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8691A - 研磨具保持器、研磨工具,以及研磨系統 - Google Patents

研磨具保持器、研磨工具,以及研磨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8691A
TW202408691A TW112116558A TW112116558A TW202408691A TW 202408691 A TW202408691 A TW 202408691A TW 112116558 A TW112116558 A TW 112116558A TW 112116558 A TW112116558 A TW 112116558A TW 202408691 A TW202408691 A TW 20240869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inding
aforementioned
grinding tool
tool
hold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6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島啓輔
蔭山佳輝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銳必克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銳必克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銳必克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8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869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9/00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olishing surfaces on work by means of tools made of soft or flexible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solid or liquid polish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9/00Measuring or gauging equipment for controlling the feed movement of the grinding tool or work; Arrangements of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equipment, e.g. for indicating the start of the grinding operation
    • B24B49/10Measuring or gauging equipment for controlling the feed movement of the grinding tool or work; Arrangements of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equipment, e.g. for indicating the start of the grinding operation involving electrica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13/00Wheels having flexibly-acting working parts, e.g. buffing wheels; Mountings therefor
    • B24D13/14Wheels having flexibly-acting working parts, e.g. buffing wheels; Mountings therefor acting by the front 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研磨工具(1),係於研磨具保持器(4)之記憶部(52),記憶保持有作為線狀研磨材(2)之最初之尺寸之基準尺寸(M)、研磨動作次數、將1次之研磨動作所導致之磨損之磨損量與研磨動作次數建立關聯對應之磨損模式(P)。研磨具保持器(4)之控制部(51),係當旋轉檢測器(53)檢測到旋轉狀態,則對於研磨動作次數加算1而更新研磨動作次數,並根據更新之研磨動作次數,參照磨損模式(P)取得磨損量。並且,控制部(51),係當檢測到旋轉狀態結束,則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係驅動馬達以使移動機構(22)動作,而使研磨刷(3)往軸線方向僅移動對應於磨損量之距離。

Description

研磨具保持器、研磨工具,以及研磨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將研磨刷等之研磨具以能夠裝卸之方式保持之研磨具保持器。並且,係關於具備研磨具及研磨具保持器之研磨工具。並且,係關於一種研磨系統,該研磨系統係具有:研磨工具;以及雲端電腦,係透過網路連接至研磨工具。
於專利文獻1中,係記載有將研磨刷以能夠裝卸之方式保持之研磨具保持器。於該文獻中,研磨具保持器,係具有:柄部;套筒,係於柄部之軸線方向位於柄部之前方;以及軸,係於套筒之內側與柄部同軸地延伸。軸係能夠對於柄部及套筒繞軸線相對旋轉。並且,研磨具保持器,係具備在套筒之內側設於軸之螺栓部分,以及螺合於螺栓部分之螺帽。研磨具係研磨刷,並具備:複數條線狀研磨材,係使其長度方向朝向柄部之軸線方向並列地排列;以及研磨材保持器,係保持複數條線狀研磨材之軸線方向之其中一方之端部。研磨具,係使研磨材保持器連結至螺帽,而被保持於研磨具保持器。研磨具被保持於研磨具保持器之狀態,係複數條線狀研磨材之另一方之端部從套筒往前方突出之狀態。
該文獻之研磨具保持器,係具有使螺帽沿著螺栓部分往軸線方向移動之螺帽移動機構。螺帽移動機構,係具備:螺帽旋轉限制機構,係限制螺帽對於套筒之相對旋轉;以及操作構件,係用以使軸對於套筒相對旋轉。操作構件,係同軸地固定於軸之齒輪。齒輪,係具備自研磨具保持器露出於外側之齒輪部分。
於研磨工件之際,研磨工具係連接於工具機之轉軸。工具機,係一邊使研磨工具旋轉一邊使該研磨工具接近工件,而使研磨材接觸於工件之研磨對象面。當研磨對象面之研磨結束,工具機係使研磨工具遠離工件,並使研磨工具之旋轉停止。
於該文獻中,若研磨材因研磨動作磨損,工具機係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於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時,工具機係使旋轉停止狀態之研磨工具移動至研磨材突出量調整位置。並且,工具機係使配置於研磨材突出量調整位置之齒條與自研磨具保持器露出之齒輪之齒輪部分嚙合,而使研磨工具僅移動預定量。藉此,研磨具保持器之軸係進行旋轉,故螺帽會於軸線方向往前方移動。因此,連結於螺帽之研磨具會往前方移動,而研磨材自套筒往前方突出。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2015/178273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製造物品之生產線,會進行一個接一個地連續研磨複數個相同零件(工件)之研磨加工步驟。亦即,於生產線,會進行一邊替換零件(工件)一邊反覆進行相同研磨動作之研磨加工步驟。
於藉由前述之研磨工具進行如此研磨加工步驟之情形,係首先將第1工件配置於預定之加工位置,並進行對於第1工件之研磨動作。於研磨動作,工具機係一邊使研磨工具旋轉一邊使研磨工具1與第1工件接近,並使工具機之轉軸與第1工件之間之距離成為設定距離。設定距離,係使研磨具保持器所保持之研磨具之研磨材以預定之切入量接觸於工件之研磨對象面之距離。並且,工具機係在使轉軸與第1工件之間之距離維持於設定距離之狀態下,使研磨工具沿著預定之研磨路徑移動。之後,若對於第1工件之研磨動作結束,工具機係使研磨具保持器遠離第1工件,並將位於加工位置之第1工件替換為第2工件。並且,工具機係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亦即,工具機係使研磨工具移動至研磨材突出量調整位置,並使研磨具保持器之齒輪之齒輪部分嚙合於齒條以使研磨工具移動,而使齒輪旋轉。藉此,研磨具保持器之軸係進行旋轉,故研磨具會往軸線方向僅移動對應於齒輪之旋轉之量,而使研磨材往前方突出。
接著,對於第2工件進行研磨動作。亦即,工具機係一邊使研磨工具旋轉一邊使研磨工具與第2工件接近,並使工具機之轉軸與第2工件之間之距離成為設定距離。接著,工具機係在使轉軸與第1工件之間之距離維持於設定距離之狀態下,使研磨工具沿著預定之研磨路徑移動。之後,若對於第2工件之研磨動作結束,工具機係使研磨具保持器遠離第2工件,並將位於加工位置之第2工件替換為第3工件。並且,工具機係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亦即,工具機係使研磨工具移動至研磨材突出量調整位置,並使研磨具保持器之齒輪之齒輪部分嚙合於齒條以使研磨工具移動,而使齒輪旋轉。藉此,研磨具保持器之軸係進行旋轉,故研磨具會往軸線方向僅移動對應於齒輪之旋轉之量,而使研磨材往前方突出。之後,對於第3工件進行研磨動作。於研磨加工步驟,係反覆進行該等一連串動作,直至再無作為研磨對象之工件為止。
如此,於使用以往之研磨工具進行研磨加工步驟之情形,每當結束1個工件之研磨動作,便必須使研磨工具移動至研磨材突出量調整位置並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因此,會有一個工件之研磨所耗費之產距時間增長之問題。
並且,例如,於研磨材為線狀研磨材之情形,即便於進行研磨相同形狀之零件之相同研磨動作之情形,亦會因研磨材之毛長(線狀研磨材之長度尺寸),導致於1次之研磨動作磨損之研磨材之磨損量不同。因此,於前述研磨加工步驟中,每當對於1個工件之研磨動作結束,便必須根據該工件之研磨開始時點之研磨材之長度尺寸,令使研磨材突出之突出量變化。亦即,必須根據該工件之研磨開始時點之線狀研磨材之長度尺寸,調節使齒輪旋轉之旋轉量,使研磨材僅突出對應於磨損量之量。
在此,研磨材突出動作所造成之研磨材之突出量,若未對應於因上一個工件之研磨動作磨損之研磨材之磨損量,則於下一個之工件之研磨開始時使工具機之轉軸與第2工件之間之距離成為設定距離時,研磨材對於下一個工件之切入量與研磨材對於上一個工件之切入量會不同。因此,於研磨加工步驟研磨之複數個工件之間會於研磨加工之精度上產生不均。
有鑑於以上之問題點,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研磨具保持器,其係於一邊替換工件一邊連續地進行複數次相同研磨動作之研磨加工步驟時,自動進行研磨材之突出,並且能夠防止或抑制每個工件之研磨加工之精度有不均之情事。並且,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包含如此之研磨具保持器及研磨具之研磨工具。並且,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研磨系統,其係於一邊替換工件一邊連續地進行複數次相同研磨動作之研磨加工步驟時,能夠自動進行研磨工具之研磨材之突出,並且防止或抑制每個工件之研磨加工之精度有不均之情事。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解決前述課題,本發明,係一種研磨具保持器,其具備:柄部,係連接於工具機之轉軸;支承機構,係將具備研磨材保持器及被該研磨材保持器保持之研磨材之研磨具,支承為能夠往前述柄部之軸線方向移動;以及移動機構,係具備驅動源,使前述研磨具往前述軸線方向移動;該研磨具保持器之特徵為:具備:控制部,係驅動控制前述驅動源;記憶部,係連接至前述控制部;旋轉檢測器,係檢測受到前述工具機旋轉之旋轉狀態;以及電源,係對於前述驅動源及前述控制部供給電力,前述記憶部,係記憶保持作為前述研磨具受到前述支承機構支承之時點之前述研磨材之尺寸之基準尺寸、作為前述旋轉檢測器檢測到前述旋轉狀態之次數之研磨動作次數,以及使前述基準尺寸之研磨材研磨工件之1次之研磨動作導致之磨損之磨損量與前述研磨動作次數建立關聯對應之磨損模式,前述控制部,係具備:研磨動作次數更新部,係當前述旋轉檢測器檢測到前述旋轉狀態,則算出對前述研磨動作次數加算1之新前述研磨動作次數,並更新前述記憶部之前述研磨動作次數;磨損量取得部,係當算出前述研磨動作次數,則根據該研磨動作次數,參照前述磨損模式,取得前述磨損量;以及驅動控制部,係當根據來自前述旋轉檢測器之輸出,檢測到前述旋轉狀態結束,則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係驅動前述驅動源以使前述移動機構動作,而使前述研磨具往與前述柄部為相反側僅移動對應於前述磨損量之距離。
依據本發明,研磨具保持器,係具備:移動機構,係具備驅動源,使受到支承機構支承之研磨具移動;控制部,係驅動控制驅動源;以及電源,係對於驅動源及控制部供給電力。因此,研磨具保持器,係能夠藉由控制部所進行之驅動源之驅動控制驅動移動機構,使研磨具往軸線方向移動。因此,研磨具保持器,係能夠自動地進行使研磨具往軸線方向移動而使研磨材往與柄部為相反側突出之研磨材突出動作。
並且,依據本發明,於記憶部,係記憶保持有作為研磨具受到支承機構支承之時點之研磨材之尺寸之基準尺寸、作為旋轉檢測器檢測到旋轉狀態之次數之研磨動作次數,以及使基準尺寸之研磨材研磨工件1次之研磨動作導致之磨損之磨損量與研磨動作次數建立關聯對應之磨損模式。控制部,係當旋轉檢測器檢測到旋轉狀態,則對於研磨動作次數加算1而更新研磨動作次數,並根據更新之研磨動作次數,參照磨損模式取得磨損量。並且,控制部,係當根據來自旋轉檢測器之輸出,檢測到旋轉狀態結束,則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係使驅動源驅動以使移動機構動作,而使研磨具往軸線方向僅移動對應於磨損量之距離,以使研磨材突出。
在此,例如,於研磨材為線狀研磨材之情形,即便於進行研磨相同形狀之零件之相同研磨動作之情形,亦會因研磨動作開始時之研磨材之長度尺寸,導致於1次之研磨動作磨損之研磨材之磨損量不同。亦即,於研磨材為線狀研磨材之情形,若研磨動作開始時之研磨材之長度尺寸越短,則研磨材之剛性越大,故1次之研磨動作所導致之磨損量會增加。因此,於使藉由研磨材突出動作突出之研磨材之突出量(研磨具之移動量)為一定之情形,對於下一個工件之研磨材之切入量會產生變化,故於連續受到研磨之複數個工件之間會產生研磨加工之精度之不均。對此,本發明之研磨具保持器,係每當1次研磨動作結束,便自記憶保持於記憶部之磨損模式取得研磨材之磨損量。磨損模式,係針對受到支承機構支承之時點之基準尺寸之研磨材,將1次之研磨動作導致之磨損之磨損量與研磨動作次數建立關聯對應者。因此,若根據研磨動作次數參照磨損模式取得磨損量,則所取得之磨損量,會反映出因研磨動作開始時之線狀研磨材之長度尺寸產生變化之研磨材之磨損量。因此,能夠使因研磨材突出動作造成之研磨材之突出量,對應於因上一個工件之研磨導致之研磨材磨損之磨損量。因此,若將研磨具保持於本發明之研磨具保持器,則於一邊替換工件一邊連續地進行複數次相同研磨動作之研磨加工步驟時,能夠自動進行研磨材之突出,並且防止或抑制每個工件之研磨加工之精度有不均之情事。
於本發明中,係能夠為:前述驅動控制部,係於檢測出前述旋轉狀態結束時,進行前述研磨材突出動作。亦即,在對於一個工件之研磨動作結束時,連續地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
於本發明中,係能夠為:前述驅動控制部,係當檢測出前述旋轉狀態結束,則於前述旋轉檢測器下一次檢測出前述旋轉狀態時進行前述研磨材突出動作。亦即,能夠在對於一個工件之研磨動作結束之後,且工具機為進行下一個工件之研磨動作而使研磨工具旋轉時,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
於本發明中,係能夠為:具備報知部,前述控制部,係具備:研磨材長度尺寸算出部,係於最初取得前述磨損量時,將自前述基準尺寸減去前述磨損量之尺寸算出作為研磨材長度尺寸,並記憶保持於前述記憶部,之後,每當取得前述磨損量,便將自前述研磨材長度尺寸減去前述磨損量之尺寸算出作為新研磨材長度尺寸,並更新前述記憶部之前述研磨材長度尺寸;替換判定部,係每當算出前述研磨材長度尺寸,便根據前述研磨材長度尺寸及前述基準尺寸判定是否必須替換前述研磨具;以及替換報知部,係當判定必須替換前述研磨具,則驅動前述報知部而報知必須替換前述研磨具。亦即,控制部,係每當研磨動作結束,便算出結束時點之研磨材之研磨材長度尺寸,並根據研磨材長度尺寸及基準尺寸判定是否必須進行替換。並且,控制部,係於判定必須進行替換之情形,驅動報知部,而報知必須替換研磨具。
於本發明中,係能夠為:具備:通訊部,係與外部機器之間進行通訊,前述基準尺寸及前述磨損模式,係經由前述通訊部輸入至前述控制部,而記憶保持於前述記憶部。在此情形,通訊部,係能夠與外部之機器之間進行無線通訊。並且,通訊部,係能夠與外部之機器之間進行有線之通訊。
於本發明中,係能夠為:前述旋轉檢測器,係加速度感測器。
前述旋轉檢測器,係能夠為振動感測器。若藉由工具機使研磨具保持器旋轉,則於研磨具保持器會產生振動。因此,藉由檢測該振動,能夠檢測出研磨具保持器之旋轉狀態。
於本發明中,係能夠為:前述旋轉檢測器,係具備藉由離心力移動之導通構件,前述導通構件係使電路連通、遮斷之開關。
於本發明中,係能夠為:前述支承機構,係具備:連結構件,係具備於前述軸線方向貫穿之貫穿孔;以及軸構件,係與前述柄部同軸,且貫穿前述貫穿孔並往前述軸線方向延伸,前述驅動源係馬達,前述移動機構,係具備:旋轉支承機構,係將前述軸構件支承為能夠繞前述軸線旋轉;母螺紋,係設於前述貫穿孔之內周面;公螺紋,係設於前述軸構件之外周面,並與前述母螺紋螺合;驅動力傳達機構,係將前述馬達之旋轉傳達至前述軸構件;套筒,係藉由前述連結構件及前述軸構件之外周側,將該連結構件往前述軸線方向引導;以及旋轉限制機構,係限制前述連結構件與前述軸構件之共同轉動,前述研磨具,係使前述研磨材保持器連結至前述連結部,並使前述研磨材之一部分自前述套筒往外突出,前述控制部,係驅動前述馬達以使前述軸構件旋轉,而使前述連結構件往前述軸線方向移動。
接著,本發明之研磨工具,係具備:前述之研磨具保持器;以及研磨具,係具備研磨材保持器以及被該研磨材保持器保持之研磨材,前述研磨材,係具備:複數條線狀研磨材,係使其長度方向往前述軸線方向並列地排列,前述研磨材保持器,係保持前述軸線方向之前述複數條線狀研磨材之其中一方之端部,前述研磨具,係被前述研磨具保持器支承,並使前述複數條線狀研磨材之另一方之端部接觸於工件而研磨該工件。
並且,本發明之研磨工具,係具有:前述之研磨具保持器;以及研磨具,係具備研磨材保持器以及被該研磨材保持器保持之研磨材,前述研磨材係彈性磨石,前述研磨材保持器,係保持前述軸線方向之前述彈性磨石之其中一方之端部,前述研磨具,係被前述研磨具保持器支承,並使前述彈性磨石之另一方之端部接觸於工件而研磨該工件。於此情形,前述彈性磨石,係能夠包含彈性發泡體、聚合物、研磨粒。
並且,本發明之研磨工具,係具有:前述之研磨具保持器;以及研磨具,係具備研磨材保持器以及被該研磨材保持器保持之研磨材,前述研磨材係剛性之磨石,前述研磨材保持器,係保持前述軸線方向之前述磨石之其中一方之端部,前述研磨具,係被前述研磨具保持器支承,並使前述磨石之另一方之端部接觸於工件而研磨該工件。
接著,本發明之研磨系統,係具有:研磨工具;以及雲端電腦,係經由網路與前述研磨具保持器以能夠通訊之方式連接;該研磨工具,係具有:研磨具,係具備研磨材保持器及被該研磨材保持器保持之研磨材;以及研磨具保持器,係具有連接於工具機之轉軸之柄部、將前述研磨具支承為能夠往前述柄部之軸線方向移動之支承機構、具備驅動源並使前述研磨具往前述軸線方向移動之移動機構;該研磨系統之特徵為:前述研磨具保持器,係具備:控制部,係根據驅動指令,驅動控制前述驅動源;旋轉檢測器,係檢測受到前述工具機旋轉之旋轉狀態;電源,係對於前述驅動源及前述控制部供給電力;以及通訊部,係與前述雲端電腦之間進行通訊,前述通訊部,係將來自前述旋轉檢測器之輸出傳送至前述雲端電腦,並且接收來自前述雲端電腦之前述驅動指令而輸入至前述控制部,前述雲端電腦,係具備:記憶部,係記憶保持作為前述研磨具受到前述支承機構支承之時點之前述研磨材之尺寸之基準尺寸、作為前述旋轉檢測器檢測到前述旋轉狀態之次數之研磨動作次數,以及使前述基準尺寸之研磨材研磨工件1次之研磨動作導致之磨損之磨損量與前述研磨動作次數建立關聯對應之磨損模式;以及研磨工具控制部,前述研磨工具控制部,係具備:研磨動作次數更新部,係當前述旋轉檢測器檢測到前述旋轉狀態,則算出對前述研磨動作次數加算1之新前述研磨動作次數,並更新前述記憶部之前述研磨動作次數;磨損量取得部,係當算出前述研磨動作次數,則根據該研磨動作次數,參照前述磨損模式,取得前述磨損量;驅動指令發行部,係當根據來自前述旋轉檢測器之輸出,檢測到前述旋轉狀態結束,則發行前述驅動指令,以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係驅動前述驅動源以使前述移動機構動作,而使前述研磨具往與前述柄部為相反側僅移動對應於前述磨損量之距離;以及指令傳送部,係當發行了前述驅動指令,則將該驅動指令傳送至前述研磨具保持器。
本發明之研磨系統,係具備:研磨工具,係包含研磨具保持器及研磨具;以及雲端電腦,係透過網路連接至研磨具保持器。雲端電腦之研磨工具控制部,係具備發行驅動指令之驅動指令發行部。研磨具保持器,係具備:移動機構,係具備驅動源,使受到支承機構支承之研磨具移動;控制部,係根據驅動指令驅動控制驅動源;以及電源,係對於驅動源及控制部供給電力。因此,研磨系統,係能夠根據來自雲端電腦之驅動指令之驅動研磨具保持器之移動機構,而使研磨具往軸線方向移動。因此,研磨工具,係能夠自動地進行使研磨具往軸線方向移動而使研磨材往與柄部為相反側突出之研磨材突出動作。
並且,於本發明中,能夠與研磨具保持器通訊之雲端電腦,係每當研磨工具之1次研磨動作結束,便自記憶保持於雲端電腦之記憶部之磨損模式取得研磨材之磨損量。並且,雲端電腦,係當取得磨損量,則發行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之驅動指令,並傳送至研磨具保持器;該研磨材突出動作,係驅動研磨工具之驅動源以使移動機構動作,而使研磨具往與柄部為相反側僅移動對應於磨損量之距離。研磨工具,係當接收到驅動指令,則使驅動源驅動,而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在此,磨損模式,係針對受到支承機構支承之時點之基準尺寸之研磨材,將1次之研磨動作導致之磨損之磨損量與研磨動作次數建立關聯對應者。因此,若根據研磨動作次數參照磨損模式取得磨損量,則所取得之磨損量,會反映出因研磨動作開始時之線狀研磨材之長度尺寸產生變化之研磨材之磨損量。因此,能夠使因研磨材突出動作造成之研磨材之突出量,對應於因上一個工件之研磨導致之研磨材磨損之磨損量。因此,依據本發明之研磨系統,於一邊替換工件一邊連續地進行複數次相同研磨動作之研磨加工步驟時,能夠自動進行研磨材之突出,並且防止或抑制每個工件之研磨加工之精度有不均之情事。
於本發明中,係能夠為:前述驅動指令發行部,係於檢測出前述旋轉狀態結束時,發行前述驅動指令。亦即,在對於一個工件之研磨動作結束時,雲端電腦能夠發行、傳送驅動指令,而使研磨工具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
於本發明中,係能夠為:前述驅動指令發行部,係當檢測出前述旋轉狀態結束,則於前述旋轉檢測器下一次檢測出前述旋轉狀態時發行前述驅動指令。亦即,在對於一個工件之研磨動作結束時,且係工具機為了下一個工件之研磨動作使研磨工具旋轉時,雲端電腦能夠發行、傳送驅動指令,而使研磨工具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
於本發明中,係能夠為:前述研磨具保持器係具備報知部,前述研磨工具控制部,係具備:研磨材長度尺寸算出部,係於最初取得前述磨損量時,將自前述基準尺寸減去前述磨損量之尺寸算出作為研磨材長度尺寸,並記憶保持於前述記憶部,之後,每當取得前述磨損量,便將自前述研磨材長度尺寸減去前述磨損量之尺寸算出作為新研磨材長度尺寸,並更新前述記憶部之前述研磨材長度尺寸;替換判定部,係每當算出前述研磨材長度尺寸,便根據前述研磨材長度尺寸及前述基準尺寸判定是否必須替換前述研磨具;以及報知指令發行部,係當判定必須替換前述研磨具,則驅動前述報知部以發行報知必須替換前述研磨具之報知指令,前述指令傳送部,係當發行了前述報知指令,則將該報知指令傳送至前述研磨具保持器。
於本發明中,係能夠為:前述支承機構,係具備:連結構件,係具備於前述軸線方向貫穿之貫穿孔;以及軸構件,係與前述柄部同軸,且貫穿前述貫穿孔並往前述軸線方向延伸,前述驅動源係馬達,前述移動機構,係具備:旋轉支承機構,係將前述軸構件支承為能夠繞前述軸線旋轉;母螺紋,係設於前述貫穿孔之內周面;公螺紋,係設於前述軸構件之外周面,並與前述母螺紋螺合;驅動力傳達機構,係將前述馬達之旋轉傳達至前述軸構件;套筒,係藉由前述連結構件及前述軸構件之外周側,將該連結構件往前述軸線方向引導;以及旋轉限制機構,係限制前述連結構件與前述軸構件之共同轉動,前述研磨具,係使前述研磨材保持器連結至前述連結部,並使前述研磨材之一部分自前述套筒往外突出,前述控制部,係驅動前述馬達以使前述軸構件旋轉,而使前述連結構件往前述軸線方向移動。
於本發明中,係能夠為:作為前述研磨工具,係具備經由網路以能夠通訊之方式連接至前述雲端電腦之第1研磨工具及第2研磨工具,前述雲端電腦,作為前述研磨工具控制部,係具備:第1研磨工具控制部,係接收來自前述第1研磨工具之前述旋轉檢測器之輸出,並將前述驅動指令傳送至前述第1研磨工具;以及前述研磨工具控制部,係接收來自前述第2研磨工具之前述旋轉檢測器之輸出,並將前述驅動指令傳送至前述第2研磨工具。如此,作為工具機,係具有進行相同之研磨加工步驟之第1工具機及第2工具機,於第1工具機連接有第1研磨工具,第2工具機連接有第2研磨工具之情形,係將該等複數個研磨工具藉由一個雲端電腦驅動控制。並且,係能夠為:根據記憶保持於雲端電腦之記憶之1個磨損模式取得研磨材之磨損量,並進行各研磨工具之研磨材突出動作。並且,係能夠為:各研磨工具之磨損模式之變更,係能夠藉由更新記憶部之磨損模式而統一進行。並且,如此,能夠於雲端電腦側掌握複數個研磨工具之研磨材之磨損狀態。因此,能夠將連接至各工具機之複數個研磨工具集中管理。並且,如此,能夠於複數個研磨工具之旋轉檢測器之輸出會匯集於雲端電腦。因此,能夠於雲端電腦側,根據各研磨工具之旋轉狀態,掌握各工具機之運轉狀態。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作為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之研磨工具。
(實施例1) 圖1係運用了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研磨工具之外觀立體圖。圖2係研磨工具所具備之研磨刷之立體圖。圖2之研磨刷係未使用者。圖3係表示圖1之研磨工具之概略構造之說明圖。於圖3係將研磨工具沿軸線切斷而表示。圖4,係使用研磨工具之研磨動作之說明圖。
(研磨工具) 如圖1所示,研磨工具1,係具有:研磨刷3(研磨具),係具備複數條線狀研磨材2(研磨材);以及研磨具保持器4,係將研磨刷3以能夠裝卸之方式保持。研磨具保持器4,係具備連接至工具機5之柄部6,以及與柄部6同軸之套筒7。於柄部6與套筒7之間,係設有比柄部6及套筒7更大徑之大徑部8。套筒7,係於其後端具備往外周側擴展之凸緣7a。凸緣7a係界定大徑部8之前端面。研磨刷3,係在使線狀研磨材2之端部自套筒7往前方突出之狀態下受到研磨具保持器4保持。
如圖4所示,研磨工具1,係令研磨具保持器4之柄部6連接至工具機5之轉軸5a而使用。在對於工件W進行研磨動作之際,工具機5,係使研磨工具1繞柄部6之軸線旋轉。並且,工具機5係使研磨工具1接近工件W,並使轉軸5a與工件W之研磨對象面S之間之距離成為設定距離D。設定距離D,係使研磨刷3之線狀研磨材2以預定之切入量E接觸於工件W之研磨對象面S之距離。並且,工具機5,係一邊使轉軸5a與工件W之間之距離維持於設定距離D,一邊使研磨工具1於沿著研磨對象面S之預定之研磨路徑移動,並一邊僅進行研磨預定時間。接著,當對於工件W之研磨動作結束,工具機5係使研磨工具1遠離工件W,並使研磨工具1之旋轉停止。
於以下之說明中,係將沿著柄部6之軸線L之方向作為研磨工具1之軸線方向X。並且,於軸線方向X,將套筒7所位置之側作為研磨工具1之前方即第1方向X1,並將柄部6所位置之研磨工具之後方作為研磨工具1之第2方向X2。
(研磨刷) 如圖2所示,研磨刷3,係具備並列地配置之複數條線狀研磨材2,以及保持該等複數條線狀研磨材2之其中一方之端部之研磨材保持器11。複數條線狀研磨材,係各自往軸線方向X延伸。線狀研磨材2,係使氧化鋁長纖維等之無機長纖維之集合紗含浸有黏合劑樹脂並硬化者。
如圖3所示,研磨材保持器11係環狀之構件,並具備往軸線方向X延伸之保持器貫穿孔12。並且,如圖2所示,研磨材保持器11,係於其第1方向X1之端面11a,具備複數個研磨材保持孔13。各研磨材保持孔13係圓形。複數個研磨材保持孔13,係繞軸線L以等角度間隔設置。複數個研磨材保持孔13,係包圍保持器貫穿孔12。複數條線狀研磨材2,係分散為每複數條進行綑紮。綑紮之狀態之研磨材束14,其後端部係插入至研磨材保持孔13,並藉由接著劑固定於研磨材保持器11。
並且,如圖3所示,研磨材保持器11,係於其後端面具備凹部。凹部係與保持器貫穿孔12同軸,且內徑尺寸比保持器貫穿孔12更大。凹部,係用以使研磨具保持器4保持研磨刷3之連結部15。
(研磨具保持器) 如圖3所示,研磨具保持器4,係具備柄部6、將研磨刷3支承為能夠往軸線方向X移動之支承機構21、使研磨刷3往軸線方向X移動之移動機構22。移動機構22,作為其驅動源,係具備馬達35。本例之馬達35係齒輪馬達,並具備編碼器35a。
支承機構21,係具備連結有研磨刷3之連結構件24、以與柄部6同軸之方式延伸之軸構件36。連結構件24,係具備於軸線方向X貫穿之貫穿孔28。於貫穿孔28之內周面,係設有母螺紋29。軸構件36,係貫穿貫穿孔28。套筒7係位於連結構件24及軸構件36之外周側。連結構件24,係在受到軸構件36支承之狀態下,能夠於套筒7內往軸線方向X移動。
連結構件24,係具備圓盤部25、自圓盤部25之中心往第1方向X1突出之突部26。圓盤部25,係具備與套筒7之內周面7b隔著些許之間隙對向之環狀之對向面25a。突部26,係具備嵌合於研磨刷3之連結部15之形狀。突部26,係連結研磨刷3與連結構件24之連結構件側之連結部。
研磨刷3,係於使其連結部15嵌合於連結構件24之突部26之狀態下,連結至連結構件24。當研磨刷3連結至連結構件24,則連結構件24之貫穿孔28與保持器貫穿孔12連通。保持器貫穿孔12之內徑尺寸,係比連結構件24之貫穿孔28之內徑尺寸更大。並且,於研磨刷3連結至連結構件24之狀態下,研磨刷3與連結構件24成為一體。因此,研磨刷3,係在能夠往軸線方向X移動之狀態下受到支承機構21支承。在此,研磨刷3與連結構件24不會繞軸線相對旋轉。
移動機構22,係具備馬達35。並且,移動機構22,係具備將軸構件36支承為能夠繞軸線旋轉之旋轉支承機構37、設於連結構件24之貫穿孔28之內周面之母螺紋29、設於軸構件36之外周面之公螺紋36a。並且,移動機構22,係具備將馬達35之旋轉傳達至軸構件36之驅動力傳達機構44、套筒7、限制連結構件24與軸構件36繞軸線L共同轉動之旋轉限制機構40。
旋轉支承機構37,係具備:徑向支承構件38,係將軸構件36之第2方向X2側之部分自外周側支承為能夠旋轉;以及止推支承構件39,係自第2方向X2側支承軸構件36。徑向支承構件38係圓盤形狀,並於其中心具備使軸構件36往軸線方向X貫穿之軸孔41。徑向支承構件38,係於軸線方向X位於驅動力傳達機構44與連結構件24之間。並且,旋轉支承機構37,係具備將軸構件36往止推支承構件39推彈之推彈構件47。推彈構件47係線圈彈簧,在使軸構件36貫穿其中心之狀態下,配置於徑向支承構件38與固定於軸構件36之後端之第2齒輪46之間。推彈構件47,係將第2齒輪46往第2方向X2推彈,藉此將軸構件36按壓於止推支承構件39。
在此,研磨具保持器4之大徑部8,係具有:殼體18,係具備筒部16、封鎖筒部16之第2方向X2之開口之封鎖板部17。柄部6,係自封鎖板部17之中心部分往第2方向X2突出。徑向支承構件38,係以封鎖筒部16之第1方向X1之開口之方式,自第1方向X1側固定於筒部16。於徑向支承構件38之第1方向X1之端面,固定有套筒7之凸緣7a。如圖1所示,於徑向支承構件38朝向徑方向外側之環狀外周面38a,係與筒部16之外周面一起構成大徑部8之外周面。如圖3所示,馬達35、止推支承構件39及驅動力傳達機構44,係收容於藉由殼體18及徑向支承構件38所劃分之大徑部8之內側之空間。
於軸構件36,在比徑向支承構件38更位於第1方向X1之第1方向X1軸部分之外周面,設有公螺紋36a。公螺紋36a,係能夠與連結構件24之母螺紋29螺合。連結構件24,係在其母螺紋29螺合於軸構件36之公螺紋36a之狀態下,受到軸構件36支承。
驅動力傳達機構44,係具備安裝於馬達35之輸出軸之第1齒輪45、嚙合於第1齒輪45之第2齒輪46。第2齒輪46,係於軸構件36之第2方向X2之端部部分,固定為與軸構件36同軸。馬達35之旋轉,係經由第1齒輪45及第2齒輪46,傳達至軸構件36。
套筒7,係於內周面7b,具備往軸線方向X延伸之溝部31。連結構件24,係於環狀之對向面25a之周方向之一部分,具備往外周側突出並往軸線方向X延伸之突起32。連結構件24,係在使突起32插入至套筒7之溝部31之狀態下,配置於套筒7內。因此,於連結構件24往軸線方向X移動之際,連結構件24係沿著溝部31受到引導。並且,設於套筒7之內周面7b之溝部31,以及設於連結構件24之外周面之突起32,係限制連結構件24以及軸構件36繞軸線L共同轉動之旋轉限制機構40。
在此,研磨刷3,係於使研磨材保持器11連結至連結構件24之後,被插入至套筒7內,而被保持於研磨具保持器4。於研磨刷3被研磨具保持器4保持之際,係使連結構件24之母螺紋29螺合於軸構件36之公螺紋36a之狀態。軸構件36,係於貫穿連結構件24之貫穿孔28之後,於研磨刷3之研磨材保持器11之保持器貫穿孔12之內側往軸線方向X延伸。在研磨刷3被研磨具保持器4保持之狀態下,研磨材保持器11係位於套筒7內,複數條線狀研磨材2之第1方向X1之端部(自由端),係自套筒7往第1方向X1突出。
(控制系) 如圖3所示,研磨具保持器4之控制系,係具備:具備CPU之控制部51、連接至控制部51之記憶部52。記憶部52,係能夠改寫之非揮發性記憶體。於控制部51之輸入側連接有旋轉檢測器53。旋轉檢測器53,係檢測研磨具保持器4受到工具機5旋轉之旋轉狀態。於本例中,旋轉檢測器53係加速度感測器。於控制部51之輸出側,連接有馬達35。來自馬達35之編碼器35a之輸出訊號,係回饋至控制部51。並且,於控制部51之輸出側,連接有發光部54(報知部)。發光部54,係具備LED。並且,於控制部51,連接有通訊部55。通訊部55,係使控制部51能夠與外部之機器進行通訊。
記憶部52,係記憶保持有作為研磨刷3受到支承機構21支承之時點之線狀研磨材2之尺寸之基準尺寸M、作為旋轉檢測器53檢測到旋轉狀態之次數之研磨動作次數。於本例中,基準尺寸M,係未使用之研磨刷3之線狀研磨材2之長度尺寸(毛長)(參照圖2)。線狀研磨材2之長度尺寸,係自研磨材保持器11之第1方向X1之端面11a至線狀研磨材2之前端2a之尺寸。研磨動作次數之初始值係“0”。在此,工具機5,係於研磨工件W之際,使研磨工具1旋轉並使線狀研磨材2接觸於工件W。並且,當對於工件W之研磨動作結束,工具機5係使研磨工具1之旋轉停止。因此,藉由工具機5使研磨工具1旋轉之次數,係進行了研磨動作之研磨動作次數。
並且,記憶部52,係記憶保持有:磨損模式P,係針對基準尺寸M之線狀研磨材2(未使用之研磨刷3之線狀研磨材2),將1次之研磨動作所導致之磨損之磨損量與研磨動作次數建立關聯對應。圖5,係藉由本例之研磨工具1,一邊替換工件W一邊進行複數次相同研磨動作之情形之線狀研磨材2之磨損模式P。於圖5中,橫軸係研磨動作次數(次),縱軸係磨損量(mm)。磨損模式P,係使用未使用之研磨刷3,實際上一邊替換工件W一邊連續進行複數次相同研磨動作,並測定於各研磨動作磨損之線狀研磨材2之磨損量而藉此取得。又,磨損模式P,係以數學式之形態記憶保持於記憶部52。或者,磨損模式P,係以表格之形態記憶保持於記憶部52。
在此,就研磨刷3而言,即便於進行研磨相同形狀之零件之相同研磨動作之情形,亦會因研磨動作開始時之線狀研磨材2之長度尺寸,導致於1次之研磨動作磨損之研磨材之磨損量產生變化。圖5所示之磨損模式P,係反映出如此之線狀研磨材2之毛長導致之磨損量之變化。亦即,於研磨刷3之線狀研磨材2之尺寸接近基準尺寸M之情形(研磨動作次數較少之情形),線狀研磨材2容易於研磨動作當中撓曲。因此,於研磨動作次數較少時,1次之研磨動作導致之線狀研磨材2之磨損量係相對較少。之後,隨研磨動作次數增加而線狀研磨材2變短,研磨動作當中之線狀研磨材2之撓曲成為一定,而成為1次之研磨動作導致之線狀研磨材2之磨損量不會變化之狀態。之後,隨研磨動作次數增加而線狀研磨材2變得更短,線狀研磨材2之剛性會提高,而線狀研磨材2不再撓曲。因此,若研磨動作次數超過一定次數,則1次之研磨動作導致之線狀研磨材2之磨損量有增加之傾向。
如圖3所示,控制部51,係具備研磨動作次數更新部61、磨損量取得部62、驅動控制部63。並且,控制部51,係具備研磨材長度尺寸算出部64、替換判定部65、替換報知部66。
研磨動作次數更新部61,係當旋轉檢測器53檢測到旋轉狀態,則算出對記憶保持於記憶部52之研磨動作次數加算1之新研磨動作次數,並更新記憶部52之研磨動作次數。磨損量取得部62,係當算出研磨動作次數,則根據所算出之研磨動作次數,參照磨損模式P,取得磨損量。
驅動控制部63,係當根據來自旋轉檢測器53之輸出,檢測到研磨工具1之旋轉狀態結束,則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亦即,驅動控制部63,當自旋轉檢測器53檢測出旋轉狀態之狀態轉移至未檢測出旋轉狀態之狀態,則藉由驅動源之驅動使移動機構22動作,而使研磨具往第1方向X1僅移動對應於自磨損模式P取得之磨損量之距離。藉此,線狀研磨材2,係往第1方向X1僅突出磨損量之份量。於本例中,驅動控制部63,係於檢測出旋轉狀態結束時,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
研磨材長度尺寸算出部64,係於磨損量取得部62最初取得磨損量時,將自基準尺寸M減去磨損量之尺寸算出作為研磨材長度尺寸,並記憶保持於記憶部52。之後,研磨材長度尺寸算出部64,係每當磨損量取得部62取得磨損量時,將自研磨材長度尺寸減去磨損量之尺寸算出作為新研磨材長度尺寸,並更新記憶部52之研磨材長度尺寸。
替換判定部65,係每當算出研磨材長度尺寸,便根據研磨材長度尺寸及基準尺寸M判定是否必須替換研磨刷3。替換判定部65,係例如當自基準尺寸M減去研磨材長度尺寸之值變得比事先訂定之閾值更短,則判定必須替換研磨刷3。替換報知部66,係當替換判定部65判定必須替換研磨刷3,則驅動發光部54,而藉由光報知必須替換研磨刷3。
通訊部55,係利用無線網路,使外部之機器與控制部51之間進行通訊。無線網路,係例如由IEEE802.11等之規格所界定者。基準尺寸M、磨損模式P、研磨動作次數之初始值,係自外部之機器經由通訊部55輸入至控制部51。控制部51,係將所輸入之基準尺寸M、磨損模式P及研磨動作次數,記憶保持於記憶部52。
在此,研磨具保持器4,係於大徑部8之內側之空間內,具備馬達35、控制部51、旋轉檢測器53、對於發光部54供給電力之電源59。電源59係電池。電池係能夠連接電源纜線而自外部進行充電。研磨具保持器4,係具備用以連接電源59纜線之未圖示之連接器。
(研磨加工步驟之研磨具保持器之動作) 圖6,係研磨加工步驟之流程圖。圖7,係圖6所示之研磨加工步驟之研磨具保持器之動作之流程圖。
於製造物品之生產線,會進行一邊替換工件W一邊對於相同之工件W反覆進行複數次相同研磨動作之研磨加工步驟。本例之研磨工具1,係適合用於如此之研磨加工步驟。
於使用研磨工具1進行如此研磨加工步驟之情形,係如圖4所示,操作者係使研磨具保持器4保持基準尺寸M之研磨刷3(未使用之研磨刷3)(步驟ST1)。在此,於研磨具保持器4之記憶部52,係事先記憶保持有未使用之研磨刷3之毛長之值作為基準尺寸M。並且,於研磨具保持器4之記憶部52,係事先記憶保持有研磨動作次數(0)。並且,於研磨具保持器4之記憶部52,係事先記憶保持有:磨損模式P(參照圖4),係針對基準尺寸M之線狀研磨材2(未使用之研磨刷3之線狀研磨材2),將1次之研磨動作所導致之磨損之磨損量與研磨動作次數建立關聯對應。
接著,操作者係使研磨具保持器4之柄部連接至工具機5之轉軸5a(步驟ST2)。之後,工具機5係將最初之工件W配置於預定之加工位置(步驟ST3)。接著,工具機5係開始進行對於最初之工件W(1)之研磨動作(步驟ST4)。
於研磨動作,工具機5係一邊使研磨工具1旋轉,一邊使研磨工具1接近工件W(1),並使工具機5之轉軸5a與工件W(1)之研磨對象面S之間之距離成為設定距離D。設定距離D,係使受到連接至轉軸5a之研磨具保持器4保持之研磨刷3之線狀研磨材2,以預定之切入量E接觸於工件W(1)之研磨對象面S之距離。並且,工具機5,係一邊使研磨具保持器4與研磨對象面S之間之距離維持於設定距離D,一邊使研磨工具1以沿著研磨對象面S之預定之研磨路徑移動,並一邊僅研磨工件W(1)預定時間。
在此,如圖7所示,研磨具保持器4之控制部51,係於步驟ST4,當旋轉檢測器53檢測到旋轉狀態,則算出對記憶保持於記憶部52之研磨動作次數加算1之新研磨動作次數,並以所算出之研磨動作次數更新記憶部52之研磨動作次數(步驟ST21)。並且,控制部51,係當算出研磨動作次數,則根據所算出之研磨動作次數,參照記憶部52之磨損模式P,取得磨損量(步驟ST22)。並且,當控制部51取得磨損量,則將自基準尺寸M減去磨損量之尺寸算出作為研磨材長度尺寸,並記憶保持於記憶部52(步驟ST23)。
之後,如圖6所示,當對於工件W(1)之研磨動作結束,工具機5係使研磨工具1遠離工件W(1),並使研磨工具1之旋轉停止(步驟ST5)。並且,工具機5係將下一個工件W配置於預定之加工位置以取代最初之工件W(1)(步驟ST6)。
在此,研磨具保持器4之控制部51,係於步驟ST5,當根據來自旋轉檢測器53之輸出,檢測到研磨工具1之旋轉狀態結束,則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步驟ST24)。於研磨材突出動作,控制部51係驅動馬達35,使研磨刷3往第1方向X1僅移動對應於因對於最初之工件W之研磨動作產生磨損之線狀研磨材2之磨損量之距離。藉此,研磨具保持器4,係使線狀研磨材2往第1方向X1突出。並且,控制部51,係根據記憶保持於記憶部52之研磨材長度尺寸及基準尺寸M,判定是否必須替換研磨刷3(步驟ST25)。又,步驟ST1至ST5,係對於最初之工件W1之研磨動作,故於步驟ST25之時點,研磨刷3之線狀研磨材2充分地長。因此,於步驟ST25,係判斷無須替換研磨刷3。
之後,如圖6所示,工具機5,係開始進行配置於加工位置之下一個工件W(n)之研磨動作(步驟ST7)。亦即,工具機5係一邊使研磨工具1旋轉,一邊使研磨工具1接近該工件W(n),並使工具機5之轉軸5a與該工件W(n)之間之距離成為設定距離D。藉此,研磨刷3之線狀研磨材2,係成為以預定之切入量E接觸於該工件W(n)之研磨對象面S之狀態。並且,工具機5,係一邊使研磨具保持器4與研磨對象面S之間之距離維持於設定距離D,一邊使研磨工具1以沿著研磨對象面S之預定之研磨路徑移動,並一邊僅進行研磨預定時間。
在此,如圖7所示,研磨具保持器4之控制部51,係於步驟ST7,當旋轉檢測器53檢測到旋轉狀態,則算出對記憶保持於記憶部52之研磨動作次數加算1之新研磨動作次數,並更新記憶部52之研磨動作次數(步驟ST31)。並且,控制部51,係當算出研磨動作次數,則根據所算出之研磨動作次數,參照磨損模式P,取得磨損量(步驟ST32)。並且,當控制部51取得磨損量,則自記憶於記憶部52之研磨材長度尺寸減去磨損量,算出新研磨材長度尺寸,並更新記憶部52之研磨材長度尺寸(步驟ST33)。
之後,當對於該工件W(n)之研磨動作結束,則如圖6所示,工具機5係使研磨工具1遠離該工件W(n),並使研磨工具1之旋轉停止(步驟ST8)。
在此,工具機5,係判斷是否有作為研磨對象之工件(步驟ST9)。於有作為研磨對象之工件之情形(步驟ST9:Yes),工具機5係將下一個工件W配置於加工位置以取代該工件W(n)(步驟ST10)。於無作為研磨對象之工件之情形(步驟ST9:No),則研磨加工步驟結束。
在此,如圖7所示,研磨具保持器4之控制部51,係於步驟ST8,當根據來自旋轉檢測器53之輸出,檢測到研磨工具1之旋轉狀態結束,則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步驟ST34)。於研磨材突出動作,控制部51,係使研磨刷3往第1方向X1僅移動對應於因對於工件W之研磨動作產生磨損之線狀研磨材2之磨損量之距離。藉此,研磨具保持器4,係使線狀研磨材2往第1方向X1突出。並且,控制部51,係根據記憶保持於記憶部52之研磨材長度尺寸及基準尺寸M,判定是否必須替換研磨刷3(步驟ST35)。並且,控制部51,係當判定必須替換研磨刷3,則驅動發光部54,而藉由光報知必須替換研磨刷3(步驟ST36)。當發光部54發光,則操作者係使工具機5停止,並替換研磨刷3。
之後,工具機5,係如圖6所示,進行對於配置於加工位置之下一個工件W之研磨動作(步驟ST7、步驟ST8)。並且,於研磨加工步驟,係反覆進行步驟ST8至步驟ST11,直至再無作為研磨對象之工件W(步驟ST9:No)為止。
在此,於藉由發光部54之發光報知必須替換研磨刷3之情形(步驟ST36),操作者係使工具機5停止,並將研磨刷3替換為新研磨刷3。之後,將下一個進行研磨之工件W作為最初之工件W,反覆進行步驟ST7至步驟ST10,直至再無作為研磨對象之工件W為止。
(作用效果) 依據本例,研磨具保持器4,係具備:移動機構22,係使受到支承機構21支承之研磨刷3移動;控制部51,係驅動控制作為移動機構22之驅動源之馬達35;以及電源59,係對於馬達35及控制部51供給電力。因此,研磨具保持器4,係能夠藉由控制部51所進行之馬達35之驅動控制驅動移動機構22,使研磨刷3往軸線方向X移動。因此,研磨具保持器4,係能夠自動地進行使研磨刷3往軸線方向X移動而使線狀研磨材2往第1方向X1突出之研磨材突出動作。
並且,於研磨具保持器4之記憶部52,係記憶保持有作為研磨刷3受到支承機構21支承之時點之線狀研磨材2之尺寸之基準尺寸M、作為旋轉檢測器53檢測到旋轉狀態之次數之研磨動作次數,以及使基準尺寸M之線狀研磨材2對於工件W研磨1次之研磨動作導致之磨損之磨損量與研磨動作次數建立關聯對應之磨損模式P。控制部51,係當旋轉檢測器53檢測到旋轉狀態,則對於研磨動作次數加算1而更新研磨動作次數,並根據更新之研磨動作次數,參照磨損模式P取得磨損量。並且,控制部51,係當根據來自旋轉檢測器53之輸出,檢測到研磨工具1之旋轉狀態結束,則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係使馬達35驅動以使移動機構22動作,而使研磨刷3往軸線方向X僅移動對應於磨損量之距離,以使線狀研磨材2突出。
在此,於裝設在研磨具保持器4之研磨具之研磨材為線狀研磨材2之情形,即便於進行研磨相同形狀之零件之相同研磨動作之情形,亦會因研磨動作開始時之線狀研磨材2之長度尺寸,導致於1次之研磨動作磨損之線狀研磨材2之磨損量不同。亦即,於研磨材為線狀研磨材2之情形,若研磨動作開始時之線狀研磨材2之長度尺寸越短,則線狀研磨材2之剛性越大,故1次之研磨動作所導致之磨損量會增加。因此,於使藉由研磨材突出動作突出之線狀研磨材2之突出量(研磨刷3之移動量)為一定之情形,對於下一個工件W之線狀研磨材2之切入量E會產生變化,故會有於連續受到研磨之複數個工件W之間會產生研磨加工之精度之不均之問題。
對此,研磨具保持器4,係每當1次研磨動作結束,便自記憶保持於記憶部52之磨損模式P取得線狀研磨材2之磨損量。磨損模式P,係針對研磨刷3受到支承機構21支承之時點之基準尺寸M之線狀研磨材2,將1次之研磨動作導致之磨損之磨損量與研磨動作次數建立關聯對應者。並且,磨損模式P,係將線狀研磨材2之毛長導致之磨損量之變化納入考量。因此,若根據研磨動作次數參照磨損模式P取得磨損量,則所取得之磨損量,會反映出因研磨動作開始時之線狀研磨材2之長度尺寸產生變化之線狀研磨材2之磨損量。因此,本例之研磨具保持器4,能夠使因研磨材突出動作造成之線狀研磨材2之突出量,對應於因上一個工件W之研磨導致之線狀研磨材2磨損之磨損量。因此,若將研磨刷3保持於研磨具保持器4,則於一邊替換工件W一邊連續地進行複數次相同研磨動作之研磨加工步驟時,能夠自動進行線狀研磨材2之突出,並且能夠防止或抑制每個工件W之研磨加工之精度有不均之情事。
並且,研磨具保持器4,係具備發光部54。控制部51,係具備:研磨材長度尺寸算出部64,係於最初取得磨損量時,將自基準尺寸M減去磨損量之尺寸算出作為研磨材長度尺寸,並記憶保持於記憶部52,之後,每當取得磨損量,便將自研磨材長度尺寸減去前述磨損量之尺寸算出作為新研磨材長度尺寸,並更新記憶部52之研磨材長度尺寸;以及替換判定部65,係每當算出研磨材長度尺寸,便根據研磨材長度尺寸及基準尺寸M判定是否必須替換研磨刷3。替換判定部65,係於判定必須替換研磨刷3之情形,驅動發光部54以報知必須替換研磨刷3。亦即,控制部51,係每當研磨動作結束,便算出結束時點之線狀研磨材2之研磨材長度尺寸,並根據研磨材長度尺寸及基準尺寸M判定是否必須進行替換。並且,控制部51,係於判定必須進行替換之情形,驅動發光部54,而報知必須替換研磨刷3。因此,依據研磨具保持器4,操作者係容易得知研磨刷3之替換之時機。
又,圖5所示之線狀研磨材2之磨損模式P係一例。因此,記憶保持於記憶部52之磨損模式P係不限於此。亦即,磨損模式P,會因線狀研磨材2之材質有所不同。
(變形例) 旋轉檢測器53,係能夠為振動感測器。若藉由工具機5使研磨具保持器4旋轉,則於研磨具保持器4會產生振動。因此,藉由檢測該振動之振動感測器,能夠檢測出研磨具保持器4之旋轉狀態。
並且,旋轉檢測器53,係具備藉由離心力移動之導通構件,前述導通構件係能夠為使電路連通、遮斷之開關。亦即,能夠將當離心力產生則導通構件移動至外周側,接觸於電路之接點,而使電路成為導通狀態之開關作為旋轉檢測器53。
並且,作為報知必須替換研磨刷3之報知部,係具備鳴動部以取代發光部54亦可,該鳴動部係具備蜂鳴器等。在此情形,替換判定部65,當判定必須替換研磨刷3,則驅動鳴動部,而藉由聲音報知必須替換研磨刷3。
並且,電源59之電池,係能夠為可無線充電者。並且,電源59,係能夠對於研磨具保持器4裝卸並能夠替換亦可。又,自一個電池對於馬達35及控制部51供給電力亦可,作為電池,具備對於馬達35之供電用電池及對於控制部51之供電用電池之2個電池亦可。
並且,通訊部55,係經由紅外線通訊或藍牙(註冊商標)等使外部之機器與控制部51之間進行通訊亦可。並且,通訊部55,係具備以能夠裝卸之方式連接有通訊纜線之連接器,藉由有線通訊使外部之機器與控制部51之間進行通訊亦可。
並且,亦能夠採用藉由馬達35直接驅動軸構件36之直驅機構。在此情形,驅動力傳達機構44,係連接馬達35之輸出軸與軸構件36之連接構件。
(實施例2) 圖8係運用了本發明之實施例2之研磨工具之外觀立體圖。圖9係實施例2之研磨工具所具備之研磨具之立體圖。圖10,係於實施例2之研磨工具中,研磨具保持器所記憶保持之磨損模式之說明圖。如圖8、圖9所示,實施例2之研磨工具1A之研磨具70,作為研磨材,係具備彈性磨石71。又,研磨工具1A係具備對應於實施例1之研磨工具1A之構成,故針對相對應之構成係附加相同之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如圖8所示,研磨工具1A,係具備:研磨具70;以及研磨具保持器4,係將研磨具70以能夠裝卸之方式保持。如圖9所示,研磨具70,係具備研磨材保持器11,以及被研磨材保持器11保持之彈性磨石71。研磨具保持器4,係與實施例1之研磨工具1A之研磨具保持器4相同,然而記憶部52所記憶保持之磨損模式P1係與實施例1之研磨工具1A之磨損模式P不同。
(研磨具) 如圖8所示,研磨具70,作為研磨材,係具備往軸線方向X延伸之圓柱形狀之彈性磨石71。研磨材保持器11,係保持彈性磨石71之軸線方向X之其中一方之端部。彈性磨石71,係包含彈性發泡體、聚合物、研磨粒。於本例中,彈性發泡體係三聚氰胺樹脂發泡體。並且,於本例中,彈性發泡體,係藉由往單一方向受到壓縮而對於彈力賦予異向性之異向彈性發泡體。
彈性磨石71之基材,係使異向彈性發泡體含浸有包含聚合物及研磨粒之分散液並進行燒結,而藉此獲得。異向彈性發泡體中彈力最強之方向係壓縮方向。彈性磨石71,係形成為於研磨具70被研磨具保持器4保持時,異向彈性發泡體之壓縮方向與軸線方向X一致。
聚合物,係發揮黏合劑之功能。聚合物,係環氧系樹脂、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或是聚輪烷當中之任一者。於本例中,聚合物係聚輪烷。研磨粒,係視工件W之種類適當選擇。作為研磨粒,係能夠使用金剛石、氧化鋁、二氧化矽、碳化矽、氮化矽、碳化硼、二氧化鈦、氧化鈰或是氧化鋯。並且,研磨材係核桃、合成樹脂等之有機物。於本例中,研磨粒係氧化鋁。
如圖8所示,研磨材保持器11,係具備往軸線方向X延伸之保持器貫穿孔12之環狀之構件,。並且,研磨材保持器11,係於其前端面,具備包圍保持器貫穿孔12之一個圓形之研磨材保持孔13。保持器貫穿孔12之第1方向X1之開口,係於研磨材保持孔13之圓形底面之中心開口。彈性磨石71,係使第2方向X2之端部分插入至研磨材保持孔13,並藉由接著劑固定於研磨材保持器11。並且,研磨材保持器11,係於其後端面具備凹部。凹部係與保持器貫穿孔12同軸,且內徑尺寸比保持器貫穿孔12更大。凹部,係用以使研磨具保持器4保持研磨具70之連結部15。
研磨具70,係於使其連結部15嵌合於連結構件24之突部26之狀態下,連結至連結構件24。當研磨具70連結至連結構件24,則連結構件24之貫穿孔28與保持器貫穿孔12連通。於研磨刷3連結至連結構件24之狀態下,研磨刷3與連結構件24成為一體。在此,連結構件24,係在其母螺紋29螺合於軸構件之公螺紋36a之狀態下,受到軸構件36支承。藉此,研磨具70,係在能夠往軸線方向X移動之狀態下受到支承機構21支承。並且,研磨具70,係以研磨材保持器11位於套筒7內,且彈性磨石71之第1方向X1之端部自套筒7突出之姿勢,受到支承機構21支承。
在此,於研磨具保持器4之記憶部52,係記憶保持有作為研磨具70受到支承機構21支承之時點之彈性磨石71之尺寸之基準尺寸M、作為旋轉檢測器53檢測到旋轉狀態之次數之研磨動作次數,以及使基準尺寸M之彈性磨石71(未使用之彈性磨石71)之1次之研磨動作導致之磨損之磨損量與研磨動作次數建立關聯對應之磨損模式P1。圖10,係彈性磨石71之磨損模式P1。依據彈性磨石71之磨損模式P1,隨著彈性磨石71之尺寸變短(隨著研磨動作次數增加),1次之研磨動作導致之磨損之磨損量,係線性地增加。
本例之研磨工具1A,能夠獲得與實施例1之研磨工具1相同之作用效果。亦即,依據研磨工具1A,於一邊替換工件W一邊連續地進行複數次相同研磨動作之研磨加工步驟中,能夠自動進行彈性磨石71之突出,並且使彈性磨石71之突出量對應於因上一個工件W之研磨動作磨損之彈性磨石71之磨損量。因此,能夠防止或抑制每個工件W之研磨加工之精度有不均之情事。並且,依據本例之研磨工具1A,能夠於適當時機替換研磨具70。
(實施例3) 圖11係實施例3之研磨工具之立體圖。本例之研磨工具1B之研磨具80,係將實施例2之研磨具70之彈性磨石71,變更為剛性之磨石81。亦即,研磨具80之構成,除研磨材以外,係與研磨具70相同。
如圖9所示,研磨工具1B,係具備:研磨具80;以及研磨具保持器4,係將研磨具80以能夠裝卸之方式保持。研磨具80,係具備研磨材保持器11,以及被研磨材保持器11保持之剛性之磨石81。磨石81係將研磨粒藉由瓷質結合劑等之結合劑固化者,或係天然磨石。磨石81係往軸線方向X延伸之圓柱形狀。
研磨工具1B之研磨具保持器4,除記憶部52所記憶保持之磨損模式P2以外,係與實施例1之研磨工具1及實施例2之研磨工具1A之研磨具保持器4相同。因此,研磨工具1B中對應於研磨工具1、1A之構成係附加相同之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於研磨具保持器4之記憶部52,係記憶保持有作為研磨具80受到支承機構21支承之時點之彈性磨石81之尺寸之基準尺寸M、作為旋轉檢測器53檢測到旋轉狀態之次數之研磨動作次數,以及使基準尺寸M之磨石81(未使用之磨石81)之1次之研磨動作導致之磨損之磨損量與研磨動作次數建立關聯對應之磨損模式P2。圖12,係磨石81之磨損模式P2。依據磨石81之磨損模式P2,無論磨石81之研磨動作開始時之尺寸(無論研磨動作次數增加),1次之研磨動作導致之磨損之磨損量係一定。
本例之研磨工具1B,能夠獲得與實施例1之研磨工具1A相同之作用效果。亦即,依據研磨工具1A,於一邊替換工件W一邊連續地進行複數次相同研磨動作之研磨加工步驟中,能夠自動進行磨石81之突出,並且使磨石81之突出量對應於因上一個工件W之研磨動作磨損之磨石81之磨損量。因此,能夠防止或抑制每個工件W之研磨加工之精度有不均之情事。並且,依據本例之研磨工具1B,能夠於適當時機替換研磨具80。
(研磨系統) 接著,參照圖13,說明本例之研磨系統。如圖13所示,本例之研磨系統100,係具備:研磨工具101;以及雲端電腦103,係透過網路102以能夠通訊之方式連接至研磨工具101。研磨工具101,係具備研磨具,以及保持研磨具之研磨具保持器4。於本例中,研磨具係研磨刷3。因此,研磨具所具備之研磨材,係線狀研磨材2。又,研磨工具101,係具備對應於實施例1之研磨工具1之構成。因此,對應之構成係附加相同之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研磨刷) 研磨刷3係圖2所示者。如圖13所示,研磨刷3之研磨材保持器11係環狀之構件,並具備往軸線方向X延伸之保持器貫穿孔12。並且,研磨材保持器11,係於其第1方向X1之端面11a,具備複數個研磨材保持孔13。複數條線狀研磨材2,係分散為每複數條進行綑紮。綑紮之狀態之研磨材束14,其後端部係插入至研磨材保持孔13,並藉由接著劑固定於研磨材保持器11。並且,研磨材保持器11,係於其後端面具備凹部。凹部,係用以使研磨具保持器4保持研磨刷3之連結部15。
研磨具保持器4,係具有連接至工具機5之轉軸5a之柄部6。並且,研磨具保持器4,係具備將研磨刷3支承為能夠往柄部6之軸線方向X移動之支承機構21,以及具備馬達35(驅動源)並使研磨刷3往軸線方向X移動之移動機構22。並且,研磨具保持器4,係具備發光部54(報知部)。並且,研磨具保持器4,係具備控制部51、檢測出受到工具機5旋轉之旋轉狀態之旋轉檢測器53、對於馬達35及控制部51供給電力之電源59。該等構成,係與實施例1之研磨工具1之研磨具保持器4相同。
並且,研磨具保持器4,係具備控制部51、連接至控制部51之通訊部55。控制部51,係根據驅動指令驅動控制馬達35。並且,控制部51,係根據報知指令,驅動發光部54。通訊部55,係經由網路102與雲端電腦103之間進行通訊。通訊部55,係將來自旋轉檢測器53之輸出傳送至雲端電腦103,並且接收來自雲端電腦103之驅動指令及報知指令而輸入至控制部51。
於本例中,控制部51,係不具備研磨動作次數更新部61及磨損量取得部62。並且,控制部51,係不具備研磨材長度尺寸算出部64及替換判定部65。並且,研磨具保持器4,係不具備記憶部52。
另一方面,雲端電腦103,係具備記憶部52。記憶部52,係記憶保持有作為研磨刷3受到研磨具保持器4之支承機構21支承之時點之研磨材之尺寸之基準尺寸M、作為旋轉檢測器53檢測到旋轉狀態之次數之研磨動作次數,以及使基準尺寸M之研磨材對於工件研磨1次之研磨動作導致之磨損之磨損量與研磨動作次數建立關聯對應之磨損模式P。基準尺寸M、磨損模式P、研磨動作次數之初始值,係自外部之機器經由網路102輸入至雲端電腦103,並記憶保持於記憶部52。
並且,雲端電腦103,係具備雲端電腦側控制部104、連接至雲端電腦側控制部104之雲端電腦側通訊部105。雲端電腦側控制部104,以能夠通訊之方式連接至記憶部52。雲端電腦側通訊部105,係經由網路102與外部之機器之間進行通訊。雲端電腦側通訊部105,係使外部之機器與雲端電腦側控制部104能夠通訊。
雲端電腦側控制部104,係具備研磨工具控制部106。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具備研磨動作次數更新部61,以及磨損量取得部62。研磨動作次數更新部61,係監測來自研磨具保持器4之旋轉檢測器53之輸出,當旋轉檢測器53檢測到旋轉狀態,則對於研磨動作次數加算1而算出新研磨動作次數,並更新記憶部52之研磨動作次數。磨損量取得部62,係當算出研磨動作次數,則根據所該研磨動作次數,參照記憶部52之磨損模式P,取得磨損量。
並且,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具備驅動指令發行部107、指令傳送部108。驅動指令發行部107,係監測來自研磨具保持器4之旋轉檢測器53之輸出,當根據來自旋轉檢測器53之輸出檢測到旋轉狀態結束,則發行驅動指令。驅動指令,係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之指令;該研磨材突出動作,係驅動研磨工具101之馬達35以使移動機構22動作,而使研磨刷3往與柄部6為相反側僅移動對應於磨損量之距離。指令傳送部108,係當發行了驅動指令,則將該驅動指令傳送至研磨具保持器4。於本例中,驅動指令發行部107,於根據來自旋轉檢測器53之輸出檢測到旋轉狀態結束時,發行驅動指令。並且,指令傳送部108,係當發行了驅動指令,則立即將驅動指令傳送至研磨工具1。
並且,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具備研磨材長度尺寸算出部64、替換判定部65。研磨材長度尺寸算出部64,係於最初取得磨損量時,將自基準尺寸M減去磨損量之尺寸算出作為研磨材長度尺寸,並記憶保持於記憶部52,之後,每當取得磨損量,便將自研磨材長度尺寸減去前述磨損量之尺寸算出作為新研磨材長度尺寸,並更新記憶部52之研磨材長度尺寸。替換判定部65,係每當算出研磨材長度尺寸,便根據研磨材長度尺寸及基準尺寸M判定是否必須替換研磨刷3。
並且,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具備報知指令發行部109。報知指令發行部109,係當替換判定部65判定必須替換研磨刷3,則發行報知指令。報知指令,係驅動發光部54之指令。當發行了驅動指令,指令傳送部108,係將該報知指令傳送至研磨具保持器4。
(研磨加工步驟之研磨系統之動作) 圖14,係圖6所示之研磨加工步驟之研磨工具1及雲端電腦103之動作之流程圖。於使用研磨系統100之情形之研磨加工步驟之流程圖,係與圖6所示之研磨加工步驟之流程圖相同。於研磨系統100,研磨工具1(研磨具保持器4),係將來自旋轉檢測器53之輸出傳送至雲端電腦103。雲端電腦103之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監測來自旋轉檢測器53之輸出。
於進行研磨加工步驟之情形,係如圖6所示,操作者係使研磨具保持器4保持基準尺寸M之研磨刷3(未使用之研磨刷3)(步驟ST1)。在此,於雲端電腦103之記憶部52,係事先記憶保持有未使用之研磨刷3之毛長之值作為基準尺寸M。並且,於雲端電腦103之記憶部52,係事先記憶保持有研磨動作次數(0)。並且,於雲端電腦103之記憶部52,係事先記憶保持有:磨損模式P(參照圖4),係針對基準尺寸M之線狀研磨材2(未使用之研磨刷3之線狀研磨材2),將1次之研磨動作所導致之磨損之磨損量與研磨動作次數建立關聯對應。
接著,操作者係使研磨具保持器4之柄部連接至工具機5之轉軸5a(步驟ST2)。之後,工具機5係將最初之工件W配置於預定之加工位置(步驟ST3)。接著,工具機5係開始進行對於最初之工件W(1)之研磨動作(步驟ST4)。
於研磨動作,工具機5係一邊使研磨工具1旋轉,一邊使研磨工具1接近工件W(1),並使工具機5之轉軸5a與工件W(1)之研磨對象面S之間之距離成為設定距離D。設定距離D,係使受到連接至轉軸5a之研磨具保持器4保持之研磨刷3之線狀研磨材2,以預定之切入量E接觸於工件W(1)之研磨對象面S之距離。並且,工具機5,係一邊使研磨具保持器4與研磨對象面S之間之距離維持於設定距離D,一邊使研磨工具1以沿著研磨對象面S之預定之研磨路徑移動,並一邊僅研磨工件W(1)預定時間。
在此,於步驟ST4,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根據來自旋轉檢測器53之輸出檢測出研磨工具1之旋轉狀態。如圖14所示,當檢測到研磨工具1之旋轉狀態,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算出對記憶保持於記憶部52之研磨動作次數加算1之新研磨動作次數,並以所算出之研磨動作次數更新記憶部52之研磨動作次數(步驟ST41)。並且,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當算出研磨動作次數,則根據所算出之研磨動作次數,參照記憶部52之磨損模式P,取得磨損量(步驟ST42)。並且,當研磨工具控制部106取得磨損量,則將自基準尺寸M減去磨損量之尺寸算出作為研磨材長度尺寸,並記憶保持於記憶部52(步驟ST43)。
之後,如圖6所示,當對於工件W(1)之研磨動作結束,工具機5係使研磨工具1遠離工件W(1),並使研磨工具1之旋轉停止(步驟ST5)。並且,工具機5係將下一個工件W配置於預定之加工位置以取代最初之工件W(1)(步驟ST6)。
在此,於步驟ST5,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根據來自旋轉檢測器53之輸出檢測出研磨工具1之旋轉狀態結束。如圖14所示,當檢測出研磨工具1之旋轉狀態結束,則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發行驅動指令並傳送至研磨工具1。驅動指令,係驅動研磨具保持器4之馬達35,使研磨刷3往第1方向X1僅移動對應於因對於最初之工件W之研磨動作產生磨損之線狀研磨材2之磨損量之距離之指令(步驟ST44)。並且,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根據記憶保持於記憶部52之研磨材長度尺寸及基準尺寸M,判定是否必須替換研磨刷3(步驟ST45)。又,步驟ST1至ST5,係對於最初之工件W1之研磨動作,故於步驟ST45之時點,研磨刷3之線狀研磨材2充分地長。因此,於步驟ST25,係判斷無須替換研磨刷3。
在此,接收到驅動指令之研磨工具1,係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步驟ST46)。於研磨材突出動作,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驅動馬達35,使研磨刷3往第1方向X1僅移動對應於因對於最初之工件W之研磨動作產生磨損之線狀研磨材2之磨損量之距離。藉此,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使線狀研磨材2往第1方向X1突出。
之後,如圖6所示,工具機5,係開始進行配置於加工位置之下一個工件W(n)之研磨動作(步驟ST7)。亦即,工具機5係一邊使研磨工具1旋轉,一邊使研磨工具1接近該工件W(n),並使工具機5之轉軸5a與該工件W(n)之間之距離成為設定距離D。藉此,研磨刷3之線狀研磨材2,係成為以預定之切入量E接觸於該工件W(n)之研磨對象面S之狀態。並且,工具機5,係一邊使研磨工具控制部106與研磨對象面S之間之距離維持於設定距離D,一邊使研磨工具1以沿著研磨對象面S之預定之研磨路徑移動,並一邊僅進行研磨預定時間。
於步驟ST7,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根據來自旋轉檢測器53之輸出檢測出研磨工具1之旋轉狀態。如圖14所示,當檢測到研磨工具1之旋轉狀態,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算出對記憶保持於記憶部52之研磨動作次數加算1之新研磨動作次數,並更新記憶部52之研磨動作次數(步驟ST51)。並且,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當算出研磨動作次數,則根據所算出之研磨動作次數,參照磨損模式P,取得磨損量(步驟ST52)。並且,當研磨工具控制部106取得磨損量,則自記憶於記憶部52之研磨材長度尺寸減去磨損量,算出新研磨材長度尺寸,並更新記憶部52之研磨材長度尺寸(步驟ST53)。
之後,當對於該工件W(n)之研磨動作結束,則如圖6所示,工具機5係使研磨工具1遠離該工件W(n),並使研磨工具1之旋轉停止(步驟ST8)。
在此,工具機5,係判斷是否有作為研磨對象之工件(步驟ST9)。於有作為研磨對象之工件之情形(步驟ST9:Yes),工具機5係將下一個工件W配置於加工位置以取代該工件W(n)(步驟ST10)。於無作為研磨對象之工件之情形(步驟ST9:No),則研磨加工步驟結束。
於步驟ST8,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根據來自旋轉檢測器53之輸出檢測出研磨工具1之旋轉狀態結束。如圖14所示,當檢測出研磨工具1之旋轉狀態結束,則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發行驅動指令並傳送至研磨工具1。驅動指令,係驅動研磨具保持器4之馬達35,使研磨刷3往第1方向X1僅移動對應於因對於最初之工件W之研磨動作產生磨損之線狀研磨材2之磨損量之距離之指令(步驟ST54)。並且,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根據記憶保持於記憶部52之研磨材長度尺寸及基準尺寸M,判定是否必須替換研磨刷3(步驟ST55)。並且,研磨工具控制部106,當判定必須替換研磨刷3(步驟ST55:Yes),則發行報知指令並傳送至研磨工具1(步驟ST56)。
在此,研磨工具1,當接收到步驟ST54之驅動指令,則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步驟ST57)。於研磨材突出動作,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驅動馬達35,使研磨刷3往第1方向X1僅移動對應於因對於最初之工件W之研磨動作產生磨損之線狀研磨材2之磨損量之距離。藉此,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使線狀研磨材2往第1方向X1突出。並且,研磨工具1,係當接收到步驟ST56之報知指令,則驅動發光部54,而藉由光報知必須替換研磨刷3(步驟ST58)。當發光部54發光,則操作者係使工具機5停止,並替換研磨刷3。
之後,工具機5,係如圖6所示,進行對於配置於加工位置之下一個工件W之研磨動作(步驟ST7、步驟ST8)。並且,於研磨加工步驟,係反覆進行步驟ST8至步驟ST11,直至再無作為研磨對象之工件W(步驟ST9:No)為止。
在此,於藉由發光部54之發光報知必須替換研磨刷3之情形(步驟ST58),操作者係使工具機5停止,並將研磨刷3替換為新研磨刷3。之後,將下一個進行研磨之工件W作為最初之工件W,反覆進行步驟ST7至步驟ST10,直至再無作為研磨對象之工件W為止。
(作用效果) 本發明之研磨系統100,係具備:研磨工具1,係包含研磨具保持器4及研磨刷3;以及雲端電腦103,係透過網路102連接至研磨工具1(研磨具保持器4)。雲端電腦103之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具備發行驅動指令之驅動指令發行部107。研磨具保持器4,係具備:移動機構22,係具備馬達35(驅動源),使受到支承機構21支承之研磨刷3移動;控制部51,係根據驅動指令驅動控制馬達35;以及電源59,係對於馬達35及控制部51供給電力。因此,研磨系統100,係能夠根據來自雲端電腦103之驅動指令之驅動研磨具保持器4之移動機構22,而使研磨刷3往軸線方向X移動。因此,研磨工具101,係能夠自動地進行使研磨刷3往軸線方向X移動而使線狀研磨材2往與柄部6為相反側突出之研磨材突出動作。
並且,於本例中,能夠與研磨具保持器4通訊之雲端電腦103,係每當研磨工具101之1次研磨動作結束,便參照記憶保持於雲端電腦103之記憶部52之磨損模式P取得磨損量。並且,雲端電腦103,係當取得磨損量,則發行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之驅動指令,並傳送至研磨具保持器4;該研磨材突出動作,係驅動研磨工具101之馬達35以使移動機構22動作,而使研磨刷3往與柄部為相反側僅移動對應於磨損量之距離。研磨工具101,係當接收到驅動指令,則驅動馬達35,而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在此,磨損模式P,係針對受到支承機構21支承之時點之基準尺寸M之線狀研磨材2,將1次之研磨動作導致之磨損之磨損量與研磨動作次數建立關聯對應者。因此,若根據研磨動作次數參照磨損模式P取得磨損量,則所取得之磨損量,會反映出因研磨動作開始時之線狀研磨材2之長度尺寸產生變化之研磨材之磨損量。因此,能夠使因研磨材突出動作造成之線狀研磨材2之突出量,對應於因上一個工件W之研磨導致之研磨材磨損之磨損量。因此,依據研磨系統100,於一邊替換工件一邊連續地進行複數次相同研磨動作之研磨加工步驟時,能夠自動進行研磨材之突出,並且防止或抑制每個工件之研磨加工之精度有不均之情事。
又,驅動指令發行部107,係當根據來自旋轉檢測器53之輸出檢測到旋轉狀態結束,則於旋轉檢測器53下一次檢測到旋轉狀態時發行驅動指令亦可。亦即,在對於一個工件W之研磨動作結束時,且係工具機5為了下一個工件W之研磨動作使研磨刷3旋轉時,雲端電腦103能夠發行、傳送驅動指令,而使研磨工具101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亦可。
在此,旋轉檢測器53,係能夠為振動感測器。並且,旋轉檢測器53,係具備藉由離心力移動之導通構件,前述導通構件係能夠為使電路連通、遮斷之開關。
並且,於本例中,研磨具保持器4,保持有具備彈性磨石71作為研磨材之研磨具70亦可。並且,研磨具保持器4,保持有具備剛性之磨石81作為研磨材之研磨具80亦可。
(其他實施方式) 在此,研磨系統100,係能夠具備以能夠通訊之方式連接至雲端電腦103之複數個研磨工具101。圖15,係具備複數個研磨工具101之研磨系統100'之說明圖。又,圖15所示之研磨系統100',係具備對應於前述之研磨系統100之構成,故針對相對應之構成係附加相同之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本例之研磨系統100',作為研磨工具101,係具備經由網路102以能夠通訊之方式連接至雲端電腦103之第1研磨工具101A及第2研磨工具101B。雲端電腦103,係具備雲端電腦側控制部104、記憶部52、雲端電腦側通訊部105。雲端電腦側控制部104,作為研磨工具控制部106,係具備第1研磨工具控制部106A、第2研磨工具控制部106B。第1研磨工具控制部106A,係接收來自第1研磨工具101A之旋轉檢測器53之輸出。並且,第1研磨工具控制部106A,係發行驅動指令及報知指令,並傳送至第1研磨工具101A。第2研磨工具控制部106B,係接收來自第2研磨工具101B之旋轉檢測器53之輸出。並且,第2研磨工具控制部106B,係發行驅動指令及報知指令,並傳送至第2研磨工具101B。第1研磨工具控制部106A及第2研磨工具控制部106B,係於取得磨損量之際,分別參照記憶保持於記憶部52之相同之磨損模式P。
又,雲端電腦103,係能夠藉由各自分配之識別符號識別第1研磨工具101A及第2研磨工具101B。或者,雲端電腦103,係能夠藉由各自於網路102上之位址識別第1研磨工具101A及第2研磨工具101B。
就本例而言,於進行研磨加工步驟之生產線中,作為工具機5,係具有進行相同之研磨加工步驟之第1工具機5A及第2工具機5B,於第1工具機5A連接有第1研磨工具101A,第2工具機5B連接有第2研磨工具101B。在此情形,若使用研磨系統100',能夠藉由一個雲端電腦103驅動控制該等複數個研磨工具101。
並且,依據研磨系統100',根據記憶保持於雲端電腦103之記憶部52之1個磨損模式P取得線狀研磨材2之磨損量,並進行複數個研磨工具101之研磨材突出動作。並且,複數個研磨工具101之磨損模式P之變更,係能夠藉由更新記憶部52之磨損模式P而統一進行。
並且,依據本例,能夠於雲端電腦103側掌握複數個研磨工具101之研磨材之磨損狀態。因此,能夠將連接至各工具機之複數個研磨工具101集中管理。並且,複數個研磨工具101之旋轉檢測器之輸出會匯集於雲端電腦103。因此,能夠於雲端電腦103側,根據各研磨工具101之旋轉狀態,掌握各工具機5之運轉狀態。
又,於進行第1工具機5A與第2工具機5B不同之研磨加工步驟之情形,第1研磨工具101A與第2研磨工具101B具備彼此不同之研磨具亦可。在此情形,係於雲端電腦103之記憶部52記憶保持有第1磨損模式及第2磨損模式。並且,能夠使將驅動指令傳送至第1研磨工具101A之第1研磨工具控制部106A係參照第1磨損模式取得磨損量,並使將驅動指令傳送至第2研磨工具101B之第2研磨工具控制部106B係參照第2磨損模式取得磨損量。
1,1A,1B:研磨工具 2:線狀研磨材 2a:前端 3:研磨刷 4:研磨具保持器 5:工具機 5a:轉軸 5A:第1工具機 5B:第2工具機 6:柄部 7:套筒 7a:凸緣 7b:內周面 8:大徑部 11:研磨材保持器 11a:端面 12:保持器貫穿孔 13:研磨材保持孔 14:研磨材束 15:連結部 16:筒部 17:封鎖板部 18:殼體 21:支承機構 22:移動機構 24:連結構件 25:圓盤部 25a:對向面 26:突部 28:貫穿孔 29:母螺紋 31:溝部 32:突起 35:馬達 35a:編碼器 36:軸構件 36a:公螺紋 37:旋轉支承機構 38:徑向支承構件 38a:環狀外周面 39:止推支承構件 40:旋轉限制機構 41:軸孔 44:傳達機構 45:第1齒輪 46:第2齒輪 47:推彈構件 51:控制部 52:記憶部 53:旋轉檢測器 54:發光部 55:通訊部 59:電源 61:研磨動作次數更新部 62:磨損量取得部 63:驅動控制部 64:研磨材長度尺寸算出部 65:替換判定部 66:替換報知部 70:研磨具 71:彈性磨石 80:研磨具 81:磨石 100,100’:研磨系統 101:研磨工具 101A:第1研磨工具 101B:第2研磨工具 102:網路 103:雲端電腦 104:雲端電腦側控制部 105:雲端電腦側通訊部 106:研磨工具控制部 106A:第1研磨工具控制部 106B:第2研磨工具控制部 107:驅動指令發行部 108:指令傳送部 109:報知指令發行部 D:設定距離 E:切入量 L:軸線 M:基準尺寸 P:磨損模式 S:研磨對象面 W:工件 X:軸線方向 X1:第1方向 X2:第2方向
[圖1]係運用了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研磨工具之立體圖。 [圖2]係作為實施例1之研磨工具之研磨具之研磨刷之立體圖。 [圖3]係圖1之研磨工具之概略構造之說明圖。 [圖4]係使用研磨工具之研磨動作之說明圖。 [圖5]係記憶保持於研磨具保持器之記憶部之磨損模式之說明圖。 [圖6]係研磨加工步驟之流程圖。 [圖7]係研磨加工步驟之研磨具保持器之動作之流程圖。 [圖8]係運用了本發明之實施例2之研磨工具之立體圖。 [圖9]係實施例2之研磨工具之研磨具之立體圖。 [圖10]係實施例2之研磨工具所記憶之磨損模式之說明圖。 [圖11]係運用了本發明之實施例3之研磨工具之立體圖。 [圖12]係實施例3之研磨工具所記憶之磨損模式之說明圖。 [圖13]係運用了本發明之研磨系統之說明圖。 [圖14]係研磨加工步驟之研磨系統之動作之流程圖。 [圖15]係具備複數個研磨工具之研磨系統之說明圖。
1:研磨工具
2:線狀研磨材
3:研磨刷
6:柄部
7:套筒
7a:凸緣
7b:內周面
8:大徑部
11:研磨材保持器
12:保持器貫穿孔
14:研磨材束
15:連結部
16:筒部
17:封鎖板部
18:殼體
21:支承機構
22:移動機構
24:連結構件
25:圓盤部
25a:對向面
26:突部
28:貫穿孔
29:母螺紋
31:溝部
32:突起
35:馬達
35a:編碼器
36:軸構件
36a:公螺紋
37:旋轉支承機構
38:徑向支承構件
38a:環狀外周面
39:止推支承構件
40:旋轉限制機構
41:軸孔
44:傳達機構
45:第1齒輪
46:第2齒輪
47:推彈構件
51:控制部
52:記憶部
53:旋轉檢測器
54:發光部
55:通訊部
59:電源
61:研磨動作次數更新部
62:磨損量取得部
63:驅動控制部
64:研磨材長度尺寸算出部
65:替換判定部
66:替換報知部
L:軸線
X:軸線方向
X1:第1方向
X2:第2方向

Claims (18)

  1. 一種研磨具保持器,其具備:柄部,係連接於工具機之轉軸;支承機構,係將具備研磨材保持器及被該研磨材保持器保持之研磨材之研磨具,支承為能夠往前述柄部之軸線方向移動;以及移動機構,係具備驅動源,使前述研磨具往前述軸線方向移動;該研磨具保持器之特徵為:具備: 控制部,係驅動控制前述驅動源;記憶部,係連接至前述控制部;旋轉檢測器,係檢測受到前述工具機旋轉之旋轉狀態;以及電源,係對於前述驅動源及前述控制部供給電力, 前述記憶部,係記憶保持作為前述研磨具受到前述支承機構支承之時點之前述研磨材之尺寸之基準尺寸、作為前述旋轉檢測器檢測到前述旋轉狀態之次數之研磨動作次數,以及使前述基準尺寸之研磨材研磨工件之1次之研磨動作導致之磨損之磨損量與前述研磨動作次數建立關聯對應之磨損模式, 前述控制部,係具備:研磨動作次數更新部,係當前述旋轉檢測器檢測到前述旋轉狀態,則算出對前述研磨動作次數加算1之新前述研磨動作次數,並更新前述記憶部之前述研磨動作次數;磨損量取得部,係當算出前述研磨動作次數,則根據該研磨動作次數,參照前述磨損模式,取得前述磨損量;以及驅動控制部,係當根據來自前述旋轉檢測器之輸出,檢測到前述旋轉狀態結束,則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係驅動前述驅動源以使前述移動機構動作,而使前述研磨具往與前述柄部為相反側僅移動對應於前述磨損量之距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研磨具保持器,其中, 前述驅動控制部,係於檢測出前述旋轉狀態結束時,進行前述研磨材突出動作。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研磨具保持器,其中, 前述驅動控制部,係當檢測出前述旋轉狀態結束,則於前述旋轉檢測器下一次檢測出前述旋轉狀態時進行前述研磨材突出動作。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研磨具保持器,其中, 係具備報知部, 前述控制部,係具備:研磨材長度尺寸算出部,係於最初取得前述磨損量時,將自前述基準尺寸減去前述磨損量之尺寸算出作為研磨材長度尺寸,並記憶保持於前述記憶部,之後,每當取得前述磨損量,便將自前述研磨材長度尺寸減去前述磨損量之尺寸算出作為新研磨材長度尺寸,並更新前述記憶部之前述研磨材長度尺寸;替換判定部,係每當算出前述研磨材長度尺寸,便根據前述研磨材長度尺寸及前述基準尺寸判定是否必須替換前述研磨具;以及替換報知部,係當判定必須替換前述研磨具,則驅動前述報知部而報知必須替換前述研磨具。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研磨具保持器,其中, 係具備:通訊部,係與外部機器之間進行通訊, 前述基準尺寸及前述磨損模式,係經由前述通訊部輸入至前述控制部,而記憶保持於前述記憶部。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研磨具保持器,其中, 前述旋轉檢測器,係加速度感測器。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研磨具保持器,其中, 前述旋轉檢測器,係振動感測器。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研磨具保持器,其中, 前述旋轉檢測器,係具備藉由離心力移動之導通構件,前述導通構件係使電路連通、遮斷之開關。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研磨具保持器,其中, 前述支承機構,係具備:連結構件,係具備於前述軸線方向貫穿之貫穿孔;以及軸構件,係與前述柄部同軸,且貫穿前述貫穿孔並往前述軸線方向延伸, 前述驅動源係馬達, 前述移動機構,係具備:旋轉支承機構,係將前述軸構件支承為能夠繞前述軸線旋轉;母螺紋,係設於前述貫穿孔之內周面;公螺紋,係設於前述軸構件之外周面,並與前述母螺紋螺合;驅動力傳達機構,係將前述馬達之旋轉傳達至前述軸構件;套筒,係藉由前述連結構件及前述軸構件之外周側,將該連結構件往前述軸線方向引導;以及旋轉限制機構,係限制前述連結構件與前述軸構件之共同轉動, 前述研磨具,係使前述研磨材保持器連結至前述連結部,並使前述研磨材之一部分自前述套筒往外突出, 前述控制部,係驅動前述馬達以使前述軸構件旋轉,而使前述連結構件往前述軸線方向移動。
  10. 一種研磨工具,係具有: 如請求項1所述之研磨具保持器;以及 研磨具,係具備研磨材保持器以及被該研磨材保持器保持之研磨材, 前述研磨材,係具備:複數條線狀研磨材,係使其長度方向往前述軸線方向並列地排列, 前述研磨材保持器,係保持前述軸線方向之前述複數條線狀研磨材之其中一方之端部, 前述研磨具,係被前述研磨具保持器支承,並使前述複數條線狀研磨材之另一方之端部接觸於工件而研磨該工件。
  11. 一種研磨工具,係具有: 如請求項1所述之研磨具保持器;以及 研磨具,係具備研磨材保持器以及被該研磨材保持器保持之研磨材,前述研磨材係彈性磨石, 前述研磨材保持器,係保持前述軸線方向之前述彈性磨石之其中一方之端部, 前述研磨具,係被前述研磨具保持器支承,並使前述彈性磨石之另一方之端部接觸於工件而研磨該工件。
  12. 一種研磨工具,係具有: 如請求項1所述之研磨具保持器;以及 研磨具,係具備研磨材保持器以及被該研磨材保持器保持之研磨材,前述研磨材係剛性之磨石, 前述研磨材保持器,係保持前述軸線方向之前述磨石之其中一方之端部, 前述研磨具,係被前述研磨具保持器支承,並使前述磨石之另一方之端部接觸於工件而研磨該工件。
  13. 一種研磨系統,係具有:研磨工具;以及雲端電腦,係經由網路與前述研磨具保持器以能夠通訊之方式連接;該研磨工具,係具有:研磨具,係具備研磨材保持器及被該研磨材保持器保持之研磨材;以及研磨具保持器,係具有連接於工具機之轉軸之柄部、將前述研磨具支承為能夠往前述柄部之軸線方向移動之支承機構、具備驅動源並使前述研磨具往前述軸線方向移動之移動機構;該研磨系統之特徵為: 前述研磨具保持器,係具備:控制部,係根據驅動指令,驅動控制前述驅動源;旋轉檢測器,係檢測受到前述工具機旋轉之旋轉狀態;電源,係對於前述驅動源及前述控制部供給電力;以及通訊部,係與前述雲端電腦之間進行通訊, 前述通訊部,係將來自前述旋轉檢測器之輸出傳送至前述雲端電腦,並且接收來自前述雲端電腦之前述驅動指令而輸入至前述控制部, 前述雲端電腦,係具備:記憶部,係記憶保持作為前述研磨具受到前述支承機構支承之時點之前述研磨材之尺寸之基準尺寸、作為前述旋轉檢測器檢測到前述旋轉狀態之次數之研磨動作次數,以及使前述基準尺寸之研磨材研磨工件之1次之研磨動作導致之磨損之磨損量與前述研磨動作次數建立關聯對應之磨損模式;以及研磨工具控制部, 前述研磨工具控制部,係具備:研磨動作次數更新部,係當前述旋轉檢測器檢測到前述旋轉狀態,則算出對前述研磨動作次數加算1之新前述研磨動作次數,並更新前述記憶部之前述研磨動作次數;磨損量取得部,係當算出前述研磨動作次數,則根據該研磨動作次數,參照前述磨損模式,取得前述磨損量;驅動指令發行部,係當根據來自前述旋轉檢測器之輸出,檢測到前述旋轉狀態結束,則發行前述驅動指令,以進行:研磨材突出動作,係驅動前述驅動源以使前述移動機構動作,而使前述研磨具往與前述柄部為相反側僅移動對應於前述磨損量之距離;以及指令傳送部,係當發行了前述驅動指令,則將該驅動指令傳送至前述研磨具保持器。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研磨系統,其中, 前述驅動指令發行部,係於檢測出前述旋轉狀態結束時,發行前述驅動指令。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研磨系統,其中, 前述驅動指令發行部,係當檢測出前述旋轉狀態結束,則於前述旋轉檢測器下一次檢測出前述旋轉狀態時發行前述驅動指令。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研磨系統,其中, 前述研磨具保持器係具備報知部, 前述研磨工具控制部,係具備:研磨材長度尺寸算出部,係於最初取得前述磨損量時,將自前述基準尺寸減去前述磨損量之尺寸算出作為研磨材長度尺寸,並記憶保持於前述記憶部,之後,每當取得前述磨損量,便將自前述研磨材長度尺寸減去前述磨損量之尺寸算出作為新研磨材長度尺寸,並更新前述記憶部之前述研磨材長度尺寸;替換判定部,係每當算出前述研磨材長度尺寸,便根據前述研磨材長度尺寸及前述基準尺寸判定是否必須替換前述研磨具;以及報知指令發行部,係當判定必須替換前述研磨具,則驅動前述報知部以發行報知必須替換前述研磨具之報知指令, 前述指令傳送部,係當發行了前述報知指令,則將該報知指令傳送至前述研磨具保持器。
  17.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研磨系統,其中, 前述支承機構,係具備:連結構件,係具備於前述軸線方向貫穿之貫穿孔;以及軸構件,係與前述柄部同軸,且貫穿前述貫穿孔並往前述軸線方向延伸, 前述驅動源係馬達, 前述移動機構,係具備:旋轉支承機構,係將前述軸構件支承為能夠繞前述軸線旋轉;母螺紋,係設於前述貫穿孔之內周面;公螺紋,係設於前述軸構件之外周面,並與前述母螺紋螺合;驅動力傳達機構,係將前述馬達之旋轉傳達至前述軸構件;套筒,係藉由前述連結構件及前述軸構件之外周側,將該連結構件往前述軸線方向引導;以及旋轉限制機構,係限制前述連結構件與前述軸構件之共同轉動, 前述研磨具,係使前述研磨材保持器連結至前述連結部,並使前述研磨材之一部分自前述套筒往外突出, 前述控制部,係驅動前述馬達以使前述軸構件旋轉,而使前述連結構件往前述軸線方向移動。
  18.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研磨系統,其中, 作為前述研磨工具,係具備經由網路以能夠通訊之方式連接至前述雲端電腦之第1研磨工具及第2研磨工具, 前述雲端電腦,作為前述研磨工具控制部,係具備:第1研磨工具控制部,係接收來自前述第1研磨工具之前述旋轉檢測器之輸出,並將前述驅動指令傳送至前述第1研磨工具;以及前述研磨工具控制部,係接收來自前述第2研磨工具之前述旋轉檢測器之輸出,並將前述驅動指令傳送至前述第2研磨工具。
TW112116558A 2022-07-25 2023-05-04 研磨具保持器、研磨工具,以及研磨系統 TW2024086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2/028582 WO2024023876A1 (ja) 2022-07-25 2022-07-25 研磨具ホルダ、研磨工具、および研磨システム
WOPCT/JP2022/028582 2022-07-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8691A true TW202408691A (zh) 2024-03-01

Family

ID=89705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6558A TW202408691A (zh) 2022-07-25 2023-05-04 研磨具保持器、研磨工具,以及研磨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408691A (zh)
WO (1) WO202402387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14745A (ja) * 1992-09-30 1994-04-26 Kawasaki Steel Corp 半導体ウェーハ研削用砥石
JP6727041B2 (ja) * 2016-06-28 2020-07-22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工作機械
JP6942212B2 (ja) * 2020-02-14 2021-09-29 株式会社大気社 自動研磨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23876A1 (ja) 202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01428B (zh) 研磨具支架及研磨工具
AU73284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and finishing
US6174226B1 (en) Hand-held belt sander
US7217174B1 (en) Portable optical fiber polisher
EP2097176B1 (en) Buffing pad centering system
WO200801905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hand tool operation
CN109842420B (zh) 用于操作无线发射器和无线接收器的方法以及系统
US20110075982A1 (en) Apparatus for shaping the end of an optical fiber
TW202408691A (zh) 研磨具保持器、研磨工具,以及研磨系統
CN108890419A (zh) 自动平面检测磨削加工装置
KR101786194B1 (ko) 소도구 날 연마장치
CN211305751U (zh) 一种薄壁筒形热处理工装的打磨装置
JP2017100274A (ja) 工具ホルダおよび研磨工具ユニット
WO2021193499A1 (ja) 光ファイバフェルールの端面研磨装置
JP5682410B2 (ja) 集塵アダプターおよび集塵アダプターを備えた動力工具
CN219666017U (zh) 打磨工具
KR20170022046A (ko) 휴대용 칼갈이 장치
CN219945530U (zh) 打磨工具
CN102229071A (zh) 细纱筒管柔性修理机
CN116648329A (zh) 研磨具保持座的控制方法、研磨具保持座、及研磨工具
JPH09267252A (ja) 金型等の曲面研磨具
EP4233661A1 (en) Suction hose for use with a suction device
CN219113758U (zh) 一种方便组装的砂轮机磨头
KR20140130595A (ko) 교체형 숫돌 조립체
CN214300196U (zh) 一种用于打磨皮革的手持式打磨机