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0484A - 感測裝置以及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感測裝置以及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0484A
TW202410484A TW112110161A TW112110161A TW202410484A TW 202410484 A TW202410484 A TW 202410484A TW 112110161 A TW112110161 A TW 112110161A TW 112110161 A TW112110161 A TW 112110161A TW 202410484 A TW202410484 A TW 20241048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hotosensitive element
sensing device
semiconductor layer
conduc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0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劉侑宗
楊蕙菁
謝承學
李淂裕
Original Assignee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0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048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Coatings
    • H01L27/14623Optical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83Processes or apparatus peculiar to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 H01L27/14685Process for coatings or optic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16Coatings
    • H01L31/02161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162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filtering or shielding light, e.g. multicolour filters for photodetectors
    • H01L31/02164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filtering or shielding light, e.g. multicolour filters for photodetectors for shielding light, e.g. light blocking layers, cold shields for infrared de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43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or surface barri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9Pixel-elements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 H01L27/14612Pixel-elements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involving a transis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供一種感測裝置,包含基板、電路層、感光元件、遮光層以及導電層,電路層設置於基板上,感光元件設置於基板上且與電路層電性連接,遮光層設置於感光元件上且具有開口,開口與感光元件重疊,導電層設置於遮光層上,且導電層穿過開口並與感光元件電性連接。本揭露亦提供一種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Description

感測裝置以及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本揭露係有關於感測裝置以及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且特別係有關於可簡化製程的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光學感測裝置廣泛地應用於智慧型手機、穿戴式裝置等消費電子產品,已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隨著這類消費電子產品的蓬勃發展,消費者對這些產品的品質、功能及價格抱有很高的期望。
光學感測裝置中的感光元件可將接收的光線轉換為電訊號,產生的電訊號可傳輸至光學感測裝置中的驅動元件以及邏輯電路等進行處理以及分析。
為了改善感測裝置的效能,發展出可進一步簡化製作流程或降低成本的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例如,減少使用的光罩數目以及步驟等)仍為目前業界致力研究的課題之一。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感測裝置,包含基板、電路層、感光元件、遮光層以及導電層,電路層設置於基板上,感光元件設置於基板上且與電路層電性連接,遮光層設置於感光元件上且具有開口,開口與感光元件重疊,導電層設置於遮光層上,且導電層穿過開口並與感光元件電性連接。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包含:提供基板;形成電路層於基板上;形成感光元件於電路層上;形成第一絕緣層於感光元件上;形成遮光層於第一絕緣層上;於遮光層中形成開口,開口重疊與感光元件重疊;透過開口圖案化第一絕緣層,以暴露出感光元件;以及形成導電層於遮光層上,且導電層穿過開口並與感光元件電性連接。
為讓本揭露之特徵或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一些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以下針對本揭露實施例的感測裝置以及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作詳細說明。應了解的是,以下之敘述提供許多不同的實施例,用以實施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不同態樣。以下所述特定的元件及排列方式僅為簡單清楚描述本揭露一些實施例。當然,這些僅用以舉例而非本揭露之限定。此外,在不同實施例中可能使用類似及/或對應的標號標示類似及/或對應的元件,以清楚描述本揭露。然而,這些類似及/或對應的標號的使用僅為了簡單清楚地敘述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不代表所討論之不同實施例及/或結構之間具有任何關連性。
應理解的是,實施例中可能使用相對性用語,例如「較低」或「底部」或「較高」或「頂部」,以描述圖式的一個元件對於另一元件的相對關係。可理解的是,如果將圖式的裝置翻轉使其上下顛倒,則所敘述在「較低」側的元件將會成為在「較高」側的元件。本揭露實施例可配合圖式一併理解,本揭露之圖式亦被視為揭露說明之一部分。應理解的是,本揭露之圖式並未按照比例繪製,事實上,可能任意的放大或縮小元件的尺寸以便清楚表現出本揭露的特徵。
再者,當述及一第一材料層位於一第二材料層上或之上時,可能包含第一材料層與第二材料層直接接觸之情形或第一材料層與第二材料層之間可能不直接接觸,亦即第一材料層與第二材料層之間可能間隔有一或更多其它材料層之情形。但若第一材料層直接位於第二材料層上時,即表示第一材料層與第二材料層直接接觸之情形。
此外,應理解的是,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序數例如「第一」、「第二」等之用詞用以修飾元件,其本身並不意涵及代表該(或該些)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數,也不代表某一元件與另一元件的順序、或是製造方法上的順序,該些序數的使用僅用來使具有某命名的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作出清楚區分。申請專利範圍與說明書中可不使用相同用詞,例如,說明書中的第一元件在申請專利範圍中可能為第二元件。
在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中,關於接合、連接之用語例如「連接」、「互連」等,除非特別定義,否則可指兩個結構係直接接觸,或者亦可指兩個結構並非直接接觸,其中有其它結構設於此兩個結構之間。且此關於接合、連接之用語亦可包含兩個結構都可移動,或者兩個結構都固定之情況。此外,用語「電性連接」或「電性耦接」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性連接手段。
於文中,「約」、「實質上」之用語通常表示在一給定值或範圍的10%內、或5%內、或3%之內、或2%之內、或1%之內、或0.5%之內。用語「範圍介於第一數值及第二數值之間」表示所述範圍包含第一數值、第二數值以及它們之間的其它數值。
應理解的是,以下所舉實施例可以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下,可將數個不同實施例中的特徵進行替換、重組、結合以完成其它實施例。各實施例間特徵只要不違背發明精神或相衝突,均可任意結合搭配使用。
除非另外定義,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語(包含技術及科學用語)具有與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通常理解的相同涵義。能理解的是,這些用語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用語,應被解讀成具有與相關技術及本揭露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應以一理想化或過度正式的方式解讀,除非在本揭露實施例有特別定義。
感測裝置通常將薄膜電晶體、感光元件(例如,光電二極體)以及光學元件(例如,具有準直(collimator)功能的元件)等整合於裝置中,製作過程中須使用大量的光罩,製程較為繁複。
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提供的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可將感測裝置中的元件的一部分結構整合,例如,將感光元件與光學元件的部分結構整合或者將感光元件與電路層的部分結構整合,減少製程中使用的光罩數量以及步驟等,簡化製程或改善良率。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前述製作方法製成的感測裝置可降低感光元件的等效電容,藉此改善感測裝置的靈敏度,或提升感測裝置的整體效能。此外,根據一些實施例,可藉由感光元件的結構設計進一步降低漏電流發生的機率或降低電容值,進而改善感光元件的表現。
請參照第1A圖至第1C圖,第1A圖至第1C圖顯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中,於不同的製程階段中的感測裝置10A的剖面結構示意圖。應理解的是,根據一些實施例,可於感測裝置10A的製作方法進行前、進行中及/或進行後提供額外的操作步驟。根據一些實施例,所述的一些操作步驟可能被取代或省略。根據一些實施例,所述的一些操作步驟的順序為可互換的。此外,應理解的是,為了清楚說明,圖中省略感測裝置10A的部分元件,僅示意地繪示部分元件。根據一些實施例,可添加額外特徵於以下所述之感測裝置10A。根據另一些實施例,以下所述感測裝置10A的部分特徵可以被取代或省略。
首先,請參照第1A圖,提供基板102。接著,可形成電路層100A於基板102上。根據一些實施例,電路層100A可包含緩衝層(未標示)以及薄膜電晶體,例如圖式中繪示的薄膜電晶體TR1、薄膜電晶體TR2以及薄膜電晶體TR3,且電路層100A可包含與薄膜電晶體電性連接的導電元件及訊號線、形成於導電元件之間的絕緣層、以及平坦化層等。根據一些實施例,訊號線例如可包含電流訊號線、電壓訊號線、高頻訊號線、低頻訊號線,且訊號線可傳遞元件工作電壓(VDD)、公共接地端電壓(VSS)、或是驅動元件端電壓,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根據一些實施例,薄膜電晶體可包含開關電晶體(switching transistor)、驅動電晶體、重置電晶體(reset transistor)、電晶體放大器(transistor amplifier)或其它合適的薄膜電晶體。具體而言,根據一些實施例,薄膜電晶體TR1可為重置電晶體,薄膜電晶體TR2可為電晶體放大器或源極隨耦器(source follower),薄膜電晶體TR3可為開關電晶體,但不限於此。
應理解的是,薄膜電晶體的數量不限於圖中所繪示者,根據不同的實施例,感測裝置10A可具有其它合適數量或種類的薄膜電晶體。再者,薄膜電晶體的種類可包含上閘極(top gate)薄膜電晶體、下閘極(bottom gate)薄膜電晶體、雙閘極(dual gate或double gate)薄膜電晶體或前述之組合。根據一些實施例,薄膜電晶體可進一步與電容元件電性連接,但不限於此。再者,薄膜電晶體可包含至少一個半導體層、閘極介電層以及閘極電極層。根據一些實施例,半導體層的材料可包括非晶矽、多晶矽或金屬氧化物,且不同的薄膜電晶體可包含不同的半導體材料。例如薄膜電晶體TR1或薄膜電晶體TR3的半導體材料為金屬氧化物,薄膜電晶體TR2的半導體材料為多晶矽,但不以此為限。根據一些實施例,薄膜電晶體TR1、薄膜電晶體TR2與薄膜電晶體TR3的半導體材料皆為多晶矽。薄膜電晶體可以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的各種形式存在,關於薄膜電晶體的詳細結構於此便不再贅述。
根據一些實施例,基板102可包含可撓式基板、剛性基板或前述之組合,但不限於此。根據一些實施例,基板102的材料可包含玻璃、石英、藍寶石(sapphire)、陶瓷、聚醯亞胺(polyimide,PI)、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前述之組合,但不限於此。再者,根據一些實施例,基板102可包含金屬-玻璃纖維複合板材、或金屬-陶瓷複合板材,但不限於此。此外,基板102的透光率不加以限制,亦即,基板102可為透光基板、半透光基板或不透光基板。
如第1A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電路層100A可包含導電層104a,導電層104a可作為薄膜電晶體的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可進一步與後續形成的感光元件電性連接。詳細而言,根據一些實施例,可藉由圖案化製程移除電路層100A中的一部分的閘極介電層以及介電層以形成通孔V1,接著形成導電層104a於通孔V1中。
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電層104a可包含導電材料,例如金屬材料、透明導電材料、其它合適的導電材料或前述之組合,但不限於此。金屬材料例如可包含銅(Cu)、銀(Ag)、金(Au)、錫(Sn)、鋁(Al)、鉬(Mo)、鎢(W)、鉻(Cr)、鎳(Ni)、鉑(Pt)、鈦(Ti)、前述金屬之合金、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前述之組合,但不限於此。透明導電材料可包含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TCO),例如可包含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銻鋅(antimony zinc oxide,AZO)、氧化錫(tin oxide,SnO)、氧化鋅(zinc oxide,Zn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銦鎵鋅(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氧化銦錫鋅(indium tin zinc oxide,ITZO)、氧化銻錫(antimony tin oxide,ATO)、其它合適的透明導電材料、或前述之組合,但不限於此。
根據一些實施例,可藉由化學氣相沉積製程、物理氣相沉積製程、電鍍製程、無電鍍製程、其它合適的製程、或前述之組合形成導電層104a。化學氣相沉積製程例如可包含低壓化學氣相沉積製程(LPCVD)、低溫化學氣相沉積製程(LTCVD)、快速升溫化學氣相沉積製程(RTCVD)、電漿輔助化學氣相沉積製程(PECVD)或原子層沉積製程(ALD)等,但不限於此。物理氣相沉積製程例如可包含濺鍍製程、蒸鍍製程、脈衝雷射沉積等,但不限於此。再者,可藉由一或多個光微影製程及/或蝕刻製程移除一部分的閘極介電層以及介電層以形成通孔V1。根據一些實施例,光微影製程可包含光阻塗佈(例如旋轉塗佈)、軟烘烤、硬烘烤、遮罩對齊、曝光、曝光後烘烤、光阻顯影、清洗及乾燥等,但不限於此。蝕刻製程可包含乾蝕刻製程或濕蝕刻製程,但不限於此。
接著,可形成感光元件100u於電路層100A上。根據一些實施例,於基板102的法線方向(例如,圖式中的Z方向)上,感光元件100u可與薄膜電晶體(例如,薄膜電晶體TR1)的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例如,導電層104a)重疊。感光元件100u可藉由導電層104a與電路層100A的薄膜電晶體電性連接。感光元件100u可接收光線,將其轉換為電訊號,並且將產生的電訊號傳輸至電路層100A,藉由電路層100A中的電路元件(例如,薄膜電晶體TR1、薄膜電晶體TR2、薄膜電晶體TR3)進行處理以及分析。根據一些實施例,感光元件100u可包含光電二極體(photodiode)、其它可轉換光訊號與電訊號的元件、或前述之組合,但不限於此。
詳細而言,感光元件100u可包含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以及本質半導體層100b。可先形成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於電路層100A上,形成本質半導體層100b於該第一型態半導體層上,接著形成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於本質半導體層100b上。根據一些實施例,感光元件100u的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可直接形成於導電層104a上,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可與導電層104a電性連接。舉例來說,感光元件100u可與薄膜電晶體(例如,薄膜電晶體TR1)的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接觸,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導電層104a電性連接的感光元件100u可例如有複數個,但不以此為限。值得注意的是,藉由前述結構配置,感光元件100u可與電路層100A的薄膜電晶體接觸,直接進行電性連接,感光元件100u可與薄膜電晶體之間可不需再藉由額外的導電層及絕緣層轉層來進行電性連接,因此可簡化製程,降低製作成本。
感光元件100u可具有P-I-N結構、N-I-P結構或其它合適的結構,當光線照射感光元件100u時,可產生電子電洞對而形成光電流,但不限於此。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可例如為N型摻雜的半導體層,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可例如為P型摻雜的半導體層,搭配本質半導體層100b由下至上形成N-I-P結構,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根據另一些實施例,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可例如為P型摻雜的半導體層,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可例如為N型摻雜的半導體層,搭配本質半導體層100b由下至上形成P-I-N結構,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本質半導體層100b以及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的材料可包含半導體材料,例如可包含矽(silicon)(例如非晶矽)、鍺(germanium)、砷化銦鎵(indium gallium arsenide,InGaAs)、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根據一些實施例,可藉由磊晶成長製程、離子佈植製程、化學氣相沉積製程、物理氣相沉積製程、其它合適的製程、或前述之組合形成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本質半導體層100b以及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
此外,可形成透明導電層101於感光元件100u的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上。根據一些實施例,透明導電層101可作為感光元件100u的電極。根據一些實施例,透明導電層101的邊緣相較於感光元件100u的邊緣(例如,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的邊緣)為內縮的,但不以此為限。關於感光元件100u的詳細結構將於下文進一步說明。
根據一些實施例,透明導電層101的材料可包含透明導電材料,透明導電材料可包含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TCO),例如可包含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銻鋅(antimony zinc oxide,AZO)、氧化錫(tin oxide,SnO)、氧化鋅(zinc oxide,Zn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銦鎵鋅(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氧化銦錫鋅(indium tin zinc oxide,ITZO)、氧化銻錫(antimony tin oxide,ATO)、其它合適的透明導電材料、或前述之組合,但不限於此。
根據一些實施例,可藉由化學氣相沉積製程、物理氣相沉積製程、電鍍製程、無電鍍製程、其它合適的製程、或前述之組合形成透明導電層101。再者,可藉由一或多個光微影製程及/或蝕刻製程將透明導電層101圖案化。
接著,可形成絕緣層106a及/或絕緣層108a於感光元件100u上。詳細而言,可順應性地(conformally)形成絕緣層106a於電路層100A、感光元件100u以及透明導電層101上,絕緣層106a可覆蓋導電層104a。絕緣層108a可形成於電路層100A、感光元件100u以及透明導電層101上,絕緣層106a可覆蓋導電層104a,或可更進一步形成於絕緣層106a上方。絕緣層108a可作為平坦層。
絕緣層106a可具有單層或多層結構。根據一些實施例,絕緣層106a的材料可包含無機材料、有機材料、或前述之組合,但不限於此。例如,無機材料可包含氮化矽、氧化矽、氮氧化矽、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前述之組合,但不限於此。例如,有機材料可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醚碸(polyethersulfone,PES)、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醯亞胺(polyimide,PI)、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前述之組合,但不限於此。
根據一些實施例,可藉由塗佈製程、化學氣相沉積製程、物理氣相沉積製程、印刷製程、蒸鍍製程、濺鍍製程、其它合適的製程、或前述之組合形成絕緣層106a。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視需求將絕緣層106a藉由一或多個光微影製程及/或蝕刻製程進行圖案化,但不以此為限。
根據一些實施例,絕緣層108a的材料可包含有機材料、無機材料、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前述之組合,但不限於此。例如,無機材料可包含氮化矽、氧化矽、氮氧化矽、氧化鋁、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前述之組合,但不限於此。例如,有機材料可包含環氧樹脂(epoxy resins)、矽氧樹脂、壓克力樹脂(acrylic resins)(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acrylate,PMMA)、聚亞醯胺(polyimide)、全氟烷氧基烷烴(perfluoroalkoxy alkane,PFA)、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前述之組合,但不限於此。
根據一些實施例,可藉由化學氣相沉積製程、物理氣相沉積製程、塗佈製程、印刷製程、其它合適的製程、或前述之組合形成絕緣層108a。此外,可對絕緣層108a進行平坦化製程,使其具有大致上平坦的頂表面。根據一些實施例,平坦化製程可包含磨削(grinding)製程、化學機械研磨(chemical-mechanical polish,CMP)製程、其它合適的平坦化製程或前述之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視需求將絕緣層108a藉由一或多個光微影製程及/或蝕刻製程進行圖案化,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1B圖,接著,可形成絕緣層106b以及遮光層110a於絕緣層108a上。根據一些實施例,可先形成絕緣層106b於絕緣層108a上,之後再形成遮光層110a於絕緣層106b上。並且,可於遮光層110a形成開口P1,開口P1與感光元件100u可於基板102的法線方向(例如,圖式中的Z方向)上重疊,接著,可透過開口P1圖案化絕緣層106a、絕緣層108a以及絕緣層106b,以暴露出感光元件100u。詳細而言,可移除一部分的遮光層110a以形成開口P1,接著將遮光層110a作為遮罩,對絕緣層106a、絕緣層108a以及絕緣層106b進行圖案化製程,移除位於開口P1下方的絕緣層106a、絕緣層108a以及絕緣層106b,以形成暴露出一部分的感光元件100u(例如,作為感光元件100u的電極的透明導電層101)的孔洞。
值得注意的是,遮光層110a可作為圖案化製程的遮罩,可減少製程中使用的光罩數量,降低生產成本,並且,遮光層110a亦具有光學功能,例如,遮光層110a亦可減少光線的反射,可吸收金屬導電層之間來回反射的光線,達到抗反射或降低光雜訊的效果,再者,開口P1可具有準直光線的功能,可作為針孔(pinhole)。藉由前述結構配置,可將感光元件100u與光學元件的部分結構整合,藉此簡化製程或改善良率。
根據一些實施例,絕緣層106b的材料可與前述絕緣層106a的材料相同或相似,並且絕緣層106b的形成方法可與形成前述絕緣層106a的製程相同或相似,於此便不再重複。
根據一些實施例,遮光層110a可包含金屬材料,金屬材料例如可包含銅(Cu)、鋁(Al)、鉬(Mo)、銦(In)、釕(Ru)、錫(Sn)、金(Au)、鉑(Pt)、鋅(Zn)、銀(Ag)、鈦(Ti)、鉛(Pb)、鎳(Ni)、鉻(Cr)、鎂(Mg)、鈀(Pd)、上述材料的合金、其它合適的金屬材料或前述之組合,但不限於此。在這些實施例中,可有效降低與其接觸的透明導電材料的阻抗或改善開口的微縮化,達到良好的光準直效果。根據另一些實施例,遮光層110a可包含有機材料,有機材料例如可包含黑色樹脂、其它合適的有機遮光材料或前述之組合,但不限於此。
根據一些實施例,可藉由化學氣相沉積製程、物理氣相沉積製程、電鍍製程、無電鍍製程、其它合適的製程、或前述之組合形成遮光層110a。並且,可藉由一或多個光微影製程及/或蝕刻製程將遮光層110a圖案化,以形成開口P1。
請參照第1C圖,接著,可形成導電層104b於遮光層110a上,且導電層104b穿過開口P1並與感光元件100u電性連接。詳細而言,導電層104b可順應性地形成於遮光層110a上,並且可延伸於暴露出感光元件100u的孔洞中,導電層104b還可進一步形成於絕緣層106a、絕緣層108a、絕緣層106b以及遮光層110a的側表面上,但不以此為限。導電層104b可例如與透明導電層101接觸,使得透明導電層101可設置於感光元件100u與導電層104b之間,但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導電層104b可與透明導電層101電性連接,亦即,導電層104b可與感光元件100u的電極電性連接。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電層104b可用以提供共同電壓(common voltage)給感光元件100u,但不限於此。
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電層104b可包含透明導電材料,透明導電材料可包含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TCO),例如可包含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銻鋅(antimony zinc oxide,AZO)、氧化錫(tin oxide,SnO)、氧化鋅(zinc oxide,Zn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銦鎵鋅(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氧化銦錫鋅(indium tin zinc oxide,ITZO)、氧化銻錫(antimony tin oxide,ATO)、其它合適的透明導電材料、或前述之組合,但不限於此。
根據一些實施例,可藉由化學氣相沉積製程、物理氣相沉積製程、電鍍製程、無電鍍製程、其它合適的製程、或前述之組合形成導電層104b。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視需求將導電層104b藉由一或多個光微影製程及/或蝕刻製程進行圖案化,但不以此為限。
接著,可形成絕緣層106c於導電層104b上,絕緣層106c可順應性地形成於導電層104b上,並且可延伸於前述暴露出感光元件100u的孔洞中。
根據一些實施例,絕緣層106c的材料可與前述絕緣層106a或絕緣層106b的材料相同或相似,並且絕緣層106c的形成方法可與形成前述絕緣層106a或絕緣層106b的製程相同或相似,於此便不再重複。
接著,可形成絕緣層108b於絕緣層106c上,一部分的絕緣層108b亦可延伸於前述暴露出感光元件100u的孔洞中,之後,更可進一步依序形成遮光層110b、絕緣層108c、遮光層110c以及微透鏡(micro-lens)130於絕緣層108b上方。在本實施例中,更可進一步包含絕緣層106d,絕緣層106d設置於絕緣層108c以及遮光層110c上方,且於絕緣層106d上方形成微透鏡(mirco-lens)130。絕緣層108b以及絕緣層108c可作為平坦層。根據一些實施例,於基板102的法線方向(例如,圖式中的Z方向)上,微透鏡130可與遮光層110c部分地重疊。
遮光層110b以及遮光層110c可減少光線的反射,例如,遮光層110b以及遮光層110c可吸收於金屬導電層之間來回反射的光線,達到抗反射或降低光雜訊的效果。遮光層110b以及遮光層110c亦可遮擋大角度的光線,達到降低訊號雜訊比的效果。如第1C圖所示,遮光層110b可設置於遮光層110a上,遮光層110b具有開口P2,且開口P2與開口P1重疊。詳細而言,遮光層110b的開口P2可於基板102的法線方向(例如,圖式中的Z方向)上與遮光層110a的開口P1重疊。根據一些實施例,遮光層110b可具有複數個開口P2,且複數個開口P2分別與複數個開口P1重疊。再者,遮光層110c可設置於遮光層110b上,遮光層110c具有開口P3,且開口P3與開口P2重疊。詳細而言,遮光層110c的開口P3可於基板102的法線方向上與遮光層110b的開口P2重疊。根據一些實施例,遮光層110c可具有複數個開口P3,且複數個開口P3分別與複數個開口P2重疊。
此外,開口P2的寬度可例如大於或等於開口P1的寬度,第三開口P3的寬度可例如大於或等於第二開口P2的寬度。根據一些實施例,開口P1的寬度可介於1微米(μm)至5微米(μm)之間(亦即,1μm ≤ 開口P1的寬度 ≤ 5μm),但不以此為限。根據一些實施例,開口P2的寬度可介於5微米(μm)至10微米(μm)之間(亦即,5μm ≤ 開口P2的寬度 ≤ 10μm),但不以此為限。根據一些實施例,開口P3的寬度可介於10微米(μm)至20微米(μm)之間(亦即,10μm ≤ 開口P3的寬度 ≤ 20μm),但不以此為限。
根據本揭露實施例,開口P1、開口P2及開口P3的寬度分別指的是與基板102的法線方向垂直的方向(例如,圖式中的X方向)上,開口P1、開口P2及開口P3的最底部的最大寬度。應理解的是,根據本揭露實施例,可使用光學顯微鏡(optical microscope,OM)、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薄膜厚度輪廓測量儀(α-step)、橢圓測厚儀、或其它合適的方式量測各元件的寬度、厚度或高度、或元件之間的間距或距離。詳細而言,根據一些實施例,可使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取得包含欲量測的元件的任一剖面結構影像,並量測各元件的寬度、厚度或高度、或元件之間的間距或距離。
此外,微透鏡130有助於將光線聚集於特定區域,例如可將光線聚集於感光元件100u。如第1C圖所示,微透鏡130設置於感光元件100u上,並且於基板102的法線方向(例如,圖式中的Z方向)上與開口P1、開口P2以及開口P3重疊。根據一些實施例,使用微透鏡130搭配具有準直光線功能的開口P1、開口P2以及開口P3,有助於感光元件100u的微縮化,可降低感光元件100u的光電流受到雜散電容的影響。
根據一些實施例,絕緣層108b以及絕緣層108c的材料可與前述絕緣層108a的材料相同或相似,並且絕緣層108b以及絕緣層108c的形成方法可與形成前述絕緣層108a的製程相同或相似,於此便不再重複。
根據一些實施例,遮光層110b以及遮光層110c的材料可與前述遮光層110a的材料相同或相似,並且遮光層110b以及遮光層110c的形成方法可與形成前述遮光層110a的製程相同或相似,於此便不再重複。再者,可藉由一或多個光微影製程及/或蝕刻製程將遮光層110b以及遮光層110c圖案化,以分別形成開口P2以及開口P3。
根據一些實施例,微透鏡130的材料可包含氧化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環狀烯烴聚合物(cycloolefin polymer,COP)、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前述之組合,但不限於此。
根據一些實施例,可藉由化學氣相沉積製程、物理氣相沉積製程、塗佈製程、印刷製程、其它合適的製程、或前述之組合形成微透鏡130。並且,可藉由光微影製程及/或蝕刻製程將微透鏡130圖案化使其具有合適的形狀及輪廓(profile)。
如第1C圖所示,形成的感測裝置10A可包含基板102、電路層100A、感光元件100u、遮光層110a以及導電層104b,電路層100A可設置於基板102上,感光元件100u可設置於基板102上且與電路層100A電性連接,遮光層110a可設置於感光元件100u上且具有開口P1,開口P1與感光元件100u重疊,導電層104b設置於遮光層110a上,且導電層104b穿過開口P1並與感光元件100u電性連接。根據一些實施例,遮光層110a可包含金屬材料,且遮光層110a可與導電層104b電性連接。根據一些實施例,遮光層110a可包含有機材料,且遮光層110a可與導電層104b接觸。根據一些實施例,電路層100A可包含薄膜電晶體(例如薄膜電晶體TR1),且感光元件100u可與薄膜電晶體TR1的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例如,導電層104a)重疊。根據一些實施例,感光元件100u可與薄膜電晶體(例如薄膜電晶體TR1)的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例如,導電層104a)接觸。根據一些實施例,感測裝置10A可進一步包含透明導電層101,透明導電層101可設置於感光元件100u與導電層104b之間。
接著,請參照第2圖,第2圖顯示根據本揭露另一些實施例中,感測裝置10B的剖面結構示意圖。應理解的是,為了清楚說明,圖中省略感測裝置10B的部分元件,僅示意地繪示部分元件。根據一些實施例,可添加額外特徵於以下所述之感測裝置10B。根據另一些實施例,以下所述感測裝置10B的部分特徵可以被取代或省略。此外,應理解的是,後文中與前文相同或相似的組件或元件將以相同或相似之標號表示,其材料、製造方法與功能皆與前文所述相同或相似,故此部分於後文中將不再贅述。
第2圖所示的感測裝置10B與感測裝置10A大致上相似,它們之間的差異包含,感測裝置10B進一步包含設置於電路層100A與感光元件100u之間的導電層104a1、絕緣層106a1以及絕緣層108a1,感光元件100u可藉由額外的導電層104a1以與電路層100A的薄膜電晶體電性連接。具體而言,於此實施例中,於形成導電層104a以及絕緣層106a之後,接著可形成絕緣層108a1於導電層104a以及絕緣層106a上方,絕緣層108a1可覆蓋前述導電層104a以及絕緣層106a,並且絕緣層108a1可覆蓋薄膜電晶體TR1、薄膜電晶體TR2以及薄膜電晶體TR3。接著,可藉由圖案化製程移除一部分的絕緣層108a1以形成通孔V2,接著形成絕緣層106a1以及導電層104a1於絕緣層108a1上以及通孔V2中。如第2圖所示,一部分的導電層104a1可穿過絕緣層108a1與導電層104a電性連接,而導電層104a例如可穿過閘極介電層以及介電層與薄膜電晶體TR1的半導體層電性連接。接著,可形成感光元件100u於導電層104a1上,感光元件100u可藉由導電層104a1以及導電層104a與電路層100A的薄膜電晶體電性連接。
此外,感測裝置10B可包含與導電層104a1電性連接的複數個感光元件100u,導電層104a1可作為感光元件100u的電極。再者,導電層104b可與設置於感光元件100u上的複數個透明導電層101電性連接。感光裝置10B亦具有對應於複數個感光元件100u的複數個開口P1、複數個開口P2及複數個開口P3。再者,如第2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微透鏡130可直接設置於絕緣層108c以及遮光層110c上,可選擇性地省略絕緣層106d,並且,於基板102的法線方向(例如,圖式中的Z方向)上,微透鏡130可與遮光層110c部分地重疊。在一些實施例中,感光元件100u的數量可例如為一個,但不以此為限。
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電層104a1以及絕緣層106a1的材料可與前述導電層104a以及絕緣層106a的材料相同或相似,並且導電層104a1以及絕緣層106a1的形成方法可與形成前述導電層104a以及絕緣層106a的製程相同或相似,於此便不再重複。
接著,請參照第3A圖至第3C圖,第3A圖至第3C圖顯示根據本揭露另一些實施例中,於不同的製程階段中的感測裝置10C的剖面結構示意圖。應理解的是,根據一些實施例,可於感測裝置10C的製作方法進行前、進行中及/或進行後提供額外的操作步驟。根據一些實施例,所述的一些操作步驟可能被取代或省略。根據一些實施例,所述的一些操作步驟的順序為可互換的。此外,應理解的是,為了清楚說明,圖中省略感測裝置10C的部分元件,僅示意地繪示部分元件。根據一些實施例,可添加額外特徵於以下所述之感測裝置10C。根據另一些實施例,以下所述感測裝置10C的部分特徵可以被取代或省略。
首先,請參照第3A圖,提供基板102。接著,可形成電路層100A於基板102上。應理解的是,雖然圖式中僅繪示的薄膜電晶體TR1,但感測裝置10B的電路層100A可進一步具有其它薄膜電晶體。電路層100A可包含導電層104a,具體而言,根據一些實施例,可藉由圖案化製程移除電路層100A中的一部分的閘極介電層以及介電層以形成通孔V1,接著形成導電層104a於通孔V1中。接著,可將感光元件100u的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形成於導電層104a上。詳細而言,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可順應性地形成於導電層104a上。再者,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與導電層104a可例如一起圖案化而形成非連續性結構。
請參照第3B圖,接著,可形成絕緣層106a1於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上,且可藉由圖案化製程移除一部分的絕緣層106a1以形成複數個開口106P,開口106P可暴露出一部分的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接著,可依序形成本質半導體層100b以及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於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上。絕緣層106a1具有複數個開口106P,本質半導體層100b可穿過開口106P與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接觸。詳細而言,感光元件100u可包含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以及設置於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與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之間的本質半導體層100b,且一部分的絕緣層106a1可設置於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與本質半導體層100b之間。
接著,請參照第3C圖,接著,可形成透明導電層101於感光元件100u的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上。例如,可形成複數個透明導電層101於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上。之後,可形成絕緣層106a2以及絕緣層108a於感光元件100u上。可順應性地形成絕緣層106a2於電路層100A、感光元件100u以及透明導電層101上,絕緣層106a2可覆蓋導電層104a以及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或可進一步與絕緣層106a1接觸,接著可形成絕緣層108a於絕緣層106a2上方。
接著,可形成遮光層110a於絕緣層108a上。並且,可於遮光層110a形成開口P1,開口P1與感光元件100u可於基板102的法線方向(例如,圖式中的Z方向)上重疊,接著,可透過開口P1圖案化絕緣層106a以及絕緣層108a,以暴露出感光元件100u。詳細而言,可移除一部分的遮光層110a以形成開口P1,接著將遮光層110a作為遮罩,對絕緣層106a以及絕緣層108a進行圖案化製程,移除位於開口P1下方的絕緣層106a以及絕緣層108a,以形成暴露出一部分的感光元件100u(例如,作為感光元件100u的電極的透明導電層101)的孔洞。之後可形成導電層104b於遮光層110a上,且導電層104b穿過開口P1並與感光元件100u電性連接。
接著,可形成絕緣層106c於導電層104b上,絕緣層106c可順應性地形成於導電層104b上,並且可延伸於前述暴露出感光元件100u的孔洞中。接著,可形成絕緣層108b於絕緣層106c上,一部分的絕緣層108b亦可延伸於前述暴露出感光元件100u的孔洞中,之後,可依序形成遮光層110b、絕緣層108c、遮光層110c以及絕緣層106d於絕緣層108b上方,並且於絕緣層108c以及遮光層110c上方形成絕緣層106d,以及於絕緣層106d上方形成微透鏡130。
值得注意的是,於此實施例中,複數個透明導電層101可與同一感光元件100u(例如,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接觸,因此,感光元件100u具有較少的邊緣數量,可藉此減少邊緣處容易產生結構缺陷或漏電流等問題的發生。
接著,請參照第4A圖至第4C圖,第4A圖至第4C圖顯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中,於不同的製程階段中的感測裝置的部分元件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具體而言,第4A圖至第4C圖顯示感測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以進一步說明感光元件100u的詳細結構。
如第4A圖所示,在依序形成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本質半導體層100b以及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於導電層104a上之後,可形成透明導電層101於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上,並且可藉由一或多個光微影製程及/或蝕刻製程將透明導電層101圖案化,使得透明導電層101的邊緣相較於感光元件100u的邊緣(例如,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的邊緣)為內縮的。承前述,接著,可形成絕緣層106a、絕緣層108a、絕緣層106b以及遮光層110a於感光元件100u及透明導電層101上。
如第4B圖所示,可透過遮光層110a的開口P1圖案化絕緣層106b、絕緣層108以及絕緣層106a。在本實施例圖案化絕緣層106a時,更可進一步移除一部分的感光元件100u(例如,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以及本質半導體層100b),具體而言,透明導電層101的寬度小於開口P1的寬度,透明導電層101可作為遮罩,移除一部分的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以及本質半導體層100b,以於感光元件100u中形成凹槽RS。凹槽RS至少部分地環繞透明導電層101。凹槽RS可從透明導電層101向下延伸至本質半導體層100b。
請參照第4C圖,接著,可形成導電層104b於遮光層110a上,並且導電層104b穿過開口P1以與感光元件100u電性連接,導電層104b形成於透明導電層101上且與透明導電層101電性連接,且一部分的導電層104b形成於凹槽RS中。詳細而言,導電層104b可順應性地形成於遮光層110a上,並且可延伸於暴露出感光元件100u的孔洞以及凹槽RS中,導電層104b可形成於絕緣層106a、絕緣層108a、絕緣層106b以及遮光層110a的側表面上,且導電層104b可部分地延伸於感光元件100u的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以及本質半導體層100b中。
如第4C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於感測裝置的一剖面中,透明導電層101包含的一邊緣與感光元件包含的一邊緣彼此相鄰且相隔一距離。舉例來說,透明導電層101的第一邊緣e1與感光元件100u的第一邊緣E1(例如,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的邊緣)彼此相隔第一距離d1,透明導電層101的第二邊緣e2與感光元件100u的第二邊緣E2(例如,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的另一邊緣)彼此相隔第二距離d2,透明導電層101的第一邊緣e1與第二邊緣e2相對,感光元件100u的第一邊緣E1與第二邊緣E2相對。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距離d2可不同於第一距離d1,但不以此為限。
接著,請參照第5A圖至第5C圖,第5A圖至第5C圖顯示根據本揭露另一些實施例中,於不同的製程階段中的感測裝置的部分元件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具體而言,第5A圖至第5C圖顯示感測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以進一步說明感光元件100u的詳細結構。
如第5A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在形成感光元件100u的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以及本質半導體層100b於導電層104a上之後,可先形成絕緣層106a、絕緣層108a、絕緣層106b以及遮光層110a於感光元件100u的第一型態半導體層100a以及本質半導體層100b上,接著,可透過遮光層110a的開口P1圖案化一部分的感光元件100u、絕緣層106a、絕緣層108a以及絕緣層106b,以暴露出感光元件100u。詳細而言,可藉由圖案化製程移除一部分的絕緣層106a、絕緣層108a以及絕緣層106b以暴露出本質半導體層100b的一部分。
請參照第5B圖,接著,可對經暴露的本質半導體層100b的一部分進行摻雜以形成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於此實施例中,可先形成先對遮光層110a圖案化以形成開口P1,之後可透過開口P1對本質半導體層100b進行離子佈植製程以形成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由於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是在開口P1之後形成,因此於此實施例中,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的範圍大致對應於開口P1,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的寬度可小於本質半導體層100b的寬度。
請參照第5C圖,接著,可形成導電層104b於遮光層110a上,並且導電層104b穿過開口P1以與感光元件100u電性連接,導電層104b可與第二型態半導體層100c接觸。在本實施例中,導電層104b可進一步與本質半導體層100b接觸,但不以此為限。此外,於此實施例中,可不需要形成透明導電層101於感光元件100u上。
綜上所述,根據本揭露實施例,提供的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可將感測裝置中的元件的一部分結構整合,例如,將感光元件與光學元件的部分結構整合或者將感光元件與電路層的部分結構整合,減少製程中使用的光罩數量以及步驟等,簡化製程或改善良率。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前述製作方法製成的感測裝置可降低感光元件的等效電容,藉此改善感測裝置的靈敏度,或提升感測裝置的整體效能。此外,根據一些實施例,可藉由感光元件的結構設計進一步降低漏電流發生的機率或降低電容值,進而改善感光元件的表現。
雖然本揭露的實施例及其優點已揭露如上,但應該瞭解的是,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更動、替代與潤飾。本揭露實施例之間的特徵只要不違背發明精神或相衝突,均可任意混合搭配使用。此外,本揭露之保護範圍並未侷限於說明書內所述特定實施例中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從本揭露揭示內容中理解現行或未來所發展出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只要可以在此處所述實施例中實施大抵相同功能或獲得大抵相同結果皆可根據本揭露使用。因此,本揭露之保護範圍包含上述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本揭露的任一實施例或請求項不須達成本揭露所公開的全部目的、優點、特點。
10A、10B、10C:感測裝置 100A:電路層 100a:第一型態半導體層 100b:本質半導體層 100c:第二型態半導體層 100u:感光元件 101:透明導電層 102:基板 104a、104a1、104b:導電層 106a、106a1、106a2、106b、106c、106d:絕緣層 106P:開口 108a、108a1、108b、108c:絕緣層 110a、110b、110c:遮光層 130:微透鏡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E1、e1:第一邊緣 E2、e2:第二邊緣 P1、P2、P3:開口 RS:凹槽 TR1、TR2、TR3:薄膜電晶體 V1、V2:通孔
第1A圖至第1C圖顯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中,於不同的製程階段中的感測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2圖顯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中,感測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3A圖至第3C圖顯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中,於不同的製程階段中的感測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4A圖至第4C圖顯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中,於不同的製程階段中的感測裝置的部分元件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5A圖至第5C圖顯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中,於不同的製程階段中的感測裝置的部分元件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10A:感測裝置
100A:電路層
100a:第一型態半導體層
100b:本質半導體層
100c:第二型態半導體層
100u:感光元件
101:透明導電層
102:基板
104a、104b:導電層
106a、106b、106c、106d:絕緣層
108a、108b、108c:絕緣層
110a、110b、110c:遮光層
130:微透鏡
P1、P2、P3:開口
TR1、TR2、TR3:薄膜電晶體

Claims (17)

  1. 一種感測裝置,包括: 一基板; 一電路層,設置於該基板上; 一感光元件,設置於該基板上且與該電路層電性連接; 一遮光層,設置於該感光元件上且具有一開口,該開口與該感光元件重疊;以及 一導電層,設置於該遮光層上,且該導電層穿過該開口並與該感光元件電性連接。
  2. 如請求項1之感測裝置,其中該遮光層包括一金屬材料,且該遮光層與該導電層電性連接。
  3. 如請求項1之感測裝置,其中該遮光層(包括一有機材料,且該遮光層與該導電層接觸。
  4. 如請求項1之感測裝置,其中該電路層包括一薄膜電晶體,且該感光元件與該薄膜電晶體的一源極電極或一汲極電極重疊。
  5. 如請求項4之感測裝置,其中該感光元件與該薄膜電晶體的該源極電極或該汲極電極接觸。
  6. 如請求項1之感測裝置,更包括一透明導電層,設置於該感光元件與該導電層之間。
  7. 如請求項6之感測裝置,其中於該感測裝置的一剖面中,該透明導電層的一第一邊緣與該感光元件的一第一邊緣彼此相鄰且相隔一第一距離。
  8. 如請求項6之感測裝置,其中該感光元件具有一凹槽,該凹槽至少部分地環繞該透明導電層。
  9. 如請求項6之感測裝置,其中該導電層設置於該透明導電層上且與該透明導電層電性連接,且一部分的該導電層設置於該凹槽中。
  10. 如請求項1之感測裝置,更包括一絕緣層,該絕緣層設置於該電路層上,且該感光元件包括一第一型態半導體層、一第二型態半導體層以及設置於該第一型態半導體層與該第二型態半導體層之間的一本質半導體層,其中一部分的該絕緣層設置於該第一型態半導體層與該本質半導體層之間。
  11. 如請求項10之感測裝置,其中該絕緣層具有複數個開口,且該本質半導體層穿過該複數個開口與該第一型態半導體層接觸。
  12. 一種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板; 形成一電路層於該基板上; 形成一感光元件於該電路層上; 形成一第一絕緣層於該感光元件上; 形成一遮光層於該第一絕緣層上; 於該遮光層中形成一開口,該開口與該感光元件重疊; 透過該開口圖案化該第一絕緣層,以暴露出該感光元件;以及 形成一導電層於該遮光層上,且該導電層穿過該開口並與該感光元件電性連接。
  13. 如請求項12之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形成該感光元件於該電路層上的步驟包括: 形成一第一型態半導體層於該電路層上; 形成一本質半導體層於該第一型態半導體層上;以及 形成一第二型態半導體層於該本質半導體層上。
  14. 如請求項13之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更包括: 形成一透明導電層於該第二型態半導體層上;以及 移除一部分的該第二型態半導體層以及一部分的該本質半導體層,以於該感光元件中形成一凹槽。
  15. 如請求項14之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導電層形成於該透明導電層上且一部分的該導電層形成於該凹槽中。
  16. 如請求項13之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於形成該本質半導體層於該第一型態半導體層上之後,更包括: 移除一部分的該第一絕緣層以暴露出該本質半導體層的一部分;以及 對該本質半導體層的該一部分進行摻雜以形成該第二型態半導體層。
  17. 如請求項13之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更包括: 形成一第二絕緣層於該第一型態半導體層上;以及 移除一部分的該第二絕緣層以形成複數個開口,其中該本質半導體層穿過該複數個開口與該第一型態半導體層接觸。
TW112110161A 2022-08-15 2023-03-20 感測裝置以及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TW2024104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5607.6A CN117637865A (zh) 2022-08-15 2022-08-15 感测装置以及感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CN202210975607.6 2022-08-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0484A true TW202410484A (zh) 2024-03-01

Family

ID=89846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0161A TW202410484A (zh) 2022-08-15 2023-03-20 感測裝置以及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55454A1 (zh)
CN (1) CN117637865A (zh)
TW (1) TW202410484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55454A1 (en) 2024-02-15
CN117637865A (zh) 2024-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2837B (zh) 感測裝置
EP2879178B1 (en) Sens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12928134B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12420791B (zh) 指纹识别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19205961A1 (zh) 指纹识别器件、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TWI812095B (zh) 感測裝置、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以及電子裝置
US20220238586A1 (en) Sens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0560347B1 (ko) 지문인식장치의 tft 지문입력기 제조방법
TW202410484A (zh) 感測裝置以及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US1201925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optical sensing element
TWI844838B (zh) 感測裝置以及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EP2879180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nsor
US11677035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nsing device
KR101543946B1 (ko) 센서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CN112310129A (zh) 影像感测装置及影像感测系统
US2023026835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21077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815361B (zh) 感測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US2023023096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04952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KR20070081900A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에 의해 제조된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