偏壓施加部 220A:氮氣供給部 220B:氧氣供給部 221A:氮氣儲存部 221B:氧氣儲存部 222A,222B:供給閥 223A,223B:供給管 500,8500:位置測定部 502,8502:反射構件 502a,502b,502c,8502a,8502b,8502c,8502d:反射面 503A,503B,503C:拍攝部位置調整部 511A,511B,511C,731:拍攝元件 811,812:導入口 813:取出口 821,841,861:搬送機械手 844:搬送裝置拍攝部 1211,8321,8331,8521,8531,8621:閘門 1411,1412,1413,1421,1422,1423,3413,3423,4413,4423,5413, 5423:靜電吸座 1411a,1412a,1413a,1421a ,1422a,1423a,3413a,3423a,5413a,5423a:端子電極 1411aa,1421aa:連結部 1411ab,1421ab:彎曲部 1411b,1412b,1413b,1421b,1422b,1423b,3413b,3423b,4413b,4413,5413b,5423b:電極端子 1411c,1412c,1421c,3423c,4413c,4423c,5413c,5423c:氣體吐出孔 1411d,1413d,1423d,3413d,3423d,4413d,4423d,5413d,5423:溝 1442b:按壓驅動部 1456,21611,21612,21613,21614,21621,21622,21623,21624:壓電致動器 1481,1482:基板加熱部 1491:吸座驅動部 1492:氣體供給部 1493:距離測定部 10212a:孔 10061:粒子束源 10063:束源搬送部 10611:電極端子 10612:放電室 10612a:FAB放射口 10613:束源驅動部 10614:供氣部 10631:支持棒 10632:支持體 10633:支持驅動部 10634:波紋管 61524,71511,71512,71513,71514,71521,71522,71523,71524:按壓構件 34131d,34132d,34231d,34232d:副溝 71611,71612,71613,71614,71621,71623,7162:氣缸 A1:第一區域 A2,A12,A11:副環狀區域 GAa,Gab,GAc:拍攝圖像 JLA,JLB,JLC:光軸 MK1a,MK1b,MK1c,MK2a,MK2b,MK2c:對準標記 P11,P12,P13,P21,P22,P23:部位 PLM,PLM2:電漿 VC1,VC2,VC3:虛擬圓 W1,W2:基板 W1c,W2c:中央部 W1s,W2s:周部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板接合系統的概略構成圖。 圖2是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活性化處理裝置的概略前視圖。 圖3是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板接合裝置的概略前視圖。 圖4A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載台以及頭部附近的概略立體圖。 圖4B是說明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頭部的微調方法的圖。 圖5A是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載台以及頭部的概略俯視圖。 圖5B是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載台以及頭部的一部分的放大圖。 圖6A是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載台以及頭部的第一區域的一部分的俯視圖。 圖6B是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載台以及頭部的第二區域的一部分的俯視圖。 圖7A是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載台以及頭部的圖5A的B-B線的概略剖面圖。 圖7B是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載台以及頭部的圖5A的A-A線的概略剖面圖。 圖8是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位置測定部的概略俯視圖。 圖9A是示出設置在接合的兩個基板的一方的三個對準標記的圖。 圖9B是示出設置在接合的兩個基板的另一方的三個對準標記的圖。 圖10A是示出對準標記的拍攝圖像的概略圖。 圖10B是示出對準標記互相偏差的狀態的概略圖。 圖11是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檢查裝置的概略圖。 圖12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板接合系統實行的基板接合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圖。 圖13A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靜電吸座以及對準標記,並且示出靜電吸座與對準標記重疊的狀態的概略俯視圖。 圖13B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靜電吸座以及對準標記,並且示出靜電吸座與對準標記未重疊的狀態的概略俯視圖。 圖14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板接合裝置實行基板接合步驟的流程的流程圖。 圖15A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將由載台以及頭部保持的基板的中央部從載台以及頭部脫離的狀態的樣子的概略剖面圖。 圖15B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使由載台以及頭部保持的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彼此接觸的狀態的概略剖面圖。 圖16A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使由載台以及頭部保持的基板彼此接近的樣子的概略剖面圖。 圖16B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使由載台以及頭部保持的基板彼此接近的樣子的概略剖面圖。 圖17A是示出根據實施方式的使由載台以及頭部保持的基板的接合面的周部彼此接觸的狀態的概略剖面圖。 圖17B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將頭部從載台脫離的樣子的概略剖面圖。 圖18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從檢查裝置的拍攝圖像得到的位置偏差向量的分佈的圖,示出基板彼此接合時水平偏移向量以及突出偏移量的補正未進行的情況,(A)是示出表示各對準標記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的位置偏差向量的圖,(B)是示出位置偏差向量的XY方向分量的圖,(C)是示出位置偏差向量的旋轉方向分量的圖,(D)是示出位置偏差向量的翹曲分量的圖,(E)是示出位置偏差向量的扭曲分量的圖。 圖19A是用於說明對準標記的偏移向量的圖。 圖19B是用於說明對準標記的偏移向量的圖。 圖19C是用於說明對準標記的偏移向量的圖。 圖19D是用於說明對準標記的偏移向量的圖。 圖19E是用於說明對準標記的偏移向量的圖。 圖20A是示出根據比較例的靜電吸座與對準標記重疊的狀態的概略俯視圖。 圖20B是示出根據比較例的靜電吸座與對準標記,並且示出基板的姿勢變更後的狀態的概略俯視圖。 圖21A是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的載台以及頭部的概略俯視圖。 圖21B是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的載台以及頭部的圖21A的C-C線的剖面圖。 圖22A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的使由載台以及頭部保持的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彼此接觸的狀態的概略剖面圖。 圖22B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的由載台以及頭部保持的基板各自抵接按壓構件的樣子的概略剖面圖。 圖23A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的使由載台以及頭部保持的基板彼此接近的樣子的概略剖面圖。 圖23B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的使由載台以及頭部保持的基板的接合面的周部彼此接觸的狀態的概略剖面圖。 圖24A是根據根據變形例的載台以及頭部的概略俯視圖。 圖24B是根據變形例的載台以及頭部的一部分的放大圖。 圖25A是根據根據變形例的載台以及頭部的概略俯視圖。 圖25B是根據變形例的載台以及頭部的一部分的放大圖。 圖26A是根據根據變形例的載台以及頭部的概略俯視圖。 圖26B是根據變形例的載台以及頭部的圖26A的D-D線的概略剖面圖。 圖27A是根據變形例的載台以及頭部的第二區域的一部分的俯視圖。 圖27B是根據變形例的載台以及頭部的圖26A的E-E線的概略剖面圖。 圖28是根據根據變形例的載台以及頭部的概略俯視圖。 圖29是根據變形例的載台以及頭部的剖面圖。 圖30是根據變形例的拍攝部的概略平面圖。 圖31是根據變形例的活性化處理裝置的概略前視圖。 圖32是示出根據變形例的基板接合裝置實行的基板接合步驟的流程的流程圖。
141b,142b:貫通孔
1413,1423:靜電吸座
1413a,1423a:端子電極
1413b,1423b:電極端子
1413c,1423c:氣體吐出孔
1413d,1423d:溝
1441a,1442a:按壓部
1492:氣體供給部

Claims (74)

  1. 一種基板接合系統,係為將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接合的基板接合系統,包括: 第一基板保持部,保持前述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保持部,在使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面面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狀態下保持前述第二基板; 至少一個第一靜電吸座,設置在面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的第一區域,前述第一基板配置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預設的基板保持位置; 至少一個第二靜電吸座,設置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前述第一區域的內側的第二區域並且保持配置在前述基板保持位置的前述第一基板的面對於前述第二區域的部分; 吸座驅動部,分別驅動前述第一靜電吸座以及前述第二靜電吸座; 氣體吐出部,設置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前述第二區域,向前述第一基板側吐出氣體; 氣體供給部,將氣體供給到前述氣體吐出部;以及 控制部,在前述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與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接觸之前,在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被前述第一靜電吸座保持的狀態下,解除前述第二靜電吸座對前述第一基板的保持,並且控制前述吸座驅動部以及前述氣體供給部以從前述氣體吐出部吐出氣體, 其中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具有設置在前述第二區域並與前述氣體吐出部連通的第一凹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第一凹部在前述第二區域中的至少一部份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溝,前述至少一個第一溝具有從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中央部向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周緣的方向呈放射狀延伸的部分。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第一靜電吸座具有在前述第一區域中從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中央部向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周緣的方向呈放射狀延伸的複數個第一電極端子, 其中前述第二靜電吸座具有在前述第二區域中從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中央部向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周緣的方向呈放射狀延伸的複數個第二電極端子。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複數個第二電極端子具有在俯視時往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周緣側寬度變寬的形狀。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第一凹部在前述第二區域中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溝,前述至少一個第一溝具有以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中央部為中心而呈圓弧狀延伸的部分。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第二靜電吸座在前述第二區域各自中具有以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中央部為中心而呈圓弧狀延伸的複數個第二電極端子。
  7. 如請求項2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第一凹部在前述第二區域中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溝,前述至少一個第一溝具有從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中央部螺旋狀延伸的部分。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第二靜電吸座在前述第二區域各自中具有從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中央部螺旋狀延伸的至少一個電極端子。
  9. 如請求項3或4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至少一個第一溝具有沿前述複數個第二電極端子各自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部分。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複數個第二電極端子中的一部份第二電極端子電性連接至第一端子電極, 其中前述複數個第二電極端子中的其餘第二電極端子電性連接至與前述第一端子電極不同的第二端子電極, 其中前述一部分第二電極端子以及前述其餘第二電極端子以在與前述複數個第二電極端子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交替排列的方式配置, 其中前述至少一個第一溝設置在電性連接至前述第一端子電極的第一電極端子與電性連接至前述第二端子電極的第二電極端子之間。
  11. 如請求項1至8中之任一項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在前述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與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接觸之前,在前述第一基板由前述第二靜電吸座保持的狀態下,從前述氣體吐出部將氣體填充到前述第一凹部整體後,前述控制部控制前述吸座驅動部以及前述氣體供給部,以解除前述第二靜電吸座對前述第一基板的保持。
  12.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氣體吐出部吐出含有離子的氣體。
  13.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具有設置在前述第一區域並與前述氣體吐出部連通的第二凹部。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在前述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與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接觸並且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由前述第一靜電吸座保持的狀態下,從前述氣體吐出部將氣體填充到前述第二凹部整體之後,前述控制部控制前述吸座驅動部以及前述氣體供給部以解除前述第一靜電吸座對前述第一基板的保持,而使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接觸。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複數個第一電極端子中的一部分第一電極端子電性連接至第三端子電極, 其中前述複數個第一電極端子中的其餘第一電極端子電性連接至與前述第三端子電極不同的第四端子電極, 其中前述一部分第一電極端子與前述其餘第一電極端子以在與前述複數個第一電極端子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交替排列的方式配置, 其中前述第二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前述第一區域中具有至少一個第二溝,前述至少一個第二溝具有從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中央部向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周緣的方向呈放射狀延伸的部分, 其中前述至少一個第二溝設置在電性連接至前述第三端子電極的第一電極端子與電性連接至前述第四端子電極的第一電極端子之間。
  16.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第一靜電吸座具有: 複數個第一電極端子,在前述第一區域中,從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中央部向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周緣的方向呈放射狀延伸; 環狀的第三端子電極,在前述第一區域中,電性連接至前述複數個第一電極端子中的一部分第一電極端子;以及 環狀的第四端子電極,在前述第一區域中,電性連接至前述複數個第一電極端子中的其餘第一電極端子, 其中前述第三端子電極以及前述第四端子電極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在俯視時以往遠離另一方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彎曲的複數個彎曲部、以及將在周方向上相鄰的兩個彎曲部的端部彼此連結的連結部。
  17.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更包括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中央部按壓前述第一基板的中央部的按壓機構, 其中前述控制部控制前述按壓機構,以在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由前述第一靜電吸座保持的狀態下,解除前述第二靜電吸座對前述第一基板的保持,並且在以從前述氣體吐出部以將氣體吐出的方式控制前述吸座驅動部以及前述氣體供給部之後,藉由前述按壓機構而按壓前述第一基板,以前述第一基板的中央部比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更往前述第二基板側突出的方式而撓曲的狀態下,使前述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與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接觸,進行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
  18.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控制部控制前述氣體供給部以從前述氣體吐出部將氣體吐出,使得前述第一基板接觸於前述第二基板的壓力小於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暫時接合的臨界壓力。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更包括氣壓檢測部,當從前述氣體吐出部將氣體吐出時檢測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與前述第一基板之間的區域的氣壓, 其中前述控制部基於前述氣壓檢測部檢測的氣壓,而控制從前述氣體吐出部吐出的氣體的流量,使得前述氣壓小於前述臨界壓力。
  20.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第一靜電吸座具有複數個第一電極端子, 其中前述第二靜電吸座具有複數個第二電極端子, 其中前述複數個第二電極端子中的一部分第二電極端子電性連接至第一端子電極, 其中前述複數個第二電極端子中的其餘第二電極端子電性連接至與前述第一端子電極不同的第二端子電極, 其中前述複數個第一電極端子中的一部分第一電極端子電性連接至第三端子電極, 其中前述複數個第一電極端子中的其餘第一電極端子電性連接至與前述第三端子電極不同的第四端子電極, 其中前述一部分第二電極端子與前述其餘第二電極端子以交替排列的方式配置, 其中前述一部分第一電極端子與前述其餘第一電極端子以交替排列的方式配置, 其中前述控制部在解除前述第一靜電吸座對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的保持時,在前述第一端子電極與前述第二端子電極之間交替地施加不同極性的脈衝電壓,同時控制前述吸座驅動部以逐漸減小前述脈衝電壓的振幅。
  21.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更包括: 第一拍攝部,配置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與支持前述第一基板的一側相反的一側;以及 保持部驅動部,使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以及第二基板保持部中的至少一方相對於另一方而往與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以及前述第二基板保持部面對的方向相交的方向相對移動, 其中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由具有透光性的玻璃形成, 其中前述第一基板設置有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 其中前述第二基板設置有與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相同數量的第二對準標記, 其中前述第一拍攝部透過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而拍攝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 其中前述控制部更基於由前述第一拍攝部拍攝的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的拍攝圖像,控制前述保持部驅動部以移動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以及前述第二基板保持部中的至少一方,使得前述第一基板相對於前述第二基板的相對的位置偏差量減小。
  22. 如請求項21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前述第一區域中,前述第一靜電吸座設置在以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中央部為中心的預設的複數個副環狀區域的每一個,並且保持配置在前述基板保持位置的前述第一基板的面對前述複數個副環狀區域的每一個的部分, 其中前述吸座驅動部分別驅動設置在前述複數個副環狀區域的每一個的前述第一靜電吸座, 其中前述第一拍攝部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前述第一區域中拍攝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 其中前述控制部在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由前述第一靜電吸座保持的狀態下,優先從前述複數個副環狀區域中位於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中央部側的副環狀區域,控制前述吸座驅動部以解除前述第一靜電吸座對前述第一基板的保持。
  23. 如請求項21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各自存在三個以上, 其中前述控制部控制前述保持部驅動部以移動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以及第二基板保持部的至少一方,使得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與分別對應於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的第二對準標記的位置偏差量減小。
  24. 如請求項21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第一拍攝部在來自配置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與支持前述第一基板的一側相反的一側的光源的光往前述第一基板以及前述第二基板照射的狀態下,拍攝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的拍攝圖像。
  25. 如請求項21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第一拍攝部在來自配置在前述第二基板保持部的與支持前述第二基板的一側相反的一側的光源的光往前述第一基板以及前述第二基板照射的狀態下,拍攝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的拍攝圖像。
  26. 如請求項24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更包括光源位置調整部,對應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的位置而移動前述光源。
  27. 如請求項21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第一拍攝部存在與前述第一對準標記相同的數量,各自拍攝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中的一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中的對應於前述一個第一對準標記的一個第二對準標記。
  28. 如請求項21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更包括拍攝部位置調整部,對應於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的位置而移動前述第一拍攝部。
  29. 如請求項21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複數個第一電極端子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電極端子中的至少一個由透明導電膜形成。
  30. 一種基板接合系統,係為將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接合的基板接合系統,包括: 第一基板保持部,支持前述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保持部,在使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面面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狀態下支持前述第二基板; 靜電吸座,設置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面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的第一區域並且保持前述第一基板,其中前述第一基板配置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預設的基板保持位置; 吸座驅動部,驅動前述靜電吸座; 複數個按壓構件,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前述第一區域的內側的第二區域中各自沿著中心與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中央部一致的複數個虛擬圓而配置,並且將面對於配置在前述基板保持位置的前述第一基板的前述第二區域的部分按壓; 按壓構件驅動部,分別驅動前述複數個按壓構件;以及 控制部,在前述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與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接觸之前,在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被前述第一靜電吸座保持的狀態下,控制前述按壓構件驅動部使得前述複數個按壓構件中位於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中央部側的按壓構件優先按壓前述第一基板。
  31. 如請求項30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複數個按壓構件為互相內徑不同的圓環狀,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前述第二區域中,以中心與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中央部一致的方式同心圓狀地配置。
  32. 如請求項30或31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更包括按壓機構,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中央部按壓前述第一基板的中央部, 其中前述控制部藉由前述按壓機構按壓前述第一基板,以前述第一基板的中央部比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更向前述第二基板側突出的方式而撓曲的狀態下,使前述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與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接觸,以進行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的方式控制前述按壓機構。
  33. 如請求項30或31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控制部控制前述按壓構件驅動部使得前述複數個按壓構件按壓前述第一基板,以使得前述第一基板接觸前述第二基板的壓力小於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暫時接合的臨界壓力。
  34. 如請求項30或31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按壓構件驅動部具有壓電致動器,前述壓電致動器使前述複數個按壓構件分別在接近前述第二基板保持部的方向或遠離前述第二基板保持部的方向移動。
  35. 如請求項34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控制部藉由控制前述壓電致動器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與前述第二基板保持部的面對方向的長度的變化量,而控制前述複數個按壓構件各自的移動量。
  36. 如請求項30或31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按壓構件驅動部藉由空氣壓分別使前述複數個按壓構件向接近前述第二基板保持部的方向或遠離前述第二基板保持部的方向移動。
  37. 如請求項36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控制部藉由控制前述空氣壓而控制前述複數個按壓構件各自的移動量。
  38. 如請求項30或31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控制部控制前述按壓構件驅動部,使得前述複數個按壓構件從靠近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中央部的部分依序接觸於前述第一基板的速度,比從前述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與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接觸的狀態朝向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以及前述第二基板的周部而進行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的暫時接合的速度更快。
  39. 如請求項1至8、30、31中任一項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第一基板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前述第三對準標記與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不同, 其中前述第二基板設置有第四對準標記,前述第四對準標記與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不同,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與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相同數量, 其中更包括檢查裝置,具有第二拍攝部,拍攝互相接合的前述第一基板以及前述第二基板各自的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的全部, 其中前述控制部基於藉由前述第二拍攝部拍攝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而得到的拍攝圖像,算出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與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將藉由算出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而決定的位置偏差向量的沿著相交的兩軸方向各自的軸向分量以及旋轉方向分量分離,基於分離的前述軸向分量以及前述旋轉方向分量,算出作為反映軸向偏移量以及旋轉方向偏移量的水平偏移量,軸向偏移量作為在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接合時的相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前述第二基板的前述軸向的偏移量,旋轉方向偏移量作為旋轉方向的偏移量。
  40. 如請求項1至8、30、31中任一項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第一基板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前述第三對準標記與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不同, 其中前述第二基板設置有第四對準標記,前述第四對準標記與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不同,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與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相同數量, 其中更包括檢查裝置,具有第二拍攝部,拍攝互相接合的前述第一基板以及前述第二基板各自的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的全部, 其中前述控制部基於藉由前述第二拍攝部拍攝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而得到的拍攝圖像,算出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與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將藉由算出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而決定的位置偏差向量的翹曲分量分離,基於分離的前述翹曲分量,算出在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接合時的相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中央部的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的作為往前述第二基板側的突出量的偏移量的突出偏移量。
  41. 一種基板接合系統,係為將設置有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的第一基板與設置有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的第二基板接合的基板接合系統,包括: 接合裝置,具有: 第一基板保持部,保持前述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保持部,在使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面面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狀態下保持前述第二基板; 第一拍攝部;以及 保持部驅動部,使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以及前述第二基板保持部中的至少一方相對於另一方而往與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以及前述第二基板保持部面對的方向相交的方向相對移動; 檢查裝置,具有第二拍攝部;以及 控制部, 其中前述第一基板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與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不同, 其中前述第二基板設置有第四對準標記,前述第四對準標記與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不同,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與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相同數量, 其中前述第二拍攝部拍攝互相接合的前述第一基板以及前述第二基板各自的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的全部, 其中前述控制部基於藉由前述第二拍攝部拍攝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而得到的拍攝圖像,算出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與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將藉由算出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而決定的位置偏差向量的沿著相交的兩軸方向各自的軸向分量以及旋轉方向分量分離,基於分離的前述軸向分量以及前述旋轉分量,算出作為反映軸向偏移量以及旋轉方向偏移量的水平偏移量,軸向偏移量作為在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接合時的相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前述第二基板的前述軸向的偏移量,旋轉方向偏移量作為旋轉方向的偏移量。
  42. 如請求項41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控制部基於關於預設數量的互相接合的前述第一基板以及前述第二基板而算出的前述位置偏差量以及前述位置偏差方向的統計值,而算出前述水平偏移量。
  43. 如請求項41或42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控制部藉由前述第一拍攝部拍攝的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與第二對準標記的每一組,分別算出前述水平偏移量。
  44. 如請求項43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控制部算出前述水平偏移量,使得藉由前述第一拍攝部拍攝的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與第二對準標記的組各自的位置偏差量最小化。
  45. 如請求項43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作為晶片基底的複數個晶片形成區域, 其中前述控制部算出前述水平偏移量,使得前述複數個晶片形成區域中由於前述第二基板相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位置偏差而導致的缺陷的晶片形成區域的比率最小化。
  46. 如請求項45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控制部算出前述複數個晶片形成區域中由於前述第二基板相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位置偏差而導致的缺陷的晶片形成區域之外的晶片形成區域的每一個中的前述位置偏差量以及前述位置偏差方向,將藉由算出的前述位置偏差量以及前述位置偏差方向而決定的前述位置偏差向量的沿著相交的兩軸方向各自的軸向分量以及旋轉方向分量分離,基於分離的前述軸向分量以及前述旋轉方向分量,算出前述水平偏移量。
  47. 如請求項41或42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控制部控制前述保持部驅動部以移動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與前述第二基板保持部中的至少一方,使得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與分別對應於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的第二對準標記的位置偏差量為僅偏移前述水平偏移量的狀態。
  48. 如請求項41或42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更包括第一拍攝部,配置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與支持前述第一基板的一側相反的一側, 其中前述控制部基於藉由前述第一拍攝部在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分開並且在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的對準完成後,拍攝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而得到的拍攝圖像,算出作為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與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的誤差的位置偏差量誤差,使用算出的位置偏差量誤差而更新第一對準標記與第二對準標記的組的每一個的前述水平偏移量。
  49. 如請求項41或42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更包括第一拍攝部,配置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與支持前述第一基板的一側相反的一側, 其中前述控制部基於藉由前述第一拍攝部在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分開的狀態下拍攝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而得到的拍攝圖像、與藉由前述第一拍攝部拍攝互相接合的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的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而得到的拍攝圖像,算出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基於算出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而算出前述水平偏移量。
  50. 如請求項41或42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控制部基於藉由拍攝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而得到的拍攝圖像,算出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將藉由算出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而決定的位置偏差向量的沿著相交的兩軸方向各自的軸向分量以及旋轉方向分量分離,基於分離的前述軸向分量以及前述旋轉方向分量,算出對應於藉由前述第一拍攝部拍攝的前述第一對準標記與前述第二對準標記的組的前述水平偏移量。
  51. 如請求項41或42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控制部算出反映前述水平偏移量的水平偏移向量。
  52. 一種基板接合系統,係為將設置有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的第一基板與設置有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的第二基板接合的基板接合系統,包括: 接合裝置,具有: 第一基板保持部,保持前述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保持部,在使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面面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狀態下保持前述第二基板; 第一拍攝部;以及 保持部驅動部,使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以及前述第二基板保持部中的至少一方相對於另一方而往與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以及前述第二基板保持部面對的方向相交的方向相對移動;以及 控制部, 其中前述控制部將藉由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各自的算出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而決定的位置偏差向量的沿著相交的兩軸方向各自的軸向分量以及旋轉方向分量分離,基於分離的前述軸向分量以及前述旋轉方向分量,使用僅偏差水平偏移向量的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的代表位置,實行相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前述第二基板的對準,水平偏移向量作為反映軸向偏移量以及旋轉方向偏移量,軸向偏移量作為在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接合時的相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前述第二基板的前述軸向的偏移量,旋轉方向偏移量作為旋轉方向的偏移量。
  53. 一種基板接合系統,係為將設置有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的第一基板與設置有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的第二基板接合的基板接合系統,包括: 接合裝置,具有: 第一基板保持部,保持前述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保持部,在使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面面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狀態下保持前述第二基板; 第一拍攝部;以及 保持部驅動部,使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以及前述第二基板保持部中的至少一方相對於另一方而往與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以及前述第二基板保持部面對的方向相交的方向相對移動; 檢查裝置,具有第二拍攝部;以及 控制部, 其中前述第一基板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與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不同, 其中前述第二基板設置有第四對準標記,前述第四對準標記與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不同,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與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相同數量, 其中前述第二拍攝部拍攝互相接合的前述第一基板以及前述第二基板各自的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的全部, 其中前述控制部基於藉由前述第二拍攝部拍攝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而得到的拍攝圖像,算出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與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將藉由算出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而決定的位置偏差向量的翹曲分量分離,基於分離的前述翹曲分量,算出在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接合時的相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中央部的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的作為往前述第二基板側的突出量的偏移量的突出偏移量。
  54. 如請求項53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控制部算出前述突出偏移量,使得互相接合的前述第一基板以及前述第二基板的翹曲量為0。
  55. 如請求項53或54所述的基板接合系統,其中前述控制部基於關於預設數量的互相接合的前述第一基板以及前述第二基板而算出的前述位置偏差量以及前述位置偏差方向的統計值,而算出前述突出偏移量。
  56. 一種基板接合方法,係為將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接合的基板接合方法,包括: 將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保持在第一靜電吸座的步驟,前述第一靜電吸座設置在面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的第一區域,前述第一基板配置在第一基板保持部的預設的基板保持位置; 在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面面對前述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狀態下將前述第二基板保持在第二基板保持部的步驟; 在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由前述第一靜電吸座保持的狀態下,將氣體往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前述氣體吐出部的第一凹部吐出的步驟,其中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具有前述第一凹部,前述第一凹部連通於設置在前述第一區域的內側的第二區域的前述氣體吐出部;以及 在將氣體往前述第一凹部吐出後,使前述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與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接觸的步驟。
  57. 一種基板接合方法,係為將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接合的基板接合方法,包括: 由基板保持部保持前述第一基板的步驟,前述基板保持部設置在面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的第一區域,前述第一基板配置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預設的基板保持位置; 在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面面對前述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狀態下由第二基板保持部保持前述第二基板的步驟; 在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由前述基板保持部保持的狀態下,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前述第一區域的內側的第二區域中各自沿著中心與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中央部一致的複數個虛擬圓而配置,並且將面對於配置在前述基板保持位置的前述第一基板的前述第二區域的部分按壓的複數個按壓構件中,藉由位於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中央部側的按壓構件而優先按壓前述第一基板的步驟;以及 在藉由前述複數個按壓構件按壓前述第一基板之後,使前述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與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接觸的步驟。
  58. 如請求項56或57所述的基板接合方法,更包括: 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由具有透光性的玻璃形成,前述第一基板設置有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前述第二基板設置有與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相同數量的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藉由設置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與支持前述第一基板的一側相反的一側的第一拍攝部,透過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而拍攝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的步驟;以及 移動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與前述第二基板保持部的至少一方,使得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與分別對應於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的第二對準標記的位置偏差量減小的步驟。
  59. 如請求項58所述的基板接合方法,更包括藉由與前述第一拍攝部不同的第二拍攝部拍攝互相接合的前述第一基板以及前述第二基板各自的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與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不同的至少一個的第三對準標記、與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相同數量的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不同的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的全部的步驟;以及 基於藉由前述第二拍攝部拍攝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而得到的拍攝圖像,算出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與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將藉由算出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而決定的位置偏差向量的沿著相交的兩軸方向各自的軸向分量以及旋轉方向分量分離,基於分離的前述軸向分量以及前述旋方向分量,算出作為反映軸向偏移量以及旋轉方向偏移量的向量的水平偏移量,軸向偏移量作為在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接合時的相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前述第二基板的前述軸向的偏移量,旋轉方向偏移量作為旋轉方向的偏移量的步驟。
  60. 如請求項58所述的基板接合方法,更包括藉由與前述第一拍攝部不同的第二拍攝部拍攝互相接合的前述第一基板以及前述第二基板各自的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與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不同的至少一個的第三對準標記、與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相同數量的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不同的第四對準標記的全部的步驟;以及 基於藉由前述第二拍攝部拍攝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而得到的拍攝圖像,算出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與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將藉由算出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而決定的位置偏差向量的翹曲分量分離,基於分離的前述翹曲分量,算出在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接合時的相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中央部的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的作為往前述第二基板側的突出量的偏移量的突出偏移量的步驟。
  61. 一種基板接合方法,係為將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接合的基板接合方法,包括: 前述第一基板設置有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前述第二基板設置有與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相同數量的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藉由第一拍攝部拍攝互相接合的前述第一基板以及前述第二基板各自的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與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不同的至少一個的第三對準標記、與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相同數量的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不同的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的全部的步驟;以及 基於藉由與前述第一拍攝部不同的第二拍攝部拍攝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而得到的拍攝圖像,算出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與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將藉由算出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而決定的位置偏差向量的沿著相交的兩軸方向各自的軸向分量以及旋轉方向分量分離,基於分離的前述軸向分量以及前述旋轉方向分量,算出作為反映軸向偏移量以及旋轉方向偏移量的向量的水平偏移向量,軸向偏移量作為在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接合時的相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前述第二基板的前述軸向的偏移量,旋轉方向偏移量作為旋轉方向的偏移量的步驟;以及 移動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與前述第二基板保持部的至少一方,使得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與分別對應於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的第二對準標記的位置偏差量僅偏移前述水平偏移量的狀態的步驟。
  62. 如請求項61所述的基板接合方法,其中在算出前述水平偏移量的步驟中,基於關於預設數量的互相接合的前述第一基板以及前述第二基板算出的前述位置偏差量以及前述位置偏差方向的統計值,而算出前述水平偏移量。
  63. 如請求項61或62所述的基板接合方法,其中在算出前述水平偏移量的步驟中,藉由前述第一拍攝部拍攝的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與第二對準標記的組的每一個,分別算出前述水平偏移量。
  64. 如請求項63所述的基板接合方法,其中在算出前述水平偏移量的步驟中,算出前述水平偏移量,使得藉由前述第一拍攝部拍攝的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第二對準標記的組各自的位置偏差量最小化。
  65. 如請求項63所述的基板接合方法,其中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作為晶片基底的複數個晶片形成區域, 其中在算出前述水平偏移量的步驟中,算出前述水平偏移量,使得前述複數個晶片形成區域中由於前述第二基板相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位置偏差而導致的缺陷的晶片形成區域的比率最小化。
  66. 如請求項65所述的基板接合方法,其中算出前述複數個晶片形成區域中由於前述第二基板相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位置偏差而導致的缺陷的晶片形成區域之外的晶片形成區域的每一個中的前述位置偏差量以及前述位置偏差方向,將藉由算出的前述位置偏差量以及前述位置偏差方向而決定的前述位置偏差向量的沿著相交的兩軸方向各自的軸向分量以及旋轉方向分量分離,基於分離的前述軸向分量以及前述旋轉方向分量,算出前述水平偏移量。
  67. 如請求項61或62所述的基板接合方法,更包括移動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與前述第二基板保持部的至少一方,使得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與分別對應於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的第二對準標記的位置偏差量僅偏移前述水平偏移量的狀態的步驟。
  68. 如請求項61或62所述的基板接合方法,其中在算出前述水平偏移量的步驟中,基於藉由配置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與支持前述第一基板的一側相反的一側的前述第一拍攝部,在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分開並且在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的對準完成後,拍攝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而得到的拍攝圖像,算出作為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與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的誤差的位置偏差量誤差,使用算出的位置偏差量誤差而更新第一對準標記與第二對準標記的組的每一個的前述水平偏移量。
  69. 如請求項61或62所述的基板接合方法,其中在算出前述水平偏移量的步驟中,基於藉由配置在前述第一基板保持部的與支持前述第一基板的一側相反的一側的第一拍攝部在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分開的狀態下拍攝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而得到的拍攝圖像、與藉由前述第一拍攝部拍攝互相接合的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的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而得到的拍攝圖像,算出前述複數個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基於算出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而算出前述水平偏移量。
  70. 如請求項61或62所述的基板接合方法,其中在算出前述水平偏移量的步驟中,算出反映前述水平偏移量的水平偏移向量。
  71. 一種基板接合方法,係為將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接合的基板接合方法,包括: 前述第一基板設置有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前述第二基板設置有與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相同數量的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藉由第一拍攝部拍攝互相接合的前述第一基板以及前述第二基板各自的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的全部的步驟;以及 將藉由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而決定的位置偏差向量的沿著相交的兩軸方向各自的軸向分量以及旋轉方向分量分離,基於分離的前述軸向分量以及前述旋轉方向分量,使用僅偏差水平偏移向量的前述複數個第二對準標記的代表位置,水平偏移向量作為反映軸向偏移量以及旋轉方向偏移量的向量,軸向偏移量作為在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接合時的相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前述第二基板的前述軸向的偏移量,旋轉方向偏移量作為旋轉方向的偏移量,實行相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前述第二基板的對準的步驟。
  72. 一種基板接合方法,係為將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接合的基板接合方法,包括: 前述第一基板設置有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前述第二基板設置有與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相同數量的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藉由第一拍攝部拍攝互相接合的前述第一基板以及前述第二基板各自的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與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不同的至少一個的第三對準標記、與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相同數量的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不同的第四對準標記的全部的步驟; 基於藉由前述拍攝部拍攝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而得到的拍攝圖像,算出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一對準標記以及前述三個以上的第二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與前述至少一個第三對準標記以及前述至少一個第四對準標記各自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將藉由算出的位置偏差量以及位置偏差方向而決定的位置偏差向量的翹曲分量分離,基於分離的前述翹曲分量,算出在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接合時的相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中央部的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的作為往前述第二基板側的突出量的偏移量的突出偏移量的步驟;以及 在前述第一基板的中央部相對於前述第一基板的周部往前述第二基板側僅突出前述突出偏移量的狀態下,使前述第一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與前述第二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接觸的步驟。
  73. 如請求項72所述的基板接合方法,其中在算出前述突出偏移量的步驟中,算出前述突出偏移量使得互相接合的前述第一基板以及前述第二基板的翹曲量為0。
  74. 如請求項72或73所述的基板接合方法,其中在算出前述突出偏移量的步驟中,基於關於預設數量的互相接合的前述第一基板以及前述第二基板而算出的前述位置偏差量以及前述位置偏差方向的統計值,而算出前述突出偏移量。
TW111136093A 2022-09-20 2022-09-23 基板接合系統以及基板接合方法 TW2024146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2/034913 2022-09-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4616A true TW202414616A (zh) 2024-04-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48848B2 (ja) 基板接合方法
JP7146275B2 (ja)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部品実装方法
KR102445060B1 (ko) 기판끼리의 접합 방법, 기판 접합 장치
US11791223B2 (en) Substrate bonding apparatus and substrate bonding method
KR102146633B1 (ko) 접합 장치 및 접합 시스템
KR101953934B1 (ko) 접합 장치 및 접합 시스템
JP6994210B2 (ja) 接合システムおよび接合方法
KR101864900B1 (ko) 박리 장치, 박리 시스템, 박리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억 매체
TW202414616A (zh) 基板接合系統以及基板接合方法
KR101025192B1 (ko) 기판처리장치
WO2024062516A1 (ja) 基板接合システムおよび基板接合方法
JP2023018531A (ja) 基板接合システムおよび基板接合方法
JP7268931B2 (ja) 接合方法、基板接合装置および基板接合システム
CN116762153A (zh) 表面改性装置和接合强度判定方法
JP7438592B2 (ja) 接合システムおよび接合方法
JP2004130309A (ja) 塗布方法及び塗布装置
JP7156753B1 (ja) 接合装置、接合システムおよび接合方法
JP7460095B2 (ja) 接合方法、接合装置および接合システム
WO2023182255A1 (ja) 接合システムおよび接合方法
JP7495175B2 (ja) 接合装置および接合方法
CN117316782A (zh) 接合装置和接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