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2625A - 用於抗殺真菌劑真菌的5-氟-4-亞胺基-3-甲基-1-甲苯磺醯基-3,4-二氫嘧啶-2(1h)-酮 - Google Patents

用於抗殺真菌劑真菌的5-氟-4-亞胺基-3-甲基-1-甲苯磺醯基-3,4-二氫嘧啶-2(1h)-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2625A
TW202412625A TW112129175A TW112129175A TW202412625A TW 202412625 A TW202412625 A TW 202412625A TW 112129175 A TW112129175 A TW 112129175A TW 112129175 A TW112129175 A TW 112129175A TW 202412625 A TW202412625 A TW 20241262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ungal pathogen
plant
fungicide
resistant
locu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9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亞歷山大 羅森蒙德
Original Assignee
以色列商安道麥馬克西姆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以色列商安道麥馬克西姆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以色列商安道麥馬克西姆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2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262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3/00Fungic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41,3-Diazines; Hydrogenated 1,3-diazin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non-flumetylsulforim)殺真菌劑具抗性之真菌病原體之感染的方法,其包含向該植物或所在地施用一有效量的氟滅速靈(flumetylsulforim)以便藉此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其中該真菌病原體不是小麥葉枯病菌( Zymoseptoria tritici)菌株Mg Tri-R6。

Description

用於抗殺真菌劑真菌的5-氟-4-亞胺基-3-甲基-1-甲苯磺醯基-3,4-二氫嘧啶-2(1H)-酮
發明領域
在本申請案通篇中參考各種公開案。此等文件之揭示內容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申請案中以更充分地描述本發明所屬技術之狀態。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non-flumetylsulforim)殺真菌劑具抗性之真菌病原體之感染的方法,其包含向該植物或所在地施用一有效量的氟滅速靈(flumetylsulforim)以便藉此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其中該真菌病原體不是小麥葉枯病菌( Zymoseptoria tritici)菌株Mg Tri-R6。
發明背景
殺真菌劑係天然或合成來源的化合物,其用於保護植物以抵禦由真菌所造成之損害。目前的農業方法大量地依賴殺真菌劑的使用。事實上,一些作物無法在不使用殺真菌劑的情況下有效地生長。使用殺真菌劑允許種植者能夠增加作物的產率及品質,並且因此增加作物的價值。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作物價值的增加至少係殺真菌劑使用成本的三倍。
然而,隨著殺真菌劑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具抗性真菌菌株開始出現。需要鑑定可有效控制對(多種)市售殺真菌劑具抗性之真菌菌株的方法。
氟滅速靈(5-氟-4-亞胺基-3-甲基-1-甲苯磺醯基-3,4-二氫嘧啶-2(1H)-酮)係一具有以下結構的式I化合物:
氟滅速靈可控制影響重要經濟作物的多種真菌病原體,包括但不限於小麥葉斑枯病之致病因子小麥葉枯病菌(SEPTTR)以及子囊菌綱及擔子菌綱的真菌。氟滅速靈具有預防及治療兩種效應。
發明概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之真菌病原體之感染的方法,其包含向該植物或所在地施用一有效量的氟滅速靈以便藉此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其中該真菌病原體不是小麥葉枯病菌菌株Mg Tri-R6。
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氟滅速靈及一農業上可接受之載體的組成物,其用於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之真菌病原體之感染,其中該真菌病原體不是小麥葉枯病菌菌株Mg Tri-R6。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包含氟滅速靈及一農業上可接受之載體的組成物的用途,其用於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之真菌病原體之感染,其中該真菌病原體不是小麥葉枯病菌菌株Mg Tri-R6。
本發明提供一種氟滅速靈在製備一組成物中的用途,該組成物係用於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之真菌病原體之感染,其中該真菌病原體不是小麥葉枯病菌菌株Mg Tri-R6。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處理一種子或幼苗以抵禦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之真菌病原體之感染的方法,其包含向該種子、幼苗及/或其所在地施用氟滅速靈以便藉此處理該種子或幼苗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
本發明提供一種產生一對真菌病原體感染具抗性之植物的方法,該真菌病原體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其中該方法包含向該植物、該植物之種子、該植物之幼苗或其所在地施用氟滅速靈以便藉此產生一對真菌病原體感染具抗性之植物。
本發明提供一種對真菌病原體感染具抗性之植物,該真菌病原體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其中該適用於產生該植物之種子、該適用於產生該植物之幼苗,或者植物之所在地係經氟滅速靈處理。
本發明提供一種適用於產生一對真菌病原體感染具抗性之植物的植物種子或幼苗,該真菌病原體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其中該植物種子或幼苗係經氟滅速靈處理。
本發明提供一種對真菌病原體感染具抗性之成熟植物,該真菌病原體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其中該成熟植物或一適用於產生該成熟植物之種子或幼苗係經一定量的氟滅速靈處理,且其中該經處理之成熟植物對接觸該經處理之成熟植物的非目標生物體具有一生態上可接受之效應。
詳細說明 定義
除非另外定義,否則在本文中所使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具有本發明所屬領域之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氟滅速靈」係一具有以下結構的式I化合物:
除非另外說明,否則術語「氟滅速靈」包括式I化合物的所有形式,包括但不限於光學異構物、鹽、非晶體、結晶、溶劑合物及水合物形式。
氟滅速靈可例如使用在2017年12月26日發證之美國專利案第9,850,215號及2017年12月12日發證之美國專利案第9,840,476號中所描述之方法來製備,其各自的內容係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氟滅速靈亦可例如使用在2021年4月1日公開之PCT國際申請公開案第WO/2021/059160號及2021年9月16日公開之PCT國際申請公開案第WO/2021/181274號中所描述之方法來製備,其各自的內容係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式I化合物的結晶形式以及製備方法係揭露在2019年2月28日公開之PCT國際申請公開案第WO 2019/038583 A1號及2022年5月4日申請之PCT國際申請案第PCT/IB2022/054132號中,其各自的內容係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有效」當與氟滅速靈或其組合、混合物或組成物的量結合使用時係指當施用至一植物或所在地時氟滅速靈或其組合、混合物或組成物的量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達到一農業上有益水平並且不會對該植物或所在地造成任何顯著損害。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有效量係當施用至一植物或所在地時氟滅速靈或其組合、混合物或組成物的量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達到至少70%、較佳係75%、更佳係80%、85%、90%、95%或100%功效並且不會對該植物造成任何顯著損害。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真菌病原體」係指在本申請案申請時存在的或在過去已存在的真菌病原體菌株。如在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真菌病原體」不包括在本申請案申請之後首次出現的真菌病原體菌株。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抗性」當用於描述一真菌病原體與一殺真菌劑時係指當以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至該植物或所在地時,該殺真菌劑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的有效性係小於80%,較佳係小於75%,更佳係小於70%。用於一殺真菌劑之商業上推薦的量,通常指定為該商業調配物的施用比率,可在該商業調配物隨附的標籤上找到。該商業調配物之商業上推薦的施用比率可取決於諸如欲處理之植物物種及真菌病原體物種之因素而變化。
一真菌病原體對一殺真菌劑之抗性可隨時間逐漸地發展或突然地出現。
多步驟(或連續或定量)抗性係當一敏感性移位(sensitivity shift)發生時且該真菌病原體隨時間對該殺真菌劑的敏感性降低,導致需要施用之殺真菌劑的量逐漸增加以維持相同足夠的控制水平。殺真菌劑功效的逐漸削弱通常係由於標靶位點突變的累積及/或該標靶的過度表現。例如,在殼針孢菌屬(Septoria)的某些菌株中觀察到對得克利(tebuconazole)的多步驟抗性。
破壞性(或離散或定性)抗性係當一真菌病原體可以突然地耐受一高劑量殺真菌劑,以至於充分控制所需的殺真菌劑的量通常係不可行的。此類型的抗性係由於(多個)標靶位點突變的發展,其對於該殺真菌劑與其標靶之結合具有災難性的效應。
該真菌病原體對該(等)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所展現之抗性可以係多步驟抗性或破壞性抗性。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包括但不限於保護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及/或控制該植物或所在地的真菌病原體感染。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術語「保護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包括但不限於保護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攻擊、保護該植物或所在地免於真菌疾病,及/或預防該植物或所在地的真菌感染。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控制該植物或所在地的真菌病原體感染」包括但不限於控制感染該植物或所在地的真菌疾病、控制一由植物病理性真菌所造成的植物或土壤疾病、控制在該植物或所在地上的真菌攻擊,降低該植物或所在地的真菌感染,及/或治癒由植物病理性真菌所造成的植物或土壤疾病。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術語「保護劑施用」係指施用殺真菌劑以用於預防該植物或所在地的真菌感染,其中在感染發生之前、在任何疾病症狀顯現之前或當該疾病壓力係低時施用該殺真菌劑或其組合、混合物或組成物。疾病壓力可基於與疾病發展相關之條件,諸如孢子濃度及某些環境條件來評估。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術語 「治療性施用」係指施用殺真菌劑以用於控制該植物或所在地的真菌感染,其中在一感染之後或在疾病症狀顯現之後施用該殺真菌劑或其組合、混合物或組成物。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植物」包括提及整個植物、植物器官(例如,葉、莖、細枝、根、樹幹、枝幹、嫩芽、果實等等)、植物細胞,以及該植物之繁殖材料。植物包括諸如田間作物(大豆、玉米、小麥、稻米等等)之農作物、蔬菜作物(馬鈴薯、捲心菜等等)及水果(桃子等等)。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繁殖材料」係理解為表示該植物的所有生殖部分,諸如種子及孢子、幼苗,以及營養結構,諸如鱗莖、球莖、塊莖、地下莖、根莖、基部嫩芽、匍匐莖及芽。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所在地」不僅包括可能已經顯現出真菌感染的區域,亦包括尚未顯現出真菌感染的區域,並且亦包括正在培養的區域。所在地包括但不限於土壤及其他植物生長介質。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農業上可接受之載體」係指本領域已知並接受之用於形成用於農業或園藝用途之組成物的載體。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術語「ha」係指公頃。
除非另外具體地說明,否則在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一(a)」或「一(an)」包括單數及複數。 因此,術語「一(a)」、「一(an)」或「至少一(at least one)」在本申請案中可以互換使用。
在本申請案通篇中,各種實施態樣之描述使用術語「包含」;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在一些具體情況下,可以使用「本質上由...構成」或「由...構成」的語言來描述一實施態樣。
在本文中之術語「約」具體地包括在範圍內之指示值的±10%。此外,在本文中之相同組分或性質的所有範圍的端點包括端點,係可獨立組合的,並且包括所有中間點及範圍。
應理解,在提供參數範圍的情況下,本發明亦提供在該範圍內的所有整數及其十分之一,如同在本文中明確地描述該等整數及其十分之一。例如,「40 g a.i./ha至100 g a.i./ha」包括40 g a.i./ha、40.1 g a.i./ha、40.2 g a.i./ha、40.3 g a.i./ha、40.4 g a.i./ha等等,至多100 g a.i./ha。
現在將描述本發明之態樣及實施態樣。
氟滅速靈可控制影響重要經濟作物的多種病原體,包括但不限於子囊菌及擔子菌。然而,氟滅速靈的作用模式在文獻中未充分表徵。在文獻中亦未揭露氟滅速靈的作用模式是否與已知殺真菌劑的作用模式重疊。此使得預測氟滅速靈是否能有效控制及/或預防對已知殺真菌劑具抗性之真菌菌株之感染變得困難,若是並非不可能。再者,已知即使對於具有不同作用模式之殺真菌劑亦會發生交叉抗性。參見Yang, L. et al. (2019). Cross-resistance of the pathogenic fungus Alternaria alternata to fungicides with different modes of action. BMC Microbiology, 19(1):205。
本發明人驚人地發現氟滅速靈可有效抵禦對已知殺真菌劑具抗性之真菌菌株,該殺真菌劑包括例如SDHI殺真菌劑、DMI殺真菌劑,以及2,6-二硝基苯胺殺真菌劑。
本發明人亦驚人地發現,與市售殺真菌劑相比,即使當氟滅速靈係以較低比率施用時,氟滅速靈對於所有經測試之抗性真菌菌株具有一致的且高的功效。市售殺真菌劑通常對於抵禦一些真菌菌株較有效,且對於抵禦另一些真菌菌株則較無效。在不同真菌菌株中的功效變異性給使用者造成實際挑戰,因為選擇合適的殺真菌劑需要對欲預防及/或控制之真菌菌株進行分析。此增加了成本。該(等)優勢菌株亦可能隨時間變化,並使得最初選擇之殺真菌劑不足以達到所欲之控制水平。氟滅速靈抵禦不同真菌菌株,包括對已知殺真菌劑具抗性之真菌菌株的一致的且高的功效為使用者消除了此等實際挑戰。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之真菌病原體之感染的方法,其包含向該植物或所在地施用一有效量的氟滅速靈以便藉此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其中該真菌病原體不是小麥葉枯病菌菌株Mg Tri-R6。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係一DMI殺真菌劑。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係一DMI殺真菌劑及一SDHI殺真菌劑。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DMI殺真菌劑係種菌唑(ipconazole)、得克利(tebuconazole)、滅特座(metconazole)、芬克座(fenbuconazole)、溴克座(bromuconazole)、四克利(tetraconazole)、平克座(penconazole)、待克利(difenoconazole)、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依普座(epoxiconazole)、滅芬座(mefentrifluconazole)、滅菌唑(triticonazole)、依滅列(imazalil)、撲克拉(prochloraz)、阿紮康唑(azaconazole)、乙環唑(etaconazole)、比多農(bitertanol)、氟喹唑(fluquinconazole)、護矽得(flusilazole)、環克座(cyproconazole)、三泰隆(triadimenol)、菲克利(hexaconazole)、矽氟唑(simeconazole)、易胺座(imibenconazole)、達克利(diniconazole)、啶菌唑(pyrisoxazole)或其任何組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DMI殺真菌劑係滅特座。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DMI殺真菌劑係得克利。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SDHI殺真菌劑係氟克殺(fluxapyroxad)、平氟芬(penflufen)、必殺芬(bixafen)、亞派占(isopyrazam)、氟唑環菌胺(sedaxane)、苯並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賽氟滅(thifluzamide)、異丙噻菌胺(isofetamid)、氟派瑞(fluopyram)、派滅芬(pydiflumetofen)、聯苯吡嗪菌胺(pyraziflumid)、福多寧(flutolanil)、萎鏽靈(carboxin)、白克列(boscalid)、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平硫瑞(penthiopyrad)、異氟塞蘭(isoflucypram)、英派爾福沙姆(inpyrfluxam)、福拉比(furametpyr)、麥鏽靈(benodanil)、滅普寧(mepronil)、甲呋醯胺(fenfuram)、嘉保信(oxycarboxin)、吡丙炔(pyrapropoyne)、氟苯醚醯胺(flubeneteram)、喹諾氟美林(quinofumelin)或其任何組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SDHI殺真菌劑係平硫瑞。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係一SDHI殺真菌劑。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係一2,6-二硝基苯胺殺真菌劑。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2,6-二硝基苯胺殺真菌劑係扶吉胺(fluazinam)。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係一選自於由以下所構成之群組的殺真菌劑:SDHI殺真菌劑、DMI殺真菌劑、2,6-二硝基苯胺殺真菌劑、甲基苯並咪唑胺基甲酸酯(methyl-benzimidazole carbamate, MBC)殺真菌劑、二甲醯亞胺殺真菌劑、苯基醯胺(phenylamide, PA)殺真菌劑、胺(或嗎啉)殺真菌劑、硫代磷酸酯殺真菌劑、二硫戊環殺真菌劑、甲醯胺殺真菌劑、羥基-(2-胺基-)嘧啶殺真菌劑、苯胺基嘧啶(anilinopyrimidine, AP)殺真菌劑、N-苯基胺基甲酸酯殺真菌劑、醌外抑制劑(quinone outside inhibitor, QoI)殺真菌劑、苯基吡咯(phenylpyrrole, PP)殺真菌劑、喹啉殺真菌劑、芳香族烴(aromatichydrocarbon, AH)殺真菌劑、雜芳香族殺真菌劑、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劑-還原酶(melanin biosynthesis inhibitor - reductase, MBI-R)殺真菌劑、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劑-脫水酶(melanin biosynthesis inhibitors - dehydratase, MBI-D)殺真菌劑、羥基醯苯胺殺真菌劑、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劑殺真菌劑、保粒黴素(polyoxin)殺真菌劑、苯基脲殺真菌劑、醌內抑制劑(quinone inside inhibitor, QiI)殺真菌劑、苯甲醯胺殺真菌劑、烯醇吡喃糖醛酸抗生素(enopyranuronic acid antibiotic)殺真菌劑、六吡喃糖基抗生素(hexopyranosyl antibiotic)殺真菌劑、吡喃葡萄糖基抗生素(glucopyranosyl antibiotic)殺真菌劑、吡喃葡萄糖基抗生素殺真菌劑、氰基乙醯胺肟殺真菌劑、胺基甲酸酯殺真菌劑、二硝基苯基巴豆酸酯殺真菌劑、嘧啶酮腙殺真菌劑、有機錫化合物殺真菌劑、羧酸殺真菌劑、雜芳香族殺真菌劑、膦酸酯殺真菌劑、鄰苯甲醯胺甲酸(phthalamic acid)殺真菌劑、苯並三嗪殺真菌劑、苯磺醯胺殺真菌劑、噠嗪酮(pyridazinone)殺真菌劑、羧酸醯胺(carboxylic acid amide, CAA)殺真菌劑、四環素抗生素殺真菌劑、硫代胺基甲酸酯殺真菌劑,以及其任何組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係苯基醯胺(PA)殺真菌劑。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PA殺真菌劑係滅達樂(Metalaxyl)及/或右滅達樂(Metalaxyl-M)。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以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至該植物或所在地時,該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具有小於80%的功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以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至該植物或所在地時,該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具有小於75%的功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以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至該植物或所在地時,該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具有小於70%的功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以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至該植物或所在地時,該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具有小於65%的功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以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至該植物或所在地時,該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具有小於60%的功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以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至該植物或所在地時,該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具有小於55%的功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以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至該植物或所在地時,該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具有小於50%的功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以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至該植物或所在地時,該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具有小於45%的功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以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至該植物或所在地時,該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具有小於40%的功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以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至該植物或所在地時,該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具有小於35%的功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以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至該植物或所在地時,該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具有小於30%的功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以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至該植物或所在地時,該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具有小於25%的功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的量在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具有70-100%的殺真菌劑功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的量在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具有75-100%的殺真菌劑功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的量在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具有80-100%的殺真菌劑功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的量在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具有85-100%的殺真菌劑功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的量在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具有90-100%的殺真菌劑功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的量在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具有95-100%的殺真菌劑功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的量在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具有98-100%的殺真菌劑功效。
殺真菌劑功效可使用例如感染強度值或者疾病進展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Disease Progress Curve, AUDPC)值來計算。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抗性係標靶位點抗性。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具有至少一個賦予對DMI殺真菌劑之抗性的突變。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具有至少一個CYP51突變。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具有兩個或多個CYP51突變。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具有三個CYP51突變。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具有四個CYP51突變。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具有五個CYP51突變。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具有六個CYP51突變。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至少一個CYP51突變係在啟動子區域中。一般而言,一真菌菌株在CYP51上的突變越多,插入位點就越多,且該真菌菌株對DMI殺真菌劑之抗性就越強。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一具有至少一個CYP51突變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一具有兩個或多個CYP51突變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一具有三個CYP51突變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一具有四個CYP51突變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一具有五個CYP51突變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一具有六個CYP51突變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一般而言,一真菌菌株在CYP51上的突變越多,插入位點就越多,且該真菌菌株對DMI殺真菌劑之抗性就越強。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CYP51突變係選自於由以下所構成之群組:L50S、A379G、I381V、ΔY459/G460/Y461、S524T、D134G、Y431H、N513K、D134G、V136A、Y461S、134G、136A、381V、461H、V136C,以及其任何組合或(多個)等效突變。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具有至少一個CYTB突變。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一具有至少一個CYTB突變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具有至少一個MFS1突變。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至少一個MFS1突變係在啟動子區域中。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一具有至少一個MFS1突變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具有至少一個賦予對SDHI殺真菌劑之抗性的突變。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具有一個選自於由以下所構成之群組的突變:C-N86S、C-H152R、B-T268I、C-N86T、C-T79N、CN86S,以及其任何組合或(多個)等效突變。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一選自於由以下所構成之群組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20、Zt 54、Zt 61、Zt 73、Zt 99、Zt 131、Zt 166、Zt 207、Zt 210、Zt 211、Zt 212、ADA 32、Biot 1、Biot 2、Biot 3、Zt S27、BM 2-3、95-12F,以及其任何組合。
以上真菌菌株之特徵,包括已知的抗性賦予突變,係總結於以下表A中。
表A *在上表中,「R」係指抗性。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一選自於由以下所構成之群組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61、Zt 99、Zt 19-52、Zt 20、Zt 38-02,以及其任何組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61。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99。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19-52。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20。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38-02。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具有至少一個賦予對2,6-二硝基苯胺殺真菌劑之抗性的突變。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致病疫黴菌( P. infestans)深綠色菌株。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一由致病疫黴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所造成之馬鈴薯晚疫病的菌株。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抗苯基醯胺13_A2 (藍色13)。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抗性係非標靶位點抗性。
殺真菌劑非標靶位點抗性機制係指真菌透過不涉及殺真菌劑標靶位點突變之過程對殺真菌劑發展抗性的方式。此等機制可以係多變化的,並且可能涉及代謝途徑、外排幫浦或其他細胞過程的變化,其會降低殺真菌劑的功效。
殺真菌劑非標靶位點抗性機制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 經增強的外排:真菌可以發展出外排幫浦之經增加的表現或活性,其主動地將該殺真菌劑從該細胞移除,降低其濃度及有效性; 代謝途徑旁路:一些真菌可發展出替代的代謝途徑以迴避該殺真菌劑的效應,使得該等真菌不易受到其作用模式的影響; 解毒酶:真菌可產生或上調特定的酶,其可以降解或改質該殺真菌劑,使得其失活或對該真菌的危害較小; 降低吸收:真菌菌株可以發展出膜轉運蛋白的突變或變化,降低該細胞對該殺真菌劑的吸收,藉此限制其影響; 隔離:該殺真菌劑可以被隔離或區隔在該真菌細胞內,阻止其到達其標靶位點並降低其功效; 改變標靶位點的可用性:一些真菌可能會改質標靶位點的可用性或表現,使得該殺真菌劑在結合至及抑制此等位點時較不有效; 代謝過度驅使:真菌可以增加其等之代謝活性以更快速地處理該殺真菌劑,最小化其毒性效應; 經增強的修復機制:真菌可發展出經改善的DNA修復機制以抵消該殺真菌劑的基因毒性效應; 生物膜形成:在某些真菌物種中,生物膜的發展可以藉由形成一物理屏障來保護其等免於殺真菌劑的危害;以及 細胞壁滲透性的變化:真菌可改質其等之細胞壁,使得其等對該殺真菌劑的滲透性降低,並且降低其進入該細胞。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一對具有不同作用模式之不同化合物具抗性之菌株。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選自於小麥葉斑枯病(Leaf Blotch of Wheat)(禾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無性型:小麥殼針孢菌(Septoria tritici))、小麥赤銹病(Wheat Brown Rust)(小麥赤銹菌(Puccinia triticina))、條銹病(Stripe Rust)(小麥條形柄銹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蘋果黑星病(Scab of Apple)(蘋果黑星菌(Venturia inaequalis))、玉米黑穗病(Blister Smut of Maize)(玉米黑穗菌(Ustilago maydis))、葡萄藤白粉病(Powdery Mildew of Grapevine)(葡萄鉤絲殼菌(Uncinula necator))、大麥燙傷病(Barley scald)(黑麥喙孢菌(Rhynchosporium secalis))、稻熱病(Blast of Rice)(稻熱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大豆銹病(Rust of Soybean)(豆薯層銹菌(Phakopsora pachyrhizi))、小麥穎斑枯病(Glume Blotch of Wheat)(穎枯殼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nodorum))、小麥白粉病(Powdery Mildew of Wheat)(小麥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大麥白粉病(Powdery Mildew of Barley)(大麥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 sp. hordei))、葫蘆科白粉病(Powdery Mildew of Cucurbits)(二孢白粉病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葫蘆科炭疽病(Anthracnose of Cucurbits)(瓜類炭疽病菌(Glomerella lagenarium))、甜菜葉斑病(Leaf Spot of Beet)(甜菜生尾孢菌(Cercospora beticola))、番茄早疫病(Early Blight of Tomato)(茄鏈隔孢菌(Alternaria solani)),以及大麥網斑枯病(Net Blotch of Barley)(大麥網斑病菌(Pyrenophora teres))。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真菌病原體係選自於由以下所構成之群組: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um)、胡瓜露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蘋果黑星菌、白叉絲單囊殼菌(Podosphaera leucotricha)、灰色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單絲殼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胡瓜露菌、茄鏈隔孢菌、甜菜生尾孢菌、甜菜葉斑病菌(Ramularia beticola)、白斑柱隔孢菌(Ramularia areola)、甜菜白粉菌(Erysiphe betae)、豆薯層銹菌、叉絲白粉菌(Microsphaera diffusa)、網孢球腔菌(Mycosphaerella areola)、鐵刀木棒狀桿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黑棉狀炭疽刺盤孢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菊池氏尾孢菌(Cercospora kikushi)、葡萄霜黴菌(Plasmopara viticola)、斐濟球腔菌(Mycosphaerella fijiensis)、致病疫黴菌、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a)、單囊殼白粉菌(Podosphaera fuliginea),以及其任何組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植物係選自於由以下所構成之群組:大豆、稻米、水果植物、蔬菜植物(諸如馬鈴薯)、甜菜、油菜籽、葡萄藤、鮮食葡萄、棉花、玉米、穀物(諸如小麥及大麥)、仁果、香蕉及其任何組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等作物及真菌病原體係列於下表中:
作物 真菌病原體 病原體之實例
小麥 發酵殼針孢菌屬 小麥葉枯病菌
柄銹菌屬 隱秘柄銹菌(Puccinia recondita)
白粉菌屬 小麥白粉病菌
鐮孢菌屬葉子 禾穀鐮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鐮孢菌屬種子 禾稈鐮孢菌(Fusarium culmorum)
大豆 層銹菌屬 豆薯層銹菌
棒狀桿孢菌屬 鐵刀木棒狀桿孢菌
炭疽刺盤孢菌屬 平頭炭疽刺盤孢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
尾孢菌屬 菊池氏尾孢菌
叉絲殼菌屬 彌散白粉菌(Erysiphe diffusa)
稻米 梨孢菌屬 稻瘟病菌
絲核菌屬 立枯絲核菌
油籽菜 核盤菌屬 核盤菌
莖點黴菌屬 黑脛殼座孢菌(Plenodomus lingam and biglobosus)
玉米 柄銹菌屬 玉米柄銹菌(Puccinia sorghi)
暗球腔菌屬 玉米暗球腔菌(Phaeosphaeria maydis)
尾孢菌屬 玉米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
大麥 柄銹菌屬 大麥柄銹菌(Puccinia Hordei)
白粉菌屬 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喙孢菌屬 黑麥喙孢菌
馬鈴薯 疫黴菌屬 致病疫黴菌
鏈隔孢菌屬 茄鏈隔孢菌
絲核菌屬 立枯絲核菌
仁果 黑星菌屬 蘋果黑星菌及梨黑星菌
叉絲單囊殼菌屬 白叉絲單囊殼菌
鏈隔孢菌屬 互生鏈隔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
葡萄 單軸黴屬 葡萄霜黴菌
白粉菌屬 葡萄白粉病菌(Erysiphe necator)
葡萄孢菌屬 灰色葡萄孢菌
香蕉 假尾孢菌屬 異型斐濟球腔菌(Pseudocercospora fijiensis)
各個可能性代表一個單獨的實施態樣。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作物係小麥,且該真菌病原體係發酵殼針孢菌屬。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小麥葉枯病菌。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作物係大豆,且該真菌病原體係層銹菌屬。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豆薯層銹菌。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作物係稻米,且該真菌病原體係梨孢菌屬。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稻瘟病菌。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作物係油籽菜,且該真菌病原體係核盤菌屬。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核盤菌。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作物係玉米,且該真菌病原體係柄銹菌屬。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玉米柄銹菌。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作物係大麥,且該真菌病原體係柄銹菌屬。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大麥柄銹菌。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作物係馬鈴薯,且該真菌病原體係疫黴菌屬。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致病疫黴菌。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作物係仁果,且該真菌病原體係黑星菌屬。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蘋果黑星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梨黑星菌(Venturia pyrina)。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作物係葡萄,且該真菌病原體係單軸黴屬。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葡萄霜黴菌。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作物係香蕉,且該真菌病原體係假尾孢菌屬。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異型斐濟球腔菌。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禾本科布氏白粉菌。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喙孢菌屬。在一個具體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黑麥喙孢菌。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葡萄白粉病菌。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處理一植物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及/或真菌疾病的方法,其包含向一植物或其所在地施用一定量的氟滅速靈,其中該真菌病原體係選自於禾本科布氏白粉菌、諸如黑麥喙孢菌之喙孢菌屬、梨黑星菌、葡萄白粉病菌,以及異型斐濟球腔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喙孢菌屬。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是黑麥喙孢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梨黑星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葡萄白粉病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梨黑星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真菌病原體係異型斐濟球腔菌。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施用至該植物的根。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施用至該植物的葉子。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施用至該種子。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施用至該幼苗。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係以在0.5-50 g ai/100 kg種子之間的比率,較佳係以在1-25 g ai/100 kg種子之間的比率以種子處理方式施用。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係以1 g ai/100 kg種子、2.5 g ai/100 kg種子、5 g ai/100 kg種子、10 g ai/100 kg種子,或者25 g ai/100 kg種子的比率以種子處理方式施用。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係以在5與1000 g ai/ha之間的比率以葉子處理方式施用。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係以6.25 g ai/ha、12.5 g ai/ha、25 g ai/ha、50 g ai/ha、75 g ai/ha、100 g ai/ha、125 g ai/ha、150 g ai/ha、175 g ai/ha、200 g ai/ha、225 g ai/ha、250 g ai/ha、275 g ai/ha、300 g ai/ha、400 g ai/ha、450 g ai/ha,或者500 g ai/ha的比率以葉子處理方式施用。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係控制真菌病原體感染及/或與真菌病原體感染相關的真菌疾病。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係預防真菌病原體感染及/或與真菌病原體感染相關的真菌疾病。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係保護該植物或所在地免於真菌病原體感染及/或與真菌病原體感染相關的真菌疾病。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藉由使該植物或所在地與一有效量的氟滅速靈接觸來施用。可藉由使用習知的地面噴霧器、顆粒施用器,以及藉由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其他習知方式進行施用。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施用至該植物的根。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施用至該植物的葉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植物係一種子或幼苗。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施用至種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施用至幼苗。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1 g/ha至1000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1 g/ha至500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5 g/ha至1000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5 g/ha至400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5 g/ha與250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5 g/ha與150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10 g/ha至300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25 g/ha與100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25 g/ha與150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30 g/ha與200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40 g/ha與100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50 g/ha與200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50 g/ha與100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75 g/ha與100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100 g/ha與200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5 g/ha至120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1 g/ha至100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1 g/ha至75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1 g/ha至50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1 g/ha至25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1 g/ha至15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2 g/ha至13 g/ha之間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在5 g/ha至10 g/ha之間的量施用。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1 g/ha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5 g/ha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6.25 g/ha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10 g/ha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12.5 g/ha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20 g/ha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25 g/ha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40 g/ha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50 g/ha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75 g/ha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100 g/ha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125 g/ha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150 g/ha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175 g/ha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200 g/ha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225 g/ha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250 g/ha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275 g/ha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300 g/ha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400 g/ha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450 g/ha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500 g/ha的量施用。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150 g/ha或更少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100 g/ha或更少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100 g/ha或更少的量施用,施用兩次,施用之間間隔7天。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從約0.5至約500 g/100 kg種子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3.7 g/100 kg種子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11 g/100 kg種子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33.3 g/100 kg種子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100 g/100 kg種子的量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氟滅速靈係以約300 g/100 kg種子的量施用。
可用於處理特定植物以抵禦特定真菌病原體感染及/或真菌疾病的氟滅速靈的量係描述於2022年1月27日申請之PCT國際申請案第PCT/IB2022/050735號中,其各自的內容係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油菜籽中的核盤菌的施用比率係在75-2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種子處理方式用於控制在大豆中的核盤菌的施用比率係在1-25 g ai/100 kg種子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種子處理方式用於控制在大豆中的立枯絲核菌的施用比率係在1-25 g ai/100 kg種子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種子處理方式用於控制在大豆中的終極腐霉菌(Phytium ultimum)的施用比率係在5-25 g ai/100 kg種子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種子處理方式用於控制在大豆中的禾穀鐮孢菌的施用比率係在5-25 g ai/100 kg種子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稻米中的立枯絲核菌(紋枯病)的施用比率係在50-2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稻米中的稻瘟病菌(枯萎病)的施用比率係在50-2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例如蘋果之水果中的蘋果黑星菌(蘋果黑星病)的施用比率係在75-2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例如蘋果之水果中的白叉絲單囊殼菌(白粉病)的施用比率係在75-2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草莓中的灰色葡萄孢菌的施用比率係在150-5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櫛瓜中的單絲殼白粉菌(白粉病)的施用比率係在75-2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小黃瓜中的胡瓜露菌(露菌病)的施用比率係在75-2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馬鈴薯中的茄鏈隔孢菌(早疫病)的施用比率係在75-2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馬鈴薯中的茄鏈隔孢菌的施用比率係在175 g ai/ha至2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甜菜中的甜菜生尾孢菌的施用比率係在50-15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甜菜中的甜菜生尾孢菌的施用比率係約125 g ai/ha。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甜菜中的甜菜葉斑病菌的施用比率係在50-15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甜菜中的甜菜白粉菌(白粉病)的施用比率係在50-15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大豆中的豆薯層銹菌(亞洲大豆銹病)的施用比率係在50-2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大豆中的叉絲白粉菌(白粉病)的施用比率係在50-2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大豆中的菊池氏尾孢菌的施用比率係在50-2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大豆中的鐵刀木棒狀桿孢菌的施用比率係在50-2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大豆中的黑棉狀炭疽刺盤孢菌的施用比率係在50-2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棉花中的網孢球腔菌的施用比率係在50-2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棉花中的白斑柱隔孢菌的施用比率係在50-2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辣椒中的黑棉狀炭疽刺盤孢菌(炭疽病)的施用比率係在50-2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葡萄藤中的葡萄霜黴菌(露菌病)的施用比率係在50-2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香蕉中的斐濟球腔菌(香蕉葉斑病)的施用比率係在50-2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馬鈴薯中的致病疫黴菌的施用比率係在100 g ai/ha至2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辣椒中的辣椒炭疽菌的施用比率係在150-25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氟滅速靈以葉子施用方式用於控制在櫛瓜中的單囊殼白粉菌(白粉病)的施用比率係在100-200 g ai/ha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真菌病原體對一具有一作用模式的殺真菌劑具抗性時,相較於以相同的量或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一具有一與該真菌病原體對其具抗性之該殺真菌劑不同的作用模式的殺真菌劑,該方法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係較有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真菌病原體對一具有一作用模式的殺真菌劑具抗性時,相較於以相同的量或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一具有一與該真菌病原體對其具抗性之該殺真菌劑不同的作用模式的殺真菌劑,該方法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係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100%、至少150%、至少200%、至少250%,或者至少300%更加有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真菌病原體對一具有一作用模式的殺真菌劑具抗性時,該方法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達到與一具有一與該真菌病原體對其具抗性之該殺真菌劑不同的作用模式的殺真菌劑相同的功效,其量係(i)實質地低於該具有一與該真菌病原體對其具抗性之該殺真菌劑不同的作用模式的殺真菌劑的量,或者(ii)實質地低於該具有一與該真菌病原體對其具抗性之該殺真菌劑不同的作用模式的殺真菌劑的量,其係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真菌病原體對DMI殺真菌劑具抗性時,相較於以相同的量或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另一種非DMI殺真菌劑,該方法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係較有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真菌病原體對DMI殺真菌劑具抗性時,相較於以相同的量或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另一種非DMI殺真菌劑,該方法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係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100%、至少150%、至少200%、至少250%,或者至少300%更加有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真菌病原體對DMI殺真菌劑具抗性時,該方法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達到與另一種非DMI殺真菌劑相同的功效,其量係(i)實質地低於該另一種非DMI殺真菌劑的量,或者(ii)實質地低於該非DMI殺真菌劑的量,其係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非DMI殺真菌劑係平硫瑞。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真菌病原體對DMI及SDHI殺真菌劑具抗性時,相較於以相同的量或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另一種非SDHI及非DMI殺真菌劑,該方法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係較有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真菌病原體對DMI及SDHI殺真菌劑具抗性時,相較於以相同的量或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另一種非SDHI及非DMI殺真菌劑,該方法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係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100%、至少150%、至少200%、至少250%,或者至少300%更加有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真菌病原體對DMI及SDHI殺真菌劑具抗性時,該方法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達到與另一種非SDHI及非DMI殺真菌劑相同的功效,其量係(i)實質地低於該另一種非SDHI及非DMI殺真菌劑的量,或者(ii)實質地低於該非DMI及非SDHI殺真菌劑的量,其係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真菌病原體對SDHI殺真菌劑具抗性時,相較於以相同的量或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另一種非SDHI殺真菌劑,該方法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係較有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真菌病原體對SDHI殺真菌劑具抗性時,相較於以相同的量或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另一種非SDHI殺真菌劑,該方法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係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100%、至少150%、至少200%、至少250%,或者至少300%更加有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真菌病原體對SDHI殺真菌劑具抗性時,該方法達到與另一種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的非SDHI殺真菌劑相同的功效,其量係(i)實質地低於該另一種非SDHI殺真菌劑的量,或者(ii)實質地低於該非SDHI殺真菌劑的量,其係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非SDHI殺真菌劑係滅特座。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非SDHI殺真菌劑係得克利。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真菌病原體對2,6-二硝基苯胺殺真菌劑具抗性時,相較於以相同的量或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另一種非2,6-二硝基苯胺殺真菌劑,該方法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係較有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真菌病原體對2,6-二硝基苯胺殺真菌劑具抗性時,相較於以相同的量或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另一種非2,6-二硝基苯胺殺真菌劑,該方法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係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100%、至少150%、至少200%、至少250%,或者至少300%更加有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真菌病原體對2,6-二硝基苯胺殺真菌劑具抗性時,該方法達到與另一種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的非2,6-二硝基苯胺殺真菌劑相同的功效,其量係(i)實質地低於該另一種非2,6-二硝基苯胺殺真菌劑的量,或者(ii)實質地低於該非2,6-二硝基苯胺殺真菌劑的量,其係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方法包含施用至少一種額外的農藥。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農藥係一殺真菌劑、除草劑、殺蟲劑、殺蟎劑,或者殺線蟲劑。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包含氟滅速靈及一農業上可接受之載體的組成物,其用於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之真菌病原體之感染,其中該真菌病原體不是小麥葉枯病菌菌株Mg Tri-R6。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包含氟滅速靈及一農業上可接受之載體的組成物的用途,其用於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之真菌病原體之感染,其中該真菌病原體不是小麥葉枯病菌菌株Mg Tri-R6。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氟滅速靈在製備一組成物中的用途,該組成物係用於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之真菌病原體之感染,其中該真菌病原體不是小麥葉枯病菌菌株Mg Tri-R6。
包含氟滅速靈之組成物可根據在2020年5月14日公開之PCT國際申請公開案第WO/2020/095181號及2021年11月11日公開之PCT國際申請公開案第WO/2021/224802中所揭露之該等特徵中的任何一者或任何組合來調配,其各自的內容係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包含一液體載體,其中式I化合物在該液體載體中的溶解度係小於5000 ppm。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包含至少一種穩定表面活性劑。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的pH係在5至7.5的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基於該組成物的總重量,該組成物具有小於0.5重量%的水含量。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具有至少500 cP的黏度。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包含至少一種佐劑。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佐劑係選自於由以下所構成之群組: (i) 聚伸烷基氧化物烷基醚; (ii) 矽氧烷聚伸烷基氧化物共聚物; (iii) 脂肪酸之酯; (iv) 乙烯基吡咯啶酮及其衍生物;以及 (v) 糖系表面活性劑。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包含(a)一殺真菌有效及實質上純量的氟滅速靈或者一殺真菌有效量的含有氟滅速靈的混合物,其中95重量%或更多的該混合物係氟滅速靈,以及(b)一液體載體。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95%或更多的氟滅速靈的量係呈形式I多晶型物、形式II多晶型物、水合物或其混合物之形式。以下描述氟滅速靈的形式I多晶型物、形式II多晶型物及水合物。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用於處理一種子或幼苗以抵禦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之真菌病原體之感染的方法,其包含向該種子、幼苗及/或其所在地施用氟滅速靈以便藉此處理該種子或幼苗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包含至少一種額外的農藥。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農藥係一殺真菌劑、除草劑、殺蟲劑、殺蟎劑,或者殺線蟲劑。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產生一對真菌病原體感染具抗性之植物的方法,該真菌病原體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該方法包含向該植物、該植物之種子、該植物之幼苗或其所在地施用氟滅速靈以便藉此產生一對真菌病原體感染具抗性之植物。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對真菌病原體感染具抗性之植物,該真菌病原體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其中該適用於產生該植物之種子、該適用於產生該植物之幼苗,或者植物之所在地係經氟滅速靈處理。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適用於產生一對真菌病原體感染具抗性之植物的植物種子或幼苗,該真菌病原體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其中該植物種子或幼苗係經氟滅速靈處理。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對真菌病原體感染具抗性之成熟植物,該真菌病原體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其中該成熟植物或一適用於產生該成熟植物之種子或幼苗係經一定量的氟滅速靈處理,且其中該經處理之成熟植物對接觸該經處理之成熟植物的非目標生物體具有一生態上可接受之效應。
氟滅速靈包括式I化合物的所有形式: , 包括但不限於光學異構物、鹽、非晶體、結晶、溶劑合物及水合物形式。
結晶形式I、II、水合物、S5、S8及S1係定義於2019年2月28日公開之PCT國際申請公開案第WO 2019/038583 A1號中,其內容係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形式 I、II、水合物、S5、S8及S1展現不同的光譜特徵,如其X射線繞射圖所示。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結晶形式係形式I。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形式I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在9.08、10.98、14.05、17.51、18.75、21.63、23.33、24.70、24.83、25.37、26.51及29.23之2θ角度處展現特徵峰。在一個實施態樣中,形式I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包含在14.05、17.51、18.75、21.63及26.51之2θ角度處的特徵峰。在一個實施態樣中,形式I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包含在14.05、17.51、18.75及21.63之2θ角度處的特徵峰。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結晶形式係形式II。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形式II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在7.98、9.20、9.96、11.88、15.99、18.49、21.23、22.33、22.59、26.73之2θ角度處展現特徵峰。在一個實施態樣中,形式II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包含在9.20、9.96、11.88、22.33及22.59之2θ角度處的特徵峰。在一個實施態樣中,形式II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包含在9.20、11.88、22.33及22.59之2θ角度處的特徵峰。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結晶形式係形式水合物。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形式水合物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在5.34、7.48、10.68、16.05、21.79、22.99、23.19、24.95、26.95、27.63之2θ處展現特徵峰。在一個實施態樣中,形式水合物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包含在5.34、7.48、10.68、16.05及21.79之2θ角度處的特徵峰。在一個實施態樣中,形式水合物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包含在5.34、7.48、10.68及16.05之2θ角度處的特徵峰。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結晶形式係形式S5。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形式S5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在5.42、7.50、10.06、10.82、12.80、16.91、21.55、23.13、24.83、26.81、27.77之2θ處展現特徵峰。在一個實施態樣中,形式S5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包含在5.42、7.50、10.06、10.82及16.91之2θ角度處的特徵峰。在一個實施態樣中,形式S5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包含在5.42、7.50、10.82及16.91之2θ角度處的特徵峰。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結晶形式係形式S8。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形式S8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在4.7、5.00、5.38、6.26、9.66、15.93、21.05、23.97、24.69之2θ處展現特徵峰。在一個實施態樣中,形式S8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包含在4.7、5.00、5.38、6.26、9.66及23.97之2θ角度處的特徵峰。在一個實施態樣中,形式S8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包含在4.7、5.00、9.66及23.97之2θ角度處的特徵峰。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結晶形式係形式S1。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形式S1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在5.34、7.48、10.10、10.68、12.90、16.07、21.83、23.09、24.91、26.93之2θ處展現特徵峰。在一個實施態樣中,形式S1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包含在5.34、7.48及10.68之2θ角度處的特徵峰。在一個實施態樣中,形式S1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包含在5.34、7.48、10.68及21.83之2θ角度處的特徵峰。在一個實施態樣中,形式S1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包含在5.34、7.48、10.68、16.07及21.83之2θ角度處的特徵峰。
結晶形式III、IIIa、01及02係定義於PCT國際申請案第PCT/IB2022/054132號中。形式III、IIIa、01 及02展現不同的光譜特徵,如其X射線繞射圖所示。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結晶形式係形式III。在一個實施態樣中,形式III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在4.5、5.1、9.1、10.1、22.4、23.5 ± 0.2度2θ處展現特徵峰。在另一個實施態樣中,形式III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包含在4.5、5.1、9.1、10.1、11.9、14.2、16.1、22.4、23.5 ± 0.2度2θ處的特徵峰。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結晶形式係形式IIIa。在一個實施態樣中,形式IIIa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在4.5、5.0、9.3、10.0、22.3、22.6 ± 0.2度2θ處展現特徵峰。在另一個實施態樣中,形式IIIa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包含在4.5、5.0、9.3、10.0、11.9、14.2、16.0、22.3、22.6、25.3 ± 0.2度2θ處的特徵峰。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結晶形式係形式01。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形式01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在5.1、6.4、7.5、10.3、16.1 ± 0.2度2θ處展現特徵峰。在另一個實施態樣中,形式0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包含在5.1、6.4、7.5、10.3、12.2、13.4、14.9、16.1、18.4 ± 0.2度2θ處的特徵峰。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結晶形式係形式02。在一個實施態樣中,形式02的粉末X射線繞射圖在7.5、14.3、15.8、22.4、24.7 ± 0.2度2θ處展現特徵峰。在另一個實施態樣中,形式02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包含在7.5、11.9、14.3、15.8、18.7、22.4、24.7、27.4、31.1 ± 0.2度2θ處的特徵峰。
氟滅速靈可以係指上述式I化合物的任何一種形式或任何形式的混合物。
當在一組成物中的一些或所有氟滅速靈係呈結晶形式III、IIIa、01或02之形式時,如定義於PCT國際申請案第PCT/IB2022/054132號中,該組成物可包含至少一種選自於由以下所構成之群組的佐劑: (i) 聚伸烷基氧化物烷基醚; (ii) 矽氧烷聚伸烷基氧化物共聚物; (iii) 脂肪酸之酯; (iv) 乙烯基吡咯啶酮及其衍生物; (v) 糖系表面活性劑; (vi) 木質素; (vii) 萜烯;以及 (viii) (i)、(ii)、(iii)、(iv)、(v)、(vi)及(vii)的任何組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係調配為在施用之前在水中稀釋。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係一經濃縮調配物,其可以分散在水中或另一種液體中以供施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係粉塵狀或顆粒狀,其無需進一步處理即可以施用。在本文中所揭露之組成物可以根據在農業化學領域中的習知程序來製備。
該等最常施用的組成物係水性懸浮液或乳化液。此類水可溶性、水可懸浮性或可乳化性調配物係固體,通常稱為可濕性粉末,或者係液體,通常稱為可乳化性濃縮物、水性懸浮液或懸浮液濃縮物。本揭露設想所有載具,藉由該載具氟滅速靈可以被調配用於遞送並且使用作為殺真菌劑。
設想在本文中所揭露之各個實施態樣係適用於其他所揭露之實施態樣中的各一者。因此,在本文中所描述之各種要素的所有組合係在本發明之範疇內。此外,在該等方法實施態樣中所列舉之該等要素可以用於在本文中所描述之混合物、組成物及用途實施態樣中,反之亦然。 實驗 實施例1
進行一系列實驗來評估氟滅速靈(ADF-16)相較於市售殺真菌劑在處理不同小麥葉枯病菌菌株方面的功效。表1描述在此研究中所使用之小麥葉枯病菌菌株,表2描述在此研究中所使用之殺真菌劑。
表1。在此研究中所使用之小麥葉枯病菌菌株的描述。
菌株登錄號 CYP51突變 promCYP51 promMFS1 CYTB (DMI)突變 SDHI突變
Zt StA 無突變 無插入 無插入 S S
Zt 61 L50S, I381V,  ∆Y459/G460/Y461, N513K i ~120pb 無插入 R C-N86S
Zt 99 L50S, D134G, I381V, Y431H, S524T i ~800pb - R C-H152R
Zt 20 L50S, A379G, I381V, ∆Y459/G460/Y461, S524T i ~800pb 無插入 R S
Zt 19-52 L50S, A379G, I381V, ∆Y459/G460/Y461, S524T - - R S
Zt 38-02 n.i. n.i. n.i. n.i. n.i.
αn.i. 無資訊。由Epilogic所提供之小麥葉枯病菌菌株。 *在上表中,「R」代表有抗性,「S」代表敏感。
表2。在此研究中所使用之殺真菌劑。
產品 A.I. 使用比率
ADF-16 254 g a.i./L的ADF-16的OD 100 (N)及40 (N/2.5) g a.i./ha
Fontelis 200 g a.i./L的平硫瑞的SC 200 (N)及80 (N/2.5) g a.i./ha
Caramba Star 90 g a.i./L的滅特座的EC 90 (N)及36 (N/2.5) g a.i./ha
Horizon EW 250 g a.i./L的得克利的EW 250 (N)及100 (N/2.5) g a.i./ha
* 所有該等經調配產品係在對應於200 L/ha之體積的無菌蒸餾水中製備。 實驗方案
使用一手動噴霧器在2巴下以在表2中所描述之比率使用無菌蒸餾水(對照)、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對在BBCH 12生長階段的冬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 (Limagrain)進行預防性處理。
在處理之後,將小麥植物放置在室溫下乾燥1小時,且然後放置在一氣候室中:溫度為白天24°C/夜間18°C – 光週期為16小時光照/8小時黑暗,以及相對濕度為65%。
在處理後24小時,將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StA、Zt 61、Zt 99、Zt 20、Zt 19-52及Zt 38-02的一經校準粉孢子(pycnospore)懸浮液接種至未經處理或經處理之全小麥植物。對於各個測試條件,使用各6株小麥植物的三個重複(盆)。
在接種之後,將盆轉移至一氣候室中:溫度為白天20°C/夜間17°C – 光週期為16小時光照/8小時黑暗,以及經控制之相對濕度。
在接種後15天(dpi)、21 dpi及28 dpi,藉由測量在第二葉片上的壞死長度進行疾病評估。然後測定感染強度,作為第二葉片之總長度的百分比。
殺真菌劑功效係由疾病進展曲線下面積(AUDPC)值所測定,並且表示為未經處理之對照的百分比。
AUDPC係疾病強度隨時間推移的定量測量。最常用於估計AUDPC的方法為梯形法,係藉由將在各對相鄰時間點之間的平均疾病強度乘以對應的時間間隔並且對於各個時間間隔來進行。AUDPC係用以下公式藉由相加所有梯形來測定: yi = 在第i次觀察的疾病嚴重程度 ti = 該第i次觀察的時間(天) N = 觀察總數 結果 I. 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StA (對照菌株)
在經控制條件下,未經處理或以各2個比率經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預防性處理之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的第二葉片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StA的感染強度係顯示於表3及圖1中。
表3。
產品 比率(g a.i/ha) 疾病嚴重強度 α
15 dpi 21 dpi 28 dpi
對照 - 無疾病 36.5 +/- 1.9a 77.4 +/- 1.4a
ADF-16 40 無疾病 0.0 +/- 0.0b 0.0 +/- 0.0b
100 無疾病 0.0 +/- 0.0b 0.0 +/- 0.0b
平硫瑞 80 無疾病 0.0 +/- 0.0b 0.0 +/- 0.0b
200 無疾病 0.0 +/- 0.0b 0.0 +/- 0.0b
滅特座 36 無疾病 0.0 +/- 0.0b 0.0 +/- 0.0b
90 無疾病 0.0 +/- 0.0b 0.0 +/- 0.0b
得克利 100 無疾病 0.0 +/- 0.0b 0.0 +/- 0.0b
250 無疾病 0.0 +/- 0.0b 0.0 +/- 0.0b
α各個值對應於3個重複(每盆6株植物)的平均值+/- 標準誤差。根據LSD Fisher測試,在同一行中後面有相同字母的值係無顯著差異(P = 0.005)。
在經控制條件下,在未經處理或以各2個比率經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預防性處理之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上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StA的AUDPC係顯示於表4及圖2中。
表4。
產品 比率(g a.i/ha) AUDPC α 功效
對照 - 781.6 +/- 16.0a -
ADF-16 40 0.0 +/- 0.0b 100%
100 0.0 +/- 0.0b 100%
平硫瑞 80 0.0 +/- 0.0b 100%
200 0.0 +/- 0.0b 100%
滅特座 36 0.0 +/- 0.0b 100%
90 0.0 +/- 0.0b 100%
得克利 100 0.0 +/- 0.0b 100%
250 0.0 +/- 0.0b 100%
α各個值對應於3個重複(每盆6株植物)的平均值+/- 標準誤差。根據LSD Fisher測試,在同一行中後面有相同字母的值係無顯著差異(P = 0.005)。
殺真菌劑功效之比較,其係從在經控制條件下,在將對所有殺真菌劑敏感之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StA之粉孢子接種至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前24小時以各2個比率施用之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的AUDPC值所獲得,係顯示於圖3中。 II. 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61
在經控制條件下,未經處理或以各2個比率經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預防性處理之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的第二葉片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61的感染強度係顯示於表5及圖4中。
表5。
產品 比率(g a.i/ha) 疾病嚴重強度 α
15 dpi 21 dpi 28 dpi
對照 - 無疾病 63.3 +/- 2.9a 88.1 +/- 1.3a
ADF-16 40 無疾病 3.2 +/- 1.1d 14.8 +/- 4.0e
100 無疾病 0.0 +/- 0.0d 1.5 +/- 0.3g
平硫瑞 80 無疾病 19.9 +/- 3.8b 74.3 +/- 2.3b
200 無疾病 1.2 +/- 0.5d 18.2 +/- 2.8e
滅特座 36 無疾病 10.1 +/- 1.6c 65.6 +/- 4.2bc
90 無疾病 3.0 +/ 1.3d 35.1 +/- 3.8d
得克利 100 無疾病 11.8 +/- 3.6c 54.3 +/- 6.2c
250 無疾病 1.5 +/- 0.9d 30.7 +/- 5.3d
α各個值對應於3個重複(每盆6株植物)的平均值+/- 標準誤差。根據LSD Fisher測試,在同一行中後面有相同字母的值係無顯著差異(P = 0.005)。
在經控制條件下,在未經處理或以各2個比率經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預防性處理之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上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61的AUDPC係顯示於表6及圖5中。
表6。
產品 比率(g a.i/ha) AUDPC α 功效
對照 - 1194.9 +/- 20.5a -
ADF-16 40 97.2 +/- 5.0d 91.9%
100 5.4 +/- 1.2d 99.6%
平硫瑞 80 537.9 +/- 53.2b 55.0%
200 80.2 +/- 9.8d 93.3%
滅特座 36 371.8 +/- 48.7b 68.9%
90 168.8 +/- 45.4cd 85.9%
得克利 100 354.9 +/- 103.8bc 70.3%
250 125.1 +/- 46.8d 89.5%
α各個值對應於3個重複(每盆6株植物)的平均值+/- 標準誤差。括號內的值對應於以未經處理之對照的百分比為單位的殺真菌劑功效。根據LSD Fisher測試,後面有相同字母的值係無顯著差異(P = 0.005)。
殺真菌劑功效之比較,其係從在經控制條件下,在將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61之粉孢子接種至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前24小時以各2個比率施用之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的AUDPC值所獲得,係顯示於圖6中。
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61對DMI及SDHI殺真菌劑具有多步驟抗性,其中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的較高施用比率具有85%或更高的中等殺真菌劑功效,但是在較低施用比率時觀察到70%或更低的殺真菌劑功效且不再充分。 III. 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99
在經控制條件下,未經處理或以各2個比率經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預防性處理之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的第二葉片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99的感染強度係顯示於表7及圖7中。
表7。
產品 比率(g a.i/ha) 疾病嚴重強度 α
15 dpi 21 dpi 28 dpi
對照 - 47.9 +/- 3.0a 81.0 +/- 1.5a 92.2 +/- 1.8a
ADF-16 40 0.0 +/- 0.0d 0.0 +/- 0.0f 1.7 +/- 0.8e
100 0.0 +/- 0.0d 0.1 +/- 0.1f 0.1 +/- 0.1e
平硫瑞 80 27.5 +/- 2.2b 72.0 +/- 3.6b 90.9 +/- 1.6ab
200 12.9 +/- 2.1c 70.2 +/- 2.8b 90.6 +/- 1.7ab
滅特座 36 1.3 +/- 1.2d 58.7 +/- 2.8c 84.6 +/- 4.3b
90 0.0 +/- 0.0d 18.2 +/- 2.6d 86.3 +/- 2.4ab
得克利 100 0.0 +/- 0.0d 12.1 +/- 1.7e 58.7 +/- 4.6c
250 0.0 +/- 0.0d 1.5 +/- 0.8f 12.8 +/- 2.5d
α各個值對應於3個重複(每盆6株植物)的平均值+/- 標準誤差。根據LSD Fisher測試,在同一行中後面有相同字母的值係無顯著差異(P = 0.005)。
在經控制條件下,在未經處理或以各2個比率經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預防性處理之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上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99的AUDPC係顯示於表8及圖8中。
表8。
產品 比率(g a.i/ha) AUDPC α 功效
對照 - 1352.9 +/- 23.8a -
ADF-16 40 5.9 +/- 0.4g 99.6%
100 1.2 +/- 0.3g 99.9%
平硫瑞 80 1076.9 +/- 17.9b 20.4%
200 908.4 +/- 11.3c 32.9%
滅特座 36 691.1 +/- 28.1d 48.9%
90 419.9 +/- 29.6e 69.0%
得克利 100 283.9 +/- 30.0f 79.0%
250 54.0 +/- 3.3g 96.0%
α各個值對應於3個重複(每盆6株植物)的平均值+/- 標準誤差。括號內的值對應於以未經處理之對照的百分比為單位的殺真菌劑功效。根據LSD Fisher測試,後面有相同字母的值係無顯著差異(P = 0.005)。
殺真菌劑功效之比較,其係從在經控制條件下,在將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99之粉孢子接種至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前24小時以各2個比率施用之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的AUDPC值所獲得,係顯示於圖9中。 IV. 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19-52
在經控制條件下,未經處理或以各2個比率經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預防性處理之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的第二葉片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19-52的感染強度係顯示於表9及圖10中。
表9。
產品 比率 (g a.i/ha) 疾病嚴重強度 α
15 dpi 21 dpi 28 dpi
對照 - 22.0 +/- 1.1a 81.7 +/- 1.5a 91.0 +/- 4.9a
ADF-16 40 0.0 +/- 0.0b 0.3 +/- 0.2c 4.4 +/- 1.7de
100 0.0 +/- 0.0b 0.4 +/- 0.4c 2.0 +/- 1.4ef
平硫瑞 80 0.0 +/- 0.0b 0.0 +/- 0.0c 2.0 +/- 0.8e
200 0.0 +/- 0.0b 0.0 +/- 0.0c 0.0 +/- 0.0f
滅特座 36 0.0 +/- 0.0b 2.1 +/- 0.8b 22.4 +/- 2.3b
90 0.0 +/- 0.0b 0.3 +/- 0.2c 12.0 +/- 1.9c
得克利 100 0.0 +/- 0.0b 0.7 +/- 0.4bc 13.1 +/- 2.3c
250 0.0 +/- 0.0b 0.2 +/- 0.2c 7.9 +/- 2.2cd
α各個值對應於3個重複(每盆6株植物)的平均值+/- 標準誤差。根據LSD Fisher測試,在同一行中後面有相同字母的值係無顯著差異(P = 0.005)。
殺真菌劑功效之比較,其係從在經控制條件下,在將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19-52之粉孢子接種至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前24小時以各2個比率施用之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的AUDPC值所獲得,係顯示於圖11中。 V. 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20
在經控制條件下,未經處理或以各2個比率經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預防性處理之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的第二葉片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20的感染強度係顯示於表10及圖12中。
表10。
產品 比率(g a.i/ha) 疾病嚴重強度 α
15 dpi 21 dpi 28 dpi
對照 - 無疾病 77.2 +/- 1.8a 95.5 +/- 1.0a
ADF-16 40 無疾病 0.0 +/- 0.0e 7.3 +/- 1.9f
100 無疾病 0.0 +/- 0.0e 0.0 +/- 0.0g
平硫瑞 80 無疾病 0.0 +/- 0.0e 2.0 +/- 1.4g
200 無疾病 0.3 +/- 0.3e 1.2 +/- 0.6g
滅特座 36 無疾病 15.1 +/- 2.8b 78.0 +/- 5.0b
90 無疾病 1.9 +/- 0.7cd 33.0 +/- 3.6d
得克利 100 無疾病 4.6 +/- 1.3c 54.8 +/- 3.7c
250 無疾病 0.6 +/- 0.5de 17.1 +/- 1.9e
α各個值對應於3個重複(每盆6株植物)的平均值+/- 標準誤差。根據LSD Fisher測試,在同一行中後面有相同字母的值係無顯著差異(P = 0.005)。
殺真菌劑功效之比較,其係從在經控制條件下,在將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20之粉孢子接種至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前24小時以各2個比率施用之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的AUDPC值所獲得,係顯示於圖13中。 VI. 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38-02
在經控制條件下,未經處理或以各2個比率經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預防性處理之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的第二葉片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38-02的感染強度係顯示於表11及圖14中。
表11。
產品 比率(g a.i/ha) 疾病嚴重強度 α
15 dpi 21 dpi 28 dpi
對照 - 36.0 +/- 1.8a 84.3 +/- 1.5a 95.7 +/- 1.1a
ADF-16 40 0.0 +/- 0.0b 0.0 +/- 0.0f 0.0 +/- 0.0e
100 0.0 +/- 0.0b 0.0 +/- 0.0f 0.4 +/- 0.4e
平硫瑞 80 0.0 +/- 0.0b 70.7 +/- 3.3b 86.5 +/- 2.1c
200 0.0 +/- 0.0b 10.9 +/- 2.1e 54.9 +/- 3.2d
滅特座 36 1.7 +/- 0.9b 61.8 +/- 2.5bc 92.1 +/- 1.2b
90 0.0 +/- 0.0b 25.6 +/- 3.9d 82.4 +/- 3.4c
得克利 100 0.0 +/- 0.0b 62.2 +/- 4.5bc 93.3 +/- 0.9ab
250 0.0 +/- 0.0b 9.3 +/- 1.9e 45.1 +/- 4.0d
α各個值對應於3個重複(每盆6株植物)的平均值+/- 標準誤差。根據LSD Fisher測試,在同一行中後面有相同字母的值係無顯著差異(P = 0.005)。
在經控制條件下,在未經處理或以各2個比率經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預防性處理之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上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38-02的AUDPC係顯示於表12及圖15中。
表12。
產品 比率(g a.i/ha) AUDPC α 功效
對照 - 1261.4 +/- 4.7a -
ADF-16 40 0.0 +/- 0.0e 100%
100 1.3 +/- 0.9e 99.9%
平硫瑞 80 763.1 +/- 4.4b 39.5%
200 262.9 +/- 12.5d 79.2%
滅特座 36 743.0 +/- 14.9b 41.1%
90 454.7 +/- 29.0c 64.0%
得克利 100 728.1 +/- 31.6b 42.3%
250 218.1 +/- 3.5d 82.7%
α各個值對應於3個重複(每盆6株植物)的平均值+/- 標準誤差。括號內的值對應於以未經處理之對照的百分比為單位的殺真菌劑功效。根據LSD Fisher測試,後面有相同字母的值係無顯著差異(P = 0.005)。
殺真菌劑功效之比較,其係從在經控制條件下,在將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38-02之粉孢子接種至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前24小時以各2個比率施用之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的AUDPC值所獲得,係顯示於圖16中。 結論
第二步驟之目的包括測定所有8株經選擇之小麥葉枯病菌菌株對5種滯留殺真菌劑分子的植物原位( in planta)敏感性模式。
在經測試之8株小麥葉枯病菌菌株中,只有在2020年由Epilogic在波蘭所分離出的Zt 31-01菌株在經控制條件下對ALIXAN品種的小麥幼苗不具致病性。
所測試之2個劑量的ADF-16完美地植物原位控制對小麥栽培品種ALIXAN具致病性的8株小麥葉枯病菌菌株,無論此等菌株對SDHI及/或DMI殺真菌劑的抗性行為如何。因此,ADF-16在40 g a.i./ha下係92%至100%有效,且在100 g a.i./ha的全劑量下係超過99%有效。
我們的結果清楚地表明,在ADF-16與屬於SDHI或DMI殺真菌劑之殺真菌劑之間不存在交叉抗性。 實施例2。氟滅速靈用於處理馬鈴薯晚疫病之抗扶吉胺的致病因子
使馬鈴薯苗(var. Bintje)在7*7*7 cm盆中生長7週(15葉階段)。切下該等葉子並且用一基於ADF-16 50 EC之殺真菌劑製劑以125 ga.i./ha (416.7 ppm)之比率處理,或者用扶吉胺500 SC以125 ga.i./ha (416.7 ppm)之比率處理,其係在對應於300 L/ha之體積的水中或以蒸餾水製備(對照)。對於各個測試條件處理四片小葉。
在處理之後,將該等馬鈴薯小葉放置在室溫下的一流動萃取器(flow extractor)下,直到在葉子表面的殺真菌劑或水(對照)滴完全乾燥。在處理後二十四(24)小時,將致病疫黴菌深綠色菌株(稱為EU-37基因型,Schepers et al., 2011)的一滴經校準孢子囊懸浮液接種至來自於經處理葉子的小葉。此菌株對馬鈴薯種植者而言係一個新的挑戰,因為此基因型的特徵係對基於扶吉胺之殺真菌劑調配物具有很強的抗性。
在接種之後,立即將馬鈴薯葉子轉移至在飽和濕度下的一氣候室中以有利於游動孢子的釋放。然後,將培養皿維持在一適宜的經控制條件下:白天17°C-16小時/夜間15°C-8小時。
在接種後3至12天(dpi),藉由評估疾病症狀的百分比進行疾病評估,對應於具有症狀疾病(晚疫病症狀)之馬鈴薯小葉的表面。
疾病進展曲線下面積(AUDPC)係疾病強度隨時間推移的定量測量。最常用於估計AUDPC的方法為梯形法,係藉由將在各對相鄰時間點之間的平均疾病強度乘以對應的時間間隔並且對於各個時間間隔來進行。
各個經測試調配物的功效係由AUDPC值所測定,並且表示為未經處理之對照(水)的百分比。統計測試係藉由Xlstat®軟體2020以α=5%之適應統計測試來進行。
在5及7 dpi所評估之疾病嚴重指數(Disease Severity Index, DSI),以及對在馬鈴薯小葉上的致病疫黴菌深綠色菌株24小時預防性施用的所有調配物的功效測定,描述以下在表13中所顯示之結果。
表13。
條件 比率 DSI (以%為單位) 5 dpi DSI (以%為單位) 7 dpi AUDPC 功效(%)經由AUDPC
未經處理之對照 -- 44.4 96.7 252.2a  -
ADF-16 50 EC 125 g a.i./ha - 416.7ppm 0.0 51.3 51.3c 79.7
Shirlan (扶吉胺500 SC) 125 g a.i./ha - 416.7ppm 22.5 85.0 163.8b 35.1
眾所周知扶吉胺可有效地控制致病疫黴菌,但是相較於ADF-16 EC,Shirlan對致病疫黴菌深綠色菌株展現較低的保護活性,功效係低於約兩倍(35.1%)。此觀察係與該深綠色菌株對扶吉胺之抗性一致。
(無)
圖1:在經控制條件下,在使用對所有殺真菌劑敏感之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StA的一粉孢子懸浮液的15 dpi、21 dpi及28 dpi,在未經處理(深色符號)或以各2個比率經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預防性處理之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的第二葉片上的疾病評估(感染強度)。
圖2:疾病進展曲線下面積(AUDPC)之比較,其係從在經控制條件下,在未經處理(深色符號)或以各2個比率經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預防性處理之小麥苗栽培品種Alixan的第二葉片上的對所有殺真菌劑敏感之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StA的15、24及28 dpi感染強度所獲得。
圖3:疾病進展曲線下面積(AUDPC)之比較,其係從在經控制條件下,在未經處理(深色符號)或以各2個比率經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預防性處理之小麥苗栽培品種Alixan的第二葉片上的對所有殺真菌劑敏感之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StA的15、24及28 dpi感染強度所獲得。
圖4:在經控制條件下,在使用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61之粉孢子的15 dpi、21 dpi及28 dpi,在未經處理(深色符號)或以各2個比率經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預防性處理之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的第二葉片上的疾病評估(感染強度)。
圖5:疾病進展曲線下面積(AUDPC)之比較,其係從在經控制條件下,在未經處理(深色符號)或以各2個比率經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預防性處理之小麥苗栽培品種Alixan的第二葉片上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61的15、24及28 dpi感染強度所獲得。
圖6:殺真菌劑功效之比較,其係從在經控制條件下,在將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61之粉孢子接種至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前24小時以各2個比率施用之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的AUDPC值所獲得。
圖7:在經控制條件下,在使用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99之粉孢子的15 dpi、21 dpi及28 dpi,在未經處理(深色符號)或以各2個比率經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預防性處理之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的第二葉片上的疾病評估(感染強度)。
圖8:疾病進展曲線下面積(AUDPC)之比較,其係從在經控制條件下,在未經處理(深色符號)或以各2個比率經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預防性處理之小麥苗栽培品種Alixan的第二葉片上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99的15、24及28 dpi感染強度所獲得。
圖9:殺真菌劑功效之比較,其係從在經控制條件下,在將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99之粉孢子接種至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前24小時以各2個比率施用之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的AUDPC值所獲得。
圖10:在經控制條件下,在使用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19-52之粉孢子的15 dpi、21 dpi及28 dpi,在未經處理(深色符號)或以各2個比率經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預防性處理之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的第二葉片上的疾病評估(感染強度)。
圖11:殺真菌劑功效之比較,其係從在經控制條件下,在將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19-52之粉孢子接種至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前24小時以各2個比率施用之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的AUDPC值所獲得。
圖12:在經控制條件下,在使用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20之粉孢子的15 dpi、21 dpi及28 dpi,在未經處理(深色符號)或以各2個比率經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預防性處理之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的第二葉片上的疾病評估(感染強度)。
圖13:殺真菌劑功效之比較,其係從在經控制條件下,在將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20之粉孢子接種至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前24小時以各2個比率施用之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的AUDPC值所獲得。
圖14:在經控制條件下,在使用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38-02之粉孢子的15 dpi、21 dpi及28 dpi,在未經處理(深色符號)或以各2個比率經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預防性處理之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的第二葉片上的疾病評估(感染強度)。
圖15:疾病進展曲線下面積(AUDPC)之比較,其係從在經控制條件下,在未經處理(深色符號)或以各2個比率經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預防性處理之小麥苗栽培品種Alixan的第二葉片上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38-02的15、24及28 dpi感染強度所獲得。
圖16:殺真菌劑功效之比較,其係從在經控制條件下,在將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38-02之粉孢子接種至小麥植物栽培品種ALIXAN前24小時以各2個比率施用之ADF-16、平硫瑞、滅特座或得克利的AUDPC值所獲得。
(無)

Claims (39)

  1. 一種用於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non-flumetylsulforim)殺真菌劑具抗性之真菌病原體之感染的方法,其包含向該植物或所在地施用一有效量的氟滅速靈(flumetylsulforim)以便藉此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該真菌病原體感染,其中該真菌病原體不是小麥葉枯病菌( Zymoseptoria tritici)菌株Mg Tri-R6。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真菌病原體對至少一種DMI殺真菌劑具抗性。
  3.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該DMI殺真菌劑係種菌唑(ipconazole)、得克利(tebuconazole)、滅特座(metconazole)、芬克座(fenbuconazole)、溴克座(bromuconazole)、四克利(tetraconazole)、平克座(penconazole)、待克利(difenoconazole)、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依普座(epoxiconazole)、滅芬座(mefentrifluconazole)、滅菌唑(triticonazole)、依滅列(imazalil)、撲克拉(prochloraz)、阿紮康唑(azaconazole)、乙環唑(etaconazole)、比多農(bitertanol)、氟喹唑(fluquinconazole)、護矽得(flusilazole)、環克座(cyproconazole)、三泰隆(triadimenol)、菲克利(hexaconazole)、矽氟唑(simeconazole)、易胺座(imibenconazole)、達克利(diniconazole)、啶菌唑(pyrisoxazole)或其任何組合。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真菌病原體對至少一種DMI殺真菌劑及至少一種SDHI殺真菌劑具抗性。
  5.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 a. 該DMI殺真菌劑係種菌唑、得克利、滅特座、芬克座、溴克座、四克利、平克座、待克利、丙硫菌唑、依普座、滅芬座、滅菌唑、依滅列、撲克拉、阿紮康唑、乙環唑、比多農、氟喹唑、護矽得、環克座、三泰隆、菲克利、矽氟唑、易胺座、達克利、啶菌唑或其任何組合,及/或 b. 該SDHI殺真菌劑係氟克殺(fluxapyroxad)、平氟芬(penflufen)、必殺芬(bixafen)、亞派占(isopyrazam)、氟唑環菌胺(sedaxane)、苯並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賽氟滅(thifluzamide)、異丙噻菌胺(isofetamid)、氟派瑞(fluopyram)、派滅芬(pydiflumetofen)、聯苯吡嗪菌胺(pyraziflumid)、福多寧(flutolanil)、萎鏽靈(carboxin)、白克列(boscalid)、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平硫瑞(penthiopyrad)、異氟塞蘭(isoflucypram)、英派爾福沙姆(inpyrfluxam)、福拉比(furametpyr)、麥鏽靈(benodanil)、滅普寧(mepronil)、甲呋醯胺(fenfuram)、嘉保信(oxycarboxin)、吡丙炔(pyrapropoyne)、氟苯醚醯胺(flubeneteram)、喹諾氟美林(quinofumelin)或其任何組合。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真菌病原體對至少一種SDHI殺真菌劑具抗性。
  7. 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該SDHI殺真菌劑係氟克殺、平氟芬、必殺芬、亞派占、氟唑環菌胺、苯並烯氟菌唑、賽氟滅、異丙噻菌胺、氟派瑞、派滅芬、聯苯吡嗪菌胺、福多寧、萎鏽靈、白克列、氟茚唑菌胺、平硫瑞、異氟塞蘭、英派爾福沙姆、福拉比、麥鏽靈、滅普寧、甲呋醯胺、嘉保信、吡丙炔、氟苯醚醯胺、喹諾氟美林或其任何組合。
  8.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真菌病原體對至少一種2,6-二硝基苯胺殺真菌劑具抗性。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2,6-二硝基苯胺殺真菌劑係扶吉胺(fluazinam)。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當以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至該植物或所在地時,該殺真菌劑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該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具有小於80%、小於70%、小於60%、小於50%、小於40%、小於30%或小於25%的功效。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氟滅速靈的量在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該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具有70-100%、80-100%、90-100%或98-100%的殺真菌劑功效。
  12. 如請求項2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真菌病原體具有至少一個CYP51突變。
  13.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CYP51突變係選自於由以下所構成之群組:L50S、A379G、I381V、ΔY459/G460/Y461、S524T、D134G、Y431H、N513K、D134G、V136A、Y461S、134G、136A、381V、461H、V136C,以及其任何組合或(多個)等效突變。
  14. 如請求項4至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真菌病原體具有至少一個賦予對SDHI殺真菌劑之抗性的突變。
  15.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真菌病原體具有一個選自於由以下所構成之群組的突變:C-N86S、C-H152R、B-T268I、C-N86T、C-T79N、CN86S,以及其任何組合或(多個)等效突變。
  16. 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真菌病原體具有至少一個CYTB突變。
  17.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真菌病原體具有至少一個MFS1突變。
  18.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真菌病原體係一選自於由以下所構成之群組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20、Zt 54、Zt 61、Zt 73、Zt 99、Zt 131、Zt 166、Zt 207、Zt 210、Zt 211、Zt 212、ADA 32、Biot 1、Biot 2、Biot 3、Zt S27、BM 2-3、95-12F,以及其任何組合。
  19.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該真菌病原體係一選自於由以下所構成之群組的小麥葉枯病菌菌株:Zt 61、Zt 99、Zt 19-52、Zt 20、Zt 38-02,以及其任何組合。
  20. 如請求項8或9之方法,其中該真菌病原體係致病疫黴菌( P. infestans)深綠色菌株。
  21. 如請求項1至2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係控制該真菌病原體感染及/或與該真菌病原體感染相關的真菌疾病及/或預防該真菌病原體感染及/或與該真菌病原體感染相關的真菌疾病。
  22. 如請求項1至2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氟滅速靈係施用至該植物的根、該植物的葉子、一種子,或者一幼苗。
  23. 如請求項1至22中任一項之方法,該氟滅速靈係以在1 g/ha與1000 g/ha之間的量施用。
  24. 如請求項1至23中任一項之方法,該氟滅速靈係以在40 g/ha與100 g/ha之間的量施用。
  25. 如請求項1至2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當該真菌病原體對一具有一作用模式的殺真菌劑具抗性時,相較於以相同的量或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一具有一與該真菌病原體對其具抗性之該殺真菌劑不同的作用模式的殺真菌劑,該方法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該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係較有效。
  26. 如請求項25之方法,其中當該真菌病原體對DMI殺真菌劑具抗性時,相較於以相同的量或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另一種非DMI殺真菌劑,該方法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該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係較有效。
  27. 如請求項25之方法,其中當該真菌病原體對DMI及SDHI殺真菌劑具抗性時,相較於以相同的量或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的量施用另一種非SDHI及非DMI殺真菌劑,該方法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該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係較有效。
  28. 如請求項1至2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當該真菌病原體對一具有一作用模式的殺真菌劑具抗性時,該方法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該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達到與一具有一與該真菌病原體對其具抗性之該殺真菌劑不同的作用模式的殺真菌劑相同的功效,其量係(i)實質地低於該具有一與該真菌病原體對其具抗性之該殺真菌劑不同的作用模式的殺真菌劑的量,或者(ii)實質地低於該具有一與該真菌病原體對其具抗性之該殺真菌劑不同的作用模式的殺真菌劑的量,其係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
  29.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當該真菌病原體對DMI殺真菌劑具抗性時,該方法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該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達到與另一種非DMI殺真菌劑相同的功效,其量係(i)實質地低於該另一種非DMI殺真菌劑的量,或者(ii)實質地低於該非DMI殺真菌劑的量,其係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
  30.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當該真菌病原體對DMI及SDHI殺真菌劑具抗性時,該方法在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該真菌病原體感染方面達到與另一種非SDHI及非DMI殺真菌劑相同的功效,其量係(i)實質地低於該另一種非SDHI及非DMI殺真菌劑的量,或者(ii)實質地低於該非DMI及非SDHI殺真菌劑的量,其係商業上推薦的用於處理該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真菌病原體物種感染。
  31. 一種包含氟滅速靈及一農業上可接受之載體的組成物,其用於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之真菌病原體之感染,其中該真菌病原體不是小麥葉枯病菌菌株Mg Tri-R6。
  32. 一種包含氟滅速靈及一農業上可接受之載體的組成物的用途,其用於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之真菌病原體之感染,其中該真菌病原體不是小麥葉枯病菌菌株Mg Tri-R6。
  33. 一種氟滅速靈在製備一組成物中的用途,該組成物係用於處理一植物或所在地以抵禦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之真菌病原體之感染,其中該真菌病原體不是小麥葉枯病菌菌株Mg Tri-R6。
  34. 一種用於處理一種子或幼苗以抵禦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之真菌病原體之感染的方法,其包含向該種子、幼苗及/或其所在地施用氟滅速靈以便藉此處理該種子或幼苗以抵禦該真菌病原體感染。
  35. 一種產生一對真菌病原體感染具抗性之植物的方法,該真菌病原體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該方法包含向該植物、該植物之種子、該植物之幼苗或其所在地施用氟滅速靈以便藉此產生一對該真菌病原體感染具抗性之植物。
  36. 一種對真菌病原體感染具抗性之植物,該真菌病原體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其中該適用於產生該植物之種子、該適用於產生該植物之幼苗,或者植物之所在地係經氟滅速靈處理。
  37. 一種適用於產生一對真菌病原體感染具抗性之植物的植物種子或幼苗,該真菌病原體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其中該植物種子或幼苗係經氟滅速靈處理。
  38. 一種對真菌病原體感染具抗性之成熟植物,該真菌病原體對至少一種非氟滅速靈殺真菌劑具抗性,其中該成熟植物或一適用於產生該成熟植物之種子或幼苗係經一定量的氟滅速靈處理,且其中該經處理之成熟植物對接觸該經處理之成熟植物的非目標生物體具有一生態上可接受之效應。
  39. 一種用於處理一植物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及/或真菌疾病的方法,其包含向一植物或其所在地施用一定量的氟滅速靈以便藉此處理該植物以抵禦真菌病原體感染及/或真菌疾病,其中該真菌病原體係選自於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喙孢菌屬(Rhynchosporium)、黑麥喙孢菌(Rhynchosporium secalis)、梨黑星菌(Venturia pyrina)、葡萄白粉病菌(Erysiphe necator),以及異型斐濟球腔菌(Pseudocercospora fijiensis)。
TW112129175A 2022-08-03 2023-08-03 用於抗殺真菌劑真菌的5-氟-4-亞胺基-3-甲基-1-甲苯磺醯基-3,4-二氫嘧啶-2(1h)-酮 TW2024126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94826P 2022-08-03 2022-08-03
US63/394,826 2022-08-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2625A true TW202412625A (zh) 2024-04-01

Family

ID=87748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29175A TW202412625A (zh) 2022-08-03 2023-08-03 用於抗殺真菌劑真菌的5-氟-4-亞胺基-3-甲基-1-甲苯磺醯基-3,4-二氫嘧啶-2(1h)-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412625A (zh)
WO (1) WO202402881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R20160343A (es) 2013-12-31 2016-12-14 Adama Makhteshim Ltd 5-fluor-4-imino-3-(alquil/alquilo sustituido)-1-(arilsulfonil)-3,4-dihidropirimidin-2 (1h)-ona y los procesos para su preparación
AU2014373852A1 (en) * 2013-12-31 2016-08-11 Adama Makhteshim Ltd. Synergistic fungicidal mixtures and compositions for fungal control
WO2018069114A1 (en) * 2016-10-12 2018-04-19 Basf Se Method to control septoria tritici resistant to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 fungicides
US11632954B2 (en) 2017-07-17 2023-04-25 Adama Makhteshim Ltd. Polymorphs of 5-fluoro-4-imino-3-methyl-1 -tosyl-3,4-dihydropyrimidin-2-one
MX2021005283A (es) 2018-11-05 2021-06-18 Adama Makhteshim Ltd Mezclas y composiciones que comprenden 5-fluoro-4-imino-3-metil-1- tosil-3,4-dihidropirimidin-2-ona, y metodos de uso de los mismos.
BR112022001191A2 (pt) * 2019-07-22 2022-03-15 Adama Makhteshim Ltd Combinações fungicidas, misturas e composições e usos das mesmas
TWI808347B (zh) 2019-09-23 2023-07-11 以色列商亞當馬赫特希姆有限公司 用於製備5-氟-4-亞胺基-3-甲基-1-甲苯磺醯基-3,4-二氫嘧啶-2(1h)-酮及該化合物的衍生物之方法
US20230104954A1 (en) 2020-03-09 2023-04-06 Adama Makhteshim Ltd. Process for preparing 5-fluoro-4-imino-3-methyl-1-(toluene-4-sulfonyl)-3,4-dihydro-1h-pyrimidin-2-one
CR20220610A (es) 2020-05-04 2023-01-10 Adama Makhteshim Ltd Mezclas y composiciones que comprenden 5-fluoro-4-imino-3-metil-1-tosil-3,4-dihidropirimidin-2-ona, y métodos de uso de las mismas
DE112021003249T5 (de) 2020-09-02 2023-03-30 Hl Mando Corporation Elektrische steuereinheit eines elektrischen feststellbremssystems
EP4212233A4 (en) 2020-09-08 2024-06-05 The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 DENITRATION CATALYST CAST BOD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ENITRATION CATALYST CAST BOD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28812A1 (en) 2024-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57636B2 (ja) 植物病原体阻害剤組合せおよび使用方法
JP5443176B2 (ja) 組み合わせ殺病害虫剤
JP5032484B2 (ja) 殺真菌組成物
AU2016273956A1 (en) Synergistic composi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of agrarian crops and the use thereof
WO2010092119A1 (en) Dimethomorph as safener for pesticides with phytotoxic effects
PT2193714E (pt) Composições fungicidas
KR20120022775A (ko) 살진균 혼합물 및 그의 용도
PT2012592E (pt) Composições fungicidas
EA030055B1 (ru) Комбинации активных соединений, содержащие (тио)карбоксамидное производное и фунгицидное соединение
JP2010520865A5 (zh)
JP2023533554A (ja) 殺菌・殺カビ性混合物
JP6600633B2 (ja) 活性化合物組み合わせ
EA023771B1 (ru) Комбинации активных соединений, содержащие производные соединения (тио)карбоксамида и инсектицидное, или акарицидное, или нематоцидное активное соединение
KR20240132077A (ko) 프탈이미드 살진균제를 함유하는 조합물을 포함하는 살진균제 혼합물
WO2008116730A1 (de) Wirkstoffkombinationen
CN115297728A (zh) 三唑类的农业化学组合物
CN113490416A (zh) 杀真菌混合物
CN116634876A (zh) 包含杀镰孢菌素a、杀镰孢菌素b和杀真菌剂的混合物和组合物
US20130324493A1 (en)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ingnanmycin and uses therefor
US20220256856A1 (en) Antifung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natamycin and at least one insecticide
AU2019343723A1 (en) Use of the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 fluopyram for controlling claviceps purpurea and reducing sclerotia in cereals
TW202412625A (zh) 用於抗殺真菌劑真菌的5-氟-4-亞胺基-3-甲基-1-甲苯磺醯基-3,4-二氫嘧啶-2(1h)-酮
CN106982842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6982851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A3158156A1 (en) Use of the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 pydiflumetofen for controlling claviceps purpurea and reducing sclerotia in cer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