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3426A - 抗ccr8抗體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抗ccr8抗體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3426A
TW202413426A TW112129231A TW112129231A TW202413426A TW 202413426 A TW202413426 A TW 202413426A TW 112129231 A TW112129231 A TW 112129231A TW 112129231 A TW112129231 A TW 112129231A TW 202413426 A TW202413426 A TW 2024134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q
antibody
antigen
variable region
amino ac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9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明
薛柳
孫漢資
唐曉燕
姜明
王汐濤
陳運
騏騏 黃
汪文捷
張靜
姜文波
Original Assignee
英屬開曼群島商百濟神州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屬開曼群島商百濟神州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屬開曼群島商百濟神州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3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3426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揭露提供了與人CCR8結合的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所述抗體的藥物組成物,以及該抗體或該組成物用於治療疾病諸如癌症之用途。

Description

抗CCR8抗體及使用方法
本文揭露了與人CCR8結合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所述抗體的組成物,以及用於治療癌症之方法。
C-C模體趨化因子受體8(CCR8)係一種七次跨膜G蛋白偶合受體(GPCR)。人CCR8由355個胺基酸組成,其細胞外結構域包括35個胺基酸(aa)N-末端和三個較短的細胞外環(ECL1-3)。N-末端和ECL2對於CCR8的配體結合和激活係重要的(Gadhe等人, J Biomol Struct Dyn. [生物分子結構與動力學雜誌] 2015;33(11):2491-510;Barington L.等人, J Biol Chem. [生物化學雜誌] 2016年7月29日;291(31):16208-20)。人CCR8有四種配體,包括CCL1、CCL8、CCL16和CCL18,而CCL1係T調節細胞(Treg)和Th2細胞中CCR8的主要配體(Islam, S.A.等人, J Exp Med. [實驗醫學雜誌] 2013年9月23日;210(10):1889-98;Barsheshet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2017年6月6日;114(23):6086-6091;Sokol等人, 2018)。CCR8通常在血液中的部分Treg和Th2細胞中表現(Schaerli等人, J Exp Med. [實驗醫學雜誌] 2004年5月3日;199(9):1265-75.;Soler等人, J Immunol. [免疫學雜誌] 2006年11月15日;177(10):6940-51.),並且在胸腺和脾臟中也呈陽性(Francesco Annunziato等人, J Exp Med. [實驗醫學雜誌] 2002年8月5日;196(3):379-87.;Lee等人, J Immunol. [免疫學雜誌] 2007年1月1日;178(1):301-11.;Thyagarajan等人, PLoS One. [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 2018年7月19日;13(7):e0200765)。另外,CCR8也在皮膚T細胞中表現(Schaerli等人, J Exp Med. [實驗醫學雜誌] 2004年5月3日;199(9):1265-75.;Ebert等人, J Immunol. [免疫學雜誌] 2006年4月1日;176(7):4331-6;Campbell等人, Cancer Res. [癌症研究] 2021年6月1日;81(11):2983-2994)。
已有充分記錄證明,在不同類型的人類癌症(包括但不限於頭頸癌、結直腸癌、肺癌、乳癌、膀胱癌和食管癌)中,CCR8在腫瘤Treg中顯著上調(Plitas等人, Immunity. [免疫] 2016年11月15日;45(5):1122-1134;Magnuson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2018年11月6日;115(45): E10672-E10681.;Wang等人,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癌症免疫學與免疫療法] 2020年9月;69(9):1855-1867;Van Damme等人, J Immunother Cancer.[癌症免疫治療雜誌] 2021年2月;9(2):e001749)。在乳癌、膀胱癌和肺癌患者中,高CCR8表現也與預後不良相關(Plitas等人, Immunity. [免疫] 2016年11月15日;45(5):1122-1134;Alvisi等人, J Clin Invest. [臨床研究雜誌] 2020年6月1日;130(6):3137-3150.;Wang等人,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癌症免疫學與免疫療法] 2020年9月;69(9):1855-1867)。CCR8表現似乎標誌著激活的腫瘤Treg群體,因為該等細胞具有升高的激活標誌物,並且抑制性比CCR8陰性對應物更強(Villarreal等人, Cancer Res. [癌症研究] 2018年9月15日;78(18):5340-5348;Wang等人, Nat Immunol. [自然免疫] 2019年9月;20(9):1220-1230;Whiteside等人, Immunology. [免疫學] 2021年8月;163(4):512-520.)。藉由CCL1激活CCR8可以藉由上調FOXp3、CCR8、CD39和IL10進一步增強CCR8+ Treg的抑制活性(Barsheshet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2017年6月6日;114(23):6086-6091)。因此,CCR8係特異性地靶向腫瘤Treg的有前景的治療靶點,該等腫瘤Treg在腫瘤微環境中發揮重要的抑制作用。
最近在CCR8無效小鼠中的研究表明,CCR8不是腫瘤Treg募集或功能所必需的;然而,使用Fc完整但未突變的抗小鼠CCR8抗體耗竭CCR8 Treg具有抗腫瘤作用(Van Damme等人, J Immunother Cancer. [癌症免疫治療雜誌] 2021年2月;9(2):e001749;Bhatt等人, J Exp Med. [實驗醫學雜誌] 2021年6月7日;218(6):e20201329;Campbell等人, Cancer Res. [癌症研究] 2021年6月1日;81(11):2983-2994;Kidani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2022年2月15日;119(7):e2114282119)。除了單一藥劑活性外,抗小鼠CCR8抗體還已經表現出與抗PD1抗體的組合作用。在該等研究中,抗小鼠CCR8抗體沒有在荷瘤小鼠中誘導毒性,並且可以保留脾臟、胸腺和皮膚Treg(Villarreal等人, Cancer Res. [癌症研究] 2018年9月15日;78(18):5340-5348;Campbell等人, Cancer Res. [癌症研究] 2021年6月1日;81(11):2983-2994;Kidani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2022年2月15日;119(7):e2114282119)。CCR8-/-小鼠亦為活的且可育的(Chung等人, J Immunol, [免疫學雜誌] 2003年1月1日;170(1):581-7.;Yabe等人, Int Immunol. [國際免疫學] 2015年4月;27(4):169-81)。總之,該等數據表明CCR8+腫瘤Treg耗竭係一種有前景的策略,並且不太可能引起有害影響。然而,現在還沒有批准用於在治療人類癌症中使用的CCR8抗體。因此,如本文所揭露的抗CCR8抗體可用於治療人類癌症。
本揭露關於特異性結合CCR8的抗CCR8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本揭露提供了與人CCR8結合的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本揭露涵蓋以下實施方式。
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特異性結合人CCR8。
一種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人CCR8(SEQ ID NO:1)特異性結合。
一種與人CCR8結合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其抗體結合片段包含: (i) 重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包含 (a) SEQ ID NO:4的HCDR1(重鏈互補決定區1)、(b) SEQ ID NO:5的HCDR2、以及 (c) SEQ ID NO:6的HCDR3,和輕鏈可變區,該輕鏈可變區包含:(d) SEQ ID NO:7的LCDR1(輕鏈互補決定區1)、(e) SEQ ID NO:8的LCDR2、以及 (f) SEQ ID NO:9的LCDR3; (ii) 重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包含 (a) SEQ ID NO:4的HCDR1(重鏈互補決定區1)、(b) SEQ ID NO:15的HCDR2、以及 (c) SEQ ID NO:6的HCDR3,和輕鏈可變區,該輕鏈可變區包含:(d) SEQ ID NO:7的LCDR1(輕鏈互補決定區1)、(e) SEQ ID NO:8的LCDR2、以及 (f) SEQ ID NO:9的LCDR3;或 (iii) 重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包含 (a) SEQ ID NO:14的HCDR1(重鏈互補決定區1)、(b) SEQ ID NO:15的HCDR2、以及 (c) SEQ ID NO:6的HCDR3,和輕鏈可變區,該輕鏈可變區包含:(d) SEQ ID NO:7的LCDR1(輕鏈互補決定區1)、(e) SEQ ID NO:8的LCDR2、以及 (f) SEQ ID NO:9的LCDR3。
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i) 重鏈可變區(VH),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與SEQ ID NO:10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以及輕鏈可變區(VL),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與SEQ ID NO: 11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 (ii) 重鏈可變區(VH),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與SEQ ID NO: 26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以及輕鏈可變區(VL),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與SEQ ID NO: 23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 (iii) 重鏈可變區(VH),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與SEQ ID NO: 16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以及輕鏈可變區(VL),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與SEQ ID NO: 17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 (iv) 重鏈可變區(VH),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與SEQ ID NO: 16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以及輕鏈可變區(VL),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與SEQ ID NO: 20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或 (v) 重鏈可變區(VH),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與SEQ ID NO: 22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以及輕鏈可變區(VL),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與SEQ ID NO: 23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
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SEQ ID NO: 10和11、SEQ ID NO: 26和23、SEQ ID NO: 16和17、SEQ ID NO: 16和20、或SEQ ID NO: 22和23中已插入、缺失或取代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或十個胺基酸。
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i) 包含SEQ ID NO:10的重鏈可變區(VH)和包含SEQ ID NO: 11的輕鏈可變區(VL); (ii) 包含SEQ ID NO: 26的重鏈可變區(VH)和包含SEQ ID NO: 23的輕鏈可變區(VL); (iii) 包含SEQ ID NO: 16的重鏈可變區(VH)和包含SEQ ID NO: 17的輕鏈可變區(VL); (vi) 包含SEQ ID NO: 16的重鏈可變區(VH)和包含SEQ ID NO: 20的輕鏈可變區(VL);或 (v) 包含SEQ ID NO: 22的重鏈可變區(VH)和包含SEQ ID NO: 23的輕鏈可變區(VL)。
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係單株抗體、嵌合抗體、人源化抗體、人工程化抗體、單鏈抗體(scFv)、Fab片段、Fab’片段或F(ab’) 2片段。
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具有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ADCC)或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CDC)。
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具有降低的糖基化或係低岩藻糖基化的或無岩藻糖基化的。
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增加的二等分GlcNac結構。
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Fc結構域係IgG1。
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包含在選自HuCCR8胺基酸序列的編號26、172、177、178、266和269的位置處的至少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六個胺基酸殘基的表位結合。
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包含在選自HuCCR8胺基酸序列的編號172、177和269的位置處的至少一個、兩個或三個胺基酸殘基的表位結合。
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包含在選自HuCCR8胺基酸序列的編號26、178和266的位置處的至少一個、兩個或三個胺基酸殘基的表位結合。
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包含HuCCR8胺基酸序列的 (1) 位置20-30處的胺基酸殘基、(2) 位置170-180處的一或多個胺基酸和 (3) 位置260-270處的一或多個胺基酸的表位結合。
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包含HuCCR8胺基酸序列的 (1) 位置26處的胺基酸殘基、(2) 位置172、177和178處的一個、兩個或三個胺基酸以及 (3) 位置266和269處的一個或兩個胺基酸的表位結合。
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包含HuCCR8胺基酸序列的 (1) N-末端位置處的一個、兩個或三個胺基酸殘基、(2) ECL2區域位置處的一個、兩個或三個胺基酸以及 (3) ECL3區域位置處的一個、兩個或三個胺基酸的表位結合。
一種藥物組成物,該藥物組成物包含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
一種治療癌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有需要的患者投與有效量的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該方法,其中該癌症係頭頸癌、鼻咽癌、結腸癌、胃癌、乳癌、胰臟癌、子宮頸癌、膀胱癌、腎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卵巢癌、肝癌、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
該方法,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另一種治療劑組合投與。
該方法,其中該治療劑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該方法,其中該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係抗PD1抗體。
該方法,其中該抗PD1抗體係BGB-A317。
該方法,其中該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係抗TIGIT抗體。
該方法,其中該抗TIGIT抗體係BGB-A1217。
該方法,其中該檢查點抑制劑係BGB-A1217和BGB-A317。
一種分離的核酸,該分離的核酸編碼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一種載體,該載體包含該核酸。
一種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包含該核酸或載體。
一種生產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製程,該製程包括培養該宿主細胞和從培養物中回收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用於在治療以下或降低以下可能性中使用:頭頸癌、鼻咽癌、結腸癌、胃癌、乳癌、胰臟癌、子宮頸癌、膀胱癌、腎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卵巢癌、肝癌、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一或多個互補決定區(CDR),該一或多個CDR包含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的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SEQ ID NO: 5、SEQ ID NO: 6、SEQ ID NO: 7、SEQ ID NO: 8、SEQ ID NO: 9、SEQ ID NO: 14或SEQ ID NO: 15。
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 重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包含一或多個互補決定區(HCDR),該一或多個HCDR包含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的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SEQ ID NO: 5、SEQ ID NO: 6、SEQ ID NO: 14或SEQ ID NO: 15,和/或 (b) 輕鏈可變區,該輕鏈可變區包含一或多個互補決定區(LCDR),該一或多個LCDR包含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的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SEQ ID NO: 8或SEQ ID NO: 9。
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 重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包含三個互補決定區(HCDR),這三個HCDR係包含SEQ ID NO: 4或SEQ ID NO: 14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 5或SEQ ID NO: 15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2,以及包含SEQ ID NO: 6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3,和/或 (b) 輕鏈可變區,該輕鏈可變區包含三個互補決定區(LCDR),這三個LCDR係包含SEQ ID NO: 7的胺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8的胺基酸序列的LCDR2,以及包含SEQ ID NO: 9的胺基酸序列的LCDR3。
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 重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包含三個互補決定區(HCDR),這三個HCDR係包含SEQ ID NO: 4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 5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2,以及包含SEQ ID NO: 6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3;或包含SEQ ID NO: 14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 15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2,以及包含SEQ ID NO: 6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3;或包含SEQ ID NO: SEQ ID NO: 4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 15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2,以及包含SEQ ID NO: 6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3;和/或 (b) 輕鏈可變區,該輕鏈可變區包含三個互補決定區(LCDR),這三個LCDR係包含SEQ ID NO: 7的胺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 8的胺基酸序列的LCDR2,以及包含SEQ ID NO: 9的胺基酸序列的LCDR3。
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本揭露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含有SEQ ID NO: 4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1,含有SEQ ID NO: 5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2,以及含有SEQ ID NO: 6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3;和輕鏈可變區,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含有SEQ ID NO: 7的胺基酸序列的LCDR1,含有SEQ ID NO: 8的胺基酸序列的LCDR2,以及含有SEQ ID NO: 9的胺基酸序列的LCDR3。
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本揭露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含有SEQ ID NO: 14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1,含有SEQ ID NO: 15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2,以及含有SEQ ID NO: 6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3;和輕鏈可變區,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含有SEQ ID NO: 7的胺基酸序列的LCDR1,含有SEQ ID NO: 8的胺基酸序列的LCDR2,以及含有SEQ ID NO: 9的胺基酸序列的LCDR3。
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本揭露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包含含有SEQ ID NO: 4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1,含有SEQ ID NO: 15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2,以及含有SEQ ID NO: 6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3;和輕鏈可變區,該輕鏈可變區包含含有SEQ ID NO: 7的胺基酸序列的LCDR1,含有SEQ ID NO: 8的胺基酸序列的LCDR2,以及含有SEQ ID NO: 9的胺基酸序列的LCDR3。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本揭露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 重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包含SEQ ID NO: 10、SEQ ID NO: 16、SEQ ID NO: 22或SEQ ID NO: 26的胺基酸序列或與SEQ ID NO: 10、SEQ ID NO: 16、SEQ ID NO: 22或SEQ ID NO: 26中的任一個至少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和/或 (b) 輕鏈可變區,該輕鏈可變區包含SEQ ID NO: 11、SEQ ID NO: 17、SEQ ID NO: 20或SEQ ID NO: 23的胺基酸序列或與SEQ ID NO: 11、SEQ ID NO: 17、SEQ ID NO: 20或SEQ ID NO: 23中的任一個至少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
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本揭露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 重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包含SEQ ID NO: 10、SEQ ID NO: 16、SEQ ID NO: 22或SEQ ID NO: 26的胺基酸序列或在SEQ ID NO: 10、SEQ ID NO: 16、SEQ ID NO: 22或SEQ ID NO: 26的胺基酸序列中包含一個、兩個或三個胺基酸取代的胺基酸序列;和/或 (b) 輕鏈可變區,該輕鏈可變區包含SEQ ID NO: 11、SEQ ID NO: 17、SEQ ID NO: 20或SEQ ID NO: 23的胺基酸序列或在SEQ ID NO: 11、SEQ ID NO: 17、SEQ ID NO: 20或SEQ ID NO: 23的胺基酸中包含一個、兩個、三個、四個或五個胺基酸取代的胺基酸序列。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該等胺基酸取代係保守胺基酸取代。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本揭露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a) 包含SEQ ID NO:10的重鏈可變區(VH)和包含SEQ ID NO: 11的輕鏈可變區(VL); (b) 包含SEQ ID NO: 16的重鏈可變區(VH)和包含SEQ ID NO: 17的輕鏈可變區(VL); (c) 包含SEQ ID NO: 16的重鏈可變區(VH)和包含SEQ ID NO: 20的輕鏈可變區(VL); (d) 包含SEQ ID NO: 22的重鏈可變區(VH)和包含SEQ ID NO: 23的輕鏈可變區(VL);或 (e) 包含SEQ ID NO: 26的重鏈可變區(VH)和包含SEQ ID NO: 23的輕鏈可變區(VL)。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本揭露的抗體係IgG1、IgG2、IgG3或IgG4同種型。在更特定的實施方式中,本揭露的抗體包含野生型人IgG1(也稱為人IgG1wt或huIgG1)的Fc結構域。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本揭露的抗體以0.1 nM至100 nM的結合親和力(EC50)與人或cyno CCR8結合。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本揭露的抗體以低於100 nM、50 nM、10 nM、9 nM、8 nM、7 nM、6 nM、5 nM、4 nM、3 nM、2 nM、1 nM的結合親和力(EC50)與人CCR8或Cyno CCR8結合。
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本揭露的抗人CCR8抗體顯示對石蟹獼猴CCR8的跨物種結合活性。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本揭露的抗體具有強的Fc介導的效應子功能。抗體介導對表現CCR8的靶細胞的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ADCC)。
本揭露關於分離的核酸,該等分離的核酸包含編碼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胺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分離的核酸包含SEQ ID NO: 12、SEQ ID NO: 18、SEQ ID NO: 24、或SEQ ID NO: 27的VH核苷酸序列,或與SEQ ID NO: 12、SEQ ID NO: 18、SEQ ID NO: 24、或SEQ ID NO: 27具有至少95%、96%、97%、98%或99%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並且編碼本揭露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VH區。可替代地或另外地,分離的核酸包含SEQ ID NO: 13、SEQ ID NO: 19、SEQ ID NO: 21、或SEQ ID NO: 25的VL核苷酸序列,或與SEQ ID NO: 13、SEQ ID NO: 19、SEQ ID NO: 21、或SEQ ID NO: 25具有至少95%、96%、97%、98%或99%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並且編碼本揭露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VL區。
在另一方面,本揭露關於包含CCR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和視需要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的藥物組成物。
在又另一方面,本揭露關於治療受試者的疾病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有需要的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CCR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者CCR8抗體藥物組成物。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待由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治療的疾病係癌症。
本揭露關於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者CCR8抗體藥物組成物用於治療疾病諸如癌症之用途。
本揭露提供了特異性結合人CCR8的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此外,本揭露提供了具有期望的藥物動力學特徵和其他期望的屬性的抗體,其因此可用於降低癌症的可能性或治療癌症。本揭露進一步提供了包含抗體的藥物組成物以及製備和使用此類藥物組成物用於預防和治療癌症和相關障礙之方法。 CCR8 抗體
本揭露提供了與CCR8特異性結合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本揭露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括但不限於如下所述產生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本揭露提供了與CCR8特異性結合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所述抗體或抗體片段(例如,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含有表1中SEQ ID NO: 10、SEQ ID NO: 16、SEQ ID NO: 22或SEQ ID NO: 26的胺基酸序列的VH結構域。本揭露還提供了特異性結合CCR8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所述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含有表1中列出的HCDR中任一個的胺基酸序列的HCDR。在一方面,本揭露提供了與CCR8特異性結合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所述抗體包含(或可替代地,由其組成)含有表1中列出的HCDR中任一個的胺基酸序列的一個、兩個、三個或更多個HCDR。
本揭露提供了與CCR8特異性結合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所述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 11、SEQ ID NO: 17、SEQ ID NO: 20或SEQ ID NO: 23的胺基酸序列(表1)的VL結構域。本揭露還提供了與CCR8特異性結合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所述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含有表1中列出的LCDR中任一個的胺基酸序列的LCDR。特別地,本揭露提供了與CCR8特異性結合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所述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或可替代地,由其組成)含有表1中列出的LCDR中任一個的胺基酸序列的一個、兩個、三個或更多個LCDR。
本揭露的其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括已被改變,但在CDR區中與表1中揭露的CDR區具有至少60%、70%、80%、90%、95%或99%同一性百分比的胺基酸。在一些方面,其包括胺基酸改變,其中當與表1中描述的序列中描繪的CDR區相比時,在CDR區中改變不超過1、2、3、4或5個胺基酸。
本揭露的其他抗體包括其中胺基酸或編碼胺基酸的核酸已被改變,但與表1中所述之序列具有至少60%、70%、80%、90%、95%或99%同一性百分比的那些。在一些方面,其包括胺基酸序列的改變,其中當與表1中描述的序列中描繪的可變區相比時,在可變區中改變不超過1、2、3、4或5個胺基酸,同時保持基本上相同的治療活性。
本揭露還提供了編碼與CCR8特異性結合的抗體的VH、VL、全長重鏈和全長輕鏈的核酸序列。可以優化此類核酸序列以在哺乳動物細胞中表現。
本揭露的序列列表在下表1中提供。 [ 1] . 序列列表
抗原 SEQ ID NO: 編號 序列
人CCR8 (與圖1A中的人_CCR8.pro相同) SEQ ID NO:1 MDYTLDLSVTTVTDYYYPDIFSSPCDAELIQTNGKLLLAVFYCLLFVFSLLGNSLVILVLVVCKKLRSITDVYLLNLALSDLLFVFSFPFQTYYLLDQWVFGTVMCKVVSGFYYIGFYSSMFFITLMSVDRYLAVVHAVYALKVRTIRMGTTLCLAVWLTAIMATIPLLVFYQVASEDGVLQCYSFYNQQTLKWKIFTNFKMNILGLLIPFTIFMFCYIKILHQLKRCQNHNKTKAIRLVLIVVIASLLFWVPFNVVLFLTSLHSMHILDGCSISQQLTYATHVTEIISFTHCCVNPVIYAFVGEKFKKHLSEIFQKSCSQIFNYLGRQMPRESCEKSSSCQQHSSRSSSVDYIL
猴CCR8 (與圖1A中的猴_CCR8.pro相同) SEQ ID NO:2 MDYTLDPSMTTMTDYYYPDSLSSPCDGELIQRNDKLLLAVFYCLLFVFSLLGNSLVILVLVVCKKLRNITDIYLLNLALSDLLFVFSFPFQTYYQLDQWVFGTVMCKVVSGFYYIGFYSSMFFITLMSVDRYLAVVHAVYAIKVRTIRMGTTLSLVVWLTAIMATIPLLVFYQVASEDGVLQCYSFYNQQTLKWKIFTNFEMNILGLLIPFTIFMFCYIKILHQLKRCQNHNKTKAIRLVLIVVIASLLFWVPFNVVLFLTSLHSMHILDGCSISQQLNYATHVTEIISFTHCCVNPVIYAFVGEKFKKHLSEIFQKSCSHIFIYLGRQMPRESCEKSSSCQQHSFRSSSIDYIL
小鼠CCR8 (與圖1A中的小鼠_CCR8.pro相同) SEQ ID NO:3 MDYTMEPNVTMTDYYPDFFTAPCDAEFLLRGSMLYLAILYCVLFVLGLLGNSLVILVLVGCKKLRSITDIYLLNLAASDLLFVLSIPFQTHNLLDQWVFGTAMCKVVSGLYYIGFFSSMFFITLMSVDRYLAIVHAVYAIKVRTASVGTALSLTVWLAAVTATIPLMVFYQVASEDGMLQCFQFYEEQSLRWKLFTHFEINALGLLLPFAILLFCYVRILQQLRGCLNHNRTRAIKLVLTVVIVSLLFWVPFNVALFLTSLHDLHILDGCATRQRLALAIHVTEVISFTHCCVNPVIYAFIGEKFKKHLMDVFQKSCSHIFLYLGRQMPVGALERQLSSNQRSSHSSTLDDIL
抗體 SEQ ID NO 序列
Ch305 SEQ ID NO: 4 HCDR1(卡巴特) SYGVH
SEQ ID NO: 5 HCDR2(卡巴特) VIWRGGTTDYNAAFMS
SEQ ID NO: 6 HCDR3(卡巴特) NRVTTVVAPNFYAMDY
SEQ ID NO: 7 LCDR1(卡巴特) KSSQSLLYSGNQKNYLA
SEQ ID NO: 8 LCDR2(卡巴特) WASTRKS
SEQ ID NO: 9 LCDR3(卡巴特) QQYYTYPLT
SEQ ID NO: 10 VH AA QVQMKQSGPSLVQPSQSLSITCTVSGFSLTSYGVHWVRQSPGKGLEWLGVIWRGGTTDYNAAFMSRLSFTKDSSKSQVFFKLNSLQADDTAIYYCAKNRVTTVVAPNFYAMDYWGQGTSVTVSS
SEQ ID NO: 11 VL AA DIVMTQSPSSLAVSVGEKVTMSCKSSQSLLYSGNQKNYLAWYQQKPGQSPKLLIYWASTRKSGVPDRLTGSGSGTDFTLTISSVKAEDLAAYYCQQYYTYPLTFGAGTRLEIK
SEQ ID NO: 12 VH DNA CAGGTGCAGATGAAGCAGTCAGGACCTAGCCTAGTGCAGCCCTCACAGAGCCTGTCCATAACCTGCACAGTCTCTGGTTTCTCATTAACTAGCTATGGGGTACACTGGGTTCGCCAGTCTCCAGGAAAGGGTCTGGAGTGGCTGGGAGTGATATGGAGAGGTGGAACCACAGACTACAATGCAGCTTTCATGTCCAGACTGAGCTTCACCAAGGACAGCTCCAAGAGCCAAGTTTTCTTTAAATTGAACAGTCTGCAAGCTGATGACACTGCCATATACTACTGTGCCAAGAATCGGGTAACTACGGTTGTAGCCCCAAATTTCTATGCTATGGACTACTGGGGTCAAGGAACCTCAGTCACCGTCTCGAGC
SEQ ID NO: 13 VL DNA GACATTGTGATGACCCAGTCTCCATCCTCCCTAGCTGTGTCAGTTGGAGAGAAGGTTACTATGAGCTGCAAGTCCAGTCAGAGCCTTTTATATAGTGGCAATCAAAAGAACTACTTGGCCTGGTACCAGCAGAAACCAGGGCAGTCTCCCAAACTGCTGATTTACTGGGCATCCACTAGGAAATCTGGGGTCCCTGATCGCCTCACA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TGTGAAGGCTGAAGACCTGGCAGCTTATTACTGTCAGCAATATTATACCTATCCGCTCACGTTCGGTGCTGGGACCAGACTGGAAATAAAA
抗體 SEQ ID NO 序列
hu305-4F-2m SEQ ID NO: 14 HCDR1(卡巴特) VYGVH
SEQ ID NO: 15 HCDR2(卡巴特) VIWRGGTTDYNPSLKS
SEQ ID NO: 6 HCDR3(卡巴特) NRVTTVVAPNFYAMDY
SEQ ID NO: 7 LCDR1(卡巴特) KSSQSLLYSGNQKNYLA
SEQ ID NO: 8 LCDR2(卡巴特) WASTRKS
SEQ ID NO: 9 LCDR3(卡巴特) QQYYTYPLT
SEQ ID NO: 16 VH AA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FSLA VYGVHWVRQPPGKGLEWLG VIWRGGTTDYNPSLKSRLTFSKDSSKSQVSLKLSSVTAADTAVYYCAK NRVTTVVAPNFYAMDYWGQGTLVTVSS
SEQ ID NO: 17 VL AA DIVMTQSPDSLAVSLGERVTINCKSSQSLLYSGNQKNYLAWYQQKPGQSPKLLIYWASTRKSGVPDRFSGSGSGTDFTLTISSLQAEDVAAYYCQQYYTYPLTFGQGTRLEIK
SEQ ID NO: 18 VH DNA CAAGTGCAGCTGCAAGAGAGCGGCCCCGGCCTGGTGAAGCCTAGCCAGACCCTGAGCCTGACCTGCACCGTGAGCGGCTTCAGCCTGGCAGTCTACGGCGTGCACTGGGTGAGACAGCCCCCCGGCAAGGGCCTGGAGTGGCTGGGCGTGATCTGGAGAGGCGGCACCACCGACTACAACCCCTCCCTCAAGAGCAGACTGACCTTCAGCAAGGACAGCAGCAAGAGCCAAGTGTCCCTCAAGCTGAGCAGCGTGACCGCCGCCGACACCGCCGTGTACTACTGCGCCAAGAACAGAGTGACCACCGTGGTGGCCCCCAACTTCTACGCCATGGACTACTGGGGCCAAGGCACCCTGGTGACCGTGAGCAGC
SEQ ID NO: 19 VL DNA GACATCGTGATGACACAGAGCCCCGACAGCCTGGCCGTGAGCCTGGGCGAGAGAGTCACCATCAACTGCAAGAGCAGCCAAAGCCTGCTGTACAGCGGCAATCAGAAGAACTACCTGGCCTGGTATCAGCAGAAGCCCGGGCAGAGCCCCAAGCTGCTGATCTACTGGGCCTCCACAAGAAAGAGCGGCGTGCCCGACAGATTCAGCGGCAGCGGCAGCGGCACCGACTTCACCCTGACCATCAGCAGCCTGCAAGCCGAGGACGTGGCCGCGTACTACTGTCAGCAGTACTACACCTACCCCCTGACCTTCGGCCAAGGCACAAGACTGGAGATCAAG
hu305-4F-2l SEQ ID NO: 14 HCDR1(卡巴特) VYGVH
SEQ ID NO: 15 HCDR2(卡巴特) VIWRGGTTDYNPSLKS
SEQ ID NO: 6 HCDR3(卡巴特) NRVTTVVAPNFYAMDY
SEQ ID NO: 7 LCDR1(卡巴特) KSSQSLLYSGNQKNYLA
SEQ ID NO: 8 LCDR2(卡巴特) WASTRKS
SEQ ID NO: 9 LCDR3(卡巴特) QQYYTYPLT
SEQ ID NO: 16 VH AA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FSLA VYGVHWVRQPPGKGLEWLG VIWRGGTTDYNPSLKSRLTFSKDSSKSQVSLKLSSVTAADTAVYYCAK NRVTTVVAPNFYAMDYWGQGTLVTVSS
SEQ ID NO: 20 VL AA DIVMTQSPDSLAVSLGERVTMNC KSSQSLLYSGNQKNYLAWYQQKPGQSPKLLIY WASTRKSGVPDRFSGSGSGTDFTLTISSLQAEDVAAYYC QQYYTYPLTFGQGTRLEIK
SEQ ID NO: 18 VH DNA CAAGTGCAGCTGCAAGAGAGCGGCCCCGGCCTGGTGAAGCCTAGCCAGACCCTGAGCCTGACCTGCACCGTGAGCGGCTTCAGCCTGGCAGTCTACGGCGTGCACTGGGTGAGACAGCCCCCCGGCAAGGGCCTGGAGTGGCTGGGCGTGATCTGGAGAGGCGGCACCACCGACTACAACCCCTCCCTCAAGAGCAGACTGACCTTCAGCAAGGACAGCAGCAAGAGCCAAGTGTCCCTCAAGCTGAGCAGCGTGACCGCCGCCGACACCGCCGTGTACTACTGCGCCAAGAACAGAGTGACCACCGTGGTGGCCCCCAACTTCTACGCCATGGACTACTGGGGCCAAGGCACCCTGGTGACCGTGAGCAGC
SEQ ID NO: 21 VL DNA GACATCGTGATGACACAGAGCCCCGACAGCCTGGCCGTGAGCCTGGGCGAGAGAGTCACCATGAACTGCAAGAGCAGCCAAAGCCTGCTGTACAGCGGCAATCAGAAGAACTACCTGGCCTGGTATCAGCAGAAGCCCGGGCAGAGCCCCAAGCTGCTGATCTACTGGGCCTCCACAAGAAAGAGCGGCGTGCCCGACAGATTCAGCGGCAGCGGCAGCGGCACCGACTTCACCCTGACCATCAGCAGCCTGCAAGCCGAGGACGTGGCCGCGTACTACTGTCAGCAGTACTACACCTACCCCCTGACCTTCGGCCAAGGCACAAGACTGGAGATCAAG
hu305-5W-3a SEQ ID NO: 14 HCDR1(卡巴特) VYGVH
SEQ ID NO: 15 HCDR2(卡巴特) VIWRGGTTDYNPSLKS
SEQ ID NO: 6 HCDR3(卡巴特) NRVTTVVAPNFYAMDY
SEQ ID NO: 7 LCDR1(卡巴特) KSSQSLLYSGNQKNYLA
SEQ ID NO: 8 LCDR2(卡巴特) WASTRKS
SEQ ID NO: 9 LCDR3(卡巴特) QQYYTYPLT
SEQ ID NO: 22 VH AA QVQLKQSGPGLVKPSETLSLTCTVSGFSLA VYGVHWVRQPPGKGLEWLG VIWRGGTTDYNPSLKSRLTFSKDSSKSQVSLKLSSVTAADTAVYYCAK NRVTTVVAPNFYAMDYWGQGTLVTVSS
SEQ ID NO: 23 VL AA DIVMTQSPDSLAVSLGERATINC KSSQSLLYSGNQKNYLAWYQQKPGQPPKLLIY WASTRKSGVPDRFSGSGSGTDFTLTISSLKAEDVAVYYC QQYYTYPLTFGQGTRLEIK
SEQ ID NO: 24 VH DNA CAAGTGCAGCTGAAACAGAGCGGCCCCGGCCTGGTGAAGCCTAGCGAGACCCTGAGCCTGACCTGCACCGTGAGCGGCTTCAGCCTGGCAGTCTACGGCGTGCACTGGGTGAGACAGCCCCCCGGCAAGGGCCTGGAGTGGCTGGGCGTGATCTGGAGAGGCGGCACCACCGACTACAACCCCTCCCTCAAGAGCAGACTGACCTTCAGCAAGGACAGCAGCAAGAGCCAAGTGTCCCTCAAGCTGAGCAGCGTGACCGCCGCCGACACCGCCGTGTACTACTGCGCCAAGAACAGAGTGACCACCGTGGTGGCCCCCAACTTCTACGCCATGGACTACTGGGGCCAAGGCACCCTGGTGACCGTGAGCAGC
SEQ ID NO: 25 VL DNA GACATCGTGATGACACAGAGCCCCGACAGCCTGGCCGTGAGCCTGGGCGAGAGAGCCACCATCAACTGCAAGAGCAGCCAAAGCCTGCTGTACAGCGGCAATCAGAAGAACTACCTGGCCTGGTATCAGCAGAAGCCCGGGCAGCCCCCCAAGCTGCTGATCTACTGGGCCTCCACAAGAAAGAGCGGCGTGCCCGACAGATTCAGCGGCAGCGGCAGCGGCACCGACTTCACCCTGACCATCAGCAGCCTGAAAGCCGAGGACGTGGCCGTGTACTACTGTCAGCAGTACTACACCTACCCCCTGACCTTCGGCCAAGGCACAAGACTGGAGATCAAG
hu305-5P-3a SEQ ID NO: 4 HCDR1(卡巴特) SYGVH
SEQ ID NO: 15 HCDR2(卡巴特) VIWRGGTTDYNPSLKS
SEQ ID NO: 6 HCDR3(卡巴特) NRVTTVVAPNFYAMDY
SEQ ID NO: 7 LCDR1(卡巴特) KSSQSLLYSGNQKNYLA
SEQ ID NO: 8 LCDR2(卡巴特) WASTRKS
SEQ ID NO: 9 LCDR3(卡巴特) QQYYTYPLT
SEQ ID NO: 26 VH AA QVQLKQSGPGLVKPSETLSLTCTVSGFSLTSYGVHWVRQPPGKGLEWLGVIWRGGTTDYNPSLKSRVTFSKDSSKNQVSLKLSSVTAADTAVYYCAKNRVTTVVAPNFYAMDYWGQGTLVTVSS
SEQ ID NO: 23 VL AA DIVMTQSPDSLAVSLGERATINC KSSQSLLYSGNQKNYLAWYQQKPGQPPKLLIY WASTRKSGVPDRFSGSGSGTDFTLTISSLKAEDVAVYYC QQYYTYPLTFGQGTRLEIK
SEQ ID NO: 27 VH DNA CAAGTGCAGCTGAAACAGAGCGGCCCCGGCCTGGTGAAGCCTAGCGAGACCCTGAGCCTGACCTGCACCGTGAGCGGCTTCAGCCTGACAAGCTACGGCGTGCACTGGGTGAGACAGCCCCCCGGCAAGGGCCTGGAGTGGCTGGGCGTGATCTGGAGAGGCGGCACCACCGACTACAACCCCTCCCTCAAGAGCAGAGTGACCTTCAGCAAGGACTCCAGCAAGAACCAAGTGTCCCTCAAGCTGAGCAGCGTGACCGCCGCCGACACCGCCGTGTACTACTGCGCCAAGAACAGAGTGACCACCGTGGTGGCCCCCAACTTCTACGCCATGGACTACTGGGGCCAAGGCACCCTGGTGACCGTGAGCAGC
SEQ ID NO: 25 VL DNA GACATCGTGATGACACAGAGCCCCGACAGCCTGGCCGTGAGCCTGGGCGAGAGAGCCACCATCAACTGCAAGAGCAGCCAAAGCCTGCTGTACAGCGGCAATCAGAAGAACTACCTGGCCTGGTATCAGCAGAAGCCCGGGCAGCCCCCCAAGCTGCTGATCTACTGGGCCTCCACAAGAAAGAGCGGCGTGCCCGACAGATTCAGCGGCAGCGGCAGCGGCACCGACTTCACCCTGACCATCAGCAGCCTGAAAGCCGAGGACGTGGCCGTGTACTACTGTCAGCAGTACTACACCTACCCCCTGACCTTCGGCCAAGGCACAAGACTGGAGATCAAG
抗原 SEQ ID 序列
huCCR8-N-mIgG2a SEQ ID NO: 28 MDYTLDLSVTTVTDYYYPDIFSSPSDAELIQTNGKGGGGSCPPCKCPAPNLLGGPSVFIFPPKIKDVLMISLSPIVTCVVVDVSEDDPDVQISWFVNNVEVHTAQTQTHREDYNSTLRVVSALPIQHQDWMSGKEFKCKVNNKDLPAPIERTISKPKGSVRAPQVYVLPPPEEEMTKKQVTLTCMVTDFMPEDIYVEWTNNGKTELNYKNTEPVLDSDGSYFMYSKLRVEKKNWVERNSYSCSVVHEGLHNHHTTKSFSRTPGK
huCCR8-N-huIgG1 SEQ ID NO: 29 MDYTLDLSVTTVTDYYYPDIFSSPSDAELIQTNGKGGGGS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DEL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表位和 結合相同表位的抗體的鑒定
本揭露提供了與人CCR8表位結合的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在某些方面,抗體和抗原結合片段可以與CCR8的相同表位結合。
本揭露還提供了與表1中描述的抗CCR8抗體相同的表位結合的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因此,另外的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可以基於它們在結合測定中與其他抗體交叉競爭(例如,以統計學顯著的方式競爭性抑制其結合)的能力來鑒定。測試抗體抑制本揭露的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CCR8的能力證明測試抗體可與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CCR8。不受任何一種理論的束縛,這樣的抗體可以結合CCR8上的與其競爭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相同或相關(例如,在結構上相似或在空間上鄰近)的表位。在某些方面,結合CCR8上的與本揭露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相同的表位的抗體係人或人源化單株抗體。這種人或人源化單株抗體可以如本文所述製備和分離。 Fc 區框架的進一步改變
在又其他方面,藉由用不同的胺基酸殘基替換至少一個胺基酸殘基來改變Fc區,以改變抗體的效應子功能。例如,可以用不同的胺基酸殘基替換一或多個胺基酸,使得抗體對效應子配體具有改變的親和力,但保留親本抗體的抗原結合能力。親和力改變的效應子配體可為例如Fc受體或補體的C1組分。此方法描述於例如Winter等人的美國專利案號5,624,821和5,648,260中。
在另一方面,可以用一或多個不同的胺基酸殘基替換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使得抗體具有改變的C1q結合和/或降低的或消除的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CDC)。此方法描述於例如Idusogie等人的美國專利案號6,194,551中。
在又另一方面,改變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從而改變抗體固定補體的能力。此方法描述於例如Bodmer等人的公開WO 94/29351中。在特定的方面,本揭露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一或多個胺基酸被IgG1亞類和κ同種型的一或多個同種異型胺基酸殘基替換。同種異型胺基酸殘基還包括但不限於IgG1、IgG2和IgG3亞類的重鏈恒定區以及κ同種型的輕鏈恒定區,如Jefferis等人, MAbs [單株抗體]1:332-338 (2009) 所述。
在另一方面,藉由修飾一或多個胺基酸來修飾Fc區以增加抗體介導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ADCC)的能力和/或增加抗體對Fcγ受體的親和力。此方法描述於例如Presta的公開WO 00/42072中。此外,已經繪製了人IgG1上針對FcγRI、FcγRII、FcγRIII和FcRn的結合位點,並且已經描述了具有改善的結合的變體(參見Shields等人, J. Biol. Chem. [生物化學雜誌] 276:6591-6604, 2001)。
在又另一個方面,修飾抗體的糖基化。例如,可以製備無糖基化抗體(即,抗體缺乏或具有降低的糖基化)。可以改變糖基化以例如增加抗體對「抗原」的親和力。這種碳水化合物修飾可以藉由例如改變抗體序列內的一或多個糖基化位點來實現。例如,可以進行一或多個胺基酸取代,其導致消除一或多個可變區框架糖基化位點,從而消除該位點的糖基化。這種無糖基化可以增加抗體對抗原的親和力。這樣的方法描述於例如Co等人的美國專利案號5,714,350和6,350,861中。
另外或可替代地,可以製備具有改變的糖基化類型的抗體,如具有減少量的岩藻糖基殘基的低岩藻糖基化抗體或具有增加的二等分GlcNac結構的抗體。已經證明這種改變的糖基化模式增加抗體的ADCC能力。這種碳水化合物修飾可藉由例如在具有改變的糖基化途徑的宿主細胞中表現抗體來實現。具有改變的糖基化途徑的細胞已經在本領域中描述並且可以用作宿主細胞,在其中表現重組抗體從而產生具有改變的糖基化的抗體。例如,Hang等人的EP 1,176,195描述了具有功能破壞的FUT8基因的細胞系,該基因編碼岩藻糖基轉移酶,使得在這樣的細胞系中表現的抗體表現出低岩藻糖基化。Presta在公開WO 03/035835中描述了變體CHO細胞系Lecl3細胞,其將岩藻糖附接至Asn(297)連接的碳水化合物的能力降低,還導致在該宿主細胞中表現的抗體的低岩藻糖基化(還參見Shields等人, (2002) J. Biol. Chem. [生物化學雜誌] 277:26733-26740)。Umana等人的WO 99/54342描述了被工程化以表現糖蛋白修飾的糖基轉移酶(例如,β(1,4)-N乙醯胺基葡萄糖轉移酶III(GnTIII))的細胞系,使得在工程化的細胞系中表現的抗體表現出增加的二等分GlcNac結構,這導致抗體的ADCC活性增加(還參見Umana等人, Nat. Biotech. [自然生物技術] 17:176-180, 1999)。 CCR8 抗體生產
抗CCR8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藉由本領域已知的任何方式產生,包括但不限於抗體四聚體的重組表現、化學合成和酶消化,而全長單株抗體可藉由例如融合瘤或重組產生獲得。重組表現可以來自本領域已知的任何合適的宿主細胞,例如哺乳動物宿主細胞、細菌宿主細胞、酵母宿主細胞、昆蟲宿主細胞等。
本揭露進一步提供了編碼本文所述抗體的多核苷酸,例如編碼包含本文所述之互補決定區的重鏈或輕鏈可變區或區段的多核苷酸。在一些方面,編碼重鏈可變區的多核苷酸與選自由SEQ ID NO: 10、SEQ ID NO: 16、SEQ ID NO: 22或SEQ ID NO: 26組成之群組的多核苷酸具有至少85%、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核酸序列同一性。在一些方面,編碼輕鏈可變區的多核苷酸與選自由SEQ ID NO: 11、SEQ ID NO: 17、SEQ ID NO: 20或SEQ ID NO: 23組成之群組的多核苷酸具有至少85%、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核酸序列同一性。
本揭露的多核苷酸可以編碼抗CCR8抗體的可變區序列。它們還可以編碼抗體的可變區和恒定區。一些多核苷酸序列編碼包含示例性抗CCR8抗體之一的重鏈和輕鏈的可變區的多肽。
本揭露還提供了用於產生抗CCR8抗體的表現載體和宿主細胞。表現載體的選擇取決於表現載體的預期宿主細胞。通常,表現載體包含可操作地連接到編碼抗CCR8抗體鏈或抗原結合片段的多核苷酸的啟動子和其他調節序列(例如,強化子)。在一些方面,除了在誘導條件的控制下,使用誘導型啟動子來防止插入序列的表現。誘導型啟動子包括例如阿拉伯糖、lacZ、金屬硫蛋白啟動子或熱激啟動子。可以在非誘導條件下、而不在偏向宿主細胞更好耐受其表現產物的編碼序列的群體的情況下擴大經轉化的生物體的培養。除啟動子外,其他調節元件也可為有效表現抗CCR8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所需要或期望的。該等元件典型地包括ATG起始密碼子和相鄰的核糖體結合位點或其他序列。此外,藉由包含適合於使用中的細胞系統的強化子,可以提高表現效率(參見例如,Scharf等人, Results Probl.Cell Differ. [細胞分化中的結果和問題] 20:125, 1994;和Bittner等人, Meth. Enzymol. [酶學方法], 153:516, 1987)。例如,SV40強化子或CMV強化子可以用來增加哺乳動物宿主細胞中的表現。
用於攜帶並表現抗CCR8抗體鏈的宿主細胞可為原核或真核的。大腸桿菌係一種可用於選殖並表現本揭露多核苷酸的原核宿主。其他適用的微生物宿主包括桿菌,如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和其他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如沙門氏菌屬(Salmonella)、沙雷氏菌屬(Serratia)和各種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物種。在該等原核宿主中,還可以製備表現載體,其典型地含有與宿主細胞相容的表現控制序列(例如,複製起點)。此外,將存在任何數量的多種熟知的啟動子,如乳糖啟動子系統、色胺酸(trp)啟動子系統、β-內醯胺酶啟動子系統或來自噬菌體λ的啟動子系統。啟動子典型地視需要用操縱子序列控制表現,並具有核糖體結合位點序列等,用於啟動和完成轉錄和翻譯。其他微生物如酵母還可以用於表現抗CCR8多肽。也可以使用昆蟲細胞與桿狀病毒載體的組合。
在其他方面,哺乳動物宿主細胞用於表現和產生本揭露的抗CCR8多肽。例如,它們可為表現內源性免疫球蛋白基因的融合瘤細胞系或攜帶外源性表現載體的哺乳動物細胞系。該等包括任何正常死亡或正常或異常永生化動物或人細胞。例如,已經開發了幾種能夠分泌完整免疫球蛋白的合適宿主細胞系,包括CHO細胞系、各種COS細胞系、HEK 293細胞、骨髓瘤細胞系、轉化的B細胞和融合瘤。使用哺乳動物組織細胞培養物來表現多肽一般在例如Winnacker, From Genes to Clones [從基因到殖株], VCH出版社, 紐約州紐約市, 1987中討論。用於哺乳動物宿主細胞的表現載體可包括表現控制序列,如複製起點、啟動子和強化子(參見例如,Queen等人, Immunol. Rev. [免疫學評論] 89:49-68, 1986),以及必要的處理資訊位點,如核糖體結合位點、RNA剪接位點、多腺苷酸化位點和轉錄終止子序列。該等表現載體通常含有源自哺乳動物基因或哺乳動物病毒的啟動子。合適的啟動子可為組成型的、細胞類型特異性的、階段特異性的、和/或可調控的或可調節的。有用的啟動子包括但不限於金屬硫蛋白啟動子、組成型腺病毒主要晚期啟動子、地塞米松誘導型MMTV啟動子、SV40啟動子、MRP polIII啟動子、組成型MPSV啟動子、四環素誘導型CMV啟動子(例如人立即早期CMV啟動子)、組成型CMV啟動子和本領域已知的啟動子-強化子組合。 檢測和診斷方法
本揭露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用於多種應用,包括但不限於檢測CCR8之方法。在一方面,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用於檢測生物樣本中CCR8的存在。如本文所用的,術語「檢測」包括定量或定性檢測。在某些方面,生物樣本包括細胞或組織。在其他方面,這樣的組織包括相對於其他組織以更高水平表現CCR8的正常和/或癌性組織。
在一方面,本揭露提供了檢測生物樣本中CCR8的存在之方法。在某些方面,該方法包括在允許抗體與抗原結合的條件下,將生物樣本與抗CCR8抗體接觸,並檢測抗體與抗原之間是否形成複合物。生物樣本可以包括但不限於尿液、組織、痰或血液樣本。
還包括診斷與CCR8表現相關的障礙之方法。在某些方面,該方法包括使測試細胞與抗CCR8抗體接觸;藉由檢測抗CCR8抗體與CCR8多肽的結合來測定測試細胞表現的CCR8的表現水平(定量或定性);以及將測試細胞的表現水平與對照細胞(例如,與測試細胞相同組織來源的正常細胞或非CCR8表現細胞)中的CCR8表現水平進行比較,其中與對照細胞相比,測試細胞中較高水平的CCR8表現表明存在與CCR8表現相關的障礙。 治療方法
本揭露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用於多種應用,包括但不限於治療CCR8相關障礙或疾病之方法。在一方面,CCR8相關障礙或疾病係癌症。
在一方面,本揭露提供了治療癌症之方法。在某些方面,該方法包括向有需要的患者投與有效量的抗CCR8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癌症可以包括但不限於頭頸癌、鼻咽癌、結腸癌、胃癌、乳癌、胰臟癌、子宮頸癌、膀胱癌、腎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卵巢癌、肝癌、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更特別地,癌症可包括頭頸部鱗狀細胞癌、鼻咽癌、微衛星不穩定性高的結直腸癌、肺腺癌、肺鱗狀細胞癌、胃/胃部腺癌、三陰性乳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 乳癌、胰臟腺癌、子宮頸鱗狀細胞癌和子宮頸管腺癌、膀胱尿路上皮癌、腎細胞癌(腎透明細胞癌)、微衛星穩定結直腸癌(CRC_MSS)、食管鱗狀細胞癌、食管腺癌、助孕素/雌激素受體陽性乳癌、肝臟肝細胞癌。
如本文所揭露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以藉由任何合適的方式投與,包括腸胃外、肺內和鼻內,並且如果需要用於局部治療、病灶內投與。腸胃外輸注包括肌內、靜脈內、動脈內、腹膜內或皮下投與。給藥可以藉由任何合適的途徑,例如藉由注射,如靜脈內或皮下注射,這部分取決於投與是短暫的還是長期的。本文考慮了多種給藥方案,包括但不限於單次投與或在不同時間點的多次投與、推注投與、和脈衝輸注。
本揭露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以以符合良好醫學實踐的方式配製、給藥和投與。在該上下文中考慮的因素包括治療的特定障礙、治療的特定哺乳動物、個體患者的臨床病症、障礙的原因、藥劑的遞送位點、投與方法、投與方案、和醫療從業者已知的其他因素。抗體不需要但視需要與目前用於預防或治療所研究的障礙的一或多種藥劑一起配製。此類其他藥劑的有效量取決於配製物中存在的抗體的量、障礙或治療的類型、以及上文討論的其他因素。該等通常以與如本文所述相同的劑量和投與途徑使用,或以本文所述劑量的約1%-99%使用,或以經驗/臨床確定為合適的任何劑量和任何途徑使用。
為預防或治療疾病,本揭露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合適的劑量將取決於待治療的疾病的類型、抗體的類型、疾病的嚴重程度和病程、投與抗體是用於預防還是治療目的、先前療法、患者的臨床病史和對抗體的反應、以及主治醫生的判斷。抗體適當地以一次或經一系列治療投與於患者。取決於疾病的類型和嚴重性,約1 μg/kg至100 mg/kg的抗體可為用於向患者投與的初始候選劑量,無論是例如藉由一次或多次分開投與,還是藉由連續輸注。取決於上述因素,一個典型的日劑量可以為約1 μg/kg至100 mg/kg或更多。對於幾天或更長時間內的重複投與,取決於病症,治療通常會持續直到出現疾病症狀的期望抑制。此類劑量可以間歇地投與,例如每週或每三週(例如使得患者接受約兩個至約二十個,或例如約六個劑量的抗體)。投與初始較高負載劑量,隨後投與一或多個較低劑量。但是,其他給藥方案可為有用的。藉由常規技術和測定可以容易地監測該療法的進展。 組合療法
在一方面,本揭露的CCR8抗體可與其他治療劑組合使用。可以與本揭露的CCR8抗體一起使用的其他治療劑包括:但不限於化療劑(例如,紫杉醇或紫杉醇藥劑;(例如Abraxane®)、多西他賽;卡鉑;拓撲替康;順鉑;伊立替康、多柔比星、來那度胺、5-氮雜胞苷、依弗醯胺、奧沙利鉑、培美曲塞二鈉、環磷醯胺、依托泊苷、地西他濱、氟達拉濱、長春新鹼、苯達莫司汀、氮芥苯丁酸、白消安、吉西他濱、黴法蘭、噴司他丁、米托蒽醌、培美曲塞二鈉)、酪胺酸激酶抑制劑(例如EGFR抑制劑(例如厄洛替尼)、多激酶抑制劑(例如MGCD265、RGB-286638)、CD-20靶向劑(例如利妥昔單抗、奧法木單抗、RO5072759、LFB-R603)、CD52靶向劑(例如阿侖單抗)、普賴蘇穠、達貝泊汀α、來那度胺、Bcl-2抑制劑(例如奧利默森鈉)、極光激酶抑制劑(例如MLN8237、TAK-901)、蛋白酶體抑制劑(例如硼替佐米)、CD-19靶向劑(例如MEDI-551、MOR208)、MEK抑制劑(例如ABT-348)、JAK-2抑制劑(例如INCB018424)、mTOR抑制劑(例如替西羅莫司、依維莫司)、BCR/ABL抑制劑(例如伊馬替尼)、ET-A受體拮抗劑(例如ZD4054)、TRAIL受體2(TR-2)促效劑(例如CS-1008)、EGEN-001、Polo樣激酶1抑制劑(例如BI 672)。
本揭露的抗CCR8抗體可與其他治療劑(例如其他免疫檢查點抗體)組合使用。此類免疫檢查點抗體可包括抗PD1抗體。抗PD1抗體可以包括但不限於美國專利案號:8,735,553中揭露的抗體。由默克公司(Merck)揭露的派姆單抗(以前稱為MK-3475)係人源化lgG4-K免疫球蛋白,分子量約為149 kDa,其靶向PD1受體,並且抑制PD1受體配體PD-L1與PD-L2的結合。派姆單抗已被批准用於轉移性黑色素瘤和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適應症,並且正在進行用於治療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和難治性何杰金氏淋巴瘤(cHL)的臨床研究。納武單抗(如由百時美施貴寶公司(Bristol-Meyers Squibb)揭露)係全人lgG4-K單株抗體。納武單抗(殖株5C4)揭露於美國專利案號US 8,008,449和WO 2006/121168中。納武單抗被批准用於治療黑色素瘤、肺癌、腎癌、和何杰金氏淋巴瘤。
用於與抗CCR8抗體組合的其他免疫檢查點抗體可包括抗TIGIT抗體。這種抗TIGIT抗體可以包括但不限於如WO 2019/129261中所揭露的抗TIGIT抗體。 藥物組成物和配製物
還提供了包含抗CCR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包含編碼抗CCR8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序列的多核苷酸的組成物,包括藥物配製物。在某些實施方式中,組成物包含與CCR8結合的一或多種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包含編碼與CCR8結合的一或多種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序列的一或多種多核苷酸。該等組成物可進一步包含合適的載劑,例如本領域熟知的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包括緩衝劑。
藉由將具有所需純度的這種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一或多種視需要的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混合來製備本文所述之抗CCR8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藥物配製物(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16th edition [雷明頓藥物科學第16版], Osol, A.編輯(1980)),呈凍乾配製物或水溶液的形式。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在所採用的劑量和濃度下對於接受者通常是無毒性的,並且包括但不限於:緩衝劑,如磷酸鹽、檸檬酸鹽、和其他有機酸;抗氧化劑,包括抗壞血酸和甲硫胺酸;防腐劑(如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銨;氯化六甲雙銨;殺藻胺;氯化本索寧;苯酚、丁醇或苯甲醇;對羥基苯甲酸烷基酯,如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或對羥基苯甲酸丙酯;兒茶酚;間苯二酚;環己醇;3-戊醇;和間甲酚);低分子量(少於約10個殘基)的多肽;蛋白質,如血清白蛋白、明膠或免疫球蛋白;親水性聚合物,如聚乙烯吡咯啶酮;胺基酸,如甘胺酸、麩醯胺酸、天冬醯胺、組胺酸、精胺酸或離胺酸;單糖、二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甘露糖或糊精;螯合劑,如EDTA;糖,如蔗糖、甘露醇、海藻糖或山梨醇;成鹽反離子,如鈉;金屬錯合物(例如Zn-蛋白錯合物);和/或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如聚乙二醇(PEG)。本文的示例性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進一步包括間質藥物分散劑,例如可溶性中性活性透明質酸酶糖蛋白(sHASEGP),例如人可溶性PH-20透明質酸酶糖蛋白,例如rHuPH20(HYLENEX ®,百特國際有限公司(Baxter International, Inc.))。在美國專利案號US 7,871,607和2006/0104968中描述了某些示例性sHASEGP和使用方法,包括rHuPH20。在一方面,將sHASEGP與一或多種另外的糖胺聚糖酶如軟骨素酶組合。
示例性凍乾抗體配製物描述於美國專利案號6,267,958中。水性抗體配製物包括美國專利案號6,171,586和WO 2006/044908中描述的那些,後者包括組胺酸-乙酸鹽緩衝液。
可以製備緩釋製劑。緩釋製劑的合適實例包括含有該抗體的固體疏水性聚合物的半透性基質,該基質為成形制品的形式,例如膜或微膠囊。
用於體內投與的配製物通常是無菌的。無菌可以例如通過無菌過濾膜過濾而容易地實現。 實例 實例 1. 小鼠抗 CCR8 抗體的產生 小鼠免疫
為了產生針對CCR8的抗體,將來自不同品系(BALB/c、C57BL/6、SJL和MRL/lpr)的共50隻成年雌性小鼠用包含人CCR8表現質體(huCCR8 DNA)、過表現人CCR8的L929細胞(L929-huCCR8)和過表現石蟹獼猴CCR8的L929細胞(L929-cynoCCR8)的不同免疫原組合免疫。人、石蟹獼猴和小鼠CCR8蛋白序列分別以SEQ ID NO:1至3列於表1中,人、猴和小鼠CCR8的比較與人CCR8 N-末端-Fc蛋白的組成示於圖1中。如先前所述,使用EPT-I遞送裝置(塔瑞莎公司(TERESA),中國上海)藉由體內電穿孔肌內遞送人CCR8表現質體(huCCR8 DNA)(每隻小鼠50 μg)(Jiang等人, J Virol. [病毒學雜誌] 2017年4月13日;91(9):e02052-16)。腹膜內注射L929-huCCR8和L929-cynoCCR8細胞(每隻小鼠5 × 10 6個細胞)。典型地,以三週間隔進行5-7次免疫,以誘導有效抗CCR8體液免疫反應。在每次免疫後第14天,採集血液,藉由FACS測定針對過表現人CCR8的293T細胞(293T-huCCR8)和過表現石蟹獼猴CCR8的293T細胞(293T-cynoCCR8)的血清滴度。選擇抗CCR8血清抗體水平足夠的動物進行最終增強免疫。 藉由 Beacon 光流控 Beacon Optofluidic )系統進行的漿細胞篩選
最終增強免疫後3-5天,採集脾臟並搗碎成單細胞懸浮液。根據生產商的說明,用小鼠CD138陽性選擇套組(kit)(STEMCELL公司)分離漿細胞。根據生產商的說明,將密度為6.25 x 10 6/ml的富集漿細胞導入通道,並注入OptoSelect 14K Chip™(伯克利光學技術公司(Berkeley Lights))的NanoPen腔室中。為了篩選huCCR8特異性漿細胞,將密度為1 x 10 8/ml的293T-huCCR8細胞和濃度為5 μg/ml的Alexa Fluor 647山羊抗小鼠IgG二抗(傑克遜免疫研究公司(Jackson ImmunoResearch))導入通道中。導入後,打開冷凍閥,並將Alexa Fluor 647螢光基團的CY5通道的暴露時間設置為3000 ms。藉由設置6分鐘的時間段和10個循環的延時成像捕獲類似Bloom的陽性信號。用293T-huCCR8細胞完成huCCR8特異性漿細胞篩選後,用293T-cynoCCR8細胞篩選cynoCCR8特異性漿細胞。將針對293T-huCCR8和293T-cynoCCR8細胞顯示陽性信號的漿細胞分別輸出到填充有裂解緩衝液的96孔板中。 實例 2. 抗體 VH VL 基因選殖、定序和嵌合抗體表現
根據生產商的說明,合成第一股cDNA,並使用Opto Plasma B Discovery cDNA Synthesis Kit™(伯克利光學技術公司)擴增總cDNA。根據生產商的說明,使用Opto Plasma B Discovery Sanger Prep Kit™(伯克利光學技術公司)擴增抗體VH和VL基因。將擴增的VH和VL基因分別選殖到含有人IgG1和κ鏈恒定區基因的哺乳動物表現載體中。來自殖株PBG04-305(也稱為殖株305)的代表性抗體Ch305的3個HCDR、3個LCDR、VH和VL的胺基酸序列以及VH和VL的DNA序列作為SEQ ID NO:4至13列於表1中。嵌合抗體藉由Expi293™細胞表現,並藉由親和層析純化。 實例 3. CCR8 抗體結合親和力和特異性的測定
為測定結合親和力,對純化的嵌合抗CCR8抗體進行連續稀釋,並與293T-huCCR8或293T-cynoCCR8細胞在4°C下孵育30分鐘。用FACS緩衝液洗滌兩次後,添加稀釋的Alexa Fluor 647山羊抗人IgG二抗,並與293T-huCCR8或293T-cynoCCR8細胞在黑暗中在4°C下孵育30分鐘。用FACS緩衝液洗滌兩次後,用FACS緩衝液重懸細胞並在Beckton Dickinson LSR Fortessa™上採集。使用GraphPad的非線性擬合的S形劑量-反應生成滴定曲線,代表性抗體的EC50顯示在表2中。如表2中所示,所有選定殖株對293T-huCCR8和293T-cynoCCR8細胞均表現出高親和力,EC50為約或低於10 nM。 [ 2] . CCR8 抗體對 293T-huCCR8 293T-cynoCCR8 細胞的 EC50
抗體 針對 293T-huCCR8 EC50 nM 針對 293T-cynoCCR8 EC50 nM
Ch210 2.73 2.79
Ch211 1.75 1.57
Ch216-4 1.73 1.77
Ch224 1.00 0.85
Ch230-2 1.71 1.72
Ch231 1.80 1.90
Ch233 0.91 0.71
Ch305 3.67 4.10
Ch327 4.32 4.76
Ch342-2 9.03 12.09
Ch357 7.12 9.96
Ch366-2 11.18 10.93
Ch404 9.08 8.19
Ch407 2.09 2.24
Ch127 4.18 4.44
Ch326 1.36 1.39
為測定非特異性結合,將純化的嵌合抗CCR8抗體稀釋至50 nM,並與293T-huCCR1、293T-huCCR4和293T親本細胞在4°C下孵育30分鐘。用FACS緩衝液洗滌兩次後,添加稀釋的Alexa Fluor 647™山羊抗人IgG二抗,並與293T-huCCR1、293T-huCCR4和293T親本細胞在黑暗中在4°C下孵育30分鐘。用FACS緩衝液洗滌兩次後,用FACS緩衝液重懸細胞並在BD LSR Fortessa™細胞分析儀上採集。只有極少數殖株顯示出對293T-huCCR1、293T-huCCR4或293T親本細胞的非特異性結合,並被排除以進行進一步表徵,並且隨後僅表徵了與人和猴CCR8特異性結合的抗體。 實例 4. 純化的嵌合抗 CCR8 抗體的阻斷和細胞結合
抗CCR8抗體阻斷CCL1配體和CCR8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並抑制下游傳訊。使用DiscoverX Bioassay™(歐陸集團(Eurofins))作為基於細胞的測定,以鑒定生成的抗CCR8抗體的阻斷活性。簡言之,將在PathHunter β-Arrestin eXpress GPCR Assay Kit™(歐陸集團)的CHO細胞上表現的人CCR8解凍並接種到一個96孔測定板中,並在37°C下在5% CO2中孵育。48小時後,將一系列稀釋的抗CCR8抗體添加到每個孔中並在37°C下孵育30分鐘。向每個孔中添加13.7 nM人CCL1,並在37°C下孵育90分鐘。然後,將工作檢測溶液添加測定板中,在黑暗中在室溫下孵育1小時。在發光酶標儀上讀取板。藉由用GraphPad Prism將劑量-反應數據與四參數邏輯模型擬合來確定IC50值。如表3和圖2中所示,CCR8嵌合抗體Ch305在所有示出的變體中顯示出最強的配體阻斷活性。 [ 3] . CCR8 抗體的配體阻斷活性比較
抗體 IC50 nM Imax %
Ch357 29.97 63.56
Ch342-2 13.24 82.31
Ch231 17.84 53.04
Ch224 24.79 72.35
Ch305 5.90 89.44
hIgG > 200 1.29
為了評價抗CCR8抗體結合活細胞上表現的CCR8的結合活性,將Jurkat細胞工程化以過表現人CCR8。將Jurkat-人CCR8細胞接種到96孔板中,並與一系列稀釋的抗CCR8抗體一起孵育。將山羊抗人IgG用作二抗,檢測與細胞表面結合的抗體。藉由用GraphPad Prism將劑量-反應數據與四參數邏輯模型擬合來確定與人CCR8的劑量依賴性結合的EC50值。如表4和圖3中所示,CCR8抗體與人CCR8具有高結合親和力。 [ 4] . CCR8 抗體結合親和力的比較
抗體 EC50 nM Emax RFU
Ch357 35.2 7061
Ch342-2 33.56 6371
Ch231 7.17 7306
Ch233 3.06 6891
Ch224 1.51 7469
Ch305 9.37 7224
hIgG N/A 204
實例 5. 抗人 CCR8 mAb Ch305 的人源化
為了對Ch305進行人源化,藉由在IMGT(http://www.imgt.org/IMGT_vquest/share/textes/ index.html)和NCBI(http://www.ncbi.nlm.nih.gov/igblast/)網站中對人免疫球蛋白基因數據庫進行blasting,搜索序列與Ch305可變區的cDNA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的人種系IgG基因。選擇以高頻率存在於人抗體庫(Glanville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2009年12月1日; 106(48):20216-21)且與Ch305高度同源的人IGVH和IGVƘ基因作為人源化模板。
藉由CDR移植進行人源化(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Vol 248: Antibody Engineering, Methods and Protocols [分子生物學方法,第248卷:抗體工程,方法和方案], Humana出版社),並且使用內部開發的表現載體將人源化抗體(hu305)工程化為人IgG1形式。在第一輪人源化中,框架區中從鼠到人胺基酸殘基的突變由模擬的3D結構指導,並且在第1版人源化305中保留了具有結構重要性的鼠框架殘基,以維持CDR的規範結構。特別地,將Ch305 Vκ的CDR(SEQ ID NO: 7-9)移植到保留了幾個鼠框架殘基的人種系可變基因IGVκ4-1的框架中。將Ch305 Vh的H-CDR(SEQ ID NO: 4-6)移植到保留了幾個鼠框架殘基的人種系可變基因IGVH4-59的框架中。在隨後的Ch305人源化變體(人源化305抗體或人源化305)中,僅保留了卡巴特HCDR2的N-末端的一半,因為根據模擬3D結構和突變分析,只有N-末端的一半對於抗原結合非常重要。
使用內部開發的表現載體將人源化抗體構建為人全長抗體形式,該等表現載體分別含有人IgG1和κ鏈的恒定區,具有容易適應的亞選殖位點。藉由將重鏈和相應輕鏈構建體共轉染至ExpiCHO細胞中,並使用蛋白A柱進行純化,實現源自殖株305的人源化抗體的表現和製備。將純化的抗體在PBS中濃縮至0.5-5 mg/mL並以等分試樣儲存在-80°C冰箱中。
基於第一輪人源化305模板,藉由在CDR和框架區引入突變來進一步工程化人源化305,以提高與人CCR8的結合親和力、人性和用於人類治療用途的生物物理特性。
綜上所述,殖株305的工程化版本產生了人源化單株抗體hu305-4F-2m(SEQ ID NO: 6-9和14-19)、hu305-4F-2l(SEQ ID NO: 6-9、14-16、18和20-21)、hu305-5W-3a(SEQ ID NO: 6-9、14-15和22-25)和hu305-5P-3a(SEQ ID NO: 4、6-9、15、23和25-27)並且對其結合和功能活性進行了表徵。人源化抗體hu305-4F-2m、hu305-4F-2l、hu305-5W-3a和hu305-5P-3a還可以簡稱為4F-2m、4F-2l、5W-3a和5P-3a。 實例 6. 無岩藻糖基化 CCR8 抗體的生成
從附接到人IgG1的N-聚糖中去除核心岩藻糖顯著增強了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ADCC)反應(Shields等人, (2002) J Biol Chem [生物化學雜誌] 277, 26733-26740;Shinkawa等人, (2003) J Biol Chem [生物化學雜誌] 278, 3466-3473)。存在許多減少核心岩藻糖基化之方法。這裡呈現的工作利用了岩藻糖基轉移酶(FUT)抑制劑,即2F-過乙醯基-岩藻糖之方法。
藉由在ExpiCHO-s細胞中瞬時轉染含有重鏈和κ鏈的質體,產生186個無岩藻糖基化(-AF)CCR8變體,包括Ch305-AF、hu305-4F-2l-AF、hu305-4F-2m-AF、hu305-5W-3a-AF和hu305-5P-3a-AF。使用ExpiCHO表現系統的最大滴度(MAX Titer)方案在搖瓶中培養經轉染的細胞。向培養物中添加100 µM濃度的2F-過乙醯基-岩藻糖。在第14天收穫細胞上清液,並通過0.2 µm過濾器過濾以進行進一步分析。
所有該等抗體均在平臺條件下通過蛋白A層析捕獲步驟和/或其他精製純化步驟進行純化。藉由完整和還原質譜分析Ch305-AF、hu305-4F-2l-AF和hu305-4F-2m-AF的聚糖譜,其結果示於表5-10和圖4 A-4 I中。聚糖分析顯示,在100 µM 2F-過乙醯基-岩藻糖中未檢測到岩藻糖相關的N-糖基化質量。 [ 5] . Ch305-AF 的完整質量結果
樣本 測定 組分 理論質量( Da 測量質量( Da Δ 質量( Da
Ch305-AF 完整質量 IM:-2K、2pE(Q)、(G0-GN)+(G0-GN) 149703.15 149704.11 -0.96
IM:-2K、2pE(Q)、G0+(G0-GN) 149906.15 149904.84 1.31
IM:-2K、2pE(Q)、2G0 150109.15 150110.13 -0.98
IM:-2K、2pE(Q)、G0+G1 150271.15 150269.86 1.29
IM:-2K、2pE(Q)、2G1/G0+G2 150433.15 150432.36 0.79
[ 6] . Ch305-AF 的還原質量結果
樣本 測定 組分 理論質量( Da 測量質量( Da Δ 質量( Da
Ch305-AF 還原質量 HC:-K、pE(Q)、G0-GN 50702.82 50703.56 -0.74
HC:-K、pE(Q)、G0 50905.82 50906.79 -0.97
HC:-K、pE(Q)、G1 51067.82 51068.56 -0.74
LC 24152.75 24152.38 0.37
[ 7] . hu305-4F-2l-AF 的完整質量結果
樣本 測定 組分 理論質量( Da 測量質量( Da Δ 質量( Da
4F-2l-AF 完整質量 IM:-2K、2pE(Q)、(G0-GN)+(G0-GN) 149591.02 149592.98 -1.96
IM:-2K、2pE(Q)、G0+(G0-GN) 149794.02 149793.63 0.39
IM:-2K、2pE(Q)、2G0 149997.02 149998.19 -1.17
IM:-2K、2pE(Q)、G0+G1 150159.02 150158.91 0.11
IM:-2K、2pE(Q)、2G1/G0+G2 150321.02 150319.56 1.46
[ 8] . hu305-4F-2l-AF 的還原質量結果
樣本 測定 組分 理論質量( Da 測量質量( Da Δ 質量( Da
4F-2l-AF 還原質量 HC:-K、pE(Q)、G0-GN 50472.68 50473.2 -0.52
HC:-K、pE(Q)、G0 50675.68 50676.28 -0.6
HC:-K、pE(Q)、G1 50837.68 50838.55 -0.87
LC 24326.82 24326.71 0.11
[ 9] . hu305-4F-2m-AF 的完整質量結果
樣本 測定 組分 理論質量( Da 測量質量( Da Δ 質量( Da
4F-2m-AF 完整質量 IM:-2K、2pE(Q)、(G0-GN)+(G0-GN) 149554.94 149556.44 -1.5
IM:-2K、2pE(Q)、G0+(G0-GN) 149757.94 149757.25 0.69
IM:-2K、2pE(Q)、2G0 149960.94 149961.88 -0.94
IM:-2K、2pE(Q)、G0+G1 150122.94 150122.52 0.42
IM:-2K、2pE(Q)、2G1/G0+G2 150284.94 150283.98 0.96
[ 10] . hu305-4F-2m-AF 的還原質量結果
樣本 測定 組分 理論質量( Da 測量質量( Da Δ 質量( Da
4F-2m-AF 還原質量 HC:-K、pE(Q)、G0-GN 50472.68 50473.05 -0.37
HC:-K、pE(Q)、G0 50675.68 50676.66 -0.98
HC:-K、pE(Q)、G1 50837.68 50838.36 -0.68
LC 24308.78 24308.61 0.17
實例 7. 人源化 抗體與人 CCR8 的結合活性
為了評價抗CCR8抗體結合活細胞上天然CCR8的結合活性,將Jurkat細胞(ATCC TIB-15)工程化以過表現人CCR8。將活Jurkat/huCCR8細胞接種在96孔板中,並與一系列稀釋的抗CCR8抗體一起孵育。將Alexa Fluor® 647抗人IgG Fc抗體(博奇公司(Biolegend)目錄號:410714)用作二抗,以檢測與細胞表面表現的CCR8結合的抗體。藉由使用GraphPad Prism將劑量-反應數據與四參數邏輯模型擬合來確定與人天然CCR8的劑量依賴性結合的EC 50值。如圖5和表11中所示。人源化抗體保留了對天然人CCR8的結合親和力,表明與原始殖株相比,人源化幾乎未導致配體阻斷活性損失。 [ 11] . 不同版本 305 Jurkat /huCCR8 FACS 結合親和力和 Emax
抗體 測試 1 測試 2
Ec50 nM Emax MFI Ec50 nM Emax MFI
Ch305-AF 3.88 25245 4.75 16608
hu305-4F-2l-AF 6.01 23549 - -
hu305-4F-2m-AF 5.83 22884 - -
hu305-5W-3a-AF - - 2.98 16689
hu305-5P-3a-AF - - 2.99 17533
表11中的「-」意指未測試。
在來自人PBMC的Treg細胞上測量人源化抗體的Treg結合。簡言之,從人PBMC中分離出CD25+細胞。用IL-2、TGFβ和抗CD3/CD28珠刺激細胞,獲得高CCR8表現水平的Treg細胞。接下來,將Treg細胞接種到96孔板中,並與一系列稀釋的抗CCR8抗體一起孵育。將山羊抗人IgG用作二抗,檢測與細胞表面結合的抗體。藉由用GraphPad Prism將劑量-反應數據與四參數邏輯模型擬合來確定與人CCR8的劑量依賴性結合的EC50值。如圖6A和表12中所示,在人源化抗體中,hu305-5W-3a對Treg細胞上的CCR8具有最高的結合親和力。如下文表12和圖6A中所示,在減少配體-受體相互作用方面,hu305-5W-3a抗體的IC50也最低。 [ 12] . 人源化 305 抗體的主要 Treg 結合親和力的比較
抗體 EC50 nM Emax RLU
Ch305-AF 90.7 1748
hu305-4F-2l-AF 116.6 1761
hu305-4F-2m-AF 135.9 1860
hu305-5P-3a-AF 35.2 1722
hu305-5W-3a-AF 47.6 2031
hIgG NA 60
還測定了人源化抗體的CCR8阻斷活性,在圖6B和表13中示出。 [ 13] . 人源化 抗體阻斷活性的比較
抗體 IC50 nM Imax %
Ch305-AF 1.84 87.8
hu305-4F-2l-AF 6.19 78.0
hu305-4F-2m-AF 13.05 75.6
hu305-5P-3a-AF 10.53 77.1
hu305-5W-3a-AF 1.82 87.3
hIgG NA NA
實例 8. 測定抗 CCR8 抗體的交叉反應性
為了評價人源化抗體與石蟹獼猴(cyno)CCR8的交叉反應性,在293T中過表現cynoCCR8。將293T-cynoCCR8細胞接種到96孔板中,並與一系列稀釋的抗CCR8抗體一起孵育。將山羊抗人IgG用作二抗,檢測與細胞表面結合的抗體。藉由用GraphPad Prism將劑量-反應數據與四參數邏輯模型擬合來確定與cyno CCR8的劑量依賴性結合的EC50值。如圖7和表14中所示,人源化CCR8抗體對cyno CCR8表現出良好的結合親和力。 [ 14] . 人源化 Ch305 抗體交叉反應性的比較
抗體 EC50 nM Emax RLU
Ch305-AF 14.79 11900
hu305-4F-2l-AF 16.74 12500
hu305-4F-2m-AF 16.62 12300
hu305-5P-3a-AF 9.83 12600
hu305-5W-3a-AF 12.52 12400
IgG NA 9.75
實例 9. CCR8 抗體增強 NK 細胞介導的 ADCC
藉由測量抗體治療後NK細胞對Treg細胞的耗竭來確定抗CCR8抗體誘導的ADCC。簡言之,生成NK92-MI-CD16a-F158細胞系作為效應細胞。將表現CCR8的Treg用作靶細胞。向96孔板中添加等量(5 x 10 4)的靶細胞和效應細胞,並添加一系列稀釋的抗CCR8抗體,在3°C下共培養24小時。藉由流式細胞術評價細胞毒性。藉由如下所示的公式計算結果:
如圖8和表15中所示,所有測試的抗CCR8抗體都具有ADCC活性,其中在通過ADCC以劑量依賴性方式殺死表現CCR8的靶標方面,hu305-5W-3a表現出最高效力。 [ 15] . 人源化 抗體的細胞毒性比較
抗體 EC50 nM Emax %
Ch305-AF 0.064 75.1
hu305-4F-2l-AF 0.396 72.3
hu305-4F-2m-AF 0.585 70.9
hu305-5P-3a-AF 0.077 73.7
hu305-5W-3a-AF 0.059 75.5
hIgG NA 8.6
實例 10. CCR8 抗體的表位分析
為了分析抗CCR8抗體的表位,將過表現人CCR8的Jurkat細胞(Jurkat-huCCR8)與200 nM未標記的抗CCR8抗體或人IgG1同種型對照抗體(第一抗體)在4°C下孵育30分鐘。不經洗滌,添加200 nM APC標記的抗CCR8抗體或人IgG1同種型對照抗體(二抗),並在4°C下再孵育30分鐘。用FACS緩衝液洗滌兩次後,用FACS緩衝液重懸細胞並在BD LSR Fortessa™細胞分析儀上採集。將讀數歸一化為單個APC標記的抗體與作為第一抗體的未標記人IgG1同種型對照抗體相比的最大結合的%。表位分組結果總結在表16中。表儲存格中的低值表明其抗體對具有相似的表位。如表16中所示,Ch211和Ch305在相同的表位分組中,具有相似的表位;Ch366-2、參考抗CCR8抗體4A19(如WO 2021194942 A1中揭露)和433H(可從BD生物科學公司(BD Biosciences)商購獲得)在相同的表位分組中;以及Ch127和Ch326在另外兩個不同的表位倉中。 [ 16] . 藉由 FACS 的表位分組
第二抗體( APC 標記的)
第一抗體(未標記的) Ch211 Ch305 Ch127 Ch326 Ch366-2 4A19 433H
Ch211 6.38 5.13 78.57 46.95 57.59 89.79 78.77
Ch305 8.99 7.20 67.41 45.52 48.28 93.33 81.98
Ch127 87.97 56.72 33.66 7.43 43.69 83.81 58.06
Ch326 88.77 63.78 82.50 42.57 81.88 96.04 86.34
Ch366-2 58.04 24.22 6.31 1.60 6.38 14.41 8.94
4A19 79.85 67.67 3.55 2.02 13.63 4.55 2.46
433H 39.85 28.94 2.55 1.87 14.25 8.43 3.03
為了確定抗CCR8抗體是否與人CCR8的N-末端結構域結合,在4°C下將ELISA板用人CCR8 N-末端結構域-小鼠Fc標籤融合蛋白(SEQ ID NO: 28和29)包被過夜。洗滌和封閉後,將連續稀釋的抗CCR8抗體添加至板中並在室溫下孵育1小時。洗滌後,將稀釋的HRP山羊抗人IgG Fc或HRP山羊抗小鼠κ鏈(針對433H)二抗添加至板中並在室溫下孵育45分鐘。洗滌後,將TMB底物添加至板中進行顯色,然後藉由添加TMB底物終止液來終止。使用酶標儀在450 nm處讀取吸光度。使用GraphPad的非線性擬合的S形劑量-反應生成滴定曲線,EC50顯示在表17中。如表17中所示,Ch127、Ch326、Ch366-2、4A19和433H對人CCR8 N-末端蛋白表現出高結合親和力,EC50 < 1 nM。相比之下,CH305對人CCR8 N-末端蛋白表現出低結合親和力,EC50為5 nM。CH211僅在最高濃度640 nM時對人CCR8 N-末端蛋白表現出非常弱的結合活性,表明它們與CCR8 N-末端環結合。相比之下,Ch305對人CCR8 N-末端蛋白顯示出低結合親和力,EC50為5 nM,其可能是部分CCR8 N-末端環結合劑。Ch211僅在最高濃度640 nM時對人CCR8 N-末端蛋白表現出非常弱的結合活性。它係非CCR8 N-末端環結合劑。 [ 17] . CCR8 抗體對人 CCR8 N- 末端蛋白的 EC50
抗體 EC50 nM
Ch211 > 640
Ch305 5.01
Ch127 0.10
Ch326 0.13
Ch366-2 0.14
4A19 0.11
433H 0.94
實例 11. 抗體抗 CCR8 抗體的表位作圖
為了研究抗CCR8 mAb Ch305的結合表位,藉由將小鼠CCR8細胞外區域的胺基酸移植到人CCR8中,或反之亦然,生成了結構域交換的CCR8。更特別地,作圖策略利用了以下事實:Ch305可以結合人CCR8(SEQ ID NO:1),但不能結合小鼠CCR8(SEQ ID NO:3)(圖9A)。人CCR8(huCCR8)和小鼠CCR8(muCCR8)的胺基酸序列比對在圖1A中示出。CCR8的細胞外結構域的胺基酸殘基用底線指示。小鼠和人CCR8蛋白的細胞外結構域(ECD)在圖1A中均有指示,並在每個區域的序列上方標記了「N-末端」、「ECL1」、「ECL2」和「ECL3」。將編碼全長人CCR8(SEQ ID NO: 1,UniProtKB: P51685)和小鼠CCR8(SEQ ID NO: 3,UniProtKB:P56484)的基因選殖到pcDNA 3.4載體中。產生嵌合構建體,其中人CCR8的細胞外結構域,包括N-末端區域(SEQ ID NO: 1的胺基酸1-35)、ECL1區域(SEQ ID NO: 1的胺基酸94-107)、ECL2區域(SEQ ID NO: 1的胺基酸172-202)和ECL3區域(SEQ ID NO: 1的胺基酸264-280)被小鼠CCR8的相應區域,分別為N-末端區域(SEQ ID NO: 3的胺基酸1-33)、ECL1區域(SEQ ID NO: 3的胺基酸92-105)、ECL2區域(SEQ ID NO: 3的胺基酸170-200)和ECL3區域(SEQ ID NO: 3的胺基酸262-278)取代。根據這種交換策略,特定構建體的抗CCR8抗體的缺失或減少意味著特定結構域(如ECL1)至少部分係抗CCR8抗體結合所必需的。
表18以表格形式顯示了哪些小鼠(鼠)區域被交換為人CCR8(人)。 [ 18] . 結構域交換的嵌合 CCR8 構建體
嵌合構建體 N-末端 ECL1 ECL2 ECL3
CCR8_Ch1
CCR8_Ch2
CCR8_Ch3
CCR8_Ch4
CCR8_Ch5
將含有該等嵌合CCR8構建體以及作為對照的人CCR8(CCR8-hu8)和小鼠CCR8(CCR8-mo8)的質體用於轉染Expi293™細胞進行瞬時蛋白表現,然後用連續稀釋的經純化的Ch305以及來自鹽野義公司(Shionogi)的參考抗體10A11(US 2022/0064312 A1)孵育細胞。使用Alexa Fluor 647兔抗人IgG(目錄號:309-605-008,傑克遜免疫研究公司)對每個構建體的結合進行了評價檢測。圖9A中的數據顯示Ch305與人CCR8特異性結合但與小鼠CCR8不特異性結合。在含有鼠ECL2或ECL3取代區的CCR8構建體中,結合顯著減少,表明該等區域對於抗CCR8抗體結合具有關鍵作用。此外,用小鼠CCR8 N-末端(CCR8_Ch1)替換人CCR8 N-末端區域也會輕微損害親和力,這意味著人CCR8 N-末端促進人CCR8與Ch305的結合活性。同時,用人CCR8 N-末端(CCR8_Ch5)取代小鼠CCR8 N-末端,在一定程度上挽救鼠CCR8與Ch305的結合活性,其結合活性遠低於野生型人CCR8與Ch305的結合活性,這意味著人CCR8 N-末端促進但微弱或部分地促進人CCR8與Ch305的結合活性。該等數據表明Ch305與人CCR8的N-末端區域、ECL2和ECL3結合,這意味著Ch305及其人源化抗體的表位由人CCR8的N-末端區域、ECL2和ECL3組成。相比之下,參考抗體10A11只與CCR8的N-末端區域結合,而不與ECL1、ECL2和ECL3結合,也就是說,10A11在人CCR8上的表位只位於人CCR8的N-末端(圖9B)。
為了更精確地確定對抗體與人CCR8結合至關重要的特定胺基酸殘基,將點突變引入人CCR8的ECL2、ECL3和N-末端區域,如表19中第一列所示。為了評價每種突變體的影響,使用人源化抗CCR8抗體hu305-5W-3a與上述經轉染的Expi293細胞反應,濃度為50 nM、10 nM和1 nM(結果總結於表19中)。hu305-5W-3a結合的關鍵胺基酸用「X」標記,表明與野生型huCCR8相比損失> 50%,這被認為是顯著的。
初步數據表明,抗體hu305-5W-3a識別N-末端結構域的胺基酸D26、ECL2的Y172、E177、D178和ECL3的M266、L269(根據SEQ ID NO: 1編號)。該等位點的突變將顯著減少hu305-5W-3a的結合。相比之下,10A11參考抗體識別huCCR8的N-末端結構域上的D14、Y17、D19,因為該等位點上的突變完全消除了結合,表明參考抗體10A11和hu305-5W-3a之間的表位沒有重疊。為了進一步證實該等位點對結合的關鍵作用,用從200 nM連續稀釋的hu305-5W-3a對經轉染的Expi293細胞進行染色,然後用Alexa Fluor 647兔抗人IgG(目錄號:309-605-008,傑克遜免疫研究公司)進行檢測,以獲得完整的結合曲線。圖9C和表20中的數據顯示了該等關鍵殘基對hu305-5W-3a與CCR8結合的影響。在該等位點中,Y172、E177和L269被認為是最關鍵的表位,用Ala取代它們將導致EC50降低超過4倍。D178和M266被認為是對Hu305-5W-3a結合有中等影響的第二級表位。用Ala取代它們將導致EC50降低約3倍。最後,與其他關鍵殘基相比,N-末端結構域的D26影響最小,其突變導致EC50降低超過2倍。綜上所述,該等數據與Hu305-5W-3a識別由N-末端、ECL2和ECL3組成的構形表位的觀點非常一致。 [ 19] . Hu305-5W-3a 表位作圖 總結
突變體 結構域 5W-3a 10A11
huCCR8 N-末端 - -
D2A N-末端
Y3A N-末端
T4A N-末端
L5A N-末端
D6A N-末端
L7A N-末端
S8A N-末端
V9A N-末端
T10A N-末端
T11A N-末端
V12A N-末端
T13A N-末端
D14A N-末端 X
Y15A N-末端
Y16A N-末端
Y17A N-末端 X
P18A N-末端
D19A N-末端 X
I20A N-末端
F21A N-末端
S22A N-末端
S23A N-末端
P24A N-末端
C25A N-末端
D26A N-末端 X
E28A N-末端
L29A N-末端
I30A N-末端
Q31A N-末端
T32A N-末端
N33A N-末端
G34A N-末端
K35A N-末端
Y172A ECL2 X
Q173A ECL2
V174A ECL2
S176A ECL2
E177A ECL2 X
D178A ECL2 X
G179A ECL2
V180A ECL2
L181A ECL2
Q182A ECL2
C183A ECL2
Y184A ECL2
S185A ECL2
F186A ECL2
Y187A ECL2
N188A ECL2
Q189A ECL2
Q190A ECL2
T191A ECL2
L192A ECL2
K193A ECL2
W194A ECL2
K195A ECL2
I196A ECL2
F197A ECL2
T198A ECL2
N199A ECL2
F200A ECL2
K201A ECL2
M202A ECL2
H264A ECL3
S265A ECL3
M266A ECL3 X
H267A ECL3
I268A ECL3
L269A ECL3 X
D270A ECL3
G271A ECL3
C272A ECL3
S273A ECL3
I274A ECL3
S275A ECL3
Q276A ECL3
Q277A ECL3
L278A ECL3
T279A ECL3
Y280A ECL3
[ 20] . Hu305-5W-3a 與每個關鍵表位突變體的結合
突變體 結構域 Hu305-5W-3a的EC50(nM)
huCCR8 - 6.3
D26A N-末端 16.8
Y172A ECL2 26.3
E177A ECL2 25.4
D178A ECL2 18.3
M266A ECL3 19.4
L269A ECL3 27.4
實例 12. mCCR8 mAb 和抗 PD-1 mAb 協同地抑制 CT26 小鼠結腸癌模型中的腫瘤生長
在CT26小鼠結腸癌模型中測試了抗鼠CCR8抗體作為單一藥劑或與抗mPD-1 Ab(Ch15mt)組合的功效。Ch15mt係針對小鼠PD-1的鼠源化單株抗體,它係用重組小鼠PD-1蛋白對大鼠進行免疫,然後將大鼠Fc鼠源化為小鼠IgG1同種型而生成的(Chen X.等人, Front Immunol. [免疫學前沿]. 2022年2月22日;13:828319)。重鏈上的Asp265進一步被Ala取代,以消除Fc受體結合。將鼠CT26結腸癌細胞(3 x 10 4)皮下植入到BALB/C小鼠中。腫瘤細胞植入後,每週兩次使用電子卡尺測量腫瘤長度(L)和寬度(W),使用以下式以mm 3表示體積:V = 0.5 (a x b 2),其中a和b分別是腫瘤的長徑和短徑。當腫瘤達到大小為大約100 mm 3的平均體積時,將小鼠隨機分配到7個組(每組15只),並每週腹膜內注射mAb一次,持續三週。投與PBS作為媒介物對照。使用下式計算腫瘤生長抑制(TGI):TGI = [1 – (經治療Tt – 經治療T0) / (媒介物Tt – 媒介物T0)] × 100,其中經治療Tt = 在時間t時的經治療的腫瘤體積,經治療T0 = 在時間0時的經治療的腫瘤體積,媒介物Tt = 在時間t時的媒介物腫瘤體積,以及媒介物T0 = 在時間0時的媒介物腫瘤體積。
結果證明,單一藥劑抗鼠CCR8(0.3 mpk)和抗mPD-1(3 mpk)治療誘導了相對較強的抗腫瘤功效,作為單一藥劑療法,抗CCR8抗體比抗PD-1抗體顯示出更高的TGI(圖10)。此外,組合投與抗CCR8和抗PD-1 mAb顯示出協同效應,其藉由較高的TGI水平證明。組合治療在16隻小鼠的8隻中幾乎完全誘導了腫瘤排斥,而抗CCR8和抗PD-1單一藥劑治療組中的無腫瘤率僅為15只中的0只和2只(圖10和表21)。這表明抗CCR8治療可以協同增強抗PD-1在小鼠結腸腫瘤模型中的抗腫瘤活性。 [ 21] . 抗鼠 CCR8 和抗鼠 PD-1 在鼠 CT26 結腸腫瘤小鼠模型中的組合功效
治療 劑量( mpk 15 天的平均腫瘤體積 15 天的 TGI % 22 天無腫瘤
PBS - 2520.5 - 0
Ch15mt 3 998 63 2
抗CCR8 0.3 578.3 80 0
抗CCR8+Ch15mt 0.3+3 295 92 8
實例 13. MC38 小鼠結腸癌模型中抗 CCR8 mAb 治療的藥效學反應
在MC38小鼠結腸癌模型中測量了抗CCR8抗體hu305-4F-2l-AF和hu305-5W-3a-AF的藥效學Treg耗竭效應。將鼠MC38結腸腫瘤細胞(購自Kerafast公司,ENH204-FP)(1 x 10 6)皮下植入到人CCR8轉基因C57小鼠(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OC),中國上海)中。腫瘤細胞植入後,從第6-9天(腫瘤體積約100 mm 3時)開始以2天或3天的間隔使用電子卡尺測量腫瘤長度(L)和寬度(W),使用以下式以mm 3表示體積:V = 0.5 (a x b 2),其中a和b係腫瘤的長徑和短徑。
當腫瘤達到大小為大約200-250 mm 3的平均體積時,將小鼠隨機分配到7個組(圖11)。隨機化後,腹膜內注射hu305-4F-2l-AF(1 mpk、3 mpk和10 mpk)和hu305-5W-3a-AF(1 mpk、3 mpk和10 mpk)(圖11)。投與PBS作為媒介物對照。在治療後第3天收穫腫瘤(n = 6隻小鼠/治療組)。使用溫和的MACS解離腫瘤的單細胞,然後使用40 µm細胞過濾器過濾。重懸後,使用Count star螢光細胞分析儀對細胞進行計數。然後將3 × 10 6個細胞鋪在96孔板的每個孔中,並使用流式細胞術抗體對免疫細胞亞群和功能標誌物進行染色。在FACSCelesta™(BD生物科學公司)上藉由流式細胞術檢測抗體螢光,並藉由FlowJo™軟體分析結果。
結果證明,投與hu305-4F-2l-AF和hu305-5W-3a-AF誘導了相似程度的瘤內Treg耗竭。與媒介物組相比,投與hu305-4F-2l導致Treg群體(%Foxp3+CD4+/CD3+)減少31%(1 mpk)、42%(3 mpk)、52%(10 mgk),而投與hu305-5W-3a導致減少24%(1 mpk)、32%(3 mpk)、48%(10 mgk)(圖11,表22)。總之,hu305-4F-2l-AF和hu305-5W-3a-AF在體內均顯示出有效的瘤內Treg耗竭效應,表明具有抗腫瘤潛力。 [ 22] . MC38 小鼠結腸癌模型中抗 CCR8 抗體治療的藥效學 Treg 耗竭效應
治療 劑量( mpk Treg 耗竭 %
PBS - NA
hu305-4F-2l-AF 0.1 31
hu305-4F-2l-AF 1 42
hu305-4F-2l-AF 3 52
hu305-5W-3a-AF 0.1 24
hu305-5W-3a-AF 1 32
hu305-5W-3a-AF 3 48
[圖1]示出了免疫原人CCR8蛋白序列,人、猴和小鼠的CCR8之間的比較,以及人CCR8 N-末端-Fc蛋白的組成。圖1A示出了免疫原人CCR8蛋白序列以及人、猴和小鼠CCR8之間的比較。圖1B示出了人CCR8-N-末端-Fc蛋白的組成。 [圖2]示出了代表性嵌合抗CCR8抗體之間阻斷活性的比較。 [圖3]示出了使用Jurkat人CCR8過表現細胞的代表性嵌合抗CCR8抗體之間CCR8結合活性的比較。 [圖4 A-4I]示出了藉由完整和還原質譜分析的Ch305-AF、hu305-4F-2l-AF和hu305-4F-2m-AF之聚糖譜。圖4A-4C示出了Ch305-AF的完整和還原質譜結果:圖4A示出了完整質量結果,圖4B和圖4C分別示出了HC和LC的還原質量結果。圖4D-4F示出了hu305-4F-2l-AF的完整和還原質譜結果:圖4D示出了完整質量結果,圖4E和圖4F分別示出了HC和LC的還原質量結果。圖4G-4I示出了hu305-4F-2m-AF的完整和還原質譜結果。圖4G示出了完整質量結果,圖4H和圖4I分別示出了HC和LC的還原質量結果。該等結果共同表明測量質量與理論質量一致,並且沒有檢測到岩藻糖相關的N-糖基化質量。 [圖5]示出了使用Jurkat人CCR8過表現細胞的不同人源化抗CCR8抗體的CCR8結合活性的比較。圖5A示出了Ch305、hu305-4F-2l和hu305-4F-2m之間的比較,而圖5B示出了Ch305、hu305-5W-3a和hu305-5P-3a之間的比較。 [圖6]示出了人源化Ch305抗CCR8抗體之間與CCR8+原代Treg的結合活性的比較(圖6A)和人源化Ch305抗CCR8抗體之間的CCR8阻斷活性的比較(圖6B)。 [圖7]示出了不同抗CCR8抗體之間cyno CCR8交叉反應性的比較。 [圖8]示出了不同抗CCR8抗體的NK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的比較。 [圖9]示出了藉由結構域交換進行的Ch305表位鑒定和藉由丙胺酸掃描進行的hu305-5W-3a表位鑒定。圖9A示出了Ch305的結果,以及圖9B示出了藉由結構域交換的參考抗體的結果。圖9C示出了藉由丙胺酸掃描鑒定的hu305-5W-3a關鍵表位殘基的結果。 [圖10]示出了在CT26同基因小鼠模型中抗小鼠CCR8抗體與抗小鼠PD1抗體的組合功效。 [圖11]示出了人CCR8 KI小鼠的MC38同基因模型中代表性不同抗CCR8抗體的腫瘤Treg耗竭效應。 定義
除非在本文件的其他地方特別定義,否則本文所用的所有其他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本領域的普通技術者通常理解的含義。
如本文所用,包括所附申請專利範圍,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說明,否則如「一個/一種(a)」、「一個/一種(an)」和「該」在內的詞語的單數形式包括它們相應的複數指代。
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說明,否則術語「或」意指術語「和/或」並且可與術語「和/或」互換使用。
如本文所用的術語「抗癌劑」係指可用於治療細胞增殖性障礙(如癌症)的任何藥劑,包括但不限於細胞毒性劑、化療劑、放射療法和放射治療劑、靶向性抗癌劑、和免疫治療劑。
術語「C-C模體趨化因子受體8」或「CCR8」或「CD198」係指細胞受體。人CCR8(SEQ ID NO: 1)的胺基酸序列也可以在登錄號P51685(CCR8_HUMAN)或NP_005192.1中找到。石蟹獼猴(「Cyno」)CCR8(SEQ ID NO: 2)的胺基酸序列也可以在登錄號A0A8J8XUI3_MACFA或XP_015300839.1中找到。小鼠CCR8(SEQ ID NO: 3)的胺基酸序列也可以在登錄號P56484(CCR8_MOUSE)或NP_031746.1中找到。
如本文所用的術語「投與(administration/administering)」和「治療(treating/treatment)」,當應用於動物、人、實驗受試者、細胞、組織、器官或生物流體時,意指外源性藥物、治療劑、診斷劑或組成物與該動物、人、受試者、細胞、組織、器官或生物流體接觸。細胞的處理涵蓋試劑與細胞的接觸以及試劑與流體的接觸,其中流體與細胞接觸。術語「投與」和「治療」也意指體外和離體處理,例如,藉由試劑、診斷劑、結合化合物或藉由另一種細胞對細胞進行處理。本文的術語「受試者」包括任何生物體,較佳的是動物,更較佳的是哺乳動物(例如大鼠、小鼠、狗、貓、兔),並且最較佳的是人。在一方面,治療任何疾病或障礙係指緩和該疾病或障礙(即,減緩或阻止或減少疾病或其至少一種臨床症狀的發展)。在另一方面,「治療(treat/treating/treatment)」係指緩解或緩和至少一個身體參數,包括患者可能無法辨別的那些。在又另一方面,「治療(treat、treating或treatment)」係指在身體上(例如,可辨別症狀的穩定化)、在生理上(例如,身體參數的穩定化)或兩者上調節疾病或障礙。在又另一方面,「治療(treat/treating/treatment)」係指預防或延遲疾病或障礙的發作或發展或進展。
在本揭露的上下文中,術語「受試者」係哺乳動物,例如,靈長類動物,較佳的是高等靈長類動物,例如人(例如,患有本文所述之障礙或處於患上本文所述之障礙的風險中的患者)。
如本文所用的術語「親和力」係指抗體與抗原之間相互作用的強度。在抗原內,抗體的可變區通過非共價力與抗原在許多位點相互作用。通常,相互作用越多,親和力越強。
如本文所用的術語「抗體」係指免疫球蛋白家族的多肽,其可以非共價地、可逆地和以特異性方式結合相應的抗原。例如,天然存在的IgG抗體係包含藉由二硫鍵相互連接的至少兩條重(H)鏈和兩條輕(L)鏈的四聚體。每條重鏈由重鏈可變區(本文縮寫為VH)和重鏈恒定區構成。重鏈恒定區由三個結構域CH1、CH2和CH3構成。每條輕鏈由輕鏈可變區(本文縮寫為VL)和輕鏈恒定區構成。輕鏈恒定區由一個結構域CL構成。VH和VL區可以進一步細分為高變區,稱為互補決定區(CDR),其間插有更保守的區域,稱為框架區(FR)。每個VH和VL由從胺基末端到羧基末端按以下順序排列的三個CDR和四個框架區(FR)構成:FR1、CDR1、FR2、CDR2、FR3、CDR3和FR4。重鏈和輕鏈的可變區含有與抗原相互作用的結合結構域。抗體的恒定區可以介導免疫球蛋白與宿主組織或因子(包括免疫系統的各種細胞(例如,效應細胞)以及經典補體系統的第一組分(Clq))的結合。
術語「抗體」包括但不限於單株抗體、人抗體、人源化抗體、嵌合抗體和抗獨特型(抗Id)抗體。抗體可為任何同種型/類別(例如IgG、IgE、IgM、IgD、IgA和IgY)或亞類(例如IgG1、IgG2、IgG3、IgG4、IgA1和IgA2)。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抗CCR8抗體包含至少一個抗原結合位點,至少一個可變區。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抗CCR8抗體包含來自本文所述之CCR8抗體的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抗CCR8抗體係分離的或重組的。
本文中的術語「單株抗體」或「mAb」或「Mab」意指基本上同質的抗體的群體,即,除了可能少量存在的可能天然發生的突變外,該群體中包含的抗體分子在胺基酸序列上係相同的。相比之下,常規(多株)抗體製劑典型地包括在其可變結構域中包含不同胺基酸序列的多種不同抗體,特別地其互補決定區(CDR),它們通常對不同的表位具有特異性。修飾語「單株」指示獲得自基本上同質的抗體群體的抗體的特徵並且不應理解為要求藉由任何特定方法產生抗體。可以藉由熟悉該項技術者已知的方法獲得單株抗體(mAb)。參見,例如Kohler等人, Nature [自然] 1975 256:495-497;美國專利案號4,376,110;Ausubel等人, 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 [分子生物學現代方法] 1992;Harlow等人, 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 [抗體:實驗室手冊],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冷泉港實驗室] 1988;以及Colligan等人, CURRENT PROTOCOLS IN IMMUNOLOGY [當代免疫學方案] 1993。本文揭露的抗體可為任何免疫球蛋白類別(包括IgG、IgM、IgD、IgE、IgA),及其任何亞類(例如IgG1、IgG2、IgG3、IgG4)。產生單株抗體的融合瘤可以在體外或在體內培養。高效價的單株抗體可以在體內產生中獲得,其中將來自單個融合瘤的細胞腹膜內注射到小鼠中,例如原始引發的Balb/c小鼠,以產生含有高濃度所需抗體的腹水。可以使用熟悉該項技術者熟知的柱層析方法從這樣的腹水,或從培養物上清液中純化同種型IgM或IgG的單株抗體。
通常,基本抗體結構單元包含四聚體。每個四聚體包括兩對相同的多肽鏈,每對具有一條「輕鏈」(約25 kDa)和一條「重鏈」(約50-70 kDa)。每條鏈的胺基末端部分包括主要負責抗原識別的約100至110或更多胺基酸的可變區。重鏈的羧基末端部分可以定義為主要負責效應子功能的恒定區。典型地,人輕鏈被分類為κ和λ輕鏈。此外,人重鏈典型地分類為α、δ、ε、γ或μ,並且分別將抗體的同種型定義為IgA、IgD、IgE、IgG和IgM。在輕鏈和重鏈內,可變區和恒定區藉由約12個或更多個胺基酸的「J」區連接,重鏈還包括約10個以上胺基酸的「D」區。
每個輕鏈/重鏈(VL/VH)對的可變區形成抗體結合位點。因此,通常,完整抗體具有兩個結合位點。除了在雙功能或雙特異性抗體中,兩個結合位點通常在一級序列中係相同的。
典型地,重鏈和輕鏈的可變結構域包含三個高變區,也稱為「互補決定區(CDR)」,其位於相對保守的框架區(FR)之間。CDR通常由框架區對齊,使得能夠結合特異性表位。通常,從N-末端到C-末端,輕鏈和重鏈可變結構域兩者都包含FR-1(或FR1)、CDR-1(或CDR1)、FR-2(FR2)、CDR-2(CDR2)、FR-3(或FR3)、CDR-3(CDR3)和FR-4(或FR4)。CDR和框架區的位置可以使用本領域熟知的各種定義來確定,例如卡巴特、喬西亞、AbM和IMGT(參見,例如Johnson等人, Nucleic Acids Res. [核酸研究], 29:205-206 (2001);Chothia和Lesk, J. Mol. Biol. [分子生物學雜誌], 196:901-917 (1987);Chothia等人, Nature [自然], 342:877-883 (1989);Chothia等人, J. Mol. Biol. [分子生物學雜誌], 227:799-817 (1992);Al-Lazikani等人, J. Mol. Biol. [分子生物學雜誌], 273:927-748 (1997) ImMunoGenTics (IMGT) 編號(Lefranc, M.-P., The Immunologist [免疫學家], 7, 132-136 (1999);Lefranc, M.-P.等人, Dev. Comp. Immunol. [發育與比較免疫學], 27, 55-77 (2003)(「IMGT」編號方案)))。抗原結合位點的定義還在以下文獻中描述:Ruiz等人, Nucleic Acids Res. [核酸研究], 28:219-221 (2000);和Lefranc, M. P., Nucleic Acids Res. [核酸研究], 29:207-209 (2001);MacCallum等人, J. Mol. Biol. [分子生物學雜誌], 262:732-745 (1996);和Martin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86:9268-9272 (1989);Martin等人, Methods Enzymol. [酶學方法], 203:121-153 (1991);和Rees等人, 在Sternberg M. J. E.(編), Protein Structure Prediction [蛋白質結構預測],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牛津大學出版社], 牛津, 141-172 (1996)中。例如,根據卡巴特,將重鏈可變結構域(VH)中的CDR胺基酸殘基編號為31-35(HCDR1)、50-65(HCDR2)和95-102(HCDR3);並且輕鏈可變結構域(VL)中的CDR胺基酸殘基編號為24-34(LCDR1)、50-56(LCDR2)和89-97(LCDR3)。根據喬西亞,VH中的CDR胺基酸編號為26-32(HCDR1)、52-56(HCDR2)和95-102(HCDR3);VL中的胺基酸殘基編號為26-32(LCDR1)、50-52(LCDR2)和91-96(LCDR3)。藉由結合卡巴特和喬西亞兩者的CDR定義,CDR由人VH中的胺基酸殘基26-35(HCDR1)、50-65(HCDR2)和95-102(HCDR3)以及人VL中的胺基酸殘基24-34(LCDR1)、50-56(LCDR2)和89-97(LCDR3)組成。根據IMGT,將VH中的CDR胺基酸殘基編號為大約26-35(HCDR1)、51-57(HCDR2)和93-102(HCDR3),並將VL中的CDR胺基酸殘基編號為大約27-32(LCDR1)、50-52(LCDR2)和89-97(LCDR3)(根據卡巴特編號)。根據IMGT,可以使用程式IMGT/DomainGap Align確定抗體的CDR區。
術語「高變區」意指抗體中負責抗原結合的胺基酸殘基。高變區包含來自「CDR」(例如輕鏈可變結構域中的LCDR1、LCDR2和LCDR3以及重鏈可變結構域中的HCDR1、HCDR2和HCDR3)的胺基酸殘基。參見,Kabat等人 (1991)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 [免疫學上感興趣的蛋白質序列], 第5版 Public Health Service [公共衛生署],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貝塞斯達, 馬里蘭州(藉由序列定義抗體的CDR區);還參見Chothia和Lesk (1987) J. Mol. Biol. [分子生物學雜誌] 196: 901-917(藉由結構定義抗體的CDR區)。術語「框架」或「FR」殘基意指除了本文定義為CDR殘基的高變區殘基之外的那些可變結構域殘基。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抗原結合片段」意指抗體的抗原結合片段,即保留與全長抗體結合的抗原特異性結合的能力的抗體片段,例如保留一或多個CDR區的片段。抗原結合片段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Fab、Fab'、F(ab')2和Fv片段;雙抗體;線性抗體;單鏈抗體分子,例如,單鏈Fv(ScFv);奈米抗體以及從抗體片段形成的多特異性抗體。
如本文所用,抗體「特異性結合」靶蛋白,係指與其他蛋白相比,抗體表現出優先結合靶蛋白,但這種特異性不需要絕對的結合特異性。在描述抗原(例如蛋白質)與抗體或抗原結合抗體片段之間的相互作用的上下文中使用的抗體「特異性結合」或「選擇性結合」係指決定抗原在蛋白質和其他生物製劑的異質群體中(例如在生物樣本、血液、血清、血漿或組織樣本中)的存在的結合反應。因此,在某些指定的免疫測定條件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特定抗原特異性結合係背景水平的至少兩倍,並且不以顯著量與樣本中存在的其他抗原特異性結合。在一方面,在指定的免疫測定條件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特定抗原的特異性結合係背景結合水平的至少十(10)倍,並且不以顯著量與樣本中存在的其他抗原特異性結合。
本文中的術語「人抗體」意指僅包含人免疫球蛋白蛋白質序列的抗體。如果在小鼠、小鼠細胞或源自小鼠細胞的融合瘤中產生,人抗體可以包含鼠碳水化合物鏈。類似地,「小鼠抗體」或「大鼠抗體」意指分別僅包含小鼠或大鼠免疫球蛋白蛋白質序列的抗體。
術語「人源化」或「人源化抗體」意指含有來自非人(例如鼠)抗體以及人抗體的序列的抗體形式。此類抗體含有源自非人免疫球蛋白的最小序列。通常,人源化抗體將包含基本上至少一個、並且典型地兩個可變結構域的全部,其高變環的全部或基本上全部對應於非人免疫球蛋白的那些,並且FR的全部或基本上全部係人免疫球蛋白序列的那些。人源化抗體還將視需要包含免疫球蛋白恒定區(Fc)的至少一部分,典型地是人免疫球蛋白的至少一部分。當有必要區分人源化抗體與親本齧齒動物抗體時,將前綴「hum」、「hu」、「Hu」或「h」添加到抗體殖株名稱中。人源化形式的齧齒動物抗體會通常包含親本齧齒動物抗體的相同CDR序列,但是可包括某些胺基酸取代以增加親和力,增加人源化抗體的穩定性,除去翻譯後修飾或出於其他原因。
術語「相應的人種系序列」係指編碼人可變區胺基酸序列或亞序列的核酸序列,與由人種系免疫球蛋白可變區序列編碼的所有其他已知可變區胺基酸序列相比,其與參考可變區胺基酸序列或亞序列具有最高確定的胺基酸序列同一性。相應的人種系序列也可以指與所有其他評估的可變區胺基酸序列相比,與參考可變區胺基酸序列或亞序列具有最高胺基酸序列同一性的人可變區胺基酸序列或亞序列。相應的人種系序列可以僅是框架區,僅互補決定區,框架和互補決定區,可變區段(如上定義),或包含可變區的序列或亞序列的其他組合。可以使用本文所述之方法確定序列同一性,例如使用BLAST、ALIGN或本領域已知的另一種比對演算法比對兩個序列。相應的人種系核酸或胺基酸序列可以與參考可變區核酸或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約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序列同一性。此外,如果抗體含有恒定區,則恒定區也源自這樣的人序列,例如人種系序列,或人種系序列的突變形式或含有源自人框架序列分析的共有框架序列的抗體,例如如Knappik等人, J. Mol. Biol. [分子生物學雜誌] 296:57-86, 2000中所述。
術語「平衡解離常數(K D,M)」係指解離速率常數(kd,時間 -1)除以締合速率常數(ka,時間 -1,M -l)。平衡解離常數可以使用本領域任何已知的方法測量。本揭露的抗體通常將具有小於約10 -7或10 -8M,例如小於約10 -9M或10 -10M,在一些方面,小於約10 -11M、10 -12M或10 -13M的平衡解離常數。
本文中的術語「癌症」或「腫瘤」具有如本領域理解的最廣泛的含義,並且係指哺乳動物中典型地以不受調控的細胞生長為特徵的生理病症。在本揭露的上下文中,癌症不限於某個類型或位置。
在本揭露的上下文中,當提及胺基酸序列時,術語「保守取代」意指用新胺基酸取代原始胺基酸,該新胺基酸基本上不改變抗體或片段的化學、物理和/或功能性質,例如其與CCR8的結合親和力。特別地,胺基酸的常見保守取代係本領域熟知的。
適用於確定百分比序列同一性和序列相似性的演算法之實例係BLAST演算法,其分別描述於Altschul等人, Nuc. Acids Res.[核酸研究] 25:3389-3402, 1977;和Altschul等人, J. Mol. Biol.[分子生物學雜誌] 215:403-410, 1990中。用於進行BLAST分析的軟體可通過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揭露獲得。此演算法包括首先藉由鑒定查詢序列中短字長W鑒定高得分序列對(HSP),當與數據庫序列中相同字長比對時,其匹配或滿足一些正值閾值得分T。T被稱為鄰域字得分閾值。該等初始鄰域字命中作為開始搜索以找到包含它們的較長HSP的值。字命中沿著每個序列在兩個方向上延伸,直到累積比對得分可以增加為止。對於核苷酸序列,使用參數M(一對匹配殘基的獎勵得分;始終> 0)和N(錯配殘基的罰分;始終< 0)來計算累積得分。對於胺基酸序列,使用得分矩陣來計算累積得分。在以下情況下,將停止字命中在每個方向上的延伸:累積比對得分從其最大實現值下降了數量X;由於一或多個負得分殘基比對的累積,累積得分趨於零或更低;或者到達任一序列的末端。BLAST演算法參數W、T和X決定了比對的靈敏度和速度。BLASTN程式(對於核苷酸序列)默認使用字長(W)11,期望值(E)10,M = 5,N = -4並比較兩條股。對於胺基酸序列,BLAST程式預設使用字長3,期望值(E)10和BLOSUM62得分矩陣(參見Henikoff和Henikoff, (1989) Proc. Natl. Acad. Sci. USA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89: 10915)比對(B)50,期望值(E)10,M = 5,N = -4並比較兩條股。
BLAST演算法還對兩個序列之間的相似性進行統計分析(參見例如Karlin和Altschu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90:5873-5787, 1993)。BLAST演算法提供的一種相似性度量係最小總和概率(P(N)),其提供了兩個核苷酸或胺基酸序列之間偶然發生匹配的概率的指示。例如,如果測試核酸與參考核酸的比較中最小總和概率小於約0.2,更較佳的是小於約0.01,最較佳的是小於約0.001,則認為該核酸與參考序列相似。
兩個胺基酸序列之間的同一性百分比還可使用以下的演算法來確定:E. Meyers和W. Miller, Comput. Appl. Biosci. [生物科學中的電腦應用] 4: 11-17, (1988),其已併入ALIGN程式(2.0版本),使用PAM120權重殘基表,空位長度罰分為12,空位罰分為4。此外,可以使用以下確定兩個胺基酸序列之間的同一性百分比:Needleman和Wunsch, J.Mol.Biol. [分子生物學雜誌] 48:444-453 (1970) 的演算法,其已併入GCG套裝軟體中的GAP程式中,使用BLOSUM62矩陣或PAM250矩陣,空位權重為16、14、12、10、8、6或4,並且長度權重為1、2、3、4、5或6。
術語「核酸」在本文中可與術語「多核苷酸」互換使用,並且係指單股或雙股形式的去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及其聚合物。該術語涵蓋含有已知的核苷酸類似物或經修飾的主鏈殘基或連接的核酸,它們係合成的,天然存在的和非天然存在的,具有與參考核酸相似的結合特性,並且以與參考核苷酸相似的方式代謝。此類類似物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硫代磷酸酯、胺基磷酸酯、甲基膦酸酯、手性甲基膦酸酯、2-O-甲基核糖核苷酸、肽-核酸(PNA)。
在核酸的上下文中,術語「可操作地連接」係指兩個或更多個多核苷酸(例如,DNA)區段之間的功能關係。典型地,它係指轉錄調節序列與轉錄序列的功能關係。例如,啟動子或強化子序列如果在合適的宿主細胞或其他表現系統中刺激或調節編碼序列的轉錄,則可操作地連接至編碼序列。通常,可操作地連接至轉錄序列的啟動子轉錄調節序列與轉錄序列在物理上鄰接,即它們係順式作用的。然而,一些轉錄調節序列(如強化子)不需要在物理上鄰接或緊鄰它們增強其轉錄的編碼序列。
在一些方面,本揭露提供了組成物,例如藥學上可接受的組成物,其包括與至少一種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一起配製的本文所述之抗CCR8抗體。如本文所用,術語「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包括生理學上相容的任何和所有溶劑、分散介質、等滲劑和吸收延遲劑等。賦形劑可適於靜脈內、肌內、皮下、腸胃外、直腸、脊柱或表皮投與(例如藉由注射或輸注)。
本文揭露的組成物可為多種形式。該等包括例如液體、半固體和固體劑型,如液體溶液(例如可注射和輸注溶液)、分散液或懸浮液、脂質體和栓劑。合適的形式取決於預期的投與方式和治療應用。典型的合適組成物係可注射或輸注溶液的形式。一種合適的投與方式係腸胃外(例如靜脈內、皮下、腹膜內、肌內)。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抗體藉由靜脈內輸注或注射來投與。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抗體藉由肌內或皮下注射來投與。
如本文所用的術語「治療有效量」係指當投與於受試者以治療疾病、或疾病或障礙的至少一種臨床症狀時,足以影響該疾病、障礙或症狀的治療的抗體之量。「治療有效量」可以隨抗體,疾病,障礙,和/或疾病或障礙的症狀,疾病、障礙、和/或疾病或障礙的症狀的嚴重程度,待治療的受試者的年齡,和/或待治療的受試者的體重而變化。在任何給定情況下的合適量對於熟悉該項技術者而言係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藉由常規實驗確定。在組合療法的情況下,「治療有效量」係指用於有效治療疾病、障礙或病症的組合對象的總量。
術語「組合療法」係指投與兩種或更多種治療劑以治療本揭露中所述之治療病症或障礙。這種投與涵蓋以基本上同時的方式共同投與該等治療劑。這樣的投與也涵蓋在多個容器中或在每種活性成分的獨立容器(例如,膠囊、粉末和液體)中共同投與。可以將粉末和/或液體在投與之前重構或稀釋到所期望的劑量。此外,這種投與也涵蓋在大致相同的時間或在不同的時間以順序方式使用每種類型的治療劑。在任何一種情況下,治療方案將在治療本文所述之病症或障礙方面提供藥物組合的有益作用。
如本文所用,短語「與…組合」意指將抗CCR8抗體在投與另外的治療劑的同時、就在該投與前或就在該投與後投與於受試者。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將抗CCR8抗體作為與另外的治療劑的共同配製物來投與。

Claims (32)

  1. 一種與人CCR8結合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其抗體結合片段包含: (i) 重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包含 (a) SEQ ID NO:14的HCDR1(重鏈互補決定區1)、(b) SEQ ID NO:15的HCDR2、以及 (c) SEQ ID NO:6的HCDR3,和輕鏈可變區,該輕鏈可變區包含:(d) SEQ ID NO:7的LCDR1(輕鏈互補決定區1)、(e) SEQ ID NO:8的LCDR2、以及 (f) SEQ ID NO:9的LCDR3; (ii) 重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包含 (a) SEQ ID NO:4的HCDR1(重鏈互補決定區1)、(b) SEQ ID NO:15的HCDR2、以及 (c) SEQ ID NO:6的HCDR3,和輕鏈可變區,該輕鏈可變區包含:(d) SEQ ID NO:7的LCDR1(輕鏈互補決定區1)、(e) SEQ ID NO:8的LCDR2、以及 (f) SEQ ID NO:9的LCDR3;或 (iii) 重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包含 (a) SEQ ID NO:4的HCDR1(重鏈互補決定區1)、(b) SEQ ID NO:5的HCDR2、以及 (c) SEQ ID NO:6的HCDR3,和輕鏈可變區,該輕鏈可變區包含:(d) SEQ ID NO:7的LCDR1(輕鏈互補決定區1)、(e) SEQ ID NO:8的LCDR2、以及 (f) SEQ ID NO:9的LCDR3。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i) 重鏈可變區(VH),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與SEQ ID NO:10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以及輕鏈可變區(VL),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與SEQ ID NO: 11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 (ii) 重鏈可變區(VH),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與SEQ ID NO: 26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以及輕鏈可變區(VL),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與SEQ ID NO: 23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 (iii) 重鏈可變區(VH),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與SEQ ID NO: 16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以及輕鏈可變區(VL),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與SEQ ID NO: 17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 (iv) 重鏈可變區(VH),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與SEQ ID NO: 16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以及輕鏈可變區(VL),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與SEQ ID NO: 20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或 (v) 重鏈可變區(VH),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與SEQ ID NO: 22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以及輕鏈可變區(VL),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與SEQ ID NO: 23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相同的胺基酸序列。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SEQ ID NO: 10和11、SEQ ID NO: 26和23、SEQ ID NO: 16和17、SEQ ID NO: 16和20、或SEQ ID NO: 22和23中已插入、缺失或取代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或十個胺基酸。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i) 包含SEQ ID NO:10的重鏈可變區(VH)和包含SEQ ID NO: 11的輕鏈可變區(VL); (ii) 包含SEQ ID NO: 26的重鏈可變區(VH)和包含SEQ ID NO: 23的輕鏈可變區(VL); (iii) 包含SEQ ID NO: 16的重鏈可變區(VH)和包含SEQ ID NO: 17的輕鏈可變區(VL); (vi) 包含SEQ ID NO: 16的重鏈可變區(VH)和包含SEQ ID NO: 20的輕鏈可變區(VL);或 (v) 包含SEQ ID NO: 22的重鏈可變區(VH)和包含SEQ ID NO: 23的輕鏈可變區(VL)。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係單株抗體、嵌合抗體、人源化抗體、人工程化抗體、單鏈抗體(scFv)、Fab片段、Fab’片段或F(ab’) 2片段。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具有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ADCC)或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CDC)。
  7.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具有降低的糖基化或無糖基化或係低岩藻糖基化的。
  8.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具有降低的糖基化或無糖基化或係無岩藻糖基化的。
  9.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增加的二等分GlcNac結構。
  10.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Fc結構域係IgG1的Fc結構域。
  11.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包含在選自HuCCR8胺基酸序列的編號26、172、177、178、266和269的位置處的至少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六個胺基酸殘基的表位結合。
  12.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包含在選自HuCCR8胺基酸序列的編號172、177和269的位置處的至少一個、兩個或三個胺基酸殘基的表位結合。
  13.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包含在選自HuCCR8胺基酸序列的編號26、178和266的位置處的至少一個、兩個或三個胺基酸殘基的表位結合。
  14.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包含HuCCR8胺基酸序列的 (1) 位置20-30處的胺基酸殘基、(2) 位置170-180處的一或多個胺基酸和 (3) 位置260-270處的一或多個胺基酸的表位結合。
  15.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包含HuCCR8胺基酸序列的 (1) 位置26處的胺基酸殘基、(2) 位置172、177和178處的一個、兩個或三個胺基酸以及 (3) 位置266和269處的一個或兩個胺基酸的表位結合。
  1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包含HuCCR8胺基酸序列的 (1) N-末端位置處的一個、兩個或三個胺基酸殘基、(2) ECL2區域位置處的一個、兩個或三個胺基酸以及 (3) ECL3區域位置處的一個、兩個或三個胺基酸的表位結合。
  17. 一種藥物組成物,該藥物組成物包含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
  18. 一種治療癌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有需要的患者投與有效量的如請求項1所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頭頸癌、鼻咽癌、結腸癌、胃癌、乳癌、胰臟癌、子宮頸癌、膀胱癌、腎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卵巢癌、肝癌、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另一種治療劑組合投與。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治療劑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係抗PD1抗體。
  23. 如請求項2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PD1抗體係BGB-A317。
  24. 如請求項2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係抗TIGIT抗體。
  25. 如請求項2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TIGIT抗體係BGB-A1217。
  26. 如請求項2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係BGB-A1217和BGB-A317的組合。
  27. 一種分離的核酸,該分離的核酸編碼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28. 一種載體,該載體包含如請求項27所述之核酸。
  29. 一種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包含如請求項27所述之核酸或如請求項28所述之載體。
  30. 一種生產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製程,該製程包括培養如請求項29所述之宿主細胞和從培養物中回收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31. 如請求項30所述之製程,其中向調整的培養基中補充2F-過乙醯基-岩藻糖以產生無岩藻糖基化抗體。
  32.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用於在治療以下或降低以下可能性中使用:頭頸癌、鼻咽癌、結腸癌、胃癌、乳癌、胰臟癌、子宮頸癌、膀胱癌、腎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卵巢癌、肝癌、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
TW112129231A 2022-08-04 2023-08-04 抗ccr8抗體及使用方法 TW2024134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CN2022/110335 2022-08-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3426A true TW202413426A (zh) 2024-04-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90028534A (ko) 항 gprc5d 항체, gprc5d 및 cd3에 결합하는 이중특이성 항원 결합 분자, 및 이들의 용도
WO2019223733A1 (en) Anti-ox40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JP2019050822A (ja) ブラジキニンb1受容体リガンドに対する抗体
KR20230144596A (ko) 항 cd112r 항체 및 그의 용도
US20230272067A1 (en)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tigit for immune related diseases
WO2021098757A1 (en) Methods of cancer treatment using anti-ox40 antibodies in combination with anti-tigit antibodies
US20230022859A1 (en) Treatment of cancer with anti-ox40 antibodies and multi-kinase inhibitors
TW202413426A (zh) 抗ccr8抗體及使用方法
WO2024027823A1 (en) Anti-ccr8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EP4180457A1 (en) Anti-cldn-18.2 antibody and use thereof
US20230212291A1 (en) Methods of cancer treatment using anti-ox40 antibodies in combination with anti-pd1 or anti-pdl1 antibodies
WO2021098758A1 (en) Methods of cancer treatment using anti-ox40 antibodies in combination with anti-tim3 antibodies
WO2021098748A1 (en) Methods of cancer treatment with anti-ox40 antibody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WO2023098785A1 (zh) 抗4-1bb抗体及其用途
TW202307004A (zh) 抗cea抗體及使用方法
EA045547B1 (ru) Антитела к ox40 и способы применени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