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3780A - 捆束機 - Google Patents

捆束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3780A
TW202413780A TW112132501A TW112132501A TW202413780A TW 202413780 A TW202413780 A TW 202413780A TW 112132501 A TW112132501 A TW 112132501A TW 112132501 A TW112132501 A TW 112132501A TW 202413780 A TW202413780 A TW 2024137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eel
box
unit
dri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32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尻剛史
伊藤貴大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3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3780A/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根據線材的狀態來設定線材的進給速度的鋼筋捆束機。其解決手段為一種鋼筋捆束機(1A)包括對將線材向從匣拉出的正方向及返回匣的反方向傳送的線材進給部進行驅動的進給馬達(31)和對進給馬達(31)進行控制的控制部(100),控制部(100)  基於匣內的線材的狀態而控制進給馬達(31)的轉速,來改變傳送線材的速度。匣收納捲繞有線材的卷盤,控制部(100)基於捲繞於卷盤的線材的鬆弛而控制進給馬達(31)的轉速,來改變傳送線材的速度。

Description

捆束機
關於藉由線材對鋼筋等捆束物進行捆束的捆束機。
以往提出了一種在兩根以上的鋼筋上捲繞線材並扭轉捲繞的線材來對此兩根以上的鋼筋進行捆束的被稱為鋼筋捆束機的捆束機。
以往的鋼筋捆束機是利用線材進給部傳送線材並捲繞於鋼筋的周圍之後扭轉線材來進行捆束的結構。對於這種鋼筋捆束機,提出了一種將線材向正方向傳送並捲繞於鋼筋的周圍之後,將線材向反方向傳送,纏繞於鋼筋並切斷,對線材的一個端部側和另一個端部側交叉的部位進行扭轉來捆束鋼筋的鋼筋捆束機(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許公開2020-133129號公報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藉由提高傳送線材的進給馬達的轉速,傳送線材的速度變快,能夠期待鋼筋的一次捆束動作所花費的時間的縮短。另一方面,根據收納在匣中的線材的狀態,施加於線材的負載變高。在施加於線材的負載較高的狀態下,在提高進給馬達的轉速時,有可能在由進給馬達驅動的進給齒輪與線材之間產生滑動,無法傳送鋼筋的捆束所需要的預定量的線材。
本發明為了解決這種課題,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根據線材的狀態來設定線材的進給速度的捆束機。 [用於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本發明為一種捆束機,包括:匣,收納線材;線材進給部,將線材向從匣拉出的正方向及返回匣的反方向傳送的線材進給部;第一驅動部,對線材進給部進行驅動;捲曲形成部,構成將由線材進給部向正方向傳送的線材向捆束物的周圍捲繞的路徑;捆束部,對由線材進給部向反方向傳送而纏繞於捆束物的線材進行扭轉;及控制部,對第一驅動部進行控制,控制部基於匣內的線材的狀態而控制第一驅動部的轉速,來改變利用線材進給部傳送線材的速度。上述控制部還構成為基於上述匣內的線材的狀態來使上述驅動部以第一轉速或比上述第一轉速低的第二轉速旋轉。
在本發明中,在匣內的線材的狀態為即便提高利用線材進給部傳送線材的速度也能夠正常地傳送線材的那種狀態的情況下,提高第一驅動部的轉速。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基於匣內的線材的狀態來控制第一驅動部的轉速,由此能夠改變傳送線材的速度,以利用線材進給部正常地傳送線材。
以下,參照附圖並對作為本發明的捆束機的實施方式的鋼筋捆束機的一例進行說明。
<本實施方式的鋼筋捆束機的結構例> 第1圖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鋼筋捆束機的整體結構的一例的從側面觀察的內部結構圖,第2圖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鋼筋捆束機的控制功能的一例的方塊圖。
鋼筋捆束機1A將線材W向用箭頭F表示的正方向傳送,捲繞於作為捆束物的鋼筋S的周圍,將捲繞於鋼筋S的周圍的線材W向用箭頭R表示的反方向傳送而纏繞於鋼筋S並切斷之後,扭轉線材W,利用線材W捆束鋼筋S。
鋼筋捆束機1A為了實現上述的功能而包括收納線材W的匣2和傳送線材W的線材進給部3。另外,鋼筋捆束機1A包括構成將由線材進給部3傳送的線材W向鋼筋S的周圍捲繞的路徑的捲曲形成部5、和將纏繞於鋼筋S的線材W切斷的切斷部6。另外,鋼筋捆束機1A包括對纏繞於鋼筋S的線材W進行扭轉的捆束部7和對捆束部7進行驅動的驅動部8。
並且,鋼筋捆束機1A為作業人員手持使用的方式,包括主體部10和把手部11。
匣2是收納部的一例,將卷盤20以能夠旋轉且能夠拆裝的方式收納,卷盤20將長條狀的線材W捲繞成能夠放出。線材W使用由能夠塑性變形的金屬線構成的線材、金屬線被樹脂覆蓋的線材或者絞線的線材。
在利用一根線材W捆束鋼筋S的結構中,一根線材W捲繞於卷盤20的未圖示的轂部,卷盤20能夠一邊旋轉一邊拉出一根線材W。另外,在利用複數根線材W捆束鋼筋S的結構中,複數根線材W捲繞於轂部,卷盤20能夠一邊旋轉一邊同時拉出複數根線材W。例如,在利用兩根線材W捆束鋼筋S的結構中,兩根線材W捲繞於轂部,卷盤20能夠一邊旋轉一邊同時拉出兩根線材W。另外,在捲繞於卷盤20的線材W產生了鬆弛的情況下,在卷盤20不旋轉的情況下將線材W拉出直至鬆弛消除。
線材進給部3包括夾持並進給線材W的一對進給齒輪30。線材進給部3被傳遞第2圖所示的作為第一驅動部的進給馬達31的旋轉動作而進給齒輪30進行旋轉。由此,線材進給部3將夾持在一對進給齒輪30之間的線材W沿著線材W的延伸方向傳送。在傳送複數根例如兩根線材W並對鋼筋S進行捆束的結構中,對兩根線材W以並排的狀態進行傳送。
線材進給部3藉由切換進給馬達31的旋轉方向的正反來切換進給齒輪30的旋轉方向,以向用箭頭F表示的正方向傳送線材W或向用箭頭R表示的反方向傳送線材W的方式切換線材W的傳送方向的正反。
捲曲形成部5包括使由線材進給部3傳送的線材W形成捲繞習性的捲曲引導件50、和將藉由捲曲引導件50形成了捲繞習性的線材W向捆束部7誘導的誘導引導件51。在鋼筋捆束機1A中,利用捲曲形成部5來限制由線材進給部3傳送的線材W的路徑,由此線材W的軌跡成為第1圖中由雙點劃線示出的那樣的環Ru,線材W捲繞於鋼筋S的周圍。
切斷部6包括可動刀部61、和將捆束部7的動作向可動刀部61傳遞的傳遞機構62。切斷部6藉由以未圖示的固定刀部為支點軸的可動刀部61的旋轉動作而將線材W切斷。傳遞機構62由凸輪和連桿等構成。
捆束部7包括卡止線材W的線材卡止體70。捆束部7的詳細的實施方式在後文敘述。驅動部8包括作為第二驅動部的馬達80和進行減速及扭矩的放大的減速器81。
鋼筋捆束機1A在用線材卡止體70卡止的線材W的進給路徑上包括供線材W的前端抵接的進給限制部90。另外,鋼筋捆束機1A的上述的捲曲形成部5的捲曲引導件50、和誘導引導件51設於主體部10的前側的端部。而且,鋼筋捆束機1A的供鋼筋S抵接的抵接部91設於主體部10的前側的端部處捲曲引導件50與誘導引導件51之間。
另外,鋼筋捆束機1A的把手部11從主體部10向下方向延伸。而且,在把手部11的下部以可拆裝的方式安裝有電池15。另外,鋼筋捆束機1A的匣2設於把手部11的前方。
鋼筋捆束機1A在把手部11的前側設有扳機12,在把手部11的內部設有開關13。鋼筋捆束機1A根據藉由扳機12的操作按壓的開關13的狀態,控制部100對進給馬達31及馬達80進行控制。
第3A圖及第3B圖是示出捆束部的一例的截面俯視圖,接著參照各圖來對捆束部的結構進行說明。
捆束部7包括使線材卡止體70和套管71工作的旋轉軸72。在捆束部7和驅動部8中,旋轉軸72與馬達80經由減速器81而連結,旋轉軸72經由減速器81而被馬達80驅動。
線材卡止體70包括與旋轉軸72連結的中心鉤70C和相對於中心鉤70C進行開閉的第一側鉤70R及第二側鉤70L。
中心鉤70C經由相對於旋轉軸72能夠旋轉且能夠與旋轉軸72一體地進行沿著軸向的移動的結構而與旋轉軸72的沿著軸向的一個端部即旋轉軸72的前端連結。
線材卡止體70在以軸71b為支點的旋轉動作中,第一側鉤70R的前端側向相對於中心鉤70C分離接觸的方向進行開閉。另外,第二側鉤70L的前端側向相對於中心鉤70C分離接觸的方向進行開閉。
套管71具有向供旋轉軸72插入的空間的內周面突出的未圖示的凸部,此凸部進入在旋轉軸72的外周沿著軸向形成的進給螺桿72a的槽部。套管71在旋轉軸72進行旋轉時,藉由未圖示的凸部和旋轉軸72的進給螺桿72a的作用,根據旋轉軸72的旋轉方向而在沿著旋轉軸72的軸向的方向上移動。另外,套管71與旋轉軸72一體地旋轉。
套管71包括使第一側鉤70R及第二側鉤70L進行開閉的開閉銷71a。
開閉銷71a插入設於第一側鉤70R及第二側鉤70L的開閉引導孔73。開閉引導孔73沿著套管71的移動方向延伸,具有將與套管71連動地移動的開閉銷71a的直線方向的運動轉換成基於以軸71b為支點的第一側鉤70R及第二側鉤70L的旋轉產生的開閉動作的形狀。
線材卡止體70藉由套管71向箭頭A2方向移動,而通過開閉銷71a的軌跡和開閉引導孔73的形狀,第一側鉤70R及第二側鉤70L在以軸71b為支點的旋轉動作中向從中心鉤70C離開的方向移動。
由此,第一側鉤70R及第二側鉤70L相對於中心鉤70C打開,在第一側鉤70R與中心鉤70C之間、第二側鉤70L與中心鉤70C之間形成供線材W通過的進給路徑。
在第一側鉤70R及第二側鉤70L相對於中心鉤70C打開的狀態下,由線材進給部3傳送的線材W在中心鉤70C與第一側鉤70R之間通過。在中心鉤70C與第一側鉤70R之間通過的線材W被向捲曲形成部5誘導。並且,藉由捲曲形成部5形成捲繞習性,被誘導到捆束部7的線材W在中心鉤70C與第二側鉤70L之間通過。
線材卡止體70藉由套管71向箭頭A1方向移動,而藉由開閉銷71a的軌跡和開閉引導孔73的形狀,第一側鉤70R及第二側鉤70L在以軸71b為支點的旋轉動作中向接近中心鉤70C的方向移動。由此,第一側鉤70R及第二側鉤70L相對於中心鉤70C關閉。
當第一側鉤70R相對於中心鉤70C關閉了時,夾在第一側鉤70R與中心鉤70C之間的線材W以能夠在第一側鉤70R與中心鉤70C之間移動的形態被卡止。另外,在第二側鉤70L相對於中心鉤70C關閉了時,夾在第二側鉤70L與中心鉤70C之間的線材W以不會從第二側鉤70L與中心鉤70C之間脫落的形態被卡止。
套管71包括藉由將線材W的一個端部即前端側向預定的方向壓彎而使線材W成形為預定的形狀的折彎部71c1、和藉由將用切斷部6切斷的線材W的另一端部即末端側向預定的方向壓彎而使線材W成形為預定的形狀的折彎部71c2。
套管71藉由向箭頭A1方向移動,利用折彎部71c1按壓由中心鉤70C和第二側鉤70L卡止的線材W的前端側而將其向鋼筋S側折彎。另外,套管71藉由向箭頭A1方向移動,利用折彎部71c2按壓由中心鉤70C和第一側鉤70R卡止且被切斷部6切斷的線材W的末端側而將向鋼筋S側折彎。
捆束部7包括對與旋轉軸72的旋轉動作連動的線材卡止體70及套管71的旋轉進行限制的旋轉限制部74。捆束部7根據沿著旋轉軸72的軸向的套管71的位置,旋轉限制部74對與旋轉軸72的旋轉連動的套管71的旋轉進行限制,藉由旋轉軸72的旋轉動作而套管71向箭頭A1方向及箭頭A2方向移動。
由此,藉由套管71在不旋轉的情況下向箭頭A1方向移動,第一側鉤70R及第二側鉤70L相對於中心鉤70C關閉,將線材W卡止。另外,藉由套管71在不旋轉的情況下向箭頭A2方向移動,第一側鉤70R及第二側鉤70L相對於中心鉤70C打開,解除線材W的卡止。
捆束部7在旋轉限制部74對套管71的旋轉的限制被解除了時,套管71與旋轉軸72的旋轉連動地進行旋轉。
由此,卡止線材W的第一側鉤70R及第二側鉤70L和中心鉤70C進行旋轉,扭轉被卡止的線材W。
<本實施方式的鋼筋捆束機的動作例> 第4圖是示出將線材向正方向傳送的動作的一例的流程圖,第5圖是示出將線材向反方向傳送的動作的一例的流程圖,接著參照各圖來對藉由本實施方式的鋼筋捆束機1A用線材W捆束鋼筋S的動作進行說明。
在鋼筋捆束機1A中,線材W被夾持在一對進給齒輪30之間,此線材W的前端位於進給齒輪30的夾持位置與切斷部6之間的狀態為待機狀態。另外,鋼筋捆束機1A在待機狀態下如第3A圖等所示的那樣處於第一側鉤70R相對於中心鉤70C打開且第二側鉤70L相對於中心鉤70C打開的狀態。
鋼筋S進入捲曲形成部5的捲曲引導件50與誘導引導件51之間,藉由操作扳機12而開關13被按壓時,控制部100在第4圖中的步驟SA1中判斷捆束動作是否為電源接通後的第一次捆束或者線材W向匣2的裝填後的第一次捆束。
在捆束動作不是電源接通後的第一次捆束並且不是線材W向匣2的裝填後的第一次捆束的情況下,在上一次的捆束動作中為了將線材W纏繞於鋼筋S而拉回線材W時,捲繞於卷盤20的線材W產生了鬆弛。在這種情況下,接下來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時在卷盤20不旋轉的情況下拉出線材W,直至線材W的鬆弛消除。由此,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的負載與使卷盤20旋轉的情況相比較變低。
因此,在捆束動作不是電源接通後的第一次捆束並且不是線材W向匣2的裝填後的第一次捆束,捲繞於卷盤20的線材W產生了對於在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的動作中卷盤20不旋轉地拉出線材W而言充分的鬆弛的情況下,在第4圖的步驟SA2中將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目標轉速設定成第一轉速。
與此相對,在捆束動作為電源接通後的第一次捆束的情況下或者為線材W向匣2的裝填後的第一次捆束的情況下,捲繞於卷盤20的線材W有可能因線材W的彈性等而產生了一些鬆動。但是,捲繞於卷盤20的線材W有時未產生對於在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的動作中卷盤20不旋轉地拉出線材W而言充分的鬆弛。在這種情況下,在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時,存在追隨於線材W的傳送而卷盤20進行旋轉的情況。在此情況下,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的負載與卷盤20不旋轉的情況相比較變高。
因此,在捆束動作為電源接通後的第一次捆束的情況下或者為線材W向匣2的裝填後的第一次捆束的情況下,在第4圖中的步驟SA3中將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目標轉速設定成比第一轉速低的第二轉速。
控制部100在藉由操作扳機12而按壓開關13,設定了進給馬達31的目標轉速後,在第4圖的步驟SA4中以設定的目標轉速向正轉方向驅動進給馬達31,利用線材進給部3將線材W向用箭頭F表示的正方向傳送。
在傳送複數根例如兩根線材W的結構的情況下,將兩根線材W以沿著由此線材W形成的環Ru的軸向並排的狀態傳送。
控制部100在第4圖的步驟SA5中判斷開始進給馬達31的正轉方向的驅動之後進給馬達31的轉數是否達到了在上一次的線材W的拉回動作中使進給馬達31反轉時的拉回相應轉數。在進給馬達31的轉數達到了上一次的拉回相應轉數時,捲繞於卷盤20的線材W的鬆弛消失。因此,當進一步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時,卷盤20追隨於線材W的傳送地進行旋轉。
因此,控制部100在作為對進給馬達31的轉速進行控制的資訊即上一次的捆束動作中將線材W向反方向傳送的拉回資訊而進給馬達31的轉數達到了上一次的拉回相應轉數時,在第4圖中的步驟SA6中將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目標轉速設定成第二轉速,並繼續進行進給馬達31的正轉方向的驅動。
向正方向傳送的線材W在中心鉤70C與第一側鉤70R之間通過,並被向捲曲形成部5的捲曲引導件50傳送。線材W藉由捲曲引導件50,由此形成捲繞於鋼筋S的周圍的捲繞習性。
藉由捲曲引導件50形成了捲繞習性的線材W被誘導到誘導引導件51,進一步由線材進給部3向正方向傳送,由此由誘導引導件51誘導到中心鉤70C與第二側鉤70L之間。並且,線材W被傳送至前端與進給限制部90抵接為止。
控制部100在第4圖中的步驟SA7中判斷為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轉數達到了傳送至線材W的前端與進給限制部90抵接的位置為止的正方向旋轉結束轉數時,在步驟SA8中進行使進給馬達31的旋轉停止的制動控制。控制部100在第4圖中的步驟SA9中判斷為進給馬達31已停止時,使進給馬達31的制動控制結束。
在使線材W向正方向的傳送停止之後,控制部100向正轉方向驅動馬達80。套管71在利用線材卡止體70卡止線材W的動作範圍內,藉由旋轉限制部74來限制與旋轉軸72的旋轉連動的旋轉。由此,套管71將馬達80的旋轉轉換成直線移動,向作為前方的箭頭A1方向移動。
當套管71向前方移動時,開閉銷71a在開閉引導孔73中藉由。由此,第一側鉤70R在以軸71b為支點的旋轉動作中向接近中心鉤70C的方向移動。在第一側鉤70R相對於中心鉤70C關閉時,夾在第一側鉤70R與中心鉤70C之間的線材W以能夠在第一側鉤70R與中心鉤70C之間移動的形態被卡止。
另外,第二側鉤70L在以軸71b為支點的旋轉動作中向接近中心鉤70C的方向移動。在第二側鉤70L相對於中心鉤70C關閉時,夾在第二側鉤70L與中心鉤70C之間的線材W以不會從第二側鉤70L與中心鉤70C之間脫落的形態被卡止。
如第3B圖所示,在第一側鉤70R及第二側鉤70L關閉的動作中使套管71前進至卡止線材W的位置之後,控制部100使馬達80的旋轉暫時停止,在第5圖中的步驟SB1中向反轉方向驅動進給馬達31。
由此,一對進給齒輪30進行反轉,將夾持在一對進給齒輪30之間的線材W向用箭頭R表示的反方向傳送。線材W的前端側以不會從第二側鉤70L與中心鉤70C之間脫落的形態被卡止,因此藉由將線材W向反方向傳送的動作,線材W纏繞於鋼筋S。
控制部100係,在第5圖中的步驟SB2中,由於因線材W纏繞於鋼筋S而無法再向反方向傳送線材W所產生的負載的增加、而向進給馬達31流動的電流在預定時間內連續超過閾值時,在步驟SB3中進行使進給馬達31的旋轉停止的制動控制。控制部100在第5圖中的步驟SB4中判斷為進給馬達31已停止時,在步驟SB5中使進給馬達3的制動控制結束。並且,控制部100對進給馬達31的反方向的轉數進行計數,在第5圖中的步驟SB6中作為在線材W的拉回動作中使進給馬達31反轉時的拉回相應轉數來儲存。
控制部100在使進給馬達31的反轉方向的驅動停止後,藉由向正轉方向驅動馬達80,使套管71進一步向用箭頭A1表示的前方移動。藉由利用傳遞機構62將套管71向前方移動的動作向切斷部6傳遞,可動刀部61進行工作,將由第一側鉤70R和中心鉤70C卡止的線材W切斷。
藉由向正轉方向驅動馬達80,使套管71向用箭頭A1表示的前方移動並將線材W切斷的大致同時,折彎部71c1、71c2向接近鋼筋S的方向移動。由此,由中心鉤70C和第二側鉤70L卡止的線材W的前端側被折彎部71c1向鋼筋S側按壓,以卡止位置為支點向鋼筋S側折彎。藉由套管71進一步向前方移動,卡止在第二側鉤70L與中心鉤70C之間的線材W保持被折彎部71c1夾著的狀態。
另外,由中心鉤70C和第一側鉤70R卡止並被切斷部6切斷的線材W的末端側由折彎部71c2向鋼筋S側按壓,以卡止位置為支點向鋼筋S側折彎。藉由套管71進一步向前方移動,卡止在第一側鉤70R與中心鉤之間的線材W保持被折彎部71c2夾著的狀態。
在將線材W的前端側及末端側向鋼筋S側折彎後,藉由進一步向正轉方向驅動馬達80,套管71進一步向前方移動。在套管71移動至預定的位置時,旋轉限制部74對套管71的旋轉的限制被解除。
由此,藉由進一步向正轉方向驅動馬達80,套管71與旋轉軸72連動地進行旋轉,扭轉由線材卡止體70卡止的線材W。
控制部100在檢測到由於扭轉線材W而施加於馬達80的負載變得最大時,使馬達80的正轉方向的驅動停止,接著向反轉方向驅動馬達80。藉由向反轉方向驅動馬達80,旋轉軸72進行反轉,當套管71追隨於旋轉軸72的反轉地進行反轉時,藉由旋轉限制部74來限制與旋轉軸72的旋轉連動的套管71的旋轉。由此,套管71向作為後方的箭頭A2方向移動。
當套管71向後方移動時,折彎部71c1、71c2從線材W離開,折彎部71c1、71c2對線材W的保持被解除。另外,當套管71向後方移動時,開閉銷71a在開閉引導孔73中藉由。由此,第一側鉤70R在以軸71b為支點的旋轉動作中向從中心鉤70C離開的方向移動。另外,第二側鉤70L在以軸71b為支點的旋轉動作中向從中心鉤70C離開的方向移動。由此,線材W從線材卡止體70脫離。
<本實施方式的鋼筋捆束機的作用效果例> 藉由提高進給馬達31的轉速,傳送線材W的速度變快,可期待鋼筋S的一次捆束動作所花費的時間的縮短。另一方面,在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的動作中,在追隨於線材W的傳送而卷盤20進行旋轉的狀態下,施加於線材W的負載變高。在施加於線材W的負載較高的狀態下,提高進給馬達3的轉速時,有可能在進給齒輪30與線材W之間產生滑動,無法傳送鋼筋S的捆束所需要的預定量的線材W。
因此,根據匣2內的線材W的狀態來切換進給馬達31的轉速。控制部100基於有無未經過電源的斷開、接通、卷盤20的更換的上一次的捆束動作來判斷匣2內的線材W的狀態。
如上述那樣,在執行了上一次的捆束動作的情況下,在上一次的捆束動作中由於拉回線材W的動作而匣2內的線材W產生了鬆弛。因此,接下來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時,在卷盤20不旋轉的情況下拉出線材W直至線材W的鬆弛消除。由此,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的負載與使卷盤20旋轉的情況相比較變低。
因此,在本次的捆束動作不是電源接通後的第一次捆束並且不是線材W向匣2的裝填後的第一次捆束的情況下,即在執行了上一次的捆束動作的情況下,將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目標轉速設定成比第二轉速高的第一轉速。並且,使進給馬達31以第一轉速旋轉而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
在匣2內的線材W的狀態為施加於線材W的負載較低的狀態的情況下,即便提高進給馬達31的轉速,也抑制在進給齒輪30與線材W之間產生滑動,能夠以提高了線材W的進給速度的狀態傳送預定量的線材W。
但是,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至捲繞於卷盤20的線材W的鬆弛消失為止後,藉由進一步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而卷盤20追隨於線材W的傳送地進行旋轉。到捲繞於卷盤20的線材W的鬆弛消失為止的進給馬達31的轉數係,取決於在上一次的捆束動作中拉回線材W時的進給馬達31的轉數。
因此,控制部100判斷開始進給馬達31的正轉方向的驅動之後進給馬達31的轉數是否達到了在上一次的線材W的拉回動作中使進給馬達31反轉時的拉回相應轉數。並且,控制部100在進給馬達31的轉數達到了上一次的拉回相應轉數時,將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目標轉速設定成第二轉速,繼續進行進給馬達31的正轉方向的驅動,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
另外,在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目標轉速從第一轉速切換成第二轉速時,進給馬達31的轉速不會無時間延遲地切換。由此,即便進給馬達31的轉數達到上一次的拉回相應轉數而將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目標轉速從第一轉速切換成第二轉速,進給馬達31的轉速也不會立即從第一轉速下降成第二轉速。因此,在接下來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的動作中,可以在進給馬達31的轉數達到了上一次的拉回相應轉數的定時,以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目標轉速從第一轉速下降成第二轉速的方式基於上一次的拉回相應轉數來將目標轉速從第一轉速切換成第二轉速。
相對於此,在如鋼筋捆束機1A那樣不包括使卷盤20的旋轉停止的制動機構的情況下,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並捲繞於鋼筋S的周圍之後,即便利用進給馬達31的制動動作使進給齒輪30的旋轉停止,卷盤20也因慣性而旋轉,線材W產生鬆弛。因此,接下來將線材W向反方向傳送後,成為將此線材W向反方向傳送的量的長度和在此之前卷盤20因慣性旋轉而送出的量的長度的合計的線材W產生了鬆弛的狀態。
由此,在接下來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的動作中,在進給馬達31的轉數達到上一次的拉回相應轉數時,殘留有在卷盤20不旋轉的情況下拉出線材W的剩餘量的鬆弛。因此,雖然進給馬達31的轉速不立即從第一轉速下降成第二轉速,但是卷盤20在不旋轉的情況下傳送線材W,抑制了施加於進給齒輪30等的負載急劇增加。
另一方面,在包括使卷盤20的旋轉停止的制動機構的情況下,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並捲繞於鋼筋S的周圍之後,藉由卷盤20的制動動作使卷盤20的旋轉停止,由此卷盤20不因慣性旋轉,線材W未產生鬆弛。因此,在接下來將線材W向反方向傳送後,成為將此線材W向反方向傳送的量的長度的線材W產生了鬆弛的狀態。
由此,在接下來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的動作中,在進給馬達31的轉數達到上一次的拉回相應轉數時,未殘留卷盤20不旋轉地拉出線材W的剩餘量的鬆弛。
因此,在包括使卷盤20的旋轉停止的制動機構的情況下,也可以考慮卷盤20不旋轉地拉出線材W的剩餘量的鬆弛,基於上一次的拉回相應轉數來將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目標轉速從第一轉速切換成第二轉速。另外,在將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目標轉速從第一轉速切換成第二轉速時,也可以進行使得轉速的切換中產生的時間延遲變短的那種控制。
在匣2內的線材W的狀態從施加於線材W的負載較低的狀態變成較高的狀態時,藉由降低進給馬達31的轉速,抑制在進給齒輪30與線材W之間產生滑動,能夠傳送預定量的線材W。
與此相對,在沒有執行未經過電源的斷開、接通、卷盤20的更換的上一次的捆束動作的情況下,未進行將線材W拉回的動作,因此匣2內的線材W沒有產生對於在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的動作中卷盤20不旋轉地拉出線材W而言充分的鬆弛。因此,在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時,卷盤20追隨於線材W的傳送地進行旋轉。由此,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的負載與卷盤20不旋轉的情況相比較變高。
因此,在捆束動作為電源接通後的第一次捆束的情況下或為線材W向匣2的裝填後的第一次捆束的情況下,即在沒有執行上一次的捆束動作的情況下,將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目標轉速設定成比第一轉速低的第二轉速。並且,使進給馬達31以第二轉速旋轉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
在匣2內的線材W的狀態為施加於線材W的負載較高的狀態的情況下,藉由降低進給馬達31的轉速,抑制在進給齒輪30與線材W之間產生滑動,能夠傳送預定量的線材W。
因此,能夠設定適合於匣2內的線材W的狀態的進給馬達31的轉速,在匣2內的線材W的狀態為施加於線材W的負載較低的狀態的情況下,藉由將進給馬達31的轉速提高成第一轉速,能夠縮短鋼筋S的一次捆束動作所花費的時間。另外,在匣2內的線材W的狀態為施加於線材W的負載較高的狀態的情況下,藉由將進給馬達31的轉速降低成第二轉速,抑制在進給齒輪30與線材W之間產生滑動,能夠傳送預定量的線材W。
<本實施方式的鋼筋捆束機的變形例> 第6A圖、第6B圖及第6C圖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鋼筋捆束機的控制功能的一例的方塊圖。第6A圖所示的鋼筋捆束機1B包括對施加於進給馬達31的負載進行檢測的負載檢測部101。負載檢測部101基於向進給齒輪30流動的電流等來檢測施加於進給馬達31的負載變動。另外,負載檢測部101藉由對進給馬達31的負載進行檢測來檢測施加於進給齒輪30的負載。
控制部100在開始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旋轉時,利用負載檢測部101對施加於進給馬達31的負載進行檢測。在由負載檢測部101檢測的施加於進給馬達31的負載為預定的閾值以下時,將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目標轉速設定成比第二轉速高的第一轉速。並且,使進給馬達31以第一轉速旋轉而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
另外,控制部100在使進給馬達31以第一轉速旋轉的狀態下由負載檢測部101檢測的施加於進給馬達31的負載超過了預定的閾值時,將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目標轉速設定成第二轉速。並且,使進給馬達31以第二轉速旋轉而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
與此相對,控制部100在開始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旋轉時,利用負載檢測部101對施加於進給馬達31的負載進行檢測,在施加於進給馬達31的負載超過了預定的閾值時,將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目標轉速設定成第二轉速。並且,使進給馬達31以第二轉速旋轉而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
如上述那樣,在匣2內的線材W產生了鬆弛的狀態下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時,卷盤20不旋轉地拉出線材W直至線材W的鬆弛消除,因此施加於進給馬達31的負載變低。由此,基於施加於進給馬達31的負載的變動來改變進給馬達31的轉速,由此能夠設定適合於匣2內的線材W的狀態的進給馬達31的轉速。
第6B圖所示的鋼筋捆束機1C包括對匣2內的線材W的狀態進行監視的監視部102。監視部102由光學感測器、相機等構成,對匣2內的線材W有無鬆弛、鬆弛量等進行檢測。
控制部100在開始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旋轉的階段,利用監視部102對匣2內的線材W有無鬆弛、鬆弛量等進行檢測。在由監視部102檢測出的線材W的鬆弛量超過了預定的閾值時,將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目標轉速設定成比第二轉速高的第一轉速。並且,使進給馬達31以第一轉速旋轉而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
另外,控制部100在使進給馬達31以第一轉速旋轉的狀態下由監視部102檢測出的線材W的鬆弛量變成了預定的閾值以下時,將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目標轉速設定成第二轉速。並且,使進給馬達31以第二轉速旋轉而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
與此相對,控制部100在開始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旋轉的階段利用監視部102對匣2內的線材W有無鬆弛、鬆弛量等進行檢測而線材W的鬆弛量為預定的閾值以下時,將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目標轉速設定成第二轉速。並且,使進給馬達31以第二轉速旋轉而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
如上述那樣,在匣2內的線材W產生了鬆弛的狀態下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時,卷盤20不旋轉地拉出線材W直至線材W的鬆弛消除,因此施加於進給馬達31的負載變低。由此,基於匣2內的線材W有無鬆弛、鬆弛量來改變進給馬達31的轉速,由此能夠設定適合於匣2內的線材W的狀態的進給馬達31的轉速。
第6C圖所示的鋼筋捆束機1D包括對匣2內的卷盤20的旋轉的舉動進行檢測的旋轉檢測部103。旋轉檢測部103由光學感測器、磁感測器等構成,根據匣2內的卷盤20的舉動來檢測是否為卷盤20即將開始旋轉之前、卷盤20有無旋轉等。
控制部100將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目標轉速設定成比第二轉速高的第一轉速。並且,使進給馬達31以第一轉速旋轉而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控制部100在開始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旋轉時,利用旋轉檢測部103根據匣2內的卷盤20的舉動來檢測是否為卷盤20即將開始旋轉之前、卷盤20有無旋轉等。
控制部100在根據由旋轉檢測部103檢測出的卷盤20的舉動而檢測到為卷盤20即將開始旋轉之前時,將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目標轉速設定成第二轉速。並且,使進給馬達31以第二轉速旋轉而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
如上述那樣,在匣2內的線材W產生了鬆弛的狀態下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時,卷盤20不旋轉地拉出線材W直至線材W的鬆弛消除,因此施加於進給馬達31的負載變低。由此,基於匣2內的卷盤20的旋轉的舉動來改變進給馬達31的轉速,由此能夠設定適合於匣2內的線材W的狀態的進給馬達31的轉速。
另外,在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的動作中,在卷盤20即將開始旋轉之前施加的負載變大,在卷盤20開始旋轉後,負載變小。因此,在藉由旋轉檢測部103檢測到卷盤20的旋轉時,將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目標轉速設定成第一轉速。並且,也可以使進給馬達31以第一轉速旋轉而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
另外,在匣2內的線材W產生了鬆弛的狀態下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在線材W的鬆弛消除時,對停止旋轉的卷盤20施加拉拽線材W的力,因此欲由線材進給部3拉出的線材W有可能咬入卷盤20捲繞的線材W。
因此,控制部100在根據由旋轉檢測部103檢測出的卷盤20的舉動而檢測到為卷盤20即將開始旋轉之前時,暫時停止使進給馬達31向正方向旋轉的驅動。由此,抑制對停止旋轉的卷盤20施加拉拽線材W的力,抑制欲由線材進給部3拉出的線材W咬入卷盤20上捲繞的線材W。控制部100在暫時停止使進給馬達31向正方向旋轉的驅動之後,將進給馬達31的正方向的目標轉速設定成第二轉速。並且,使進給馬達31以第二轉速旋轉而將線材W向正方向傳送。
另外,為了提高切換進給馬達31的轉速的定時的精度,也可以將使用負載檢測部101、監視部102、旋轉檢測部103的控制組合。
1A,1B,1C,1D:鋼筋捆束機 10:主體部 11:把手部 12:扳機 13:開關 15:電池 2:匣 20:卷盤 3:線材進給部 30:進給齒輪 31:進給馬達(第一驅動部) 5:捲曲形成部 50:捲曲引導件 51:誘導引導件 6:切斷部 61:可動刀部 62:傳遞機構 7:捆束部 70:線材卡止體 70C:中央鉤 70L:第二側鉤 70R:第一側鉤 71:套管 71a:開閉銷 71b:軸 71c1,71c2:折彎部 72:旋轉軸 72a:進給螺桿 73:開閉引導孔 74:旋轉限制部 8:驅動部 80:馬達(第二驅動部) 81:減速器 90:進給限制部 91:抵接部 100:控制部 101:負載檢測部 102:監視部 103:旋轉檢測部 A1,A2,F,R:箭頭 Ru:環 S:鋼筋 SA1~SA9,SB1~SB6:步驟 W:線材
第1圖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鋼筋捆束機的整體結構的一例的從側面觀察的內部結構圖。 第2圖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鋼筋捆束機的控制功能的一例的方塊圖。 第3A圖是示出捆束部的一例的截面俯視圖。 第3B圖是示出捆束部的一例的截面俯視圖。 第4圖是示出將線材向正方向傳送的動作的一例的流程圖。 第5圖是示出將線材向反方向傳送的動作的一例的流程圖。 第6A圖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鋼筋捆束機的控制功能的一例的方塊圖。 第6B圖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鋼筋捆束機的控制功能的一例的方塊圖。 第6C圖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鋼筋捆束機的控制功能的一例的方塊圖。
1A:鋼筋捆束機
13:開關
15:電池
31:進給馬達(第一驅動部)
80:馬達
100:控制部

Claims (18)

  1. 一種捆束機,包括: 匣,收納線材; 線材進給部,將線材向從所述匣拉出的正方向及返回所述匣的反方向傳送; 驅動部,對所述線材進給部進行驅動; 捲曲形成部,構成將由所述線材進給部向正方向傳送的線材向捆束物的周圍捲繞的路徑; 捆束部,對由所述線材進給部向反方向傳送而纏繞於捆束物的線材進行扭轉;及 控制部,對所述驅動部進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基於所述匣內的線材的狀態而控制所述驅動部的轉速,來改變藉由所述線材進給部傳送線材的速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捆束機,其中, 所述匣收納捲繞有線材的卷盤, 所述控制部基於捲繞於所述卷盤的線材的鬆弛來控制所述驅動部的轉速。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捆束機,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於在上一次的捆束動作之後是否進行了電源的斷開、接通或者所述卷盤的更換來控制所述驅動部的轉速。
  4. 如請求項2或3所述的捆束機,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於在上一次的捆束動作中將線材向反方向傳送的拉回資訊來控制所述驅動部的轉速。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捆束機,其中, 所述拉回資訊基於在上一次的捆束動作中將線材向反方向傳送時的所述驅動部的拉回相應轉數。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捆束機,包括: 負載檢測部,對施加於所述驅動部的負載進行檢測的負載檢測部, 所述控制部基於由所述負載檢測部檢測出的施加於所述驅動部的負載來控制所述驅動部的轉速。
  7. 如請求項2所述的捆束機,包括: 監視部,對所述匣內的線材的狀態進行監視, 所述控制部基於由所述監視部檢測到的所述匣內的線材的鬆弛來控制所述驅動部的轉速。
  8. 如請求項2所述的捆束機,包括: 旋轉檢測部,對所述匣內的所述卷盤的旋轉的舉動進行檢測, 所述控制部基於由所述旋轉檢測部檢測到的所述匣內的所述卷盤的旋轉的舉動來控制所述驅動部的轉速。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捆束機,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基於由所述旋轉檢測部檢測到的所述匣內的所述卷盤的旋轉的舉動而檢測為所述卷盤即將旋轉之前時,使所述驅動部的驅動暫時停止。
  10. 一種捆束機,包括: 匣,收納線材; 線材進給部,將線材向從所述匣拉出的正方向及返回所述匣的反方向傳送; 驅動部,對所述線材進給部進行驅動; 捲曲形成部,構成將由所述線材進給部向正方向傳送的線材向捆束物的周圍捲繞的路徑; 捆束部,對由所述線材進給部向反方向傳送而纏繞於捆束物的線材進行扭轉;及 控制部,對所述驅動部進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基於所述匣內的線材的狀態來使所述驅動部以第一轉速或比所述第一轉速低的第二轉速旋轉。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捆束機,其中, 所述匣收納捲繞有線材的卷盤, 所述控制部基於捲繞於所述卷盤的線材的鬆弛來將所述驅動部的轉速設定成第一轉速。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捆束機,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上一次的捆束動作之後沒有進行電源的斷開、接通或者所述卷盤的更換的情況下,將所述驅動部的轉速設定成第一轉速。
  13. 如請求項11或12所述的捆束機,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驅動部以第一轉速進行旋轉的情況下,基於在上一次的捆束動作中將線材向反方向傳送的拉回資訊來將所述驅動部的轉速從第一轉速變更成第二轉速。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捆束機,其中, 所述拉回資訊基於在上一次的捆束動作中將線材拉回的所述驅動部的拉回相應轉數。
  15.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捆束機,包括: 負載檢測部,對施加於所述驅動部的負載進行檢測, 所述控制部基於由所述負載檢測部檢測出的施加於所述驅動部的負載來控制所述驅動部的轉速。
  16.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捆束機,包括: 監視部,對所述匣內的線材的狀態進行檢測, 所述控制部基於由所述監視部檢測到的所述匣內的線材的鬆弛來控制所述驅動部的轉速。
  17.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捆束機,包括: 旋轉檢測部,對所述匣內的所述卷盤的旋轉的舉動進行檢測, 所述控制部基於由所述旋轉檢測部檢測到的所述匣內的所述卷盤的旋轉的舉動來控制所述驅動部的轉速。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捆束機,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基於由所述旋轉檢測部檢測到的所述匣內的所述卷盤的旋轉的舉動而檢測為所述卷盤即將旋轉之前時,使所述驅動部的驅動暫時停止。
TW112132501A 2022-09-02 2023-08-29 捆束機 TW2024137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39996 2022-09-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3780A true TW202413780A (zh) 2024-04-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01036B2 (ja) 結束機
KR100293322B1 (ko) 물품의 매듭방법 및 매듭장치
CN108454928B (zh) 捆扎机
EP1418124B1 (en) Reinforcing steel bar tying machine
US11952154B2 (en) Binding machine
US11898359B2 (en) Binding machine
CN108327969B (zh) 捆扎机
US11725405B2 (en) Binding machine
TW201836932A (zh) 捆束機
US11571733B2 (en) Binding machine
JP6972551B2 (ja) 結束機
US11819904B2 (en) Binding machine
JP2022156735A (ja) 結束機
TW202413780A (zh) 捆束機
US20230242291A1 (en) Binding machine
JP4016799B2 (ja) 鉄筋結束機
EP4332326A1 (en) Binding machine
CN115675986A (zh) 捆扎机
JP2024034599A (ja) 結束機
US20220333390A1 (en) Binding machine
JPH0592103U (ja) 結束機における結束用ワイヤの案内装置
TW202413210A (zh) 捆束機
CN116696067A (zh) 捆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