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3126A - 可攜式列印機及可攜式列印系統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列印機及可攜式列印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3126A
TW202413126A TW112114819A TW112114819A TW202413126A TW 202413126 A TW202413126 A TW 202413126A TW 112114819 A TW112114819 A TW 112114819A TW 112114819 A TW112114819 A TW 112114819A TW 202413126 A TW202413126 A TW 2024131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printing
roller
unit
portable prin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4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鄭喜鮮
玄唱煥
李征勇
李智熙
張性鉉
權賢眞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Lg生活健康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201164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30120547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Lg生活健康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Lg生活健康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3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3126A/zh

Links

Landscapes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可攜式列印機及可攜式列印系統,其包括:可便攜的形態的主體,其收納盒,該盒具備向具有軟質或硬質的表面的對象體傳送列印物質而列印圖像的噴嘴;安放部,其設置成從上述主體的下部露出到外部,並與上述對象體的表面相對,並且至少局部地包圍上述噴嘴;滾輪,其以上述主體為了向上述對象體傳送列印物質而沿著上述對象體的表面移動的方向為基準,在上述主體的下部分別設置於上述噴嘴的前方及後方;磁性體,其與上述滾輪的旋轉對應地旋轉;感測部,其感測通過上述磁性體的旋轉而產生的磁場;及控制部,其根據上述感測部的感測值而控制上述噴嘴傳送列印物質。

Description

可攜式列印機及可攜式列印系統
本發明涉及可攜式列印機及可攜式列印系統。
在一般情況下,身體的皮膚形成人的外觀,皮膚上可紋上紋身。作為一例,施術者在紋身用針上沾上紋身用油墨(ink)之後將紋身用針浸透到皮膚而能夠紋上紋身。通過施術者反覆進行這樣的過程,在皮膚上紋上特定紋路的紋身。
另一方面,在紋身用針上沾上油墨而浸透到皮膚的過程通過長時間而執行,因此紋身施術時間很長,由此受術者可能會遭受長時間的痛苦。另外,因為是在受術者的真皮上進行紋身施術,因此一旦紋上紋身就很難去除,並且隨著紋身施術時間變長,紋身施術費用會增加。
作為克服這樣的紋身所具有的問題的對策,目前利用海娜手繪(Henna)、人體彩繪、貼紙等方法,進而還對在皮膚上能夠印刷特定圖案的列印機產品進行研究及開發。
在列印機產品的情況下,具有如下優點:使用者能夠易於將所希望的圖像印刷到皮膚,並且能夠利用各種圖像。但是,皮膚並非平面,因此列印機產品的噴嘴與皮膚之間不能保持一定的間隔,因此使用者所希望印刷的原件圖像與皮膚上被印刷的圖像之間可能會出現較大的差異。
另一方面,在紙張或相紙等上進行列印時使用家用噴墨列印機。但在一般情況下,家用噴墨列印機中需要使用規定的大小和種類的紙張。
因此,為了如日記本或小筆記本、貼紙等這樣與紙張的大小或種類無關地進行列印,需要可移動噴嘴和滾輪(roller)的可攜式列印機。這樣的可攜式列印機在使用者將噴嘴和滾輪的位置移動到要列印的位置的點上具備與使用於皮膚的可攜式列印機類似的特徵。但是,皮膚和紙張分別為軟質和硬質,其性質不同,因此存在不可能用相同的滾輪、噴嘴結構來兼用的問題。
另外,在使用者利用可攜式列印機而在皮膚等上進行列印的情況下,可攜式列印機不能以均勻的速度移動,因此存在發生如下問題的侷限性:被列印的圖像發生失真或清晰度下降等。
技術課題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如上述的以往技術的問題而研發的,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皮膚與噴嘴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而能夠將清晰的圖像印刷到皮膚上的可攜式列印機及可攜式列印系統。
另外,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適當變更噴嘴與對象體表面之間的距離,以在印刷列印物質的對象體為皮膚等軟質的情況下或紙張等硬質的情況下都能夠進行順利的印刷的可攜式列印機及可攜式列印系統。
另外,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感測滾輪的旋轉並確認滾輪的行進速度或行進距離等從而基於此進行圖像的列印,由此能夠提高列印清晰度的可攜式列印機及可攜式列印系統。
不僅如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於,通過升降感測而識別皮膚或紙張模式,由此調整所排出的噴嘴的尺寸,從而在任何模式下,也能夠無暈染地印刷清晰的圖像的可攜式列印機及可攜式列印系統。
技術解決方法
本發明的一個側面的可攜式列印機還包括:可便攜的形態的主體,其收納盒,該盒具備向具有軟質或硬質的表面的對象體傳送列印物質而列印圖像的噴嘴;安放部,其設置成從上述主體的下部露出到外部,並與上述對象體的表面相對,並且至少局部地包圍上述噴嘴;滾輪,其以上述主體為了向上述對象體傳送列印物質而沿著上述對象體的表面移動的方向為基準,在上述主體的下部分別設置於上述噴嘴的前方及後方;磁性體,其與上述滾輪的旋轉對應地旋轉;感測部,其感測通過上述磁性體的旋轉而產生的磁場;及控制部,其根據上述感測部的感測值而控制上述噴嘴傳送列印物質。
具體地,上述磁性體設置於上述滾輪上,或者與上述滾輪獨立地設置而以嚙合的方式隨著上述滾輪的旋轉而進行旋轉。
具體地,上述感測部感測通過上述磁性體的旋轉而產生的磁場來感測上述滾輪的旋轉方向,當通過上述感測部而感測到上述滾輪的反方向旋轉時,上述控制部中斷列印物質的傳送或發出通知訊號。
具體地,上述感測部包括編碼器感測器,該編碼器感測器將通過上述磁性體的旋轉而產生的磁場的變化轉換為電訊號,上述控制部基於通過上述感測部轉換的電訊號而算出上述滾輪的行進方向及行進距離中的至少行進距離,並且按照與上述滾輪的行進距離對應的上述圖像的長度,控制上述噴嘴傳送列印物質。
具體地,上述控制部可包括:控制單元,其接收上述編碼器感測器的電訊號而生成列印訊號;成像單元,其基於上述列印訊號,根據圖像而生成列印數據;及列印單元,其基於上述列印訊號及上述列印數據而控制上述噴嘴。
具體地,還可包括:列印調整部,其使上述滾輪在上述主體的內外方向上移動,調整上述噴嘴與上述滾輪之間的高度差,從而調整上述噴嘴與上述對象體的表面之間的高度差。
具體地,上述列印調整部使上述安放部在上述主體的內外方向上移動,上述滾輪可與上述安放部一體地移動。
具體地,還包括:模式感測部,其感測上述安放部的位置而感測上述噴嘴與上述對象體的表面之間的高度差,上述模式感測部可根據上述安放部的位置而感測上述噴嘴和上述對象體的表面構成第一高度的第一模式或上述噴嘴和上述對象體的表面構成比上述第一高度高的第二高度的第二模式。
具體地,上述模式感測部可包括:中斷感測器,其具備發光部及受光部,感測上述安放部的至少一部分是否位於上述發光部和上述受光部之間、或者與上述發光部和上述受光部之間的位置錯開。
具體地,上述噴嘴設置為多個,並包括彼此不同的大小的第一噴嘴及第二噴嘴,上述盒在頭部上交替地排列有第一噴嘴和第二噴嘴,上述控制部根據上述安放部的位置而可對排出列印物質的上述噴嘴進行可變控制。
具體地,上述第一噴嘴的噴射孔大於上述第二噴嘴的噴射孔,在上述模式感測部感測到第一模式的情況下,上述控制部控制為通過上述第一噴嘴及上述第二噴嘴而傳送列印物質,上述模式感測部感測到第二模式的情況下,上述控制部控制為通過上述第一噴嘴而傳送列印物質。
本發明的一個側面的可攜式列印系統包括:上述可攜式列印機;及使用者終端,其與上述可攜式列印機進行通信,上述可攜式列印機還包括:通信部,其與上述使用者終端進行通信,並接收要列印到上述對象體的圖像;及存儲部,其存儲要列印到上述對象體的圖像。
具體地,上述可攜式列印機的上述控制部可包括:控制單元,其接收上述感測部的感測值而生成列印訊號;成像單元,其基於上述列印訊號,根據圖像而生成列印數據;及列印單元,其基於上述列印訊號及上述列印數據而控制上述噴嘴。
具體地,上述使用者終端從使用者接收對象體資訊或從上述對象體中收集對象體資訊,並基於要列印到上述對象體的圖像及上述對象體資訊而生成校正圖像,上述通信部從上述使用者終端接收上述校正圖像,上述成像單元可基於上述校正圖像及上述列印訊號而生成列印數據。
具體地,上述對象體資訊可包括上述對象體的硬度及上述對象體的顏色中的至少任一個。
發明效果
本發明的可攜式列印機及可攜式列印系統使皮膚與噴嘴之間保持一定的最佳距離,由此可將清晰的圖像印刷到皮膚上。
另外,本發明的可攜式列印機及可攜式列印系統通過調節頭部分的突出程度而可適當變更噴嘴與對象體的表面之間的距離,由此即便對象體的硬度不同,也能夠保障印刷品質,由此能夠兼用於皮膚和紙張。
另外,本發明的可攜式列印機及可攜式列印系統通過與滾輪一體地旋轉的磁性體的磁場變化而感測滾輪的移動,從而可適當控制噴嘴的列印,由此可將清晰的圖像列印到對象體。
另外,本發明的可攜式列印機及可攜式列印系統通過升降感測而識別皮膚或紙張模式,由此調整所排出的噴嘴的尺寸,從而在任何模式下也能夠無暈染地印刷清晰的圖像。
通過參照與圖式相關的下面的詳細的說明和較佳的實施例,可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目的、特定的優點及新穎的特徵。在本說明書中,在對各個圖式的構成要件添加符號時,對於相同的構成要件,即便圖示於不同的圖式,也儘量使用相同的符號。另外,在對本發明進行說明時,在判斷為對相關的公知技術的具體的說明導致本發明的要旨不清楚的情況下,省略其詳細的說明。
作為參考,本說明書說明的可攜式列印機可將列印物質傳送到對象體,此時對象體是指具備軟質或硬質的表面的物體。作為一例,對象體是軟質的皮膚或硬質的紙張等(包括可附著於皮膚或指甲等的基紙)。
本發明的可攜式列印機可根據對象體的強度而導致一部分結構通過移動等而變更,後述的軟質或硬質是相對的概念。作為一例,本發明將使用者的皮膚(不限定部位)稱為軟質的對象體,將比皮膚更硬的物體定義為硬質的對象體。下面,被稱作皮膚的對象體是為了便於說明而所稱的對象體,當然也可以解釋為紙張等對象體。
另外,本發明中圖像包括文字或數字、圖片、圖案等或它們的組合,對於其形狀或樣子、色彩等不作限定。另外,圖像並非僅包括由用肉眼可識別的顏色構成的圖像,還包括由只有通過特殊裝備等才能識別的顏色構成的圖像。
下面,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較佳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圖1及圖2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立體圖,圖3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下部平面圖,圖4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側視圖。
另外,圖5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側面透視圖,圖6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頭部的平面圖。
圖8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示意圖,圖9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模式感測部的示意圖,圖10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透視圖。
另外,圖11及圖12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感測部的示意圖,圖13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動作順序圖,圖14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電路圖。
此時,圖1示出具備列印機蓋的狀態,圖2至圖4等示出去除列印機蓋的狀態。另外,圖2的(A)、圖4的(A)、圖8的(A)、圖9的(A)示出列印到硬質的對象體(紙張等)的模式,圖2的(B)、圖4的(B)、圖8的(B)、圖9的(B)示出列印到軟質的對象體(皮膚等)的模式。
首先,參照圖1至圖3等,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1包括主體10、盒(cartridge)20、安放部30、滾輪40、列印機蓋50等。
主體10可形成可攜式列印機1的外觀。主體10可具備可便攜的形態,這表示其大小、重量等符合一般理解的便攜性。
主體10可具備各種形狀,以供使用者握持。例如,主體10可具備箱形,為了提高便攜性,角部部分可形成曲面形態。
主體10可包括上部主體11和下部主體12。上部主體11及下部主體12通過設置於一側的分離按鈕13A而可實現拆裝。
上部主體11提供可收納用於進行可攜式列印機1的動作的各種結構的內部空間。即,上部主體11可具備下部可被開放的結構,以可取出/收納用於進行可攜式列印機1的動作的各種結構。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以上部主體11的下部被開放的結構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不限於此。例如,也可以是上部主體11具備上部被開放的結構,以可取出/收納用於進行可攜式列印機1的動作的各種結構。在該情況下,下部主體12可拆裝地結合到上部主體11的上部。
下部主體12結合到上部主體11的開放的下部,由此能夠防止用於進行可攜式列印機1的動作的各種結構露出到外部。當然,下部主體12可具備下部被開放的形態,以用於進行可攜式列印機1的列印的結構即安放部30、滾輪40、噴嘴22等露出到外部。此時,噴嘴22可以是向具備軟質或硬質的表面的對象體傳送列印物質的部分。
在主體10的外觀可具備用於進行可攜式列印機1的動作的至少一個動作按鈕。動作按鈕可包括列印按鈕13B及電源按鈕(未圖示)等。作為參考,本發明中可將列印按鈕13B、電源按鈕、分離按鈕13A等統稱為按鈕部13。
列印按鈕13B可設置於上部主體11的上部。列印按鈕13B可通過使用者的操作而使噴嘴22排出列印物質。另一方面,在圖1中以列印按鈕13B設置於上部主體11的上部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不限於此。例如,列印按鈕13B也可以設置於上部主體11的外觀的側部,可配置於使用者可方便地使用的各個位置。
電源按鈕可開啟/關閉(On/Off)可攜式列印機1的電源。電源按鈕可設置於下部主體12的下部或電源按鈕也可設置於下部主體12的側部。即,關於電源按鈕的位置,不作限定,可配置於在主體10的外表面供使用者容易接觸到的位置。
在下部主體12的外觀的一部分上可設置有至少一個燈(未圖示)。燈可表示可攜式列印機1的動作狀態。燈可設置於下部主體12的下部,但不限於此。例如,燈也可以設置於下部主體12的側部,可配置於使用者能夠容易地識別可攜式列印機1的動作狀態的各個位置。
作為參考,將包括上述燈等在內的能夠顯示可攜式列印機1的狀態或列印狀態等的結構統稱為顯示部130。另外,顯示部130也可以與按鈕部13整合,使按鈕部13本身具備顯示功能。
另一方面,在上部主體11的內部空間可具備用於進行可攜式列印機1的動作的各種結構。例如,在上部主體11的內部空間可設置有具備噴嘴22的盒20、收納盒20的托架(未圖示)、控制部90、通信部100、存儲部110、電源部120等。
電源部120可包括可進行充電及放電的二次電池等電池而實現,可形成為至少一個。電源部120可提供可攜式列印機1的動作中所需的電力。或者,電源部120也可以是不包括電池而持續地接收外部電力的結構。
在收納於主體10的結構中,關於電源部120之外的控制部90、通信部100等,將在下面進行詳細的說明。
盒20可收納列印中所需的列印物質,排出列印物質的噴嘴22可設置於下部。噴嘴22可具備在與主體10的移動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狹縫形狀,並可將噴嘴22的周邊定義為頭部21。
盒20收納於主體10內,可將在主體10內收納盒20的部分定義為托架(未圖示)。即,托架作為供盒20可拆裝地安放的結構,可具備至少一部分被開口的形態,以通過下部主體12的開放的下部而使盒20的頭部21及噴嘴22露出到下方。因此,盒20可被收納於設置在主體10內的托架。
托架可具備與盒20的形態對應的形態,以可將一個以上的盒20安放到一個托架。當然,托架可具備局部地劃分的結構,以將多個盒20分開安放。
盒20可設置為至少一個。例如,盒20可收納單一顏色的列印物質而設置為一個。在盒20收納單一顏色的列印物質的情況下,可攜式列印機1可將由單一顏色構成的圖像列印到對象體。
另外,盒20可具備收納彼此不同的顏色的列印物質的多個收納部(未圖示),通過噴嘴22而可排出列印物質。因此,盒20具備收納彼此不同的顏色的列印物質的多個收納部的情況下,可攜式列印機1可將彩色圖像列印到對象體。
另外,盒20可設置為多個,並在各個盒20中收納彼此不同的顏色的列印物質。另外,盒20設置為多個的情況下,也可以將多個盒20構成為一個模組。
在盒20的一側可設置有用於測量皮膚和噴嘴22之間的距離的距離感測器(未圖示)。距離感測器測量皮膚與噴嘴22之間的距離,並將測量的距離值傳送到控制部90。
另外,控制部90可利用由設置於盒20的一側的距離感測器傳送的皮膚與噴嘴22之間的距離而調整皮膚與噴嘴22之間的距離。即,在由距離感測器測量的皮膚與噴嘴22之間的距離脫離適當值的情況下,控制部90可使安放部30等升降而調節皮膚與噴嘴22之間的距離。關於安放部30的升降,將在下面的對列印調整部60進行說明的部分中進行詳細說明。
盒20中存儲的列印物質可以是具備4mPa*s至6mPa*s的黏度的列印溶液,但不限於此。至少一部分列印物質可包括液體及固體(粉末等)中的至少任一種,也可以包括氣體成分。需要指出的是,下面,即便記載為列印溶液,也並非表示必須由100%的液體成分構成。
本發明的列印溶液可具備4mPa*s至6mPa*s的黏度。在列印溶液的黏度小於4mPa*s的情況下,列印溶液可從噴嘴22洩漏或排出到皮膚之後可在皮膚上流動。另外,在列印溶液的黏度超過6mPa*s的情況下,在列印溶液排出到皮膚之後需要長時間進行乾燥。特別地,在列印溶液的黏度超過10mPa*s的情況下,列印溶液不能從噴嘴22排出或列印溶液被吸附到噴嘴22而導致噴嘴22被封閉。
列印溶液可包括顏料或染料、以及將顏料或染料分散開的溶劑。溶劑包括純淨水和有機溶劑,有機溶劑可決定列印溶液的黏度。
在此,有機溶劑可以是作為非揮發性有機溶劑,分子結構包括親水性基而在與水混合時不容易分離的物質。例如,有機溶劑可包括PEG-8、甘油、二丙二醇、丁二醇、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和1,3丙二醇(PROPANEDIOL)中的至少一個。
列印溶液內的有機溶劑的含量為10wt%以下的情況下,列印溶液的黏度小於4mPa*s,列印溶液從噴嘴22洩漏或排出到皮膚之後可在皮膚上流動。另外,列印溶液內的有機溶劑的含量為40wt%以上的情況下,列印溶液的黏度超過6mPa*s,列印溶液不能從噴嘴22排出或需要長時間對列印溶液進行乾燥。另外,列印溶液內的單一有機溶劑的含量超過20wt%的情況下,列印溶液不沉積在皮膚,而在皮膚上流動或黏度會增加。
下面的表1是表示實施例1至實施例4和比較例1至比較例10的列印溶液的組成的表,表2是對實施例1至實施例4和比較例1至比較例10的特性評價結果進行說明的表。
[表1]
實施例1至實施例4和比較例1至比較例10的列印溶液的組成
區分    有機溶劑 有機溶劑 表面活性劑 染料
成分名 純淨水 PEG-8 甘油 聚山梨醇酯20 CI 17200
實施例1 至100 20 - 0.2 4
實施例2 至100 - 20 0.2 4
實施例3 至100 10 10 0.2 4
實施例4 至100 15 10 0.2 4
比較例1 至100 5 - 0.2 4
比較例2 至100 10 - 0.2 4
比較例3 至100 30 - 0.2 4
比較例4 至100 40 - 0.2 4
比較例5 至100 - 5 0.2 4
比較例6 至100 - 10 0.2 4
比較例7 至100 - 30 0.2 4
比較例8 至100 - 40 0.2 4
比較例9 至100 5 5 0.2 4
比較例10 至100 20 20 0.2 4
在表1中,實施例1至實施例4和比較例1至比較例10是根據表1中記載的各個成分和含量來進行計量,以300rpm攪拌20分鐘之後去除氣泡並通過氣孔為0.45μm的過濾器進行過濾來製造的列印溶液。
[表2]
實施例1至實施例4和比較例1至比較例10的特性評價結果
   黏度 (mPa*s) 漏液 排出 印刷時暈染 乾燥之後 暈染
實施例1 4.5 X O X X
實施例2 4 X O X X
實施例3 4 X O X X
實施例4 4.5 X O X X
比較例1 3 O O O X
比較例2 3.5 O O O X
比較例3 5 X X O
比較例4 6.5 X X X O
比較例5 3 O O O X
比較例6 3.5 O O O X
比較例7 4.5 X X O
比較例8 5.5 X X X O
比較例9 3.5 O O O X
比較例10 6.5 X X X O
在表2中,列印溶液的黏度評價是利用博勒飛DVE黏度計(Brookfield DV-E viscometer)而在1號轉子(Spindle Number 1)、60rpm及常溫條件下測量並以mPa*s單位所示的。列印溶液的漏液評價是將5ml的列印溶液填充到HP62盒20之後在常溫下使噴嘴22部朝向下方而放置3天來評價的,在表2中在發生漏液時標記為‘O’,在不發生漏液的情況下,標記為‘X’。
在通過列印溶液而進行列印時,關於暈染評價,利用填充有列印溶液的可攜式列印機1而在手臂的前臂部列印圖像之後立即確認圖像的清晰度。當在列印的圖像中發生暈染時,標記為‘O’,當不發生暈染時,標記為‘X’。
在對列印溶液進行乾燥之後的暈染評價中,列印圖像並乾燥1分鐘之後揉搓3次而確認列印溶液的乾燥狀態及暈染與否。在乾燥1分鐘的圖像中發生暈染時,標記為‘O’,當不發生暈染時,標記為‘X’。
參照上述表1及表2可知,在全部的列印溶液中有機溶劑的含量為10wt%以下的比較例1、比較例2、比較例5、比較例6及比較例9中發生漏液。
另外,可以得知,在全部的列印溶液中有機溶劑的含量為40wt%以上的比較例4、比較例8及比較例10中從盒20不能順利地排出列印溶液。
可以得知,在全部的列印溶液中有機溶劑的含量為10wt%以下的比較例1、比較例2、比較例5、比較例6及比較例9中,排出到皮膚之後在皮膚上流動而發生圖像暈染。
可以得知,在全部的列印溶液中單一有機溶劑的含量超過20wt%的比較例3、比較例4、比較例7及比較例8中,由於未能充分地進行乾燥,所以在揉搓時發生暈染。
設置於盒20的頭部21的噴嘴22可設置為多個並具備彼此不同的大小。作為一例,噴嘴22包括第一噴嘴22A和第二噴嘴22B,第一噴嘴22A與第二噴嘴22B相比,可將排出列印物質的孔的大小形成為更大。
這樣的噴嘴22可在頭部21上沿著一個方向而對齊地排列,具備彼此不同的大小的第一噴嘴22A、第二噴嘴22B可交替地排列。另外,第一噴嘴22A和第二噴嘴22B交替地配置而設置為之字形。即,可不將第一噴嘴22A和第二噴嘴22B對齊設置,而是至少使它們局部地錯開設置。
第一噴嘴22A可以是與對象體的種類無關地基礎性使用的噴嘴22,第二噴嘴22B可以是在對象體為紙張等硬質時為了提高圖像分辨率(image resolution)而輔助性使用的噴嘴22。
對於第一噴嘴22A和第二噴嘴22B,可根據噴嘴22與對象體之間的距離而控制列印物質的排出,對此將在下面進行詳細說明。
安放部30設置成從主體10的下部露出到外部,並與對象體的表面相對。安放部30可設置成從下部主體12的下部向下方露出或突出,並且至少局部地包圍噴嘴22。
即,安放部30可設置於下部主體12的下部、即設置於在可攜式列印機1列印圖像時在下部主體12與皮膚相對的面。安放部30可使設置於盒20的下部的噴嘴22露出。
在安放部30設置有後述的滾輪40,安放部30相對於主體10可升降地設置。由此,以盒20的噴嘴22為基準,隨著安放部30及滾輪40的高度發生變化,可調整噴嘴22與對象體的表面之間的垂直高度。
因此,本發明在將可攜式列印機1使用於軟質的皮膚時,即便通過使用者而發生按壓,也能夠將皮膚與噴嘴22之間的距離保持為可列印清晰的圖像的程度。關於噴嘴22與對象體之間的高度調整,下面在對列印調整部60進行說明時進行詳細說明。
在安放部30或下部主體12的下部設置有光學感測器(未圖示)。在可攜式列印機1的列印方向上,光學感測器在頭部21的後方可與噴嘴22的中央對應地設置。在可攜式列印機1將圖像列印到皮膚上的情況下,光學感測器可確認噴嘴22的移動路線的中心線。
滾輪40在主體10的下部可分別設置於噴嘴22的前方及後方。在此,前方及後方以主體10為了向對象體傳送列印物質而沿著對象體的表面而移動的方向為基準。即,以主體10在對象體的表面滑動的方向為基準,在噴嘴22的前方及後方設置有滾輪40。
為了與對象體的表面緊密地接觸的同時避免給對象體造成不便而順利地引導主體10的移動,滾輪40的與對象體接觸的部分可由軟質構成。即,滾輪40可由軟質的材質構成或以在塑料硬質材料塗布軟質材料的形態等構成。
滾輪40包括第一滾輪41及第二滾輪42。第一滾輪41可旋轉地結合到下部主體12的下部。第一滾輪41以主體10的移動方向為基準設置於噴嘴22的前方,可使列印圖像的皮膚與噴嘴22隔開。
作為一例,第一滾輪41包括與噴嘴22平行地設置的至少一個第一旋轉軸(未圖示符號)和設置於第一旋轉軸的至少一個第一輪(未圖示符號)。此時,第一輪可沿著主體10的移動方向而與噴嘴22重疊地設置。
另一方面,利用可攜式列印機1而在列印機列印圖像的情況下,使用者為了可攜式列印機1及皮膚的緊貼而可施加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皮膚與盒20的噴嘴22之間隔開的垂直距離可根據使用者所施加的壓力而減少。
本發明在使用通過上面的表1等而說明的列印溶液的情況下,為了列印清晰的圖像,較佳將皮膚與盒20的噴嘴22之間隔開的距離保持為0.5mm至2.5mm。更佳為,皮膚與盒20的噴嘴22之間隔開的距離可以是1.0mm至2.0mm。
皮膚與噴嘴22之間隔開的垂直距離小於0.5mm或超過2.5mm的情況下,在利用可攜式列印機1而列印的圖像上可能發生破壞。即,在使用者所希望的圖像與列印到皮膚上的圖像之間可能發生差異。
特別地,皮膚與噴嘴22之間隔開的垂直距離小於0.5mm的情況下,噴嘴22有可能與皮膚接觸。在噴嘴22與皮膚接觸的情況下,噴嘴22的後端及頭部21可能與皮膚接觸。此時,從噴嘴22排出的列印溶液可能被噴嘴22的後端及頭部21而破壞。
皮膚與噴嘴22之間隔開的垂直距離超過2.5mm的情況下,皮膚與噴嘴22之間的距離遠,從噴嘴22排出的列印溶液被分散到較寬的範圍,由此在皮膚上可形成低分辨率的圖像。
本發明為了將皮膚與盒20的噴嘴22之間隔開的距離保持為0.5mm至2.5mm,在可攜式列印機1的截面上,第一滾輪41的下端與噴嘴22之間的高度差H可具備4.5mm至8.5mm的範圍。
較佳為,第一滾輪41的下端與噴嘴22之間的高度差H可具備5.5mm至7.5mm的範圍。當第一滾輪41的下端與噴嘴22之間的高度差H保持為4.5mm至8.5mm時,可在皮膚上列印清晰的圖像。
在第一滾輪41的下端與噴嘴22之間的高度差H小於4.5mm或超過8.5mm的情況下,利用可攜式列印機1而列印的圖像可被破壞。即,在使用者所希望的圖像與列印到皮膚上的圖像之間可發生差異。
特別地,在第一滾輪41的下端與噴嘴22之間的高度差H小於4.5mm的情況下,皮膚與噴嘴22之間的距離近,從而因從噴嘴22排出的列印物質的堆積,列印到皮膚上的圖像可被破壞。這是因為在第一滾輪41的下端與噴嘴22之間的高度差H小於4.5mm的情況下,噴嘴22或頭部21與皮膚接觸,由此在可攜式列印機1移動時會破壞列印到皮膚的圖像。
另外,在第一滾輪41的下端與噴嘴22之間的高度差H超過8.5mm的情況下,皮膚與噴嘴22之間的距離較遠,從噴嘴22排出的列印溶液會分散到較寬的範圍,由此在皮膚上可形成低分辨率的圖像。即,在皮膚上會形成不清晰的圖像。
第一滾輪41可對可攜式列印機1的列印方向進行引導。即,第一滾輪41可對主體10的移動進行引導。第一滾輪41可具備與噴嘴22平行地延伸的形狀。例如,第一滾輪41具備一定長度的輥形狀,在主體10的移動方向上可設置於頭部21(噴嘴22)的前方。在此,第一滾輪41的長度與噴嘴22延伸的長度相同或大於噴嘴22延伸的長度。
另外,在可攜式列印機1的平面上第一滾輪41及噴嘴22之間的隔開距離W1可以是通過從噴嘴22噴射的列印溶液而不污染第一滾輪41的程度的距離。例如,第一滾輪41及噴嘴22之間的隔開距離W1可以是6.9mm至13.1mm。較佳為,第一滾輪41及噴嘴22之間的隔開距離W1可以是8.5mm至11.5mm。
在第一滾輪41及噴嘴22之間的隔開距離W1小於6.9mm的情況下,第一滾輪41可能被從噴嘴22噴射的列印溶液污染。另外,在第一滾輪41及噴嘴22之間的隔開距離W1超過13.1mm的情況下,即便皮膚被第一滾輪41按壓,與噴嘴22對應的區域的皮膚通過皮膚彈性而恢復,由此噴嘴22及皮膚之間的距離可小於0.5mm。因此,在第一滾輪41及噴嘴22之間的隔開距離W1超過13.1mm的情況下,噴嘴22或頭部21與皮膚接觸,由此可攜式列印機1移動時會將列印的圖像破壞。
第二滾輪42可旋轉地結合到下部主體12的下部。第二滾輪42可以主體10的移動方向為基準結合到頭部21(噴嘴22)的後方。第二滾輪42將被列印圖像的皮膚與下部主體12的下表面隔開,與第一滾輪41一起沿著皮膚而滾動。
為了減少與皮膚之間的接觸面積,將第二滾輪42設置為輪狀。作為一例,第二滾輪42可包括與噴嘴22平行地設置的多個第二旋轉軸(未圖示符號)和分別設置於多個第二旋轉軸的多個第二輪(未圖示符號)而設置為多個。此時,多個第二輪沿著主體10的移動方向而與噴嘴22錯開地設置。即,第二滾輪42與噴嘴22的移動路線隔開配置。
第二滾輪42例如可設置為兩個。兩個第二滾輪42可彼此隔開配置。例如,兩個第二滾輪42至少以噴嘴22延伸的長度以上彼此隔開配置。
因此,第二滾輪42沿著可攜式列印機1的列印路徑而移動,與所排出的列印溶液不接觸。通過所排出的列印溶液與第二滾輪42不接觸,從而可無暈染地將與原件圖像類似的圖像列印到皮膚上。
另外,所排出的列印溶液和第二滾輪42不接觸,因此能夠防止列印溶液通過第二滾輪42而移染到第二滾輪42之後轉印到皮膚。
在可攜式列印機1的平面上的第二滾輪42及噴嘴22之間的隔開距離W2實質上可與第一滾輪41及噴嘴22之間的隔開距離W1相同。例如,在可攜式列印機1的平面上的第二滾輪42及噴嘴22之間的隔開距離W2可以是6.9mm至13.1mm。較佳為,第二滾輪42及噴嘴22之間的隔開距離W2可以是8.5mm至11.5mm。
在第二滾輪42及噴嘴22之間的隔開距離W2小於6.9mm的情況下,第二滾輪42可被從噴嘴22噴射的列印物質污染。另外,在第二滾輪42及噴嘴22之間的隔開距離W2超過13.1mm的情況下,即便皮膚被第二滾輪42按壓,與噴嘴22對應的區域的皮膚通過皮膚彈性而被恢復,噴嘴22及皮膚之間的距離可以小於0.5mm。因此,在第二滾輪42及噴嘴22之間的隔開距離W2超過13.1mm的情況下,噴嘴22或頭部21與皮膚接觸,由此在可攜式列印機1移動時可破壞所列印的圖像。
在本實施例中,以第二滾輪42在主體10的移動方向上設置於頭部21的後方並構成為與噴嘴22的移動路線隔開配置的兩個第二滾輪42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不限於此。
另一方面,第一滾輪41及第二滾輪42可具備可升降的結構。當第一滾輪41及第二滾輪42可升降時,即便在可攜式列印機1的使用過程中通過使用者而發生按壓,也可將皮膚與噴嘴22之間的距離保持為可保障清晰的圖像列印的程度。
列印機蓋50拆裝到主體10及安放部30中的至少任一個而將噴嘴22密封。列印機蓋50可拆裝地結合到下部主體12的下部,由此可覆蓋下部主體12的下部。即,列印機蓋50可覆蓋在下部主體12的下部露出或突出的頭部21、第一滾輪41、第二滾輪42等。
因此,列印機蓋50防止頭部21、第一滾輪41及第二滾輪42等的污染,抑制列印溶液被沾到不需要的地方,可在外部衝擊中保護頭部21及噴嘴22等。
下面,對將上述可攜式列印機1使用於皮膚的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使用者在利用可攜式列印機1而在皮膚上列印圖像之前,可在皮膚上塗敷用於進行皮膚平坦化的底漆。上述底漆將皮膚平坦化而使通過可攜式列印機1列印到皮膚的圖像更清晰。在此,底漆可以是液體型底漆或固體型底漆。
液體型底漆可包括大量的揮發性溶劑,例如乙醇和成膜成分,以實現快速乾燥。但是,液態底漆中乙醇為揮發性溶劑,因此可能對皮膚產生刺激。另外,成膜成分的皮膚刺激性強,可能難以進行清洗。
相反地,固體型底漆的揮發性溶劑的含量比液體型底漆明顯低,由此可能皮膚刺激性小。另外,固體型底漆中揮發性溶劑的含量低,因此可在短時間內實現皮膚的平坦化。固體型底漆不包含成膜成分,因此清洗容易。因此,作為底漆而較佳使用固體型底漆。
使用者在皮膚塗敷底漆之後去除可攜式列印機1的列印機蓋50。然後,使用者利用電源按鈕而將可攜式列印機1轉換為開啟(On)狀態。
當開啟(On)可攜式列印機1時,電池向可攜式列印機1中需要電力的各個部分提供電力,由此供可攜式列印機1執行列印動作。
下面,對此進行更詳細的說明。當開啟(On)可攜式列印機1時,使用者利用通過有線/無線而連接到通信部100的外部設備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伺服器等而選擇要列印到皮膚上的圖像。
在此,圖像可以是在可攜式列印機1中預先存儲的圖像中的任一個圖像。另外,圖像可以是存儲於外部設備或與外部設備連接的站點上可獲得的圖像。存儲於外部設備或與外部設備連接的站點的圖像通過通信部100而被傳送到可攜式列印機1的控制部90。
當由使用者選擇了要列印到皮膚的圖像時,使用者可將可攜式列印機1安放到皮膚。當將可攜式列印機1安放到皮膚時,使用者可操作列印按鈕13B而開始列印所選擇的圖像。
當開始列印所選擇的圖像時,使用者使可攜式列印機1以一定的速度移動,從而可列印由可攜式列印機1選擇的圖像。在此,可攜式列印機1可被第一滾輪41引導來移動。另外,在可攜式列印機1移動的期間,將列印溶液排出到皮膚上的噴嘴22通過第一滾輪41而與皮膚隔開一定間隔。
即,在由使用者攜帶可攜式列印機1而在皮膚表面上移動的期間,通過第一滾輪41而將皮膚及噴嘴22之間的距離保持為0.5mm至2.5mm,以將圖像清晰地列印到皮膚上。
在通過可攜式列印機1而列印圖像之後,可執行用於保護圖像的固著塗布。可利用噴霧方式而執行固著塗布。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可攜式列印機1在列印圖像的期間,將皮膚及噴嘴22之間的距離保持為0.5mm至2.5mm,因此可在皮膚上列印清晰的圖像。
另外,在列印圖像之前利用底漆而將皮膚平坦化,由此可將更清晰的圖像列印到皮膚上。
列印調整部60使安放部30及滾輪40中的至少滾輪40在主體10的內外方向上移動。但是,滾輪40的旋轉軸可設置於安放部30,因此滾輪40可通過列印調整部60而與安放部30一起一體地移動。
列印調整部60使安放部30移動而使安放部30及滾輪40在主體10的內外方向上移動。此時,通過列印調整部60進行的移動可以是主體10的內側方向和外側方向中的任一個方向,而關於另一個方向,可通過使用者手動實現的。
列印調整部60使安放部30等在主體10的內外方向上移動而調整噴嘴22與滾輪40之間的高度差。由此,本實施例可調整噴嘴22與對象體的表面之間的高度差。
如在開頭所提及,本發明可兼用於軟質的皮膚或硬質的紙張。但是,在第一滾輪41和第二滾輪42之間,皮膚通過皮膚彈性而朝向噴嘴22隆起變形,而紙張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軟質的對象體通過第一滾輪41及第二滾輪42而被加壓時,考慮到在第一滾輪41和第二滾輪42之間通過噴嘴22而隆起變形的特性,本發明可利用列印調整部60而根據對象體的硬度來調節噴嘴22的垂直高度。
例如,噴嘴22比滾輪40更靠近主體10的內側而配置,列印調整部60向軟質的皮膚傳送列印物質的情況下,使滾輪40移動到突出位置,從而將噴嘴22與滾輪40之間的高度調整為6.0mm至7.0mm。
或者,在向硬質的紙張傳送列印物質的情況下,列印調整部60使滾輪40移動到引入位置而將噴嘴22與滾輪40之間的高度調整為0.5mm至2.5mm。
如上所述,列印調整部60也可以是並非自動實現滾輪40的移動,而是通過外部的加壓而輔助滾輪40移動的結構。
噴嘴22想要在如皮膚這樣的軟質對象體中列印圖像的情況下,列印調整部60較佳將頭部21與滾輪40下端的垂直高度保持為6.5mm左右。由此,在噴嘴22與皮膚之間形成適當的間隔,防止列印物質暈染或堆積。
相反地,在噴嘴22在包括紙類的硬質的物體(指甲貼紙用基紙等)上列印圖像的情況下,列印調整部60使頭部21與滾輪40下端的垂直高度較佳保持為2.0mm左右。由此,隨著在噴嘴22與紙張之間形成適當的間隔,由此能夠保障列印物質的清晰度。
即,本實施例根據對象體的硬度而變更噴嘴22與對象體的表面之間的距離,準確地講,變更向對象體加壓的滾輪40與向對象體傳送列印物質的噴嘴22之間的垂直距離。由此,本實施例即便在對象體的硬度不同的情況下,也能夠充分地保障列印的品質。
如上述,變更頭部21與滾輪40下端的垂直高度是考慮到對象體為軟質的情況下在第一滾輪41與第二滾輪42之間對象體可向頭部21隆起變形的情況的,本發明通過應用列印調整部60,與對象體的硬質/軟質與否無關地,使對象體的表面與噴嘴22之間的垂直高度均形成為相同的高度。
作為參考,噴嘴22和頭部21均設置於盒20的下端,頭部21是指噴嘴22的周邊部,在本說明書中,噴嘴22和頭部21配置於相同的垂直高度。因此,當頭部21和滾輪40的垂直高度發生變更時,噴嘴22和滾輪40的垂直高度也發生變更。但是,如上述,以噴嘴22及頭部21為基準,到對象體的表面為止的垂直高度根據對象體的硬度隨著滾輪40進行移動來可調整為比較一定的高度。
下面,對使用者應用本發明的列印調整部60而轉換為安放部30在下部主體12向下方突出的狀態和安放部30從下部主體12朝向下方而相對不突出的狀態而使用的方法進行詳細說明。
首先,使用者選擇紙張等硬質物體作為要列印圖像的對象體的情況下,如圖2的(A)、圖4的(A)等所示地,使用者可以安放部30及滾輪40位於引入位置的狀態進行使用。在該情況下,當安放部30通過列印調整部60而在內外移動時,設置於頭部21的前方及後方的第一滾輪41及第二滾輪42與噴嘴22之間的高度差可保持為相同。
在圖2的(A)等的狀態下,第一滾輪41與噴嘴22之間的垂直高度及第二滾輪42與噴嘴22之間的垂直高度大致形成為2.0mm左右。因此,相對於在第一滾輪41與第二滾輪42之間不隆起變形的紙張,將與噴嘴22之間的垂直距離隔開為適當的水平。
使用者將圖2的(A)等所示的可攜式列印機1緊貼到紙張,並利用第一滾輪41等而使主體10在紙張上滑動。此時,噴嘴22與紙張之間的距離隔開為適當的2.0mm左右,因此在紙張上可列印清晰的圖像。
相反地,使用者選擇皮膚作為要列印圖像的對象體的情況下,如圖2的(B)、圖4的(B)等所示,使用者可以安放部30及滾輪40位於突出位置的狀態進行使用。在該情況下,在頭部21的前方及後方分別設置有第一滾輪41及第二滾輪42,當滾輪40通過列印調整部60而在內外移動時,第一滾輪41及第二滾輪42與噴嘴22之間的高度差可保持為相同。
在圖2的(B)等的狀態下,第一滾輪41與噴嘴22之間的垂直高度及第二滾輪42與噴嘴22之間的垂直高度可大致形成為6.5mm左右。因此,即便皮膚具有通過皮膚彈性而隆起變形的特性,在第一滾輪41與第二滾輪42之間,可將噴嘴22與皮膚之間的距離隔開為適當的水平。
使用者將圖2的(B)等所示的可攜式列印機1緊貼到皮膚,利用第一滾輪41等而使主體10在皮膚上滑動。此時,噴嘴22與皮膚之間的距離隔開為適當的2.0mm左右,因此在皮膚上可列印清晰的圖像。
在本實施例中,關於列印調整部60實現的安放部30及滾輪40的內外方向上的移動,可使用齒條及齒條齒輪等。或者,此外可使用將安放部30的垂直高度變更及保持為兩個以上的值的各種手段,下面對本發明的列印調整部60所具有的詳細結構進行例示性的說明。
具體地,列印調整部60可利用彈性部件61、操作部件62及凸輪63而調整安放部30(或滾輪40)的高度。
彈性部件61設置於主體10與安放部30之間,具備以主體10為基準而使安放部30保持在引入位置或突出位置中的任一個位置即復原位置的彈性力。
安放部30可具備引入到主體10的內部而延伸至上部主體11的內部的壁體31,在壁體31的一個地點與主體10的特定地點之間可具備彈性部件61。因此,在主體10與安放部30之間,在高度方向上被賦予彈性力。
彈性部件61可以是要將安放部30保持在引入位置的拉伸彈簧。即,彈性部件61可以是在被拉伸時通過彈性力來實現相反方向的運動的彈簧。例如以主體10為基準,當安放部30突出時,主體10與壁體31之間的彈性部件61被拉伸,因此安放部30會受到要返回到向主體10內引入的引入位置的彈性力。
即,彈性部件61對於安放部30可將引入位置設定為復原位置。因此列印調整部60可利用彈性部件61而使安放部30引入。
操作部件62設置於安放部30並通過外部操作而以主體10為基準使安放部30位於引入位置或突出位置中的另一個變更位置。彈性部件61將引入位置設定為復原位置的情況下,操作部件62使安放部30位於突出位置。
例如操作部件62通過外部操作而以使彈性部件61拉伸並從安放部30將主體10推開的方式變形,由此使安放部30位於突出位置。即,操作部件62以安放部30為基準使主體10上升或相反地以主體10為基準使安放部30下降。
操作部件62可以是露出到外部的操作按鈕的形態。即,操作部件62可設置在安放部30上,並且設置成露出到安放部30的表面。另外,操作部件62被安放部30包圍且未比安放部30更突出,從而不會對列印進行妨礙。
操作部件62在水平方向上可移動地設置。即,操作部件62與操作與否無關地不會從安放部30向下方突出。在安放部30通過彈性部件61而復原到引入位置的狀態時操作部件62位於第一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向第二位置移動時,誘導以安放部30為基準使主體10上升的力。
凸輪63設置於安放部30與主體10之間,一端通過操作部件62而可旋轉地設置。即,凸輪63以旋轉軸(未圖示符號)為基準以旋轉的形態設置,但一端和另一端也可以非對稱地設置。
當凸輪63的一端通過操作部件62而旋轉時,與主體10相對的另一端的高度發生改變。即,操作部件62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時,凸輪63在一定的方向上進行旋轉,從而使另一端的高度上升。凸輪63的另一端可以與主體10內部的一定地點接觸的方式設置,當凸輪63的另一端的高度上升時,以安放部30為基準,主體10會上升。
此時,彈性部件61隨著受到彈性力以上的力而被拉伸,安放部30以主體10為基準位於突出的位置。特別地,如圖6的(B)所示,凸輪63的將主體10推上去的部分具備平面形態,由此,在圖6的(B)的狀態下,儘管存在彈性部件61的彈性力,但可將安放部30保持在突出位置。
下面,對利用這樣的列印調整部60的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在本實施例中操作部件62位於第一位置,安放部30位於通過彈性部件61而引入到主體10的引入位置的情況下,可攜式列印機1具備如圖2的(B)等所示的形態。此時,相對於第一滾輪41或第二滾輪42,噴嘴22的高度形成為2.0mm左右。
使用者將這樣的狀態的可攜式列印機1放在紙張上而使其滑動,從而使圖像以適當的分辨率列印到紙張等。此時,安放部30在主體10內在結構上嚙合而被限制進一步的引入,並且儘管存在安放部30的自重,但通過彈性部件61而安放部30的突出也被限制。因此設置於安放部30的滾輪40與噴嘴22之間保持一定的間隔。
相反地,使用者代替紙張而在皮膚等軟質對象體上進行列印的情況下,使用者將操作部件62在水平方向上推開而使其移動。此時,與操作部件62關聯的凸輪63旋轉,從而凸輪63的另一端將主體10推上去而進行固定,設置於主體10與安放部30之間的彈性部件61被拉伸。
使用者將圖2的(B)等所示的狀態的可攜式列印機1放在皮膚而使其滑動,從而使圖像以適當的分辨率列印到皮膚。此時,在凸輪63的另一端中平坦的部分接觸到主體10的內部,因此安放部30向主體10的內側的移動被限制。另外,通過被拉伸的彈性部件61的彈性力,安放部30的進一步的突出被嚴格地限制。因此,將設置於安放部30的滾輪40與噴嘴22之間的間隔保持為6.5mm左右。
使用者要將圖2的(B)等所示的狀態的可攜式列印機1轉換為圖2的(A)等狀態的情況下,使用者使操作部件62從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動。此時,凸輪63的另一端中平坦的部分從主體10內部的接觸部分脫離的瞬間,安放部30及滾輪40通過彈性部件61的彈性力而自動地向主體10的內側移動。
即,操作部件62為了將安放部30從引入位置移動到突出位置而需要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時,需要彈性部件61的彈性力以上的外力。相反地,操作部件62在為了將安放部30從突出位置移動到引入位置而需要從第二位置水平移動到第一位置時,可輔助地使用彈性部件61的彈性力,因此與使安放部30突出的情況相比,可能需要更少的外力。
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安放部30可主要保持引入到主體10的狀態,因此可在外部衝擊或異物中保護安放部30或滾輪40等。
下面,參照上述的圖1至圖7及圖8等,對可攜式列印機1所具備的結構進行進一步的說明。
參照圖1至圖10等,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1包括模式感測部70、控制部90。
模式感測部70確認可攜式列印機1是要列印到硬質的對象體(紙張等)的模式(第一模式)還是要列印到軟質的對象體(皮膚等)的模式(第二模式)。第一模式是噴嘴22和對象體的表面形成第一高度的模式,第二模式是噴嘴22和對象體的表面形成比第一高度高的第二高度的模式。
如上所述,可攜式列印機1包括列印調整部60,列印調整部60使安放部30向主體10的內外方向上移動。在安放部30通過列印調整部60而移動時,滾輪40與安放部30一起一體地移動,從而調節滾輪40與噴嘴22之間的間隔,由此可調節噴嘴22與對象體之間的高度,這一點與上述情況相同。
關於通過操作部件62的操作而安放部30被引入主體10的狀態即第一模式或安放部30從主體10突出的狀態即第二模式等,模式感測部70可感測模式的轉換及當前模式。
作為一例,模式感測部70感測安放部30的位置,從而可感測噴嘴22與對象體的表面之間的高度差,並推測可攜式列印機1的當前模式。為此,模式感測部70可使用中斷感測器(interrupt sensor)71。
中斷感測器71作為具備發光部和受光部的感測器,發光部和受光部可隔著一定的間隔而彼此隔開。如圖9所示,中斷感測器71可具備ㄷ字形態。
中斷感測器71與安放部30關聯而感測安放部30的高度。具體地,安放部30的壁體31中的至少一部分與中斷感測器71相互作用。
在安放部30的壁體31等可設置有突起(未圖示符號),突起隨著安放部30的內外方向上的移動而沿著主體10的高度方向移動。此時,突起根據安放部30的升降而位於中斷感測器71中的發光部和受光部之間或位於與發光部和受光部之間的位置錯開的高度。
作為一例,如圖8的(A)及圖9的(A)所示,安放部30被引入到主體10內的狀態的情況下,安放部30的突起設置於干擾中斷感測器71的位置。即,中斷感測器71感測到受光的干擾而可確認安放部30的引入。在該情況下,模式感測部70感測到可攜式列印機1為用於列印到硬質的對象體的第一模式。
相反地,如圖8的(B)及圖9的(B)所示,安放部30為從主體10突出的狀態的情況下,安放部30的突起位於與中斷感測器71錯開的位置,因此中斷感測器71可受光。因此,中斷感測器71確認受光而感測到安放部30突出。在該情況下,模式感測部70感測到可攜式列印機1為用於列印到軟質的對象體的第二模式。
當然,模式感測部70除了利用安放部30的壁體31之外,也可以利用安放部30中壁體31之外的結構。另外,考慮到滾輪40與安放部30一起一體地升降,模式感測部70通過對滾輪40的感測而確認模式。進而,模式感測部70也可以感測列印調整部60的操作部件62的位置而確認模式。
另外,模式感測部70除了利用光的中斷感測器71之外,還可以使用其他的感測手段。進而,模式感測部70除了電子感測手段之外,還可以使用物理感測手段。
控制部90可控制可攜式列印機1的動作。例如,控制部90可通過使用者的電源按鈕的操作而開啟/關閉(On/Off)可攜式列印機1的電源。
另外,控制部90通過由使用者對列印按鈕13B的操作產生的訊號而將收納於盒20的列印物質通過噴嘴22而排出,由此可在人體的皮膚上列印圖像。
控制部90控制噴嘴22傳送列印物質,從而將圖像清晰地列印到對象體。為此,控制部90可根據安放部30的位置而控制排出列印物質的噴嘴22,特別地,控制部90可利用通過模式感測部70感測的模式感測結果。在通過模式感測部70感測出可攜式列印機1為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時,控制部90根據模式而控制噴嘴22以不同的方式排出列印物質。作為一例,控制部90可適當控制先前通過圖7而說明的第一噴嘴22A及第二噴嘴22B中的至少任一個噴嘴。
在如紙張這樣的硬質的材質上進行列印的情況下,噴嘴22與紙張的間隔變窄,列印物質幾乎不會飛濺。因此,在由模式感測部70感測到第一模式的情況下,控制部90控制為通過第一噴嘴22A及第二噴嘴22B而傳送列印物質。由此,本實施例在用於在紙張等上進行列印的第一模式下,同時利用孔大的噴嘴22A和孔小的噴嘴22B而提高圖像的分辨率。
相反地,在如皮膚這樣的軟質的材質上進行列印的情況下,噴嘴22與皮膚之間的間隔變遠,通過該間隔,隨著列印物質的噴射角變大,列印物質被飛散到更遠。即,當噴嘴22與對象體的間隔變遠時,從尺寸小的噴嘴22B噴射的列印物質飛散而可發生暈染。因此,在由模式感測部70感測到第二模式的情況下,控制部90控制為僅利用第一噴嘴22A和第二噴嘴22B中的第一噴嘴22A而傳送列印物質。由此,本發明在用於列印到皮膚等的第二模式下,僅從孔大的噴嘴22A噴射列印物質,從而使列印物質附著在指定位置,由此能夠提高印刷品質。
這樣,本實施例均通過感測部70的升降感測而感測皮膚/紙張列印模式,並根據各個模式而調整排出列印物質的噴嘴22的種類(尺寸),在任何模式下也能夠保持最優的印刷品質。
當然,與圖7不同地,關於噴嘴22,可將相同的大小的噴嘴22排列多個,本實施例可實現與上述不同的方式的列印。作為一例,本實施例在第一模式下通過多個噴嘴22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傳送列印物質,在第二模式下在多個噴嘴22中通過比在第一模式下使用的噴嘴22的數量少的數量的噴嘴22而傳送列印物質。
另外,本實施例在頭部21上排列多個噴嘴22時,與第一模式相比,在第二模式下使排出列印物質的噴嘴22之間的間隔變大。即,本實施例中將在第一模式下排出列印物質的噴嘴22的最小間隔設定為第一間隔,將在第二模式下排出列印物質的噴嘴22的最小間隔設定為比第一間隔大的第二間隔。
此外,本發明在紙張及皮膚等上分別列印圖像時,將噴嘴22的大小、排列及噴嘴22控制變形為各種各樣,以確保最優的分辨率。
作為參考,關於如上述地根據模式而變更排出列印物質的噴嘴22的方式,通過可攜式列印機1的控制部90而調整,或者,在後述的使用者終端210的應用(APP)中生成列印用圖像時決定之後,可攜式列印機1的控制部90可根據已經決定的方式而控制噴嘴22。在此,列印用圖像是指,對於顯示給使用者且由使用者所選擇的圖像(原件),轉換成由像素表示的形態,以由可攜式列印機1可用點來列印。
另外,關於下面說明的列印數據,處理成適合通信的形態(分成塊而可傳送的形態),以將由像素表示的形態的列印用圖像應用於列印物質的噴射。即,在本實施例中,以原件圖像(列印APP)-列印用圖像(列印APP)-列印數據(控制部90)的順序處理數據。
因此,可攜式列印機1利用列印數據而使噴嘴22噴射列印物質。作為參考,噴嘴22的控制是通過包括在可攜式列印機1中的控制部90來進行或在列印APP中決定的。作為一例,列印APP可決定使用具備多大的孔的噴嘴22(控制噴嘴22的種類),控制部90可負責噴嘴22的控制,以實際從噴嘴22向對象體傳送列印物質。
下面,參照圖10至圖14等,對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1所具備的感測部80及相關的控制部90的控制內容等進行說明。
如上所述,本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1包括滾輪40,以頭部21為基準,在前方和後方分別設置有第一滾輪41和第二滾輪42。此時,第一滾輪41及第二滾輪42中的至少任一個滾輪可設置有磁性體43。
磁性體43作為包括引發磁場的磁性物質且與滾輪40的旋轉一起旋轉的結構,設置於滾輪40上或與滾輪40獨立地設置,且可以嚙合的方式隨著滾輪40的旋轉而進行旋轉。
即,磁性體43可內置於滾輪40或應用於滾輪40的表面或設置於滾輪40的兩端中的至少一端。或者,如圖10所示,磁性體43與滾輪40獨立地設置,並與滾輪40通過齒輪(未圖示符號)等而嚙合,可與滾輪40的旋轉對應地進行旋轉。
磁性體43在滾輪40進行旋轉時以相同的RPM進行旋轉。或者,磁性體43可以與滾輪40的RPM成比例的RPM進行旋轉。即,磁性體43的RPM與滾輪40的旋轉直接地關聯。
磁性體43通過磁性物質而形成磁場,隨著磁性體43進行旋轉而在磁場上發生變化。即,在本實施例中,隨著滾輪40進行旋轉,通過磁性體43而形成磁場的變化,這表示當可攜式列印機1在對象體的表面移動時引發磁場的變化。
因此,本實施例利用感測磁性體43的磁場的感測部80,更準確地掌握可攜式列印機1的移動,由此可控制列印物質的傳送。下面,對感測部80進行詳細說明。
感測部80感測通過磁性體43的旋轉而產生的磁場。感測部80感測磁場的變化,從而可掌握滾輪40的行進方向、行進速度及行進距離等。
作為參考,在本說明書中,可攜式列印機1所掌握的滾輪40的行進速度或行進距離等並非表示對速度或距離的絕對數值,而是表示在列印過程中速度或距離變化的程度。即,後述的控制部90並非直接計算或判斷滾輪40的行進速度等,而是感測與滾輪40的行進速度等相關的電訊號實時地變化的情況,由此可控制列印訊號的發生。當然,本發明並非排除掌握控制部90等對速度或距離等的絕對數值並對此進行應用的情況。
這樣的感測部80可包括編碼器感測器81,該編碼器感測器81感測通過磁性體43的旋轉而產生的磁場的變化(旋轉角)而轉換為電訊號。編碼器感測器81與磁性體43相鄰地配置而將在磁性體43旋轉時產生的磁場的變化轉換為電訊號。
具體地,編碼器感測器81在內部具備霍爾感測器(hall sensor),將靠近霍爾感測器而配置的磁性體43(可以是shaft-end mount形態)旋轉而變化的磁場的強度轉換為電訊號。
霍爾感測器可根據所感測的磁場的強度而輸出如圖11所示的波形訊號(Sin/Cos波形)。這樣的霍爾感測器在0至60,000rpm的速度下可測量磁性體43的角度變化。
另外,編碼器感測器81對波形訊號進行數字調製,從而可算出如圖12所示的ABZ訊號形態的數字訊號(矩形波),這樣的數字訊號(矩形波)等可被用作推導出滾輪40的旋轉角的輸入值。
這樣,通過編碼器感測器81生成的電訊號被傳送到控制部90。此時,控制部90基於從感測部80接收的電訊號而算出滾輪40的行進速度、行進距離等。
具體地,波形的頻率根據滾輪40的旋轉速度(可攜式列印機1的移動速度)而發生改變。當移動速度快時,波形訊號的週期變短,頻率變高,相反地當移動速度慢時,週期變長,頻率變低。控制部90在編碼器感測器81的波形訊號中感測週期而判斷可攜式列印機1的移動速度。
另外,控制部90可基於從感測部80接收的電訊號而算出滾輪40的行進方向。作為一例,控制部90對與磁性體43的N/S極相關的兩個訊號Bx、By進行比較,在A相超前B相的情況下,判斷為滾輪40向正方向旋轉,在B相超前A相90度的情況下,可確認滾輪40向反方向旋轉。即,控制部90感測包括在電訊號中的兩個訊號的相位而探測滾輪40的正方向或反方向的旋轉。
本實施例的感測部80利用上述說明的編碼器感測器81,這樣的編碼器感測器81作為磁編碼器而具備線性且具有感測值的品質與底面的性質差異無關地恆定的特徵。另外,磁編碼器可確認逆旋轉與否,根據N/S計數次數而可掌握滾輪40的行進距離,並可根據每單位時間的N/S計數次數而確認滾輪40的速度變化。
在本實施例中,滾輪40的速度變化與列印速度的變化對應,包括編碼器感測器81的本實施例在以列為單位(像素)列印圖像時,能夠準確地感測列印列的速度(列印速度)發生變化。由此,本實施例控制列印物質的每個單位時間的排出量(排出速度),由此能夠排除圖像的失真。
控制部90根據感測部80的感測值而控制噴嘴22傳送列印物質。控制部90可利用感測值即電訊號而掌握滾輪40的旋轉速度,當滾輪40的旋轉速度快時,控制部90增加列印物質的傳送量,當滾輪40的旋轉速度慢時,減少列印物質的傳送量,從而控制為使每個移動距離的列印物質的排出量恆定。
控制部90可利用滾輪40的行進距離而控制列印開始位置。在此,列印開始位置是指,在按下列印按鈕13B而開始進行列印之後,滾輪40向正方向旋轉一定距離時的位置。此時,關於一定距離,可任意地設定,但例示性地以從可攜式列印機1的周緣進行列印的方式設定的情況下,可設定為與噴嘴22和可攜式列印機1的周緣之間的間隔對應的距離。
作為一例,一定距離即初始移動距離較佳為從噴嘴22到可攜式列印機1的周緣之間的距離即25mm至30mm(28mm左右)。滾輪40移動1mm距離時,在編碼器感測器81中可對應約11.5脈衝,因此在滾輪40開始旋轉之後,當確認320脈衝時,控制部90控制噴嘴22等開始進行列印。
即,控制部90利用感測值而識別滾輪40是否移動一定距離,由此判斷可攜式列印機1是否到達列印開始位置。
因此,在滾輪40旋轉一定距離之後,控制部90使噴嘴22排出列印物質,從而可使可攜式列印機1從設定的開始位置進行列印。
即,控制部90起到如下作用:接收所感測的滾輪40的位置值而發生列印訊號,以在指定位置開始輸出被分成以行為單位的列印數據。
相反地,列印結束位置並非另外設置,而是根據列印開始位置及圖像而自動地決定。從列印開始位置開始排出列印物質,當完成列印數據的傳送及輸出時,在相應地點結束列印。
另外,控制部90基於滾輪40的行進距離而調節噴嘴22的列印物質的傳送,從而可保障圖像的分辨率。控制部90基於通過感測部80轉換的電訊號而算出滾輪40的行進距離,並且算出用於進行列印的圖像中的與滾輪40的行進距離對應的圖像的長度,然後按照算出的圖像的長度,控制噴嘴22將列印物質傳送到對象體。
特別地,本實施例並非直接感測滾輪40的速度值,而是根據通過磁性體43的旋轉而產生的電訊號(數字訊號等)而算出滾輪40的行進距離,由此基於與圖像長度(像素數據)對應的圖像數據而排出列印物質。
為了進行這樣的控制,如圖14所示地,控制部90可包括控制單元91、成像單元92、列印單元93。
控制單元91(MCU)接收編碼器感測器81的電訊號。控制單元91可接收如圖12所示的數字訊號等,並可基於這樣的電訊號而確認滾輪40的行進方向、行進速度、行進距離等。當然,如上述,控制單元91所確認的行進速度並非表示速度的絕對數值,而是表示速度的變化。另外,控制單元91基於從感測部80接收的電訊號及要列印到對象體的圖像而生成列印訊號並傳送到成像單元92。作為參考,列印訊號中可包括由感測部80向控制單元91傳送的電訊號。
成像單元92(FPGA)基於為了進行列印而由使用者選擇的圖像及從控制單元91接收的列印訊號等而生成列印數據。列印數據可表示將圖像(列印用圖像)運算處理為最適合列印的值的數據。具體地,成像單元92基於從控制單元91接收的列印訊號及電訊號等和圖像處理訊號等而運算圖像來提取用於輸出的列印數據。
作為一例,成像單元92考慮到滾輪40的行進速度、行進距離等而執行提取與圖像長度相應的圖像數據的運算來生成列印數據。實時地反覆執行這樣的圖像數據的提取,並將所生成的列印數據應用於通過盒20進行的列印物質的排出。
控制單元91所生成的列印訊號及成像單元92所生成的列印數據被傳送到列印單元93。列印單元93(ASIC)作為控制盒20的噴嘴22的結構,可直接控制噴嘴22進行列印物質的排出。
列印單元93根據列印訊號及列印數據而控制噴嘴22,從而使一定長度的圖像與滾輪40的行進距離對應地列印到對象體。即,控制部90接收所感測的滾輪40的位置值而發生列印訊號,以使被分成以行為單位的列印數據按照定時(timing)輸出到指定位置。因此,本實施例即使在對象體的表面上可攜式列印機1的運動不均勻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圖像被拉長或歪斜,因此能夠保障一定水平以上的圖像分辨率。
即,本實施例算出編碼器感測器81的輸出值(作為感測值而對應於滾輪40的旋轉角,可以是圖12的數字訊號等電訊號),向控制單元91傳送感測值,成像單元92基於編碼器感測器81的感測值(與滾輪40的旋轉角對應的訊號)而處理圖像數據的發送。之後,列印單元93基於從成像單元92接收的圖像數據而控制盒20的輸出,由此進行高分辨率的列印。
即,本實施例實時測量滾輪40的旋轉角而對每個單位移動距離(像素)發送列印數據而噴射列印物質,因此當滾輪40的旋轉速度快時,列印物質的每個單位時間的噴射量增加。因此,本實施例控制為針對每個列印面積(距離)進行一定量的噴射,從而可保障較高的分辨率。
另外,控制部90利用從感測部80傳送的電訊號而識別滾輪40的旋轉方向。具體地,參照圖11,根據磁性體43的旋轉方向而感測2個軸(x,y)方向上的磁場強度,顯示出根據旋轉方向而2個波形超前90度或滯後90度的特性。
圖11中,發生如下這樣的電訊號:滾輪40的旋轉方向為正方向的情況下,A相超前B相90度,相反地,滾輪40的旋轉方向為反方向的情況下,B相超前A相90度。當然,在本發明中,上述說明的A相和B相的超前程度和滾輪40的旋轉方向之間的關係也可以是相反的情況。
因此,控制部90利用電訊號而算出滾輪40的旋轉為正方向或反方向,在滾輪40向反方向旋轉的情況下,控制為不進行列印或限制滾輪40的旋轉。另外,控制部90在感測到滾輪40的反方向的旋轉時,利用顯示部130等而向使用者發送通知訊號。
另外,滾輪40在結構上可構成為僅向一個方向旋轉。在該情況下,控制部90可省略通過電訊號而進行的滾輪40的旋轉方向的感測及通知。
下面,參照圖13,對通過控制部90而進行的列印動作進行說明。
使用者使可攜式列印機1接觸對象體的表面而使可攜式列印機1在對象體的表面向一個方向移動時,滾輪40通過與對象體的摩擦而進行旋轉。此時,磁性體43也進行旋轉,感測部80可感測磁性體43的旋轉而探測滾輪40的旋轉。
感測部80及控制部90可基於磁性體43的旋轉而確認滾輪40的旋轉方向是否合適。或者,滾輪40向反方向旋轉的情況下,可向使用者通知列印失敗及錯誤,此時可利用顯示部130。
滾輪40在正方向上旋轉的情況下,控制部90基於感測值而持續地確認滾輪40的行進距離。此時,當感測到滾輪40到達設定的列印開始位置(點)時,可通過盒20的噴嘴22而開始進行列印。
可攜式列印機1在對象體的表面持續地移動而進行列印時,感測部80確認滾輪40的行進距離(旋轉角)。由此,控制部90根據滾輪40的行進距離而生成圖像數據(像素數據),並基於圖像數據而控制盒20。
圖13中可反覆地執行感測滾輪40的行進距離並發送圖像數據之後噴射列印物質(油墨)的步驟,直到列印完全部圖像為止。
作為一例,在控制部90的成像單元92中完成全部圖像數據的發送時,控制部90可識別出列印的結束。當結束對圖像的列印時,控制部90利用顯示部130等而對使用者進行引導。
這樣,控制部90利用感測部80而確認滾輪40的旋轉角並傳送要輸出到滾輪40移動的位置的列印數據,從而在列印過程中列印與滾輪40移動的距離對應的適當的長度的圖像。因此本實施例中即便通過使用者手動移動的可攜式列印機1不具備均勻的速度,也能夠列印高分辨率的圖像。
對此,重新說明如下:本實施例實現像素數據的發送及基於此的列印物質的噴射,成像單元92根據滾輪40的移動距離而依次接收像素數據而利用於列印物質的噴射中。或者,成像單元92臨時接收像素數據而(臨時)存儲,在像素數據中根據與滾輪40的移動距離對應的部分而噴射列印物質。
下面,參照圖14等,對包括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1中的通信部100、存儲部110等進行說明。
通信部100可從外部接收要列印到對象體的圖像。通信部100可由USB端子等構成而實現有線連接或通過藍牙模組或WIFI收發模組等構成而實現無線連接。
即,通信部100可通過有線/無線通信而從外部設備(使用者終端210、伺服器220等)接收要列印到對象體的圖像。
存儲部110可存儲要列印到對象體的圖像。存儲部110與通信部100關聯而負責圖像的傳送。即,本實施例可使用由通信部100所接收的圖像及存儲於存儲部110的圖像中的至少任一個圖像。
本發明基本上可使用通信部100所接收的圖像,在該情況下,圖像可經過存儲部100中的易失性存儲器(SDRAM)。相反地,通過通信部100傳送的圖像保持被存儲在存儲部100中的非易失性存儲器(FLASH#1)的狀態的情況下,無需通過通信部100來接收圖像而可將存儲於存儲部100的圖像使用於列印中。
通過通信部100而存儲於存儲部110的圖像可被修正或更新。另外,根據可攜式列印機1的列印環境而在難以使用通信部100的情況下或特意排除通信部100的使用的情況下,可利用存儲於存儲部110(特別地存儲於非易失性存儲器)的圖像而進行列印。
存儲部110除了存儲圖像之外,還可存儲處理圖像並實現列印的各種數據。作為一例,存儲部110中的一部分(SDRAM,FLASH#1)作為用於進行控制部90的控制單元91的動作的存儲器,在列印時用於控制單元91的編程及圖像數據處理。另外,存儲部110的另一部分(FLASH#2)作為用於進行控制部90的成像單元92的動作的存儲器,可用於存儲成像單元92的內部邏輯控制數據。
下面,對包括上述可攜式列印機1的可攜式列印系統200進行說明。
圖15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系統200的概念圖,圖16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系統200的順序圖。
參照圖15及圖16,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系統200包括可攜式列印機1及使用者終端210。可攜式列印系統200可與伺服器220關聯而進行動作或可包括伺服器220。
參照圖15,可攜式列印機1和使用者終端210可進行有線或無線通信,作為一例,可使用藍牙。當然,對於可攜式列印機1與使用者終端210之間的通信方法不作限定。
另外,在可攜式列印系統200中使用者終端210可與伺服器220進行有線/無線通信,可利用Wi-Fi等網際網路。但是,使用者終端210與伺服器220之間的通信是根據需要而有限制地使用的。
下面,參照圖16而對可攜式列印系統200的列印順序進行說明。
首先,使用者可利用使用者終端210而連接可攜式列印機1。使用者終端210可利用用於使可攜式列印機1進行動作的專用應用(APP)或使用者終端210的藍牙功能等而掃描位於周邊的可攜式列印機1。使用者終端210在探測到可連接的可攜式列印機1時,將此提示給使用者,並在得到使用者的確認之後向可攜式列印機1傳送連接請求訊號(藍牙配對)。
可攜式列印機1可基於從使用者終端210接收的連接請求訊號而允許使用者終端210的通信連接。可攜式列印機1確認包括在從使用者終端210傳送的連接請求訊號中的使用者終端資訊,在確認為合法的使用者終端210的情況下,可回覆連接允許訊號而實現連接(配對)。此時,可攜式列印機1將使用者利用列印時所需的列印機資訊傳送給使用者終端210,使用者終端210可顯示可攜式列印機1資訊。
列印機資訊可包括可攜式列印機1的基本資訊(藍牙名稱、韌體版本、型號名稱、S/N、MAC地址等),還可包括電池水平、列印物質水平、升降模式等資訊。
但是,這樣的使用者終端210和可攜式列印機1的連接在反覆連接時可被簡化。即,最初連接時,得到使用者的確認而將連接請求訊號從使用者終端210傳送到可攜式列印機1,但在第2次以後的連接時,使用者終端210在開始了用於進行列印的APP時可自動地連接可攜式列印機1。此時,自動地連接的可攜式列印機1可以是與使用者終端210至少連接過1次的可攜式列印機。
連接了可攜式列印機1的使用者終端210向伺服器220請求韌體更新確認。即,使用者終端210可將從可攜式列印機1接收的列印機資訊傳送到伺服器220來檢查關於可攜式列印機1的韌體更新的需要與否。
韌體更新的檢查中利用與伺服器220的連接,使用者終端210在與可攜式列印機1連接時可自動與伺服器220通信而檢查韌體更新。
或者,使用者終端210即便連接了可攜式列印機1,但也僅在存在使用者的請求時向伺服器220請求韌體更新。或者,使用者終端210僅在經過一定期間的情況下,才向伺服器220傳送韌體更新。
或者,使用者終端210利用用於進行列印的APP而更新可攜式列印機1的韌體,可以不使用向伺服器220請求另外的韌體更新的步驟。在該情況下,在使用者終端210中更新列印APP時,隨著在APP內內置韌體數據,韌體更新用數據可被傳送到使用者終端210。因此,在更新使用者終端210的列印APP之後,當使用者終端210與可攜式列印機1連接時,可自動執行可攜式列印機1的韌體更新。
使用者終端210從伺服器220接收的韌體更新數據被下載到可攜式列印機1。因此,可攜式列印機1可利用從使用者終端210傳送的韌體更新數據而執行韌體更新。但是,可攜式列印機1和使用者終端210可利用藍牙連接,因此韌體更新數據被傳送到可攜式列印機1時,在使用者終端210上會顯示要放在與可攜式列印機1相鄰的位置的提示。
之後,本發明確保用於進行列印的圖像。對此,可通過2種方法中的至少任一個方法來執行。第一個方法是通過伺服器220而將圖像下載到使用者終端210。使用者利用使用者終端210的列印APP等而在伺服器220中檢索可列印的圖像,然後當選擇了所希望的圖像時,從伺服器220向使用者終端210傳送圖像。
此時,可通過收費或免費提供的在線服務而從伺服器220向使用者終端210傳送圖像。另外,使用者終端210除了使用者為了列印而選擇的圖像之外,也可以從伺服器220接收打包的圖像並進行存儲而在之後進行使用。
作為第二種方法,使用者終端210在設置列印APP時可內置可列印的圖像,使用者可選擇內置的圖像中的任一個圖像。或者,也可以選擇以往存儲於使用者終端210的圖像中的任一個圖像而傳送到列印APP來用於列印。
但是,包括在列印APP中的圖像可以是利用盒20的噴嘴22而容易進行列印的圖像,但也可以與列印APP無關地,存儲於使用者終端210的圖像也可以是不適合通過噴嘴22來進行列印的圖像。因此列印APP在選擇存儲於使用者終端210的圖像的情況下,可執行將選擇的圖像轉換為適合列印的狀態的像素處理(分辨率、色感、亮度調節等的校正)。
設置於使用者終端210的列印APP可提供圖像的編輯功能。作為圖像的編輯,可包括修剪(Crop)、調整大小(resize)、亮度、色度、顏色調節等。
進而,使用者終端210可將用於進行列印的圖像上傳到伺服器220。在該情況下,使用者利用使用者終端210而將圖像校正為最適合列印的形態之後傳送到伺服器220,在伺服器220中由其他使用者下載該圖像時,對於製作圖像的使用者產生收益。
使用者終端210在內置的圖像或從伺服器220傳送的圖像中將由使用者選擇的圖像(原件)轉換為能夠通過噴嘴22以像素單位進行列印的圖像(列印用)。具體地,本實施例為了將原件圖像直接使用於列印,可在列印APP中執行顏色轉換作業和數據壓縮作業,列印APP可將JPG等原件圖像文件轉換為BMP形態的列印用圖像文件。
列印APP作為顏色轉換作業,將圖像的RGB數字顏色轉換為盒20用CMY顏色。盒20的噴嘴22對列印物質利用CMY而不是RGB,因此列印APP可將圖像的顏色轉換為適合列印的顏色。
之後,列印APP將圖像的數據壓縮。具體地,列印APP通過用於進行盒20列印的半色調圖像(Halftone image)作業而將圖像的原件數據點(dot)化,按照所設定的DPI而進行圖像採樣。作為一例,列印APP考慮到從噴嘴22排出列印物質的孔的大小而任意降低圖像的分辨率。
使用者終端210可將通過列印APP等而轉換的列印用圖像傳送到可攜式列印機1。此時,可攜式列印機1利用控制部90而生成用於進行列印用圖像的處理的列印訊號。
另外,如上所述,本實施例利用編碼器感測器81而感測滾輪40的行進距離,由此可校正列印訊號。因此,可攜式列印機1沿著對象體的表面而移動的過程中,可避免失真而列印圖像。
可攜式列印機1在列印途中或完成列印時,通過設置於可攜式列印機1的顯示部130而將列印狀態資訊通知給使用者,另外,將列印狀態資訊傳送到使用者終端210等。列印狀態資訊可包括列印作業狀態、列印錯誤狀態(通信錯誤、盒20接觸不良、盒20未插入等)等,此外也可以包括使用者在列印過程中可參考的所有資訊。
對這樣的列印過程重新整理如下。使用者在列印APP中選擇或編輯圖像,當按下列印APP的列印開始按鈕時,在列印APP上可實現圖像轉換。當完成圖像轉換時,通過藍牙而向可攜式列印機1傳送列印用圖像。
接收到列印用圖像並完成列印準備的可攜式列印機1隨著由使用者按壓(1次)列印按鈕13B而從待機模式進入到列印模式。此時,使用者將可攜式列印機1放置在對象體的表面而移動時,感測到滾輪40的旋轉的控制部90從盒20可依次輸出圖像。
當完成可攜式列印機1的列印時,在可攜式列印機1及使用者終端210上出現列印完成警報。此時,使用者將可攜式列印機1從對象體的表面分離,可攜式列印機1可重新進入待機模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進行說明。與第一實施例相比,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均可包括考慮對象體的顏色而調試(tuning)圖像的內容。
圖17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系統200的順序圖。
下面,以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點為主進行說明,對於省略說明的部分,可由上述內容來代替。關於此,在第三至第五實施例中也相同。
參照圖17,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系統200中,使用者終端210可從使用者接收到對象體資訊。此時,對象體資訊包括對象體的硬度、對象體的顏色中的至少任一個資訊。即,對象體資訊包括關於紙張或皮膚與否的資訊。進而,本實施例中,特別地使用者終端210可接收對象體的顏色色調。即,對象體為皮膚的情況下,使用者終端210可接收關於皮膚顏色(皮膚色調)的資訊作為對象體資訊。作為一例,對象體的顏色色調事先被定義,以分為White(Paper)/White(skin)/Asian/Hispanic/Dark/Black等,使用者可選擇任一個。
如上所述,使用者終端210利用列印APP而將原件圖像轉換為列印用圖像,此時可反映對象體資訊。作為一例,根據皮膚色調的亮或暗的程度,調整圖像的亮度及色度,經過顏色轉換及數據壓縮而生成列印用圖像。作為參考,在本說明書中,可將反映對象體資訊的列印用圖像稱為校正圖像。
使用者終端210生成列印用圖像之後的動作如先前的實施例所說明。即,本實施例與先前的實施例相比,可具備如下這樣的附加功能:對列印APP輸入(選擇)對象體的顏色色調或列印對象(紙張或皮膚等),使用者終端210與此對應地進行圖像校正。由此,本實施例在具備各種顏色的皮膚上列印時,可更清晰地列印圖像。
本實施例也可以自動識別對象體的顏色色調或列印對象(紙張或皮膚等)而執行圖像校正,此時可利用模式感測部70。即,本實施例感測噴嘴22的升降模式而自動掌握對象體資訊(軟質或硬質),然後在列印APP處理圖像時可反映對象體資訊。
另外,本實施例也可以使用對象體的自動識別而應對通過使用者輸入到列印APP的對象體資訊和實際對象體資訊不匹配的情況。輸入的對象體資訊和自動識別的對象體資訊不同的情況下,可攜式列印機1可將這樣的事實通知給使用者。
圖18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系統200的順序圖。
參照圖18,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系統200與使用者向列印APP輸入對象體的顏色色調的第二實施例不同地,由使用者終端210利用照相機等而主動地識別對象體的顏色色調。
在本實施例中,使用者終端210可利用內置的照相機而拍攝對象體,使用者終端210可利用列印APP或另外的程序而從對象體影像提取對象體的資訊。
因此,本實施例中當使用者利用使用者終端210而拍攝要列印的對象體的表面時,在列印用圖像的轉換時,可自動反映對象體的顏色色調。
在該情況下,使用者終端210不依賴於使用者的輸入而可直接取得對象體的資訊,因此可進行更加適當的圖像的列印。
另外,本實施例除了利用使用者終端210的照相機之外,還可以應用設置於使用者終端210的各種感測器。
圖19是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系統200的順序圖。
參照圖19,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系統200與先前的第三實施例同樣地直接取得對象體的資訊,但在可攜式列印機1取得對象體的資訊的點上,與第三實施例相比存在差異。
在本實施例中,使用者終端210和可攜式列印機1通過藍牙等連接,然後通過使用者終端210而向可攜式列印機1傳送關於對象體的顏色色調的感測請求時,可攜式列印機1可掃描對象體的表面。
當由使用者選擇了要列印的圖像時,使用者終端210自動地向可攜式列印機1指示對象體的表面掃描。或者,當使用者終端210和可攜式列印機1通過藍牙而連接時,可攜式列印機1可自動開始對象體的掃描。此時,可攜式列印機1通過顯示部130等顯示開始對象體的掃描的通知,以供使用者可將可攜式列印機1與對象體相鄰地配置。
可攜式列印機1可具備顏色感測器(未圖示)等,可利用顏色感測器而感測對象體的顏色色調。顏色感測器的感測值從可攜式列印機1被傳送到使用者終端210,使用者終端210參照對象體的顏色色調而生成列印用圖像的情況與先前說明的情況相同。
如在先前的實施例中所說明,本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1可具備照相機,但考慮到可攜式列印機1的便攜性及程序處理負荷等,本實施例較佳使用顏色感測器。
圖20是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系統200的順序圖。
參照圖20,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系統200中,可攜式列印機1可自主地處理先前的實施例中說明的大部分功能。
作為一例,可攜式列印機1從使用者終端210接收圖像,此時被傳送的圖像可以是經過顏色轉換及數據壓縮的列印用圖像。之後,可攜式列印機1可由顏色感測器來感測對象體的顏色色調等。
可攜式列印機1將列印用圖像和對象體的顏色色調等進行組合,從而可校正列印用圖像。在先前的第二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的情況下,使用者終端210的列印APP等中將圖像轉換為列印用圖像時,可反映對象體的顏色色調,與此不同地,本實施例可對通過使用者終端210生成的列印用圖像由可攜式列印機1執行考慮對象體的顏色色調的校正。
即,先前的第二實施例等按照選擇圖像->輸入/感測對象體顏色色調->生成列印用圖像->從使用者終端210向可攜式列印機1傳送->開始列印的順序來進行。相反地,本實施例可按照選擇圖像->生成列印用圖像->從使用者終端210向可攜式列印機1傳送->感測對象體顏色色調->校正列印用圖像->開始列印的順序進行動作。
進而,本實施例中,對於列印用圖像的生成,也可以在可攜式列印機1中處理。即,本發明中,顏色轉換及數據壓縮中的至少顏色轉換是可由可攜式列印機1的控制部90來處理的。
在該情況下,本實施例可按照選擇圖像->從使用者終端210向可攜式列印機1傳送->感測對象體顏色色調->生成列印用圖像->開始列印的順序進行動作。
但是,在可攜式列印機1的存儲部110中也可以存儲圖像,在該情況下,存儲於存儲部110的圖像可以是已進行顏色轉換等的列印用圖像。因此,本實施例(可攜式列印機1中)也可按照選擇列印用圖像->感測對象體顏色色調->校正列印用圖像->開始列印的順序進行動作。此時,可省略通過使用者終端210進行的數據處理。
本發明不限於上述說明的實施例,可包括將上述實施例中的至少兩個以上實施例進行組合或將上述實施例中的至少任一個實施例與公知技術進行組合的實施例作為新的實施例。
以上,通過具體的實施例而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這是為了對本發明進行具體的說明,本發明不限於此,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在本發明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其變形或改良。
本發明的單純的變形乃至變更均屬於本發明的領域,通過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可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具體的保護範圍。
1:可攜式列印機 10:主體 11:上部主體 12:下部主體 13:按鈕部 13A:分離按鈕 13B:列印按鈕 20:盒 22:噴嘴 22A:第一噴嘴 22B:第二噴嘴 21:頭部 30:安放部 31:壁體 40:滾輪 41:第一滾輪 42:第二滾輪 43:磁性體 50:列印機蓋 60:列印調整部 61:彈性部件 62:操作部件 63:凸輪 70:模式感測部 71:中斷感測器 80:感測部 81:編碼器感測器 90:控制部 91:控制單元 92:成像單元 93:列印單元 100:通信部 110:存儲部 120:電源部 130:顯示部 200:可攜式列印系統 210:使用者終端 220:伺服器 Bx:訊號 By:訊號 H:高度差 W1:隔開距離 W2:隔開距離
[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立體圖。 [圖3]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下部平面圖。 [圖4]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側視圖。 [圖5]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側面透視圖。 [圖6]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頭部的平面圖。 [圖8]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模式感測部的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透視圖。 [圖1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感測部的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感測部的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動作順序圖。 [圖14]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機的電路圖。 [圖15]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系統的示意圖。 [圖16]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系統的順序圖。 [圖17]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系統的順序圖。 [圖18]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系統的順序圖。 [圖19]是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系統的順序圖。 [圖20]是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可攜式列印系統的順序圖。
1:可攜式列印機
10:主體
11:上部主體
13B:列印按鈕
50:列印機蓋

Claims (15)

  1. 一種可攜式列印機,其包括: 可便攜的形態的一主體,其收納一盒,該盒具備向具有軟質或硬質的表面的一對象體傳送一列印物質而列印一圖像的一噴嘴; 一安放部,其設置成從該主體的下部露出到外部,並與該對象體的表面相對,並且至少局部地包圍該噴嘴; 一滾輪,其以該主體為了向該對象體傳送該列印物質而沿著該對象體的表面移動的方向為基準,在該主體的下部分別設置於該噴嘴的前方及後方; 一磁性體,其與該滾輪的旋轉對應地旋轉; 一感測部,其感測通過該磁性體的旋轉而產生的一磁場;及 一控制部,其根據該感測部的感測值而控制該噴嘴傳送該列印物質。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列印機,其中, 該磁性體設置於該滾輪上,或者與該滾輪獨立地設置而以嚙合的方式隨著該滾輪的旋轉而進行旋轉。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列印機,其中, 該感測部感測通過該磁性體的旋轉而產生的該磁場來感測該滾輪的旋轉方向, 當通過該感測部而感測到該滾輪的反方向旋轉時,該控制部中斷該列印物質的傳送或發出一通知訊號。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列印機,其中, 該感測部包括: 一編碼器感測器,其將通過該磁性體的旋轉而產生的該磁場的變化轉換為一電訊號, 該控制部基於通過該感測部轉換的該電訊號而算出該滾輪的一行進方向及一行進距離中的至少該行進距離,並且按照與該滾輪的該行進距離對應的該圖像的長度,控制該噴嘴傳送該列印物質。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可攜式列印機,其中, 該控制部包括: 一控制單元,其接收該編碼器感測器的該電訊號而生成一列印訊號; 一成像單元,其基於該列印訊號,根據該圖像而生成一列印數據;及 一列印單元,其基於該列印訊號及該列印數據而控制該噴嘴。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列印機,其還包括: 一列印調整部,其使該滾輪在該主體的內外方向上移動,調整該噴嘴與該滾輪之間的高度差,從而調整該噴嘴與該對象體的表面之間的高度差。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可攜式列印機,其中, 該列印調整部使該安放部在該主體的內外方向上移動, 該滾輪與該安放部一體地移動。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可攜式列印機,其還包括: 一模式感測部,其感測該安放部的位置而感測該噴嘴與該對象體的表面之間的高度差, 該模式感測部根據該安放部的位置而感測該噴嘴和該對象體的表面構成一第一高度的一第一模式或該噴嘴和該對象體的表面構成比該第一高度高的一第二高度的一第二模式。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可攜式列印機,其中, 該模式感測部包括: 一中斷感測器,其具備一發光部及一受光部,並感測該安放部的至少一部分是否位於該發光部和該受光部之間、或者與該發光部和該受光部之間的位置錯開。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可攜式列印機,其中, 該噴嘴設置為多個而包括彼此不同的大小的一第一噴嘴及一第二噴嘴, 該盒在一頭部上交替地排列有該第一噴嘴和該第二噴嘴, 該控制部根據該安放部的位置而對排出該列印物質的該噴嘴進行可變控制。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可攜式列印機,其中, 該第一噴嘴的噴射孔大於該第二噴嘴的噴射孔, 在該模式感測部感測到該第一模式的情況下,該控制部控制為通過該第一噴嘴及該第二噴嘴而傳送該列印物質,該模式感測部感測到該第二模式的情況下,該控制部控制為通過該第一噴嘴而傳送該列印物質。
  12. 一種可攜式列印系統,其包括: 如請求項1至11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可攜式列印機;及 一使用者終端,其與該可攜式列印機進行通信, 該可攜式列印機還包括: 一通信部,其與該使用者終端進行通信,並接收要列印到該對象體的該圖像;及 一存儲部,其存儲要列印到該對象體的該圖像。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可攜式列印系統,其中, 該可攜式列印機的該控制部包括: 一控制單元,其接收該感測部的感測值而生成一列印訊號; 一成像單元,其基於該列印訊號,根據該圖像而生成一列印數據;及 一列印單元,其基於該列印訊號及該列印數據而控制該噴嘴。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可攜式列印系統,其中, 該使用者終端從一使用者接收一對象體資訊或從該對象體中收集該對象體資訊,並基於要列印到該對象體的該圖像及該對象體資訊而生成一校正圖像, 該通信部從該使用者終端接收該校正圖像, 該成像單元基於該校正圖像及該列印訊號而生成該列印數據。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可攜式列印系統,其中, 該對象體資訊包括該對象體的硬度及該對象體的顏色中的至少任一個。
TW112114819A 2022-09-15 2023-04-20 可攜式列印機及可攜式列印系統 TW2024131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116407A KR20230120547A (ko) 2022-02-09 2022-09-15 휴대형 프린터
KR10-2022-0116407 2022-09-15
KR10-2022-0130679 2022-10-12
KR1020220130679A KR102605881B1 (ko) 2022-02-09 2022-10-12 휴대형 프린터
KR10-2022-0185618 2022-12-27
KR1020220185618A KR102582137B1 (ko) 2022-02-09 2022-12-27 휴대형 프린터 및 휴대형 프린팅 시스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3126A true TW202413126A (zh) 2024-04-01

Family

ID=91622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4819A TW202413126A (zh) 2022-09-15 2023-04-20 可攜式列印機及可攜式列印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41312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82137B1 (ko) 휴대형 프린터 및 휴대형 프린팅 시스템
US9930951B2 (en) Drawing apparatus and drawing method for drawing apparatus
CN102381022B (zh) 喷墨打印设备
CN104337201B (zh) 绘画装置及绘画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130063505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in particular for printing containers in several colors
US20110124989A1 (en) Handhel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Automated Application Of Cosmetics And Other Substances
WO2008098234A2 (en) Handhel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automated application of cosmetics and other substances
CN106313905B (zh) 绘图装置以及绘图装置的绘图控制方法
EP1754607A3 (en) Inkj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intaining nozzle unit thereof
CA2475975A1 (en) Mobile phone with swipe printer
CN107224090A (zh) 描绘装置、描绘装置的描绘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CN107187210B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打印机
KR20230059614A (ko) 스킨 프린터
US9205672B1 (en) Drawing apparatus with a drawing head and a drawing tool and control method
TW202413126A (zh) 可攜式列印機及可攜式列印系統
WO2017012504A1 (zh) 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US20240157708A1 (en) Portable printer and portable printing system
US11839283B2 (en) Portable hair printer and printing method using same
CN117241946A (zh) 便携式打印机及便携式打印系统
KR20230120616A (ko) 휴대형 프린터 및 휴대형 프린팅 시스템
JP2007193729A (ja) 印刷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EP2368714A3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10978785B (zh) 涂布装置、涂布系统、涂布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JP2018099832A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07224855U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